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2102B - 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洗衣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92102B CN111492102B CN201880081440.0A CN201880081440A CN111492102B CN 111492102 B CN111492102 B CN 111492102B CN 201880081440 A CN201880081440 A CN 201880081440A CN 111492102 B CN111492102 B CN 1114921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de
- pulsator
- movable blade
- washing
- mov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981 drying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99 deter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17/00—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 D06F17/06—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by rotary impellers
- D06F17/10—Impell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3/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 D06F23/04—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 vertic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一种洗衣机,其能减轻清洗不均、布料损伤,能实现清洗性能的提高。全自动洗衣机具备:脱水桶,收容洗涤物的洗涤;波轮(26),配置于洗涤脱水桶的底部;以及驱动单元,驱动波轮(26)。波轮(26)包括:基部(100);可动叶片部(200),配置于设置在基部(100)的表面的配置面(100a),从该配置面(100a)突出的突出高度可变;可变机构部(300),能根据波轮(26)的旋转方向改变可动叶片部(200)的突出高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
背景技术
以往,所谓的涡旋式的洗衣机在洗涤脱水桶的底部自由旋转地具备波轮。通过波轮旋转而在洗涤脱水桶内产生水流,洗涤物被该水流搅拌。此外,通过波轮自身与洗涤物接触,洗涤物被搅拌或摩擦。这样,在洗涤脱水桶内进行洗涤。洗涤时,波轮重复进行向右方向的旋转和向左方向的旋转。
在靠近波轮的洗涤脱水桶的下部,洗涤物容易受到强水流,并且容易与波轮接触。因此,在洗涤脱水桶内投入了较多洗涤物的情况下,下侧的洗涤物容易被清洗,但是上侧的洗涤物不容易被清洗。
在洗涤脱水桶内的洗涤物的活动比较规律或单调的情况下,上侧的洗涤物和下侧的洗涤物不容易互换。因此,这种情况下,容易对洗涤物产生清洗不均,或者清洗力较多地赋予停留在下侧的洗涤物,从而对洗涤物产生布料损伤。
因此,现有的洗衣机中,通过例如在波轮向右方向旋转时和向左方向旋转时改变波轮的工作时间或改变由波轮产生的水流的强度,使得洗涤物的活动变得比较不规律或者复杂,容易进行洗涤物的上下的互换。
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洗衣机,其通过将波轮的叶片上的面向其中一个旋转方向的一侧的面设置为峭壁面并将面向另一个旋转方向的面设置为倾斜面,从而在向其中一个旋转方向旋转时和向另一个旋转方向旋转时,改变由波轮产生的水流的强度。
如上所述,洗衣机中,希望开发一种波轮,其比起现有的波轮,在反复向右方向旋转和向左方向旋转时使洗涤物在洗涤脱水桶内的活动变得更加不规则或者复杂,从而容易促进洗涤物的上下的互换,能减轻清洗不均、布料损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68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其通过不同于现有的波轮的构成,能减轻清洗不均、布料损伤,实现清洗性能的提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主要方案的洗衣机具备:洗涤桶,收容洗涤物;波轮,配置于所述洗涤桶的底部;以及驱动部,驱动所述波轮。这里,所述波轮包括:基部;叶片部,配置于设置在所述基部的表面的配置面,从该配置面突出的突出高度可变;以及可变机构部,能根据所述波轮的旋转方向改变所述叶片部的所述突出高度。
例如,所述叶片部能采用包括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的构成,该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能在第一位置与比该第一位置高出所述突出高度的第二位置之间活动。这种情况下,能够采用如下构成:根据所述波轮的旋转方向,在所述第一叶片部向所述第一位置活动且所述第二叶片部向所述第二位置活动的形态、和所述第一叶片部向所述第二位置活动且所述第二叶片部向所述第一位置活动的形态之间切换。或者,能够采用如下构成:根据所述波轮的旋转方向,在所述第一叶片部和所述第二叶片部向所述第一位置活动的形态、和所述第一叶片部和所述第二叶片部向所述第二位置活动的形态之间切换。
根据上述的构成,由于随着波轮向左右方向旋转,洗涤物容易不规则或者复杂地活动,因而容易进行洗涤物的上下互换。由此,可以期待减轻清洗不均、布料损伤。
本方案的洗衣机中,能够采用如下构成:所述叶片部以能在第一位置与比该第一位置高出所述突出高度的第二位置之间活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基部。这种情况下,所述可变机构部包括:旋转部,配置于所述基部的背面侧,能向相对于所述基部相反的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以及移动部,设置于所述旋转部的与所述叶片部对应的位置,随着所述旋转部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而使所述叶片部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随着所述旋转部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而使所述叶片部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在所述移动部设置有倾斜面,在所述叶片部设置有升降部,该升降部与所述倾斜面接触,并在所述叶片部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在所述倾斜面上爬升,在所述叶片部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在所述倾斜面上下降。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容易地实现一种能根据波轮的旋转方向改变叶片部的突出高度的构成。
在采用上述的构成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移动部还包括支承面,该支承面将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后的所述叶片部向所述叶片部的突出方向支承。
采用这种构成的话,即使被洗涤物等向下推,突出的叶片部也不容易退向配置面侧。
本方案的洗衣机中,能在所述配置面形成当所述突出高度改变时供所述叶片部出入的开口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开口部的缘部设置有包括沿该缘部连续的多个凹凸的第一凹凸组,在所述叶片部设置有包括多个凹凸并与所述第一凹凸组啮合的第二凹凸组。
根据上述的构成,叶片部与开口部的间隙中不容易夹入硬币等异物或咬入洗涤物。
本方案的洗衣机中,所述叶片部可以形成为背侧中空。这种情况下,在所述叶片部设置有用于将留在所述背侧的空气排出的孔部。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向洗涤桶供水时,当蓄水至叶片部的位置时,能将空气从叶片部的背侧排出,因而能防止由于残留在叶片部的背侧的空气产生的浮力而导致叶片部在不希望突出的时候突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洗衣机,其能减轻清洗不均、布料损伤,能实现清洗性能的提高。
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效果以及意义将变得更清楚。但是,以下的实施方式终究只是实施本发明时的一个例示,本发明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的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全自动洗干一体机的侧剖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全自动洗干一体机的上部的后视立体图。
图3的(a)和(b)是实施方式的从上方观察的波轮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从上方观察的波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从下方观察的波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的(a)是实施方式的从前方上方观察的可动叶片部的立体图,图6的(b)是实施方式的从后方上方观察的可动叶片部的立体图,图6的(c)是实施方式的从前方下方观察的可动叶片部的立体图,图6的(d)是实施方式的升降棒的立体图。
图7的(a)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可动叶片部不从配置面突出且第二可动叶片部从配置面突出的状态的波轮的、第一可动叶片部的周边的剖面图,图7的(b)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可动叶片部从配置面突出且第二可动叶片部不从配置面突出状态的波轮的、第一可动叶片部的周边的剖面图。
图8的(a)和(b)是变更例1的从上方观察的波轮的立体图。
图9是变更例1的构成可变机构部的旋转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全自动洗干一体机(洗衣机);24:洗涤脱水桶(洗涤桶);26:波轮;30:驱动单元(驱动部);100:基部;100a:配置面;132:固定侧凹凸组(第一凹凸组);200:可动叶片部(叶片部);200A:第一可动叶片部(第一叶片部);200B:第二可动叶片部(第二叶片部);212:可动侧凹凸组(第二凹凸组);222:可动侧凹凸组(第二凹凸组);223:孔部;232:可动侧凹凸组(第二凹凸组);251:升降部;300:可变机构部;310:旋转部;317:移动凸轮(移动部);318:倾斜面;319:支承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洗衣机的一实施方式的全自动洗干一体机1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全自动洗干一体机1的侧剖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全自动洗干一体机1的上部的后视立体图。
全自动洗干一体机1具备构成外观的箱体10。箱体10包括:方形筒状的机身部11,上下表面敞开;上面板12,覆盖机身部11的上表面;以及脚台13,支承机身部11。在上面板12形成有用于投入洗涤物的外侧投入口14。外侧投入口14被自由开闭的上盖15覆盖。
在箱体10内,外桶20通过具有防振装置的四根吊棒21被弹性地悬吊支承。外桶20包括:近似圆筒状的外桶主体22a,上表面敞开;以及外桶罩22b,通过覆盖外桶主体22a的上表面而构成外桶20的上表面。在外桶20的上表面即外桶罩22b,在与外侧投入口1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投入洗涤物的内侧投入口22c。内侧投入口22c被外桶盖23可开闭地覆盖。
在外桶20内配置有上表面敞开的近似圆筒状的洗涤脱水桶24。在洗涤脱水桶24的内周面遍及整周地形成有许多脱水孔24a。在洗涤脱水桶24的上部设置有平衡环25。在洗涤脱水桶24的底部配置有波轮26。需要说明的是,洗涤脱水桶24相当于本发明的洗涤桶。
在外桶20的外底部配置有产生驱动洗涤脱水桶24以及波轮26的转矩的驱动单元30。驱动单元30包括驱动马达31、传递机构部32、翼轴33、以及脱水桶轴34。翼轴33与波轮26连接,脱水桶轴34与洗涤脱水桶24连接。传递机构部32具有离合器机构,通过该离合器机构的切换操作,在洗涤过程以及漂洗过程中将驱动马达31的转矩仅传递给翼轴33而仅使波轮26旋转,并在脱水过程中将驱动马达31的转矩传递给翼轴33以及脱水桶轴34而使波轮26以及洗涤脱水桶24一体地旋转。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单元30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部。
在外桶20的外底部形成有排水口部20a。在排水口部20a设置有排水阀40。排水阀40连接于排水软管41。当打开排水阀40时,蓄于洗涤脱水桶24以及外桶20的水通过排水软管41被排出到机外。
在箱体10内的后部,在外桶20的上方配置有烘干装置50和供水装置60。烘干装置50和供水装置60装配于配置在机身部11的上表面后部的固定板16,被上面板12覆盖。
烘干装置50将收容在洗涤脱水桶24内的洗涤物烘干。烘干装置50包括加热器和配置有鼓风扇的循环风路50a,循环风路50a通过进风管道71以及排风管道72而与外桶20的内部连接。进风管道71以及排风管道72是柔性管道,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中间部分具有未图示的蛇纹部。通过加热器以及鼓风扇的工作而生成的暖风从循环风路50a排出,并通过进风管道71导入外桶20内。进而,从外桶20排出的暖风通过排风管道72导入循环风路50a内。这样,暖风在循环风路50a与外桶20之间循环。
烘干装置50进行基于暖风的循环的循环烘干动作、和在此之后接着将循环的暖风的一部分向外部排出的排风烘干动作。在上面板12设置有排风口51,排风口由许多排气孔构成,排出暖风。
供水装置60的露出至外部的供水口61与从水龙头延伸的未图示的外部供水软管连接。供水装置60包括供水阀以及洗涤剂容器,通过打开供水阀,来自水龙头的自来水与收容于洗涤剂容器内的洗涤剂一起被供给至外桶20内。供水装置60可以包括洗澡水泵。
在全自动洗干一体机1中,进行各种运转模式的洗涤运转、洗涤烘干运转或烘干运转。洗涤运转是仅进行洗涤的运转,按顺序执行洗涤过程、中间脱水过程、漂洗过程以及最终脱水过程。洗涤烘干运转是连续进行洗涤到烘干的运转,在最终脱水过程之后接着执行烘干过程。烘干运转是仅进行烘干的运转,仅执行烘干过程。
在洗涤过程以及漂洗过程中,在洗涤脱水桶24内蓄有水的状态下,波轮26向右方向以及左方向旋转。洗涤脱水桶24内的洗涤物通过波轮26的旋转所产生的水流等的作用而被清洗或者漂洗。
在中间脱水过程以及最终脱水过程中,洗涤脱水桶24以及波轮26一体地高速旋转。洗涤物通过在洗涤脱水桶24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而被脱水。
烘干过程中,首先进行内部空气循环烘干过程,接着进行外部空气导入烘干过程。内部空气循环烘干过程中,通过烘干装置50进行循环烘干动作,暖风在循环风路50a与外桶20之间循环。通过烘干风的循环,洗涤脱水桶24内的温度迅速上升。波轮26进行旋转,洗涤物一边被搅拌一边被循环的暖风烘干。当洗涤脱水桶24内的温度继续上升,水分从洗涤物蒸发而暖风中含有大量水分时,切换为外部空气导入烘干过程。外部空气导入烘干过程中,通过烘干装置50进行排风烘干动作,向循环风路50a导入外部空气,并且从循环风路50a排出一部分循环的暖风。由于从洗涤物蒸发的水分有效地从外桶20内排出到箱体10外,外桶20内变得容易除湿,因此促进了洗涤物的烘干。
接着,对波轮26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图3的(a)和(b)是本实施方式的从上方观察的波轮26的立体图。图3的(a)表示从上方观察波轮26向左方向旋转时的形态,图3的(b)表示从上方观察波轮26向右方向旋转时的形态。
波轮26具备:基部100、两个可动叶片部200、以及可变机构部300。在基部100设置有两个固定叶片部130,在作为各固定叶片部130的顶面的配置面100a,以能改变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突出高度的方式分别配置有可动叶片部200。可变机构部300能根据波轮26的旋转方向改变各可动叶片部200的突出高度。需要说明的是,可动叶片部200相当于本发明的叶片部。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a)和(b)所示,根据波轮26的旋转方向,波轮26的形态切换为一个可动叶片部200从配置面100a突出且另一个可动叶片部200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形态、和一个可动叶片部200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且另一个可动叶片部200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形态。当可动叶片部200从配置面100a突出时,突出高度为规定高度H1,例如30mm左右的高度,当可动叶片部200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时,突出高度大致为0。
图4为本实施方式的从上方观察的波轮26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本实施方式的从下方观察的波轮26的分解立体图。
基部100由聚丙烯等树脂材料形成,包括:具有近似圆盘状的主体部110、装接有可变机构部300的装接部120、以及两个固定叶片部130。装接部120和固定叶片部130与主体部110形成为一体。
在主体部110的表面,在平坦的外周面111的内侧形成有圆形的凹面112。在凹面112形成有贯通表里的许多放水孔113。在从洗涤脱水桶24即外桶20排水时,蓄于凹面112的水从放水孔113排出。
在主体部110的背面,在除了装接部120和两个固定叶片部130以外的部位,设置有从中央侧向外周侧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背叶片114。虽然图1中未图示,但在洗涤脱水桶24的底部设置有收容背叶片114的泵室,沿着洗涤脱水桶24的内壁面上下延伸的循环水路与泵室相连。在循环水路的顶端部设置有排出口。通过背叶片114的旋转,泵室内的水被送至循环水路,并从排出口被朝向洗涤脱水桶24的内侧放出。由此,对位于洗涤脱水桶24内的上侧的洗涤物泼循环水。需要说明的是,有时会在排出口装接线屑过滤器。这种情况下,循环水中所含的线屑被线屑过滤器捕集。
装接部120在主体部110的中央部从凹面112向上方隆起。由此,在装接部120的背侧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近似圆形的装接凹部121。在装接部120的顶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122,在开口部122的周围形成有圆环状的槽部123。在装接凹部121,在槽部123的背侧的位置形成有环状的滑动肋124。此外,在装接凹部121的外侧,在主体部110的背面设置有与装接凹部121同心的形成为圆弧状的滑动壁部115。
两个固定叶片部130以隔着装接部120对置的方式设置于主体部110的凹面112。在基部100上,两个固定叶片部130的朝向设定为同一朝向。各固定叶片部130具有近似梯形柱状并形成为背侧中空。各固定叶片部130的基部100的周向侧的第一侧面130a和第二侧面130b以第一侧面130a比第二侧面130b坡度更大的方式倾斜。
各固定叶片部130的顶面形成为近似长方形的平坦面而构成配置面100a。配置面100a的高度位置与主体部110的外周面111的高度位置相同。在配置面100a形成有占据几乎整个配置面100a的近似长方形的开口部131。在开口部131的四个缘部,通过沿缘部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肋132a,设有包括沿缘部连续的多个凹凸的固定侧凹凸组132。固定侧凹凸组13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凹凸组。
在各固定叶片部130的背侧,在开口部131的第二侧面130b侧的缘部附近,设置有具有轴孔133a的一对轴承部133。对于中央侧的轴承部133,轴孔133a不贯通轴承部133,对于外周侧的轴承部133,轴孔133a贯通轴承部133。此外,在与各固定叶片部130的第一侧面130a有点距离的位置处的主体部110的背面,设置有从中央侧向外周侧延伸的阻挡肋116。
图6的(a)为本实施方式的从前方上方观察的可动叶片部200的立体图,图6的(b)为本实施方式的从后方上方观察的可动叶片部200的立体图,图6的(c)为本实施方式的从前方下方观察的可动叶片部200的立体图,图6的(d)为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棒250的立体图。
两个可动叶片部200由聚丙烯等树脂材料形成为背侧中空的近似三棱柱状。各可动叶片部200包括近似三角形的两个侧面210和设置于两个侧面210之间的第一倾斜面220以及第二倾斜面230,两个侧面210之间的另一个面敞开。第一倾斜面220设置为比第二倾斜面230坡度大。在可动叶片部200的两个侧面210的背侧,在不与第一倾斜面220接触的角部,设置有具有轴孔241的一对轴装配部240。轴孔241贯通轴装配部240和侧面210。
在两个侧面210,通过沿着从第一倾斜面220朝向轴孔241的方向按规定间隔形成有向与该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肋211,从而设置有包括多个凹凸的可动侧凹凸组212。此外,在各侧面210的下缘部,以向侧面突出的方式设置有阻挡部213。进而,在各侧面210,以包围轴孔241的方式形成有与固定叶片部130的轴承部133对应形状的肋214。
第一倾斜面220形成为以轴孔241为曲率中心的曲面。在第一倾斜面220,通过沿着与倾斜方向正交的方向按规定间隔形成有向倾斜方向延伸的多个肋221,从而在第一倾斜面220设置有包括多个凹凸的可动侧凹凸组222。此外,在第一倾斜面220,在可动叶片部200的顶部的附近形成有贯通表里的多个孔部223。
第二倾斜面230的下端部分形成为作为轴孔241的曲率中心的曲面,其他部分形成为平坦面。在第二倾斜面230的下端部分,通过沿着与倾斜方向正交的方向按规定间隔形成有向倾斜方向延伸的多个肋231,从而设置有包括多个凹凸的可动侧凹凸组232。需要说明的是,可动侧凹凸组212、222、23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凹凸组。
在可动叶片部200的背侧,在可动叶片部200的顶部的大致正下方位置,以与第一倾斜面220平行的方式装配有升降棒250。升降棒250通过弯曲加工金属制、例如不锈钢制的圆棒而形成,包括直线状延伸的升降部251和设置于升降部251的两侧的L字状的插入部252。升降棒250的摩擦系数比可动叶片部200小。在可动叶片部200的背侧设置有供升降棒250装配的装配部260。装配部260由供升降棒250的插入部252插入的两个插入孔部261、和在这两个插入孔部261之间支承升降部251的支承部262构成。
返回图4和图5,在两个可动叶片部200装配到基部100时,可动叶片部200的一对轴装配部240的轴孔241与固定叶片部130的一对轴承部133的轴孔133a对齐,金属制的、例如不锈钢制的轴270从外周侧穿过这些轴孔241、133a。这时,通过使轴承部133的顶端部从下方嵌入可动叶片部200的各侧面210的肋214的内侧,能容易地使轴孔241、133a彼此对齐,容易地进行轴270的装配。在轴270穿过之后,向外周侧的轴承部133的轴孔133a装配固定螺钉280,由此完成轴270的防脱。可动叶片部200能相对于基部100以轴270为中心转动,能在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非突出位置、和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在可动叶片部200的转动范围内,可动叶片部200的可动侧凹凸组212、222、232与固定叶片部130的固定侧凹凸组132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在将装配于基部100的两个可动叶片部200区分称呼的情况下,将从上方观察波轮26向右方向旋转时第一倾斜面220面向旋转方向的可动叶片部200称为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将从上方观察波轮2向左方向旋转时第一倾斜面220面向旋转方向的可动叶片部200称为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同样地,在将固定叶片部130区分称呼的情况下,将配置有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的固定叶片部130称为第一固定叶片部130A,将配置有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的固定叶片部130称为第二固定叶片部130B。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和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
可变机构部300具备:旋转部310、支架320、帽部330、下垫圈340、以及上垫圈350。旋转部310、支架320以及帽部330由聚丙烯等树脂材料形成。
旋转部310具有一体形成有中央的轮毂部311和从轮毂部311向相反方向延伸的两个臂部312的构成。轮毂部311为顶面闭锁的近似圆筒体,其背侧圆形凹陷,构成轴套装接部313。在轴套装接部313,装接有金属制的装配轴套360。在装配轴套360装配有翼轴33。装配轴套360的上端贯通轮毂部311的顶面,稍微向上方突出。在轮毂部311的顶面形成有具有大致与基部100的装接部120的开口部122的内径相等的外径的环状肋314。此外,在轮毂部311的顶面,在环状肋314的内侧形成有多个螺钉孔315。在轮毂部311的下部,在不形成臂部312的部分形成有圆弧状的滑动壁部316,在该滑动壁部316的表面装配有金属制的、例如不锈钢制的滑动板370。滑动板370的摩擦系数比旋转部310小。
在两个臂部312,分别在与两个可动叶片部20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移动凸轮317。在移动凸轮317形成有倾斜面318和从倾斜面318的顶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坦的支承面319。两个臂部312的移动凸轮317各自的倾斜面318朝向相同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移动凸轮317相当于本发明的移动部。
支架320形成为近似圆盘状。在支架320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凹陷的凹部321。凹部321的背侧向下方突出。在凹部321的底面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装配轴套360的顶端部插入的开口部322,在开口部322的周围形成有多个螺钉孔323。此外,在支架320的背面,在外周部形成有环状的滑动肋324。
帽部330形成为近似圆盘状,具有大致与支架320的凹部321的内径相等的外径。下垫圈340以及上垫圈350为金属制的环状板。下垫圈340的摩擦系数比旋转部310小,上垫圈350的摩擦系数比支架320小。
在将可变机构部300装配于基部100时,首先,旋转部310从下方装接于基部100的背面侧。轮毂部311插入装接凹部121,在轮毂部311的顶面与装接凹部121的上表面之间夹着下垫圈340。装接凹部121的上表面的滑动肋124与下垫圈340抵接。此外,轮毂部311的顶面的环状肋314嵌入装接部120的开口部122。轮毂部311的位于环状肋314的内侧的顶面穿过开口部122朝向上方。接着,将支架320从上方装配于轮毂部311的位于环状肋314的内侧的顶面。此时,支架320的凹部321的背面与轮毂部311的顶面接触,螺钉孔323、315彼此对齐。将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两个螺钉孔323、315,支架320固定于轮毂部311。在支架320与装接部120的顶面的槽部123之间夹着上垫圈350。支架320的背面的滑动肋324与上垫圈350抵接。最后,将帽部330装配于支架320的凹部321,凹部321被帽部330覆盖。
旋转部310能相对于基部100在不接触设置于基部100的背面的两个阻挡肋116的范围内以基部100的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在旋转部310相对于基部100进行旋转时,在基部100的背侧,轮毂部311的滑动壁部316的滑动板370在基部100的滑动壁部115的内表面滑动,并且装接凹部121的上表面的滑动肋124在下垫圈340的表面滑动。此外,在基部100的表面侧,支架320的背面的滑动肋324在上垫圈350的表面滑动。由此,旋转部310相对于基部100顺利地旋转。
接着,对于通过可变机构部30改变可动叶片部200相对于固定叶片部130的顶面即配置面100a的突出高度的动作进行说明。这里,对能改变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的突出高度的动作进行说明,而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的可变动作与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的可变动作一样。
图7的(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且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状态的波轮26的、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的周边的剖面图,图7的(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从配置面100a突出且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状态的波轮26的、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的周边的剖面图。
如图7的(a)所示,当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处于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非突出位置时,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中,升降棒250的升降部251在移动凸轮317的倾斜面318的下方的位置与移动凸轮317接触。波轮26中,翼轴33与可变机构部300的旋转部310连接而不与基部100连接。因此,当驱动马达31从该状态进行正转时,驱动马达31的转矩经由翼轴33传递给旋转部310,从上方观察,旋转部310向右方向旋转。旋转部310相对于基部100向右方向旋转,如实线箭头所示,旋转部310的臂部312向朝向阻挡肋116的方向移动。虽然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通过臂部312的移动而被推向移动凸轮317,但基部100因被施加洗涤脱水桶24内的水的阻力等而不容易旋转,因此如虚线箭头所示,升降部251在倾斜面318上爬升,随之,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以轴270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如单点划线所示,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从配置面100a突出。
如图7的(b)所示,当臂部312与阻挡肋116抵接时,升降部251到达移动凸轮317的支承面319。由此,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到达突出位置,呈相对于配置面100a最为突出的状态。当成为该状态时,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的阻挡部213与配置面100a的背侧接触,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不会进一步向上方转动。此外,升降部251由支承面319向上方即突出方向支承。由此,即使被向下推,也能防止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退至配置面100a侧。在臂部312与阻挡肋116抵接之后,基部100与旋转部310成为一体而向右方向旋转。即,波轮26向右方向旋转。在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侧,处于升降部251完全滑下倾斜面318而使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状态。
接着,如图7的(b)所示,在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处于突出位置的状态下,当驱动马达31反转时,从上方观察,旋转部310向左方向旋转。旋转部310相对于基部100向左方向旋转,如实线箭头所示,臂部312向远离阻挡肋116的方向移动。如虚线箭头所示,升降部251在倾斜面318上下降,随之,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向下方转动,如单点划线所示,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退向配置面100a侧。如图7的(a)所示,当升降部251完全滑下倾斜面318时,处于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状态。此时,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的第二倾斜面230与配置面100a大致同面。
在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侧,升降部251在倾斜面318上爬升而使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从配置面100a突出。此外,在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侧,臂部312与阻挡肋116抵接,由此,基部100与旋转部310成为一体而向左方向旋转。即,波轮26向左方向旋转。
那么,当波轮26向左方向和右方向交替旋转时,交替重复图3的(a)那样的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且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形态、和图3的(b)那样的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从配置面100a突出且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形态。通过切换波轮26的旋转方向,使得一方的可动叶片部200退向配置面100a侧而使突出高度变低,即,本实施方式中变为0,当另一个可动叶片部200从配置面100a突出而突出高度变高时,在一方的可动叶片部200侧,洗涤物会沉下去,在另一方的可动叶片部200侧,洗涤物会被顶起。在这种状态下,当洗涤物被另一方的可动叶片部200搅拌时,被顶起的洗涤物容易落到沉下去的洗涤物上。通过产生这样的活动,在洗涤脱水桶24内,洗涤物不随着波轮26的向左右方向的旋转而向左右方向规则或者单调地活动,容易不规则或者复杂地活动。由此,洗涤物的上下互换变得容易进行。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期待减轻清洗不均、布料损伤。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采用如下构成:可变机构部300包括可相对于基部100旋转的旋转部310和具有设置于旋转部310的倾斜面318的移动凸轮317,可动叶片部200的升降部251随着旋转部310的旋转而在倾斜面318上升降,从而改变可动叶片部200相对于基部100的配置面100a的突出高度,因此,能容易地实现能根据波轮26的旋转方向改变可动叶片部200的突出高度的构成。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移动凸轮317具有支承面319,因而能通过支承面319向突出方向支承突出的可动叶片部200。由此,即使被洗涤物等向下推,可动叶片部200也不容易退向配置面100a侧。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可动叶片部200出入的配置面100a的开口部131的周缘部设置有固定侧凹凸组132,并在可动叶片部200设置有与固定侧凹凸组132啮合的可动侧凹凸组212、222、232,因而可动叶片部200与开口部131的间隙中不容易夹入硬币等异物或者咬入洗涤物。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洗涤脱水桶24供水时,当蓄水至可动叶片部200的位置时,能将留在可动叶片部200的背侧的空气从孔部223排出,因而能防止由于残留在可动叶片部200的背侧的空气产生的浮力而导致可动叶片部200在不希望突出的时候突出。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移动凸轮317的倾斜面318上升降的可动叶片部200的升降部251由摩擦系数比可动叶片部200小的构件形成,因而升降部251容易在倾斜面318上顺利地升降,可动叶片部200容易顺利地转动。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动叶片部200是由第一倾斜面220和第二倾斜面230构成的山形,因而能使洗涤物在波轮26旋转时跳起来进行上下活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等的任何限制,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上述以外的各种变更。
<变更例1>
可以使用本变更例的波轮26A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波轮26A。
图8的(a)和(b)为变更例1的从上方观察波轮26A的立体图。图8的(a)表示从上方观察波轮26A向左方向旋转时的形态,图8的(b)表示从上方观察波轮26A向右方向旋转时的形态。图9为变更例1的构成可变机构部300的旋转部310的立体图。
本变更例的波轮26A中,如图8的(a)和(b)所示,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以及第一固定叶片部130A的朝向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以及第一固定叶片部130A的朝向相反。此外,如图9所示,在构成可变机构部300的旋转部310中,与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对应的臂部312的朝向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与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对应的臂部312的朝向相反,由此,与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对应的移动凸轮317的朝向和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与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对应的移动凸轮317的朝向相反。由此,本变更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在波轮26A向左方向旋转时处于从第一固定叶片部130A的顶面即配置面100a突出的状态,在波轮26A向右方向旋转时处于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状态。
因此,本变更例中,当波轮26A向左方向和右方向交替旋转时,交替重复图8的(a)那样的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和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双方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形态、和图8的(b)那样的第一可动叶片部200A和第二可动叶片部200B双方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形态。
在两个可动叶片部200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情况下,洗涤脱水桶24内的水被两个固定叶片部130以及可动叶片部200搅拌。另一方面,在两个可动叶片部200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情况下,洗涤脱水桶24内的水只被两个固定叶片部130搅拌。因此,在两个可动叶片部200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情况下,与两个可动叶片部200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情况相比,洗涤脱水桶24内产生的水流极其微弱。因此,在使波轮26A向左方向和右方向旋转时,在洗涤脱水桶24内,水流的强度会产生极大的差异。由此,随着波轮26A的向左右方向旋转,洗涤物不向左右方向规则或者单调地活动,容易不规则或者复杂地活动,因而容易进行洗涤物的上下互换。
因此,采用本变更例,也能与上述本实施方式一样期待减轻清洗不均、布料损伤。
此外,本变更例中,在两个可动叶片部200不从配置面100a突出的情况下,由于与水、洗涤物的接触而施加给波轮26A的负荷变小。由此,波轮26A变得容易旋转,由背叶片114带来的泵送效果变大,所以循环水路与洗涤脱水桶24之间的循环水量变多。因此,在波轮26A向左方向和右方向旋转时,能使整体的循环水量增多,能通过循环水充分地浸湿洗涤脱水桶24内的洗涤物。
<其他的变更例>
上述实施方式的波轮26中,在基部100的凹面112设置有固定叶片部130,该固定叶片部130的顶面被设置为配置有可动叶片部200的配置面100a。但是,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不将基部100的表面凹陷而将其设置为平坦面,不设置固定叶片部130,并将该平坦面的部分区域设置为配置有可动叶片部200的配置面100a。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波轮26中设置了两个可动叶片部200,但是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可动叶片部200。
进而,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波轮26中只设置了包括固定叶片部130和可动叶片部200的叶片部,但是波轮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多个叶片部中的一部分叶片部设置为包括固定叶片部130和可动叶片部200的叶片部,或者设置为只包括可动叶片部200的叶片部。
进而,上述实施方式的波轮26中,为了使可动叶片部200的升降部251在移动凸轮317的倾斜面318上顺利地移动,使用了摩擦系数小的升降棒250。但是,也能采用如下构成:在可动叶片部200设置滚轮作为升降部,滚轮在倾斜面318上滚动。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不使用升降棒250那样的分体构件构成升降部,而使可动叶片部200的一部分作为升降部在倾斜面318上移动。
进而,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发明适用于搭载有衣物的烘干功能的全自动洗干一体机1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不搭载衣物的烘干功能的全自动洗衣机。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技术方案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4)
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洗涤桶,收容洗涤物;
波轮,配置于所述洗涤桶的底部;以及
驱动部,驱动所述波轮,
所述波轮包括:
基部;
叶片部,配置于设置在所述基部的表面的配置面,从该配置面突出的突出高度可变;以及
可变机构部,能根据所述波轮的旋转方向改变所述叶片部的所述突出高度;
在所述配置面形成有当所述突出高度改变时供所述叶片部出入的开口部,
在所述开口部的缘部设置有包括沿该缘部连续的多个凹凸的第一凹凸组,
在所述叶片部设置有包括多个凹凸并与所述第一凹凸组啮合的第二凹凸组;
所述叶片部以背侧中空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叶片部设置有用于将留在所述背侧的空气排出的孔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部以能在第一位置与比该第一位置高出所述突出高度的第二位置之间活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基部,
所述可变机构部包括:
旋转部,配置于所述基部的背面侧,能向相对于所述基部相反的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以及
移动部,设置于所述旋转部的与所述叶片部对应的位置,随着所述旋转部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而使所述叶片部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随着所述旋转部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而使所述叶片部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在所述移动部设置有倾斜面,
在所述叶片部设置有升降部,该升降部与所述倾斜面接触,并在所述叶片部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在所述倾斜面上爬升,在所述叶片部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在所述倾斜面上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还包括支承面,该支承面将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后的所述叶片部向所述叶片部的突出方向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部包括能在第一位置与比该第一位置高出所述突出高度的第二位置之间活动的第一叶片部以及第二叶片部,
根据所述波轮的旋转方向,在所述第一叶片部向所述第一位置活动且所述第二叶片部向所述第二位置活动的形态、和所述第一叶片部向所述第二位置活动且所述第二叶片部向所述第一位置活动的形态之间切换,或者,在所述第一叶片部以及所述第二叶片部向所述第一位置活动的形态、和所述第一叶片部以及所述第二叶片部向所述第二位置活动的形态之间切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43300A JP7018624B2 (ja) | 2017-12-19 | 2017-12-19 | 洗濯機 |
JP2017-243300 | 2017-12-19 | ||
PCT/CN2018/120537 WO2019120117A1 (zh) | 2017-12-19 | 2018-12-12 | 洗衣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92102A CN111492102A (zh) | 2020-08-04 |
CN111492102B true CN111492102B (zh) | 2022-10-28 |
Family
ID=66994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81440.0A Active CN111492102B (zh) | 2017-12-19 | 2018-12-12 | 洗衣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018624B2 (zh) |
CN (1) | CN111492102B (zh) |
WO (1) | WO201912011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33806B2 (ja) * | 2018-09-26 | 2022-09-09 | 青島海爾洗衣机有限公司 | 洗濯機 |
JP7123318B2 (ja) * | 2018-09-26 | 2022-08-23 | 青島海爾洗衣机有限公司 | 洗濯機 |
US11866865B2 (en) * | 2019-06-11 | 2024-01-09 | Midea Group Co., Ltd. | Impeller for laundry washing machine |
CN113136697A (zh) * | 2020-01-20 | 2021-07-20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洗衣机的洗涤方法及具有该洗涤方法的洗衣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0163680B1 (ko) * | 1995-07-21 | 1999-04-15 | 배순훈 | 가변펄세이터를 갖는 세탁기 |
KR0164761B1 (ko) * | 1995-09-26 | 1999-04-15 | 김광호 | 세탁기 |
KR20010000993A (ko) | 1999-06-01 | 2001-01-05 | 윤종용 | 세탁기용 펄세이터 |
CN2505501Y (zh) | 2001-03-14 | 2002-08-14 | 郝景江 | 洗衣机自动摇摆波轮 |
US20060162094A1 (en) * | 2005-01-24 | 2006-07-27 | La Belle Kathleen M | Alternate plate construction for an impeller |
CN103321010B (zh) * | 2013-06-26 | 2016-05-25 |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洗衣机的波轮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
CN107177949B (zh) * | 2017-03-31 | 2019-08-27 |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 洗衣机的波轮、内桶组件、桶组件及洗衣机 |
-
2017
- 2017-12-19 JP JP2017243300A patent/JP7018624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2-12 WO PCT/CN2018/120537 patent/WO201912011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2-12 CN CN201880081440.0A patent/CN11149210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107304A (ja) | 2019-07-04 |
CN111492102A (zh) | 2020-08-04 |
WO2019120117A1 (zh) | 2019-06-27 |
JP7018624B2 (ja) | 2022-0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92102B (zh) | 洗衣机 | |
US11225741B2 (en) | Clothes treating device | |
KR100808204B1 (ko) | 드럼세탁기 | |
CA2898942C (en) |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with drum connected to motor shaft | |
KR20130034911A (ko) | 리프터와 이를 가지는 세탁기 | |
EP2719808B1 (en) | Washing machine | |
KR20050011515A (ko) | 드럼세탁기 | |
KR20170049563A (ko) | 드럼 세탁기 | |
KR20150005058A (ko) | 드럼세탁기 | |
JP2008093245A (ja) |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 |
CN112585312B (zh) | 洗衣机 | |
CN112585313B (zh) | 洗衣机 | |
KR100452352B1 (ko) | 드럼 세탁기의 리프터 | |
US11299840B2 (en) | Clothes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CN111373085B (zh) | 洗衣机 | |
CN111542658B (zh) | 洗干一体机 | |
KR100710226B1 (ko) | 세탁기 | |
KR101517868B1 (ko) | 세탁효율을 증대시킨 드럼세탁기 | |
CN111511972A (zh) | 洗衣机 | |
JP7481701B2 (ja) | 洗濯機 | |
KR200358902Y1 (ko) | 드럼 세탁기의 드럼 프론트 | |
KR20050109399A (ko) | 드럼 세탁기의 드럼 프론트 | |
KR20050109397A (ko) | 드럼 세탁기의 드럼 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