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5347A - 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5347A
CN111345347A CN202010170724.6A CN202010170724A CN111345347A CN 111345347 A CN111345347 A CN 111345347A CN 202010170724 A CN202010170724 A CN 202010170724A CN 111345347 A CN111345347 A CN 111345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k
fermentation
fermented
drinking yoghurt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07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婕
彭小霞
刘丹
黄娟
吴岳指
樊文博
余保宁
冯立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antang Dai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antang Dai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antang Dai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antang Dai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07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53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5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53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THEREOF
    • A23C9/00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 A23C9/12Fermented milk preparations; Treatment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 A23C9/13Fermented milk preparations; Treatment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using additives
    • A23C9/1307Milk products or derivatives; Fruit or vegetable juices; Sugars, sugar alcohols, sweeteners; Oligosaccharides; Organic acids or salts thereof or acidifying agents; Flavours, dyes or pigments; Inert or aerosol gases; Carbon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THEREOF
    • A23C9/00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 A23C9/12Fermented milk preparations; Treatment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 A23C9/123Fermented milk preparations; Treatment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using only microorganisms of the genus lactobacteriaceae; Yoghurt
    • A23C9/1234Fermented milk preparations; Treatment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using only microorganisms of the genus lactobacteriaceae; Yoghurt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Lactobacillus sp. other than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including Bificlobacterium sp.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 A23V2400/113Acidophil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 A23V2400/175Rhamnosu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airy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酸奶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其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生牛乳80%‑85%;糖5%‑6%;菌种Premium 1.00.001%‑0.1%;稳定剂0.2%‑0.5%;混合发酵果蔬汁2%‑3%;水余量;总质量百分比为100%。还涉及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发酵乳;步骤(2)制备糖水;步骤(3)将发酵乳和糖水混合,获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步骤(4)将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冷却至2‑6℃,并在2‑6℃的冷库保存。本发明同时具有酸奶的营养价值以及发酵果蔬汁独特的保健功能、营养成分和风味,使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营养丰富、口味较佳,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酸奶制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
背景技术
酸奶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已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其市场逐年增加,酸奶不但具有鲜牛奶的全部营养素,而且其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酸奶可以调节机体内微生物的平衡,有助于肠胃调理,因此成为了乳品企业近年来关注的主要对象。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目前市场上的绝大部分酸奶,营养成分单一,风味一般,难以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营养丰富的需求,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其具有营养丰富的效果。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制备方法,其具有营养丰富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由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011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发酵果蔬汁是果蔬破碎后通过发酵制成的产品,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水果和蔬菜的营养,同时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以及带来大量的益生菌代谢产物,有利于改善肠道环境和提高人体免疫力,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同时具有酸奶的营养价值以及发酵果蔬汁独特的保健功能、营养成分和风味,使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口味较佳,深受消费者喜爱;
通过采用生牛乳,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稳定性较好,且营养更均匀,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质量较佳;
通过采用菌种Premium 1.0作为主发酵菌种,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香味较佳,并且由于菌种Premium 1.0的后酸较弱,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在保质期内酸度升高较少,有效维持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口感,使双发酵饮用型酸的质量较佳;
本发明中还可以在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01%-0.2%的香精,从而提高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香味,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风味更佳;
本发明中还可以在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0001%-0.001%奥利司他,通过奥利司他与胃、胰脂肪酶的丝氨酸残基结合,使胃肠道的脂肪酶失活,使其不能将食物中的脂肪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即阻止三酰甘油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单酰基甘油酯,减少肠腔黏膜对膳食中脂肪(三酰甘油)的吸收,促使脂肪排出体外,有效改善体内脂肪过多的情况,减少因肥胖所导致的疾病发生,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奥利司他有效抑制牛奶中的脂肪酶以及菌种产生的脂肪酶的活性,可抑制乳脂的水解,从而降低了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从而缓解了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在常温时氧化酸败的速度,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在常温放置时也不易变质,由于添加的奥利司他量较少,不会影响益生菌的活性而且会跟随脂肪排出体外,从而保持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为人体增加有益活性菌的营养价值的同时还能延长产品货架期;
本发明中水为余量指代的是用水调节配方的总质量百分比至100%。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糖采用白砂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白砂糖,增加了发酵的干物质含量,有利于发酵进行,且菌种发酵时可利用部分白砂糖,有益于菌株增殖,使发酵效果较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稳定剂采用果胶或果胶类复配稳定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果胶或果胶类复配稳定剂作为稳定剂,有效稳定发酵乳的结构,有效提高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质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蛋黄粉0.01%-0.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加入蛋黄粉,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具有更丰富的风味,口感更佳,深受消费者喜爱。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炼乳5%-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加入炼乳,增加了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蛋白质含量,提高了甜度,增加了风味,使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口感更佳,深受消费者喜爱。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乳清蛋白粉 0.2%-0.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加入乳清蛋白粉,增加了蛋白质,有效降低牛乳用量,降低成本。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鼠李糖乳杆菌 0.001%-0.1%;
益生菌BB12 0.001%-0.1%;
嗜酸乳杆菌 0.0001%-0.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加入鼠李糖乳杆菌、益生菌BB12、嗜酸乳杆菌与菌种Premium 1.0配合,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减少过敏性鼻炎、拮抗致病菌的效果,使饮用者身体健康强壮,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使得后酸化增加较少,即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在保质期内酸度增长较少,有效保持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风味、口感。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之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上述的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发酵乳,具体包括:
步骤(1.1)将生牛乳进行杀菌处理,获得灭菌牛乳;
步骤(1.2)在灭菌牛乳中加入部分糖,混合均匀,获得混合乳;
步骤(1.3)将混合乳降温至30-40℃,加入水,120r/min,搅拌3min混合均匀,获得混合乳液;
步骤(1.4)将混合乳液升温至93-98℃保温240-360s,冷却至38-44℃,获得预处理乳;
步骤(1.5)在预处理乳中接种菌种,38-44℃恒温发酵至酸度为(90~105)°Τ后破乳,冷却至室温,获得发酵乳,备用;
步骤(2)制备糖水,具体包括:
步骤(2.1)将稳定剂与部分糖溶解于水中,获得预混液;
步骤(2.2)在预混液中加入混合发酵果蔬汁,混合均匀后获得混合液;
步骤(2.3)将混合液升温至122-128℃杀菌15-20s,冷却至常温,获得糖水,备用;
步骤(3)将步骤(1)制备的发酵乳和步骤(2)制备的糖水混合,获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
步骤(4)将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冷却至2-6℃,并在2-6℃的冷库保存;
所述步骤(1)与步骤(2)可同时进行,也可以不分先后顺序进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发酵果蔬汁是果蔬破碎后通过发酵制成的产品,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水果和蔬菜的营养,同时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以及带来大量的益生菌代谢产物,有利于改善肠道环境和提高人体免疫能力,通过在预混液中加入混合发酵果蔬汁制成糖水,并将糖水与发酵乳混合制成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同时具有酸奶的营养价值以及发酵果蔬汁独特的保健功能、营养成分和风味,使双发酵饮用型酸奶高营养、口味佳,深受消费者喜爱;
通过在步骤(1.2)中加入部分糖,有利于发酵,提高终产品的质量;
通过在步骤(1.3)中将混合乳升温至93-98℃以进行杀菌,提高终产品安全性;
通过在步骤(1.4)在38-44℃的预处理乳中接种菌种并恒温38-44℃,让发酵更充分,发酵效果较佳;
通过在步骤(1.4)中发酵至酸度为(90~105)°Τ后破乳,破坏了菌种发酵时产生的胶粘结构,减缓后发酵带来的不良影响,即达到发酵终点后在降温的过程中,降低继续发酵程度,减少酸味的变化,提高终产品质量;
通过步骤(4)将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冷却至2-6℃并保持2-6℃冷库保存,避免在常温下活菌再次发酵,使得褐色乳酸菌饮料不易变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1.2)中还加入有蛋黄粉、炼乳、乳清蛋白粉,所述蛋黄粉、炼乳、乳清蛋白粉、糖经过高剪切混合后再加入至牛乳中,然后将加入了蛋黄粉、炼乳、乳清蛋白粉、糖的牛乳高剪切循环15-20min以混合均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先将蛋黄粉、炼乳、乳清蛋白粉、糖先经过高剪切混合,使得各原料混合均匀,加入牛乳中后更易于均匀分散;
通过将加入了蛋黄粉、炼乳、乳清蛋白粉、糖的牛乳高剪切循环15-20min使得各原料在牛乳中分散均匀且体系稳定,有利于提高终产品质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2.2)中在预混液中加入混合发酵果蔬汁后高剪切循环15-20min以混合均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预混液中加入混合发酵果蔬汁后高剪切循环15-20min,使得混合发酵果蔬汁稳定、均匀地分散在体系中,使得终产品质量较佳。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混合发酵果蔬汁是果蔬破碎后通过发酵制成的产品,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水果和蔬菜的营养,同时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以及带来大量的益生菌代谢产物,有利于改善肠道环境和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同时具有酸奶的营养价值以及发酵果蔬汁独特的保健功能、营养成分和风味,使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口味较佳,深受消费者喜爱;
2.通过采用菌种Premium 1.0作为主发酵菌种,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香味较佳,并且由于菌种Premium 1.0的后酸较弱,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在保质期内酸度升高较少,有效维持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口感,使双发酵饮用型酸的质量较佳;
3.通过在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加入鼠李糖乳杆菌、益生菌BB12、嗜酸乳杆菌与菌种Premium 1.0配合,使得后酸化程度进一步下降,即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在保质期内酸度变化进一步减少,更有效保持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风味、口感,延长货架期,同时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减少过敏性鼻炎、拮抗致病菌的效果,使饮用者身体健康强壮,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用原料的来源信息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071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081
实施例1-4
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包括以下原料:
生牛乳、糖、菌种Premium 1.0、稳定剂、混合发酵果蔬汁、水。
在实施例1-4中,糖采用白砂糖,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蔗糖、果糖等。
在实施例1-4中,稳定剂采用果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变性淀粉E1442、变性淀粉E1414等。
在实施例1-4中,混合发酵果蔬汁由胡萝卜汁、木瓜汁、芒果汁、西红柿汁、苹果汁的复配发酵而成,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胡萝卜汁、木瓜汁、芒果汁、西红柿汁、苹果汁等其他蔬菜汁、水果汁中一种或多种的复配发酵而成。
参照图1,为实施例1-4的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发酵乳,具体包括:
步骤(1.1)将生牛乳通过巴氏杀菌法进行杀菌处理,杀菌温度为86℃,时间15s,获得灭菌牛乳;
步骤(1.2)将灭菌牛乳注入搅拌罐内,然后在灭菌牛乳中加入白砂糖,120r/min,搅拌30min以混合均匀,获得混合乳,停止搅拌;
步骤(1.3)将混合乳降温至36℃,加入水,120r/min,搅拌3min以混合均匀,获得混合乳液,停止搅拌;
步骤(1.4)将混合乳液升温至95℃保温300s,冷却至40℃,获得预处理乳;
步骤(1.5)在预处理乳中接种菌种Premium 1.0,40℃恒温发酵至酸度为92°Τ后破乳,冷却至室温,获得发酵乳,备用;
步骤(2)制备糖水,具体包括:
步骤(2.1)将果胶与白砂糖加入水中,持续搅拌至果胶与白砂糖完全溶解,获得预混液;
步骤(2.2)在预混液中加入混合发酵果蔬汁,120r/min,搅拌30min以混合均匀,获得混合液;
步骤(2.3)将混合液升温至126℃杀菌18s,冷却至常温,获得糖水,备用;
步骤(3)将步骤(1)制备的发酵乳和步骤(2)制备的糖水按9:1的比例混合后常温均质,获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
步骤(4)将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冷却至4℃,灌装,并在4℃的冷库保存。
其中,步骤(1)与步骤(2)可同时进行,也可以不分先后顺序进行。
实施例1-4中,各原料投入量(单位kg)详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091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101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
步骤(1.1)生牛乳杀菌温度为80℃;
步骤(1.3)将混合乳降温至30℃后再加入水;
步骤(1.4)将混合乳液升温至93℃保温360s,冷却至38℃,获得预处理乳;
步骤(1.5)在预处理乳中接种菌种Premium 1.0,38℃恒温发酵至酸度为90°Τ后破乳;
步骤(2.3)将混合液升温至122℃杀菌20s;
步骤(4)将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冷却至2℃,灌装,并在2℃的冷库保存。
实施例6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
步骤(1.1)生牛乳杀菌温度为90℃;
步骤(1.3)将混合乳降温至40℃后再加入水;
步骤(1.4)将混合乳液升温至98℃保温240s,冷却至44℃,获得预处理乳;
步骤(1.5)在预处理乳中接种菌种Premium 1.0,44℃恒温发酵至酸度为105°Τ后破乳;
步骤(2.3)将混合液升温至128℃杀菌15s;
步骤(4)将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冷却至6℃,灌装,并在6℃的冷库保存。
实施例1-6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牛乳中加入白砂糖,在牛乳中增加了发酵的干物质,有利于发酵进行,使得发酵效果更佳,获得的发酵乳质量较好。
通过在38-44℃接种菌种Premium 1.0并恒温发酵,使得菌种Premium 1.0的活性较高,发酵效果较好,并且易于降温,有利于减少后酸。
通过将混合液升温至122-128℃杀菌,杀菌效率高,且不会破坏糖水中的营养物质,有效提高效率。
通过将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冷却至2-6℃保存,避免温度升高导致菌种Premium 1.0活性较高而继续发酵导致变质的情况,有效延长储存期限。
实施例7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
步骤(1.2)中,在牛乳中加入白砂糖后,通过高剪切机高剪切循环15min,获得混合乳。
步骤(1.4)中,先将混合乳液升温至60℃,通过均质机均质后,再将混合乳液升温至95℃保温300s。
步骤(1.5)中,破乳时,通过转速20r/min,搅拌60s,以实现破乳。
步骤(2.2)中,在预混液中加入混合发酵果蔬汁后通过高剪切机高剪切循环15min以获得混合液。
步骤(2.3)中,将混合液升温至126℃杀菌18s,冷却至18℃,获得糖水。
步骤(3)将步骤(1)制备的发酵乳和步骤(2)制备的糖水按9:1的比例混合后在18℃下通过均质机均质,获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
其中,均质机的一级均质压力为200bar,二级均质压力为45bar。
实施例8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
步骤(1.2)中,在牛乳中加入白砂糖后,通过高剪切机高剪切循环17.5min,获得混合乳。
步骤(1.4)中,先将混合乳液升温至65℃,通过均质机均质后,再将混合乳液升温至95℃保温300s。
步骤(1.5)中,破乳时,通过转速35r/min,搅拌45s,以实现破乳。
步骤(2.2)中,在预混液中加入混合发酵果蔬汁后通过高剪切机高剪切循环17.5min以获得混合液。
步骤(2.3)中,将混合液升温至126℃杀菌18s,冷却至21.5℃,获得糖水。
步骤(3)将步骤(1)制备的发酵乳和步骤(2)制备的糖水按9:1的比例混合后在21.5℃下通过均质机均质,获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
其中,均质机的一级均质压力为200bar,二级均质压力为45bar。
实施例9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
步骤(1.2)中,在牛乳中加入白砂糖后,通过高剪切机高剪切循环20min,获得混合乳。
步骤(1.4)中,先将混合乳液升温至70℃,通过均质机均质后,再将混合乳液升温至95℃保温300s。
步骤(1.5)中,破乳时,通过转速50r/min,搅拌20s,以实现破乳。
步骤(2.2)中,在预混液中加入混合发酵果蔬汁后通过高剪切机高剪切循环20min以获得混合液。
步骤(2.3)中,将混合液升温至126℃杀菌18s,冷却至25℃,获得糖水。
步骤(3)将步骤(1)制备的发酵乳和步骤(2)制备的糖水按9:1的比例混合后在25℃下通过均质机均质,获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
其中,均质机的一级均质压力为200bar,二级均质压力为45bar。
实施例7-9的实施原理为:牛乳中加入白砂糖后,通过高剪切循环,使得白砂糖与牛乳混合更均匀,有利于提高终产品质量。
通过将混合乳在60-70℃均质后再升温,使得混合乳体系稳定,使得最终产品质量较佳。
通过20-50r/min搅拌30-60s实现破乳,使得破乳较为彻底,减缓后发酵的效果较佳。
预混液中加入混合发酵果蔬汁后通过高剪切机高剪切循环,使得发酵果蔬汁与预混液混合更均匀,有利于提高终产品质量。
通过糖水在18-25℃下均质,使得均质效果较佳,产品体系稳定,降温后产品体系不易破坏。
实施例10-12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
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原料:蛋黄粉
实施例10-12中,各原料投入量(单位kg)详见表3:
表3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141
蛋黄粉在步骤(1.2)中和白砂糖经过高剪切机进行高剪切循环3min后,一起加入牛乳中。
实施例13-15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
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原料:炼乳
实施例13-15中,各原料投入量(单位kg)详见表4:
表4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142
炼乳在步骤(1.2)中和白砂糖经过高剪切机进行高剪切循环3min后,一起加入牛乳中。
实施例16-18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
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原料:乳清蛋白粉
实施例16-18中,各原料投入量(单位kg)详见表5:
表5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151
乳清蛋白粉在步骤(1.2)中和白砂糖经过高剪切机进行高剪切循环3min后,一起加入牛乳中。
实施例19-21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
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原料:鼠李糖乳杆菌、益生菌BB12、嗜酸乳杆菌
实施例19-21中,各原料投入量(单位kg)详见表6:
表6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152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161
鼠李糖乳杆菌、益生菌BB12、嗜酸乳杆菌在步骤(1.5)中与菌种Premium1.0一起接种至预处理乳中。
实施例22-24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
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原料:蛋黄粉、炼乳、乳清蛋白粉、鼠李糖乳杆菌、益生菌BB12、嗜酸乳杆菌
实施例22-24中,各原料投入量(单位kg)详见表7:
表7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162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171
蛋黄粉、炼乳、乳清蛋白粉在步骤(1.2)中和白砂糖经过高剪切机进行高剪切循环3min后,一起加入牛乳中。
鼠李糖乳杆菌、益生菌BB12、嗜酸乳杆菌在步骤(1.5)中与菌种Premium1.0一起接种至预处理乳中。
实施例25-27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
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原料:奥利司他
实施例25-27中,各原料投入量(单位kg)详见表8:
表8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172
奥利司他在步骤(2.2)中与混合发酵果蔬汁一起加入预混液中。
实施例28-30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
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原料:蛋黄粉、炼乳、乳清蛋白粉、鼠李糖乳杆菌、益生菌BB12、嗜酸乳杆菌、奥利司他。
实施例28-30中,各原料投入量(单位kg)详见表9:
表9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181
蛋黄粉、炼乳、乳清蛋白粉在步骤(1.2)中和白砂糖经过高剪切机进行高剪切循环3min后,一起加入牛乳中。
鼠李糖乳杆菌、益生菌BB12、嗜酸乳杆菌在步骤(1.5)中与菌种Premium1.0一起接种至预处理乳中。
奥利司他在步骤(2.2)中与混合发酵果蔬汁一起加入预混液中。
比较例1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
步骤(2.2)中用水等量代替加入预混液中的混合发酵果蔬汁。
实验1
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获得的产品灌装完成后马上取样并保温在2℃的条件下,测量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获得的产品的酸度,获得灌装酸度,以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步骤(1.5)破乳时的酸度为破乳酸度;
通过同一实施例或同一比较例的灌装酸度减去破乳酸度,得后发酵酸度变化量并记录;
各实施例及比较例获得的产品2℃条件下放置30天后再次测量酸度,获得终酸度,通过同一实施例或同一比较例的终酸度减去灌装酸度,得后酸化酸度变化量并记录;
本实验中酸度检测方法采用GB5009.23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酸度的测定》。
试验2
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产品放置在30℃的通风恒温箱中,每隔12h进行一次评价,由十个实验人员分别对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试样采用扇闻法进行测试,记录试样出现脂肪氧化味的时间,并将该时间定义为变质时间,记录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变质时间,其中脂肪氧化味是由脂肪酸氧化酸败所产生的独特气味。
具体检测数据见表10
表10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191
Figure BDA0002409087630000201
根据表10中比较例1与实施例1-9的数据对比可得,在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添加混合发酵果蔬汁,对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酸度影响较少,且不会在双发酵饮用型酸奶持续发酵,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具有混合发酵果蔬汁的营养的同时不易因过酸而影响口感。
根据表10中实施例10-12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添加蛋黄粉,有效增加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风味,同时对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酸度无明显影响。
根据表10中实施例13-15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添加炼乳,有效增加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风味,同时对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酸度无明显影响。
根据表10中实施例16-18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添加乳清蛋白粉,有效增加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的蛋白质,降低牛奶用来,降低成本,同时对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酸度无明显影响。
根据表10中实施例19-21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添加鼠李糖乳杆菌、益生菌BB12、嗜酸乳杆菌与菌种Premium 1.0配合,使得发酵后产出的香味较佳,而且后酸化酸度增长较少,较好地保持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口味,同时还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减少过敏性鼻炎、拮抗致病菌的效果,使饮用者身体健康强壮,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还缓解了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在常温时氧化酸败的速度,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在常温放置时也不易变质,有效延长产品货架期,使最终产品的经济价值更高。
根据表10中实施例22-24与实施例19-21的数据对比可得,蛋黄粉、炼乳、乳清蛋白粉对鼠李糖乳杆菌、益生菌BB12、嗜酸乳杆菌、菌种Premium 1.0的后发酵过程无明显影响。
根据表10中实施例25-27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添加奥利司他,有助于人体减缓脂肪吸收的同时,有效抑制牛奶中的脂肪酶以及菌种产生的脂肪酶的活性,可抑制乳脂的水解,从而降低了双发酵饮用型酸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从而减缓了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在常温时氧化酸败的速度,使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在常温放置时也不易变质,有效延长产品货架期,使最终产品的经济价值更高。
根据表10中实施例28-30与实施例25-27的数据对比可得,蛋黄粉、炼乳、乳清蛋白粉对奥利司他抑制牛奶中的脂肪酶以及菌种产生的脂肪酶的活性的效果无明显影响,保证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质量较佳、且不易变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生牛乳 80%-85%;
糖 5%-6%;
菌种Premium 1.0 0.001%-0.1%;
稳定剂 0.2%-0.5%;
混合发酵果蔬汁 2%-3%;
水余量;
总质量百分比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其特征在于:所述糖采用白砂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采用果胶或果胶类复配稳定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蛋黄粉0.0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炼乳5%-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乳清蛋白粉0.2%-0.5%。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发酵饮用型酸奶还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鼠李糖乳杆菌 0.001%-0.1%;
益生菌BB12 0.001%-0.1%;
嗜酸乳杆菌 0.0001%-0.1%。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发酵乳,具体包括:
步骤(1.1)将生牛乳进行杀菌处理,获得灭菌牛乳;
步骤(1.2)在灭菌牛乳中加入部分糖,混合均匀,获得混合乳;
步骤(1.3)将混合乳降温至30-40℃,加入水,120r/min,搅拌3min混合均匀,获得混合乳液;
步骤(1.4)将混合乳液升温至93-98℃保温240-360s,冷却至38-44℃,获得预处理乳;
步骤(1.5)在预处理乳中接种菌种, 38-44℃恒温发酵至酸度为(90~105)°Τ后破乳,冷却至室温,获得发酵乳,备用;
步骤(2)制备糖水,具体包括:
步骤(2.1)将稳定剂与部分糖溶解于水中,获得预混液;
步骤(2.2)在预混液中加入混合发酵果蔬汁,混合均匀后获得混合液;
步骤(2.3)将混合液升温至122-128℃杀菌15-20s,冷却至常温,获得糖水,备用;
步骤(3)将步骤(1)制备的发酵乳和步骤(2)制备的糖水混合,获得双发酵饮用型酸奶;
步骤(4)将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冷却至2-6℃,并在2-6℃的冷库保存;
所述步骤(1)与步骤(2)可同时进行,也可以不分先后顺序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中还加入有蛋黄粉、炼乳、乳清蛋白粉,所述蛋黄粉、炼乳、乳清蛋白粉、糖经过高剪切混合后再加入至牛乳中,然后将加入了蛋黄粉、炼乳、乳清蛋白粉、糖的牛乳高剪切循环15-20min以混合均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发酵饮用型酸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中在预混液中加入混合发酵果蔬汁后高剪切循环15-20min以混合均匀。
CN202010170724.6A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13453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0724.6A CN111345347A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0724.6A CN111345347A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5347A true CN111345347A (zh) 2020-06-30

Family

ID=71189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0724.6A Pending CN111345347A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534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1807A (zh) * 2013-12-19 2014-03-26 山东得益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益生菌发酵果蔬的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3017A (zh) * 2016-08-22 2017-01-25 徐州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发酵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27170A (zh) * 2017-12-22 2018-04-20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发酵含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77104A (zh) * 2019-09-12 2019-11-22 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钙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1807A (zh) * 2013-12-19 2014-03-26 山东得益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益生菌发酵果蔬的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3017A (zh) * 2016-08-22 2017-01-25 徐州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发酵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27170A (zh) * 2017-12-22 2018-04-20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发酵含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77104A (zh) * 2019-09-12 2019-11-22 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钙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倪丹等: "褐色饮用型酸奶的研制", 《中国乳品工业》 *
刘丹: "饮用型风味发酵乳的研制", 《中国乳业》 *
张和平等主编: "《现代乳品工业手册》", 31 August 2005,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9180B (zh) 一种活菌型常温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76486B (zh) 一种灭菌调味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25541A (zh) 一种活菌型常温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KR101242924B1 (ko) 치아시드를 함유하는 호상 요구르트의 제조방법
RU2462869C2 (ru) Полужидкий пищевой продукт, содержащий волокна бета-глюкана
CN101755908A (zh) 花生酸奶的制作方法
CN104082413A (zh) 一种无糖型紫薯酸奶的制备方法
Ziarno et al. Properties of non-dairy gluten-free millet-based fermented beverages developed with yoghurt cultures.
CN103168853B (zh) 一种发酵乳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46214A (zh) 一种饮用型清洁常温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JPS6041441A (ja) 多培養のヨ−グルト、固形スプレツドおよびコテ−ジチ−ズ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3783156A (zh) 一种花生酸奶的制作工艺
CN102630752B (zh) 一种银杏山楂常温保存营养酸羊奶的制作方法
KR101991655B1 (ko) 치즈 발사믹 식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1731682A (zh) 一种花生蛋白酸奶
CN111345347A (zh) 一种双发酵饮用型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2705A (zh) 一种紫薯酸乳饮料的加工方法
KR100303216B1 (ko) 혼합곡분을이용한젖산발효음료의제조방법
CN107372826A (zh) 一种无糖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06097B (zh) 一种货架期后酸可控的乳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96568A (zh) 褐色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RU2141766C1 (ru) Кисломолочный продукт "нарине"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десерта в замороженном виде
CN108432878A (zh) 一种功能性紫马铃薯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KR19980075079A (ko) 미분과 과채발효엑기스를 이용한 호상 및 액상의 쌀요구르트 제조방법
RU2429703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замороженного йогурта с синбиотически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