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6829A - 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所述筒状过滤器的制造方法、使用了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火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所述筒状过滤器的制造方法、使用了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火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6829A
CN111556829A CN201980007165.2A CN201980007165A CN111556829A CN 111556829 A CN111556829 A CN 111556829A CN 201980007165 A CN201980007165 A CN 201980007165A CN 111556829 A CN111556829 A CN 111556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wall portion
annular wall
cylindrical filter
cylind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71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56829B (zh
Inventor
广冈正人
西川嘉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orp filed Critical Daic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556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6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56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6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9/00Filtering material for liquid or gaseous fluids
    • B01D39/10Filter screens essentially made of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9/00Filtering material for liquid or gaseous fluids
    • B01D39/10Filter screens essentially made of metal
    • B01D39/12Filter screens essentially made of metal of wire gauze; of knitted wire; of expanded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1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24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24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 B01D46/2403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ysical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 filtering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56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 B01D46/62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connected in series
    • B01D46/64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connected in series arranged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7/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39/00Aspects relating to filtering material for liquid or gaseous fluids
    • B01D2239/06Filter cloth, e.g. knitted, woven non-woven; self-supported material
    • B01D2239/065More than one layer present in the filter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39/00Aspects relating to filtering material for liquid or gaseous fluids
    • B01D2239/10Filtering material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79/00Filters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pecific uses
    • B01D2279/10Filters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pecific uses for air bags, e.g. infla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1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a filter through which the inflation gas pas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其是具有气体发生剂或加压气体作为气体发生源的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所述筒状过滤器具有第一环状端面、处于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环状端面相对的位置的第二环状端面、和所述第一环状端面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之间的筒状壁面,所述第一环状端面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脆弱部,所述第一环状端面具有脆弱部时,该脆弱部包括从所述第一环状端面突出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环状端面厚度的第一环状壁部,所述第二环状端面具有脆弱部时,该脆弱部包括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突出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厚度的第二环状壁部。

Description

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所述筒状过滤器的制造方法、使用 了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火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作为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器等的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所述筒状过滤器的制造方法、使用了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火工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气体发生剂和/或加压气体作为气体发生源的气体发生器等火工装置在搭载于汽车的气囊装置等中被广泛使用。在这样的火工装置中,为了对通过气体发生剂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进行冷却、或者收集气体中的残渣和/或金属小片,使用过滤器。
JP2011-255750A是气体发生器用的筒状过滤器的发明。
其中记载:将图5所示的长条状冲压金属40如图4所示那样卷起,对卷绕结束处进行焊接固定,从而可以制造筒状过滤器10(段号0042、0035~0037)。
其中记载:筒状过滤器10在作为气体发生器100的部件使用时,两端面11a、11b通过被压扁而紧贴顶板101a的平坦面、底板102a的平坦面(段号0049)。
JP5158651B是充气机的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过滤材料25具有沿着轴向延伸的筒状部26。在筒状部26形成有多个开口部27,在作为轴向上的一个端部的上壳9的顶板部10侧的端部具有弯曲部28a(段号0039)。
过滤材料25通过被下壳3和上壳9从轴向夹入从而组装于壳体。弯曲部28a作为弹力表现部来发挥功能,其通过抵接到上壳9而进行弹性变形、并在过滤材料25的轴向上表现出弹力而压接于上壳9。由此,过滤材料25在向其壳体组装时轴向长度减小,以适度的压力实质上作为环状线与下壳体3的底板部4和上壳9的顶板部10接触,以容许各构件间的尺寸精度的误差的方式稳定地相对于壳体固定(段号0044)。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第一方案的筒状过滤器),其是具有气体发生剂或加压气体作为气体发生源的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所述筒状过滤器具有第一环状端面、处于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环状端面相对的位置的第二环状端面、和所述第一环状端面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之间的筒状壁面,所述第一环状端面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脆弱部,所述第一环状端面具有脆弱部时,该脆弱部包括从所述第一环状端面突出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环状端面厚度的第一环状壁部,所述第二环状端面具有脆弱部时,该脆弱部包括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突出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厚度的第二环状壁部。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的制造方法,其是上述第一方案、以下叙述的第二、第三方案中的任一方的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的制造方法,将局部宽度有增减的长条状的过滤材料卷起,并对卷绕开始处和卷绕结束处进行焊接固定。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火工装置,其是在具有排气口的壳体内收纳有点火装置、成为气体发生源的气体发生剂或加压气体、和筒状过滤器的火工装置,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处于与所述顶板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的底板、和处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周壁部,在所述顶板的一部分、所述顶板与所述周壁部的边界部分、底板的一部分以及所述底板与所述周壁部的边界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环状斜面,所述筒状过滤器配置于所述气体发生剂燃烧所产生的燃烧气体被从所述排气口排出之前的排气路径,是上文所述的第一方案、下文所述的第二、第三方案中的任一筒状过滤器的所述第一环状端面的脆弱部和所述第二环状端面的脆弱部中的至少一者向半径方向变形而成的,所述变形的脆弱部作为环状面紧贴于所述环状斜面的内侧面。
附图说明
本发明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后附的附图能更完全地理解,但这些只是用于进行说明而记载的,并不限制本发明。
图1是能够适用本发明的筒状过滤器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筒状过滤器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的(a)是图2的筒状过滤器的半径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3的(b)是示出将图3的(a)的筒状过滤器配置到壳体内时的状态(脆弱部的变形状态)的轴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4的(a)是与图2不同的筒状过滤器的半径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4的(b)是示出与图3的(b)对应的脆弱部的变形状态的轴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5的(a)是与图2不同的筒状过滤器的半径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5的(b)是示出与图3的(b)对应的脆弱部的变形状态的轴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7的(a)是在图6的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筒状过滤器的半径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7的(b)是与图7的(a)不同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筒状过滤器的半径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8的(a)~(b)是用于对筒状过滤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气囊装置用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所述筒状过滤器的制造方法、使用了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火工装置。
本发明的筒状过滤器用于仅具有气体发生剂作为气体发生源的火工装置、或者将气体发生剂和加压气体并用作为气体发生源的火工装置、或者使用加压气体作为气体发生源的火工装置。
火工装置包括在搭载于汽车的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器等。
筒状过滤器具有第一环状端面、处于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环状端面相对的位置的第二环状端面、和所述第一环状端面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之间的筒状壁面。筒状壁面包括内侧的筒状内壁面和外侧的筒状外壁面。
关于筒状过滤器,第一环状端面和第二环状端面中的任一方或两方具有脆弱部。脆弱部的变形方向可以是以向半径方向内侧或半径方向外侧倒伏(倾斜)的方式变形。另外,脆弱部的变形方向也可以包括向轴向的变形部分。
第一环状端面具有脆弱部时的脆弱部包括从第一环状端面突出的、厚度小于第一环状端面厚度的第一环状壁部。第一环状壁部在周向上连续。关于此处的“周向上连续”,只要是在第一环状壁部变形后实质上在周向上连续即可,并不排除以下情况:例如在火工装置组装之前,作为脆弱部的环状壁部隔有间隙地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但通过在火工装置组装后发生变形从而无间隙地抵接于壳体内壁面或壳体内的保持器那样的情况。
第二环状端面具有脆弱部时,该脆弱部包括从第二环状端面突出的、厚度小于第二环状端面厚度的第二环状壁部。成为脆弱部的第二环状壁部在周向上连续。
脆弱部是在被施加了外力时优先变形的部分。筒状过滤器的脆弱部以如下方式发挥功能,即,通过在火工装置的组装工序中将筒状过滤器配置于壳体内时、在与所述壳体内壁面或配置到所述壳体内的保持器等其他构件抵接的状态下变形,从而提高所述壳体内壁面或所述其他构件与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紧贴性。因此,脆弱部在沿着与壳体内壁面、保持器等其他构件抵接的抵接面的方向上变形。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筒状过滤器,形成于第一环状端面或第二环状端面的脆弱部(第一环状壁部和第二环状壁部)的突出方向,并非必需是过滤器的轴向,也可以向半径方向内侧或者外侧倾斜。
在将筒状过滤器配置到火工装置的壳体内时,根据所述壳体或配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保持器等其他构件的形状,有仅对第一环状端面的包括第一环状壁部的脆弱部施加外力的实施方式、仅对第二环状端面的包括第二环状壁部的脆弱部施加外力的实施方式、和对第一环状端面的包括第一环状壁部的脆弱部和第二环状端面的包括第二环状壁部的脆弱部这两方施加外力的实施方式,第一方案的筒状过滤器包括上述所有实施方式。
可以适用本发明技术的过滤器,除了JP10-119705A所公开的压缩成形过滤器之外,也能在通过将冲压金属、拉斯金属、膨胀金属等多层卷绕而形成的过滤器等已知的过滤器中使用。
关于第一方案的筒状过滤器的优选方案(第二方案的筒状过滤器),在所述第一环状端面具有包括第一环状壁部的脆弱部时,所述脆弱部为选自沿着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外壁面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沿着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内壁面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一内侧环状壁部、以及所述第一外侧环状壁部与所述第一内侧环状壁部的组合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外侧环状壁部与所述第一内侧环状壁部各自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环状端面的1/2厚度,在所述第二环状端面具有包括第二环状壁部的脆弱部时,所述脆弱部为选自沿着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外壁面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沿着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内壁面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内侧环状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外侧环状壁部与所述第二内侧环状壁部的组合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外侧环状壁部与所述第二内侧环状壁部各自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的1/2厚度。
在将筒状过滤器配置到火工装置的壳体内时,根据所述壳体或者配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保持器等其他构件的形状,具有仅对第一环状端面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施加外力的实施方式、仅对第一内侧环状壁部施加外力的实施方式、和对第一外侧环状壁部与所述第一内侧环状壁部这两方施加外力的实施方式,第二方案的筒状过滤器可以与上述所有实施方式相对应。
同样,也具有仅对第二环状端面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施加外力的实施方式、仅对第二内侧环状壁部施加外力的实施方式、和对第二外侧环状壁部和所述第二内侧环状壁部这两方施加外力的实施方式,第二方案的筒状过滤器包括上述的所有实施方式。
第一环状端面的未形成第一外侧环状壁部或第一内侧环状壁部的第一环状端面部分,是即使被施加了外力也不会变形的部分(非脆弱部),其形成了用于容许第一外侧环状壁部向半径方向内侧变形、或者第一内侧环状壁部向半径方向外侧变形的空间。例如,该空间成为沿着第一环状端面的周向的第一环状槽。第一环状端面是即使被施加了外力也不会变形的部分(非脆弱部),第一环状槽形成了用于容许第一外侧环状壁部向半径方向内侧变形、或者第一内侧环状壁部向半径方向外侧变形的空间。
另外,第一环状槽如果相对于第一外侧环状壁部或第一内侧环状壁部的变形不会成为阻力,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多个槽。
形成于第一环状端面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或第一内侧环状壁部的厚度均小于第一环状端面的1/2厚度。形成于第一环状端面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的合计厚度优选为第一环状端面的2/3厚度以下。
在仅对第一环状端面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施加外力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环状壁部以向半径方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变形,作为环状面而相对于壳体的内壁面(或者保持器)进行压接。
在仅对第一环状端面的第一内侧环状壁部施加外力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内侧环状壁部以向半径方向外侧弯曲的方式变形,作为环状面而相对于壳体的内壁面(或者保持器)进行压接。
在对第一环状端面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和第一内侧环状壁部这两方施加外力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环状壁部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以向半径方向外侧或半径方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变形,作为环状面而相对于壳体的内壁面(或者保持器)进行压接。
第二环状端面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和第二内侧环状壁部也与上述的第一环状端面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第一内侧环状壁部同样地变形,作为环状面而相对于壳体的内壁面(或者保持器)进行压接。
形成于第二环状端面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或第二内侧环状壁部的厚度均小于第二环状端面的1/2厚度。形成于第二环状端面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与第二内侧环状壁部的合计厚度优选为第二环状端面的2/3厚度以下。
此外,根据壳体形状(或者保持器形状),也有第一环状端面的第一内侧环状壁部以向半径方向外侧弯曲的方式变形而作为环状面相对于壳体的内壁面(或者保持器)进行压接、而第二环状端面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以向半径方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变形而作为环状面相对于壳体的内壁面(或者保持器)进行压接的实施方式、或者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反的实施方式。
关于第一方案的筒状过滤器的优选方案(第三方案的筒状过滤器),在所述第一环状端面具有包括第一环状壁部的脆弱部时,所述脆弱部包括:从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外壁面在厚度方向上隔有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一中间环状壁部;和从所述第一中间环状壁部至成为所述第一环状端面与所述筒状外壁面的边界部的第一外侧角部为止的范围、或者从所述第一中间环状壁部至成为所述第一环状端面与所述筒状内壁面的边界部的第一内侧角部为止的范围,所述第一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为所述第一环状端面的厚度的1/2以下的厚度,从所述第一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中间位置至所述筒状外壁面的距离(L1)与从所述第一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中间位置至所述筒状内壁面的距离(L2)满足L1<L2、L1=L2或L1>L2的关系,在所述第二环状端面具有包括第二环状壁部的脆弱部时,所述脆弱部包括:从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外壁面在厚度方向上隔有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中间环状壁部;和从所述第二中间环状壁部至成为所述第二环状端面与所述筒状外壁面的边界部的第二外侧角部为止的范围、或者从所述第二中间环状壁部至成为所述第二环状端面与所述筒状内壁面的边界部的第二内侧角部为止的范围,所述第二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为所述第二环状端面的厚度的1/2以下的厚度,从所述第二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中间位置至所述筒状外壁面的距离(L11)与从所述第二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中间位置至所述筒状内壁面的距离(L12)满足L11<L12、L11=L12或L11>L12的关系。
第三方案的筒状过滤器相对于第二方案的筒状过滤器而言,第一环状端面与第二环状端面的脆弱部的位置不同。
第三方案的筒状过滤器的第一环状端面的脆弱部为下述的(i)(ii)(iii)中的(i)和(ii)、或者(i)和(iii)这两个,即,
(i)从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外壁面在厚度方向上隔有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一中间环状壁部;
(ii)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至作为所述第一环状端面与所述筒状外壁面的边界部分的第一外侧角部为止的范围;
(iii)从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内壁面在厚度方向上隔有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一中间环状壁部至作为第一环状端面与筒状内壁面的边界部分的第一内侧角部为止的范围。
在这些脆弱部中,在受到了外力时,第一中间环状壁部与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至第一外侧角部为止的范围发生变形、或者第一中间环状壁部与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至第一内侧角部为止的范围发生变形。第一中间环状壁部在周向上连续。
第三方案的筒状过滤器的第二环状端面的脆弱部为下述的(iv)(v)(vi)中的(iv)和(v)、或者(iv)和(vi)这两个,即,
(iv)从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外壁面在厚度方向上隔有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中间环状壁部;
(v)从第二中间环状壁部至作为所述第二环状端面与所述筒状外壁面的边界部分的第二外侧角部为止的范围;
(vi)从自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内壁面在厚度方向上隔有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中间环状壁部至作为第二环状端面与筒状内壁面的边界部的第二内侧角部为止的范围。
在这些脆弱部中,在受到了外力时,第二中间环状壁部与从第二中间环状壁部至第二外侧角部为止的范围发生变形、或者第二中间环状壁部与从第二中间环状壁部至第二内侧角部为止的范围发生变形。第二中间环状壁部在周向上连续。
第一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为第一环状端面的厚度的1/2以下,优选的是,为第一环状端面的厚度的1/3~1/2。
另外,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中间位置至筒状外壁面的距离(L1)与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中间位置至筒状内壁面的距离(L2)满足L1<L2、L1=L2或L1>L2的关系。在L1<L2时,L2/L1优选为1.2~2.2的范围。在L1>L2时,L1/L2优选为1.2~2.2的范围。
第二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为第二环状端面的厚度的1/2以下,优选的是,为第二环状端面的厚度的1/3~1/2。
另外,从第二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中间位置至筒状外壁面的距离(L11)与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中间位置至筒状内壁面的距离(L12)满足L11<L12、L11=L12或L11>L12的关系。在L11<L12时,L12/L11优选为1.2~2.2的范围。在L11>L12时,L11/L12优选为1.2~2.2的范围。
本发明的火工装置能够作为搭载于车辆的气囊装置用的气体发生器等来使用,并使用上述的第一方案~第三方案中的任一筒状过滤器作为筒状过滤器。
本发明的火工装置使用气体发生剂作为气体发生源,包括仅使用气体发生剂作为气体发生源的情况、和并用气体发生剂和加压气体作为气体发生源的情况。
气体发生器的壳体在所述顶板的一部分、所述顶板与所述周壁部的边界部分、底板的一部分以及所述底板与所述周壁部的边界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环状斜面。优选的是,环状斜面形成于在轴向上相对的顶板与底板这两方。
筒状过滤器的第一环状端面的脆弱部和第二环状端面的脆弱部中的至少一方通过向半径方向内侧或半径方向外侧变形从而形成抵接面,环状斜面的内侧面与该抵接面紧贴,从而防止了燃烧气体从所述抵接部分泄露(short pass)。
在此泄露是指:从气体发生剂产生的燃烧气体或者加压气体在筒状过滤器的第一、第二环状端面与壳体或配置到壳体内的保持器等其他构件之间经过,以不经过筒状过滤器内的方式到达排气口。
在JP2011-255750A的充气机的发明中,壳体与过滤器接触的接触部分为环状线,但在本发明的火工装置中,壳体与筒状过滤器接触的接触部分为环状面,所以紧贴性进一步提高,上述的防泄漏效果也得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作为火工装置而使用了并用加压气体作为气体发生源的构成时,筒状过滤器也发挥功能以捕捉为了将加压气体封入而使用了的破裂板的破坏片。
上述的火工装置的发明的优选方案如下所示。
形成于所述顶板的一部分的环状斜面,以使得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间隔变短的方式随着从半径方向外侧朝向半径方向内侧而倾斜(第一顶板环状斜面);形成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周壁部的边界部分的倾斜面部,以使得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间隔变短的方式向所述半径方向外侧倾斜(第二顶板环状斜面);形成于所述底板的一部分的环状斜面,以使得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的间隔变短的方式随着从半径方向外侧朝向半径方向内侧而倾斜(第一底板环状斜面);形成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周壁部的边界部分的倾斜面部,以使得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间隔变短的方式向所述半径方向外侧倾斜(第二底板环状斜面)。
对使用了第二方案的筒状过滤器时的上述的各环状斜面的关系进行说明。
在向具有第一顶板环状斜面的壳体内配置了具有第一内侧环状壁部、或第一外侧环状壁部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的组合的第二方案的筒状过滤器时,第一内侧环状壁部以向半径方向外侧倒伏的方式变形,从而第一顶板环状斜面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的环状内侧面作为环状面而抵接。因此,提高了紧贴性,防止了燃烧气体从所述抵接部分泄露。
在向具有第二顶板环状斜面的壳体内配置了具有第一外侧环状壁部、或者第一外侧环状壁部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的组合的第二方案的筒状过滤器时,第一外侧环状壁部以向半径方向内侧倒伏的方式变形,从而第二顶板环状斜面与第一外侧环状壁部的环状外侧面作为环状面而抵接。因此,提高了紧贴性,防止了燃烧气体从所述抵接部分泄露。
在向具有第一底板环状斜面的壳体内配置了具有第二内侧环状壁部、或第二外侧环状壁部与第二内侧环状壁部的组合的第二方案的筒状过滤器时,第二内侧环状壁部以向半径方向外侧倒伏的方式变形,从而第一底板环状斜面与第二内侧环状壁部的环状内侧面作为环状面而抵接。因此,提高了紧贴性,可防止燃烧气体从所述抵接部分泄露。
在向具有第二底板环状斜面的壳体内配置了具有第二外侧环状壁部、或者第二外侧环状壁部与第二内侧环状壁部的组合的第二方案的筒状过滤器时,第二外侧环状壁部以向半径方向内侧倒伏的方式变形,从而第二外侧环状壁部的环状外侧面作为环状面抵接于第二底板环状斜面。因此,提高了紧贴性,可防止燃烧气体从所述抵接部分泄露。
在使用了本发明的筒状过滤器的火工装置中,提高了筒状过滤器与壳体内壁面或者保持器等其他构件接触的接触部分的紧贴性。
本发明的筒状过滤器可以作为搭载于车辆的气囊装置用的气体发生器等火工装置的过滤器来利用。
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3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以下,对本发明的筒状过滤器和使用其的火工装置(气体发生器)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火工装置在筒状过滤器与用于将其固定的壳体的内壁面形状或保持器等其他构件的关系上具有特征,关于其他构成要素也可以与已知的气体发生器相同。
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由壳体11形成了外壳容器,该壳体11是通过将形成顶板12a和上部周壁部12b的扩散器壳体12、与和扩散器壳体12一起形成内部收纳空间的、形成底板13a和下部周壁部13b的封闭器壳体13接合而成的。
扩散器壳体12与封闭器壳体13在焊接部19通过激光焊接等而接合,通过该焊接而形成了一个周壁部(上部周壁部12b与下部周壁部13b的组合)。
在扩散器壳体12的顶板12a与上部周壁部12b的环状接触部,设置有上部环状斜面14,在下部封闭器壳体13的底板13a与下部周壁部13b的环状接触部设置有下部环状斜面15。上部环状斜面14与下部环状斜面15均以使得顶板12a与底板13a间的距离变短的方式从壳体的半径方向内侧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倾斜。
在扩散器壳体12设置有所需数量的排气口17,为了防潮,用铝的密封带60加以封闭。在图1中,排气口17为具有单一直径的多个,但也可以是具有不同直径的多个。
在壳体11内配置有筒状过滤器20,在筒状过滤器20的内侧配置有管状构件40。
管状构件40具有管状的主体部41和环状平面42,环状平面42与主体部41形成为一体,并从一端侧的开口部周缘在壳体的半径方向上延伸。
管状构件40的内部空间成为第一燃烧室45,外部空间成为第二燃烧室55。
在第一燃烧室45内,将点火器50与成为点火手段的所需量的第一气体发生剂(未图示)及火药一并收纳。第一气体发生剂除了用于通过点火器50的工作而着火燃烧,使第二燃烧室内55的第二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而产生成为气囊膨胀介质的气体之外,还将通过其自身的燃烧所产生的发生气体也利用于气囊的膨胀。
在管状构件40的主体部41,以在周向和轴向上分别成为等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连通孔44,第一燃烧室45与第二燃烧室55通过连通孔44而连通。连通孔44从主体部41的外侧用铝的密封带加以封闭。因为具有这样的配置状态的连通孔44,所以从第一燃烧室45产生的火焰及高温气体均等地向第二燃烧室55内扩散,因此第二燃烧室55内的第二气体发生剂的可燃性提升。
管状构件40的环状平面42抵接于顶板12a。管状构件40的另一端开口部侧嵌合于点火器套环51的外周面,点火器50的火焰等不会直接流入到第二燃烧室55。
被收纳于第一燃烧室45内的点火器套环51从形成于封闭器壳体13的底板13a的中央孔被插入固定于管状构件40内。在套环51形成有阶梯部52,以使得该阶梯部52与底板13a重合的方式进行嵌合。
第二燃烧室55设置于管状构件40的外部空间,在其内部收纳有所需量的第二气体发生剂(未图示)。也可以是,在第二燃烧室55配置用于调整为与第二气体发生剂的填充量相应的适当容积的保持器。
如图2、图3的(a)所示,筒状过滤器20具有第一环状端面21、处于在轴向上与第一环状端面21相对的位置的第二环状端面22、和第一环状端面21与第二环状端面22之间的筒状壁面23。筒状壁面23具有外侧的筒状外壁面23a和内侧的筒状内壁面23b。
在第一环状端面21形成有沿着筒状外壁面23a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和沿着筒状内壁面23b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的厚度相同,均为第一环状端面21的厚度的约1/3。
在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之间形成有第一环状槽27。第一环状槽27为未形成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和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的第一环状端面21。
在第二环状端面22形成有沿着筒状外壁面23a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和沿着筒状内壁面23b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内侧环状壁部29。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与第二内侧环状壁部29的厚度相同,均为第二环状端面22的厚度的约1/3。
在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与第二内侧环状壁部29之间形成有第二环状槽30。第二环状槽30为未形成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和第二内侧环状壁部29的第二环状端面22。
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从第一环状端面21(第一环状槽27)起为相同的高度。关于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的高度,优选的是,与筒状过滤器20的主体部分的径向厚度相等,例如,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或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的高度相对于筒状过滤器20的全高(H)的比例优选为6~18%。
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与第二内侧环状壁部29从第二环状端面22(第二环状槽30)起为相同的高度。关于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与第二内侧环状壁部29的高度,优选的是,与筒状过滤器20的主体部分的径向厚度相等,例如,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或第二内侧环状壁部29)的高度相对于筒状过滤器20的全高(H)的比例优选为6~18%。
在此“筒状过滤器20的全高(H)”为从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或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至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或第二内侧环状壁部29)的距离。
筒状过滤器20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根据成为配置对象的气体发生器的壳体形状,任一方或两方可以作为脆弱部来发挥功能。筒状过滤器20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与第二内侧环状壁部29也同样地任一方或两方可以作为脆弱部来发挥功能。
通过图3,对将图2、图3的(a)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使用于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和气体发生器10的组装方法一并进行说明。
将被固定于套环51的点火器50嵌入并固定于封闭器壳体13的中央部的孔。接着,将管状构件40嵌入于套环51。然后,将筒状过滤器20配置于规定位置。此时,筒状过滤器20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抵接于封闭器壳体13的下部环状斜面15的内侧面。接着,在筒状过滤器20的内侧收纳所需量的气体发生剂。然后,用扩散器壳体12覆盖筒状过滤器20和管状构件40的上方。此时,筒状过滤器20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抵接于扩散器壳体12的上部环状斜面14的内侧面。
接着,将扩散器壳体12向封闭器壳体13侧按压。由此,筒状过滤器20的抵接于扩散器壳体12的上部环状斜面14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被上部环状斜面14按压,并且在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之间存在第一环状槽27(即,由于存在第一环状槽27从而存在空间),由于这两个因素,从而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以向壳体11的半径方向内侧倒伏的方式(弯曲的方式)变形。
通过上述变形,成为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的环状外侧面25a整体抵接于上部环状斜面14、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的内侧面的顶端部抵接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的状态(图3的(b))。此时,也可以是,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以被向底板13a方向压扁的方式变形。
与封闭器壳体13的下部环状斜面15的内侧面抵接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与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同样地,以其环状外侧面28a整体如图3的(b)所示那样向壳体11的半径方向内侧倒伏的方式(弯曲的方式)变形,而抵接于下部环状斜面15。此时,也可以是,第二内侧环状壁部29也以被向顶板12a方向压扁的方式变形。
这样,筒状过滤器20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与上部环状斜面14以包括环状面的大的接触面积紧贴,筒状过滤器20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与下部环状斜面15以包括环状面的大的接触面积紧贴,因此能提高防止燃烧气体从各个接触部分泄漏的防泄漏效果。
特别是,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与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通过各自的环状斜面14、15分别在半径方向上变形,因此与在轴向压缩的情况相比容易变形,通过环状斜面14、15容易控制变形量,能提高防止气体从筒状过滤器的第一、第二环状端面泄漏的防泄漏效果。
<图1、图4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作为筒状过滤器20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筒状过滤器20A,如图4的(a)所示,具备第一环状端面121、处于在轴向上与第一环状端面121相对的位置的第二环状端面122、和第一环状端面121与第二环状端面122之间的筒状壁面123。筒状壁面123具有外侧的筒状外壁面123a和内侧的筒状内壁面123b。
在第一环状端面121的半径方向外侧形成有沿着筒状外壁面123a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125。第一外侧环状壁部125的厚度为第一环状端面121的厚度的约1/3。
而且,在第一环状端面121,通过第一环状端面121与第一外侧环状壁部125的内径差而形成有第一内侧环状台阶面126。
在第二环状端面122的半径方向外侧形成有沿着筒状外壁面123a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128。第二外侧环状壁部128的厚度为第二环状端面122的厚度的约1/3。
而且,在第二环状端面122,通过第二环状端面122与第二外侧环状壁部128的内径差而形成有第二内侧环状台阶面129。
关于第一外侧环状壁部125的高度,优选的是,与筒状过滤器20A的主体部的径向厚度相等。例如,第一外侧环状壁部125的高度相对于筒状过滤器20A的全高(H)的比例优选为6~18%。
关于第二外侧环状壁部128的高度,优选的是,与筒状过滤器20A的主体部的径向厚度相等。例如,第二外侧环状壁部128的高度相对于筒状过滤器20A的全高(H)的比例优选为6~18%。
在此“筒状过滤器20A的全高(H)”为从第一外侧环状壁部125至第二外侧环状壁部128的距离。
通过图4的(b),对将图4的(a)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A使用于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和气体发生器10的组装方法一并进行说明。
将被固定于套环51的点火器50嵌入并固定于封闭器壳体13的中央部的孔。接着,将管状构件40嵌入于套环51。然后,将筒状过滤器20A配置于规定位置。此时,筒状过滤器20A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128抵接于封闭器壳体13的下部环状斜面15的内侧面。接着,在筒状过滤器20A的内侧收纳所需量的气体发生剂。然后,用扩散器壳体12覆盖筒状过滤器20A和管状构件40的上方。此时,筒状过滤器20A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125抵接于扩散器壳体12的上部环状斜面14的内侧面。
接着,将扩散器壳体12向封闭器壳体13侧按压。由此,筒状过滤器20A的抵接于扩散器壳体12的上部环状斜面14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125被上部环状斜面14按压,并且由于第一内侧环状台阶面126而在半径方向内侧存在空间,由于这两个因素,从而第一外侧环状壁部125以向壳体11的半径方向内侧倒伏的方式(弯曲的方式)变形。通过上述变形,成为第一外侧环状壁部125的环状外侧面125a整体紧贴于上部环状斜面14的内侧面的状态(图4的(b))。
与封闭器壳体13的下部环状斜面15的内侧面抵接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128,与第一外侧环状壁部125同样地,以其环状外侧面128a整体如图4的(b)所示那样向壳体11的半径方向内侧倒伏的方式(弯曲的方式)变形,而抵接于下部环状面15。通过上述变形,成为第二外侧环状壁部128的环状外侧面128a紧贴于下部环状斜面15的内侧面的状态。
这样,筒状过滤器20A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125与上部环状斜面14以包括环状面的大的接触面积紧贴,筒状过滤器20A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128与下部环状斜面15以包括环状面的大的接触面积紧贴,因此能提高防止燃烧气体从各个接触部分泄漏的防泄漏效果,能得到与图2、图3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图1、图5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作为筒状过滤器20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筒状过滤器20B,如图5的(a)所示,具备第一环状端面221、处于在轴向上与第一环状端面221相对的位置的第二环状端面222、和第一环状端面221与第二环状端面222之间的筒状壁面223。筒状壁面223具有外侧的筒状外壁面223a和内侧的筒状内壁面223b。
从第一环状端面221的筒状外壁面223a在厚度方向上隔有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地形成有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的厚度为第一环状端面221的厚度的约1/3。
而且,在第一环状端面221,通过第一环状端面221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的外径差而形成有第一外侧环状台阶面226,通过第一环状端面221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的内径差而形成有第一内侧环状台阶面227。
在图5的(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第一外侧环状台阶面226、第一外侧环状台阶面226与筒状外壁面223a的边界部的第一外侧环状角部228作为脆弱部来发挥功能。
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的厚度中间位置至筒状外壁面223a的距离(L1)与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的厚度中间位置至筒状内壁面223的距离(L2),满足L1<L2的关系(图5的(b))。L2/L1优选为1.5~3的范围。
从第二环状端面222的筒状外壁面223a在厚度方向上隔有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地形成有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的厚度为第二环状端面222的厚度的约1/3。
而且,在第二环状端面222,通过第二环状端面222与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的外径差而形成有第二外侧环状台阶面231,通过第二环状端面222与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的内径差而形成有第二内侧环状台阶面232。
在图5的(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第二外侧环状台阶面231、第二外侧环状台阶面231与筒状外壁面223a的边界部的第二外侧环状角部233作为脆弱部来发挥功能。
从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的厚度中间位置至筒状外壁面223a的距离(L11)与从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的厚度中间位置至筒状内壁面223b的距离(L12),满足L11<L12的关系(图5的(b))。L12/L1优选为1.5~3的范围。
关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的高度,优选的是,与筒状过滤器20B的主体部的径向厚度相等。例如,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的高度相对于筒状过滤器20B的全高(H)的比例优选为6~18%。
关于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的高度,优选的是,与筒状过滤器20B的主体部的径向厚度相等。例如,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的高度相对于筒状过滤器20B的全高(H)的比例优选为6~18%。
在此“筒状过滤器20B的全高(H)”为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至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的距离。
通过图5的(c),对将图5的(a)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B使用于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和气体发生器10的组装方法一并进行说明。
将被固定于套环51的点火器50嵌入并固定于封闭器壳体13的中央部的孔。接着,将管状构件40嵌入于套环51。然后,将筒状过滤器20B配置于规定位置。此时,筒状过滤器20B的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抵接于封闭器壳体13的下部环状斜面15的内侧面。接着,在筒状过滤器20B的内侧收纳所需量的气体发生剂。然后,用扩散器壳体12覆盖筒状过滤器20B和管状构件40的上方。此时,筒状过滤器20B的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抵接于扩散器壳体12的上部环状斜面14的内侧面。
接着,将扩散器壳体12向封闭器壳体13侧按压。由此,筒状过滤器20B的抵接于扩散器壳体12的上部环状斜面14的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被上部环状斜面14按压,并且由于第一内侧环状台阶面227而在半径方向内侧存在空间,由于这两个因素,从而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以向壳体11的半径方向内侧倒伏的方式(弯曲的方式)变形。此时,第一外侧环状角部228与第一外侧环状台阶面226也以被向半径方向内侧压扁的方式变形。通过上述变形,成为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的外侧面225a与被压扁的第一外侧环状角部228、第一外侧环状台阶面226作为环状面而与上部环状斜面14紧贴的状态。
与封闭器壳体13的下部环状斜面15的内侧面抵接的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被下部环状斜面15按压,并且由于第二内侧环状台阶面232而在半径方向内侧存在空间,由于这两个因素,从而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以向壳体11的半径方向内侧倒伏的方式(弯曲的方式)变形。此时,第二外侧环状角部233与第二外侧环状台阶面231也被向半径方向内侧压扁而变形。通过上述变形,成为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的外侧面230a与被压扁的第二外侧环状角部233和第二外侧环状台阶面231,与图5的(c)同样地紧贴下部环状斜面15的状态。
这样,筒状过滤器20B的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的环状外侧面225a、被压扁的第一外侧环状角部228、第一外侧环状台阶面226与上部环状斜面14以包括环状面的大的接触面积紧贴,成为筒状过滤器20B的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的环状外侧面230a、被压扁的第二外侧环状角部233、第二外侧环状台阶面231与下部环状斜面15作为环状面而紧贴的状态。因此,提高了防止燃烧气体从所述紧贴部分泄漏的防泄漏效果。
<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A,除了壳体11的顶板70的形状不同外,其他与图1的气体发生器10相同。
顶板70包括外侧环状顶板部71、内侧圆形顶板部73、和外侧环状顶板部71与内侧圆形顶板部73之间的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
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以随着从半径方向外侧朝向半径方向内侧、而顶板70与底板13a之间的距离变短的方式倾斜。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的倾斜方向,与图1所示的上部环状斜面14的倾斜朝向相反。
在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A中,使用图3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图7的(a)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C和图7的(b)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D中的任一方。
<使用了图3的(a)所示的筒状过滤器的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对将图3的(a)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使用于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A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和气体发生器10A的组装方法一并进行说明。
将被固定于套环51的点火器50嵌入并固定于封闭器壳体13的中央部的孔。接着,将管状构件40嵌入于套环51。然后,将筒状过滤器20配置于规定位置。此时,筒状过滤器20的外侧环状壁部28抵接于封闭器壳体13的下部环状斜面15的内侧面。接着,在筒状过滤器20的内侧收纳所需量的气体发生剂。然后,用扩散器壳体12覆盖筒状过滤器20和管状构件40的上方。此时,筒状过滤器20的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抵接于扩散器壳体12的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的内侧面。
接着,将扩散器壳体12向封闭器壳体13侧按压。由此,筒状过滤器20的抵接于扩散器壳体12的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的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被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按压,并且在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与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之间存在第一环状槽27(即由于存在第一环状槽27而存在空间),由于这两个因素,从而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以向壳体11的半径方向内侧倒伏的方式(弯曲的方式)变形。通过上述变形,成为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的半径方向内侧面(环状内侧面)26a紧贴于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的顶端部抵接于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的状态。此时,也可以是,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以被向底板13a方向压扁的方式变形。
与封闭器壳体13的下部环状斜面15的内侧面抵接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与图3的(b)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地以向壳体11的半径方向内侧倒伏的方式(弯曲的方式)变形。通过上述变形,成为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的半径方向外侧面(环状外侧面)28a紧贴于下部环状斜面15、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的顶端部抵接于第二内侧环状壁部29的状态。此时,也可以是,第二内侧环状壁部29也以被向底板13a方向压扁的方式变形。
这样,筒状过滤器20的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与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以包括环状面的大的接触面积紧贴,筒状过滤器20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与下部环状斜面15以包括环状面的大的接触面积紧贴,因此提高了防止燃烧气体从各个接触部分泄漏的防泄漏效果。
<使用了图7的(a)所示的筒状过滤器的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对将图7的(a)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C使用于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A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和气体发生器10A的组装方法一并进行说明。
对图7的(a)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C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筒状过滤器20C具有第一环状端面321、处于在轴向上与第一环状端面321相对的位置的第二环状端面322、和第一环状端面321与第二环状端面322之间的筒状壁面323。筒状壁面323具有外侧的筒状外壁面323a和内侧的筒状内壁面323b。
在第一环状端面321的半径方向内侧,形成有沿着筒状内壁面323b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一内侧环状壁部325。第一内侧环状壁部325的厚度为第一环状端面321的厚度的约1/3。而且,在第一环状端面321,通过第一环状端面321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325的内径差而形成有第一外侧环状台阶面326。
在第二环状端面322的半径方向外侧,形成有沿着筒状外壁面323a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330。第二外侧环状壁部330的厚度为第二环状端面322的厚度的约1/3。而且,在第二环状端面322,通过第二环状端面322与第二外侧环状壁部330的内径差而形成有第二内侧环状台阶面331。
关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325的高度,优选的是,与筒状过滤器20C的主体部的径向厚度相等。例如,第一内侧环状壁部325的高度相对于筒状过滤器20C的全高的比例优选为6~18%。
关于第二内侧环状壁部330的高度,优选的是,与筒状过滤器20C的主体部的径向厚度相等。例如,第二内侧环状壁部330的高度相对于筒状过滤器20C的全高的比例优选为6~18%。
在此“筒状过滤器20C的全高”为从第一内侧环状壁部325至第二内侧环状壁部330的距离,实质上成为与图4的(a)的H相同的距离。
通过图6、图7,对将图7的(a)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C使用于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A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和气体发生器10A的组装方法一并进行说明。
将被固定于套环51的点火器50嵌入并固定于封闭器壳体13的中央部的孔。接着,将管状构件40嵌入于套环51。然后,将筒状过滤器20C配置于规定位置。此时,筒状过滤器20C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330抵接于封闭器壳体13的下部环状斜面15的内侧面。接着,在筒状过滤器20C的内侧收纳所需量的气体发生剂。然后,用扩散器壳体12覆盖筒状过滤器20C和管状构件40的上方。此时,筒状过滤器20C的第一内侧环状壁部325抵接于扩散器壳体12的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的内侧面。
接着,将扩散器壳体12向封闭器壳体13侧按压。由此,筒状过滤器20的抵接于扩散器壳体12的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的第一内侧环状壁部325被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按压,并且在第一内侧环状壁部325与第一外侧环状台阶面326之间存在空间,由于这两个因素,从而第一内侧环状壁部325以向壳体11的半径方向外侧倒伏的方式(弯曲的方式)变形。通过上述变形,成为第一内侧环状壁部325的环状内侧面325a紧贴于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的内侧面的状态。
与封闭器壳体13的下部环状斜面15的内侧面抵接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330,如图4的(b)所示以向壳体11的半径方向内侧倒伏的方式(弯曲的方式)变形。通过上述变形,成为第二外侧环状壁部330的环状外侧面330a紧贴于下部环状斜面15的内侧面的状态。
这样,筒状过滤器20C的第一内侧环状壁部325与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以包括环状面的大的接触面积紧贴,筒状过滤器20C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330与下部环状斜面15以包括环状面的大的接触面积紧贴,因此提高了防止燃烧气体从各个接触部分泄漏的防泄漏效果。
<使用了图7的(b)所示的筒状过滤器的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对将图7的(b)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D使用于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A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和气体发生器10A的组装方法一并进行说明。
对图7的(b)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D进行说明。
如图7的(b)所示,筒状过滤器20D具有第一环状端面421、处于在轴向上与第一环状端面421相对的位置的第二环状端面422、和第一环状端面421与第二环状端面422之间的筒状壁面423。筒状壁面423具有外侧的筒状外壁面423a和内侧的筒状内壁面423b。
从第一环状端面421的筒状内壁面423b在厚度方向上隔有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地形成有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的厚度为第一环状端面421的厚度的约1/3。而且,在第一环状端面421,通过第一环状端面421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的外径差而形成有第一外侧环状台阶面426,通过第一环状端面421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的内径差而形成有第一内侧环状台阶面427。
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第一内侧环状台阶面427、第一内侧环状台阶面427与筒状内壁面423b的边界部的第一内侧环状角部428作为脆弱部来发挥功能。
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的厚度中间位置至筒状外壁面423a的距离(L21)与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的厚度中间位置至筒状内壁面423b的距离(L22),满足L21<L22的关系。L22/L21优选为2~4的范围。L21与图5的(b)的L1、L11相当,L22与图5的(b)的L2、L12相当。
从第二环状端面422的筒状外壁面423a在厚度方向上隔有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地形成有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的厚度为第二环状端面422的厚度的约1/3。
而且,在第二环状端面422,通过第二环状端面422与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的外径差而形成有第二外侧环状台阶面431,通过第二环状端面422与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的内径差而形成有第二内侧环状台阶面432。
在图7的(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第二外侧环状台阶面431、第二外侧环状台阶面431与筒状外壁面423a的边界部的第二外侧环状角部433作为脆弱部来发挥功能。
从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的厚度中间位置至筒状外壁面423a的距离(L31)与从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的厚度中间位置至筒状内壁面423b的距离(L32),满足L31>L32的关系。L31/L32优选为2~4的范围。L31与图5的(b)的L2、L12相当,L32与图5的(b)的L1、L11相当。
关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的高度,优选的是,与筒状过滤器20D的主体部的径向厚度相等。例如,筒状过滤器20D的全高(H)中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的高度的比例优选为6~18%。
关于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的高度,优选的是,与筒状过滤器20D的主体部的径向厚度相等。例如,筒状过滤器20D的全高(H)中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的高度的比例优选为6~18%。
在此“筒状过滤器20D的全高(H)”为从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至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的距离。上述H与图5的(a)的H相当。
通过图6、图7,对将图7的(b)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D使用于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A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和气体发生器10A的组装方法一并进行说明。
将被固定于套环51的点火器50嵌入并固定于封闭器壳体13的中央部的孔。接着,将管状构件40嵌入于套环51。然后,将筒状过滤器20D配置于规定位置。此时,筒状过滤器20D的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抵接于封闭器壳体13的下部环状斜面15的内侧面。接着,在筒状过滤器20D的内侧收纳所需量的气体发生剂。然后,用扩散器壳体12覆盖筒状过滤器20D和管状构件40的上方。此时,筒状过滤器20D的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抵接于扩散器壳体12的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的内侧面。
接着,将扩散器壳体12向封闭器壳体13侧按压。由此,筒状过滤器20D的抵接于扩散器壳体12的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的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被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按压,并且由于第一外侧环状台阶面426而在半径方向外侧存在空间,由于这两个因素,从而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以向壳体11的半径方向外侧倒伏的方式(弯曲的方式)变形。此时,第一内侧环状角部428与第一内侧环状台阶面427也被向半径方向内侧压扁而变形。通过上述变形,成为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的环状内侧面425a与被压扁的第一外侧环状角部428、第一内侧环状台阶面427作为环状面而紧贴于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的状态。
与封闭器壳体13的下部环状斜面15的内侧面抵接的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被下部环状斜面15按压,并且由于第二内侧环状台阶面432而存在空间,由于这两个因素,从而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以向壳体11的半径方向内侧倒伏的方式(弯曲的方式)变形。此时,第二外侧环状角部433与第二外侧环状台阶面431也被向半径方向内侧压扁而变形。通过上述变形,成为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的环状外侧面430a与被压扁的第二外侧环状角部433和第二外侧环状台阶面431以与图5的(c)同样的变形状态紧贴于下部环状斜面15的状态。
这样,成为如下状态:筒状过滤器20D的第一中间环状壁部425的环状内侧面425a、被压扁的第一内侧环状角部428、第一内侧环状台阶面427与中间环状倾斜顶板部72以包括环状面的大的接触面积紧贴,筒状过滤器20D的第二中间环状壁部430的环状外侧面430a、被压扁的第二外侧环状角部433、第二外侧环状台阶面431以包括环状面的大的接触面积紧贴于下部环状斜面15。因此,提高了防止燃烧气体从所述紧贴部分泄漏的防泄漏效果。
<筒状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通过图8的(a)~(c)对筒状过滤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筒状过滤器可以通过对局部宽度有增减的长条状的过滤材料进行卷绕、并对卷绕开始处和卷绕结束处进行焊接固定来制造。长条状的过滤材料既可以是均匀的厚度,也可以是局部厚度不同。
图8的(a)为图3的(a)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的制造方法。
以使得过滤材料80成为最内层、过滤材料81成为中间层、过滤材料82成为最外层的方式进行卷绕。需要说明的是,过滤材料80~82的长度比并不表示实际制造中使用的长度比。
过滤材料80~过滤材料82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侧(图面的上侧)依次成为第一内侧环状壁部26、第一环状槽27、第一外侧环状壁部25,过滤材料80~过滤材料82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端侧(图面的下侧)依次成为第二内侧环状壁部29、第二环状槽30、第二外侧环状壁部28。
图8的(b)为图4的(a)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A的制造方法。
以使得过滤材料85从最内层变为中间层、过滤材料86成为最外层的方式进行卷绕。需要说明的是,过滤材料85、86的长度比并不表示实际制造中使用的长度比。
过滤材料85~过滤材料86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侧(图面的上侧)依次成为第一内侧环状台阶面126、第一外侧环状壁部125,过滤材料85~过滤材料86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端侧(图面的下侧)依次成为第二内侧环状台阶面129、第二外侧环状壁部128。
图8的(c)为图5的(a)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B的制造方法。
以使得过滤材料90成为最内层、过滤材料91成为中间层、过滤材料92成为最外层的方式进行卷绕。需要说明的是,过滤材料90~92的长度比并不表示实际制造中使用的长度比。
过滤材料90~过滤材料92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侧(图面中的上侧)依次成为第一内侧环状台阶面227、第一中间环状壁部225、第一外侧环状台阶面226,过滤材料90~过滤材料92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端侧(图面中的下侧)依次成为第二内侧环状台阶面232、第二中间环状壁部230、第二外侧环状台阶面231。
图7的(a)、(b)所示的筒状过滤器20C、20D也可以依照上述的制造方法通过调整过滤材料的宽度和/或厚度来制造。
本发明的气囊装置是将图1、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组装到公知的气囊装置中而成的,具体而言,其包括气体发生器、感知碰撞而使气体发生器工作的碰撞传感器、导入在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而膨胀的气囊、和收纳所述气囊的组件壳体。
接着,通过图1对将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组装到汽车的气囊装置中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汽车发生碰撞时,接到来自碰撞传感器的指令,点火器50工作,使第一燃烧室45内的第一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产生火焰和高温气体。火焰和高温气体从设置于管状构件40的多个连通孔44(使封闭连通孔44的密封带破裂)向第二燃烧室55内喷射,使第二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产生成为气囊膨胀介质的气体。
此时,关于图1中示出的气体发生器10,筒状过滤器20的第一环状端面21与上部环状斜面14紧贴,筒状过滤器20的第二环状端面22与下部环状斜面15紧贴。因此,充分发挥了防止所产生的气体从筒状过滤器20与壳体11接触的接触部分泄漏的防泄漏效果。
因为表现出了这样的防泄漏效果,所以发生气体在筒状过滤器20被过滤和冷却之后,冲破密封带60从排气口17排出而使气囊膨胀。
本发明记载为以上那样。当然,本发明的范围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这些变形并未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会视为是本发明的变形的全部方案都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6)

1.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其是具有气体发生剂或加压气体作为气体发生源的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
所述筒状过滤器具有第一环状端面、处于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环状端面相对的位置的第二环状端面、和所述第一环状端面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之间的筒状壁面,
所述第一环状端面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脆弱部,
所述第一环状端面具有脆弱部时,该脆弱部包括从所述第一环状端面突出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环状端面厚度的第一环状壁部,
所述第二环状端面具有脆弱部时,该脆弱部包括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突出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厚度的第二环状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环状端面具有包括第一环状壁部的脆弱部时,
所述脆弱部为选自沿着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外壁面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一外侧环状壁部、沿着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内壁面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一内侧环状壁部、以及所述第一外侧环状壁部与所述第一内侧环状壁部的组合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外侧环状壁部与所述第一内侧环状壁部各自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环状端面的1/2厚度,
在所述第二环状端面具有包括第二环状壁部的脆弱部时,
所述脆弱部为选自沿着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外壁面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外侧环状壁部、沿着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内壁面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内侧环状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外侧环状壁部与所述第二内侧环状壁部的组合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外侧环状壁部与所述第二内侧环状壁部各自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环状端面的1/2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环状端面具有包括第一环状壁部的脆弱部时,
所述脆弱部包括:从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外壁面在厚度方向上隔有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一中间环状壁部;和
从所述第一中间环状壁部至成为所述第一环状端面与所述筒状外壁面的边界部的第一外侧角部为止的范围、或者从所述第一中间环状壁部至成为所述第一环状端面与所述筒状内壁面的边界部的第一内侧角部为止的范围,
所述第一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为所述第一环状端面的厚度的1/2以下的厚度,从所述第一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中间位置至所述筒状外壁面的距离(L1)与从所述第一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中间位置至所述筒状内壁面的距离(L2)满足L1<L2、L1=L2或L1>L2的关系,
在所述第二环状端面具有包括第二环状壁部的脆弱部时,
所述脆弱部包括:从所述筒状过滤器的筒状外壁面在厚度方向上隔有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中间环状壁部;和
从所述第二中间环状壁部至成为所述第二环状端面与所述筒状外壁面的边界部的第二外侧角部为止的范围、或者从所述第二中间环状壁部至成为所述第二环状端面与所述筒状内壁面的边界部的第二内侧角部为止的范围,
所述第二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为所述第二环状端面的厚度的1/2以下的厚度,从所述第二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中间位置至所述筒状外壁面的距离(L11)与从所述第二中间环状壁部的厚度中间位置至所述筒状内壁面的距离(L12)满足L11<L12、L11=L12或L11>L12的关系。
4.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的制造方法,该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是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
将局部宽度有增减的长条状的过滤材料卷起,并对卷绕开始处和卷绕结束处进行焊接固定。
5.火工装置,其是在具有排气口的壳体内收纳有点火装置、成为气体发生源的气体发生剂或加压气体、和筒状过滤器的火工装置,
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处于在轴向上与所述顶板相对的位置的底板、和处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周壁部,
在所述顶板的一部分、所述顶板与所述周壁部的边界部分、底板的一部分以及所述底板与所述周壁部的边界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环状斜面,
所述筒状过滤器配置于所述气体发生剂燃烧所产生的燃烧气体被从所述排气口排出之前的排气路径,是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状过滤器的所述第一环状端面的脆弱部和所述第二环状端面的脆弱部中的至少一者向半径方向变形而成的,
所述变形的脆弱部作为环状面紧贴于所述环状斜面的内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工装置,其中,
形成于所述顶板的一部分的环状斜面,以使得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间隔变短的方式随着从半径方向外侧朝向半径方向内侧而倾斜,
形成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周壁部的边界部分的倾斜面部,以使得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间隔变短的方式向所述半径方向外侧倾斜,
形成于所述底板的一部分的环状斜面,以使得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的间隔变短的方式随着从半径方向外侧朝向半径方向内侧而倾斜,
形成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周壁部的边界部分的倾斜面部,以使得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间隔变短的方式向所述半径方向外侧倾斜。
CN201980007165.2A 2018-03-12 2019-02-22 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火工装置 Active CN1115568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4289 2018-03-12
JP2018044289A JP7089910B2 (ja) 2018-03-12 2018-03-12 火工装置用の筒状フィルタ、前記筒状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前記筒状フィルタを使用した火工装置
PCT/JP2019/006797 WO2019176504A1 (ja) 2018-03-12 2019-02-22 火工装置用の筒状フィルタ、前記筒状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前記筒状フィルタを使用した火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6829A true CN111556829A (zh) 2020-08-18
CN111556829B CN111556829B (zh) 2022-12-02

Family

ID=67906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7165.2A Active CN111556829B (zh) 2018-03-12 2019-02-22 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火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46896A1 (zh)
JP (1) JP7089910B2 (zh)
KR (1) KR102651746B1 (zh)
CN (1) CN111556829B (zh)
DE (1) DE112019001313T5 (zh)
WO (1) WO20191765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10714B2 (ja) * 2019-12-26 2024-01-10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7486320B2 (ja) * 2020-01-30 2024-05-17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及びガス発生器の組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25418A1 (de) * 1997-06-16 1998-12-17 Trw Airbag Sys Gmbh & Co Kg Gasgenerator für eine Sicherheitseinrichtung
JP2005528276A (ja) * 2002-05-31 2005-09-22 オートリブ エーエスピ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ガス発生材フィルタ組立体、および、フィルタと閉鎖蓋との組合せ、および、エアバッグインフレータ
JP2006159153A (ja) * 2004-12-10 2006-06-22 Chuo Spring Co Ltd 濾過部材及び濾過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2905770A (zh) * 2010-06-08 2013-01-30 株式会社大赛璐 用于气体发生器的筒状过滤器
CN103347744A (zh) * 2011-01-07 2013-10-09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气体发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89557B1 (en) * 1999-02-16 2015-05-27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Multistage gas generator for air bag and air bag apparatus
JP2001315611A (ja) * 2000-02-28 2001-11-13 Daicel Chem Ind Ltd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のクーラント/フィルター
JP4266344B2 (ja) * 2003-12-19 2009-05-20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JP4532124B2 (ja) * 2004-01-07 2010-08-25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ガス発生器用フィルタ
JP2007008205A (ja) * 2005-06-28 2007-01-18 Nippon Kayaku Co Ltd ガス発生器用フィルター及びガス発生器
US7637533B2 (en) * 2006-01-25 2009-12-29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US20100146922A1 (en) * 2006-04-15 2010-06-17 Acs Industries, Inc. Wound Wire Filter Elements
DE102007005588B4 (de) * 2007-02-05 2014-02-13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Filter zur Verwendung in einem Gasgenerator, Gasgenerator,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Filters und Verwendung des Filters
EP2195205B1 (de) * 2007-10-05 2012-10-10 Takata AG Gasgenerator für ein airbagmodul
JP5219196B2 (ja) * 2008-05-29 2013-06-26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およびガス発生器用フィルタ
DE102008029591B4 (de) * 2008-06-23 2022-03-03 Zf Airbag Germany Gmbh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en Gasgenerator mit Multifunktionsfilter
CN104773130A (zh) * 2008-10-30 2015-07-15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气囊用充气器
JP5158651B2 (ja) * 2009-03-30 2013-03-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インフレータ
JP6422628B2 (ja) * 2012-10-18 2018-11-1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剤組成物と、それを使用したガス発生器
JP6215800B2 (ja) * 2014-09-05 2017-10-18 株式会社Apj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インフレータ用フィルタ、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インフレータ、およ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25418A1 (de) * 1997-06-16 1998-12-17 Trw Airbag Sys Gmbh & Co Kg Gasgenerator für eine Sicherheitseinrichtung
JP2005528276A (ja) * 2002-05-31 2005-09-22 オートリブ エーエスピ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ガス発生材フィルタ組立体、および、フィルタと閉鎖蓋との組合せ、および、エアバッグインフレータ
JP2006159153A (ja) * 2004-12-10 2006-06-22 Chuo Spring Co Ltd 濾過部材及び濾過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2905770A (zh) * 2010-06-08 2013-01-30 株式会社大赛璐 用于气体发生器的筒状过滤器
CN103347744A (zh) * 2011-01-07 2013-10-09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气体发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6829B (zh) 2022-12-02
JP2019156107A (ja) 2019-09-19
KR20200128651A (ko) 2020-11-16
JP7089910B2 (ja) 2022-06-23
US20210046896A1 (en) 2021-02-18
KR102651746B1 (ko) 2024-03-28
WO2019176504A1 (ja) 2019-09-19
DE112019001313T5 (de) 2020-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85051B1 (en) Gas generator
EP2905186B1 (en) Gas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US6464254B2 (en) Airbag infl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011303B2 (en) Gas generator
KR100589993B1 (ko) 팽창기
EP1837253B1 (en) Gas generator for occupant restraining device for vehicle
KR102309123B1 (ko) 가스 발생기
US7503581B2 (en) Gas generator for occupant restraining device for vehicle
US20040061319A1 (en) Gas generator
JP2732560B2 (ja) 乗物搭乗者用拘束具の膨張装置
JP2006160252A (ja) 気体発生器
US10814828B2 (en) Gas generator
CN111556829B (zh) 火工装置用的筒状过滤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火工装置
US6899351B2 (en) Gas generator
KR102434717B1 (ko) 가스 발생기
US7806435B2 (en) Gas generator
CN109927664B (zh) 一种双级式气体发生器
JP2005112003A (ja) ガス発生器
WO2001074632A1 (fr) Generateur de gaz
KR20150024310A (ko) 가스 발생기
WO2000044594A1 (fr) Générateur de gaz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