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6436B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16436B
CN111516436B CN202010018227.4A CN202010018227A CN111516436B CN 111516436 B CN111516436 B CN 111516436B CN 202010018227 A CN202010018227 A CN 202010018227A CN 111516436 B CN111516436 B CN 1115164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ave
shadow
tire
columna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82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16436A (zh
Inventor
中岛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16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6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16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64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其不使用异色橡胶而提高设置在胎侧部表面上的凹状标识的可视性。该轮胎在胎侧部(2)的表面(2S)上具有凹状标识(4)。凹状标识(4)的底面(6)被划分为影区域(Ya)和其以外的主区域(Yb)。影区域(Ya)为当自一方向朝向凹状标识(4)照射光时沿着成为凹状标识(4)的壁部(7)阴影的影壁部分(8)的区域。影区域(Ya)具有多个微小突起(10)。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设置在胎侧部表面上的凹状标识的可视性的轮胎。
背景技术
在轮胎的胎侧部表面上形成有用于表示轮胎的制造商名称、品牌名称、尺寸等标帜的文字、记号等标识。迄今为止,为了提高可视性而使这种标识以自胎侧部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为凸状。但是,凸状标识的空气阻力较大而会对耗油率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下述的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将标识形成为低于胎侧部表面的凹状的方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92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凹状标识的情形下,由于胎侧部的橡胶测厚计厚度的制约而无法太深,从而可视性差。所述专利文件1通过在凹状标识的内侧表面配置异色橡胶而抑制可视性的降低。但采用异色橡胶会使轮胎的形成工序变得复杂而招致不利于生产效率和成本。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异色橡胶就能够提高设置在胎侧部表面上的凹状标识的可视性的轮胎。
本发明为一种在胎侧部的表面上设置有自所述表面凹陷的凹状标识的轮胎,所述凹状标识的底面被划分为:当自一方向朝向所述凹状标识照射光时沿着成为所述凹状标识壁部阴影的影壁部分的影区域和所述影区域以外的主区域,而且所述影区域具有多个微小突起。
优选,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所述影区域距离所述影壁部分的区域宽度WA大于所述凹状标识的深度H。
优选,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所述一方向为将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作为上方一侧而正面观察所述凹状标识时的对角线方向。
优选,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所述一方向为所述对角线方向中自从轮胎半径方向外侧朝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的斜上方一侧的对角线方向。
优选,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所述微小突起为朝向上端而宽度减小的肋状突起且相互平行配置。
优选,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所述肋状突起的最大宽度为50~1000μm,突出高度为50~1000μm,并且相邻肋状突起之间的中心间距离为200~1000μm。
优选,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所述肋状突起与所述一方向沿相同方向延伸。
优选,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所述微小突起为柱状突起。
优选,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所述柱状突起的最大直径为50~1000μm,突出高度为50~1000μm,并且相邻柱状突起之间的中心间距离为100~1000μm。
优选,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所述柱状突起形成为上端侧为小径的圆锥台状。
优选,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所述柱状突起的上端具有凹部。
优选,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所述凹部的深度为所述柱状突起的突出高度的15%以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将凹状标识的底面划分为影区域和剩余部分的主区域。所述影区域意味着当自一方向朝向凹状标识照射光时沿着成为凹状标识壁部阴影的影壁部分的区域。而且,通过在该影区域设置多个微小突起,能够提高光的吸收率,从而能够使影区域比主区域看起来更黑。
这使凹状标识的底面产生对比度,从而能够使所述影区域看起来如同自一方向照射光时的壁部阴影。而且能够使所述阴影看起来如同凹状标识的壁部的一部分。于是,这些眼睛的错觉能够使凹状标识看起来比实际深度更深,从而能够提高可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侧部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2的(a)为正面观察凹状标识的主视图,(b)为倾斜观察凹状标识的立体图。
图3为凹状标识的剖视图。
图4为用于表示影区域和微小突起的放大剖视图。
图5为用于表示肋状突起一示例的部分立体图。
图6的(a)、(b)为用于表示柱状突起排列状态的部分俯视图和剖视图。
图7的(a)、(b)为将自斜左上方侧的对角线方向作为一方向时的凹状标识的主视图和立体图。
图8的(a)、(b)为用于表示柱状突起其他示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轮胎
2 胎侧部
2S 表面
4 凹状标识
6 底面
7 壁部
8 影壁部分
10 微小突起
12 肋状突起
13 柱状突起
15 凹部
F1 对角线方向
F 一方向
Ya 影区域
Yb 主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至少在一侧的胎侧部2上具有轮胎的制造商名称、品牌名称、尺寸等标帜3。
标帜3至少由一个凹状标识4构成。凹状标识4为文字、记号、图形等且意味着构成标帜3的最小单位。本示例表示由“A”、“L”、“K”、“E”四个凹状标识4形成作为“ALKE”文字列的标帜3(例如品牌名称)的情形。
如图2的(a)、(b)所示,凹状标识4被形成为自胎侧部2的表面2S凹陷成台阶状的标识。即,凹状标识4具有底面6和自底面6竖起并形成凹状标识4的轮廓的壁部7。
底面6被划分为影区域Ya和影区域Ya以外的主区域Yb。这里,影区域Ya意味着沿着影壁部分8的底面6上的宽度区域。而且,影壁部分8意味着壁部7中自任一方向F朝向凹状标识4照射光时成为阴影的部分。本示例表示在主视图中自左斜上方照射光的情形。这样,壁部7中位于底面6的左侧和上侧的部分(为了方便而用灰色表示)因光被遮挡而变成阴影。即,因光被遮挡而变成阴影的壁部7的部分为影壁部分8。而且,壁部7中的其他部分为光照射的明壁部分9。
而且,在沿着影壁部分8的所述影区域Ya上形成有多个微小突起10。图2的(a)、(b)表示微小突起10为后述的肋状突起12的情形,为了方便而在同图上仅绘制有肋状突起12的棱线。此外,主区域Yb由实质上没有凹凸的平滑面形成。
由于微小突起10能够提高光的吸收,从而能够使影区域Ya比主区域Yb看起来更黑。
结果,在凹状标识4的底面6上产生对比度(明暗),从而能够使影区域Ya看起来如同自一方向F照射光时的壁部7的阴影。而且,使得该阴影看起来如同凹状标识4的壁部7的一部分。于是,这些眼睛的错觉使得凹状标识4看起来比实际的深度更深,因而增加了立体感,从而能够提高可视性。
这里,如图2的(a)所示,优选,所述一方向F为将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作为上方一侧正面观察凹状标识4时的对角线方向F1。尤其优选为自从轮胎半径方向外侧朝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的斜上方一侧的对角线方向F1。这能够进一步提高凹状标识4产生的立体感的增强效果。正面观察意味着将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作为上方一侧并自正面观察凹状标识4的状态。而且,对角线方向F1意味着在围绕凹状标识4的平行四边形中将最小面积的平行面积的平行四边形K的对角线作为基准线X,且相对于该基准线X的角度为20度以下、优选为10度以下的方向。
图2的(a)、(b)表示一方向F为自斜上方一侧的对角线方向F1中自左上方一侧的对角线方向F1的情形。但如图7的(a)、(b)所示,一方向F也可以为自右上方一侧的对角线方向F1。
如图3、图4示意地所示,优选,影区域Ya距离影壁部分8的区域宽度WA大于凹状标识4的深度H。这能够使凹状标识4看起来更深。区域宽度WA为与影壁部分8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尽管对区域宽度WA的上限并无特别限制,但基于产生立体感的角度,优选为深度H的4.0倍以下。而且,尽管对深度H并无特别限制,但基于胎侧部2的橡胶测厚计厚度的限制的角度,通常为0.3~1.0mm。
可以优选采用相互平行延伸的肋状突起12作为微小突起10。优选,与该肋状突起1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为朝向上端而宽度减小的三角形或梯形。尤其优选,肋状突起12沿与所述一方向F(如图2的(a)所示)相同方向延伸。这使影区域Ya看似壁部7的效果提高,从而能够增加立体感。
优选,肋状突起12的最大宽度D2为50~1000μm,突出高度H2为50~1000μm,且相邻肋状突起12、12之间的中心间距离L2为100~1000μm。由于这种尺寸的肋状突起12更加难以反射光,因而能够使光的吸收率增高,从而能够使影区域Ya看起来更黑。
此外,如图5所示,肋状突起12可以为除去三角形顶部之后的剖面梯形。
图6的(a)、(b)表示微小突起10的其他实施例。本示例中的微小突起10被形成为柱状突起13。该柱状突起13的情形也能够提高光的吸收率而能够使影区域Ya看起来比主区域Yb更黑。
结果,在凹状标识4的底面6上产生对比度(明暗),从而能够使影区域Ya看起来如同自一方向F照射光时的壁部7的阴影。而且能够使该阴影看起来如同凹状标识4的壁部7的一部分。于是,这些眼睛的错觉能够使凹状标识4比实际深度看起来更深,因而增加立体感,从而能够提高可视性。
优选,柱状突起13的最大直径D1为50~1000μm,突出高度H1为50~1000μm,且相邻柱状突起13、13之间的中心间距离L1为100~1000μm。由于这种尺寸的柱状突起13使光更加难以反射,因而使光的吸收率提高,从而能够使影区域Ya看起来更黑。
图6的(a)表示柱状突起13排列成网格状的情形。但也可以为千岛状的排列,而且只要中心间距离L1满足所述范围则也可以任意地排列。
本示例表示将上端侧为小径的圆锥台状的柱状突起13A作为柱状突起13。但也可以将直径一定的圆柱状和角柱状突起13B(如图8的(b)所示)作为柱状突起13。
图8的(a)、(b)表示柱状突起13的另一实施例。本示例的柱状突起13在其上端具有凹部15。由于该凹部15能够减少照射光的反射,因而能够使影区域Ya看起来更黑,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凹状突起4的立体感。
优选,凹部15与柱状突起13同心形成。而且基于均匀地保持强度的角度,优选,与柱状突起13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凹部15的剖面形状为与柱状突起13的剖面形状相似的形状。
本示例中的凹部15和柱状突起13的各剖面形状为圆形。而且,如图8的(a)所示,本示例的凹部15表示其内径为随着凹部15的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尖端锥状的情形。但是,如图8的(b)所示,凹部15的内径也可以为规定的直孔状。
基于减少光的反射的角度,优选,凹部15的深度H3为柱状突起13的突出高度H1的15%以上。而且,基于确保柱状突起13的刚性的角度,优选,深度H3的上限为突出高度H1的100%以下,更为优选为90%以下。
以上尽管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而可以变形为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实施例】
按照表1的规格而试制了如图1所示在胎侧部表面上形成有由凹状标识构成的标帜(“ALKE”的文字列)的轮胎,然后对标帜的可视性进行了比较。
如图2所示,影区域为当自一方向(自斜左上方一侧的对角线方向F1)朝向凹状标识照射光时沿着成为凹状标识壁部阴影的影壁部分的影区域。
当微小突起为肋状突起(剖面为三角形)时,最大宽度D2为100μm,突出高度H2为200μm,中心间距离L2为200μm。此外,当微小突起为圆锥台状的柱状突起时,最大直径D1为100μm,突出高度H1为200μm,中心间距离L1为200μm。而且,在实施例5中,设置在柱状突起上端的凹部深度为柱状突起的突出高度的15%。
根据目视的感官评价并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对可视性进行了评价。数值越大越优良。
【表1】
※1)“相同方向”意味着肋状突起的棱线与一方向F为相同方向,“直角方向”意味着肋状突起的棱线与一方向F为直角方向。
表1所示的实施例能够确认标帜的可视性优良。

Claims (7)

1.一种轮胎,在胎侧部的表面上设置有自所述表面凹陷的凹状标识,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状标识的底面被划分为:当自一方向朝向所述凹状标识照射光时沿着成为所述凹状标识壁部阴影的影壁部分的影区域和所述影区域以外的主区域,
而且所述影区域具有多个微小突起,
所述微小突起为柱状突起,所述柱状突起的顶端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柱状突起同心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影区域距离所述影壁部分的区域宽度(WA)大于所述凹状标识的深度(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方向为将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作为上方一侧而正面观察所述凹状标识时的对角线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方向为所述对角线方向中自从轮胎半径方向外侧朝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的斜上方一侧的对角线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突起的最大直径为50~1000μm,突出高度为50~1000μm,并且相邻柱状突起之间的中心间距离为100~10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突起形成为上端侧为小径的圆锥台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深度为所述柱状突起的突出高度的15%以上。
CN202010018227.4A 2019-02-05 2020-01-08 轮胎 Active CN1115164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9051A JP7120058B2 (ja) 2019-02-05 2019-02-05 タイヤ
JP2019-019051 2019-0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6436A CN111516436A (zh) 2020-08-11
CN111516436B true CN111516436B (zh) 2023-07-28

Family

ID=69185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8227.4A Active CN111516436B (zh) 2019-02-05 2020-01-08 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97239B2 (zh)
EP (1) EP3693191B1 (zh)
JP (1) JP7120058B2 (zh)
CN (1) CN1115164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60506B1 (en) * 2020-08-24 2022-12-2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Tire
JP2022036710A (ja) * 2020-08-24 2022-03-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USD1000371S1 (en) * 2021-04-19 2023-10-03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Sidewall of a tire with graphic symbol
USD1001726S1 (en) * 2021-04-19 2023-10-17 Continental Reifen Deustschland Gmbh Sidewall of a tire with graphic symbol
USD1000372S1 (en) * 2021-04-19 2023-10-03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Sidewall of a tire with graphic symbol
USD999722S1 (en) * 2021-04-19 2023-09-26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Sidewall of a tire with graphic symbol
JP2023123111A (ja) 2022-02-24 2023-09-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2024049101A (ja) 2022-09-28 2024-04-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5817073A (zh) * 2022-10-13 2023-03-21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多角度可视图元的轮胎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4373A (zh) * 2006-07-10 2008-01-1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带有花纹块的行驶体
JP2008056176A (ja) * 2006-09-01 2008-03-1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825983A (zh) * 2011-06-15 2012-12-1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5077930A (ja) * 2013-10-18 2015-04-2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4203426A1 (de) * 2014-02-26 2015-08-27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CN110857015A (zh) * 2018-08-23 2020-03-0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92336B1 (fr) * 2005-10-21 2009-10-09 Michelin Soc Tech Marquage offrant une meilleure visibilite et procede de marquage.
JP2009143488A (ja) * 2007-12-17 2009-07-0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60345B2 (ja) * 2008-08-26 2013-03-1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R2950566B1 (fr) * 2009-09-28 2011-08-26 Michelin Soc Tech Motif de pneumatique a fort contraste et procede d'obtention
JP4666109B1 (ja) * 2010-05-07 2011-04-0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94518B2 (ja) * 2011-02-07 2014-05-1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08043B2 (ja) * 2011-03-03 2015-04-3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071669A (ja) * 2011-09-28 2013-04-2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129233A (ja) * 2011-12-20 2013-07-0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05889B2 (ja) * 2014-09-19 2018-04-0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5211648A1 (de) * 2015-06-24 2016-12-29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DE102016218487A1 (de) * 2016-09-27 2018-03-29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JP7196673B2 (ja) * 2019-02-19 2022-12-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196674B2 (ja) * 2019-02-19 2022-12-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4373A (zh) * 2006-07-10 2008-01-1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带有花纹块的行驶体
JP2008056176A (ja) * 2006-09-01 2008-03-1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825983A (zh) * 2011-06-15 2012-12-1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5077930A (ja) * 2013-10-18 2015-04-2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4203426A1 (de) * 2014-02-26 2015-08-27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CN110857015A (zh) * 2018-08-23 2020-03-0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3191B1 (en) 2021-09-01
US20200247192A1 (en) 2020-08-06
EP3693191A1 (en) 2020-08-12
US11597239B2 (en) 2023-03-07
JP7120058B2 (ja) 2022-08-17
JP2020125045A (ja) 2020-08-20
CN111516436A (zh) 202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6436B (zh) 轮胎
JP4666109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325428B2 (en) Tire
US20070034312A1 (en) Vehicle tire
US11273675B2 (en) Tire
US20190023081A1 (en) Tire
JP6411949B2 (ja) タイヤ
EP3725559A1 (en) Tire
JP201312923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111856A1 (ja) タイヤ
EP3725557B1 (en) Tire
US20170157994A1 (en) Tire Comprising a Mark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Grey Levels
JP200625643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44299B2 (ja) タイヤ
JP422932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95735B2 (ja) タイヤ
JP7081158B2 (ja) タイヤ
JP201210175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加硫用金型
US11648806B2 (en) Tire
JP7494648B2 (ja) タイヤ
JP632596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90291517A1 (en) Tyre
JP7056230B2 (ja) タイヤ
JP2022036711A (ja) タイヤ
JP2021142858A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