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7443B - 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管理 - Google Patents

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管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7443B
CN111587443B CN201880085413.0A CN201880085413A CN111587443B CN 111587443 B CN111587443 B CN 111587443B CN 201880085413 A CN201880085413 A CN 201880085413A CN 111587443 B CN111587443 B CN 1115874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s
tray
container
empty
tr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54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7443A (zh
Inventor
P·阿内
S·拉丰
J·里恰尔迪
J·塞茹尔内
J·松吉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filed Critical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ublication of CN111587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7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7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7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在轮胎制造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理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方法,所述回收产品从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中回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管理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管理系统(100),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所述回收产品从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中回收。

Description

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橡胶混合物以及由此产生的车辆轮胎的生产。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具有在混合周期中作为起始产品的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装载和重新装载的管理。
背景技术
在轮胎制造领域,有许多生产半成品的机器。这些机器生产的产品由至少两种具有不同属性的橡胶混合物(称为“复杂产品”)组成。机器执行各种过程,包括挤压过程、装配过程和剥离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一些制造出的产品不能直接用于制造轮胎(例如,在尺寸变化、启动等期间)。在启动、停止、尺寸变化和其他已知步骤期间,这些机器通常会产生不在下游(例如,在装配机上)使用的产品。同样,在这些使用预先生产的复杂产品来装配轮胎的轮胎成型机(例如,商品名为VMI MAXXTM的机器)上,这些机器使用的产品不能立即在生产线上使用。例如,未达到尺寸公差。
通常,未按“原样”使用但经处理后可回收再利用的复杂产品(以下称为“回收产品”或“经验证的产品”)通常在没有任何特殊考虑的情况下存放(例如,存放在带隔板的托盘上)。因此,各种性质和各种来源的复杂产品可能会处于同一个托盘上。
本发明涉及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管理,包括托盘的装载、识别、存放和固定,使回收产品可以用于橡胶混合物。尽管在轮胎生产过程中设想了多个类型的橡胶混合物,但同时也有机会在对托盘进行管理过程中优化托盘的可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理橡胶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方法,所述橡胶回收产品从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中回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得用于管理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系列过程,以及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所获得的系列过程的持续时间;
-获得来自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的回收产品,回收产品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与预先识别的容器和托盘相关联;
-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的要求、根据回收产品的性质,将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存放在托盘上;
-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的要求,清空至少一个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
-将空容器存放在托盘上,以获得空容器的完整托盘;以及
-转移具有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和具有空容器的托盘,以便执行为正在进行的阶段而获得的系列过程。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每个回收产品放置在指定用于接收特定回收产品的相应容器中的步骤,每个容器具有一起形成空间以接收特定回收产品的长边、短边和底部,以及从底部和/或顶部延伸以使容器在托盘上或其自身上可堆放的一对支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个长边和/或每个短边的内表面相对于底部倾斜,以促进回收产品从满载容器中释放。对于这些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倾斜的角度可以达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转移托盘的步骤包括转移至少一个管理区域内的每个托盘,所述至少一个管理区域选自:
-供应区,其中,满载容器的托盘进入管理系统;
-待命区,其中,托盘在正在进行的阶段中保持待命;
-待命清空区,其中,托盘保持待命以等待清空;
-两个卸除区,其中,具有满载容器的托盘被转移到管理系统的出口,以便能够存放在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中;
-清空区,其中,待命托盘上的容器被清空;
-空托盘供应/卸除区,其中,空托盘进入和离开管理系统;
-托盘待命区,其中,托盘保持待命以等待空容器;
-堆放区,其中,空容器存放在可用托盘上;以及
-卸除区,其中,备有空容器的托盘离开管理系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每个容器;以及
-将每个容器适当地定位在相关联的托盘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识别每个容器和适当地定位每个容器的步骤通过识别和夹持装置来执行,所述识别和夹持装置具有RFID标签,该RFID标签使得位于夹持器上的RFID读取器能够识别容器;以及夹持系统,该夹持系统具有相应的凹部和突出部的系统,使得夹持系统能够通过在相应凹部中重新对准突出部来适当地定位容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凹部包括嵌入容器的每个短边中的方形凹部和三角形凹部;并且突出部包括夹持器上的方形突出部和三角形突出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清空至少一个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步骤包括使用脱模装置的步骤,所述脱模装置具有与沿容器的底部的长度对齐的孔口对准的伸缩指,使得伸缩指通过孔口进入容器,并推动回收产品以清空容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管理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管理系统,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所述回收产品从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中回收。所述系统包括:
-传送带(I),在该传送带(I)上,包括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和未完全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的容器的托盘经由入口进入管理系统;
-传送带(II),在该传送带(II)上,满载容器的不完整托盘经由满载容器出口从管理系统卸除;
-传送带(III),在该传送带(III)上,完全空的托盘经由通道进入管理系统,并经由通道从管理系统卸除;以及
-传送带(IV),在该传送带(IV)上,空容器的完整托盘通过空容器出口从管理系统卸除。
传送带(I)包括:供应区,其中满载容器的托盘进入管理系统;待命区,其中托盘在正在进行的阶段中保持待命;以及待命清空区,其中托盘保持待命以等待清空。传送带(II)包括:两个卸除区,其中具有满载容器的托盘被转移到满载容器出口,以便能够存放在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中;以及清空区,其中待命托盘上的容器被清空。传送带(III)包括:空托盘供应/卸除区,其中空托盘进入和离开管理系统;托盘待命区,其中托盘保持待命以等待空容器;堆放区,其中空容器存放在可用托盘上。传送带(IV)包括卸除区,其中,备有空容器的托盘离开管理系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指定用于接收相应回收产品的几个容器,每个容器具有一起形成空间以接收相应回收产品的长边、短边和底部,以及在底部以下和/或顶部延伸以使容器在托盘上或其自身上可堆放的一对支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个长边和/或每个短边的内表面相对于底部倾斜,以促进回收产品从满载容器中释放。对于这些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倾斜的角度可以高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识别和夹持装置,所述识别和夹持装置具有位于容器上的RFID标签,该RFID标签允许位于夹持装置上的RFID读取器识别容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识别和夹持装置还包括夹持系统,所述夹持系统具有:嵌入容器的每个短边中的方形凹部和三角形凹部;以及夹持器上的方形突出部和三角形突出部,使得所述夹持系统能够通过在相应的凹部中重新对准突出部来适当地定位容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容器脱模系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脱模系统具有脱模装置,所述脱模装置具有与沿容器的底部的长度对齐的孔口对准的伸缩指,使得伸缩指通过孔口进入容器,并推动回收产品以清空容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预先识别的几个托盘,在托盘转移管理系列过程中,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和空容器存放在所述托盘上,转移管理系列过程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而获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管理系统中使用的每个托盘能够存放和运送多达9个容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具有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被送入所述管理系统,所述回收产品来自存放系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使托盘的识别与识别出的托盘上存放的容器的识别相一致的识别装置。
通过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并研究附图,本发明的本质和各种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其中:
图1描绘本发明的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描绘存放和运送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正立体图,图3描绘容器的底部立体图。
图4描绘与图2和图3的容器一起使用的脱模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5描绘图4的脱模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6描绘用于搬运图2和图3的容器的夹持器。
图7描绘图1的管理系统的管理区域的示意图。
图8至图33描绘图1的管理系统的示意图,该管理系统执行示例性管理方法的一个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相同的元件,图1描绘了示例性管理系统(或“系统”)100,该系统是用于管理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系统。管理系统100位于复杂产品制造系统(例如,挤压系统、装配系统、剥离系统和/或至少一个等效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下游。
管理系统100向密炼机供给回收产品。设想管理系统100允许生产具有不同且变化的属性(其由所获得的轮胎的性能要求而确定)的橡胶混合物。因此,在给定的混合周期过程中,管理系统100容易定位和提供具有正在进行的制造周期过程中所需属性的回收产品。
在管理系统100的上游,回收产品存放在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中(例如,自动化仓储系统(ASRS)或等效系统),这些产品被认为能够在轮胎制造周期过程中使用。未使用的复杂产品被识别为各种种类和各种等级,每个种类和每个等级指定属性已知的特定的复杂产品。为了确保回收产品具有可控制的属性,之后在混合过程中使用的橡胶混合物中将使用各种性质的复杂产品。在剩余的描述中,复杂产品的各种类型、等级、批次将由复杂产品的“性质”一词来指定。为了得到回收产品,复杂产品的每个性质都有可以进行控制的特定的属性。回收产品从用于存放已根据其性质指定、用于重新掺入橡胶混合物的回收产品的系统到达管理系统100。
每个回收产品都存放在容器中,每个容器一次只能保存一个回收产品。每个回收产品由唯一的标识(例如,使用数字、代码、RFID标识、超文本链接或等效手段)进行表征,该唯一的标识允许挤压机或混合机(或等效设备)获知处于根据预定配方进行制造的过程中的复杂产品。并且参考图2和图3,容器(或“桶”)200具有一对长边202、一对短边204和底部206,它们一起形成空间以接收用于再利用的特定的回收产品。每个容器200包括从底部206延伸的一对支腿208,以使容器可堆放在托盘上或其自身上。应理解,容器200顶部周长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采用相应结构或等效结构(例如,一个或多个调整片(tab))。这种相应结构可以与支腿208一起或组合使用,以确保多个容器200之间的堆放对齐。
在容器200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长边202的内表面202a相对于底部206倾斜(例如,倾斜达5°的角度),以促进从整个容器中释放回收产品。可选的不粘涂层可应用于内表面202a,以使复杂产品更容易从相应容器中提取。
为了控制这些特定的属性,每个回收产品被放置在指定接收该回收产品的相应容器200中。容器200及其内容物(即,具有已知属性的回收产品)通过集成到容器200中的识别装置来识别、获知和管理。容器200的识别是手动(例如,使用至少一个视觉和/或触觉标识符)或自动(例如,使用数字、代码、RFID标识、超文本链接或等效手段)执行的。本发明关于集成到容器200中的RFID标识进行描述,但是可以理解,可以使用其他等效的识别手段。
回收产品的识别与容器的识别相一致,使得管理系统100通过识别出特定容器而自动识别出容器内回收产品的性质。具有回收产品的容器200根据其特性(例如,其性质)被识别和存放。容器200的装填以其容积通常恒定的方式进行。因此,管理系统100能够根据每个容器200的标识来传送和存放每个容器200。
再次参考图2和图3以及图4和图5,容器200的底部206包括沿底部206的长度对齐的几个孔口206a。脱模装置300包括与容器200的孔口206a对准的伸缩指302(见图4)。脱模装置300和容器200构建了管理系统100的容器-脱模系统。在脱模过程中,伸缩指302通过孔口206a(参见图4中的箭头A)进入容器200以推动回收产品(在图4和5中表示为P)并清空容器。下文对本发明的方法的内容中的容器的清空进行描述。
再次参考图2和图3以及图6和图7,容器200的每个短边204包括与自动搬运装置一起工作的识别和夹持装置。在本实施方案中,自动搬运装置是夹持器400(见图6)。识别和夹持装置包括位于容器200上的RFID标签210,其使得位于夹持器400上的RFID读取器410能够识别容器200。识别和夹持装置还包括夹持系统,该夹持系统具有相应的凹部和突出部的系统,使得夹持系统通过在相应的凹部中重新对准突出部而使容器200适当地定位。凹部包括方形凹部212和三角形凹部214,其内置于容器200的每个短边204中。突出部包括夹持器400上的方形突出部412和三角形突出部414。应了解,凹部和突出部的几何结构不限于方形和三角形。
当夹持器400的RFID读取器410检测容器200的RFID标签210时,RFID读取器410的传感器指示容器的存在以及容器在夹持器中的正确位置。因此,夹持器400可以搬运容器200(例如,在传送容器的过程中)。参考图7,该图描绘了夹持器400的三角形突出部414在容器200的三角形凹部214内的工作位置处的示意图。如果三角形突出部414未与三角形凹部214对准,则三角形突出部仍被朝向与三角形凹部214对准的位置引导。因此,无论容器的状态如何(满或空),即使容器未完全在托盘上对齐,凹部和突出部的系统也通过在相应凹部中重新对准突出部而使容器200适当地定位。
容器200的配置和夹持器400的相应配置还确保容器在托盘上的适当定位。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管理系统100中使用的每个托盘能够存放和运送多达9个容器200(满的或空的)(参见图8至图22)。在完全装满容器(满或空)的托盘(或“完整托盘”)的情况下,以及在未完全装满容器的托盘(或“不完整托盘”)的情况下,有必要确保每个容器在相关托盘上的适当位置。容器200的支腿208能够将容器堆放在托盘上或其自身上,并且容器200的识别和夹持装置确保适当的定位(例如,确保容器相对于彼此的垂直和水平对齐,以及容器相对于托盘的垂直和水平对齐)。
因此,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确定的配方,可以保证回收产品的性质。在本发明中,“阶段”是指使用相同配方的密炼机或混合设备的运行的持续时间。
再次参考图1,管理系统100使得能够执行管理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方法,在该管理方法中,托盘的可用性也得以优化。托盘的识别可以通过已知的识别手段手动(例如,使用至少一个视觉、音频和/或触觉标识符)或自动(例如,使用数字、代码、RFID标识、超文本链接或等效手段)执行,使得托盘的识别可以与托盘上存放的容器200的识别(因此也可以与回收产品的识别)相一致。具有来自容器存放系统的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被送入管理系统100。在管理系统的出口处,具有空容器的相同的托盘变得可用。
为了卸载回收产品并管理供给到密炼机的供应,管理系统100包括在其中建立管理区域的设备。具体地,管理系统100由四个传送带I、II、III、IV(见图1)组成,它们通过管理多个性质的回收产品的进入、转移、存放和退出来实现生产产能。
传送带I是供应回路,在该回路上,满载容器的托盘(包括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和未完全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经由入口102进入管理系统100(参见图1中的箭头B)。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托盘是完整的或不完整的。
传送带II是卸除回路,在该回路上,满载容器的不完整托盘经由出口104离开管理系统100(参见图1中的箭头C)。在每次阶段结束时,执行满载容器的不完整托盘的卸除。
传送带III是空托盘供应和卸除回路,在该回路上,空托盘经由通道106进入和离开管理系统100(参见图1中的箭头D)。传送带III允许将空托盘放置待命,直到管理系统100使用它们为止。
传送带IV是卸除回路,在该回路上,空容器的完整托盘经由出口108离开管理系统100(见图1中的箭头E)。
在本发明的托盘管理方法中,自动搬运装置将从存放满载容器的托盘(传送带I)向脱模站(未示出)搬运容器(例如,利用夹持器400)。该同一装置还将回收空容器,并将其输送至存放空容器的托盘(传送带IV)。在阶段结束时,如果传送带I的托盘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完全完成,该托盘将传递给传送带II,传送带II是在不完整的托盘返回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之前的中间存放传送带。传送带III将用于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接收和卸除空托盘。传送带III也将用作未完全装满空容器的托盘的中间存放处。
再次参考图1,四个传送带中的每一个被划分为对应于不同功能的不同的管理区域(或“站点”)。例如,传送带I包括供应区I-A,其中,满载容器的托盘进入管理系统100;待命区I-B,其中,托盘在正在进行的阶段期间在传送带I上保持待命;以及待命清空区I-C,其中,托盘保持待命以等待清空。传送带II包括两个卸除区II-a、II-b,其中,具有满载容器的不完整托盘被转移到管理系统100的出口,以便它们可以存放在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中;以及清空区II-c,其中,待命托盘的容器被清空。传送带III包括空托盘供应/卸除区III-a,其中,空托盘进入和离开管理系统100;托盘待命区IV-b,其中,托盘保持待命以等待空容器;堆放区V-c,其中,空容器存放在可用托盘上。传送带IV包括卸除区IV-a,其中,备有空容器的托盘离开管理系统100。四个传送带及其区域一起限定了在各种混合阶段中托盘所遵循的路径。更具体地说,这四个传送带及其区域使得能够实现转移具有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和具有空容器的托盘的方法,以便为正在进行的阶段创造条件。
还参考图8至图33,给出本发明的管理方法的一个示例的一个周期的详细描述。所有对管理区域的引用都对应于上面参考图1描述的管理区域。所有对“容器”的引用均指如本文所述的容器200。满载容器是存放在相应的托盘上的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的要求,将满载容器根据回收产品的性质存放在托盘上。在本示例中,应用规则使得任何具有大于六(6)个空容器的托盘从托盘管理系统100中撤出。应了解,可根据需要修改应用于撤出具有空容器的托盘的规则。
参考图8,一旦第一阶段开始,管理系统100就经由入口102接收托盘P1。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P1在供应区I-a中到达传送带I。同时,管理系统100经由通道106接收空托盘V1。空托盘V1在空托盘供应/卸除区III-a中到达传送带III。
参考图9,传送带I将托盘P1推进至待命清空区I-c。同时,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P2在供应区I-a中到达传送带I。并且同时,传送带III也将空托盘V1推进至堆放区III-c。
参考图10,通过已知装置将托盘P1从传送带I的待命清空区I-c转移到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传送带I将托盘P2向待命区I-b推进,同时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P3在供应区I-a中到达传送带I。托盘P1在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中保持待命。托盘V1在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中保持待命。
参考图11,同时,传送带I将托盘P2推进至待命清空区I-c,并将托盘P3推进至待命区I-b。空托盘V2在空托盘供应/卸除区I-a到达传送带III。
当托盘P1的容器在脱模过程中清空时,托盘P1保持在传送带II上。脱模过程包括清空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步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清空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步骤包括利用脱模装置300,使得伸缩指302通过孔口206a进入容器200(参见图4和图5)的步骤。在该步骤中,伸缩指302顶起回收产品以清空容器。从容器中获得的回收产品放置在对混合器进行供给的装载装置(例如,传送带、磅秤或任何其他已知装置)上。
在清空容器的步骤之后,通过已知装置将空容器转移到在传送带III上等待待命的空托盘V1。托盘P1是完全空的,托盘V1完全装满空容器。
参考图12,将现在为空的托盘P1从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转移到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将仍装满容器的托盘P2从传送带I的待命清空区I-c转移到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仍装满容器的托盘P3处于正被推进至传送带I的待命清空区的过程中。空托盘V2仍在传送带III的空托盘供应/卸除区III-a中保持待命。为了从管理系统100卸除托盘V1,将托盘V1从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转移到传送带IV的卸除区IV-a(参见图1中的箭头E)。
参考图13,在脱模过程中清空托盘P2的容器,如上文参考托盘P1的容器所述。将托盘P2的现在为空的容器转移到在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中处于待命的托盘P1。现在为空的托盘P2保持在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中。传送带I将仍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P3向传送带I的待命清空区I-c推进。传送带IV将装满空容器的托盘V1向出口108运送,从而使该托盘V1能够从管理系统100卸除。将托盘V1的空容器朝向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或朝向重新供应站(未描述)转移,在该重新供应站,这些容器再次装满相同性质的回收产品。托盘V1通过其识别装置识别为可再次存放容器的可用托盘。
为了准备另一个阶段,未完全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P4到达传送带I的供应区I-a。托盘V2在传送带III的空托盘供应/卸除区III-a中保持待命。
参考图14,为了从管理系统100卸除托盘P1,将托盘P1从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转移到传送带IV的卸除区IV-a。将托盘P1的空容器朝向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或朝向重新供应站(未描述)转移,在该重新供应站,这些容器再次装满相同性质的回收产品。托盘P1通过其识别装置识别为可再次存放容器的可用托盘。将托盘P2从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转移到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传送带I将托盘P4向待命区I-b推进,同时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P5到达传送带I的供应区I-a。托盘V2在传送带III的空托盘供应/卸除区III-a中保持待命。
参考图15,传送带IV将托盘P1运送到卸除区IV-a并朝向管理系统100的出口108运送托盘P1。根据第一阶段的要求,在如上所述的脱模过程中清空托盘P3的六个容器。将空容器转移到仍在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中的托盘P2。第一阶段以这次转移结束。
传送带II将托盘P3和仍保留在该托盘上的三个满载容器运送至传送带II的卸除区II-b。托盘P3的转移表示一个阶段的结束。传送带I将托盘P4向待命清空区I-c推进,并且将托盘P5向待命区I-b推进。同时,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P6到达传送带I的供应区I-a。托盘V2在传送带III的空托盘供应/卸除区III-a保持待命。
参考图16,托盘P1已从管理系统100完全卸除。此托盘将被存放或在后续阶段中使用,以用于转移多达9个满载容器的相同性质的回收产品。将用于第二阶段的开始的托盘P4从传送带I的待命清空区I-a转移到传送带II的清空区。托盘P4的转移表示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传送带II处于将托盘P3转移到传送带II的卸除区II-a的过程中。
托盘P2包含有6个空容器,托盘P4包含有8个满载容器,总共14个容器。每个托盘最多包含有9个容器。此时,在第二阶段中,由于容器总数(14)大于托盘的最大容器数(9),因此管理系统100将托盘V2放置于传送带III的空托盘供应/卸除区III-a中待命。
参考图17,并且根据第二阶段的要求,在如上所述的脱模过程中清空托盘P4的三个容器。所述三个空容器从托盘P4转移到托盘P2,以用空容器装满托盘P2。托盘P4上还有五个满载容器。
传送带I将托盘P5向待命清空区I-c推进,并且也将托盘P6向待命区I-b推进。根据另一个阶段的要求,具有三个满载容器的托盘P7到达传送带I的供应区I-a。传送带II将托盘P3向出口104推进,以便其可以从管理系统100卸除。托盘P3上保留的三个满载容器将存放在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中,从而使其可以在另一个阶段中使用。传送带III将空托盘V2向托盘待命区III-b推进。
参考图18,托盘P3已从管理系统100完全卸除。装满9个空容器的托盘P2从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转移到传送带IV的卸除区IV-a,以便其可以从管理系统100卸除。传送带III将托盘V2向堆放区III-c推进,以在该位置替换托盘P2(参见图1中的箭头D)。
参考图19,传送带IV将托盘P2推进至管理系统100的出口108。存放在托盘P2上的空容器现在可用,以再次装满同种类的回收产品。如上文所述,在脱模过程中清空保留在托盘P4上的五个容器。这些空容器被转移到仍在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中待命的托盘V2。托盘P4不再承载任何容器。
参考图20,托盘P2已从管理系统100完全卸除。传送带III将托盘V2(其承载从托盘P4转移的五个空容器)向托盘待命区III-b推进。现在为空的托盘P4从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转移至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装满9个满载容器的托盘P5从传送带I的待命清空区I-c转移到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托盘P6和P7在传送带I上保持原位。
参考图21,在如上所述的脱模过程中清空托盘P5的容器。空容器通过已知装置从托盘P5转移到仍在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中待命的托盘P4。托盘V2在传送带III的托盘待命区III-b中保持待命。传送带I将托盘P6向待命清空区I-c推进,并且将托盘P7向待命区I-b推进。同时,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P8到达传送带I的供应区I-a。
参考图22,为了从管理系统100卸除托盘P4,将装满空容器的托盘P4从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转移到传送带IV的卸除区IV-a。现在为空的托盘P5从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转移到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托盘P6从传送带I的待命清空区I-c转移到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传送带I处于将托盘P7向待命清空区I-c推进的过程中,也处于将托盘P8向待命区I-b推进的过程中。托盘V2在传送带III的托盘待命区III-b保持待命,直到有机会用空容器装满托盘V2。
参考图23,在如上所述的脱模过程中,将托盘P6的八(8)个容器清空。最后一个满载容器保留在托盘P6上,并最终与托盘P6一起从系统100中撤出。空容器通过已知装置从托盘P6转移到在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中保持待命的托盘P5。具有五(5)个空容器的托盘V2在传送带III的托盘待命区III-b中保持待命。将托盘P7推进至待命清空区I-c的传送带I也处于将托盘P8推进至待命区I-b的过程中。传送带IV将托盘P4向出口108推进。
参考图24,托盘P7从传送带I的待命清空区I-c转移到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托盘P7的转移表示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传送带I将托盘P8推进至待命清空区I-c。同时,完全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P9到达传送带I的供应区I-a。传送带II将现在只有一个满载容器的托盘P6从卸除区II-a推进至卸除区II-b。托盘P6的转移表示前一阶段的结束。传送带IV处于经由出口108从系统100撤出托盘P4的过程中。
参考图25,传送带I将托盘P8向待命清空区I-c推进,并且将托盘P9向待命区I-b推进。在如上所述的脱模过程中,将托盘P7的一个满载容器清空。托盘P7上保留有两(2)个满载容器。空容器通过已知装置从托盘P7转移到仍在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中等待的托盘P5。因此,托盘P5是完整的,装满了空容器。托盘V2在传送带III的托盘待命区III-b中保持待命。传送带II处于经由出口104从系统100撤出托盘P6的过程中。
参考图26,为了从系统100卸除托盘P5,将装满空容器的托盘P5从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转移到传送带IV的卸除区IV-a。同时,完全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P10到达传送带I的供应区I-a。
参考图27,托盘V2从传送带III的托盘待命区III-b转移到堆放区III-c。传送带IV处于经由出口108从系统100撤出托盘P5的过程中。托盘P7在清空区II-c中保持待命。
参考图28,在如上所述的脱模过程中,清空保留在托盘P7上的两(2)个满载容器。空容器通过已知装置从托盘P7转移到在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中待命的托盘V2。托盘P7现在完全没有容器。传送带IV继续向出口108推进托盘P5。
参考图29,为了从系统100中撤出托盘V2,并且为了遵循适用于撤出具有空容器的托盘的规则,具有七(7)个空容器的托盘V2从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转移到传送带IV的卸除区IV-a。托盘P7从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转移到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托盘P8处于从传送带I的待命清空区I-c转移到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的过程中。传送带IV将托盘P5带到出口108,以使该托盘从系统100撤出。
参考图30,完全空的托盘P7通过已知装置从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转移到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托盘P8从传送带I的待命清空区I-c转移到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传送带I将托盘P9推进至待命清空区I-c,并将托盘P10推进至待命区I-b。空托盘V3到达传送带III的空托盘供应/卸除区III-a。传送带IV将托盘V2向出口108推进,以便将该托盘从系统100中撤出。
参考图31,在如上所述的脱模过程中,托盘P8的所有剩余容器被清空。空容器通过已知装置从托盘P8转移到在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中等待的托盘P7。托盘P7现在完全装满空容器,并且托盘P8完全为空。空托盘V3从空托盘供应/卸除区III-a推进至托盘待命区III-b。传送带I将托盘P9推进至待命清空区I-c,并将托盘P10推进至待命区I-b。同时,完全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P11到达传送带I的供应区I-a。传送带IV将托盘V2带到出口108,并将该托盘从系统100撤出。
参考图32,为了从管理系统100撤出托盘P7,将托盘P7通过已知装置从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转移到传送带IV的卸除区IV-a。托盘P8通过已知装置从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转移到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托盘V3从传送带III的空托盘供应/卸除区III-a转移到托盘待命区III-b。托盘P9从传送带I的待命清空区I-c转移到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传送带I将托盘P10向待命清空区I-c推进,并且将托盘P11向待命区I-b推进。传送带IV将托盘P7向出口108移动,以使其从系统100撤出。
参考图33,在正在进行的阶段结束时,以及在周期结束时,在如上所述的脱模过程中清空托盘P9的所有容器。空容器通过已知装置从托盘P9转移到在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中待命的托盘P8。托盘P8现在完全装满空容器,并且托盘P9完全为空。空托盘V3在托盘待命区III-b中保持待命。托盘P8将从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转移到传送带IV的撤出区IV-a,以便从系统100中撤出托盘P8。空托盘P9将从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转移到传送带III的堆放区III-c,以准备接收随后的空容器。托盘P10将从传送带I的待命清空区I-c转移到传送带II的清空区II-c,在此,托盘P10的容器将在如上所述的脱模过程中清空。传送带IV将托盘P7带到出口108,以使其从系统100撤出。
因此,创建了如下的功能结构,其划分了几个不同的区域,并同时确保连续的受控进程,从而允许对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进行管理。还优化了托盘和容器的可用性,以改善对托盘和容器存放空间需求的预测。
该方法的一个周期可以由PLC控制执行,并可以包括管理数据的预编程(例如,当容器具有一定数量的性质时所需容器的总数、可用空托盘的总数、待命托盘数、托盘在管理系统中待命的停留时间等)。
对于所有实施方案,可以实施该系统以确保每个容器和/或每个托盘的位置和定位的重复性。验证可以通过已知装置(包括可以手动或自动的观看系统(例如,与PLC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摄像机))来实现。PLC配置成针对所选的混合物配方,在所需的重量和规定的公差方面检查存放的回收产品的性质。因此,遵守在每个阶段的过程中混合物属性的一致性。
术语“至少一个”和“一个或多个”可以互换使用。给出的介于“a和b之间”的范围包括“a”和“b”的值。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但是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改变、添加和修改。因此,除了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规定的范围外,不应对所述发明的范围施加限制。

Claims (18)

1.一种用于管理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方法,所述回收产品从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中回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得来自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的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与预先识别的容器和托盘相关联的回收产品,并将所述回收产品存放在相关联的容器中;
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的要求、根据回收产品的性质,将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存放在托盘上;
将依次进入第一传送带的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依次转移至第二传送带;
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的要求,清空第二传送带上的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
将清空后的容器转移至进入第三传送带的空托盘,将位于第三传送带的装有清空后的容器的空托盘转移至第四传送带进行卸除;以及
将卸载后的托盘上的空容器转移至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以再次用于回收产品的存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每个回收产品放置在指定用于接收特定回收产品的相应容器(200)中的步骤,每个容器(200)具有:一起形成空间以接收特定回收产品的一对长边(202)、一对短边(204)和底部(206),以及从底部(206)延伸以使容器在托盘上或其自身上能够堆放的一对支腿(2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转移托盘的步骤包括转移至少一个管理区域内的每个托盘,所述至少一个管理区域选自:
供应区(I-a),其中,满载容器的托盘进入管理系统(100);
待命区(I-b),其中,托盘在正在进行的阶段中保持待命;
待命清空区(I-c),其中,托盘保持待命以等待清空;
两个卸除区(II-a、II-b),其中,具有满载容器的托盘被转移到管理系统(100)的出口(104),以便能够存放在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中;
清空区(II-c),其中,待命托盘上的容器被清空;
空托盘供应/卸除区(III-a),其中,空托盘进入和离开管理系统(100);
托盘待命区(III-b),其中,托盘保持待命以等待空容器;
堆放区(III-c),其中,空容器存放在可用托盘上;以及
卸除区(IV-a),其中,备有空容器的托盘离开管理系统(10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每个容器(200);以及
将每个容器(200)适当地定位在相关联的托盘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识别每个容器(200)和适当地定位每个容器的步骤通过识别和夹持装置来执行,所述识别和夹持装置包括:
RFID标签(210),其使得位于夹持器(400)上的RFID读取器(410)能够识别容器;以及
夹持系统,其包括相应的凹部和突出部的系统,使得夹持系统能够通过在相应凹部中重新对准突出部来适当地定位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凹部包括嵌入容器的每个短边(204)中的方形凹部(212)和三角形凹部(214);以及
所述突出部包括夹持器(400)上的方形突出部(412)和三角形突出部(41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清空至少一个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步骤包括使用脱模装置(300)的步骤,所述脱模装置(300)具有与沿容器(200)的底部(206)的长度对齐的孔口(206a)对准的伸缩指(302);
使得伸缩指通过孔口(206a)进入容器,并顶起回收产品以清空容器。
8.一种用于管理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管理系统(100),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回收产品从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中回收,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传送带,在该第一传送带上,包括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和未完全装满满载容器的托盘的容器的托盘经由入口(102)进入管理系统(100);
第二传送带,在该第二传送带上,满载容器的不完整托盘经由满载容器出口(104)从管理系统(100)卸除;
第三传送带,在该第三传送带上,完全空的托盘经由通道(106)进入管理系统(100),并经由通道(106)从管理系统卸除;以及
第四传送带,在该第四传送带上,空容器的完整托盘经由空容器出口(108)从管理系统(100)卸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理系统(100),其中:
第一传送带包括:
供应区(I-a),其中,满载容器的托盘进入管理系统;
待命区(I-b),其中,托盘在正在进行的阶段中保持待命;
待命清空区(I-c),其中,托盘保持待命以等待清空;
第二传送带包括:
两个卸除区(II-a、II-b),其中,具有满载容器的托盘被转移到出口(104),以便能够存放在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中;
清空区(II-c),其中,待命托盘上的容器被清空;
第三传送带包括:
空托盘供应/卸除区(III-a),其中,空托盘进入和离开管理系统(100);
托盘待命区(III-b),其中,托盘保持待命以等待空容器;
堆放区(III-c),其中,空容器存放在可用托盘上;以及
第四传送带包括卸除区(IV-a),其中,备有空容器的托盘离开管理系统(100)。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管理系统(100),还包括指定用于接收相应回收产品的几个容器(200),每个容器具有:一起形成空间以接收相应回收产品的一对长边(202)、一对短边(204)和底部(206),以及从底部(206)延伸以使容器在托盘上或其自身上能够堆放的一对支腿(208)。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理系统(100),还包括识别和夹持装置,所述识别和夹持装置具有位于容器(200)上的RFID标签(210),所述RFID标签(210)使得位于夹持器(400)上的RFID读取器(410)能够识别容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理系统(100),其中,所述识别和夹持装置还包括夹持系统,所述夹持系统具有:
嵌入容器的每个短边(204)中的方形凹部(212)和三角形凹部(214);以及
夹持器(400)上的方形突出部(412)和三角形突出部(414);
使得所述夹持系统能够通过在相应的凹部中重新对准突出部来适当地定位容器(200)。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理系统(100),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容器(200)进行脱模的容器脱模系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理系统(100),其中,所述脱模系统包括脱模装置(300),所述脱模装置(300)具有与沿容器(200)的底部(206)的长度对齐的孔口(206a)对准的伸缩指(302);
使得伸缩指通过孔口(206a)进入容器(200),并顶起回收产品以清空容器。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理系统(100),还包括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预先识别的几个托盘,在托盘转移管理系列过程中,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和空容器存放在所述托盘上,所述转移管理系列过程根据正在进行的阶段而获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理系统(100),其中,所述管理系统中使用的每个托盘能够存放和运送多达9个容器(200)。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理系统(100),其中,具有装满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被送入所述管理系统,所述回收产品来自用于存放回收产品的系统。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理系统(100),还包括用于使托盘的识别与托盘上存放的容器(200)的识别相一致的识别装置。
CN201880085413.0A 2018-01-05 2018-12-13 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管理 Active CN1115874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850060 2018-01-05
FR1850060 2018-01-05
PCT/EP2018/084812 WO2019134804A1 (en) 2018-01-05 2018-12-13 Management of pallets of containers of recovered produc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7443A CN111587443A (zh) 2020-08-25
CN111587443B true CN111587443B (zh) 2024-02-13

Family

ID=61258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5413.0A Active CN111587443B (zh) 2018-01-05 2018-12-13 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管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35665A1 (zh)
CN (1) CN111587443B (zh)
MX (1) MX2020006791A (zh)
WO (1) WO2019134804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23104A1 (fr) * 1994-02-25 1995-08-31 Kaufler S.A. Installation robotisee de prelevenent et de transfert de bacs
CN1189436A (zh) * 1997-01-28 1998-08-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托盘供给装置
WO2001024618A1 (en) * 1999-10-01 2001-04-12 Steris Inc. Transfer system for animal cages, baskets, and pallets
JP2003321121A (ja) * 2002-04-30 2003-11-11 Kyoraku Co Ltd 容器のリターナブルシステム
JP2006248745A (ja) * 2005-03-14 2006-09-21 Fuji Xerox Co Ltd パレット再利用システム、無線タグ、パレット及び管理方法並びに管理プログラム
WO2008021398A2 (en) * 2006-08-16 2008-02-21 Aidco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ndom mixed palletizing of products
CN101155749A (zh) * 2005-04-08 2008-04-02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用于传送产品和返回载体的有效的系统和方法
CN103777029A (zh) * 2012-10-24 2014-05-07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用于存放和取回容器支架的系统和方法
WO2014129535A1 (ja) * 2013-02-25 2014-08-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未加硫ゴムの供給方法、供給システム及び未加硫ゴムの輸送方法
JP2014169173A (ja) * 2013-03-05 2014-09-18 Japan Pallet Rental Corp 物流容器管理装置、物流容器管理方法及び物流容器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06348029A (zh) * 2016-10-08 2017-01-25 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空托盘的回收方法及装置
WO2017207152A1 (fr) * 2016-05-30 2017-12-07 Savoye Système de stockage tampon et de séquencement de charges comprenant deux élévateurs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23104A1 (fr) * 1994-02-25 1995-08-31 Kaufler S.A. Installation robotisee de prelevenent et de transfert de bacs
CN1189436A (zh) * 1997-01-28 1998-08-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托盘供给装置
WO2001024618A1 (en) * 1999-10-01 2001-04-12 Steris Inc. Transfer system for animal cages, baskets, and pallets
JP2003321121A (ja) * 2002-04-30 2003-11-11 Kyoraku Co Ltd 容器のリターナブルシステム
JP2006248745A (ja) * 2005-03-14 2006-09-21 Fuji Xerox Co Ltd パレット再利用システム、無線タグ、パレット及び管理方法並びに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01155749A (zh) * 2005-04-08 2008-04-02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用于传送产品和返回载体的有效的系统和方法
WO2008021398A2 (en) * 2006-08-16 2008-02-21 Aidco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ndom mixed palletizing of products
CN103777029A (zh) * 2012-10-24 2014-05-07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用于存放和取回容器支架的系统和方法
WO2014129535A1 (ja) * 2013-02-25 2014-08-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未加硫ゴムの供給方法、供給システム及び未加硫ゴムの輸送方法
JP2014169173A (ja) * 2013-03-05 2014-09-18 Japan Pallet Rental Corp 物流容器管理装置、物流容器管理方法及び物流容器管理プログラム
WO2017207152A1 (fr) * 2016-05-30 2017-12-07 Savoye Système de stockage tampon et de séquencement de charges comprenant deux élévateurs
CN106348029A (zh) * 2016-10-08 2017-01-25 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空托盘的回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20006791A (es) 2020-09-09
WO2019134804A1 (en) 2019-07-11
EP3735665A1 (en) 2020-11-11
CN111587443A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4523B (zh) 存储和/或拣选产品单元的方法以及存储和/或拣选设施
CN111573292B (zh) 码垛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U2017361114A1 (en) A system for, and a method of, order palletising
AU200620462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quence forming
CN107585524B (zh) 物品传送系统及方法
KR20160072246A (ko) 입고 설비로부터 입고 유닛들을 사용하여 포장 스태이션에서 소정 시퀀스로 주문을 실행하는 방법
CN113966304A (zh) 用于调配带有饮料包装件的货盘的装置及方法
CN111587443B (zh) 回收产品的容器的托盘的管理
CN111301913A (zh) 一种精确入库的智能仓库系统
CN115734925A (zh) 用于操作储存装置的方法
CN111902832A (zh) 用于处理回收再利用产品的体系
CN209794900U (zh) 一种喷码设备
CN111902833A (zh) 用于回收再利用产品的处理、管理和取出的工艺流程
CN110550366A (zh) 基于双工位堆垛机的入库方法、仓库系统
CN113830477B (zh) 订单分拣方法、控制终端及其分拣系统
CN105143070B (zh) 用于交付产品的方法和系统
CN112470177A (zh) 混合操作站中的自动化流动管理
CN111684476B (zh) 识别和使用用于在混合周期中重复使用的回收产品的系统
US20170147967A1 (en) Real-time pallet allocation
CN207816993U (zh) 一种切片装卸系统和病理切片扫描仪
CN111670447B (zh) 识别和使用混合周期中的回收产品的方法
CN113231339B (zh) 一种自动化医药品分拣系统及方法
EP2327645B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teilweise oder vollständig automatischen Kommissionieren von Gebinden
US20230054968A1 (en) Delivery of mobile locker cabinets loaded with postal items and col-lection of empty mobile locker cabinets
CN114042651B (zh) 一种无人化医用耗材库房管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