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9988A - 具有清洁单元的转杯纺纱机的工位及操作这种设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清洁单元的转杯纺纱机的工位及操作这种设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9988A
CN111349988A CN201911337901.9A CN201911337901A CN111349988A CN 111349988 A CN111349988 A CN 111349988A CN 201911337901 A CN201911337901 A CN 201911337901A CN 111349988 A CN111349988 A CN 111349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cleaning element
spinning rotor
rotor
mov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379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9988B (zh
Inventor
M·库布勒
康斯坦汀·里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Original Assignee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iled Critical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ublication of CN111349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9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9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9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4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contact of fibres with a running surface
    • D01H4/22Cleaning of running surfaces
    • D01H4/24Cleaning of running surfaces in rotor spinn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1/00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 D01H11/005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with blowing and/or suction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1/00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工位,包括以能绕旋转轴线(X)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纺纱转杯(3),其中,所述工位包括具有机械清洁元件(2)的清洁单元(1),用于清洁纺纱转杯(3)的内表面(21)。根据本发明,所述清洁元件(2)以能移动的方式布置于所述工位,以使该清洁元件(2)能从其与纺纱转杯(3)非接触的息止位置开始移动到针对纺纱转杯(3)的不同内径的不同清洁位置,其中,所述清洁元件(2)在相应的清洁位置与纺纱转杯(3)的内表面相接触。

Description

具有清洁单元的转杯纺纱机的工位及操作这种设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工位,包括以能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纺纱转杯,其中,所述工位包括具有机械清洁元件的清洁单元,用于清洁纺纱转杯的内表面。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借助工位的清洁单元清洁纺纱转杯的内表面的方法,所述纺纱转杯以能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转杯纺纱机的工位上,其中,所述清洁单元包括机械清洁元件。
背景技术
转杯纺纱机一般由大量工位组成,这些工位通常并排布置。其中每一个工位都执行工作过程。例如,在第一步骤中,通过开纤装置将供入的纤维带开纤成其单根纤维。然后,在另一步骤中,在纺纱转杯中将开纤的纤维纺成纱线。在最后的工作过程中,后置的络纱装置将该纱线卷绕到络筒上。
工位的纺纱转杯是因其构型和工艺而易受污染的构件。目前,技术上无法使纤维带毫无任何异物和其他污物,因此必须定期维护并清理纺纱转杯。为此,工位上通常设有维护翻盖或封闭装置,将其打开后可从外部通过该维护翻盖或封闭装置接近纺纱转杯。这样就能最终轻松接近纺纱转杯。
为了进一步提高这类工位的自动化程度,通常将自动清洁单元附接至转杯纺纱机的工位或服务机器人。
DE 10 2005 025 786 A1揭示了一种纺织机,特别是转杯纺纱机,其具有大量工位,其中每个工位具备自有的清洁装置。清洁装置的布置既能布置于工位的壳体上或壳体中,也能布置于其封闭装置上或封闭装置中。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元件,其中,通过单驱动器使该清洁元件能转移到清洁位置。相应的运动可以包括绕清洁元件的旋转轴线的旋转运动。在清洁位置中,清洁元件特别是经由机械刮刀与转杯槽相接合。其他现有技术可以参阅DE 26 18 094 A1或DE 39 11 946 A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改进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发明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在于具有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特征的转杯纺纱机的工位及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工位,包括以能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纺纱转杯,其中,所述工位包括具有机械清洁元件的清洁单元,用于清洁纺纱转杯的内表面。
根据本发明,所述清洁元件以能移动的方式布置于工位,以使该清洁元件能从其与纺纱转杯非接触的息止位置开始移动到针对纺纱转杯的不同内径的不同清洁位置,其中,清洁元件在相应的清洁位置与纺纱转杯的内表面相接触。
清洁元件的息止位置布置于纺纱转杯外部,特别是布置于容纳纺纱转杯的壳体的封闭装置外部。此外,息止位置可以位于分立的保护装置中,以便清洁元件在工位的正常运行期间不会受到损伤。
与之相反,清洁位置位于纺纱转杯内部,其中,通过纺纱转杯的直径限定精确的清洁位置。在该清洁位置中,机械清洁元件与纺纱转杯的内壁相接触,特别是与其转杯槽相接触。
主要通过清洁元件摩擦或刮擦纺纱转杯的内壁而产生清洁单元的清洁作用,其中,由清洁元件的接触压力决定摩擦或刮擦的强度。
特别有利的是,清洁单元构造为结构单元,即构造为独立模块。为了维护、组装和更换整个单元,仅需几个工作步骤,例如通过松开快速接头或几个螺丝,就能将这个结构单元从工位的其余部分脱离,或者相应地轻松组装。这会减少组装/拆装所需的时间,并在出现错误报告时,能够缩短清洁单元或工位的停机时间。
特别有利的是,通过从工位通过接触系统或以非接触方式传递能量或者以类似方式传递能量,进行对清洁单元的能量供应。这种用于传递能量的接口优选在转杯清洁区域内布置于工位。同样有利的是,通过该接口能够将控制转杯纺纱机或具有清洁单元的工位的控制命令传输到清洁单元。
还有利的是,清洁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使清洁元件在息止位置与相应的清洁位置之间移动。在此情形下,第一驱动器也可以仅承担从息止位置到清洁位置的运动过程的一部分,而第二驱动器(将在下文中详述)可以执行到清洁位置的运动过程的第二部分。清洁元件优选包括与第一驱动器保持连接的清洁臂,该清洁臂背离第一驱动器的末端上布置有清洁刮刀或清洁刷。
特别有利的是,第一驱动器包括电动机,优选步进电动机或伺服电动机,该电动机构造成使清洁元件绕旋转轴线枢转。这样就能实现精确地控制清洁元件在清洁位置对纺纱转杯、特别是对转杯槽的接触压力,其中,通过清洁元件超过终止位置而到达清洁位置。由于清洁元件优选存在弹性,清洁元件这样超过或转过终止位置会产生一定的接触压力。通过适合的控制软件,能借由接触压力以及清洁元件在清洁位置与息止位置之间的角位置来确定清洁元件的污垢程度和/或磨耗程度。另外,这种驱动器还能在例如因纺纱转杯中的异物或因接触压力升高或过低而发生突发事件时产生错误反馈。
还有利的是,清洁元件的旋转轴线与纺纱转杯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相互偏斜或在同一平面内互成角度。这就允许清洁元件轻易移入或摆入纺纱转杯中,因为纺纱转杯的上方开口通常显著小于其在转杯槽区域内的直径。因此,清洁元件与纺丝转杯的旋转轴线的偏斜姿态能够引起例如清洁元件的尖端朝向纺丝转杯平面的多维运动过程。换言之:例如,偏斜姿态将引起相当于开塞工具的运动过程。
就此也有利的是,清洁元件如此支承,以使清洁元件的旋转轴线与纺纱转杯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角度可变。这样就针对待清洁纺纱转杯的直径提供更大的灵活性。这还有易于将清洁元件引入纺纱转杯中。
也有利的是,驱动器包括优选呈气动缸形式的线性驱动器,借此使清洁元件优选能至少局部以直线运动方式移动。气动缸优选布置成使得清洁元件能平行于、正交于或偏斜于纺纱转杯的旋转轴线移动。线性驱动器也可以布置成使得清洁元件能绕另一旋转轴线摆转,以便能改变第一旋转轴线与纺纱转杯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角度。
特别有利的是,驱动器与优选呈弹簧形式的蓄力器相关联,其中,该蓄力器布置成使得清洁元件能从其清洁位置向其息止位置移动,反之亦然。也有利的是,蓄力器如此布置,即借助该蓄力器能执行清洁元件从清洁位置到息止位置的至少一部分运动过程,反之亦然。这样就能简化清洁单元的驱动配置或驱动器的设计。此外,还能使用单作用气动缸,即不带复位机构或不带用于复位机构的气动管线的气动缸。
更有利的是,清洁单元与特别是导引滑槽形式的导引部相关联,其中,该导引部构造成使其承担清洁元件从其息止位置到其清洁位置的至少一部分运动过程。可以设想,导引部呈线性构造,即,用于清洁元件的直线运动过程。也可设想,导引部用于使第一驱动器绕旋转轴线旋转或倾斜或者用于使清洁元件本身旋转或倾斜。这样就将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与相对简单的驱动构思相结合。
就此也有利的是,导引部包括至少两个导引部段。这些导引部段优选相互偏置和/或倾斜,这样就能使得清洁元件在不同方向上移动。导引部段优选至少局部构造成引起清洁元件的线性运动和/或转动和/或倾斜。这样就能进一步简化驱动构思,而不会因纺纱转杯的内径不同而丧失灵活性。
更有利的是,该导引部包括用于限制和/或改变一个或多个方向上的运动过程的可调性,其中,这种限制作为止挡、螺丝限制机构或嵌入式限制件(换言之,嵌入导引部并形成几何界限的构件)。它可以构造成使得清洁元件的终止位置和/或一个或多个中间位置可变。这种限制优选如此构造,即当清洁单元组装至工位时和/或在其操作中,能在不拆装清洁单元本身的情况下从外部执行限制。这会提高清洁元件的终止位置及引入纺纱转杯的运动的灵活性,由此能用相同的清洁单元涵盖更多数目的直径不同的纺纱转杯。
也有利的是,清洁单元包括第二驱动器,其中,该驱动器特别是构造为线性驱动器或根据前文描述的电动机。它特别是布置于第一驱动器上,以便结合第一驱动器使清洁元件能绕多个旋转轴线枢转、在多个相互倾斜和/或偏置的运动方向上或其任意组合进行枢转。这样就能通过有针对性的控制更精确且特别是自动调整运动过程。
还有利的是,清洁单元包括气动式吸气和/或吹气单元,其中,它构造用于除去纺纱转杯上和/或纺丝转杯中存在的异物。气动式吸气和/或吹气单元优选布置于清洁元件的区域内,以便能够将由清洁元件从纺丝转杯上剥离的异物、特别是残余纤维从纺丝转杯的内部区域中去除。这样就能有效地除去松散的异物,特别是在清洁元件移入和/或移出纺纱转杯期间。
另外,本发明提出一种借助工位的清洁单元清洁纺纱转杯的内表面的方法,所述纺纱转杯以能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转杯纺纱机的工位上,其中,所述清洁单元包括机械清洁元件。
根据本发明,清洁元件从其息止位置向清洁位置移动,该息止位置布置于纺纱转杯外部,特别是容纳纺纱转杯的壳体的封闭装置外部,以使清洁元件与纺纱转杯互不接触。在此情形下,根据工位中当前使用的纺纱转杯,特别是其内径,选择清洁位置。原则上,根据纺纱转杯,存在多种不同的相互偏离的清洁位置。
在此情形下,特别是通过转杯纺纱机的中央控制系统或相应工位的控制系统自动进行清洁位置的调准,但也能由操作人员在必要时和/或出于控制目的手动进行清洁位置的调准。
更有利的是,通过纺纱转杯的内径限定清洁位置,并由纺纱机的控制系统选择清洁位置。在此情形下,如此选择清洁位置,以使清洁元件在纺纱转杯中处于其终止位置时与纺纱转杯的转杯槽和/或侧壁相接触。为了进行清洁,清洁元件以限定的力压在待清洁的表面上,其中,这个力在清洁周期内可变。尤可设想,借助优选构造为步进电动机的第一驱动器,使清洁元件以脉动方式抵靠纺纱转杯的内壁移动。在此情况下,清洁元件的作用原则上相当于风动锤。这样就能特别有效地剥离附着在内壁上的污垢。
就此特别有利的是,转杯纺纱机的控制系统确定第一驱动器和/或第二驱动器的功率消耗,在旋转驱动器的情况下确定转数或步进,或在线性电动机的情况下确定从起始位置到实际位置的距离。这样就能决定施加于清洁元件的力或清洁元件对纺纱转杯内壁的接触压力,并能根据该接触压力来控制驱动器。还能通过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来确定清洁偏差,例如清洁元件的损伤或纺纱转杯中较大的异物。
特别有利的是,清洁元件以第一运动从其息止位置移行到第一位置。在此情形下,第一位置已能代表清洁位置。但同样可以设想,第一位置位于从息止位置到清洁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的任意位置。
还有利的是,清洁元件借第二运动从其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代表终止位置,从而代表清洁位置。此外,清洁元件在第二运动期间的运动方向至少局部不同于第一运动的运动方向。
可以设想,由第一驱动器执行第一运动,而由第二驱动器执行第二运动。就此也可设想,通过叠加第一运动和第二运动而不存在具体的第一位置,以使清洁元件以例如由两个不同方向上同时旋转和枢转组成的运动直接移动到清洁位置。
更有利的是,清洁元件在第一运动和/或第二运动期间的运动方向至少局部呈直线。
特别有利的是,清洁元件通过第一运动移动到纺纱转杯的内部并通过第二运动移动到其清洁位置。然后,在清洁位置中,清洁元件特别是在转杯槽的区域和/或纺纱转杯侧壁的区域内与纺纱转杯的内壁相接触。在容纳纺纱转杯的壳体的封闭装置打开期间可能已经执行第一运动。在清洁纺纱转杯之后,再进行使清洁元件沿反方向进给到清洁位置的运动过程,以便返回其息止位置。
更有利的是,第一运动和/或第二运动是升降运动或摆转运动。升降运动优选与纺纱转杯的旋转轴线平行或成锐角。摆转运动优选能如此进行,以使清洁元件与纺纱转杯的旋转轴线所成的角度可变。
也有利的是,通过导引部控制运动。特别是如果该导引部构造为导引滑槽,则能简化设计并使运动过程匹配于纺纱转杯的几何形状。通过导引部使清洁元件运动各具独特的运动特性,例如运动方向、速度和/或加速度,这由一个或多个驱动器来执行并由转杯纺纱机或相应工位的中央控制系统来控制。
有利的是,首先借助清洁单元的驱动器使清洁元件从其息止位置移动到多个可能的清洁位置中的一个清洁位置,并且在清洁过程结束之后,借助清洁单元的例如呈弹簧元件形式的蓄力器将清洁元件导引回到其息止位置。就此也可设想,弹簧元件仅引起或支持一部分运动过程,例如运动到其中一个中间位置。
也有利的是,清洁元件借助蓄力器从其息止位置移动到多个清洁位置中的一个清洁位置并通过驱动器从清洁位置导引回到息止位置。
通过使用蓄力器,例如可以通过单作用气动缸来简化驱动构思。这还促使制造成本降低。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运动过程可以如下所示:在第一步骤中,清洁元件从其息止位置平行于纺纱转杯的旋转轴线抬升。在第二步骤中,清洁元件绕其旋转轴线枢转到纺纱转杯的中心。在另一步骤中,清洁元件再降低,从而清洁元件的尖端优选位于转杯槽的高度。在最后一步骤中,清洁元件再次绕其旋转轴线进一步向转杯槽的方向枢转,直到清洁元件与其相接触。通过评估驱动器的参数,可以调适清洁元件用于清洁转杯槽的接触压力。在清洁过程结束之后,沿反方向执行类似于移入的运动过程。
更有利的是,在转杯运转期间至少部分地执行转杯清洁。就此也可设想,转杯纺纱机或相应工位的中央控制系统将纺纱转杯的转速匹配于污垢程度或清洁元件的接触压力。优选地,例如借助纺纱转杯驱动器的(可变)斜坡函数,采用不同的运转和/或启动方法。这样,在纺纱转杯不完全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对其进行清洁,这样能够减少纺纱转杯的停机时间。
也可设想,在清洁之前,首先停止转杯,以便能够无危险地打开纺纱操作中封闭转杯的转杯盖。在打开之后,转杯可能再度置身于旋转中,这可能发生在清洁元件移动到其清洁位置之前、之中或之后。
就此也有利的是,在打开纺纱箱之前,使纺纱转杯处于停机状态或使纺纱转杯的驱动器节流至停机状态。在清洁元件移入之后,特别有利的是,将纺纱转杯根据其污垢程度加速到适合的转速范围。在清洁周期内,纺纱转杯的最终转速可变,以便通过短暂地加速和减速纺纱转杯产生额外的微振,从而增进清洁元件的清洁作用。
最终也有利的是,在清洁元件的清洁位置或息止位置与清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激活气动式吸气和/或吹气布置,其中,在移入或移出纺纱转杯时,也会发生气动式吸气和/或吹气布置的激活。通过这种额外的清洁性,能够清除纺纱转杯中及纺纱转杯周边的松散异物(激活纺纱转杯外部的吸气和/或吹气布置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更多优点。图中:
图1示出纺纱转杯与处于息止位置的清洁单元的侧视图;
图2示出纺纱转杯与移入/移出期间的清洁单元的侧视图;
图3示出纺纱转杯与处于清洁位置的清洁单元的侧视图;
图4示出纺纱转杯与清洁单元的俯视图;
图5示出清洁单元的侧视图;
图6示出清洁单元的侧视图;
图7示出清洁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不同附图中相同和/或至少相当的特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仅在首次提及时才详细说明各个特征、它们的设计方案和/或作用方式。如未再次具体说明各个特征,则它们的设计方案和/或作用方式对应于已述等效或同类特征的设计方案和作用方式。
图1、图2和图3示意性举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清洁单元1和纺纱转杯3的工位的实施变型方案的剖视图。现有技术中基本已知转杯纺纱机的相应工位,因此图中省略工位的所有其他附件,诸如纤维带进给单元。操作中,通过中央驱动器或单驱动器使纺纱转杯3绕轴线X旋转,其中,由纺纱机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或工位专用的控制系统来控制转速。在纤维带经过的纤维带进给装置(图中未示出)送入开纤辊(同样未示出)之后,单根纤维进入纺纱转杯3,它们在此触及高速旋转的转杯槽4。通过纺纱转杯3的几何形状及其速度,将纤维纺成纱线。
在这个纺纱过程中,无法避免异物和其他残余纤维积聚在纺纱转杯3中。尤其是转杯槽4中,在一定运行时间之后,污垢程度急剧升高,这正是纺纱转杯3中纺成的纱线质量下降或出现断丝的原因。因此必须定期清洁转杯槽4。通过所示的清洁单元1能够完成这一过程。
如果需要清洁过程,则相应的控制系统降低纺纱转杯3的转速并打开包封该转杯的纺纱箱的封闭机构(图中未示出)。此外,控制系统控制清洁单元1的驱动器12、13、14、15来开始清洁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清洁单元1包括清洁元件2、第一驱动器12、13和第二驱动器14、15。
在本例中,清洁元件2分成四个区域。清洁元件2的第一区域8用作能够组装至第一驱动器12的附接部位。在此情况下,第二区域9和第三区域10采用线性构造,参照图2和图3,它们自第一区域水平延伸(第二区域9),然后竖直延伸(第三区域10)到第四区域11。第四区域11代表清洁元件2的尖端,借此能使清洁元件2与纺纱转杯3形成接触。这里,全部四个区域8、9、10、11或一个或多个区域8、9、10、11的任意组合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
第一驱动器12包括电动机,例如步进电动机15,借此使清洁元件2以能绕旋转轴线Y旋转的方式支承,该旋转轴线Y优选平行于纺纱转杯3的旋转轴线X。这样,第一驱动器12可以使清洁元件2垂直于纺纱转杯3的旋转轴线X枢转。
当然,就此也可设想,纺纱转杯3的旋转轴线X与清洁元件2的旋转轴线Y相互偏斜。第二驱动器13包括例如呈双作用气动缸形式的线性驱动器14。这可以改变清洁元件2与纺纱转杯3之间的高度偏差,以便确保清洁元件2能够轻松引入纺纱转杯3。这时,清洁元件2的高度偏差必须至少等于清洁元件2的基本位置与纺纱转杯上沿6之间的最大高度偏差。
在第一步骤中,在纺纱机控制系统开始清洁过程之后,通过线性驱动器使清洁元件2抬升到一定高度,以使清洁元件2位于纺纱转杯上沿6上方。在第二步骤中,通过步进电动机15使清洁元件2绕旋转轴线Y枢转,以使清洁元件2停在纺纱转杯3上方(又见图4)。在第三步骤中,线性驱动器14将清洁元件2降低到纺纱转杯3的内腔5中,清洁元件2在此通过进一步的摆转过程而与转杯壁7或转杯槽4形成接触。因为纺纱转杯3仍在旋转,通过刮擦过程就能以机械方式从纺纱转杯3除去粘附的异物。在清洁过程中,可以通过纺纱机控制系统使纺纱转杯3的转速保持恒定,但也能可变地进行调适(取决于污垢程度)。这里,纺纱机控制系统可以例如通过读取电动机参数,即清洁元件2的角位置和/或其电压与电流消耗,确定清洁元件2磨耗的时间长度或清洁期间是否发生错误。
在从转杯槽4中剥离污垢之后,还可以另外通过与清洁元件2相关联的吸气和/或吹气布置(图中未示出)从纺纱转杯3中除去松散的异物。返回清洁元件2的息止位置与从息止位置移入清洁位置相反。
图4示意性示出具有纺纱转杯3和清洁单元1的工位的俯视图。清洁单元1的结构和清洁过程基本上与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变型方案相同。但在本图所示的变型方案中,也可设想,将升降机构(即图1、图2和图3中的气动缸)替换为使得两个旋转轴线(即清洁元件2的旋转轴线Y和纺纱转杯3的旋转轴线X)相互偏斜。这样,清洁元件2的旋转运动还能导致清洁元件2的尖端在从息止位置运动到清洁位置以及返回运动中存在高度偏差,从而使得清洁元件2能无接触地移行到纺纱转杯3的上沿或其转杯壁7上方。
图5和图6示出类似于上文所述的清洁单元1的实施变型方案。这里,清洁单元1也包括如前图所示的清洁元件2和第一驱动器12。与前述变型方案的区别在于,除第一旋转轴线Y之外,还存在第二旋转轴线Z。这时,通过绕第二旋转轴线Z进行枢转来实现使清洁元件2无接触地运动到纺纱转杯3的上沿上方所需的高度偏差。为此,清洁单元1配有呈线性驱动器14形式的第二驱动器,该线性驱动器14通过缩回或伸出而使清洁元件2及其第一驱动器12绕第二旋转轴线Z枢转。线性驱动器14优选包括单作用气动缸,该气动缸具有与气动缸相关联的蓄力器,该蓄力器优选由压缩弹簧或拉伸弹簧组成(图中未示出)。
图7示意性示出用于纺纱机的工位的清洁单元1的导引部16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引部16构造为导引滑槽17。本图中未示出用于通过滑槽17导引清洁单元1的专用驱动器。在本例中,滑槽17分成三个部段,第一部段18和第三部段20用于水平导引,而第二(中间)部段19主要用于竖直导引。这样就能通过单个驱动器实现清洁元件2的完全引入运动或引出运动,而不会牺牲对转杯直径的匹配性。这时,在第三部段20中进行导引时,通过止动点实现对转杯直径的匹配。
本发明不局限于图中显示和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同样可能涵盖不同实施例中表示并描述的特征组合。
附图标记列表
1 清洁单元
2 清洁元件
3 纺纱转杯
4 转杯槽
5 纺纱转杯的内腔
6 纺纱转杯的上沿
7 转杯壁
8 清洁元件的第一区域
9 清洁元件的第二区域
10 清洁元件的第三区域
11 清洁元件的第四区域
12 第一驱动器
13 第二驱动器
14 线性驱动器
15 步进电动机
16 导引部
17 导引滑槽
18 导引部的第一部段
19 导引部的第二部段
20 导引部的第三部段
21 内表面
X 纺纱转杯的旋转轴线
Y 清洁元件的旋转轴线
Z 第二旋转轴线

Claims (26)

1.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工位,包括以能绕旋转轴线(X)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纺纱转杯(3),其中,所述工位包括具有机械清洁元件(2)的清洁单元(1),用于清洁所述纺纱转杯(3)的内表面(2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元件(2)以能移动的方式布置于所述工位,以使所述清洁元件(2)从其与所述纺纱转杯(3)非接触的息止位置开始能移动到针对所述纺纱转杯(3)的不同内径的不同清洁位置,其中,所述清洁元件(2)在相应的清洁位置与所述纺纱转杯(3)的内表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清洁单元(1)构造为整体上与所述工位的其余构件能拆离的结构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单元(1)包括第一驱动器(12),借此使所述清洁元件(2)能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12)构造为电动机,借此使所述清洁元件(2)能绕旋转轴线(Y)枢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12)构造为步进电动机(15),借此使所述清洁元件(2)能绕旋转轴线(Y)枢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转杯(3)的旋转轴线(Y)和旋转轴线(X)相互平行、相互偏斜或在同一平面内互成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包括第二驱动器(13),借此使所述清洁元件(2)和/或所述第一驱动器(12)能克服所述清洁单元(1)的蓄力器的力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器(13)构造为线性驱动器(14),借此使所述清洁元件(2)和/或所述第一驱动器(12)能至少局部以直线运动方式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驱动器(14)构造成气动缸的形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单元(1)包括至少一个导引部(16),用于在所述清洁元件(2)的息止位置与其相应的清洁位置之间导引清洁元件(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16)构造成导引滑槽(17)的形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16)包括至少两个导引段(18、19、20),其中,所述导引部段(18、19、20)至少局部相互偏置和/或倾斜,以使所述清洁元件(2)在其沿所述导引部(16)运动期间向不同方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单元(1)包括气动吸气和/或吹气布置,借此能从所述纺纱转杯(3)中除去异物。
14.一种借助工位的清洁单元(1)清洁纺纱转杯(3)的内表面的方法,所述纺纱转杯(3)以能绕旋转轴线(X)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转杯纺纱机的工位上,其中,所述清洁单元(1)包括机械清洁元件(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元件(2)能从所述清洁元件(2)与所述纺纱转杯(3)非接触的息止位置开始移动到清洁位置,其中,所述清洁元件(2)在所述清洁位置与所述纺纱转杯(3)的内表面相接触,且其中,所述清洁位置根据所述工位中当前使用的纺纱转杯(3)来单独选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元件(2)的清洁位置根据所述纺纱转杯(3)的内径来选择。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元件(2)的清洁位置通过中央控制所述转杯纺纱机或控制所述工位来选择。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元件(2)以第一运动从其息止位置移行到第一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元件(2)以第二运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二位置代表清洁位置,且其中,所述清洁元件在所述第二运动期间的运动方向至少局部不同于所述清洁元件在所述第一运动期间的运动方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元件(2)在所述第一运动和/或所述第二运动期间的运动方向至少局部成直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元件(2)在所述第一运动期间移入所述纺纱转杯(3)的内部而在所述第二运动期间移入其清洁位置,在所述清洁位置中,所述清洁元件(2)在所述纺纱转杯(3)的转杯槽(4)的区域内与所述纺纱转杯(3)相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和/或所述第二运动是升降运动或摆转运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元件(2)沿着所述清洁单元(1)的导引部(16)进行移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16)构造成滑槽状。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所述清洁单元(1)的驱动器(12、13)使所述清洁元件(2)从其息止位置移动到多个可能清洁位置中的一个清洁位置,并在清洁过程结束后,至少部分地借助所述清洁单元(1)的蓄力器使所述清洁元件(2)移动回其息止位置;或者至少部分地借助所述清洁单元(1)的蓄力器使所述清洁元件(2)从其息止位置移动到多个可能清洁位置中的一个清洁位置,并在清洁过程结束后,借助所述清洁单元(1)的驱动器(12、13)使所述清洁元件(2)移动回其息止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杯运转期间至少部分地进行转杯清洁。
26.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清洁元件的清洁位置或在其息止位置与清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激活气动的吹气和/或吸气布置,其中,所述吹气和/或吸气布置为所述纺纱转杯(3)清除松散的异物。
CN201911337901.9A 2018-12-21 2019-12-23 具有清洁单元的转杯纺纱机的工位及操作这种设备的方法 Active CN1113499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33367.6A DE102018133367A1 (de) 2018-12-21 2018-12-21 Arbeitsstelle einer Rotorspinnmaschine mit einer Reinigungseinheit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DE102018133367.6 2018-1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9988A true CN111349988A (zh) 2020-06-30
CN111349988B CN111349988B (zh) 2023-07-07

Family

ID=68944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37901.9A Active CN111349988B (zh) 2018-12-21 2019-12-23 具有清洁单元的转杯纺纱机的工位及操作这种设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99789A1 (zh)
EP (1) EP3670717A1 (zh)
CN (1) CN111349988B (zh)
DE (1) DE1020181333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0764A (zh) * 2021-01-19 2021-05-07 卓郎(江苏)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转杯纺纱器自清洁结构、纺织机械及自清洁操作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2532A (en) * 1969-07-04 1972-05-16 Stahlecker Gmbh Wilhelm Spinning device for spinning threads by the open-end method
DE2461178A1 (de) * 1973-12-27 1975-07-10 Giuseppe Gaiardelli Pneumatischer reiniger fuer spindeln u.dgl. von textilmaschinen, insbesondere spinnmaschinen
GB1452665A (en) * 1973-06-09 1976-10-13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Open-end spinning apparatus
US4155217A (en) * 1976-05-20 1979-05-22 Hans Stahlecker Mobile cleaning device for an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
EP1327708A2 (de) * 2002-01-09 2003-07-16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Rein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Rotorspinneinheit
US20040079068A1 (en) * 2002-03-13 2004-04-29 Adalbert Stephan Cleaning device for the cleaning of a spin rotor and scraper element
EP3276056A1 (de) * 2016-07-29 2018-01-3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Reinigungsvorrichtung zur reinigung eines rotortellers eines spinnrotors
CN107663676A (zh) * 2016-07-29 2018-02-06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纺纱转杯的清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18094A1 (de) 1976-04-24 1977-11-10 Schlafhorst & Co W Vorrichtung zur selbsttaetigen reinigung von spinnrotoren
DE2811960C2 (de) * 1978-03-18 1984-05-17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8070 Ingolstadt Vorrichtung zum individuellen Anspinnen einzelner Spinnvorrichtung einer Offenend-Spinnmaschine
DE3911946A1 (de) 1989-04-12 1990-10-18 Schlafhorst & Co W Reinigungsvorrichtung fuer einen rotor einer offenend-end-spinnmaschine
DE10231484A1 (de) * 2002-03-13 2003-09-25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Reinigungsvorrichtung zur Reinigung eines Spinnrotors
DE10314936A1 (de) * 2002-08-03 2004-02-12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Reinigungsvorrichtung zur Reinigung eines Spinnrotors
DE102005025786A1 (de) 2005-06-04 2006-12-07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Textilmaschine mit Reinigungs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2532A (en) * 1969-07-04 1972-05-16 Stahlecker Gmbh Wilhelm Spinning device for spinning threads by the open-end method
GB1452665A (en) * 1973-06-09 1976-10-13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Open-end spinning apparatus
DE2461178A1 (de) * 1973-12-27 1975-07-10 Giuseppe Gaiardelli Pneumatischer reiniger fuer spindeln u.dgl. von textilmaschinen, insbesondere spinnmaschinen
US4155217A (en) * 1976-05-20 1979-05-22 Hans Stahlecker Mobile cleaning device for an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
EP1327708A2 (de) * 2002-01-09 2003-07-16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Rein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Rotorspinneinheit
US20040079068A1 (en) * 2002-03-13 2004-04-29 Adalbert Stephan Cleaning device for the cleaning of a spin rotor and scraper element
EP3276056A1 (de) * 2016-07-29 2018-01-3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Reinigungsvorrichtung zur reinigung eines rotortellers eines spinnrotors
CN107663676A (zh) * 2016-07-29 2018-02-06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纺纱转杯的清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133367A1 (de) 2020-06-25
CN111349988B (zh) 2023-07-07
EP3670717A1 (de) 2020-06-24
US20200199789A1 (en) 2020-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62749B1 (en) Automatic yarn threading device
EP2322701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automatic pick-up of fibre from a bale of fibre on a spinning line
KR101849284B1 (ko) 터빈 블레이드의 형태로 형성된 비-회전 대칭의 길게 늘어진 가공품을 가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035057B2 (en) Cleaning device for cleaning a rotor disk of a spinning rotor
US20070225139A1 (en) Automatic tool chang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chine tool controlled by numerical controller
KR101293088B1 (ko) 실 권취기
CN111349988A (zh) 具有清洁单元的转杯纺纱机的工位及操作这种设备的方法
CN101736451B (zh) 自由端纺纱装置
US4864679A (en) Apparatus for cleaning a textile machin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positions
CN111270359B (zh) 喷丝头及其清洁方法
CN106894122B (zh) 操作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方法以及自由端转杯纺纱机
CN107663676B (zh) 用于纺纱转杯的清洁装置
CN101481055A (zh) 没装备自动运行接头组件的自由端转杯纺纱机的筒管存储器
EP3754061A1 (en) Spinning rotor assembly for a rotor spinning machine
CN100487174C (zh) 清洗纺纱杯的清洗装置及刮刀件
CN115533730A (zh) 一种滚磨光整加工装置及方法
CN109434627A (zh) 一种数控工具磨床
CZ20013831A3 (cs) Pohon pro otáčení dopřádacího rotoru během jeho čiątění
CN212713880U (zh) 一种纺丝机牵引装置
CN108342797B (zh) 用于保养纺纱机的纺纱工位的方法以及纺纱机
CN108977944B (zh) 自由端型纺纱设备和相关的装置
CN210366346U (zh) 绕线机
CN109476437B (zh) 具有可移动的覆盖单元的绕线处
WO2017141168A1 (en) Machine for cutting slabs of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
US20200032425A1 (en) Cleaning device for cleaning a rotor plate of a spinning rotor, comprising a cleaning hea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