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1797A - 酯树脂、增塑剂、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光学薄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酯树脂、增塑剂、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光学薄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11797A
CN111511797A CN201880081887.8A CN201880081887A CN111511797A CN 111511797 A CN111511797 A CN 111511797A CN 201880081887 A CN201880081887 A CN 201880081887A CN 111511797 A CN111511797 A CN 111511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ter resin
residue
dicarboxylic acid
acid residue
optical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18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11797B (zh
Inventor
尾崎知代
田尻裕辅
吉村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C Corp filed Critical D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511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1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11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17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10Esters of organic acids, i.e. acy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16Esters of inorgan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10Esters of organ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16Esters of inorgan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改善加工成薄膜状时的耐透湿性、且在湿热环境下保存稳定性也优异的、可以适合作为对于纤维素酯树脂的增塑剂使用的酯树脂、包含其的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光学薄膜和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装置,提供:酯树脂、包含其的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包含该组合物的光学薄膜和液晶显示装置,所述酯树脂为式B‑(A‑G)n‑A‑B〔B为脂肪族一元醇残基,G为亚烷基二醇残基、氧亚烷基二醇残基或芳基二醇残基,A为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1)或芳基二羧酸残基(A2),且(A1)与(A2)的总计(A1+A2)中的(A2)的含有率为70~100摩尔%,n为重复数。〕所示的酯树脂,所述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350~1000。

Description

酯树脂、增塑剂、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光学薄膜和液晶显示 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作为纤维素酯树脂的增塑剂的酯树脂、和包含其的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光学薄膜和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的薄膜化得到发展,偏振板保护薄膜也从以往的80μm薄膜化发展至40μm~20μm。偏振板的保护薄膜中,出于容易与偏振板贴合的观点,目前大多使用三乙酰纤维素树脂(以下,TAC)。
然而,TAC的透湿性高且容易引起吸湿所导致的尺寸变化、湿热条件下的水解,因此需要通过添加剂抑制吸湿,提供了各种添加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然而,特别是酯系的添加剂的情况下,由于添加剂本身水解而在树脂组合物或将其成型而成的薄膜的保存稳定性的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12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465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特别是可以改善加工成薄膜状时的耐透湿性、且在湿热环境下保存稳定性也优异的、可以适合作为对于纤维素酯树脂的增塑剂使用的酯树脂;包含其的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光学薄膜和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使酯树脂中的原料成分为特定的成分,从而能够解决上述课题,至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其为下述通式(1)所示的酯树脂,
B-(A-G)n-A-B (1)
〔式(1)中,B为碳原子数4~20的脂肪族一元醇残基,G为亚烷基二醇残基、氧亚烷基二醇残基或芳基二醇残基,A为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1)或芳基二羧酸残基(A2),且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1)与芳基二羧酸残基(A2)的总计(A1+A2)中的芳基二羧酸残基(A2)的含有率为70~100摩尔%,n为重复数,每一个重复单元中G、A任选相同或不同,而且多个A、B任选相同或不同。〕
所述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350~1000。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可以改善加工成薄膜状时的耐透湿性、且在湿热环境下保存稳定性也优异的、可以适合作为对于纤维素酯树脂的增塑剂使用的酯树脂;包含其的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光学薄膜和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酯树脂的特征在于为一种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其为下述通式(1)所示的酯树脂,
B-(A-G)n-A-B (1)
〔式(1)中,B为碳原子数4~20的脂肪族一元醇残基,G为亚烷基二醇残基、氧亚烷基二醇残基或芳基二醇残基,A为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1)或芳基二羧酸残基(A2),且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1)与芳基二羧酸残基(A2)的总计(A1+A2)中的芳基二羧酸残基(A2)的含有率为70~100摩尔%,n为重复数,每一个重复单元中G、A任选相同或不同,而且多个A、B任选相同或不同。〕
所述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350~1000。
前述通式(1)中的B为碳原子数4~20的脂肪族一元醇残基。此处,一元醇残基是指,从羟基中去除了氢原子后的基团。前述脂肪族可以具有支链结构,也可以为直链状,例如可以举出:1-丁醇、2-丁醇、异丁醇、叔丁醇、1-戊醇、异戊醇、叔戊醇、环戊醇、1-己醇、环己醇、1-庚醇、1-辛醇、2-乙基-1-己醇、异壬醇、1-壬醇、叔壬醇、癸醇、十二烷醇、十八烷醇(dodecahexanol)、二十烷醇(dodecaoctanol)、烯丙醇、油醇等的残基,可以为由通式(1)中的B相同者形成的树脂,也可以成为不同者的混合物。
它们之中,从与纤维素酯树脂的相容性良好、作为树脂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和作为薄膜的保存稳定性更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碳原子数6~12的脂肪族一元醇残基,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9~12的脂肪族一元醇残基,特别优选壬醇残基或异壬醇残基。
前述通式(1)中的G为亚烷基二醇残基、氧亚烷基二醇残基或芳基二醇残基。二醇残基是指,从羟基中去除了氢原子后的基团。
作为前述亚烷基二醇残基,从更容易体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二醇残基,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3,3-二羟甲基戊烷)、2-正丁基-2-乙基-1,3-丙二醇(3,3-二羟甲基庚烷)、3-甲基-1,5-戊二醇、1,6-己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甲基-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2-十二烷二醇等的残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它们之中,从为与后述的纤维素酯树脂混合时的相容性更优异的酯树脂的观点出发,优选OH基之间的不含支链的碳原子数为3以下者,其中,优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的残基,更优选乙二醇、1,2-丙二醇的残基。
作为前述氧亚烷基二醇残基,从更容易体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碳原子数4~12的氧亚烷基二醇残基,例如可以举出: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等的残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前述芳基二醇残基,从更容易体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碳数6~18的芳基二醇残基,例如可以举出:氢醌、间苯二酚、双酚A、双酚A的环氧烷加成物、双酚F、双酚F的环氧烷加成物、联苯酚、联苯酚的环氧烷加成物等的残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另外,前述通式(1)中的A为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1)或芳基二羧酸残基(A2)。此处,二羧酸残基是指羧基中的除-OH之外的基团。
作为前述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1),从更容易体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二羧酸残基,例如可以举出: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马来酸、富马酸、1,2-二羧基环己烷、1,2-二羧基环己烯等的残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它们之中,从可以得到耐透湿性更优异的光学薄膜的方面出发,优选琥珀酸、己二酸、1,2-二羧基环己烷的残基,最优选己二酸的残基。
作为前述芳基二羧酸残基(A2),例如可以举出: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4-萘二羧酸、2,3-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1,8-萘二羧酸等的残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它们之中,从可以得到强度更高的光学薄膜的方面出发,优选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的残基,最优选邻苯二甲酸的残基。
为了兼顾作为本发明的效果的耐透湿性与保存稳定性,前述通式(1)中的A中的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1)与芳基二羧酸残基(A2)的总计摩尔数(A1+A2)中的芳基二羧酸残基(A2)的含有率必须为70~100摩尔%,优选75~100摩尔%的范围,最优选90~100摩尔%。
本发明中,可以为前述通式(1)所示的酯树脂,是B、G、A由相同者形成、且仅n即重复数不同的化合物的混合物,或者也可以为通式(1)中的B、G、A和n分别不同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GPC测定在下述条件下实施。
[GPC测定条件]
测定装置:东曹株式会社制高效GPC装置“HLC-8320GPC”
柱:东曹株式会社制“TSKGURDCOLUMNSuperHZ-L”+东曹株式会社制“TSKgelSuperHZM-M”+东曹株式会社制“TSKgelSuperHZM-M”+东曹株式会社制“TSKgelSuperHZ-2000”+东曹株式会社制“TSKgelSuperHZ-2000”
检测器:RI(差示折射计)
数据处理:东曹株式会社制“EcoSECData Analysisversion1.07”
柱温:40℃
展开溶剂:四氢呋喃
流速:0.35mL/分钟
测定试样:使试样7.5mg溶解于10ml的四氢呋喃中,将得到的溶液用微滤器过滤,将其作为测定试样。
试样注入量:20μl
标准试样:依据前述“HLC-8320GPC”的测定手册,使用分子量已知的下述的单分散聚苯乙烯。
(单分散聚苯乙烯)
东曹株式会社制“A-300”
东曹株式会社制“A-500”
东曹株式会社制“A-1000”
东曹株式会社制“A-2500”
东曹株式会社制“A-5000”
东曹株式会社制“F-1”
东曹株式会社制“F-2”
东曹株式会社制“F-4”
东曹株式会社制“F-10”
东曹株式会社制“F-20”
东曹株式会社制“F-40”
东曹株式会社制“F-80”
东曹株式会社制“F-128”
东曹株式会社制“F-288”
从更进一步体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通式(1)中,优选的是:B为碳原子数6~12的脂肪族一元醇残基,G为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二醇残基、碳原子数4~12的氧亚烷基二醇残基或碳数6~18的芳基二醇残基,A中的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1)为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中的芳基二羧酸残基(A2)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二羧酸残基,特别最优选的是:B为壬醇残基或异壬醇残基,G为乙二醇、1,2-丙二醇的残基,A1为己二酸残基,A2为邻苯二甲酸的残基。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酯树脂,从兼顾相容性与薄膜物性的观点出发,其数均分子量为350~1000的范围、特别优选400~800的范围。另外,作为前述通式(1)中的重复数n的平均值,同样地从兼顾相容性与薄膜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0.2~3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该数均分子量和n的平均值也为用前述GPC测定而测得的值。
进而,作为本发明的酯树脂的酸值,从与纤维素酯树脂的相容性更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5以下、更优选1以下。另外,出于同样的观点,酯树脂的羟值优选50以下、更优选20以下。
本发明的酯树脂例如可以如下制造:根据需要在酯化催化剂的存在下,例如在180~250℃的温度范围内,使前述原料进行10~25小时的酯化反应,从而可以制造。需要说明的是,酯化反应的温度、时间等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宜设定。对于二羧酸,作为原料,可以使用酸本身,或者可以将其酯化物、酰氯、酸酐等作为原料。
作为前述酯化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丁酯等钛系催化剂;二丁基氧化锡等锡系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等有机磺酸系催化剂等。
前述酯化催化剂的用量可以适宜设定,通常,相对于原料的总量100质量份,优选以0.001~0.1质量份的范围使用。
本发明的酯树脂的性状根据其均分子量、原料的组合等因素而不同,通常在常温下为液体、固体、糊剂状等。
作为更具体的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如下方法:使用前述的亚烷基二醇、氧亚烷基二醇或芳基二醇与二羧酸而得到在末端具有羧基的化合物,使得到的在末端具有羧基的化合物与脂肪族一元醇进行反应。此处,前述亚烷基二醇、氧亚烷基二醇或芳基二醇与二羧酸与一元醇可以同时投入至反应体系,使它们反应,或者,也可以为如下连续反应:使用亚烷基二醇、氧亚烷基二醇或芳基二醇与二羧酸而得到在末端具有羧基的化合物,然后进而将一元醇投入至反应体系中。
可以将前述中得到的酯树脂直接作为本发明的酯树脂使用,或者,例如也可以通过利用薄膜蒸馏装置的蒸馏去除法、柱吸附法、溶剂分离提取法等方法,来调整n=0成分的含有率、高分子量成分的含有率。
以这样的方法等得到的本发明的酯树脂通过将其配混于纤维素酯树脂中,从而可以使得到的薄膜的耐透湿性与保存稳定性的均衡性优异,可以作为所谓增塑剂使用,特别可以适合作为光学薄膜使用。
本发明的酯树脂相对于纤维素酯树脂的配混量可以根据目标性能(耐透湿性、保存稳定性、透明性等)而确定,例如相对于纤维素酯树脂100质量份为0.1~50质量份的范围、优选1~30质量份的范围、尤其更优选5~20质量份的范围。
作为前述纤维素酯树脂,例如可以示例:由棉短绒、木材纸浆、洋麻等得到的纤维素所具有的羟基的一部分或全部经酯化而成者等。
作为前述纤维素酯树脂,例如可以举出纤维素乙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乙酸纤维素苯二甲酸酯、硝酸纤维素等,作为偏振板用保护薄膜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纤维素乙酸酯时,可以得到机械物性和透明性优异的薄膜,故而优选。这些纤维素酯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前述纤维素乙酸酯,聚合度优选250~400的范围、且乙酰化度优选54.0~62.5质量%的范围、更优选58.0~62.5质量%的范围。前述纤维素乙酸酯的聚合度和乙酰化度如果为上述范围,则可以得到具有优异的机械物性的薄膜。本发明中,更优选使用所谓纤维素三乙酸酯。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谓乙酰化度是指,将该纤维素乙酸酯皂化而生成的乙酸相对于纤维素乙酸酯的总量的质量比率。
前述纤维素乙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优选70000~300000的范围、更优选80000~200000的范围。前述纤维素乙酸酯的数均分子量如果为该范围,则可以容易得到具有优异的机械物性的薄膜。
本发明中的光学薄膜使用的是,包含本发明的酯树脂和纤维素酯树脂的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使用根据需要含有其它各种添加剂等而成的树脂组合物。
为了得到本发明的光学薄膜,例如可以利用挤出成型、浇铸成型等方法。具体而言,例如,使用装有T模、圆形模等的挤出机等,将未拉伸状态的光学薄膜挤出并成型。通过挤出成型得到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事先将前述酯树脂、纤维素酯树脂、其它添加剂等熔融混炼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挤出成型时进行熔融混炼,也可以直接进行挤出成型。
作为前述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除本发明的酯树脂以外的其它改性剂、热塑性树脂、紫外线吸收剂、消光剂、防劣化剂(例如抗氧化剂、过氧化物分解剂、自由基抑制剂、金属减活剂、酸捕获剂等)、染料等。
作为前述其它改性剂,可以在不有损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使用:除本发明中限定的酯树脂以外的酯树脂、磷酸三苯酯(TPP)、磷酸三甲苯酯、磷酸甲苯基二苯酯等磷酸酯、苯二甲酸二甲酯、苯二甲酸二乙酯、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等苯二甲酸酯、乙基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乙酯、丁基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丁酯、三羟甲基丙烷三苯甲酸酯、季戊四醇四乙酸酯、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等。
作为前述热塑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除本发明的酯树脂以外的聚酯树脂、聚酯醚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甲苯砜酰胺树脂等。
作为前述紫外线吸收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氧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水杨酸酯系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镍络盐系化合物等。相对于前述纤维素酯树脂100质量份,前述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以0.01~2质量份的范围使用。
作为前述消光剂,例如可以举出: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碳酸钙、硅酸钙、硅酸铝、硅酸镁、磷酸钙、高岭土、滑石等。相对于前述纤维素酯树脂100质量份,前述消光剂优选以0.1~0.3质量份的范围使用。
作为前述染料,只要为不妨碍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就对种类、配混量等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前述光学薄膜除通过前述成型方法得到之外,例如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得到:使前述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而得到树脂溶液,使得到的树脂溶液流延在金属支撑体上,接着,将前述有机溶剂蒸馏去除并干燥,以所谓溶液流延法(溶液浇铸法)进行成型,从而也可以得到。
根据前述溶液流延法,由于可以抑制成型中途的薄膜中的前述纤维素酯树脂的取向,得到的薄膜实质上可以体现光学各向同性。前述体现光学各向同性的薄膜例如可以用于液晶显示器等光学材料,其中,对于偏振板用保护薄膜是有用的。另外,通过前述方法得到的薄膜不易在其表面形成凹凸,表面平滑性也优异。
前述溶液流延法通常包括如下工序:第1工序,使前述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使得到的树脂溶液流延在金属支撑体上;第2工序,将流延后的前述树脂溶液中所含的有机溶剂蒸馏去除并干燥,形成薄膜;接下来,第3工序,将形成于金属支撑体上的薄膜从金属支撑体剥离,并使其加热干燥。
作为前述第1工序中使用的金属支撑体,可以示例环带状或鼓状的金属制的金属支撑体等,例如也可以使用为不锈钢制且其表面实施了镜面抛光而成者。
在将树脂溶液流延在前述金属支撑体上时,为了防止异物混入得到的薄膜,优选使用的是,用过滤器经过滤的树脂溶液。
作为前述第2工序的干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方法:使30~50℃的温度范围的风吹送至前述金属支撑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从而使流延后的前述树脂溶液中所含的有机溶剂的50~80质量%蒸发,在前述金属支撑体上形成薄膜。
接着,前述第3工序为如下工序:将前述第2工序中形成的薄膜从金属支撑体上剥离,在高于前述第2工序的温度条件下使其加热干燥。作为前述加热干燥方法,例如在100~160℃的温度条件下使温度阶段性上升的方法可以得到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故而优选。在前述温度条件下进行加热干燥,从而可以将残留于前述第2工序后的薄膜中的有机溶剂基本完全去除。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1工序~第3工序中,有机溶剂也可以回收并再次利用。
作为使前述树脂组合物混合、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时能使用的有机溶剂,只要能溶解它们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纤维素乙酸酯作为纤维素酯的情况下,作为良溶剂,例如优选使用二氯甲烷等有机卤素化合物、二氧戊环类。
另外,与前述良溶剂一起例如组合使用甲醇、乙醇、2-丙醇、正丁醇、环己烷、环己酮等不良溶剂时,在改善薄膜的生产效率的方面优选。
前述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混合比率优选良溶剂/不良溶剂=75/25~95/5质量比的范围。
前述树脂溶液中的纤维素酯树脂的浓度优选10~50质量%、更优选15~35质量%。
本发明中,例如对于以前述方法得到的未拉伸状态的光学薄膜,根据需要沿机械流动方向进行纵向单轴拉伸,沿与机械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横向单轴拉伸,从而可以得到经拉伸的光学薄膜。另外,通过辊拉伸与拉幅机拉伸的依次双轴拉伸法、利用拉幅机拉伸的同时双轴拉伸法、利用管式拉伸的双轴拉伸法等进行拉伸,从而可以得到经双轴拉伸的拉伸薄膜。拉伸倍率沿至少任意一个方向优选0.1%以上且1000%以下、进一步优选0.2%以上且600%以下、尤其优选0.3%以上且300%以下。通过设计为该范围,从而可以得到在双折射、耐热性、强度的观点上优选的经拉伸的光学薄膜。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的耐透湿性、透明性优异,且保存稳定性优异,因此,例如可以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薄膜。作为前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薄膜,例如可以举出:偏振板用保护薄膜、相位差薄膜、反射薄膜、视角改善薄膜、防眩薄膜、无反射薄膜、抗静电薄膜、滤色器等,其中,可以优选用作偏振板用保护薄膜。
前述光学薄膜的膜厚优选20~120μm的范围、更优选25~100μm的范围、特别优选25~80μm的范围。使用前述光学薄膜作为偏振板用保护薄膜的情况下,膜厚如果为25~80μm的范围,则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时是适合的,且可以维持充分的薄膜强度、Rth稳定性、耐透湿性等优异的性能。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的特征在于,其保存稳定性比不配混酯树脂的情况变得还良好。通常已知的是,纤维素酯树脂的水解在湿热环境下进行。为了抑制该情况,使用用于提高耐透湿性的添加剂,但除本发明的酯树脂以外的酯树脂中,该酯树脂本身有时水解,由此产生的乙酸等羧酸有时促进纤维素酯树脂的水解。因此,抑制用作添加剂的酯树脂的耐水解性,甚至关系到改善得到的纤维素酯薄膜中的保存稳定性。
另外,前述光学薄膜也可以调整为期望的Rth而不发生在高温多湿下的渗出,因此可以根据用途广泛用于各种液晶显示方式。
作为前述液晶显示方式,例如可以示例IPS(共面转换:In-PlaneSwitching)、TN(扭曲向列:TwistedNematic)、VA(垂直取向:Vertically Aligned)、OCB(光学补偿弯曲:Optically Compensatory Bend)等。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作为光学材料可以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场致发射显示器、背投彩电等显示器中使用的偏振板保护薄膜、1/4波片、1/2波片、视角控制薄膜、液晶光学补偿薄膜等相位差薄膜、显示器前面板等。另外,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此外在光通信系统、光交换系统、光测量系统的领域中还可以用于波导、透镜、光纤、光纤的基材、覆盖材料、LED的透镜、透镜盖等。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地进行说明。例中的份和%只要没有限定就是质量基准。
实施例1
在2升的三口烧瓶中投入作为二醇成分的90%新戊二醇(以下简记作“NPG”)158g、作为二羧酸成分的邻苯二甲酸酐(以下简记作“PA”)422g、作为醇成分的异壬醇(以下简记作“INA”)410g和作为催化剂的四异丙基钛酸酯(以下简记作“TIPT”)0.056g,从氮气导入管在氮气气流下阶段性地升温至220℃。以220℃进行8小时缩合反应,确认了酸值成为1.0以下。在减压下以200℃去除过量的二醇,从而得到本发明的酯树脂(1)。得到的酯树脂(1)在常温下为淡黄色液体,酸值为0.2、数均分子量为520。
实施例2
在2升的三口烧瓶中投入作为二醇成分的丙二醇(以下简记作“PG”)107.6g、作为二羧酸成分的PA362g、作为醇成分的INA412g和作为催化剂的TIPT0.062g,从氮气导入管在氮气气流下阶段性地升温至220℃。以220℃进行8小时缩合反应,确认了酸值成为1.0以下。在减压下以200℃去除过量的二醇,从而得到本发明的酯树脂(2)。得到的酯树脂(2)在常温下为淡黄色液体,酸值为0.2、数均分子量为560。
比较对照用酯树脂的合成例1
在2升的三口烧瓶中投入作为二醇成分的PG 383g、作为二羧酸成分的己二酸(以下简记作AA)381g、PA 129g、和TIPT0.054g,从氮气导入管在氮气气流下阶段性地升温至220℃。以220℃进行13小时缩合反应,确认了酸值成为1.0以下。在减压下以140℃去除过量的二醇,从而得到比较对照用酯树脂(1’)。得到的酯树脂(1’)在常温下为淡黄色液体,酸值为0.3、数均分子量为760。
比较对照用酯树脂的合成例2
在2升的三口烧瓶中投入作为二醇成分的PG390g、作为二羧酸成分的AA658g、PA222g、作为醇成分的正丁醇(以下简记作nBuOH)253g和TIPT0.091g,从氮气导入管在氮气气流下阶段性地升温至220℃。以220℃进行13小时缩合反应,确认了酸值成为1.0以下。在减压下以200℃去除过量的二醇,从而得到比较对照用酯树脂(2’)。得到的酯树脂(2’)在常温下为淡黄色液体,酸值为0.2、数均分子量为1230。
比较对照用酯树脂的合成例3
在2升的三口烧瓶中投入作为二醇成分的乙二醇(以下简记作“EG”)448g、作为二羧酸成分的AA812g、和TIPT0.038g,从氮气导入管在氮气气流下阶段性地升温至220℃。以220℃进行13小时缩合反应,确认了酸值成为1.0以下。在减压下以200℃去除过量的二醇,从而得到比较对照用酯树脂(3’)。得到的酯树脂(3’)在常温下为淡黄色液体,酸值为0.2、数均分子量为1320。
比较对照用酯树脂的合成例4
在2升的三口烧瓶中投入作为二醇成分的EG93g、PG 114g、作为二羧酸成分的己二酸(以下简记作AA)601g、作为醇成分的INA415g和TIPT0.061g,从氮气导入管在氮气气流下阶段性地升温至220℃。以220℃进行13小时缩合反应,确认了酸值成为1.0以下。在减压下以200℃去除过量的二醇,从而得到比较对照用酯树脂(4’)。得到的酯树脂(4’)在常温下为淡黄色液体,酸值为0.3、数均分子量为1190。
<纤维素酯光学薄膜的调整>
在包含二氯甲烷810份和甲醇90份的混合溶剂中加入三乙酰纤维素树脂(DIACEL株式会社制“LT-35”)100份、酯树脂10份并溶解,制备掺杂液。将该掺杂液流延至玻璃板上使其厚度成为0.8mm,在室温下干燥16小时后,在50℃下干燥30分钟、进而在120℃下干燥30分钟,从而得到薄膜。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1中不添加酯树脂,比较例2中使用等量的磷酸三苯酯代替酯树脂而制造薄膜。比较例3为市售三乙酰纤维素薄膜4UY(Konica Minolta制)。
<透湿度测定>
依据JISZ 0208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定条件在温度40℃、相对湿度90%下进行。得到的值越小,表示耐透湿性越优异。单位:g/m2·24小时。
<湿热试验>
将薄膜在85℃、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湿热环境下)暴露120小时。
<雾度(HAZE)>
雾度值使用浊度计(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NDH 5000”)、依据JISK7105而测定。得到的值越接近于0%,表示越为透明。
<湿热减量>
在4cm×4cm四方的薄膜上进行上述湿热试验,测定试验前后的质量,从而求出试验后的质量减少率(%)。
<纤维素酯树脂薄膜的保存稳定性评价>
将薄膜1.2g放入30ml的样品瓶中,用检测管(北川式气体检测管乙酸用)测定在85℃×湿度90%的条件下存在1000小时时的通过水解而产生的乙酸量。产生的乙酸量越少,表示保存稳定性越优异。
[表1]
Figure BDA0002545253200000151
实施例中,由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得到的薄膜的乙酸产生量与比较例相比被大幅抑制,确认了薄膜的保存稳定性改善。另外可知,湿热试验后的质量减少%小,对于纤维素酯树脂的相容性也高。透湿度与比较例相比也被较低地抑制,可以期待作为偏振板的稳定性改善。

Claims (9)

1.一种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其为下述通式(1)所示的酯树脂,
B-(A-G)n-A-B (1)
式(1)中,B为碳原子数4~20的脂肪族一元醇残基,G为亚烷基二醇残基、氧亚烷基二醇残基或芳基二醇残基,A为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1)或芳基二羧酸残基(A2),且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1)与芳基二羧酸残基(A2)的总计(A1+A2)中的芳基二羧酸残基(A2)的含有率为70~100摩尔%,n为重复数,每一个重复单元中G、A任选相同或不同,而且多个A、B任选相同或不同,
所述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350~1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酯树脂,其中,所述通式(1)中的B为碳原子数6~12的脂肪族一元醇残基,G为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二醇残基、碳原子数4~12的氧亚烷基二醇残基或碳数6~18的芳基二醇残基,A中的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1)为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中的芳基二羧酸残基(A2)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二羧酸残基,n的平均值为0.2~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酯树脂,其中,所述通式(1)中的B为壬醇残基或异壬醇残基,G为选自由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和新戊二醇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残基,A1为选自由琥珀酸、己二酸和二羧基环己烷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残基,A2为选自由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残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酯树脂,其中,所述通式(1)中的A中的亚烷基二羧酸残基(A1)与芳基二羧酸残基(A2)的总计摩尔数(A1+A2)中的芳基二羧酸残基(A2)的含有率为75~100摩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酯树脂,其为纤维素酯树脂的增塑剂。
6.一种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酯树脂和纤维素酯树脂。
7.一种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用于偏振板保护。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光学薄膜。
CN201880081887.8A 2017-12-21 2018-12-06 酯树脂、增塑剂、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光学薄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5117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5030 2017-12-21
JP2017-245030 2017-12-21
PCT/JP2018/044888 WO2019124096A1 (ja) 2017-12-21 2018-12-06 エステル樹脂、可塑化剤、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1797A true CN111511797A (zh) 2020-08-07
CN111511797B CN111511797B (zh) 2021-05-28

Family

ID=66994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1887.8A Active CN111511797B (zh) 2017-12-21 2018-12-06 酯树脂、增塑剂、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光学薄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628013B2 (zh)
KR (1) KR102649555B1 (zh)
CN (1) CN111511797B (zh)
TW (1) TWI773857B (zh)
WO (1) WO2019124096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0602A (ja) * 2004-01-19 2005-07-28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成形用(メタ)ア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及び該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てなる成形物
CN103665442A (zh) * 2012-09-24 2014-03-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纤维素酰化物膜、使用了该膜的偏振片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1876A (ja) * 2004-09-01 2006-03-1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824688A (zh) * 2006-04-01 2006-08-30 江南大学 一类邻苯二甲酸聚酯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
US20080036862A1 (en) * 2006-08-11 2008-02-14 Steve Lang Digital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JP2008081632A (ja) * 2006-09-28 2008-04-10 Kawasaki Kasei Chem Ltd 帯電防止剤及び樹脂組成物
JP5056264B2 (ja) 2007-08-14 2012-10-24 Dic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樹脂用改質剤、それを用いた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
JP5430860B2 (ja) 2008-02-18 2014-03-05 株式会社Adeka セルロース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セルロース系樹脂フィルム
JP5369895B2 (ja) * 2009-05-25 2013-12-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
WO2013125243A1 (ja) * 2012-02-22 2013-08-2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6623737B2 (ja) * 2015-12-15 2019-12-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6969555B2 (ja) * 2016-07-26 2021-1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0602A (ja) * 2004-01-19 2005-07-28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成形用(メタ)ア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及び該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てなる成形物
CN103665442A (zh) * 2012-09-24 2014-03-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纤维素酰化物膜、使用了该膜的偏振片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24096A1 (ja) 2019-12-19
TW201927850A (zh) 2019-07-16
WO2019124096A1 (ja) 2019-06-27
KR102649555B1 (ko) 2024-03-21
JP6628013B2 (ja) 2020-01-08
CN111511797B (zh) 2021-05-28
TWI773857B (zh) 2022-08-11
KR20200092983A (ko)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63372B1 (ko) 셀룰로오스에스테르 수지용 폴리에스테르계 개질제 조성물, 셀룰로오스에스테르 광학 필름 및 편광판용 보호 필름
TWI619740B (zh) 纖維素酯樹脂組成物、纖維素酯光學膜及偏光板用保護膜
CN110753681B (zh) 酯树脂、反增塑剂、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光学薄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0770204B (zh) 酯树脂、反增塑剂、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光学薄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US10280290B2 (en) Cellulos ester resin modifier, cellulos ester resin composition, optical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arizing-plate protective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1511797B (zh) 酯树脂、增塑剂、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光学薄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2638987B (zh) 酯树脂、反增塑剂、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光学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2673047B (zh) 酯树脂、反增塑剂、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光学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KR102244295B1 (ko) 셀룰로오스에스테르 수지용 개질제, 셀룰로오스에스테르 광학 필름, 편광판용 보호 필름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230036513A (ko) 연신 필름, 광학 필름 및 표시 장치
CN115466377A (zh) 纤维素酯树脂用改性剂、纤维素酯树脂组合物、光学薄膜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