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6600A - 喷墨打印机及油墨供给单元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及油墨供给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6600A
CN111376600A CN201911347222.XA CN201911347222A CN111376600A CN 111376600 A CN111376600 A CN 111376600A CN 201911347222 A CN201911347222 A CN 201911347222A CN 111376600 A CN111376600 A CN 111376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ink
discharge port
paper discharge
hose bu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72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6600B (zh
Inventor
深泽洸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76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6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6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6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41J11/70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using a cutting tool mounted on a reciprocating carri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及油墨供给单元,以抑制喷墨打印机中的软管捆的拉绕空间的扩大化。喷墨打印机具备:壳体;第一油墨容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存积油墨;滑架,具有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存积所述油墨的第二油墨容器;以及软管捆,通过将连接所述第二油墨容器和所述第一油墨容器的多个软管捆扎而成,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壳体内的纸张通过的排纸口,所述软管捆通过所述排纸口,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软管捆的软管排列方向与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纸张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及油墨供给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机及油墨供给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具备记录头以及设于壳体的外部的油墨收容部的喷墨记录装置。另外,上述喷墨记录装置具有将油墨收容部的油墨引导至记录头的软管,并且该软管经由设于壳体的侧壁的切槽部来连接油墨收容部和记录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89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存在由于使软管穿过的切槽部的位置和油墨收容部的配置位置引起软管的拉绕空间变大这样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第一油墨容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存积油墨;滑架,具有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存积所述油墨的第二油墨容器;以及软管捆,通过将连接所述第二油墨容器和所述第一油墨容器的多个软管捆扎而成,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壳体内的纸张通过的排纸口,所述软管捆通过所述排纸口,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软管捆的软管排列方向与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纸张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
油墨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供给单元向具备壳体、具有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第二油墨容器的滑架、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且供所述壳体内的纸张通过的排纸口的喷墨打印机的所述第二油墨容器供给油墨,其具备:第一油墨容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存积油墨;以及软管捆,通过将连接所述第二油墨容器和所述第一油墨容器的多个软管捆扎而成,所述软管捆通过所述排纸口,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软管捆的软管排列方向与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纸张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纸口中的软管捆的软管排列方向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示出变形例1所涉及的软管捆的拉绕方法的外观图。
图9是示出变形例2所涉及的软管捆的拉绕方法的外观图。
图10是示出变形例3所涉及的软管捆的结构的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油墨供给单元;11、11A…喷墨打印机;12…壳体;12A…框架;16…排纸口;18…油墨容器;19…容器收容部;20…滑架;21…喷墨头;27…油墨存积部;40…输送部;41…第一输送辊对;42…第二输送辊对;43…第三输送辊对;44…第四输送辊对;45…驱动辊;46、46a、46b、46c…从动辊;49…辊轴;50…切断部;300…软管捆;301、301a、301b、301c、301d…软管;308…胶带;310…夹紧部件;321…第一连结部;322…第二连结部;330、330A…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等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示出的各部件等的尺寸与实际不同。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喷墨打印机11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喷墨打印机11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11作为放置于水平面上的装置,将沿着上下方向的轴设为Z轴并将沿着水平面的轴设为X轴及Y轴进行图示。即,在从前表面观察喷墨打印机11时沿着宽度方向的X轴、沿着进深方向的Y轴和沿着高度方向的Z轴分别为不同的方向,并且相互正交。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1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12。在壳体12的+Z方向侧的表面即上表面上,以可开关的方式设有位于壳体中的-Y方向侧的供纸盖板13和位于+Y方向侧的维护盖板14。在壳体12的上表面中的维护盖板14的-X方向上,设有用于进行喷墨打印机11的各种操作的操作面板15。并且,在壳体12中的成为+Y方向侧的侧面的前表面上,设有使在壳体12内被印刷的作为介质的一例的纸张P朝向+Y方向能够通过的排纸口16。在本实施方式中,从-Y方向侧起沿着+Y方向侧的方向成为纸张P的排纸方向。
另外,在壳体12的外部设有容器收容部19。该容器收容部19收容油墨容器18,所述油墨容器18为构成油墨供给单元10的一部分的第一油墨容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收容部19配置在壳体12的+X方向侧的侧面上。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1是所谓非滑架方式的打印机。
容器收容部19呈大致长方体状并通过螺丝钉、螺栓等固定在壳体12上。在容器收容部19内收容有油墨容器1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收容部19内收容有多个油墨容器18。在图1中,示出了四个油墨容器18被收容于容器收容部19内的状态。油墨容器18是能够存积油墨的容器。可以采用下述任意结构:油墨容器18分别存积相互不同种类的油墨的结构、油墨容器18全部存积相同种类油墨的结构、多个油墨容器18中的一部分油墨容器18存积相同种类的油墨而其余则存积不同种类的油墨的结构。
作为油墨的种类,例如,可以列举油墨的颜色。例如,可以采用下述任意结构:多个油墨容器18分别存积相互不同颜色的油墨的结构、油墨容器18全部存积相同颜色的油墨的结构、多个油墨容器18中的一部分油墨容器18存积相同颜色的油墨而其余则存积不同颜色的油墨的结构。作为油墨的颜色,例如,可以列举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等。而且,作为不同种类的油墨的例子,可以列举具有染料的油墨和具有颜料的油墨。
构成油墨供给单元10的一部分的软管301的一端与油墨容器18连接。软管301的另一端与油墨存积部27连接,所述油墨存积部27为与同该软管301的一端连接的油墨容器18对应的第二油墨容器。油墨存积部27设在壳体12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四根软管301连接各油墨容器18和各油墨存积部27。软管301是具有挠性的管部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软管301在捆扎为软管捆300的状态下被拉绕。作为捆扎多个软管301的部件使用夹紧部件310。夹紧部件310是能够捆束多个软管301的保持部件。软管捆300的多处被夹紧部件310捆束。
油墨存积部27中存积的油墨被供给到作为喷出部的喷墨头21,并从喷墨头21喷出油墨。
另外,油墨容器18具备未图示的油墨入口导管。并且,通过将收容补充用油墨的油墨补充瓶插入油墨入口导管,对油墨容器18补充油墨。
如图2所示,在壳体12内配置有将纸张P卷绕成卷状的卷体R。卷体R配置在图2中的壳体12内的-Y方向侧。卷体R被沿着X轴延伸的轴28支撑为可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轴28通过在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从卷体R陆续抽出纸张P。陆续抽出的纸张P通过输送部40被输送,通过在壳体12的+Y方向端部开口的排纸口16从壳体12内部排向壳体12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陆续抽出的纸张P通过输送部40输送至排纸口16的路径为输送路径,从壳体12的-Y方向侧朝向+Y方向侧的方向成为通过输送部40输送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
滑架20设在壳体12内。滑架20具有油墨存积部27以及喷墨头21。滑架20被框架部件29和安装于框架部件29的引导轴17支撑。引导轴17在纸张P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张P的宽度方向是沿着X轴的方向。滑架20通过未图示的电机等驱动源能够沿着引导轴17移动。即,滑架20能够沿着X轴移动。
油墨存积部27是存积油墨的容器,是存积从油墨容器18经由软管301所供给的油墨的子容器。存积于油墨存积部27的油墨供给到喷墨头21。油墨存积部27在滑架20中配置在比喷墨头21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上。滑架20具有能够收容油墨存积部27的本体20A和盖板20B,所述盖板20B从上侧、即+Z方向覆盖本体20A所收容的油墨存积部27。
喷墨头21具备多个未图示的喷嘴。另外,喷墨头21与各喷嘴对应地具备未图示的致动器,通过驱动该致动器能够使油墨从各喷嘴喷出。作为致动器例如可以采用压电元件。
并且,通过滑架20沿着X轴往复移动,喷墨头21能够遍及纸张P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而喷出油墨。
在纸张P的输送路径上,配置有第一支撑部件31及第二支撑部件32。第一支撑部件31及第二支撑部件32由板状的部件构成。第一支撑部件31在输送方向上配置在第二支撑部件32的上游侧,将从卷体R陆续抽出的纸张P朝向喷墨头21侧引导。第二支撑部件32配置在与喷墨头21相对的位置上。
输送部40将从卷体R陆续抽出的纸张P以沿着第一支撑部件31及第二支撑部件32的方式,朝向排纸口16输送。输送部40在输送方向上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具有第一输送辊对41、第二输送辊对42、第三输送辊对43、以及第四输送辊对44。第一输送辊对41在输送方向上配置在喷墨头21的上游且配置在第一支撑部件31与第二支撑部件32之间。第二输送辊对42、第三输送辊对43以及第四输送辊对44在输送方向上配置在喷墨头21的下游且配置在排纸口16的上游。
第一输送辊对41具有通过未图示的电机能够驱动旋转的驱动辊45和相对于驱动辊45的旋转能够从动旋转的从动辊46。通过在驱动辊45和从动辊46夹持纸张P的状态下驱动辊45进行旋转,由第一输送辊对41输送纸张P。驱动辊45能够从下侧(-Z方向侧)与纸张P接触。从动辊46能够从上方(+Z方向侧)与纸张P接触。即,从动辊46能够与纸张P中的被喷出油墨的表面接触。第二输送辊对42、第三输送辊对43以及第四输送辊对44与第一输送辊对41相同地,具有驱动辊45和从动辊46。此外,以下为了区分,将第二输送辊对42所具有的从动辊46称为从动辊46a,将第三输送辊对43所具有的从动辊46称为从动辊46b,并将第四输送辊对44所具有的从动辊称为从动辊46c。因此,在输送纸张P时,从动辊46a、46b、46c与被喷出油墨的表面接触。因此,为了降低纸张P所记录的图像质量的劣化,第二输送辊对42、第三输送辊对43以及第四输送辊对44中的从动辊46由与纸张P接触的面积小的星形轮等构成。第一输送辊对41、第二输送辊对42、第三输送辊对43以及第四输送辊对44分别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多个辊构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从动辊46a、46b以及46c相当于排纸辊。
切断部50设在壳体12内。切断部50是切断纸张P的部件。切断部50在输送方向上,设在排纸口16与喷墨头21之间。即,切断部50在输送方向上,在排纸口16与喷墨头21之间切断纸张P。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断部50配置在第三输送辊对43与第四输送辊对44之间。
切断部50具有用于切断纸张P的切断刀51和保持切断刀51的保持体55。切断刀51由圆板状的驱动刀52和从动刀53构成。驱动刀52及从动刀53可旋转地安装于保持体55。驱动刀52及从动刀53被设置成沿着Z轴排列的方式。保持体55沿着X轴往复移动。通过保持体55沿着X轴移动,切断部50利用切断刀51来切断纸张P。即,包括切断刀51的切断部50通过在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X轴上进行扫描来切断纸张P。切断部50在壳体12内的-X方向端部的位置待机,并且通过来自未图示的电机等驱动源所传递的驱动力能够沿着X轴往复移动。此外,作为切断部50的移动机构,也可以在与滑架20连结的状态下,通过使滑架20移动的电机的驱动力沿着X轴往复移动。
由切断部50切断的纸张P通过在排纸口16与切断部50之间配置的第四输送辊对44从排纸口16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1中,排纸口16的铅直方向Z的尺寸小到用户无法将手指从排纸口16插入壳体12内的程度。因此,通过第四输送辊对44配置在排纸口16的上游侧附近,朝向铅直方向Z的尺寸小的排纸口16顺利输送纸张P,从而能够防止卡纸的发生。
接着,对软管301的拉绕方式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喷墨打印机11的内部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示出排纸口16中的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的说明图,是从+Y方向观察壳体12的主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与设在壳体12的外部的油墨容器18连接的四根软管301被构成为一个软管捆300。软管捆300以四根软管301通过夹紧部件310排成一列的状态得到保持。并且,软管捆300从排纸口16朝向并插入壳体12内。即,软管捆300通过壳体12外与壳体12内之间的排纸口16。排纸口16中的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与排纸口16中的纸张P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
这里,如图4所示,排纸口16中的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是指如下方向:在构成软管捆300的全部软管301的剖面上,构成软管捆300的所有软管301存在于将离得最远的两个软管的中心彼此连接的直线上时,上述直线的延伸方向为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
并且,以排纸口16中的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与纸张P的表面成为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软管捆300。这样一来,无需为了使软管捆300通过而进一步扩大排纸口16的开口。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排纸口16被扩大而引起的异物的进入等。另外,还可以将纸张的排纸口16用作软管捆300的插入口。
另外,在排纸口16中,也可以将软管捆300配置为成为软管捆300的各软管301的+Z方向侧端部和排纸口16的+Z方向侧端部相接的方式。这样一来,在排纸口16中,在软管捆300的Z轴尺寸小于排纸口16的Z轴尺寸时,在软管301的-Z方向侧端部与排纸口16的-Z方向侧端部之前形成间隙,能够防止纸张P与软管301发生干扰,从而确保纸张P的输送性。
另外,在排纸口16中,也可以将软管捆300配置为以下方式:配置在软管捆300中的+X方向侧端部的软管301位于排纸口16的+X方向侧端部。这样一来,软管捆300位于排纸口16的+X方向侧端部,因此能够防止纸张P与软管301发生干扰,从而确保纸张P的输送性。
如图2及图3所示,从壳体12的外部经由排纸口16插入到壳体12内的软管捆300通过不存在构成第四输送辊对44的从动辊46c的位置。具体地,配置从动辊46c的辊轴49沿着X轴延伸,但与排纸口16的+X方向端部对应的位置并无纸张P通过,因此不设置从动辊46c。因此,从排纸口16被插入的软管捆300与从动辊46c干扰的可能性较低,所以能够容易向壳体12内插入软管捆300。
此外,从动辊46b相当于第一排纸辊,从动辊46c相当于第二排纸辊。
另外,插入到壳体12内的软管捆300通过构成第三输送辊对43的从动辊46b与包括排纸口16的框架12A之间。框架12A是构成壳体12中的前表面的壁部。通过从动辊46b、46c输送的纸张P向上方的浮起得到抑制,因此能够防止软管捆300与纸张P发生干扰,有效地拉绕软管捆300,并且顺利输送纸张P。
另外,如图3所示,插入到壳体12内的软管捆300中,在排纸口16的油墨存积部27侧的部分固定在设置有排纸口16的框架12A。即,插入到壳体12内的软管捆300的一部分固定在框架12A。更详细地,以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沿着Z轴的方式固定于框架12A。即,以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与框架12A的表面成为平行的方式固定软管捆300。作为在框架12A的表面上固定软管捆300的固定部件,可以应用胶带308。在软管捆300抵接于框架12A的状态下利用胶带308来固定软管捆300的多处。如果是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用于对框架12A固定软管束300的空间最小化。另外,能够防止软管捆300的垂下。因此,能够抑制软管捆300与切断部50发生干扰。另外,能够抑制软管捆300与纸张P发生干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软管捆300的各软管301经由第一连结部321及第二连结部322被连结。第一连结部321及第二连结部322形成有与各软管301对应的管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结部321及第二连结部322分别形成有四个管部。
第一连结部321配置在排纸口16与从动辊46c之间。第一连结部321具有弯折部,并经由该弯折部将从排纸口16沿着Y轴插入到壳体12内的软管301延伸的方向转换为+Z方向。
第二连结部322配置在第一连结部321与油墨存积部27之间。另外,第二连结部322以固定于框架12A的状态配置。第二连结部322具有弯折部,经由该弯折部将从第一连结部321沿着+Z方向拉绕的软管301延伸的方向转换为-X方向。
构成软管捆300的软管301具有弹性,因此若不使用第一连结部321、第二连结部322那样的部件就对软管301延伸的方向进行方向转换,则发生挠曲,从而存在用于软管捆300的拉绕的空间扩大的可能性。通过使用第一连结部321及第二连结部322,能够抑制用于软管捆300的拉绕的空间的扩大。
并且,如图3所示,从排纸口16插入的软管捆300在壳体12内形成作为弯曲部分的弯曲部330,并经由弯曲部330与油墨存积部27连接。弯曲部330随着滑架20的移动而进行移动。这里,弯曲部330中的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与排纸口16中的纸张P的纸面交叉。
这里,弯曲部330中的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是指如下方向:在弯曲部330中与构成软管捆300的软管30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上,在所有的软管301存在于将离得最远的两个软管的中心彼此连接的直线上时,上述直线的延伸方向为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330处的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是大体上沿着Z轴的方向,是沿着与纸张P的纸面的XY平面大致正交的Z轴的方向。这样一来,能够在排纸口16与滑架20之间的狭窄空间有效地拉绕软管捆300。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软管捆300经由排纸口16将油墨容器18和油墨存积部27连接。通过将使纸张P通过的排纸口16还用作软管捆300的拉绕路径,不需要在壳体12上另外设置软管捆300的拉绕路径。因此,能够抑制从设于壳体12的外部的油墨容器18到壳体12内的软管捆300的拉绕空间所引起的扩大化。另外,在壳体12中特别是在除了设有排纸口16的+Y方向侧面之外的表面上设置开口、并在经由该开口的路径上配置软管捆300的情况下,存在设置喷墨打印机11的条件变得严格的可能性。例如,存在代替具有油墨盒那样的不需要软管捆300的拉绕空间的喷墨打印机而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1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在该喷墨打印机11的设置地方是周围有板面那样的架子的情况下,与软管捆300的拉绕空间相应地,新需要一种在以往的喷墨打印机中是并不需要的、壳体12的表面和板面之间的间隙。然而,通常喷墨打印机具有排纸口,由于在以往的喷墨打印机中也需要从排纸口排出的纸张所在的空间,所以在该空间被作为软管捆300的拉绕空间利用时,与以往的喷墨打印机相比较,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1的设置条件难以变得严格。
另外,软管捆300以与排纸口16中的纸张P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的状态从排纸口16插入进去。由此,不需要使排纸口16在排纸口16中的纸张P的纸面法线方向上扩大,因此能够抑制排纸口16的开口面积,防止异物从排纸口16进入到壳体12内。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1中,收容有油墨容器18的容器收容部19配置在壳体12的+X方向侧面上,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配置在壳体12的+Y方向的前表面上,也可以配置在壳体12的+Z方向的上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软管捆300也能够从排纸口16插入到壳体12内,提高软管捆300的拉绕自由度,并且抑制拉绕空间的扩大化。另外,能够有效利用用于喷墨打印机11的设置的空间。
2.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喷墨打印机11A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示出喷墨打印机11A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喷墨打印机11A的内部结构的局部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1A具备油墨供给单元10A。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油墨供给单元10A中的软管捆300的拉绕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省略喷墨打印机11A的结构中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说明。
如图5及图6所示,油墨供给单元10A具备:设于壳体12的外部并存积油墨的油墨容器18;和通过将连接壳体12内的油墨存积部27和油墨容器18的多个软管301捆扎而成的软管捆300。需要说明的是,油墨容器18、软管301以及软管捆3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与设在壳体12的外部的油墨容器18连接的四根软管301被构成为一个软管捆300。并且,软管捆300从排纸口16朝向并插入壳体12内。这里,排纸口16中的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与排纸口16中的纸张P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需要说明的是,排纸口16中的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有油墨容器18的容器收容部19配置在壳体12中的成为+Y方向侧的侧面的前表面上,并且是配置在该前表面的+X方向端部的。而且,容器收容部19配置在壳体12的前表面的上方。即,油墨容器18以相对于壳体12在+Y方向上突出的状态配置。
软管捆300从+Y方向的位置朝向排纸口16的X轴中央部分被插入到排纸口16中。即,从+Z方向观察喷墨打印机11A时,软管捆300斜向插入到排纸口16中。
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在排纸口16中,以成为软管捆300的软管301的+Z方向侧端部与排纸口16的+Z方向侧端部相接的方式配置软管捆300。这样一来,在软管301的-Z方向侧端部与排纸口16的-Z方向侧端部之间形成间隙,防止纸张P与软管301发生干扰,从而能够确保纸张P的输送性。
如图6及图7所示,从壳体12的外部经由排纸口16插入到壳体12内的软管捆300通过不存在构成第四输送辊对44的从动辊46c的位置。具体地,从动辊46c由星形轮等构成,并且在沿X轴延伸的辊轴49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多个。软管捆300通过相邻的从动辊46c之间,即通过不存在从动辊46c的位置。因此,从排纸口16插入的软管捆300能够不与从动辊46c干扰地容易插入壳体12内。
此外,从动辊46b相当于第一排纸辊,从动辊46c相当于第二排纸辊。
另外,插入到壳体12内的软管捆300通过构成第三输送辊对43的从动辊46b与包括排纸口16的框架12A之间。框架12A是构成壳体12中的前表面的壁部。通过从动辊46b、46c输送的纸张P向上方的浮起得到抑制,因此能够防止软管捆300与纸张P发生干扰,有效地拉绕软管捆300,并且顺利输送纸张P。
另外,如图7所示,从排纸口16插入的软管捆300在壳体12内形成作为弯曲部分的弯曲部330A,并经由弯曲部330A与油墨存积部27连接。弯曲部330A随着滑架20的移动而进行移动。这里,弯曲部330A中的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与作为滑架20的移动方向的X轴及纸张P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
这里,弯曲部330A中的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是指如下方向:在弯曲部330A中与构成软管捆300的全部软管30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上,在所有的软管301存在于将离得最远的两个软管的中心彼此连接的直线上时,上述直线的延伸方向为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330A处的软管捆300的软管排列方向是大体上沿着Y轴的方向,与作为滑架20的扫描方向的X轴及纸张P的纸面法线方向的Z轴交叉。这样一来,能够在排纸口16与滑架20之间的狭窄空间有效地拉绕软管捆300。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能够抑制从设于壳体12的外部的油墨容器18到壳体12内的软管捆300的拉绕空间的扩大化。
另外,不需要在从排纸口16插入软管捆300时扩大排纸口16的开口,因此能够抑制排纸口16的开口面积,防止异物从排纸口16进入到壳体12内。
另外,通过使软管捆300形成弯曲部330A,能够在壳体12的狭窄空间有效地拉绕软管捆300。
3.变形例
以下描述变形例。
·变形例1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框架12A的壳体12内侧固定了软管捆300,但如图8所示,还可以在框架12A的壳体12外侧固定软管捆300。这种情况下,将软管捆300中的插入到排纸口16中的附近部分固定在框架12A的壳体12外侧的表面上。更详细地,以软管捆300中的插入到排纸口16的跟前部分位于比排纸口16的+Z方向端部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的方式利用胶带308固定软管捆300。这样一来,能够防止排纸口16附近的软管捆300向-Z方向的垂下,抑制软管捆300与纸张P发生干扰。
·变形例2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经由第一连结部321及第二连结部322使软管301彼此相连,但不限定于此结构。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弯折一根软管301的结构。这样一来,便不需要第一连结部321及第二连结部32,因此能够抑制成本。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软管301的长度大体上是相等的,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在使多个软管301弯折并拉绕的情况下,按照从配置在最内周的软管301a至配置在最外周的软管301d的顺序使全长变长。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进行包括软管301a、301b、301c、301d的软管捆300的拉绕。
·变形例4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也可以在框架12A上固定软管捆300。另外,也可以在框架12A上设置肋部并由该肋部支撑软管捆300。采用这种方式,也能够防止软管捆300的垂下。
下面,描述从实施方式导出的内容。
喷墨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第一油墨容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存积油墨;滑架,具有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存积所述油墨的第二油墨容器;以及软管捆,通过将连接所述第二油墨容器和所述第一油墨容器的多个软管捆扎而成,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壳体内的纸张通过的排纸口,所述软管捆通过所述排纸口,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软管捆的软管排列方向与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纸张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
根据该结构,软管捆经由排纸口连接第一油墨容器和第二油墨容器。通过利用使纸张通过的排纸口来作为软管捆的拉绕路径,不需要在壳体上另外设置软管捆的拉绕路径。并且,第一油墨容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变高。因此,能够抑制从设于壳体的外部的第一油墨容器到壳体内的软管捆的拉绕空间的扩大化。另外,软管捆在与排纸口中的纸张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的状态下通过排纸口。由此,不需要使排纸口在排纸口中的纸张的纸面法线方向上扩大,因此能够抑制排纸口的开口面积,防止异物从排纸口进入到壳体内部。
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所述软管捆在所述壳体内弯曲,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移动的弯曲部分处的所述软管捆的所述软管排列方向与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纸张的纸面交叉。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排纸口与滑架之间的狭窄空间有效地拉绕软管捆。
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所述软管捆在所述壳体内弯曲,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移动的弯曲部分处的所述软管捆的所述软管排列方向与所述滑架的扫描方向及所述纸张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排纸口与滑架之间的狭窄空间有效地拉绕软管捆。
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所述喷墨打印机具备切断部,所述切断部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切断所述纸张,所述滑架具有喷出部,所述喷出部向所述纸张喷出所述第二油墨容器的油墨,所述切断部在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上,在所述排纸口与所述喷出部之间切断所述纸张,所述软管捆中的比所述排纸口更靠近所述第二油墨容器侧的部分被固定在设有所述排纸口的所述壳体的框架上。
根据该结构,在壳体内拉绕的软管捆被固定于框架,因此能够防止软管捆的垂下。因此,能够抑制软管捆与切断部发生干扰。
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所述喷墨打印机具备排纸辊,所述排纸辊能够与所述纸张的被喷出所述油墨的表面接触,所述排纸辊在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油墨容器的油墨被喷出到所述纸张的位置的下游且所述排纸口的上游的位置,所述软管捆通过所述排纸辊与包括所述排纸口的所述壳体的框架之间。
根据该结构,通过排纸辊输送的纸张向上方的浮起得到抑制。由此,能够防止软管捆与纸张发生干扰,有效地拉绕软管捆,并且顺利输送纸张。
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所述喷墨打印机具备排纸辊,所述排纸辊能够与所述纸张的所述油墨被喷出的表面接触,所述排纸辊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油墨容器的油墨被喷出到所述纸张的位置的下游,且所述排纸口的上游,所述软管捆通过所述排纸辊与所述框架之间。
根据该结构,由排纸辊所输送的纸张向上方的浮起被抑制。由此,能够防止软管捆与纸张发生干扰,有效地拉绕软管捆,并且顺利输送纸张。
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所述喷墨打印机具备:辊轴,在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油墨容器的油墨被喷出到所述纸张的位置的下游且所述排纸口的上游的位置;以及排纸辊,被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辊轴并能够与所述纸张的所述油墨被喷出到的表面接触,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软管捆在所述辊轴的延伸方向上通过不存在所述排纸辊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软管捆经由不存在排纸辊的地方而被拉绕。因此,能够防止软管捆与排纸辊发生干扰,并降低软管的破损等。
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所述喷墨打印机具备:作为所述排纸辊的第一排纸辊;辊轴,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排纸辊的下游且所述排纸口的上游的位置;以及第二排纸辊,被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辊轴并能够与所述纸张的所述油墨被喷出到的表面接触,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软管捆在所述辊轴的延伸方向上通过不存在所述排纸辊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软管捆经由不存在排纸辊的地方而被拉绕。因此,能够防止软管捆与排纸辊发生干扰,降低软管的破损等。
油墨供给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油墨供给单元向具备壳体、具有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第二油墨容器的滑架、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壳体内的纸张通过的排纸口的喷墨打印机的所述第二油墨容器供给油墨,所述油墨供给单元具备:第一油墨容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存积油墨;以及软管捆,通过将连接所述第二油墨容器和所述第一油墨容器的多个软管捆扎而成,所述软管捆通过所述排纸口,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软管捆的软管排列方向与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纸张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
在将油墨供给单元搭载于喷墨打印机的结构中,软管捆经由排纸口连接第一油墨容器和第二油墨容器。通过利用使纸张通过的排纸口来作为软管捆的拉绕路径,而不需要在壳体上另外设置软管捆的拉绕路径。并且,第一油墨容器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变高。因此,能够抑制从设于壳体的外部的第一油墨容器到壳体内的软管捆的拉绕空间的扩大化。另外,软管捆在与排纸口中的纸张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的状态下通过排纸口。由此,不需要使排纸口在排纸口中的纸张的纸面法线方向上扩大,因此能够抑制排纸口的开口面积,防止异物从排纸口进入到壳体内部。

Claims (9)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第一油墨容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存积油墨;
滑架,具有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存积所述油墨的第二油墨容器;以及
软管捆,通过将连接所述第二油墨容器和所述第一油墨容器的多个软管捆扎而成,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壳体内的纸张通过的排纸口,
所述软管捆通过所述排纸口,
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软管捆的软管排列方向与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纸张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管捆在所述壳体内弯曲,
弯曲部分处的所述软管捆的所述软管排列方向与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纸张的纸面交叉,所述弯曲部分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管捆在所述壳体内弯曲,
弯曲部分处的所述软管捆的所述软管排列方向与所述滑架的扫描方向及所述纸张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所述弯曲部分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打印机具备切断部,所述切断部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切断所述纸张,
所述滑架具有喷出部,所述喷出部向所述纸张喷出所述第二油墨容器的油墨,
所述切断部在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上、在所述排纸口与所述喷出部之间切断所述纸张,
所述软管捆中的比所述排纸口更靠近所述第二油墨容器侧的部分被固定在设有所述排纸口的所述壳体的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打印机具备排纸辊,所述排纸辊能够与所述纸张的所述油墨被喷出到的表面接触,
所述排纸辊在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油墨容器的油墨被喷出到所述纸张的位置的下游且所述排纸口的上游的位置,
所述软管捆通过所述排纸辊与包括所述排纸口的所述壳体的框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打印机具备排纸辊,所述排纸辊能够与所述纸张的所述油墨被喷出到的表面接触,
所述排纸辊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油墨容器的油墨被喷出到所述纸张的位置的下游且所述排纸口的上游的位置,
所述软管捆通过所述排纸辊与所述框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打印机具备:
辊轴,在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油墨容器的油墨被喷出到所述纸张的位置的下游且所述排纸口的上游的位置;以及
排纸辊,被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辊轴并能够与所述纸张的所述油墨被喷出到的表面接触,
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软管捆在所述辊轴的延伸方向上通过不存在所述排纸辊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打印机具备:
作为所述排纸辊的第一排纸辊;
辊轴,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排纸辊的下游且所述排纸口的上游的位置;以及
第二排纸辊,被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辊轴并能够与所述纸张的所述油墨被喷出到的表面接触,
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软管捆在所述辊轴的延伸方向上通过不存在所述第二排纸辊的位置。
9.一种油墨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供给单元向喷墨打印机的第二油墨容器供给油墨,所述喷墨打印机具备:壳体、具有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所述第二油墨容器的滑架、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且供所述壳体内的纸张通过的排纸口,
所述油墨供给单元具备:
第一油墨容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存积油墨;以及
软管捆,通过将连接所述第二油墨容器和所述第一油墨容器的多个软管捆扎而成,
所述软管捆通过所述排纸口,
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软管捆的软管排列方向与所述排纸口中的所述纸张的纸面法线方向交叉。
CN201911347222.XA 2018-12-26 2019-12-24 喷墨打印机及油墨供给单元 Active CN1113766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2247A JP7223255B2 (ja) 2018-12-26 2018-12-26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インク供給ユニット
JP2018-242247 2018-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6600A true CN111376600A (zh) 2020-07-07
CN111376600B CN111376600B (zh) 2022-11-08

Family

ID=71123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7222.XA Active CN111376600B (zh) 2018-12-26 2019-12-24 喷墨打印机及油墨供给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4367B2 (zh)
JP (1) JP7223255B2 (zh)
CN (1) CN1113766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17343A (ja) * 2021-01-29 2022-08-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31893A (ja) * 2008-12-05 2010-06-17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2013198992A (ja) * 2012-03-23 2013-10-03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2014034189A (ja) * 2012-08-10 2014-02-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034187A (ja) * 2012-08-10 2014-02-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104136222A (zh) * 2012-02-29 2014-11-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4185556A (zh) * 2012-03-28 2014-12-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78415A (ja) 2007-09-26 2009-04-1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US8944542B2 (en) 2008-01-07 2015-02-03 Colm Nohilly Printer for edible sheets
JP2013154573A (ja) 2012-01-31 2013-08-15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6241584B2 (ja) 2012-02-28 2017-1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3202934A (ja) 2012-03-28 2013-10-07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6161869B2 (ja) 2012-03-05 2017-07-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215909A (ja) 2012-04-05 2013-10-24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6115101B2 (ja) 2012-11-26 2017-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31893A (ja) * 2008-12-05 2010-06-17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CN104136222A (zh) * 2012-02-29 2014-11-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3198992A (ja) * 2012-03-23 2013-10-03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CN104185556A (zh) * 2012-03-28 2014-12-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JP2014034189A (ja) * 2012-08-10 2014-02-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034187A (ja) * 2012-08-10 2014-02-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14367B2 (en) 2021-05-25
JP2020104278A (ja) 2020-07-09
US20200207102A1 (en) 2020-07-02
CN111376600B (zh) 2022-11-08
JP7223255B2 (ja) 202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3575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407803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6354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76024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729675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3091088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11376600B (zh) 喷墨打印机及油墨供给单元
WO2013128923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1261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564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24105B2 (ja) 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1318046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80303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11196883B2 (en) Printer with cover to protect connection of external cables
JP494133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3050317A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10774757B (zh) 喷墨打印机
JP7302309B2 (ja) 印刷装置
JP20141046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051301A1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CN113613909B (zh) 打印机
CN114940022B (zh) 记录装置
JP746805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43513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240092102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