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5809B - 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35809B CN111435809B CN201911353293.0A CN201911353293A CN111435809B CN 111435809 B CN111435809 B CN 111435809B CN 201911353293 A CN201911353293 A CN 201911353293A CN 111435809 B CN111435809 B CN 1114358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medium
- passage groove
- rotor
- medium passage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旋转电机的旋转效率,且效率良好地冷却线圈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具备:定子,其具有筒状的定子铁心、以及装配于定子铁心的线圈;以及转子(4),其配置于定子的径向内侧,转子(4)具备:转子铁心(21),其具有能够供轴心冷却的冷却介质流通的转子内部流路;以及端面板(23),其配置于转子铁心(21)的轴向端部,端面板(23)具有:冷却介质流通孔(30),其与转子内部流路连通;以及冷却介质通路槽(31),其将冷却介质流通孔(30)与端面板(23)的外周缘(23a)相连,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径向外槽宽度为径向内槽宽度以下。
Description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03256号(申请日2019.1.11)为基础并从该申请享受优先的利益。本申请参照该申请,从而包括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动机动车等的旋转电机中,通过向线圈供给电流而在定子铁心形成磁场,在转子的磁铁与定子铁心之间产生磁吸引力,磁排斥力。由此,转子相对于定子旋转。
旋转电机由于伴随工作而发热,因此被冷却介质冷却。例如,在转子的内部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设置有冷却介质流路。例如,使暂时积存于转子内周部的冷却介质在伴随转子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经由冷却介质流路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移动,由此利用冷却介质冷却旋转电机。
另外,当在伴随转子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冷却介质经由冷却介质流路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移动时,从冷却介质流路排出了的冷却介质有可能进入定子的内周面与转子的外周面之间(气隙)。当冷却介质进入定子的内周面与转子的外周面之间时,冷却介质有可能作为针对转子的旋转的阻力而进行作用,旋转电机的旋转效率降低。因此,研究了各种用于提高旋转电机的旋转效率的结构。
例如,在日本国专利第5417960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构造:设置在轴向上与转子的轴向端面相邻且在径向上与定子的内周面相邻的壁体,并将壁体设置于比冷却介质的流出开口靠定子的内周面侧。在日本国专利第5417960号公报中,由壁体抑制从流出开口流出了的冷却介质进入定子的内周面与转子的外周面之间的情况。
然而,当将壁体设置于比冷却介质的流出开口靠定子的内周面侧时,从流出开口流出了的冷却介质被壁体遮挡,因此有可能冷却介质不易向定子的线圈飞散,不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线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旋转电机的旋转效率,且效率良好地冷却线圈的旋转电机。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其具有筒状的定子铁心、以及装配于所述定子铁心的线圈;以及转子,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所述转子具备:转子铁心,其具有能够供轴心冷却的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介质流路;以及端面板,其配置于所述转子铁心的轴向端部,所述端面板具有:冷却介质流通孔,其与所述冷却介质流路连通;以及冷却介质通路槽,其将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与所述端面板的外周缘相连,从轴向观察时,所述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所述外周缘相接的部分的宽度为所述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相接的部分的宽度以下。
(2)在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所述外周缘相接的部分的宽度比所述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相接的部分的宽度窄。
(3)在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所述外周缘相接的部分的深度为所述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相接的部分的深度以下。
(4)在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形成为在径向外侧具有顶部的三角形形状,所述冷却介质通路槽从所述顶部朝向所述外周缘延伸。
根据上述(1)的方案,端面板具有将冷却介质流通孔与所述端面板的外周缘相连的冷却介质通路槽,由此能够在伴随转子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从冷却介质流通孔流出了的冷却介质沿冷却介质通路槽流动。因此,与不具有冷却介质通路槽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从冷却介质流通孔流出了的冷却介质因表面张力朝向端面板的外周缘湿润扩展。除此以外,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外周缘相接的部分的宽度为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冷却介质流通孔相接的部分的宽度以下,由此与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外周缘相接的部分的宽度比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冷却介质流通孔相接的部分的宽度宽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外周缘相接的部分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因此,能够在伴随转子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在冷却介质通路槽流动的冷却介质容易向径向外侧飞出。除此以外,与在定子的内周面侧设置有壁体的构造相比,从冷却介质流通孔流出了的冷却介质容易向定子的线圈飞散。因此,能够提高旋转电机的旋转效率,且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线圈。
根据上述(2)的方案,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外周缘相接的部分的宽度比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冷却介质流通孔相接的部分的宽度窄,由此与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外周缘相接的部分的宽度为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冷却介质流通孔相接的部分的宽度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外周缘相接的部分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因此,能够在伴随转子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在冷却介质通路槽流动的冷却介质更进一步容易向径向外侧飞出。
根据上述(3)的方案,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外周缘相接的部分的深度为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冷却介质流通孔相接的部分的深度以下,由此与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外周缘相接的部分的深度比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冷却介质流通孔相接的部分的深度深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外周缘相接的部分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因此,能够在伴随转子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在冷却介质通路槽流动的冷却介质更进一步容易向径向外侧飞出。除此以外,通过调整冷却介质通路槽的深度,能够调整端面板的重量平衡。
根据上述(4)的方案,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流通孔形成为在径向外侧具有顶部的三角形形状,冷却介质通路槽从顶部朝向外周缘延伸,由此能够在伴随转子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积存于冷却介质流通孔的顶部的冷却介质沿冷却介质通路槽顺畅地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3是从轴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而得到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从轴向观察比较例的转子而得到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冷却介质通路槽的剖视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8是从轴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而得到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举出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动机动车等车辆的旋转电机(行驶用马达)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旋转电机>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整体结构的简要结构图。图1是包括以包含轴线C的假想平面剖切而得到的截面的图。
如图1所示,旋转电机1具备壳体2、定子3、转子4、输出轴5及冷却介质供给机构(未图示)。
壳体2形成为收容定子3及转子4的筒状的箱形。在壳体2内收容有冷却介质(未图示)。定子3的一部分在壳体2内以浸渍于冷却介质的状态配置。例如,作为冷却介质而使用用于变速器的润滑、动力传递等的工作油即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等。
输出轴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在图1中,附图标记6表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输出轴5的轴承。以下,将沿输出轴5的轴线C的方向设为“轴向”,将与轴线C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将绕轴线C的方向设为“周向”。
输出轴5具有以同心设置于输出轴5的轴心冷却介质路5a、以及从轴心冷却介质路5a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径向冷却介质路5b。径向冷却介质路5b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图1的例子中,径向冷却介质路5b从轴心冷却介质路5a的轴向中央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在输出轴5的外周面开口。
定子3具备定子铁心11、以及装配于定子铁心11的线圈12。
定子铁心11形成为与轴线C同轴配置的筒状。定子铁心11固定于壳体2的内周面。例如,定子铁心11通过在轴向上层叠电磁钢板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定子铁心11也可以是将金属磁性粉末压缩成形而得到的所谓的压粉铁心。
线圈12装配于定子铁心11。线圈12具备在周向上相互具有120°的相位差而配置的U相线圈、V相线圈及W相线圈。线圈12具备贯穿定子铁心11的插槽13的贯穿部12a、以及从定子铁心11向轴向突出的线圈末端部12b。通过电流在线圈12中流动而在定子铁心11产生磁场。在图1中,附图标记12b1表示第一线圈末端部,附图标记12b2表示在轴向上位于与第一线圈末端部12b1相反侧的第二线圈末端部。
转子4相对于定子3在径向的内侧隔开间隔配置。转子4固定于输出轴5。转子4构成为能够绕轴线C与输出轴5一体旋转。转子4具备转子铁心21、磁铁22及端面板23。在实施方式中,磁铁22是永久磁铁。
转子铁心21形成为与轴线C同轴配置的筒状。在转子铁心21的径向内侧压入固定有输出轴5。转子铁心21与定子铁心11同样,可以通过在轴向上层叠电磁钢板而构成,也可以是压粉铁心。
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部设置有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心21的磁铁保持孔25。磁铁保持孔25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各磁铁保持孔25内插入有磁铁22。
转子铁心21具有能够供轴心冷却的冷却介质流通的转子内部流路14(冷却介质流路)。转子内部流路14在径向上配置于输出轴5(轴贯穿孔8)与磁铁22(磁铁保持孔25)之间。
转子内部流路14具有在径向上延伸的径向流路14a、以及在轴向上延伸的轴向流路14b。径向流路14a将输出轴5的径向冷却介质路5b与转子内部流路14的轴向流路14b连通。轴向流路14b将端面板23的冷却介质流通孔30与转子内部流路14的径向流路14a连通。径向流路14a及轴向流路14b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端面板23相对于转子铁心21配置于轴向的两端部。在端面板23的径向内侧压入固定有输出轴5。端面板23从轴向的两端侧覆盖转子铁心21中的至少磁铁保持孔25。端面板23抵接于转子铁心21的轴向的外端面。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4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端面板23具有:冷却介质流通孔30,其与转子内部流路14(参照图1)连通;以及冷却介质通路槽31,其将冷却介质流通孔30与端面板23的外周缘23a相连。冷却介质流通孔30及冷却介质通路槽31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2个)。
图3是从轴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4而得到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流通孔30形成为在径向外侧具有顶部30a的三角形形状。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流通孔30的各角部具有角部带圆度的圆角形状。从轴向观察时,顶部30a具有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弯曲形状。图中附图标记K1表示通过输出轴5的轴心(图1所示的轴线C)和冷却介质流通孔30的顶部30a(径向外端)的假想直线。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流通孔30形成为以假想直线K1为对称轴的线对称。
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31从冷却介质流通孔30的顶部30a朝向端面板23的外周缘23a延伸。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31沿假想直线K1呈直线状延伸。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宽度Wg比冷却介质流通孔30的最大宽度Wh窄。在此,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宽度Wg是指在周向上连结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第一缘与第二缘的直线的长度(最短距离)。冷却介质流通孔30的最大宽度Wh是指在周向上连结冷却介质流通孔30的第一外缘与第二外缘的直线的长度(最短距离)。
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31中与端面板23的外周缘23a相接的部分的宽度W1(以下也称作“径向外槽宽度W1”。)为与冷却介质通路槽31中与冷却介质流通孔30相接的部分的宽度W2(以下也称作“径向内槽宽度W2”。)实质上相同的宽度(W1≈W2)。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在剖视观察下,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深度Dg是在径向上实质上相同的深度。在此,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深度Dg是指在轴向上将端面板23的表面与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底面连结的直线的长度(最短距离)。冷却介质通路槽31中与端面板23的外周缘23a相接的部分的深度D1(以下也称作“径向外槽深度D1”。)为与冷却介质通路槽31中与冷却介质流通孔30相接的部分的深度D2(以下也称作“径向内槽深度D2”。)实质上相同的深度(D1≈D2)。
<冷却介质的流动>
以下,参照图1等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却介质的流动。
在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设置于输出轴5的轴心冷却介质路5a来进行轴心冷却。由冷却介质供给机构(未图示)将冷却介质向轴心冷却介质路5a供给。在伴随转子4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朝向径向外侧的力作用于冷却介质。供给到轴心冷却介质路5a的冷却介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径向冷却介质路5b向转子内部流路14供给。供给到转子内部流路14的冷却介质通过径向流路14a、轴向流路14b从冷却介质流通孔30向转子4的外部排出。这样,通过冷却介质在转子内部流路14移动,转子铁心21被冷却。
向转子4的外部排出的冷却介质的一部分朝向线圈末端部12b飞散。
另外,向转子4的外部排出的冷却介质的剩余的一部分沿冷却介质通路槽31向径向外侧移动,并朝向线圈末端部12b飞散。由此,线圈12被冷却。
<作用>
以下,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作用。
首先,说明比较例。
图5是从轴向观察比较例的转子4X而得到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如图5所示,比较例中的转子4X不具有实施方式中的冷却介质通路槽31。在比较例中,从冷却介质流通孔30流出了的冷却介质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朝向端面板23的外周缘23a湿润扩展。图中附图标记S1是表示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流通孔30朝向端面板23的外周缘23a湿润扩展的区域。
在比较例中,朝向端面板23的外周缘23a湿润扩展了的冷却介质进入定子的内周面与转子的外周面之间(气隙)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比较例中,进入到定子的内周面与转子的外周面之间的冷却介质有可能作为针对转子的旋转的阻力而进行作用,旋转电机的旋转效率降低。
接着,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端面板23设置有将冷却介质流通孔30与端面板23的外周缘23a相连的冷却介质通路槽31(参照图3)。因此,能够在伴随转子4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从冷却介质流通孔30流出了的冷却介质沿冷却介质通路槽31流动。
除此以外,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径向外槽宽度W1为与径向内槽宽度W2实质上相同的宽度(参照图3,W1≈W2)。因此,与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径向外槽宽度W1比径向内槽宽度W2宽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冷却介质通路槽31中与外周缘23a相接的部分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在此,当将在冷却介质通路槽31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量设为Q、将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截面积设为A、将在冷却介质通路槽31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设为V时,以下的式(1)成立。需要说明的是,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截面积是指用与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延伸方向(假想直线K1)正交的面剖切冷却介质通路槽31而得到的截面的面积。
Q=A×V···(1)
根据上述式(1),在流量Q为恒定的情况下,当截面积A变大时,流速V变小。即,在冷却介质通路槽31流动的流量为恒定的情况下,当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径向外槽宽度W1比径向内槽宽度W2宽时,冷却介质通路槽31中与外周缘23a相接的部分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变小。另外,在冷却介质通路槽31流动的流量为恒定的情况下,当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径向外槽深度D1比径向内槽深度D2深时,冷却介质通路槽31中与外周缘23a相接的部分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变小。
与此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径向外槽宽度W1为与径向内槽宽度W2实质上相同的宽度。因此,与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径向外槽宽度W1比径向内槽宽度W2宽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冷却介质通路槽31中与外周缘23a相接的部分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
另外,在冷却介质通路槽31中径向外槽深度D1为与径向内槽深度D2实质上相同的深度。因此,与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径向外槽深度D1比径向内槽深度D2深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冷却介质通路槽31中与外周缘23a相接的部分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
因而,能够在伴随转子4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在冷却介质通路槽31流动的冷却介质容易向径向外侧飞出。从冷却介质通路槽31向径向外侧飞出了的冷却介质进入定子3的内周面与转子4的外周面之间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冷却介质作为针对转子4的旋转的阻力而进行作用的可能性较低,旋转电机1的旋转效率降低的可能性较低。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上述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具备:定子3,其具有筒状的定子铁心11、以及装配于定子铁心11的线圈12;以及转子4,其配置于定子3的径向内侧,转子4具备:转子铁心21,其具有能够供轴心冷却的冷却介质流通的转子内部流路14;以及端面板23,其配置于转子铁心21的轴向端部,端面板23具有:冷却介质流通孔30,其与转子内部流路14连通;以及冷却介质通路槽31,其将冷却介质流通孔30与端面板23的外周缘23a相连,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径向外槽宽度W1为与径向内槽宽度W2实质上相同的宽度。
根据该结构,端面板23具有将冷却介质流通孔30与端面板23的外周缘23a相连的冷却介质通路槽31,由此能够在伴随转子4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从冷却介质流通孔30流出了的冷却介质沿冷却介质通路槽31流动。因此,与不具有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从冷却介质流通孔30流出了的冷却介质因表面张力朝向端面板23的外周缘23a湿润扩展。除此以外,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径向外槽宽度W1为与径向内槽宽度W2实质上相同的宽度,由此与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径向外槽宽度W1比径向内槽宽度W2宽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冷却介质通路槽31中与外周缘23a相接的部分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因此,能够在伴随转子4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在冷却介质通路槽31流动的冷却介质容易向径向外侧飞出。除此以外,与在定子的内周面侧设置有壁体的构造相比,从冷却介质流通孔30流出了的冷却介质容易向定子3的线圈12飞散。因此,能够提高旋转电机1的旋转效率,并且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线圈12。除此以外,冷却介质通路槽31分别设置于轴向两侧的端面板23,由此能够分别冷却第一线圈末端部12b1及第二线圈末端部12b2。因此,与冷却介质通路槽31仅设置于单侧的端面板23的情况相比,能够更进一步效率良好地冷却线圈1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冷却介质通路槽31中径向外槽深度D1为与径向内槽深度D2实质上相同的深度,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与在冷却介质通路槽31中径向外槽深度D1比径向内槽深度D2深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冷却介质通路槽31中与外周缘23a相接的部分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因此,能够在伴随转子4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在冷却介质通路槽31流动的冷却介质更进一步容易向径向外侧飞出。除此以外,通过调整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深度Dg,能够调整端面板23的重量平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流通孔30形成为在径向外侧具有顶部30a的三角形形状,冷却介质通路槽31从顶部30a朝向外周缘23a延伸,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在伴随转子4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积存于冷却介质流通孔30的顶部30a的冷却介质沿冷却介质通路槽31顺畅地流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径向外槽深度D1为与径向内槽深度D2实质上相同的深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冷却介质通路槽131的剖视图。图6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4。在本变形例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冷却介质通路槽131的径向外槽深度D1也可以比冷却介质通路槽131的径向内槽深度D2浅。在剖视观察下,冷却介质通路槽131以冷却介质通路槽131的径向内端最深,且冷却介质通路槽131的径向外端最浅的方式倾斜。换言之,冷却介质通路槽131的底面以越向径向外侧则槽深度逐渐变浅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倾斜。
根据上述式(1),在流量Q为恒定的情况下,当截面积A变小时,流速V变大。即,在冷却介质通路槽131流动的流量为恒定的情况下,当冷却介质通路槽131的径向外槽深度D1比径向内槽深度D2浅时,冷却介质通路槽131中与外周缘23a相接的部分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变大。
根据本变形例,在冷却介质通路槽131中径向外槽深度D1比径向内槽深度D2浅,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与在冷却介质通路槽131中径向外槽深度D1为径向内槽深度D2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冷却介质通路槽131中与外周缘23a相接的部分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因此,能够在伴随转子104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在冷却介质通路槽131流动的冷却介质更进一步容易向径向外侧飞出。除此以外,通过调整冷却介质通路槽131的深度Dg,能够调整端面板23的重量平衡。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举出冷却介质通路槽31的径向外槽宽度W1为与径向内槽宽度W2实质上相同的宽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204的立体图。图7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
图8是从轴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204而得到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8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
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冷却介质通路槽231的径向外槽宽度W1也可以比冷却介质通路槽231的径向内槽宽度W2窄。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231以冷却介质通路槽231的径向内端最宽,且冷却介质通路槽231的径向外端最窄的方式延伸。换言之,冷却介质通路槽231的外形以越向径向外侧则顶端越细的方式形成为锥形状。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231形成为以假想直线K1为对称轴的线对称。
根据上述式(1),在流量Q为恒定的情况下,当截面积A变小时,流速V变大。即,在冷却介质通路槽231流动的流量为恒定的情况下,当冷却介质通路槽231的径向外槽宽度W1比径向内槽宽度W2窄时,冷却介质通路槽231中与外周缘23a相接的部分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变大。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231的径向外槽宽度W1比径向内槽宽度W2窄,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与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通路槽231的径向外槽宽度W1为径向内槽宽度W2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冷却介质通路槽231中与外周缘23a相接的部分流动的冷却介质的流速。因此,能够在伴随转子204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在冷却介质通路槽231流动的冷却介质更进一步容易向径向外侧飞出。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旋转电机1为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动机动车等车辆的行驶用马达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旋转电机1也可以是发电用马达、其他用途的马达、车辆用以外的旋转电机(包括发电机)。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利用设置于输出轴5的轴心冷却介质路5a进行轴心冷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过转子4的旋转将冷却介质沿设置于端面板23的引导壁(未图示)向磁铁22供给。例如,也可以是,通过设置于壳体2等的供给口来向端面板23的开口部供给冷却介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冷却介质通路槽分别设置于轴向两侧的端面板2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冷却介质通路槽也可以仅设置于单侧的端面板2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输出轴5的径向冷却介质路5b从轴心冷却介质路5a的轴向中央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径向冷却介质路5b也可以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例如,径向冷却介质路5b也可以配置于靠近转子铁心21的轴向端部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转子内部流路14的径向流路14a也可以配置于靠近转子铁心21的轴向端部的位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冷却介质通路槽从冷却介质流通孔30的顶部30a朝向外周缘23a延伸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冷却介质通路槽也可以从冷却介质流通孔30的顶部30a以外的部分朝向外周缘23a延伸。例如,冷却介质通路槽也可以从冷却介质流通孔30的周向外端部朝向外周缘23a延伸。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流通孔30形成为在径向外侧具有顶部30a的三角形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流通孔30具有三角形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从轴向观察时,冷却介质流通孔30具有矩形形状。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替换及其他变更,也可以适当组合上述的变形例。
Claims (2)
1.一种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具备:
定子,其具有筒状的定子铁心、以及装配于所述定子铁心的线圈;以及
转子,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
所述转子具备:
转子铁心,其具有能够供轴心冷却的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介质流路;以及
端面板,其配置于所述转子铁心的轴向端部,
所述端面板具有:
冷却介质流通孔,其与所述冷却介质流路连通;以及
冷却介质通路槽,其将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与所述端面板的外周缘相连,
从轴向观察时,所述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所述外周缘相接的部分的宽度为所述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相接的部分的宽度以下,
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所述外周缘相接的部分的宽度比所述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相接的部分的宽度窄,
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形成为在径向外侧具有顶部的三角形形状,
所述冷却介质通路槽从所述顶部朝向所述外周缘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所述外周缘相接的部分的深度为所述冷却介质通路槽中与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相接的部分的深度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03256 | 2019-01-11 | ||
JP2019003256A JP6847136B2 (ja) | 2019-01-11 | 2019-01-11 | 回転電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35809A CN111435809A (zh) | 2020-07-21 |
CN111435809B true CN111435809B (zh) | 2022-06-14 |
Family
ID=71517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53293.0A Active CN111435809B (zh) | 2019-01-11 | 2019-12-24 | 旋转电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05939B2 (zh) |
JP (1) | JP6847136B2 (zh) |
CN (1) | CN1114358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0129237A1 (de) | 2020-11-06 | 2022-05-12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Elektrische Maschine |
FR3116963A1 (fr) * | 2020-11-30 | 2022-06-03 | Nidec Psa Emotors | Flasque et rotor de machine électrique tournante |
FR3116962A1 (fr) * | 2020-11-30 | 2022-06-03 | Nidec Psa Emotors | Flasque et rotor de machine électrique tournant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82573A (ja) * | 2010-03-02 | 2011-09-15 | Toyota Motor Corp | ステータ |
WO2018030219A1 (ja) * | 2016-08-09 | 2018-02-15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4006196A1 (de) * | 1992-09-10 | 1994-03-17 | Elin Motoren Gesellschaft M.B.H. | Elektrische maschine |
EP0909004B1 (en) * | 1997-10-01 | 2004-08-04 | Denyo Co., Ltd | Rotor having permanent magnet and mechanism for cooling the same |
JP3622736B2 (ja) * | 2002-04-01 | 2005-02-23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
JP2010041791A (ja) * | 2008-08-04 | 2010-02-18 | Toyota Motor Corp | 回転子 |
JP5417960B2 (ja) | 2009-04-16 | 2014-02-1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 |
JP5232088B2 (ja) * | 2009-06-26 | 2013-07-1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ロータ |
DE112010004773T5 (de) * | 2010-03-24 | 2012-10-18 | Aisin Aw Co. Ltd. | Rotor für eine drehende elektrische Maschine |
JP2012075244A (ja) * | 2010-09-28 | 2012-04-12 | Toyota Motor Corp | 回転電機及び冷却機構 |
JP5751105B2 (ja) * | 2011-09-13 | 2015-07-2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 |
JP2013132151A (ja) * | 2011-12-22 | 2013-07-04 | Toyota Motor Corp |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冷却システム |
JP2016201868A (ja) * | 2015-04-07 | 2016-12-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
JP6194926B2 (ja) * | 2015-06-16 | 2017-09-1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
WO2018030218A1 (ja) * | 2016-08-09 | 2018-02-15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US10199906B2 (en) * | 2017-01-30 | 2019-02-0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Lightweight rotor endplate for electric machine |
US10594191B2 (en) * | 2017-03-27 | 2020-03-1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Rotor endplate for electric machine |
US10622868B2 (en) * | 2017-03-29 | 2020-04-1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oolant flow distribution using coating materials |
-
2019
- 2019-01-11 JP JP2019003256A patent/JP6847136B2/ja active Active
- 2019-12-24 CN CN201911353293.0A patent/CN111435809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09 US US16/737,972 patent/US1120593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82573A (ja) * | 2010-03-02 | 2011-09-15 | Toyota Motor Corp | ステータ |
WO2018030219A1 (ja) * | 2016-08-09 | 2018-02-15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205939B2 (en) | 2021-12-21 |
JP2020114099A (ja) | 2020-07-27 |
JP6847136B2 (ja) | 2021-03-24 |
US20200227978A1 (en) | 2020-07-16 |
CN111435809A (zh) | 2020-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35809B (zh) | 旋转电机 | |
CN107925314B (zh) | 旋转电机冷却构造 | |
CN111769673B (zh) | 一种电机转子、电机及汽车 | |
JP4424385B2 (ja) | 回転電機 | |
US20180152078A1 (en) |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 |
JPWO2016186024A1 (ja) | 回転電機 | |
JP5168472B2 (ja) | 回転電機 | |
CN109792180A (zh) | 转子、旋转电机以及压缩机 | |
KR20210096863A (ko) | 모터 하우징 어셈블리 | |
JP5656758B2 (ja) | 回転電機 | |
US20190181708A1 (en) |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 |
JP2013258889A (ja) | 誘導電動機 | |
CN112311152A (zh) | 具有内部冷却机制的电机机械装置 | |
WO2022107370A1 (ja) | 回転電機および駆動装置 | |
CN111869058A (zh) | 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 | |
JP2011193623A (ja) | 回転電機 | |
CN111384798B (zh) | 旋转电机 | |
CN115733268A (zh) | 转子及旋转电机 | |
JP2019140788A (ja) |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 |
JP2023030836A (ja) | ロータ、回転電機、および駆動装置 | |
CN210120441U (zh) | 转子及旋转电机 | |
KR102122238B1 (ko) | 전동기 | |
CN108736603B (zh) | 旋转电机 | |
CN111435798A (zh) | 旋转电机 | |
CN221305585U (zh) | 电机和清洗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