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7854A - 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7854A
CN111587854A CN202010554858.8A CN202010554858A CN111587854A CN 111587854 A CN111587854 A CN 111587854A CN 202010554858 A CN202010554858 A CN 202010554858A CN 111587854 A CN111587854 A CN 111587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ght
outer tube
float
d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48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7854B (zh
Inventor
曾幼伟
谢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Chuangrong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huangro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huangrong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huangro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548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78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7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7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7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7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93/00Floats for angling, with or without signalling devices
    • A01K93/02Floats for angling, with or without signalling devices with signal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所述电子浮漂包括内置LED发光元件的漂尾组件、漂身组件以及可方便装入漂尾组件接通LED发光元件发光的电池。所述漂尾组件由外管、光纤棒、LED发光组、漂尾座、保护套以及套在漂尾座上的密封圈构成;所述外管外表面涂有外管漂目;所述光纤表面附着多个遮光区,所述遮光区两侧为光纤发光漂目;日间钓鱼时观察外管漂目;夜间使用时观察光纤发光漂目透出的光,由于所述遮光区加大所述发光漂目之间的间隔,夜间钓鱼也能分辨漂目,实现白天和夜晚漂目变化;由此本发明提供的电子浮漂可以更好兼顾白天和晚上的钓鱼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日夜双用的电子浮漂。
背景技术
作为钓鱼重要渔具之一的浮漂,用于传递鱼吞食钓饵的信息,对应有白天用的日用漂和夜晚用的电子漂,也叫夜光漂,日用漂与电子漂存在差异。图1展示一种典型的日用漂解决方案,主要由漂尾90、漂身91和漂脚92组成,通过粘胶打磨成型,漂尾90从所示漂尾尖端到漂尾根部,依次通过刷漆在漂尾90外表面制成色区902、色区903,所述色区902和色区903交替排布,且在交界处涂有隔色区901,所述色区902和所述色区903为彩色,且颜色不同,所述隔色区901为深色,通常选用黑色,所述色区901、902、903共同形成漂尾的漂目。所述漂尾90的材质有玻璃纤维、碳素纤维、拔塑成型管等材质。日用漂典型的特征是所述隔色区901的宽度窄,通常3毫米左右,漂尾90刚性足、弹性好,不易损坏。
而针对夜用的电子漂,如图2展示了一种典型的电子漂的解决方案,主要由光纤83、套在光纤外侧的透明保护管80、漂身81以及漂脚82构成。所述漂身81内部还有对应的LED发光元件以及电池,所述漂脚82与漂身81通过粘接和打磨处理固定在一起。所述光纤83为导光部件,常用材质为PMMA塑料,相比日用漂漂尾的材料,PMMA材料易损,刚性差一些,因此在光纤83的外侧加一个透明保护管80,起到保护光纤和提高刚性等作用。所述光纤83上从漂尾尖端到漂尾根部依顺序重复涂有色区832、隔色区831以及色区833,从而形成漂目。色区832和833表面刻画透光区域以让光照射出来。电子漂典型的特征是隔色区801相比日用漂的隔色区901宽度更宽,通常10毫米左右,且为保护光纤83,外侧通常还套一个保护管80,且保护管80为透明材质。如图3所展示,电子漂隔色区831加宽的目的是在夜晚环境下,使人的肉眼能分辨出色区832和色区833,避免肉眼观察漂尾发光后效果是连在一起,无日用漂漂目的清晰分辨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浮漂的漂目是作为判断鱼吃钩的信号提示,通过判断露出水面上的漂目数量变化,从而分析鱼吃钩的情况。
现有技术还推出了日夜双用的电子浮漂,但现有日夜双用漂的解决方案均存在不足之处,如图4所示的一种日夜双用漂,相比图2所示的典型电子漂而言,为兼顾日用对应隔色区731不再加宽,而是沿用日用漂的宽度,这种方案可以达到日用效果,但是夜间使用如图5所示,就会光亮后连成一片,无法区分漂目,因此又有如图6所示的解决方案,间隔一个漂目发光,然而两个发光漂目之间的间隔宽度W7(2)又太宽,大大降低了漂目的判断灵敏度,对轻口吃钩的鱼情而言,浮漂的信号提示及时性降低。又一现有技术《CN209628432U》披露的一种方案,采取的是在涂有彩色和隔色区的光纤棒外侧,通过胶水套装固定依次交替的一号涂色透明保护管和二号涂色透明保护管,此方案一方面制造过程繁琐,需要多个保护管相互嵌套并打胶,另一方面一号涂色保护管覆盖光纤的黑色部分,二号涂色保护管覆盖光纤的彩色部分,意味着作为日用漂时,可观察到的漂目为一号和二号两种涂色区,没有日用漂的隔色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钓鱼人日用漂的操作习惯,同时套有大小涂色透明保护管后的漂尾其外表面则表现为大、小、大、小等循环交替的外表面,即多个高低台阶,进出水过程中降低了切水效率,同时降低灵敏度,另外若作为日用漂使用,一号和二号涂色保护管的长度必须达到近似普通漂的尺寸,则夜间使用是一号涂色保护管不透光形成夜间漂目的隔色区,此隔色区的宽度尺寸相比普通日用漂大很多,降低了浮漂的灵敏度,反之若确保了夜间宽度,则日用过程漂目又太短。
鉴于以上,现有日夜双用漂的技术方案,均还没有实现日用状态和现有传统的日用漂一样,而夜晚使用又能达到夜用可视效果同时不明显降低漂目灵敏度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提及的现有技术缺点,提出了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包括漂尾组件、电池和漂身组件,所述漂尾组件依次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池和所述漂身组件,所述漂尾组件包括外管、光纤、保护套、漂尾座、LED发光元件以及密封圈;所述电池7用于对所述LED发光元件供电;所述漂身组件包括漂身、漂身内套和漂脚;所述外管为透明塑料或半透明材质,尤其是PC材质制成,且所述外管外表面涂有等同于传统日用漂的漂目颜色,尤其隔色区宽度等同于日用漂尾隔色区的宽度;所述光纤外表面涂有彩色区和遮光。
具体的,所述外管为中空外管且套在所述光纤的外侧,形成内外装配关系,所述外管外表面从漂尾尖端向漂身方向依次涂有多个不同颜色并交替排列的色区,形成外管漂目,所述外管漂目上相邻两个色区之间,还存在一个隔色区,所述隔色区颜色为深色系,优选黑色,起颜色隔开作用,所述隔色区轴向宽度为W(1),W(1)尺寸为2至4毫米。
所述光纤外表面附着有多个间隔开的遮光区,所述遮光区能阻断或者减少所述LED光线在遮光区向外照射透出;所述光纤遮光区之外的外表面上,通过二次加工制成透光区域,所述LED光线可以通过所述透光区域向外照射发光;所述光纤遮光区以外的外表面涂有色彩区域,形成光纤漂目;所述光纤遮光区的宽度尺寸W(2)。
所述光纤遮光区的宽度W(2)与所述外管隔色区的宽度W(1),两者尺寸关系为W(2)≥W(1);径向投影观察,所述外管的隔色区宽度W(1)与所述遮光区宽度W(2)轴线方向存在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或者首尾拼接的位置关系;
具体的,所述光纤漂目的颜色和外管漂目的颜色,在轴线方向同等目数位置,颜色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所述光纤漂目也可以不上色。
具体的,所述外管对应尖端密封处理,所述外管为平行直管,即外径沿轴线方向不变,所述外管还包括内孔,所述内孔对应的内径不变,且比匹配的光纤外径尺寸略大,光纤装入外管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径向晃动。
具体的,所述外管的外表面沿着轴线方向或具有小尺寸外径的小端和大尺寸外径的大端,所述大端到所述小端沿轴线方向顺滑过渡,所述顺滑过渡方式包括直线过渡、圆弧形过渡、组合曲线过渡、组合直线过渡,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锥度外表面的锥度外管。
具体的,所述锥度外管对应大端到所述小端之间的过渡区域为锥度区,所述外管除了有所述锥度区,或包括外径尺寸大小一致的原尺寸区。
具体的,所述锥度外管在尖端处或设计一个醒目区,所述醒目区的截面外形可以是圆环型、外椭圆内圆型、内外椭圆型、压扁叠加型、圆环局部压扁型等形状,其主要特征是所述醒目区截面最宽尺寸明显比所述锥度外管小端的最宽尺寸大,形成醒目漂目,且所述醒目区为所述锥度外管一体成型。
具体的,所述锥度,对应锥度区域小端最宽尺寸与锥度区域大端尺寸比值范围为60%~80%。
具体的,所述醒目区可以为占据整个漂目最尖端的一目,即为单目醒目区;或是多个单目醒目区分别占据了尖端多个漂目;或是较长的醒目区,在此醒目区上含有至少两个漂目,从而形成一个多目醒目区。
具体的,所述外管为PC材料制成的单根一体成型管件,也可以是多根管材拼接,通过胶水固定在所述光纤外侧,且拼接处位置处于所述光纤遮光区宽度范围内。
具体的,所述光纤和外管依次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保护套、漂尾座、密封圈以及LED发光元件。所述光纤棒的材料为导光材料,包括PMMA材料。所述漂身依次固定连接漂身内套和漂脚,通过粘胶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出的外管外表面都是均匀的,不论是平行直管还是锥度管,即使是醒目外管,其醒目区主要作用也是方便人眼观察,而参与判断鱼情吃口主要是锥度区域,因此本发明提出的外管在入水和出水过程中更顺滑;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外管具有等同于常规日用漂的漂目印刷方案,日间坐钓基本不改变钓鱼人的操作习惯;又一方面,由于采取了本发明首次提出的内部光纤遮光区和外部外管隔色区的组合使用方案,可以很好的控制夜间钓鱼时发光漂目之间的间隔距离,实现夜间钓鱼发光漂目清晰可见;又一方面,针对不同的鱼竿长短所对应鱼漂在水里距离钓鱼人的远近,可以通过匹配设计所述发光漂目间隔,在满足钓鱼可清晰分辨漂目的前提下,尽量缩小所述发光漂目间隔,确保灵敏度;又一方面,本发明方案通过改变一体成型的外管形状,实现锥度尾、醒目尾、扁尾等多种电子鱼漂形态变化,实现等同于常规日用漂的多种选择,扩大了电子漂的产品种类,满足不同钓鱼场景和钓鱼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日用普通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电子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电子漂的发光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日夜双用漂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日夜双用漂第一发光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日夜双用漂第二发光示意图
图7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整体组成图
图8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整体爆炸图
图9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整体剖视图
图10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一实施例外管光纤设计图
图11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一实施例外管光纤组合图
图12A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一实施例遮光区隔色区完全重叠一配合图
图13A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一实施例遮光区隔色区完全重叠一发光示意图
图12B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一实施例遮光区隔色区完全重叠二配合图
图13B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一实施例遮光区隔色区完全重叠二发光示意图
图12C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一实施例遮光区隔色区部分重叠配合图
图13C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一实施例遮光区隔色区部分重叠发光示意图
图12D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一实施例遮光区隔色区拼接配合图
图13D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一实施例遮光区隔色区拼接发光示意图
图14、15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一实施例图昼夜对比图
图16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二实施例外管光纤设计图
图17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二实施例外管光纤组合图
图18、19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二实施例图昼夜对比图
图20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三实施例外管光纤设计图
图20A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三实施例醒目区截面剖视图
图21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三实施例外管光纤组合图
图22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三实施例图昼夜对比图
图23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四实施例图昼夜对比图
图24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五实施例图昼夜对比图
图25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六实施例外管组成示意图
图26、27为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的第六实施例图昼夜对比图
1、外管;2、光纤;3、保护套;4、漂尾座;5、密封圈;6、LED发光元件;7、电池;8、漂身内套;9、漂身;10、漂脚;601、LED灯;602、LED灯座;110、第一外管;210、第一光纤;111、隔色区;112、色区A;113、色区B;211、遮光区211;212、色区A’;213、色区B’;214、剩余遮光区;215、光纤透光区;120、第二外管;220、第二光纤;130、第三外管;230、第三光纤;330、醒目区;140、第四外管;150、第五外管;160、第六外管;160-1、第六外管1;160-2、第六外管2;160-3、第六外管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如图7、8、9所展示,本方案所述电子浮漂包括内置LED发光组(6)的漂尾组件(1000)、漂身组件(2000)以及可方便装入漂尾组件接通LED发光元件(6)的电池(7)。所述漂身组件(2000)由漂身(9)、漂身内套(8)和漂脚(10)组成,通过粘胶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漂尾组件(1000)由外管(1)、光纤(2)、保护套(3)、漂尾座(4)、LED发光组(6)以及套在漂尾座上的密封圈(5)构成。所述保护套(3)为软性材质,通过粘胶固定在所述漂尾座(4)上,也可以通过二次注塑直接成型在所述漂尾座(4)上。所述光纤(2)和外管(1)均插入漂尾座(4),且外管(1)套在光纤(2)的外侧。所述LED发光组(6)由LED灯(601)和LED灯座(602)组成。所述光纤(2)为导光材料,尤其如PMMA材料,所述外管(1)为透明塑料或半透明塑料材质,尤其是PC材质制成。
图10展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对应第一外管(110)和第一光纤(210)的设计特征,具体的,所述第一外管(110)为中空外管且套在所述第一光纤(210)的外侧,所述第一外管(110)外表面从所述漂尾尖端向所述漂身(9)方向依次涂有多个色彩区域,即色区A(112)、隔色区(111)、色区B(113),所述隔色区(111)介于色区A(112)和色区B(113)之间,形成单个外管色区组合;所述外管色区组合沿着漂尾轴线方向依次循环增加,形成多个外管漂目,所述第一外管(110)上的隔色区(111)具有宽度W(1),优选的,W(1)为2至4毫米,所述色区A(112)或者色区B(113)的宽度明显比所述隔色区(111)宽,所述隔色区(111)主要起到色彩间隔作用,所述色区A(112)和所述色区B(113)颜色不一致。所述第一光纤(210)外表面涂有多个色彩区域,依次分布为色区A'(212)、遮光区(211)、色区B'(213);所述遮光区(211)介于所述色区A’(212)和色区B’(213)之间,形成单个光纤色区组合;所述单个光纤色区组合沿着轴线方向依次循环增加,形成多个光纤漂目;所述色区A’(212)和色区B’(213)的外表面通过二次加工生成多个透光区域(215),所述LED灯(601)发光后透过所述透光区域(215)向外照射;所述光第一光纤(210)根据漂尾长度设计对应的光纤色区组合数量,剩下表面区域全部按照所述遮光区(211)同样表面工艺处理,形成剩余遮光区(214)。所述第一光纤(210)上的遮光区(211)和剩余遮光区(214)外表面上,其附着的材质能改阻断或者减少LED发出光在遮光区(211)和剩余遮光区(214)的区域向外照射透出,所述遮光区(211)具有宽度W(2),对照所述隔色区W(1)尺寸关系为W(2)≥W(1)。
所述第一光纤(210)的色区A’、色区B’分别和所述第一外管(110)的色区A、色区B的颜色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所述色区A’和色区B’也可以不上色。
图11展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光纤(210)和所述第一外管(110)安装形成漂尾组件时的组合效果。进一步,所述第一外管(110)为圆柱形直线管,具有同一外径Da1和同一内孔内径da1,所述内孔内径da1比所述第一光纤(210)的外径尺寸略大且间隙小,所述第一外管(110)靠近尖端采取头部密封处理。进一步参照图12A、13A、12B、13B、12C、13C、12D、13D所示,所述第一外管(110)上的隔色区(111)和所述第一光纤(210)上的遮光区(211)在轴线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可以有四种组合形式,一种组合是所述隔色区(111)完全被包含在所述遮光区(211)内,且隔色区(111)与遮光区(211)前后端点分别具有距离LA和LB,形成完全重叠,此时整个夜间发光漂目的间隔宽度W(3)=W(2);另一种组合是在前述组合模式下,让隔色区(111)一端和遮光区(211)一端靠齐,另一端包含在遮光区(211)内,形成完全重叠,此时整个夜间发光漂目的间隔宽度W(3)=W(2);又一种组合是让隔色区(111)和遮光区(211)形成部分重叠,此时整个夜间发光漂目的间隔宽度W(2)<W(3)<W(2)+W(1);又一种组合是让隔色区(111)一端和遮光区(211)一端靠齐,按首尾拼接方式组合,此时整个夜间发光漂目的间隔宽度W(3)=W(2)+W(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四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对应夜间发光漂目的间隔宽度、单个漂目自身的长短均有着不同的表现效果。
进一步参考图14、15,可以清晰看出,当浮漂在白天使用时,内部光纤不发光,钓鱼人根据外管的漂目执行钓鱼,如前所述,本发明方案提供的浮漂外管漂目基本和现有日用漂一致,漂目之间的间隔距离为隔色区宽度W(1),因此满足钓鱼人日用浮漂的使用要求。当浮漂在夜晚使用时,外管的漂目视觉效果弱化,此时主要依靠内部光纤发光形成新的发光漂目,而此时发光漂目间隔W(3)根据前述几种组合效果,W(2)≤W(3)≤W(2)+W(1),从而加大了发光漂目间隔,便于夜间观察发光漂目清晰辨识漂目数量变化,并且可以很好的控制W(3)的尺寸,以满足夜间钓鱼,根据鱼漂距离钓鱼者的距离远近,调整所述W(3)的尺寸大小,实现不同的漂目间距效果。由此可见,采取了本发明的遮光区和隔色区的组合技术特征,可以更好实现同一只浮漂昼夜使用。
图16、17展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外管光纤设计及组合结构,相比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径渐变、内孔内径不变的圆锥形第二外管(120),所述第二外管(120)的外表面沿着轴线方向具有小尺寸外径Db1的小端和大尺寸外径Db2的大端,所述大端到所述小端沿轴线方向顺滑过渡,所述顺滑过渡方式包括直线过渡、圆弧形过渡、组合曲线过渡、组合直线过渡,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锥度外表面的锥度外管。所述第二外管(120)对应大端到所述小端之间的过渡区域为锥度区,所述外管除了有所述锥度区,或包括外径尺寸大小一致的原尺寸区。图18、19展示了具有锥度外管的日夜双用可变漂目的电子浮漂昼夜使用效果。所述锥度,对应锥度区域小端最宽尺寸Db1与锥度区域大端尺寸Db2比值范围为60%~80%。
图20展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外管光纤设计及组合结构,相比第二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案,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径渐变、且在尖端具有一个醒目区的第三外管(130),所述第三外管(130)在尾部尖端处设计一个醒目区(330),如图20A,所述醒目区(330)的截面外形可以是圆环型、外椭圆内圆型、内外椭圆型、压扁叠加型、圆环局部压扁型等形状,其主要特征截面最宽尺寸明显比所述第三外管(130)外表面小端的外径Dd1(或者最宽尺寸)尺寸大,形成醒目漂目,且所述醒目区为所述第三外管(130)一体成型;按图20所展示的若醒目区为圆环型,则最尺寸度即为所述第三外管(130)的大端外径尺寸Dd2。本实施例所展示的是醒目区(330)为单目,即尖端第一目整体为醒目区,隔色区处于醒目区之外。图22展示了第三实施例具有单目醒目区的日用效果。
图23展示了第四实施例具有两个单目醒目区的日夜双用可变漂目的电子浮漂效果,相比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第四外管(140)具有2个单目醒目区,即单目醒目区一和单目醒目区二,所述单目醒目区一、单目醒目区二构成了从尖端开始的第一、第二漂目,隔色区介于醒目区之间;根据需要或设计多个单目醒目区。
图24展示了第五实施例具有一个多目醒目区的日夜双用可变漂目的电子浮漂昼夜使用效果,相比第三实施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第五外管(150)具有的醒目区长度更长,且在醒目区域内,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的漂目,即一个或者多个隔色区处于醒目区内。
前述实施例均展示了一体成型的外管方案,在本发明思想范围内,所述外管或是多根外管拼接而成,如图25展示了一种由第六外管1(160-1)、第六外管2(160-2)、第六外管3(160-3)等组成的第六外管(160)。继续参照图26、27,组合后的第六外管(160)仍然具有不同色区交替排列的漂目方案6,其特征在于光纤的遮光区仍然覆盖所述多个外管拼接处,因此夜晚使用仍然能达到夜钓需求。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一方面,本发明所提出的外管外表面都是均匀的,不论是平行直管还是锥度管,即使是醒目外管,其醒目区主要作用也是方便人眼观察,而参与判断鱼情吃口主要是锥度区域,因此本发明提出的外管在入水和出水过程中更顺滑;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外管具有等同于常规日用漂的漂目印刷方案,日间坐钓基本不改变钓鱼人的操作习惯;又一方面,由于采取了本发明首次提出的内部光纤遮光区和外部外管隔色区的组合使用方案,可以很好的控制夜间钓鱼时发光漂目之间的间隔距离,实现夜间钓鱼发光漂目清晰可见;又一方面,针对不同的鱼竿长短所对应鱼漂在水里距离钓鱼人的远近,可以通过匹配设计所述发光漂目间隔,在满足钓鱼可清晰分辨漂目的前提下,尽量缩小所述发光漂目间隔,确保灵敏度;又一方面,本发明方案通过改变一体成型的外管形状,实现锥度尾、醒目尾、扁尾等多种电子鱼漂形态变化,实现等同于常规日用漂的多种选择,扩大了电子漂的产品种类,满足不同钓鱼场景和钓鱼需求。
以上实施例,除了描述醒目区通过图示展示了多钟截面形状,而所述外管整体都描述为圆环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方案中,所述外管的截面形状一样可以是除了圆环型之外的其他截面形状,如外椭圆内圆型、内外椭圆型、压扁叠加型、圆环局部压扁型等形状,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即可实现这些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技术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包括漂尾组件、电池和漂身组件,所述漂尾组件依次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池和所述漂身组件,所述漂尾组件包括外管、光纤、保护套、LED发光元件以及密封圈,其特征在于:
1)所述外管为中空管状,所述光纤插入所述外管的内孔,形成内外装配关系;
2)所述外管为透明或半透明塑料材质制成,且所述外管外表面涂有多个不同颜色并交替排列的色区,形成外管漂目;
3)所述光纤外表面附着有多个间隔开的遮光区,所述遮光区能阻断或者减少所述LED光线在遮光区向外照射透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
1)所述外管漂目上相邻两个色区之间,还存在一个隔色区,所述隔色区颜色为深色系,起颜色隔开作用,所述隔色区轴向宽度为W(1),W(1)尺寸为2至4毫米;
2)所述光纤遮光区的宽度尺寸W(2),其尺寸关系为W(2)≥W(1);
3)径向投影观察,所述外管的隔色区宽度W(1)与所述遮光区宽度W(2)轴线方向存在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或者首尾拼接的位置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遮光区之外的外表面上,通过二次加工制成透光区域,所述LED光线通过所述透光区域向外照射发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遮光区以外的外表面涂有色彩区域,形成光纤漂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一根一体成型的单根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也是多根管材拼接,通过胶水固定在所述光纤外侧,且拼接处位置沿轴线处于所述光纤遮光区宽度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是内径外径不变的平行直管,或所述外管是外径逐渐变大的锥度外管,或所述外管是锥度管的尖端还有醒目区的醒目锥度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醒目区截面最宽尺寸比外管锥度小端的截面最宽尺寸大,所述醒目区的截面外形形状包括圆环型、外椭圆内圆型、内外椭圆型、压扁叠加型、圆环局部压扁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醒目区是单个单目醒目区,或是多个单目醒目区,或是单个多目醒目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度外管的外表面沿着轴线方向具有小尺寸外径的小端和大尺寸外径的大端,所述大端到所述小端沿轴线方向顺滑过渡,所述顺滑过渡方式包括直线过渡、圆弧形过渡、组合曲线过渡、组合直线过渡;所述锥度区域小端最宽尺寸与锥度区域大端尺寸比值范围为60%~80%。
CN202010554858.8A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 Active CN1115878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4858.8A CN111587854B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4858.8A CN111587854B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7854A true CN111587854A (zh) 2020-08-28
CN111587854B CN111587854B (zh) 2022-11-11

Family

ID=72182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4858.8A Active CN111587854B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785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0320A (zh) * 2021-10-27 2022-01-18 李芝宏 一种降低水面反射干扰的钓鱼浮漂及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04306A (ko) * 2003-06-27 2005-01-12 이재경 광섬유를 이용한 낚시찌
JP2010051178A (ja) * 2008-08-26 2010-03-11 One Two Seven:Kk 浮子
JP2010200750A (ja) * 2009-02-05 2010-09-16 One Two Seven:Kk 電気浮子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部材
CN207151680U (zh) * 2017-09-22 2018-03-30 张琴峰 日夜二用浮漂
CN209628432U (zh) * 2019-02-21 2019-11-15 陈智 一种昼夜垂钓两用醒目式灯笼电子浮漂
CN210352808U (zh) * 2019-08-17 2020-04-21 刘大友 一种碳纤维螺旋状漂尾的发光体浮漂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04306A (ko) * 2003-06-27 2005-01-12 이재경 광섬유를 이용한 낚시찌
JP2010051178A (ja) * 2008-08-26 2010-03-11 One Two Seven:Kk 浮子
JP2010200750A (ja) * 2009-02-05 2010-09-16 One Two Seven:Kk 電気浮子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部材
CN207151680U (zh) * 2017-09-22 2018-03-30 张琴峰 日夜二用浮漂
CN209628432U (zh) * 2019-02-21 2019-11-15 陈智 一种昼夜垂钓两用醒目式灯笼电子浮漂
CN210352808U (zh) * 2019-08-17 2020-04-21 刘大友 一种碳纤维螺旋状漂尾的发光体浮漂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0320A (zh) * 2021-10-27 2022-01-18 李芝宏 一种降低水面反射干扰的钓鱼浮漂及其方法
CN113940320B (zh) * 2021-10-27 2023-03-10 李芝宏 一种降低水面反射干扰的钓鱼浮漂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7854B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7854B (zh) 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
CN106641950A (zh) 用于车灯的光引导模块以及制造该光引导模块的方法
JP2003297109A (ja) 線状発光体
GB2252193A (en) Vehicular number plate.
CN212813702U (zh) 一种日夜双用电子浮漂
CN210076385U (zh) 带导流槽加粗锥形导光体醒目漂尾电子漂
CN214677245U (zh) 一种光纤非发光区与外管隔色区组合使用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
CN210076386U (zh) 一种漂尾带导流槽枣核形醒目豆的电子浮漂
US7520085B2 (en) Fishing lure
CN210427852U (zh) 一种魔术导光棒
CN213908062U (zh) 一种用于电子浮漂的光纤及电子浮漂
CN209628432U (zh) 一种昼夜垂钓两用醒目式灯笼电子浮漂
JP2001086909A (ja) 照明付き浮き
TWM478341U (zh) 多光段的發光浮標
CN209991402U (zh) 具有均匀光幕效果的前信号灯
KR200260402Y1 (ko) 광섬유를 이용한 낚시찌
CN219088184U (zh) 电子硬尾光纤浮漂
KR200387275Y1 (ko) 다색 발광 낚시찌
CN220623785U (zh) 一种旋钮导光结构
US3949195A (en) Sensing rod for the manual scanning of graphic information
JPH0323085Y2 (zh)
JPH10113099A (ja) 発光ルアー
CN216521458U (zh) 一种环形灯光成型结构
CN212252174U (zh) 一种变化出光的灯具
CN215706170U (zh) 一种满天星发光格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