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7817A - 变刚度衬套 - Google Patents

变刚度衬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7817A
CN111577817A CN202010086100.6A CN202010086100A CN111577817A CN 111577817 A CN111577817 A CN 111577817A CN 202010086100 A CN202010086100 A CN 202010086100A CN 111577817 A CN111577817 A CN 111577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hambers
pair
tubular member
coil
en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61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优步
井上敏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77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78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7/00Elastic or yielding bearings or bearing support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27/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5/00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adjustable for wear or play
    • F16C25/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25/04Sliding-contact bearings self-adju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4Units of the bushing type, i.e. loaded predominantly radially
    • F16F13/16Units of the bushing type, i.e. loaded predominantly radially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eiving axial lo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radial load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7/00Elastic or yielding bearings or bearing support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27/06Elastic or yielding bearings or bearing support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by means of parts of rubber or like materials
    • F16C27/063Sliding contact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07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haracterised by adaptations for particular modes of str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2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characterised by adjusting or regulating devices responsive to exterior conditions
    • F16F13/3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characterised by adjusting or regulating devices responsive to exterior conditions comprising means for varying fluid viscosity, e.g. of magnetic or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 F16F13/305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characterised by adjusting or regulating devices responsive to exterior conditions comprising means for varying fluid viscosity, e.g. of magnetic or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magnetorheolog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3Means for adjusting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by varying fluid viscosity, e.g. electromagnetically
    • F16F9/535Magnetorheological [MR] fluid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10/00Fluids
    • F16C2210/02Fluids defined by their properties
    • F16C2210/04Fluids defined by their properties by viscos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10/00Fluids
    • F16C2210/02Fluids defined by their properties
    • F16C2210/06Fluids defined by their properties magne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01Parts of vehicles in general
    • F16C2326/05Vehicle suspensions, e.g. bearings, pivots or connecting rods used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2/00Special physical effects, e.g. nature of damping effects
    • F16F2222/06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2/00Special physical effects, e.g. nature of damping effects
    • F16F2222/12Fluid dam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16F2224/04Fluids
    • F16F2224/045Fluids magnetorheolog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变刚度衬套。变刚度衬套包括:内管状构件和外管状构件;将这些管状构件连接的弹性构件。在周向上分开的至少一对液体室被限定在所述弹性构件中,使得所述液体室的第一轴向端和第二轴向端分别由所述弹性构件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限定。每一对液体室中的液体室通过对应的连通通道彼此连通,所述连通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管状构件中的一者中的周向通道,所述管状构件中的所述一者包括与其同轴地缠绕的线圈和设置有构成所述周向通道的至少一个间隙的磁轭。磁性流体填充所述液体室和所述连通通道。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管状构件相对于彼此轴向移位时,每一对液体室中的液体室的容积之间产生差异。

Description

变刚度衬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刚度衬套。
背景技术
作为圆柱形液体填充支座(衬套),已知一种被配置成通过使用液体的流动阻力来衰减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以及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以外的方向(特别是沿管轴线方向)的振动的液体填充支座(例如,参见JPH6-74288A)。
JPH6-74288A中公开的液体填充支座包括:内管状构件;外管状构件;连接内管状构件和外管状构件的弹性构件;相对于与管轴线正交的方向在内管状构件的相应侧上限定的一对液体室;填充液体;使液体室彼此连通的孔;相对于与管轴线正交的方向在相应侧上的位置处沿管轴线方向延伸穿过弹性构件的通腔;以及止挡器,该止挡器从内管状构件的中间位置相对于与管轴线正交的方向向两侧突出。弹性构件包括将相应通腔与对应液体室分开的分隔壁部分,并且各个分隔壁一体地形成有对止挡器的对应末端进行覆盖的覆盖部分,该覆盖部分穿过分隔壁部分以非结合状态朝向对应液体室突出,并且分隔壁部分将液体室沿管轴线方向分为两个部分,并突出到外管状构件的内周表面附近,以使得在分隔壁部分与内圆周表面之间限定间隙。由于被迫使从各个液体室(该液体室由对应分隔壁部分沿管轴线方向分开)的液体室部分中的一者经由间隙流向该液体室部分中的另一者的填充液体的流动阻力,所以能够实现沿管轴线方向的振动的吸收和衰减。
然而,在JPH6-74288A中公开的液体填充衬套中,沿管轴线方向的振动吸收/衰减特性(即,液体填充衬套的刚度)由间隙的大小和填充液体的粘度确定。而且,沿与管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振动吸收/衰减特性由孔的大小和填充液体的粘度确定。即,在该液体填充衬套中,刚度具有在设计阶段确定的恒定值,并且在使用期间不能改变为期望值。
发明内容
鉴于这样的背景,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根据需要改变轴向刚度的变刚度衬套。
用于完成任务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变刚度衬套(1),所述变刚度衬套包括:内管状构件(6);外管状构件(7),所述外管状构件绕所述内管状构件同轴地设置,在所述外管状构件与所述内管状构件之间限定有规定间隙;管状弹性构件(8),所述弹性构件连接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至少一对液体室(30),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被限定在所述弹性构件中,使得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在周向上彼此分开,并且所述液体室的第一轴向端和第二轴向端分别由所述弹性构件的第一端壁(31)和第二端壁(32)限定;至少一个连通通道(35),各个连通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中的一者(7)中并沿周向延伸的周向通道(36),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中的每一者将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中的相应一对液体室彼此连通;线圈(12),所述线圈与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中的所述一者(7)同轴地缠绕并设置在其中;磁轭(11、14),所述磁轭包括在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中的所述一者(7)中并设置有至少一个间隙(16),各个间隙构成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中的对应连通通道的所述周向通道;以及磁性流体(37),所述磁性流体填充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和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其中,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相对于彼此轴向移位时,在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中的每一对液体室的容积之间产生差异。
利用这种构造,当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相对于彼此轴向移位时,在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中的每一对液体室的容积之间产生差异,并且所述磁性流体根据容积差流过所述连通通道。此时,通过向所述线圈供应电流以在所述线圈周围产生磁场,使得磁场线穿过各个连通通道的所述周向通道,可以改变所述磁性流体在所述连通通道中的流动阻力。因此,可以通过对供应给所述线圈的电流进行控制来根据需要改变轴向刚度(抵抗所述内管状构件与所述外管状构件之间的轴向移位的刚度)和所述变刚度衬套的阻尼特性。另外,可以利用将所述周向通道、所述线圈以及所述磁轭设置在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中的所述一者中的简单构造来改变所述变刚度衬套的刚度和阻尼特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壁(31)的限定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中的每一对液体室中的一个液体室(30A)的所述第一轴向端的部分具有在所述内管状构件(6)侧的第一高弯曲刚度部(9A),所述第二端壁(32)的限定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中的每一对液体室中的所述一个液体室的所述第二轴向端的部分具有在所述外管状构件(7)侧的第二高弯曲刚度部(23B),所述第一端壁(31)的限定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中的每一对液体室中的另一液体室(30B)的所述第一轴向端的部分具有在所述外管状构件侧的第三高弯曲刚度部(23A),并且所述第二端壁(32)的限定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中的每一对液体室的所述另一液体室的所述第二轴向端的部分具有在所述内管状构件侧的第四高弯曲刚度部(9B)。
因而,利用所述第一高弯曲刚度部和所述第三高弯曲刚度部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第一端壁的规定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二高弯曲刚度部和所述第四高弯曲刚度部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第二端壁的规定部分中的简单构造,可以根据所述内管状构件与所述外管状构件之间的轴向移位来产生每一对液体室中的液体室之间的容积差。此外,由于所述第一高弯曲刚度部至所述第四高弯曲刚度部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的位于所述内管状构件侧或所述外管状构件侧的部分中,所以允许所述内管状构件与所述外管状构件之间的径向移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高弯曲刚度部至所述第四高弯曲刚度部各自包括设置在与其相关联的所述第一端壁或所述第二端壁中的加强板(9、23)。
利用这种构造,由于所述加强板的刚度,所以可以增大高弯曲刚度部的刚度,而无需显著增大所述高弯曲刚度部的厚度。
优选地,设置在所述内管状构件(6)和所述外管状构件(7)中的所述一者(7)那一侧的各个高弯曲刚度部的所述加强板(23)至少部分地嵌入与该高弯曲刚度部相关联的所述第一端壁(31)或所述第二端壁(32)中并且不与所述磁轭(11、14)接触。
利用这种构造,防止了流过所述磁轭的磁场线分散到所述加强板,并且这使得流过所述磁轭的磁场线能够更可靠地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所述周向通道中。
优选地,设置在所述内管状构件(6)和所述外管状构件(7)中的另一者(6)那一侧的各个高弯曲刚度部的所述加强板(9)与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中的所述另一者一体地形成。
因而,可以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利用简单的构造来实现设置在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中的另一者上的所述高弯曲刚度部。
优选地,所述变刚度衬套还包括管状通道形成构件(17),所述管状通道形成构件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并且设置在所述内管状构件(6)和所述外管状构件(7)中的所述一者(7)上,所述管状通道形成构件被定位在所述磁轭(11、14)与所述弹性构件(8)之间,使得各个连通通道(35)的所述周向通道(36)被限定在所述管状通道形成构件与所述线圈(12)之间,并且所述管状通道形成构件形成有至少一对连通孔(19),所述至少一对连通孔中的每一对连通孔将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中的对应连通通道的所述周向通道与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30)中的相应一对液体室连通。
利用这种构造,所述管状通道形成构件防止所述周向通道的横截面积根据流体压力而变化,从而确保了与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中的每一对液体室之间产生的容积差相对应的一定量的所述磁性流体流过对应周向通道。因而,可以通过对供应给所述线圈的电流进行控制来准确地改变所述变刚度衬套的轴向刚度,以改变所述磁性流体在所述周向通道中的流动阻力。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30)包括第一对液体室(30A、30B)和第二对液体室(30C、30D),每一对液体室中的液体室在周向上彼此分开预定距离以彼此相对,所述内管状构件(6)插设在两者之间,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35)包括:第一连通通道(35A),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使所述第一对液体室中的液体室彼此连通;以及第二连通通道(35B),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使所述第二对液体室中的液体室彼此连通。
利用这种构造,当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沿所述第一对液体室的对置方向或所述第二对液体室的对置方向相对于彼此移位时,在沿该方向相对的两个液体室之间产生了容积差,并且与产生的容积差相对应的一定量的所述磁性流体流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或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因此,可以通过对供应给所述线圈的电流进行控制来根据需要改变径向刚度(抵抗所述内管状构件与所述外管状构件之间的径向移位的刚度)和所述变刚度衬套的阻尼特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通道(35A)的周向通道(36A)形成在与所述线圈(12)相对于轴向的一侧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连通通道(35B)的周向通道(36B)形成在与所述线圈的相对于轴向的另一侧相对应的位置处。
利用这种构造,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周向通道和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周向通道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它们彼此分开但是二者均靠近所述线圈,使得由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有效地集中在这些周向通道中的每一者中。
优选地,所述线圈(12)由被布置成彼此沿轴向间隔开的第一线圈(12A)和第二线圈(12B)构成,所述第一连通通道(35A)的周向通道(36A)设置在沿轴向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连通通道(35B)的周向通道(36B)设置在沿轴向与所述第二线圈相对应的位置处。
利用这种构造,可以通过对供应给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每一者的电流单独地进行控制来单独地改变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周向通道和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周向通道中的每一者中的流动阻力。因此,当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沿径向相对于彼此移位时,可以沿所述第一对液体室的对置方向以及沿所述第二对液体室的对置方向单独地改变所述变刚度衬套的刚度。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根据需要改变轴向刚度的变刚度衬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变刚度衬套的局部透明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变刚度衬套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变刚度衬套的平面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中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图8A至图8C是用于说明当其中发生轴向移位时变刚度衬套的操作的与图5相似的图;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的平面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线X-X截取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9中的线XI-XI截取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0中的线XII-X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3是沿图10中的线XIII-X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4A至图14C是用于说明当其中发生轴向移位时,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的操作的图;
图15是类似于图10并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了变刚度衬套的示例性使用的说明图;以及
图17是示出了变刚度衬套的另一示例性使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至图8,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1。如图1所示,变刚度衬套1设置在汽车悬架101(参见图16)的下臂2中。具体地,下臂2的外侧端设置有圆柱形的套环3,并且具有圆柱形形状的变刚度衬套1被同轴地装配在该套环3中。变刚度衬套1形成有沿其轴线X延伸的内孔(以下称为螺栓插入孔4)。螺栓插入在螺栓插入孔4中并紧固至形成在支撑壁中的通孔中。因此,下臂2经由变刚度衬套1可枢转地连接至车身112(参见图17)、纵臂103(参见图16)等。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变刚度衬套1。在下面的描述中,竖直方向被限定为变刚度衬套1的轴线X的方向(即,螺栓插入孔4的延伸方向)。然而,应注意,这种参照方向并不限制变刚度衬套1的布置。
图2是变刚度衬套1的局部透明立体图,图3是变刚度衬套1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变刚度衬套1的平面图,并且图5和图6分别是沿图4中的线V-V和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如图2至图6所示,变刚度衬套1包括:对螺栓插入孔4进行限定的内管状构件6;绕内管状构件6同轴地设置的外管状构件7,其中在内管状构件6与外管状构件7之间限定有规定间隙;以及弹性构件8,该弹性构件8插设在内管状构件6与外管状构件7之间并且连接内管状构件6和外管状构件7。弹性构件8具有大致圆柱形形状。
内管状构件6具有沿着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轴线X布置的圆柱形形状,并且包括在上端部和下端部附近径向向外突出的一对弧形外凸缘部9(9A、9B)。上外凸缘部9(以下称为上外凸缘部9A)和下外凸缘部9(以下称为下外凸缘部9B)周向地布置在经由轴线X而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周向地彼此隔开180度的位置处)并且各自与内管状构件6一体形成。内管状构件6由具有高刚度的材料(诸如金属)制成。内管状构件6可以被制成包含具有高磁导率的金属(诸如铁或钴),或者可以被制成包含具有低磁导率的金属(诸如铝)。
外管状构件7包括:沿着轴线X设置的圆柱形内磁轭11;绕内磁轭11同轴地缠绕的线圈12;围绕线圈12的外磁轭13;以及接合至外磁轭13下端的短管状下磁轭14。外磁轭13在线圈12上方与内磁轭11的上端接合,并在线圈12下方的位置处与下磁轭14接合。
内磁轭11、外磁轭13和下磁轭14是由具有高磁导率的材料制成的构件,并且优选地包含展现铁磁特性的金属(诸如铁或钴)。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磁轭11、外磁轭13和下磁轭14由铁制成。
内磁轭11具有沿着轴线X布置的圆柱形形状并且具体地为具有恒定壁厚和直径的单管形式。外磁轭13具有沿着轴线X布置的圆柱形形状并且在其上端设置有环形凸缘部15。凸缘部15在外磁轭13的上端部处径向向内突出以与内磁轭11接触。即,凸缘部15具有与内磁轭11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并与内磁轭11接触以形成上磁轭。下磁轭14具有与外磁轭13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并且在外磁轭13的下端与外磁轭13的内周表面接触。下磁轭14的内径与内磁轭11的外径大致相同。在内磁轭11的外周表面与外磁轭13的轴向中间部的内周表面之间限定有圆柱形空间,并且线圈12被设置在该空间中。
线圈12是通过将经涂覆的铜线缠绕成线圈形式并将缠绕的铜线以圆柱形形状封装在树脂中而形成的构件,其中该铜线的端部被引出作为引线。线圈12具有与内磁轭11的外径相同的内径以及与外磁轭13的轴向中间部的内径相同的外径。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但是凸缘部15的内周表面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凹槽,使得线圈12的引线可以通过该凹槽从外磁轭13的轴向端表面引出。
下磁轭14的上表面与线圈12的下端对准。内磁轭11的下表面位于线圈12的下端稍上方。内磁轭11的下端与下磁轭14的上表面经由线圈12的下端处的间隙而相对,使得在线圈12的内侧上形成用作磁隙16的环形间隙。
在外管状构件7的内侧上(即,在内磁轭11和下磁轭14的内侧上)设置有通道形成构件17,该通道形成构件17从内部封闭磁隙16以限定通道形成构件17与线圈12之间的周向通道36。通道形成构件17是由非磁性材料(更具体地,磁导率低于构成内磁轭11的金属的磁导率的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管状构件,并且接合到外管状构件7。例如,通道形成构件17优选地由合成树脂或铝制成。
如图2所示,通道形成构件17的外周表面一体地形成有突起18,该突起突出到磁隙16中以中断磁隙16的周向连续性。此外,在通道形成构件17中,在突起18的相应圆周侧附近的位置处形成有两个连通孔19,使得各个连通孔19穿过通道形成构件17的厚度并向磁隙16开口。
弹性构件8由诸如弹性体(或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并且被装配到通道形成构件17与内管状构件6之间的空间中。此外,圆柱形加强构件21(图3)以同轴方式嵌入弹性构件8中。更具体地,通过将未硫化的橡胶倒入内管状构件6和加强构件21被布置在规定位置处的模具中然后将橡胶硫化而将弹性构件8与内管状构件6和加强构件21一体地形成。加强构件21未暴露在弹性构件8的外周表面上。弹性构件8装配在通道形成构件17中,并且其外周部分接合到通道形成构件17。弹性构件8的外径稍大于加强构件21的外径。在将弹性构件8装配到通道形成构件17中之前,弹性构件8的外径也略大于通道形成构件17的内径。因此,在组装状态下,弹性构件8的外周部分与通道形成构件17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加强构件21不与通道形成构件17接触,也不与外管状构件7接触。
加强构件21是由具有比构成内磁轭11的金属的磁导率低的磁导率的非磁性材料(优选为非磁性金属)制成的刚性构件,并用于保持弹性构件8的外周表面的形状。例如,加强构件21优选地由铝制成。
如图3所示,加强构件21是笼状构件,该加强构件包括沿着轴线X设置的圆柱形管状部分22以及在管状部分22的任一轴向端径向向内突出的一对弧形内凸缘部分23(23A、23B)。更具体地,管状部分22包括通过一对竖直延伸的杆连接的上环形部和下环形部,并且内凸缘部分23设置在相应环形部的内侧上。上内凸缘部分23(以下称为上内凸缘部分23A)和下内凸缘部分23(以下称为下内凸缘部分23B)周向地布置在经由轴线X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周向地彼此隔开180度的位置处)并且各自与管状部分22一体形成。上内凸缘部分23A布置在与下外凸缘部分9B周向对准的位置处。下内凸缘部分23B布置在与上外凸缘部分9A周向对准的位置处。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管状部分22的上端和下端之外,加强构件21的大部分被嵌入弹性构件8中,尽管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整个加强构件21可以被嵌入在弹性构件8中。
弹性构件8的外周表面形成有沿周向布置以与通道形成构件17协作形成相应液体室30(30A、30B)(参见图7)的两个凹部24(参见图2和图5)。即,弹性构件8在通道形成构件17与内管状构件6之间形成两个液体室30。因此,弹性构件8包括设置在其上端以对两个液体室30的上端进行限定的上端壁31以及设置在其下端以对两个液体室30的下端进行限定的下端壁32。
图7是沿图5中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如图2、图5和图7所示,两个液体室30(30A、30B)形成在经由轴线X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周向地彼此隔开180度的位置处),并且通过弹性构件8彼此周向地分开。因此,弹性构件8包括一对径向壁33,各个径向壁33径向地和轴向地延伸以经由径向壁33限定在周向上彼此对置的两个液体室30的端部。在平面图中,该对径向壁33布置在穿过轴线X的直线上,并且当内管状构件6和外管状构件7不相对于彼此移位时(或当变刚度衬套1处于中立状态时),两个液体室30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容积。
如图3和图5所示,加强构件21的管状部分22的与两个液体室30相对应的部分各自形成有开口25,并且加强构件21不暴露于液体室30。
如图2至图5所示,上内凸缘部分和下内凸缘部分23(23A、23B)各自具有在与相关联的液体室30相对应的角度内绕轴线X周向延伸的弧形状,并且其内径大于内管状构件6的圆柱形部分的外径。因此,上内凸缘部分和下内凸缘部分23的内周表面与内管状构件6的外周表面间隔开。此外,上外凸缘部分和下外凸缘部分9(9A、9B)各自具有在与相关联的液体室30相对应的角度内绕轴线X周向延伸的弧形状,并且其外径小于加强构件21的管状部分22的内径。因此,上外凸缘部分和下外凸缘部分9的外周表面与加强构件21的内周表面间隔开。
上内凸缘部分23A和上外凸缘部分9A以其上表面暴露的方式嵌入弹性构件8的上端壁31中。上内凸缘部分23A的末端(内周边缘)经由上端壁31的一部分与内管状构件6的外周表面相对。上外凸缘部分9A的末端(外周边缘)经由上端壁31的一部分与加强构件21的管状部分22相对。下内凸缘部分23B和下外凸缘部分9B以其下表面暴露的方式嵌入弹性构件8的下端壁32中。下内凸缘部分23B的末端(内周边缘)经由下端壁32的一部分与内管状构件6的外周表面相对。下外凸缘部分9B的末端(外周边缘)经由下端壁32的一部分与加强构件21的管状部分22相对。
利用上述构造,内管状构件6能够随着弹性构件8的变形和液体室30的容积变化而相对于加强构件21和外管状构件7径向地和轴向地移动。相比加强构件21与内管状构件6之间的分隔距离,加强构件21与通道形成构件17之间的分隔距离非常小。因此,加强构件21基本上与外管状构件7一起轴向地移动。
内管状构件6的上外凸缘部分9A设置在上端壁31的内周部分的一部分中,并且增大了上端壁31的内周部分的弯曲刚度。加强构件21的上内凸缘部分23A设置在上端壁31的外周部分的一部分中,并且增大了上端壁31的外周部分的弯曲刚度。内管状构件6的下外凸缘部分9B设置在下端壁32的内周部分的一部分中,并且增大了下端壁32的内周部分的弯曲刚度。加强构件21的下内凸缘部分23B设置在下端壁32的外周部分的一部分中,并且增大了下端壁32的外周部分的弯曲刚度。因此,这些外凸缘部分9和内凸缘部分23中的每一者用作加强板,该加强板在与其相关联的上端壁31或下端壁32的内周部分或外周部分中形成高弯曲刚度部。
如图2和图7所示,两个液体室30经由通道形成构件17的相应连通孔19与环形磁隙16连通。通道形成构件17的突起18位于径向壁33中的一个径向壁33的外周上并在两个连通孔19之间的位置处突出到磁隙16中以中断磁隙16的周向连续性。因此,两个液体室30经由两个连通孔19和磁隙16彼此连通,并且两个连通孔19和磁隙16构成使两个液体室30彼此连通的连通通道35。
由设置在外管状构件7中的磁隙16形成的连通通道35的一部分构成沿周向延伸的周向通道36。由连通孔19形成的连通通道35的一些部分沿径向延伸,以使相应液体室30与周向通道36的对应端部连通。
这两个液体室30和连通通道35填充有磁性流体37。在本公开中,磁性流体37是包含分散在诸如油的溶剂中的细铁磁颗粒(诸如铁颗粒)的不可压缩的流体,并且优选地,由粘弹性(特别是粘度)根据所施加的磁场而变化的磁流变流体(MRF)或磁流变化合物(MRC)构成。当将磁场施加到磁性流体37时,其中的细铁颗粒沿磁场方向排列以形成链状簇。由此,链状簇阻碍了溶剂沿正交于磁场的方向流动,从而磁性流体37的粘度增大并且磁性流体37被半固体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液体室30沿着供设置变刚度衬套1的下臂2的延伸方向并排布置。在下面的描述中,将这两个液体室30分别称为左液体室30A和右液体室30B。
接下来,将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1的操作进行描述。当内管状构件6从图5所示的状态(中立状态)相对于外管状构件7横向移位时,弹性构件8变形成使得左液体室30A的容积和右液体室30B的容积以彼此相反(或互补)的关系变化(即,如果液体室30中的一者的容积增大,则液体室30中的另一者的容积减小)。弹性构件8的这种变形使得液体室30中的另一者中的磁性流体37经由连通通道35流动到液体室30中的所述一者中。此时,阻力被施加到流过连通通道35的磁性流体37上,并且作用在变刚度衬套1上的振动被衰减。
图8A至图8C是用于说明当其中发生轴向移位时变刚度衬套1的操作的图。图8B示出了与图5的剖视图所示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变刚度衬套1中没有发生轴向移位的状态),图8A示出了内管状构件6相对于外管状构件7向上移位的状态,并且图8C示出了内管状构件6相对于外管状构件7向下移位的状态。
如图8A所示,当内管状构件6相对于外管状构件7向上移位时,与左液体室30A相关的下端壁32的外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内周部分几乎不经受变形或仅经受小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而与左液体室30A相关的下端壁32的内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外周部分经受大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由于上端壁31的几乎不经受变形的内周部分的向上移位,左液体室30A的容积变得大于图8B所示的左液体室30A的容积。另一方面,与右液体室30B相关的下端壁32的内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外周部分几乎不经受变形或仅经受小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而与右液体室30B相关的下端壁32的外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内周部分经受大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由于下端壁32的几乎不经受变形的内周部分的向上移位,右液体室30B的容积变得小于图8B所示的右液体室30B的容积。
如图8C所示,同样地,当内管状构件6相对于外管状构件7向下移位时,与左液体室30A相关的下端壁32的外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内周部分几乎不经受变形或仅经受小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而与左液体室30A相关的下端壁32的内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外周部分经受大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由于上端壁31的几乎不经受变形的内周部分的向下移位,左液体室30A的容积变得小于图8B所示的左液体室30A的容积。另一方面,与右液体室30B相关的下端壁32的内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外周部分几乎不经受变形或仅经受小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而与右液体室30B相关的下端壁32的外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内周部分经受大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由于下端壁32的几乎不经受变形的内周部分的向下移位,右液体室30B的容积变得大于图8B所示的右液体室30B的容积。
因此,左液体室30A的容积和右液体室30B的容积以彼此相反的关系变化。当弹性构件8随着液体室30的这种容积变化而经受变形时,磁性流体37流过连通通道35。此时,阻力被施加到流过连通通道35的磁性流体37上,使得作用在变刚度衬套1上的振动被衰减。
如图5所示,当电压施加到线圈12的铜线的端部时,流过线圈12的电流在线圈12周围产生磁场。在图5的局部放大图中,箭头表示与线圈12产生的磁场相对应的磁场线。外管状构件7的内磁轭11、外磁轭13和下磁轭14共同形成磁路,并且磁场集中在连通通道35的周向通道36中。
向周向通道36施加磁场会增大连通通道35中的磁性流体37的粘度。结果,施加到流过连通通道35的磁性流体37的阻力增大,并因此增大了用于使作用在变刚度衬套1上的振动衰减的振动阻尼力。另外,施加到流过连通通道35的磁性流体37上的阻力的增大使得内管状构件6相对于外管状构件7不容易移动,由此变刚度衬套1的刚度增大。因此,可以通过对施加到线圈12的电压进行控制来控制变刚度衬套1的振动阻尼力。
接下来,将描述变刚度衬套1的优点。在变刚度衬套1中,可以通过向线圈12供应电流来改变磁性流体37的粘度并从而改变刚度。为了有效地改变刚度,由用作磁场源的线圈12产生的磁场优选地集中在磁性流体37的流动路径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将两个周向分开的液体室30(30A、30B)彼此连通的连通通道35包括设置在外管状构件7中以沿周向延伸的周向通道36。线圈12与外管状构件7同轴地缠绕并且设置在外管状构件7中,并且外管状构件7包括内磁轭11和下磁轭14,其中在内磁轭11与下磁轭14之间限定有磁隙16,磁隙16还用作周向通道36。弹性构件8的上端壁31和下端壁32被构造成使得当内管状构件6和外管状构件7相对于彼此轴向移位时,产生两个液体室30的容积之间的差异(参见图8A至图8C)。
利用这种构造,磁性流体37根据所产生的容积差流过连通通道35。此时,通过向线圈12供应电流使得在线圈12周围产生的磁场集中在连通通道35的周向通道36中,可以改变磁性流体37在连通通道35中的流动阻力。因此,可以通过对供应给线圈12的电流进行控制来根据需要改变轴向刚度(抵抗内管状构件6与外管状构件7之间的轴向移位的刚度)和变刚度衬套1的阻尼特性。另外,可以利用将周向通道36、线圈12、内磁轭11和下磁轭14设置在外管状构件7中的简单构造来改变变刚度衬套1的刚度和阻尼特性。
上端壁31的限定左液体室30A的部分包括在内管状构件6侧形成高弯曲刚度部的上外凸缘部分9A,并且下端壁32的限定左液体室30A的部分包括在外管状构件7侧形成高弯曲刚度部的下内凸缘部分23B。另外,上端壁31的限定右液体室30B的部分包括在外管状构件7侧形成高弯曲刚度部的上内凸缘部分23A,并且下端壁32的限定右液体室30B的部分包括在内管状构件6侧形成高弯曲刚度部的下外凸缘部分9B。这种布置允许根据内管状构件6与外管状构件7之间的轴向移位来产生两个液体室30之间的容积差。此外,由于弹性构件8的上端壁31和下端壁32的在内管状构件6侧或外管状构件7侧的部分中设置有高弯曲刚度部,所以允许内管状构件6与外管状构件7之间的径向移位。
形成在上端壁31和下端壁32中的高弯曲刚度部包括各自构成设置在与其相关联的上端壁31或下端壁32中的加强板的外凸缘部分9和内凸缘部分23。因此,由于加强板(外凸缘部分9和内凸缘部分23)的刚度,可以增大高弯曲刚度部的刚度,而无需显著地增大高弯曲刚度部的厚度。
构成设置在外管状构件7侧的高弯曲刚度部的加强板的内凸缘部分23中的每一者至少部分地嵌入与其相关联的上端壁31或下端壁32中,并且既不与内磁轭11接触也不与下磁轭14接触。因此,防止了流过内磁轭11和下磁轭14的磁场线分散到内凸缘部分23中,这允许流过磁轭的磁场线更可靠地集中在周向通道36中。
设置在内管状构件6侧的高弯曲刚度部的加强板由与内管状构件6一体形成的外凸缘部分9构成。利用这种简单构造,可以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实现设置在内管状构件6侧的高弯曲刚度部。
外管状构件7设置有管状通道形成构件17,该管状通道形成构件17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并且设置在磁轭(内磁轭11和下磁轭14)与弹性构件8之间,使得周向通道36限定在管状通道形成构件17与线圈12之间。通道形成构件17形成有一对连通孔19(参见图2和图7),该一对连通孔19使周向通道36与一对液体室30连通。在这种构造中,通道形成构件17防止周向通道36的横截面积根据流体压力而变化,从而确保与产生的两个液体室30之间的容积差相对应的一定量的磁性流体37流过周向通道36。因此,可以通过对供应给线圈12的电流进行控制来准确地改变变刚度衬套1的轴向刚度,以改变磁性流体37在周向通道36中的流动阻力。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至图14,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1。应注意,在形式或功能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相似或相同的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1的平面图,并且图10和图11分别是沿图9中的线X-X和线XI-XI截取的剖视图。如图9至图11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1中,连通通道35包括两个连通通道35;即,第一连通通道35A和第二连通通道35B。第一连通通道35A包括形成在与线圈12的下侧相对应的位置中的第一周向通道36A。第二连通通道35B包括形成在与线圈12的上侧相对应的位置中的第二周向通道36B。
为了形成两个连通通道35,外管状构件7被构造如下。设置在外磁轭13的上端中的凸缘部15的内径与内磁轭11的内径相同。内磁轭11的轴向长度比线圈12的轴向长度短。内磁轭11被布置成使得其上端定位成比线圈12的上端(或凸缘部15的下表面)低并且其下端定位成比线圈12的下端(或下磁轭14的上表面)高。因此,在线圈12的内周上形成两个环形磁隙16;一个磁隙限定在内磁轭11与凸缘部15之间并且另一磁隙限定在内磁轭11与下磁轭14之间,并且这些磁隙16的沿周向的部分分别构成两个周向通道36(36A、36B)。
图12和图13分别是沿图10中的线XII-XII和线XIII-XIII截取的剖视图。如图11至图13所示,弹性构件8与通道形成构件17协作以形成沿周向布置的四个液体室30(30A、30B、30C、30D)。这些液体室30由两对液体室30构成,其中每一对液体室30形成在经由轴线X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周向地彼此隔开180度的位置处)。在下面的描述中,这四个液体室30分别被称为左液体室30A、右液体室30B、前液体室30C和后液体室30D。左液体室30A和右液体室30B形成第一对,并且前液体室30C和后液体室30D形成第二对。
弹性构件8包括四个径向壁33,各个径向壁33径向地和轴向地延伸以经由径向壁33限定彼此周向相对的两个液体室30的端部。在平面图中,四个径向壁33以穿过轴线X的十字形状布置。当内管状构件和外管状构件不相对于彼此移位时(或者当变刚度衬套1处于中立状态时),四个液体室30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容积。
如图12所示,下第一连通通道35A使左液体室30A和右液体室30B彼此连通。第一周向通道36A绕轴线X在约250度的角度范围内延伸,以沿周向大致在左液体室30A、后液体室30D和右液体室30B的整个外周上延伸。环形磁隙16的不构成第一周向通道36A的部分填充有突起41,该突起41形成在通道形成构件17的外周表面上以沿周向在约110度的角度范围内延伸。第一周向通道36A经由两个第一连通孔19A与左液体室30A和右液体室30B连通,这两个第一连通孔19A形成为分别在与第一周向通道36A的周向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延伸穿过通道形成构件17。
如图13所示,上第二连通通道35B使前液体室30C和后液体室30D彼此连通。第二周向通道36B绕轴线X在约250度的角度范围内延伸,以沿周向大致在前液体室30C、左液体室30A和后液体室30D的整个外周上延伸。环形磁隙16的不构成第二周向通道36B的部分填充有另一突起41,该另一突起41形成在通道形成构件17的外周表面上以沿周向在约110度的角度范围内延伸。第二周向通道36B经由两个第二连通孔19B与前液体室30C和后液体室30D连通,这两个第二连通孔19B形成为分别在与第二周向通道36B的周向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延伸穿过通道形成构件17。
如图9至图12所示,上外凸缘部分9A设置在上端壁31的限定左液体室30A和前液体室30C限定的部分中。上内凸缘部分23A设置在上端壁31的限定右液体室30B和后液体室30D的部分中。下外凸缘部分9B设置在下端壁32的限定右液体室30B和后液体室30D的部分中。下内凸缘部分23B设置在下端壁32的限定左液体室30A和前液体室30C的部分中。
接下来,将对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1的操作进行描述。如通过参照图12将理解的,当内管状构件6相对于外管状构件7横向移位时,弹性构件8变形成使得左液体室30A的容积和右液体室30B的容积以彼此相反的关系变化(即,如果液体室30A和30B中的一者的容积增大,则液体室30A和30B中的另一者的容积减小)。弹性构件8的这种变形使得液体室30A和30B中的另一者中的磁性流体37经由第一连通通道35A流动到液体室30A和30B中的所述一者中。此时,阻力被施加到流过第一连通通道35A的磁性流体37上,并且作用在变刚度衬套1上的振动被衰减。
如通过参照图13将理解的,当内管状构件6相对于外管状构件7沿前后方向移位时,弹性构件8变形成使得前液体室30C的容积和后液体室30D的容积以彼此相反的关系变化(即,如果液体室30C和30D中的一者的容积增大,则液体室30C和30D中的另一者的容积减小)。弹性构件8的这种变形使得液体室30C和30D中的另一者中的磁性流体37经由第二连通通道35B流动到液体室30C和30D中的所述一者中。此时,阻力被施加到流过第二连通通道35B的磁性流体37上,并且作用在变刚度衬套1上的振动被衰减。
图14A至图14C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1在其中发生轴向移位时的操作的图。图14B示出了与图11的剖视图所示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变刚度衬套1中没有发生轴向移位的状态),图14A示出了内管状构件6相对于外管状构件7向上移位的状态,并且图14C示出了内管状构件6相对于外管状构件7向下移位的状态。
如图14A所示,当内管状构件6相对于外管状构件7向上移位时,与左液体室30A和前液体室30C相关的下端壁32的外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内周部分几乎不经受变形或仅经受小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而与左液体室30A和前液体室30C相关的下端壁32的内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外周部分经受大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由于上端壁31的几乎不经受变形的内周部分的向上移位,左液体室30A和前液体室30C中的每一者的容积变得大于图14B所示的左液体室30A和前液体室30C中的每一者的容积。另一方面,与右液体室30B和后液体室30D相关的下端壁32的内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外周部分几乎不经受变形或仅经受小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而与右液体室30B和后液体室30D相关的下端壁32的外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内周部分经受大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由于下端壁32的几乎不经受变形的内周部分的向上移位,右液体室30B和后液体室30D中的每一者的容积变得小于图14B所示的右液体室30B和后液体室30D中的每一者的容积。
如图14C所示,同样地,当内管状构件6相对于外管状构件7向下移位时,与左液体室30A和前液体室30C相关的下端壁32的外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内周部分几乎不经受变形或仅经受小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而与左液体室30A和前液体室30C相关的下端壁32的内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外周部分经受大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由于上端壁31的几乎不经受变形的内周部分的向下移位,左液体室30A和前液体室30C中的每一者的容积变得小于图14B所示的左液体室30A和前液体室30C中的每一者的容积。另一方面,与右液体室30B和后液体室30D相关的下端壁32的内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外周部分几乎不经受变形或仅经受小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而与右液体室30B和后液体室30D相关的下端壁32的外周部分和上端壁31的内周部分经受大倾斜角度的弹性变形。由于下端壁32的几乎不经受变形的内周部分的向下移位,右液体室30B和后液体室30D中的每一者的容积变得大于图14B所示的右液体室30B和后液体室30D中的每一者的容积。
如上所述,左液体室30A和前液体室30C的容积以及右液体室30B和后液体室30D的容积以彼此相反的关系变化。当弹性构件8随着液体室30的这种容积变化而经受变形时,磁性流体37流过第一连通通道35A和第二连通通道35B。此时,阻力被施加到流过这些连通通道35的磁性流体37上,使得作用在变刚度衬套1上的振动被衰减。
如图11所示,当电压施加到线圈12的铜线的端部时,流过线圈12的电流在线圈12周围产生磁场。在图11的局部放大图中,箭头表示与线圈12产生的磁场相对应的磁场线。外管状构件7的内磁轭11、外磁轭13和下磁轭14共同形成磁路,并且磁场集中在第一连通通道35A的第一周向通道36A和第二连通通道35B的第二周向通道36B中。
向这些周向通道36施加磁场会增大第一连通通道35A和第二连通通道35B中的磁性流体37的粘度。这增大了施加到流过第一连通通道35A的磁性流体37和流过第二连通通道35B的磁性流体37的阻力,由此增大了用于使作用在变刚度衬套1上的振动衰减的阻尼力。另外,施加到流过第一连通通道35A的磁性流体37和流过第二连通通道35B的磁性流体37上的阻力的增大使得内管状构件6相对于外管状构件7不容易移动,由此变刚度衬套1的刚度增大。因此,可以通过对施加到线圈12的电压进行控制来控制变刚度衬套1的振动阻尼力。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1可以提供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优点类似的优点。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液体室30包括第一对液体室30(左液体室30A和右液体室30B)和第二对液体室30(前液体室30C和后液体室30D),其中各对中的液体室30在周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以彼此相对,内管状构件6插设在两者之间。此外,连通通道35包括使第一对中的液体室30彼此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35A以及使第二对中的液体室30彼此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35B。
因此,当内管状构件6和外管状构件7沿第一对液体室30的对置方向或第二对液体室30的对置方向相对于彼此移位时,在沿该方向相对的两个液体室30之间产生了容积差。响应于此,与产生的容积差相对应的一定量的磁性流体37流过第一连通通道35A或第二连通通道35B。因此,可以通过对供应给线圈12的电流进行控制来根据需要改变径向刚度(抵抗内管状构件6与外管状构件7之间的径向移位的刚度)和变刚度衬套1的阻尼特性。
第一连通通道35A的第一周向通道36A形成在与线圈12的上侧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第二连通通道35B的第二周向通道36B形成在与线圈12的下侧相对应的位置处。因此,第一周向通道36A和第二周向通道36B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它们彼此分开但是两者均靠近线圈12,使得由线圈12产生的磁场可以有效地集中在这些周向通道36中的每一者中。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5,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1。应注意,在形式或功能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相似或相同的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1中,线圈12在其轴向中间位置处被分成上部分和下部分,或者由一对竖直布置的圆柱形线圈12(上第一线圈12A和下第二线圈12B)构成。第一线圈12A和第二线圈12B沿轴向分开。第一线圈12A与第二线圈12B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从内磁轭11突出的环形部分51。环形部分51从内磁轭11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外突出,由与内磁轭1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以与内磁轭11形成为一体,并在其外周上接合至外磁轭13。
第一线圈12A和第二线圈12B被配置成沿彼此相反的方向产生磁场。第一线圈12A和第二线圈12B由彼此未电连接的两条相应铜线构成。第一线圈12A的两个端部和第二线圈12B的两个端部从外管状构件7引出作为引线。电流经由相应引线对在适当时机被供应给第一线圈12A和第二线圈12B。
当电流流过第一线圈12A和第二线圈12B时,第一线圈12A和第二线圈12B沿彼此相反的方向产生磁场。在图15的局部放大图中,箭头表示与由各个线圈12产生的磁场相对应的磁场线。外管状构件7的内磁轭11、外磁轭13、下磁轭14和环形部分51共同形成磁路,并且磁场集中在各连通通道35的周向通道36中。即,在第一线圈12A与第二线圈12B之间形成的环形部分51也构成磁轭,并且第一线圈12A的磁场线和第二线圈12B的磁场线均穿过内磁轭11的环形部分51。
向第一周向通道36A施加磁场增大了第一连通通道35A中的磁性流体37的粘度。而且,向第二周向通道36B施加磁场增大了第二连通通道35B中的磁性流体37的粘度。因此,施加到流过这些连通通道35的磁性流体37的阻力增大,并因此增大了用于使作用在变刚度衬套1上的振动衰减的阻尼力。另外,施加到流过连通通道35的磁性流体37上的阻力的增大使得内管状构件6相对于外管状构件7不容易移动,由此变刚度衬套1的刚度增大。
当向第一周向通道36A和第二周向通道36B两者施加磁场时,施加到流过第一连通通道35A的磁性流体37和流过第二连通通道35B的磁性流体37上的阻力增大。由此,变刚度衬套1的振动阻尼力和刚度沿竖直方向、前后方向以及横向方向中的每一者增大。当仅向第一周向通道36A施加磁场时,变刚度衬套1的振动阻尼力和刚度沿横向方向增大,并且沿竖直方向也略微增大。当仅向第二周向通道36B施加磁场时,变刚度衬套1的振动阻尼力和刚度沿前后方向增大,并且沿竖直方向也略微增大。
因此,可以通过对施加到第一线圈12A和第二线圈12B中的至少一者的电压进行控制来控制变刚度衬套1的振动阻尼力。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刚度衬套1中,线圈12由被布置成沿轴向彼此分开的第一线圈12A和第二线圈12B构成。此外,第一连通通道35A的第一周向通道36A设置在沿轴向与第一线圈12A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第二连通通道35B的第二周向通道36B设置在沿轴向与第二线圈12B相对应的位置处。由此,可以通过单独地对供应给第一线圈12A和第二线圈12B中的每一者的电流进行控制来单独地改变第一周向通道36A和第二周向通道36B中的每一者中的流动阻力。因此,当内管状构件6和外管状构件7沿径向相对于彼此移位时,可以沿作为第一对液体室30的对置方向的横向方向以及沿作为第二对液体室30的对置方向的前后方向单独地改变变刚度衬套1的刚度。
应注意,当向第一周向通道36A和第二周向通道36B两者施加磁场时,第一线圈12A和第二线圈12B可以沿相同方向产生磁场。通过沿相同方向产生磁场,由第一线圈12A产生的磁场和由第二线圈12B产生的磁场放大的磁场被施加到第一周向通道36A和第二周向通道36B两者。由此,可以有效地增大施加到流过第一连通通道35A的磁性流体37上的阻力和施加到流过第二连通通道35B的磁性流体37上的阻力,并因此可以有效地增大变刚度衬套1的振动阻尼力和刚度。
在下文中,将描述上述变刚度衬套1的示例性用途。
图16示出了一个示例,在该示例中,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变刚度衬套1被用于汽车的悬架101中。该悬架101是被配置成支撑左后轮102的后悬架,并且由独立的悬架(更具体地,双叉骨悬架)组成。如图16所示,悬架101包括纵臂103、上臂104、第一下臂105、第二下臂106、弹簧107和阻尼器108。
纵臂103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构件,并且具有经由衬套109由车身112(参见图17)可枢转地支撑的前端。左后轮102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纵臂103的后端。
第一下臂105是大致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片材金属构件,并且具有枢转地连接至纵臂103的外侧端。纵臂103设置有一对板形状的支撑件110,该对板形状的支撑件110布置成沿前后方向分开,并且各支撑件110形成有大致沿前后方向穿过其中的通孔。第一下臂105的外侧端装配有变刚度衬套1,并且穿过变刚度衬套1的螺栓插入孔4的螺栓被紧固至纵臂103的支撑件110的通孔,由此,第一下臂105的外侧端经由变刚度衬套1枢转地连接至纵臂103。第一下臂105的内侧端经由另一变刚度衬套1以类似的方式枢转地连接至车身112。
第二下臂106是大致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构件并且具有枢转地连接至纵臂103的外侧端和枢转地连接至车身112的内侧端。车身112的一部分位于第二下臂106的上方,并且弹簧107插设在车身112与第二下臂106之间。阻尼器108具有枢转地连接至第二下臂106的下端以及由车身112支撑的上端。弹簧107和阻尼器108用作减震器,以吸收从路面传递到车身112的振动。
类似于第一下臂105,上臂104是大致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构件并且具有经由变刚度衬套1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二下臂106的外侧端以及经由另一变刚度衬套1以与第一下臂105中相似的方式可枢转地连接至车身112的内侧端。这些变刚度衬套1均可以通过前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变刚度衬套1中的任何变刚度衬套来实现。
图17示出了一个示例,在该示例中,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变刚度衬套1被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支撑件中。发动机113沿横向位置放置在汽车的车身112的前部中。发动机113一体地设置有变速器114,并且发动机113和变速器114形成动力装置115。动力装置115经由两个发动机支座116、117(侧支座和横支座)以及扭矩杆118由车身112支撑。
两个发动机支座116、117被构造成支撑动力装置115的主负载(自身重量)并且位于整个动力装置115的惯性主轴线上。另一方面,扭矩杆118在其一个纵向端上连接至发动机113并在其另一纵向端上连接至车身112。应注意,在只有两个发动机支座116、117的情况下,由于发动机113的驱动扭矩,动力装置115可以绕滚动轴线(惯性主轴线)滚动,但是扭矩杆118阻止了动力装置115的滚动。扭矩杆118的各个端部设置有变刚度衬套1,该变刚度衬套1可以由前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变刚度衬套1中的任何变刚度衬套来实现。
此外,除了在汽车中产生振动的悬架101和发动机支撑件之外,变刚度衬套1可以用于可能产生振动的各个部分/地方(诸如电动机支撑件中)。变刚度衬套1甚至可以用在除汽车之外的装置的可能产生振动的部分中。
上文已经关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各种修改例和变型例是可能的,而不受前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例如,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外管状构件7的整体构成磁轭,但是仅需要将磁轭包括在外管状构件7或内管状构件6中,并且外管状构件7或内管状构件6可以包括由低磁导率的金属制成的部分。
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改变前述实施方式的部件的具体结构、布置、数量、角度、材料等。另外,并非以上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元件中的所有结构元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可以视情况选择性地采用这些结构元件。可以视情况对前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组合。

Claims (9)

1.一种变刚度衬套,所述变刚度衬套包括:
内管状构件;
外管状构件,所述外管状构件绕所述内管状构件同轴地设置,在所述外管状构件与所述内管状构件之间限定有规定间隙;
管状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连接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
至少一对液体室,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被限定在所述弹性构件中,使得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在周向上彼此分开,并且所述液体室的第一轴向端和第二轴向端分别由所述弹性构件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限定;
至少一个连通通道,各个连通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中的一者中并沿周向延伸的周向通道,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中的每一者将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中的相应一对液体室的液体室彼此连通;
线圈,所述线圈与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中的所述一者同轴地缠绕并设置在其中;
磁轭,所述磁轭包括在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中的所述一者中并设置有至少一个间隙,各个间隙构成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中的对应连通通道的所述周向通道;以及
磁性流体,所述磁性流体填充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和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相对于彼此轴向移位时,在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中的每一对液体室中的液体室的容积之间产生差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刚度衬套,其中,所述第一端壁的限定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中的每一对液体室中的一个液体室的所述第一轴向端的部分具有在内管状构件侧的第一高弯曲刚度部,
所述第二端壁的限定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中的每一对液体室中的所述一个液体室的所述第二轴向端的部分具有在外管状构件侧的第二高弯曲刚度部,
所述第一端壁的限定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中的每一对液体室中的另一液体室的所述第一轴向端的部分具有在所述外管状构件侧的第三高弯曲刚度部,并且
所述第二端壁的限定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中的每一对液体室中的所述另一液体室的所述第二轴向端的部分具有在所述内管状构件侧的第四高弯曲刚度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刚度衬套,其中,所述第一高弯曲刚度部至所述第四高弯曲刚度部各自包括设置在与其相关联的所述第一端壁或所述第二端壁中的加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刚度衬套,其中,设置在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中的所述一者那一侧的各个高弯曲刚度部的所述加强板至少部分地嵌入与其相关联的所述第一端壁或所述第二端壁中并且不与所述磁轭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变刚度衬套,其中,设置在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中的另一者那一侧的各个高弯曲刚度部的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中的所述另一者一体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变刚度衬套,所述变刚度衬套还包括管状通道形成构件,所述管状通道形成构件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并且设置在所述内管状构件和所述外管状构件中的所述一者上,所述管状通道形成构件被定位在所述磁轭与所述弹性构件之间,使得各个连通通道的所述周向通道被限定在所述管状通道形成构件与所述线圈之间,
其中,所述管状通道形成构件形成有至少一对连通孔,所述至少一对连通孔中的每一对连通孔将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中的对应连通通道的所述周向通道与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的相应一对液体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变刚度衬套,其中,所述至少一对液体室包括第一对液体室和第二对液体室,每一对液体室中的液体室在周向上彼此分开预定距离以彼此相对,所述内管状构件插设在两者之间;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使所述第一对液体室中的液体室彼此连通;以及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使所述第二对液体室中的液体室彼此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刚度衬套,其中,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所述周向通道形成在与所述线圈关于轴向的一侧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所述周向通道形成在与所述线圈关于轴向的另一侧相对应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刚度衬套,其中,所述线圈由被布置成彼此沿轴向间隔开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构成,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所述周向通道设置在沿轴向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所述周向通道设置在沿轴向与所述第二线圈相对应的位置处。
CN202010086100.6A 2019-02-15 2020-02-11 变刚度衬套 Pending CN1115778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5093A JP7066646B2 (ja) 2019-02-15 2019-02-15 可変剛性ブッシュ
JP2019-025093 2019-02-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7817A true CN111577817A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41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6100.6A Pending CN111577817A (zh) 2019-02-15 2020-02-11 变刚度衬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3532B2 (zh)
JP (1) JP7066646B2 (zh)
CN (1) CN11157781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8781A (zh) * 2020-12-22 2022-06-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悬架臂衬套
CN115076285A (zh) * 2021-03-16 2022-09-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衬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13310A (ja) * 2021-07-15 2023-01-26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筒型防振装置
AT17815U1 (de) * 2021-11-18 2023-03-15 Getzner Werkstoffe Holding Gmbh Lagereinrichtung zum schwingungsisolierenden Lagern einer Maschine
JP2024003598A (ja) 2022-06-27 2024-01-1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KR102512391B1 (ko) * 2022-11-25 2023-03-22 주식회사 티에스알 고무의 변위를 최소화하는 코드사가 구비된 전기자동차용 부시 및 그 성형방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76844A (ja) * 1986-09-16 1988-07-21 Bridgestone Corp 防振ブツシュ
JPH023721A (ja) * 1987-10-12 1990-01-09 Toyota Motor Corp 可変特性ブッシュ
US5165668A (en) * 1990-10-01 1992-11-24 Hutchinson Hydraulic vibration-free couplers and in damping assemblies equipped with such couplers
JPH0642577A (ja) * 1992-07-23 1994-02-15 Marugo Rubber Kogyo Kk 液封マウント装置
JPH07158688A (ja) * 1993-12-10 1995-06-20 Tokai Rubber Ind Ltd 流体封入式筒型防振組立体
JPH07280024A (ja) * 1994-04-06 1995-10-27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
EP0784163A1 (en) * 1996-01-11 1997-07-16 Ford Motor Company Limited Variable stiffness bushing using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
FR2812052A1 (fr) * 2000-07-18 2002-01-25 C F Gomma Barre Thomas S A Articulation pour le systeme de liaison "roue chassis"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KR20030013719A (ko) * 2001-08-09 2003-02-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유체 봉입형 서스펜션 부시
EP1705400A1 (fr) * 2005-03-23 2006-09-27 Hutchinson Dispositif antivibratoire hydraulique contenant un fluide a viscosite commandée, systèm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et vé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système
CN101253347A (zh) * 2005-09-01 2008-08-27 普尔曼公司 液压衬套
CN105987119A (zh) * 2015-03-17 2016-10-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使用磁流变流体的滚动悬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50637A (ja) * 1988-03-31 1989-10-05 Nissan Motor Co Ltd 粘度可変流体封入制御型防振体
US5299788A (en) * 1990-12-13 1994-04-05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Fluid-filled cylindrical elastic mount having orifice passages and voids formed in elastic body
JP3571731B2 (ja) 1992-08-24 2004-09-29 倉敷化工株式会社 円筒型液封マウント
JP4447183B2 (ja) * 2001-04-10 2010-04-07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液封防振装置
DE10359343A1 (de) * 2003-12-16 2005-07-28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bares hydraulisch dämpfendes Buchsenlager
DE102009001757A1 (de) * 2009-03-23 2010-09-30 Zf Friedrichshafen Ag Elastomeres Buchsenlager mit schaltbarer Steifigkeit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76844A (ja) * 1986-09-16 1988-07-21 Bridgestone Corp 防振ブツシュ
JPH023721A (ja) * 1987-10-12 1990-01-09 Toyota Motor Corp 可変特性ブッシュ
US5165668A (en) * 1990-10-01 1992-11-24 Hutchinson Hydraulic vibration-free couplers and in damping assemblies equipped with such couplers
JPH0642577A (ja) * 1992-07-23 1994-02-15 Marugo Rubber Kogyo Kk 液封マウント装置
JPH07158688A (ja) * 1993-12-10 1995-06-20 Tokai Rubber Ind Ltd 流体封入式筒型防振組立体
JPH07280024A (ja) * 1994-04-06 1995-10-27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
EP0784163A1 (en) * 1996-01-11 1997-07-16 Ford Motor Company Limited Variable stiffness bushing using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
FR2812052A1 (fr) * 2000-07-18 2002-01-25 C F Gomma Barre Thomas S A Articulation pour le systeme de liaison "roue chassis"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KR20030013719A (ko) * 2001-08-09 2003-02-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유체 봉입형 서스펜션 부시
EP1705400A1 (fr) * 2005-03-23 2006-09-27 Hutchinson Dispositif antivibratoire hydraulique contenant un fluide a viscosite commandée, systèm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et vé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système
CN101253347A (zh) * 2005-09-01 2008-08-27 普尔曼公司 液压衬套
CN105987119A (zh) * 2015-03-17 2016-10-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使用磁流变流体的滚动悬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8781A (zh) * 2020-12-22 2022-06-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悬架臂衬套
CN115076285A (zh) * 2021-03-16 2022-09-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衬套
CN115076285B (zh) * 2021-03-16 2023-11-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衬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33703A (ja) 2020-08-31
US11193532B2 (en) 2021-12-07
JP7066646B2 (ja) 2022-05-13
US20200263731A1 (en) 2020-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3532B2 (en) Variable stiffness bushing
CN111577815B (zh) 可变刚度衬套
CN111623077B (zh) 变刚度减振装置
CN111577813B (zh) 可变刚度衬套组件
EP1437526B1 (en) Magnetorheological piston and damper assembly
JP6427614B2 (ja) 減衰特性を調整可能な上部装着アッセンブリ
US11441635B2 (en) Liquid filled bushing assembly
US10767722B2 (en) Mount for subframe
CN111623075B (zh) 变刚度减振装置
US20200263730A1 (en) Variable stiffness bushing assembly
CN111623076B (zh) 变刚度减振装置
KR20170089637A (ko) 감쇠력 가변 밸브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CN217422001U (zh) 变刚度衬套
CN217502421U (zh) 变刚度衬套的组合构造
CN215673335U (zh) 主动型防振装置
CN112537178A (zh) 一种汽车悬架衬套及汽车
CN215487376U (zh) 主动型防振装置
CN118242394A (zh) 主动型减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23161998A (ja) 防振装置
JP2010269666A (ja) 車両用スタビライ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