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9160A - 燃料电池车辆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39160A CN111439160A CN202010051619.0A CN202010051619A CN111439160A CN 111439160 A CN111439160 A CN 111439160A CN 202010051619 A CN202010051619 A CN 202010051619A CN 111439160 A CN111439160 A CN 1114391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el cell
- case
- stack
- contactor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7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fuel cells
- B60L50/71—Arrangement of fuel cells within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3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544—Voltage
- H01M8/04552—Voltage of the individual fuel cel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544—Voltage
- H01M8/04559—Voltage of fuel cell sta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858—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865—Voltage
- H01M8/0488—Voltage of fuel cell sta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01M8/247—Arrangements for tightening a stack, for accommodation of a stack in a tank or for assembling different tanks
- H01M8/2475—Enclosures, casings or containers of fuel cell sta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车辆。在燃料电池车辆(10A)的前箱(14)搭载有将多个发电单电池(34)在车宽方向层叠而形成的燃料电池堆(20)和具有电压控制部(60)以及控制壳体(62)的电压控制单元(30)。控制壳体(62)以在与多个发电单电池(34)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与堆壳体(24)邻接的方式与堆壳体(24)接合,在燃料电池堆(20)与电压控制单元(30)之间配置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收容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的燃料电池车辆。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收容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搭载于在仪表板的靠车辆前方形成的前箱内的燃料电池车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778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燃料电池堆设置与多个发电单电池电连接来检测单电池电压的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在燃料电池车辆的前箱内配置燃料电池堆和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的情况下,需要以简单的结构在燃料电池车辆碰撞时防止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受到损伤。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在车辆碰撞时防止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受到损伤的燃料电池车辆。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燃料电池车辆,将收容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和控制所述燃料电池堆的输出电压的电压控制单元搭载于在仪表板的靠车辆前方形成的前箱内,该燃料电池车辆中,所述燃料电池堆是将多个发电单电池在车宽方向层叠而形成的,所述电压控制单元具有电压控制部和收容所述电压控制部的控制壳体,所述控制壳体以相对于所述堆壳体而在与所述多个发电单电池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邻接的方式与所述堆壳体接合,在所述燃料电池堆与所述电压控制单元之间,配置检测所述多个发电单电池的单电池电压的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燃料电池堆与电压控制单元之间配置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因此能够在燃料电池车辆碰撞时由电压控制单元的控制壳体保护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在燃料电池车辆碰撞时防止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受到损伤。
参照附图来说明以下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从燃料电池车辆的车辆前方观察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燃料电池车辆的省略一部分的横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省略一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省略一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5是图4的第三电力线路以及第四电力线路的省略一部分的立体说明图。
图6是图1的燃料电池车辆的电设备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的省略一部分的横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的省略一部分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出适合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10A具备搭载于在仪表板12的靠车辆前方形成的前箱14(电机室)内的燃料电池系统16。前箱14位于前轮18附近的位置。在图1以及图2中,燃料电池系统16具有:燃料电池堆20、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堆壳体24、燃料电池用辅助设备26、辅助设备壳体28、电压控制单元30(VCU:Voltage ControlUnit)以及接触器单元32(参照图1)。
如图2所示,燃料电池堆20具备将多个发电单电池34在车宽方向(车辆左右方向)层叠而成的单电池层叠体36。在单电池层叠体36的层叠方向一端(车辆右方向的端)朝向外方依次配设第一端子板38a和第一绝缘板40a。在单电池层叠体36的层叠方向另一端(车辆左方向的端)朝向外方依次配设第二端子板38b和第二绝缘板40b。
在图2以及图3中,第一端子板38a配置于在第一绝缘板40a的位于单电池层叠体36侧的面41形成的四边形的凹部42a内。第二端子板38b配置于在第二绝缘板40b的位于单电池层叠体36侧的面43形成的凹部42b内。借助未图示的连结杆等在层叠方向对燃料电池堆20施加紧固载荷。
发电单电池34通过燃料气体(例如氢气)与氧化剂气体(例如空气)的电化学反应来进行发电。虽然省略详细的图示,但发电单电池34具有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和从两侧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的一对隔板。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包括由离子交换膜形成的电解质膜、夹持电解质膜的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
如图2所示,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包含与多个发电单电池34分别电连接来检测单电池电压(由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产生的电压)的多个单电池电压端子44。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位于燃料电池堆20(单电池层叠体36)的靠车辆后方的位置。来自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燃料电池电子控制单元(FCECU)46(参照图6)。也可以是,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对多个发电单电池34的每个进行检测电压。另外,也可以是,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不是检测全部的发电单电池34的电压,而是检测特定的发电单电池34的电压。
如图1~图4所示,堆壳体24具有堆壳体主体48、右侧盖50以及左侧盖52。堆壳体主体48从与车宽方向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覆盖燃料电池堆20。堆壳体主体48形成为四角筒状,包括下壁部48l、上壁部48u、前壁部48f以及后壁部48r。下壁部48l、上壁部48u、前壁部48f以及后壁部48r分别形成为长方形形状,并且在车宽方向(多个发电单电池34的层叠方向)延伸。
在图2以及图4中,在后壁部48r形成四边形的开口部54。在开口部54配置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这样在后壁部48r形成开口部54,由此能够更有效率地安装和维护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
在后壁部48r的外表面,以从外侧覆盖开口部54的方式,借助螺栓等紧固构件58固定有板状的盖构件56。如图1以及图2所示,右侧盖50与堆壳体主体48的右端连结。左侧盖52与堆壳体主体48的左端连结。
辅助设备壳体28是保护燃料电池用辅助设备26的保护壳体,与左侧盖52连结。燃料电池用辅助设备26具有喷射器、引射器、氢泵、阀类等氢系辅助设备(氢气供给设备)和加热器、气泵、背压阀等空气系辅助设备。
在图2以及图4中,电压控制单元30配置于堆壳体24的靠车辆后方。换言之,在燃料电池堆20与电压控制单元30之间配置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
电压控制单元30具有改变燃料电池堆20的输出电压的电压控制部60和收容电压控制部60的控制壳体62。电压控制部60是对从燃料电池堆20供给的电力的电压进行升压的DC-DC转换器。电压控制单元30通过对控制电流的次级电压(输出侧的电压)进行控制来控制电流。
控制壳体62构成为箱形,包括向车辆后方(与堆壳体24相反方向)开口的控制壳主体64和从车辆后方安装于控制壳主体64的盖构件66。换言之,控制壳主体64以在与多个发电单电池34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车辆后方)与堆壳体24邻接的方式与堆壳体24接合。控制壳主体64被螺栓等紧固构件68(参照图4)固定于堆壳体主体48的后壁部48r的外表面。
控制壳体62的前壁部62f从车辆后方覆盖盖构件56的外表面的整体。也就是说,构成控制壳体62的一部分的壁部(前壁部62f)位于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与电压控制部60之间。控制壳主体64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与接触器单元32重叠的方式比堆壳体24靠上方突出(参照图4)。
在图3以及图4中,接触器单元32配置于堆壳体主体48的上方(上壁部48u)。接触器单元32与电压控制单元30在车辆前后方向彼此邻接(参照图4)。接触器单元32是开关箱,包括接触器70(通断器)和在收容接触器70的状态下在堆壳体主体48的上表面配置的接触器壳体72。接触器70对将燃料电池堆20与电压控制部60彼此连接的电力线路74进行接通和断开。接触器70如果能够使电流在燃料电池堆20与后述的DC-DC转换器156之间导通和截止(ON/OFF)即可,其形状没有限定。接触器70也可以是半导体开关。另外,接触器70也可以是将电力线路74切断的切断开关(熔断丝等)。
具体来讲,如图3以及图4所示,接触器70具备第一输入端子76a、第二输入端子76b、第一输出端子78a以及第二输出端子78b。
在图3中,在第一输入端子76a电连接有与第一端子板38a电连接的第一电力线路74a。第一电力线路74a插通于在堆壳体主体48的上壁部48u形成的第一贯通孔80a和在接触器壳体72的下壁部72l形成的第二贯通孔82a。第一贯通孔80a与第二贯通孔82a彼此相向地连通。即,第一贯通孔80a和第二贯通孔82a是贯通将堆壳体24内与接触器壳体72内分隔的壁部(上壁部48u以及下壁部72l)的贯通孔。
第一电力线路74a包括第一导线84a、第一接合部86a以及第二导线88a。第一导线84a和第二导线88a分别例如是带状的金属板(母线)。第一导线84a的一端部与第一端子板38a连结。第一导线84a的另一端部经由第一接合部86a来与第二导线88a的一端部接合。第二导线88a的另一端部与接触器70的第一输入端子76a连结。
第一导线84a包括第一延伸部90a、第一弯曲部92a以及第二延伸部94a。第一延伸部90a从第一导线84a的一端向上方延伸。第一延伸部90a以从第一端子板38a的上端部贯通第一绝缘板40a的方式在第一绝缘板40a与堆壳体主体48的上壁部48u之间的间隙S延伸。
第一弯曲部92a位于第一延伸部90a的延伸端的位置。第二延伸部94a沿着多个发电单电池34的层叠方向从第一弯曲部92a向燃料电池堆20的另一端侧(第二端子板38b所在位置侧、车辆左方向)延伸至第一导线84a的另一端。第二延伸部94a的下表面与单电池层叠体36的上表面彼此分离。换言之,第二延伸部94a(第一电力线路74a的一部分)以在与多个发电单电池34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方)分离的状态与多个发电单电池34相向。
第一接合部86a包括螺栓100a和螺合于螺栓100a的螺母102a,螺栓100a插通于在第一导线84a的另一端部形成的插通孔96a和在第二导线88a的一端部形成的插通孔98a。
第一接合部86a也可以是将第一导线84a的另一端部与第二导线88a的一端部彼此接合的导电性粘接剂等。另外,第一接合部86a也可以是将第一导线84a的另一端部与第二导线88a的一端部彼此焊接的焊接部。第一接合部86a也可以是将第一导线84a的另一端部与第二导线88a的一端部彼此接合的铆接凿密部或者钎焊部。第一接合部86a位于第一贯通孔80a和第二贯通孔82a内。
第二导线88a包括第三延伸部104a、第二弯曲部106a、第四延伸部108a、第三弯曲部110a以及第五延伸部112a。第三延伸部104a从第二导线88a的一端向燃料电池堆20的一端侧(第一端子板38a所在位置侧、车辆右方向)延伸。
第三延伸部104a与第二延伸部94a平行地配置。第三延伸部104a的下表面与第二延伸部94a的上表面接触。第二弯曲部106a位于第三延伸部104a的延伸端的位置。第二弯曲部106a位于比第一弯曲部92a靠燃料电池堆20的另一端侧(车辆左方向)的位置。第四延伸部108a从第二弯曲部106a向上方在接触器壳体72内延伸至第三弯曲部110a。第三弯曲部110a位于第四延伸部108a的延伸端的位置。第五延伸部112a从第三弯曲部110a向燃料电池堆20的一端侧(车辆右方向)延伸至第二导线88a的另一端。
在第二输入端子76b电连接有与第二端子板38b电连接的第二电力线路74b。第二电力线路74b插通于在堆壳体主体48的上壁部48u形成的第三贯通孔80b和在接触器壳体72的下壁部72l形成的第四贯通孔82b。第三贯通孔80b与第四贯通孔82b彼此相向地连通。即,第三贯通孔80b和第四贯通孔82b是贯通将堆壳体24内与接触器壳体72内分隔的壁部(上壁部48u以及下壁部72l)的贯通孔。
第二电力线路74b包括第三导线84b、第二接合部86b以及第四导线88b。第三导线84b和第四导线88b分别例如是带状的金属板(母线)。第三导线84b的一端部与第二端子板38b连结。第三导线84b的另一端部经由第二接合部86b来与第四导线88b的一端部接合。第四导线88b的另一端部与接触器70的第二输入端子76b连结。
第三导线84b包括第一延伸部90b、第一弯曲部92b以及第二延伸部94b。第一延伸部90b从第三导线84b的一端向上方延伸。第一延伸部90b以从第二端子板38b的上端部贯通第二绝缘板40b的方式在第二绝缘板40b与堆壳体主体48的上壁部48u之间的间隙S延伸。
第一弯曲部92b位于第一延伸部90b的延伸端的位置。第二延伸部94b沿着多个发电单电池34的层叠方向从第一弯曲部92b向燃料电池堆20的一端侧(第一端子板38a所在位置侧、车辆右方向)延伸至第三导线84b的另一端。第二延伸部94b的下表面与单电池层叠体36的上表面彼此分离。换言之,第二延伸部94b(第二电力线路74b的一部分)以在与多个发电单电池34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方)分离状态与多个发电单电池34相向。
第二接合部86b包括螺栓100b和螺合于螺栓100b的螺母102b,螺栓100b插通于在第三导线84b的另一端部形成的插通孔96b和在第四导线88b的一端部形成的插通孔98b。
第二接合部86b也可以是将第三导线84b的另一端部与第四导线88b的一端部彼此粘接的粘接剂等。另外,第二接合部86b也可以是将第三导线84b的另一端部与第四导线88b的一端部彼此焊接的焊接部。第二接合部86b也可以是将第三导线84b的另一端部与第四导线88b的一端部彼此接合的铆接凿密部或者钎焊部。第二接合部86b位于第三贯通孔80b和第四贯通孔82b内的位置。
第四导线88b包括第三延伸部104b、第二弯曲部106b、第四延伸部108b、第三弯曲部110b以及第五延伸部112b。第三延伸部104b从第四导线88b的一端向燃料电池堆20的另一端侧(第二端子板38b所在位置侧、车辆左方向)延伸。
第三延伸部104b与第二延伸部94b平行地配置。第三延伸部104b的下表面与第二延伸部94b的上表面接触。第二弯曲部106b位于第三延伸部104b的延伸端的位置。第二弯曲部106b位于比第一弯曲部92b靠燃料电池堆20的一端侧(车辆右方向)的位置。第四延伸部108b从第二弯曲部106b向上方在接触器壳体72内延伸至第三弯曲部110b。第三弯曲部110b位于第四延伸部108b的延伸端的位置。第五延伸部112b从第三弯曲部110b向燃料电池堆20的另一端侧(车辆左方向)延伸至第四导线88b的另一端。
如图4所示,在第一输出端子78a电连接有与电压控制部60的第一输入端子77a电连接的第三电力线路74c。在图4以及图5中,第三电力线路74c包括第五导线120a、第三接合部122a以及第六导线124a。第五导线120a和第六导线124a分别例如是带状的金属板(母线)。
第五导线120a的一端部与接触器70的第一输出端子78a连结(参照图4)。第五导线120a的另一端部经由第三接合部122a来与第六导线124a的一端部接合。第六导线124a的另一端部与电压控制部60的第一输入端子77a连结。
如图4所示,第五导线120a插通于在接触器壳体72的后壁部72r形成的第五贯通孔126a和在控制壳体62的前壁部62f形成的第六贯通孔128a。第五贯通孔126a与第六贯通孔128a彼此相向地连通。即,第五贯通孔126a和第六贯通孔128a是贯通将接触器壳体72内与控制壳体62内分隔的壁部(后壁部72r以及前壁部62f)的贯通孔。
第五导线120a从接触器70的第一输出端子78a向车辆后方延伸至控制壳体62内。第五导线120a的另一端部与第六导线124a的一端部彼此平行地配置。第五导线120a的另一端部位于第六导线124a的一端部的上方的位置。
在图4以及图5中,第三接合部122a包括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筒部130a、螺栓132a以及螺母134a。螺栓132a插通于在第五导线120a的另一端部形成的插通孔136a、筒部130a的内孔138a、以及在第六导线124a的一端部形成的插通孔140a。筒部130a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例如,铜等金属材料)形成。螺母134a螺合于螺栓132a。筒部130a的上端面与第五导线120a的另一端部的下表面接触,筒部130a的下端面与第六导线124a的一端部的上表面接触。
固定于控制壳体62的保持构件142保持筒部130a。保持构件142由绝缘材料形成。保持构件142以包围筒部130a的外周面一周的方式延伸。
第三接合部122a也可以是将第五导线120a的另一端部与第六导线124a的一端部彼此粘接的粘接剂等。另外,第三接合部122a也可以是将第五导线120a的另一端部与第六导线124a的一端部彼此焊接的焊接部。第三接合部122a也可以是将第五导线120a的另一端部与第六导线124a的一端部彼此接合的铆接凿密部或者钎焊部。
第六导线124a包括从第六导线124a的一端向车辆后方延伸的第一部位144a和从第一部位144a的延伸端向下方延伸的第二部位146a。第二部位146a位于电压控制部60的靠车辆后方的位置。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第二输出端子78b电连接有与电压控制部60的第二输入端子77b电连接的第四电力线路74d。在图4以及图5中,第四电力线路74d包括第七导线120b、第四接合部122b以及第八导线124b。第七导线120b和第八导线124b分别例如是带状的金属板(母线)。
第七导线120b的一端部与接触器70的第二输出端子78b连结(参照图4)。第七导线120b的另一端部经由第四接合部122b来与第八导线124b的一端部接合。第八导线124b的另一端部与电压控制部60的第二输入端子77b连结。
如图4所示,第七导线120b插通于在接触器壳体72的后壁部72r形成的第七贯通孔126b和在控制壳体62的前壁部62f形成的第八贯通孔128b。第七贯通孔126b与第八贯通孔128b彼此相向地连通。即,第七贯通孔126b和第八贯通孔128b是贯通将接触器壳体72内与控制壳体62内分隔的壁部(后壁部72r以及前壁部62f)的贯通孔。另外,也可以是,第七贯通孔126b与上述的第五贯通孔126a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第八贯通孔128b与上述的第六贯通孔128a一体地连接。
第七导线120b从接触器70的第二输出端子78b向车辆后方延伸至控制壳体62内。第七导线120b的另一端部与第八导线124b的一端部彼此平行地配置。第七导线120b的另一端部位于第八导线124b的一端部的上方的位置。
在图4以及图5中,第四接合部122b包括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筒部130b、螺栓132b以及螺母134b。螺栓132b插通于在第七导线120b的另一端部形成的插通孔136b、筒部130b的内孔138b、以及在第八导线124b的一端部形成的插通孔140b。筒部130b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例如,铜等金属材料)形成。螺母134b螺合于螺栓132b。筒部130b的上端面与第七导线120b的另一端部的下表面接触,筒部130b的下端面与第八导线124b的一端部的上表面接触。
筒部130b被上述的保持构件142保持。保持构件142以包围筒部130b的外周面一周的方式延伸。也就是说,筒部130a与筒部130b借助保持构件142而彼此绝缘。
第四接合部122b也可以是将第七导线120b的另一端部与第八导线124b的一端部彼此粘接的粘接剂等。另外,第四接合部122b也可以是将第七导线120b的另一端部与第八导线124b的一端部彼此焊接的焊接部。第四接合部122b也可以是将第七导线120b的另一端部与第八导线124b的一端部彼此接合的铆接凿密部或者钎焊部。
第八导线124b包括从第八导线124b的一端向车辆后方延伸的第一部位144b和从第一部位144b的延伸端向下方延伸的第二部位146b。第二部位146b位于电压控制部60的靠车辆后方的位置。
如上所述,如图6所示,在燃料电池系统16中,第一端子板38a经由第一电力线路74a、接触器70(第一输入端子76a、第一输出端子78a)、第三电力线路74c来与电压控制部60(第一输入端子77a)电连接。第二端子板38b经由第二电力线路74b、接触器70(第二输入端子76b、第二输出端子78b)、第四电力线路74d来与电压控制部60(第二输入端子77b)电连接。
另外,燃料电池车辆10A除了具备上述的燃料电池系统16以外,还具备行驶用的马达150、逆变器152、作为蓄电装置的蓄电池154以及DC-DC转换器156。马达150基于从燃料电池系统16和蓄电池154供给的电力来生成驱动力,利用该驱动力通过动力传递部158、变速器(T/M)160以及车轴162来使作为驱动轮的前轮18旋转。另外,马达150将通过再生而生成的电力向蓄电池154输出。
逆变器152进行直流-交流转换,将直流转换成三相的交流并供给到马达150,另一方面,将伴随马达150的再生动作的交流-直流转换后的直流通过D C-DC转换器156供给给蓄电池154。
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10A实现以下的效果。
在燃料电池车辆10A中,收容燃料电池堆20的堆壳体24和控制燃料电池堆20的输出电压的电压控制单元30被搭载于在仪表板12的靠车辆前方形成的前箱14内。
燃料电池堆20是将多个发电单电池34在车宽方向层叠而形成的,电压控制单元30具有电压控制部60和收容电压控制部60的控制壳体62。控制壳体62以在与多个发电单电池34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车辆后方)与堆壳体24邻接的方式与堆壳体24接合。在燃料电池堆20与电压控制单元30之间配置检测多个发电单电池34的单电池电压的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燃料电池堆20与电压控制单元30之间配置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因此能够在燃料电池车辆10A碰撞时由电压控制单元30的控制壳体62来保护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在燃料电池车辆10A碰撞时防止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受到损伤。
在燃料电池车辆10A中,控制壳体62位于燃料电池堆20的靠车辆后方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从燃料电池车辆10A的前后方向碰撞时,由控制壳体62有效地保护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
在燃料电池车辆10A中,在堆壳体24中的控制壳体62所在位置侧的壁部(后壁部48r)形成开口部54,在开口部54配置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燃料电池系统16的大型化并且在燃料电池堆20与电压控制单元30之间可靠地配置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
以覆盖开口部54的方式在堆壳体24设置盖构件56。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燃料电池车辆10A碰撞时由盖构件56有效地保护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
构成控制壳体62的一部分的壁部(前壁部62f)位于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与电压控制部60之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车辆碰撞时由控制壳体62的前壁部62f有效地保护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
燃料电池车辆10A具备将燃料电池堆20的端子板(第一端子板38a以及第二端子板38b)与电压控制部60彼此连接的电力线路74、和具有对电力线路74进行接通和断开的接触器70的接触器单元32。接触器单元32相对于堆壳体24而邻接地配置于上方。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燃料电池堆20、接触器70以及电压控制部60配置在彼此靠近的场所,因此能够使从端子板(第一端子板38a以及第二端子板38b)至电压控制部60的电力线路74的长度设得比较短。
接触器单元32具有收容接触器70并且被配置于堆壳体24的接触器壳体72。将电力线路74中的端子板(第一端子板38a以及第二端子板38b)与接触器70彼此电连接的部位(第一电力线路74a以及第二电力线路74b)插通于贯通孔(第一贯通孔80a、第二贯通孔82a、第三贯通孔80b、第四贯通孔82b),所述贯通孔贯通将接触器壳体72内与堆壳体24内分隔的壁部(上壁部48u以及下壁部72l)。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率地对电力线路74(第一电力线路74a以及第二电力线路74b)进行布线。
控制壳体62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与接触器单元32重叠的方式向堆壳体24的外方突出。将电力线路74中的接触器70与电压控制部60彼此电连接的部位(第三电力线路74c以及第四电力线路74d)插通于贯通孔(第五贯通孔126a、第六贯通孔128a、第七贯通孔126b、第八贯通孔128b),所述贯通孔形成于将接触器壳体72内与控制壳体62内分隔的壁部(后壁部72r以及前壁部62f)。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率地对电力线路74(第三电力线路74c以及第四电力线路74d)进行布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接触器单元32配置于堆壳体24的下方(下壁部48l)。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10B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10B中,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10A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对于后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
如图7所示,在燃料电池车辆10B中,在堆壳体24的靠车辆前方配置电压控制单元30。另外,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配置在燃料电池堆20与电压控制单元30之间。在堆壳体主体48的前壁部48f形成有配置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的开口部54。
控制壳体62的后壁部62r从车辆前方覆盖盖构件56的外表面的整体。也就是说,构成控制壳体62的一部分的壁部(后壁部62r)位于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与电压控制部60之间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10B,实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10A同样的效果。在燃料电池车辆10B中,也可以是,接触器单元32配置于堆壳体主体48的下方(下壁部48l)和上方(上壁部48u)中的任一方。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10C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燃料电池车辆10C中,接触器单元32配置在堆壳体24的靠车辆右方向(右侧盖50)。该情况下,控制壳体62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与接触器单元32重叠的方式比堆壳体24靠车辆右方向突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10C,实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10A同样的效果。在燃料电池车辆10C中,也可以是,电压控制单元30以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10B的方式配置在堆壳体主体48的靠车辆前方(前壁部48f)。
另外,在燃料电池车辆10C中,也可以是,将接触器单元32配置在堆壳体24的靠车辆左方向(左侧盖52),将辅助设备壳体28配置在车辆右方向(右侧盖50)。该情况下,电压控制单元30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与接触器单元32重叠的方式比堆壳体24靠车辆左方向突出。
在本发明中,如果控制壳体62以在与多个发电单电池34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与堆壳体24邻接的方式与堆壳体24接合即可。也就是说,也可以是,控制壳体62以在堆壳体24的上下方向邻接的方式与堆壳体24接合。该情况下,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以位于燃料电池堆20与电压控制单元30之间的方式配置于燃料电池堆20的上方或者下方。
当然本发明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采用各种结构。
Claims (10)
1.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将收容燃料电池堆(20)的堆壳体(24)和控制所述燃料电池堆的输出电压的电压控制单元(30)搭载于在仪表板(12)的靠车辆前方形成的前箱(14)内,在该燃料电池车辆(10A~10C)中,
所述燃料电池堆是将多个发电单电池(34)在车宽方向层叠而形成的,
所述电压控制单元具有:
电压控制部(60);以及
收容所述电压控制部的控制壳体(62),
所述控制壳体以在与所述多个发电单电池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与所述堆壳体邻接的方式与所述堆壳体接合,
在所述燃料电池堆与所述电压控制单元之间配置有检测所述多个发电单电池的单电池电压的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壳体位于所述燃料电池堆的靠车辆前方或者车辆后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堆壳体中的所述控制壳体所在位置侧的壁部形成开口部(54),
在所述开口部配置所述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以覆盖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在所述堆壳体设置盖构件(5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控制壳体的一部分的壁部位于所述单电池电压检测单元与电压控制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力线路(74),其将所述燃料电池堆的端子板(38a、38b)与所述电压控制部彼此相结;以及
接触器单元(32),其具有将所述电力线路接通和断开的接触器(70),
所述接触器单元在上下方向或者车宽方向与所述堆壳体邻接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器单元相对于所述堆壳体而邻接地配置于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器单元收容所述接触器并且具有配置于所述堆壳体的接触器壳体(72),
所述电力线路中的将所述端子板与所述接触器彼此电连接的部位(74a、74b)插通于贯通孔(80a、80b、82a、82b),所述贯通孔贯通将所述接触器壳体内与所述堆壳体内分隔的壁部(48u、72l)。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壳体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与所述接触器单元重叠的方式向所述堆壳体的外方突出,
将所述电力线路中的所述接触器与所述电压控制部彼此电连接的部位插通于贯通孔(126a、126b、128a、128b),所述贯通孔形成于将所述接触器壳体内与所述控制壳体内分隔的壁部(62f、72r)。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壳体以覆盖所述盖构件的外表面的整体的方式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06057 | 2019-01-17 | ||
JP2019006057A JP7137484B2 (ja) | 2019-01-17 | 2019-01-17 | 燃料電池車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39160A true CN111439160A (zh) | 2020-07-24 |
CN111439160B CN111439160B (zh) | 2023-07-04 |
Family
ID=71608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51619.0A Active CN111439160B (zh) | 2019-01-17 | 2020-01-17 | 燃料电池车辆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88164B2 (zh) |
JP (1) | JP7137484B2 (zh) |
CN (1) | CN11143916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1000940A1 (de) | 2021-02-22 | 2022-08-25 | Cellcentric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r Energieverteilung |
JP7352588B2 (ja) * | 2021-03-15 | 2023-09-2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10011A (ja) * | 2008-06-30 | 2010-01-14 | Honda Motor Co Ltd |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
JP2010212157A (ja) * | 2009-03-11 | 2010-09-24 | Honda Motor Co Ltd | 燃料電池車両 |
CN102969747A (zh) * | 2011-08-31 | 2013-03-13 | 索尼公司 | 蓄电设备及电动车辆 |
US20160218528A1 (en) * | 2013-09-17 | 2016-07-28 | Sony Corporation |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ower storage device |
US20170113531A1 (en) * | 2015-10-21 | 2017-04-27 | Honda Motor Co., Ltd. | Fuel cell vehicle |
US20180257490A1 (en) * | 2017-03-10 | 2018-09-13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Fuel cell unit |
US20180277870A1 (en) * | 2017-03-27 | 2018-09-27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Fuel cell unit |
US20180294453A1 (en) * | 2015-12-16 | 2018-10-11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Housing for Accommodating a Stack of Fuel Cells,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
2019
- 2019-01-17 JP JP2019006057A patent/JP7137484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13 US US16/740,539 patent/US11588164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1-17 CN CN202010051619.0A patent/CN11143916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10011A (ja) * | 2008-06-30 | 2010-01-14 | Honda Motor Co Ltd |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
JP2010212157A (ja) * | 2009-03-11 | 2010-09-24 | Honda Motor Co Ltd | 燃料電池車両 |
CN102969747A (zh) * | 2011-08-31 | 2013-03-13 | 索尼公司 | 蓄电设备及电动车辆 |
US20160218528A1 (en) * | 2013-09-17 | 2016-07-28 | Sony Corporation |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ower storage device |
US20170113531A1 (en) * | 2015-10-21 | 2017-04-27 | Honda Motor Co., Ltd. | Fuel cell vehicle |
US20180294453A1 (en) * | 2015-12-16 | 2018-10-11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Housing for Accommodating a Stack of Fuel Cells,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US20180257490A1 (en) * | 2017-03-10 | 2018-09-13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Fuel cell unit |
US20180277870A1 (en) * | 2017-03-27 | 2018-09-27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Fuel cell uni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39160B (zh) | 2023-07-04 |
JP7137484B2 (ja) | 2022-09-14 |
JP2020115417A (ja) | 2020-07-30 |
US20200235411A1 (en) | 2020-07-23 |
US11588164B2 (en) | 2023-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69045B2 (en) | Voltage sensing assembly and battery module employed with the same | |
US8974950B2 (en) |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battery module,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battery modules | |
US9097771B2 (en) | Voltage sensing assembly and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3081175B (zh) | 电池模块和采用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 |
EP2919296A1 (en) |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bus bar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 |
US9586499B2 (en) | Fuel cell vehicle | |
EP2538466A2 (en) |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sensing members with novel structure | |
CN111755729B (zh) | 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燃料电池车辆 | |
KR101456936B1 (ko) | 차량용 배터리의 전압센싱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셀모듈조립체 | |
KR20100111307A (ko) | 전지 모듈 및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 |
US10497989B2 (en) |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voltage sensing member having receptacle structure | |
CN111439160B (zh) | 燃料电池车辆 | |
CN110299500B (zh) | 电池结构体 | |
CN100544089C (zh) | 用于燃料电池的集成汇流条 | |
JP2009148051A (ja) | 燃料電池用セルモニタ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 |
KR20130116446A (ko) | 신규한 구조의 외부 입출력 케이블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 |
CN112259773A (zh) | 燃料电池系统 | |
CN220253294U (zh) | 电池系统和车辆 | |
CN114583197B (zh) | 燃料电池单元 | |
CN114987229A (zh) | 燃料电池系统的装配构造 | |
JP2009137474A (ja) | 車両用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 |
CN112640197B (zh) | 金属空气电池模块 | |
CN116235359A (zh) | 配线模块 | |
JP4690009B2 (ja) | バッテリの電圧検出構造 | |
JP5144398B2 (ja) |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