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5267B - 摄像机装配结构 - Google Patents

摄像机装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5267B
CN111565267B CN201911336059.7A CN201911336059A CN111565267B CN 111565267 B CN111565267 B CN 111565267B CN 201911336059 A CN201911336059 A CN 201911336059A CN 111565267 B CN111565267 B CN 111565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amera
width direction
bracket
cov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360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5267A (zh
Inventor
上田英明
岩井健
宫堂隆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565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5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4Mounting of cameras operative during driv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03B11/04Hoods or caps for eliminating unwanted light from lenses, viewfinders or focusing aids
    • G03B11/045Lens hoods or shiel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1Support related camera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26Windows, e.g. windscre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摄像机装配结构,包括:摄像机,其包括被锚固部,并且所述摄像机检测与车辆的周围相关的周围信息;以及支架,其附接至前挡风玻璃的内面的车辆上侧,并且所述支架包括锚固部,通过将所述摄像机从车辆宽度方向第一侧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第二侧滑动而将所述被锚固部锚固至所述锚固部。

Description

摄像机装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机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存在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其中,金属或树脂支架粘附至前挡风玻璃的内面的上侧,并且用于检测车辆的周围信息的摄像机通过使摄像机从车辆后侧朝向车辆前侧滑动而附接至支架,以便靠近前挡风玻璃来布置摄像机(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16-16830号)。
当摄像机靠近前挡风玻璃而布置时,存在确保乘员的视野的要求。然而,在上述的结构中,需要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确保长的装配空间来装配摄像机,这相对于确保乘员的视野具有不良影响。因此关于在靠近前挡风玻璃布置摄像机的结构中确保乘员的视野方面依然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摄像机装配结构,其能够减小为了靠近前挡风玻璃布置构造为检测车辆的周围信息的摄像机所需的装配空间。
第一方案为摄像机装配结构,包括:摄像机,其包括被锚固部,并且所述摄像机检测与车辆的周围相关的周围信息;以及支架,其附接至前挡风玻璃的内面的车辆上侧,并且所述支架包括锚固部,通过将所述摄像机从车辆宽度方向第一侧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第二侧滑动而将所述被锚固部锚固至所述锚固部。
在第一方案中,构造为检测车辆的周围信息的摄像机通过使摄像机从车辆宽度方向第一侧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第二侧滑动而附接至支架,以便将设置至摄像机的被锚固部锚固至设置至支架的锚固部,所述支架附接至前挡风玻璃的内面的车辆上侧。因此,不存在沿车辆前后方向确保长装配空间来装配摄像机的需要。由此减小了为了将摄像机靠近前挡风玻璃布置所需的装配空间。
第二方案为第一方案的摄像机装配结构,还包括:罩构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架处,并且所述罩构件布置在所述摄像机的镜头的车辆前下侧;以及锁定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罩构件处,并且所述锁定机构进行锁定,使得所述被锚固部不与所述锚固部分离。
在第二方案中,防止被锚固部与锚固部分离的锁定机构设置至罩构件。即,锁定构件没有直接设置至附接于前挡风玻璃的支架。因此,即使当从支架移去摄像机时罩构件被损坏,也不会损坏支架。因此,能够防止发生为了替换支架而需要替换整个前挡风玻璃的问题。
第三方案为第二方案的摄像机装配结构,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对所述摄像机朝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第二侧和车辆下侧施力。
在第三方案中,锁定构件由施力构件构造,所述施力构件对摄像机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第二侧和车辆下侧施力。因此,当附接摄像机时,通过暂时地抗衡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足以附接摄像机。同样地,当移去摄像机时,通过将摄像机从车辆宽度方向第二侧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第一侧滑动而能够简单地移去摄像机。相比于不是由施力构件构造锁定机构的情况,锁定机构因此提高了相对于支架能够附接和拆卸摄像机的便易性。
第四方案为第三方案的摄像机装配结构,其中,所述施力构件为板簧。
在第四方案中,施力构件由板簧构造。相比于例如在采用盘簧等的构造中,施力构件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构造。
本公开能够减小为了靠近前挡风玻璃布置构造为检测车辆周围信息的摄像机所需的装配空间。
附图说明
将参照以下附图来详细说明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为图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机装配结构的部分剖视图的侧视图;
图2为从上方观看的、图示出构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机装配结构的罩构件和车载摄像机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从下方观看的、图示出构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机装配结构的罩构件的立体图;
图4为从下方观看的、图示出将罩构件附接至构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机装配结构的支架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5为从下方观看的、图示出将车载摄像机装置附接至设置有构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机装配结构的罩构件的支架的过程;
图6为从下方观看的、图示出车载摄像机装置向设置有构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机装配结构的罩构件的支架的附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从上方观看的、图示出构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机装配结构的罩构件与车载摄像机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以及
图8为图示出用于将罩构件附接至构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机装配结构的支架的卡扣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关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在附图中,箭头“上”(UP)表示车辆向上方向,箭头“前”(FR)表示车辆向前方向,箭头“右”(RH)表示车辆向右方向,而箭头“左”(LH)表示车辆向左方向。在接下来的说明中,对上、下、前、后、左和右这些方向的简单参照表示车辆竖直方向上的向上和向下,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和后,以及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
如图1所示,用作构造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机装配结构10的摄像机的示例的车载摄像机装置20装配在车辆12中,以便设置在电子车内后视镜的车辆前上侧处的前挡风玻璃14的内面处,所述电子车内后视镜用作至少显示对应于车辆12的后侧的图像的显示装置的示例。
如图2所示,车载摄像机装置20包括用于检测与车辆12有关的周围信息(诸如位置、方位以及距离)的车载摄像机16,从而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车载摄像机16构造在装置本体22内。装置本体22包括平板形的安装部24。稍后描述的罩构件(在下文中称作“罩构件”)30的本体32安装在安装部24的上面。
装置本体22包括大致矩形块状的隆起部26,在所述隆起部26中设置有车载摄像机16。隆起部26一体地形成在安装部24的后侧,并且形成有比安装部24高的高度。车载摄像机16的镜头16A朝向前侧突出穿过形成在隆起部26的前壁26F中的圆形开口。
装置本体22在隆起部26的右侧(车辆宽度方向第一侧)还包括台阶28。台阶28以比安装部24高的高度以及比隆起部26矮的高度形成,以便暴露隆起部26的右侧壁26R。如稍后描述的,台阶28吸收罩构件30的本体32与突出片38之间的高度差。
如上所述,包括本体32的罩构件30布置在装置本体22的安装部24上。本体32在平面图中具有随着朝向车辆前侧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变宽的大致等腰梯形的形状(参见图7)。如图2和图3所示,罩构件30为用于抑制或防止已经穿过前挡风玻璃14的光被反射(照射到车载摄像机16中)的树脂构件。本体32例如被着色为黑色。
罩构件30布置在车载摄像机16的镜头16A的前下侧。罩构件30的本体32的前端部32F的上面构造为不接触(处于非接触状态)前挡风玻璃14的内面(参见图1)。而且,如图4所示,罩构件30附接至稍后描述的支架50。
为了对此进行描述,如图2和图3所示,罩构件30的左右侧部二者设置有引导部34。每个引导部34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具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大致U形的截面轮廓。如图8所示,朝向后侧延伸的卡爪36在各自引导部34内部一体设置在车辆竖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每个卡爪36的首端部(后端部)36A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每个卡爪36绕其前端部处的点沿车辆宽度方向能够经受弹性变形(构造为卡扣结构)。
如图4所示,相对地插入到对应的引导部34中的矩形平板形的突出片54设置在支架50(本体51)的下面的左右两侧,以便朝向车辆前侧突出。如图8所示,矩形孔56穿过每个突出片54而形成,对应的卡爪36的首端部36A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插入通过矩形孔56。罩构件30因此以下面的方式安装至支架50。
即,随着突出片54相对地插入到对应的引导部34中,卡爪36的首端部36A被突出片54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挤压。即,卡爪36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经受弹性变形。当卡爪36的首端部36A到达对应的孔56时,卡爪36恢复为使得卡爪36的首端部36A插入到相应的孔56中。罩构件30因此附接至支架50。
如图2和图3所示,罩构件30(本体32)的右侧的后端部一体地设置有朝向后侧突出的矩形平板形的突出片38。突出片38的下面布置在比本体32的下面高的位置处。台阶28形成至装置本体22,从而吸收本体32与突出片38之间的该高度差。
突出片38的后端部的左端部与面向侧面的板簧40一体形成,所述板簧40用作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左侧(车辆宽度方向第二侧)挤压装置本体22的隆起部26(右侧壁26R)的施力构件。突出片38的后端部的右端部与面向下的板簧42一体形成,所述板簧42用作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车辆下侧挤压装置本体22的台阶28的施力构件。
罩构件30(本体32)的下面的前侧的左右端部与一对面向下的板簧44、46一体形成,所述板簧44、46用作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车辆下侧挤压装置本体22的安装部24的施力构件。罩构件30(本体32)的下面的左侧的后端部与面向下的板簧48一体形成,所述板簧48用作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车辆下侧挤压装置本体22的安装部24的施力构件。
如图4所示,支架50包括本体51,所述本体51由树脂形成,在平面图中为大致的H形。如图1所示,使用双面胶带和黏合剂将本体51附接至前挡风玻璃14的内面的车辆上侧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
为了对此进行描述,在前挡风玻璃14的内面处,双面胶带被粘附至本体51的上面的四个拐角,并且黏合剂被用于粘附本体51的上面的四个拐角以外的位置。注意到的是,罩构件30能够在支架50附接至前挡风玻璃14的内面的状态下附接和拆卸。
装载部52设置在支架50(本体51)的下面的前侧,当从下方观看时所述装载部52具有朝向后侧开口的大致U形。上述的突出片54一体形成至装载部52的左右侧壁52R、52L的前部的上侧。侧壁52R的内面与侧壁52L的内面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间隔形成为稍微长于车载摄像机装置20的装置本体22的车辆宽度方向长度。
用作锚固部(并且直径稍微大于稍后描述的突起27)的圆形通孔58穿过装载部52的左右侧壁52R、52L的后部而形成。用作形成为大致倾斜的L形的锚固部(并且具有稍微大于稍后描述的突起25的沟槽宽度)的引导沟槽60形成在装载部52的前壁52F的车辆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中。
如图2所示,分别用作被锚固部的圆柱形突起27一体地形成至车载摄像机装置20的装置本体22的左右侧壁22R、22L,并且同样用作被锚固部的圆柱形突起25一体地形成至车载摄像机装置20的装置本体22的前壁22F。关于左右突起27的突出长度,从右侧突起27R的首端至左侧突起27L的首端的车辆宽度方向长度比侧壁52R的内面与侧壁52L的内面之间的间隔长出了至少侧壁52R和侧壁52L的组合的板厚度。
因此,车载摄像机装置20以下面的方式装载至支架50。即,如图5所示,形成至装置本体22的右侧壁22R的突起27R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插入到形成在装载部52的右侧壁52R中的通孔58中并且锚固至所述通孔58,而形成在装置本体22的前壁22F上的突起25从车辆下侧插入到形成在装载部52的前壁52F中的引导沟槽60中。
当这样执行时,装置本体22的隆起部26的右侧壁26R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挤压面向侧面的板簧40。即,面向侧面的板簧40抵抗其自己的作用力而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暂时弹性变形。接下来,装置本体22朝向左侧(从车辆宽度方向第一侧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第二侧)滑动。
如图6所示,形成至装置本体22的左侧壁22L的突起27L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插入到形成在装载部52的左侧壁52L中的通孔58中并且锚固至所述通孔58。已经从车辆下侧插入到引导沟槽60中的突起25沿着引导沟槽60朝向左侧移动,并且由引导沟槽60锚固。
当这发生时,装置本体22被面向侧面的板簧40朝向左侧(车辆宽度方向第二侧)施力。即,如图7所示,装置本体22的隆起部26的右侧壁26R被面向侧面的板簧40朝向左侧挤压。随之,装置本体22的台阶28和安装部24被面向下的板簧42、44、46和48朝向车辆下侧挤压。
因此,突起25的外周面在引导沟槽60的边缘挤压前壁52F,并且突起27R、27L的外周面在相应的通孔58的边缘挤压侧壁52R、52L,由此固定(锁定)装置本体22(突起25、27),使得装置本体22不从装载部52(引导沟槽60、通孔58)分离。即,车载摄像机装置20(装置本体22)在固定状态下附接至支架50(装载部52)(参见图6)。
以该方式,面向侧面的板簧40和面向下的板簧42、44、46以及48构造锁定机构以将突起25和突起27锁定,使得突起25和突起27不从引导沟槽60和通孔58分开。即,该锁定机构(施力构件)不允许车载摄像机装置20相对于支架50沿车辆前后方向、车辆竖直方向或者车辆宽度方向(车辆左右方向)移动。
下面关于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机装配结构10的操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车载摄像机装置20的装置本体22抵抗面向侧面的板簧40和面向下的板簧42、44、46以及48的作用力而插入装载部52内侧。突起27R于是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插入到侧壁52R中的通孔58中,并且突起25从车辆下侧插入到引导沟槽60中。
接下来,本体22从右侧(车辆宽度方向第一侧)朝向左侧(车辆宽度方向第二侧)滑动。突起27L由此插入到侧壁52L中的通孔58中,而突起27R没有从侧壁52R中的通孔58出来,并且突起25沿着引导沟槽60朝向左侧移动,以便被引导沟槽60锚固。
装置本体22的隆起部26的右侧壁26R被面向侧面的板簧40朝向左侧施力,并且装置本体22的台阶28和安装部24被面向下的板簧42、44、46以及48朝向车辆下侧施力。注意到的是,面向下的板簧42、44、46以及48设置在罩构件30的下面的四个拐角的附近。因此,面向下的板簧42、44、46以及48能够以均衡的方式朝向车辆下侧对装置本体22施力。
即,装置本体22被面向侧面的板簧40和面向下的板簧42、44、46以及48以均衡的方式朝向下左侧(朝向下侧和左侧)施力。分别插入到引导沟槽60和通孔58中并且被锚固的突起25和突起27因此被锁定,以便不从引导沟槽60和通孔58分离。即,车载摄像机装置20以固定的状态附接至设置有罩构件30的支架50。
车载摄像机装置20因此通过使车载摄像机装置20沿车联宽度方向滑动而附接至支架50,并且不是通过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而附接至支架50。因此不需要为了装配车载摄像机装置20而沿车辆前后方向确保长装配空间。这使得能够减小将车载摄像机装置20靠近前挡风玻璃14布置所需的装配空间。这转而使得能够确保乘员的视野。
罩构件30设置有偏执构件,即构造锁定机构的面向侧面的板簧40和面向下的板簧42、44、46以及48,所述锁定机构对车载摄像机装置20(装置本体22)沿下左方向施力以锁定突起25和突起27,使得突起25和突起27不从引导沟槽60和通孔58分离。即,面向侧面的板簧40和面向下的板簧42、44、46以及48没有直接设置至附接至前挡风玻璃14的支架50。
因此,例如在车载摄像机装置20的维护期间,即使当从支架50移去车载摄像机装置20时罩构件30被损坏,也不会损坏支架50。因此,能够防止发生为了替换支架50而需要替换整个前挡风玻璃14的问题。
用于锁定突起25和突起27使得突起25和突起27不从引导沟槽60和通孔58分离的锁定机构由施力构件构造,即,由对车载摄像机装置20(装置本体22)沿下左方向施力的面向侧面的板簧40和面向下的板簧42、44、46以及48构造。
因此,当附接车载摄像机装置20时,通过暂时地抗衡面向侧面的板簧40和面向下的板簧42、44、46以及48的作用力足以附接车载摄像机装置20。同样地,当移去车载摄像机装置20时,通过将车载摄像机装置20从左侧(车辆宽度方向第二侧)朝向右侧(车辆宽度方向第一侧)滑动而能够简单地移去车载摄像机装置20。
因此,相比于不是由面向侧面的板簧40和面向下的板簧42、44、46以及48(施力构件)构造锁定机构的情况,锁定机构使得能够提高相对于支架50能够附接和拆卸车载摄像机装置20的便易性。相比于例如以采用盘簧等的构造,施力构件还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构造。
罩构件30能够从车辆前侧以单一的运动(将支架50的突出片54相对地插入到罩构件30的引导部34中)附接至支架50。这使得能够提高将罩构件30附接至支架50的操作的便易性。
此外,由于罩构件30能够从车辆前侧附接至支架50,所以相比于将会存在例如通过使罩构件30穿过形成在支架中的开口而将罩构件30附接至支架的情况,对罩构件30的尺寸存在较少的约束。例如,在车载摄像机16具有宽的视角(感知范围)的情况中,因此能够增加罩构件30的宽度。
由于构造锁定机构的施力构件(面向侧面的板簧40和面向下的板簧42、44、46以及48)一体地设置至罩构件30,并且车载摄像机装置20固定至支架50,所以不存在为了将车载摄像机装置20固定至支架50而设置单独的固定构件的需要。这使得相比于设置单独的固定构件的情况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由此使得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虽然参照附图给出了关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机装配结构10的说明,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机装配结构10不限于以上说明,并且在不离开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做出设计修改。例如,支架50的本体51的形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形状。
此外,对车载摄像机装置20施力的方向不限于所述的下左方向。在装置本体22形成有与图中所示的形状左右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罩构件30也形成有与图中所示的形状左右对称的形状,使得沿下右方向(朝向下侧和右侧)对装置本体22施力。
构造锁定机构的施力构件不限于面向侧面的板簧40和面向下的板簧42、44、46以及48,只要能够确保相对于支架50将车载摄像机装置20附接和拆卸的能力即可。此外,面向下的板簧42、44、46以及48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并且可以设置任何数量,只要能够以均衡的方式朝向车辆下侧对装置本体22施力即可。

Claims (5)

1.一种摄像机装配结构,包括:
摄像机,其包括被锚固部,并且所述摄像机检测与车辆的周围相关的周围信息;以及
支架,其附接至前挡风玻璃的内面的车辆上侧,并且所述支架包括锚固部,通过将所述摄像机从车辆宽度方向第一侧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第二侧滑动而将所述被锚固部锚固至所述锚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装配结构,还包括:
罩构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架处,并且所述罩构件布置在所述摄像机的镜头的车辆前下侧;以及
锁定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罩构件处,并且所述锁定机构进行锁定,使得所述被锚固部不与所述锚固部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装配结构,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对所述摄像机朝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第二侧和车辆下侧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机装配结构,其中,所述施力构件为板簧。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机装配结构,其中,所述支架包括突出片,所述突出片从车辆前侧插入到所述罩构件的引导部中。
CN201911336059.7A 2019-02-14 2019-12-23 摄像机装配结构 Active CN1115652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4799 2019-02-14
JP2019024799A JP7147613B2 (ja) 2019-02-14 2019-02-14 カメラ搭載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267A CN111565267A (zh) 2020-08-21
CN111565267B true CN111565267B (zh) 2022-04-19

Family

ID=72040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36059.7A Active CN111565267B (zh) 2019-02-14 2019-12-23 摄像机装配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8612B2 (zh)
JP (1) JP7147613B2 (zh)
CN (1) CN1115652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7119B2 (ja) 2018-02-28 2022-05-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載用電子機器のホルダ構造
US11433827B2 (en) * 2019-06-07 2022-09-06 Volvo Car Corporation Bracket assembly for securing a safety equipment module to a windowpane of a vehicle
US11338742B2 (en) * 2019-07-25 2022-05-24 Nifco Inc. Bracket for in-vehicle device and holding device for in-vehicle device
JP7344853B2 (ja) * 2020-07-22 2023-09-14 株式会社ニフコ 撮像機用取付装置
US11345290B2 (en) * 2020-09-30 2022-05-31 Zf Friedrichshafen Ag Mounting arrangement
JP2022147334A (ja) 2021-03-23 2022-10-06 Agc株式会社 車載カメラ付き車両用窓ガラス
JP2022179002A (ja) * 2021-05-21 2022-12-02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カメラ用ヒータ固定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44115A (ja) * 2011-01-11 2012-08-02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カメラユニットおよびブラケット
CN204733255U (zh) * 2015-07-16 2015-10-28 黄梓强 数码相机便携金属扣
CN106101491A (zh) * 2015-04-28 2016-11-09 株式会社电装 摄像机装置
CN107406041A (zh) * 2015-03-12 2017-11-28 Trw汽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驾驶员辅助系统壳体的安装装置
CN109094476A (zh) * 2017-06-20 2018-12-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传感器托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13371B2 (en) * 2004-01-20 2008-08-19 Key Safety Systems, Inc. Quick connect anchor
US9871971B2 (en) * 2011-08-02 2018-01-16 Magma Electronics Inc. Vehicle vision system with light baffling system
JP5853795B2 (ja) * 2012-03-19 2016-02-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カメラ
JP5947759B2 (ja) * 2013-07-23 2016-07-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ユニット
JP2015093638A (ja) * 2013-11-14 2015-05-18 アサヒリサーチ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装置
CN203888719U (zh) * 2014-05-15 2014-10-22 湖北高宏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可任意拆装的行车记录器装置
JP6052246B2 (ja) * 2014-07-10 2016-12-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カメラの取り付け構造
JP6589726B2 (ja) * 2016-04-06 2019-10-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撮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44115A (ja) * 2011-01-11 2012-08-02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カメラユニットおよびブラケット
CN107406041A (zh) * 2015-03-12 2017-11-28 Trw汽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驾驶员辅助系统壳体的安装装置
CN106101491A (zh) * 2015-04-28 2016-11-09 株式会社电装 摄像机装置
CN204733255U (zh) * 2015-07-16 2015-10-28 黄梓强 数码相机便携金属扣
CN109094476A (zh) * 2017-06-20 2018-12-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传感器托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48612B2 (en) 2021-10-19
JP2020131809A (ja) 2020-08-31
CN111565267A (zh) 2020-08-21
US20200262361A1 (en) 2020-08-20
JP7147613B2 (ja) 2022-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5267B (zh) 摄像机装配结构
JP6052246B2 (ja) 車載カメラの取り付け構造
JP5947759B2 (ja) カメラユニット
CN109328153B (zh) 摄像头单元
JP6308147B2 (ja) 車載用センサの取付構造
WO2013141000A1 (ja) 車載カメラ
WO2020158449A1 (ja) 車載カメラ用ブラケット
WO2018092473A1 (ja) 車載電子機器取付構造
US7976059B2 (en) Air bag device
CN110371042B (zh) 用于车辆部件的附接单元和附接方法以及用于车辆的风挡
WO2020162244A1 (ja) 車載カメラ用ブラケット
JP5151630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
JP6350826B2 (ja) 車両前方情報取得装置
US10994667B2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US20170349101A1 (en) Vehicle door mirror
JP2022526586A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カメラハウジングを車両の車両部品に固定するためのホルダベース部品、カメラハウジング、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0132242A (ja) 自動車のドア用トリムボード及び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
CN113752954A (zh) 车载设备用托架
JP5647511B2 (ja) 車載用カメラ
CN113748048A (zh) 车载相机
US20220314897A1 (en) Mounting part structure of external detection sensor for vehicle
CN215154280U (zh) 内后视镜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JP2018103812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
JP5546012B2 (ja) 車載用カメラ
JP5929649B2 (ja) 車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