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8254A - 部件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部件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8254A
CN111328254A CN201910959353.7A CN201910959353A CN111328254A CN 111328254 A CN111328254 A CN 111328254A CN 201910959353 A CN201910959353 A CN 201910959353A CN 111328254 A CN111328254 A CN 111328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rive unit
vibration
drive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93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8254B (zh
Inventor
入江进
伊仓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108454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1328254(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28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8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8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8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8Simultaneously loading a plurality of loose objects, e.g. by means of vibrations, pressure differences, magnetic fie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7/00Jigging conveyors
    • B65G27/1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 B65G27/32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direction, frequency or amplitude of vibration or shaking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81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kind or type of conveyors
    • B65G2812/03Vibrating conveyors
    • B65G2812/0304Driving means or auxiliary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Jigging Conveyo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振动搬运部件,尤其降低需要拉回的配线的数量,提高对适用对象的装配便利性。在基台(10)上组装包含搬运部件的搬运部(22、32、42、52)、使这些搬运部(22、32、42、52)振动的振动式驱动部(A、L、B、R、H)的振动机(2、3、4、5)作为组件的部件供给装置(1)在组件(U)的一部分上一体地组装向振动式驱动部(A、L、B、R、H)输入驱动信号(Sv)的驱动部控制装置(6),并且,在组件(U)内对振动式驱动部(A、L、B、R、H)与驱动部控制装置(6)之间进行接线。

Description

部件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搬运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尤其涉及进一步降低需要拉回的配线数量、提高对适用对象的装配便利性的部件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振动搬运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之一,所熟知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016101号公报)中展示的零件供给器。这种供给器一般作为振动机而包含将投入的部件排列、进行选择的料斗供给器与直线供给器、将在直线供给器中排除的部件返回至料斗供给器中的返回供给器。
各振动机包括包含部件的行驶面的的搬运部、使该搬运部振动的振动式驱动部,以振动机彼此相互协作而顺利地进行部件的交接的方式,在适当地在基台上定位的状态下组件化进行组装。
另外,为了驱动这些,在驱动部中通过配线连接组件外的控制器。控制器一体地构成用于向振动式驱动部输入驱动信号的驱动器、进行如何振动驱动部的设定输入的输入装置,根据输入装置中输入的内容,驱动器向振动式驱动部输入驱动信号、搬运路径进行振动。
例如,以从输入装置输入使搬运路径振动时的频率与振幅的方式构成,在驱动器包含变换电路的情况下,根据输入装置中输入的频率与振幅,以从驱动器向驱动部输入相应的驱动信号的方式构成。作为振动原理,一般所熟知通过椭圆振动搬运部件类型的方案、通过行波搬运工件类型的方案。
可是,在供给目标设备上安装这样的部件供给装置的情况下,在供给目标设备的适当位置上安装将振动机组件化的部件,与组件连接的控制器也需要配置在周围适当的位置上。以下,记载详细内容。
零件供给器能够根据行驶面的振幅、频率及振动条件改变部件的供给能力。实际,除了振动条件以外,由于工件批次而导致的形状、表面涂层状态等的偏差、静电的产生、周围环境(湿度、温度)、行驶面的污垢等的多种因素而改变,振动条件与供给能力未必是一对一的。如上述搬运部出口中的能力为所期望的能力的方式,在上述环境、批次条件中,随时使用控制器调整振幅、频率是通例。特别是在作为由多个驱动部组装而成立的组件的振动机中,如果不调整多个驱动部的条件,则搬运部出口的能力就不能调整。因此,以在操作员监测上述振动机的搬运状态的环境下能够调整供给能力的方式,实现控制器处于操作员容易使用的部位。
在该情况下,控制器与各振动机分别通过配线连接,在此基础上,配线的种类也有电力线、控制信号线、通信线,而且,由于供给目标设备中也包括配线,因此作为系统整体要拉回大量的配线、且必须在供给目标设备上进行配线处理。因此,在需要在被限制的范围内构筑设备的情况下,配线的路径、配线管路的空间、配管时间存在困难,在供给目标设备中一定会产生控制器的设置空间协调的问题。
另外,在供给目标设备如外观检查装置、编带机包含可动部的情况下,在供给目标设备中的设置空间的关系上,由于在上述振动机周围设置控制器困难,因此要有配线余量,若不经意拉回配线,则因与可动部的接触而导致断线的可能性升高。
而且,若利用控制器内的驱动器进行变换电路的接通/断开切换,则由于在配线中途放射电磁波,因此也存在因向供给设备的放射干扰而引起装置的误动作、应答时间的降低的可能性。
而且,在现场以包装状态搬运部件进行组装的情况下,进行包装的配线的量、种类变多,结果,配线连接位置变多,装配中需要更多的劳力与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着眼于这样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涉及振动搬运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尤其供给降低需要拉回的配线数量、提高对适用对象的装配便利性的部件供给装置。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该目的而采取如以下的方案的内容。
即,本发明的部件供给装置的特征为,在基台上安装包含搬运部件的搬运部、使该搬运部振动的振动式驱动部的1或2个以上的振动机作为组件,在上述组件的一部分上一体地组装向上述振动式驱动部输入驱动信号的驱动部控制装置,并且,在上述组件内对上述振动式驱动部与上述驱动部控制装置之间进行接线。
如此,在组件内完成振动式驱动部与驱动部控制装置之间的配线的拉回,配线也变短。因此,相比较于现有向组件外伸出的配线数量会变少,在供给目标设备上安装该部件供给装置时,配线的取回不会困难,以较少的作业工序进行安装,断线的风险也能够降低。另外,由于也能够抑制伴随其的电磁波向组件外的放射,因此能够降低对周边的噪音影响。
而且,上述驱动部控制装置不包含显示部以及操作部,只要是接收来自组件外的设定信息并向上述振动式驱动部输入驱动信号即可,通过没有显示部、操作部,就不需要考虑在对于操作员来说目视性、操作性良好的位置上配置驱动部控制装置,提高配置的自由度。因此,能活用死角空间,可在适当的位置上配置驱动部控制装置。
在该情况下,上述驱动部控制装置如果是包含向上述振动式驱动部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驱动该电力供给部的驱动部、通过上述驱动部控制向上述振动式驱动部的电力的控制部、接受向该控制部输入的设定信息的设定信息接受部的结构,由于伴随开关动作的驱动信号从电力供给部向振动式驱动部流动而容易射出电磁波,但在本发明中,通过将这些收纳于组件内并在组件内进行接线,噪音对策更有效。
另外,如果是包含与上述组件独立地构成且包括相对于上述驱动部控制装置能通信的操作部以及显示部的输入装置,则驱动部控制装置靠近振动式驱动部配置,输入装置能够适当地采用配置于操作员容易操作的位置的方案。
在该情况下,如果通过至少包括通信线的串行线连接上述驱动部控制装置与上述输入装置之间,则能够降低串行线的数量与粗细,因此提高了拉回的便利性,也能够消除电磁波放射的可能性。
而且,在共通的驱动部控制装置上连接多个振动式驱动部,即使作为驱动部控制装置共用各振动式驱动部的驱动的结构,也可实现由驱动部控制装置内的CPU、控制电源电路、壳体的共通化而产生的小型化。而且,在不包含操作部、显示部的功能的结构中,不需要考虑操作员的操作性。即,能够实现因在驱动部控制装置中不包含操作部、显示部的功能而产生的进一步小型化。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由于是以上说明的结构,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振动搬运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尤其提供一种降低需要拉回的配线数量、提高对适用对象的装配便利性的优越的部件供给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概略性的立体图。
图2是与供给目标设备一起表示该部件供给装置的图。
图3是用功能框表示该部件供给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该部件供给装置中的驱动部控制装置和输入装置的图。
图5是表示构成该输入装置的设定输入显示部的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与图4(a)对应的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第二比较例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第二比较例的与图4(a)对应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变形例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中:1—部件供给装置,2—振动机(料斗供给器),3—振动机(直线供给器),4—振动机(返回供给器),5—振动机(料仓),6—驱动部控制装置,7—输入装置,8—配线(串行线),10—基台,22、32、42、52—搬运部,61—电力供给部(驱动电路),62—驱动部(桥式驱动器),63—控制部,64—设定信息接受部(串行通信电路),71—设定输入显示部,A(L)、A(B)、A(R)、A(H)—振动式驱动部,D1—设定信息,Sv—驱动信号,U—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1也被称为零件供给器,作为搬运IC芯片、微小线圈等精密部件即工件的振动机包含对所投入的工件进行排列的料斗供给器2、再次向恒定方向搬运由料斗供给器2搬运来的工件且选择适当姿势的工件的直线供给器3、将直线供给器3中为不合适的工件返还至料斗供给器2的返回供给器4、向料斗中投入工件的料仓5。各供给器2、3、4配置在基台10上,以相互协作并顺畅地进行交接的方式,在适当地定位的状态下组件化地进行组装。特别地,由于上述那样的精密部件极小,因此面向这种用途的零件供给器在数十cm的大致四边形左右的宽度的基台10上密集地配置各振动机2~4。以下,根据需要,各供给器2、3、4与料仓5都被记载为料斗B、直线供给器L、返回供给器R、料仓H。
图2与作为适用对象的供给目标设备TE一起示意地表示这种部件供给装置1。该供给目标设备TE由于如外观检查装置、编带机等对供给的工件进行检查、处理,因此与一般的工厂设备等相同,从空间因素、生产性提高的观点限制设置空间。例如,作为供给目标设备TE是1m四方至数m四方的宽度,在其中一角确保空间,在那里设置部件供给装置1,在供给目标设备TE上连接供给口1x,需要控制上的协作。本实施方式是提高其装配性的方式。
返回至图1,料斗供给器2包含能够收纳从用图中假想线表示的作为部件投入机构的料仓5供给的工件的搬运部的料斗21、位于料斗21下方的振动式驱动部22(在图中未表示方式)。料斗21包含中央鼓出的俯视为圆形的底部211、作为一边从底部211的周缘部旋转一边螺栓状的爬坡的搬运部的料道212、形成在该料道212上的搬运槽213。搬运槽213的与行驶方向正交的截面呈V字状,如果是IC芯片等的长方体的工件则能以两面与V字槽的两面接触的状态进行搬运。
振动式驱动部22包括电磁铁、从下方支撑料斗21的板弹簧,通过电磁铁的励磁从振动式驱动部22向料斗21传递振动,料斗扭转振动(并且,驱动部除了电磁铁以外还存在利用电压元件的结构等)。通过驱动振动式驱动部22而使料斗21振动,从而工件在圆周方向上依次被搬运。
在上述料斗供给器2上通过连接用部件23连接直线供给器3。
直线供给器3包含作为沿搬运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搬运部的沟槽31、位于该沟槽31的下方的振动式驱动部32(在图中仅表示作为构成要素的板弹簧的一部分)。
在沟槽31的上部沿长边方向形成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一条搬运槽311。该搬运槽311的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截面也呈V字状,如果是IC芯片等的长方体工件则以两面与V字槽的两面接触的状态被搬运。
在上述连接用部件23上也设置截面V字状的搬运槽,直线供给器的槽311与料斗供给器2的槽213通过该连接用部件23的搬运槽而连接。
振动式驱动部32包含电磁铁、支撑沟槽31的板弹簧,通过电磁铁的励磁从振动式驱动部32向沟槽31传递振动,沟槽31往复振动。通过驱动振动式驱动部32而使沟槽31振动,从连接用部件23移送的工件依次向搬运方向下游侧被搬运。
在直线供给器3上设置包括判断工件的姿势的摄像机等的判断部33、用于用空气将姿态不正确的工件清除的工件排除部34。
返回供给器4包括作为与直线供给器3的沟槽31并行延伸的搬运部的沟槽41、位于该沟槽41的下方的振动式驱动部42。搬运方向是与直线供给器相反的方向。该返回供给器4也存在代替振动式驱动部42以利用直线供给器3的振动式驱动部32的振动进行驱动的方式而构成的情况。
在沟槽41的上部沿长边方向也形成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一条搬运槽411。该搬运槽411的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截面也呈V字状,如果是IC芯片等的长方体工件则以两面与V字槽的两面接触的状态进行搬运。
并且,在直线供给器3上由工件排除部34排除的工件通过返回供给器4被归还至料斗21。
并且,料仓5由于是以从下端侧的喷嘴部沿漏斗状的内面向料斗21中供给所投入的工件的方式构成,因此从漏斗状的内面至喷嘴部的部位成为搬运路51。该料仓5也以通过被振动式驱动部52驱动,顺利地向喷嘴部侧输送工件的方式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振动机2、3、4、5表示为料斗供给器B、直线供给器L、返回供给器R、料仓H,将振动式驱动部22、32、42、52也表示为A(B)、A(L)、A(R)、A(H)。图3是表示相对于各振动式驱动部A(L、B、R、H)的控制系统、输入系统的方框图。该部件工件装置1包含向振动式驱动部A(L、B、R、H)供给电力的驱动部控制装置6、用于操作员进行与该驱动部控制装置6相关的频率、振幅的设定的输入装置7。
振动式驱动部A(L、B、R、H)与驱动部控制装置6在基台10上作为组件U而一体化,输入装置7能配置在构成为与该组件U为不同个体而不同的场所、例如操作员的手边,两者之间通过通信机构8而连接。
图6表示现有型控制器C1~C4,关于这些内容后述,但本实施方式如图3以及图4(a)所示将现有型控制器C1~C4分离为驱动部控制装置6和输入装置7,在组件U侧配置驱动部控制部6,相当于通过通信机构8将输入装置7分离的结构。
图3所示的驱动部控制装置6包括作为本发明的电力供给部的交流输出的驱动电路61、作为驱动该驱动电路61的驱动部的桥式驱动器62、控制部63、串行通信电路64、振幅传感器反馈电路65。
驱动电路61是向振动式驱动部A(L、B、R、H)输入驱动信号Sv的电路,包括控制流经驱动部A(L、B、R、H)的电流(如果压电元件则为电压)的H桥式电路。桥式驱动器62是驱动该H桥式电路的电路。H桥式电路与桥式驱动器62相当于一般所说的变换器的开关部。
控制部63通过桥式驱动器62控制向振动式驱动部A(L、B、R、H)供给的电力中的振幅、频率等。控制部63例如由包括储存预定程序的存储器、读出并执行该预定程序的CPU的数字计算处理电路构成,若输入设定信息D1,则相应地控制桥式驱动器62。
串行通信电路64通过作为通信机构的配线8与输入装置7的串行通信电路73连接,在串行通信电路73、64之间进行通信,向控制部63输入来自操作员的设定信息D1。该串行通信电路64相当于本发明的设定信息接受部。
另外,不局限于信息接受部,也作为显示通过通信从驱动部获取向驱动部控制装置6的驱动部的输出、振动传感器的反馈值、来自外部的运转信号输入的有无、注意、警告显示等的监视部发挥功能。
振幅传感器反馈电路65由于输入设置于振动机2~5的振幅传感器的检测值而获取振幅,向控制部63反馈该振幅,以振幅为设定输入振幅的方式进行反馈控制。
并且,如图4(a)所示,驱动电路61、桥式驱动器62、控制部63、串行通信电路64、振幅传感器反馈电路65被收纳于一个机箱内,作为驱动部控制装置6而组件化,如图1所示,该驱动部控制装置6与振动式驱动部A(L、B、R、H)(22、32、42)一起设置在基台10上。
驱动部控制装置6与振动式驱动部A(L、B、R、H)之间、具体的说振动式驱动部A(L、B、R、H)与驱动电路61之间以及振动式驱动部A(L、B、R、H)与振幅传感器反馈电路65之间在组件U内通过极短的配线Ca、Cb而接线。在此,将这些配线Ca、Cb的组作为一个内部配线Cy。
另一方面,在作为对图4(a)所示的输入装置7与驱动部控制装置6之间进行连接的通信机构的配线8中,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多芯电缆Cx。如图4(b)所示,该多芯电缆Cx至少将一根作为能源线Pw使用而从驱动部控制装置6向输入装置7供给预定电压的电力,至少将振动机的数量(这里为4根)作为用于与各振动式驱动部A(L、B、R、H)相关的设定信息D1的输送的串行通信线S而使用。多芯电缆Cx除了LAN电缆,还能利用电线等。相对于内部配线Cy收纳于组件U内的意义,配线8在向组件U外被拉出且被拉回的方面上能够称为外部配线。
当然,能源线Pw是仅通过将输入装置7连接于驱动部控制装置6便能使用的装置,在输入装置7侧可以采用其他电源。与此同时,也能够使输入装置7与驱动部控制装置6之间无线化。
在驱动部控制装置6中设置料斗供给器连接端口P(B)、直线供给器连接端口P(L)、返回供给器连接端口P(R)、料仓连接端口P(H),各端口P与各振动式驱动部A(L、B、R、H)之间分别在组件U内用内部配线Cy连接。如图4(c)所示,各内部配线Cy包括输入作为驱动电路61的驱动信号Sv的交流输出的电力线Ca、反馈振幅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反馈线F。
图3所示的输入装置7包含设定输入显示部71、信号处理部72、串行通信电路73。设定输入显示部71是触摸屏型的装置,因此从操作员获取关于向振动式驱动部A(L、B、R、H)供给的电力中的频率以及振幅的设定输入,并且,显示现在的设定状态。信号处理部72辨识向设定输入显示部71输入的设定信息D1,通过串行通信电路73以及64向驱动部控制装置6的控制部63提供该设定信息D1。另外,信号处理部72存储现在的设定信息D1,在设定输入显示部71上显示。这些设定输入显示部71、信号处理部72以及串行通信电路73收纳于一个机箱内。
图5表示设定输入显示部的显示部兼输入部的结构。该设定输入显示部71包含选择料斗供给器B、直线供给器L、返回供给器R、料仓H中的哪一个的选择部71a1~71d1、相对于各个设定振幅、电压值的第一设定部71a2~71d2、相对于各个设定频率的第二设定部71a3~71d3。振幅、电压主要用于工件的搬运速度的调整,频率根据振幅以有效地向工件传递搬运力的方式设定、或根据频率振幅进行自动调节。图中71a4~71d4表示的部件是用于缓慢地进行起动的软启动的第三设定部。
工件的速度由这些的设定、及工件与搬运路的摩擦而确定。工件的速度除了供给速度的调整以外也会关系到工件间的距离调整。调整一边观察实际的运转情况一边由操作员适时地进行。图1、图2中的箭头X方向表示操作员为了设置、维护等而容易利用的方向,直线供给器3、料斗供给器2位于靠近操作员的一侧。
并且,将部件供给装置1的供给口1x连接于供给目标设备TE,为了实现控制上的协作,以从供给目标设备TE的运转指令部OC(参照图3)向部件供给装置1的控制部63输入开始/停止信号并同步进行的方式构成。
图6、图7作为比较例表示现有型部件供给装置101。在与图3对应的要素部件中除一部分外标注最后两位相等的百位符号。该部件供给装置101在各振动式驱动部A(L、B、R、H)中分别连接控制器C1~C4,各控制器C1~C4一体地内置驱动电路161、桥式驱动器162、控制部163、设定输入显示部171、信号处理部172。并且,在图2的供给目标设备TE中设置部件供给装置101时,将控制器C1~C4配置于供给目标设备TE的某位置,需要通过外部配线108将部件供给装置101与控制器C1~C4之间连接。
因此,为仅以控制器C1~C4数量获得场所。因此,如图8、图9所示,通过在一个控制器Cc内合并各控制器C1~C4的功能,削减体积增大作为一个有效的方法而考虑。
可是,在将控制器C1~C4配置于某一位置时,从输入装置的观点观察,振动、频率的再调整的频度高,若考虑在品种、批次、周围环境、静电变动而引起的再调整、搬运路的清扫、工件的工件堵塞消除这种稍微停止的维护,则控制器Cc优选设置于操作员容易操作的位置。如图2所述,箭头X方向是操作员容易操作的方向,但由于直线供给器3、料斗供给器2位于靠近操作员的一侧,因此设置输入装置的位置就不得不设置于未设置直线供给器3、料斗供给器2的基台10上的其他空余空间上。可是,由于上述理由,希望输入装置尽量配置于靠近操作员的位置。
相反,从驱动部控制装置6的观点观察,期望在基台10上配置于靠近驱动料斗供给器B、直线供给器L、返回供给器R、料仓H等的驱动源即各振动式驱动部22、32、42、52的位置。
这些是相反的命题,并最初组装在外观检测装置等中的零件供给器是设置控制器Cc的空间不十分充裕是通例。何况,未合并的控制器C1~C4更明显。而且,连接控制器Cc、C1~C4与振动式驱动部A(L、B、R、H)之间的外部配线108的数量依然多。
如上述,外部配线108的存在不仅是对配线处理、装置的装配不便,从出现放射干扰的影响等多种观点中也不优选。
因此,如图3以及图4(a)所示,本实施方式相对于合并型的控制器Cc将其功能分割为驱动部控制装置6与输入装置7而构成,如图1所示,将驱动部控制装置6配置于基台10上的死角、即这里是从操作员观察手难以到达的、难以处理的里面侧,在基台10上通过内部配线Cy将该驱动部控制装置6与各振动机1~4的振动式驱动部A(B、L、R、H)(22、32、42、52)之间接线。
另一方面,输入装置7通过作为通信机构的配线(外部配线)8从组件U被拉出,操作员能够在手边操作。该配线8从图6所示的现有装置的配线108来看,数量格外少,线型是足够柔软的细线,另外,也不会流经如变换器的接通/断开信号那样产生强烈的电磁波的驱动信号。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1即使包装并向设定供给目标设备TE的位置输送,在包装内除组件U、输入装置7、外部配线8以外,由于内置工件排除用的空气机构的程度,装配点数少、配线数也少,因此取出后的配线连接位置也在需要的最小限度内进行,装配作业也能格外简单地进行。
输入装置7如能调整与图5等所示的振动式驱动部A(L、B、R、H)相关的多个参数的方式而包含操作员操作的编码器等的多个操作部(例如,如果说直线供给器L,则设定部71a2、71a3、71a4等),具有同时调整多个参数的功能。因此,与配置于供给目标设备1中的输入装置不同,输入装置7能够作为控制对象即部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器1的控制专用控制器而使用。
如以上,本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1是在基台10上作为组件组装包含搬运部件的搬运部21、31、41、51、使这些搬运部21、31、41、51振动的振动式驱动部A(L、B、R、H)(22、32、42、52)的振动机2、3、4、5的部件供给装置1,是在组件U的一部分上一体地组装向振动式驱动部A(L、B、R、H)输入驱动信号Sv的驱动部控制装置6且在组件U内将振动式驱动部A(L、B、R、H)与驱动部控制装置6之间接线的装置。
如此,振动式驱动部A(L、B、R、H)与驱动部控制装置6之间的配线Cy的拉回在组件U内完成,配线Cy也变短。因此,与现有的进行比较,向组件U外伸出的配线变少,配线余量也几乎没有,在将该部件供给装置1安装于供给目标设备TE时,配线的处理不会难以执行,以较少的作业工序进行组装,也能够降低断线的风险。另外,由于伴随其也能抑制电磁波向组件U以外射出,因此也能够降低对周边的噪音的影响。
另外,驱动部控制装置6不包含显示部以及操作部,以接受来自组件以外的设定信息D1并向振动式驱动部A(L、B、R、H)输入驱动信号Sv的方式构成。
如此,通过没有显示部、操作部,就不需要将驱动部控制装置6配置于对于操作员来说目视性、操作性好的位置上,提高配置的自由度。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能活用死角空间,在适当的位置上配置驱动部控制装置6。
具体的说,驱动部控制装置6包含作为向振动式驱动部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的驱动电路61、作为驱动该驱动电路61的驱动部的桥式驱动器62、通过作为驱动部的桥式驱动器62控制向振动式驱动部A(L、B、R、H)的电力的控制部63、作为接受向该控制部63输入的设定信息的设定信息接受部的串行通信电路64。
即,由于伴随开关动作的驱动信号Sv从作为电力供给部的驱动电路61向振动式驱动部A(L、B、R、H)流动而容易发射电磁波,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这些部分被收纳于组件U内并通过组件U内的内部配线Cy进行接线,因此噪音对策更加有效。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含输入装置7,其与组件U独立地构成,包括作为能相对于驱动部控制装置6通信的操作部以及显示部的设定输入显示部7。如此,驱动部控制装置6靠近振动式驱动部A(L、B、R、H)而配置,输入装置7适当地采取配置于操作员容易操作的位置的方案。
并且,通过至少包括通信线的串行线8连接驱动部控制装置6与输入装置7之间。在这样的结构下,由于能够降低串行线8的数量与粗细,因此能提高配线处理的便利性,也能够消除电磁波放射的风险。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共通的驱动部控制装置6上连接多个振动式驱动部22、32、42、52,但即使驱动部控制装置6共用各振动式驱动部22、32、42、52的驱动,也能通过驱动部控制装置6内的CPU、控制电源电路、壳体的共通化而实现小型化。而且,由于不包含操作部、显示部的功能,因此不需要考虑操作员的操作性。即,通过在驱动部控制装置6中不包含操作部、显示部的功能,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各部的具体结构并未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多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输入装置7中使用触摸屏类型的平板电脑,但也可以是上位控制器(PLC与服务器),或可以是智能手机。通信机构也可以为Blue-tooth、Wifi、光纤等,未特别限定。
如图10所示,在该情况下,在部件供给装置中仅安装驱动部控制装置6,只要能在该驱动部控制装置6的设定信息接受部64与外部的输入装置之间进行通信,也能起到以上述实施方式为标准的作用效果。
或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控制部63包含运转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在上述控制器中以表格等的形式包括以哪个频率、振幅起动哪个振动机的运转模式,这些作为设定信息D1向设定信息接受部64中输入。
在该情况下,作为来自上位控制器的设定信息D1,将以预定电压、预定电流、预定频率振幅控制振动机的模拟信号向驱动部控制装置6的设定信息接受部6 4中输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驱动部控制装置6合并而组件化,但只要组装到组件U中,也可以进一步分解驱动部控制装置6,例如分解构成料斗供给器B、直线供给器L、返回供给器R的振动式驱动部22、32、42的电磁铁、配重、或弹簧等,分别一体地组装桥式驱动器62、驱动电路61。代替电磁铁使用压电元件的情况也相同,搬运原理除了由椭圆振动进行的搬运以外也可以是由行波进行的搬运等。
另外,如图11所示,作为驱动部控制装置6的其他配置例,在基台10下配置底座10a,在基台10与底座10a之间用防振橡胶、防振弹簧等的防振方式10b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在底座10a侧设置凹部10a1等而安装驱动部控制装置6。
或者,在该图中如虚线所示,在基台10与底座10a之间配置驱动部控制装置6也是有效的。
这样的配置不仅作为死角的活用有效,在基台10、底座10a、驱动部控制装置6的机箱(机架)是金属的情况下具有电磁屏蔽效果,另外,由于能将基台10与底座10a作为散热片而利用,因此能够期待散热特性提高并使驱动控制装置6的组件自身缩小而构成。
另外,通过不会从组件向外伸出配线,不需要将配线作为屏蔽线等的对策,在成本方面、配线处理便利性方面都为优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作为振动机包含料斗供给器B、直线供给器L、返回供给器R、料仓H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在一部分的结构例如是仅料斗供给器B、直线供给器L、返回供给器R的情况、仅料斗供给器B、直线供给器L的情况、仅直线供给器L的情况等,也能起到以上述为标准的作用效果。相反,相对于将这以外的振动机作为其一部分或全部的振动系统,情况也相同。
另外,操作部只要是满足所预期的功能的结构即可,并不限于编码器,可以是键盘、按钮,可变电阻、包括触摸屏的液晶显示仪、声控等。

Claims (6)

1.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在基台上组装1或2个以上的振动机作为组件,该振动机包含搬运部件的搬运部和使该搬运部振动的振动式驱动部,该部件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组件的一部分上一体地组装向上述振动式驱动部输入驱动信号的驱动部控制装置,并且,在上述组件内对上述振动式驱动部与上述驱动部控制装置之间进行接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部控制装置不包含显示部以及操作部,接受来自组件外的设定信息并向上述振动式驱动部输入驱动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部控制装置包含向上述振动式驱动部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驱动该电力供给部的驱动部、通过上述驱动部控制向上述振动式驱动部的电力的控制部以及接受向该控制部输入的设定信息的设定信息接受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与上述组件独立地构成且包括能相对于上述驱动部控制装置进行通信的操作部以及显示部的输入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至少包括通信线的串行线对上述驱动部控制装置与上述输入装置之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共通的驱动部控制装置上连接多个振动式驱动部。
CN201910959353.7A 2018-12-14 2019-10-10 部件供给装置 Active CN1113282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4078A JP7227461B2 (ja) 2018-12-14 2018-12-14 部品供給装置
JP2018-234078 2018-1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8254A true CN111328254A (zh) 2020-06-23
CN111328254B CN111328254B (zh) 2022-09-09

Family

ID=71084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9353.7A Active CN111328254B (zh) 2018-12-14 2019-10-10 部件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27461B2 (zh)
KR (1) KR20200073976A (zh)
CN (1) CN111328254B (zh)
TW (1) TWI8265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7286B (zh) * 2019-11-08 2022-07-19 Ykk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
WO2023233840A1 (ja) * 2022-05-31 2023-12-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部品検査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08401A (ja) * 2004-06-29 2006-01-12 Nitto Seiko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2010272684A (ja) * 2009-05-21 2010-12-02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該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を用いた表面実装機
CN102006767A (zh) * 2009-08-27 2011-04-06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搭载装置
JP2014094797A (ja) * 2012-11-08 2014-05-22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パーツフィーダ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08250C3 (de) 1976-02-28 1985-06-05 Telefunken electronic GmbH, 7100 Heilbronn Verfahren zum Thermokompressions-Verbinden von auf Halbleiterkörpern befindlichen Metall-Anschlußkontakten mit zugeordneten Gehäuseanschlußteil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H0672532A (ja) * 1992-08-24 1994-03-15 Yoshida Kogyo Kk <Ykk> パーツフィーダ制御装置
JP3240726B2 (ja) * 1993-01-25 2001-12-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振動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が用いられた振動式物体搬送装置および振動式物体供給装置
JP2000097752A (ja) * 1998-09-21 2000-04-07 Ishida Co Ltd 計量装置および振動式搬送装置
EP1051063A1 (de) * 1999-05-07 2000-11-08 Mikron SA Boudry Teilezuführungsvorrichtung
CN205060716U (zh) * 2015-10-23 2016-03-02 红河学院 一种电磁振动供料器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08401A (ja) * 2004-06-29 2006-01-12 Nitto Seiko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2010272684A (ja) * 2009-05-21 2010-12-02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該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を用いた表面実装機
CN102006767A (zh) * 2009-08-27 2011-04-06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搭载装置
JP2014094797A (ja) * 2012-11-08 2014-05-22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パーツフィー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93908A (ja) 2020-06-18
TW202021888A (zh) 2020-06-16
KR20200073976A (ko) 2020-06-24
TWI826553B (zh) 2023-12-21
JP7227461B2 (ja) 2023-02-22
CN111328254B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28254B (zh) 部件供给装置
US7413073B2 (en) Piezo-driven parts feeder
KR101965186B1 (ko) 범용 공급 및 제어 모듈을 갖는 약국 주문출고 장치
WO2022249405A1 (ja) バルクフィーダ
CN106961828B (zh) 管理装置
CN113348737B (zh) 元件安装系统及数据生成装置
CN114600568A (zh) 仓库系统
JP6280822B2 (ja) 部品実装装置、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システム
CN114148692A (zh) 具有控制装置的振动输送机
JP6792664B2 (ja) 振動溶着装置、少なくとも二つの細長い部品を振動溶着によって接続する方法、並びに振動溶着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159855A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KR101634591B1 (ko) 진동 보상형 코일 전동부가 구비된 부품공급장치
JP4853262B2 (ja) 接着剤塗布機ユニット
JP7335484B2 (ja) パーツフィーダ用コントローラ、及びパーツフィーダ
JP5189000B2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6163343B2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7328539B2 (ja) 振動搬送装置
KR20200080544A (ko) 독립 모듈식 다열 피더
TW201505796A (zh) 驅動機構
JP6454185B2 (ja) 組合せ計量装置
JP2005131723A (ja) ユニット型組立装置
JP2009113972A (ja) 振動式部品供給装置
WO2021131093A1 (ja) バイブレータユニット、搬送システム、及び搬送方法
JP4442529B2 (ja) 被処理物の処理装置
JP2020123706A (ja) 部品実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