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3372B - 一种电池封装膜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封装膜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3372B
CN111463372B CN202010383343.6A CN202010383343A CN111463372B CN 111463372 B CN111463372 B CN 111463372B CN 202010383343 A CN202010383343 A CN 202010383343A CN 111463372 B CN111463372 B CN 1114633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ating
mixed
parts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833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3372A (zh
Inventor
蓝庆东
金峰
曾正好
吕斌
朱卓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omi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omi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omi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omi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833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33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3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3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3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3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75/00Adhesive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75/04Polyurethanes
    • C09J1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封装膜,包括外保护层、阻隔层、热封层,外保护层与阻隔层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阻隔层与热封层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包括以下制备步骤:Q1:取金属箔制得阻隔层;Q2:取混合树脂A制得外保护层;Q3:取混合树脂B制得热封层;Q4:取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形成混合涂料,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含光引发剂;Q5:取部分混合涂料涂于外保护层一侧制得第一粘接层,取阻隔层贴合于第一粘接层上制得复合膜;Q6:取剩余混合涂料涂在阻隔层一侧制得第二粘接层,取热封层贴合于第二粘接层上最终制得电池封装膜。本发明通过以上步骤得到的电池封装膜能够立即测定其剥离强度等指标,使得整个制备工艺耗时大大缩短,降低了能耗,提升了制备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封装膜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封装膜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电池的封装有硬壳和软包的形式,硬壳电池采用钢壳和铝壳等材质,而软包形式采用轻薄的铝塑复合膜等材料进行封装,得到的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较硬壳电池更高,因此广受推崇。目前,软包锂电池外壳用的封装膜主要采用干法或热法工艺进行制造,两种工艺需要涂布1-3次热交联型粘合剂,在层压复合后热交联型粘合剂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至少10天时间的熟化养生,才能使胶黏剂反应完全,这种制造工艺耗时长、能耗高、效率低下,并且无法在复合工序完成后立即测定产品的剥离强度等指标,存在很大的品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造工艺耗时长、能耗高、效率低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电池封装膜及其制备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池封装膜,包括外保护层、阻隔层、热封层,所述外保护层与所述阻隔层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所述阻隔层与所述热封层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厚度为1μm-20mm,所述第二粘接层厚度为1μm-20mm,所述第一粘接层和所述第二粘接层由聚合光敏树脂涂料经光固化形成,所述阻隔层的材质为金属箔,所述外保护层为由混合树脂A制成的薄膜,所述热封层为由混合树脂B制成的薄膜,所述混合树脂A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亚胺、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树脂B为聚烯烃树脂、乙酸丙烯酸共聚物、乙酸丙烯酸丁酯、聚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采用5层电池封装膜结构,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由聚合光敏树脂涂料组成,通过光固化成型不仅能得到均匀、致密的膜层,且具有优异的膜间结合力。外保护层选取混合树脂A作为原料进行制备,能够保持优异的光透过性、阻水和阻氧特性;热封层选取混合树脂B作为原料进行制备,能够获得优异的耐热性且不易产生层裂,提高电池封装膜的综合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实际需求。本发明的多层膜采用复合和光固化工艺进行成型,不需要经过漫长的熟化和热处理工艺,最终制得高复合强度、高耐温性的电池封装膜产品,且产品离线后可快速进行物理性能检测,克服了传统的电池封装膜复合方式熟化时间长、效率低的缺陷。另外,本发明能大幅减少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产生,降低能耗,从而也克服了传统电池封装膜工艺中能耗高的缺陷。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池封装膜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Q1:取金属箔进行表面预处理,采用物理脱脂法或化学脱脂法除去金属箔表面的油脂,制得所述阻隔层;
Q2:取混合树脂A并采用涂布、挤出、流延、拉伸中的一种工艺制成单层或多层膜,从而制得所述外保护层;
Q3:取混合树脂B并采用涂布、挤出、流延、拉伸中的一种工艺制成单层或多层膜,从而制得所述热封层;
Q4:取聚合光敏树脂涂料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涂料,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含α-羟基异丁酰苯、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中的一种或多种光引发剂;
Q5:取一部分所述混合涂料并涂布于所述外保护层的一侧,然后置于60~120℃环境下干燥5s~120s,制得所述第一粘接层,再取所述阻隔层加压贴合于所述第一粘接层上,然后经由光固化装置辐射固化1s-180s,制得复合膜;
Q6:取剩余的所述混合涂料并涂布在所述复合膜的所述阻隔层一侧,置于60~120℃环境下干燥5s~120s,制得所述第二粘接层,再取热封层加压贴合于所述第二粘接层上,然后经由光固化装置辐射固化1s-180s,最终制得电池封装膜。
在上述步骤Q1中,金属箔采用物理脱脂法即将金属箔浸泡至有机溶剂或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经过清洗后,能制得良好的阻隔层;若金属箔采用化学脱脂法即将金属箔采用电晕、等离子烧蚀、激光烧蚀、高温烘烤等方式进行表面处理,处理后能制得表面张力大于70dyn/cm的优异阻隔层。
在上述步骤Q2和Q3中,混合树脂A和混合树脂B采用涂布、挤出、流延、拉伸中的一种工艺能够获得均匀、致密的薄膜,且能有效控制薄膜的厚度。
在上述步骤Q4中,将聚合光敏树脂涂料进行充分搅拌,能够使聚合光敏树脂涂料的颗粒更加均匀、性能更稳定,且避免在涂布过程中出现沉淀、分层等情况。在聚合光敏树脂涂料中引入上述光引发剂,不仅能有效激发自由基的充分反应,也确保最终制得的涂层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抗冲压等性能。
在上述步骤Q5、Q6中,通过干燥工艺能有效去除混合涂料中的水分、部分挥发性有机物,从而获得更好的粘结性,也能保证膜层之间具有良好的剥离强度。采用光固化工艺进行辐射固化成型,能使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中的光引发剂释放自由基并进行充分的反应,使最终制得的电池封装膜层具有优异的层间复合牢度。
本发明通过以上步骤得到的电池封装膜能够立即测定其剥离强度等指标,使得整个制备工艺耗时大大缩短,降低了能耗,提升了制备的效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池封装膜的制备工艺,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含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聚烯烃树脂、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选取上述树脂体系作为聚合光敏树脂涂料的原料,能够更好地与光引发剂进行搭配,使最终制得的电池封装膜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湿热、抗冲压以及耐电解液腐蚀等性能。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池封装膜的制备工艺,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组份:
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 10~50份,
双酚A型环氧二丙烯酸酯 1~10份,
丙烯酸异冰片酯 1~25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1~15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10份,
α-羟基异丁酰苯 1~5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 1~5份,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 1~8份。
选取上述原料作为聚合光敏树脂涂料的组份,能使最终制得的膜层结构获得较高的层间剥离强度,兼具优异的耐温性、耐湿热性、抗冲压性,同时适用于冲压操作。另外,上述原料中不包含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且能降低能耗。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池封装膜的制备工艺,所述金属箔为铝箔、钢箔、铜箔中的一种。
选取上述金属箔作为阻隔层的材料,能获得优异的阻隔性、耐穿刺性,且铝箔、钢箔、铜箔均具有良好的冷冲压成型性,制备工艺成熟,能降低工艺成本。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池封装膜的制备工艺,所述第一粘接层和所述第二粘接层的断裂伸长率为20%~500%。
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的断裂伸长率越高,则膜层的韧性越好,使最终制得的电池封装膜的抗变形能力越强。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池封装膜的制备工艺,所述外保护层和所述热封层的光线透过率大于20%。
外保护层和热封层的光透过率越高,则膜层固化后的透明度越好。若外保护层和热封层的光线透过率低于20%,则无法通过光固化工艺制得性能优异的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池封装膜的制备工艺,所述步骤Q5和Q6中,所述光固化装置的光辐射波长为200~400nm。
光辐射波长控制在200~400nm范围,能最大程度提高光固化效率,缩短光固化时间,从而降低能耗。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池封装膜的制备工艺,所述步骤Q5和Q6中,所述涂布的工艺为狭缝式涂布、网线辊转移涂布、刮刀涂布、喷涂中的一种。
狭缝式涂布、网线辊转移涂布、刮刀涂布、喷涂均为成熟的涂布工艺,能制得致密均匀的膜层,并能精准控制膜层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的制备工艺具有高效率、快速检测并甄别品质等优势,通过复合和光固化工艺后最终制得的电池封装膜具有高复合强度、高耐温性等性能,离线后可实时进行检测,不需要进行熟化和热处理工艺,极大提高了效率。
2、本发明采用光固化工艺代替熟化和热处理工艺,能极大降低能耗。
3、本发明的制备工艺能减少挥发性溶剂的产生,具有更优的环境友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电池封装膜,包括外保护层1、阻隔层3、热封层5,所述外保护层1与所述阻隔层3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2,所述阻隔层3与所述热封层5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4,所述第一粘接层2厚度为1μm,所述第二粘接层4厚度为1μm,所述第一粘接层2和所述第二粘接层4由聚合光敏树脂涂料经光固化形成,所述阻隔层3的材质为金属箔,所述外保护层1为由混合树脂A制成的薄膜,所述热封层5为由混合树脂B制成的薄膜,所述混合树脂A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亚胺、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树脂B为聚烯烃树脂、乙酸丙烯酸共聚物、乙酸丙烯酸丁酯、聚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Q1:取金属箔进行表面预处理,采用物理脱脂法或化学脱脂法除去金属箔表面的油脂,制得所述阻隔层3;
Q2:取混合树脂A并采用涂布、挤出、流延、拉伸中的一种工艺制成单层或多层膜,从而制得所述外保护层1;
Q3:取混合树脂B并采用涂布、挤出、流延、拉伸中的一种工艺制成单层或多层膜,从而制得所述热封层5;
Q4:取聚合光敏树脂涂料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涂料,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含α-羟基异丁酰苯、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中的一种或多种光引发剂;
Q5:取一部分所述混合涂料并涂布于所述外保护层1的一侧,然后置于60℃环境下干燥5s,制得所述第一粘接层2,再取所述阻隔层3加压贴合于所述第一粘接层2上,然后经由光固化装置辐射固化1s,制得复合膜;
Q6:取剩余的所述混合涂料并涂布在所述复合膜的所述阻隔层3一侧,置于60℃环境下干燥5s,制得所述第二粘接层4,再取热封层5加压贴合于所述第二粘接层4上,然后经由光固化装置辐射固化1s,最终制得电池封装膜。
作为优选,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含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聚烯烃树脂、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组份:
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 10份,
双酚A型环氧二丙烯酸酯 1份,
丙烯酸异冰片酯 1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1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份,
α-羟基异丁酰苯 1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 1份,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 1份。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箔为铝箔、钢箔、铜箔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粘接层2和所述第二粘接层4的断裂伸长率为20%。
作为优选,所述外保护层1和所述热封层5的光线透过率大于20%。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Q5和Q6中,所述光固化装置的光辐射波长为200nm。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Q5和Q6中,所述涂布的工艺为狭缝式涂布、网线辊转移涂布、刮刀涂布、喷涂中的一种。
实施例2
一种电池封装膜,包括外保护层1、阻隔层3、热封层5,所述外保护层1与所述阻隔层3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2,所述阻隔层3与所述热封层5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4,所述第一粘接层2厚度为20mm,所述第二粘接层4厚度为20mm,所述第一粘接层2和所述第二粘接层4由聚合光敏树脂涂料经光固化形成,所述阻隔层3的材质为金属箔,所述外保护层1为由混合树脂A制成的薄膜,所述热封层5为由混合树脂B制成的薄膜,所述混合树脂A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亚胺、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树脂B为聚烯烃树脂、乙酸丙烯酸共聚物、乙酸丙烯酸丁酯、聚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Q1:取金属箔进行表面预处理,采用物理脱脂法或化学脱脂法除去金属箔表面的油脂,制得所述阻隔层3;
Q2:取混合树脂A并采用涂布、挤出、流延、拉伸中的一种工艺制成单层或多层膜,从而制得所述外保护层1;
Q3:取混合树脂B并采用涂布、挤出、流延、拉伸中的一种工艺制成单层或多层膜,从而制得所述热封层5;
Q4:取聚合光敏树脂涂料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涂料,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含α-羟基异丁酰苯、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中的一种或多种光引发剂;
Q5:取一部分所述混合涂料并涂布于所述外保护层1的一侧,然后置于120℃环境下干燥120s,制得所述第一粘接层2,再取所述阻隔层3加压贴合于所述第一粘接层2上,然后经由光固化装置辐射固化180s,制得复合膜;
Q6:取剩余的所述混合涂料并涂布在所述复合膜的所述阻隔层3一侧,置于120℃环境下干燥120s,制得所述第二粘接层4,再取热封层5加压贴合于所述第二粘接层4上,然后经由光固化装置辐射固化180s,最终制得电池封装膜。
作为优选,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含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聚烯烃树脂、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组份:
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 50份,
双酚A型环氧二丙烯酸酯 10份,
丙烯酸异冰片酯 25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15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份,
α-羟基异丁酰苯 5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 5份,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 8份。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箔为铝箔、钢箔、铜箔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粘接层2和所述第二粘接层4的断裂伸长率为500%。
作为优选,所述外保护层1和所述热封层5的光线透过率大于20%。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Q5和Q6中,所述光固化装置的光辐射波长为400nm。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Q5和Q6中,所述涂布的工艺为狭缝式涂布、网线辊转移涂布、刮刀涂布、喷涂中的一种。
实施例3
一种电池封装膜,包括外保护层1、阻隔层3、热封层5,所述外保护层1与所述阻隔层3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2,所述阻隔层3与所述热封层5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4,所述第一粘接层2厚度为10mm,所述第二粘接层4厚度为10mm,所述第一粘接层2和所述第二粘接层4由聚合光敏树脂涂料经光固化形成,所述阻隔层3的材质为金属箔,所述外保护层1为由混合树脂A制成的薄膜,所述热封层5为由混合树脂B制成的薄膜,所述混合树脂A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亚胺、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树脂B为聚烯烃树脂、乙酸丙烯酸共聚物、乙酸丙烯酸丁酯、聚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Q1:取金属箔进行表面预处理,采用物理脱脂法或化学脱脂法除去金属箔表面的油脂,制得所述阻隔层3;
Q2:取混合树脂A并采用涂布、挤出、流延、拉伸中的一种工艺制成单层或多层膜,从而制得所述外保护层1;
Q3:取混合树脂B并采用涂布、挤出、流延、拉伸中的一种工艺制成单层或多层膜,从而制得所述热封层5;
Q4:取聚合光敏树脂涂料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涂料,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含α-羟基异丁酰苯、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中的一种或多种光引发剂;
Q5:取一部分所述混合涂料并涂布于所述外保护层1的一侧,然后置于90℃环境下干燥65s,制得所述第一粘接层2,再取所述阻隔层3加压贴合于所述第一粘接层2上,然后经由光固化装置辐射固化90s,制得复合膜;
Q6:取剩余的所述混合涂料并涂布在所述复合膜的所述阻隔层3一侧,置于90℃环境下干燥65s,制得所述第二粘接层4,再取热封层5加压贴合于所述第二粘接层4上,然后经由光固化装置辐射固化90s,最终制得电池封装膜。
作为优选,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含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聚烯烃树脂、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组份:
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 30份,
双酚A型环氧二丙烯酸酯 5份,
丙烯酸异冰片酯 13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13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5份,
α-羟基异丁酰苯 3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 3份,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 4份。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箔为铝箔、钢箔、铜箔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粘接层2和所述第二粘接层4的断裂伸长率为260%。
作为优选,所述外保护层1和所述热封层5的光线透过率大于20%。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Q5和Q6中,所述光固化装置的光辐射波长为300nm。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Q5和Q6中,所述涂布的工艺为狭缝式涂布、网线辊转移涂布、刮刀涂布、喷涂中的一种。
实施例4
一种电池封装膜,包括外保护层1、阻隔层3、热封层5,所述外保护层1与所述阻隔层3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2,所述阻隔层3与所述热封层5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4,所述第一粘接层2厚度为3μm,所述第二粘接层4厚度为3μm,所述第一粘接层2和所述第二粘接层4由聚合光敏树脂涂料经光固化形成,所述阻隔层3的材质为金属箔,所述外保护层1为由混合树脂A制成的薄膜,所述热封层5为由混合树脂B制成的薄膜,所述混合树脂A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亚胺、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树脂B为聚烯烃树脂、乙酸丙烯酸共聚物、乙酸丙烯酸丁酯、聚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Q1:取金属箔进行表面预处理,采用物理脱脂法或化学脱脂法除去金属箔表面的油脂,制得所述阻隔层3;
Q2:取混合树脂A并采用涂布、挤出、流延、拉伸中的一种工艺制成单层或多层膜,从而制得所述外保护层1;
Q3:取混合树脂B并采用涂布、挤出、流延、拉伸中的一种工艺制成单层或多层膜,从而制得所述热封层5;
Q4:取聚合光敏树脂涂料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涂料,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含α-羟基异丁酰苯、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中的一种或多种光引发剂;
Q5:取一部分所述混合涂料并涂布于所述外保护层1的一侧,然后置于90℃环境下干燥10s,制得所述第一粘接层2,再取所述阻隔层3加压贴合于所述第一粘接层2上,然后经由光固化装置辐射固化10s,制得复合膜;
Q6:取剩余的所述混合涂料并涂布在所述复合膜的所述阻隔层3一侧,置于90℃环境下干燥10s,制得所述第二粘接层4,再取热封层5加压贴合于所述第二粘接层4上,然后经由光固化装置辐射固化10s,最终制得电池封装膜。
作为优选,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含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聚烯烃树脂、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组份:
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 40份,
双酚A型环氧二丙烯酸酯 3份,
丙烯酸异冰片酯 1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10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份,
α-羟基异丁酰苯 2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 2份,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 1份。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箔为铝箔、钢箔、铜箔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粘接层2和所述第二粘接层4的断裂伸长率为300%。
作为优选,所述外保护层1和所述热封层5的光线透过率大于20%。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Q5和Q6中,所述光固化装置的光辐射波长为300nm。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Q5和Q6中,所述涂布的工艺为狭缝式涂布、网线辊转移涂布、刮刀涂布、喷涂中的一种。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

1.一种电池封装膜,包括外保护层(1)、阻隔层(3)、热封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层(1)与所述阻隔层(3)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2),所述阻隔层(3)与所述热封层(5)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4),所述第一粘接层(2)厚度为1μm-20mm,所述第二粘接层(4)厚度为1μm-20mm,所述第一粘接层(2)和所述第二粘接层(4)由聚合光敏树脂涂料经光固化形成,所述阻隔层(3)的材质为金属箔,所述外保护层(1)为由混合树脂A制成的薄膜,所述热封层(5)为由混合树脂B制成的薄膜,所述混合树脂A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亚胺、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树脂B为聚烯烃树脂、乙酸丙烯酸共聚物、乙酸丙烯酸丁酯、聚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组份:
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 50份,
双酚A型环氧二丙烯酸酯 10份,
丙烯酸异冰片酯 25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15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份,
α-羟基异丁酰苯 5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 5份,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 8份;
所述第一粘接层(2)和所述第二粘接层(4)的断裂伸长率为300%~500%;
所述外保护层(1)和所述热封层(5)的光线透过率大于20%;
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Q1:取金属箔进行表面预处理,采用物理脱脂法或化学脱脂法除去金属箔表面的油脂,制得所述阻隔层(3),所述金属箔为铝箔、钢箔、铜箔中的一种;
Q2:取混合树脂A并采用涂布、挤出、流延、拉伸中的一种工艺制成单层或多层膜,从而制得所述外保护层(1);
Q3:取混合树脂B并采用涂布、挤出、流延、拉伸中的一种工艺制成单层或多层膜,从而制得所述热封层(5);
Q4:取聚合光敏树脂涂料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涂料,所述聚合光敏树脂涂料包含α-羟基异丁酰苯、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中的一种或多种光引发剂;
Q5:取一部分所述混合涂料并涂布于所述外保护层(1)的一侧,然后置于60~120℃环境下干燥5s~120s,制得所述第一粘接层(2),再取所述阻隔层(3)加压贴合于所述第一粘接层(2)上,然后经由光固化装置辐射固化1s-180s,制得复合膜;
Q6:取剩余的所述混合涂料并涂布在所述复合膜的所述阻隔层(3)一侧,置于60~120℃环境下干燥5s~120s,制得所述第二粘接层(4),再取热封层(5)加压贴合于所述第二粘接层(4)上,然后经由光固化装置辐射固化1s-180s,最终制得电池封装膜;
所述步骤Q5和Q6中,所述光固化装置的光辐射波长为200~400nm;
所述步骤Q5和Q6中,所述涂布的工艺为狭缝式涂布、网线辊转移涂布、刮刀涂布、喷涂中的一种。
CN202010383343.6A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电池封装膜及其制备工艺 Active CN111463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3343.6A CN111463372B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电池封装膜及其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3343.6A CN111463372B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电池封装膜及其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3372A CN111463372A (zh) 2020-07-28
CN111463372B true CN111463372B (zh) 2022-11-29

Family

ID=71681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83343.6A Active CN111463372B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电池封装膜及其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33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0604B (zh) * 2023-10-17 2024-05-17 溧阳山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达因值电池盒底板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6204A (zh) * 2006-01-06 2009-01-28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CN102602597A (zh) * 2012-03-16 2012-07-25 东莞市恒雅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铝塑包装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34547A (zh) * 2017-04-01 2017-09-05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用铝塑软包装膜
CN109792005A (zh) * 2016-09-29 2019-05-21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包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116900A1 (ja) * 2017-12-11 2019-06-20 株式会社きもと 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ガスバリア層の保護膜、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積層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
CN110621754A (zh) * 2017-11-16 2019-12-27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粘接剂、叠层体、电池外装用包装材料、电池壳体及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
CN110857366A (zh) * 2018-08-22 2020-03-03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6204A (zh) * 2006-01-06 2009-01-28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CN102602597A (zh) * 2012-03-16 2012-07-25 东莞市恒雅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铝塑包装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92005A (zh) * 2016-09-29 2019-05-21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包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34547A (zh) * 2017-04-01 2017-09-05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用铝塑软包装膜
CN110621754A (zh) * 2017-11-16 2019-12-27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粘接剂、叠层体、电池外装用包装材料、电池壳体及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
WO2019116900A1 (ja) * 2017-12-11 2019-06-20 株式会社きもと 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ガスバリア層の保護膜、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積層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
CN110857366A (zh) * 2018-08-22 2020-03-03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3372A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74139B2 (ja) 成形用包装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91113B (zh) 蓄電裝置用外裝材及蓄電裝置
WO2020118794A1 (zh) 一种锂电池封装用铝塑膜及铝塑膜铝箔钝化工艺
CN107987759A (zh) 一种锂电池封装铝塑膜用耐腐蚀型胶黏剂
CN107017360B (zh) 锂电池包装用铝塑膜的制备方法
CN111463372B (zh) 一种电池封装膜及其制备工艺
CN102602597A (zh) 锂离子电池用铝塑包装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2009067B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复合铝塑膜的干法复合工艺
JP6935991B2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CN10935369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软包装材料及其内层胶黏剂
CN113782880A (zh) 一种耐腐蚀的锂电池铝塑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61375A1 (ja) 包装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483193A (zh) 一种高阻隔军械装备用封存封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040093449A (ko) 열 적층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의 제조장치
JP2009283382A (ja) 電池ケース用包材の製造方法
CN10729365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软包装材料
CN110103533B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47606A (zh) 一种超低温单一pp可回收饼干包装膜及其生产工艺
JP7126405B2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および蓄電デバイス
CN215342731U (zh) 一种高冲深型铝塑膜及锂电池
JP6948776B2 (ja) 包装材の製造方法
JP7257568B2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
CN110315809A (zh) 一种耐腐蚀聚酯复合薄膜和耐腐蚀铝塑复合膜
JP7303160B2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の製造方法
CN112009072B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复合铝塑膜的热法复合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an Qingdong

Inventor after: Jin Feng

Inventor after: Zeng Zhenghao

Inventor after: Lv Bin

Inventor after: Zhu Zhuojun

Inventor before: Lan Qingdong

Inventor before: Jin Feng

Inventor before: Zeng Zhenghao

Inventor before: Hu Haoheng

Inventor before: Lv Bin

Inventor before: Zhu Zhuoju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