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95085A - 一种路基过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基过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95085A
CN111395085A CN202010356157.3A CN202010356157A CN111395085A CN 111395085 A CN111395085 A CN 111395085A CN 202010356157 A CN202010356157 A CN 202010356157A CN 111395085 A CN111395085 A CN 111395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bed
transition
plate
retaining plate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61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雷
王祥
谢浩
李小和
严栋
詹志雄
王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Economic and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Economic and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Economic and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61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950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95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50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3/00Foundations for pav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3/00Foundations for pavings
    • E01C3/04Foundations produced by soil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路基过渡结构,涉及路基工程领域。该路基过渡结构包括:填料路基;过渡路基,沿填料路基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在填料路基的一端,过渡路基一端的端面与填料路基的一端的端面接触;挡土板,设置在过渡路基的一端的相对的另一端,并与另一端的端面固定连接;箱式路基,与挡土板相邻设置。通过在填料路基和箱式路基之间设置过渡路基和挡土板,过渡路基和挡土板组合形成路基过渡结构的过渡段,实现填料路基和箱式路基的衔接过渡。其中,挡土板体积小、重量轻,且施工简易,可以降低路基过渡结构过渡段的体积方量以及工程造价。

Description

一种路基过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路基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路基过渡结构。
背景技术
路基过渡结构是为了实现路基与路基之间或路基与结构物之间的衔接过渡,而在二者之间设置的特殊地段。其结构包括路基段和过渡段,路基段设置在过渡段的两端,并与过渡段连接,保证路基线路的平顺性和安全可靠性。相关的路基过渡结构的过渡段内设置桥台,桥台体积方量大、造价高昂,主要适用于桥梁的桥面路基与其它路基的衔接,普适性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基过渡结构,以解决如何降低路基过渡结构的过渡段体积方量以及工程造价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路基过渡结构,包括:填料路基;过渡路基,沿所述填料路基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填料路基的一端,所述过渡路基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填料路基的所述一端的端面接触;挡土板,设置在所述过渡路基的所述一端的相对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另一端的端面固定连接;箱式路基,与所述挡土板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箱式路基包括顶板和至少两个支撑件,所述顶板连接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其中,所述挡土板与所述顶板的端面和所述支撑件的端面均相邻。
进一步地,所述挡土板的第一侧面与所述顶板的端面和所述支撑件的端面均贴合,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挡土板具有与所述过渡路基贴合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
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和所述顶板内;
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内,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式路基还包括底板,所述至少两个支撑件的底端连接所述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
第三加强筋,沿所述挡土板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挡土板的一端和所述底板内;
第四加强筋,沿所述挡土板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挡土板的所述一端的相对的另一端和所述顶板内。
进一步地,所述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
第五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内,连接所述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且所述第五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加强筋、第四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均垂直;
第六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内,位于所述挡土板的所述一端,并与所述第三加强筋的端部固定连接;
第七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内,位于所述挡土板的所述另一端,并与所述第四加强筋的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的宽度大于相距最远的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锥坡,沿垂直于所述箱式路基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箱式路基的一端,且与所述挡土板和所述箱式路基均相邻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路基过渡结构包括填料路基、过渡路基、挡土板和箱式路基,其中,挡土板的一侧与过渡路基连接,另一侧与箱式路基连接。通过在填料路基和箱式路基之间设置过渡路基和挡土板,过渡路基和挡土板组合形成路基过渡结构的过渡段,实现填料路基和箱式路基的衔接过渡。挡土板体积小、重量轻,且施工简易,从而降低了路基过渡结构过渡段的体积方量以及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路基过渡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路基过渡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箱式路基结构在a-a方向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箱式路基结构在a-a方向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一种带底板的箱式路基结构在a-a方向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加强筋、第六加强筋和第七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D处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C处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路基过渡结构在b-b方向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锥坡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非过渡路基,2-过渡路基,3-填料路基,31-填料路基基床表层,32-填料路基基床底层,33-填料路基本体,4-挡土板,41-第一侧面,42-第二侧面,5-箱式路基,51-顶板,52-支撑件,53-底板,61-第一加强筋,62-第二加强筋,63-第三加强筋,64-第四加强筋,65-第五加强筋,66-第六加强筋,67-第七加强筋,7-锥坡,Q-桥台,S-地基,i-坡度,L1-边坡的垂直高度,L2-边坡的水平宽度,D1-支撑件的间距,D2-挡土板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延伸方向是指部件的长度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基过渡结构,可为不同类型的路基之间或路基与结构物等的衔接起过渡和连接的作用,其可用于铁路路基或者其他路基之间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发明产生限定。
如图1所示,以铁路路基过渡结构为例,针对过渡路基2和桥台Q组合的过渡段对路基过渡结构的工作原理进行示例性说明。路基过渡结构可以包括非过渡路基1、过渡路基2和桥台Q。地基S的表面为大致平面,非过渡路基1设置在地基S的表面,非过渡路基1可以是填料路基或者箱式路基。沿非过渡路基1长度的延伸方向,非过渡路基1的两侧端面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表面,该表面称之为沿非过渡路基1的边坡,边坡结构可以保证非过渡路基1的整体稳定性,边坡具有一定的坡度,需要说明的是,边坡坡度i是指边坡的垂直高度L1与水平宽度L2的比值,也可用1:m表示,其中m为坡度系数,与边坡坡度i互为倒数。具体的边坡坡度i值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来设定。
沿非过渡路基1的长度延伸方向,距非过渡路基1的边坡一定距离处,设置桥台Q,需要说明的是,桥台Q是指位于桥梁两端,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并和路基相衔接的建筑物。桥台Q的上顶面与非过渡路基1的上表面大致平齐,过渡路基2设置在桥台Q与非过渡路基1之间的空间内,起到填充过渡的作用,其自身重力可以压实非过渡路基1的边坡,过渡路基2的上表面与桥台Q的上顶面大致平齐,以实现桥台Q与非过渡路基1的平顺连接。桥台Q靠近过渡路基2的一端的端面垂直于地基S表面,且该垂直端面与过渡路基2的端面贴合,桥台Q远离过渡路基2的一端的端面为倾斜面,桥台Q形成下重上轻的结构,使桥台Q下部基础更加稳固,不易倾覆。由于非过渡路基1和过渡路基2其材料可以是填土或者填料,其自身的属性较为松散,易发生变形移位,非过渡路基1可将填土或者填料的压力传递至过渡路基2,过渡路基2进一步将压力传递至桥台,桥台Q自身的体积和重量十分庞大,与过渡路基2共同组合形成路基过渡结构的过渡段,桥台Q通过抵靠在过渡路基2的一侧,以抵挡台后的过渡路基2和从非过渡路基1传递至过渡路基2的填土或填料压力,防止非过渡路基1和过渡路基2沿路基长度的延伸方向发生变形移位,实现稳定桥头路基,使桥头路基和桥上路基平稳可靠地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路基过渡结构包括填料路基3。具体的,填料路基3可以包括:沿垂直于地基S表面的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填料路基基床表层31、填料路基基床底层32和填料路基本体33。需要说明的是,基床包括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其范围指铁路路基面以下受到列车动荷载作用和受水文、气候四季变化影响的深度范围。填料路基3的厚度是填料路基基床表层31、填料路基基床底层32和填料路基本体33的厚度之和,填料路基3承受的路基载荷包括静载荷和动载荷,载荷通过路基表面传递至基床,在长期的载荷作用下,基床容易发生破坏或是产生过大的有害变形,从而影响正常的铁路运输。合理的基床厚度设计可提供填料路基3足够的强度抵抗动应力,还可以使填料路基3塑性累积变形小,避免不均匀沉降,同时还可以使其弹性变形小,满足高速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基床的结构可分两种:一种是二层系统,采用道床与土质基床直接相连,称为土基床。需要说明的是,道床是指位于铁路轨枕下面,路基面上面铺设的石砟垫层。土基床对施工要求较高,需采用优质填料填筑。另一种是多层系统,采用在道床和土质基床之间设置一层过渡层,又称基床表层,即所述的填料路基基床表层31,其作为保护层提高路基承载力和消除基床病害。填料路基基床底层32支撑填料路基基床表层31,路基载荷通过各层基床逐级传递。填料路基本体33作为填料路基3的基础,其厚度大于填料路基基床表层31和填料路基基床底层32的厚度,以提供坚实稳固的支撑。沿填料路基3长度的延伸方向,填料路基3的端部设置有边坡,边坡坡度i为1:m,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边坡坡度i可以是1:2。
如图2所示,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过渡路基2,沿填料路基3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在填料路基3的一端,过渡路基2一端的端面与填料路基3的一端的端面接触,该端面为填料路基3的边坡,即过渡路基2与填料路基3的边坡相邻设置,过渡路基2的上表面与填料路基3的上表面大致平齐,实现平顺连接。过渡路基2与填料路基3的边坡接触的端面是倾斜端面,该倾斜端面的坡度与填料路基3的边坡坡度i相同,可以与填料路基3的坡面匹配,形成紧密贴合,过渡路基2以自身重力压实填料路基3的边坡,避免填料路基3的边坡或者填料路基3受路基载荷的作用发生变形移位。过渡路基2远离填料路基3的另一个端面是与地基S表面垂直的垂直端面,用以连接挡土板。
如图2所示,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挡土板4,设置在过渡路基2的一端的相对的另一端,并与另一端的端面固定连接。即:挡土板4与过渡路基2的垂直端面固定连接。挡土板4的上顶面与过渡路基2的上表面大致平齐,以实现平顺连接。挡土板4与过渡路基2的接触面和过渡路基2的垂直端面面积大致相同,以覆盖过渡路基2的垂直端面。挡土板4具有一定厚度,满足强度和刚度设计要求,以抵挡挡土板4一侧的过渡路基2以及从填料路基3传递至过渡路基2的填土或填料压力,防止过渡路基2和填料路基3沿路基长度的延伸方向发生变形移位甚至垮塌。
如图2所示,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箱式路基5,与挡土板4相邻设置。箱式路基5沿路基长度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地基S表面,其靠近挡土板4的一端与挡土板4端面抵接,箱式路基5的上顶面与挡土板4的上顶面大致平齐。挡土板4靠近过渡路基2的端面承受填土或者填料压力,压力过大时可能导致挡土板4倾覆,失去抵挡填土或填料的作用。将箱式路基5设置在挡土板4远离过渡路基2的相对的另一端面处,箱式路基5结构本身强度和刚度较大,受外力作用不易变形,箱式路基5可以将自身的张力沿路基的长度方向传递至挡土板4,与填土或填料压力形成相反的作用力,给挡土板4提供了反作用力的支撑点,对抗来自过渡路基2以及从填料路基3传递至过渡路基2的填土或填料压力。
如图1所示,相关路基过渡结构中的桥台Q结构体积和重量十分庞大,工程量大且造价高昂,主要适用于桥梁的桥面路基与其它路基的衔接,不具有普适性。本发明实施例的挡土板体积小、重量轻,施工简易,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路基衔接,普适性较好。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地基S表面设置填料路基3、过渡路基2、挡土板4和箱式路基5,其中,过渡路基2和挡土板4设置在填料路基3和箱式路基5之间,过渡路基2和挡土板4组合形成路基过渡结构的过渡段,实现填料路基3和箱式路基5的衔接过渡。挡土板4体积小、重量轻,且施工简易,使得过渡段结构工程量小且造价低廉,还可以提高路基过渡结构的普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箱式路基5包括顶板51和至少两个支撑件52,顶板51连接支撑件52的顶端;其中,挡土板4与顶板51的端面和支撑件52的端面均相邻。具体的,支撑件52的数量任意,如图3所示是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件52箱式路基5结构,如图4所示是三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件52箱式路基5结构,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选用如图3所示的两个支撑件52结构形式的箱式路基5作后续阐述。如图3和图5所示,顶板51的上表面设置与挡土板4的顶面大致平齐,且与地基S表面平行。可选的,顶板51的宽度可以与两个支撑件52的间距大致相同,也可以比两个支撑件52的间距稍大,即顶板51的两侧往宽度方向适当延伸,可以满足加宽路基面需求的灵活性,降低对地基的加固要求。支撑件52的上端面与顶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件52的侧面与顶板51的顶面垂直,顶板51、支撑件52和地基S表面形成围合空间,支撑件52可以给顶板51提供稳固支撑。顶板51的长度和支撑件52的长度大致相同,顶板51的端面与支撑件52的端面大致平齐,并与挡土板4的侧面抵接,给挡土板4提供反作用力的支撑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挡土板4的第一侧面41与顶板51的端面和支撑件52的端面均贴合,第一侧面41垂直于顶板51的上表面。具体的,第一侧面41为挡土板4靠近箱式路基5的一侧,前面已提到顶板51的上表面与地基S表面平行,即第一侧面41也垂直于地基S表面。第一侧面41与顶板51的端面和支撑件52的端面均大致平行,并紧密接触,一方面实现顶端衔接处的平顺过渡,另一方面箱式路基5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给挡土板4提供牢固支撑,使反作用力直接沿垂直于第一侧面41的方向传递至挡土板,有效抵挡填土或填料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挡土板4具有与过渡路基2贴合的第二侧面42,第二侧面42和第一侧面41平行。具体的,第二侧面42为挡土板4远离箱式路基5的一侧,前面已提到过渡路基2远离填料路基3的另一个端面是与地基S表面垂直的垂直端面,并且也提到了第一侧面41垂直于地基S表面,即第二侧面42与过渡路基2的垂直端面相平行,以形成紧密连接,给过渡路基2提供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筋61,设置在挡土板4和顶板51内;第二加强筋62,设置在挡土板4内,第二加强筋6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加强筋61的延伸方向垂直,且与第一加强筋61的端部固定连接。具体的,沿竖直方向,在顶板51内设置数量若干的第一加强筋61,第一加强筋61的长度方向与顶板的长度方向大致相同,且第一加强筋61的一端水平嵌入挡土板4内。一方面,通过第一加强筋61的连接作用,使挡土板4可以牢固的固定于箱式路基5上,顶板51通过第一加强筋61将自身张力传递至挡土板4,对抗挡土板4所受的填土或填料压力,避免挡土板4受路基载荷作用移位。另一方面,箱式路基5的顶板51面积较大,在顶板51内设置第一加强筋61还可以提高顶板51的强度和刚度,承受更大的路基载荷。各第一加强筋61的长度、粗细和间距可以大致相同,使整个顶板51的传递力大致均等,第一加强筋61嵌入挡土板4的深度大致相同,避免挡土板4端部局部受力不均而发生不可逆的损坏。第一加强筋61之间的排布间距可适当加密,给挡土板4提供更稳固的支撑。
如图6和图7所示,沿挡土板4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可以在挡土板4内设置数量若干的第二加强筋62,且与嵌入挡土板4的第一加强筋61的端部连接。一方面,通过第一加强筋61和第二加强筋62之间的连接,使挡土板4固定于箱式路基5的一端,和箱式路基5形成整体,箱式路基5自身体量庞大,可以避免挡土板4在抵挡填土或填料的压力时发生移位。另一方面,第二加强筋62还可以提高挡土板4的强度和刚度,既有效的抵挡了填土或填料压力,也提高了其顶面承受路基载荷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箱式路基5还包括底板53,至少两个支撑件52的底端连接底板53。具体的,底板53的上下表面为大致平面形状,底板53设置在地基S表面,支撑件52设置在顶板51和底板53之间,支撑件52的底端与底板53固定连接,使顶板51、支撑件52和底板53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路基载荷的作用,相较于将支撑件52的底端直接设置于地基S表面,支撑件52与地基S表面并不构成整体,支撑件52承受路基载荷作用时可能会发生偏折,导致箱式路基5的路基功能失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第三加强筋63和第四加强筋64,第三加强筋63沿挡土板4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挡土板4的一端和底板53内;第四加强筋64,沿挡土板4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挡土板4的一端的相对的另一端和顶板51内。具体的,第三加强筋63的一端水平嵌入挡土板4的下端部内,第四加强筋64的一端水平嵌入挡土板4的上端部内。第三加强筋63和第四加强筋64采用与第一加强筋61类似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一方面,通过第三加强筋63和的第四加强筋64的共同作用,使挡土板4的上端和下端与箱式路基5连接,使挡土板4更为牢固的固定于箱式路基5上,顶板51通过第四加强筋64将自身张力传递至挡土板4,底板53通过第三加强筋63将自身张力传递至挡土板4,共同对抗挡土板4所受的填土或填料压力,避免挡土板4受路基载荷作用移位。另一方面,在顶板51内设置第四加强筋64可以提高顶板51的强度和刚度,底板53内设置第三加强筋63可以提高底板53的强度和刚度,进一步提高箱式路基5整体承受路基载荷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第五加强筋65,设置在挡土板4内,连接第三加强筋63和第四加强筋64,且第五加强筋65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加强筋63、第四加强筋64的延伸方向均垂直;第六加强筋66,设置在挡土板4内,位于挡土板4的一端,并与第三加强筋63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七加强筋67,设置在挡土板4内,位于挡土板4的另一端,并与第四加强筋64的端部固定连接。具体的,沿挡土板4的厚度方向,可以在挡土板4内设置数量若干的第五加强筋65,其长度与挡土板4的高度大致相同,第五加强筋65的上端与嵌入挡土板4的第四加强筋64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五加强筋65的下端与嵌入挡土板4的第三加强筋63的端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加固挡土板4与箱式路基5之间的连接。
如图11所示,沿路基的延伸方向,在挡土板4的下端部设置数量若干的第六加强筋66,第六加强筋66的长度与挡土板4的宽度大致相同,且与嵌入挡土板4的第三加强筋63的端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加强挡土板4的下端部与底板53的连接,从而整体上提高挡土板4与箱式路基5之间的连接。
如图12所示,沿路基的延伸方向,在挡土板4的上端部设置数量若干的第七加强筋67,第七加强筋67的长度与挡土板4的宽度大致相同,且与嵌入挡土板4的第四加强筋64的端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加强挡土板4的上端部与顶板51的连接,从而整体上提高挡土板4与箱式路基5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侧面41的宽度D2大于相距最远的两个支撑件52之间的距离D1。具体的,D1是支撑件52沿路基延伸方向的中心截面之间的距离。D2大于D1便于支撑件52的端面抵接在挡土板4的第一侧面41,给挡土板4提供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锥坡7,沿垂直于箱式路基5的延伸方向位于箱式路基5的一端,且与挡土板4和箱式路基5均相邻设置。具体的,锥坡7位于挡土板4和箱式路基5的衔接处,并分设与路基两侧,锥坡的坡度i为1:n,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锥坡的坡度i可以是1:1.25。保护路基两侧的稳定性,防止冲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填料路基;
过渡路基,沿所述填料路基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填料路基的一端,所述过渡路基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填料路基的所述一端的端面接触;
挡土板,设置在所述过渡路基的所述一端的相对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另一端的端面固定连接;
箱式路基,与所述挡土板相邻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路基包括顶板和至少两个支撑件,所述顶板连接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其中,所述挡土板与所述顶板的端面和所述支撑件的端面均相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板的第一侧面与所述顶板的端面和所述支撑件的端面均贴合,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板具有与所述过渡路基贴合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
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和所述顶板内;
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内,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端部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路基还包括底板,所述至少两个支撑件的底端连接所述底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
第三加强筋,沿所述挡土板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挡土板的一端和所述底板内;
第四加强筋,沿所述挡土板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挡土板的所述一端的相对的另一端和所述顶板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
第五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内,连接所述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且所述第五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加强筋、第四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均垂直;
第六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内,位于所述挡土板的所述一端,并与所述第三加强筋的端部固定连接;
第七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内,位于所述挡土板的所述另一端,并与所述第四加强筋的端部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宽度大于相距最远的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锥坡,沿垂直于所述箱式路基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箱式路基的一端,且与所述挡土板和所述箱式路基均相邻设置。
CN202010356157.3A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路基过渡结构 Pending CN1113950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6157.3A CN111395085A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路基过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6157.3A CN111395085A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路基过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5085A true CN111395085A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8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6157.3A Pending CN111395085A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路基过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950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3544A (zh) * 2020-11-30 2021-02-0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箱式路基结构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1505A (ja) * 1997-10-31 1999-05-18 Ibigawa Concrete Kogyo Kk 擁壁用ブロック及び擁壁
JP2008150896A (ja) * 2006-12-19 2008-07-03 Port & Airport Research Institute 裏込め地盤の耐震補強工法および構造
CN203782495U (zh) * 2014-03-25 2014-08-2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结构
CN204356606U (zh) * 2014-11-23 2015-05-27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陡坡轻型路基结构
CN105178126A (zh) * 2015-08-31 2015-12-2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带组合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6090197U (zh) * 2016-07-27 2017-04-12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无桥头锥坡预制挡板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堤结构
CN207405425U (zh) * 2017-10-23 2018-05-25 陈煌辉 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
CN208545767U (zh) * 2018-05-23 2019-02-2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深圳研究设计院 一种衡重式桩板挡墙
KR20190037416A (ko) * 2017-09-29 2019-04-08 황인정 옹벽용 부벽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조립식 옹벽
CN110258221A (zh) * 2019-06-24 2019-09-20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箱型框路基
CN210262549U (zh) * 2019-06-11 2020-04-07 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既有线路基帮宽改造的组合式桩板墙结构
CN212533576U (zh) * 2020-04-29 2021-02-12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路基过渡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1505A (ja) * 1997-10-31 1999-05-18 Ibigawa Concrete Kogyo Kk 擁壁用ブロック及び擁壁
JP2008150896A (ja) * 2006-12-19 2008-07-03 Port & Airport Research Institute 裏込め地盤の耐震補強工法および構造
CN203782495U (zh) * 2014-03-25 2014-08-2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结构
CN204356606U (zh) * 2014-11-23 2015-05-27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陡坡轻型路基结构
CN105178126A (zh) * 2015-08-31 2015-12-2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带组合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6090197U (zh) * 2016-07-27 2017-04-12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无桥头锥坡预制挡板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堤结构
KR20190037416A (ko) * 2017-09-29 2019-04-08 황인정 옹벽용 부벽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조립식 옹벽
CN207405425U (zh) * 2017-10-23 2018-05-25 陈煌辉 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
CN208545767U (zh) * 2018-05-23 2019-02-2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深圳研究设计院 一种衡重式桩板挡墙
CN210262549U (zh) * 2019-06-11 2020-04-07 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既有线路基帮宽改造的组合式桩板墙结构
CN110258221A (zh) * 2019-06-24 2019-09-20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箱型框路基
CN212533576U (zh) * 2020-04-29 2021-02-12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路基过渡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肖良锦;郑博华;杭忠超;: "新型扶壁式挡土墙研究及应用", 城市勘测, no. 04, 30 August 2008 (2008-08-30)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3544A (zh) * 2020-11-30 2021-02-0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箱式路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85906A1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低置线路道岔区与非道岔区过渡段结构
CN103614961B (zh) 一种防止桥台跳车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及施工方法
CN108547218A (zh) 桥台刚构桥的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12533576U (zh) 一种路基过渡结构
CN111395085A (zh) 一种路基过渡结构
CN102383353A (zh) 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
CN106677077B (zh) 桥梁加固装置
CN107724227A (zh) 一种连续刚构‑上承式板拱组合桥梁
CN111733689A (zh) 适用于新型大跨度整体桥台后填料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1498292U (zh) 一种既有铁路路基帮宽结构及系统
CN214613375U (zh) 一种倒梯形箱式托盘结构、路基结构及轨道结构
CN214530265U (zh) 一种带eps减荷板的钢波纹涵管结构
CN215800693U (zh) 一种分离式路基无砟轨道过渡段桩板结构
CN206385393U (zh) 无砟轨道
CN211646031U (zh) 一种适用于新型桥台刚构桥的减震结构
CN209555666U (zh) 铁路高填方路堤反扶壁u型槽结构
CN204875494U (zh) 适用于桥梁的简易式可伸缩桥台
CN111119024A (zh) 一种铁路桥梁
CN215758264U (zh) 一种铁路岔区陡坡路基框架
CN110886180A (zh) 一种简支转连续无缝桥梁
CN220619765U (zh) 一种桥头路基结构
CN211446568U (zh) 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
CN212247679U (zh) 一种具有滑动位移的桩板结构及路基系统
CN213571503U (zh) 桥头连接结构和桥梁结构
CN212247823U (zh) 一种能够滑动延伸的桩板结构及路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