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2885A - 具有井道改变单元的电梯系统和用于运行具有井道改变单元的电梯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井道改变单元的电梯系统和用于运行具有井道改变单元的电梯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2885A
CN111372885A CN201880069593.3A CN201880069593A CN111372885A CN 111372885 A CN111372885 A CN 111372885A CN 201880069593 A CN201880069593 A CN 201880069593A CN 111372885 A CN111372885 A CN 111372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istway
elevator car
elevator
changing uni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95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2885B (zh
Inventor
斯特凡·克尼斯勒
丹尼尔·巴乌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372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2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2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2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9/003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lateral transfer of car or frame, e.g. between vertical hoistways or to/from a parking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91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lateral transfers of cars or cabins between hoist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285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with the use of a speed pattern gener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30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effective on driving gear, e.g. acting on power electronics, on inverter or rectifier controlled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32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effective on braking devices, e.g. acting o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ra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24Avoiding potential interference between elevator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电梯设备(1)的方法,该电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电梯井道(201、202)、至少一个电梯轿厢(301、302、303)、控制系统(4)和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501、502)。关于电梯设备(1)的电梯轿厢(301、302、303),该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501、502)能够采用启用状态(6)或禁用状态(7),在启用状态下,允许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在禁用状态下,阻止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根据该方法,针对电梯轿厢(301)确定使用电梯设备(1)的井道改变单元(501)从井道系统(201、202)中的起始位置(801)到井道系统(201、202)中的目标位置(901)的行驶路线,所述电梯轿厢(301)从起始位置移动,并且控制系统(4)控制电梯轿厢(301)的行驶参数,使得当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电梯轿厢(301)处于启用状态时,从起始位置出发的电梯轿厢(301)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1)。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设计为执行该方法的电梯系统。

Description

具有井道改变单元的电梯系统和用于运行具有井道改变单元 的电梯系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电梯设备的方法,该电梯设备包括具有至少两个电梯井道的井道系统、能够在井道系统中移动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控制系统和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借助于该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能够从井道系统的第一电梯井道改变到井道系统的第二电梯井道中。关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可以采用启用状态和禁用状态,在启用状态下,允许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在禁用状态下,阻止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这里,该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针对电梯设备的第一电梯轿厢确定利用电梯设备的第一井道改变单元从井道系统中的第一起始位置到井道系统中的第一目的地位置的第一行驶路线。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设备,该电梯设备具有包括至少两个电梯井道的井道系统、能够在井道系统中移动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控制系统和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借助于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能够从井道系统的第一电梯井道改变到井道系统的第二电梯井道中。这里,关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能够采用启用状态和禁用状态,其中,在启用状态下,允许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并且其中,在禁用状态下,阻止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多个电梯井道和多个电梯轿厢的电梯设备是众所周知的。特别地,已知所谓的多轿厢电梯设备,其中例如可以利用线性马达驱动器使多个电梯轿厢单独地(即基本彼此独立地)移动。这里,可以利用井道改变单元、特别是借助于作为井道改变单元的所谓的转换器,将电梯轿厢从一个电梯井道迁移到另一电梯井道中。此外,利用井道改变单元,还可以例如凭借将电梯轿厢的行驶方向从竖直方向改变成水平方向或反之亦然,来实现行驶方向的改变。这里,井道改变单元实际上在不同的电梯井道之间建立连接。为了能够从一个电梯井道改变到另一电梯井道中,在这种情况下,电梯轿厢必须首先进入井道改变单元。为此,针对要进入井道改变单元的电梯轿厢,井道改变单元必须首先对所述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这意味着有时需要中断电梯轿厢的行驶,直到井道改变单元对所述电梯轿厢采用了启用状态。由于由此导致的等待时间,这种电梯设备的运送能力受到限制。如已经发现的,存在于所述电梯轿厢中的电梯用户还负面地察觉到电梯轿厢的这种等待,这特别是由于在电梯轿厢内不清楚电梯轿厢为什么在等待。相反,给电梯用户一种印象,即抵达目的地的时间被不必要地延迟了。一些用户甚至可能错误地认为发生了故障,并且呼叫紧急电话或通知服务人员。
发明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特别是以使得电梯用户具有积极的用户体验并且有利地增加电梯设备的运送能力的方式,来改进用于运行这种电梯设备的方法。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出了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用于运行电梯设备的方法和电梯设备。在从属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描述了并且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其他有利实施例。
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行电梯设备的方法,该电梯设备包括具有至少两个电梯井道的井道系统、能够在井道系统中移动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控制系统和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借助于该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可以从井道系统的第一电梯井道改变到井道系统的第二电梯井道中。这里,关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该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可以采用启用状态和禁用状态,在启用状态下,允许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在禁用状态下,阻止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这里,针对电梯设备的第一电梯轿厢确定利用电梯设备的第一井道改变单元从井道系统中的第一起始位置到井道系统中的第一目的地位置的第一行驶路线。第一电梯轿厢移动从第一起始位置出发,其中,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行驶参数,使得当第一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第一电梯轿厢处于启用状态时,从第一起始位置出发的第一电梯轿厢到达第一井道改变单元。
因此,第一电梯轿厢可以有利地直接进入第一井道改变单元。因此,有利地消除了第一电梯轿厢在第一井道改变单元之前的停靠。因此,电梯用户有利地不会受到井道改变单元之前的可能的额外停靠的烦扰,该额外停靠可能归因于井道改变单元首先必须从禁用状态改变为启用状态。通过避免这种停靠(在这种情况下,电梯轿厢必须等待直到其可以进入井道改变单元),进一步有利地增加了电梯设备的整体运送能力。
这里,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电梯轿厢的禁用状态特别是所述井道改变单元的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下,特别是基于控制系统的规定,禁止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特别地,如果所述电梯轿厢在技术上不可能进入井道改变单元,特别是如果井道改变单元处于与电梯轿厢的行驶路线无连接的状态,则存在这种禁止。然而,如果已经将井道改变单元保留给另外的电梯轿厢来利用,也就是说,所述另外的电梯轿厢意图首先利用井道改变单元,则特别地也存在这种禁止。这意味着,如果所述电梯轿厢在技术上可能进入井道改变单元但是井道改变单元已经保留给意图首先利用井道改变单元的另外的电梯轿厢,则针对电梯轿厢特别地也可以存在井道改变单元的禁用状态,也就是说禁止利用井道改变单元。
这里,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电梯轿厢的启用状态特别是所述井道改变单元的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下,特别是基于控制系统的规定,允许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特别地,如果所述电梯轿厢在技术上可能进入井道改变单元,也就是说特别是如果井道改变单元处于与电梯轿厢的行驶路线相连接的状态,则存在这种允许。然而,如果所述电梯轿厢在技术上可能进入井道改变单元并且井道改变单元已经保留给所述电梯轿厢来利用,则特别地也存在这种允许。这意味着,根据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只有当首先电梯轿厢在技术上可能进入井道改变单元但是其次针对所述电梯轿厢已经特别地借助于保留井道改变单元而意图由所述电梯轿厢来利用井道改变单元时,井道改变单元才适用于所述电梯轿厢。
特别地还由此设置为,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第一电梯轿厢采用禁用状态,并且所述井道改变单元同时针对第二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特别是如果第一电梯轿厢与第二电梯轿厢具有不同的行驶路线,例如,第一电梯轿厢水平移动并且第二电梯轿厢竖直移动,则可能是这种情况。此外,如果第一电梯轿厢和第二电梯轿厢具有相同的行驶路线(也就是说,特别地,所述两个电梯轿厢竖直移动),但是第一电梯轿厢意图首先利用井道改变单元并且第二电梯轿厢意图仅在此后利用井道改变单元,则可能是这种情况。
特别地由此设置为,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优选地借助于线性马达驱动器单独地(也就是说基本彼此独立地)移动。这里,电梯轿厢优选地沿着电梯井道中的轨道移动,其中,井道改变单元优选地是设计为可转动的轨道段、特别是所谓的转换器,其通过转动允许行驶路线的改变、特别是从竖直行驶方向到水平行驶方向的改变并且反之亦然。特别地还由此设置为,井道系统包括具有第一取向的多个第一轨道导轨和具有第二取向的多个第二轨道导轨,以第二取向在井道系统中移动,其中,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分别具有一个转动轨道导轨,该转动轨道导轨在取向上能够在至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调节,其中,转动轨道导轨在第一位置将两个第一轨道导轨彼此连接,并且在第二位置将两个第二轨道导轨彼此连接。然而,井道改变单元也可以包括用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轨道导轨。这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梯轿厢意图仅越过井道改变单元,也就是说,不意图对所述电梯轿厢进行井道改变,则井道改变单元有利地无需转动。
特别地,第一电梯轿厢基于电梯用户发出的呼叫而移动。该呼叫优选地作为目的地呼叫而发出。相应地,控制系统有利地包括目的地呼叫控制器。
本发明的另一特别有利的实施例设置为,特别是通过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来控制第一电梯轿厢的移动和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使得当第一井道改变单元关于第一电梯轿厢处于第一启用状态时,第一电梯轿厢到达第一井道改变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例,控制系统还控制第一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行驶参数,使得从第一起始位置出发的第一电梯轿厢到达第一井道改变单元而无需任何中间停靠。这意味着,在所提出的方法的该实施例中,情况有利地是,每个电梯轿厢从起始位置移动到目的地位置而无需任何中间停靠,其中,起始位置优选地是电梯轿厢的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电梯轿厢执行最新计划的楼层停靠,以便允许电梯用户登上或登下电梯轿厢。因此,特别地不言而喻地由此设置为,电梯轿厢从起始楼层移动到目的地楼层,但是这样做在另外的中间楼层停靠,这是由于这些中间楼层针对于另外的电梯用户又是起始和/或目的地楼层。然而,这里,起始楼层有利地不是起始位置。起始位置不利地对应于最新的中间楼层,在该最新的中间楼层,电梯轿厢执行计划的停靠,以便满足至少一个电梯用户的登上和/或登下需求。除了电梯轿厢在中间楼层的停靠之外,还有利地消除了电梯轿厢的中间停靠,这是由于井道改变单元针对所述电梯轿厢处于禁用状态。换句话说,然而这也意味着,当第一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第一电梯轿厢处于启用状态中时,第一电梯轿厢有利地到达第一井道更换单元,而电梯轿厢为此不执行计划外的中间停靠,也就是说,特别是没有由电梯用户的登上或登下需求而触发的中间停靠。因此,有利地,第一电梯轿厢不在紧邻第一井道改变单元之前执行中间停靠,而是在最新计划的楼层停靠与井道改变单元之间不执行任何中间停靠。以这种方式,有利地进一步改进了电梯设备的运送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例设置为,控制系统还在考虑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当前状态的情况下来控制第一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行驶参数。这里,如果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当前状态改变,则控制系统有利地以闭环控制动作干预第一电梯轿厢的移动。特别地,这里,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行驶参数相应地由控制系统操纵。因此,特别地,可能出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第一电梯轿厢处于启用状态的情况。例如,这意味着第一电梯轿厢可以以高速度移动到井道改变单元。然而,此时可能出现这样的状况:第一电梯轿厢仍与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相距相对大的距离,并且电梯用户的另外的呼叫导致第二电梯轿厢的移动,其同样意图利用第一井道改变单元。如果所述第二电梯轿厢特别是相对于第一电梯轿厢相对地靠近第一井道改变单元定位,则特别地由此设置为,所述第二电梯轿厢首先利用井道改变单元。为此,第一井道改变单元必须关于第二电梯轿厢采用启用位置。这特别地可以具有如下效果: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当前状态针对第一电梯轿厢从启用状态改变为禁用状态。特别地,在这种情况下,以取决于何时第一井道改变单元可以再次针对第一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的方式,控制系统特别是由于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的这种改变而操纵第一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行驶参数,使得第一电梯轿厢的行驶减慢,使得尽管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当前状态发生这种改变,当第一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第一电梯轿厢处于启用状态时,电梯轿厢也到达第一井道改变单元,并且第一电梯轿厢因此可以直接进入井道改变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特别有利的实施例设置为,优选地通过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针对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确定状态序列,其中,该状态序列的最新状态是分配给第一电梯轿厢的启用状态。这里,控制系统有利地还在考虑到状态序列的情况下来控制第一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行驶参数。如果电梯设备的多个电梯轿厢同时移动(比如特别是在大量乘客的情况下发生的),则如下状况特别是更频繁地发生:已经确定了电梯设备的多个电梯轿厢的从起始位置到目的地位置的行程,其中,若干电梯轿厢意图利用相同的井道改变单元,特别是第一井道改变单元。这里,存在结果序列,即哪个电梯轿厢何时利用第一井道改变单元,这又导致针对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序列。这种对状态序列的知晓有利地用于第一电梯轿厢的移动。特别地,如果已经知晓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第一电梯轿厢尚未完全采用启用状态,则第一电梯轿厢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行驶相应地减慢。以这种方式,有利地实现了第一电梯轿厢的更平稳的行驶运动。特别地,以这种方式,避免了第一电梯轿厢的相对频繁的加速和减速,这有利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行驶舒适性并且此外具有节能效果。
此外,特别地由此设置为,状态序列是动态的状态序列,也就是说,由于在干预时间内设定了另外的行驶路线,因此第一井道改变单元可以采用另外的中间状态,在第一电梯轿厢的移动中相应地对其进行考虑。
有利的情况是,如下行驶参数中的一者被控制为第一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行驶参数:第一电梯轿厢的速度;第一电梯轿厢的加速度;第一电梯轿厢的急动度(Ruck);第一电梯轿厢在起始位置的停留时间;第一电梯轿厢的减速度;第一电梯轿厢的开门时间。特别地,因此由此设置为,在利用相应的标准行驶参数的情况下,如果当第一井道改变单元关于第一电梯轿厢仍处于禁用状态时第一电梯轿厢将到达第一井道改变单元,则第一电梯轿厢的速度降低和/或第一电梯轿厢更缓慢地加速和/或第一电梯轿厢更长时间地保持在起始位置处。这里,哪些行驶参数以哪种方式受到影响的问题有利地取决于另外的标准。相应地,作为一个标准,特别地由此设置为,行驶参数受到影响,使得当第一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第一电梯轿厢处于启用状态时,从第一起始位置出发的第一电梯轿厢到达第一井道改变单元,其中,力求优化用于第一电梯轿厢的移动的能量要求。此外,情况还特别是考虑另外的电梯轿厢的行驶路线作为另外的标准。例如,如果另外的电梯轿厢必须停靠在或经过第一电梯轿厢的起始位置,则第一电梯轿厢将停留在该起始位置至多这样的时间长度,使得不会阻碍另外的电梯轿厢的行驶。相反,特别地如果第一电梯轿厢的起始位置与转移楼层相重合,特别是在大量乘客的情况下,为处于相对较高速度的情况下的第一电梯轿厢提供相对较长的停留时间。这里,可以有利地利用相对较长的停留时间,以便改进电梯轿厢的填充,也就是说,在第一电梯轿厢内容纳更多的电梯用户。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例设置为,预定义行驶曲线以控制第一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行驶参数。这里,有利地,特别是通过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基于状况来分别计算行驶曲线。另一有利的构造变型设置为,从预定义的行驶曲线集中,基于状况从行驶曲线集中确定一个行驶曲线。这里,行驶曲线集有利地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借助于将第一电梯轿厢的行驶曲线对特定状况的状况分配,相对于状况计算有利地节省了处理能力,该特定状况特别是由第一电梯轿厢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距离和/或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序列来定义。此外,通过为控制系统规定行驶曲线集,可以有利地以改进的方式确定什么条件下哪个电梯轿厢何时将在哪里。以这种方式,有利地可以进一步改进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的可用性,并且因此进一步增加电梯设备的运送能力。
特别地,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根据电梯设备的状态参数来分别确定相应的电梯轿厢的一条行驶曲线、特别是速度行驶曲线。这样的行驶曲线特别是相应的电梯轿厢在电梯井道中的位置相对于时间的函数,或者是相应的轿厢在电梯井道中的速度相对于时间或相对于电梯轿厢的位置的函数。借助于这样的行驶曲线,特别地可以推断出相应的电梯轿厢的位置。在考虑到该行驶曲线的情况下,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特别地确定第一电梯轿厢的行驶曲线,据此第一电梯轿厢沿着设定的行驶路线移动。因此,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有利地基于状态参数确定第一电梯轿厢的行驶参数,并且又根据所述行驶参数特别地确定第一电梯轿厢的起始时间点和行驶曲线。
作为所提出的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由此设置为,针对电梯设备的第二电梯轿厢确定利用第一井道改变单元从井道系统中的第二起始位置到井道系统中的第二目的地位置的第二行驶路线,其中,在考虑到第一行驶路线并且考虑到第二行驶路线的情况下来确定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这里,特别有利地设定,第一井道改变单元是设置为首先供第一电梯轿厢使用还是首先供第二电梯轿厢使用。这里,有利地借助于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来执行该设定。通过确定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有利地改进了如下情况的可预测性:第一电梯轿厢何时必须到达第一井道改变单元以便使第一井道改变单元关于第一电梯轿厢处于启用状态,并且因此第一电梯轿厢可以有利地直接进入井道改变单元。
在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还设置为,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相继地针对第一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并且针对第二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这里,可以由此设置为,第一井道改变单元首先针对第一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然后针对第二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并且由此第一井道改变单元首先针对第二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然后针对第一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这里,重要的仅是,对第一井道改变单元何时针对第一电梯轿厢和针对第二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来执行确定性确定。有利地,特别是基于电梯设备的最大可能运送能力的标准来优化序列。特别地由此设置为,至少根据可能的行驶路线替代项来确定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据此有利地确定第一电梯轿厢和第二电梯轿厢的行驶路线。这里,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有利地最终定义第一电梯轿厢和第二电梯轿厢的行驶参数。在该方面,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有利地与利用所述井道改变单元的电梯轿厢的行驶路线双向联系。
优选的情况是,特别是通过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对第一电梯轿厢的第一行驶路线和第二电梯轿厢的第二行驶路线执行优先级排序。这里,借助于优先级排序,有利地定义了第一井道改变单元首先针对第一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还是首先针对第二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这里,为了优先级排序,特别地可以为行驶路线分配分类号,该分类号是通过不同标准的评估而得出的,比如特别是电梯轿厢中待运送的电梯用户的数量和/或所预测的到达井道改变单元的时间和/或在到达井道改变单元之前在中间楼层停靠的概率和/或分配给电梯轿厢的VIP状态的校验。这里,大量待运送的电梯用户有利地导致分类号的增大。有利地,到达井道改变单元的较短时间-特别是相对于另外的电梯轿厢而言-同样有利地导致分类号的增大。在到达井道改变单元之前在中间楼层停靠的较高的可能性有利地导致分类号的减小。分配给电梯轿厢的VIP状态同样有利地导致分类号的增大。优选地,接收了较高分类号的行驶路线是优先的。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改进方案由此设置为,最先由第二行驶路线并且其次由第一行驶路线来确定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因此,有利的情况是,第一井道改变单元首先针对第二电梯轿厢采用启动状态,并且仅在此后针对第一电梯轿厢采用启动状态。这里,有利地,考虑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不仅受第一电梯轿厢的影响。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有利地由此设置为,在如下状况下,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直接针对所述第一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确定了利用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用于第一电梯轿厢的行驶路线并且第一电梯轿厢能够根据所确定的行驶路线移动而无需将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用于另外的电梯轿厢。这里,可以有利地省略在考虑到另外的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的情况下来控制第一电梯轿厢的行驶参数。这里,有利地提供了例外。特别地,如果第一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第一电梯轿厢处于禁用状态并且改变为启用状态比第一电梯轿厢移动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所花费的时间更长,则提供这种例外。特别是,如果在第一电梯轿厢沿着所确定的行驶路线移动期间,已经针对另外的电梯轿厢确定了另外的行驶路线并且控制系统识别出所述另外的行驶路线优先,使得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必须再一次改变,则提供另外的例外。
在所有改进方案和改进方案组合中,所提出的方法特别地设置为,电梯系统包括多个电梯轿厢,对于每个电梯轿厢必须执行所提出的方法步骤。因此,特别地由此设置为,上述第二电梯轿厢是另外的第一电梯轿厢。因此,最终有利的情况是,所有电梯轿厢都是利用多个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的第一电梯轿厢,其中,所述方法步骤有利地单独地或组合地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改进方案由此设置为,计算第一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第一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时的时间点。控制系统还有利地在考虑到所计算的时间点的情况下来控制至少一个行驶参数。这里,所计算的时间点有利地源自于从禁用状态改变为启用状态所需的时间或从启用状态改变为禁用状态所需的时间。此外,所计算的时间点有利地源自于所确定的状态序列。此外,所计算的时间点有利地源自于所计算的优先电梯轿厢完成利用的时间,该优先电梯轿厢可以在第一电梯轿厢之前利用第一井道改变单元。特别地由此设置为,所计算的时间点是动态时间点,该动态时间点有利地基于随后进一步优先的电梯轿厢来进行修改。
为实现引言所述的目的而提出的电梯设备有利地设计用于执行所提出的方法,特别是还用于执行在另外的改进方案中所提出的方法步骤。特别地,这里,电梯设备包括具有至少两个电梯井道的井道系统、能够在井道系统中移动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特别是能够在井道系统中移动的多个电梯轿厢)、控制系统和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借助于井道改变单元,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可以从井道系统的第一电梯井道改变到井道系统的第二电梯井道中。这里,关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电梯设备的井道改变单元可以分别采用启用状态和禁用状态,其中,在启用状态下,允许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并且其中,在禁用状态下,阻止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
特别地由此设置为,电梯设备的电梯井道由轨道导轨形成,其中,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是轨道导轨的可转动的轨道部分。这里,有利的情况是,井道改变单元在第一位置允许以第一取向在第一轨道导轨上行驶。有利的情况是,井道改变单元在第二位置允许以第二取向在第二轨道导轨上行驶。特别地,在这种情况下,井道改变单元设计为所谓的转换器。
附图说明
将结合附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讨论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细节、特征和改进细节,其中:
图1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a-图2f各自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了在不同的相继时间点处的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
图3a-图3d各自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了在不同的相继时间点处的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
图4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5以示意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设计的电梯设备的情况下,关于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如何导致对电梯轿厢的行驶曲线的修改的示例性实施例;和
图6以示意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设计的电梯设备的情况下,关于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如何导致对电梯轿厢的行驶曲线的修改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电梯设备1包括具有第一电梯井道201和第二电梯井道202的井道系统2。电梯设备1还包括多个电梯轿厢301、302、303。所述电梯轿厢301、302、303可以在电梯井道201、202中单独移动。例如,为了使电梯轿厢301、302、303移动,电梯设备1具有线性马达驱动器,电梯轿厢301、302、303可以通过该线性马达驱动器来移动。替代地,电梯设备例如也可以具有摩擦轮驱动器。
电梯设备1还包括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和第二井道改变单元502。借助于这些井道改变单元501、502,电梯轿厢301、302、303可以从第一电梯井道201改变到第二电梯井道202中并且从第二电梯井道202改变到第一电梯井道201中。这里,电梯设备201特别地允许电梯轿厢301、302、303的所谓循环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电梯轿厢301、302、303的移动借助于电梯设备1的控制系统4来控制。这里,控制系统4仅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并且特别地还可以是分散控制系统。特别地由此设置为,控制系统4控制电梯设备的驱动系统。特别地,控制系统还控制井道改变单元501、502。这里,关于电梯设备1的电梯轿厢301、302、303中的一者,井道改变单元501、502可以特别是以由控制系统4控制的方式采用启用状态或禁用状态。特别地,可以替代地由此设置为,井道改变单元501、502各自具有专用的控制单元,这些控制单元控制井道改变单元501、502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井道改变单元501、502的控制单元有利地具有与控制系统4的通信连接。这里,在启用状态下,针对所述电梯轿厢,允许电梯轿厢进入相应的井道改变单元。相反,在禁用状态下,阻止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
例如,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梯轿厢303借助于第二井道改变单元502从第二电梯井道202改变到第一电梯井道201。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分别只有一个电梯轿厢可以利用井道改变单元,因此,第二井道改变单元502针对其他电梯轿厢301和302是禁用的。这意味着第二井道改变单元502针对电梯轿厢301和302处于禁用状态。
此外,例如由此设置为,电梯轿厢302意图借助于第二井道改变单元502同样地从第二电梯井道202改变到第一电梯井道201中。这意味着确定了针对所述电梯轿厢302的利用第二井道改变单元502的行驶路线。然后,控制电梯轿厢302的至少一个行驶参数使得电梯轿厢302移动,使得所述电梯轿厢302在不早于第二井道改变单元502针对电梯轿厢302采用启用状态的时间到达第二井道改变单元502。为此,第二井道改变单元502必须首先将电梯轿厢303从第二电梯井道202移动到第一电梯井道201中。当电梯轿厢303完成了对井道改变单元502的利用时,则第二井道改变单元502针对电梯轿厢302从禁用状态改变为启用状态。电梯轿厢302改变为启用状态有利地与电梯轿厢302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2的时间点重合,使得电梯轿厢302可以直接进入井道改变单元502,也就是说,不必在井道改变单元502之前停靠。
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当前未被电梯轿厢301、302、303中的任何一个利用,因此所述井道改变单元501最初针对电梯轿厢301和针对电梯轿厢302处于启用状态。例如,如果由于电梯用户发出呼叫,针对电梯轿厢302确定从第二井道202中的第一起始位置到第一井道201中的第一目的地位置的行驶路线,则例如确定为此利用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这是由于第二井道改变单元502针对电梯轿厢302处于禁用状态。由于针对电梯轿厢302确定该行驶路线(其包括利用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有利地针对电梯轿厢301采用禁用状态,这是由于此时井道改变单元501的利用保留给电梯轿厢302。相反,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电梯轿厢302维持在启用状态。
特别地,还提供一种改进,其中,井道改变单元501、502针对所有电梯轿厢301、302、303基本上最初处于禁用状态。仅当针对电梯轿厢301、302、303中的一者确定了需要利用井道改变单元501、502中的一者的行驶路线时,意图利用的井道改变单元针对所述电梯轿厢改变为启用状态。这里,有利的情况是,井道改变单元可以始终仅针对一个电梯轿厢处于启用状态。如果首先要处理了另外的电梯轿厢,则这意味着井道改变单元必须首先针对已经处于启用状态的井道改变单元所针对的电梯轿厢改变为禁用状态,然后才可以针对另外的电梯轿厢改变为启用状态。
图2a至图2f各自示出了电梯设备的细节。这里由此设置为,电梯设备包括具有多个电梯井道的井道系统,多个电梯轿厢在电梯井道中移动。例如,电梯设备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电梯设备。特别地,电梯设备原则上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电梯设备,并且同时可以特别地具有使得电梯设备的竖直电梯井道长于100米、特别是长于400米的尺寸。
这里,图2a至图2f各自示出了相同的细节,但是处于不同的相继时间点。这里,细节分别示出了电梯设备的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电梯井道201和电梯设备的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电梯井道202。特别地由此设置为,电梯设备包括多个这样的水平电梯井道和竖直电梯井道。此外,图2a至图2f所示的细节分别示出了电梯轿厢301,电梯轿厢301是电梯设备的多个电梯轿厢中的一者。此外,电梯设备包括控制系统、特别是分散控制系统,其在所示出的细节中未明确示出。此外,电梯设备包括多个井道改变单元,其中,在图2a至图2f中所示的细节示出了井道改变单元501,借助于井道改变单元501,电梯轿厢、例如电梯轿厢301可以从井道201改变到井道202中或者可以从井道202改变到井道201中。
这里,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沿着轨道移动,其中,井道改变单元501是可转动的轨道段、特别是所谓的转换器。这里,转换器特别地设计为执行高达90度的转动,特别是以便允许电梯轿厢从竖直电梯井道改变到水平电梯井道中,并且反之亦然。这意味着转换器可以从最初位置转动90度到结束位置,然后又从所述结束位置沿相反的转动方向转动90度到最初位置。这里,关于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井道改变单元501可以采用启用状态和禁用状态,在启用状态下,允许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501,在禁用状态下,阻止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501。
这里,在图2a至图2f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针对电梯轿厢301确定了利用电梯设备的井道改变单元501从井道201中的第一起始位置801到电梯井道202中的第一目的地位置901的第一行驶路线。这里,特别地由此设置为,起始位置801是发出从起始位置到目的地位置901的目的地呼叫的电梯用户的登上楼层。在这种情况下,目的地位置901是电梯用户的目的地楼层。然而,也可以特别地由此设置为,电梯轿厢301停放在起始位置801处,也就是说停靠在该位置处以服务于将来的呼叫。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基于已经从目的地位置901发出的呼叫需求,将电梯轿厢301从起始位置801移动到目的地位置901。这里,为此确定的行驶路线提供了对井道改变单元501的利用。然后,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控制电梯轿厢301的至少一个行驶参数,使得当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电梯轿厢301处于启用状态时,从起始位置801出发的电梯轿厢301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1。
这里,在图2a中示出了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电梯轿厢301处于禁用状态。在该禁用状态下,井道改变单元501将电梯井道202的水平井道部分彼此连接。因此,在该禁用状态下,电梯轿厢501在技术上不可能进入井道改变单元501。至少从技术方面来讲,为了使电梯轿厢301可以进入井道改变单元501,首先需要转动井道改变单元501,使得井道改变单元501将竖直电梯井道201的井道部分彼此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有利地由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控制井道改变单元501的转动以及因此控制井道改变单元501的状态改变。
这里,图2b示出了如下情况:控制系统已经将执行转动的命令传输至井道改变单元501,以便使电梯井道201的井道部分彼此连接。当执行井道改变单元501的转动时,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电梯轿厢301维持在禁用状态。
与此同时,控制系统控制作为电梯轿厢301的行驶参数的电梯轿厢301的速度,使得当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电梯轿厢301采取启用状态时,从起始位置801出发的电梯轿厢301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1。这里,在图2c中示出了,井道改变单元501的转动已经完成,并且井道改变单元501将竖直电梯井道201的竖直部分彼此连接。然后,井道改变单元501被启用以由电梯轿厢301来利用,并且针对所述电梯轿厢301采取启用状态。这里,从起始位置801出发的电梯轿厢301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1而无需中间停靠,也就是说,当从起始位置801起始之后行驶到井道改变单元501时,没有再次停靠。如图2d所示,电梯轿厢301因此可以直接进入井道改变单元501。当电梯轿厢301进入了井道改变单元501时,井道改变单元501被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激活,以便借助于相应的进一步转动,在电梯井道202的水平井道部分之间产生连接,从而允许电梯轿厢301改变到电梯井道202中。这里,井道改变单元501的进一步转动在图2e中示出。特别地,在电梯轿厢301对井道改变单元501的这种利用期间,井道改变单元501不能用于电梯设备的另外的电梯轿厢。这里,有利地,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所述另外的电梯轿厢处于禁用状态。
图2f中示出了井道改变单元501与水平井道202产生了连接。此时,电梯轿厢301可以向前移动到目的地位置901。
在基于图2a至图2f讨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特别地由此设置为,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在考虑到井道改变单元501的当前状态的情况下对电梯轿厢301进行控制。这意味着控制系统考虑到如下事实:当电梯轿厢301从起始位置801起始时,井道改变单元501最初针对电梯轿厢301处于禁用状态,并且只是由于控制系统相应地激活了井道改变单元501,才发生井道改变单元501的从针对电梯井道301的禁用状态到启用状态的改变。由于考虑到井道改变单元501的当前状态,有利地防止了如下状况:在一些情况下,电梯轿厢301以正常加速度和正常速度从起始位置801起始,但是随后必须制动或者甚至必须停靠直到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电梯轿厢301采用启用状态。
图3a至图3d又基于结合图2a至图2f讨论的电梯设备。与结合图2a至图2f讨论的示例性实施例相比,该示例性实施例基于意图利用相同的井道改变单元501以便到达相应的目的地位置901、902的两个电梯轿厢301、302。
这里,图3a示出了针对第一电梯轿厢301确定了从第一起始位置801到第一目的地位置901的第一行驶路线的状况。针对第二电梯轿厢302确定了从第二起始位置802到第二目的地位置902的第二行驶路线。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第一电梯轿厢301的第一行驶路线和针对第二电梯轿厢302的第二行驶路线各自提供了对井道改变单元501的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在图3a至图3d中未明确示出)控制电梯轿厢301、302和井道改变单元501两者的移动。这里,电梯轿厢301、302从其相应的起始位置801、802起始。这里,井道改变单元501最初针对电梯轿厢301处于启用状态,在启用状态下,允许电梯轿厢301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电梯轿厢302,井道改变单元501处于禁用状态,在禁用状态下,阻止电梯轿厢302进入井道改变单元501。
由于在电梯轿厢301、302起始时,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电梯轿厢301处于启用状态,并且相比于电梯轿厢302,由于距井道改变单元501距离更短,因此电梯轿厢301可以更快地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1,控制系统定义第一电梯轿厢301可以首先利用井道改变单元501,并且第二电梯轿厢302仅可以在此后利用井道改变单元501。这意味着关于井道改变单元501的利用,定义了状态序列。这里,针对电梯轿厢301,结果状态序列仅是一种状态,尤其是井道改变单元501处于启用状态的状态。针对第一电梯轿厢301的从第一起始位置801到第一目标位置901的行驶路线的移动,其他状态不再有意义。关于第二电梯轿厢302,井道改变单元501存在禁用状态、启用状态的结果状态序列。这意味着,井道改变单元501最初针对第二电梯轿厢302处于禁用状态,并且井道改变单元501关于第二电梯轿厢302的状态序列的后续和最终状态为启用状态。这里,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针对与电梯轿厢301有关的状态序列、尤其是已经存在的启用状态,来控制第一电梯轿厢301的移动。此外,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在考虑到与所述电梯轿厢302有关的状态序列、尤其是跟随有启用状态的禁用状态的情况下,来控制第二电梯轿厢302的移动。
这里,特别是在考虑到井道改变单元501的状态序列的情况下,来预定义电梯轿厢301、302的加速度和速度。由于对于第一电梯轿厢301,井道改变单元501直接处于启用状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电梯轿厢301有利地以正常加速度和正常速度移动并且可以直接进入井道改变单元501,也就是说,特别是无需另外的中间停靠。由于控制系统还具有如下信息,因此相比于第一电梯轿厢301,从第二起始位置802出发的第二电梯轿厢302更缓慢地加速并且以更慢的速度移动:第一电梯轿厢301将首先由井道改变单元501处理以便到达目的地位置901,并且因此控制系统特别地知晓井道改变单元501不能直接针对第二电梯轿厢302改变为启用状态。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梯轿厢301的目的地位置901位于相同的电梯井道201中,因此井道改变单元501的利用简单地提供了井道改变单元501的越过。因此,针对第一电梯轿厢301,井道改变单元501的轨道部分无需转动,以便第一电梯轿厢301可以移动到目的地位置901。在第一电梯轿厢301已经越过井道改变单元501而无需中间停靠之后,井道改变单元501的轨道部分转动。特别地由此设置为,井道改变单元从最初位置起始转动至多180度、优选地不超过135度,以便特别是不过度扭曲通向位于井道改变单元中的电梯轿厢的线缆连接。如图3c所示,在井道改变单元501的转动期间,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第二电梯轿厢302维持在禁用状态。这是由于只要井道改变单元正在进行转动,则第二电梯轿厢302仍然不能进入井道改变单元501。
如图3d所示,当井道改变单元501关于第二电梯轿厢302采用启用状态时,第二电梯轿厢302有利地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1。这里,即使井道改变单元501最初针对所述电梯轿厢302处于禁用状态,第二电梯轿厢302也无需停靠地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1。因此,第二电梯轿厢302可以直接进入井道改变单元501并且越过所述井道改变单元501以便向前移动到目的地位置902。这里,第二电梯轿厢302在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1之后有利地加速,以便以正常速度向前移动并且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位置902。因此,起始位置801与目的地位置901之间的行驶路线可以被第一电梯轿厢301行进,而无需中间停靠。起始位置802与目的地位置902之间的行驶路线可以有利地被第二电梯轿厢302行进,而无需中间停靠。
然而,特别地,在图3a至图3d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也可能出现如下状况:例如,当已经针对电梯轿厢302确定了从起始位置802到目的地位置902的行驶路线时,电梯用户发出了另外的呼叫。该另外的呼叫的效果是,电梯轿厢302意图再次停靠在中间楼层,以便早在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1之前允许另外的电梯用户登上。由于该额外的停靠和相关的等待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由此设置为,如果这里特别是通过控制系统来确保电梯轿厢302可以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1而无需进一步减速和不必执行其他中间停靠,并且可以直接进入并越过所述井道改变单元501,则电梯轿厢302以正常速度移动到该中间楼层并且还以正常速度和正常加速度从中间楼层离开。
特别地,关于图3a至图3d所示的电梯系统,可能出现如下另外的状况:首先已经针对第二电梯轿厢302确定了从起始位置802到目的地位置902的行驶路线。这里,只要尚未针对电梯轿厢301确定行驶路线,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系统就可以控制井道改变单元501,使得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电梯轿厢302采用启用状态。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快地执行这种状态改变(这是由于无需首先等待电梯轿厢301利用井道改变单元501),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电梯轿厢302可以以正常加速度并且以正常速度起始。
然而,如果在第二电梯轿厢302刚起动之后就发出了另外的呼叫(基于该呼叫,针对第一电梯轿厢301确定了从起始位置801到目的地位置901的行驶路线),则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将识别出,由于距井道改变单元501的距离更短,因此电梯轿厢301可以比第二电梯轿厢302更快地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1。在该方面,如果第一电梯轿厢301首先利用井道改变单元501,并且第二电梯轿厢302仅在此后利用井道改变单元501,则电梯设备的总体可用性以及因此电梯设备的运送能力将增加。然而,为了使第二电梯轿厢302不必在井道改变单元501之前执行停靠(该停靠被位于第二电梯轿厢302中的用户认为是不愉快的),控制系统有利地操纵作为行驶参数的第二电梯轿厢302的减速度和第二电梯轿厢302的速度。这意味着第二电梯轿厢302略微减速并且以缓慢的速度向前移动,尤其是使得当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第二电梯轿厢302处于启用状态时,第二电梯轿厢302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1,并且因此,第二电梯轿厢302可以直接进入并越过该井道改变单元501。
在结合图3a至图3d讨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井道改变单元501因此依次针对第一电梯轿厢301和第二电梯轿厢302采用启用状态。这里,有利地对从第一起始位置801到第一目的地位置901的第一行驶路线和从第二起始位置802到第二目的地位置902的第二行驶路线执行优先级排序。这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借助于该优先级排序定义为,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第一电梯轿厢301采用启用状态,并且仅在此后针对第二电梯轿厢302采用启用状态。这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从第一电梯轿厢301到井道改变单元501的距离比从第二电梯轿厢302的当前位置到井道改变单元501的距离短的事实,执行优先级排序,并且这是第一电梯轿厢301能够更快地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1时的情况。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在优先级排序中,还特别考虑到井道改变单元501已经针对第一电梯轿厢301处于启用状态。
图4示出了具有四个竖直电梯井道201、202、203、204并且具有两个水平电梯井道205、206的电梯设备1。图4所示的电梯设备1包括多个电梯轿厢3、301、302、303。这里,电梯轿厢301、302、303中所示的箭头表示这些电梯轿厢沿箭头方向移动。此外,电梯设备1包括控制系统4。此外,电梯设备1包括多个井道改变单元5、501、502、503。借助于这些井道改变单元5、501、502、503,电梯轿厢3、301、302、303可以从电梯设备1的一个电梯井道改变到电梯设备的另一电梯井道中。例如,电梯轿厢3可以借助于井道改变单元5从电梯井道201改变到电梯井道205中,或者电梯轿厢3可以利用多井道改变单元5从电梯井道201改变到电梯井道204中。
这里,关于电梯设备1的电梯轿厢,电梯设备1的井道改变单元5、501、502、503可以采用启用状态和禁用状态。这里,在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电梯轿厢处于启用状态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相反,在禁用状态下,阻止所述电梯轿厢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例如,井道改变单元502针对电梯轿厢303处于启用状态,但是针对电梯轿厢302处于禁用状态。
在图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设置为,竖直电梯井道201、202、203、204和水平电梯井道205、206由轨道导轨形成。这里,井道改变单元5、501、502、503是所述轨道导轨的可转动的轨道部分。这里,在电梯设备1的井道改变单元的第一位置,允许电梯轿厢以第一取向在第一轨道导轨上行驶,并且在第二位置,允许以第二取向在第二轨道导轨上行驶。特别地,井道改变单元是转动轨道导轨,其中,转动轨道导轨在第一位置将两个第一轨道导轨彼此连接,并且在第二位置将两个第二轨道导轨彼此连接。
在图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此时可以由此设置为,例如,针对电梯轿厢301确定了从起始位置801到目的地位置901的第一行驶路线。这里,在考虑到井道改变单元501的状态的情况下,执行电梯轿厢301的移动。这里,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电梯轿厢301采用启用状态。在考虑到井道改变单元501的状态的情况下,使电梯轿厢301移动,尤其是使得电梯轿厢301到达处于启用状态的井道改变单元501,使得电梯轿厢301可以直接进入并越过井道改变单元501以便移动到目的地位置901。
此外,在图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此设置为,针对另外的电梯轿厢303确定了从起始位置803到目的地位置903的另一行驶路线。这里,该行驶路线包括对井道改变单元502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井道改变单元502已经保留给电梯轿厢303,并且已经针对电梯轿厢303采用了启用状态,使得从起始位置803出发的电梯轿厢803到达处于启用状态的井道改变单元502而无需执行中间停靠,并且可以进入并越过所述井道改变单元502,以便继而向前移动到目的地位置903而无需停靠。
此外,在图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此设置为,针对另外的电梯轿厢302确定了从起始位置802到目的地位置902的另一行驶路线。该行驶路线包括对两个井道改变单元、尤其是对井道改变单元503和井道改变单元502的利用。在所示状态下,电梯轿厢302已经进入井道改变单元503。井道改变单元503已经相应地转动,使得电梯轿厢302已经从井道201改变到井道206中。电梯轿厢302的目的地位置902此时提供了从井道206到井道202中的另一井道改变。为此,电梯轿厢302必须利用井道改变单元502。然而,这里,在图4所示的时间点,井道改变单元502针对电梯轿厢303处于启用状态。这意味着井道改变单元502针对电梯轿厢302处于禁用状态。尽管如此,为了使电梯轿厢302能够从其当前位置出发进入井道改变单元502而无需执行中间停靠,控制系统4操纵电梯轿厢302的行驶参数,使得仅当井道改变单元已经针对电梯轿厢302采用了启用状态时,所述电梯轿厢302才到达井道改变单元502。为此,特别地,考虑到已经为井道改变单元502定义了状态序列。由于所述电梯轿厢303迫切需要首先经过井道改变单元502,以便电梯轿厢302能够率先抵达目的地位置803,因此电梯轿厢303的行驶路线优先于电梯轿厢302的行驶路线。因此,首先为电梯轿厢303保留井道改变单元502。这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最先由电梯轿厢303的行驶路线并且其次由电梯轿厢302的行驶路线来确定井道改变单元502的状态。因此,井道改变单元502首先针对电梯轿厢303采用启用状态,并且仅在此后针对电梯轿厢302采用启用状态。特别地,这里还可以由此设置为,不只考虑到井道改变单元502的状态序列。此外,特别地,可以借助于控制系统4来计算电梯轿厢303何时将通过井道改变单元502以及井道改变单元502针对电梯轿厢302达到启用状态需要多久,使得控制系统4基于这些数据计算出井道改变单元502针对电梯轿厢302采用启用状态的时间点。这里,控制系统4特别是还在考虑到所计算的时间点的情况下来控制电梯轿厢302的行驶参数、特别是电梯轿厢302的速度,在该时间点,井道改变单元502将针对电梯轿厢302采用启用状态。
此外,关于图4所示并且结合图4所述的电梯设备1,特别地还可以预定义行驶曲线作为电梯轿厢的行驶参数。图5和图6中示出了这种行驶曲线的规格的示例。这里,在图5和图6中,分别在所示图表的上方绘制出井道改变单元随时间t的状态13。在图5和图6的下方布置的图表中,针对所考虑的电梯轿厢的两条不同的行驶曲线11、12分别绘制为速度v随时间t的函数。
这里,在图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从时间点t0出发,井道改变单元最初针对所考虑的电梯轿厢采用启用状态6。在稍后的时间点t1,井道改变单元针对所考虑的电梯轿厢改变为禁用状态7。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此时由此设置为,在时间点t0,所考虑的电梯轿厢被指定为服务于目的地呼叫并且在该时间点起始。这里,以实线示出的时间点tE表示电梯轿厢到达井道改变单元的时间点,其中,当到达井道改变单元时,意图针对电梯轿厢已经采用了启用状态。
这里,在考虑到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的情况下根据预定义的行驶曲线11、12,使电梯轿厢移动。这意味着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改变对电梯轿厢的移动具有影响。这里,尤其是,相应地修改电梯轿厢的行驶曲线。这里,在第一实施例中,电梯轿厢根据行驶曲线12移动。该实施例假定在时间点t0,也就是说,当电梯轿厢开始行驶时,已经知晓井道改变单元针对该电梯轿厢的状态序列。这意味着,电梯轿厢最初并未以最大速度移动,而是缓慢地加速,这是由于控制系统知晓针对电梯轿厢,井道改变单元将在时间点t1(也就是说,在可以到达井道改变单元之前)将再一次针对所述电梯轿厢改变为禁用状态。由于减慢的加速度,电梯轿厢于是根据行驶曲线12以预定义的恒定速度到达井道改变单元,并且可以以恒定的速度越过井道改变单元而无需改变电梯井道。
这里,行驶曲线12可以由控制系统计算或者可以从存储的行驶曲线集中选择。这里,行驶曲线12基于如下事实:控制系统已经知晓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序列,也就是说,从启用状态6到禁用状态7的改变以及从禁用状态7回到启用状态6的改变。
相反,在第二实施例中由此设置为,在时间点t0,控制系统不知晓井道改变单元从启用状态的改变。该实施例形成了行驶曲线11的基础。由于如下事实,电梯轿厢相对于具有行驶曲线12的第一实施例以更高的速度起始:在电梯轿厢开始行驶的时间点t0,井道改变单元针对所述电梯轿厢处于启用状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系统不知晓将不会维持该启用状态。这里,电梯轿厢最初几乎达到正常速度,但由于如下事实,然后必须再次制动使得电梯轿厢的速度减小(如可以从行驶曲线11看出的):在时间点t1,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电梯轿厢采用禁用状态。只有当禁用状态在时间点t2结束时,电梯轿厢才再次略微加速,使得当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电梯轿厢处于启用状态时,电梯轿厢到达井道改变单元而不必执行中间停靠。因此,在该第二实施例中,情况也是如此,即电梯轿厢可以直接进入井道改变单元并且越过井道改变单元而无需停靠。
图6示出了针对两种不同场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这里,在第一实施例中,以控制系统已知上图表所示的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改变为基础。这形成了电梯轿厢的行驶曲线11的基础。这里,又假定在时间点t0,电梯轿厢已经被指定为服务于发出的呼叫。然而,基于控制系统已知的、被电梯轿厢利用的井道改变单元的状态改变,电梯轿厢在时间点t0并未立即起始,这是由于控制系统已经确定,如果电梯轿厢在时间点t0起始,则当井道改变单元针对所述电梯轿厢处于启用状态时,电梯轿厢将未到达井道改变单元。反而,电梯轿厢在其所处的停靠点,也就是说在起始位置处(特别是在门打开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时间段。仅在时间点t3,电梯轿厢加速到一定速度,然后维持该速度。电梯轿厢仅在到达井道改变单元之前不久进行制动,以便能够直接进入井道改变单元。在此,在这种情况下,电梯轿厢必须停靠在井道改变单元中,这是由于电梯轿厢意图借助于井道改变单元改变到另一电梯井道中。为此,井道改变单元必须在电梯轿厢已经进入井道改变单元时再次改变其状态。
替代地,图6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电梯轿厢的根据行驶曲线12的移动。在此由此设置为,电梯轿厢最初缓慢地加速,然后以较低的恒定速度移动,例如在以便为另一电梯轿厢清理行驶路线而不会阻塞停靠点。然后,在这种情况下,电梯轿厢在时间点t7再次加速直到时间点t8。然后,如还可以从行驶曲线12看出的,电梯轿厢进行制动,以便当到达井道改变单元时,井道改变单元针对电梯轿厢处于启用状态,并且因此允许进入井道改变单元。
在附图中示出并且与其相结合地讨论的示例性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附图标记表
1 电梯设备
2 井道系统
201 第一电梯井道
202 第二电梯井道
3 电梯轿厢
301 第一电梯轿厢
302 第二电梯轿厢
303 第三电梯轿厢
304 电梯轿厢
4 控制系统
5 井道改变单元
501 第一井道改变单元
502 第二井道改变单元
503 第三井道改变单元
6 关于电梯轿厢的启用状态
7 关于电梯轿厢的禁用状态
801 第一起始位置
802 第二起始位置
901 第一目的地位置
902 第二目的地位置
10 状态序列
11 行驶曲线
12 行驶曲线
13 井道改变单元随时间的状态
14 电梯轿厢随时间的速度

Claims (14)

1.一种用于运行电梯设备(1)的方法,所述电梯设备包括具有至少两个电梯井道(201、202)的井道系统(2)、能够在所述井道系统(2)中移动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3)、控制系统(4)和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5),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所述电梯设备(1)的电梯轿厢(3)能够从所述井道系统(2)的第一电梯井道(201)改变到所述井道系统(2)的第二电梯井道(22)中,其中,关于所述电梯设备(1)的电梯轿厢(3),所述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5)能够采用启用状态(6)和禁用状态(7),在所述启用状态下,允许所述电梯轿厢(3)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5),在所述禁用状态下,阻止所述电梯轿厢(3)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5),其中,针对所述电梯设备(1)的第一电梯轿厢(301)确定利用所述电梯设备(1)的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从所述井道系统(2)中的第一起始位置(801)到所述井道系统(2)中的第一目的地位置(901)的第一行驶路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移动从所述第一起始位置(801)出发,其中,所述控制系统(4)控制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的至少一个行驶参数,使得当所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处于所述启用状态(6)时,从所述第一起始位置(801)出发的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到达所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4)还控制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的所述至少一个行驶参数,使得从所述第一起始位置(801)出发的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到达所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而无需任何中间停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4)还在考虑到所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的当前状态(6、7)的情况下来控制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的所述至少一个行驶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确定状态序列(10),其中,所述状态序列(10)的最新状态是分配给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的所述启用状态(6),其中,所述控制系统(4)还在考虑到所述状态序列(10)的情况下来控制所述至少一个行驶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如下行驶参数中的至少一者作为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的所述至少一个行驶参数: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的速度;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的加速度;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的急动度;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在所述起始位置(801)的停留时间;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的减速度;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的开门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定义行驶曲线(11)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的所述至少一个行驶参数,其中,分别基于状况来计算所述行驶曲线(11),或者其中,从预定义行驶曲线集中,基于状况从所述行驶曲线集中确定一条行驶曲线(1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电梯设备(1)的第二电梯轿厢(302)确定利用所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从所述井道系统(2)中的第二起始位置(802)到所述井道系统(2)中的第二目的地位置(902)的第二行驶路线,其中,在考虑到所述第一行驶路线并且考虑到所述第二行驶路线的情况下来确定所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相继地针对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采用所述启用状态(6)并且针对所述第二电梯轿厢(302)采用所述启用状态(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行驶路线和所述第二行驶路线执行优先级排序,其中,借助于所述优先级排序,定义所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首先针对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采用所述启用状态(6)还是首先针对所述第二电梯轿厢(302)采用所述启用状态(6)。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最先由所述第二行驶路线并且其次由所述第一行驶路线来确定所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的状态,使得所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首先针对所述第二电梯轿厢(302)采用所述启用状态(6),并且在此后针对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采用所述启用状态(6)。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梯轿厢(302)是另外的第一电梯轿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当所述第一井道改变单元(501)针对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采用所述启用状态(6)时的时间点,其中,所述控制系统(4)还在考虑到所计算的时间点的情况下来控制所述第一电梯轿厢(301)的所述至少一个行驶参数。
13.一种电梯设备(1),其具有包括至少两个电梯井道(201、202)的井道系统(2)、能够在所述井道系统(2)中移动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3)、控制系统(4)和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5),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所述电梯设备(1)的电梯轿厢(3)能够从所述井道系统(2)的第一电梯井道(201)改变到所述井道系统(2)的第二电梯井道(202)中,其中,关于所述电梯设备(1)的电梯轿厢(3),所述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5)能够采用启用状态(6)和禁用状态(7),其中,在所述启用状态(6)下,允许所述电梯轿厢(3)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5),并且其中,在所述禁用状态(7)下,阻止所述电梯轿厢(3)进入所述井道改变单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设备(1)设计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道(202、203)由轨道导轨形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井道改变单元(5)是轨道导轨的可转动的轨道部分,其中,所述井道改变单元(5)在第一位置允许以第一取向在第一轨道导轨上行驶,并且所述井道改变单元在第二位置允许以第二取向在第二轨道导轨上行驶。
CN201880069593.3A 2017-10-25 2018-10-18 具有井道改变单元的电梯系统和用于运行具有井道改变单元的电梯系统的方法 Active CN1113728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219146.5A DE102017219146A1 (de) 2017-10-25 2017-10-25 Aufzuganlage mit Schachtwechseleinheiten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ufzuganlage mit Schachtwechseleinheiten
DE102017219146.5 2017-10-25
PCT/EP2018/078482 WO2019081316A1 (de) 2017-10-25 2018-10-18 Aufzuganlage mit schachtwechseleinheiten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ufzuganlage mit schachtwechseleinheit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2885A true CN111372885A (zh) 2020-07-03
CN111372885B CN111372885B (zh) 2022-05-03

Family

ID=63896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9593.3A Active CN111372885B (zh) 2017-10-25 2018-10-18 具有井道改变单元的电梯系统和用于运行具有井道改变单元的电梯系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17468A1 (zh)
CN (1) CN111372885B (zh)
DE (1) DE102017219146A1 (zh)
WO (1) WO20190813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19744A1 (de) * 2017-11-07 2019-05-09 Thyssenkrupp Ag Personenfördervorrichtung mit Überwachungseinrichtung
EP3650391B1 (en) * 2018-11-06 2022-01-05 KONE Corporation A method, a multicar elevator system, and an operational entity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two or more elevator cars of a multicar elevator system
DE102020202649A1 (de) 2020-03-02 2021-09-02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Transportsystem für einen Verkehrsknotenpunkt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Transportsystems für einen Verkehrsknotenpunk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48785A (ja) * 1990-10-08 1992-05-21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エレベータ駆動装置
CN1176932A (zh) * 1996-06-19 1998-03-25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使电梯同步到达一个楼层的方法
JPH11263553A (ja) * 1998-03-11 1999-09-28 Otis Elevator Co かご容量を増大させたロープレス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行方法
KR20000033343A (ko) * 1998-11-23 2000-06-15 이종수 운송시스템
KR20100085811A (ko) * 2009-01-21 2010-07-29 조항민 초고층 건물용 승강장치
CN101875465A (zh) * 2009-04-28 2010-11-03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无绳循环多轿厢电梯及其循环系统
CN104150332A (zh) * 2014-08-20 2014-11-19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可竖直行驶和水平行驶直线电机驱动电梯
CN104787647A (zh) * 2014-01-16 2015-07-22 吴平安 一种多轿厢独立驱动360度循环有轨超高层电梯装置
CN106163963A (zh) * 2014-03-28 2016-11-23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电梯系统
CN106335830A (zh) * 2015-07-10 2017-01-18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多轿厢电梯系统的控制系统
CN107108165A (zh) * 2014-12-30 2017-08-29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无绳电梯系统的传送站和轿厢分离机构
CN107108163A (zh) * 2014-12-30 2017-08-29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无绳电梯系统的具有子部件和驻停区的冗余的传送站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48785A (ja) * 1990-10-08 1992-05-21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エレベータ駆動装置
CN1176932A (zh) * 1996-06-19 1998-03-25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使电梯同步到达一个楼层的方法
JPH11263553A (ja) * 1998-03-11 1999-09-28 Otis Elevator Co かご容量を増大させたロープレス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行方法
KR20000033343A (ko) * 1998-11-23 2000-06-15 이종수 운송시스템
KR20100085811A (ko) * 2009-01-21 2010-07-29 조항민 초고층 건물용 승강장치
CN101875465A (zh) * 2009-04-28 2010-11-03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无绳循环多轿厢电梯及其循环系统
CN104787647A (zh) * 2014-01-16 2015-07-22 吴平安 一种多轿厢独立驱动360度循环有轨超高层电梯装置
CN106163963A (zh) * 2014-03-28 2016-11-23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电梯系统
CN104150332A (zh) * 2014-08-20 2014-11-19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可竖直行驶和水平行驶直线电机驱动电梯
CN107108165A (zh) * 2014-12-30 2017-08-29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无绳电梯系统的传送站和轿厢分离机构
CN107108163A (zh) * 2014-12-30 2017-08-29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无绳电梯系统的具有子部件和驻停区的冗余的传送站
CN106335830A (zh) * 2015-07-10 2017-01-18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多轿厢电梯系统的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81316A1 (de) 2019-05-02
US20200317468A1 (en) 2020-10-08
DE102017219146A1 (de) 2019-04-25
CN111372885B (zh)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8482B (zh) 在单个井道中具有多个车厢的电梯系统
CN111372885B (zh) 具有井道改变单元的电梯系统和用于运行具有井道改变单元的电梯系统的方法
KR20100063121A (ko) 차체 이격 제어부를 포함하는 다수 차체용 승강로
US20130299282A1 (en) Multi-car elevato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2459049A (zh) 电梯装置
CN107922145B (zh) 用于运行电梯系统的方法和电梯系统
EP3628622B1 (en) Validation of elevator call passenger boarding
US10676317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lift system
US7431130B2 (en) Group controller of elevators
JP4086565B2 (ja) シングルシャフト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運行制御システム
CN112020471B (zh) 电梯系统的通信解决方案
JP2001247265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CN102256887A (zh) 升降机制动控制
CN107848746A (zh) 用于操作升降机设备的方法、控制系统和升降机设备
CN112520517B (zh) 电梯控制系统、电梯系统及用于其的控制方法
JP576548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EP367424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elevator service based on a desired location of a plurality of passengers
CN110902510A (zh) 通过提供多个电梯之间的乘客移交实现运输的系统和方法
JP2021169359A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KR100747381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제어 장치
RU2456225C2 (ru) Способ поддержания разделительной дистанции в многокабинной лифтовой шахте и лифтовая система
CN114341040A (zh) 根据关闭状态信号和轿厢位置将轿厢转移到安全运行状态的电梯设备
JPH0565431B2 (zh)
WO2014188591A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Dusseldorf

Patentee after: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essen

Patentee before: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