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90C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90C
CN1113190C CN97111912A CN97111912A CN1113190C CN 1113190 C CN1113190 C CN 1113190C CN 97111912 A CN97111912 A CN 97111912A CN 97111912 A CN97111912 A CN 97111912A CN 1113190 C CN1113190 C CN 111319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device
outer container
hot body
exhaust outlet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11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085A (zh
Inventor
佐藤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7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9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2Cooling of the microwave components and related air circulation systems
    • H05B6/6423Cooling of the microwave components and related air circulation systems wherein the microwave oven air circulation system is also used as air extracting hoo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26Aspects relating to the exterior of the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e.g. metal casing, power cor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加热烹调器,其中在外箱底板上由隔板隔开的左侧部位处,形成了由前后方向排列的若干孔组成的排气口,该排气口与机械室之间、内箱下部的空间由隔板隔开,而通过内箱上侧空间和左侧空间上述排气口与机械室连通在一起,遮热体设在外箱的底板下面,可基本上将排气口在离开一定的距离上全部遮盖。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改善了冷却结构的加热烹调器的发明。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具有由热源加热而形成的加热或烘烤功能以及由磁控管形成的电子加热烹调功能的加热调理器中,烹调器本体具有在外箱内设置有内箱且内箱与外箱之间存在有一定空间的结构。上述外箱底板部位处形成有排气口。内箱设置在外箱一侧侧板附近而相对的另一侧较大的空间内形成了机械室。在该机械室内设置有磁控管等各种电气部品,而机械室后板部位处形成有辅助排气口。在内箱的上板及底板部位处设置有加热器。
在上述结构中,当使用加热器进行加热或烘烤烹调时,为了防止由于加热器的热量引起外箱温度上升,由设置在机械室的风扇装置生成的冷却风从机械室经外箱和内箱之间即内箱周围空间、由外箱底板的排气口排出。这时,冷却风由于与外箱和内箱进行热交换而升温。
在上述结构中,要是除去机械室后板部位的辅助排气口的话,外箱上板、后板及侧板部位再无排气用开口,结果造成加热烹调室内传出的热空气全由底板上的排气口排出,又由于烹调器本体贴近安放壁面,排出气体变为高温气体。排出的高温冷却风经由外箱底板的排气口直接吹向放置烹调器本体的设置面上,会产生对该设置面因加热而劣化以及污损等不良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对烹调器本体设置面加热劣化及污损的加热烹调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烹调器,包括:外箱、设置在该外箱内并与外箱内面之间形成一定空间的内箱、生成冷却风并向上述空间送风的风扇装置、以该内箱的内部作为加热烹调室的烹调器本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由上述内箱的侧板和外箱的侧板之间的空间部构成的机械室;
设在上述内箱的上部、可将放置在上述加热烹调室内的被加热物品加热的加热器;
设置在上述机械室,可生成冷却风,并将冷却风从该机械室顺序通过上述内箱和外箱之间的空间部中的上部空间部、和该空间部中与上述机械室相反侧的空间部,然后从外箱底板的排气口向下方排出的风扇装置;和
与排气口离开一定距离并与排气口相对而设置、基本上将上述排气口全部遮盖的遮热体。
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遮热体上形成了将排气口排出的冷却风引导向前方的风道。
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支腿整体形成于遮热体上。
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风道排出口的横截面积比风道其它部分的横截面积大。
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风道排出口呈向下倾斜状。
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风道的排出口设置成为具有若干通槽的形状。
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遮热体的风道与外箱侧板之间设置有支腿。
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遮热体上形成有由外箱侧板向外侧突出的凸部。
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外箱底板部位上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支腿,而遮热体也是由与该支腿同一种材料形成。
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遮热体上形成有把手部。
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外箱底板与内箱底板之间,设置了用于形成冷却风通路的隔板,而遮热体一直遮盖到外箱底板内隔板位置右侧即排气口相对的另一侧。
在本发明的结构中,风扇装置生成的冷却风从机械室经内箱周围空间再由外径外箱底板的排气口排向下方。这时,冷却风与机械室内放置的电气部件及内箱等进行热交换后变成高温并吹向遮热体。由于遮热体与排气口成一定距离相对设置,所以排气口的排气不会受到阻碍;此外,由于遮热体基本遮盖了全部排气口,所以排气排出的冷却风全部被遮热体阻挡。这样,设置烹调器本体的设置面不会对着高温的冷却风,也就不会造成设置面的加热劣化和污损。
尤其是当遮热体上形成将排气口排出的冷却风向前方引导的风道时,高温空气不会吹向加热烹调器后方及左右两侧,这样,当加热烹调器安放在系统操作间的情况下,系统操作间后面和左右两侧的壁面也不会直接承受高温的冷却风。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由上述说明,可以清楚地知道,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所设置的遮热体相对于外箱底板排气口离开一定距离且基本遮盖了整个排气口,所以不会阻碍排气口排放冷却风的效果且能够使该冷却风由排气口排向遮热体,这样设置有烹调器本体的设置面不会对着热的冷却风,可以防止设置面的加热劣化和污损。
根据所述的发明,由于遮热体具有将排气口排出的冷却风引导向前方的风道结构,所以高温空气不会从加热烹调器的后方及左右部位排出,这样,在诸如将加热烹调器安装在系统操作间的情况下,高温的冷却风不会影响操作间中相应的后面及在左右两侧,提高了操作间的适应性。
根据所述的发明,由于支腿与遮热体整体形成,所以能够利用遮热体形成支腿,达到减少部件数量和装配工序数的目的。
根据所述的发明,由于风道排出口部分的横截面积比其它部分的横截面积大所以不仅能够提高排气效率,也可使热量分散。
根据所述的发明,由于风道排出口向下倾斜,所以具有冷却风略向下方排出,不会对着使用者的优点。
根据所述的发明,由于风道的排出口上形成了若干通槽,所以能够提高因冷却风不在加热烹调器附近扩散使使用者具有的舒适感,而且能够防止手指伸入箱体或蚊虫进入内部。
根据所述的发明,由于遮热体的风道与外箱侧板间设置了支腿,所以在烹调器本体旁存在有侧壁部的情况下,能够使风道与上述设置场地侧壁间具有一定距离,防止该侧壁部变热。
根据所述的发明,由于遮热体上形成有向外箱侧板一侧突出的凸部,所以在烹调器本体侧旁存在有侧壁部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因上述凸部而形成的侧壁与外箱侧板间的距离,有效地防止侧壁部变热。
根据所述的发明,由于外箱的底板处设置了与遮热体相同材料的合成树脂制支腿,该支腿和与遮热体整体形成的支腿磨损速度相同,所以能够减少烹调器本体在装载状态下的不稳定现象。
根据所述的发明,由于在遮热体上形成有把手部即能够利用遮热体形成把手部,从而提高了生产工艺性。
根据所述的发明,由于在外箱底板与内箱底板之间设置了形成冷却风通路的隔板,而遮热遮盖面积包括了外箱底部内隔板位置处与排气口相反一侧的部分底面,所以能够防止了外箱底板部上易于形成高温部分的外露。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主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支腿的主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遮热体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遮热体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遮热体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遮热体的侧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遮热体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遮热体局部主剖面泵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遮热体局部主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遮热体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遮热体局部主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首先根据图2和图4说明其主要结构。加热烹调器的烹调器本体1由外箱2和内箱3组成。外箱2被作成为前面开放的矩形风道状,其内部设置了上述内箱3,该内箱3亦呈前面开放的矩形风道状,且内箱3与外箱2的内面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上述内箱3前面开放部分边缘形成有与外箱前部边缘相接的法兰部3a(参照图2),内箱3的后板部3b(参照图4)周围形成有与外箱2内面相接的法兰部3c。从正面看,内箱3被设置在外箱2内靠左一侧,而外箱2内靠右一侧形成了机械室4。该机械室4的内部设置有诸如微波炉烹调用的磁控管等电气部件(图中未示)以及风扇装置5。该风扇5由风扇电机6和风扇7组成,可以向上送风,其下部即机械室4的底板机,形成有进气口4a(参照图3)。
上述内箱3的内部形成了加热烹调室8。烹调器本体1的前面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加热烹调室8的门9,同时设有操作面板10。该面板10的后侧是上述机械室4。
在外箱2和内箱3之间的空间部位左下侧处设置有将左右空间分隔开的隔板11。在该隔板11的左侧、外箱2底板2a上前后排列形成了一排长孔12a(参照图1)组成的排气口12。该排气口12与机械室4之间的空间部位下侧被隔板11隔开,但内箱3上侧和左侧空间部位是连通的。此外,机械室4的后壁板处设有图中未示的辅助排气口,用于排放冷却机械室4的气体。
在内箱3的顶板上设置有反射板13和作为热源的管状加热器14,而在其底板下侧装有作为热源的平面状加热器15,并且装有驱动转盘(图中未示)转动的电机16。
遮热体17安装在外箱2的底板2a下面,与上述排气口12相对且离开一定距离,在排气口12的全长上起到遮挡作用。如图6所示,在窄长的长方形主板17a的左、右及后边处沿垂直方向上分别形成有立板17b、17c及17d,这些立板分别与外箱2的底板2a相接,形成了前面具有吐出口18a的风道18。这种情况下,该风道18具有将底板2a上由隔板11隔开的排气口12相反一侧(图5中E所示部分一侧)复盖的结构。
在遮热体17的主板17a下部形成了支腿19、19,该一对支腿19、19相对应的外箱2的底板2a下部安装有合成树脂(如聚丙烯)制的支腿20、20。上述遮热体17也是由与上述支腿20、20相同的合成树脂材料作成。
如图3所示,内箱3的内侧面形成有顶板支撑21、21,其上支撑有加热或烘烤时用的顶板22,该顶板22可方便地安放其上或拿开。
如上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可设置在诸如图3所示的系统操作间内加热烹调器用的凹形基础S内。现就上述结构说明将加热器14、15作为热源进行加热或烘烤的过程。首先,将被加热物品放置到加热烹调室8内,然后在操作面板10上,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各种开关,就可开始加热或烘烤等烹调过程。当加热器14、15通电后,风扇装置5的电机6也被通电。
通过对加热器14、15通电,就可将加热烹调室8内的被加热物品加热烹饪。同时,内箱3、外箱2以及机械室4内的电气部件的温度也随之升高。另一方面,风扇电机6通电后,风扇7转动,这样,由机械室4的吸气口4a吸入空气,形成了冷却风。一部分冷却风由机械室4后板上的辅助排气口排出,而由于外箱2的上板、后板、侧板上未留排气口、只有底板2a上具有排气口12,所以如图1及图3中前头所示,大部分冷却风通过机械室4的下侧后流入内箱3和外箱2之间的空间部中上空间部分Ka,然后向左侧流动,流入左侧空间部Kb,从这里流向下方,由排气口12排出。这个过程中,冷却风与加热烹调室8传出的热进行热交换后变为热空气。如上所述,由于外箱2的上板、后板、侧板处均无排气口,所以上述冷却风(热空气)全部由排气口12排出。
由排气口12排出的热的冷却风被吹向遮热体17。由于该遮热体17相对于排气口12离开一定距离设置,所以排气口12的排气作用并未受到阻碍。此外,由于遮热体17基本在全长上遮盖了排气口12,所以排气口12排出的冷却风全被遮热体17遮挡而不会吹向烹调器本体1的设置面Sa,也就不会产生设置面Sa加热劣化以及污损的现象。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加热烹调器8内传出的热全部通过外箱2底板2a的排气口12排出,所以烹调器本体1可以贴近左右侧壁部Sc和Sd。且由于排出气体(冷却风)全部被遮热体17遮挡,所以不必担心冷却风会吹向设置烹调器本体1的设置面Sa,也就防止了设置面Sa加热劣化和污损的问题。
由于遮热体17由本身就是绝热材料的合成树脂制成,所以有效地防止了该遮热体17因加热而升温的问题。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用遮热体17形成了将排气口12导出的冷却风导向外部的风道18,所以冷却风由加热烹调器1下部前方的排出口18a排出。这样,高温的冷却风不会直接吹向系统操作间中凹形部位的后壁部Sb及左右侧壁Sc和Sd,同时设备的安装也变得方便了。
此外,本实施例中,由于支腿19、19与遮热体17整体形成,可以减少部件数、简化安装工序。
由于遮热体17的材料与设在外箱2底板2a处的支腿20、20相同,都是由合成树脂制成,即支腿19、19和20、20都由合成树脂制成,所以即使上述各支腿产生磨损,也因磨损方式和速度大致相同,不致使烹调器本体1在装载状态下产生不稳定之类现象。
进一步讲,本实施例中,由于遮热体17连外箱2底板部2a上隔板11分隔开的排气口12的另一侧也遮盖了一部分,所以能够使外箱2底板2a上易于产生高温的部分也被遮盖起来。也就是说,在外箱2的底板2a中,隔板11所在位置处下侧也形成为冷却风通路的一部分,相反,如果该部分即排气口12相对的另一侧下方并没有成为冷却风通路的一部分,则必须考虑由于热传导引起的温升。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遮热体17遮盖了从排气口一侧一直至外箱2底板2a中隔板11所在位置,所以防止了外箱2底板2a中易于成为高温部分的外露。
作为遮热体,也可做成平板形状。这时,遮热体尺寸应比排气口大,并且应相对于排气口具有一定距离、在排气口全程上基本都遮盖。
图7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该实施例具有如下特征,即遮热体31的箱体32前端的排出口3a具有比其它部分大的截面积。
根据实施例2,由于排出口32a截面积大,可以达到提高排气效率、降低温升的目的。
图8和图9表示了本发明实施例3。该实施例的特征是,遮热体33的风道34前端排出口34a向下倾斜,所以冷却风的排风方向略向下倾斜,其优点在于冷却风不会对着使用者排出。
图10表示了本发明实施例4。该实施例的特征是遮热体35的风道36前端排出口36a由若干通槽形成。这样,就不会给使用者不舒适的感觉。也就是说,因为排出口36由若干通槽组成,所以冷却风的指向性好、基本不向两侧扩展且以较快的流速向前方排出,然后在离开加热烹调器一定距离后趋势减弱并向两侧扩散。这样,冷却风就不会在加热烹调器附近扩散而引起使用者不舒适的感觉。且可防止手指伸入风道36内或蟑螂等爬虫进入内部。
图11表示了本发明实施例5。该实施例的特征是,遮热体37的风道38和外箱2侧板26旁边设置的支腿37a作成了一体。这样,风道38与操作间凹部5的左侧壁Sc距离较大,可有效防止左侧壁部Sc变热。
当然,这种情况下,支腿也可与遮热体分离设置。
图12及图13表示了本发明实施例6。这个实施例的特征是,在遮热体39上形成有从外箱2的侧板26一侧突出的凸部40。由于该凸部40,可保持凹部S的侧壁部Se与外箱2的侧板26间具有一定间隙,这样也可防止侧壁部Sc变热。并且,上述凸部40并未在烹调器本体1的外箱2上形成,而在遮热板37上形成,其效果更为明显。也就是说,如该凸部40在烹调器本体1的外箱2上形成,则外箱2上的热量会直接传递到侧壁部Sc上。而本实例中,由于凸部40在比外箱2温度低的遮热体39上形成,所以可使传递向侧壁部Sc的热量变少,不良影响降低。尤其当遮热体39由合成树脂作成时,其效果更佳。
图14表示了本发明实施例7。该实施例的特征是,在遮热体41上形成有凹状的把手部4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遮热体41具有操作者易于用手把握的部位,易于形成把手部42,也就是说,可利用遮热体41形成把手部42,提高了制造工艺性。

Claims (11)

1.一种加热烹调器,包括:外箱、设置在该外箱内并与外箱内面之间形成一定空间的内箱、生成冷却风并向上述空间送风的风扇装置、以该内箱的内部作为加热烹调室的烹调器本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由上述内箱的侧板和外箱的侧板之间的空间部构成的机械室;
设在上述内箱的上部、可将放置在上述加热烹调室内的被加热物品加热的加热器;
设置在上述机械室,可生成冷却风,并将冷却风从该机械室顺序通过上述内箱和外箱之间的空间部中的上部空间部、和该空间部中与上述机械室相反侧的空间部,然后从外箱底板的排气口向下方排出的风扇装置;和
与排气口离开一定距离并与排气口相对而设置、基本上将上述排气口全部遮盖的遮热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遮热体上形成了将排气口排出的冷却风引导向前方的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支腿整体形成于遮热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风道排出口的横截面积比风道其它部分的横截面积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风道排出口呈向下倾斜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风道的排出口设置成为具有若干通槽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遮热体的风道与外箱侧板之间设置有支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遮热体上形成有由外箱侧板向外侧突出的凸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外箱底板部位上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支腿,而遮热体也是由与该支腿同一种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遮热体上形成有把手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外箱底板与内箱底板之间,设置了用于形成冷却风通路的隔板,而遮热体一直遮盖到外箱底板内隔板位置右侧即排气口相对的另一侧。
CN97111912A 1996-06-25 1997-06-25 加热烹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19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164291A JP2942195B2 (ja) 1996-06-25 1996-06-25 加熱調理器
JP164291/1996 1996-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085A CN1177085A (zh) 1998-03-25
CN1113190C true CN1113190C (zh) 2003-07-02

Family

ID=15790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19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190C (zh) 1996-06-25 1997-06-25 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942195B2 (zh)
KR (1) KR100191300B1 (zh)
CN (1) CN111319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271B (zh) * 2009-04-28 2014-08-13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0049A (en) * 1978-01-09 1979-12-25 Whirlpool Corporation Oven assembly air circulation system
US4481396A (en) * 1980-04-22 1984-11-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bination microwave and convection oven
CN85103762A (zh) * 1985-05-16 1986-11-12 夏普公司 微波炉的高压变压器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0049A (en) * 1978-01-09 1979-12-25 Whirlpool Corporation Oven assembly air circulation system
US4481396A (en) * 1980-04-22 1984-11-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bination microwave and convection oven
CN85103762A (zh) * 1985-05-16 1986-11-12 夏普公司 微波炉的高压变压器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191300B1 (ko) 1999-06-15
JPH109583A (ja) 1998-01-16
CN1177085A (zh) 1998-03-25
JP2942195B2 (ja) 1999-08-30
KR980003231A (ko) 1998-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552C (zh) 微波炉的加热装置
CN1295943C (zh) 内装式微波炉
CN1179151C (zh) 微波炉
CN1507783A (zh) 电烤炉
CN210446763U (zh) 散热系统及烤箱
CN1840969A (zh) 烹饪装置
EP1221828B1 (en) Heating apparatus of microwave oven
US9625162B2 (en) Heating cooker
JP2008171720A (ja) 加熱調理器
CN109008663B (zh) 一种空气烤箱
CN1512108A (zh) 商用微波炉
CN1806149A (zh) 内置式适配型加热蒸煮器
EP1109425B1 (en) Efficient supplying of heat generated from a heater installed in the electronic range
CN1113190C (zh) 加热烹调器
CN209863488U (zh) 烤箱
CN112741500B (zh)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5137235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0075636U (zh) 微波炉各器件抗干扰散热风道系统
CN1806148A (zh) 微波炉
CN211399901U (zh) 电磁炉
CN1891054A (zh) 电烤箱排出过滤器装配结构
CN213872869U (zh) 暖风机
CN215959453U (zh) 热风组件及烹饪装置
CN212972692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20368936U (zh) 高效散热通讯传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