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4713A - 图像检查装置、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检查装置、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4713A
CN111464713A CN202010052284.4A CN202010052284A CN111464713A CN 111464713 A CN111464713 A CN 111464713A CN 202010052284 A CN202010052284 A CN 202010052284A CN 111464713 A CN111464713 A CN 111464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evaluation
inspection
prin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22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464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7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7/001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using an image reference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5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image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9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the original or to the reproducing medium, e.g. imperfections or di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24Color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021Dividing image into blocks, subimages or window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212Image combination
    • G06T2207/20224Image subtr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08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2207/30144Printing quality

Abstract

一种图像检查装置、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若未准确地进行基准图像与检查图像的对位则由于判定为在检查图像包含许多的异常因而不能够判断该异常是否是本来的异常。图像检查装置(3)具备:印字对位部(604),对准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与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异常检测部(605),基于对准印字位置后的基准图像与检查图像的差分来检测检查图像的异常;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基于根据被检测出异常的检查图像计算的差分的偏差,评价使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与被检测出异常的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对准后的印字对位结果,该偏差且是根据基准图像包含的印字图像计算出的边缘周边的评价区域中包含的差分的偏差。

Description

图像检查装置、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图像 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检查装置、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进行了通过读取印刷于纸张的图像并解析读取的图像来检测图像的异常的图像检查。在该图像检查中,在检测出的实际的印刷图像相对于本来应该有的印刷图像的差分为某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实际的印刷图像中产生的污渍、颜色偏差等被检测为图像的异常。在这里,在许多的页面上印刷了图像的情况下,存在图像被印刷到从本来的位置偏移的位置的情况,因此使图像准确地对位尤为重要。另外,需要可靠地把握在对位中产生了偏移的图像。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针对像素值较大地变动的轮廓部分,能够扩大被判定为合格的范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4833号公报
以往,取得被进行对位检查的检查图像与作为被印刷到纸张的准确位置的图像的基准图像的差分,使用表示该差分的偏差的标准偏差来判断是否准确地进行了检查图像的对位。这里,若基准图像与检查图像一致则标准偏差下降,若不一致则标准偏差上升。另外,若对位的对象为文字,则标准偏差容易上升,若对位的对象为文字以外的图像则标准偏差容易下降。若未准确地进行对位,则基准图像与检查图像的差分容易产生偏差,被判定为在检查图像中包含许多异常。这种情况下,进行图像检查的操作人员不能够准确地判断通过检查图像判定的异常是污渍等异常,还是因对位不准确而导致的异常。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以对位2个图像为前提,若只通过使用该技术,操作人员不能够判断是否准确地对位了2个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成的,以精度较好地评价检查图像相对于基准图像的印字对位结果为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中至少一个,反映了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图像检查装置具备:读取部,读取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于记录材料的图像而生成检查图像;印字对位部,对准成为形成于记录材料的图像的合格检查的基准的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与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异常检测部,基于对准印字位置的基准图像与检查图像的差分,来检测检查图像的异常;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基于根据被检测出异常的检查图像计算出的差分的偏差,来评价对准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与被检测出异常的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后的印字对位结果,该偏差且是根据基准图像中包含的印字图像计算出的边缘周边的评价区域中包含的差分的偏差。
此外,上述的图像检查装置是本发明的一形式,对于反映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也与上述的图像检查装置同样地构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限定评价检查图像相对于基准图像的对位结果的评价区域,从而精度较好地评价印字对位结果。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概要构成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检查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取得检查图像与基准图像的差分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准图像与检查图像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为对位结果的评价对象的区域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文字“A”的边缘与阈值Th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检查装置评价检查图像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割为S×T区域的差分图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位结果的显示例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系统;2...图像形成装置;3...图像检查装置;4...存储装置;5...图像处理装置;30...图像形成部;45...读取部;60...控制部;63...存储部;81...第1评价外区域;82...评价区域;83...第2评价外区域;603a...检查图像;603b...基准图像;603c...差分图像;604...印字对位部;605...异常检测部;606...评价区域设定部;607...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31...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2...对位评价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对于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或者结构的构成要素通过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概要构成图。此外,在图1中,记载有被认为对本发明的说明而言是必要的要素或者其相关要素,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例子。
图像形成系统1具备图像形成装置2以及图像检查装置3。图像形成装置2是通过使用静电进行图像形成的电子照片方式来在纸张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图像形成装置2例如通过使黄色(Y)、品红(M)、青色(C)以及黑色(K)这4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的串行方式,来在纸张上形成彩色图像。在图像形成装置2经由未图示的LAN(Local AreaNetwork)连接有由操作人员操作的PC(Personal Computer)70(参照后述的图2)等。而且,任务从PC70经由LAN向图像形成装置2投入。图像形成装置2根据投入的任务来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等各种的处理。
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2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具有自动原稿进送装置(ADF:Auto Document Feeder)12的图像输入部11、操作显示部13。另外,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具有供纸托盘20以及图像形成部30的打印机部10。
图像输入部11从ADF12的原稿台上的原稿光学地读取图像,将读取的图像A/D转换来生成图像数据。此外,图像输入部11也能够在稿台玻璃上从原稿读入图像。
操作显示部13通过由液晶面板等构成的显示部以及由触摸传感器等构成的操作部构成。显示部以及操作部例如作为触摸面板而一体地形成。操作显示部13生成表示向操作部输入的来自操作人员的操作内容的操作信号,将该操作信号向控制部50(参照后述的图2)供给。另外,操作显示部13基于从控制部50供给的显示信号,在显示部显示基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内容、设定信息等。此外,也能够由鼠标、手写板等构成操作部,与显示部独立地构成。
供纸托盘20是收容通过图像形成部30进行图像形成的纸张Sh的容器。在供纸托盘20分别收容纸张种类、单位面积重量等不同的纸张。纸张Sh是记录材料的一个例子。图像形成装置2也能够在作为记录材料的一个例子的树脂制的片材上形成图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设置了2个供纸托盘20的例子,但供纸托盘20的个数也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3个以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2设置将从供纸托盘20供纸的纸张Sh搬运至图像检查装置3的搬运路21。在搬运路21设置用于搬运纸张Sh的多个搬运辊。
在定影部36的下游侧,搬运路21伸长而连接于图像检查装置3的搬运路41。另外,搬运路21在定影部36的下游侧分支。在分支的搬运路21的一端连接有与打印机部10的上游侧的搬运路21合流的反转搬运路22。在反转搬运路22设置有使纸张Sh反转的反转部23。通过反转部23反转的纸张Sh通过反转搬运路22而返回至搬运路21的上游侧。另外,也存在通过路径的切换而反转的纸张Sh在返回定影部36的下游侧的搬运路21后被搬运向图像检查装置3的情况。
图像形成部30具备用于形成Y、M、C以及K各色的调色剂图像的4个图像形成单元31Y、31M、31C以及31K,在纸张Sh形成图像。图像形成单元31Y、31M、31C以及31K分别具备带电部;曝光部(均未图示);作为像担载体的感光体鼓32Y、32M、32C、32K;以及显影部33Y、33M、33C、33K。
显影部33Y、33M、33C、33K通过在感光体鼓32Y、32M、32C、32K的各表面(外周部)照射与图像对应的光,从而在各感光鼓的圆周上使静电潜像形成。而且,显影部33Y、33M、33C、33K通过对该静电潜像附着调色剂而在感光体鼓32Y、32M、32C、32K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另外,图像形成部30具备中间转印带34、2次转印部35以及定影部36。中间转印带34是供形成于感光体鼓32Y、32M、32C、32K的图像1次转印的带。2次转印部35是将1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34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2次转印于在搬运路21中被搬运的纸张Sh的辊。
定影部36配置于2次转印部35的纸张搬运方向的下游侧,对从图像形成部30供给的形成有彩色的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h实施定影处理。定影部36通过将搬运的纸张Sh加热以及加压而在纸张Sh的上表面侧定影通过图像形成部30转印的图像。通过定影部36定影了图像的纸张Sh被搬运路21搬运向图像检查装置3,或者在通过反转搬运路22而被反转部23反转表里后,在打印机部10的上游侧返回至搬运路21。表里反转了的纸张Sh通过打印机部10进行向里面的图像形成。之后,通过定影部36实施了定影处理的纸张Sh被搬运至图像检查装置3。
接下来,对图像检查装置3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像检查装置3检查在从图像形成装置2搬运的纸张Sh上形成(印刷)的图像是否形成于准确的位置。针对形成于纸张Sh的图像的处理亦即图像检查装置3进行的图像检查主要由安装于图像检查装置3的图像处理装置5进行。
图像检查装置3具有搬运从图像形成装置2搬运来的纸张Sh的搬运路41、42、43;切换部44;读取部45a、45b;测色计46;供在搬运路41上被搬运的纸张Sh排纸的排纸托盘47、48。
读取部45a、45b分别是图象传感器等图像输入装置的一个例子。读取部45a、45b例如向纸张Sh的表面投射光,将来自纸张Sh的反射光作为图像数据获取。将像这样读取部45a、45b获取纸张Sh的图像数据的情形称为“读取”。读取部45a从搬运路41的下方读取在搬运路41中被搬运的纸张Sh,读取部45b从搬运路41的上方读取在搬运路41中被搬运的纸张Sh。在以后的说明中,由于不区别读取部45a、45b,因此通称为“读取部45”。而且,读取部45将获取的图像数据向图像处理装置5输出。
测色计46是读取形成于在搬运路41中被搬运的纸张Sh的上表面的图像并基于读取而得到的图像信息来测定该图像的颜色浓度(反射浓度)的颜色浓度测定装置的一个例子。测色计46例如是能够测量光的各个波长的反射光的强度(光谱)的测色器,输出测定出的颜色的浓度(反射浓度)、L*a*b*值等。对测色计46使用例如将未图示的多个传感器(光电转换元件)遍及纸张宽度方向(与纸张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整个区域的在1维上排列的扫描仪(线传感器)。在由扫描仪构成测色计46的情况下,图像的读取与使扫描仪在与其配置方向正交的方向(纸张搬运方向)上移动同时进行。而且,测色计46以将被进行图像读取的区域分割为网格状而得到的各区域为对象,测定形成于纸张Sh上的图像的颜色浓度。测色计46将测定出的颜色浓度的信息向图像处理装置5输出。
此外,也可以由单个传感器构成测色计46,通过使该传感器2维移动来测定形成于纸张Sh的图像的颜色的浓度。或者,也可以由在2维上(矩阵状)配置的多个传感器构成测色计46,通过以该多个传感器进行1次测定来读取纸张上的全像素的颜色的浓度。
图像检查装置3具备连接于搬运路41的搬运路42、43。
搬运路42是从搬运路41的中途分支的路径,将通过图像处理装置5检查过的纸张Sh向排纸托盘47(排纸部的一个例子)排纸。被图像处理装置5判定为图像正常的纸张Sh(也称为“正常纸张”)向排纸托盘47排纸。
搬运路43也是从搬运路41的中途分支的路径,将被图像处理装置5检查过的纸张Sh向排纸托盘48(排纸部的一个例子)排纸。被图像处理装置5判定为图像异常的纸张Sh(也称为“异常纸张”)被向排纸托盘48排纸。
切换部44对纸张Sh的搬运方向进行切换以便纸张Sh被搬运至搬运路42、43的任意一个。此外,在图像检查装置3中只有一个排纸托盘47的情况下,正常纸张与异常纸张被混合排纸。这种情况下,正常纸张与异常纸张分别在与排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稍微错开地被排纸。
向图像检查装置3搬运的纸张Sh是在两面或者单面形成有图像的印刷物。图像检查装置3读取图像形成装置2在纸张Sh的两面或者单面形成的图像,图像处理装置5进行规定的检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图像形成装置2能够在纸张Sh的两面形成图像,因此举出图像处理装置5检查纸张Sh的两面的例子。然而,图像处理装置5也可以构成为只检查从能够只在纸张Sh的单面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搬运的纸张Sh的单面。
[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2对图像形成装置2的控制系统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2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通信I/F部51、纸张搬运部24、图像输入部11、图像形成部30、控制部50、存储部52、定影部36以及操作显示部13。
通信I/F部51是经由网络或者专用线在与操作人员所操作的终端亦即PC70之间收发数据的接口。作为通信I/F部51,例如使用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
纸张搬运部24基于控制部50的控制,来驱动设置于图1所示的搬运路21、反转搬运路22上的搬运辊(省略图示)以及反转部23。
控制部5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501、ROM(Read Only Memory)5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503以及输入图像处理部504。
在ROM502保存控制部50的CPU501所执行的程序、或者在程序的执行时使用的数据等。ROM502作为储存了通过CPU501执行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来使用。因此,该程序在ROM502中被永久储存。CPU501通过读出保存于ROM502的程序,来进行构成图像形成装置2的各部分的控制。
在RAM503中暂时地被写入在CPU501的运算处理的中途产生的变量、参数等。
输入图像处理部504向从PC70经由通信I/F部51输入的任务中包含的输入图像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例如,光栅化处理),创建印刷用图像数据。另外,输入图像处理部504也对图像输入部11从通过ADF12读取的原稿取得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外部取得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创建印刷用图像数据。该印刷用图像数据被发送至图像形成部30。
控制部50控制纸张搬运部24来驱动搬运辊,使纸张Sh在搬运路21上被搬运。另外,控制部50将输入图像处理部504所创建的印刷用图像数据向图像形成部30输出。另外,控制部50控制图像形成部30来在纸张Sh形成图像。另外,控制部50控制定影部36来使图像在纸张Sh定影。
另外,控制部50从操作显示部13接收操作信号,进行与该操作信号对应的控制。并且,控制部50向操作显示部13输出显示信号,操作显示部13在显示面板显示操作画面,该操作画面显示用于输入各种操作指示、设定信息的各种设定画面、各种处理结果等。作为显示于操作显示部13的信息,也包含从图像检查装置3输出的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1、对位评价结果632(均参照后述的图3)。
在存储部52保存在控制部50的CPU501执行程序时使用的参数、执行程序而得到的数据等。例如,在存储部52保存各浓度等级的图像形成条件等信息。此外,也可以在存储部52存储CPU501所执行的程序。
[图像检查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图像检查装置3的控制系统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图像检查装置3的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像检查装置3具备通信I/F部61、纸张搬运部62、读取部45、测色计46。另外,安装于图像检查装置3的图像处理装置5具备控制部60以及存储部63。另外,在图像处理装置5安装存储装置4。
通信I/F部61是经由网络在与图像形成装置2之间收发数据的接口。作为通信I/F部61,例如使用NIC。
纸张搬运部62基于控制部60的控制,驱动设置于图1所示的搬运路41上的搬运辊(未图示)。
如上述的那样,读取部45读取形成于在搬运路41中搬运的纸张Sh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读取部45a、45b读取的图像数据由于成为进行图像的对位的检查的对象,因此将纸张Sh的图像数据称为“检查图像”。另一方面,将成为与检查图像比较的基准的图像称为“基准图像”。该基准图像也是通过读取部45预先读取的图像。基准图像是被操作人员预先判断为准确的图像。像这样读取部45能够读取图像形成装置2在纸张Sh上形成的图像来生成检查图像603a以及基准图像603b。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了检查形成于纸张Sh的四角处的位置的印字图像的位置是否准确,进行检查图像以及基准图像的对位。
读取部45所读取的图像作为检查图像603a或者基准图像603b被保存于控制部60的RAM603。此外,检查图像603a以及基准图像603b也可以被保存于由大容量的HDD等构成的存储部63。此外,从测色计46向图像检查装置3输出的颜色浓度的信息也可以包含于检查图像603a以及基准图像603b。
控制部60具备CPU601、ROM602、RAM603、印字对位部604、异常检测部605、评价区域设定部606、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以及排纸目的地选择部608。
CPU601通过读出保存于ROM602的程序,来进行构成图像检查装置3的各部分的控制。
在ROM602中保存有控制部60的CPU601执行的程序、或者在程序的执行时使用的数据等。
在RAM603中暂时地被写入在CPU601的运算处理的中途产生的变量、参数等。如上述的那样,在RAM603还保存检查图像603a以及基准图像603b。另外,在RAM603中还保存差分图像603c以及参数603d。
参数603d是由控制部60设定的各种的值。参数603d例如是用于设定后述的图6所示的评价区域82的M像素、N像素的值、通过图8的处理计算的阈值Th等。印字对位部604、异常检测部605、评价区域设定部606、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以及排纸目的地选择部608基于从参数603d读出的值来进行各种的处理。
ROM602作为储存通过CPU601执行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而使用。因此,该程序在ROM602中被永久储存。通过CPU601执行从ROM602读出的程序,从而实现印字对位部604、异常检测部605、评价区域设定部606、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以及排纸目的地选择部608的各功能。
印字对位部604对准成为形成于纸张Sh的图像的合格检查的基准的基准图像603b的印字位置、与检查图像603a的印字位置。此时,印字对位部604使检查图像603a的印字位置与基准图像603b的印字位置对准,检查图像603a是从基于被输入至图像形成装置2的原稿图像而形成有相同的印字图像的多个纸张Sh读取而生成的。若原稿的尺寸相同,则检查图像603a中包含的图像的印刷物上的印字位置应该在多个印刷物中相同。因此,印字对位部604将从RAM603读出的检查图像603a对准于预先保存于RAM603的基准图像603b的位置。
异常检测部605基于对准印字位置的基准图像603b与检查图像603a的差分,来检测检查图像603a的异常。基准图像603b与检查图像603a的差分如后述的图5的右下所示,表示为差分图像603c。异常检测部605从单面印刷的纸张Sh只创建形成有图像的单面的1页面的差分图像603c,从两面印刷的纸张Sh创建形成有图像的两面的2页面的差分图像603c。创建的差分图像603c被存储于RAM603。
若在检查图像603a与基准图像603b中没有差异,异常检测部605则将检查图像603a判定为正常。例如,若在形成于纸张Sh的图像中没有污渍、划痕等,则图像处理装置5将该图像判断为正常。反之,若在形成于纸张Sh的图像中有污渍、划痕等,则图像处理装置5将该图像判断为异常。图像处理装置5通过比较基准图像603b与读取形成于纸张Sh的图像而得到的检查图像603a来判断形成于纸张Sh的图像是否形成于准确的位置。
在某页面附着有污渍等的情况下,该页面的检查图像603a相对于基准图像603b产生差异。因此,异常检测部605若比较检查图像603a与基准图像603b并存在偏差,则将检查图像603a判定为异常。然后,异常检测部605按每一任务生成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1并保存于存储部63,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1是将被判定为异常的检查图像603a作为异常图像汇总而成。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1例如是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文件。在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1包含作为异常检测部605将检查图像603a判定为异常的重要因素的污渍的位置、大小、异常所产生的页面编号等文本形式的数据。在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1中也可以包含被判定为异常的检查图像603a。另外,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1也可以被保存于RAM603。
但是,即使在页面上未附着污渍等,只要检查图像603a与基准图像603b的对位不准确,则检查图像603a也会被判定为异常。因此,评价区域设定部606设定用于评价对位结果的评价区域。
该评价区域设定部606将从根据基准图像603b计算出的边缘分离至第1规定量的区域设定为不进行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第1评价外区域。所谓印字图像的边缘例如是像素值的变化率成为最大这样的表示印字图像的轮廓的部分。另外,评价区域设定部606将远离第1评价外区域并且从印字图像的边缘分离至比第1规定量大的第2规定量的区域设定为进行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评价区域。并且,评价区域设定部606将远离第2规定量的区域设定为不进行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第2评价外区域。
评价区域例如后述的图6所示,表示为从印字图像的边缘分离规定距离的带状的区域(评价区域82)。该评价区域被用于针对由异常检测部605判断为异常的检查图像603a,由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评价检查图像603a相对于基准图像603b的对位。
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评价检查图像603a相对于基准图像603b的对位结果是否准确。因此,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计算根据检测出异常的检查图像603a计算出的差分的偏差,且该偏差是根据基准图像603b中包含的印字图像计算出的边缘周边的评价区域中所包含的差分的偏差(例如标准偏差)。然后,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基于差分的偏差,来评价将基准图像603b的印字位置与被检测出异常的检查图像603a的印字位置对准后的印字对位结果。例如,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在差分的偏差的量超过规定阈值Th的情况下,评价为产生检查图像603a相对于基准图像603b的位置偏移。但是,在异常检测部605未检测到检查图像603a中包含的异常的情况下,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不评价印字对位结果。
此外,评价区域设定部606创建将通过异常检测部605基于基准图像603b与检查图像603a的差分创建的差分图像603c分割为规定量的区域后的评价对象区域(参照后述的图9)。这种情况下,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按每一评价对象区域来评价检查图像603a相对于基准图像603b的位置偏移量。这里,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在任意一个以上的评价对象区域中计算出的差分的偏差的量超过阈值Th的情况下,评价为产生了检查图像603a相对于基准图像603b的位置偏移。
之后,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按每一任务生成对位评价结果632并保存于存储部63,对位评价结果632是将被判定为印字位置的对位不良的检查图像603a作为对位错误汇总而成的。对位评价结果632例如是PDF文件。在对位评价结果632中包含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将对位判定为异常的页面的检查图像603a、页面编号等文本形式的数据。
对位评价结果632不仅被保存于存储部63,还被发送至连接于图像检查装置3的外部的存储装置4。存储装置4例如为连接于图像检查装置3的USB(Universal Serial Bus)存储器、SSD(Solid State Drive)、HDD(Hard Disk Drive)等即可。通过对位评价结果632被发送至存储装置4,操作人员能够显示保存于存储装置4的对位评价结果632并确认内容。此外,也可以向经由通信I/F部61连接的云端的服务器或者PC70转送对位评价结果632并保存。
另外,控制部60将根据需要从存储部63读出的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1和对位评价结果632经由通信I/F部61向图像形成装置2或者PC70发送。图像形成装置2能够在操作显示部13显示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1与对位评价结果632。因此,图像形成装置2以及图像检查装置3的操作人员能够从操作显示部13确认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1与对位评价结果632的内容。另外,操作人员能够从PC70确认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1与对位评价结果632的内容。
这里,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能够通过通信I/F部61向图像形成装置2指示与被判定为异常的检查图像603a对应的页面的再印刷处理(称为“逆恢复处理”)。通过逆恢复处理,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2再次形成与被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评价为对位不准确(称为“对位错误”)的检查图像603a对应的图像。逆恢复处理通过图像形成系统1自动地或者通过操作人员的手动进行。但是,若进行逆恢复处理,则图像形成装置2的处理时间额外地花费。因此,使用图像形成系统1的操作人员能够预先设定在被判定为异常时是否使图像形成装置2进行逆恢复处理。
若对图像形成装置2实施了进行逆恢复处理的设定,图像形成装置2基于来自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的指示,自动地进行与判定为异常、或者对位错误的检查图像603a对应的页面的逆恢复处理。如上述的那样,正常纸张向排纸托盘47排纸,异常纸张向排纸托盘48排纸。因此,只有通过最先的图像形成处理印刷的正常纸张以及通过逆恢复处理印刷的正常纸张向排纸托盘47排纸。
排纸目的地选择部608根据异常检测部605、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的结果,选择在搬运路41中被搬运的纸张Sh的排纸托盘(排纸目的地的一个例子)。例如,若异常检测部605判定为形成于纸张Sh的图像无异常,即为正常,则该纸张Sh是正常纸张。因此,排纸目的地选择部608使切换部44动作来使正常纸张在搬运路42搬运并向排纸托盘47排纸。另一方面,若异常检测部605将形成于纸张Sh的图像判定为异常,则该纸张Sh是异常纸张。另外,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判定为未准确地进行对位的纸张Sh也是异常纸张。因此,排纸目的地选择部608使切换部44动作来使异常纸张在搬运路43搬运并向排纸托盘48排纸。
接下来,参照图4~图7,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评价对位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取基准图像603b到检查图像603a的差分的情形的说明图。
在图4的上侧的图表(1)示出将图像内的相同的位置上的检查图像603a与基准图像603b的像素值曲线化的情形。若检查图像603a与基准图像603b的位置偏移,则检查图像603a与基准图像603b的位置也不同。因此,检查图像603a与基准图像603b表示为2个山型图表。
在图4的下侧的图表(2)示出取基准图像603b到检查图像603a的差分而生成的差分图像603c的例子。差分图像603c的像素值正规化为在“0”~“255”的范围内取规定的值。例如,若差分图像603c是单色图像,则像素值“0”表示黑色,像素值“255”表示白色。
由于在图表(1)的左侧,基准图像603b与检查图像603a不重叠,因此差分图像603c的像素值成为0。在基准图像603b与检查图像603a的像素值一致的部分,像素值成为128。而且,由于在图表(1)的右侧,基准图像603b与检查图像603a不重叠,因此差分图像603c的像素值成为255。此时,差分图像603c以与图5所示像素值对应的浓淡表示。
此外,若检查图像603a与基准图像603b的位置一致,则检查图像603a与基准图像603b表示为1个山型图表。而且,由于差分图像603c的像素值成为128,因此差分图像603c表位同样地浓度。
图5是示出基准图像603b与检查图像603a的具体例的说明图。在这里,对从形成了文字“A”的图像的纸张Sh读取的基准图像603b、检查图像603a进行说明。
异常检测部605为了检测检查图像603a的异常而取得检查图像603a相对于预先准备的基准图像603b的差分。例如,在图5的上侧所示的基准图像603b只包含文字“A”。另一方面,在检查图像603a中,设为在文字“A”的周围附着有污渍70。此外,在基准图像603b中,只举出文字“A”作为为印字图像的例子。另外,在检查图像603a中,举出文字“A”与污渍70作为印字图像的例子。
在基准图像603b与检查图像603a的位置未偏移,即对位为正常的情况下,如图5的左下所示,在差分图像603c中未出现文字“A”,在与污渍70对应的位置出现像素值“255”的污渍71。污渍71以外的部位以与像素值“128”一样的浓度生成差分图像603c。因此,异常检测部605基于出现于差分图像603c的污渍71,将检查图像603a判断为异常图像。
另一方面,在基准图像603b与检查图像603a的位置偏移,即对位为异常的情况下,如图5的右下所示,在差分图像603c中,文字“A”与像素值“255”的污渍71一同出现。这里,文字“A”以用像素值“255”的白色表示的文字72、用像素值“0”的黑色表示的文字73的方式出现。因此,异常检测部605除了在差分图像603c出现的污渍71以外,也基于文字72、73将检查图像603a判断为异常图像。
若不进行基准图像603b与检查图像603a的对位的评价,则在差分图像603c出现的文字72、73全部被判定为异常图像。因此,即使在检查图像603a未附着污渍70,异常检测部605也可能因基准图像603b与检查图像603a的位置偏移而将检查图像603a判断为异常图像。因此,在检查图像603a被检测出异常的情况下,需要确认是否正常地进行检查图像603a的对位。为了评价对位结果是否正常,使用从构成差分图像603c的像素的各像素值计算的标准偏差D(差分的偏差的一个例子)。与对位结果为正常的、如图5的左下所出的差分图像603c的标准偏差D相比,对位结果为异常的、如图5的右下所示的差分图像603c的标准偏差D这一方明显为较大的值。
然而,在实际的对位中,由于因印刷时的图像形变的偏差等原因而多少还是会在边缘周边产生差分,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2一定程度地允许检查图像603a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在印字图像的边缘周边、与边缘以外的其他的区域,通过变更基于差分的检测等级来允许位置偏移。例如,设为若是判断为正常的等级的位置偏移,则能够将检查图像603a判断为正常。因此,不将与文字图像邻接的区域设为对位结果的评价对象。
反之,在从边缘分离相当距离以上都没有任何印字图像、或在均匀的图像区域中即使产生位置偏移也不对标准偏差D有任何影响。因此,若将该区域设为对位的评价对象,则标准偏差D的数值下降,检测位置偏移的灵敏度下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不将从印字图像的边缘分离相当距离的区域设为对位结果的评价对象。
在这里,参照图6,对检查图像603a的允许位置偏移的范围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成为对位结果的评价对象的区域的例子的说明图。这里,将基准图像603b中包含的文字“A”放大进行说明。而且,将形成文字“A”的区域设为文字图像区域80。
将与文字“A”的边缘相邻并沿着文字“A”示出的带状的区域设为对位结果的评价对象外的区域,将该区域称为第1评价外区域81。第1评价外区域81的宽度例如以N像素的长度表示。第1评价外区域81的大小基于在正常地印刷文字“A”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位置偏移的量来设定。因此,只要在第1评价外区域81内,则即使检查图像603a中包含的文字“A”位置偏移,对位也被评价为准确。
将沿着第1对位结果评价外区域示出的带状的区域设为对位结果的评价对象的区域,将该区域称为评价区域82。评价区域82的宽度例如以M-N像素表示(M>N)。若在评价区域82内,则若检查图像603a中包含的文字“A”位置偏移则评价为对位错误。
评价区域设定部606能够基于通过将文字“A”局部变倍而可能产生的文字“A”的最大尺寸,来求出评价区域82。然而,若将评价区域82设得过大,则对位结果的评价(有无位置偏移的产生)的灵敏度降低。因此,评价区域设定部606也可以预先改变各种种类的图像中的评价区域82的大小,来将对位结果的评价的灵敏度开始降低的大小设定为评价区域82。
而且,将从文字“A”的边缘分离M像素以上的区域设为对位结果的评价对象外的区域,称为第2评价外区域83。在包含于检查图像603a的文字“A”位置偏移至第2评价外区域83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由于本就被认为是印刷失误,因此通过异常检测部605将检查图像603a判定为异常图像。
图7是示出文字“A”的边缘与阈值Th的关系的说明图。
在图7的放大图像(1)示出将文字“A”的一部分放大后的情形。在这里,沿着将文字“A”横切的直线90,对文字“A”的像素值的变化进行说明。
在图7的图表(2)示出文字“A”的像素值的变化。通过实线91,无文字“A”的部分以白色的像素值“255”表示,有文字“A”的部分以黑色的像素值“0”表示。而且,设定用于判定检查图像603a的异常的阈值Th。例如,若文字“A”的背景色是白色,则图表(2)的左侧的部分也是白色。然而,若在该部分有污渍等则实线91变化为塌陷。因此,若作为白色的部分的阈值Th设定“70”,则在存在像素值小于70的暗淡、污渍等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查图像603a为异常。
反之,若文字“A”的颜色为黑色,则若白色的部分的阈值Th保持设定的状态不改变,就会将文字“A”判定为污渍,而判断为检查图像603a为异常。因此,在文字“A”的部分,变化为阈值Th变高。例如,若作为阈值Th设定“255”,则即使文字“A”的文字图像区域的内部的黑色减弱,或是混杂灰色的点,也判断为在文字“A”的文字图像区域无白色系的污渍。
若不允许文字“A”的位置偏移,则如虚线示出的阈值Th1那样,以在文字“A”的边缘的位置上升的方式设定阈值Th1。在这种情况下,若检查图像603a相对于基准图像603b稍微位置偏移也评价为对位错误。
然而,文字“A”的边缘未必清晰,存在因产生渗出等噪声而文字“A”的边缘模糊的情况。如果可以一定程度地允许文字“A”的位置偏移,则以在规定区间缓慢地上升的方式设定阈值Th2。将阈值Th2上升的区间的长度例如设为距离文字“A”的边缘1mm。该区间的长度例如表示如图6所示的M-N的长度。因此,即使在阈值Th2上升的区间在文字“A”的边缘产生噪声,也不会被立即判断为检查图像603a异常。通过像这样改变阈值Th,能够设定如图6所示的评价区域82。
接下来,对通过图像检查装置3进行的对位的评价处理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图像检查装置3评价检查图像603a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印字对位部604预先对准从RAM603读出的检查图像603a与基准图像603b的印字位置(S1)。接下来,异常检测部605取基准图像603b与检查图像603a的差分(S2),生成差分图像603c,基于差分图像603c判定在检查图像603a中是否有异常(S3)。若在检查图像603a中无异常(S3的否),则异常检测部605将检查图像603a判断为正常图像(S14),结束本处理。
基准图像603b的边缘周边由于调低了差分的灵敏度,因此若在检查图像603a中有异常(S3的YES),则如在图5的左下所示,在差分图像603c出现污渍71。这种情况下,评价区域设定部606计算基准图像603b中包含的文字等印字图像的边缘(S4)。
然后,评价区域设定部606创建将边缘区域扩张N像素后的区域N(S5),并进一步创建将边缘区域扩张M像素后的区域M(S6)。这里,所谓边缘区域例如是如图6所示的表示文字“A”的文字图像区域,是包含成为对位结果的评价对象的边缘的印字图像。区域M相当于如图6所示的从文字“A”的边缘到评价区域82为止的范围内,区域N相当于从文字“A”的边缘到第1评价外区域81为止的范围内。
接下来,评价区域设定部606将包含于区域M中且不包含于区域N中的区域设定为位置偏移评价区域A(S7)。位置偏移评价区域A是从区域M减去区域N后的区域,即相当于如图6所示的评价区域82。
接下来,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将差分图像603c分割为S×T区域(S8)。这里,参照图9,对分割为S×T区域的差分图像603c进行说明。
图9是示出分割为S×T区域的差分图像603c的例子的说明图。
差分图像603c表示为横向分割为S(S=2),纵向分割为T(T=4)后的8个评价对象区域。各区域例如在表示为(S,T)后,在(1,1)、(1,2)、(1,3)、(2,1)、(2,2)、(2,3)的区域包含文字“A”的一部分。然而,在(1,4)、(2,4)的区域未包含文字“A”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差分图像603c分割为S×T的评价对象区域,评价各个评价对象区域的对位结果。例如,在检查图像603a的对位中,即使检查图像603a中包含的信息较少的部分(例如,如图9所示的差分图像603c的(1、4)、(2、4)的区域)的偏移变大,也存在若以图像整体计算标准偏差D,则标准偏差D的值下降的可能性。
因此,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将差分图像603c例如如图9所示的那样以S=2、T=4分割为8份,在各个评价对象区域评价位置偏移量。由此,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在任意一个部位以上的评价对象区域标准偏差D变得比阈值Th大的情况下,判断为在检查图像603a产生位置偏移。
若返回图8的说明,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计算在步骤S8中分割为多个评价对象区域的差分图像603c中各个的评价对象区域上的位置偏移评价区域A的标准偏差D(S9)。
接下来,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计算与评价对象区域的边缘量对应的阈值Th(S10)。在这里,包含文字“A”的一部分(边缘区域)的区域成为对位结果的评价对象区域,未包含文字“A”的一部分的区域不成为评价对象区域。
因此,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将在步骤S10中计算的阈值Th根据评价对象区域中包含的印字图像的边缘量来以评价对象区域为单位变更。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位结果的评价中,与存在明确的边缘的图像相比,边缘量较少的存在模糊的边缘的照片图像这一方存在评价结果的数值(标准偏差D)变大的情况。因此,也可以在图像中包含的边缘量较多的情况(例如,文字、图形)下将阈值Th设定地较小,在图像中包含的边缘量较少的情况(例如,照片)下将阈值Th设定得稍大。
接下来,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判断是否存在成为标准偏差D>阈值Th的评价对象区域(S11)。在各个评价对象区域中,若为标准偏差D≦阈值Th(S11的否),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将检查图像603a判断为异常图像(S12)。然后,在创建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1后,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若成为标准偏差D>阈值Th的评价对象区域存在至少一个(S11的YES),则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将检查图像603a判断为对位错误(S13)。之后,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在创建对位评价结果632后,结束本处理。
图10是示出对位评价结果632的显示例的说明图。对位评价结果632例如作为PDF形式的数据文件保存。
若将转换为PDF形式的对位评价结果632以规定的应用软件打开,则插入而显示表示产生对位错误的页的书签。在该书签以“对位错误产生”记载有错误内容。操作人员若选择书签,则在画面的右侧显示判断为产生对位错误的差分图像603c。因此,操作人员能够确认对位错误的产生个数、对位错误的产生页面等。
此外,异常检测部605也可以将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1作为PDF形式的数据文件保存。而且,也可以通过以规定的应用软件打开异常图像检测结果631,来显示判断为异常图像的检查图像603a。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操作人员选择记载有“异常图像产生”的书签,从而操作人员能够确认异常图像的产生、异常图像的产生页面等。
在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检查装置3中,基于取检查图像603a相对于基准图像603b的差分的差分图像603c,来评价检查图像603a的对位结果。而且,通过比较从差分图像603c计算的标准偏差D与阈值Th来判断基准图像603b与检查图像603a的位置是否偏移。由于像这样精度较好地判断检查图像603a的对位结果,因此能够容易地区别是在检查图像603a本身有污渍等异常,还是检查图像603a的对位为异常。
基于从检查图像603a中包含的文字等图像创建的评价区域82(参照图6)判断检查图像603a的对位的结果是否正常。因此,准确地判断检查图像603a的对位错误的产生。
此外,评价区域82如图6示出的那样表示为将印字图像的边缘周边包围为带状的区域,但也可以评价区域82断开。另外,也可以只将边缘周边的一部分作为评价区域82使用。另外,评价区域82规定为从边缘只分离规定的像素数的区域,但也可以规定为从边缘只分离规定的距离的区域。
另外,根据纸张Sh的种类,存在印字图像变形的情况。例如,与通常纸相比,形成于粗纸的印字图像比基准图像603b的印字图像更容易形变。这种情况下,将纸张Sh的种类与评价区域的大小的对应关系储存于参数603d。而且,评价区域设定部606能够与根据纸张Sh的种类变化的印字图像的形变对应地变更评价区域的大小。
另外,预先读取部45读取形成于纸张Sh的图像,操作人员确认过的读取图像作为基准图像603b使用,但也可以将通过输入图像处理部504处理过的图像处理后的输入图像作为基准图像603b使用。
另外,也可以不分割差分图像603c,而对差分图像603c的整体计算标准偏差D,而比较标准偏差D与阈值Th。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在图像检查装置3设置有图像处理装置5的结构,但也可以将图像处理装置5的功能例如设置于PC70,而将图像处理装置5从图像检查装置3分离。另外,也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图像处理装置5的功能的服务器而构成图像形成系统,从而由服务器存储图像检查装置3从纸张Sh读取的检查图像603a以及基准图像603b。而且,也可以设为服务器通过与图像检查装置3通信,从而进行从图像检查装置3接收的检查图像603a的合格检查,而将评价结果向图像检查装置3、PC70发送。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成为图像形成装置2A具备如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图像检查装置3的功能的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具备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检查装置3的控制部60的主要的处理部。
图11是示出图像形成系统1A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像形成系统1A具备图像形成装置2A、存储装置4以及PC70。
图像形成装置2A除了如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所具备的各部分以外,还具备读取部53、测色计54、排纸托盘55、56以及切换部57。而且,读取部53、测色计54、排纸托盘55、56以及切换部57均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检查装置3所具备的读取部45、测色计46、排纸托盘47、48以及切换部44相同的功能。
读取部53以及测色计54均沿着比定影部36靠下游的搬运路21而设置。
读取部53是图象传感器等图像输入装置的一个例子,将从搬运路21的上方以及下方读取形成有图像的纸张Sh后的读取图像向控制部50A输出。控制部50A的CPU501将该读取图像作为检查图像503a保存于RAM503。
测色计54测定形成于纸张Sh上的图像的颜色浓度。
控制部50A除了如图2所示的CPU501、ROM502、RAM503、输入图像处理部504以外,还具备印字对位部505、异常检测部506、评价区域设定部507、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508以及排纸目的地选择部509。向控制部50A追加的各功能与如图3所示的印字对位部604、异常检测部605、评价区域设定部606、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607以及排纸目的地选择部608相同。
在RAM503保存作为与保存于图像检查装置3的RAM603的各数据相同的内容的数据的检查图像503a、基准图像503b、差分图像503c以及参数503d。
参数503d是通过控制部50A设定的各种的值。印字对位部505、异常检测部506、评价区域设定部507、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508以及排纸目的地选择部509基于从参数503d读出的设定值来进行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
印字对位部505对准成为形成于纸张Sh的图像的合格检查的基准的基准图像503b的印字位置、与检查图像503a的印字位置。
异常检测部506基于已对准印字位置的基准图像503b与检查图像503a的差分来检测检查图像503a的异常。
评价区域设定部507将分离第1评价外区域,并且从边缘分离至比第1规定量大的第2规定量的区域设定为进行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评价区域。另外,评价区域设定部507创建将差分图像分割为规定量的区域的评价对象区域(参照图9)。
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508评价检查图像503a相对于基准图像503b的对位结果是否准确。此时,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508按每一评价对象区域来评价检查图像503a相对于基准图像503b的位置偏移量。而且,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508将对位的评价结果作为对位评价结果522保存于存储部52。
排纸目的地选择部608根据异常检测部506、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508的结果,来选择在搬运路41被搬运的纸张Sh的排纸托盘。根据切换部57根据来自排纸目的地选择部509的指示进行切换而改变正常纸张以及异常纸张的排纸目的地。
在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A中,也与上述的图像形成系统1相同地,进行检查图像603a是否是正常图像或者异常图像的判断、以及检查图像603a的相对于基准图像603b的对位结果的评价。而且,经由这些处理而创建的异常图像检测结果521以及对位评价结果522能够通过操作显示部13或者PC70显示。因此,操作人员能够基于显示的异常图像检测结果521以及对位评价结果522,来确认检查图像503a有无异常、对位错误有无产生。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当然就能得到其他各种的应用例、变形例。
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为了容易理解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对装置以及系统的结构详细并且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不限定于必须具备进行了说明的全部的结构。另外,能够将在这里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也能够进一步向某实施方式的结构加上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能够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的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另外,控制线、信息线示出了认为在说明上所需要的内容,不限于必须示出产品上的全部的控制线、信息线。实际上也可以认为几乎全部的结构相互连接。

Claims (36)

1.一种图像检查装置,具备:
读取部,读取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图像来生成检查图像;以及
图像处理装置,进行针对上述检查图像的处理,
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具备:
印字对位部,使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与上述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对准,上述基准图像成为形成于上述记录材料的上述图像的合格检查的基准;
异常检测部,基于使印字位置对准后的上述基准图像与上述检查图像的差分,来检测上述检查图像的异常;以及
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基于根据被检测出异常的上述检查图像计算出的上述差分的偏差,来评价使上述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与被检测出异常的上述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对准后的印字对位结果,上述偏差且是根据上述基准图像中包含的印字图像计算出的边缘周边的评价区域中包含的上述差分的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检查装置,其中,
还具备评价区域设定部,该评价区域设定部将从上述边缘分离至第1规定量的区域设为不进行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第1评价外区域,将远离上述第1评价外区域并且从上述边缘分离至比上述第1规定量大的第2规定量的区域设定为进行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上述评价区域,将远离上述第2规定量的区域设为不进行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第2评价外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检查装置,其中,
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在上述差分的偏差的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评价为产生上述检查图像相对于上述基准图像的位置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检查装置,其中,
在上述异常检测部未检测到上述检查图像中包含的异常的情况下,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不评价上述印字对位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检查装置,其中,
上述印字对位部使上述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与上述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对准,上述检查图像是从基于向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入的原稿图像而形成相同的上述印字图像的多个上述记录材料读取而生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检查装置,其中,
上述评价区域设定部创建将通过上述异常检测部基于上述基准图像与上述检查图像的差分而创建的差分图像分割为规定数量的区域后的评价对象区域,
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按每一个上述评价对象区域来评价上述检查图像相对于上述基准图像的位置偏移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检查装置,其中,
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在任意一个以上的上述评价对象区域中计算出的上述差分的偏差的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产生上述检查图像相对于上述基准图像的位置偏移。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图像检查装置,其中,
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根据上述评价对象区域中包含的边缘量按每一个上述评价对象区域变更规定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检查装置,其中,
上述评价区域设定部根据基于上述记录材料的种类变化的上述印字图像的形变,来变更上述评价区域的大小。
10.一种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通过执行该程序实现以下步骤:
读取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于记录材料的图像并生成检查图像的步骤;
使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与上述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对准的步骤,上述基准图像成为形成于上述记录材料的上述图像的合格检查的基准;
基于对准印字位置后的上述基准图像与上述检查图像的差分,来检测上述检查图像的异常的步骤;以及
基于根据被检测出异常的上述检查图像计算出的上述差分的偏差,来评价使上述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与被检测出异常的上述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对准后的印字对位结果的步骤,上述偏差且是根据上述基准图像中包含的印字图像计算出的边缘周边的评价区域中包含的上述差分的偏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通过执行该程序进一步实现以下步骤:
将从上述边缘分离至第1规定量的区域设为不进行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第1评价外区域,将远离上述第1评价外区域并且从上述边缘分离至比上述第1规定量大的第2规定量的区域设定为进行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上述评价区域,将远离上述第2规定量的区域设为不进行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第2评价外区域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在评价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步骤中,在上述差分的偏差的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评价为产生上述检查图像相对于上述基准图像的位置偏移。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在检查上述检查图像的异常的步骤中未检测到上述检查图像中包含的异常的情况下,在评价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步骤中,不评价上述印字对位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在对准上述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与上述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的步骤中,使上述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与上述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对准,上述检查图像是从基于向在上述记录材料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入的原稿图像而形成相同的上述印字图像的多个上述记录材料读取而生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在设定上述评价区域的步骤中,创建将差分图像分割为规定数量的区域的评价对象区域,上述差分图像是通过检测上述检查图像的异常的步骤基于上述基准图像与上述检查图像的差分而创建的,
在评价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步骤中,按每一上述评价对象区域来评价上述检查图像相对于上述基准图像的位置偏移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在评价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步骤中,在任意一个以上的上述评价对象区域中计算的上述差分的偏差的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上述检查图像相对于上述基准图像的位置偏移。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在评价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步骤中,根据上述评价对象区域中包含的边缘量按每一上述评价对象区域来变更规定阈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
在设定上述评价区域的步骤中,根据基于上述记录材料的种类变化的上述印字图像的形变,来变更上述评价区域的大小。
19.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中,具备:
印字对位部,使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与读取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于记录材料的图像并生成的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对准,基准图像成为形成于记录材料的图像的合格检查的基准;
异常检测部,基于将印字位置对准后的上述基准图像与上述检查图像的差分,来检测上述检查图像的异常;以及
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基于根据被检测出异常的上述检查图像计算出的上述差分的偏差,来评价使上述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与被检测出异常的上述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对准后的印字对位结果,上述偏差是根据上述基准图像中包含的印字图像计算出的边缘周边的评价区域中包含的上述差分的偏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还具备评价区域设定部,该评价区域设定部将从上述边缘分离至第1规定量的区域设为不进行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第1评价外区域,将远离上述第1评价外区域并且从上述边缘分离至比上述第1规定量大的第2规定量的区域设定为进行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上述评价区域,将远离上述第2规定量的区域设为不进行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第2评价外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在上述差分的偏差的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评价为产生上述检查图像相对于上述基准图像的位置偏移。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在上述异常检测部未检测到上述检查图像中包含的异常的情况下,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不评价上述印字对位结果。
23.根据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印字对位部使上述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与上述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对准,上述检查图像是从基于向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入的原稿图像而形成相同的上述印字图像的多个上述记录材料读取而生成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评价区域设定部创建将通过上述异常检测部基于上述基准图像与上述检查图像的差分而创建的差分图像分割为规定数量的区域后的评价对象区域,
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按每一上述评价对象区域来评价上述检查图像相对于上述基准图像的位置偏移量。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在任意一个以上的上述评价对象区域中计算出的上述差分的偏差的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上述检查图像相对于上述基准图像的位置偏移。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根据上述评价对象区域中包含的边缘量按每一上述评价对象区域变更规定阈值。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评价区域设定部根据基于上述记录材料的种类变化的上述印字图像的形变,来变更上述评价区域的大小。
2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备:
图像形成部,在记录材料形成图像;
读取部,读取形成于上述记录材料的上述图像并生成检查图像;
印字对位部,使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与上述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对准,上述基准图像成为形成于上述记录材料的上述图像的合格检查的基准;
异常检测部,基于将印字位置对准后的上述基准图像与上述检查图像的差分,来检测上述检查图像的异常;以及
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基于根据被检测出异常的上述检查图像计算出的上述差分的偏差,来评价使上述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与被检测出异常的上述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对准后的印字对位结果,上述偏差且是根据上述基准图像中包含的印字图像计算的边缘周边的评价区域中包含的上述差分的偏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还具备评价区域设定部,该评价区域设定部将从上述边缘分离至第1规定量的区域设为不进行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第1评价外区域,将远离上述第1评价外区域并且从上述边缘分离至比上述第1规定量大的第2规定量的区域设定为进行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上述评价区域,将远离上述第2规定量的区域设为不进行上述印字对位结果的评价的第2评价外区域。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在上述差分的偏差的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评价为产生上述检查图像相对于上述基准图像的位置偏移。
31.根据权利要求28~3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上述异常检测部未检测到上述检查图像中包含的异常的情况下,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不评价上述印字对位结果。
32.根据权利要求28~3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印字对位部使上述检查图像的印字位置与上述基准图像的印字位置对准,上述上述检查图像是从基于输入的原稿图像而形成相同的上述印字图像的多个上述记录材料读取而生成的。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评价区域设定部创建将通过上述异常检测部基于上述基准图像与上述检查图像的差分而创建的差分图像分割为规定数量的区域后的评价对象区域,
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按每一上述评价对象区域来评价上述检查图像相对于上述基准图像的位置偏移量。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在任意一个以上的上述评价对象区域中计算出的上述差分的偏差的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上述检查图像相对于上述基准图像的位置偏移。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印字对位结果评价部根据上述评价对象区域中包含的边缘量按每一上述评价对象区域变更规定阈值。
3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评价区域设定部根据基于上述记录材料的种类变化的上述印字图像的形变,来变更上述评价区域的大小。
CN202010052284.4A 2019-01-21 2020-01-17 图像检查装置、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14647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7496A JP7363035B2 (ja) 2019-01-21 2019-01-21 画像検査装置、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07496 2019-01-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4713A true CN111464713A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08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2284.4A Pending CN111464713A (zh) 2019-01-21 2020-01-17 图像检查装置、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0558B2 (zh)
JP (1) JP7363035B2 (zh)
CN (1) CN11146471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0578A (zh) * 2021-04-01 2021-06-29 快展有限公司 枕头高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206880A1 (zh) * 2021-04-01 2022-10-06 快展有限公司 枕头高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9111B2 (ja) * 2020-02-18 2024-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検査方法
JP2022086454A (ja) * 2020-11-30 2022-06-0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プログラム
US11508058B2 (en) * 2021-03-23 2022-11-22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impacts of defects in printed images
JP2022156693A (ja) * 2021-03-31 2022-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補正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それら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56664A (ja) * 2021-10-08 2023-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5355822B (zh) * 2022-10-19 2023-01-17 成都新西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对位计算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6003A (zh) * 2008-08-05 2010-02-1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047862A (ja) * 2009-08-28 2011-03-10 Ricoh Co Ltd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検査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20130148987A1 (en) * 2011-12-13 2013-06-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spection apparatus, inspec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4982026A (zh) * 2014-02-03 2015-10-14 株式会社隆创 图像检查装置和图像检查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55074A (ja) * 1988-04-04 1989-10-11 Tokyo Keiki Co Ltd 印字パターンの判定方法
JP2007310567A (ja) 2006-05-17 2007-11-29 Fuji Xerox Co Ltd 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検査装置および方法
EP2128793B1 (de) 2008-05-28 2012-10-17 Pepperl + Fuch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prüfen von Druckerzeugnissen, Computerprogramm und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JP2010078485A (ja) 2008-09-26 2010-04-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印刷物の検査方法
US8989515B2 (en) * 2012-01-12 2015-03-24 Kofax,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bile image capture and processing
JP5956814B2 (ja) 2012-04-20 2016-07-27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外観検査装置、外観検査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569837B2 (en) * 2013-01-14 2017-02-14 Crest Solutions Limited Label insp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6295561B2 (ja) 2013-09-17 2018-03-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検査結果判断装置、画像検査システム及び画像検査結果の判断方法
JP6196517B2 (ja) * 2013-09-26 2017-09-13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目標画像生成支援装置、目標画像生成支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192283B2 (en) * 2014-12-22 2019-01-29 Cogne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lutter in an acquired image
JP6753264B2 (ja) 2015-11-09 2020-09-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検査装置、検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06595B2 (ja) 2017-03-16 2023-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検査装置、検査システム、検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620135B2 (en) * 2017-07-19 2020-04-14 Kla-Tencor Corp. Identifying a source of nuisance defects on a waf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6003A (zh) * 2008-08-05 2010-02-1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047862A (ja) * 2009-08-28 2011-03-10 Ricoh Co Ltd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検査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20130148987A1 (en) * 2011-12-13 2013-06-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spection apparatus, inspec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4982026A (zh) * 2014-02-03 2015-10-14 株式会社隆创 图像检查装置和图像检查程序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NPING LIU,等: "Visual Perception-Based Statistical Modeling of Complex Grain Image for Product Quality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on Assembly Production Line", 《PLOS ONE》 *
王毅: "医学影像显示介质的图像质量对比分析", 《ORIENTAL DIET THERAPY AND HEALTH CARE》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0578A (zh) * 2021-04-01 2021-06-29 快展有限公司 枕头高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206880A1 (zh) * 2021-04-01 2022-10-06 快展有限公司 枕头高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34423A1 (en) 2020-07-23
US11250558B2 (en) 2022-02-15
JP2020118474A (ja) 2020-08-06
JP7363035B2 (ja) 2023-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4713A (zh) 图像检查装置、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232999B2 (ja)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検査システム及び画像検査方法
JP6642161B2 (ja) 検査装置、検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25571B2 (ja) 画像検査システム、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方法
JP6613641B2 (ja) 検査装置、閾値変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60142560A1 (en) Inspecting device, method for changing threshol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740219B (zh) 图像检查装置、保存有程序的记录介质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117957A (ja) 印刷検査装置、印刷検査方法及び印刷検査プログラム
US1197231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interruption of defective image forming operations
JP7434785B2 (ja)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検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05305B2 (ja) 検査装置、検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151705B2 (en) Image inspec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2017188713A (ja)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プログラム
JP7367461B2 (ja)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システム
JP7443719B2 (ja)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システム
JP7367460B2 (ja)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システム
JP7367462B2 (ja)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システム
JP6477076B2 (ja)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検査方法及び画像検査プログラム
JP7435102B2 (ja) 検査装置、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39140A (ja)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検査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96535A (ja)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