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4463A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4463A
CN111524463A CN202010478142.4A CN202010478142A CN111524463A CN 111524463 A CN111524463 A CN 111524463A CN 202010478142 A CN202010478142 A CN 202010478142A CN 111524463 A CN111524463 A CN 111524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lor film
color
layer
scat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81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4463B (zh
Inventor
焦志强
袁广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81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44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4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4463A/zh
Priority to US17/779,814 priority patent/US20230003927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6191 priority patent/WO202123844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4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4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6Filters comprising particles embedded in a solid matrix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4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3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7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提高白画面显示效果。该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彩膜部,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彩膜部,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彩膜部。第四子像素包括第四彩膜部,第四彩膜部包括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射向第四彩膜部的一部分光线转换为至少一种基色光线,至少一种基色光线能够与射向该第四彩膜部的另一部分光线混合以出射白色光线。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提高白画面显示效果,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例如色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在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可以通过彩色滤光层来实现全彩显示。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用于提高白画面显示效果,降低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彩膜部,所述第一彩膜部被配置为出射第一颜色光线。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彩膜部,所述第二彩膜部被配置为出射第二颜色光线。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彩膜部,所述第三彩膜部被配置为出射第三颜色光线;所述第三颜色光线与所述第一颜色光线、所述第二颜色光线为三基色光线。所述第四子像素包括第四彩膜部,所述第四彩膜部包括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所述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射向所述第四彩膜部的一部分光线转换为至少一种基色光线,所述至少一种基色光线能够与射向该第四彩膜部的另一部分光线混合以出射白色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者:绿光转换材料,所述绿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绿色光线;或者,黄光转换材料,所述黄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黄色光线;或者,红光转换材料,所述红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红色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四彩膜部包括绿光转换材料和红光转换材料的情况下,所述第四彩膜部按照以下至少一种方式设置:所述第四彩膜部中红光转换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所述第四彩膜部中绿光转换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的0.5倍;或者,所述第四彩膜部包括沿由所述第四彩膜部的入光侧指向所述第四彩膜部的出光侧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中设置有所述红光转换材料,所述第二膜层中设置有所述绿光转换材料;或者,所述第四彩膜部包括沿由所述第四彩膜部的入光侧指向所述第四彩膜部的出光侧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中设置有所述红光转换材料,所述第二膜层中设置有所述绿光转换材料,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约为所述第二膜层的厚度的0.5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彩膜部中光转换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为15%~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彩膜部、所述第二彩膜部、所述第三彩膜部和所述第四彩膜部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散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射材料的粒径为5nm~1000nm;和/或,所述散射材料所在的彩膜部中该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为0.0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射材料所在的彩膜部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散射层;所述第一方向由该彩膜部的入光侧指向该彩膜部的出光侧。其中,相邻两层散射层中,靠近该彩膜部的出光侧的散射层中所述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大于靠近该彩膜部的入光侧的散射层中所述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和/或,各散射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1μm~2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射材料所在的彩膜部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散射层和第二散射层;所述第一散射层的厚度约为4μm,所述第一散射层中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5%;所述第二散射层的厚度约为6μm,所述第二散射层中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25%;或者,所述散射材料所在的彩膜部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散射层、第二散射层和第三散射层;所述第一散射层的厚度约为3μm,所述第一散射层中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3%;所述第二散射层的厚度约为3μm,所述第二散射层中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12%;所述第三散射层的厚度约为3μm,所述第三散射层中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25%;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由该彩膜部的入光侧指向该彩膜部的出光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彩膜部包括红光转换材料或者同时包括红色滤光材料和红光转换材料,所述红色滤光材料被配置为仅透过红色光线,所述红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红色光线;所述第二彩膜部包括绿光转换材料或者同时包括绿色滤光材料和绿光转换材料,所述绿色滤光材料被配置为仅透过绿色光线,所述绿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绿色光线;所述第三彩膜部包括蓝色滤光材料和/或蓝光转换材料,所述蓝色滤光材料被配置为仅透过蓝色光线,所述蓝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转换为蓝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彩膜部包括红色滤光材料和红光转换材料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彩膜部中包含所述红色滤光材料的部分位于包含所述红光转换材料的部分的出光侧;在所述第二彩膜部包括绿色滤光材料和绿光转换材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彩膜部中包含所述绿色滤光材料的部分位于包含所述绿光转换材料的部分的出光侧;在所述第三彩膜部包括蓝色滤光材料和蓝光转换材料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彩膜部中包含所述蓝色滤光材料的部分位于包含所述蓝光转换材料的部分的出光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衬底,所述第一衬底上设置有多个彩膜部,所述多个彩膜部包括所述第一彩膜部、所述第二彩膜部、所述第三彩膜部和所述第四彩膜部;第二衬底;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多个发光部,发光部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衬底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一组发红光的发光功能层和至少一组发蓝光的发光功能层;其中,设置有所述多个彩膜部的第一衬底与设置有所述多个发光部的第二衬底对盒设置,以使多个彩膜部和多个发光部位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并使各发光部位于一个彩膜部的入光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上的间隔图案,所述间隔图案靠近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彩膜部靠近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上设置有多个彩膜部,所述多个彩膜部包括所述第一彩膜部、所述第二彩膜部、所述第三彩膜部和所述第四彩膜部;多个发光部,发光部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衬底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一组发红光的发光功能层和至少一组发蓝光的发光功能层;其中,各发光部位于一个彩膜部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间隔图案,所述间隔图案靠近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与所述彩膜部靠近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调光透镜,设置于所述发光部和与该发光部对应的彩膜部之间;所述调光透镜被配置为收敛由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线,以使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线射向对应的所述彩膜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光透镜的靠近所述发光部的表面为凸面;并且所述调光透镜的靠近所述彩膜部的表面为平面或凹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调光透镜与所述发光部之间的第一填充层,所述调光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填充层的折射率;设置于所述调光透镜与所述彩膜部之间的第二填充层,所述调光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填充层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发光部和与该发光部对应的彩膜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调光透镜;或者,所述调光透镜呈条状,同一行或者同一列的多个发光部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处于一个所述调光透镜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范围之内;所述参考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衬底。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彩膜部,所述第一彩膜部被配置为出射第一颜色光线;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彩膜部,所述第二彩膜部被配置为出射第二颜色光线;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彩膜部,所述第三彩膜部被配置为出射第三颜色光线;所述第三颜色光线与所述第一颜色光线、所述第二颜色光线为三基色光线;所述第四子像素包括第四彩膜部,所述第四彩膜部包括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所述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配置为将射向所述第四彩膜部的一部分光线转换为至少一种基色光线,所述至少一种基色光线能够与射向该第四彩膜部的另一部分光线混合以出射白色光线。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由于设置有可以出射白色光线的第四子像素,因此只需控制对应的第四子像素发光即可实现白画面显示,而无需通过第一子像素(例如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例如绿色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例如蓝色子像素)同时发光来输出白光以显示白画面。从而不会因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出光亮度低,蓝色子像素的出光亮度高,而导致显示面板在显示白画面时功耗较高。换言之,采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在显示白画面时,相较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而言,具有功耗更低的优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该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相关技术的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3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A-A'向截面图;
图3B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A-A'向截面图;
图3C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A-A'向截面图;
图3D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A-A'向截面图;
图4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彩膜部的截面图;
图4B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彩膜部的截面图;
图4C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彩膜部的截面图;
图4D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A-A'向截面图;
图4E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A-A'向截面图;
图4F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A-A'向截面图;
图4G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A-A'向截面图;
图5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5B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发光部的截面图;
图7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7B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7C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7D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7E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调光透镜与第二衬底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7F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调光透镜与第二衬底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00。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00包括多个发蓝光的发光部01、以及设置于该多个发蓝光的发光部01出光侧的彩色滤光层02和遮光图案03。其中,彩色滤光层02包括多个滤光部021(例如绿色滤光部、红色滤光部、蓝色滤光部),多个滤光部021与多个发蓝光的发光部01一一对应设置(即,一个发蓝光的发光部01和一个滤光部021位于同一个子像素内),多个滤光部021用于对进入其内的蓝色光线进行过滤,以使用于色彩显示的三基色光线透过(例如绿色滤光部仅可以透过绿色光线、红色滤光部仅可以透过红色光线、蓝色滤光部仅可以透过蓝色光线),从而实现全彩显示;遮光图案03设置在任意相邻滤光部021之间,遮光图案03具有吸收所有可见波段的光线的作用,用于将各个滤光部021隔开,防止不同的滤光部021之间发生串色,影响显示效果。
然而,在上述显示装置00中,经红色滤光部出射的红色光线的亮度以及经绿色滤光部出射的绿色光线的亮度都比较低,经蓝色滤光部出射的蓝色光线的亮度比较高。也即,该显示装置00存在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出光亮度低,而蓝色子像素的出光亮度高的问题,进而导致该显示装置00在显示白画面时功耗会比较高。
基于此,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1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10,像素单元10包括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第三子像素13和第四子像素14。
如图2所示,该第一子像素11包括第一彩膜部111,第一彩膜部111被配置为出射第一颜色光线(例如图2示出的第一彩膜部111被配置为出射红色光线);该第二子像素12包括第二彩膜部121,第二彩膜部121被配置为出射第二颜色光线(例如图2示出的第二彩膜部121被配置为出射绿色光线);该第三子像素13包括第三彩膜部131,第三彩膜部131被配置为出射第三颜色光线(例如图2示出的第三彩膜部111被配置为出射红色光线);其中,第三颜色光线与第一颜色光线、第二颜色光线为三基色光线。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是本公开的一种示例,而非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彩膜部121和第三彩膜部131只需要满足能够出射三基色光线即可。例如,该三基色光线可以是红色光线、绿色光线和蓝色光线;又例如,该三基色光线还可以是红色光线、黄色光线和蓝色光线。
如图2、图3A~图3D所示,该第四子像素14包括第四彩膜部141,第四彩膜部141包括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所述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射向所述第四彩膜部141的一部分光线转换为至少一种基色光线,所述至少一种基色光线能够与射向该第四彩膜部141的另一部分光线混合以出射白色光线。
例如,在射向该第四彩膜部141的光线为蓝色光线和红色光线时,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的光转换材料(如图3A示出的绿光转换材料101)可以将蓝色光线中的一部分转换为绿色光线,然后使转换得到的绿色光线与射向该第四彩膜部141的红色光线、以及该蓝色光线中的另一部分混合,从而达到出射白色光线的目的;又例如,在射向该第四彩膜部141的光线为蓝色光线和红色光线时,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的光转换材料(如图3B示出的黄光转换材料102)可以将蓝色光线中的一部分转换为黄色光线,然后使转换得到的黄色光线与射向该第四彩膜部141的红色光线、以及该蓝色光线中的另一部分混合,从而达到出射白色光线的目的;又例如,在射向该第四彩膜部141的光线为蓝色光线时,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的光转换材料(如图3C示出的绿光转换材料101和红光转换材料103)可以将蓝色光线中的一部分转换为绿色光线和红色光线,然后使转换得到的绿色光线和红色光线与该蓝色光线中的另一部分混合,从而达到出射白色光线的目。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的光转换材料,可以是将短波长光线转换为长波长光线(例如将蓝色光线转换为绿色光线)的光转换材料,也可以是将长波长光线转换为短波长光线(例如将红色光线转换为绿色光线)的光转换材料。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只需要满足转换后得到的光线能够与未被转换的光线混合形成白色光线即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由于设置有可以出射白色光线的第四子像素,因此只需控制对应的第四子像素发光即可实现白画面显示,而无需通过第一子像素(例如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例如绿色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例如蓝色子像素)同时发光来输出白光以显示白画面。从而不会因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出光亮度低,蓝色子像素的出光亮度高,而导致显示面板在显示白画面时功耗较高。换言之,采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在显示白画面时,相较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而言,具有功耗更低的优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该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的,参见图3A~图3D,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的光转换材料包括绿光转换材料101、黄光转换材料102和红光转换材料103中的至少一者。其中,该绿光转换材料101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绿色光线;该黄光转换材料102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黄色光线;该红光转换材料103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红色光线。
在该第四彩膜部141包括绿光转换材料101和红光转换材料103的情况下:如图3C所示,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红光转换材料103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绿光转换材料101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的0.5倍(其中,“约”是指在0.5倍的基础上可以上下浮动,例如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为0.4~0.6倍);和/或,如图3D所示,该第四彩膜部141包括沿由该第四彩膜部141的入光侧指向该第四彩膜部的出光侧的方向E依次层叠设置第一膜层a1和第二膜层a2,其中,该第一膜层a1中设置有红光转换材料103,该第二膜层a2中设置有绿光转换材料101。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红光转换材料103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绿光转换材料101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的0.5倍,使得经该第四彩膜部141后转换得到的红色光线的强度小于经该第四彩膜部141后转换得到的绿色光线的强度。而通过设置第一膜层a1和第二膜层a2,并在第一膜层a1中设置红光转换材料103,在第二膜层a2中设置有绿光转换材料101,可以使红光转换材料起到充分的光转换作用。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混合后形成的白色光线的纯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白画面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红光转换材料103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绿光转换材料101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的0.5倍的情况下,这两种材料可以如图3C所示直接混合掺杂,或者,也可以如图3D所示分别掺杂在第一膜层a1和第二膜层a2中。而在图3D示出的基础上,示例性的,可以设置该第一膜层a1的厚度约为该第二膜层a2的厚度的0.5倍(其中,“约”是指在0.5倍的基础上可以上下浮动,例如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为0.4~0.6倍);此时,可以使红光转换材料103在第一膜层a1中的掺杂质量百分比接近绿光转换材料101在第二膜层a2中的掺杂质量百分比,进而更有利于提高光线在第一膜层a1和第二膜层a2中的转换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四彩膜部141中光转换材料(即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的全部光转换材料,例如包括绿光转换材料、黄光转换材料和红光转换材料中的至少一者)的掺杂质量百分比为15%~90%。例如可以为50%~75%,又例如可以为70%。这样设计,使得射向该第四彩膜部141的光线不会完全被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的光转换材料吸收并转换,进而可以使该第四彩膜部141中转换得到的光线与未被转换的光线混合以实现输出白色光线。
对于上述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彩膜部121以及第三彩膜部131中的任一者,可以按照以下一些示例进行设置。
示例性的,如图3A~图3D所示,该第一彩膜部111包括红光转换材料103,或者,该第一彩膜部111包括同时红色滤光材料105和红光转换材料103。该红色滤光材料105被配置为仅透过红色光线,该红光转换材料103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红色光线。也即,该第一彩膜部111可以如图3A和图3B所示仅包括红光转换材料103,或者,也可以如图3C和图3D所示同时包括红色滤光材料105和红光转换材料103。而且,在该第一彩膜部111同时包括红色滤光材料105和红光转换材料103的情况下,这两种材料可以如图3C所示直接混合掺杂,或者也可以如图3D所示设置该第一彩膜部111中包含红色滤光材料105的部分位于包含红光转换材料103的部分的出光侧。这样设计,使得在射向该第一彩膜部111的光线未被包含红光转换材料103的部分完全转换时,可以利于包含红色滤光材料105的部分对未被转换的光线进行过滤,进而可以防止该第一彩膜部111出射不希望出现的颜色光线,也即使得该第一彩膜部可以出射纯度较高的出射红色光线。
示例性的,如图3A~图3D所示,该第二彩膜部121包括绿光转换材料101,或者,该第二彩膜部121同时包括绿色滤光材料106和绿光转换材料101。该绿色滤光材料106被配置为仅透过绿色光线,该绿光转换材料101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绿色光线。也即,该第二彩膜部121可以如图3A和图3B所示仅包括绿光转换材料101,或者,也可以如图3C和图3D所示同时包括绿色滤光材料106和绿光转换材料101。而且,在该第二彩膜部121同时包括绿色滤光材料106和绿光转换材料101的情况下,这两种材料可以如图3C所示直接混合掺杂,或者也可以如图3D所示设置第二彩膜部121中包含绿色滤光材料106的部分位于包含绿光转换材料101的部分的出光侧。这样设计,使得在射向该第二彩膜部121的光线未被包含绿光转换材料101的部分完全转换时,可以利于包含绿色滤光材料106的部分对未被转换的光线进行过滤,进而可以防止该第二彩膜部121出射不希望出现的颜色光线,也即使得该第二彩膜部121可以出射纯度较高的出射绿色光线。
示例性的,如图3A~图3D所示,该第三彩膜部131包括蓝色滤光材料107和/或蓝光转换材料104,该蓝色滤光材料107被配置为仅透过蓝色光线,该蓝光转换材料104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转换为蓝光。也即,该第三彩膜部131可以如图3A所示仅包括蓝光转换材料104,可以如图3B所示仅包括蓝色滤光材料107,或者,也可以如图3C和图3D所示同时包括蓝色滤光材料107和蓝光转换材料104。而且,在该第三彩膜部131同时包括蓝色滤光材料107和蓝光转换材料104的情况下,这两种材料可以如图3C所示直接混合掺杂,或者也可以如图3D所示设置第三彩膜部131中包含蓝色滤光材料107的部分位于包含蓝光转换材料104的部分的出光侧。这样设计,使得在射向该第三彩膜部131的光线未被包含蓝光转换材料104的部分完全转换时,可以利于包含蓝色滤光材料107的部分对未被转换的光线进行过滤,进而可以防止该第三彩膜部131出射不希望出现的颜色光线,也即使得该第三彩膜部131可以出射纯度较高的出射蓝色光线。
其中,上述红色滤光材料105、绿色滤光材料106和蓝色滤光材料107可以为光阻材料;上述绿光转换材料101、黄光转换材料102、红光转换材料103和蓝光转换材料104可以为荧光材料或量子点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A~图4C所示,该第一彩膜部111、该第二彩膜部121、该第三彩膜部131和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散射材料151。下面为了方便说明,以彩膜部15表示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彩膜部121、第三彩膜部131和第四彩膜部141中的一者,如图4A~图4C所示,该彩膜部15中包括散射材料151,例如该散射材料151可以是分散剂或者散射粒子。在该散射材料151为散射粒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散射粒子使光线在彩膜部15内来回反射,以提高光转换材料对光线的吸收转换效率。而在该散射材料151为分散剂的情况下,分散剂自身可以作为具有反射作用的粒子,而且通过分散剂还能够分散该彩膜部15中固体或液体粒子聚集的物质,此时,通过分散剂自身以及通过分散剂分散聚积物质得到的粒子可以使光线在彩膜部15内来回反射,进而可以大幅提高光转换材料对光线的吸收转换效率。
示例性的,该散射材料151的粒径为5nm~1000nm。例如,该散射材料151的粒径可以为50nm~200nm,又例如,该散射材料151的粒径可以为5nm、50nm、100nm、200nm或者1000nm等。这样光线在彩膜部15中的散射效果会比较好。
又示例性的,该彩膜部15中该散射材料151的掺杂质量百分比为0.01%~50%。例如,可以为3%~25%,又例如可以为3%、5%、25%。这样设计,既可以通过散射材料151提高光线散射效果,又不会因散射材料151掺杂过多而导致影响彩膜部15的透过率。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B和图4C所示,该散射材料151所在的彩膜部15包括沿第一方向E依次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散射层;该第一方向E由该彩膜部15的入光侧指向该彩膜部15的出光侧,例如图3D中该第一方向E可以是由第四彩膜部141的入光侧指向该第四彩膜部141的出光侧。
相邻两层散射层中,靠近该彩膜部15的出光侧的散射层(如图4B中的第二散射层b2)中该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大于靠近该彩膜部15的入光侧的散射层(如图4B中的第一散射层b1)中该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这样可使更多光线进入彩膜部15,并提高光线被彩膜部15中光转换材料吸收及转换的效率。
其中,各散射层的厚度(即沿第一方向E的尺寸)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1μm~20μm。
示例性的,如图4B所示,该散射材料151所在的彩膜部15包括沿第一方向E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散射层b1和第二散射层b2;该第一散射层b1的厚度约为4μm,该第一散射层b1中散射材料151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5%;该第二散射层b2的厚度约为6μm,该第二散射层b2中散射材料151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25%。其中“约”是指在对应数值的基础上可以上下浮动百分之十,例如第一散射层b1的厚度约为4μm,可以是指该第一散射层c1的厚度取值范围为3.6μm~4.4μm。本示例中的彩膜部15可以吸收更多光线,并且可以提高光线被光转换材料转换的效率。
或者,如图4C所示,该散射材料151所在的彩膜部15包括沿第一方向E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散射层b1、第二散射层b2和第三散射层b3;该第一散射层b1的厚度约为3μm,该第一散射层b1中散射材料151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3%;该第二散射层b2的厚度约为3μm,该第二散射层b2中散射材料151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12%;该第三散射层b3的厚度约为3μm,该第三散射层b3中散射材料151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25%。其中“约”是指在各对应数值的基础上可以上下浮动百分之十,例如第一散射层b1的厚度约为3μm,可以是指该第一散射层b1的厚度取值范围为2.7μm~3.3μm。本示例中的彩膜部15可以吸收更多光线,并且可以提高光线被光转换材料转换的效率。
其中,在第一彩膜部111按照散射材料151的掺杂量不同分为上述第一散射层b1和第二散射层b2,且该第一彩膜部111同时包括红光转换材料103和红色滤光材料105的情况下,如图4D和图4E所示,可以设置红光转换材料103掺杂于第一散射层b1中,红色滤光材料105掺杂于第二散射层b2中。即,此时该第一彩膜部111中包含红光转换材料103的部分为第一散射层b1,该第一彩膜部111中包含红色滤光材料105的部分为第二散射层b2。而在第一彩膜部111按照散射材料151的掺杂质量百分比分为上述第一散射层b1、第二散射层b2和第三散射层b3,且该第一彩膜部111同时包括红光转换材料103和红色滤光材料105的情况下,如图4F和图4G所示,可以设置该红光转换材料103掺杂于第一散射层b1和第二散射层b2中,红色滤光材料105掺杂于第三散射层b3中。即,此时该第一彩膜部111中包含红光转换材料103的部分为第一散射层b1和第二散射层b2,该第一彩膜部111中包含红色滤光材料105的部分为第三散射层b3。
在第二彩膜部121按照散射材料151的掺杂量不同分为上述第一散射层b1和第二散射层b2,且该第二彩膜部121同时包括绿光转换材料101和绿色滤光材料106的情况下,如图4D和图4E所示,可以设置绿光转换材料101掺杂于第一散射层b1中,绿色滤光材料106掺杂于第二散射层b2中。即,此时该第二彩膜部121中包含绿光转换材料101的部分为第一散射层b1,该第二彩膜部121中包含绿色滤光材料106的部分为第二散射层b2。而在第二彩膜部121按照散射材料151的掺杂质量百分比分为上述第一散射层b1、第二散射层b2和第三散射层b3,且该第二彩膜部121同时包括绿光转换材料101和绿色滤光材料106的情况下,如图4F和图4G所示,可以设置该绿光转换材料101掺杂于第一散射层b1和第二散射层b2中,绿色滤光材料106掺杂于第三散射层b3中。即,此时该第二彩膜部121中包含绿光转换材料101的部分为第一散射层b1和第二散射层b2,该第二彩膜部121中包含绿色滤光材料106的部分为第三散射层b3。
在第三彩膜部131按照散射材料151的掺杂量不同分为上述第一散射层b1和第二散射层b2,且该第三彩膜部131同时包括蓝光转换材料104和蓝色滤光材料107的情况下,如图4D所示,可以设置蓝光转换材料104掺杂于第一散射层b1中,蓝色滤光材料107掺杂于第二散射层b2中。即,此时该第三彩膜部131中包含蓝光转换材料104的部分为第一散射层b1,该第三彩膜部131中包含蓝色滤光材料107的部分为第二散射层b2。而在第三彩膜部131按照散射材料151的掺杂质量百分比分为上述第一散射层b1、第二散射层b2和第三散射层b3,且该第三彩膜部131同时包括蓝光转换材料104和蓝色滤光材料107的情况下,如图4F所示,可以设置该蓝光转换材料104掺杂于第一散射层b1和第二散射层b2中,蓝色滤光材料107掺杂于第三散射层b3中。即,此时该第三彩膜部131中包含蓝光转换材料104的部分为第一散射层b1和第二散射层b2,该第三彩膜部131中包含蓝色滤光材料107的部分为第三散射层b3。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射向该第三彩膜部131的光线通常至少包括蓝色光线,因此,如图4E和4G所示,该第三彩膜部131可以仅包括蓝色滤光材料107。而且,此时该第三彩膜部131中既可以不设置散射材料151,也可以设置多层散射材料。
而在第四彩膜部141按照散射材料151的掺杂量不同分为上述第一散射层b1和第二散射层b2的情况下,如图4D~图4G所示,该第一散射层b1与该第四彩膜部141的第二膜层a2可以是该第四彩膜部141的同一部分,该第二散射层b2与该第四彩膜部141的第一膜层a1可以是该第四彩膜部141的同一部分。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在另一些示例中,该第四彩膜层141中第一散射层b1和第二散射层b2的分界线,也可以与第四彩膜层中第一膜层a1和第二膜层a2的分界线不重合。又例如,在又一些示例中,该第四彩膜部141按照散射材料151的掺杂量不同还可以分为第一散射层b1和第二散射层b2和第三散射层b3。这三个散射层组成的整个第四彩膜部141同样可以按照所包含的光转换材料不同分为第一膜层a1和第二膜层a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所描述的显示面板1,可以是图5A示出的对盒式显示面板(即彩膜基板1A与显示基板2A对盒设置,并通过封框胶51连接形成的显示面板),也可以是图5B示出的第二种显示面板(即在设置有驱动电路及发光部的衬底上直接制作有彩膜的显示面板)。在该显示面板1为对盒式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如图5A所示,该彩膜基板1A可以与未设置彩膜的显示基板2A对盒安装,从而实现全彩显示。其中,彩膜基板1A除包括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彩膜部121、第三彩膜部131和第四彩膜部141外,还包括用于将相邻的彩膜部(例如图5A示出的第一彩膜部111和第二彩膜部121、第二彩膜部121和第三彩膜部131、以及第三彩膜部131和第四彩膜部141)间隔开的间隔图案17,该间隔图案17可以防止不同的彩膜部之间发生串色,从而提高显示效果。同时,该间隔图案17可以具有吸光和/或反射光的功能,并且该间隔图案17还可以是透明的。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置间隔图案17靠近各彩膜部(例如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彩膜部121、第三彩膜部131和第四彩膜部141)的侧面具有反射光的功能(可以理解,在该间隔图案透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该侧面涂覆反射材料,从而实现反射光的功能),这样可以将光线更好的限制在各彩膜部中,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各彩膜部的出光亮度。
在此基础上,该显示面板1中的彩膜基板1A包括第一衬底100,该第一衬底100用于承载多个彩膜部(例如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彩膜部121、第三彩膜部131和第四彩膜部141)以及间隔图案17。同时,在形成有多个彩膜部及间隔图案17的第一衬底100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一封装层18,通过设置该第一封装层18可以避免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彩膜部121、第三彩膜部131和第四彩膜部141受到水氧侵害。
继续参见图5A,该显示面板1中的显示基板2A包括第二衬底200,以及依次设置于该第二衬底200上的驱动电路、发光器件和第二封装层25。其中,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21。发光器件包括阳极22、发光部16以及阴极24,阳极22和多个薄膜晶体管21中作为驱动晶体管的薄膜晶体管21的漏极电连接。该未设置彩膜的显示基板2A还包括像素界定层23,像素界定层23包括多个开口区,一个发光部16设置在一个开口区中。
示例性的,如图5A所示,在该显示面板1中,彩膜基板1A与显示基板2A对盒安装时,还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填充层,例如该填充层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膜层31、无机膜层32和有机膜层33,这样有利于提高两者对盒安装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显示面板1不易发生变形。此外,还可以在整体的侧面设置一圈封框胶51(如图5A和图7A所示),例如,该封框胶51可以是紫外光(Ultraviolet Rays,UV)固化胶,这样有利于防止水汽渗入,提高使用寿命。
在该彩膜基板1A与显示基板2A对盒安装后,示例性的,如图5A所示,该间隔图案17靠近第二衬底200的表面与第二衬底200之间的距离L1小于该彩膜部靠近第二衬底200的表面与第二衬底200之间的距离L2。这样可以更好的避免多个滤光部之间发生串色。
在该彩膜基板1A与显示基板2A对盒后,各发光部16位于与其对应的彩膜部的入光侧,例如在图5A中,显示基板2A包括设置于第一彩膜部111入光侧的发光部16、设置于第二彩膜部121入光侧的发光部16、设置于第三彩膜部131入光侧的发光部16、以及设置于第四彩膜部141入光侧的发光部16。
而在该显示面板1为如上所述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该第二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二衬底200,该第二衬底200上设置有多个彩膜部(例如所述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彩膜部121、第三彩膜部131和第四彩膜部141)。在此基础上,如图5B所示,该第二种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发光部16,各发光部16位于一个彩膜部与第二衬底200之间。例如,在图5B中,该第二种显示面板设置于该第一彩膜部111入光侧的发光部16、设置于该第二彩膜部121入光侧的发光部16、设置于该第三彩膜部131入光侧的发光部16、和设置于该第四彩膜部141入光侧的发光部16。
在该第二种显示面板中,示例性的,如图5B所示,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衬底200上的间隔图案17(该间隔图案17可以与上述彩膜基板1A中的间隔图案7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并且该间隔图案17靠近第二衬底200的表面与彩膜部靠近第二衬底200的表面齐平。这样可以更好的避免多个滤光部之间发生串色。
参见图5A和图5B,该第二种显示面板与未设置彩膜的显示基板2A之间的区别在于,该第二种显示面板在制备完覆盖阴极层24的第二封装层25之后,依次形成一层有机膜层26和一层无机膜层27,该无机膜层27的远离第二衬底200的表面为平面,因此便于在该无机膜层27上继续制备上述间隔图案17、以及多个彩膜部(例如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彩膜部121、第三彩膜部131和第四彩膜部141)。最后还可以形成覆盖彩膜部及间隔图案17的第一封装层18,通过设置该封装层18可以避免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彩膜部121、第三彩膜部131和第四彩膜部141受到水氧侵害。
示例性的,该上述第一封装层18和第二封装层25均可以设置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无机膜层、有机膜层和无机膜层的三层结构,这样有利于提高封装效果。
在上述任意一种显示面板的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发光部16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组发红光的发光功能层162和至少一组发蓝光的发光功能层161。
例如,如图6所示,该发光部16包括两组发蓝光的发光功能层161,以及设置于这两组发蓝光的发光功能层161之间的一组发红光的发光功能层162。在此基础上,如图6所示,相邻的两组发光功能层之间可以通过P型电荷产生层P-CGL和N型电荷产生层N-CGL连接。也即,该发光部16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空穴阻挡层HBL、蓝色发光层B-EML、电子阻挡层EBL、空穴传输层HTL、P型电荷产生层P-CGL、N型电荷产生层N-CGL、电子传输层ETL、红色发光层R-EML、电子阻挡层EBL、空穴传输层HTL、P型电荷产生层P-CGL、N型电荷产生层N-CGL、电子传输层ETL、空穴阻挡层HBL、蓝色发光层B-EML、电子阻挡层EBL、空穴传输层HTL、空穴注入层HIL。其中,P型电荷产生层P-CGL和N型电荷产生层N-CGL在外加电场条件下能够产生电子和空穴,从而能够提高位于中间的发光功能层的发光效果,并且有利于提高该发光部16的发光稳定性。
该发光部16可以同时出射蓝色光线和红色光线,且蓝色光线的强度比较强。在将该发光部16设置于第四彩膜部141的入光侧时,该第四彩膜部141中的光转换材料(如图3A示出的绿光转换材料101)可以将蓝色光线中的一部分转换为绿色光线,然后使转换得到的绿色光线与射向该第四彩膜部141的红色光线、以及该蓝色光线中的另一部分混合,从而达到出射白色光线的目的,并且该白色光线的纯度和亮度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发光部16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只要能够满足发光部16与第四彩膜部141配合实现出射白色光线即可。例如,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减少一组发蓝光的发光功能层161,也可以再增加一组发蓝光的发光功能层161,此时,均有利于提高混合形成的白色光线的纯度和亮度。又例如,该发光部16还可以仅设置一组或多组发蓝光的发光功能层161,此时仍然能够与第四彩膜部141(此时该第四彩膜部同时包括绿光转换材料和红光转换材料)配合实现出射白色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该显示面板1还包括调光透镜41,该调光透镜41设置于发光部16和与该发光部16对应的彩膜部之间。例如,各发光部16和与该发光部对应的彩膜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调光透镜41,此时,可以利用位于一个发光部16和与该发光部对应的彩膜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调光透镜41,收敛由该发光部16发出的光线,以使该发光部16发出的光线能够射向对应的彩膜部。其中,在位于一个发光部16和与该发光部对应的彩膜部之间的调光透镜41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例如图7A和图7B中,在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彩膜部121、第三彩膜部131和第四彩膜部141四者的入光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调光透镜41),该发光部16在参考平面M(即平行于第二衬底200的平面)的正投影和与其对应的彩膜部在该参考平面M上的正投影均位于该一个调光透镜41在该参考平面M的正投影范围之内,这样可以更好的收敛由该发光部16发出的光线,以使该发光部16发出的光线能够射向对应的彩膜部。而在位于一个发光部16和与该发光部对应的彩膜部之间的调光透镜41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如图7C和图7D所示,可以将该多个调光透镜41阵列排布,以利用该多个调光透镜41收敛由该发光部16发出的光线,以使该发光部16发出的光线能够射向对应的彩膜部。同时,该发光部16在该参考平面M的正投影和与其对应的彩膜部在该参考平面M上的正投影均位于该多个调光透镜41在该参考平面M的正投影范围之内。
又例如,该调光透镜41呈条状,同一行或者同一列的多个发光部16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处于一个调光透镜41在所述参考平面M上的正投影范围之内,该参考平面平行于第二衬底200。此时,可以利用一个调光透镜对同一行或者同一列的多个发光部16发出的光线进行收敛,以使各发光部16发出的光线可以更多的射向与其对应的彩膜部,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位于正投影范围之内,是指包括两个正投影彼此重叠的情况。而且示例性的,可以设置调光透镜41在参考平面的正投影边缘超出位于其正投影范围之内的发光部和/或彩膜部的正投影边缘2μm~5μm。这样使其下方的发光部16发出的光线更多地被搜集会聚至其上方的彩膜部中。
示例性的,如图7A和图7B所示,该调光透镜41的靠近发光部16的表面为凸面;并且该调光透镜41的靠近彩膜部的表面为平面或凹面。这样能够达到较好的光线收敛效果。
图7E和图7F中示出了两种调光透镜41的截面示意图。示例性的,如图7E所示,该调光透镜41为平凸透镜,此时,该调光透镜41的平面可以平行于该第二衬底200,并且过该调光透镜41的凸面边缘上的任一点且与该凸面相切的切线与平行于第二衬底200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可以为20°~80°,这样具有更好的聚光效果。又示例性的,如图7F所示,该调光透镜41可以为凹凸透镜,此时过该调光透镜41的凸面边缘上的任一点且与该凸面相切的切线与平行于第二衬底200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可以为20°~80°,这样具有更好的聚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一填充层34和第二填充层35。该第一填充层34设置于调光透镜41与发光部16之间,该第二填充层35设置于调光透镜41与彩膜部(例如第一~第四彩膜部)之间。该调光透镜4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填充层34的折射率,并且调光透镜41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第二填充层35的折射率。这样设计使得由发光部16射向对应的彩膜部的光线,在依次经过第一填充层34、调光透镜41和第二填充层35时,不会发光全反射,进而能够保证更多的光线射线彩膜部。
其中,该第一填充层34、调光透镜41和第二填充层35均可以由树脂(resin)材料制作,只要保证三者的折射率满足上述要求即可。另外,对于各调光透镜41沿垂直于参考平面M方向的厚度,可以根据所要达到的光线收敛程度进行设置,本公开实施例并非对此进行限制。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300,如图8所示,该显示装置3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显示装置300例如可以是该显示装置20例如可以是电视、数码相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适当的部件。该显示装置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显示面板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如图9所示,该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1。
步骤S1、参见图5A,在衬底(如第一衬底100)上形成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第三子像素13和第四子像素14;第一子像素11包括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子像素12包括第二彩膜部121,第三子像素13包括第三彩膜部131,第四子像素14包括第四彩膜部141。其中,该第一衬底100例如可以是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塑料基板或其它适合材料的基板。例如,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衬底100还可以是柔性衬底基板,该柔性衬底基板例如是透明基板且可以弯曲。
该第一彩膜部111被配置为出射第一颜色光线;该第二彩膜部121被配置为出射第二颜色光线;该第三彩膜部131被配置为出射第三颜色光线;第三颜色光线与第一颜色光线、第二颜色光线为三基色光线。该第四彩膜部141包括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所述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配置为将射向所述第四彩膜部141的一部分光线转换为至少一种基色光线,所述至少一种基色光线能够与射向该第四彩膜部141的另一部分光线混合以出射白色光线。
通过步骤S1形成的显示面板,由于设置有可以出射白色光线的第四子像素14,因此只需控制对应的第四子像素14发光即可实现白画面显示,而无需通过第一子像素11(例如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12(例如绿色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13(例如蓝色子像素)同时发光来输出白光以显示白画面。从而不会因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出光亮度低,蓝色子像素的出光亮度高,而导致显示装置在显示白画面时功耗较高。换言之,采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在显示白画面时,相较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而言,具有功耗更低的优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该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包括步骤S2、参见图7A,在形成有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彩膜部121、第三彩膜部131和第四彩膜部141的衬底(即第一衬底100)上依次形成第二填充层35、透镜层和第一填充层34;透镜层包括至少一个调光透镜41。
其中,各调光透镜41覆盖至少一个彩膜部,各调光透镜41的靠近所述至少一个彩膜部的表面为平面或凹面,各调光透镜41的远离所述至少一个彩膜部的表面为凸面。并且各调光透镜4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填充层34的折射率,各调光透镜41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第二填充层35的折射率。
示例性的,各调光透镜41的折射率与第一填充层34的折射率之差大于或等于0.2。例如,可以设置该第一填充层34的材料为树脂材料,折射率范围为1.0~2.0,比如1.4~1.6;对应的,可以设置调光透镜41的材料为树脂材料,折射率范围为1.0~2.3,比如1.6~1.8。
参见图7A,在制作该显示面板时,可以先在第一封装层18上涂覆形成第二填充层35的材料,并进行后烘固化形成第二填充层35;然后在第二填充层35和第一封装层18上形成包括至少一个调光透镜41的透镜层;最后形成覆盖透镜层的第一填充层34。
通过步骤S1和S2形成的显示面板,可以利用至少一个调光透镜41对至少一个发光部16发出的光线进行收敛,以使各发光部16发出的光线可以更多的射向与其对应的彩膜部,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亮度。同时,由于各调光透镜4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填充层34的折射率,且各调光透镜41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第二填充层35的折射率,还使得由各发光部16射向对应的彩膜部的光线,在依次经过第一填充层34、调光透镜41和第二填充层35时,不会发光全反射,进而能够保证更多的光线射线彩膜部。
在该显示面板1为如上所述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该制作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11和步骤S13。
步骤S11、参见图5B,在衬底(即第二衬底200)上形成多个发光部16,各发光部16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组发红光的功能层和至少一组发蓝光的功能层。其中,该第二衬底200例如可以是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塑料基板或其它适合材料的基板。例如,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衬底200还可以是柔性衬底基板,该柔性衬底基板例如是透明基板且可以弯曲。此外,发光部16可以是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发光部16,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13在形成有所述多个发光部16的衬底(即第二衬底200)上形成彩膜层,该彩膜层包括上述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彩膜部121、第三彩膜部131和第四彩膜部141。
通过步骤S11和S13形成的显示面板,第四子像素14中的光转换材料可以吸收发光部16发出的一部分蓝色光线将其转换为绿色光线,并使绿色光线与发光部16发出的红色光线、以及发光部16发出的另一部分蓝色光线混合以形成白色光线并出射。采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在显示白画面时,相较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而言,具有功耗更低的优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该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此基础上,示例性的,在步骤S11、之后,及步骤S13之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S12。
步骤S12、参见图7B,在形成有所述多个发光部16的衬底上依次形成第一填充层34、透镜层和第二填充层35;所述透镜层包括至少一个调光透镜41。
其中,各调光透镜41覆盖至少一个发光部16,各调光透镜41的靠近所述至少一个发光部16的表面为凸面,各调光透镜41的远离所述至少一个发光部16的表面为平面或凹面;并且各调光透镜4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填充层34的折射率,各调光透镜41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第二填充层35的折射率。
参见图7B,在制作该显示面板时,可以先在第二封装层25上涂覆形成第一填充层34的材料(例如涂覆厚度约为15μm且折射率约为1.4的树脂材料),然后进行图案化处理,后烘出现对应调光透镜41的凹坑,然后在凹坑内涂覆形成调光透镜41的材料(例如涂覆厚度约为10μm且折射率约为1.6的树脂材料)并固化,以形成调光透镜41。然后在调光透镜41上形成第二填充层35,该第二填充层35可以是无机阻水层SiNx。之后,可以在该无机阻水层SiNx上制作间隔图案17、以及多个彩膜部(例如第一彩膜部111、第二彩膜部121、第三彩膜部131和第四彩膜部141)。而且还可以在间隔图案17、以及多个彩膜部上形成第二封装层25。
通过上述步骤S11、S12和S13形成的显示面板,可以利用至少一个调光透镜41对至少一个发光部16发出的光线进行收敛,以使各发光部16发出的光线可以更多的射向与其对应的彩膜部,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亮度。同时,由于各调光透镜4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填充层34的折射率,且各调光透镜41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第二填充层35的折射率,还使得由各发光部16射向对应的彩膜部的光线,在依次经过第一填充层34、调光透镜41和第二填充层35时,不会发光全反射,进而能够保证更多的光线射线彩膜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
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彩膜部,所述第一彩膜部被配置为出射第一颜色光线;
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彩膜部,所述第二彩膜部被配置为出射第二颜色光线;
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彩膜部,所述第三彩膜部被配置为出射第三颜色光线;所述第三颜色光线与所述第一颜色光线、所述第二颜色光线为三基色光线;
第四子像素,所述第四子像素包括第四彩膜部,所述第四彩膜部包括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所述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射向所述第四彩膜部的一部分光线转换为至少一种基色光线,所述至少一种基色光线能够与射向该第四彩膜部的另一部分光线混合以出射白色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绿光转换材料,所述绿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绿色光线;或者,
黄光转换材料,所述黄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黄色光线;或者,
红光转换材料,所述红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红色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彩膜部包括绿光转换材料和红光转换材料的情况下,所述第四彩膜部按照以下至少一种方式设置:
所述第四彩膜部中红光转换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所述第四彩膜部中绿光转换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的0.5倍;或者,
所述第四彩膜部包括沿由所述第四彩膜部的入光侧指向所述第四彩膜部的出光侧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中设置有所述红光转换材料,所述第二膜层中设置有所述绿光转换材料;或者,
所述第四彩膜部包括沿由所述第四彩膜部的入光侧指向所述第四彩膜部的出光侧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中设置有所述红光转换材料,所述第二膜层中设置有所述绿光转换材料,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约为所述第二膜层的厚度的0.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彩膜部中光转换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为15%~9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彩膜部、所述第二彩膜部、所述第三彩膜部和所述第四彩膜部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散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射材料的粒径为5nm~1000nm;和/或,
所述散射材料所在的彩膜部中该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为0.01%~5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材料所在的彩膜部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散射层;所述第一方向由该彩膜部的入光侧指向该彩膜部的出光侧;其中,
相邻两层散射层中,靠近该彩膜部的出光侧的散射层中所述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大于靠近该彩膜部的入光侧的散射层中所述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和/或,
各散射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1μm~20μ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材料所在的彩膜部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散射层和第二散射层;所述第一散射层的厚度约为4μm,所述第一散射层中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5%;所述第二散射层的厚度约为6μm,所述第二散射层中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25%;或者,
所述散射材料所在的彩膜部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散射层、第二散射层和第三散射层;所述第一散射层的厚度约为3μm,所述第一散射层中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3%;所述第二散射层的厚度约为3μm,所述第二散射层中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12%;所述第三散射层的厚度约为3μm,所述第三散射层中散射材料的掺杂质量百分比约为25%;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由该彩膜部的入光侧指向该彩膜部的出光侧。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彩膜部包括红光转换材料或者同时包括红色滤光材料和红光转换材料,所述红色滤光材料被配置为仅透过红色光线,所述红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红色光线;
所述第二彩膜部包括绿光转换材料或者同时包括绿色滤光材料和绿光转换材料,所述绿色滤光材料被配置为仅透过绿色光线,所述绿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绿色光线;
所述第三彩膜部包括蓝色滤光材料和/或蓝光转换材料,所述蓝色滤光材料被配置为仅透过蓝色光线,所述蓝光转换材料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光转换为蓝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彩膜部包括红色滤光材料和红光转换材料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彩膜部中包含所述红色滤光材料的部分位于包含所述红光转换材料的部分的出光侧;
在所述第二彩膜部包括绿色滤光材料和绿光转换材料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彩膜部中包含所述绿色滤光材料的部分位于包含所述绿光转换材料的部分的出光侧;
在所述第三彩膜部包括蓝色滤光材料和蓝光转换材料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彩膜部中包含所述蓝色滤光材料的部分位于包含所述蓝光转换材料的部分的出光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衬底,所述第一衬底上设置有多个彩膜部,所述多个彩膜部包括所述第一彩膜部、所述第二彩膜部、所述第三彩膜部和所述第四彩膜部;
第二衬底;以及,
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多个发光部,发光部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衬底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一组发红光的发光功能层和至少一组发蓝光的发光功能层;
其中,设置有所述多个彩膜部的第一衬底与设置有所述多个发光部的第二衬底对盒设置,以使多个彩膜部和多个发光部位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并使各发光部位于一个彩膜部的入光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上的间隔图案,所述间隔图案靠近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彩膜部靠近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上设置有多个彩膜部,所述多个彩膜部包括所述第一彩膜部、所述第二彩膜部、所述第三彩膜部和所述第四彩膜部;
多个发光部,发光部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衬底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一组发红光的发光功能层和至少一组发蓝光的发光功能层;
其中,各发光部位于一个彩膜部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间隔图案,所述间隔图案靠近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与所述彩膜部靠近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齐平。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光透镜,设置于所述发光部和与该发光部对应的彩膜部之间;
所述调光透镜被配置为收敛由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线,以使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线射向对应的所述彩膜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透镜的靠近所述发光部的表面为凸面;并且所述调光透镜的靠近所述彩膜部的表面为平面或凹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调光透镜与所述发光部之间的第一填充层,所述调光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填充层的折射率;
设置于所述调光透镜与所述彩膜部之间的第二填充层,所述调光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填充层的折射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发光部和与该发光部对应的彩膜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调光透镜;或者,
所述调光透镜呈条状,同一行或者同一列的多个发光部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处于一个所述调光透镜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范围之内;所述参考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衬底。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20.一种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上形成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彩膜部,所述第一彩膜部被配置为出射第一颜色光线;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彩膜部,所述第二彩膜部被配置为出射第二颜色光线;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彩膜部,所述第三彩膜部被配置为出射第三颜色光线;所述第三颜色光线与所述第一颜色光线、所述第二颜色光线为三基色光线;
所述第四子像素包括第四彩膜部,所述第四彩膜部包括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所述至少一种光转换材料配置为将射向所述第四彩膜部的一部分光线转换为至少一种基色光线,所述至少一种基色光线能够与射向该第四彩膜部的另一部分光线混合以出射白色光线。
CN202010478142.4A 2020-05-29 2020-05-29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5244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8142.4A CN111524463B (zh) 2020-05-29 2020-05-29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7/779,814 US20230003927A1 (en) 2020-05-29 2021-04-09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PCT/CN2021/086191 WO2021238444A1 (zh) 2020-05-29 2021-04-09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8142.4A CN111524463B (zh) 2020-05-29 2020-05-29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4463A true CN111524463A (zh) 2020-08-11
CN111524463B CN111524463B (zh) 2023-04-21

Family

ID=71909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8142.4A Active CN111524463B (zh) 2020-05-29 2020-05-29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3927A1 (zh)
CN (1) CN111524463B (zh)
WO (1) WO2021238444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6097A (zh) * 2020-11-19 2021-03-0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14680A (zh) * 2021-05-26 2021-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71569A (zh) * 2021-07-27 2021-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38444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936567A (zh) * 2021-09-30 2022-01-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98385A (zh) * 2020-10-30 2022-07-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基板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3123573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WO2023226796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130605A1 (zh) * 2022-12-21 2024-06-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34409A (ja) * 2020-08-18 2022-03-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符号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184317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19564A1 (en) * 2011-06-20 2012-12-20 Emagin Corporation Col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05097878A (zh) * 2015-07-17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5140264A (zh) * 2015-09-06 2015-12-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原色量子点显示器
CN106298854A (zh) * 2016-08-24 2017-01-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9065601A (zh) * 2018-09-21 2018-1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288904A (zh) * 2019-06-28 2019-09-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544708A (zh) * 2018-05-29 2019-12-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0867466A (zh) * 2018-08-28 2020-03-0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875360A (zh) * 2018-08-31 2020-03-1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1048556A (zh) * 2018-10-11 2020-04-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和具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33080B2 (en) * 2004-03-29 2008-02-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lor OLED display with improved power efficiency
KR20110032467A (ko) * 2009-09-23 2011-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1351410B1 (ko) * 2009-09-29 2014-01-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189819B1 (ko) * 2014-09-01 2020-12-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0247983B2 (en) * 2017-05-04 2019-04-0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conversion film for backlight modul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342052B1 (ko) * 2017-08-17 2021-1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상기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이용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875359A (zh) * 2018-08-31 2020-03-1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KR102528943B1 (ko) * 2018-09-28 2023-05-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자체 발광소자
CN110085638B (zh) * 2019-04-18 2021-08-0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24463B (zh) * 2020-05-29 2023-04-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19564A1 (en) * 2011-06-20 2012-12-20 Emagin Corporation Col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05097878A (zh) * 2015-07-17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5140264A (zh) * 2015-09-06 2015-12-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原色量子点显示器
CN106298854A (zh) * 2016-08-24 2017-01-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0544708A (zh) * 2018-05-29 2019-12-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0867466A (zh) * 2018-08-28 2020-03-0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875360A (zh) * 2018-08-31 2020-03-1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9065601A (zh) * 2018-09-21 2018-1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048556A (zh) * 2018-10-11 2020-04-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和具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10288904A (zh) * 2019-06-28 2019-09-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8444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698385B (zh) * 2020-10-30 2023-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基板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698385A (zh) * 2020-10-30 2022-07-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基板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436097B (zh) * 2020-11-19 2023-03-2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6097A (zh) * 2020-11-19 2021-03-0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14680A (zh) * 2021-05-26 2021-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14680B (zh) * 2021-05-26 2023-09-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71569A (zh) * 2021-07-27 2021-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36567A (zh) * 2021-09-30 2022-01-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36567B (zh) * 2021-09-30 2023-11-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23573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WO2023226796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130605A1 (zh) * 2022-12-21 2024-06-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03927A1 (en) 2023-01-05
CN111524463B (zh) 2023-04-21
WO2021238444A1 (zh)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446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61495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509025A (zh) 基于量子点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289544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wavelength conversion patterns having corresponding protruding and indentation pattern parts
CN114388560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895893B2 (en)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stack of light-converging structure and band-pass filtering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369903A (zh) Micro LED显示装置
CN115360314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和制作方法
CN112885970B (zh)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US11957022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intra-substrate filler configu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41597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5398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TW202029492A (zh) 發光裝置
CN112542537A (zh) 一种量子点膜层、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US12035570B2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129271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649387A (zh) 显示装置
CN214476125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33037A (zh) 显示基板及量子点显示面板
WO2022236841A1 (zh) 滤色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WO2024113167A1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车尾灯和车辆
US20230163255A1 (en) Color conversion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5458566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6097922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TW202334717A (zh) 顯示裝置以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