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2996B - 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以及成型品 - Google Patents

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以及成型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2996B
CN111432996B CN201880043515.6A CN201880043515A CN111432996B CN 111432996 B CN111432996 B CN 111432996B CN 201880043515 A CN201880043515 A CN 201880043515A CN 111432996 B CN111432996 B CN 1114329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mold
molding
undercut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35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2996A (zh
Inventor
反本正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ocra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chnocrat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ocrats Corp filed Critical Technocrat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32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2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2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29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29C45/4435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using inclined, tiltable or flexible undercut forming elements driven by the ejecto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2Dies; Die plates; Die supports; Cooling equipment for dies; Accessories for loosening and ejecting castings from dies
    • B22D17/2236Equipment for loosening or ejecting castings from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B29C2045/338Mould parts with combined axial and transversal mov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44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or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facilitate, the removal of articles, e.g. of undercut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对于在使底切部脱出的方向的前方具有突出的部位的成型品,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脱模且紧凑的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以及成型品。具备:滑动块(50),其具备使底切部(P1)成型的成型芯(60);保持器(20),其具备以使成型芯(60)从底切部(P1)分离的方式来引导滑动块(50)的引导单元;以及保持块(30),其可自由滑动地收纳于保持器(20),并与滑动块(50)可自由滑动地卡合,保持器(20)与保持块(30)构成为一方可相对于另一方进退,保持块(30)具备与滑动块(50)卡合的第一卡合单元及第二卡合单元,介由第一卡合单元及第二卡合单元,以使成型芯(60)从底切部(P1)分离并远离成型品(P)的方式来引导滑动块(50)。

Description

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以及成型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使具有底切部的成型品成型的成型用模具进行使用的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以及成型品。
背景技术
在使具有底切部的成型品成型的成型用模具中,根据包含底切部的成型品的形态,在不能通过一级的顶出动作将成型品从成型用模具取下的情况下,可使用执行两级的顶出工序的两级顶出机构。
例如,在使用具备由保持器、保持块、滑动块以及成型块单元化而成的底切处理机构的成型用模具来成型在使底切部脱出的方向的前方具有突出部位的成型品的情况下,在底切的脱出方向上滑动的成型块会与突出的部位发生碰撞,无法通过一次的顶出操作顺利地从成型用模具中取出成型品。在这样的成型品的成型中,可使用具备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底切处理机构以及两级顶出机构的成型用模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4-976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两级顶出机构与一级顶出机构相比,部件数量更多且结构也更复杂,必然使成型用模具变大。当前,对于成型用模具的紧凑化、轻量化的需求高涨,并且对于在使底切部脱出的方向的前方具有突出的部位的成型品,也期待开发出一种能够通过一级的顶出操作来进行成型的成型用模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对于在使底切部脱出的方向的前方具有突出的部位的成型品,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脱模且紧凑的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以及成型品。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底切处理机构,其安装于使具有底切部的成型品成型的成型用模具的固定模或可动模进行使用,其特征在于,具备:滑动块,其具备使所述底切部成型的成型芯;保持器,其设置于所述固定模或可动模,并具备以使所述成型芯从底切部分离的方式来引导所述滑动块的引导单元;以及保持块,其可自由滑动地收纳于所述保持器,并与所述滑动块可自由滑动地卡合,所述保持器与所述保持块构成为一方可相对于另一方进退,所述滑动块及所述保持块具备相互可自由滑动地卡合的卡合单元,所述保持块所具有的所述卡合单元具备第一卡合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卡合单元连续设置的第二卡合单元,所述第一卡合单元以使所述成型芯从底切部分离的方式来引导所述滑动块,所述第二卡合单元以使从底切部完全分离的所述成型芯远离成型品的方式来引导所述滑动块,或者以使从底切部分离途中的所述成型芯继续从底切部分离并远离成型品的方式来引导所述滑动块,能够使所述成型芯以从底切部分离并远离成型品的方式移动。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单元以与使底切部脱出的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二卡合单元以相对于使底切部脱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单元是凸条和与所述凸条可自由滑动地嵌合的燕尾槽,所述第一卡合单元和所述第二卡合单元都是凸条、或者都是燕尾槽,所述滑动块及所述保持块的任意一方具有所述凸条,且另一方具有所述燕尾槽。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固定于具有使成型品的内侧成型的型芯的可动侧模板,或者一体地形成于可动侧模板,所述底切处理机构具有与顶出所述成型品的推出机构同步地使所述保持块前进或者后退的顶出销,伴随着所述成型品的顶出动作,顶出所述保持块,使所述成型芯以从底切部分离并远离成型品的方式移动。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模具有可动侧模板和可动侧座板,所述可动侧模板具有使成型品的内侧成型的型芯;所述可动侧座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可动侧模板进退,所述可动模还具有在合模状态下与使所述底切部成型的第一成型芯邻接并使成型品的内侧成型的第二成型芯,所述底切处理机构具备间隔限制单元,该间隔限制单元与所述固定模、所述可动侧模板连结,并在开模时限制所述固定模与所述可动侧模板的间隔,所述保持器及第二成型芯固定于所述可动侧座板,所述保持块固定于所述可动侧模板,当伴随着开模而所述可动模从所述固定模后退并到达所述间隔限制单元进行限制的位置时,则所述可动侧模板停止后退而仅所述可动侧座板继续后退,通过所述可动侧座板远离所述可动侧模板,从而使所述成型芯以从底切部分离并远离成型品的方式移动。
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特征在于,具有使所述保持块前进/后退的驱动单元,所述固定模具有固定侧模板和固定侧安装板,所述固定侧模板具有使成型品的外侧成型的型腔;所述固定侧安装板具备所述驱动单元的收纳部并连结于所述固定侧模板,所述保持器固定于所述固定侧模板或者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固定侧模板,所述保持块收纳于所述收纳部,并与开模联动地被所述驱动单元顶出,使所述成型芯以从底切部分离并远离成型品的方式移动。
本发明是具备所述底切处理机构的成型用模具。
本发明是一种成型品,其通过所述底切处理机构、或者所述成型用模具成型,且在使所述底切部脱出的方向的前方具有突出的部位。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对于在使底切部脱出的方向的前方具有突出的部位的成型品,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脱模且紧凑的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以及成型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合模时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开模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的成型品P的顶出动作途中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的成型品P的顶出动作途中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的成型品P的顶出动作途中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2合模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2开模后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2的使底切脱出途中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2的成型品P顶出前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2的成型品P的顶出动作途中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3合模时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3的开模途中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3的开模途中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3的成型品P顶出前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3的成型品P的顶出动作途中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及图2分别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合模时及开模后的剖视图。图3~图5是成型用模具1的成型品P的顶出动作途中的剖视图。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与公知的注射成型用模具同样地,具备使成型品P的外表面侧成型的固定模101、使成型品P的内表面侧成型的可动模151、以及底切处理机构11。为了方便,将图1的固定模101侧设定为上方、将可动模151侧设定为下方来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左侧是指图1中的左侧,右侧是指其相反侧。
固定模101具有使成型品P的外表面侧成型的型腔106。可动模151具备:可动侧模板161、可动侧安装板180、垫块181、两张推出板191、推出销192、复位销195、弹簧197、推出杆198,所述可动侧模板161具有使成型品P的内表面侧成型的型芯162,由推出板191、推出销192以及推出杆198等构成推出机构190。该推出机构190是一级顶出机构。
成型用模具1经过成型工序、冷却工序后进行开模,并通过推出板191以与成型品P的脱模方向(图1中的上方,Y方向)上的可动侧模板161接近的方式移动而利用推出销192来进行成型品P的顶出动作。此外,上述的结构部件及动作与公知的注射成型用模具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切部P1是从成型品P的端部向成型品P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部P1,且相对于成型品P的脱模方向(Y方向)交叉。另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成型品P在使底切部P1脱出的方向(X方向)的前端具有向成型品P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部P2。对于成型品P、突出部P1以及突出部P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且成型品P的原材料并不限于塑料等合成树脂,也可以是铁、铜、铝等金属。
就底切处理机构11而言,在成型品P成型时使底切部P1成型,并与推出机构190同步地,在顶出成型品P时从底切部P1分离,从而能够使成型品P从成型用模具1脱模。
底切处理机构11具备:埋设固定于可动侧模板161的保持器20、使成型品P的底切部P1成型的成型芯60、与成型芯60连结的滑动块50、以及将滑动块50可滑动地保持的保持块30。
保持器20嵌入以朝向可动侧模板161内的底面163的方式设置的凹部164,并介由固定板165埋设固定于可动侧模板161。保持器20收纳滑动块50及保持块30,并限制滑动块50及保持块30的移动方向。
保持器20由两个相同形状的分割式保持器部件组合而成,并形成为上端面及下端面开口的具备内部空间的箱形筒状。保持器20可以分割为多个部件而形成,也可以与可动侧模板161一体地形成。保持器20的内侧两侧面24作为保持块30的导向件发挥功能,在保持器20的正面侧及背面侧的内表面具有引导滑动块50的斜槽27。
斜槽27相对于成型用模具1的开模方向(Y方向)倾斜设置,供后述的滑动块50可自由滑动地嵌合。斜槽27与推出机构190同步地,将滑动块50的移动方向限制在与滑动块50连结的成型芯60从底切部P1分离的方向(X方向)上。在此,成型芯60从底切部P1分离的方向是指:避免底切部P1发生变形、损伤地使成型芯60从底切部P1分离的方向。
就保持器20的斜槽27而言,可根据成型品P的底切部P1的形状、且尤其是底切部P1向X方向的突出量、以及顶出销200的行程来设定,以使得在顶出成型品P时成型芯60从成型品P的底切部P1分离。
保持器2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形状,只要满足如下条件即可,即:能够以成型芯60在成型品P成型时使底切部P1成型且当成型品P顶出时从底切部P1分离方式来限制滑动块50及保持块30的移动方向。
保持块30大致地具有长方体的左侧被呈直线地切去而成的形状。具体而言,保持块30的底面31平坦,右侧面32是与底面31正交的平面。保持块30的上表面33与底面31平行,保持块30的左侧面34为与底面31正交的平面。保持块30的上表面33比底面31短,并且左侧面34比右侧面32短,左上部为倾斜面35。倾斜面35与上表面33的端部及左侧面34的端部连接。
在保持块30的上表面33,设置有在上表面33整体沿X方向延伸的凸条45。在倾斜面35也设置有沿着倾斜面35整体与倾斜面35平行的凸条46。凸条46的作为与凸条45的连结部47的上表面33的端部最高,且连接左侧面34的端部最低。也就是说,当凸条46以连结部47为基端部时,其前端部成为位于X方向与-Y方向之间的下坡。
凸条45与凸条46是相同的形态,凸条45与凸条46连结,连结部47、在滑动块50的下端52设置的燕尾槽形成为能够顺畅地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凸条45及凸条46是设置于保持块30的卡合单元,在滑动块50的下端52设置的燕尾槽是设置于滑动块50的卡合单元。另外,凸条45是以使得成型芯60从底切部P1分离的方式来引导滑动块50的第一卡合单元,凸条46是与第一卡合单元连续设置并以使得从底切部P1分离的成型芯60远离成型品P的方式来引导滑动块50的第二卡合单元。
凸条45与使底切部P1脱出的方向平行地设置,长度L1是与推出机构190同步地介由保持块30在沿着脱模方向(Y方向)移动时可自由滑动地卡合的滑动块50使成型芯60从底切部P1分离所需要的长度。凸条45的长度L1只要是使底切部P1脱出所需要的长度即可,不必长到超出必要限度。
凸条46以相对于使底切部P1脱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更具体而言,凸条46的倾斜角度及长度设定为,使得当成型芯60从底切部P1分离且在从底切部P1分离后继续进行成型品P的顶出操作时,成型芯60向位于底切部P1的脱出方向(X方向)的前端的突出部P2的下方移动。由此,能够避免成型芯60与突出部P2碰撞。
保持块30收纳于保持器20内,且底面31与固定于推出板191的顶出销200连结。保持块30的右侧面32及左侧面34与保持器20的内侧两侧面24可滑动地接触,保持块30可被顶出销200顶出而向脱模方向(Y方向)移动。
滑动块50由直线状的棒部件构成,且在前端部安装有成型芯60,并在下端52设置有燕尾槽,该燕尾槽与保持块30的凸条45及凸条46可滑动地卡合。滑动块50构成为横截面呈矩形,且正面侧的一部分、背面侧的一部分各自无间隙地嵌入保持器20两侧的斜槽27,使得滑动块50能够以保持器20内的斜槽27为导向件进行滑动。因此,可以将滑动块50的正面的一部分及背面的一部分称为与斜槽27可自由滑动地嵌合的凸条。
滑动块50以嵌入保持器20的斜槽27且下端的燕尾槽与保持块30的凸条45、46卡合的状态收纳于保持器20内,并可与保持块30在Y方向上的移动联动地沿着保持器20的斜槽27移动。滑动块50的下端52在正视图(参照图1)和后视图中呈半圆状、或者圆弧状,保持块30的凸条45与凸条46的连结部47也能够顺畅地移动。另外,滑动块50的下端52的形态只要能够使保持块30的凸条45、凸条46、以及其连结部47顺畅地移动即可。
成型芯60是沿着包含底切部P1的成型品P的一部分的形状的块部件,并通过螺纹紧固等方式固定于滑动块50的上端面。成型芯60的形状根据成型品P的形状来确定。此外,成型芯60也可以与滑动块50一体地形成。
接着,以在成型用模具1中通过注射成型使成型品P成型的情况为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的动作、作用。在进行成型品P的成型时,滑动块50收纳在内置于可动侧模板161的保持器20内,成型芯60位于使成型品P的底切部P1成型的位置(参照图1)。成型用模具1使固定模101与可动模151的分型面(PL面)结合,并注射熔融材料来进行成型品P的成型。
当熔融材料的注射、冷却等各工序结束时,进行开模并转入成型品P的取出工序。在取出工序中,成型用模具1的动作如下。
开模后,介由省略了图示的顶出装置使推出杆198推出,推出板191向上方(Y方向)移动。与此相伴,在推出板191上直立设置的推出销192向Y方向顶出成型品P。
同时,收纳于保持器20内的保持块30被顶出销200顶出,并与推出销192以相同的量向Y方向移动。伴随着保持块30在Y方向上的移动,燕尾槽与保持块30的凸条45卡合的滑动块50,从图1所示的成型位置起沿着位于保持器20的斜槽27移动。由此,使得成型块60同时向Y方向及X方向移动并远离底切部P1。
当推出板191从合模状态起上升ΔH1时,滑动块50被保持块30顶出而上升ΔH1,并且沿着保持块30的凸条45向X方向移动ΔL1。与滑动块50连结的成型芯60也向Y方向移动ΔH1并向X方向移动ΔL1,从底切部P1完全分离(参照图3)。
凸条45的长度L1与ΔL1相同,当推出板191从合模状态起上升ΔH1时,滑动块50的下端52位于凸条45的左侧端部。在该时刻,成型品P未到达能够相对于固定模151取出的位置(参照图3)。因此,推出板191继续上升,推出销192以与成型品P的内侧接触的状态继续顶出成型品P(参照图4)。
保持块30也伴随着推出板191的上升而与推出销192以相同的量上升。另一方面,滑动块50的下端52从保持块30的凸条45向凸条46转移并沿着凸条46移动。此时,滑动块50沿着斜槽27向Y方向及X方向移动,由于凸条46为下坡,因此滑动块50的上升量比保持块30的上升量小。
也就是说,当推出板191超过ΔH1进一步上升时,伴随着上升,成型芯60的上表面61与成型品P的内表面的间隔扩大。由此,即使推出板191超过ΔH1进一步上升且成型芯60向X方向移动,成型芯60也会在突出部P2的下侧通过(参照图4)。由此,成型芯60不会与突出部P2碰撞并能够取出成型品P(参照图5)。
当取出成型品P后,为了成型下一个成型品P而再次进行成型用模具1的合模。在合模时,可动模151整体向图5的上方移动,并且推出板191向图5的下方移动。底切处理机构11与可动模151的移动联动,保持块50向与之前相反的方向移动,成型芯60的上表面61与可动侧模板161的上表面成为同一面。当完成合模时,则注射成型材料来成型下一个成型品P。成型用模具1的从开模状态起到合模的动作与现有的具备底切处理机构的成型用模具基本相同。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底切处理机构11,与成型用模具1的成型品P的取出动作联动地,保持块30在保持器20内一边滑动一边上升,滑动块50被保持器20引导并以使得成型芯60从底切部P1分离的方式移动,因此使得结构紧凑并且简单,并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使底切部P1脱模。
而且,就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底切处理机构11而言,是在以使底切部P1脱出的方式使成型芯60移动之后,进一步与成型品P的取出动作联动地使成型芯60以远离成型品P的方式移动,因此即使对于在使底切部P1脱出的前方具有突出的部位P2的成型品P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脱模。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能够以将滑动块50及保持块30收纳于保持器20内的状态装配于成型用模具1,因此能够使结构紧凑并且容易向成型用模具1安装。尤其是,如果使保持器20、保持块30、滑动块50以及成型芯60成为一个单元,则更容易向成型用模具1安装。
图6及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2合模时及开模后的剖视图。图8是成型用模具2的使底切脱出途中的剖视图,图9是成型用模具2的成型品P顶出前的剖视图,图10是成型用模具2的成型品P顶出动作途中的剖视图。对于与图1~图5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成型用模具2与成型用模具1同样地,具备使成型品P的外表面侧成型的固定模101、使成型品P的内表面侧成型的可动模152、以及底切处理机构12。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底切部P1在内,成型品P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了方便,将图6的固定模101侧设定为上方、并将可动模152侧设定为下方来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左侧是指图6中的左侧,右侧是指其相反侧。
底切处理机构12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相同,但是由于与底切处理机构12的驱动机构的关系而使保持器21的安装要领等不同。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与推出机构190同步地,以推出机构190为驱动源而使底切部P1脱出。与此相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2则是与开模动作联动地使底切部P1脱出。
可动模15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动模151同样地具备:可动侧模板161、可动侧安装板180、垫块181、两张推出板191、推出销192、复位销195、弹簧197、推出杆198,并具有由推出板191、推出销192以及推出杆198等构成的推出机构190,还具备使成型品P的内表面侧成型的第二成型芯171、可动侧座板185,其中,所述可动侧模板161具有使成型品P的内表面侧成型的型芯162。
第二成型芯171的上表面172是成型面,并与设置于可动侧模板161的型芯162和设置于底切处理机构12的第一成型芯65一起使成型品P的内表面成型。同时,使成型品P的突出部P2成型。第一成型芯6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芯60相同。
第二成型芯171在上表面172具备成型面,且上部右侧面173是与底切处理机构12的第一成型芯65的形状匹配的倾斜面,并在合模状态下与底切处理机构12的第一成型芯65可滑动地接触。
第二成型芯171与保持器21一体地形成,并可自由滑动地收纳在设置于可动侧模板161的收纳部167。第二成型芯171的下端固定于可动侧座板185的上表面186,第二成型芯171与可动侧座板185一体地进行动作,且左侧面175与可动侧模板161可滑动地接触。
保持器2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器20基本相同,保持器21在第二成型芯171的右邻侧与第二成型芯171一体地设置,并与第二成型芯171及可动侧座板185一体地动作。另外,保持器21的右侧面25为了嵌入保持块36而开口。
保持块36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块30同样的凸条45、46以及连结部47,并以保持块36的底面与可动侧模板161的底面163成为同一面的方式安装。保持块36具有保持部37和固定部38,所述保持部37具有凸条45、46且位于保持器21内并与滑动块50卡合,所述固定部38位于保持器21外。保持部37的形态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块30基本相同,固定部38是用于将保持块36固定于可动侧模板161的部位。固定部38与保持部37相连且保持部37与固定部38一体地形成。
可动侧座板185是较厚的平板状的板,位于可动侧模板161与垫块181之间,且与垫块181连结并增强可动侧模板161,并且作为第二成型芯171及保持器21的固定板及支撑板发挥功能。可动侧座板185未固定于可动侧模板161而可分离。
成型用模具2具有间隔距离限制单元210,该间隔距离限制单元210限制可动侧模板161相对于固定模101的间隔距离。间隔距离限制单元210由棒部件211和供棒部件211插通的两个卡定体215、216构成。棒部件211在两端部具有使卡定体215、216不能通过的止动件212、213。卡定体215、216在中心部具备可供棒部件211插通的贯通孔。但是间隔距离限制单元210不限于本结构。
卡定体215及卡定体216以插通有棒部件211的状态分别固定于固定模101的右侧面102、可动侧模板161的右侧面169。此外,卡定体215及卡定体216的安装位置,可以分别是固定模101的左侧面、可动侧模板161的左侧面,也可以安装于固定模101及可动侧模板161的两侧面。
棒部件211在合模状态下是上部止动件212卡定于卡定体215并悬挂的状态。当开始开模时,可动模152下降,安装于可动侧模板161的卡定体216与棒部件211的下部止动件213接触。由此抑制可动侧模板161的下降,不能继续下降。
接着,以在成型用模具2中通过注射成型使成型品P成型的情况为例来说明成型用模具2的动作、作用。当使成型品P成型时,可动侧座板185的上表面186紧密贴合于可动侧模板161的底面163,第二成型芯171及保持器21的整体收纳于收纳部167。由此,第一成型芯65位于使成型品P的底切部P1成型的位置,另外,第二成型芯171位于使成型品P的内表面及突出部P2成型的位置。
成型用模具2使固定模101与可动模152的分型面(PL面)结合,并注射熔融材料来进行成型品P的成型(参照图6)。当成型、冷却等各工序结束时,按照以下要领来进行开模。开模通过打开分型面PL的第一步骤、以及使可动侧模板161与可动侧座板185之间打开的第二步骤这两个阶段来进行。
当冷却工序结束后,可动模152相对于固定模101后退,并打开分型面(PL面)。在开模的第一步骤中,可动模152整体相对于固定模101后退(参照图7)。在可动模152到达间隔距离限制单元210规定的距离ΔL之前,可动模152整体一体性下降,因此底切处理机构12不动作。
可动模152在到达间隔距离限制单元210所规定的距离ΔL以后也继续后退,但可动侧模板161被间隔距离限制单元210阻止后退。因此,在可动模152到达间隔距离限制单元210所规定的距离ΔL以后,可动侧座板185等后退(参照图8)。
在可动侧座板185等后退的开模的第二步骤中,可动侧座板185相对于可动侧模板161后退,相互的间隔逐渐打开(参照图8)。当可动侧座板185相对于可动侧模板161后退时,安装于可动侧座板185的第二成型芯171及保持器21也后退。
另一方面,保持块36固定于可动侧模板161,滑动块50卡定于保持块36,因此伴随着保持器21向-Y方向的移动,滑动块50从图6所示的成型位置起沿着位于保持器21的斜槽27移动。此时,第二成型芯171也后退,因此第一成型芯65不会与第二成型芯171碰撞,且从保持器21来看是同时向Y方向及X方向移动,向保持器21外突出并且远离底切部P1。
当可动侧座板185从可动侧模板161后退ΔH1时,与滑动块50连结的第一成型芯65向X方向移动ΔL1,从底切部P1完全分离(参照图8)。凸条45的长度L1与ΔL1相同,当可动侧座板185从可动侧模板161后退ΔH1时,滑动块50的下端52位于凸条45的左侧端部。当可动侧座板185相对于可动侧模板161超过ΔH1进一步后退时,第一成型芯65被凸条46引导而向斜下方移动并通过突出部P2的下侧(参照图9)。
当开模完全结束时,转入成型品P的顶出工序。在顶出工序中,底切部P1分离,推出机构190进行动作,推出板191上升,安装于推出板191的推出销192顶出成型品P(参照图10)。
当取出成型品P后,为了成型下一个成型品P而再次进行成型用模具2的合模。成型用模具2的从开模状态起到合模的动作与上述动作的顺序相反。
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2的作用效果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的作用效果相同。就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2而言,虽然在保持器的配置等、底切处理机构11、12的驱动源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推出机构190都是一级的顶出动作,能够使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紧凑。另外,底切处理机构12也可以单元化。
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2、底切处理机构12以使底切部P1脱出的方式来使第一成型芯65移动,之后进一步地使第一成型芯65以远离成型品P的方式移动,之后进行成型品P的顶出,因此即使对于在使底切部P1脱出的前方具有突出的部位的成型品P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脱模。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3合模时的剖视图。图12及图13是成型用模具3的开模途中的剖视图。图14是成型用模具3的成型品P顶出前的剖视图,图15是成型用模具3的成型品P顶出动作途中的剖视图。对于与图1~图5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成型用模具3与成型用模具1同样地,具备使成型品P的外表面侧成型的固定模103、使成型品P的内表面侧成型的可动模153、还有底切处理机构13。为了方便,将图11的固定模103侧设定为上方、并将可动模153侧设定为下方来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左侧是指图11中的左侧,右侧是指其相反侧。
本实施方式的成型品P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成型品P同样地具有底切部P1,并在使底切部P1脱出的方向(-X方向)的前端具有突出部P2,但是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成型品P相比,在成型品P的形态、底切部P1以及突出部P2的位置、形态等方面有所不同。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底切部P1的内侧为阶梯状,并具有向-X方向延伸的P1a部和位于P1a部的上部并向-X方向延伸的P1b部(参照图14)。
固定模103具有固定侧模板105和固定侧安装板120,所述固定侧模板105具有使成型品P的外表面侧成型的型腔106。固定侧模板105与固定侧安装板120通过紧固螺栓130连结。固定侧安装板120具有收纳底切驱动机构250的收纳部125。
可动模15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动模151的基本结构相同。但是,可动模153与可动模151的区别是没有在可动模153安装构成底切处理机构13的保持器20,因此没有凹部164且没具有供顶出销200插通的贯通孔。
底切处理机构1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的基本结构相同,但是底切处理机构13和底切处理机构11的设置位置不同。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设置于可动模151,第三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3设置于固定模103。因此保持器20、保持块40、滑动块50以及成型芯60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切处理机构11而言呈上下翻转状态。
在底切处理机构13中,保持器20嵌入以面对固定侧模板105的上表面107的方式设置的凹部111中进行固定。保持器20在上方收纳保持块40,在下方收纳滑动块50,并以在闭模状态下成型芯60使包含底切部P1的成型品P的一部分成型的方式来进行收纳。
底切处理机构13所要求的基本功能与底切处理机构11、12相同,但底切部P1的形状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切部P1不同,因此设置于保持块40的凸条45、46的功能/作用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凸条45、46略有不同。
保持块40与保持块30相比主体较长,且基端部直接固定于驱动板251,并在前端部具备与保持块30同样的凸条45、46,可滑动地收纳于保持器20等基本功能与保持块30相同。保持块40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由保持块30和顶出销200构成,并使顶出销200固定于驱动板251。
保持块40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块30而言呈上下翻转状态,因此当凸条46以连结部47为起点时,其前端部成为位于-X方向与Y方向之间的上坡。设置于保持块40的凸条45、46的功能从整体来看与保持块30的凸条45、46相比没有变化,但是凸条45、凸条46各自的功能/作用与保持块30的凸条45、46略有不同。
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块30的凸条45设置为使得底切部P1完全分离。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保持块40的凸条45能够使底切部P1中的P1a部分离,但不能使P1b部分离。也就是说,不能仅通过凸条45使底切部P1完全分离(参照图12)。
就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块30而言,滑动块50的下端52以成型芯60从底切部P1完全分离的状态进入凸条46。也就是说,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块30不要求凸条46具备使底切部P1分离的功能/作用。与此相对,就本实施方式的保持块40的凸条46而言,在滑动块50的下端52进入凸条46的时刻,底切P1尚未完全分离,因此要求凸条46形成为除了使成型芯60从成型品P分离的功能之外,还要具备使底切部P1分离的功能/作用。
而且,就底切处理机构13和底切处理机构11而言,用于使底切部P1脱出的驱动源不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中,作为用于使底切部P1脱出的驱动源而使用推出机构190。与此相对,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3中,具备专用于使底切部P1脱出的底切驱动机构250。
底切驱动机构250具备与保持块40连结的驱动板251、以及使驱动板251进退的驱动弹簧252,并安装于在固定侧安装板120设置的收纳部125。收纳部125是以面对可动侧安装板120的下表面121的方式设置的凹部。在收纳部125的顶板面126设置有收纳驱动弹簧252的凹状的弹簧收纳部127。
在驱动板251的下表面以使凸条45、46朝下的方式安装有保持块40,并且在保持器20的两侧安装有复位销255。复位销255可自由滑动地插通于在固定侧模板105设置的贯通孔113。复位销255的作用是:在开模时前端256从固定侧模板105的下表面108突出,并且在闭模时向上推顶驱动板251。驱动弹簧252收纳于弹簧收纳部127,并以向可动模153的方向推压驱动板251的方式施力。
接着,以在成型用模具3中通过注射成型使成型品P成型的情况为例来说明成型用模具3的动作、作用。当进行型品P的成型时,固定模103与可动模153的分型面(PL面)闭合。与此相伴,底切驱动机构250的复位销255的前端256与可动侧模板161的上表面166抵接,且驱动弹簧252为收缩的状态。在闭模状态下,成型芯60位于使成型品P的底切部P1成型的位置(参照图11)。
成型用模具3使固定模103与可动模153的分型面(PL面)结合,并注射熔融材料来进行成型品P的成型。当成型、冷却等各工序结束时,可动模153下降并转入开模。与此联动地,底切驱动机构250进行动作,使底切部P1脱出。下面对底切处理机构13、底切驱动机构25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伴随着开模,驱动弹簧252伸长,并向下方(-Y方向)推压驱动板251。此时,复位销的前端256与可动侧模板161的上表面166抵接,驱动板251与开模同步地下降。保持块40由于与驱动板251连结而与驱动板251一体地下降。
由于收纳于保持器20内的保持块40向-Y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燕尾槽与保持块40的突条45卡合的滑动块50从图11所示的成型位置起沿着位于保持器20的斜槽27移动。由此,使得成型芯60同时向-Y方向及-X方向移动并远离底切部P1。
当可动模153相对于固定模103下降ΔH1时,滑动块50被保持块40顶出并下降ΔH1,并且沿着保持块40的凸条45向-X方向移动ΔL1。与滑动块50连结的成型芯60也向-Y方向移动ΔH1,并向-X方向移动ΔL1,使得底切部P1中的P1a部分离(参照图12)。
凸条45的长度L1与ΔL1相同,当可动模153相对于固定模103下降ΔH1时,滑动块50的下端52位于凸条45的右侧端部。在该时刻,成型品P不是能够取出的状态(参照图12),可动模153进一步下降。与此相伴,保持块40继续被驱动板251推压。另一方面,滑动块50的下端52从保持块40的凸条45向凸条46转移并沿着凸条46移动,使得底切部P1中的P1b部分离。
凸条46由于是上坡,因此下降量比保持块40的下降量小。因此,当滑动块50的下端52沿着凸条46移动时,滑动块50虽然沿着斜槽27同时向-Y方向及-X方向移动,但是其移动量比滑动块50的下端52沿着凸条45移动时小。
也就是说,当可动模153超过ΔH1进一步下降时,伴随着下降,成型芯60的前端面61与成型品P的内表面的间隔扩大。由此,即使可动模153超过ΔH1进一步下降且成型芯60向-X方向移动,成型芯60也会在突出部P2的上侧通过(参照图13、图14)。由此,能够使成型芯60移动到不会与突出部P2碰撞而能够取出成型品P的位置(参照图14)。
当完成开模后(参照图14),推出机构190进行动作,推出销192将成型品P以能够取出的方式顶出(参照图15)。
当取出成型品P后,为了成型下一个成型品P而通过与在先示出的成型用模具3及底切处理机构13相反的动作来再次进行成型用模具3的合模。
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3的作用效果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的作用效果相同。就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和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3而言,虽然在保持器的配置、以及底切处理机构11、13的驱动源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推出机构190都是一级的顶出动作,能够使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紧凑。另外,底切处理机构13也可以单元化。
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3、底切处理机构13的特征在于,作为第一卡合单元的凸条45以使得成型芯60从底切部P1部分地分离的方式来引导滑动块50,作为第二卡合单元的凸条46以使得从底切部P1分离途中的成型芯60继续从底切部P1分离并远离成型品P的方式来引导滑动块50。
但是,总之就以使底切部P1脱出的方式使成型芯60移动,且之后进一步使成型芯60以远离成型品P的方式移动这一点而言,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2、底切处理机构11、12是相同的。此外,就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2、底切处理机构11、12而言,可以根据底切部P1的形态而如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3、底切处理机构13那样来构成第一卡合单元及第二卡合单元。
如以上使用第一到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1、2、3而对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以及成型品进行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可以装配于可动模151、152或者装配于固定模103。而且,底切处理机构的驱动机构、驱动源也能够对应于各种结构,因此能够根据成型用模具的用途而适当进行选择使用,使用性良好。
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以及成型品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变更主旨的范围变形使用。在第一到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保持块30上设置有凸条45及凸条46,在滑动块50的下端52设置有燕尾槽,但也可以在是保持块30上取代凸条45及凸条46而设置燕尾槽,在滑动块50的下端52设置可自由滑动地嵌合于燕尾槽的凸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设置于保持块30、36、40的第二卡合单元的凸条46是直线状,但凸条46也可以弯曲。第二卡合单元只要与第一卡合单元连续设置,并且以使从底切部P1完全分离的成型芯60远离成型品P分离的方式、或者以使从底切部P1部分地分离的成型芯60继续从底切部P1分离并远离成型品P的方式来引导滑动块50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保持器20的斜槽27,并与滑动块50可自由滑动地嵌合,但也可以是取代斜槽27而在保持器20上设置倾斜的凸条,并在滑动块50上设置与该凸条可自由滑动地嵌合的斜槽。
另外,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相互嵌合或者卡合的斜槽27、凸条45、46、嵌合部或者卡合部的剖面形状不限于图示的矩形,剖面也可以是圆形、三角形等。另外,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中,保持器20、21、保持块30、36、40以及滑动块50各自的限制单元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用直线导轨等。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型用模具3中,底切驱动机构250的驱动弹簧252使用了压缩螺旋弹簧,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而使用拉伸弹簧。在使用拉伸弹簧的情况下,只要配置于驱动板251的下方即可。另外,也可以取代驱动弹簧而使用仅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动作的液压缸、电磁铁。
另外,在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及成型用模具中,也可以是,对各结构部件的角及侧棱实施了R倒角、C倒角等。
另外,针对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及成型用模具的各结构部件使用的材质并不限于特定的材质,可以适当地使用与用于公知的底切处理机构及成型用模具的部件的材质相同的材质。但是,各结构部件中的滑动面优选使用滑动性良好的材质或者实施了滑动性良好的表面处理的材料。此外,各滑动面不限于面接触的结构,也可以是线接触、点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能够适用于向水平、垂直或者其它方向开闭的成型用模具。
另外,本发明的底切处理机构及成型用模具在注射成型模具之外,也能够适当地用于压铸模具等塑形模具、塑形冲压成型模具等。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作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阅读本说明书而容易地想到在显而易见的范围内进行的各种变更及修正。因此,这样的变更及修正包含在权利要求确定的发明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2、3-成型用模具;11、12、13-底切处理机构;20、21-保持器;24-保持器的内侧侧面;27-斜槽;30、36、40-保持块;45、46-凸条;47-连结部;50-滑动块;52-下端;60-成型芯;65-第一成型芯;101、103-固定模;105-固定侧模板;106-型腔;120-固定侧安装板;125-收纳部;151、152、153-可动模;161-可动侧模板;162-型芯;171-第二成型芯;185-可动侧座板;190-推出机构;200-顶出销;210-间隔距离限制单元;250-底切驱动机构;252-驱动弹簧;P-成型品;P1、P1a、P1b-底切部;P2-突出部。

Claims (8)

1.一种底切处理机构,其安装于使具有底切部的成型品成型的成型用模具的固定模或可动模进行使用,其特征在于,
具备:
滑动块,其具备使所述底切部成型的成型芯;
保持器,其设置于所述固定模或可动模,并具备以使所述成型芯从底切部分离的方式来引导所述滑动块的引导单元;以及
保持块,其可自由滑动地收纳于所述保持器,并与所述滑动块可自由滑动地卡合,
所述保持器与所述保持块构成为一方可相对于另一方进退,
所述滑动块及所述保持块具备相互可自由滑动地卡合的卡合单元,
所述保持块所具有的所述卡合单元具备第一卡合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卡合单元连续设置的第二卡合单元,
所述第一卡合单元以使所述成型芯从底切部分离的方式来引导所述滑动块,
所述第二卡合单元以使从底切部完全分离的所述成型芯远离成型品的方式来引导所述滑动块,或者以使从底切部分离途中的所述成型芯继续从底切部分离并远离成型品的方式来引导所述滑动块,
能够使所述成型芯以从底切部分离并远离成型品的方式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单元以与使底切部脱出的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二卡合单元以相对于使底切部脱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单元是凸条和与所述凸条可自由滑动地嵌合的燕尾槽,
所述第一卡合单元和所述第二卡合单元都是凸条、或者都是燕尾槽,
所述滑动块及所述保持块的任意一方具有所述凸条,且另一方具有所述燕尾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固定于具有使成型品的内侧成型的型芯的可动侧模板,或者一体地形成于可动侧模板,
所述底切处理机构具有与顶出所述成型品的推出机构同步地使所述保持块前进或者后退的顶出销,
伴随着所述成型品的顶出动作,顶出所述保持块,使所述成型芯以从底切部分离并远离成型品的方式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模具有可动侧模板和可动侧座板,所述可动侧模板具有使成型品的内侧成型的型芯;所述可动侧座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可动侧模板进退,
所述可动模还具有在合模状态下与使所述底切部成型的第一成型芯邻接并使成型品的内侧成型的第二成型芯,
所述底切处理机构具备间隔限制单元,该间隔限制单元与所述固定模、所述可动侧模板连结,并在开模时限制所述固定模与所述可动侧模板的间隔,
所述保持器及第二成型芯固定于所述可动侧座板,
所述保持块固定于所述可动侧模板,
当伴随着开模而所述可动模从所述固定模后退并到达所述间隔限制单元进行限制的位置时,则所述可动侧模板停止后退而仅所述可动侧座板继续后退,
通过所述可动侧座板远离所述可动侧模板,从而使所述成型芯以从底切部分离并远离成型品的方式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所述保持块前进/后退的驱动单元,
所述固定模具有固定侧模板和固定侧安装板,所述固定侧模板具有使成型品的外侧成型的型腔;所述固定侧安装板具备所述驱动单元的收纳部并连结于所述固定侧模板,
所述保持器固定于所述固定侧模板或者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固定侧模板,
所述保持块收纳于所述收纳部,并与开模联动地被所述驱动单元顶出,使所述成型芯以从底切部分离并远离成型品的方式移动。
7.一种成型用模具,其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
8.一种成型品,是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切处理机构、或者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型用模具成型的成型品,
且在使所述底切部脱出的方向的前方具有突出的部位。
CN201880043515.6A 2018-11-09 2018-11-09 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以及成型品 Active CN1114329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41765 WO2019211924A1 (ja) 2018-11-09 2018-11-09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成形用金型及び成形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2996A CN111432996A (zh) 2020-07-17
CN111432996B true CN111432996B (zh) 2022-04-05

Family

ID=68386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3515.6A Active CN111432996B (zh) 2018-11-09 2018-11-09 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以及成型品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3586B2 (zh)
EP (1) EP3628466B1 (zh)
JP (1) JP7097635B2 (zh)
KR (1) KR102305751B1 (zh)
CN (1) CN111432996B (zh)
ES (1) ES2879960T3 (zh)
WO (1) WO20192119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2618B2 (en) * 2020-12-29 2022-08-09 At&S Austria Technologie & Systemtechnik Aktiengesellschaft Component carri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959566A (zh) * 2021-03-19 2021-06-15 东莞市星添模具有限公司 用于成型胶壳的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CN113828753B (zh) * 2021-09-03 2023-05-16 精诚工科汽车零部件(扬中)有限公司 一种利于抽芯的发动机缸体加工用稳定型模具结构
EP4177037A4 (en) 2021-09-21 2023-07-26 Technocrats Corporation MOLD, SLIDE ELEMENT, SLIDE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75848B1 (ko) * 2007-12-18 2008-12-26 강만선 금형의 언더컷 처리 및 취출 장치와 방법
JP6008114B2 (ja) * 2012-11-15 2016-10-19 株式会社テクノクラーツ 成形金型の突出し機構、該突出し機構を備える可動側金型及び成形金型
CN203198196U (zh) * 2013-04-17 2013-09-18 宁波跃飞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钩挂式推板与顶板的二次顶出装置
JP6575036B2 (ja) * 2015-09-17 2019-09-18 株式会社テクノクラーツ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及び加工装置
JP6118381B2 (ja) 2015-09-30 2017-04-19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US11059203B2 (en) * 2016-04-19 2021-07-13 Technocrats Corporation Undercut processing mechanism, molding die and molded product
JP6842747B2 (ja) 2016-04-19 2021-03-17 株式会社テクノクラーツ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成形用金型
JP6864886B2 (ja) * 2017-01-16 2021-04-28 株式会社テクノクラーツ 金型用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成形用金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879960T3 (es) 2021-11-23
JP7097635B2 (ja) 2022-07-08
KR20200054917A (ko) 2020-05-20
WO2019211924A1 (ja) 2019-11-07
EP3628466B1 (en) 2021-05-12
EP3628466A1 (en) 2020-04-01
US20200147847A1 (en) 2020-05-14
US11273586B2 (en) 2022-03-15
CN111432996A (zh) 2020-07-17
EP3628466A4 (en) 2020-06-03
KR102305751B1 (ko) 2021-09-27
JPWO2019211924A1 (ja) 2021-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2996B (zh) 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以及成型品
CN107672123B (zh) 模内成型模具及其顶出机构
US20220219365A1 (en) Slide mechanism, fixing mold, movable mold and molding mold
US7156649B2 (en) Mold for injection molding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a mold
JP7007690B2 (ja) スライド機構、可動型及び成形用金型
JP7128558B2 (ja)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成形用金型
JP2000052384A (ja) アンダーカットを有する成形品の射出成形用金型、射出成形品の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方法
CN109414852B (zh) 底切处理机构、成型用模具及成型品
CN112477008A (zh) 一种注塑模具前模行位自锁结构
JP2006027229A (ja) 成形装置
KR20050017224A (ko) 플라스틱 사출 금형 장치의 제품 취출 구조
CN210308858U (zh) 脱扣机构及注塑模具
CN114559616A (zh) 一种延迟脱模方法
JP2003245955A (ja) 射出成形金型
JP2017013274A (ja) 射出成形装置
CN110549564B (zh) 一种组合式抽芯机构和组合式抽芯模具
KR102187481B1 (ko) 상부 언더컷 및 하부 언더컷을 갖는 사출 제품(p)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사출 금형 및 사출 금형 제어 방법
JP7097101B2 (ja) ゲート切断装置及び成形用金型
JP6199346B2 (ja) 成形品の突き出しに特徴を有する成形方法および射出成形機
CN214395266U (zh) 一种带倒扣注塑件注塑模具
CN213353346U (zh) 产品内抽芯与行位反向脱扣的模具
CN215512102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内饰件的抽芯结构及模具
JP2003245957A (ja) 射出成形金型
CN220946476U (zh) 一种二次抽芯机构及模具
CN210851118U (zh) 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