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5808A - 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5808A
CN111465808A CN201880079665.2A CN201880079665A CN111465808A CN 111465808 A CN111465808 A CN 111465808A CN 201880079665 A CN201880079665 A CN 201880079665A CN 111465808 A CN111465808 A CN 111465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anel
mode
air purifi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96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5808B (zh
Inventor
朱義成
辛纹先
尹仁喆
金秉建
宋雨锡
禹东扜
郑世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65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5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5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5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4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the air flow rate increasing with an increase of air-current or win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2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slid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80Self-contained air purifi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4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g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具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鼓风部分,将通过所述入口引入的空气吹送至所述出口;面板,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孔并且被布置为面向所述出口;驱动部分,用于相对于壳体移动面板;以及控制部分,用于移动面板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口与面板之间的流动通道,从而控制驱动部分调节通过面板的孔排出的空气量。因此,空气净化器防止发生冷风现象。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请求来控制使用空间中的空气的各种特性的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被构造成将预定特性得到控制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指的是一种被提供以响应于使用空间来控制诸如温度、湿度、清洁度、气流等的特性的设备。空调主要包括形成气流的鼓风机,并且改变由鼓风机循环的空气的至少一种特性,从而使使用空间的环境对于用户而言舒适。根据将被控制的空气的特性对空调进行分类,并且空调可例如包括用于使空气冷却的空气冷却器、用于降低空气湿度的除湿器、用于提高空气清洁度的空气净化器。
空气净化器指的是一种用于从诸如房间等空间中的空气过滤掉粉尘或气体并另外对空气进行灭菌的设备。具体地,空气净化器吸入被污染的室内空气,使吸入的空气移动到壳体中,并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臭气颗粒等,从而净化空气并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出到壳体的外部。
传统的空气净化器具有这样的结构:设置在壳体中的空气出口的空间体积是恒定的,并且基于每单位时间鼓风风扇旋转多少次来控制气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空气出口排出的空气可能偏向特定空间。这样的从空气出口偏向地排出的空气可能因用户身体上的偏向空气而引起使用户感到不舒服的冷风(或冷感风)。此外,在传统的空气净化器中,风量会根据在特定风量下排出空气的位置而变化。当空气通过空气出口未被均匀地排出时,空气净化器不可能均匀地净化整个使用空间,或者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完全净化整个使用空间。
此外,空气净化器可在空气循环量低到用户几乎不能感觉到空气循环的模式下进行操作。例如,空气净化器可在用户睡眠时空气循环量相对较低的模式下进行操作。在每单位时间排出的空气量低并且空气从空气出口的一些空间偏向地排出的情况下,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净化功能可能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要求空气净化器具有简单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壳体内部的空气通过预设空间被均匀地排出。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包括针对空气的入口和出口;鼓风机,被构造成将通过入口引入的空气吹送至出口;面板,被构造成面向出口并且包括孔;驱动器,被构造成相对于壳体移动面板;以及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驱动器移动面板以打开或关闭出口与面板之间的通道,并且调节通过面板的孔排出的风量。因此,所述空气净化器根据操作模式防止冷风现象。
这里,控制器可在多个操作模式中的第一模式下将面板移动到使所述通道关闭的第一位置,并且在由鼓风机吹送出的风量大于第一模式下的风量的第二模式下将面板移动到使所述通道打开的第二位置。
这里,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可包括:至少一个格栅板,被耦接到壳体和面板中的至少一个,被布置在鼓风机与面板之间,并且形成有孔,其中,面板的孔的直径小于格栅板的孔的直径。
此外,驱动器可包括:至少一个齿条,从面板朝向壳体延伸;至少一个小齿轮,被可旋转地耦接到壳体并且与齿条啮合;以及电机,驱动所述至少一个小齿轮旋转,并且控制器可控制电机使所述至少一个小齿轮旋转以关闭或打开所述通道。
此外,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可包括: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空气净化器的预设范围内的用户,其中,当在面板正在移动时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时,控制器停止移动面板。
此外,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可包括:存储器,被构造成存储设置了进入第一模式的时间的调度信息,其中,当当前时间与在调度信息中设置的时间相应时,控制器进入第一模式。
此外,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可包括:第二传感器,被构造成检测所述空气净化器的使用环境的灰尘浓度,其中,控制器基于由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灰尘浓度不高于第一阈值而进入第一模式,但基于检测到的灰尘浓度高于所述第一阈值而不进入第一模式。
这里,控制器可显示用于选择是否自动进入第一模式的用户界面(UI),并且基于使用UI进行的选择来执行控制以自动进入第一模式。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包括针对空气的入口和出口;鼓风机,被构造成将通过入口引入的空气吹送至出口;面板,被构造成面向出口,与出口间隔开以形成针对空气的排出通道,并且包括孔;门,被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打开或关闭所述排出通道;驱动器,被构造成使门旋转;以及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驱动器使门旋转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出通道,并且调节通过面板的孔排出的风量。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控制空气净化器的方法包括:由鼓风机将通过壳体的入口引入的空气吹送至壳体的出口;并且通过移动面向出口并形成有孔的面板以打开或关闭出口与所述面板之间的通道来调节通过所述面板的孔排出的风量。
这里,调节风量的步骤可包括:在多个操作模式中的第一模式下,将所述面板移动到使所述通道关闭的第一位置;并且在由鼓风机吹送出的风量大于第一模式下的风量的第二模式下,将所述面板移动到使所述通道打开的第二位置。
此外,所述空气净化器可包括:至少一个齿条,从所述面板朝向壳体延伸;以及至少一个小齿轮,被可旋转地耦接到壳体并且与齿条啮合,并且调节风量的步骤包括:使所述至少一个小齿轮旋转以关闭或打开所述通道。
此外,所述控制空气净化器的方法还可包括:当在所述面板正在移动时在所述空气净化器的预设范围内检测到用户时,停止移动所述面板。
此外,将所述面板移动到第一位置的步骤可包括:当当前时间与在预先存储的调度信息中被设置为进入第一模式的时间相应时,进入第一模式。
此外,所述控制空气净化器的方法还可包括:基于所述空气净化器的使用环境中的灰尘浓度不高于第一阈值,进入第一模式;并且基于检测到的灰尘浓度高于所述第一阈值而不进入第一模式。
此外,所述控制空气净化器的方法还可包括:对进入第一模式的次数进行计数,并且基于计数的次数自动进入第一模式。
这里,自动进入第一模式的步骤可包括:显示用于选择是否自动进入第一模式的用户界面(UI),并且基于使用UI进行的选择自动进入第一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在预定的第一模式下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前面板中的区域A的放大平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空气净化器中的指向事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模式下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二模式下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中的前面板和格栅板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当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前面板处于关闭位置时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当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前面板处于打开位置时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中的打开的出口门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进入第一模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通过学习识别进入第一模式的时间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模式下进行操作的透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二模式下进行操作的透视图。
图18示出当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在预定使用环境下被使用时冷风现象被抑制的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此外,除非另有提及,否则参照附图描述的实施例不是彼此排斥的,并且多个实施例可被选择性地组合在一个设备内。这些多个实施例的组合可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任意地选择和应用以实现本发明构思。
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在诸如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等的术语中使用的序数词用于描述各种元件,并且这些术语用于在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之间进行区分。因此,元件的含义不受术语限制,并且术语也仅用于解释相应的实施例而不限制本公开。
此外,本公开中的多个元件之间的术语“至少一个”不仅表示所有元件,而且还表示所述多个元件中的排除其它元件或者是所述多个元件的所有组合以外的每一个元件。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在预定的第一模式下的外观的透视图。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0包括壳体110,其中,壳体110的外观大体成形为类似于立方体,并且边缘和顶点是圆形的。空气净化器100通过壳体110的后面将使用环境的空气引入到壳体110中,从引入到壳体110中的空气中过滤掉灰尘或气体,并且通过壳体110的前面将空气从壳体110的内部排出到外部。
本公开的构思可被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空调,并且该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100仅是空调的示例。换句话说,应用了本公开的构思的空调不限于空气净化器100,而是可由诸如空气冷却器、除湿器等的各种设备来实现。
在附图中,‘X’、‘Y’和‘Z’指示在空间中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与‘X’、‘Y’和‘Z’相反的方向分别用‘-X’、‘-Y’和‘-Z’表示。在以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X’方向可表示空气净化器的向前方向,并且‘-X’方向可表示空气净化器的向后方向。此外,当平面与三个方向的轴中的两个轴平行时,另一轴在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上。例如,‘X’方向垂直于‘Y-Z’平面。
壳体110的后面和前面分别形成有开口。壳体110的后面的开口被用作入口,并且壳体110的前面的开口被用作出口,其中,壳体110外部的空气通过入口被引入到壳体110中,壳体110内部的空气通过出口被排出到壳体110的外部。可选地,甚至壳体110的左壁和右壁也可分别形成有开口以引入空气。这里,空气净化器100包括安装在壳体110的前出口中的前面板120。
前面板120包括用户界面(UI)121和多个冲孔或通孔,其中,用户界面121设置在前面板120的表面上的预定第一区域中,允许用户进行用户输入,并显示空气净化器100的状态,所述多个冲孔或通孔形成在除了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上。通过通孔,壳体110内部的空气可沿‘X’方向被排出到外部。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0中,前面板120可被设置为在覆盖壳体110的出口的位置和与出口间隔开的位置之间移动。图1示出前面板120移动到覆盖壳体110的出口的位置的状态,并且空气净化器100在预定的第一模式下与这样的状态的前面板120一起进行操作。
下面,将描述形成在前面板120中的通孔。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前面板中的区域A的放大平面图。
如图2中所示,前面板200包括板210和形成在板210上的多个通孔220。所述多个通孔220被用于将空气净化器的壳体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在该实施例中,通孔220具有圆形形状,但通孔220的具体形状不限制本公开的构思。通孔220可具有各种形状(诸如三角形形状、四边形形状、五边形形状、六边形形状、椭圆形形状等),并且在设计和制造空气净化器时可修改通孔220的形状。此外,通孔220的直径以及两个相邻通孔220之间的距离可基于各种实验数据来设计,但不受具体数值的限制。
基于通孔220的形状和直径、两个通孔220之间的距离、通孔220相对于整个前面板200的占比等参数来识别每单位时间排出的空气量。所述参数可与各种因素(诸如使用空气净化器的环境、鼓风风扇的性能、前面板200的尺寸等)相关。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操作。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中所示,以下操作由空气净化器的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
在操作310,空气净化器可使用传感器来检测周围环境中的灰尘浓度。空气净化器可包括各种传感器,并且这些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检测空气净化器的使用环境中的灰尘浓度,并且将检测到的灰尘浓度发送到控制器。
在操作320,空气净化器识别由传感器检测到的灰尘浓度是否低于预设阈值。
当灰尘浓度低于所述阈值时,在操作330,空气净化器进入多个预设操作模式中的第一模式,并且以与第一模式相应的风量操作鼓风机。这里,上述第一模式和稍后将描述的第二模式是彼此不同的操作模式,并且它们中的每一个是在空气净化器中预先设置的多个操作模式中的一个操作模式。
在操作340,空气净化器将前面板移动到第一位置并且关闭出口与前面板之间的通道。因此,由鼓风机送至出口的空气可不通过通道而仅通过前面板的通孔排出。
另一方面,当灰尘浓度不低于所述阈值时,在操作350,空气净化器以与第二模式相应的风量操作鼓风机。这里,与第一模式相应的风量不同于与第二模式相应的风量。
在操作360,空气净化器将前面板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打开出口与前面板之间的通道。因此,由鼓风机送至出口的空气可通过所述通道排出。
因此,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防止对位于出口前方的用户发生冷风现象。
在前述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基于用于感测灰尘浓度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入第一模式。然而,进入第一模式的方法可基于用户输入或预先计划的调度信息。对此,下面将描述实施例。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空气净化器中的指向事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中所示,以下操作由空气净化器的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
在操作410,空气净化器接收指向多个预设操作模式中的预定操作模式的事件。该事件可基于用户的输入方向发生,或者可在到达基于预设调度信息的设定时间时自动发生。
在操作420,空气净化器识别接收到的事件是否指向第一模式。
当接收到的事件指向第一模式下的操作时,在操作430,空气净化器以与第一模式相应的风量操作鼓风机。
在操作440,空气净化器将前面板移动到第一位置,从而关闭出口与前面板之间的通道。
另一方面,当接收到的事件指向不是第一模式而是第二模式下的操作时,在操作450,空气净化器以与第二模式相应的风量操作鼓风机。
在操作460,空气净化器将前面板移动到第二位置,从而打开出口与前面板之间的通道。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结构和操作。
根据空气循环量,空气净化器可具有至少两种操作模式。第一模式指的是空气循环量相对低的操作模式,并且为了描述方便,第一模式也可被称为低风速模式或低风量模式。第二模式指的是空气循环量相对高的操作模式,并且为了描述方便,第二模式也可被称为正常风模式。当然,所述两种操作模式并不意味着空气净化器仅支持两种操作模式,空气净化器可具有三种或更多种操作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控制前面板被置于与当前操作模式相应的位置。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模式下将前面板移动到第一位置,即,用于关闭壳体的前开口的位置。在第一模式下,壳体内部的空气仅从前面板的通孔被排出。第一模式下的空气净化器如图1中所示。
另一方面,空气净化器在第二模式下将前面板移动到第二位置,即,与壳体的前开口间隔开的位置。当前面板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设置在前面板与壳体之间的通风口被打开,并且因此空气通过打开的通风口被排出。当然,空气也可通过前面板的通孔被排出,但是相对大的风量通过通风口被排出。
此外,空气净化器可以以不同于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转速操作安装在其中的鼓风风扇。鼓风风扇在第一模式下的转速低于在第二模式下的转速。在第一模式下,从壳体内部排出的空气的速度和量相对减小。可选地,空气净化器可被设计为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具有相同的鼓风风扇的转速。
因此,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在风量相对低的第一模式下通过前面板的通孔均匀且匀整地排出空气,并且在风量相对高的第二模式下通过通风口快速地排出空气。在第二模式下,空气通过通风口从壳体与前面板的边缘之间的通道被排出,使得用户可避开直接的强风。此外,即使在第二模式下,空气也通过前面板的通孔排出。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排出的空气的风量和风速低于通过所述通道排出的空气的风量和风速。因此,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都防止了对位于空气净化器的前方的用户发生冷风现象。
下面,将描述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模式下进行操作。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模式下的外观的透视图。
如图5中所示,第一模式下的空气净化器500将前面板520置于与壳体510接触,从而关闭壳体510的出口。当空气净化器500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时,前面板520沿‘-X’方向移动。因为前面板520沿四个方向的边缘被置于与壳体510接触,所以壳体510内部的空气530通过前面板520的通孔沿‘X’方向被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壳体内部的空气通过均匀分布在前面板520的整个表面上的多个通孔从整个前面板520被均匀地排出。
下面,将描述空气净化器在第二模式下进行操作。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二模式下的外观的透视图。
如图6中所示,第二模式下的空气净化器600使前面板620从壳体610的前面沿‘X’方向向前移动。因为整个前面板620与壳体610的出口间隔开,所以安装在前面板620的边缘处的通道引导件630打开。当空气净化器600处于第一模式时(参见图5),前面板620的四个边缘被置于与壳体610接触,因此通道引导件630在其关闭时未暴露于外部。另一方面,前面板620的边缘在第二模式下与壳体610间隔开,因此通道引导件630暴露于外部。
通道引导件630沿着前面板620的顶部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延伸,并且包括具有垂直于前面板620的表面的宽度的四边形框架,以及形成在框架的表面上的多个通道。通道引导件630的框架沿‘-X’方向被安装,以竖立在前面板620的面向壳体610内部的表面上。
当前面板620与壳体610间隔开时,通道引导件630的通道将壳体610与前面板620的顶部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空气朝向壳体610的外部排出。对于通道引导件630的通道的直径、形状和数量没有限制。然而,通道引导件630的通道是为风量大于第一模式下的风量的第二模式准备的,因此至少通道引导件630的通道的直径大于前面板620的通孔的直径,以便排出相对多的空气。
通道引导件630的通道包括前面板620的顶部边缘与壳体610之间的第一通道631、前面板620的左边缘与壳体610之间的第二通道632、以及前面板620的右边缘与壳体610之间的第三通道633。当前面板620移动到与壳体610间隔开的位置时,第一通道631、第二通道632和第三通道633被打开。
然而,通道引导件630在前面板620的底部边缘与壳体610之间不具有通道。这是因为当通过底部通道排出的空气被直接吹送至安装有空气净化器600的地板上时,地板上的灰尘可能散开。当然,当空气净化器600被构造成不被放置在地板上而是被安装到墙壁或被放置在桌子等上时,通道引导件630可具有前面板620的底部边缘与壳体610之间的通道。
即使是在第二模式下,空气净化器600也像第一模式那样通过前面板620的通孔排出空气。当假设用户通常位于空气净化器600的前方时,直接吹送至用户的空气通过前面板620沿‘X’方向被排出。关于通道的方向,在第二模式下打开的第一通道631、第二通道632和第三通道633沿垂直于‘X’方向的方向被定向。在第二模式下,通过第一通道631、第二通道632和第三通道633排出的未直接吹送至用户的空气具有相对高的风速,但是通过前面板620排出的直接吹送至用户的空气具有相对低的风速。
因此,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都抑制了冷风现象。
下面,将描述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7中所示,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700的内部结构。
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700包括:壳体710,形成外观并且在其前面和后面形成有开口;后面板单元720,安装在壳体710的后开口中;过滤器单元730,被容纳在壳体710中并且对引入到壳体710中的空气进行过滤;风道单元740,向前引导壳体710内部的空气;鼓风单元750,使空气移动;前面板单元760,安装在壳体710的前开口中;以及控制单元770,控制空气净化器700的总体操作。
空气净化器700的实际产品可包括除了这些元件之外的各种元件。然而,为了容易且清楚地示出本公开的构思,将集中于该实施例中的基本元件和与空气净化器700的特征直接相关的元件进行描述。
壳体710被耦接到放置在地板上的基座711上,并且形成有左面板和右面板以及顶板。左面板与顶板之间的边缘以及右面板与顶板之间的边缘均为圆角,以方便使用。壳体710包括作为空气入口的后开口和作为空气出口的前开口。壳体710在内部设置有框架712,其中,空气净化器700的一般元件被耦接在或支撑在框架712上。形成壳体710的面板可形成有用于吸入空气的附加开口。
后面板单元720包括用于覆盖壳体710的后入口的板和形成在该板上的至少一个通孔。后面板单元720被耦接到框架712或壳体710,从而覆盖壳体710的入口以保护壳体710的内部。壳体710外部的空气通过后面板单元720的通孔被引入到壳体710中。多个通孔被均匀地分布和布置在后面板单元720的整个表面,从而均匀地引入外部空气。
过滤器单元730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过滤器,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过滤器的表面垂直于‘X’方向被布置。当过滤器单元730包括多个过滤器时,所述多个过滤器沿着‘X’方向被依次布置,使得沿‘X’方向移动的空气可穿过过滤器。过滤器单元730的每个过滤器包括用于通过与空气相互作用来净化空气的过滤器构件、以及支撑过滤器构件的过滤器框架。过滤器单元730中的过滤器的种类取决于过滤器构件的特性,并且过滤器单元730可被设计为包括特性彼此不同的多个过滤器。
过滤器单元730的过滤器用于从空气中集尘、去除恶臭、净化气体、执行灭菌等。例如,过滤器单元730可包括预过滤器、集尘过滤器、除臭过滤器和灭菌过滤器中的至少一个,其中,预过滤器的栅格相对大以过滤掉相对大颗粒的灰尘,集尘过滤器收集细小灰尘,除臭过滤器设置有颗粒活性炭等以去除恶臭,灭菌过滤器设置有活性氧层等用于灭菌。
过滤器单元730的每个单独的过滤器可与壳体710或框架712分离,并且因此可单独地更换或清洗过滤器。
风道单元740引导通过鼓风单元750引入到壳体710中的空气从壳体710向前移动。风道单元740被设置在壳体710内的过滤器单元730的前面,并将穿过过滤器单元730的净化空气引导到壳体710的前面的出口。鼓风单元750被设置在风道单元740的前面,并且风道单元740的内部成形为类似于与鼓风单元750的外观相应的圆形。
鼓风单元750包括电机和鼓风风扇,其中,鼓风风扇由电机驱动以基于每单位时间的预定旋转次数旋转并形成气流。鼓风单元750被设置在风道单元740的前面,将壳体710外部的空气吸入到壳体710中,并使穿过过滤器单元730而被净化的空气朝向设置在壳体710的前面的出口移动。鼓风单元750可根据鼓风风扇的结构沿各个方向送出空气。根据该实施例,提供鼓风单元750以使空气沿“X”方向移动。此外,鼓风单元750被设置为在控制单元770的控制下停止和操作并改变速度。
前面板单元760覆盖壳体710的前面的出口。前面板单元760包括前面板、设置在前面板的后表面上的通道引导件、设置在前面板后面的格栅板、以及用于在控制单元770的控制下驱动前面板相对于壳体710移动的前面板驱动器。在前面板单元760的元件中,前面板和通道引导件与上述相同。
控制单元770由具有诸如芯片组、处理器、控制处理单元(CPU)、存储器等的电子部件的印刷电路板(PCB)上的电路实现。控制单元770被设置在壳体710内的风道单元740或框架712上,并将控制信号发送到鼓风单元750、前面板单元760等需要驱动控制的元件。下面,将详细描述控制单元770的驱动控制方法。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如图8中所示,空气净化器800通过控制单元810执行空气净化器800的控制操作。当检测到预定事件发生时,控制单元810实现与该事件相应的操作。例如,这样的事件可基于通过用户输入接收器820接收的输入信号,或者可由预先存储的调度信息指示。
当事件指向预定操作模式时,控制单元810从存储器830获得与指向的模式相应的设置信息。设置信息可例如包括在相应的模式下的鼓风单元840的鼓风风扇的速度、前面板单元850的前面板的位置等的参数、或者与这样的参数相应的控制信号的数据。
控制单元810将基于从存储器830获得的设置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到鼓风电机841或前面板驱动器851,从而控制鼓风单元840或前面板单元850的操作。控制信号可包括具有预设电压电平的信号,或在高与低之间进行区分的信号。
例如,存储在存储器830中的设置信息可被设置为具有用于第一模式的低电平和用于第二模式的高电平,以控制前面板驱动器851。基于设置信息,当接收到指向第一模式的事件时,控制单元810将具有低电平的信号发送到前面板驱动器851,但当接收到指向第二模式的事件时,控制单元810将具有高电平的信号发送到前面板驱动器851。
像这样,控制单元810能够控制空气净化器800的操作。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前面板单元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中的前面板和格栅板的透视图。
如图9中所示,空气净化器的前面板单元包括前面板910和容纳在壳体中并布置在前面板910后面的格栅板920。前面板910与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
格栅板920与前面板910平行地被布置,并且包括均匀地形成有多个通孔的板。从鼓风单元送出的空气通过穿过格栅板920的通孔然后穿过前面板910的通孔而被排出到壳体的外部。
格栅板920的通孔的直径不限于特定数值。然而,格栅板920的通孔的直径大于前面板910的通孔的直径。空气穿过格栅板920的具有相对大直径的多个通孔被分布,然后穿过前面板910的具有相对小直径的通孔被排出。换句话说,格栅板920的通孔的直径相对大,因此朝向前面板910移动的空气被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前面板910上。
根据设计方法,可提供一个或更多个格栅板920并将其耦接到壳体或前面板910。随着格栅板920的数量增加,空气被更均匀地分布在前面板910的整个表面上,但对空气流动的干扰增加。
当格栅板920被耦接到壳体时,前面板910与格栅板920之间的距离通过前面板910的移动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格栅板920的空气分布性能可根据前面板910的位置而变化。
另外,当格栅板920被耦接到前面板910的后面时,前面板910的硬度通常可被增强。因为细通孔形成在前面板910的整个表面上,所以前面板910容易被外力弯曲或扭曲。因此,格栅板920被耦接到前面板910并支撑前面板910,从而防止前面板910变形。
下面,将描述使前面板910相对于壳体移动的结构。
图10是示出当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前面板处于关闭位置时的结构的透视图。
如图10中所示,前面板单元1000包括前面板1010、耦接到前面板1010的后面的通道引导件1020、从前面板1010的后面朝向壳体内部延伸的齿条1030、可旋转地耦接到壳体并与齿条啮合的小齿轮1040、以及驱动小齿轮1040沿向前和向后方向旋转的电机1050。
在该实施例中,齿条1030被设置为与前面板1010的四个顶点中的每一个顶点相应,并且因此总共存在四个齿条1030。将描述的是,通过连接两个上部小齿轮1040并且连接两个下部小齿轮1040来提供用于传递电机1050的旋转力的两个连杆1060。然而,关于齿条1030的数量和位置、用于连接多个小齿轮1040的连杆1060的存在等的特征在实现本公开的构思方面可通过研讨修改而自由地设计,并且因此不限制本公开的构思。
齿条1030成形为类似于沿着‘-X’方向上的轴线延伸的杆,并且包括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在其一侧上的齿(gear)。小齿轮1040成形为类似于具有预定厚度的盘,并且包括形成在其外圆周壁上以与齿条1030接触的齿。当小齿轮1040在齿条1030的齿与小齿轮1040的齿啮合的状态下旋转时,齿条1030沿向前方向或向后方向移动。然后,基于齿条1030的移动,前面板1010沿向前方向或向后方向移动。
当指向第一模式的事件发生时,电机1050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驱动小齿轮1040沿向前方向旋转。当小齿轮1040沿向前方向旋转时,齿条1030沿‘-X’方向移动,并且因此耦接到齿条1030的前面板1010移动到第一位置P1。第一位置P1指的是前面板1010关闭壳体的出口并且通道引导件1020缩回到壳体中的关闭位置。
当前面板1010处于关闭位置时,通道引导件1020的通孔不暴露于外部,因此壳体内部的空气不经由通道引导件1020的通孔而仅经由前面板1010的通孔被排出。
下面,将描述发生用于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的事件的情况。
图11是示出当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前面板处于打开位置时的结构的透视图。
如图11中所示,当指向第二模式的事件发生时,电机1150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驱动小齿轮1140沿向后方向旋转。当小齿轮1140沿向后方向旋转时,齿条1130沿‘X’方向移动,并且因此耦接到齿条1130的前面板1110移动到第二位置P2。第二位置P2指的是前面板1110打开壳体的出口并且通道引导件1120暴露于壳体的外部的打开位置。
当前面板1110处于打开位置时,通道引导件1120的通孔暴露于外部,因此壳体内部的空气主要经由通道引导件1120的通孔被排出,并且部分经由前面板1110的通孔被排出。
利用这样的结构和方法,空气净化器移动前面板1110,从而前面板1110的位置可根据模式而被控制。
此外,空气净化器可包括用于检测用户靠近空气净化器的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当在前面板1110正在移动时传感器检测到用户进入预定范围内时,空气净化器停止移动前面板1110。当在前面板1110停止时传感器检测到用户离开预定范围时,空气净化器重新开始移动前面板1110。
在前述实施例中,通过移动前面板1110来打开和关闭通道引导件1120的通孔。然而,打开或关闭通道引导件1120的通孔的结构不限于前述实施例的结构,下面将描述另一结构。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中的打开的出口门的透视图。
如图12中所示,空气净化器1200包括壳体1210、覆盖壳体1210的前开口并形成有多个通孔的前面板1220、形成在壳体1210与前面板1220的边缘之间的出口1230、以及可旋转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出口1230的出口门1240。
该实施例和前述实施例的相同之处在于前面板1220包括排出空气的多个通孔,但不同之处在于前面板1220不移动以改变相对于壳体1210的位置。壳体1210内部的空气经由前面板1220的通孔沿‘X’方向被排出。
出口1230被设置在前面板1220的顶部边缘与壳体1210之间、前面板1220的左边缘与壳体1210之间以及前面板1220的右边缘与壳体1210之间。出口1230沿垂直于前面板1220的表面的方向(例如,‘Z’方向、‘Y’方向和‘-Y’方向)排出壳体1210内部的空气。
出口门1240被设置为沿着出口1230延伸的板,并且包括可旋转地连接到壳体1210的一侧。例如,出口门1240通过铰链被可旋转地耦接到壳体1210,并且铰链被连接到电机的旋转轴并由电机驱动以旋转到预定位置。出口门1240的旋转在控制单元控制电机时被执行。
出口门1240可在用于关闭出口1230的关闭位置与用于打开出口1230的打开位置之间旋转。例如,出口门1240在第一模式下被移动到关闭位置,从而防止壳体1210内部的空气通过出口1230被排出,并允许壳体1210内部的空气仅通过前面板1220被排出。另一方面,出口门1240在第二模式下被移动到打开位置,从而允许壳体1210内部的空气通过出口1230被排出。
可选地,出口门1240可被设计成不被耦接到壳体1210而是被耦接到前面板1220。在这种情况下,耦接到前面板1220的出口门1240沿与耦接到壳体1210的出口门1240相反的方向旋转。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使出口门1240旋转的电机可被设置在壳体1210或前面板1220中。
因此,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200具有用于基于出口门1240的旋转而不是前面板1220的移动来选择性地关闭出口1230的结构。
另外,基于各种方法以及用户的输入,空气净化器可进入第一模式(即,低风速模式),其中,在第一模式下,风量和风速低于第二模式(即,正常风模式)的风量和风速。下面,将描述用于进入第一模式的条件。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进入第一模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3中所示,空气净化器的以下操作由控制单元执行。
在操作1310,空气净化器识别当前时间是否是如在预先存储的调度信息中设置的进入第一模式的时间。当当前时间不是所设置的进入第一模式的时间时,空气净化器继续测量时间。
调度信息被预先调度以将空气净化器设置为在特定时间自动进入第一模式。例如,当用户做出指示空气净化器在每晚九点进入第一模式的用户输入时,空气净化器将用户输入的指示存储为调度信息,并且当到达调度信息中设置的时间时自动进入第一模式。用户输入可通过设置在空气净化器中或设置在与空气净化器通信的外部设备(诸如移动设备)中的UI来进行。空气净化器可自主地具有时钟以识别当前时间,或者可在物联网(IoT)环境下周期性地从另一外部设备获得时间信息。
当当前时间是设置的时间时,在操作1320,空气净化器从灰尘传感器获得检测结果。灰尘传感器测量空气净化器的使用环境中的灰尘浓度。
在操作1330,空气净化器识别灰尘浓度是否高于预定阈值。
当灰尘浓度高于所述阈值时,在操作1340,即使到了如调度信息中设置的进入第一模式的时间,空气净化器也在第二模式下进行操作。
另一方面,当所述浓度不高于所述阈值时,在操作1350,空气净化器在如调度信息中设置的第一模式下进行操作。
像这样,就在调度信息中设置的时间自动进入第一模式而言,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可基于使用环境中的灰尘浓度是否高而选择性地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下进行操作。
此外,空气净化器可基于学习来设置进入或解除第一模式的时间并且自动地执行进入或解除第一模式的操作。下面将描述这样的实施例。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通过学习识别进入第一模式的时间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4中所示,空气净化器的以下操作由控制单元执行。
在操作1410,检测到用户的与第一模式相关的事件发生。可能存在各种类型的事件。例如,用户可将空气净化器设置为在每天的特定时间、当空气净化器打开之后经过预定时间段时、当窗户打开时或当房间中的灯关闭时进入第一模式。当空气净化器能够在IoT环境下与其他事物通信时,空气净化器可从诸如灯、窗、百叶窗、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可穿戴装置、移动设备等的各种事物获得关于当前状态的信息。
在操作1420,空气净化器对与第一模式相关的事件进行计数。例如,用户可在室内灯关闭之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做出指向第一模式的输入,并且空气净化器对这样的事件进行计数。
在操作1430,空气净化器识别已计数的事件的数量是否大于预定阈值。当已计数的事件的数量不大于所述阈值时,空气净化器继续监测事件是否发生。
当已计数的事件的数量大于所述阈值时,在操作1440,空气净化器将相应的事件登记为使空气净化器自动进入第一模式的事件。
在操作1450,空气净化器识别是否发生预先登记的事件。当预先登记的事件未发生时,空气净化器不执行任何特定操作。
当预先登记的事件发生时,在操作1460,空气净化器自动进入第一模式,而不管用户的输入如何。
另外,当空气净化器登记自动进入第一模式的事件时,可通过显示器等界面显示与登记相关的UI,或者可通过通信器将相关信息发送到外部设备,使得可在移动设备等外部设备上显示UI。当事件通过UI被用户批准时,空气净化器可登记相应的事件,并且当事件未被用户批准时,空气净化器不可登记该事件。
因此,空气净化器可基于学习登记自动进入第一模式的事件。该实施例示出空气净化器进入第一模式。可选地,即使当空气净化器解除第一模式时,也可应用样本原理。
本实施例示出空气净化器基于灰尘浓度的检测结果自动进入第一模式。然而,这样的自动操作可根据其是否由用户设置而被限制,并且下面将描述这样的实施例。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5中所示,空气净化器的以下操作由控制单元执行。
在操作1510,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模式下进行操作。
在操作1520,空气净化器的传感器检测周围环境的灰尘浓度。
在操作1530,空气净化器识别由传感器检测到的灰尘浓度是否高于阈值。当灰尘浓度不高于所述阈值时,空气净化器保持当前的第一模式。
当灰尘浓度高于所述阈值时,在操作1540,空气净化器识别当前的第一模式是否已经被用户设置为被保持。
当识别出当前的第一模式被设置为被保持时,在操作1550,空气净化器保持当前的第一模式而不进入第二模式。
另一方面,当识别出第一模式未被设置为被保持时,在操作1560,空气净化器进入第二模式。
像这样,即使灰尘浓度高于所述阈值,但当用户已经预先设置了要保持第一模式时,空气净化器保持第一模式而不切换到第二模式。
另外,前述实施例示出在空气净化器中整个前面板相对于壳体被移动的结构。然而,前面板可被设计为具有与前述实施例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并且下面将描述这样的实施例。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模式下进行操作的透视图。
如图16中所示,空气净化器1600包括壳体1610和设置在壳体1610的前面的出口中的前面板1620。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600的基本结构等同于前述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在该实施例中,将集中于与前述实施例的结构不同的结构来描述空气净化器1600。
前面板1620包括第一面板1621和与第一面板1621分离的第二面板1622。第一面板1621是布置在前面板1620的中心处的圆形面板。另一方面,第二面板1622是布置为围绕第一面板1621的外周并且在第二面板1622的中心处形成有孔的四边形面板。在图16中,第一面板1621被布置在第二面板1622的中心孔中。
在前面板1620中,第一面板1621和第二面板1622的位置和形状可通过研讨修改而进行各种设计,因此该实施例不限制本公开的构思。例如,第一面板可被设置为多边形面板。此外,第二面板可不被布置为围绕第一面板的外周。可选地,第一面板可形成前面板的上侧,并且第二面板可形成前面板的下侧。
类似于前述实施例那样,该实施例中的前面板1620在其表面上形成有许多孔。对于许多孔存在三种结构:第一面板1621具有许多孔但第二面板1622不具有许多孔的结构;第一面板1621不具有许多孔而第二面板1622具有许多孔的结构;以及第一面板1621和第二面板1622都具有许多孔的结构。形成在第一面板1621和第二面板1622中的至少一个面板中的许多孔等同于前述实施例的通孔,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当空气净化器1600在多个操作模式中的相对低风速的第一模式下进行操作时,包括第一面板1621和第二面板1622的前面板1620被置于关闭壳体1610的前面的出口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壳体1610内部的空气通过前面板1620的许多孔被排出,即,通过形成在第一面板1621和第二面板1622中的至少一个面板中的许多孔被排出。
下面,将描述空气净化器1600在多个操作模式中的相对高风速的第二模式下进行操作。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二模式下进行操作的透视图。
如图17中所示,空气净化器1700包括壳体1710和安装在壳体1710的出口中的前面板1720。前面板1720包括第一面板1721和第二面板1722,其中,第一面板1721和第二面板1722等同于与先前实施例的面板。
这里,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700中,第一面板1721被固定地耦接到壳体1710或由壳体1710支撑,但第二面板1722被可移动地设置。用于第二面板1722的可移动结构可基于先前实施例中的用于前面板的可移动结构。
当空气净化器1700进入第二模式时,第一面板1721不移动,但第二面板1722从壳体1710沿‘X’方向向前移动,以便与壳体1710间隔开,从而打开形成在第二面板1722的边缘与壳体1710之间的第一通道1730,以及形成在第一面板1721与第二面板1722之间的第二通道1740。这里,可被设计为仅提供第一通道1730和第二通道1740中的一个。
在第二模式下,当第一通道1730和第二通道1740打开时,壳体1710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一通道1730和第二通道1740被排出。当然,壳体1710内部的一些空气可通过形成在前面板1720中的许多孔被排出。
当在空气净化器1700在第二模式下进行操作时发生指向第一模式的事件时,第二面板1722沿‘-X’方向移动,从而关闭第一通道1730和第二通道1740。
像这样,空气净化器1700的前面板1720可被划分为多个面板1721和1722,并且所述多个面板1721和1722中的仅一些面板可以是可移动的。
当使用根据前述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时,具有如下效果。
图18示出当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在预定使用环境下被使用时冷风现象被抑制的空间。
如图18中所示,空气净化器1800被放置在预定使用空间内的一侧进行使用。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800具有立方体形状,因此多个空气净化器可被堆叠使用。
在第一模式下进行操作的空气净化器1800沿‘X’方向排出相对低风速和风量的空气。这样排出的空气沿‘X’方向朝向位于空气净化器1800的前方的预定区域1810。在第一模式下,根据前述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800在整个前面板上均匀地排出空气,从而抑制用户在相应区域1810中感受到的冷风现象。例如,空气净化器1800在81μg/m3的灰尘浓度水平、0.15m/s或更低的风速和超过5dBA的噪声衰减的条件下具有实现30μg/m3或更低的良好灰尘浓度水平的空气的效果。
根据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以程序命令的形式被实现,其中,所述程序命令可被实现在各种计算机中,并且被记录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程序命令、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或其组合。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被存储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等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而不管其是可删除的还是可重写的,例如,RAM、存储器芯片、类似于存储器的装置或集成电路(IC)、或者光学或磁性可记录的或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例如,光盘(CD)、数字通用盘(DVD)、磁盘、磁带等)。将理解,可包括在移动终端中的存储器是适合于存储具有用于实现示例性实施例的指令的程序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记录在该存储介质中的程序命令可以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而被专门设计和配置的,或者可以是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和可用的。

Claims (15)

1.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
壳体,包括针对空气的入口和出口;
鼓风机,被构造成将通过入口引入的空气吹送至出口;
面板,被构造成面向出口并且包括孔;
驱动器,被构造成相对于壳体移动面板;以及
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驱动器移动面板以打开或关闭出口与面板之间的通道,并且调节通过面板的孔排出的风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控制器在多个操作模式中的第一模式下将面板移动到使所述通道关闭的第一位置,并且在由鼓风机吹送出的风量大于在第一模式下的风量的第二模式下将面板移动到使所述通道打开的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格栅板,被耦接到壳体和面板中的至少一个,被布置在鼓风机与面板之间,并且形成有孔,
其中,面板的孔的直径小于格栅板的孔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驱动器包括:
至少一个齿条,从面板朝向壳体延伸;
至少一个小齿轮,被可旋转地耦接到壳体并且与齿条啮合;以及
电机,驱动所述至少一个小齿轮旋转,并且
控制器控制电机使所述至少一个小齿轮旋转以关闭或打开所述通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空气净化器的预设范围内的用户,
其中,基于在面板正在移动时在第一传感器中检测到用户,控制器停止移动面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存储器,被构造成存储设置有进入第一模式的时间的调度信息,
其中,控制器基于当前时间与调度信息中设置的所述时间相应而进入第一模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第二传感器,被构造成检测所述空气净化器的使用环境的灰尘浓度,
其中,控制器基于由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灰尘浓度不高于第一阈值而进入第一模式,但基于检测到的灰尘浓度高于所述第一阈值而不进入第一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控制器显示用于选择是否自动进入第一模式的用户界面(UI),并且基于使用UI进行的选择来执行控制以自动进入第一模式。
9.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
壳体,包括针对空气的入口和出口;
鼓风机,被构造成将通过入口引入的空气吹送至出口;
面板,被构造成面向出口,与出口间隔开以形成针对空气的排出通道,并且包括孔;
门,被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打开或关闭所述排出通道;
驱动器,被构造成使门旋转;以及
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器使门旋转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出通道,并且调节通过面板的孔排出的风量。
10.一种控制空气净化器的方法,包括:
由鼓风机将通过壳体的入口引入的空气吹送至壳体的出口;并且
通过移动面向出口并形成有孔的面板以打开或关闭出口与所述面板之间的通道来调节通过所述面板的孔排出的风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调节风量的步骤包括:
在多个操作模式中的第一模式下,将所述面板移动到使所述通道关闭的第一位置;并且
在由鼓风机吹送出的风量大于第一模式下的风量的第二模式下,将所述面板移动到使所述通道打开的第二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
至少一个齿条,从所述面板朝向壳体延伸;以及
至少一个小齿轮,被可旋转地耦接到壳体并且与齿条啮合,并且
调节风量的步骤包括使所述至少一个小齿轮旋转以关闭或打开所述通道。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在所述面板正在移动时在所述空气净化器的预设范围内检测到用户,停止移动所述面板。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面板移动到第一位置的步骤包括:基于当前时间与在预先存储的调度信息中被设置为进入第一模式的时间相应而进入第一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空气净化器的使用环境中的灰尘浓度不高于第一阈值,进入第一模式;以及
基于检测到的灰尘浓度高于所述第一阈值,不进入第一模式。
CN201880079665.2A 2017-12-15 2018-12-04 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4658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73664A KR102401667B1 (ko) 2017-12-15 2017-12-15 공기청정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017-0173664 2017-12-15
PCT/KR2018/015217 WO2019117523A1 (ko) 2017-12-15 2018-12-04 공기청정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5808A true CN111465808A (zh) 2020-07-28
CN111465808B CN111465808B (zh) 2022-05-31

Family

ID=66819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9665.2A Active CN111465808B (zh) 2017-12-15 2018-12-04 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08990B2 (zh)
EP (1) EP3708919A4 (zh)
KR (1) KR102401667B1 (zh)
CN (1) CN111465808B (zh)
WO (1) WO201911752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4426A (zh) * 2021-12-16 2022-03-25 湖南福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洁净空调系统风量的调节装置
CN114484827A (zh) * 2021-12-30 2022-05-13 宁波乐歌海生智家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6906A1 (en) * 2019-01-28 2020-08-06 Blueair Ab Air purifier
KR20210083501A (ko) 2019-12-27 2021-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USD935589S1 (en) * 2020-01-08 2021-11-09 Zhuhai Large Horse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Air purifier
KR20220064188A (ko) * 2020-11-11 2022-05-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USD941979S1 (en) * 2021-04-12 2022-01-25 Gaboss International Limited Dehumidifier
KR20220143383A (ko) 2021-04-16 2022-10-25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케이스파트, 이를 포함하는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KR20220143384A (ko) 2021-04-16 2022-10-25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사출 성형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55051A (ko) * 2001-12-26 2003-07-02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공기 조화기용 전면도어의 구동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050003625A (ko) * 2003-07-03 2005-0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2006071136A (ja) * 2004-08-31 2006-03-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天井埋込型式空気調和装置
US20060234622A1 (en) * 2005-03-31 2006-10-19 Holyoake Scott N Air flow control device
CN101256010A (zh) * 2007-03-01 2008-09-03 海尔集团公司 四面出风空调机
CN101363644A (zh) * 2007-08-07 2009-02-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
EP2466221A1 (fr) * 2010-12-15 2012-06-20 Christian Barbarin Bouche de ventilation
CN102748817A (zh) * 2012-07-04 2012-10-24 同济大学 一种高效多功能模块化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CN102840646A (zh) * 2011-06-20 2012-12-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以及空气调节器的支援系统
JP2016165682A (ja) * 2015-03-10 2016-09-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CN106123120A (zh) * 2016-07-01 2016-11-16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控制方法
CN205747183U (zh) * 2016-04-05 2016-11-30 新呼吸(厦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桌面空气净化器
CN206073277U (zh) * 2016-08-31 2017-04-05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51480C3 (de) * 1975-11-15 1982-04-22 Hoechst Ag, 6000 Frankfurt Technetium-99m-markiertes Nierendiagnostikum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5207614A (en) * 1991-11-07 1993-05-04 Brod & Mcclung - Pace Company Clean room air system
JP3079142B2 (ja) * 1992-03-23 2000-08-21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器の制御装置
US5971067A (en) * 1996-02-15 1999-10-26 Carrier Corporation Air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I113397B (fi) * 1999-01-07 2004-04-15 Sanhem Konsultit Oy Ilmalaitteen säätöyksikkö
KR20010037821A (ko) 1999-10-20 2001-05-15 전주범 공기조화기의 흡토출구 개폐장치 및 그 개폐방법
JP2004176995A (ja) 2002-11-27 2004-06-24 Fujitsu General Ltd 温水暖房機
KR100529919B1 (ko) * 2003-08-14 2005-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FR2877271B1 (fr) * 2004-11-03 2007-02-02 Faurecia Interieur Ind Snc Aerateur de systeme de ventilation de l'habitacle d'un vehicule
JP2006232192A (ja) * 2005-02-28 2006-09-07 Nippon Plast Co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8034169B2 (en) * 2006-08-03 2011-10-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ir cleaner
KR200467272Y1 (ko) 2007-07-26 2013-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20090042056A (ko) * 2007-10-25 2009-04-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5175562B2 (ja) * 2008-01-28 2013-04-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人物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A3044757C (en) * 2011-10-21 2021-11-09 Google Llc User-friendly, network connected learning thermostat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9551498B2 (en) * 2012-06-28 2017-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ir conditioner
KR20140012437A (ko) 2012-07-20 2014-0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140019106A (ko) 2012-08-03 2014-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5683689B (zh) * 2013-10-29 2018-04-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冰箱管理系统以及冰箱控制方法
US9737842B2 (en) * 2014-04-25 2017-08-22 Fellowes, Inc. Air purifier with intelligent sensors and airflow
RU2672659C2 (ru) * 2014-08-13 2018-11-16 Мицубиси Электрик Корпорейшн Очиститель воздуха
JP2016099032A (ja) * 2014-11-19 2016-05-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暖房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4739747U (zh) 2015-02-13 2015-11-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和挡风板
KR101840697B1 (ko) 2015-07-17 2018-05-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2504098B1 (ko) 2015-10-14 2023-0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WO2017146353A1 (ko) * 2016-02-26 2017-08-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기
CN106403031A (zh) * 2016-09-19 2017-0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101778544B1 (ko) * 2016-12-26 2017-09-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55051A (ko) * 2001-12-26 2003-07-02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공기 조화기용 전면도어의 구동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050003625A (ko) * 2003-07-03 2005-0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2006071136A (ja) * 2004-08-31 2006-03-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天井埋込型式空気調和装置
US20060234622A1 (en) * 2005-03-31 2006-10-19 Holyoake Scott N Air flow control device
CN101256010A (zh) * 2007-03-01 2008-09-03 海尔集团公司 四面出风空调机
CN101363644A (zh) * 2007-08-07 2009-02-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
EP2466221A1 (fr) * 2010-12-15 2012-06-20 Christian Barbarin Bouche de ventilation
CN102840646A (zh) * 2011-06-20 2012-12-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以及空气调节器的支援系统
CN102748817A (zh) * 2012-07-04 2012-10-24 同济大学 一种高效多功能模块化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JP2016165682A (ja) * 2015-03-10 2016-09-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CN205747183U (zh) * 2016-04-05 2016-11-30 新呼吸(厦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桌面空气净化器
CN106123120A (zh) * 2016-07-01 2016-11-16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控制方法
CN206073277U (zh) * 2016-08-31 2017-04-05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4426A (zh) * 2021-12-16 2022-03-25 湖南福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洁净空调系统风量的调节装置
CN114234426B (zh) * 2021-12-16 2023-03-10 湖南福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洁净空调系统风量的调节装置
CN114484827A (zh) * 2021-12-30 2022-05-13 宁波乐歌海生智家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84827B (zh) * 2021-12-30 2024-05-03 宁波乐歌海生智家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08919A1 (en) 2020-09-16
KR20190072368A (ko) 2019-06-25
WO2019117523A1 (ko) 2019-06-20
EP3708919A4 (en) 2021-01-13
CN111465808B (zh) 2022-05-31
US20200386423A1 (en) 2020-12-10
KR102401667B1 (ko) 2022-05-25
US11708990B2 (en)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5808B (zh) 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JP6655186B2 (ja) 空気清浄機
EP3330624B1 (en) Slim-type air processing device
US11371742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KR101291967B1 (ko) 공기 조화기
JP5800652B2 (ja) 空気清浄機
KR20180064276A (ko) 미세먼지센서를 이용한 실내공기 청정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837621B1 (ko) 공기조화장치
CN106662350A (zh) 空气净化器以及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设备机器
KR101856986B1 (ko) 공기조화장치
JP6217810B2 (ja) 空気清浄機
KR20170105948A (ko) 사물인터넷 기반의 공기청정 환풍기 시스템
KR20160045563A (ko) 환기 청정기
JP7071901B2 (ja) 電気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0502615B1 (ko) 창문형 환기장치
JP2007003085A (ja) 換気装置
KR20090026981A (ko) 문 일체형 공기청정기
KR20180045963A (ko) 이동식 환풍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0284643Y1 (ko) 창문형 환기장치
KR20170077660A (ko) 공기조화장치
JP2008082566A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70077408A (ko) 먼지 투입 방지 차단막을 갖는 스탠드형 공기조화기
KR100671308B1 (ko) 환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030045442A (ko) 벽걸이형 공기조화기의 흡입그릴 개폐장치
KR20070033827A (ko) 환기 청정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