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9480B - 门闩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门闩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9480B
CN111379480B CN201911347900.2A CN201911347900A CN111379480B CN 111379480 B CN111379480 B CN 111379480B CN 201911347900 A CN201911347900 A CN 201911347900A CN 111379480 B CN111379480 B CN 1113794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member
door latch
housing
worm wheel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79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9480A (zh
Inventor
赤木伸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 Sh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U Shi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 Shin Ltd filed Critical U Shi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79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9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9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9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34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of geared transmiss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电动机的控制的复杂化的门闩锁装置。门闩锁装置具备产生驱动力的电动机、接受驱动力并在规定的旋转范围内进行旋转的旋转部件(65)、和与旋转至旋转范围的一端和旋转范围的另一端中的至少一方的旋转部件(65)抵接从而限制旋转部件(65)的旋转的限制部件(68)。在限制部件(68)设有与旋转部件(65)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682)。

Description

门闩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用于汽车等的门闩锁(latch)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内容所示,以往,作为门闩锁装置,存在具备蜗杆(worm)、蜗轮(worm wheel)和制动件(stopper)的装置,上述蜗轮与该蜗杆啮合,并且可以旋转,上述制动件用于限制蜗轮的旋转。当该蜗轮旋转了规定的角度时,蜗轮的一部分与制动件抵接。由此,防止上述蜗轮超过规定的角度而进行旋转。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155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以往的门闩锁装置中,通过弹性材料来形成制动件,从而谋求抑制蜗轮的损伤。作为提高该对损伤的抑制效果的方法,可以考虑调整电动机的旋转速度,以使蜗轮的一部分以低速的方式与制动件抵接。
但是,上述调整电动机的旋转速度的方法会引起电动机的控制复杂化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电动机的控制的复杂化的门闩锁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门闩锁装置具备:
产生驱动力的电动机;
接受上述驱动力并在规定的旋转范围内旋转的旋转部件;以及
与旋转至上述旋转范围的一端和上述旋转范围的另一端中的至少一方的上述旋转部件抵接从而限制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的限制部件,
在上述限制部件设有与上述旋转部件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
本发明的门闩锁装置可以防止电动机的控制的复杂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门闩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第1壳体、电动机等的立体图。
图3A为蜗轮以及制动件的立体图。
图3B为上述蜗轮以及制动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4A为上述第1壳体的轴部及其周边部的俯视图。
图4B为上述第1壳体的轴部及其周边部的立体图。
图4C为上述第1壳体的轴部及其周边部的另一立体图。
图5为第1壳体的轴部及其周边部的模式剖视图。
图6A为图2的状态下的蜗轮等的立体图。
图6B为其他状态下的蜗轮等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图示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门闩锁装置。
图1是从叉形件(fork)20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门闩锁装置1的立体图。
在例如汽车(未图示)的车体上搭载有门闩锁装置1。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车体在侧部具备可以通过侧门进行开闭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周缘部设置有可以与门闩锁装置1的叉形件20卡合的闩眼(striker)2。
门闩锁装置1设置在侧门的周缘部,在闭锁侧门时,门闩锁装置1与闩眼2相对。此外,门闩锁装置1具备壳体10、可旋转地安装于该壳体10的叉形件20、和闩眼2所插入的凹部30。
壳体10具备例如树脂制的第1壳体11、和与该第1壳体11组合的例如树脂制的第2壳体12。用于向电动机51、61(如图2所示)供电的端子部40从该第2壳体12露出。
叉形件20在闭锁侧门时形成为使得闩眼2无法脱离凹部30的姿势(闭锁姿势),从而禁止侧门向打开方向的旋转。此外,叉形件20在打开侧门时形成为使得闩眼2可以脱离凹部30的姿势(解锁姿势),从而使侧门能够向打开方向旋转。
此外,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门闩锁装置1还具备可以与叉形件20卡合的卡爪杆(claw lever)。该卡爪杆与叉形件20卡合时,禁止从闭锁姿势变更为解锁姿势。反过来说,当解除上述卡爪杆与叉形件20的卡合时,可以从闭锁姿势变更为解锁姿势。
图2是从开口部11a侧观察第1壳体11、电动机51等的立体图。应予说明,在图2中省略了门闩锁装置1的一部分部件的图示。
门闩锁装置1具备第1锁定机构50和第2锁定机构60,该第1锁定机构50用于控制侧门的锁定以及解锁,该第2锁定机构60用于使侧门内侧的门锁旋钮(door lock knob)(未图示)的操作有效化以及无效化。
在第1壳体11设置有第1锁定机构50、第2锁定机构60等。该第1壳体11具有被第2壳体12(如图1所示)封闭的开口部11a。
第1锁定机构50具备电动机51、例如为圆条形状的蜗杆54、例如为圆盘形状的蜗轮55、和例如为板条形状的接头(joint)56。
电动机51具备电动机主体52、和从该电动机主体52突出的输出轴53。通过向电动机51供电,输出轴53与蜗杆54一体地旋转。
蜗杆54以相对于输出轴53可以在输出轴53的轴向上相对移动,并且相对于输出轴53而在输出轴53的圆周方向上无法相对移动的方式,安装于输出轴53。该蜗杆54的轴向上的一个端部可旋转地被第1壳体11的第1支承部11b支承。另一方面,蜗杆54的轴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可旋转地被第1壳体11的第2支承部11c支承。
蜗轮55可旋转地安装于第1壳体11的轴部11d。在该蜗轮55的整个外周边缘部形成齿部。该齿部与蜗杆54的外周边缘部的齿部啮合。由此,蜗轮55随着蜗杆54的旋转而进行旋转。此时,蜗轮55的下表面的卡合部(未图示)与接头56卡合,使接头56向图2的中下方向或者图2的中上方向移动。在此,图2的中下方向相当于关于蜗杆54的蜗轮55侧的方向。此外,图2的中上方向相当于关于蜗杆54的与蜗轮55相反的一侧的方向。
接头56通过蜗轮55的顺时针旋转而朝向图2的中上方向移动。此时,与接头56联动的连杆(link)(未图示)等移动至锁定位置,从而形成解除连杆与卡爪杆的连结的锁定状态。在该锁定状态下,与门把手(未图示)的操作联动的连杆无法操作卡爪杆,因而无法通过对门把手的操作来打开侧门。另一方面,接头56通过蜗轮55的逆时针旋转,向图2的中下方向移动。此时,上述连杆等移动至解锁位置,形成连杆与卡爪杆相连结的解锁状态。在该解锁状态下,与门把手的操作联动的连杆能够操作卡爪杆,因而可以通过对门把手的操作来打开侧门。简单来说,通过使接头56向图2的中上方向移动,可以实现对侧门的锁定,另一方面,通过使接头56向图2的中下方向移动,可以实现对侧门的解锁。应予说明,图2的接头56的状态为接头56向图2的中上方向移动后的状态。
第2锁定机构60具备电动机61、例如为圆条形状的蜗杆64、蜗轮65、滑块66和转子67。应予说明,蜗轮65是旋转部件的一个示例。
电动机61位于与第1锁定机构50的电动机51相比更靠近图2的中下侧的位置。换言之,第1锁定机构50的电动机51位于汽车的顶部侧,第2锁定机构60的电动机61位于汽车的底部侧。与电动机51相同,该电动机61也具备电动机主体62以及输出轴63。
通过向电动机61供电,蜗杆64与输出轴63一体地旋转,并且相对于输出轴63可以在输出轴63的轴向上移动。即,蜗杆64在输出轴63上的安装方法与蜗杆54在输出轴53上的安装方法相同。此外,通过第1壳体11的第1支承部11e以及第2支承部11f进行蜗杆64的旋转支承。
蜗轮65接受电动机61的驱动力而在规定的旋转范围内进行旋转。进一步详细说明,蜗轮65可旋转地安装于第1壳体11的轴部11g,并且与蜗杆64啮合。由此,电动机61的驱动力通过蜗杆64传递至蜗轮65,从而使蜗轮65进行旋转。
滑块66连结于蜗轮65。进一步详细说明,滑块66的一个端部的第1突起部66a被插入设在蜗轮65的、在俯视图中呈圆弧形状的长孔651b中。该第1突起部66a通过弹簧69的作用力被按压于长孔651b的转子67侧的内壁。另一方面,滑块66的另一个端部的第2突起部66b被插入设在转子67的、在俯视图中呈直线形状的长孔67a中。该长孔67a限制第2突起部66b的移动方向,但是并不禁止第2突起部66b的移动。即,第2突起部66b可以在长孔67a内移动。
转子67的中央部可旋转地安装于第1壳体11的轴部11h。长孔67a在转子67的一个端部与转子67的中央部之间延伸。此外,转子67的另一个端部的突起部67b被插入位于接头56的图2中下侧的端部的长孔56a内。在此,突起部67b的直径小于长孔56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此外,门闩锁装置1具备与侧门内侧的门锁旋钮联动的锁钮杆(lock knob lever)70。该锁钮杆70的一个端部可旋转地安装于第1壳体11的轴部11h,并且该锁钮杆70具备与转子67的旋转轴相同的旋转轴。此外,在锁钮杆70的另一个端部连接有与门锁旋钮连结的门锁钢丝(未图示)的一个端部。
在图2的状态下,当搭乘人员将门锁旋钮向解锁侧操作时,锁钮杆70以轴部11h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旋转,并且与滑块66的第2突起部66b抵接。此时,锁钮杆70通过滑块66的第2突起部66b推压转子67的长孔67a的周缘部。由此,转子67也以轴部11h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旋转,因而接头56向图2的中下方向移动。即,上述侧门被解除锁定。
此外,在图2的状态下,当使蜗轮65以轴部11g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旋转时,滑块66相对于转子67,从轴部11h侧向轴部11g侧滑动。此时,滑块66的第2突起部66b也在长孔67a内从轴部11h侧向轴部11g侧移动。然后,即使搭乘人员将门锁旋钮向解锁侧操作,锁钮杆70虽然以轴部11h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旋转,但不会与滑块66的第2突起部66b抵接。由此,转子67不以轴部11h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旋转,且接头56不向图2的中下方向移动。即,可以维持上述侧门的锁定。
此外,在滑块66的第2突起部66b位于长孔67a内的轴部11g侧的状态下,如果使蜗轮65以轴部11g为中心进行逆时针旋转,则滑块66的第2突起部66b从长孔67a内的轴部11g侧返回轴部11h侧。
如此,通过蜗轮65的旋转,可以使对门锁旋钮的操作有效或者使其无效。
图3A是从第2壳体12侧观察蜗轮65以及制动件68的立体图。图3B是从第1壳体11侧观察蜗轮65以及制动件68的立体图。应予说明,在图3A、图3B中,齿部652的形状有所简化。此外,制动件68是限制部件的一个示例。
如图3A、图3B所示,蜗轮65具备例如为圆盘形状的基座部651、例如为在俯视图中呈圆弧形状的齿部652、例如为圆筒形状的套筒(hub)部653、第1抵接部654、第2抵接部655和突出部657。
在基座部651的中央部设置有轴部11g可旋转地嵌合的贯通孔651a。此外,在基座部651的与蜗杆64(如图2所示)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长孔651b。与贯通孔651a相同,长孔651b也是贯穿基座部651的贯通孔。
齿部652与基座部651的蜗杆64侧的端部相连。该齿部652与蜗杆64的外周边缘部的齿部啮合。
套筒部653竖立设置于基座部651的与制动件68相反的一侧的表面。该套筒部653内的空间与贯通孔651a连通,轴部11g可旋转地嵌合于上述空间。
第1、第2抵接部654、655在基座部651的圆周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而设置于基座部651的制动件68侧的表面。该第1、第2抵接部654、655位于基座部651的蜗杆64侧,并且从基座部651的制动件68侧的表面突出。此外,在俯视图中呈圆弧形状的滑动部656设于第1抵接部654与第2抵接部655之间。此外,第1抵接部654与第2抵接部655呈大致相同的形状。
滑动部656沿着基座部651的圆周方向从第1抵接部654延伸至第2抵接部655,并且相对于后述的滑动接触部682滑动。该滑动部656是设置在基座部651的制动件68侧的表面的凸部。
突出部657设于基座部651的与蜗杆6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且从基座部651的制动件68侧的表面突出。此外,突出部657的突出高度与第1、第2抵接部654、655的突出高度大致相同。
制动件68由例如PP(聚丙烯)等树脂形成。该制动件68与旋转至蜗轮65的规定的旋转范围的一端以及另一端的蜗轮65抵接,并限制蜗轮65的转动。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制动件68具备制动件主体681、和板状的尾翼(fin)部684。该制动件68在蜗轮65的旋转轴方向上与蜗轮65重叠。换言之,制动件68位于蜗轮65与第1壳体11(如图1、图2所示)之间。应予说明,制动件主体681是限制部件主体部的一个示例。此外,尾翼部684是第1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
制动件主体681的蜗轮65侧的表面形成为和制动件主体681的与蜗轮65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相同的形状。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制动件主体681的尾翼部684侧的端部在蜗轮65侧的表面具备在俯视图中呈圆弧形状的滑动接触部682。该滑动接触部682是设置在制动件主体681的蜗轮65侧的表面的凸部。此外,制动件主体681的尾翼部684侧的端部在与蜗轮65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具备形状与滑动接触部682大致相同的凸部683。
滑动接触部682与蜗轮65的滑动部656滑动接触(参照图5)。该滑动接触部682的曲率半径与滑动部656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此外,与滑动部656的周向长度相比,滑动接触部682的周向长度较短。此外,与滑动部656的径向长度相比,滑动接触部682的径向长度较长。
此外,制动件主体681的尾翼部684侧的端部具备与蜗轮65的第1抵接部654抵接的第1抵接面681b、和与蜗轮65的第2抵接部655抵接的第2抵接面681c。该第1、第2抵接面681b、681c分别由制动件主体681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构成。
此外,在制动件主体681的与尾翼部68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贯通孔681a。与蜗轮65的贯通孔651a相比,该贯通孔681a的直径较大。此外,轴部11g嵌合于贯通孔681a。
尾翼部684从制动件主体681向与蜗轮65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突出。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尾翼部684从制动件主体681的蜗杆64侧的端面朝向蜗杆64侧突出。该尾翼部684形成为在俯视图中呈圆弧形状,并且对制动件主体681朝向蜗轮65施力。此外,在与蜗轮65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滑动接触部682与尾翼部684相邻。换言之,制动件68的径向上,尾翼部684位于滑动接触部682的外侧。
图4A是第1壳体11的轴部11g及其周边部的俯视图。图4B是第1壳体11的轴部11g及其周边部的立体图。图4C是第1壳体11的轴部11g及其周边部以外的立体图。应予说明,为了便于理解制动件68及其周边部的结构,在图4A~图4C中并未进行蜗轮65的图示。
如图4A~图4C所示,轴部11g的根部侧的部分比其他部分更粗。使制动件主体681的贯通孔681a嵌合于该轴部11g的根部侧的部分,从而将制动件68安装于第1壳体11。
在轴部11g附近设置有第1、第2保持部11i、11j。该第1、第2保持部11i、11j夹着制动件主体681并对其进行保持。由此,使得制动件68无法以轴部11g为中心而进行旋转。
在第1、第2保持部11i、11j的附近设置有在俯视图中呈圆弧形状的抵接部11k。
图5是第1壳体11的轴部11g及其周边部的模式剖视图。在该图5中,对与图2~图4C的结构部相同的结构部,标注有与图2~图4C的结构部的参照编号相同的参照编号。
当将制动件68安装于第1壳体11时,抵接部11k与尾翼部684抵接,制动件主体681的尾翼部684侧从第1壳体11向第2壳体12侧略微翘起。此时,尾翼部684可以在轴部11g的轴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制动件主体681的尾翼部684侧可以在轴部11g的轴向上略微移动。
图6A是从第1壳体11侧观察图2的状态下的蜗轮65等的立体图。图6B是从第1壳体11侧观察其他状态下的蜗轮65等的立体图。在该图6A、图6B中,对与图2、图3A、图3B的结构部相同的结构部,标注有与图2、图3A、图3B的结构部的参照编号相同的参照编号。
如图6A、图6B所示,门闩锁装置1具备对蜗轮65向旋转方向施力的弹簧80。此外,弹簧80是第2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
弹簧80具备位于蜗轮65侧并且弯曲的一个端部80a、和位于电动机61侧并呈直线状延伸的另一个端部80b。该弹簧80的一个端部80a与蜗轮65的突出部657卡合。由此,如图6A所示,当蜗轮65向箭头R的旋转方向旋转并且超过规定的旋转位置时,弹簧80对蜗轮65向箭头R的旋转方向施力。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当蜗轮65向箭头L的旋转方向旋转并且超过上述规定的旋转位置时,弹簧80对蜗轮65向箭头L的旋转方向施力。应予说明,箭头L的旋转方向是第1旋转方向的一个示例。此外,箭头R的旋转方向是第2旋转方向的一个示例。
蜗轮65的第1抵接部654设于与制动件68相比更靠近箭头R的旋转方向侧的位置,同时,蜗轮65在向箭头L的旋转方向旋转后,与制动件主体681的第1抵接面681b抵接。
蜗轮65的第2抵接部655设于与制动件68相比更靠近箭头L的旋转方向侧的位置,同时,蜗轮65在向箭头R的旋转方向旋转后,与制动件主体681的第2抵接面681c抵接。
在上述结构的门闩锁装置1中,制动件68具备与蜗轮65的滑动部656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682。由此,在蜗轮65旋转时,通过蜗轮65的滑动部656与制动件68的滑动接触部682之间的动摩擦,降低蜗轮65的旋转速度。因此,当蜗轮65的第1、第2抵接部654、655与制动件68的第1、第2抵接面681b、681c抵接时,可以抑制蜗轮65的损伤。
即使不对电动机61进行特殊的控制,也可以实现对蜗轮65的旋转速度的减速。因此,可以防止电动机61的控制的复杂化。
此外,在门闩锁装置1中,制动件68在蜗轮65的旋转轴方向上与蜗轮65重叠。因此,无需在与蜗轮65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确保用于配置制动件68的较大的空间。
此外,在门闩锁装置1中,尾翼部684对制动件68的滑动接触部682向蜗轮65的滑动部656侧施力。此外,尾翼部684由抵接部11k进行支承,制动件主体681的尾翼部684侧从第1壳体11向第2壳体12侧略微翘起。由此,即使蜗轮65的滑动部656与制动件68的滑动接触部682因为动摩擦的变化而发生碰撞,制动件主体681的滑动接触部682也能够向第1壳体11侧回避。由此,能够避免蜗轮65与制动件68发生碰撞而导致蜗轮65的动作突然停止。因此,可以稳定地维持对蜗轮65的旋转速度的减速效果。
此外,因为尾翼部684对制动件68的滑动接触部682向蜗轮65的滑动部656侧施力,因此,即使滑动部656或者滑动接触部682发生长年变形、磨损等,也能够维持滑动部656的滑动。
此外,在门闩锁装置1中,滑动接触部682在与蜗轮65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与尾翼部684相邻。由此,可以将制动件68的滑动接触部682有效地按压于蜗轮65的滑动部656。因此,容易获得对蜗轮65的旋转速度的减速效果。
此外,在门闩锁装置1中,将制动件68安装于第1壳体11时,尾翼部684将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如果将制动件68安装于第1壳体11,则可以通过尾翼部684的恢复力,对制动件主体681向蜗轮65侧施力。其结果为,用于将制动件68安装于第1壳体11的工序兼作用于对制动件主体681向蜗轮65施力的工序,因此,可以简化制造工序,并提高制造效率。
此外,在门闩锁装置1中,当将制动件68安装于第1壳体11时,尾翼部684与第1壳体11的抵接部11k抵接。因此,如果将制动件68安装于第1壳体11,则可以使尾翼部684可靠地发生弹性变形。
此外,在门闩锁装置1中,滑动接触部682是设置在制动件主体681的蜗轮65侧的凸部。由此,制动件68的滑动接触面积不会变得过大。因此,可以防止蜗轮65的旋转速度被过度减速。
此外,在门闩锁装置1中,滑动接触部682在俯视图中的形状为圆弧形状,因此,可以使蜗轮65沿着滑动接触部682顺利地旋转。
此外,在门闩锁装置1中,当蜗轮65向箭头L的旋转方向旋转并且超过规定的旋转位置时,弹簧80对蜗轮65向箭头L的旋转方向施力,因此,可以辅助蜗轮65向箭头L的旋转方向的旋转。
另一方面,当蜗轮65向箭头R的旋转方向旋转并且超过规定的旋转位置时,弹簧80对蜗轮65向箭头R的旋转方向施力,因此,可以辅助蜗轮65向箭头R的旋转方向的旋转。
此外,因为弹簧80可以辅助蜗轮65向箭头L、R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因此,可以减少用于辅助该旋转的部件的数量。因此,可以简化制造工序,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门闩锁装置1中,当蜗轮65向箭头L的旋转方向旋转时,蜗轮65的第1抵接部654与制动件68的第1抵接面681b抵接。另一方面,当蜗轮65向箭头R的旋转方向旋转时,蜗轮65的第2抵接部655与制动件68的第2抵接面681c抵接。因此,可以使蜗轮65仅在上述规定的旋转范围内可靠地进行旋转。
此外,蜗轮65的第1抵接部654设于比制动件68更靠近箭头R的旋转方向侧的位置。另一方面,蜗轮65的第2抵接部655设于比制动件68更靠近箭头L的旋转方向侧的位置。其结果为,能够将制动件68配置于第1抵接部654与第2抵接部655之间,因此可以在蜗轮65的旋转方向上缩小制动件68。
此外,在门闩锁装置1中,制动件主体681的蜗轮65侧的表面形成为制动件主体681的与蜗轮65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相同的形状。因此,即使搞错了制动件68的正反面而安装于第1壳体11,也能够得到与上述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第1壳体11具备抵接部11k,该抵接部11k朝向蜗轮65侧支承制动件68的设置有滑动接触部682的一侧的端部。因此,通过调整抵接部11k的长度,可以改变滑动接触部682相对于蜗轮65的接触状况。即,可以容易地调整蜗轮65与制动件68的滑动接触部682的动摩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当蜗轮65旋转至规定的旋转范围的一端以及另一端时,使制动件68与蜗轮65抵接,但是,也可设定为仅在蜗轮65旋转至规定的旋转范围的一端或者另一端时,使制动件68与蜗轮65抵接。例如,也可设定为使蜗轮65不具备第1、第2抵接部654、655中的一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限制部件的一个示例,虽然使用了1个制动件68,但是,也可使用例如2个制动件68。在此情况下,可设定为例如在蜗轮65的旋转方向上,通过2个制动件来夹持蜗轮65的一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滑动接触部682在俯视图中的形状为圆弧形状,但是,也可设为直线形状、折(zigzag)线形状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滑动接触部682为设于制动件主体681的蜗轮65侧的表面的凸部,但也可不设定为凸部。在此情况下,例如,可以在制动件主体681的蜗轮65侧的表面中,提高与滑动部656滑动接触的部分的表面粗糙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对制动件主体681向蜗轮65侧施力,使用了尾翼部684,但是,也可以使用例如螺旋弹簧、板簧等。在此情况下,例如,可以将螺旋弹簧、板簧等配置于第1壳体11与制动件主体681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蜗轮65的滑动部656的宽度小于制动件68的滑动接触部682的宽度,但也可设为大于制动件68的滑动接触部682的宽度。
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例如,可以将删除或者置换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内容的一部分以后的技术方案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符号说明
10 壳体
11 第1壳体
11a 开口部
11k 抵接部
12 第2壳体
50 第1锁定机构
51,61 电动机
60 第2锁定机构
65 蜗轮
68 制动件
651 基座部
652 齿部
653 套筒部
654 第1抵接部
655 第2抵接部
656 滑动部
657 突出部
651a,681a 贯通孔
651b 长孔
652 齿部
681 制动件主体
684 尾翼部
682 滑动接触部
681b 第1抵接面
681c 第2抵接面

Claims (11)

1.一种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产生驱动力;
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接受所述驱动力,并在规定的旋转范围内进行旋转;以及,
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与旋转至所述旋转范围的一端和所述旋转范围的另一端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旋转部件抵接,从而限制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
在所述限制部件设有与所述旋转部件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
所述门闩锁装置具备第1施力部件,所述第1施力部件对所述限制部件向所述旋转部件施力,使得所述限制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之间产生动摩擦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上与所述旋转部件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上,所述滑动接触部与所述第1施力部件相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壳体,所述壳体具备第1壳体、和第2壳体,所述第1壳体安装有所述旋转部件以及限制部件,并具有开口部,所述第2壳体封闭所述开口部,
所述限制部件位于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第1壳体之间,
当将所述限制部件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时,所述第1施力部件发生弹性变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具有限制部件主体部,
所述第1施力部件为从所述限制部件主体部向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板状的尾翼部,
所述第1壳体具有抵接部,当将所述限制部件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时,所述尾翼部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接触部为设于所述限制部件的所述旋转部件侧的表面的凸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接触部在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形状为圆弧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壳体,所述壳体具备第1壳体、和第2壳体,所述第1壳体安装有所述旋转部件以及所述限制部件,并具有开口部,所述第2壳体封闭所述开口部,
所述第1壳体具备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朝向所述旋转部件侧支承所述限制部件的设有所述滑动接触部的一侧的端部。
9.一种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产生驱动力;
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接受所述驱动力,并在规定的旋转范围内进行旋转;
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与旋转至所述旋转范围的一端和所述旋转范围的另一端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旋转部件抵接,从而限制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以及,
第1施力部件,所述第1施力部件对所述限制部件向所述旋转部件施力,使得所述限制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之间产生动摩擦力,
在所述限制部件设有与所述旋转部件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
所述门闩锁装置具备第2施力部件,当所述旋转部件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并超过规定的旋转位置时,所述第2施力部件对所述旋转部件向所述第1旋转方向施力,并且,当所述旋转部件向与所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旋转并超过所述规定的旋转位置时,所述第2施力部件对所述旋转部件向所述第2旋转方向施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方向上与所述旋转部件重叠。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具备:
第1抵接部,所述第1抵接部设于比所述限制部件更靠近所述第2旋转方向侧的位置,并且,当所述旋转部件向所述第1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第1抵接部与所述限制部件抵接;
第2抵接部,所述第2抵接部设于比所述限制部件更靠近所述第1旋转方向侧的位置,并且,当所述旋转部件向所述第2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第2抵接部与所述限制部件抵接。
CN201911347900.2A 2018-12-25 2019-12-24 门闩锁装置 Active CN1113794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1542A JP7184634B2 (ja) 2018-12-25 2018-12-25 ドアラッチ装置
JP2018-241542 2018-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9480A CN111379480A (zh) 2020-07-07
CN111379480B true CN111379480B (zh) 2022-09-27

Family

ID=71141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7900.2A Active CN111379480B (zh) 2018-12-25 2019-12-24 门闩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84634B2 (zh)
CN (1) CN1113794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4900A (zh) * 2020-09-03 2023-03-31 百乐仕株式会社 开闭体的锁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01940B2 (ja) 2000-12-12 2007-04-04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ロック装置
US6733052B2 (en) 2000-12-14 2004-05-1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Power operated vehicle door latch
JP2006062507A (ja) 2004-08-26 2006-03-09 Jidosha Denki Kogyo Co Ltd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DE102009020488A1 (de) * 2008-08-22 2010-02-25 Kiekert Ag Antriebseinheit mit blockiertem Funktionselement für eine Zentralverriegelung
JP5749914B2 (ja) 2009-11-19 2015-07-15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ドアラッチ装置
JP5520112B2 (ja) 2010-03-31 2014-06-11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車両用リッドロック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KR101209793B1 (ko) * 2010-08-31 2012-12-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연료도어 개폐장치
CN103938951B (zh) * 2013-01-21 2017-05-17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防止车辆锁闩的解锁机构移动的装置以及方法
US20150233147A1 (en) * 2014-02-15 2015-08-20 Alfredo Martinez Actuator for vehicle latch and multi-function rack for use with the actuator
JP6278828B2 (ja) 2014-05-14 2018-02-14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車両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6053608U (zh) * 2016-08-29 2017-03-29 合肥创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蜗轮降噪机构的汽车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84634B2 (ja) 2022-12-06
CN111379480A (zh) 2020-07-07
JP2020101060A (ja)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69789B2 (ja) 複数の爪部と、バネを備えた爪部とを有するロックユニット
JP6427803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5682004B2 (ja) 車両用ラッチ装置
US20060202486A1 (en)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JP2009108495A (ja) ドア開動作規制装置
KR20160025919A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장치
CN111379480B (zh) 门闩锁装置
JP6186604B2 (ja) フラップまたはドア用のロック
JP5520112B2 (ja)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車両用リッドロック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050733B2 (ja) ロック装置
JP4973297B2 (ja) ロック装置
JP5204620B2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JP7210859B2 (ja) 自動車ロック、特にリフトゲートロック
JP6007129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337826B2 (ja) クラッチ装置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JP7293555B2 (ja) 回転体の支持構造
JP5460468B2 (ja) クラッチ装置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KR20200007262A (ko) 차량용 도어 잠금장치
JP2005307533A (ja) 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JP5450265B2 (ja) クラッチ装置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240068277A1 (en) Power release latch with impact reducer feature
JP2843046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046045B2 (ja) セルフロッククラッチ
JP2008184821A (ja) 錠装置
JP6520350B2 (ja) クラッチ装置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