CN111601932A - 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1932A
CN111601932A CN201980008826.3A CN201980008826A CN111601932A CN 111601932 A CN111601932 A CN 111601932A CN 201980008826 A CN201980008826 A CN 201980008826A CN 111601932 A CN111601932 A CN 111601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link
cab
actuator
driving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88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1932B (zh
Inventor
加藤靖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01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1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1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1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7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ning or closing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17Drivers' cabs for tractors or off-the-road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02F9/163Structures to protect drivers, e.g. cabins, doors for cabins; Falling object protection structure [FOPS]; Roll over protection structure [RO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02F9/16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movable, tiltable or pivoting, e.g. movable seats, dampening arrangements of cab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05B83/42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for large commercial vehicles, e.g. trucks, construction vehicles or vehicles for mass trans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60Y2200/412Exca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60Y2200/415Wheel loa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致动器的振动引起的故障的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在驾驶室主体形成有搭乘口。门(6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驾驶室主体。门(61)对搭乘口进行开闭。闭锁装置(121)将门(61)以相对于驾驶室主体无法转动的方式锁定。致动器(91)产生解除闭锁装置(121)对门(61)的锁定的驱动力。致动器(61)安装于驾驶室主体,并由驾驶室主体支承。

Description

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作业机械用驾驶室、以及具备该作业机械用驾驶室的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关于车辆用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7-4329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一个马达来连续地进行基于门闩的门保持的解除以及门的开放动作的技术。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432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文献所公开的马达收纳于门内部。认为车辆的振动容易传递至马达,且马达会因为受到振动而发生故障。
在本公开中,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致动器的振动引起的故障的作业机械用驾驶室以及作业机械。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具备驾驶室主体、门、锁定装置、以及致动器的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在驾驶室主体形成有搭乘口。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驾驶室主体。门对搭乘口进行开闭。锁定装置将门以相对于驾驶室主体无法转动的方式锁定。致动器产生解除锁定装置对门的锁定的驱动力。致动器安装于驾驶室主体,并由驾驶室主体支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因致动器的振动引起的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轮式装载机的侧视图。
图2是从驾驶室的室内侧观察位于关闭位置的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门的开闭装置的结构的概要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闭锁装置的结构的概要的放大图。
图5是示出门的打开动作开始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将图5所示的第三连杆附近放大示出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闭锁装置被解除后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8是示出门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开锁装置的结构的概要的放大图。
图10是示出门的关闭动作开始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将图10所示的第三连杆附近放大示出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开锁装置被解除后的状态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是相同的。因此,不重复进行关于它们的详细说明。
[整体结构]
在实施方式中,首先,对能够应用本公开的思想的作业机械的一例即轮式装载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轮式装载机10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轮式装载机10具有前框架12、后框架14、前轮26、后轮27、工作装置16、驾驶室(cab)30、以及后方构造部18。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轮式装载机10直行行驶的方向称作轮式装载机10的前后方向。在轮式装载机10的前后方向上,将相对于前框架12以及后框架14而配置有工作装置16的一侧称作前方向,将与前方向相反的一侧称作后方向。轮式装载机10的左右方向是俯视观察时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向前看时左右方向的右侧、左侧分别是右方向、左方向。轮式装载机10的上下方向是与由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确定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中地面所在的一侧为下侧,天空所在的一侧为上侧。
前后方向是坐在驾驶室30内的驾驶席上的操作员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是坐在驾驶席上的操作员的左右方向。左右方向是轮式装载机10的车宽方向。上下方向是坐在驾驶席上的操作员的上下方向。与坐在驾驶席上的操作员正对的方向是前方向,坐在驾驶席上的操作员的背后方向是后方向。坐在驾驶席上的操作员正对正面时的右侧、左侧分别为右方向、左方向。坐在驾驶席上的操作员的脚底侧为下侧,头顶侧为上侧。
通过前框架12以及后框架14构成铰接构造的车身框架。前框架12设置于后框架14的前方。前框架12通过中心销(未图示)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后框架14。前框架12相对于后框架14转动的转动中心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
前框架12以及后框架14通过转向缸(未图示)连结。转向缸左右成对设置。转向缸伸缩驱动,由此前框架12以上述的中心销为中心左右转动。
前轮26以及后轮27是轮式装载机10的行驶轮。前轮26设置于前框架12。前轮26左右成对设置。后轮27设置于后框架14。后轮27左右成对设置。
工作装置16设置于前框架12。工作装置16具有动臂21、铲斗24、动臂缸21A、双臂曲柄22、铲斗缸24A、以及连杆23。
驾驶室30以及后方构造部18设置于后框架14。驾驶室30设置于工作装置16的后方。操作员进入驾驶室30的室内来操作轮式装载机10。操作员搭乘于驾驶室30,以进行轮式装载机10的行驶操作、以及工作装置16的操作。
后方构造部18设置于驾驶室30的后方。后方构造部18包括工作油箱、发动机以及油压泵等。通过前框架12、后框架14以及后方构造部18构成轮式装载机10的车身。
[驾驶室30的结构]
接下来,对驾驶室30的构造进行说明。驾驶室30具有驾驶室主体31。驾驶室主体31划分形成出驾驶室30的室内空间。驾驶室主体31通过将钢板与透明的窗部组合而构成。
驾驶室主体31在俯视观察下具有六边形的形状。驾驶室主体31具有前侧面32、后侧面33、左侧面34、右侧面、左斜前侧面36、以及右斜前侧面。
前侧面32以朝向前方的方式设置。后侧面33以朝向后方的方式设置。左右方向上的前侧面32的长度比左右方向上的后侧面33的长度短。右侧面以朝向右方的方式设置。右侧面配置于前侧面32与后侧面33之间。右侧面与后侧面33的右端部相连。左侧面34以朝向左方的方式设置。左侧面34配置于前侧面32与后侧面33之间。左侧面34与后侧面33的左端部相连。
左斜前侧面36以朝向左斜前方的方式设置。左斜前侧面36配置于前侧面32与左侧面34之间。左斜前侧面36与前侧面32的左端部、以及左侧面34的前端部相连。右斜前侧面以朝向右斜前方的方式设置。右斜前侧面配置于前侧面32与右侧面之间。右斜前侧面与前侧面32的右端部、以及右侧面的前端部相连。左右方向上的左斜前侧面36与右斜前侧面之间的距离随着从后方趋向前方而变小。
驾驶室30中的驾驶室主体31不局限于上述的六边形的俯视形状,例如也可以具有矩形的俯视形状。
驾驶室30具有左侧的门61、以及右侧的门。左侧的门61以及右侧的门均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于驾驶室主体31。左侧的门61设置于驾驶室主体31的左侧。门61设置于左侧面34。门61是能够自动地开闭的自动式。右侧的门设置于驾驶室主体31的右侧。右侧的门设置于右侧面。右侧的门是能够手动地开闭的手动式。
[门61的结构]
接下来,对门61的构造、以及门61的周边的构造进行说明。
在驾驶室主体31形成有搭乘口。搭乘口是为了供操作员进入或离开驾驶室30而设置于驾驶室主体31的开口部。搭乘口整体上呈上下方向成为长度方向的矩形的开口形状。搭乘口在左侧面34、右侧面设置。
门61设置于在左侧面34形成的搭乘口。门61设置为能够在使搭乘口成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图1以及后述的图2、3中所示的位置)、与使搭乘口成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后述的图8中所示的位置)之间动作。门61对搭乘口进行开闭。
门61具有铰接部62。门61经由铰接部6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驾驶室主体31。门61设置为能够以铰接部62为中心而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转动。门61是朝向驾驶室30的外部打开的外开类型。门61是将铰接部62配置于搭乘口的后方侧的后铰接类型。
从关闭位置起至打开位置为止的门61的转动角度超过90°。优选的是,从关闭位置起至打开位置为止的门61的转动角度为120°以上。
在门61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门61以与左侧面34平行的方式配置。在门6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门61以从搭乘口构成的开口部的后方侧的端部向左斜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门61的打开位置位于比搭乘口靠后方处。
轮式装载机10还具有梯子41。驾驶室30配置于比梯子41靠上方处。梯子41供操作员在地上与驾驶室30之间升降时使用。
梯子41安装于后框架14。梯子41具有多个台阶42。台阶42构成能够供操作员搭脚的踏脚板。多个台阶42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图2是从驾驶室30的室内侧观察位于关闭位置的门61的立体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轮式装载机10还具有扶手64、扶手65、以及扶手66。
扶手64、扶手65以及扶手66作为操作员在地上与驾驶室30之间升降、以及进入或退出驾驶室30时的栏杆来使用。扶手64、扶手65以及扶手66具有能够供操作员把持的杆形状。
扶手64、扶手65以及扶手66安装于门61。扶手64、扶手65以及扶手66设置于门61的、在门61位于关闭位置时配置于驾驶室30的室内侧的侧面。扶手64以及扶手66以在前后方向上与搭乘口的后端部相邻的方式设置。扶手64以及扶手66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扶手65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在门61位于打开位置时,扶手64、扶手65以及扶手66向驾驶室30的外部开放。
[门61的开闭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对用于使门61自动地进行开闭动作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门61的开闭装置的结构的概要的俯视图。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轮式装载机10还具有致动器91。致动器91产生使关闭了的门61向打开方向移动的驱动力。致动器91使门61进行打开动作。打开动作是门61从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动作。致动器91还产生使打开了的门61向关闭方向移动的驱动力。致动器91使门61进行关闭动作。关闭动作是门61从打开位置朝向关闭位置移动的动作。
致动器91是直动致动器,具有杆94和支承部96。杆94能够往复移动,杆94从致动器91突出的长度能够伸缩。致动器91经由支承部96而由驾驶室主体31支承。如图2所示,在驾驶室主体31的地面37上固定有托架部40。接合销97以将形成于托架部40的贯通孔贯通的方式而安装于支承部96。由此,支承部96(致动器91)以能够以接合销97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安装于驾驶室主体31。
如图1所示,轮式装载机10还具有操作部70。操作部70在操作员使门61进行开闭动作时供操作员操作。操作部70例如具有由操作员按下的按压式按钮。操作部70可以具有使门61进行打开动作的打开按钮、以及使门61进行关闭动作的关闭按钮。
操作部70具有设置于驾驶室30的内部的未图示的第一操作部、以及设置于驾驶室30的外部的第二操作部76。第一操作部供操作员在从驾驶室30的内部使门61进行开闭动作时使用。第一操作部例如安装于驾驶室30的右前柱。第二操作部76供操作员在从驾驶室30的外部使门61进行开闭动作时使用。第二操作部76安装于梯子41。
轮式装载机10还具备将致动器91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门61的动力传递装置。动力传递装置构成为包括第一连杆130、第二连杆140、第三连杆150、以及被接触构件170。
第一连杆130和第二连杆140具有棒状的形状。第一连杆130的基端与致动器91的支承部96同样地,通过接合销131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托架部40。第一连杆130的基端支承于驾驶室主体31。接合销131将托架部40与第一连杆130接合,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托架部40以及第一连杆130装卸。
第一连杆130的前端与第二连杆140的基端通过接合销132而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接合销132将第一连杆130与第二连杆140接合,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杆130以及第二连杆140装卸。在第一连杆130的基端与前端之间,通过接合销95而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有致动器91的杆94。
第三连杆150具有板状的形状。在门61的室内侧的侧面固定有连杆安装托架156。在连杆安装托架156安装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部151。第三连杆150能够以轴部151为旋转中心而相对于驾驶室主体31相对转动,且能够相对于门61相对转动。
第三连杆150在其周缘具有第一接触部153、第二接触部154、以及抵接部155。第一接触部153、第二接触部154以及抵接部155分别构成第三连杆150的周缘的一部分。第一接触部153与第二接触部154设置于不同的位置。
第二连杆140的前端通过接合销142而与第三连杆150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接合销142将第二连杆140与第三连杆150接合,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杆140以及第三连杆150装卸。
在第三连杆150形成有长孔152。在长孔152中卡合有绳状的闭锁连杆160的一端。闭锁连杆160能够在长孔152内沿着长孔152的延伸方向移动。
被接触构件170固定于门61的室内侧的侧面,并与门61一体地构成。第三连杆150的周缘中的第一接触部153和第二接触部154能够选择性地与被接触构件170接触。被接触构件170具有第一接触面173和第二接触面174。在图1~3所示的门61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三连杆150的第一接触部153与被接触构件170的第一接触面173接触。在门61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三连杆150的第二接触部154位于从被接触构件170的第二接触面174分离的位置,不与第二接触面174接触。
在第三连杆150的第二接触部154与被接触构件170的第二接触面174接触着的状态下,使门61进行打开动作的驱动力传递至门61。在第三连杆150的第一接触部153与被接触构件170的第一接触面173接触着的状态下,使门61进行关闭动作的驱动力传递至门61。
如图2所示,轮式装载机10还具有开锁装置111和闭锁装置121。闭锁装置121构成为将门61保持于关闭位置。开锁装置111构成为将门61保持于打开位置。
闭锁装置121设置于驾驶室30的内部。图4是示出闭锁装置121的结构的概要的放大图。
闭锁装置121具有可动式的一对限制件(catcher)122以及能够与限制件122卡合的闩眼(striker)123。支承限制件122的限制件支承部124设置于门61的室内侧的侧面。闩眼123安装于驾驶室30的左前柱。在限制件支承部124安装有支承轴122A。限制件122以能够以支承轴122A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限制件支承部124。
在限制件支承部124安装有臂180。臂180具有旋转轴181,旋转轴181固定于限制件支承部124。臂180能够以旋转轴181为旋转中心相对于限制件支承部124相对旋转。臂180具有卡合部182。闭锁连杆160的另一端卡合于卡合部182。
闭锁装置121还具有连杆构件126、127、128。在限制件支承部124安装有支承轴126A、127A。连杆构件126以能够以支承轴126A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限制件支承部124。连杆构件127以能够以支承轴127A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限制件支承部124。闭锁连杆160经由臂180以及连杆构件126、127、128而卡合于闭锁装置121的限制件122。
在图4所示的闭锁装置121中,一对限制件122以从两侧大致包围闩眼123的方式配置。闩眼123以无法相对于限制件122移动的方式与限制件122卡合。由此,门61在关闭位置以无法相对于驾驶室主体31转动的方式被锁定(锁定动作)。
第一连杆130、第二连杆140、第三连杆150、以及闭锁连杆160构成将致动器91与闭锁装置121连接的关闭连杆装置。
开锁装置111设置于门61的室内侧的侧面。开锁装置111与闭锁装置121同样地具有可动式的闩锁、以及能够与闩锁卡合的闩眼。关于开锁装置111的详情,在后文叙述。
如图2、3所示,在门61的室内侧的侧面设置有开锁连杆190。开锁连杆190的一端伴随着第三连杆150的绕着轴部151的转动而与第三连杆150卡合(更详细而言与抵接部155抵接),或与第三连杆150解除卡合。图3所示的开锁连杆190与抵接部155抵接,并与第三连杆150卡合。
[门61的打开动作]
接下来,对门61的打开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门61的打开动作开始时的状态的俯视图。在操作员操作操作部70、例如按下驾驶室30内的第一操作部的打开按钮时,如图5所示,致动器91的杆94向箭头AR1方向移动。受到致动器91的杆94的伸长的影响,第一连杆130向以接合销131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连杆140被转动的第一连杆130按压,从而朝向驾驶室30的外部向箭头AR2方向移动。
图6是将图5所示的第三连杆150附近放大示出的俯视图。第三连杆150被转动的第二连杆140按压,从而以轴部151为旋转中心而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且向箭头AR3方向旋转移动。第三连杆150经由第一连杆130以及第二连杆140承受致动器91的驱动力,从而转动。形成于第三连杆150的长孔152向箭头AR3方向移动,从而卡合于长孔152的闭锁连杆160被第三连杆150牵拉而向箭头AR4方向移动。
第三连杆150进行转动,从而图6所示的开锁连杆190从第三连杆150分离地配置,与第三连杆150解除卡合。开锁连杆190的另一端与开锁装置111的闩锁接合,其详情后述。
图7是示出闭锁装置121被解除后的状态的放大图。臂180被向箭头AR4方向移动的闭锁连杆160牵拉,从而以旋转轴181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移动。该臂180的移动经由连杆构件126、127、128传递至限制件122,从而闭锁装置121的限制件122移动。限制件122以支承轴122A为中心向箭头AR5方向转动,从而向不包围闩眼123的位置移动。闩眼123与限制件122解除卡合,从而能够相对于限制件122相对移动。这样,门61的向关闭位置的保持被解除(解锁动作)。
通过经由闭锁连杆160将致动器91的驱动力传递至限制件122,从而限制件122与闩眼123解除卡合,解除闭锁装置121对门61的锁定。致动器91产生解除闭锁装置121对门61的锁定的驱动力。
返回图6,通过第三连杆150的转动,第三连杆150的第一接触部153从被接触构件170的第一接触面173分离,第三连杆150的第二接触部154与被接触构件170的第二接触面174接触。第三连杆150被相对于被接触构件170定位,此时能够将使门61进行打开动作的致动器91的驱动力传递至门61。
图8是示出门61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在闭锁装置121被解除了的状态下,致动器91的杆94继续伸长而第二连杆140向箭头AR2方向移动,从而经由第一连杆130、第二连杆140以及第三连杆150对门61作用致动器91的驱动力。门61承受驱动力而绕着铰接部62向逆时针方向、且向箭头AR6方向转动。这样,门61向打开位置移动。致动器91产生使门61进行打开动作的驱动力。在图8中,图示出开放了的搭乘口39。在门61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致动器91的全部配置于驾驶室主体31的内部,而不配置于驾驶室30的外部。
图9是示出开锁装置111的结构的概要的放大图。如图9所示,开锁连杆190设为能够以旋转轴191为旋转中心而相对于门61相对转动。开锁连杆190的一端192与第三连杆150的抵接部155对置。开锁连杆190的另一端193与闩锁构件200连结。
开锁装置111具有闩锁构件200和闩眼210。闩锁构件200具有第一臂部201和第二臂部203。在第一臂部201的前端设置有连结轴202。开锁连杆190的另一端193与连结轴202连结。开锁连杆190与闩锁构件200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在第二臂部203的前端设置有旋转轴204。闩锁构件200设为能够以旋转轴204为旋转中心而相对于门61相对转动。第二臂部203具有卡合部205。
在闩眼210形成有被卡合部215。图9所示的闩锁构件200的卡合部205与闩眼210的被卡合部215卡合。由此,门61在打开位置,被锁定为无法相对于驾驶室主体31转动(锁定动作)。
第一连杆130、第二连杆140、第三连杆150、以及开锁连杆190构成将致动器91与开锁装置111连接的打开连杆装置。
[门61的关闭动作]
接下来,对门61的关闭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门61的关闭动作开始时的状态的俯视图。在操作员操作操作部70、例如按下驾驶室30内的第一操作部的关闭按钮时,如图10所示,致动器91的杆94向箭头AR7方向移动。杆94的长度减少,由此第一连杆130向以接合销131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连杆140被转动的第一连杆130牵拉,从而朝向驾驶室30的内部、且向箭头AR8方向移动。
图11是将图10所示的第三连杆150附近放大示出的俯视图。第三连杆150被转动的第二连杆140牵拉,从而以轴部151为旋转中心而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且向箭头AR9方向旋转移动。第三连杆150经由第一连杆130以及第二连杆140承受致动器91的驱动力,从而转动。第三连杆150的抵接部155移动,从而开锁连杆190与抵接部155接触。开锁连杆190被移动的抵接部155按压,从而向箭头AR10方向移动。
通过第三连杆150的转动,第三连杆150的第二接触部154从被接触构件170的第二接触面174分离,第三连杆150的第一接触部153与被接触构件170的第一接触面173不接触。第三连杆150被相对于被接触构件170定位,此时能够将使门61进行关闭动作的致动器91的驱动力传递至门61。
图12是示出开锁装置111被解除后的状态的放大图。在开锁连杆190的一端192向箭头AR10方向以从门61分离的方式移动时,开锁连杆190整体上以旋转轴191为旋转中心而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移动。开锁连杆190的另一端193向箭头AR11方向以接近门61的方式移动。通过连结轴202而连结于开锁连杆190的闩锁构件200承受开锁连杆190的移动,从而以旋转轴204为旋转中心而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且向箭头AR12方向旋转移动。由此,闩锁构件200的卡合部205移动,从而从闩眼210的被卡合部215脱离。卡合部205与被卡合部215解除卡合,由此门61的向打开位置的保持被解除(解锁动作)。
通过经由开锁连杆190而将致动器91的驱动力传递至闩锁构件200,从而闩锁构件200与闩眼210解除卡合,解除开锁装置111对门61的锁定。致动器91产生解除开锁装置111对门61的锁定的驱动力。
在开锁装置111被解除了的状态下,致动器91以缩短杆94的长度的方式持续驱动,从而第二连杆140向箭头AR8方向移动,由此经由第一连杆130、第二连杆140以及第三连杆150而对门61作用致动器91的驱动力。门61承受驱动力而绕着铰接部6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向图2、3所示的关闭位置移动。致动器91产生使门61进行关闭动作的驱动力。
[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的驾驶室30中,如图2、3所示,致动器91安装于驾驶室主体31,并由驾驶室主体31支承。通过使致动器91支承于与门61相比振动较少的驾驶室主体31,从而能够抑制因致动器91的振动而引起的故障。
作业机械用的驾驶室30的门61的大部分由玻璃等透明材料形成,以使得搭乘于驾驶室30的操作员能够容易地确认驾驶室30的外部。通过使致动器91支承于驾驶室主体31而不是门61,从而致动器91不会阻碍的操作员的视野,能够确保操作员的良好的视野性。
作业机械用的驾驶室30要求密闭性,因此安装于驾驶室30的门密封件应用较硬的密封件。为了使硬的门密封件弹性变形而关闭门61,致动器91需要能够产生大的驱动力,从而致动器91的重量也变大。通过使重量大的致动器91支承于驾驶室主体31而不是门61,从而能够牢固地支承致动器91。
如图5~7所示,致动器91产生解除门61的锁定的驱动力。如图8所示,致动器91还产生将门61开闭的驱动力。能够将一个致动器91作为驱动源来进行门61的锁定解除以及门61的开闭,并且致动器91能够实现多个功能,从而能够简化驾驶室30的结构。
如图3、4所示,致动器91与闭锁装置121通过第一连杆130、第二连杆140、第三连杆150、以及闭锁连杆160而连接。能够经由这些关闭连杆装置而将致动器91的驱动力可靠地传递给闭锁装置121。
如图6、11所示,第三连杆150承受致动器91的驱动力而转动。在门61的打开动作时,第三连杆150向图3所示的箭头AR3方向转动,从而如图7所示,解除闭锁装置121对门61的锁定。在门61的关闭动作时,第三连杆150向图11所示的箭头AR9方向转动,从而如图12所示,解除开锁装置111对门61的锁定。能够像这样通过第三连杆150的转动来解除门61在关闭位置的锁定以及门61在打开位置的锁定这两方。
如图3所示,在第三连杆150形成有长孔152。闭锁连杆160与长孔152卡合。通过使闭锁连杆160沿着长孔152相对于第三连杆150相对移动,从而能够解除闭锁连杆160与第三连杆150的卡合,从而将闭锁连杆160从第三连杆150取下。即使发生闭锁装置121发生功能故障而无法自动地解除关闭位置处的门61的锁定的事态,也能够通过由操作员把持闭锁连杆160并手动地将其从第三连杆150拆下,来解除闭锁装置121对门61的锁定。
在门6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三连杆150配置于驾驶室30内部,因此搭乘于驾驶室30的操作员能够容易地够到第三连杆150。操作员能够手动地解除门61的锁定,从而从驾驶室30向外部出去。
如图5所示,第一连杆130通过接合销131与托架部40接合。第一连杆130与第二连杆140通过接合销132接合。第二连杆140与第三连杆150通过接合销142接合。接合销131、132、142构成为能够装卸。这样的话,即使是致动器91无法工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拔出任一个或多个接合销来手动地开闭门61。
在门61位于关闭位置时,接合销131、132、142配置于驾驶室30内部,因此搭乘于驾驶室30的操作员能够容易地够到接合销131、132、142。操作员能够手动地拔出任意的接合销131、132、142,以手动地打开门61而从驾驶室30向外部出去。
本公开应用于具备驾驶室的各种作业机械。本公开中的作业机械不局限于轮式装载机,也可以是推土机、液压挖掘机、机动平地机、起重机或者林业机械等。
应知本次公开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均为例示而非作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说明示出而由请求保护的范围示出,包含与请求保护的范围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轮式装载机;16工作装置;30驾驶室;31驾驶室主体;38左后柱;39搭乘口;40托架部;61门;62铰接部;70操作部;76第二操作部;91致动器;94杆;95、97、131、132、142接合销;96支承部;111开锁装置;121闭锁装置;122限制件;123、210闩眼;124限制件支承部;130第一连杆;140第二连杆;150第三连杆;151轴部;152长孔;153第一接触部;154第二接触部;155抵接部;160闭锁连杆;170被接触构件;173第一接触面;174第二接触面;180臂;181、191、204旋转轴;182卡合部;190开锁连杆;192一端;193另一端;200闩锁构件;201第一臂部;202连结轴;203第二臂部;205卡合部;215被卡合部。

Claims (7)

1.一种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其中,
所述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具备:
驾驶室主体,其形成有搭乘口;
门,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驾驶室主体,并对所述搭乘口进行开闭;
锁定装置,其将所述门以相对于所述驾驶室主体无法转动的方式锁定;以及
致动器,其产生解除所述锁定装置对所述门的锁定的驱动力,
所述致动器安装于所述驾驶室主体,并由所述驾驶室主体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其中,
所述致动器还产生对所述门进行开闭的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其中,
所述作业机械用驾驶室还具备将所述致动器与所述锁定装置连接的连杆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其中,
所述连杆装置具有承受所述致动器的驱动力而转动的转动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其中,
在所述转动构件形成有长孔,
所述连杆装置还具有与所述长孔卡合的卡合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其中,
所述连杆装置具有利用销将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接合的至少一个销接合部,
所述销能够相对于所述销接合部装卸。
7.一种作业机械,其中,
所述作业机械具备:
工作装置;以及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其供操作所述工作装置的操作员搭乘。
CN201980008826.3A 2018-05-29 2019-03-12 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Active CN1116019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2489A JP7049920B2 (ja) 2018-05-29 2018-05-29 作業機械用キャブ、および作業機械
JP2018-102489 2018-05-29
PCT/JP2019/009882 WO2019230113A1 (ja) 2018-05-29 2019-03-12 作業機械用キャブ、および作業機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1932A true CN111601932A (zh) 2020-08-28
CN111601932B CN111601932B (zh) 2021-10-08

Family

ID=68697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8826.3A Active CN111601932B (zh) 2018-05-29 2019-03-12 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4012B2 (zh)
EP (1) EP3719214B1 (zh)
JP (1) JP7049920B2 (zh)
CN (1) CN111601932B (zh)
WO (1) WO20192301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1946B2 (ja) * 2018-08-31 2022-05-0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機械用キャブ、作業機械、および自動開閉装置
USD1020926S1 (en) * 2018-12-12 2024-04-02 Bruder Spielwaren Gmbh + Co. Kg Toy
JP7393754B2 (ja) 2021-12-06 2023-12-07 株式会社ニシベ計器製造所 作業機の操縦室ドア開閉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35217A1 (de) * 1983-09-29 1985-04-11 Régie Nationale des Usines Renault, Boulogne-Billancourt, Hauts-de-Seine Fuehrungs- und antriebsvorrichtung fuer eine versenkbare scheib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2004143687A (ja) * 2002-10-22 2004-05-20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作業機械のドア開閉構造
CN1936250A (zh) * 2005-09-22 2007-03-28 昭和发条股份有限公司 门体关闭装置
JP2012154069A (ja) * 2011-01-25 2012-08-16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2013174046A (ja) * 2012-02-23 2013-09-05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タイヤ式の作業機械のドア解錠装置およびタイヤ式の作業機械
WO2017033640A1 (ja) * 2015-08-24 2017-03-0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2889A (en) 1979-07-31 1981-03-04 Aisin Seiki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cking door of car
JPS6280964U (zh) 1985-11-08 1987-05-23
JPH07138988A (ja) * 1993-11-12 1995-05-30 Komatsu Ltd 作業車輌運転室の窓自動開閉制御装置および窓開放制御方法
JPH08104141A (ja) 1994-10-04 1996-04-23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車両用ドア装置
JP3352410B2 (ja) 1998-11-25 2002-12-03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株式会社 キャブ
JP3767485B2 (ja) 2002-01-28 2006-04-19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キャビンのリンク式ドアの開閉機構
JP4953914B2 (ja) 2007-05-18 2012-06-13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キャブのドア
US7677648B2 (en) * 2008-01-31 2010-03-16 Cnh America Llc Gas strut mounting to door handle
US8978308B2 (en) * 2012-08-29 2015-03-17 Caterpillar Inc. Door structure
CN202937087U (zh) * 2012-11-17 2013-05-15 无锡忻润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锁执行器
US9834978B2 (en) * 2014-04-04 2017-12-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wer door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JP6482306B2 (ja) 2015-02-06 2019-03-13 トーシ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扉の自動開閉装置
PL3118398T3 (pl) * 2015-07-16 2018-12-31 Opacmare S.R.L. Wodoszczelne drzwi lub okno
JP6444834B2 (ja) 2015-08-28 2018-12-26 株式会社ニシベ計器製造所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US20170320171A1 (en) * 2016-05-06 2017-11-09 Siemens Energy, Inc. Palliative superalloy welding process
JP7032168B2 (ja) * 2018-02-14 2022-03-08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および作業車両を含む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35217A1 (de) * 1983-09-29 1985-04-11 Régie Nationale des Usines Renault, Boulogne-Billancourt, Hauts-de-Seine Fuehrungs- und antriebsvorrichtung fuer eine versenkbare scheib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2004143687A (ja) * 2002-10-22 2004-05-20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作業機械のドア開閉構造
CN1936250A (zh) * 2005-09-22 2007-03-28 昭和发条股份有限公司 门体关闭装置
JP2012154069A (ja) * 2011-01-25 2012-08-16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2013174046A (ja) * 2012-02-23 2013-09-05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タイヤ式の作業機械のドア解錠装置およびタイヤ式の作業機械
WO2017033640A1 (ja) * 2015-08-24 2017-03-0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06846A (ja) 2019-12-05
WO2019230113A1 (ja) 2019-12-05
EP3719214A1 (en) 2020-10-07
US20200354925A1 (en) 2020-11-12
EP3719214A4 (en) 2021-08-18
CN111601932B (zh) 2021-10-08
JP7049920B2 (ja) 2022-04-07
EP3719214B1 (en) 2024-04-24
US11634012B2 (en)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01932B (zh) 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CN101970765B (zh) 摆动式操纵杆
JP3609643B2 (ja) 建設機械
JP2013087416A (ja) 作業車両の可動式ラダー装置
US9347201B2 (en) Emergency egress system for a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07923144B (zh) 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
CN111601931B (zh) 作业机械用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KR19990012176A (ko) 로더용 페달록킹장치
US20160326802A1 (en) Access system for machine
JP4772841B2 (ja) ローダ作業機の作業具装着装置
JP5660964B2 (ja)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キャブフロントガード兼用ステップ
CN112236561B (zh) 作业机械及驾驶室
EP3556613B1 (en)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roof guard fro construction machine
JP6584341B2 (ja) 作業用車両
US10189512B2 (en) 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
JP5241443B2 (ja) 可動フェンダの開閉構造
KR102497899B1 (ko) 캐빈용 출입문 구조
JP2005161994A (ja)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2024061114A (ja) 作業用車両
JP6789149B2 (ja) 立坑掘削機
JP2007050785A (ja) 建設機械
KR20090034102A (ko) 운전실캡 후방에 설치되는 승강장치를 갖는 굴삭기
KR20220024985A (ko) 작업 차량, 레버 유닛 및 액추에이터 자동 제어 방법
JP2010059643A (ja)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2013104221A (ja) 作業機械のフットレス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