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7254A - 熔喷无纺布 - Google Patents

熔喷无纺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7254A
CN111527254A CN201880082713.3A CN201880082713A CN111527254A CN 111527254 A CN111527254 A CN 111527254A CN 201880082713 A CN201880082713 A CN 201880082713A CN 111527254 A CN111527254 A CN 111527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fabric
less
fibers
melt
blown nonwo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27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7254B (zh
Inventor
伊藤竜规
佐濑正和
新津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4665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124408A1/ja
Publication of CN111527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7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7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7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1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ene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22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15/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04H1/43838Ultrafine fibres, e.g. micro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2Adhesive fibres
    • D04H1/544Olefin seri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in association with fibre formation, e.g. immediately following extrusion of staple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05Synthetic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07Addition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thermoplastic filaments produced in association with filament formation, e.g. immediately following extrus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mat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是平均纤维直径为4μm以下的熔喷无纺布,沿着上述熔喷无纺布的平面且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第一方向以及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均为35%以上。

Description

熔喷无纺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熔喷法制造的熔喷无纺布。
背景技术
已知熔喷无纺布是通过熔喷法制造的无纺布,由于较细的纤维彼此致密地相互重叠,故而纤维间的距离较小,具有较高的耐水性(专利文献1)。
熔喷法是具备如下步骤的方法:纺丝步骤,将已熔融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自具有多个喷嘴的模头利用高温高速的气流喷出,由此延伸为纤维状;堆积步骤,使所获得的纤维堆积在捕获面上并相互融合;上述熔喷法适于制造较细的纤维。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02398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熔喷无纺布,其是平均纤维直径为4μm以下的熔喷无纺布,
具有沿着上述熔喷无纺布的平面且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第一方向以及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均为35%以上。
在实施方式中,熔喷无纺布满足选自下述(I)、(II)及(III)中的1个或多个条件。
(I)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均为35%以上。
(II)上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相对于上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之比(上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上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为1以上且2.5以下。
(III)上述熔喷无纺布的耐水压为100mmH2O以上且10000mmH2O以下,任意地使上述熔喷无纺布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变形后的耐水压保持率为85%以上。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I)的熔喷无纺布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相对于上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之比(上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上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为1以上且2.5以下。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I)或上述(II)的熔喷无纺布的耐水压为100mmH2O以上且10000mmH2O以下。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I)或上述(II)的熔喷无纺布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使上述熔喷无纺布变形的情形的耐水压保持率为85%以上。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熔喷无纺布的填充率为3%以上和/或30%以下。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纤维的熔解热量大于5mJ/mg和/或小于94mJ/mg。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熔喷无纺布,其是平均纤维直径为0.1μm以上且4μm以下的熔喷无纺布,
沿着上述熔喷无纺布的平面且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第一方向及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均为35%以上,
上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相对于上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之比(上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上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为1以上且2.5以下,
填充率为3%以上且30%以下,
上述纤维的熔解热量大于5mJ/mg且小于94mJ/mg。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熔喷无纺布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相对于上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之比(上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上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为1以上且1.9以下。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熔喷无纺布的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以及上述直线率由下述步骤(a)~(g)决定。
(a)使用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JCM-6000Plus,日本电子公司制造),以观察倍率=3000/平均纤维直径(μm),将熔喷无纺布之中央部设为观察位置而获得SEM图像,将该SEM图像的长边方向设为0°,其中,在测定对象的无纺布为大致长方形的形状时,将该无纺布的长边方向设为0°,以SEM图像的长边方向与0°平行的方式获得SEM图像,
(b)使视野旋转θ°而获得SEM图像,进而将视野每次旋转θ°而获得0°~(180-θ)°的X张SEM图像,此处,张数X=(180°/θ°)-1,
(c)在与上述步骤(a)的观察位置不同的7个观察位置,分别进行上述步骤(a)及(b)的操作,获得X张×8处的SEM图像,其中,8个观察位置位于熔喷无纺布之中央部中的40mm×20mm的范围内,且分别相隔10mm以上,
(d)针对上述步骤(a)~(c)中获得的SEM图像,分别借助下述式(1)算出0°~(180-θ)°的各角度下的纤维的直线率,对小数点以下进行四舍五入,求出8处的平均值并设为各角度下的直线率,
(e)将通过上述步骤(d)而算出的各角度的直线率之中直线率最大的角度设为第一方向,将该最大值的直线率设为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
(f)将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
(g)在上述8个观察位置处,获得SEM图像的长边方向与上述第二方向平行的SEM图像,借助下述式(1)分别算出上述第二方向的纤维的直线率,求出8处的平均值,对小数点以下进行四舍五入,
[数学式1]
Figure BDA0002548183150000031
此处,N(0)、N(1)、N(2)分别表示以下。
N(0)是自SEM图像的长边方向一端连续延伸至另一端的纤维的根数
N(1)是与长边方向一端交叉的纤维的根数
N(2)是与长边方向另一端交叉的纤维的根数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熔喷无纺布的填充率为6%以上和/或15%以下。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熔喷无纺布的质地指数为30以上和/或300以下,任意地为200以下。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纤维的熔解热量为20mJ/mg以上和/或80mJ/mg以下。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漏片材,其具有上述熔喷无纺布。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
配置在肌肤对向面侧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
配置在非肌肤对向面侧的防漏液性的背面片材、以及
配置在这些片材之间的吸收体,且
上述背面片材为上述防漏片材。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将已熔融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自喷嘴喷出,借助气流制成纤维状的纺丝步骤。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制造方法制造平均纤维直径为4μm以下的熔喷无纺布。
在实施方式中,将上述气流的温度设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熔点以上。
在实施方式中,将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熔解热量设为大于5mJ/mg和/或小于94mJ/mg。
在实施方式中,将上述气流的温度设为260℃以下,任意地设为250℃以下,任意地设为240℃以下。
在实施方式中,关于上述制造方法,在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上述熔解热量不同的2种以上的聚烯烃。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包含上述熔解热量为94mJ/mg以上的第一聚烯烃、和/或上述熔解热量小于94mJ/mg的第二聚烯烃的聚烯烃。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聚烯烃包含选自MFR为400g/10min以上的低结晶性聚丙烯、MFR小于400g/10min的低结晶性聚丙烯及MFR小于400g/10min的聚丙烯系弹性体中的1种或多种。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聚烯烃包含选自α-烯烃的均聚物及2种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中的1种或多种。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α-烯烃的均聚物包含选自高结晶性聚烯烃及低结晶性聚烯烃中的1种或多种。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2种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包含选自低结晶性烯烃系弹性体及非晶性烯烃系弹性体中的1种或多种。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聚烯烃包含高结晶性聚烯烃,该高结晶性聚烯烃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0g/10min以上和/或2000g/10min以下。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聚烯烃包含高结晶性聚烯烃,该高结晶性聚烯烃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0g/10min以上和/或1800g/10min以下。
在实施方式中,关于相对于上述第一聚烯烃与上述第二聚烯烃的总量的上述第二聚烯烃的含量,
在上述第二聚烯烃是MFR为400g/10min以上的低结晶性聚丙烯时,为50质量%以上和/或70质量%以下,
在上述第二聚烯烃为MFR小于400g/10min的低结晶性聚丙烯或MFR小于400g/10min的聚丙烯系弹性体时,为10质量%以上和/或15质量%以下。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制造方法进而具备将上述纺丝步骤中所获得的纤维堆积在捕获面的堆积步骤。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制造方法将上述喷嘴与上述捕获面的距离设为400mm以下,任意地设为300mm以下,任意地设为150mm以下,和/或50mm以上。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制造方法在将上述纺丝步骤中所获得的纤维堆积在上述捕获面之前,具有对上述纺丝步骤中所获得的纤维进行加热的加热步骤。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借助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熔喷无纺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SEM图像的一例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而言,将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时的无纺布的搬送方向称作MD方向(MachineDirection),将与MD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CD方向(Cross Direction)。
本发明人发现熔喷无纺布的MD方向上的强度充分,但CD方向上的强度较低。因此,熔喷无纺布有如下担忧:例如在CD方向上施加拉伸负荷而产生变形时,纤维间的距离容易变大,产生间隙而耐水性显著降低。一般而言,在有因负荷而产生变形的担忧的部位使用熔喷无纺布时,在以覆盖熔喷无纺布的方式层叠高强度的纺粘无纺布或热风无纺布的形态下使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由变形所导致的耐水压的降低的熔喷无纺布。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可抑制由变形所导致的耐水压的降低。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中所包含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4μm以下。平均纤维直径越小,则填充率较低的区域中的耐水压越高。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3.6μm以下,更优选为3.2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μm以下。此外,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0.2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μm以上。具体而言,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0.1μm以上且4μm以下,更优选为0.2μm以上且3.6μm,进一步优选为0.3μm以上且3.2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μm以上且3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μm以上且2.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0.3μm以上且2μm以下。
可认为借助平均纤维直径为该下限以上而强度优异,借助平均纤维直径为该上限以下而成为耐水压优异的熔喷无纺布。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平均纤维直径是以如下的方式算出。首先,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在视野内映入20~60根纤维的视野中对SEM图像进行摄影。关于视野内的全部纤维,分别各测定1次纤维直径,求出平均值。对该平均值的10nm位进行四舍五入,作为平均纤维直径。平均纤维直径的单位为μm。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具有沿着上述熔喷无纺布的平面且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第一方向及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及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优选为均为35%以上,更优选为3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此外,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35%以上且90%以下,更优选为38%以上且8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且80%以下。第一方向优选为制造时的MD方向。第二方向优选为制造时的CD方向。通过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及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均为该下限以上,即便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任一方向上变形,在纤维间也不易形成间隙,耐水压的降低也得到抑制。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将沿着上述熔喷无纺布的平面且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A)相对于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B)之比(A/B)优选为1以上,且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9以下。具体而言,比值(A/B)优选为1以上且2.5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且2.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上且1.9以下。通过比(A/B)为该上限以下,即便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任一方向上变形,在纤维间也不易形成间隙,耐水压的降低也得到抑制。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耐水压优选为100mmH2O以上,此外,优选为10000mmH2O以下。在与沿着上述熔喷无纺布的平面且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使熔喷无纺布变形的情形的耐水压保持率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8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此外,实际上为100%以下。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借助在第二方向上变形的情形的耐水压保持率为该下限以上,即便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任一方向上变形,在纤维间也不易形成间隙。因此,即便不与纺粘无纺布或热风无纺布层叠使用而产生变形,耐水压的降低也得到抑制。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第一方向、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以及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A)及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B)可由下述步骤(a)~(g)决定。再者,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第一方向”是指由下述步骤(a)~(g)决定的方向,实际上存在与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方向不同的情形。
(a)使用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JCM-6000Plus,日本电子公司制造),设为观察倍率=3000/平均纤维直径(μm),将熔喷无纺布之中央部设为观察位置而获得SEM图像,将该SEM图像的长边方向设为0°。在测定对象的无纺布为大致长方形的形状时,将该无纺布的长边方向设为0°,以SEM图像的长边方向与0°平行的方式获得SEM图像。
(b)使视野旋转θ°而获得SEM图像。同样地将视野每次旋转θ°而获得0°~(180-θ)°的X张SEM图像。张数X=(180°/θ°)-1。
(c)在与上述步骤(a)的观察位置不同的观察位置7处,分别进行上述步骤(a)及(b)的操作,获得X张×8处的SEM图像。8处观察位置位于熔喷无纺布之中央部中的40mm×20mm的范围内,分别隔开10mm以上。
(d)对上述步骤(a)~(c)中所获得的SEM图像,分别借助下述式(1)算出0°~(180-θ)°的各角度下的纤维的直线率,对小数点以下进行四舍五入。求出8处的平均值,设为各角度的直线率。
(e)上述步骤(d)中所算出的各角度的直线率中,将直线率最大的角度设为第一方向,将该最大值的直线率设为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A)。
(f)将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
(g)在上述8处观察位置中,获得SEM图像的长边方向与上述第二方向平行的SEM图像,借助下述式(1)分别算出上述第二方向的纤维的直线率(B),求出8处的平均值,对小数点以下进行四舍五入。
[数学式2]
Figure BDA0002548183150000081
此处,N(0)、N(1)、N(2)分别表示以下。
N(0)是自SEM图像的长边方向一端连续延伸至另一端的纤维的根数
N(1)是与长边方向一端交叉的纤维的根数
N(2)是与长边方向另一端交叉的纤维的根数
将到达SEM图像的长边方向一端的纤维设为“与长边方向一端交叉的纤维”。在另一端也相同。
对上述步骤(d)中的纤维的直线率的算出方法,参照图1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长边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的SEM图像的一例的模式图。再者,在图1中,为了图示的简化而以直线表示纤维,但实际的纤维并不限定在直线状。此外,映入SEM图像的纤维的根数也存在与实际不同的情形。
在图1所示的SEM图像时,与长边方向的左端交叉的纤维的根数为交点a~f的6根,与长边方向的右端交叉的纤维的根数为交点g~l的6根。此外,自长边方向左端连续延伸至右端的纤维为直线ah、直线ci、直线dg、直线el及直线fk的合计5根。因此,第一方向的直线率(A)(%)=[5×2/(6+6)]×100=83%。
在上述步骤(b)中,变更视野时的角度θ°可为任意值,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此外,在实施多次上述测定时,由于观察位置或角度θ等条件不同,故而有成为所决定的“直线率最高的方向”不同的结果的可能性。在该情形时,多个测定结果中,可采用直线率最高的方向作为第一方向。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借助在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第一方向及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任一方向上纤维的直线率均为35%以上,即便变形而在纤维间也不易产生间隙,也可抑制耐水压的降低。进而,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即便不与纺粘无纺布或热风无纺布层叠使用而产生变形,耐水压的降低也得到抑制。
由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变形所导致的耐水压的降低可借助变形后的耐水压相对于变形前的耐水压的比率(耐水压保持率)进行评估。耐水压及耐水压保持率是借助下述方法进行测定。熔喷无纺布也可借助热压纹与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等基材一体化。一体化的熔喷无纺布在一体化的状态下延伸,其后进行耐水压的测定。在熔喷无纺布借助热压纹与树脂膜一体化时,仅除去未进行压纹加工的区域的膜,作为测定对象。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可借助调节构成纤维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熔解热量,在纺丝步骤中调节气流的温度,或对纺丝步骤后且堆积步骤前的纤维进行加热而获得。关于纺丝步骤中的气流的温度、纤维的加热,将在后文进行叙述。再者,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是含有1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且视需要适当含有其他成分的混合物。
就纺丝性的观点而言,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熔解热量优选为大于5mJ/mg,更优选为10mJ/mg以上,特别优选为20mJ/mg以上。此外,就获得柔软的纤维的观点,且在低温的热风温度区域使纤维变细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小于94mJ/mg,更优选为90mJ/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mJ/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mJ/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mJ/mg以下,特别优选为35mJ/mg以下。
具体而言,熔解热量优选为大于5mJ/mg且小于94mJ/mg,更优选为10mJ/mg以上且90mJ/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J/mg以上且80mJ/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J/mg以上且75mJ/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J/mg以上且45mJ/mg以下,特别优选为20mJ/mg以上且35mJ/mg以下。
熔解热量是表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结晶区域的多少、即柔软性的指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熔解热量可借助调节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及其含量而设为所需的范围内。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熔解热量可自熔喷无纺布之中央部采取1mg测定片,借助下述方法而求出。
若熔解热量小于上述上限,则纤维中存在的非晶区域所占的比率变多。其结果为,纤维变得柔软,纺丝步骤时产生的取向得到抑制。关于纤维的取向,将在后文进行叙述。若熔解热量大于上述下限,则由于纤维变得柔软,故而不易产生取向,另一方面,若小于上述上限,则纤维中存在的结晶区域充分多,纤维彼此的融合得到抑制,纤维间的距离变窄,可提高耐水压。
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也可单独含有熔解热量为所需的范围内的热塑性树脂。此外,也可以熔解热量成为所需的范围内的方式,将熔解热量不同的热塑性树脂混合2种以上。在使用多种热塑性树脂时,可将熔解热量为所需的范围的上限以上的热塑性树脂与熔解热量为所需的范围的下限以下的热塑性树脂混合,并使熔解热量成为所需的范围内,也可分别将熔解热量为所需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混合多种。
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使用聚烯烃、聚酯、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酰胺等。其中,优选为聚烯烃或聚酯,特别优选为聚烯烃。若熔解热量为所需的范围内,这些热塑性树脂中,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
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70质量%以上为聚烯烃。更优选为聚烯烃占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占90质量%以上。
作为聚烯烃,可使用α-烯烃的均聚物、或2种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这些可分别单独使用,也可并用2种以上。作为聚烯烃,也可使用将α-烯烃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顺丁烯二酸等饱和羧酸、这些不饱和羧酸的酯及酸酐的任一种共聚而成的产物等。
α-烯烃的碳数优选为2以上且20以下,优选为2以上且10以下。作为α-烯烃,优选为丙烯、乙烯、1-丁烯、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优选为丙烯或乙烯,最佳为丙烯。
作为α-烯烃的均聚物,可使用高结晶性聚烯烃或低结晶性聚烯烃。高结晶性聚烯烃是α-烯烃的立体规则性较高的聚烯烃。作为高结晶性聚烯烃的具体例,可列举等规聚丙烯及间规聚丙烯等高结晶性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及中密度聚乙烯等高结晶性聚乙烯等。
通常用在熔喷无纺布的高结晶性聚丙烯是熔解热量超过94mJ/mg,结晶区域较多而较硬的树脂。在纺丝步骤时在纺丝线上产生剪切流,结晶区域较多的刚直的纤维容易朝该气流的朝向取向。该气流由于吹送至朝MD方向驱动的捕获面上,故而可认为纤维是使其取向方向与MD方向相同而堆积在捕获面上。因此,通过将构成纤维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熔解热量设为小于94mJ/mg,而在纤维中存在大量柔软的非晶区域,不易产生与剪切方向相对应的纤维的取向。其结果为,可认为堆积在捕获面上的无纺布朝MD方向的纤维取向变小,CD方向的直线率变高。
高结晶性聚烯烃的熔解热量优选为大于94mJ/mg,更优选为96mJ/m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8mJ/mg以上,此外,优选为小于120mJ/mg,更优选为115mJ/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0mJ/mg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大于94mJ/mg且小于120mJ/mg,更优选为96mJ/mg以上且115mJ/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8mJ/mg以上且110mJ/mg以下。
高结晶性聚烯烃优选为熔体流动速率(MFR)(230℃)为100g/10min以上,更优选为300g/10min以上,此外,优选为2000g/10min以下,更优选为1800g/10min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00g/10min以上且2000g/10min以下,更优选为300g/10min以上且1800g/10min以下。MFR是基在JIS K7210在负荷2.16kg、温度230℃下测定。借助MFR为该上限以下,纺丝步骤时的树脂的流动性不会过高,抑制断丝,容易实现较细的纤维。另一方面,通过MFR为该下限以上,树脂具有流动性,在纺丝步骤时可充分延伸纤维,可使纤维直径变细。
高结晶性聚烯烃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000以上,更优选为10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00以上,此外,优选为500000以下,优选为20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00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5000以上且500000以下,更优选为10000以上且20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00以上且150000以下。借助重均分子量为该下限以上,在纺丝步骤时高分子链彼此的缠绕较强,可防止断丝,实现较细的纤维。另一方面,借助重均分子量为该上限以下,高分子链彼此的缠绕不会过强,在纺丝步骤时可充分延伸纤维,可使纤维直径变细。
高结晶性聚烯烃的分子量分布(平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重量(Mn))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以上,此外,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1以上且5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且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上且3.5以下。
低结晶性聚烯烃是α-烯烃的立体规则性较低的聚烯烃。作为低结晶性聚烯烃的具体例,可列举无规聚丙烯及低立体规则性聚丙烯等低结晶性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及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低结晶性聚乙烯等。低立体规则性聚丙烯是借助使用公知的茂金属催化剂使丙烯聚合而获得。
低结晶性聚烯烃的熔解热量优选为大于0mJ/mg,更优选为3mJ/m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mJ/mg以上,此外,优选为小于94mJ/mg,更优选为85mJ/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mJ/mg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大于0mJ/mg且小于94mJ/mg,更优选为3mJ/mg以上且85mJ/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J/mg以上且70mJ/mg以下。
低结晶性聚烯烃的MFR(230℃)优选为100g/10min以上,更优选为1000g/10min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800g/10min以上,此外,优选为2500g/10min以下,更优选为2300g/10min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100g/10min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00g/10min以上且2500g/10min以下,更优选为1000g/10min以上且2300g/10min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00g/10min以上且2100g/10min以下。MFR是基于JIS K7210在负荷2.16kg、温度230℃下测定。
低结晶性聚烯烃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000以上,更优选为20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00以上,此外,优选为150000以下,更优选为7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0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5000以上且150000以下,更优选为20000以上且7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00以上且50000以下。
2种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是低结晶性或非晶性的烯烃系弹性体。作为α-烯烃的共聚物,可使用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或交替共聚物。在为嵌段共聚物时,优选为α-烯烃以无规结构键合。以下,将2种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称作烯烃系弹性体。
烯烃系弹性体的熔解热量大于0mJ/mg且小于94mJ/mg,优选为3mJ/mg以上,更优选为5mJ/mg以上,此外,优选为90mJ/mg以下,优选为85mJ/mg以下。
烯烃系弹性体除α-烯烃以外,也可视需要包含选自由丁二烯、异戊二烯、亚乙基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等多烯化合物单元、环状烯烃单元及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单元所组成的群中的至少1种作为单体。
作为烯烃系弹性体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乙烯/环状烯烃共聚物、丙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苯乙烯共聚物等。这些共聚物之中,最优选为丙烯/乙烯共聚物或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这些之中,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
烯烃系弹性体的MFR(230℃)优选为10g/10min以上,更优选为300g/10min以上,优选为2000g/10min以下,更优选为1800g/10min以下。MFR是基于JIS K7210在负荷2.16kg、温度230℃下测定。
烯烃系弹性体的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重量(Mn))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此外,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以下。
烯烃系弹性体可使用公知的如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或单点催化剂(例如茂金属系催化剂)的聚合催化剂而进行制造。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优选为含有高结晶性聚烯烃及低结晶性聚烯烃或聚烯烃系弹性体。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熔解热量为94mJ/mg以上的第一聚烯烃与熔解热量小于94mJ/mg的第二聚烯烃的混合物。
在熔喷纺丝中,借助拉伸熔融树脂而形成纤维。若考虑拉丝性或抑制断丝,则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特别优选为含有通常在熔喷中使用的熔解热量为94mJ/mg以上的高结晶性聚丙烯与熔解热量小于94mJ/mg的低结晶性聚丙烯或聚丙烯系弹性体的混合物。
作为第二聚烯烃的优选的具体例,可列举MFR为400g/10min以上的流动性较高的低结晶性聚丙烯、MFR小于400g/10min的流动性较低的低结晶性聚丙烯、MFR小于400g/10min的流动性较低的聚丙烯系弹性体。
MFR为400g/10min以上的流动性较高的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含量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整体的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下。流动性较高的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含量优选为3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3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
借助流动性较高的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含量为该上限以下,纤维中的非晶区域不会变得过多,抑制纤维彼此的融合,纤维间的距离变窄,可提高耐水压。另一方面,借助流动性较高的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含量为该下限以上,纤维中的非晶区域充分存在而柔软,在纺丝步骤时不易产生取向。
MFR小于400g/10min的低结晶性聚丙烯或MFR小于400g/10min的聚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整体的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小于3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聚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优选为3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20质量%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3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以上且小于3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最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
一般而言,与熔喷用的聚丙烯树脂相比,MFR小于400g/10min的低结晶性聚丙烯及MFR小于400g/10min的聚丙烯系弹性体的流动性较低。通过其含量为该上限以下,树脂整体的流动性提高,在纺丝步骤时可充分延伸纤维,纤维直径变细。为了扩大纤维中的非晶区域,且在纺丝步骤中实现较细的纤维,优选MFR小于400g/10min的低结晶性聚丙烯、MFR小于400g/10min的聚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为上述范围内。
作为第一聚烯烃的具体例,可列举高结晶性聚丙烯。第一聚丙烯与第二聚丙烯的以质量基准计的配合比(第一聚丙烯/第二聚丙烯)可根据种类而选择。
例如,在使用Moplen(注册商标)HP461Y(Lyondellbasell公司制造)作为第一聚丙烯(高结晶性聚丙烯),使用MFR2600g/10min的L-MODU(注册商标)S400(出光兴产公司制造)作为第二聚丙烯(流动性较高的低结晶性聚丙烯)时,这些的配合比优选为大于5/95,更优选为10/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70以上,此外,优选为97/3以下,更优选为90/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5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大于5/95且97/3以下,更优选为10/90以上且90/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80以上且80/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70以上且50/50以下。
作为可用作第二聚丙烯的流动性较低的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MFR为350g/10min的L-MODU(注册商标)S600及MFR为50g/10min的L-MODU(注册商标)S901(均为出光兴产公司制造)。作为可用作第二聚丙烯的丙烯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MFR为10g/10min的TAFTHREN(注册商标)H5002(住友化学工业公司制造)。
在将此种第二聚丙烯与作为第一聚丙烯的Moplen(注册商标)HP461Y(Lyondellbasell公司制造)一起使用时,它们的配合比(第一聚丙烯/第二聚丙烯)优选为70/30以上,更优选为75/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5/15以上,此外,优选为97/3以下,更优选为95/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1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70/30以上且95/5以下,更优选为75/25以上且95/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20以上且90/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5/15以上且90/10以下。
作为聚酯,例如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等。其中,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在将多种聚酯混合而使用时,优选为任一种聚酯为全部聚酯的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
作为聚酰胺,例如可使用聚酰胺3、聚酰胺4、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12等。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也可以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程度,含有结晶成核剂、消光剂、颜料、染料、防霉剂、抗菌剂、阻燃剂、亲水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防老化剂、合成油、蜡、防着色剂、粘度调整剂等添加剂。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填充率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以上。由于填充率越大则纤维越致密地存在,故而熔喷无纺布的耐水压变大。填充率越高则熔喷无纺布越硬,填充率越低则越柔软。就在使用熔喷无纺布作为穿着物品时期望柔软的方面而言,填充率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填充率优选为3%以上且3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且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以上且15%以下。
填充率可借助将下述无纺布制造装置的喷嘴至捕获面的距离设为400mm以下,而借助气流的风压将纤维压密化,从而成为上述的下限以上。此外,也可在制造时使用轧光辊等压缩熔喷无纺布,而将填充率调节为上述的下限以上。
在算出填充率时,首先对借助下述方法获得的无纺布使用OMRON公司制造的激光位移计,在以使熔喷无纺布承载4kPa的压力的方式施加负荷的状态下测定厚度。根据下述方法,借助下述数式(2)求出填充率。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质地指数优选为300以下,更优选为2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0以下,特别优选为200以下。将下述无纺布制造装置的喷嘴至捕获面的距离设为400mm以下,抑制纤维的堆积产生不均,由此可将质地指数设为上述的上限以下。
在借助熔喷法制造无纺布时,质地指数实际上较小而为30左右。由于质地指数越小则纤维越均匀地存在,故而熔喷无纺布的耐水压变大。质地指数的测定是对熔喷无纺布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且长边方向的任意位置使用下述方法进行。
再者,通过热压纹与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等基材一体化的熔喷无纺布存在剥离而获得样品时孔张开的情形。关于孔张开的样品,使用减去来自孔的吸光度E后的吸光度的标准偏差与平均值而算出质地指数。
关于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就将填充率及质地指数设为上述范围的观点而言,基重优选为20g/m2以下,更优选为15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g/m2以下。通过基重为该上限以下,由于相对于气流的风压的纤维的体积变小,故而变得容易压密化,而填充率充分。此外,借助基重为该上限以下,在堆积步骤中均匀地堆积,且质地指数充分。
为了使熔喷无纺布表现耐水压,基重优选为1g/m2以上,更优选为2g/m2以上。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基重优选为1g/m2以上且20g/m2以下,更优选为1g/m2以上且15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g/m2以上10g/m2以下。
在熔喷无纺布单独体时,基重可根据每0.05m见方的面积的重量测定。在熔喷无纺布借助热熔体等与树脂制膜或纸、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等基材接着而制成复合体时,首先,借助冷喷雾器或干燥机等进行加热而降低热熔体的接着力,自基材剥下熔喷无纺布。附着在熔喷无纺布的热熔体可通过在可溶解热熔体的甲苯等大为过量的有机溶剂中将熔喷无纺布浸渍24小时而使热熔体溶解。将自有机溶剂中取出的熔喷无纺布干燥,借助上述方法测定该熔喷无纺布的基重。
再者,将该熔喷无纺布自复合体中取出的方法在本案说明书的其他测定中也适用。在熔喷无纺布借助热压纹与树脂制膜或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等基材一体化时,首先,以除去压纹部的方式剥离熔喷无纺布。其次,由二值化等图像处理求出压纹部部位的孔张开的状态的熔喷无纺布的面积,根据此时的重量测定基重即可。
供基重的测定的0.05m见方的面积的熔喷无纺布优选为自连续的熔喷无纺布获得。在可自制品获得的一张熔喷无纺布的面积较小时,可设为自该制品获得的多张熔喷无纺布的面积的合计。
在熔喷无纺布借助热压纹与树脂制膜、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等基材一体化时,除下述的耐水压的测定及变形后耐水压的测定以外,以不包含压纹部的方式适当剥离熔喷无纺布,作为测定对象。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由于平均纤维直径为4μm以下,并且沿着平面且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第一方向及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均为35%以上,故而耐水压优异,即便产生变形,在纤维间也不易产生间隙,也可抑制耐水压的降低。
熔喷无纺布的耐水压可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获得熔喷无纺布而测定。但是,在熔喷无纺布通过热压纹与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等基材一体化时,直接在该形态下测定耐水压,将其值设为熔喷无纺布的耐水压。在此种层叠无纺布时,由于网眼较细的熔喷无纺布为决定耐水压的层,故而可将作为层叠无纺布整体的耐水压视为熔喷无纺布的耐水压。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用途无特别限定,可发挥其特性而用在各种用途。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可单层或层叠而使用,可将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层叠多层,也可与纺粘无纺布或热风无纺布等公知的其他无纺布一起层叠。进而,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也可视需要实施压纹加工。
具体而言,也可在将纺粘层与熔喷层分别进行纺丝后,将它们层叠并借助热压纹而一体化。或者,也可在将纺粘无纺布进行纺丝后,将另外准备的熔喷无纺布层叠而进行压纹加工。进而,也可分别制造熔喷无纺布与纺粘无纺布,通过热压纹而一体化。在任一情形时,均可与上述同样地以不包含压纹部的方式适当剥离熔喷无纺布而测定基重。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例如可用作抛弃式尿布或经期卫生棉、失禁护垫等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构件,由于由变形所导致的耐水压的降低得到抑制,故而尤其适合作为要求耐水性的防漏片材。此种吸收性物品可通过将包含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防漏片材、吸收体及正面片材层叠而进行制造。此外,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也可用在卫生口罩、液体过滤器、空气过滤器、电池隔离膜、手套等。
其次,对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可使用目前用在熔喷无纺布的制造的公知的无纺布制造装置,通过熔喷法进行制造。
无纺布制造装置例如具备:挤出机,其具备内置有螺杆的料筒及原料投入部;模头,其与挤出机直接连接或经由齿轮泵等连接;及捕获面,其用以堆积成为纤维状的熔融物。模头上串联配置有喷出熔融物的多个喷嘴,在各喷嘴的两侧具备喷出口,自喷出口喷射高温高压的气流(热风),将自喷嘴喷出的熔融物延伸而制成纤维状。多个喷嘴优选为以固定的间隔串联配置。喷嘴的口径优选为数百μm。高温高压的气流优选为空气流,但也可为其他气体的气流。作为捕获面,可使用网状输送带或捕获筛网等公知者。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平均纤维直径为4μm以下的熔喷无纺布的方法,其具备如下的纺丝步骤: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例如颗粒的形态自原料投入部供给至挤出机内,在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后,将熔融物供给至模头,使其自喷嘴喷出,借助高温高压的气流(热风)使所喷出的熔融物延伸而制成纤维状。成为纤维状的熔融物在堆积步骤中堆积在捕获面上,纤维彼此互相融合,由此形成熔喷无纺布。
作为在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使用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关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也可代替颗粒,通过将热塑性树脂及视需要配合的成分直接投入至挤出机而进行制备。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将纺丝步骤中的气流的温度(热风温度)设为260℃以下,优选为设为250℃以下,更优选为设为240℃以下。可认为通过气流的温度成为该上限以下,纤维具有粘着性的时间变短,由此不易产生纤维彼此的相互缠绕,纤维的空气阻力得到抑制,在纺丝步骤中不易朝MD方向取向,CD方向的纤维的直线率变高。此外,气流的温度的下限必须设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熔点以上。熔点是通过示差扫描热测定(DSC)进行测定,一面自30℃以20℃/min进行升温,一面获得DSC曲线,将在30~240℃出现的最高温度的吸热峰值点的温度设为熔点。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优选为包含高结晶性聚丙烯。热风温度优选为作为高结晶性聚丙烯的熔点的160℃以上,更优选为1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以上。具体而言,热风温度优选为160℃以上且260℃以下,更优选为180℃以上且2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以上且240℃以下。
就将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平均纤维直径确实地设为小于4μm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将纺丝步骤中的气流的流量设为气流喷出的宽度每1m为500Nm3/hr以上,更优选为设为700Nm3/hr以上。此外,为了抑制在纤维延伸的过程中的断丝,且结果使纤维直径变细,优选为将气流的流量设为气流喷出的宽度每1m为1700Nm3/hr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设为1300Nm3/hr以下。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优选为将无纺布制造装置的喷嘴至捕获面的距离设为400mm以下,更优选为设为3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设为150mm以下。可认为借助喷嘴至捕获面的距离成为该上限以下,可使纤维致密地堆积,而耐水压提高。在熔喷法中,通过将已熔融的纤维冷却而进行堆积,可防止熔融纤维彼此融为一体,而提高耐水压。因此,优选为在纤维的堆积时将纤维冷却,喷嘴至捕获面的距离优选为50mm以上,优选为50mm以上,更优选为8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mm以上。
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优选为在纺丝步骤后且将纤维堆积在捕获面的堆积步骤之前,具备对纤维进行加热的加热步骤。在加热步骤中,就优选为不对纤维施加风等干扰而仅施加热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不使用热风而使用IR加热器。此外,关于对纤维进行加热的位置,就防止自喷嘴喷出的纤维在纺丝空间冷却而凝固的观点而言,优选为距离喷嘴向下方为100mm以上,此外,优选为200mm以下的位置。如此,优选为并非如日本特开2015-59294号公报或国际公开第2012/014501号中所记载的对刚纺丝后的纤维加热,而是对纺丝空间进行加热。进而,对纤维进行加热的位置优选在相对于纺丝线垂直的方向上为80mm以上,更优选为100mm以上,此外,优选为200mm以下,更优选为180mm以下的位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由于将纺丝步骤中的气流的温度设为260℃以下,将构成纤维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熔解热量设为大于5mJ/mg且小于94mJ/mg,故而可获得CD方向的纤维的直线率为35%以上的熔喷无纺布。
实施例
其次,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在此。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在实施例1~11及比较例1~4中,用作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原料的树脂如下所述。
树脂1:聚丙烯(Lyondellbasell公司制造Moplen(注册商标)HP461Y),熔解热量98mJ/mg,MFR1300g/10min,熔点160℃。
树脂2:低结晶性聚丙烯(出光兴产公司制造L-MODU(注册商标)S400),熔解热量0.3mJ/mg,MFR2600g/10min,Mw=45000,Mw/Mn=2,为低立体规则性聚丙烯。
树脂3:聚丙烯系弹性体(住友化学公司制造TAFTHREN(注册商标)H5002),熔解热量6mJ/mg,MFR10g/10min,熔点135℃,Mw=230000,Mw/Mn=1.8,为非晶质丙烯-(1-丁烯)共聚物。
此外,在比较例5、6中使用的熔喷无纺布分别如下所述。
无纺布1:Kuraray Kuraflex公司制造熔喷无纺布(PC0009)
无纺布2:TAPYRUS公司制造熔喷无纺布(P010SW-00X)
[评估]
其次,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熔喷无纺布的各种物性的测定方法示在以下。各种物性的测定结果示在表2。
(1)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熔解热量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熔解热量是借助示差扫描热测定(DSC)而测定。一面自30℃以20℃/min升温,一面获得DSC曲线,将在100~200℃出现的吸热峰值处的热量设为熔解热量。
(2)基重
关于熔喷无纺布的基重,自熔喷无纺布之中央部切取3张50mm见方的正方形的测定片,测定该测定片的质量(g),将其除以测定片的面积(m2),将3张的算术平均值设为基重。
(3)填充率
熔喷无纺布的填充率可借助下述式(2)算出。关于熔喷无纺布的厚度,使用OMRON公司制造的激光位移计,在以使其承载4kPa的压力的方式施加负荷的状态下测定。厚度的测定分别进行5次,算出平均值作为熔喷无纺布的厚度。再者,纤维密度借助JIS K 7112记载的方法、具体而言比重瓶法而测定。
[数学式3]
Figure BDA0002548183150000221
(4)质地指数
熔喷无纺布的质地指数是使用野村商事公司制造的质地测定机(FMT-MIII)而算出。具体而言,将熔喷无纺布的样品置在试样台上,将CCD相机的高度设为26cm,将有效尺寸设为10cm×10cm,将移动平均像素设为1,借助CCD相机对自样品的单面侧照射光时的透射图像进行摄影。将有效尺寸10cm×10cm分解成320×230像素,测定各个像素所接受的光的强度,借助下述式(3)算出对各个像素的透过率T。
[数学式4]
Figure BDA0002548183150000222
其中,VT是点亮时(有样品)的透光量,VR是熄灭时(有样品)的透光量,V100是点亮时(无样品)的透光量,V0是熄灭时(无样品)的透光量。
根据所获得的透过率T,借助下述式(4)算出吸光度E。
[数学式5]
吸光度E=2-logT...(4)
根据所获得的吸光度E,借助下述式(5)算出质地指数。
[数学式6]
Figure BDA0002548183150000223
测定是对3张试验片进行,将其平均值设为样品的质地指数。
再者,在样品的尺寸较小而无法获得10cm×10cm的大小作为有效尺寸时,可将该样品置在试验台中央,以成为小于该样品的大小且尽可能大的面积的方式适当设定有效尺寸而进行测定,由此求出该样品的质地指数。
(5)平均纤维直径
为了测定平均纤维直径,首先,自熔喷无纺布随机地采取5张小片样品。其次,使用日本电子公司制造的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JCM-6000Plus),对以在视野内映入20~60根纤维的方式放大的SEM照片进行摄影。对在视野内的全部纤维,分别各测定1次纤维直径,求出平均值,对该平均值的10nm位进行四舍五入,将所得值设为小片样品的纤维直径。对在5张小片样品同样地测定纤维直径,将5张的平均值设为熔喷无纺布的平均纤维直径。
(6)纤维的直线率
针对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熔喷无纺布,根据上述方法算出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此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无纺布由于MD方向及CD方向已知,故而将MD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CD方向设为第二方向。
(7)耐水压
耐水压是依据JIS L1092-1998的耐水度试验(静水压法)A法(低水压法)而测定。在耐水度试验时,在试验片上重叠尼龙网格片材(孔径:133μm,厚度:121μm,仓敷纺织公司制造,DO-ML-20)而进行测定。再者,在试验片的大小不满足规定时,可以水接触可采取的面积的试验片的方式组装缩小测定面积的装置,借助相同的方法测定耐水压。
测定是对10张试验片进行,算出其平均值,设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熔喷无纺布的耐水压。
(8)变形后的耐水压
首先,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时的CD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将MD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切成长度130mm以上×宽度150mm的大小。其次,以长度方向的夹头间的距离成为130mm的方式以夹头(岛津制作所公司制造的拉伸试验器AG-IS)固定。其次,以长度方向的夹头间的距离成为150mm的方式延伸熔喷无纺布(拉伸速度1cm/5秒),保持5秒钟,使熔喷无纺布在CD方向上变形。其后,解除夹头,对在变形的熔喷无纺布的中央部,以与上述(7)的耐水压的测定相同的方式,测定变形后的耐水压。
(9)耐水压保持率
耐水压保持率是通过下述式(6)而求出。
[数学式7]
Figure BDA0002548183150000241
[实施例1]
以树脂1及树脂2的配合比成为树脂1/树脂2=97/3的方式混合,制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使用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造实施例1的熔喷无纺布。
实施例1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条件设为如下所述。将制造条件示在表1。
树脂温度(自喷嘴喷出时的温度):270℃
单孔喷出量:0.20g/min/孔
热风流量:300Nm3
热风喷出宽度:400mm
热风温度(纺丝步骤中的气流温度):200℃
喷嘴直径:0.15mm,喷嘴长度:3mm,喷嘴间距:0.85mm
喷嘴至捕获面的距离:300mm
此外,借助上述(1)~(9)的方法,测定实施例1的熔喷无纺布的各种物性,将结果示在表2。
[实施例2~11、比较例1~4]
如表1所示般变更树脂的种类或配合比、制造条件,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成实施例2~11及比较例1~4的熔喷无纺布。再者,表1中未记载的制造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此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定实施例2~11及比较例1~4的熔喷无纺布的各种物性,将结果示在表2。
[实施例12]
使用树脂1,以Heraeus公司制造的短波长红外线加热器(型号IRMA900/160)的中央位于距离喷嘴向下150mm且进而与纺丝线垂直地相距120mm的位置的方式进行设置,在输出100%(总输出9000W)下进行加热。其他制造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制作实施例12的熔喷无纺布。此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定所获得的熔喷无纺布的各种物性,将结果示在表2。
[比较例5及6]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定比较例5及6的熔喷无纺布的各种物性,将结果示在表2。
[表1]
Figure BDA0002548183150000261
[表2]
Figure BDA0002548183150000271
如表2所示,可知:由于实施例1~12的熔喷无纺布的平均纤维直径为4μm以下,且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第一方向及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纤维的直线率为35%以上,或者,由于平均纤维直径为4μm以下,且熔喷无纺布的平面中的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相对于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之比为2.5以下,故而耐水压保持率较高,由变形所导致的耐水压的降低得到抑制。

Claims (36)

1.一种熔喷无纺布,其是平均纤维直径为0.1μm以上且4μm以下的熔喷无纺布,
其具有沿着所述熔喷无纺布的平面且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且满足选自下述(I)、(II)和(III)中的1个或多个条件,
(I)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均为35%以上;
(II)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之比、即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为1以上且2.5以下;
(III)所述熔喷无纺布的耐水压为100mmH2O以上且10000mmH2O以下,使所述熔喷无纺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变形后的耐水压保持率为85%以上。
2.一种熔喷无纺布,其是平均纤维直径为0.1μm以上且4μm以下的熔喷无纺布,
沿着所述熔喷无纺布的平面且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均为35%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之比、即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为1以上且2.5以下。
4.一种熔喷无纺布,其是平均纤维直径为0.1μm以上且4μm以下的熔喷无纺布,
将沿着所述熔喷无纺布的平面且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方向记作第一方向,将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记作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之比、即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为1以上且2.5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之比、即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为1以上且1.9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直线率按照下述步骤(a)~(g)来决定,
(a)使用日本电子公司制的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JCM-6000Plus,在观察倍率=3000/平均纤维直径,且将熔喷无纺布之中央部设为观察位置而获得SEM图像,将该SEM图像的长边方向设为0°,其中,在测定对象的无纺布为大致长方形的形状时,将该无纺布的长度方向设为0°,以SEM图像的长边方向与0°平行的方式获得SEM图像,其中,所述平均纤维直径的单位为μm;
(b)使视野旋转θ°而获得SEM图像,进而将视野每次旋转θ°,获得0°~(180-θ)°的X张SEM图像,此处,张数X=(180°/θ°)-1;
(c)在与所述步骤(a)的观察位置不同的7个观察位置,分别进行所述步骤(a)和(b)的操作,获得X张×8个的SEM图像,其中,8个观察位置位于熔喷无纺布之中央部的40mm×20mm的范围内,分别相隔10mm以上;
(d)针对所述步骤(a)~(c)中得到的SEM图像,分别通过下述式(1)算出0°~(180-θ)°的各角度下的纤维的直线率,对小数点以下进行四舍五入,求出8处的平均值作为各角度下的直线率;
(e)将通过所述步骤(d)而算出的各角度的直线率之中直线率最大的角度设为第一方向,将该最大值的直线率设为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
(f)将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
(g)在所述8个观察位置处,获得SEM图像的长边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SEM图像,通过下述式(1)算出各个所述第二方向的纤维的直线率,求出8处的平均值,对小数点以下进行四舍五入,
[数学式1]
Figure FDA0002548183140000021
此处,N(0)、N(1)、N(2)分别表示以下含义:
N(0)是自SEM图像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连续延伸的纤维的根数;
N(1)是与长边方向的一端交叉的纤维的根数;
N(2)是与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交叉的纤维的根数。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其中,耐水压为100mmH2O以上且10000mmH2O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其中,使所述熔喷无纺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变形后的耐水压保持率为85%以上。
9.一种熔喷无纺布,其是平均纤维直径为0.1μm以上且4μm以下的熔喷无纺布,
耐水压为100mmH2O以上且10000mmH2O以下,
使所述熔喷无纺布在第二方向上变形后的耐水压保持率为85%以上,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沿着所述熔喷无纺布的平面且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其中,填充率为3%以上且30%以下。
11.一种熔喷无纺布,其是平均纤维直径为0.1μm以上且4μm以下的熔喷无纺布,
沿着所述熔喷无纺布的平面且纤维的直线率最高的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均为35%以上,
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之比、即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纤维的直线率为1以上且2.5以下,
填充率为3%以上且30%以下,
所述纤维的熔解热量大于5mJ/mg且小于94mJ/mg。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其中,所述平均纤维直径为0.3μm以上且2μm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其中,填充率为6%以上且15%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其中,质地指数为30以上且300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其中,质地指数为30以上且200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其中,所述纤维的熔解热量大于5mJ/mg且小于94mJ/mg。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其中,所述纤维的熔解热量为20mJ/mg以上且80mJ/mg以下。
18.一种防漏片材,其具有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
19.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
配置在肌肤对向面侧的液体透过性的表面片材;
配置在非肌肤对向面侧的防漏液性的背面片材;以及
配置在这些片材之间的吸收体,
所述背面片材为权利要求18所述的防漏片材。
20.一种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已熔融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自喷嘴喷出,并借助气流形成纤维状的纺丝工序,
其是制造平均纤维直径为4μm以下的熔喷无纺布的方法,
将所述气流的温度设为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熔点以上,
将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熔解热量设为大于5mJ/mg且小于94mJ/mg。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气流的温度设为260℃以下。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气流的温度设为250℃以下。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气流的温度设为240℃以下。
24.根据权利要求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所述熔解热量不同的两种以上的聚烯烃。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烯烃,所述聚烯烃包含所述熔解热量为94mJ/mg以上的第一聚烯烃和所述熔解热量小于94mJ/mg的第二聚烯烃,
所述第二聚烯烃包含选自MFR为400g/10分钟以上的低结晶性聚丙烯、MFR小于400g/10分钟的低结晶性聚丙烯和MFR小于400g/10分钟的聚丙烯系弹性体中的1种或多种。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聚烯烃包含选自α-烯烃的均聚物和两种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中的任1种以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α-烯烃的均聚物包含选自高结晶性聚烯烃和低结晶性聚烯烃中的任1种以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两种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包含选自低结晶性烯烃系弹性体和非晶性烯烃系弹性体中的任1种以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4~28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聚烯烃包含高结晶性聚烯烃,该高结晶性聚烯烃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0g/10分钟以上且2000g/10分钟以下。
30.根据权利要求24~29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聚烯烃包含高结晶性聚烯烃,该高结晶性聚烯烃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0g/10分钟以上且1800g/10分钟以下。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所述第一聚烯烃与所述第二聚烯烃的总量,所述第二聚烯烃的含量为:
在所述第二聚烯烃是MFR为400g/10分钟以上的低结晶性聚丙烯的情况下,为5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
在所述第二聚烯烃是MFR小于400g/10分钟的低结晶性聚丙烯或MFR小于400g/10分钟的聚丙烯系弹性体的情况下,为10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
32.根据权利要求20~31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还具备:将通过所述纺丝工序得到的纤维堆积至捕集面上的堆积工序,
将所述喷嘴与所述捕集面的距离设为400mm以下。
33.根据权利要求20~22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还具备:将通过所述纺丝工序得到的纤维堆积至捕集面上的堆积工序,
将所述喷嘴与所述捕集面的距离设为50mm以上且300mm以下。
34.根据权利要求20~33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还具备:将通过所述纺丝工序得到的纤维堆积至捕集面上的堆积工序,
将所述喷嘴与所述捕集面的距离设为50mm以上且150mm以下。
35.根据权利要求20~34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还具备:将通过所述纺丝工序得到的纤维堆积至捕集面上的堆积工序,
并具有:在通过所述纺丝工序得到的纤维被堆积至所述捕集面上之前,将通过所述纺丝工序得到的纤维进行加热的加热工序。
36.一种熔喷无纺布,其通过权利要求20~3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而成。
CN201880082713.3A 2017-12-21 2018-12-18 熔喷无纺布 Active CN1115272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4951 2017-12-21
JP2017-244951 2017-12-21
JP2018215397A JP6771012B2 (ja) 2017-12-21 2018-11-16 メルトブロー不織布
JP2018-215397 2018-11-16
PCT/JP2018/046653 WO2019124408A1 (ja) 2017-12-21 2018-12-18 メルトブロー不織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7254A true CN111527254A (zh) 2020-08-11
CN111527254B CN111527254B (zh) 2023-07-07

Family

ID=67222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2713.3A Active CN111527254B (zh) 2017-12-21 2018-12-18 熔喷无纺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730685A4 (zh)
JP (1) JP6771012B2 (zh)
KR (1) KR102233538B1 (zh)
CN (1) CN111527254B (zh)
RU (1) RU2754413C1 (zh)
TW (1) TWI7203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2118A (zh) * 2022-06-30 2022-09-06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低熔指聚丙烯熔喷纤维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3506B (zh) * 2022-06-30 2023-06-27 武汉纺织大学 管道式强啮合挤压机和制备pps纤维及无纺布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27508A1 (en) * 2010-01-21 2012-11-28 Idemitsu Kosan Co., Ltd. Non-woven polypropylene fabric
EP3255188A1 (en) * 2016-06-06 2017-12-13 Borealis AG Melt blown web with good water barrier propert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82791B2 (ja) * 1991-09-20 2000-08-2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60515A (ja) * 1994-08-22 1996-03-05 Toray Ind Inc メルトブロー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21555B1 (en) * 1999-06-16 2003-02-18 First Quality Nonwovens, Inc. Method of making media of controlled porosity and product thereof
KR20080038230A (ko) * 2005-08-19 2008-05-02 다우 글로벌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프로필렌 기재 멜트블로운 부직층 및 복합 구조물
JP5529392B2 (ja) * 2007-06-26 2014-06-2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弾性不織布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繊維製品
JP5305961B2 (ja) * 2009-02-13 2013-10-02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極細繊維不織布
RU2507325C2 (ru) * 2009-03-25 2014-02-20 Торэй Индастриз, Инк.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нетка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з волокна
KR20140143847A (ko) * 2009-10-02 2014-12-17 엑손모빌 케미칼 패턴츠 인코포레이티드 다층 용융취입 복합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GB0918027D0 (en) * 2009-10-15 2009-12-02 Dyson Technology Ltd A surface trating appliance
WO2012014501A1 (ja) * 2010-07-29 2012-02-0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繊維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JP5813008B2 (ja) * 2010-12-06 2015-11-1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メルトブロー不織布、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380242B (zh) * 2011-01-28 2016-03-02 特布乐丝株式会社 由极细纤维构成的熔喷无纺布、该熔喷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用于制造该熔喷无纺布的装置
JP2014176775A (ja) * 2013-03-13 2014-09-25 Idemitsu Kosan Co Ltd フィルター及びフィルター積層体、並びにこれらを有する繊維製品
SG10201709919RA (en) * 2013-06-04 2017-12-28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mer compositions and nonwoven compositions prepared therefrom
JP6208509B2 (ja) * 2013-09-20 2017-10-04 Kb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メルトブロー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CN104153119B (zh) * 2013-12-16 2017-02-01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过滤pm2.5的熔喷无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I634987B (zh) * 2014-08-28 2018-09-11 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性不織布及使用於該導電性不織布之熔噴不織布的製造方法
TWI588089B (zh) * 2015-10-20 2017-06-21 Acelon Chem & Fiber Corp 製備石墨烯摻混天然纖維素熔噴不織布的方法
CN105734834A (zh) * 2016-03-03 2016-07-06 张家港高品诚医械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式熔喷无纺布的方法和无纺布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27508A1 (en) * 2010-01-21 2012-11-28 Idemitsu Kosan Co., Ltd. Non-woven polypropylene fabric
EP3255188A1 (en) * 2016-06-06 2017-12-13 Borealis AG Melt blown web with good water barrier properti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2118A (zh) * 2022-06-30 2022-09-06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低熔指聚丙烯熔喷纤维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12757A (ja) 2019-07-11
CN111527254B (zh) 2023-07-07
EP3730685A1 (en) 2020-10-28
TWI720392B (zh) 2021-03-01
JP6771012B2 (ja) 2020-10-21
KR20200096937A (ko) 2020-08-14
KR102233538B1 (ko) 2021-03-29
TW201940763A (zh) 2019-10-16
RU2754413C1 (ru) 2021-09-02
EP3730685A4 (en) 202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33167B1 (ko) 스펀본드 부직포 적층체
JP6346372B2 (ja) 不織布積層体、伸縮性不織布積層体、繊維製品、吸収性物品及び衛生マスク
CN107429458B (zh) 非织造布层叠体、伸缩性非织造布层叠体、纤维制品、吸收性物品及卫生口罩
JP6615202B2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及び衛生材料
CN111527254B (zh) 熔喷无纺布
CN113677516B (zh) 无纺布层叠体及卫生用品
JP2017179658A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および衛生材料
KR101837204B1 (ko) 우수한 벌키성을 갖는 폴리프로필렌 복합방사 스펀본드 부직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474505B (zh) 纺粘无纺布、卫生材料及纺粘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CN111587303B (zh) 纺粘无纺布、卫生材料及纺粘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WO2019124408A1 (ja) メルトブロー不織布
WO2020085502A1 (ja) 不織布積層体、並びに、伸縮性不織布積層体、繊維製品、吸収性物品及び衛生マスク
TW201929938A (zh) 熔噴不織布、不織布積層體、過濾器及熔噴不織布的製造方法
WO2023190073A1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衛生材料及び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2021161564A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衛生材料、及び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の延伸方法
WO2020095948A1 (ja) 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65014A (ja) メルトブロー不織布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