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0001A - 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及便于通过的输送线 - Google Patents
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及便于通过的输送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10001A CN111410001A CN202010257648.2A CN202010257648A CN111410001A CN 111410001 A CN111410001 A CN 111410001A CN 202010257648 A CN202010257648 A CN 202010257648A CN 111410001 A CN111410001 A CN 1114100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section
- conveying section
- liftable
- roller conve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6—Roller driving means
- B65G13/07—Roller driving means having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02—Adaptations of individual rollers and suppo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2—Control or detection
- B65G2203/0266—Control or detection relating to the load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及便于通过的输送线,其中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辊筒输送段、第二辊筒输送段及第三辊筒输送段,第二辊筒输送段的一端枢轴连接第一辊筒输送段的一端,第二辊筒输送线的另一端架设在第三辊筒输送段上,第二辊筒输送段与第一辊筒输送段连接的转轴与第一辊筒输送段的最靠近第二辊筒输送段的转辊共轴,第二辊筒输送段与第一辊筒输送段由同一个电机驱动。本方案可以不需要气缸进行支撑,省去了气缸的损耗及能耗,并且,使得第一辊筒输送端和第二辊筒输送端可以共用一个动力源,减少了动力源的数量,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设备领域,尤其是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及便于通过的输送线。
背景技术
在各种自动化工厂和车间中,经常通过布置输送线进行物品的输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输送线会形成封闭的环形,而工作人员常常需要从输送线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通常输送线都是固定的方式布置,工作人员往往需要翻过或从输送线下方钻过,非常的不便。因此,如果使整个输送线的部分区段可以掀起形成缺口以让工作人员通过是非常必要的。
如申请号为201711193429 .7所揭示的皮带输送线,其具有翻转式皮带板,其一端可转动,并通过气缸的气缸轴伸缩来使翻转式皮带板转动,从而形成通行通道,便于工人穿过。
但是这种的结构中,流水皮带板和翻板式皮带板均需要通过独立的动力进行驱动,这就增加了设备的动力源数量和能耗,增加了企业成本。
同时,上述结构中,翻转式皮带板的自由端是悬空状态的,其正常工作时是保持水平状态的,而水平状态时,整个翻转式皮带板靠气缸轴提供支撑,并且,气缸轴连接在翻转式皮带板的物质很难充分的发挥气缸的支撑性,因此对气缸的要求较高,且需要持续供气,这也增加了成本,并且,气缸轴会长时间承受较大的负载,加速了气缸的损坏。
另外,上述结构中,控制按钮仅设置在输送线的一侧,不便于操作,并且控制按钮经常操作也存在损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及便于通过的输送线。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辊筒输送段、第二辊筒输送段及第三辊筒输送段,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的一端枢轴连接所述第一辊筒输送段的一端,所述第二辊筒输送线的另一端架设在所述第三辊筒输送段上,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与第一辊筒输送段连接的转轴与所述第一辊筒输送段的最靠近第二辊筒输送段的转辊共轴,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与第一辊筒输送段由同一个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中,所述第一辊筒输送段的相邻转辊通过链条与链轮或皮带与皮带轮连接,其最靠近第二辊筒输送段的转辊与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上最靠近第一辊筒输送段的辊筒通过链条与链轮或皮带与皮带轮连接,第二辊筒输送段的相邻辊筒通过链条与链轮或皮带与皮带轮连接,所述电机连接一辊筒或转辊。
优选的,所述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中,所述辊筒及转辊上套设有缓冲圈。
优选的,所述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中,所述第一辊筒输送段的支架上倾斜设置有至少一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的底部,且推动气缸驱动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向上倾斜的角度不小于60°。
优选的,所述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中,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对产生触发所述推动气缸的信号的光电传感器。
便于通过的输送线,包括上述任一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且所述便于通过的输送线呈封闭的环形或具有一缺口的环形。
优选的,所述的便于通过的输送线中,所述可掀式辊筒输送机通过转弯机或垂直移载机或直接连接与其输送方向保持夹角的直线输送段。
优选的,所述的便于通过的输送线中,所述转弯机包括弧形机架,所述机弧形架的两端等高设置有可自转的圆形转轴,其中一个转轴的外圆端连接驱动电机,两个所述圆形转轴上分别可转动且间隙地设置有一组直径相同的轴套,且两个所述圆形转轴的外圆端均连接套装在所述轴套外的弧形皮带的外圆侧并驱动弧形皮带转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使第二辊筒输送段架设在第三辊筒输送段上,在正常工作时,可以同第三辊筒段提供支撑,因此可以不需要气缸进行支撑,省去了气缸的损耗及能耗,并且,转轴与第一辊筒输送段上最靠近第二辊筒输送段的转辊共轴,从而使得在第二辊筒输送段转动时,所使用的皮带或链式传动结构中皮带或链条的松紧度不会变化,从而使得第一辊筒输送端和第二辊筒输送端可以共用一个动力源,减少了动力源的数量,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降低能耗。
本方案的辊筒输送线采用链式或带式传动结构,能够有效的实现多个辊筒通过一个动力源驱动,并且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方案的辊筒和转辊上设置有缓冲圈可以降低盒体运输过程中,盒体中的物品因振动发生碰撞损坏的风险,同时,缓冲圈可以增大摩擦力,保证输送的可靠性。
本方案进一步增加气缸和两侧的光电传感器,不需要按动按钮,触发相对按钮更容易,且适用寿命相对按钮更长;同时气缸在输送线正常工作时不受力,仅在需要打开时才工作,因此不需要持续的供气和长期的受力,因此能够有效的减小能耗和气缸轴的损耗,并且,由于第二辊筒输送段的整体结构简单,且没有动力源,自重小,可以有效的降低对气缸的要求,有利于降低设备成本。
本方案的便于通过的输送线,结构灵活,可根据不同的场地进行灵活调整。
本方案的转弯机能够有效的减少与输送线之间的对接间隙,从而有利于简化结构,保证输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 2 是本发明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 3是本发明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种隐去推动气缸);
图5是本发明的便于通过的输送线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的转弯机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转弯机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转弯机中的圆形转轴的示意图;
图9本发明的便于通过的输送线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揭示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进行阐述,如附图1、附图2所示,其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辊筒输送段10、第二辊筒输送段20及第三辊筒输送段30,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的一端枢轴连接所述第一辊筒输送段10的一端,所述第二辊筒输送线20的另一端架设在所述第三辊筒输送段30上,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与第一辊筒输送段10连接的转轴40与所述第一辊筒输送段10的最靠近辊筒输送段的转辊101共轴,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与第一辊筒输送段10由同一个电机50驱动。
具体来说,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一辊筒输送段10包括支架103,所述支架103上可自转地架设有一组等高且平行的转辊101,相邻转辊101通过链条与链轮或皮带与皮带轮构成的传动结构连接,例如,多个所述转辊101的同一端分别设置有一对链轮102,相邻两个转辊101上位置相对的两个链轮102通过链条(图中未示出)连接。
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二辊筒输送线20包括通过连接板90枢轴连接在所述支架103的内端两侧的侧板202,所述侧板202上同样可自转地设置有一组等高的辊筒201,所述辊筒201的高度与所述转辊101的高度相同且平行,相邻辊筒201通过链条与链轮或皮带与皮带轮连接,例如,多个所述辊筒201的同一端分别设置有一对链轮203,相邻两个辊筒201上位置相对的连个链轮203通过链条(图中未示出)连接。
并且,最靠近第二辊筒输送段20的转辊101与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上最靠近第一辊筒输送段10的辊筒201通过链条与链轮或皮带与皮带轮连接,所述电机50的电机轴上连接一链轮501,所述链轮通过链条(图中未示出)连接一辊筒201或转辊101上的一链轮。
所述第三辊筒输送段30与所述第一辊筒输送段10的结构相近,区别在于所述第三辊筒输送端30的转辊301的数量在1-3根,从而在输送过程中可以不需要配置动力,如附图2所示,并且所述第三辊筒输送段30的立柱302的上表面具有放置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的侧板203的区域。
进一步,为了避免箱体在辊筒和转辊上移动时产生较大的振动,造成多晶硅材料的破碎,如附图1所示,在所述辊筒201及转辊101、301上套设有缓冲圈60,所述缓冲圈60可以是各种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材料,例如橡胶圈、硅胶圈或软质塑料圈等,优选每个所述辊筒201及转辊101上间隙套设两个所述缓冲圈60,同时缓冲圈60能一定程度上增加盒体与转辊和辊筒之间的摩擦力,保证可靠的输送。
在上述结构中,需要通过人手抬动所述第二辊筒输送端20,因此,为了减低人工操作的劳累,如附图3所示,使所述第一辊筒输送段10的支架103上倾斜设置有至少一推动气缸70,优选所述气缸70 为两个,其它们的中部固定在同一平板上,它们的底端枢轴连接在所述支架103上,所述推动气缸70的活塞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的底部,且推动气缸70驱动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向上倾斜的角度不小于60°。
在进行两个所述推动气缸70的触发时,可以通过光电传感器或接近传感器等感应人手从而发送信号给控制装置(如PLC等,图中未示出),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推动气缸70启动,具体的,如附图4所示,在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对产生触发所述推动气缸70的信号的光电传感器80,并且一对光电传感器80中的一个用于控制推动气缸的气缸轴缩回,一个用于控制推动气缸的气缸轴伸出,当然同一侧的一对光电传感器80也可以在同时感应到人手时控制气缸动作,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误操作,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控制方式,此处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本方案进一步揭示了一种便于通过的输送线,如附图5所示,包括上述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100且所述便于通过的输送线呈封闭的环形或具有一缺口的环形。
例如,所述便于通过的输送线可以是圆形或矩形或圆角矩形或腰形等规则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的环形,所述具有缺口的环形可以是C形。
因此,所述便于通过的输送线还包括与所述可掀式辊筒输送机100连接的输送线,例如所述可掀式辊筒输送机100直接通过转弯机200和/或垂直移载机300连接与其输送方向保持夹角的直线输送段400。
当然,所述可掀式辊筒输送机100的至少一端也可以先连接一直线输送段,直线输送段再通过转弯机200和/或垂直移载机300连接其他的直线输送段。
所述转弯机200及垂直移载机300用于实现便于通过的输送线上的物品的转向。所述转弯机200可以是已知的各种转弯皮带机,所述垂直移载机300可以只已知的各种能够将物品的输送方向90°切换的装置。
优选的,如附图6、附图7所示,所述转弯机200包括,其包括弧形机架1,所述弧形机架根据需要转弯的角度可以在30°-90°之间进行设计,优选以90°为例,所述弧形机架1的两端等高设置有圆形转轴2,两个所述圆形转轴2相互垂直,并且,两个所述圆形转轴2可转动地架设在所述弧形基架1上,具体,每个所述圆形转轴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出)与基架1连接;其中一个转轴2的外圆端21延伸到所述弧形机架1的外部并连接驱动电机3;两个所述圆形转轴2上分别可转动且间隙地设置有一组直径相同的轴套4,且两个所述圆形转轴2的外圆端21均连接套装在所述轴套4外的弧形皮带5的外圆侧51并驱动弧形皮带5转动。
用带有多个轴套的圆形转轴代替原有的锥形辊,从而降低了机身厚度,使得微对接间隙型转弯机与输送机可进行直接有效的无缝对接,避免出现卡料等情况,有效的保证了输送的稳定性和顺畅性;并且圆辊相对于锥形辊的加工和组装难度小,便于推广应用和设备维护。
详细来看,如附图7所示,两个所述圆形转轴2上分别套装有链轮6,两个所述链轮6在所述圆形转轴2上的固定位置相同,且它们分别通过锁紧螺钉(图中未示出)与所述圆形转轴2固定,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如各种焊接技术等;并且为了便于组装,如附图8所示,在所述圆形转轴2上形成有用于连接链轮6的腰型孔22,在所述链轮6上设置有与所述腰形孔22对应的螺孔或连接孔,两个链轮6之间设置有链条7,如附图7所示,所述链条7通过锁紧件(图中未示出)与所述弧形皮带5的外圆侧51固定,所述弧形皮带5的内圆侧52延伸到最内端的所述轴套4外侧,工作时,驱动电机3带动与其连接的圆形转轴2自转,从而圆形转轴2驱动所述链轮6转动,所述链轮6带动链条7转动,从而带动弧形皮带5整体转动,此时,由于每个轴套4可以独立的转动,因此可以有效满足皮带在同一角速度时内圆侧与外圆侧的不同线速度要求。
并且,由于轴套4的尺寸对于不同位置的线速度的调整具有一定影响,经发明人大量的研究发现,当每个所述轴套4的直径在65-75mm之间,所述轴套4的长度在80-90mm之间可以获得最佳的调整效果。
在所述弧形基架1上设置有遮盖所述弧形皮带5外圆侧的护罩8,并且,所述护罩8延伸并覆盖所述弧形皮带5的转弯区域,所述护罩8的底部与所述弧形皮带5之间保持间隙,从而护罩8可以对弧形皮带的两侧进行防护,避免受外部碰撞。
另外,如附图6所示,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对于一些相对平滑的物体或者输送线输送来的速度较快时,物体可能会与外圆侧的护罩8产生碰撞,因此,至少在所述护罩8的内侧壁设置有弹性缓冲条9,例如各种塑料缓冲垫或海绵缓冲垫,它们可以通过双面胶固定在所述护罩8上。
所述垂直移载机300可以是如申请号为201410078150.4的旋转移载机,也可以是两条垂直的输送线,一条输送线的输送面可以升降到另一条输送线的输送面上方或下方,从而将其接收的物品移载到另一条输送线上实现输送方向转变,此处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当然,如附图9所示,所述直线输送段400也可以直接以垂直于可掀式辊筒输送机100的方式布置在其两端。
本发明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辊筒输送段(10)、第二辊筒输送段(20)及第三辊筒输送段(30),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的一端枢轴连接所述第一辊筒输送段(10)的一端,所述第二辊筒输送线(20)的另一端架设在所述第三辊筒输送段(30)上,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与第一辊筒输送段(10)连接的转轴(40)与所述第一辊筒输送段(10)上最靠近第二辊筒输送段(20)的转辊共轴,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与第一辊筒输送段(10)由同一个电机(50)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筒输送段(10)的相邻转辊通过链条与链轮或皮带与皮带轮连接,最靠近第二辊筒输送段的转辊与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上最靠近第一辊筒输送段的辊筒通过链条与链轮或皮带与皮带轮连接,第二辊筒输送段(20)的相邻辊筒通过链条与链轮或皮带与皮带轮连接,所述电机(50)连接一辊筒或转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及转辊上套设有缓冲圈(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筒输送段(10)的支架上倾斜设置有至少一推动气缸(70),所述推动气缸(70)的活塞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的底部,且推动气缸(70)驱动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向上倾斜的角度不小于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筒输送段(2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对产生触发所述推动气缸(70)的信号的光电传感器(80)。
6.便于通过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可掀式辊筒输送机(100)且所述便于通过的输送线呈封闭的环形或具有一缺口的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便于通过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掀式辊筒输送机(100)通过转弯机(200)和/或垂直移载机(300)和/或直接连接与其输送方向保持夹角的直线输送段(4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通过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弯机(200)包括弧形机架(1),所述机弧形架(1)的两端等高设置有可自转的圆形转轴(2),其中一个转轴(2)的外圆端(21)连接驱动电机(3),两个所述圆形转轴(2)上分别可转动且间隙地设置有一组直径相同的轴套(4),且两个所述圆形转轴(2)的外圆端(21)均连接套装在所述轴套(4)外的弧形皮带(5)的外圆侧(51)并驱动弧形皮带(5)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57648.2A CN111410001A (zh) | 2020-04-03 | 2020-04-03 | 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及便于通过的输送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57648.2A CN111410001A (zh) | 2020-04-03 | 2020-04-03 | 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及便于通过的输送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10001A true CN111410001A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488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57648.2A Pending CN111410001A (zh) | 2020-04-03 | 2020-04-03 | 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及便于通过的输送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1000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60694A (zh) * | 2020-12-17 | 2021-04-16 | 格特鲁德(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倾斜式辊筒输送机 |
CN113479566A (zh) * | 2021-08-18 | 2021-10-08 | 燕山大学 |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的链式输送线机构 |
-
2020
- 2020-04-03 CN CN202010257648.2A patent/CN11141000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60694A (zh) * | 2020-12-17 | 2021-04-16 | 格特鲁德(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倾斜式辊筒输送机 |
CN112660694B (zh) * | 2020-12-17 | 2023-08-18 | 福耐姆智能传输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倾斜式辊筒输送机 |
CN113479566A (zh) * | 2021-08-18 | 2021-10-08 | 燕山大学 |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的链式输送线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22199B2 (en) | Adjustable conveyor extensions | |
CN111410001A (zh) | 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及便于通过的输送线 | |
EP0611012B1 (en) | Conveyor table | |
US2648422A (en) | Swivel conveyer and means for mounting and driving the same | |
CN204341972U (zh) | 一种旋转输送机 | |
CN212502287U (zh) | 可掀式辊筒输送机及便于通过的输送线 | |
CN107826603B (zh) | 铰接式输送设备 | |
CN210527762U (zh) | 转向输送装置 | |
CN108891859A (zh) | 一种链式重载输送装置 | |
JPH0657568B2 (ja) | コンベヤ装置 | |
US10773896B1 (en) | Conveyor apparatus and system | |
CN210654801U (zh) | 微对接间隙型转弯机 | |
CN210557550U (zh) | 可移动式输送线 | |
JP3241487B2 (ja) | クロスフィーダ | |
JP2003081416A (ja) | ベルトコンベヤ装置 | |
KR100213725B1 (ko) | 제품 기상 및 회전이송장치 | |
KR20120110316A (ko) | 벨트 컨베이어 감지장치 | |
CN207956846U (zh) | 一种鱼产品摆料输送带 | |
CN219258581U (zh) | 大型带式输送机用防打滑驱动滚筒 | |
CN214326178U (zh) | 冷却区下料检测装置 | |
CN220563596U (zh) | 一种弧形摆动皮带机 | |
CN217296184U (zh) | 一种用于理瓶机的风送装置 | |
CN217650184U (zh) | 一种适用于伸缩皮带机的摆臂设备 | |
CN219839150U (zh) | 推箱组件及具有其的输送线 | |
CN216862983U (zh) | 一种用于斗轮机的液压调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