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8184U - 电子硬尾光纤浮漂 - Google Patents

电子硬尾光纤浮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8184U
CN219088184U CN202223521533.3U CN202223521533U CN219088184U CN 219088184 U CN219088184 U CN 219088184U CN 202223521533 U CN202223521533 U CN 202223521533U CN 219088184 U CN219088184 U CN 219088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light guide
guide optical
luminous
hollow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215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剑刚
李志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shengt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sheng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shengt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sheng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215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8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8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8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子硬尾光纤浮漂,包括导光光纤、漂浮接头和空心玻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光纤位于空心玻纤管内部,导光光纤包括多个发光区和多个空白区,且多个空白区的两端均为发光区,发光区采用精加工打点成不规则点状发光,漂浮接头的一端装设有发光头,且发光头与导光光纤的一端相对接,漂浮接头的另一端装设有电池孔。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空心玻纤管内安装导光光纤,将导光光纤与发光头连接,能够在夜晚也可以看得清浮漂,也不需要人们一直举着手电筒照射浮漂,将四个空白区的两端均设为发光区,可以避免肉眼观察漂尾发光的效果连在一起,能够在夜晚较为清晰的观察浮漂的运动轨迹。

Description

电子硬尾光纤浮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漂技术领域,具体为电子硬尾光纤浮漂。
背景技术
浮漂,是钓鱼的重要渔具之一,但是在夜晚等较为昏暗的环境中,肉眼可能观察不到浮漂的运动,从而降低人们的钓鱼兴趣,现有的解决方法大多都是使用荧光浮漂或者用手电筒照射使得浮漂反光,但是荧光浮漂会随着时间而降低亮度,人们也不方便一直移动手电筒使其能够一直照射到浮漂,从而使得人们夜晚不容易观察浮漂的运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子硬尾光纤浮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电子硬尾光纤浮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夜晚也可以看得清浮漂,也不需要人们一直举着手电筒照射浮漂;且可以避免肉眼观察漂尾发光的效果连在一起,能够在夜晚较为清晰的观察浮漂的运动轨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电子硬尾光纤浮漂,包括导光光纤、漂浮接头和空心玻纤管,所述导光光纤位于空心玻纤管内部,导光光纤包括多个发光区和多个空白区,且多个空白区的两端均为发光区,发光区采用精加工打点成不规则点状发光,且发光头与导光光纤的一端相对应,漂浮接头的另一端装设有电池孔,空心玻纤管的轴向周侧装设有分别与发光区和空白区相对应的绘彩。
进一步的,多个发光区均匀点状缠绕于导光光纤的径向周侧。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光纤包括导光光纤上端和导光光纤末端,导光光纤末端与发光头相对应,且靠近导光光纤上端的多目发光区相较于靠近导光光纤末端的其他发光区较亮。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玻纤管包括第一绘彩区和第二绘彩区,且第一绘彩区与发光区相对应,第二绘彩区与空白区相对应,第一绘彩区与第二绘彩区所绘颜料的颜色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光纤和空心玻纤管均为圆柱长条形结构,且导光光纤的外直径与空心玻纤管的内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接头为圆锥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子硬尾光纤浮漂,包含空心玻纤管;导光光纤;发光头;空白区;发光区。
在空心玻纤管内安装导光光纤,将导光光纤与发光头连接,能够在夜晚也可以看得清浮漂,也不需要人们一直举着手电筒照射浮漂,将四个空白区的两端均设为发光区,可以避免肉眼观察漂尾发光的效果连在一起,能够在夜晚较为清晰的观察浮漂的运动轨迹,使用空心玻纤管的硬尾浮漂的漂讯动作大,相较于传统的软尾浮漂更加灵敏,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硬尾光纤浮漂整体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硬尾光纤浮漂整体的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光光纤;2、空心玻纤管;3、漂浮接头;4、电池孔;5、发光头;6、发光区;7、空白区;8、第一绘彩区;9、第二绘彩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子硬尾光纤浮漂,包括导光光纤1、漂浮接头3和空心玻纤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光纤1位于空心玻纤管2内部,导光光纤1包括多个发光区6和多个空白区7,且多个空白区7的两端均为发光区6,发光区6采用精加工打点成不规则点状发光,漂浮接头3的一端装设有发光头5,且发光头5与导光光纤1的一端相对接,漂浮接头3的另一端装设有电池孔4,空心玻纤管2的轴向周侧装设有分别与发光区6和空白区7相对应的绘彩。
本实施例,多个发光区6均匀点状缠绕于导光光纤1的径向周侧,导光光纤1包括导光光纤上端和导光光纤末端,导光光纤末端与发光头5相对应,且靠近导光光纤上端的多目发光区6相较于靠近导光光纤末端的其他发光区6较亮,空心玻纤管2包括第一绘彩区8和第二绘彩区9,且第一绘彩区8与发光区6相对应,第二绘彩区9与空白区7相对应,第一绘彩区8与第二绘彩区9所绘颜料的颜色不同,导光光纤1和空心玻纤管2均为圆柱长条形结构,且导光光纤1的外直径与空心玻纤管2的内直径相同,漂浮接头3为圆锥形结构。
具体的,在使用该浮漂是,将电池孔4与外接电源连接,使得发光头5发光,从而使得发光区6为发光的状态,空白区7为不发光的状态,然后发光区6所发出的光从第一绘彩区8穿过,使得光成为第一绘彩区8表面颜料的颜色,并且第一绘彩区8和第二绘彩区9表面所绘颜料的颜色不同,即使一部分光穿过第二绘彩区9,也不会造成混乱,从而可以防止肉眼观察漂尾发光的效果连在一起,从而能够在夜晚较为清晰的观察浮漂的运动轨迹,并且靠近导光光纤上端的多目发光区6相较于靠近导光光纤末端的其他发光区6较亮,使得人们能够更好的对浮漂进行观察,能够较好的判断浮漂当前的状态。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电子硬尾光纤浮漂,包括导光光纤(1)、漂浮接头(3)和空心玻纤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光纤(1)位于空心玻纤管(2)内部,导光光纤(1)包括多个发光区(6)和多个空白区(7),且多个空白区(7)的两端均为发光区(6),发光区(6)采用精加工打点成点状发光,且发光头(5)与导光光纤(1)的一端相对应,漂浮接头(3)的另一端装设有电池孔(4),空心玻纤管(2)的轴向周侧装设有分别与发光区(6)和空白区(7)相对应的绘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硬尾光纤浮漂,其特征在于:多个发光区(6)均匀点状缠绕于导光光纤(1)的径向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硬尾光纤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光纤(1)包括导光光纤上端和导光光纤末端,导光光纤末端与发光头(5)相对应,且靠近导光光纤上端的多目发光区(6)相较于靠近导光光纤末端的其他发光区(6)较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硬尾光纤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玻纤管(2)包括第一绘彩区(8)和第二绘彩区(9),且第一绘彩区(8)与发光区(6)相对应,第二绘彩区(9)与空白区(7)相对应,第一绘彩区(8)与第二绘彩区(9)所绘颜料的颜色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硬尾光纤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光纤(1)和空心玻纤管(2)均为圆柱长条形结构,且导光光纤(1)的外直径与空心玻纤管(2)的内直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硬尾光纤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接头(3)为圆锥形结构。
CN202223521533.3U 2022-12-28 2022-12-28 电子硬尾光纤浮漂 Active CN219088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1533.3U CN219088184U (zh) 2022-12-28 2022-12-28 电子硬尾光纤浮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1533.3U CN219088184U (zh) 2022-12-28 2022-12-28 电子硬尾光纤浮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8184U true CN219088184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26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21533.3U Active CN219088184U (zh) 2022-12-28 2022-12-28 电子硬尾光纤浮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81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88265U (zh) Led条影壁灯
CN219088184U (zh) 电子硬尾光纤浮漂
CN111587854B (zh) 一种漂目可变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
CN210076385U (zh) 带导流槽加粗锥形导光体醒目漂尾电子漂
CN214178740U (zh) 一种电子浮漂的硬质发光漂尾及电子浮漂
CN209540637U (zh) 一种灯罩及其壁灯
CN213908062U (zh) 一种用于电子浮漂的光纤及电子浮漂
CN210352808U (zh) 一种碳纤维螺旋状漂尾的发光体浮漂
CN212813702U (zh) 一种日夜双用电子浮漂
TWM478341U (zh) 多光段的發光浮標
JP2001148968A (ja) 釣 竿
CN207962397U (zh) 一种园林路灯
CN214677245U (zh) 一种光纤非发光区与外管隔色区组合使用的日夜双用电子浮漂
CN219660730U (zh) 一种电子漂尾及浮漂
CN220607053U (zh) 一种杆头可更换的灯光变换手杆
CN212617695U (zh) 一种双面出光的白光led芯片晶圆结构
KR200387275Y1 (ko) 다색 발광 낚시찌
CN217487354U (zh) 一种一体流线型漂尾加粗电池仓的日夜两用浮漂
CN218186965U (zh) 一种牙科手机
KR200235421Y1 (ko) 광섬유 발광 낚시찌
CN218245254U (zh) 一种电子浮漂的硬质发光漂尾
CN213908063U (zh) 一种漂尾为玻璃纤维体与光导纤维体结合的浮漂
CN210329037U (zh) 一种碳纤维镂空漂尾的发光体浮漂
KR200260402Y1 (ko) 광섬유를 이용한 낚시찌
CN214790776U (zh) 一种立体发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