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2803A - 一种采血管及其生产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血管及其生产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82803A CN111482803A CN202010344631.0A CN202010344631A CN111482803A CN 111482803 A CN111482803 A CN 111482803A CN 202010344631 A CN202010344631 A CN 202010344631A CN 111482803 A CN111482803 A CN 1114828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cylinder
- upper cover
- pipe body
- sealing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B23P21/0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the units passing two or more work-stations whilst being composed
- B23P21/006—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the units passing two or more work-stations whilst being composed the conveying means comprising a rotating tab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206—Construction or design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ackages; sterilisation of piercing element, piercing device or sampling device
- A61B5/150274—Manufacture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or steps for blood sampl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23P19/007—Picking-up and plac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血管生产技术领域。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机架及其上的分度盘旋转装置、上盖上料装置、密封圈上料装置、管体装配装置、底座装配装置、旋转装置和下料装置;上盖上料装置用于将上盖输送至第一工位的工位治具内;密封圈上料装置用于将密封圈装配至上盖内;管体装配装置用于将管体装配至装有密封圈的上盖上;底座装配装置用于将底座装配至管体的顶部;旋转装置用于将装配好的检测管旋转使底座位于工位治具内,下料装置通过下料机械手将将装配好的检测管输送下料。本专利的优点是提升上盖夹取稳定性,提升上盖和密封圈装配效率,提升上盖与管体装配效率,提升管体与底座装配效率,提升整体装配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血管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采血管包括上盖、密封圈、管体和底座,在采血管生产过程中,一般先将上盖放在治具的底部,上盖上设置有密封圈槽,将密封圈放入至上盖的密封圈槽内,再将管体装配至装有密封圈的上盖内,将底座装配至管体的顶部,最后将采血管夹取出料。
现有的采血管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在上盖夹取过程中,容易出现上盖夹取不平整,将上盖夹取至治具内会出现一高一低的倾斜状态,这样会导致后续装配过程中,装配定位不准确,从而使密封圈无法快速有效的装配至上盖的密封圈槽内,影响上盖和密封圈的装配质量以及对后续加工的影响;(二)在密封圈上料过程中,现有的装置仅仅通过机械夹爪将密封圈的两侧撑开,放入至上盖的密封圈槽内,这样会出现在装配过程中,由于密封圈为圆环状但机械夹爪仅仅只能撑开两侧方向,无法精准的将密封圈放入密封圈槽内,容易经常出现密封圈没有完全装入密封圈槽内的现象,并且在密封圈装配过程中,装配定位的精度较差,无法与上盖的圆心相对齐;(三)在管体夹取进料过程中,现有的装配都是通过机械手将一盘盘管体料盘输送至输送轨道上,在通过转移夹爪将料盘内的管体一个个转移至上盖上,这样通过机械手成本较高,并且需要机械手反复工作,会使机械手经常出现报警,需要工人经常处理警报,影响加工进度;(四)在管体装配至上盖过程中,仅仅只是将管体初步压在上盖上,这样在后续的翻转过程中,由于夹爪压紧力度不够,会经常出现上盖与管体脱离,影响上盖和管体的装配质量;(五)在底座装配过程中,也会出现只是将底座初步压在管体上,在后续的翻转过程中,由于夹爪压紧力度不够,会经常出现底座和管体脱离,影响底座和管体的装配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采血管生产质量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该设备通过上盖上料装置提升了上盖装配平稳性;通过密封圈上料装置提升了密封圈与上盖装配的配合度;通过管体上料装配装置提升了上盖与管体装配的配合度;通过底座装配装置提升了底座与管体装配的配合度,提升了整体采血管生产效率和装配质量。
为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该设备包括机架及其上的分度盘旋转装置、上盖上料装置、密封圈上料装置、管体上料装配装置、底座装配装置、旋转装置和下料装置;分度盘旋转装置中分度盘的外圈上依次规则排列设置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和第六工位,每个工位上均设置有工位治具;上盖上料装置、密封圈上料装置、管体上料装配装置、底座装配装置、旋转装置和下料装置依次位于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和第六工位的外侧;上盖上料装置用于将上盖输送至第一工位的工位治具内;密封圈上料装置用于将密封圈装配至上盖内;管体上料装配装置用于将管体装配至装有密封圈的上盖上;底座装配装置用于将底座装配至管体的顶部;旋转装置用于将装配好的采血管旋转使底座位于工位治具内,下料装置通过下料机械手将将装配好的采血管输送下料。
作为优选,工位治具上设置有装配管槽,装配管槽与上盖和底座均匹配。
作为优选,上盖上料装置包括上盖待料支架、上盖输送支架、上盖横向输送组件、上盖纵向输送组件和上盖夹取组件;上盖待料支架和上盖输送支架分别设置在机架上,上盖横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横向输送;上盖横向输送组件包括上盖横向输送气缸、上盖横向输送板和上盖横向输送滑轨;上盖横向输送气缸设置在上盖输送支架的顶部内侧,上盖横向输送板与上盖横向输送气缸的移动部连接,上盖横向输送板通过上盖横向输送滑轨设置在上盖输送支架上;上盖纵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纵向输送;上盖纵向输送组件包括上盖升降气缸和上盖升降板;上盖升降气缸设置在上盖横向输送板上,上盖升降板与上盖升降气缸的移动部连接;上盖夹取组件用于将上盖定位夹取;上盖夹取组件包括上盖夹取气缸和上盖夹取定位板;上盖夹取气缸设置在上盖升降板的底部,且上盖夹取气缸位于上盖待料支架上方,上盖夹取定位板设置在上盖夹取气缸的固定部上,上盖夹取定位板的底部连接有L型定位支撑块、L型定位支撑块的横板上设置有定位杆套,定位杆套内设置有定位杆,且定位杆位于上盖夹取气缸两个夹住之间;定位杆外部还设置有定位加固套,定位杆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杆的底部还连接有定位导入块,定位导入块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导入孔,定位导入孔与定位槽相连通。
作为优选,密封圈上料装置包括密封圈待料支架、密封圈输送支架、密封圈横向输送组件、密封圈纵向输送组件和密封圈夹取组件;密封圈待料支架和密封圈输送支架分别设置在机架上,密封圈横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横向输送;密封圈横向输送组件包括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密封圈横向输送板和密封圈横向输送滑轨;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设置在密封圈输送支架的顶部内侧,密封圈横向输送板与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的移动部连接,密封圈横向输送板通过密封圈横向输送滑轨设置在密封圈输送支架上;密封圈纵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纵向输送;密封圈纵向输送组件包括密封圈升降气缸和密封圈升降板;密封圈升降气缸设置在密封圈横向输送板上,密封圈升降板与密封圈升降气缸的移动部连接;密封圈升降板上设置有精度定位升降气缸,精度定位升降气缸的移动部设置有L型精度定位升降板;密封圈夹取组件用于将密封圈定位夹取;密封圈夹取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和密封圈定位装配气缸;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和密封圈定位装配气缸分别通过设置在L型精度定位升降板的横板上,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的夹爪上均设置有L型夹取板,两块L型夹取板的横板底部均设置有第一弧形夹取片,且两块第一弧形夹取片对称设置;密封圈定位装配气缸的移动部设置有密封圈定位连接板,密封圈定位连接板上设置有密封圈装配定位杆,且密封圈装配定位杆位于两块L型夹取板中间,密封圈装配定位杆的底部呈半球状,密封圈装配定位杆与上盖的中心相配合。
作为优选,位于L型精度定位升降板的横板上且位于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与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垂直设置,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的夹爪上设置有两块折线形夹取板,两块折线形夹取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弧形夹取片,两块第二弧形夹取片和两块第一弧形夹取片衔接形成圆形,且密封圈装配定位杆位于形成的圆形的中心。
作为优选,管体上料装配装置包括管体输送模块和管体装配模块;管体输送模块包括管体输送底座、第一输送支撑架、第二输送支撑架、管体供料组件、水平输送组件、管体转移组件和料盘收纳组件;第一输送支撑架和第二输送支撑架前后水平设置管体输送底座,管体供料组件包括四根供料挡杆、两个底层限位气缸、二层限位气缸、升降电机、齿轮传动部件和供料升降架;四根供料挡杆呈矩形排列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的左部,且分别位于第一输送支撑架和第二输送支撑架的外侧,位于右端的前后两根供料挡杆的下部设置有输送限位空挡,且输送限位空挡与一个料盘的厚度相匹配;左右两根平行的供料挡杆之间设置有限位支撑板,两个底层限位气缸分别设置在限位支撑板的左右两侧,两个底层限位气缸的移动部之间连接有底层限位推板;二层限位气缸设置在限位支撑板的中部,二层限位气缸的移动部设置有二层限位推板,且二层限位推板通过二层限位滑轨设置在二层限位气缸的顶部,二层限位推板的两端内侧设置有二层限位推块;升降电机通过升降电机支撑板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的底部,齿轮传动部件一端与升降电机的转轴连接,齿轮传动部件的另一端连接有传动转轴,供料升降架通过传动转轴套与传动转轴相配合进行升降,供料升降架包括四根供料升降支撑杆和供料升降底板,四根供料升降支撑杆的底部设置在供料升降底板上,四根供料升降支撑杆的顶部穿过管体输送底座,且左右两根平行的供料升降支撑杆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供料升降支撑板;水平输送组件包括水平输送支撑板、水平输送电机、水平输送齿轮组、水平输送转轴、水平输送移动架、水平输送限位气缸;水平输送支撑板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上,水平输送电机设置在水平输送支撑板的右侧下部,水平输送齿轮组下端与水平输送电机的转轴连接,水平输送转轴与水平输送齿轮组上端连接,水平输送转轴水平设置在水平输送支撑板上,水平输送移动架套设在水平输送转轴上,且与水平输送转轴相配合进行移动,水平输送移动架通过水平输送移动滑轨设置在水平输送支撑板上,水平输送移动架的左部设置有两个输送限位块,水平输送限位气缸设置在水平输送移动架的右侧底部,水平输送限位气缸的移动部连接有限位夹紧支撑板,限位夹紧支撑板上设置有水平移动移动限位架,水平移动移动限位架与限位夹紧支撑板之间还设置有限位夹紧弹簧;管体转移组件包括管体转移龙门架、前后转移驱动组、管体转移升降气缸、管体转移升降板和管体转移夹爪;管体转移龙门架设置在管体输送模块上,前后转移驱动组设置在管体转移龙门架的顶部,管体转移升降气缸设置在前后转移驱动组上,管体转移夹爪通过管体转移升降板设置在管体转移升降气缸的移动部上;料盘收纳组件包括四根料盘收纳支撑杆、四个支撑铰接座、收纳升降气缸和收纳升降架,四根料盘收纳支撑杆呈矩形排列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的右部,且分别位于第一输送支撑架和第二输送支撑架的外侧,位于左端的前后两根料盘收纳支撑杆的下部设置有收料限位空挡,两个支撑铰接座设置在第一输送支撑架上,且位于左右两根料盘收纳支撑杆之间,另外两个支撑铰接座对称设置在第二输送支撑架上,每个支撑铰接座上均设置有铰接板槽,铰接板槽内均铰接有铰接板,每个铰接板的外端与支撑铰接座之间设置有铰接弹簧,每个铰接板的内端设置有铰接斜面;收纳升降气缸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上,收纳升降气缸的下端与收纳升降架的底板,收纳升降架与供料升降架结构相同;管体装配模块用于将管体与上盖装配。
作为优选,管体装配模块包括管体待料支架、管体输送支架、管体横向输送组件、管体纵向输送组件和管体夹取组件;管体待料支架和管体输送支架分别设置在机架上,管体待料支架位于管体转移组件出料端下方,管体横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横向输送;管体横向输送组件包括管体横向输送气缸、管体横向输送板和管体横向输送滑轨;管体横向输送气缸设置在管体输送支架的顶部内侧,管体横向输送板与管体横向输送气缸的移动部连接,管体横向输送板通过管体横向输送滑轨设置在管体输送支架上;管体纵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纵向输送;管体纵向输送组件包括管体升降气缸和管体升降板;管体升降气缸设置在管体横向输送板上,管体升降板与管体升降气缸的移动部连接;管体夹取组件用于将管体定位夹取;管体夹取组件包括管体夹取气缸和管体旋紧电机;管体夹取气缸设置在管体升降板的外侧底部,管体旋紧电机设置在管体升降板的内侧,管体旋紧电机穿过管体升降板设置有旋紧杆,旋紧杆的底部设置有管体旋紧槽,管体旋紧槽直径与管体直径相配合。
作为优选,底座装配装置的结构与管体装配模块的结构相同。
作为优选,旋转装置包括旋转支架、旋转升降气缸、旋转升降板、旋转水平调节气缸、旋转水平调节板、旋转气缸和旋转夹取气缸;旋转支架设置在机架上,旋转升降气缸设置在旋转支架的顶部,旋转升降气缸的下端穿过旋转支架的顶部与旋转升降板连接,且旋转升降板通过两根旋转升降导杆设置在旋转支架的顶部,旋转水平调节气缸设置在旋转升降板的底部,旋转水平调节板设置在旋转水平调节气缸的移动部,旋转气缸设置在旋转水平调节板的前部,旋转气缸的移动部上设置有旋转板,旋转夹取气缸设置在旋转板上。
一种采血管的生产方法,依次通过以下步骤:
(一)上盖进料:通过上盖横向输送气缸带动上盖横向输送板上的上盖升降气缸移动至上盖待料支架的上方,通过上盖升降气缸带动上盖夹取气缸将上盖夹取,使上盖的中心凸杆插入至定位杆的定位槽内,并使中心凸杆的顶面与定位槽接触限位,再通过上盖横向输送气缸和上盖升降气缸相配合将夹取后的上盖输送至分度盘旋转装置上第一工位的工位治具内;
(二)密封圈与上盖装配: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将第一工位的工位治具内上盖旋转至第二工位,通过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带动密封圈横向输送板上的密封圈升降气缸移动至密封圈待料支架上方,通过密封圈升降气缸和精度定位升降气缸将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和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下降至密封圈处,通过两块第二弧形夹取片和两块第一弧形夹取片将密封圈撑开移动至上盖上方,通过密封圈装配定位杆下降顶到上盖的中心凸杆,在将密封圈下降装配至上盖的密封圈槽内;
(三)管体与上盖装配: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将第二工位的工位治具内上盖和密封圈组件旋转至第三工位,将多盘装有管体的管体料盘放入至四根供料挡杆内,同时通过供料升降架进行支撑,通过水平输送电机带动水平输送转轴旋转,使水平输送支撑板移动至管体料盘的下方,升降电机带动供料升降架下降,通过水平输送限位气缸带动水平移动移动限位架与输送限位块相配合将底层管体料盘的左右两侧夹紧,通过水平输送电机将底层的管体料盘移动至管体转移组件下方,通过管体转移组件将管体料盘内的管体转移至管体装配模块上,通过管体横向输送气缸带动管体横向输送板上的管体升降气缸移动至管体待料支架上方,通过管体升降气缸带动管体夹取气缸将管体夹住后移动至上盖上,通过旋紧杆上的管体旋紧槽与管体相匹配,并使旋紧杆压向管体,通过管体旋紧电机带动旋紧杆进行旋转,将管体与上盖旋紧操作;将全部管体转移完后,通过水平输送电机将底层的管体料盘经过移动至收料限位空挡移动至四根料盘收纳支撑杆内,通过收纳升降气缸带动收纳升降架使管体料盘向上移动,从而将管体料盘经过铰接板搁置在铰接板上;
(四)底座与管体装配: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将第三工位的工位治具内上盖、密封圈和管体组件旋转至第四工位,通过底座装配装置以与管体装配模块相同的使用方式,将底座装配至管体的顶部,并将底座旋紧至管体上;
(五)旋转下料: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将第四工位的工位治具内装配完成的组件旋转至第五工位,通过旋转升降气缸带动旋转升降板下降,通过旋转水平调节气缸带动旋转气缸上的旋转夹取气缸移动至装配好的采血管处,并将采血管夹住,通过旋转升降气缸带动采血管上升,并通过旋转气缸带动采血管进行180°的旋转,通过旋转升降气缸和旋转水平调节气缸相配合将旋转后的采血管放回至第五工位的工位治具内;通过下料装置输送下料。
一种采血管,包括上盖、密封圈、管体和底座,采用上述的采血管生产方法得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该设备通过上盖上料装置中的上盖横向输送气缸和上盖升降气缸能够很好地控制横向移动和升降移动的移动定位精度,提升移动稳定性,通过定位杆与中心凸杆相对齐配合,便于使上盖夹取气缸更精准的进行抓取,并且通过中心凸杆插入至定位槽内,使中心凸杆更好的进行限位,同时也保证了上盖整体的平整性,在放置过程中,通过定位杆顶住中心凸杆,使上盖能够平整的落入工位治具内的装配管槽内。通过密封圈上料装置上的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密封圈升降气缸和精度定位升降气缸能够很好地控制横向移动和升降移动的移动定位精度,提升移动稳定性,通过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和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上的两块第二弧形夹取片和两块第一弧形夹取片便于将密封圈完全撑开,且撑开的形状接近于圆形,便于更好的与密封圈槽相匹配,防止仅仅只有两侧撑开是密封圈接近椭圆形,不方便装配至密封圈槽内,同时通过密封圈装配定位杆便于更好的与上盖的中心凸杆对齐定位,从而能够更加快捷有效精准的将密封圈装配至密封圈槽内,提升装配配合度。通过管体输送模块上的管体供料组件便于将多盘管体料盘同时放入,无需通过机械手将无需工作人工或机械手一盘一盘的将料盘进行输送,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了机械手长期工作造成的机械误差,同时通过二层限位气缸带动二层限位推板将二层的管体料盘进行夹紧,便于将底层的管体料盘输送时,减少二层管体料盘的移动,提升底层管体料盘输送的稳定性,通过水平输送组件和管体转移组件相配合便于将管体料盘内的管体有效的进行转移,通过料盘收纳组件将空的管体料盘回收处理,节省了人工多次回收或者机械手来回收盘的麻烦,同时通过铰接板和支撑铰接座相配合,便于将空的管体料盘输送至二层位置,便于将管体料盘堆积进行统一回收处理,提升回收效率。通过管体装配模块中的管体横向输送气缸和管体升降气缸能够很好地控制横向移动和升降移动的移动定位精度,提升移动稳定性,通过管体旋紧槽直径与管体直径相配合,通过管体旋紧槽便于进一步的使管体限位,通过管体旋紧电机便于直接将管体与上盖旋紧,防止后续旋转过程中脱离掉落。
综上所述,本专利的优点是提升上盖夹取稳定性,提升上盖和密封圈装配效率,提升上盖与管体装配效率,提升管体与底座装配效率,提升整体装配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产品和管体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分度盘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上盖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上盖夹取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密封圈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管体输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管体供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水平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管体转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料盘收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管体装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该设备包括机架1及其上的分度盘旋转装置2、上盖上料装置3、密封圈上料装置4、管体上料装配装置5、底座装配装置6、旋转装置7和下料装置8;分度盘旋转装置2中分度盘20的外圈上依次规则排列设置有第一工位21、第二工位22、第三工位23、第四工位24、第五工位25和第六工位26,每个工位上均设置有工位治具27,工位治具27上设置有装配管槽,装配管槽呈圆柱状,装配管槽与上盖和底座均匹配。上盖上料装置3、密封圈上料装置4、管体上料装配装置5、底座装配装置6、旋转装置7和下料装置8依次位于第一工位21、第二工位22、第三工位23、第四工位24、第五工位25和第六工位26的外侧;上盖上料装置3用于将上盖输送至第一工位21的工位治具27内。密封圈上料装置4用于将密封圈装配至上盖内。管体上料装配装置5用于将管体装配至装有密封圈的上盖上。底座装配装置6用于将底座装配至管体的顶部;旋转装置7用于将装配好的采血管旋转180°后放入使工位治具27内,下料装置8通过下料机械手将将装配好的采血管输送下料。
如图2所示,图中为本发明所要装配的零件,分别为上盖90、密封圈92、管体93、底座94以及用于装管体的管体料盘95;上盖90的中部设置有中心凸杆901,上盖90内设置有凸环,凸环与上盖90外圈之间形成圆形的密封圈槽902,密封圈安装至密封圈槽902内,管体93下部的开口与密封圈槽902相匹配,底座94与管体的顶部相匹配。管体料盘95上设置有规则排列的多个管体槽951,每个管体槽951与每个管体93相匹配,管体料盘95的前后两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料盘夹紧限位槽952,料盘夹紧限位槽952用于将第二层的管体料盘95进行限位固定,便于使底层进行移动输送。
如图1至图5所示,上盖上料装置3包括上盖待料支架31、上盖输送支架32、上盖横向输送组件、上盖纵向输送组件和上盖夹取组件;上盖待料支架31和上盖输送支架32分别设置在机架1上,上盖横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横向输送;上盖横向输送组件包括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上盖横向输送板34和上盖横向输送滑轨35;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设置在上盖输送支架32的顶部内侧,上盖横向输送板34与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的移动部连接,上盖横向输送板34通过上盖横向输送滑轨35设置在上盖输送支架32上;通过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带动上盖横向输送板34在上盖横向输送滑轨35上进行来回移动,从而便于将上盖待料支架31的上盖夹取后移动至分度盘旋转装置2中第一工位21的工位治具27内,提升来回移动的流畅性和稳定性。上盖纵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纵向输送;上盖纵向输送组件包括上盖升降气缸36和上盖升降板37;上盖升降气缸36设置在上盖横向输送板34上,上盖升降板37与上盖升降气缸36的移动部连接;通过上盖升降气缸36带动上盖升降板37进行升降移动定位,通过与横向输送气缸33相配合,便于将上盖夹取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移动定位,便于稳定的将上盖夹取住,并且能够稳定的输送至工位治具27内。上盖夹取组件用于将上盖定位夹取;上盖夹取组件包括上盖夹取气缸38和上盖夹取定位板39;上盖夹取气缸38设置在上盖升降板37的底部,且上盖夹取气缸38位于上盖待料支架31上方,上盖夹取定位板39设置在上盖夹取气缸38的固定部上,上盖夹取定位板39的底部连接有L型定位支撑块391,通过L型定位支撑块391便于更好的定位至两个夹爪之间,从而更好的与上盖的中心凸杆901相配合,提升定位精度,同时也便于将上盖装配至最佳位置。L型定位支撑块391的横板上设置有定位杆套392,定位杆套392内设置有定位杆393,且定位杆位于上盖夹取气缸38两个夹住之间,通过定位杆393与上盖的中心凸杆901相配合,在抓取时使定位杆393与上盖的中心凸杆901对齐,进行定位,并且在放下时,通过定位杆393压住中心凸杆901使其能够平整的位于工位治具27内,防止出现上盖摆放一侧高一侧低的倾斜现象,便于后续的装配。定位杆393外部还设置有定位加固套3931,通过定位加固套3931进一步提升定位杆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进而进一步确保定位时的定位精度。定位杆393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定位槽394,定位槽394的深度与中心凸杆901相匹配,使夹爪夹住上盖的外壁时,中心凸杆901的顶面与定位槽394的顶面接触,进行限位。定位杆393的底部还连接有定位导入块395,定位导入块395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导入孔3951,定位导入孔3951与定位槽394相连通,通过定位导入孔3951便于进一步实现对准,进一步提升对准精度。
工作时,通过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带动上盖横向输送板34上的上盖升降气缸36移动至上盖待料支架31的上方,通过上盖升降气缸36带动上盖夹取气缸38将上盖夹取,使上盖的中心凸杆901插入至定位杆393的定位槽394内,并使中心凸杆901的顶面与定位槽394接触限位,再通过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和上盖升降气缸36相配合将夹取后的上盖输送至分度盘旋转装置2上第一工位21的工位治具27内。
该上盖上料装置3解决了上盖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上盖夹取不平整,将上盖夹取至治具内会出现一高一低的倾斜状态的问题。
通过上盖上料装置3中的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和上盖升降气缸36能够很好地控制横向移动和升降移动的移动定位精度,提升移动稳定性,通过定位杆393与中心凸杆901相对齐配合,便于使上盖夹取气缸38更精准的进行抓取,并且通过中心凸杆901插入至定位槽394内,使中心凸杆901更好的进行限位,同时也保证了上盖整体的平整性,在放置过程中,通过定位杆393顶住中心凸杆901,使上盖能够平整的落入工位治具27内的装配管槽内。
如图1和图6所示,密封圈上料装置4包括密封圈待料支架41、密封圈输送支架42、密封圈横向输送组件、密封圈纵向输送组件和密封圈夹取组件;密封圈待料支架41和密封圈输送支架42分别设置在机架1上,密封圈横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横向输送;密封圈横向输送组件包括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43、密封圈横向输送板44和密封圈横向输送滑轨45;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43设置在密封圈输送支架42的顶部内侧,密封圈横向输送板44与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43的移动部连接,密封圈横向输送板44通过密封圈横向输送滑轨45设置在密封圈输送支架42上。通过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43带动密封圈横向输送板44在密封圈横向输送滑轨45上进行来回移动,从而便于将密封圈待料支架41的密封圈夹取后移动至分度盘旋转装置2中第二工位21的工位治具27内,提升来回移动的流畅性和稳定性。密封圈纵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纵向输送;密封圈纵向输送组件包括密封圈升降气缸46和密封圈升降板47;密封圈升降气缸46设置在密封圈横向输送板44上,密封圈升降板47与密封圈升降气缸46的移动部连接;密封圈升降板47上设置有精度定位升降气缸471,精度定位升降气缸471的移动部设置有L型精度定位升降板472;密封圈夹取组件用于将密封圈定位夹取;通过密封圈升降气缸46带动密封圈升降板47进行升降移动定位,通过与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43相配合,便于将密封圈夹取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移动定位,便于稳定的将密封圈进行输送,并且能够精准快速的输送至工位治具27内。密封圈夹取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和密封圈定位装配气缸49;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和密封圈定位装配气缸49分别通过设置在L型精度定位升降板472的横板上,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的夹爪上均设置有L型夹取板481,通过两块L型夹取板481便于将前后两侧的密封圈撑开,两块L型夹取板481的横板底部均设置有第一弧形夹取片482,且两块第一弧形夹取片482对称设置,通过第一弧形夹取片482便于更好的使撑开的形状接近圆形,便于更好的与密封圈原本形状相匹配,防止将密封圈拉坏的同时,也防止将密封圈拉成其他形状。密封圈定位装配气缸49的移动部设置有密封圈定位连接板491,密封圈定位连接板491上设置有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且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位于两块L型夹取板481中间,通过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便于在密封圈装配过程中,使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与中心凸杆901对齐且接触,这样能够保证密封圈的中心与上盖的中心对齐,便于更好的将密封圈装配至上盖的密封圈槽902内。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的底部呈半球状,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与上盖的中心相配合。通过半球状防止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将中心凸杆901压坏或者压变形。位于L型精度定位升降板472的横板上且位于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40,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40与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垂直设置,通过垂直设置便于使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40的夹爪与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的夹爪垂直,这样能够更全面的将密封圈92四个方向撑开,提升与密封圈槽902的匹配度,从而更有效的将密封圈92装配至密封圈槽902内。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40的夹爪上设置有两块折线形夹取板401,两块折线形夹取板40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弧形夹取片402,两块第二弧形夹取片402和两块第一弧形夹取片482衔接形成圆形,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位于形成的圆形的中心,通过块第二弧形夹取片402和两块第一弧形夹取片482相互配合,使撑开的密封圈92进一步接近圆形,同时更容易放进密封圈槽902内,防止出现通过一个夹爪将密封圈拉开,使拉开的图形接近椭圆形,不方便将密封圈92直接放置,同时通过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进一步定位中心位置,从而进一步方便将密封圈92进行装配。
工作时,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2将第一工位21的工位治具27内上盖旋转至第二工位22,通过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43带动密封圈横向输送板44上的密封圈升降气缸46移动至密封圈待料支架41上方,通过密封圈升降气缸46和精度定位升降气缸471将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和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40下降至密封圈处,通过两块第二弧形夹取片402和两块第一弧形夹取片482将密封圈撑开移动至上盖上方,通过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下降顶到上盖90的中心凸杆901,在将密封圈下降装配至上盖90的密封圈槽902内。
该密封圈上料装置4解决了由于密封圈为圆环状但机械夹爪仅仅只能撑开两侧方向,无法精准的将密封圈放入密封圈槽内,容易经常出现密封圈没有完全装入密封圈槽内的问题。
通过密封圈上料装置4上的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43、密封圈升降气缸46和精度定位升降气缸471能够很好地控制横向移动和升降移动的移动定位精度,提升移动稳定性,通过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和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40上的两块第二弧形夹取片402和两块第一弧形夹取片482便于将密封圈92完全撑开,且撑开的形状接近于圆形,便于更好的与密封圈槽902相匹配,防止仅仅只有两侧撑开是密封圈接近椭圆形,不方便装配至密封圈槽902内,同时通过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便于更好的与上盖90的中心凸杆901对齐定位,从而能够更加快捷有效精准的将密封圈92装配至密封圈槽902内,提升装配配合度。
如图1、图7至图11所示,管体上料装配装置5包括管体输送模块51和管体装配模块52;管体输送模块51包括管体输送底座、第一输送支撑架、第二输送支撑架、管体供料组件511、水平输送组件512、管体转移组件513和料盘收纳组件514;第一输送支撑架和第二输送支撑架前后水平设置管体输送底座,管体供料组件511包括四根供料挡杆5111、两个底层限位气缸5112、二层限位气缸5113、升降电机5114、齿轮传动部件5115和供料升降架5116;四根供料挡杆5111呈矩形排列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的左部,且分别位于第一输送支撑架和第二输送支撑架的外侧,位于右端的前后两根供料挡杆5111的下部设置有输送限位空挡,且输送限位空挡与一个料盘的厚度相匹配,通过输送限位空挡便于使水平输送组件512带动底层一盘管体料盘95输送至管体转移组件513下方,便于进行单盘输送,同时又实现了在四根供料挡杆5111之间能够存放多盘管体料盘95,无需工作人工或机械手一盘一盘的将料盘进行输送,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了机械手长期工作造成的机械误差。左右两根平行的供料挡杆5111之间设置有限位支撑板51112,通过限位支撑板51112进一步提升两个供料挡杆5111之间的稳定性,同时便于更好的安装后续的限位零件。两个底层限位气缸5112分别设置在限位支撑板51112的左右两侧,两个底层限位气缸5112的移动部之间连接有底层限位推板51121,通过两个底层限位气缸5112带动底层限位推板51121向内侧推动,从而使管体料盘95能够定位在指定位置,防止输送过程管体料盘95位置不对或出现管体料盘95打翻的现象。二层限位气缸5113设置在限位支撑板51112的中部,二层限位气缸5113的移动部设置有二层限位推板51131,且二层限位推板51131通过二层限位滑轨设置在二层限位气缸5113的顶部,二层限位推板51131的两端内侧设置有二层限位推块51132,管体料盘95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与二层限位推块51132对应的料盘夹紧限位槽,通过二层限位气缸5113带动二层限位推板51131上的二层限位推块51132插入料盘夹紧限位槽内,将二层的管体料盘95进行夹紧限位,便于将底层的管体料盘95输送时,减少与二层管体料盘95之间的摩擦,提升底层的管体料盘95输送的稳定性和流畅性,也更好将二层的管体料盘95固定并且保持不动,同时也便于更有效的将管体料盘95逐个输送。升降电机5114通过升降电机支撑板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的底部,齿轮传动部件5115一端与升降电机5114的转轴连接,齿轮传动部件5115的另一端连接有传动转轴51151,供料升降架5116通过传动转轴套与传动转轴51151相配合进行升降,这样便于将多层管体料盘95的底层管体料盘95定位至水平输送组件512上,进行水平稳定输送。供料升降架5116包括四根供料升降支撑杆51161和供料升降底板51162,四根供料升降支撑杆51161的底部设置在供料升降底板51162上,四根供料升降支撑杆51161的顶部穿过管体输送底座,且左右两根平行的供料升降支撑杆51161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供料升降支撑板51163,通过两个供料升降支撑板51163对多盘管体料盘95进行支撑,同时控制升降定位。
水平输送组件512包括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水平输送电机5121、水平输送齿轮组5122、水平输送转轴5123、水平输送移动架5124、水平输送限位气缸5125;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上,水平输送电机5121设置在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的右侧下部,水平输送齿轮组5122下端与水平输送电机5121的转轴连接,水平输送转轴5123与水平输送齿轮组5122上端连接,水平输送转轴5123水平设置在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上,水平输送电机5121通过水平输送齿轮组5122带动水平输送转轴5123进行旋转驱动。水平输送移动架5124套设在水平输送转轴5123上,且与水平输送转轴5123相配合进行水平移动定位。水平输送移动架5124通过水平输送移动滑轨设置在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上,提升水平输送移动架5124水平滑动的流畅性。水平输送移动架5124的左部设置有两个输送限位块51241,通过输送限位块51241便于更好的将管体料盘95固定,从而更有效将管体料盘95从底层拉出。水平输送限位气缸5125设置在水平输送移动架5124的右侧底部,水平输送限位气缸5125的移动部连接有限位夹紧支撑板51251,限位夹紧支撑板51251上设置有水平移动移动限位架51252,水平移动移动限位架51252与限位夹紧支撑板51251之间还设置有限位夹紧弹簧51253,通过限位夹紧支撑板51251带动水平移动移动限位架51252移动,从而使水平移动移动限位架51252与输送限位块51241相配合将管体料盘95的左右两端夹紧,便于将管体料盘95稳定性移动至管体转移组件513处。
管体转移组件513包括管体转移龙门架5131、前后转移驱动组5132、管体转移升降气缸5133、管体转移升降板5134和管体转移夹爪5135;管体转移龙门架5131设置在管体输送模块51上,前后转移驱动组5132设置在管体转移龙门架5131的顶部,前后转移驱动组5132通过电机和转轴的配合方式实现前后移动。管体转移升降气缸5133设置在前后转移驱动组5132上,管体转移夹爪5135通过管体转移升降板5134设置在管体转移升降气缸5133的移动部上。通过前后转移驱动组5132带动管体转移升降气缸5133移动至管体料盘95上方,通过管体转移升降气缸5133带动管体转移夹爪5135将管体料盘95内管体93夹取,并转移至管体装配模块52内。
料盘收纳组件514包括四根料盘收纳支撑杆5141、四个支撑铰接座5142、收纳升降气缸5143和收纳升降架5144,四根料盘收纳支撑杆5141呈矩形排列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的右部,且分别位于第一输送支撑架和第二输送支撑架的外侧,位于左端的前后两根料盘收纳支撑杆5141的下部设置有收料限位空挡51411,通过收料限位空挡51411便于使转移完空的管体料盘95进入至四根管体料盘93收纳支撑杆5141内,便于将空的管体料盘93回收处理,节省了人工多次回收或者机械手来回回收的麻烦。两个支撑铰接座5142设置在第一输送支撑架上,且位于左右两根料盘收纳支撑杆5141之间,另外两个支撑铰接座5142对称设置在第二输送支撑架上,每个支撑铰接座5142上均设置有铰接板槽51421,铰接板槽51421内均铰接有铰接板5143,每个铰接板5143的外端与支撑铰接座5142之间设置有铰接弹簧51431,通过铰接弹簧51431便于将铰接板5143向上翘起后回复。每个铰接板5143的内端设置有铰接斜面5145,通过铰接斜面5145便于将空的管体料盘95向上抬起,通过铰接斜面5145提升向上抬起的流畅度和配合度。收纳升降气缸5143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上,收纳升降气缸5143的下端与收纳升降架5144的底板,收纳升降架5144与供料升降架5116结构相同,通过收纳升降气缸5143带动收纳升降架5144上的空的管体料盘95向上移动,使管体料盘95经过铰接斜面5145,从而使铰接板5143向上转动,通过后,铰接板5143由于铰接弹簧51431的回复力回到原始位置,从而将空的管体料盘95搁在铰接板5143上方,并且处于二层位置,不会阻挡下一个空的管体料盘95,便于将多个管体料盘95堆积在四根料盘收纳支撑杆5141,统一进行回收处理,节省人工劳动强度。
工作时,将多盘装有管体93的管体料盘95放入至四根供料挡杆5111内,同时通过供料升降架5116进行支撑,通过水平输送电机5121带动水平输送转轴5123旋转,使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移动至管体料盘95的下方,升降电机5114带动供料升降架5116下降,使二层管体料盘95下降至二层限位气缸5113处,通过二层限位气缸5113带动二层限位推板51131将二层管体料盘95限位固定,使底层的管体料盘95继续下降至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上,通过两个底层限位气缸5112带动底层限位推板51121将底层的管体料盘95的移动至指定位置,通过水平输送限位气缸5125带动水平移动移动限位架51252与输送限位块51241相配合将底层管体料盘95的左右两侧夹紧,通过水平输送电机5121将底层的管体料盘95移动至管体转移组件513下方,通过管体转移组件513将管体料盘95内的管体93转移至管体装配模块52上,将全部管体93转移完后,通过水平输送电机5121将底层的管体料盘95经过移动至收料限位空挡51411移动至四根料盘收纳支撑杆5141内,通过收纳升降气缸5143带动收纳升降架5144使管体料盘95向上移动,从而将管体料盘95经过铰接板5143搁置在铰接板5143上。
该管体输送模块51解决了现有的装配都是通过机械手将一盘盘管体料盘输送至输送轨道上,需要机械手反复工作,会使机械手经常出现报警的问题。
通过管体输送模块51上的管体供料组件511便于将多盘管体料盘95同时放入,无需通过机械手将无需工作人工或机械手一盘一盘的将料盘进行输送,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了机械手长期工作造成的机械误差,同时通过二层限位气缸5113带动二层限位推板51131将二层的管体料盘95进行夹紧,便于将底层的管体料盘95输送时,减少二层管体料盘95的移动,提升底层管体料盘95输送的稳定性,通过水平输送组件512和管体转移组件513相配合便于将管体料盘95内的管体93有效的进行转移,通过料盘收纳组件514将空的管体料盘93回收处理,节省了人工多次回收或者机械手来回收盘的麻烦,同时通过铰接板5143和支撑铰接座5142相配合,便于将空的管体料盘95输送至二层位置,便于将管体料盘95堆积进行统一回收处理,提升回收效率。
如图12所示,管体装配模块52用于将管体与上盖装配。管体装配模块52包括管体待料支架521、管体输送支架522、管体横向输送组件、管体纵向输送组件和管体夹取组件;管体待料支架521和管体输送支架522分别设置在机架1上,管体待料支架521位于管体转移组件513出料端下方,管体横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横向输送;管体横向输送组件包括管体横向输送气缸523、管体横向输送板524和管体横向输送滑轨525;管体横向输送气缸523设置在管体输送支架522的顶部内侧,管体横向输送板524与管体横向输送气缸523的移动部连接,管体横向输送板524通过管体横向输送滑轨525设置在管体输送支架522上;通过管体横向输送气缸523带动管体横向输送板524在管体横向输送滑轨525上进行来回移动,从而便于将管体待料支架521的管体夹取后移动至分度盘旋转装置2中第3工位24的工位治具27内,提升来回移动的流畅性和稳定性。管体纵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纵向输送;管体纵向输送组件包括管体升降气缸526和管体升降板527;管体升降气缸526设置在管体横向输送板524上,管体升降板527与管体升降气缸526的移动部连接;管体夹取组件用于将管体定位夹取;通过管体升降气缸526带动管体升降板527进行升降移动定位,通过与管体横向输送气缸523相配合,便于将管体夹取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移动定位,便于稳定的将管体夹取住,并且能够稳定的输送至工位治具27内。管体夹取组件包括管体夹取气缸528和管体旋紧电机529;管体夹取气缸528设置在管体升降板527的外侧底部,管体旋紧电机529设置在管体升降板527的内侧,管体旋紧电机529穿过管体升降板527设置有旋紧杆5291,通过管体旋紧电机529带动旋紧杆5291进行旋转,从而将管体93与上盖90旋紧,防止在旋转过程中分离掉落,提升管体93和上盖90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并且也进一步提升上盖90与管体93之间的装配质量。旋紧杆5291的底部设置有管体旋紧槽5292,管体旋紧槽5292直径与管体93直径相配合,通过管体旋紧槽5292便于进一步的使管体93限位,从而在旋紧过程中便于进一步提升旋紧效率,防止管体93与管体旋紧槽5292之间存在松动。
工作时,通过管体横向输送气缸523带动管体横向输送板524上的管体升降气缸526移动至管体待料支架521上,通过管体升降气缸526带动管体夹取气缸528将管体93夹住后移动至上盖90上,通过旋紧杆5291上的管体旋紧槽5292与管体93相匹配,并使旋紧杆5291压向管体93,通过管体旋紧电机529带动旋紧杆5291进行旋转,将管体93与上盖90旋紧操作。
该管体装配模块52解决了管体初步压在上盖上,这样在后续的翻转过程中,由于夹爪压紧力度不够,会经常出现上盖与管体脱离的问题。
通过管体装配模块52中的管体横向输送气缸523和管体升降气缸526能够很好地控制横向移动和升降移动的移动定位精度,提升移动稳定性,通过管体旋紧槽5292直径与管体93直径相配合,通过管体旋紧槽5292便于进一步的使管体93限位,通过管体旋紧电机529便于直接将管体93与上盖90旋紧,防止后续旋转过程中脱离掉落。
如图12所示,底座装配装置6的结构与管体装配模块52的结构相同。通过底座装配装置6以与管体装配模块52相同的使用方式,将底座94装配至管体93的顶部,并将底座94旋紧至管体93上。
如图13所示,旋转装置7包括旋转支架71、旋转升降气缸72、旋转升降板73、旋转水平调节气缸74、旋转水平调节板75、旋转气缸76和旋转夹取气缸77;旋转支架71设置在机架1上,旋转升降气缸72设置在旋转支架71的顶部,旋转升降气缸72的下端穿过旋转支架71的顶部与旋转升降板73连接,且旋转升降板73通过两根旋转升降导杆731设置在旋转支架71的顶部,旋转水平调节气缸74设置在旋转升降板73的底部,旋转水平调节板75设置在旋转水平调节气缸74的移动部,旋转气缸76设置在旋转水平调节板75的前部,旋转气缸76的移动部上设置有旋转板761,旋转夹取气缸77设置在旋转板761上。
工作时,通过旋转升降气缸72带动旋转升降板73下降,通过旋转水平调节气缸74带动旋转气缸76上的旋转夹取气缸77移动至装配好的采血管处,并将采血管夹住,通过旋转升降气缸72带动采血管上升,并通过旋转气缸76带动采血管进行180°的旋转,通过旋转升降气缸72和旋转水平调节气缸74相配合将旋转后的采血管放回至第五工位25的工位治具27内。
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通过以下步骤:
(一)上盖进料:通过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带动上盖横向输送板34上的上盖升降气缸36移动至上盖待料支架31的上方,通过上盖升降气缸36带动上盖夹取气缸38将上盖夹取,使上盖的中心凸杆901插入至定位杆393的定位槽394内,并使中心凸杆901的顶面与定位槽394接触限位,再通过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和上盖升降气缸36相配合将夹取后的上盖输送至分度盘旋转装置2上第一工位21的工位治具27内;
(二)密封圈与上盖装配: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2将第一工位21的工位治具27内上盖旋转至第二工位22,通过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43带动密封圈横向输送板44上的密封圈升降气缸46移动至密封圈待料支架41上方,通过密封圈升降气缸46和精度定位升降气缸471将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和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40下降至密封圈处,通过两块第二弧形夹取片402和两块第一弧形夹取片482将密封圈撑开移动至上盖上方,通过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下降顶到上盖90的中心凸杆901,在将密封圈下降装配至上盖90的密封圈槽902内;
(三)管体与上盖装配: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2将第二工位22的工位治具27内上盖和密封圈组件旋转至第三工位23,将多盘装有管体93的管体料盘95放入至四根供料挡杆5111内,同时通过供料升降架5116进行支撑,通过水平输送电机5121带动水平输送转轴5123旋转,使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移动至管体料盘95的下方,升降电机5114带动供料升降架5116下降,使二层管体料盘95下降至二层限位气缸5113处,通过二层限位气缸5113带动二层限位推板51131将二层管体料盘95限位固定,使底层的管体料盘95继续下降至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上,通过两个底层限位气缸5112带动底层限位推板51121将底层的管体料盘95的移动至指定位置,通过水平输送限位气缸5125带动水平移动移动限位架51252与输送限位块51241相配合将底层管体料盘95的左右两侧夹紧,通过水平输送电机5121将底层的管体料盘95移动至管体转移组件513下方,通过管体转移组件513将管体料盘95内的管体93转移至管体装配模块52上,通过管体横向输送气缸523带动管体横向输送板524上的管体升降气缸526移动至管体待料支架521上方,通过管体升降气缸526带动管体夹取气缸528将管体93夹住后移动至上盖90上,通过旋紧杆5291上的管体旋紧槽5292与管体93相匹配,并使旋紧杆5291压向管体93,通过管体旋紧电机529带动旋紧杆5291进行旋转,将管体93与上盖90旋紧操作;将全部管体93转移完后,通过水平输送电机5121将底层的管体料盘95经过移动至收料限位空挡51411移动至四根料盘收纳支撑杆5141内,通过收纳升降气缸5143带动收纳升降架5144使管体料盘95向上移动,从而将管体料盘95经过铰接板5143搁置在铰接板5143上;
(四)底座与管体装配: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2将第三工位23的工位治具27内上盖、密封圈和管体组件旋转至第四工位24,通过底座装配装置6以与管体装配模块52相同的使用方式,将底座94装配至管体93的顶部,并将底座94旋紧至管体93上;
(五)旋转下料: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2将第四工位24的工位治具27内装配完成的组件旋转至第五工位25,通过旋转升降气缸72带动旋转升降板73下降,通过旋转水平调节气缸74带动旋转气缸76上的旋转夹取气缸77移动至装配好的采血管处,并将采血管夹住,通过旋转升降气缸72带动采血管上升,并通过旋转气缸76带动采血管进行180°的旋转,通过旋转升降气缸72和旋转水平调节气缸74相配合将旋转后的采血管放回至第五工位25的工位治具27内;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2将第五工位25的工位治具27内翻转后的组件旋转至第六工位26,通过下料装置8输送下料。
一种采血管,包括上盖、密封圈、管体和底座,采用上述的采血管生产方法得到。
该设备通过上盖上料装置3中的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和上盖升降气缸36能够很好地控制横向移动和升降移动的移动定位精度,提升移动稳定性,通过定位杆393与中心凸杆901相对齐配合,便于使上盖夹取气缸38更精准的进行抓取,并且通过中心凸杆901插入至定位槽394内,使中心凸杆901更好的进行限位,同时也保证了上盖整体的平整性,在放置过程中,通过定位杆393顶住中心凸杆901,使上盖能够平整的落入工位治具27内的装配管槽内。通过密封圈上料装置4上的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43、密封圈升降气缸46和精度定位升降气缸471能够很好地控制横向移动和升降移动的移动定位精度,提升移动稳定性,通过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和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40上的两块第二弧形夹取片402和两块第一弧形夹取片482便于将密封圈92完全撑开,且撑开的形状接近于圆形,便于更好的与密封圈槽902相匹配,防止仅仅只有两侧撑开是密封圈接近椭圆形,不方便装配至密封圈槽902内,同时通过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便于更好的与上盖90的中心凸杆901对齐定位,从而能够更加快捷有效精准的将密封圈92装配至密封圈槽902内,提升装配配合度。通过管体输送模块51上的管体供料组件511便于将多盘管体料盘95同时放入,无需通过机械手将无需工作人工或机械手一盘一盘的将料盘进行输送,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了机械手长期工作造成的机械误差,同时通过二层限位气缸5113带动二层限位推板51131将二层的管体料盘95进行夹紧,便于将底层的管体料盘95输送时,减少二层管体料盘95的移动,提升底层管体料盘95输送的稳定性,通过水平输送组件512和管体转移组件513相配合便于将管体料盘95内的管体93有效的进行转移,通过料盘收纳组件514将空的管体料盘93回收处理,节省了人工多次回收或者机械手来回收盘的麻烦,同时通过铰接板5143和支撑铰接座5142相配合,便于将空的管体料盘95输送至二层位置,便于将管体料盘95堆积进行统一回收处理,提升回收效率。通过管体装配模块52中的管体横向输送气缸523和管体升降气缸526能够很好地控制横向移动和升降移动的移动定位精度,提升移动稳定性,通过管体旋紧槽5292直径与管体93直径相配合,通过管体旋紧槽5292便于进一步的使管体93限位,通过管体旋紧电机529便于直接将管体93与上盖90旋紧,防止后续旋转过程中脱离掉落。
Claims (10)
1.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机架(1)及其上的分度盘旋转装置(2)、上盖上料装置(3)、密封圈上料装置(4)、管体上料装配装置(5)、底座装配装置(6)、旋转装置(7)和下料装置(8);分度盘旋转装置(2)中分度盘(20)的外圈上依次规则排列设置有第一工位(21)、第二工位(22)、第三工位(23)、第四工位(24)、第五工位(25)和第六工位(26),每个工位上均设置有工位治具(27);上盖上料装置(3)、密封圈上料装置(4)、管体上料装配装置(5)、底座装配装置(6)、旋转装置(7)和下料装置(8)依次位于第一工位(21)、第二工位(22)、第三工位(23)、第四工位(24)、第五工位(25)和第六工位(26)的外侧;上盖上料装置(3)用于将上盖输送至第一工位(21)的工位治具(27)内;密封圈上料装置(4)用于将密封圈装配至上盖内;管体上料装配装置(5)用于将管体装配至装有密封圈的上盖上;底座装配装置(6)用于将底座装配至管体的顶部;旋转装置(7)用于将装配好的检测管旋转180°后放入使工位治具(27)内,下料装置(8)通过下料机械手将装配好的检测管抓取下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工位治具(27)上设置有装配管槽,装配管槽与上盖和底座均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上盖上料装置(3)包括上盖待料支架(31)、上盖输送支架(32)、上盖横向输送组件、上盖纵向输送组件和上盖夹取组件;上盖待料支架(31)和上盖输送支架(32)分别设置在机架(1)上,上盖横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横向输送;上盖横向输送组件包括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上盖横向输送板(34)和上盖横向输送滑轨(35);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设置在上盖输送支架(32)的顶部内侧,上盖横向输送板(34)与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的移动部连接,上盖横向输送板(34)通过上盖横向输送滑轨(35)设置在上盖输送支架(32)上;上盖纵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纵向输送;上盖纵向输送组件包括上盖升降气缸(36)和上盖升降板(37);上盖升降气缸(36)设置在上盖横向输送板(34)上,上盖升降板(37)与上盖升降气缸(36)的移动部连接;上盖夹取组件用于将上盖定位夹取;上盖夹取组件包括上盖夹取气缸(38)和上盖夹取定位板(39);上盖夹取气缸(38)设置在上盖升降板(37)的底部,且上盖夹取气缸(38)位于上盖待料支架(31)上方,上盖夹取定位板(39)设置在上盖夹取气缸(38)的固定部上,上盖夹取定位板(39)的底部连接有L型定位支撑块(391)、L型定位支撑块(391)的横板上设置有定位杆套(392),定位杆套(392)内设置有定位杆(393),且定位杆位于上盖夹取气缸(38)两个夹住之间;定位杆(393)外部还设置有定位加固套(3931),定位杆(393)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定位槽(394),定位杆(393)的底部还连接有定位导入块(395),定位导入块(395)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导入孔(3951),定位导入孔(3951)与定位槽(394)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密封圈上料装置(4)包括密封圈待料支架(41)、密封圈输送支架(42)、密封圈横向输送组件、密封圈纵向输送组件和密封圈夹取组件;密封圈待料支架(41)和密封圈输送支架(42)分别设置在机架(1)上,密封圈横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横向输送;密封圈横向输送组件包括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43)、密封圈横向输送板(44)和密封圈横向输送滑轨(45);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43)设置在密封圈输送支架(42)的顶部内侧,密封圈横向输送板(44)与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43)的移动部连接,密封圈横向输送板(44)通过密封圈横向输送滑轨(45)设置在密封圈输送支架(42)上;密封圈纵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纵向输送;密封圈纵向输送组件包括密封圈升降气缸(46)和密封圈升降板(47);密封圈升降气缸(46)设置在密封圈横向输送板(44)上,密封圈升降板(47)与密封圈升降气缸(46)的移动部连接;密封圈升降板(47)上设置有精度定位升降气缸(471),精度定位升降气缸(471)的移动部设置有L型精度定位升降板(472);密封圈夹取组件用于将密封圈定位夹取;密封圈夹取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和密封圈定位装配气缸(49);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和密封圈定位装配气缸(49)分别通过设置在L型精度定位升降板(472)的横板上,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的夹爪上均设置有L型夹取板(481),两块L型夹取板(481)的横板底部均设置有第一弧形夹取片(482),且两块第一弧形夹取片(482)对称设置;密封圈定位装配气缸(49)的移动部设置有密封圈定位连接板(491),密封圈定位连接板(491)上设置有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且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位于两块L型夹取板(481)中间,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的底部呈半球状,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与上盖的中心相配合;位于L型精度定位升降板(472)的横板上且位于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40),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40)与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垂直设置,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40)的夹爪上设置有两块折线形夹取板(401),两块折线形夹取板(40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弧形夹取片(402),两块第二弧形夹取片(402)和两块第一弧形夹取片(482)衔接形成圆形,且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位于形成的圆形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管体上料装配装置(5)包括管体输送模块(51)和管体装配模块(52);管体输送模块(51)包括管体输送底座、第一输送支撑架、第二输送支撑架、管体供料组件(511)、水平输送组件(512)、管体转移组件(513)和料盘收纳组件(514);第一输送支撑架和第二输送支撑架前后水平设置管体输送底座,管体供料组件(511)包括四根供料挡杆(5111)、两个底层限位气缸(5112)、二层限位气缸(5113)、升降电机(5114)、齿轮传动部件(5115)和供料升降架(5116);四根供料挡杆(5111)呈矩形排列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的左部,且分别位于第一输送支撑架和第二输送支撑架的外侧,位于右端的前后两根供料挡杆(5111)的下部设置有输送限位空挡,且输送限位空挡与一个料盘的厚度相匹配;左右两根平行的供料挡杆(5111)之间设置有限位支撑板(51112),两个底层限位气缸(5112)分别设置在限位支撑板(51112)的左右两侧,两个底层限位气缸(5112)的移动部之间连接有底层限位推板(51121);二层限位气缸(5113)设置在限位支撑板(51112)的中部,二层限位气缸(5113)的移动部设置有二层限位推板(51131),且二层限位推板(51131)通过二层限位滑轨设置在二层限位气缸(5113)的顶部,二层限位推板(51131)的两端内侧设置有二层限位推块(51132);升降电机(5114)通过升降电机支撑板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的底部,齿轮传动部件(5115)一端与升降电机(5114)的转轴连接,齿轮传动部件(5115)的另一端连接有传动转轴(51151),供料升降架(5116)通过传动转轴套与传动转轴(51151)相配合进行升降,供料升降架(5116)包括四根供料升降支撑杆(51161)和供料升降底板(51162),四根供料升降支撑杆(51161)的底部设置在供料升降底板(51162)上,四根供料升降支撑杆(51161)的顶部穿过管体输送底座,且左右两根平行的供料升降支撑杆(51161)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供料升降支撑板(51163);水平输送组件(512)包括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水平输送电机(5121)、水平输送齿轮组(5122)、水平输送转轴(5123)、水平输送移动架(5124)、水平输送限位气缸(5125);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上,水平输送电机(5121)设置在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的右侧下部,水平输送齿轮组(5122)下端与水平输送电机(5121)的转轴连接,水平输送转轴(5123)与水平输送齿轮组(5122)上端连接,水平输送转轴(5123)水平设置在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上,水平输送移动架(5124)套设在水平输送转轴(5123)上,且与水平输送转轴(5123)相配合进行移动,水平输送移动架(5124)通过水平输送移动滑轨设置在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上,水平输送移动架(5124)的左部设置有两个输送限位块(51241),水平输送限位气缸(5125)设置在水平输送移动架(5124)的右侧底部,水平输送限位气缸(5125)的移动部连接有限位夹紧支撑板(51251),限位夹紧支撑板(51251)上设置有水平移动移动限位架(51252),水平移动移动限位架(51252)与限位夹紧支撑板(51251)之间还设置有限位夹紧弹簧(51253);管体转移组件(513)包括管体转移龙门架(5131)、前后转移驱动组(5132)、管体转移升降气缸(5133)、管体转移升降板(5134)和管体转移夹爪(5135);管体转移龙门架(5131)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上,前后转移驱动组(5132)设置在管体转移龙门架(5131)的顶部,管体转移升降气缸(5133)设置在前后转移驱动组(5132)上,管体转移夹爪(5135)通过管体转移升降板(5134)设置在管体转移升降气缸(5133)的移动部上;料盘收纳组件(514)包括四根料盘收纳支撑杆(5141)、四个支撑铰接座(5142)、收纳升降气缸(5143)和收纳升降架(5144),四根料盘收纳支撑杆(5141)呈矩形排列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的右部,且分别位于第一输送支撑架和第二输送支撑架的外侧,位于左端的前后两根料盘收纳支撑杆(5141)的下部设置有收料限位空挡(51411),两个支撑铰接座(5142)设置在第一输送支撑架上,且位于左右两根料盘收纳支撑杆(5141)之间,另外两个支撑铰接座(5142)对称设置在第二输送支撑架上,每个支撑铰接座(5142)上均设置有铰接板槽(51421),铰接板槽(51421)内均铰接有铰接板(5143),每个铰接板(5143)的外端与支撑铰接座(5142)之间设置有铰接弹簧(51431),每个铰接板(5143)的内端设置有铰接斜面(5145);收纳升降气缸(5143)设置在管体输送底座上,收纳升降气缸(5143)的下端与收纳升降架(5144)的底板,收纳升降架(5144)与供料升降架(5116)结构相同;管体装配模块(52)用于将管体与上盖装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管体装配模块(52)包括管体待料支架(521)、管体输送支架(522)、管体横向输送组件、管体纵向输送组件和管体夹取组件;管体待料支架(521)和管体输送支架(522)分别设置在机架(1)上,管体待料支架(521)位于管体转移组件(513)出料端下方,管体横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横向输送;管体横向输送组件包括管体横向输送气缸(523)、管体横向输送板(524)和管体横向输送滑轨(525);管体横向输送气缸(523)设置在管体输送支架(522)的顶部内侧,管体横向输送板(524)与管体横向输送气缸(523)的移动部连接,管体横向输送板(524)通过管体横向输送滑轨(525)设置在管体输送支架(522)上;管体纵向输送组件用于进行纵向输送;管体纵向输送组件包括管体升降气缸(526)和管体升降板(527);管体升降气缸(526)设置在管体横向输送板(524)上,管体升降板(527)与管体升降气缸(526)的移动部连接;管体夹取组件用于将管体定位夹取;管体夹取组件包括管体夹取气缸(528)和管体旋紧电机(529);管体夹取气缸(528)设置在管体升降板(527)的外侧底部,管体旋紧电机(529)设置在管体升降板(527)的内侧,管体旋紧电机(529)穿过管体升降板(527)设置有旋紧杆(5291),旋紧杆(5291)的底部设置有管体旋紧槽(5292),管体旋紧槽(5292)直径与管体直径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底座装配装置(6)的结构与管体装配模块(52)的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血管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旋转装置(7)包括旋转支架(71)、旋转升降气缸(72)、旋转升降板(73)、旋转水平调节气缸(74)、旋转水平调节板(75)、旋转气缸(76)和旋转夹取气缸(77);旋转支架(71)设置在机架(1)上,旋转升降气缸(72)设置在旋转支架(71)的顶部,旋转升降气缸(72)的下端穿过旋转支架(71)的顶部与旋转升降板(73)连接,且旋转升降板(73)通过两根旋转升降导杆(731)设置在旋转支架(71)的顶部,旋转水平调节气缸(74)设置在旋转升降板(73)的底部,旋转水平调节板(75)设置在旋转水平调节气缸(74)的移动部,旋转气缸(76)设置在旋转水平调节板(75)的前部,旋转气缸(76)的移动部上设置有旋转板(761),旋转夹取气缸(77)设置在旋转板(761)上。
9.一种采血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通过以下步骤:
(1)上盖进料:通过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带动上盖横向输送板(34)上的上盖升降气缸(36)移动至上盖待料支架(31)的上方,通过上盖升降气缸(36)带动上盖夹取气缸(38)将上盖夹取,使上盖的中心凸杆(901)插入至定位杆(393)的定位槽(394)内,并使中心凸杆(901)的顶面与定位槽(394)接触限位,再通过上盖横向输送气缸(33)和上盖升降气缸(36)相配合将夹取后的上盖输送至分度盘旋转装置(2)上第一工位(21)的工位治具(27)内;
(2)密封圈与上盖装配: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2)将第一工位(21)的工位治具(27)内上盖旋转至第二工位(22),通过密封圈横向输送气缸(43)带动密封圈横向输送板(44)上的密封圈升降气缸(46)移动至密封圈待料支架(41)上方,通过密封圈升降气缸(46)和精度定位升降气缸(471)将第一密封圈夹取气缸(48)和第二密封圈夹取气缸(40)下降至密封圈处,通过两块第二弧形夹取片(402)和两块第一弧形夹取片(482)将密封圈撑开移动至上盖上方,通过密封圈装配定位杆(492)下降顶到上盖(90)的中心凸杆(901),在将密封圈下降装配至上盖(90)的密封圈槽(902)内;
(3)管体与上盖装配: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2)将第二工位(22)的工位治具(27)内上盖和密封圈组件旋转至第三工位(23),将多盘装有管体(93)的管体料盘(95)放入至四根供料挡杆(5111)内,同时通过供料升降架(5116)进行支撑,通过水平输送电机(5121)带动水平输送转轴(5123)旋转,使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移动至管体料盘(95)的下方,升降电机(5114)带动供料升降架(5116)下降,使二层的管体料盘(95)下降至二层限位气缸(5113)处,通过二层限位气缸(5113)带动二层限位推板(51131)将二层管体料盘(95)限位固定,使底层的管体料盘(95)继续下降至水平输送支撑板(5120)上,通过两个底层限位气缸(5112)带动底层限位推板(51121)将底层的管体料盘(95)的移动至指定位置,通过水平输送限位气缸(5125)带动水平移动移动限位架(51252)与输送限位块(51241)相配合将底层管体料盘(95)的左右两侧夹紧,通过水平输送电机(5121)将底层的管体料盘(95)移动至管体转移组件(513)下方,通过管体转移组件(513)将管体料盘(95)内的管体(93)转移至管体装配模块(52)上,通过管体横向输送气缸(523)带动管体横向输送板(524)上的管体升降气缸(526)移动至管体待料支架(521)上方,通过管体升降气缸(526)带动管体夹取气缸(528)将管体(93)夹住后移动至上盖(90)上,通过旋紧杆(5291)上的管体旋紧槽(5292)与管体(93)相匹配,并使旋紧杆(5291)压向管体(93),通过管体旋紧电机(529)带动旋紧杆(5291)进行旋转,将管体(93)与上盖(90)旋紧操作;将全部管体(93)转移完后,通过水平输送电机(5121)将底层的管体料盘(95)经过移动至收料限位空挡(51411)移动至四根料盘收纳支撑杆(5141)内,通过收纳升降气缸(5143)带动收纳升降架(5144)使管体料盘(95)向上移动,从而将管体料盘(95)经过铰接板(5143)搁置在铰接板(5143)上;
(4)底座与管体装配: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2)将第三工位(23)的工位治具(27)内上盖、密封圈和管体组件旋转至第四工位(24),通过底座装配装置(6)以与管体装配模块(52)相同的使用方式,将底座(94)装配至管体(93)的顶部,并将底座(94)旋紧至管体(93)上;
(5)旋转下料: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2)将第四工位(24)的工位治具(27)内装配完成的组件旋转至第五工位(25),通过旋转升降气缸(72)带动旋转升降板(73)下降,通过旋转水平调节气缸(74)带动旋转气缸(76)上的旋转夹取气缸(77)移动至装配好的检测管处,并将检测管夹住,通过旋转升降气缸(72)带动检测管上升,并通过旋转气缸(76)带动检测管进行180°的旋转,通过旋转升降气缸(72)和旋转水平调节气缸(74)相配合将旋转后的检测管放回至第五工位(25)的工位治具(27)内;通过分度盘旋转装置(2)将第五工位(25)的工位治具(27)内翻转后的组件旋转至第六工位(26),通过下料装置(8)输送下料。
10.一种采血管,包括上盖、密封圈、管体和底座,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血管生产方法得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44631.0A CN111482803A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采血管及其生产设备和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44631.0A CN111482803A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采血管及其生产设备和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82803A true CN111482803A (zh) | 2020-08-04 |
Family
ID=71811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44631.0A Withdrawn CN111482803A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采血管及其生产设备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8280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56969A (zh) * | 2021-01-15 | 2021-05-07 | 韩俊文 | 一种指尖陀螺自动装配设备 |
CN117020645A (zh) * | 2023-07-12 | 2023-11-10 | 中山市铧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滤芯中心管的自动组装设备 |
-
2020
- 2020-04-27 CN CN202010344631.0A patent/CN111482803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56969A (zh) * | 2021-01-15 | 2021-05-07 | 韩俊文 | 一种指尖陀螺自动装配设备 |
CN112756969B (zh) * | 2021-01-15 | 2022-10-21 | 池州增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指尖陀螺自动装配设备 |
CN117020645A (zh) * | 2023-07-12 | 2023-11-10 | 中山市铧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滤芯中心管的自动组装设备 |
CN117020645B (zh) * | 2023-07-12 | 2024-05-03 | 中山市铧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滤芯中心管的自动组装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90552A (zh) | 一种采血管用的管体上料装配装置和方法 | |
CN108461828B (zh) | 电池全自动装盘机 | |
US11298722B2 (en) | Automatic labeling production line for solid state disk | |
CN110336933B (zh) | 一种感光芯片镜头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 |
CN111482803A (zh) | 一种采血管及其生产设备和方法 | |
CN210236236U (zh) | 光学镜头测试自动换盘设备 | |
CN107855285B (zh) | 一种面板分等装置 | |
CN112792550A (zh) | 一种磁铁组装机及组装方法 | |
CN111804621A (zh) | 一种电池片测试分选设备 | |
CN213036678U (zh) | 一种料盘自动称重设备 | |
JPH0768413A (ja) | ブラインドブローチングの為の装着/取出し装置 | |
CN110255112B (zh) | 光学镜头测试自动换盘设备 | |
CN111762494A (zh) | 一种料盘自动称重设备及称重方法 | |
CN211034084U (zh) | 一种自动供料设备 | |
CN112478690A (zh) |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生产线用操作杆上料装置 | |
CN112722785A (zh) | 全自动集中转印生产线 | |
CN111498478A (zh) | 一种采血管用密封圈的上料装置及其上料方法 | |
CN111498480A (zh) | 一种采血管上盖上料装置和方法 | |
CN111498479A (zh) | 一种采血管管体料盘输送模块 | |
CN217229431U (zh) | 一种测试串线机及测试系统 | |
CN217433624U (zh) | 服务器主板自动组装测试生产线 | |
CN208082922U (zh) | 一种金属插头堆垛机 | |
CN215091929U (zh) | 全自动牙箱与轴承座组装设备 | |
CN213622292U (zh) | 不良下料仓 | |
KR940002678B1 (ko) | 공작기계에 있어서의 공구자동 교환기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