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8683A -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8683A
CN111528683A CN202010596715.3A CN202010596715A CN111528683A CN 111528683 A CN111528683 A CN 111528683A CN 202010596715 A CN202010596715 A CN 202010596715A CN 111528683 A CN111528683 A CN 111528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temperature
gear
time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67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杰
张炳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67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86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8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86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当烹饪设备处于控温工作阶段,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烹饪设备的加热挡位,其中,控温工作阶段为烹饪设备将锅具的温度维持在控温区间内的工作阶段,加热档位包括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总工作时间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和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之和。通过控温占空比实现对挡位的精准控制,无需安装测温探头检测锅底温度进行控温,降低了控制成本,同时避免测温探头出现故障而导致的控温不准确的问题,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

Description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灶具带有控温功能,利用防干烧探头检测锅具的底部温度,通过对加热火力自动调节使锅内温度稳定在一个区间内。控温功能利用的器件包括:测温探头,探测锅底温度并反馈给处理元件;处理元件,采集温度数据,并根据预存的逻辑发出调节燃气流量的指令;阀体,接收处理元件发出的指令,对燃气流量进行调节;燃烧器,由于燃气流量的调节,在燃烧器上的负荷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锅底温度的变化。
但是,该控制方法由于采用测温探头,导致燃气灶具成本较高,并且在测温探头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会导致控温功能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承载有锅具,烹饪设备对锅具进行加热,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当烹饪设备处于控温工作阶段,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烹饪设备的加热挡位,其中,控温工作阶段为烹饪设备将锅具的温度维持在控温区间内的工作阶段,加热档位包括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总工作时间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和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之和。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在控温工作阶段中,按照预设的控温占空比,控制烹饪设备的加热挡位在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第一加热挡位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实现对锅具的加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方面,能够使锅具的温度维持在控温区间内,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控温占空比实现对挡位的精准控制,无需安装测温探头检测锅底温度进行控温,降低了控制成本,同时避免测温探头出现故障而导致的控温不准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控温占空比为整个控温工作阶段内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或为整个控温工作阶段内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或者,控温占空比为一个工作周期内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或为一个工作周期内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其中一个工作周期是指一个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其相邻的一个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之和。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小于第二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小于第二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也就是说,烹饪设备在控温工作阶段中包括两个工作挡位,一个高挡位、一个低挡位。通过对加热火力的调节使锅具内温度稳定在一个区间(即控温区间)内,避免锅具内温度过低或过高,保证对食物的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烹饪设备的加热挡位的步骤,具体包括:在第一时间内,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烹饪设备在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第一加热挡位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其中,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者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时间内为控温工作阶段的前一段时间,即刚从升温阶段切换至控温工作阶段,此时用户向锅内放入了食材,会使得锅具的温度产生较明显的下降。因此,需要烹饪设备较长时间工作在大火力的挡位,较短时间工作在小火力的挡位,从而使降下去的温度再次恢复至高温,确保向锅具内放入食物后达到锅具快速升温的目的,提高烹饪质量,缩短烹饪时长。
例如,当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且为0.2时,则在100s的时间内,控制烹饪设备以第一加热挡位工作20s、以第二加热挡位工作80s。当控温占空比为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且为0.9时,则在100s的时间内,控制烹饪设备以第二加热挡位工作90s、以第一加热挡位工作10s。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并未检测锅具的温度,而是根据经验或实验数据总结得到在第一时间内需要较长时间工作在大火力的挡位,从而进行定时和控温占空比控制。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决定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与烹饪设备的型号、锅具的材质、容量的因素相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烹饪设备的加热挡位的步骤,具体包括:在第二时间内,根据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确定控温占空比,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烹饪设备在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第一加热挡位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时间内是指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在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中锅具的温度(锅具内温度或锅底温度)会出现升高或降低的变化所以需要进行挡位切换,使锅具的温度处在控温区间内,此过程是自动设定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按照该目标加热温度进行挡位切换从而对锅具加热。由于目标加热温度与控温占空比(即挡位切换和挡位工作时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所以可根据目标加热温度确定控温占空比,进而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挡位及挡位的工作时间,确保将锅具的温度精准地控制在控温区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与目标加热温度负相关;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与目标加热温度正相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目标加热温度越高则表明需要火力大的挡位对锅具进行加热,所以目标加热温度越高设置第二挡位的工作时间越长,以快速提高锅具的温度;而目标加热温度越低则表明需要火力小的挡位对锅具进行加热,所以目标加热温度越低设置第一挡位的工作时间越长,以快速降低锅具的温度。无需另外安装测温探头检测锅底温度进行控温,通过控温占空比实现对挡位工作时间的控制,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准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烹饪设备处于升温工作阶段,根据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控制烹饪设备在升温工作阶段的工作时间,其中升温工作阶段为烹饪设备将锅具的温度升高至控温区间内的工作阶段。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烹饪设备处于升温工作阶段时,当增加目标加热温度,升温工作阶段所需的升温时间也越长。这是因为目标加热温度越高,从室温达到该温度所需的时间也越长。由此,确保烹饪设备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升温,保证烹饪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烹饪设备承载有锅具,烹饪设备包括:加热装置,用于加热锅具;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当加热装置处于控温工作阶段,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挡位,其中,控温工作阶段为加热装置将锅具的温度维持在控温区间内的工作阶段,加热档位包括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总工作时间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和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之和。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设备,在控温工作阶段中,按照预设的控温占空比,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挡位在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第一加热挡位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实现对锅具的加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方面,能够使锅具的温度维持在控温区间内,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控温占空比实现对挡位的精准控制,无需安装测温探头检测锅底温度进行控温,降低了控制成本,同时避免测温探头出现故障而导致的控温不准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控温占空比为整个控温工作阶段内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或为整个控温工作阶段内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或者,控温占空比为一个工作周期内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或为一个工作周期内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其中一个工作周期是指一个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其相邻的一个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之和。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烹饪设备,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小于第二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小于第二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也就是说,加热装置在控温工作阶段中包括两个工作挡位,一个高挡位、一个低挡位。通过对加热火力的调节使锅具内温度稳定在一个区间(即控温区间)内,避免锅具内温度过低或过高,保证对食物的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处理器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挡位,具体包括:在第一时间内,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加热装置在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第一加热挡位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其中,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者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时间内为控温工作阶段的前一段时间,即刚从升温阶段切换至控温工作阶段,此时用户向锅内放入了食材,会使得锅具的温度产生较明显的下降。因此,需要烹饪设备较长时间工作在大火力的挡位,较短时间工作在小火力的挡位,从而使降下去的温度再次恢复至高温,确保向锅具内放入食物后达到锅具快速升温的目的,提高烹饪质量,缩短烹饪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并未检测锅具的温度,而是根据经验或实验数据总结得到在第一时间内需要较长时间工作在大火力的挡位,从而进行定时和控温占空比控制。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决定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与烹饪设备的型号、锅具的材质、容量的因素相关。
例如,当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且为0.2时,则在100s的时间内,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一加热挡位工作20s、以第二加热挡位工作80s。当控温占空比为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且为0.9时,则在100s的时间内,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二加热挡位工作90s、以第一加热挡位工作10s。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处理器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挡位,具体包括:在第二时间内,根据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确定控温占空比,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加热装置在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第一加热挡位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时间内是指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在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中锅具的温度(锅具内温度或锅底温度)会出现升高或降低的变化所以需要进行挡位切换,使锅具的温度处在控温区间内,此过程是自动设定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按照该目标加热温度进行挡位切换从而对锅具加热。由于目标加热温度与控温占空比(即挡位切换和挡位工作时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所以可根据目标加热温度确定控温占空比,进而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挡位及挡位的工作时间,确保将锅具的温度精准地控制在控温区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与目标加热温度负相关;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与目标加热温度正相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目标加热温度越高则表明需要火力大的挡位对锅具进行加热,所以目标加热温度越高设置第二挡位的工作时间越长,以快速提高锅具的温度;而目标加热温度越低则表明需要火力小的挡位对锅具进行加热,所以目标加热温度越低设置第一挡位的工作时间越长,以快速降低锅具的温度。无需另外安装测温探头检测锅底温度进行控温,通过控温占空比实现对挡位工作时间的控制,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准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当加热装置处于升温工作阶段,根据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控制加热装置在升温工作阶段的工作时间,其中升温工作阶段为加热装置将锅具的温度升高至控温区间内的工作阶段。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加热装置处于升温工作阶段时,当增加目标加热温度,升温工作阶段所需的升温时间也越长。这是因为目标加热温度越高,从室温达到该温度所需的时间也越长。由此,确保烹饪设备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升温,保证烹饪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温占空比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利用测温探头检测锅具温度进而进行控温所得到的温度、挡位和时间曲线示意图;
图8示出了低挡占空比随目标加热温度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升温时间随目标加热温度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承载有锅具,烹饪设备对锅具进行加热,通过以下实施例对该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2,当烹饪设备处于控温工作阶段,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烹饪设备的加热挡位。
其中,控温工作阶段为烹饪设备将锅具的温度维持在控温区间内的工作阶段,加热档位包括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总工作时间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和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之和。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在控温工作阶段中,按照预设的控温占空比,控制烹饪设备的加热挡位在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第一加热挡位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实现对锅具的加热。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方面,能够使锅具的温度维持在控温区间内,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控温占空比实现对挡位的精准控制,无需安装测温探头检测锅底温度进行控温,降低了控制成本,同时避免测温探头出现故障而导致的控温不准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控温占空比为整个控温工作阶段内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或为整个控温工作阶段内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如图2所示,第一加热挡位为1挡位,第二加热挡位为8挡位,低挡位占空比(控温占空比)为a阶段内1挡位工作总时间与a阶段总时间的比值,高挡位占空比(控温占空比)为a阶段内8挡位工作总时间与a阶段总时间的比值。或者,控温占空比为一个工作周期内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或为一个工作周期内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其中一个工作周期是指一个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其相邻的一个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之和,如图2所示,b阶段、c阶段均为一个工作周期,低挡位占空比(控温占空比)可以为b阶段内1挡位工作总时间与b阶段总时间的比值,高挡位占空比(控温占空比)可以为b阶段内8挡位工作总时间与b阶段总时间的比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温区间为大于或等于195℃且小于或等于205℃。烹饪设备包括燃气灶具、电磁炉、电炖锅、电蒸锅、空气炸锅、烤箱等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小于第二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小于第二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也就是说,烹饪设备在控温工作阶段中包括两个工作挡位,一个高挡位、一个低挡位。通过对加热火力的调节使锅具内温度稳定在一个区间(即控温区间)内,避免锅具内温度过低或过高,保证对食物的烹饪效果。
实施例二,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2,当烹饪设备处于控温工作阶段,在第一时间内,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烹饪设备在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第一加热挡位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
其中,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者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总工作时间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和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之和。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时间内为控温工作阶段的前一段时间,第一时间可以为200s左右,即刚从升温阶段切换至控温工作阶段,此时用户向锅内放入了食材,会使得锅具的温度产生较明显的下降。因此,需要烹饪设备较长时间工作在大火力的挡位,较短时间工作在小火力的挡位,从而使降下去的温度再次恢复至高温,确保向锅具内放入食物后达到锅具快速升温的目的,提高烹饪质量,缩短烹饪时长。
例如,当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且为0.2时,则在100s的时间内,控制烹饪设备以第一加热挡位工作20s、以第二加热挡位工作80s。当控温占空比为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且为0.9时,则在100s的时间内,控制烹饪设备以第二加热挡位工作90s、以第一加热挡位工作10s。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并未检测锅具的温度,而是根据经验或实验数据总结得到在第一时间内需要较长时间工作在大火力的挡位,从而进行定时和控温占空比控制。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决定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与烹饪设备的型号、锅具的材质、容量的因素相关。
实施例三,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02,当烹饪设备处于控温工作阶段,在第二时间内,根据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确定控温占空比,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烹饪设备在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第一加热挡位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时间内是指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是控温工作阶段除第一时间以外的剩余时间,并且在第一时间之后。在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中锅具的温度(锅具内温度或锅底温度)会出现升高或降低的变化所以需要进行挡位切换,使锅具的温度处在控温区间内,此过程是自动设定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按照该目标加热温度进行挡位切换从而对锅具加热。由于目标加热温度与控温占空比(即挡位切换和挡位工作时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所以可根据目标加热温度确定控温占空比,进而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挡位及挡位的工作时间,确保将锅具的温度精准地控制在控温区间内。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并未检测锅具的温度,而是根据经验或实验数据总结得到在第二时间内可根据目标加热温度确定控温占空比,从而进行定时和控温占空比控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与目标加热温度负相关;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与目标加热温度正相关。
在该实施例中,目标加热温度越高则表明需要火力大的挡位对锅具进行加热,所以目标加热温度越高设置第二挡位的工作时间越长,以快速提高锅具的温度;而目标加热温度越低则表明需要火力小的挡位对锅具进行加热,所以目标加热温度越低设置第一挡位的工作时间越长,以快速降低锅具的温度。无需另外安装测温探头检测锅底温度进行控温,通过控温占空比实现对挡位工作时间的控制,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准性。
实施例四,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402,当烹饪设备处于控温工作阶段,在第一时间内,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烹饪设备在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第一加热挡位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其中控温占空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者控温占空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其中,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者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总工作时间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和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之和。
步骤404,当烹饪设备处于控温工作阶段,在第二时间内,根据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确定控温占空比,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烹饪设备在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第一加热挡位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
其中,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与目标加热温度负相关;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与目标加热温度正相关。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设备的控温工作阶段包括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即包括两个时间段,第一时间可以为200s左右,即刚从升温工作阶段切换至控温工作阶段,此时用户向锅内放入了食材,会使得锅具的温度产生较明显的下降,因此在第一时间内使烹饪设备较长时间工作在大火力的挡位,较短时间工作在小火力的挡位,从而使降下去的温度快速恢复至高温。第二时间内是指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在第二时间内根据目标加热温度确定控温占空比,进而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挡位及挡位的工作时间,确保将锅具的温度精准地控制在控温区间内。
实施例五,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502,当烹饪设备处于升温工作阶段,根据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控制烹饪设备在升温工作阶段的工作时间,其中升温工作阶段为烹饪设备将锅具的温度升高至控温区间内的工作阶段。
步骤504,当烹饪设备处于控温工作阶段,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烹饪设备的加热挡位。
其中,控温工作阶段为烹饪设备将锅具的温度维持在控温区间内的工作阶段,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总工作时间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和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之和。
在该实施例中,当烹饪设备处于升温工作阶段时,当增加目标加热温度,升温工作阶段所需的升温时间也越长。这是因为目标加热温度越高,从室温达到该温度所需的时间也越长。由此,确保烹饪设备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升温,保证烹饪效果。
图7示出了温度、挡位和时间曲线示意图,其中,T1为锅底温度变化曲线、T2为锅内温度变化曲线、D为挡位变化曲线(挡位越大,火力负荷越大),各个曲线是利用测温探头检测锅具温度进而进行控温所得到的温度、挡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烹饪设备的整个烹饪过程分成三个阶段,A阶段是升温阶段,锅底温度及锅内温度都在上升,同时挡位会逐渐降低。当锅内温度较高时(约在图中的500s附近),食材下锅,锅底温度及锅内温度都大幅下降,进入B阶段,此时火力挡位开到并持续为最大,使降下去的温度再次恢复至高温。在C阶段,温度基本稳定在目标加热温度附近,火力挡位会根据当前温度的高低及变化趋势进行高挡位和低挡位的交错调节。
在上述B阶段和C阶段中,只有8挡位和1挡位两个挡位交错进行控温,因此可以计算两个挡位的比例。定义在B阶段、C阶段中,1挡位的时间占1挡位及8挡位的总时间的比例为低挡占空比。计算不同的目标加热温度(设定温度)的低挡占空比,可以得到如图8所示的目标加热温度随低挡占空比的变化关系,从图8中可以看出,当增加目标加热温度时,低挡占空比会降低,这意味着低挡所占的时间变少,而高挡所占时间变多。因此,可以通过设定高挡及低挡的占空比替代测温探头检测锅具温度来实现控温。
低挡占空比设定的逻辑包括:当需要较低温度时(约130℃至160℃),低挡占空比取值范围为0.7至0.6;当需要中等温度时(约160℃至190℃),低挡占空比取值范围为0.6至0.5;当需要较高温度时(约190℃至210℃),低挡占空比取值范围为0.5至0.4,即低挡占空比随目标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变小。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温度数值与占空比数值是以8挡位和1挡位进行的举例说明,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应用时的挡位进行调整。
另外,上述低挡占空比是B阶段和C阶段平均之后的结果,而在实际的设定中,低挡占空比设定分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B阶段),无论目标加热温度是多少,低挡占空比都很低,确保高挡占主要时间,因为此时食材下锅需要升温。在后一个阶段(C阶段)的低挡占空比,则按上述的设定逻辑来设定。其中,前一个阶段的持续时间大约在200s左右,后一个阶段的持续时间是从前一个阶段的结束时间开始直至烹饪结束。
而对于A阶段,如图9所示,当增加目标加热温度时,A阶段所需的升温时间也越长。这是由于目标加热温度越高,锅具从室温达到该目标加热温度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综上所述,阶段A、阶段B和阶段C实际上分别被定时和占空比所取代。烹饪设备在A阶段,目标加热温度在130℃至210℃范围内时,利用高挡位持续加热90s至200s。然后烹饪设备提醒用户下食材,同时进入B阶段,B阶段主要以高挡位为主,低挡占空比较小,大约在200s之后,进入C阶段,此时低挡占空比根据目标加热温度大约在0.4至0.7之间。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烹饪设备,烹饪设备承载有锅具,通过以下实施例对该烹饪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600的示意框图。其中,该烹饪设备600包括:
加热装置602,用于加热锅具;
存储器604,存储器604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606,处理器606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
当加热装置602处于控温工作阶段,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加热装置602的加热挡位,其中,控温工作阶段为加热装置602将锅具的温度维持在控温区间内的工作阶段,加热档位包括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总工作时间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和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之和。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设备600,在控温工作阶段中,按照预设的控温占空比,控制加热装置602的加热挡位在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第一加热挡位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实现对锅具的加热。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方面,能够使锅具的温度维持在控温区间内,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控温占空比实现对挡位的精准控制,无需安装测温探头检测锅底温度进行控温,降低了控制成本,同时避免测温探头出现故障而导致的控温不准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控温占空比为整个控温工作阶段内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或为整个控温工作阶段内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或者,控温占空比为一个工作周期内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或为一个工作周期内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其中一个工作周期是指一个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其相邻的一个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之和。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小于第二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小于第二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也就是说,加热装置602在控温工作阶段中包括两个工作挡位,一个高挡位、一个低挡位。通过对加热火力的调节使锅具内温度稳定在一个区间(即控温区间)内,避免锅具内温度过低或过高,保证对食物的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处理器606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加热装置602的加热挡位,具体包括:在第一时间内,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加热装置602在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第一加热挡位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其中,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者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时间内为控温工作阶段的前一段时间,即刚从升温阶段切换至控温工作阶段,此时用户向锅内放入了食材,会使得锅具的温度产生较明显的下降。因此,需要加热装置602较长时间工作在大火力的挡位,较短时间工作在小火力的挡位,从而使降下去的温度再次恢复至高温,确保向锅具内放入食物后达到锅具快速升温的目的,提高烹饪质量,缩短烹饪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并未检测锅具的温度,而是根据经验或实验数据总结得到在第一时间内需要较长时间工作在大火力的挡位,从而进行定时和控温占空比控制。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决定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与烹饪设备的型号、锅具的材质、容量的因素相关。
例如,当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且为0.2时,则在100s的时间内,控制加热装置602以第一加热挡位工作20s、以第二加热挡位工作80s。当控温占空比为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且为0.9时,则在100s的时间内,控制加热装置602以第二加热挡位工作90s、以第一加热挡位工作10s。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处理器606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加热装置602的加热挡位,具体包括:在第二时间内,根据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确定控温占空比,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加热装置602在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第一加热挡位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时间内是指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在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中锅具的温度(锅具内温度或锅底温度)会出现升高或降低的变化所以需要进行挡位切换,使锅具的温度处在控温区间内,此过程是自动设定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按照该目标加热温度进行挡位切换从而对锅具加热。由于目标加热温度与控温占空比(即挡位切换和挡位工作时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所以可根据目标加热温度确定控温占空比,进而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挡位及挡位的工作时间,确保将锅具的温度精准地控制在控温区间内。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并未检测锅具的温度,而是根据经验或实验数据总结得到在第二时间内可根据目标加热温度确定控温占空比,从而进行定时和控温占空比控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与目标加热温度负相关;基于控温占空比为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控温占空比与目标加热温度正相关。
在该实施例中,目标加热温度越高则表明需要火力大的挡位对锅具进行加热,所以目标加热温度越高设置第二挡位的工作时间越长,以快速提高锅具的温度;而目标加热温度越低则表明需要火力小的挡位对锅具进行加热,所以目标加热温度越低设置第一挡位的工作时间越长,以快速降低锅具的温度。无需另外安装测温探头检测锅底温度进行控温,通过控温占空比实现对挡位工作时间的控制,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准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处理器606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当加热装置602处于升温工作阶段,根据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控制加热装置602在升温工作阶段的工作时间,其中升温工作阶段为加热装置602将锅具的温度升高至控温区间内的工作阶段。
在该实施例中,当加热装置602处于升温工作阶段时,当增加目标加热温度,升温工作阶段所需的升温时间也越长。这是因为目标加热温度越高,从室温达到该温度所需的时间也越长。由此,确保烹饪设备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升温,保证烹饪效果。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承载有锅具,所述烹饪设备对所述锅具进行加热,所述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烹饪设备处于控温工作阶段,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所述烹饪设备的加热挡位,其中,所述控温工作阶段为所述烹饪设备将所述锅具的温度维持在控温区间内的工作阶段,所述加热档位包括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所述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所述总工作时间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和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小于所述第二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所述烹饪设备的加热挡位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第一时间内,按照所述控温占空比,控制所述烹饪设备在所述第一加热挡位和所述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加热挡位或所述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其中,基于所述控温占空比为所述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所述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所述控温占空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者基于所述控温占空比为所述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所述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所述控温占空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所述烹饪设备的加热挡位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第二时间内,根据所述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确定所述控温占空比,按照所述控温占空比,控制所述烹饪设备在所述第一加热挡位和所述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加热挡位或所述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控温占空比为所述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所述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所述控温占空比与所述目标加热温度负相关;
基于所述控温占空比为所述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所述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所述控温占空比与所述目标加热温度正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烹饪设备处于升温工作阶段,根据所述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烹饪设备在所述升温工作阶段的工作时间,其中所述升温工作阶段为所述烹饪设备将所述锅具的温度升高至所述控温区间内的工作阶段。
7.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承载有锅具,所述烹饪设备包括:
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锅具;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
当所述加热装置处于控温工作阶段,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挡位,其中,所述控温工作阶段为所述加热装置将所述锅具的温度维持在控温区间内的工作阶段,所述加热档位包括第一加热挡位和第二加热挡位,所述控温占空比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或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所述总工作时间为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和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小于所述第二加热挡位的加热火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挡位,具体包括:
在第一时间内,按照所述控温占空比,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加热挡位和所述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加热挡位或所述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其中,基于所述控温占空比为所述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所述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所述控温占空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者基于所述控温占空比为所述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所述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所述控温占空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按照控温占空比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挡位,具体包括:
在第二时间内,根据所述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确定所述控温占空比,按照所述控温占空比,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加热挡位和所述第二加热挡位之间进行切换,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加热挡位或所述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控温占空比为所述第一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所述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所述控温占空比与所述目标加热温度负相关;
基于所述控温占空比为所述第二加热挡位的工作时间与所述总工作时间的比值,所述控温占空比与所述目标加热温度正相关。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
当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升温工作阶段,根据所述锅具的目标加热温度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升温工作阶段的工作时间,其中所述升温工作阶段为所述加热装置将所述锅具的温度升高至所述控温区间内的工作阶段。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2010596715.3A 2020-06-28 2020-06-28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5286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6715.3A CN111528683A (zh) 2020-06-28 2020-06-28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6715.3A CN111528683A (zh) 2020-06-28 2020-06-28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8683A true CN111528683A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68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6715.3A Pending CN111528683A (zh) 2020-06-28 2020-06-28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868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3975A (zh) * 2011-01-27 2011-09-1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豆浆机的保温方法及其装置
CN107013955A (zh) * 2016-01-27 2017-08-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6612613U (zh) * 2016-12-19 2017-11-07 何祥晓 多功能液体加热器
JP2018111031A (ja) * 2018-04-26 2018-07-19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調理器及び調理方法
CN109549447A (zh) * 2017-09-25 2019-04-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慢炖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0200472A (zh) * 2018-02-28 2019-09-06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3975A (zh) * 2011-01-27 2011-09-1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豆浆机的保温方法及其装置
CN107013955A (zh) * 2016-01-27 2017-08-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6612613U (zh) * 2016-12-19 2017-11-07 何祥晓 多功能液体加热器
CN109549447A (zh) * 2017-09-25 2019-04-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慢炖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0200472A (zh) * 2018-02-28 2019-09-06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JP2018111031A (ja) * 2018-04-26 2018-07-19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調理器及び調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6434B (zh) 调整家用器具的至少一个加热件的加热功率的方法
EP2225493B1 (en) Oven
CN102429574B (zh) 自动控压的电压力锅及其压力控制方法
CN109237534B (zh) 烟灶联动的控制方法和烟灶联动系统
JPH10149875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2914373B (zh) 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和电炖锅
EP1646828B1 (en) Electric ove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ch an oven
CN106610038A (zh) 电磁炉的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和电磁炉
CN107949087B (zh) 电磁加热装置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功率控制装置以及电磁炉
CN111528683A (zh)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5556506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056129B2 (ja) 加熱調理器
KR101917798B1 (ko) 인분수 판정 기능을 구비한 전기 밥솥 및 전기 밥솥의 인분수 판정 방법
CN111728469B (zh)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2280157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5309205B (zh) 用于烹饪电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和烹饪电器
CN114815919A (zh) 用于烤箱的温度控制方法及烤箱
KR20080066165A (ko) 쿡탑, 쿡탑의 온도조정방법
CN109974040A (zh) 一种具有烹饪方式选择功能的燃气灶具
JPH06140140A (ja) 加熱調理器
CN109282329B (zh) 一种电磁灶的控制方法
CN112493873B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温度控制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13113570A (ja) 加熱調理器
CN113747618A (zh)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144853B1 (ko) 전기 보온 밥솥에서의 발열량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