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6145B - 圆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圆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6145B
CN111316145B CN201880071784.3A CN201880071784A CN111316145B CN 111316145 B CN111316145 B CN 111316145B CN 201880071784 A CN201880071784 A CN 201880071784A CN 111316145 B CN111316145 B CN 1113161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ing plate
display device
layer
film
circularly polar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17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6145A (zh
Inventor
河村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4165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093476A1/ja
Publication of CN111316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6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备偏振片、第一相位差层和第二相位差层的偏振板,对于第一相位差层来说,其在波长λ[nm]处的面内的相位差值Re(λ)满足Re(450)<Re(550)<Re(650)、100nm≤Re(550)≤200nm的关系,对于第二相位差层来说,将其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将其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将其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时,满足Nz>Nx≥Ny的关系,并且,其在波长λ[nm]处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λ)满足‑300nm≤Rth(550)≤‑20nm,将从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逆时针旋转设为正,第一相位差层的慢轴方向处于40°~50°或‑50°~‑40°的范围,相对于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设为‑5°~5°或85°~95°的范围。

Description

圆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偏振板。另外,涉及具备上述圆偏振板的能够弯曲的显 示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7年11月10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217105 号、及2018年10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201204号来主张 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在显示装置中,为了抑制因外光反射所致的不良影响而使用了 圆偏振板。另一方面,近年来,对于以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为 代表的能够弯曲(柔性)的显示装置的需求正在增强。进而,不仅需要显 示装置的单纯的柔性化,还需要实现小曲率半径下的柔性化。
但是,若使有机EL显示装置以非常小的曲率半径弯曲,则会对圆偏 振板中的相位差层施加较大的力(在弯曲部分的外侧施加拉伸力、在弯曲 部分的内侧施加压缩力),因此,存在弯曲部分的相位差发生变化这样的 问题。
因此,针对如上所述的问题,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包含示出 规定的光学特性的相位差膜,且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 曲方向以规定为20~70度的角度的方式进行了调整的圆偏振板。需要说 明的是,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示出规定的光学特性的相位差 膜,使用PURE ACE WR(聚碳酸酯树脂膜)等树脂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02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对于上述的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来说,关于其可视性,需要更 进一步的提高。另外,需要的是:减少使显示装置弯曲时在弯曲部分处的 反射光的色相(色调)的变化。
因此,对于可应用于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的圆偏振板来说,需要追随 显示装置的弯曲部分。另外,还需要在圆偏振板的弯曲前后不易产生褶皱。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以往的情况而提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 供减少因弯曲所致的颜色变化并且不易产生因弯曲所致的褶皱的圆偏振 板、以及具备上述圆偏振板的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可提供下述圆偏振板, 其特征在于,其是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所使用的圆偏振板,所述圆偏振板 具备偏振片和配置于所述偏振片的一侧的至少第一相位差层及第二相位 差层,上述第一相位差层与上述第二相位差层介由粘接剂层进行了粘接, 对于上述第一相位差层来说,其在波长λ[nm]处的面内的相位差值Re(λ) 满足Re(450)<Re(550)<Re(650)、100nm≤Re(550)≤200nm的 关系,对于上述第二相位差层来说,将其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 Nx,将其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将其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 Nz时,满足Nz>Nx≥Ny的关系,并且,其在波长λ[nm]处的厚度方向的 相位差值Rth(λ)满足-300nm≤Rth(550)≤-20nm,将从上述偏振 片的吸收轴方向逆时针旋转设为正,上述第一相位差层的慢轴方向处于 40°~50°或-50°~-40°的范围,相对于上述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上述显 示装置的弯曲方向被设定为-5°~5°或85°~95°的范围。
另外,对于上述圆偏振板来说,可以是上述第一相位差层及上述第二 相位差层分别包含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的构成。
另外,对于上述圆偏振板来说,可以是上述显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以 曲率半径8mm以下进行了弯曲的构成。
另外,对于上述圆偏振板来说,可以是上述显示装置为有机电致发光 显示装置的构成。
另外,对于上述圆偏振板来说,可以是在弯曲前后所得的反射光的色 相夹着a*b*色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而符号不发生变化的构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可提供具备上述任意的圆偏振板和能够弯 曲的显示面板的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
另外,对于上述显示装置来说,可以是具备在上述圆偏振板的与上述 显示面板相对的一侧配置的触控传感器、和在上述圆偏振板的与上述显示 面板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配置的窗膜的构成。
另外,对于上述显示装置来说,可以是具备在上述圆偏振板的与上述 显示面板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配置的触控传感器的构成。
即,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方式。
[1]一种圆偏振板,其特征在于,其是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所使用 的圆偏振板,所述圆偏振板具备偏振片和配置于所述偏振片的一侧的至少 第一相位差层及第二相位差层,上述第一相位差层与上述第二相位差层介 由粘接剂层进行了粘接,对于上述第一相位差层来说,其在波长λ[nm]处 的面内的相位差值Re(λ)满足Re(450)<Re(550)<Re(650)、100nm≤Re (550)≤200nm的关系,对于上述第二相位差层来说,将其面内的慢轴 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将其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将其厚度 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时,满足Nz>Nx≥Ny的关系,并且其在波长λ[nm] 处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λ)满足-300nm≤Rth(550)≤-20nm, 将从上述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逆时针旋转设为正,上述第一相位差层的慢 轴方向处于40°~50°或-50°~-40°的范围,相对于上述偏振片的吸收轴方 向,上述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被设定为-5°~5°或85°~95°的范围。
[2]根据[1]所述的圆偏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相位差层及上 述第二相位差层分别包含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
[3]根据[1]或[2]所述的圆偏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装置的至 少一部分以曲率半径8mm以下进行了弯曲。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偏振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装 置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偏振板,其特征在于,在弯曲前后 所得的反射光的色相夹着a*b*色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而符号不 发生变化。
[6]一种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其具备[1]~[5]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偏振 板和能够弯曲的显示面板。
[7]根据[6]所述的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其具备:在上述圆偏振板 的与上述显示面板相对的一侧配置的触控传感器、以及在上述圆偏振板的 与上述显示面板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配置的窗膜。
[8]根据[6]所述的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在上述 圆偏振板的与上述显示面板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配置的触控传感器。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方式,能够提供减少因弯曲所致的颜色变化 且不易产生因弯曲所致的褶皱的圆偏振板、以及具备上述圆偏振板的能够 弯曲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圆偏振板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具备图1所述的圆偏振板的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 截面图。
图3是示出有机EL元件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4A是用于说明显示装置的弯曲状态的示意图。
图4B是用于说明显示装置的弯曲状态的示意图。
图4C是用于说明显示装置的弯曲状态的示意图。
图4D是用于说明显示装置的弯曲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与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及第一 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具备图1所示的圆偏振板的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的其他构 成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在以下的说明中所采用的附图来说,为了易于看 到各构成要素,有时示意性地示出了构成要素,根据构成要素的不同,还 有时使尺寸的比例尺不同地来示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例示的材料、 数值等为一例,本发明并非必须被限定于此,在不改变其要旨的范围内可 以适当地改变来实施。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例如,对于图1所示的圆偏振板1及图 2所示的具备圆偏振板1的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10来进行说明。需要说 明的是,图1是示出圆偏振板1的构成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显示装置 10的构成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圆偏振板1具备偏振片2和在偏振片2 的一面侧配置的第一相位差膜(第一相位差层)3及第二相位差膜(第二 相位差层)4。另外,在偏振片2的两面分别配置有保护膜(保护层)5、 6。
在偏振片2的一面侧介由PSA层(粘合剂层)7而层叠有第一相位 差膜3。在第一相位差膜3与第二相位差膜4介由粘接剂层8进行了层叠。 在圆偏振板1的与第二相位差膜4相对的面配置有用于层叠于后述的显示 面板20的PSA层(粘合剂层)9。需要说明的是,在该PSA层9的表面 贴合有在被使用之前被剥离的剥离膜(未图示)。另外,PSA层7、9由 例如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
偏振片2使在特定方向上具有偏振面的直线偏振光的光通过。通过了 该偏振片层2的光成为在偏振片的透射轴方向上振动的直线偏振光。偏振 片2的厚度例如为1μm~80μm左右。
作为偏振片2,可以使用例如对聚乙烯醇系膜、部分甲缩醛化聚乙烯 醇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实施基 于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的染色处理及拉伸处理而得的偏振片,此 外,还可以使用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 系取向膜等。其中,作为光学特性优异的偏振片,优选使用利用碘将聚乙 烯醇系膜染色且经单轴拉伸而得的偏振片。
基于碘的染色通过例如将聚乙烯醇系膜浸渍于碘水溶液中来进行。单 轴拉伸的拉伸倍率优选为3~7倍。拉伸可以在染色处理后进行,也可以 一边染色一边进行。另外,还可以在拉伸后进行染色。
根据需要对聚乙烯醇系膜实施溶胀处理、交联处理、清洗处理、干燥 处理等。例如,通过在染色之前将聚乙烯醇系膜浸渍在水中来进行水洗, 从而不仅能够清洗聚乙烯醇系膜表面的污垢、抗粘连剂,还能够使聚乙烯 醇系膜溶胀而防止染色不均等。
作为偏振片2,可以使用例如如日本特开2016-170368号公报中记 载那样地使二色性色素在液晶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固化膜中取向得到的偏 振片。作为二色性色素,可以使用在波长380~800nm的范围内具有吸收 的二色性色素,优选使用有机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可列举出例如偶氮 化合物。液晶化合物是能够在已取向的状态下发生聚合的液晶化合物,可 以在分子内具有聚合性基团。
偏振片2的可见度校正偏振度优选为95%以上,更优选为97%以上。 另外,可以为99%以上,也可以为99.9%以上。偏振片2的可见度校正偏 振度可以为99.995%以下,也可以为99.99%以下。可见度校正偏振度可 如下地算出:使用附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的 “V7100”),利用“JIS Z 8701:1999”的2度视野(C光源)对所得偏 振度进行可见度校正,由此算出。
通过将偏振片2的可见度校正偏振度设为95~99.9%,从而变得容易 将初始的(弯曲前的)色相调整至从中性离开的的位置。因此,关于后述 的弯曲前后的反射光的色相,夹着a*b*色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 而符号不易发生变化。进而,通过将偏振片2的可见度校正偏振度设为 99.9%以上,从而能够使圆偏振板1的耐久性提高。另一方面,若偏振片 2的可见度校正偏振度低于95%,则有时不会实现作为防反射膜的功能。 即,若偏振片2的可见度校正偏振度为95%以上,则变得易于实现作为 防反射膜的功能。
偏振片2的可见度校正单体透射率优选为42%以上,更优选为44% 以上,优选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上述下限值及上限值 可以任意地组合。作为组合的例子,可列举出42%以上且60%以下、44% 以上且50%以下。
可见度校正单体透射率可如下地算出:使用附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 (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的“V7100”),利用“JIS Z 8701:1999”的2度 视野(C光源)对所得的透射率进行可见度校正,由此算出。
通过将偏振片2的可见度校正单体透射率设为42%以上,从而能够 易于将偏振片2的正交色相调整至从中性侧离开处,因此,在后述的弯曲 前后能够使颜色变化不明显。另一方面,若超过50%,则偏振度变得过 低,有时变得无法实现防反射的功能。即,若为50%以下,则偏振度不 会变得过低,变得易于实现防反射的功能。
第一相位差膜3是作为1/4波长(λ/4)板来发挥功能的正A板,在 将其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将其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设 为Ny,将其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时,满足Nx>Ny的关系。λ/4板 具有将某一特定波长的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或将圆偏振光转换为 直线偏振光)的功能。
第一相位差膜3只要满足Nx>Ny的关系,则表示任意适当折射率的 椭圆体。优选的是,第一相位差膜3的折射率椭圆体示出Nx>Ny≥Nz(Nz 表示其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的关系。第一相位差膜3的Nz系数优选为 1~2,更优选为1~1.5,进一步优选为1~1.3。
另外,第一相位差膜3示出逆波长分散特性。具体而言,其在波长λ[nm] 处的面内的相位差值Re(λ)满足Re(450)<Re(550)<Re(650)、100nm≤Re (550)≤200nm的关系。通过满足这样的关系,从而在后述的显示装置 10的正面方向实现优异的反射色相。
第一相位差膜3的厚度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从能够显著地达到防 止褶皱这一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5~10μm,更优选为0.5~5μm,进 一步优选为0.5~3μm。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相位差膜3的厚度,是测 定面内的任意5点的厚度并取它们的算术平均而得的值。
第一相位差膜3可以包含由作为后述保护膜5、6的材料所例示出的 树脂形成的膜、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等。在由树脂形成第一相位差膜 3的情况下,其中,优选聚碳酸酯系树脂、环状烯烃系树脂、苯乙烯系树 脂、纤维素系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相位差膜3优选包含液晶化合 物固化而得的层。对于液晶化合物的种类,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根据 其形状而可分类为棒状类型(棒状液晶化合物)与圆盘状类型(圆盘状液 晶化合物、碟形液晶化合物)。进而,分别存在低分子类型与高分子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高分子是指,一般来说聚合度为100以上的分子(高分子 物理-相变动力学、土井正男著、第2页、岩波书店、1992)。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使用任意的液晶化合物。进而,可以使用2 种以上的棒状液晶化合物、2种以上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或者棒状液晶 化合物与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混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棒状液晶化合物,可适合使用例如日本特表平 11-513019号公报的技术方案1、或日本特开2005-289980号公报的段 落[0026]~[0098]中记载的液晶化合物。作为圆盘状液晶化合物,可适合使 用例如日本特开2007-108732号公报的段落[0020]~[0067]、或日本特开 2010-244038号公报的段落[0013]~[0108]中记载的液晶化合物。
第一相位差膜3更优选使用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化合物(棒状液晶 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来形成。由此,能够使光学特性基于温度所 致的变化、基于湿度所致的变化变小。
液晶化合物可以是2种以上的混合物。此时,优选至少1种具有2 个以上聚合性基团。即,第一相位差膜3优选为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棒状液 晶化合物或具有聚合性基团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通过聚合被固定而形成 的层,这样的层被包含在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中。此时,在形成层后, 不需要再示出液晶性。
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中所含的聚合性基团的种类并 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例如聚合性烯属不饱和基团、环聚合性基团等能够进 行加成聚合应的官能团。更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酰基、 乙烯基、苯乙烯基、烯丙基等。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酰基。需要说 明的是,(甲基)丙烯酰基是指,包含甲基丙烯酰基及丙烯酰基这两者的 概念。
第一相位差膜3的形成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公知的方法。 例如,在规定的基板(包括临时基板)上涂布包含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液晶 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形成用组合物(以下简单称作“组合物”)而形 成涂膜,对所得的涂膜实施固化处理(紫外线的照射(光照射处理)或加 热处理),由此能够制造第一相位差膜3。
组合物的涂布可通过公知的方法例如线棒涂布法、挤出涂布法、直接 凹版涂布法、反向凹版涂布法以及模涂法来实施。
组合物中可以含有上述液晶化合物以外的成分。例如,组合物中可以 含有聚合引发剂。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根据聚合反应的形式而可以选择例 如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例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出α -羰基化合物、偶姻醚、α-烃取代芳香族偶姻化合物、多核醌化合物、 三芳基咪唑二聚物与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 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来说优选为0.01~20质量%,更优选为0.5~5质量%。
另外,从涂敷膜的均匀性及膜的强度的方面出发,在组合物中可以含 有聚合性单体。作为聚合性单体,可列举出自由基聚合性或阳离子聚合性 的化合物。其中,优选为多官能性自由基聚合性单体。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聚合性单体,优选为上述含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化 合物和共聚性的单体。作为具体的聚合性单体,可列举出例如日本特开 2002-296423号公报中的段落[0018]~[0020]中所记载的聚合性单体。聚 合性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液晶化合物的总质量来说优选为1~50质量%, 更优选为2~30质量%。
另外,从涂敷膜的均匀性及膜的强度的方面出发,在组合物中可以含 有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以往公知的化合物。其中,特 别优选为氟系化合物。作为具体的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例如日本特开 2001-330725号公报中的段落[0028]~[0056]中所记载的化合物、日本特 愿2003-295212号说明书中的段落[0069]~[0126]中所记载的化合物。
另外,在组合物中可以含有溶剂,优选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 可列举出例如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亚砜(例如二甲基亚 砜)、杂环化合物(例如吡啶)、烃(例如苯、环己烷)、卤代烃(例如氯 仿、二氯甲烷)、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酮(例如丙 酮、甲基乙基酮)、醚(例如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其中,优 选为卤代烃、酮。另外,可以组合使用2种类以上的有机溶剂。
另外,在组合物中可以含有偏振片界面侧垂直取向剂、空气界面侧垂 直取向剂等垂直取向促进剂、以及偏振片界面侧水平取向剂、空气界面侧 水平取向剂等水平取向促进剂这样的各种取向剂。进而,在组合物中,除 了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含有密合改良剂、增塑剂、聚合物等。
第一相位差膜3可以包含具有用于规定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的功 能的取向膜。取向膜一般将聚合物作为主成分。作为取向膜用聚合物材料, 在大量的文献中有记载,能够获得大量的市售品。其中,作为聚合物材料, 优选使用聚乙烯醇或聚酰亚胺、其衍生物,特别优选使用改性或未改性的 聚乙烯醇。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能够使用的取向膜,可参照国际公开第 2001/88574号的第43页第24行~第49页第8行、日本特许第3907735 号公报的段落[0071]~[0095]中所记载的改性聚乙烯醇。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对取向膜实施公知的取向处理。可列举出例如研 磨处理、照射偏振光的光取向处理等,从取向膜的表面粗糙度的观点出发, 优选为光取向处理。
取向膜的厚度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为20μm以下, 其中,优选为0.01~10μm,更优选为0.01~5μm,进一步优选为0.01~1μm。
第二相位差膜4是作为正C板来发挥功能的膜,且满足Nz>Nx≥Ny 的关系。通过包含正C板,从而能够降低使后述的显示装置10弯曲时的 弯曲部分处的反射光的色相(色调)的变化。Nx的值与Ny的值的差优 选为Ny的值的0.5%以内,更优选为0.3%以内。如果为0.5%以内,则实 质上可视为Nx=Ny。
对于第二相位差膜4来说,优选其在波长λ[nm]处的厚度方向的相位 差值Rth(λ)满足-300nm≤Rth(550)≤-20nm的关系,更优选满足 -150nm≤Rth(550)≤-20nm的关系。
第二相位差膜4的厚度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从弯曲时能够防止因 膜的正面和背面处的尺寸变化的差异所导致的褶皱的方面出发,优选为 0.5~10μm,更优选为0.5~5μm,进一步优选为0.5~3μm。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第二相位差膜4的厚度来说,是测定面内的任意5点的厚度并取它们 的算术平均而得的值。
第二相位差膜4优选包含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对于液晶化合物 的种类,虽然没由特别限定,但是可以使用与作为上述第一相位差膜3 的材料所列举出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其中,优选为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棒状 液晶化合物或具有聚合性基团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通过聚合被固定而形 成的层。在这种情况下,在形成层后,不需要再示出液晶性。
在圆偏振板1所包含的层之中,除偏振片2以外,优选液晶化合物固 化而得的层为1层或2层。除偏振片2以外,在包含3层以上液晶化合物 固化而得的层的情况下,可认为:有可能产生褶皱的层的数量变多,因此 在弯曲时容易产生褶皱。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相位差膜3及第二相位差膜4来说,并非必 须限定为包含上述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的构成,还可使用例如通过对 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膜进行拉伸(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等)而赋予了上述相 位差值的第一相位差膜3及第二相位差膜4。
保护膜5、6是作为用于保护偏振片2的保护层来发挥功能的膜,至 少在偏振片2的外侧的面(与第一相位差膜3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面) 配置有保护膜5。另外,可以在偏振片2的内侧的面(与第一相位差膜3 相对的一侧的面)配置有保护膜6。
作为保护膜5、6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具有透光性的(优选在光学 上透明的)热塑性树脂、例如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 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这类的聚烯烃系树脂、纤维素三醋 酸酯、纤维素二醋酸酯这类的纤维素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 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等。即,第一相位差膜3能够兼具保护膜5、6的作用。
另外,保护膜5、6可以是兼具相位差膜、亮度提高膜这样的光学功 能的保护膜。例如,可通过对包含上述热塑性树脂的膜进行拉伸(单轴拉 伸或双轴拉伸等)或者在上述膜上形成液晶层等而制成赋予了任意的相位 差值的相位差膜。
作为链状聚烯烃系树脂,可列举出例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这类 的链状烯烃的均聚物、以及包含2种以上的链状烯烃的共聚物。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是将环状烯烃作为聚合单元并进行聚合而得的树 脂的总称。作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例如环状烯烃的开 环(共)聚合物、环状烯烃的加成聚合物、环状烯烃与乙烯、丙烯这类的 链状烯烃的共聚物(代表性地为无规共聚物)、以及将它们利用不饱和羧 酸或其衍生物进行改性而得的接枝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等。其中, 作为环状烯烃,适合使用例如使用了降冰片烯、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等降 冰片烯系单体的降冰片烯系树脂。
纤维素酯系树脂是纤维素与脂肪酸的酯。作为纤维素酯系树脂的具体 例,可列举出例如纤维素三醋酸酯、纤维素二醋酸酯、纤维素三丙酸酯、 纤维素二丙酸酯等。另外,还可使用它们的共聚物、羟基的一部分被其他 取代基修饰而得的纤维素酯系树脂。其中,特别优选纤维素三醋酸酯(三 醋酸纤维素:TAC)。
聚酯系树脂具有酯键且是上述纤维素酯系树脂以外的树脂,一般来说 是由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多元醇的缩聚物形成的树脂。作为多元羧酸或 其衍生物,可使用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可列举出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 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甲酸二甲酯等。作为多元醇,可使用二醇, 可列举出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
作为聚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 苯二甲酸三亚甲基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三亚甲基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 己烷二甲酯、聚萘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酯。
聚碳酸酯系树脂包含介由碳酸根合基将单体单元键合而得的聚合物。 作为聚碳酸酯系树脂,可以是对聚合物骨架进行修饰而得的这样的被称作 改性聚碳酸酯的树脂、共聚聚碳酸酯等。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是将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作为主要 的构成单体的树脂。作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具体例,包括例如聚甲 基丙烯酸甲酯之类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 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 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 聚物(MS树脂等)、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具有脂环族烃基的化合物的共聚 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降冰片酯共聚物等)。优选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这 类的将聚(甲基)丙烯酸C1-6(碳数为1~6的)烷基酯作为主成分的聚合 物。更优选使用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成分(50~100重量%、优选 70~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
保护膜5、6的厚度优选为10μm~200μm,更优选为10μm~100μm, 进一步优选为15μm~95μm。保护膜5、6的面内相位差值Re(550)例如 为0nm~10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550)例如为-80nm~+80nm。
根据需要,可以对外侧的保护膜5的与偏振片2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 的表面实施硬涂处理、防反射处理、抗粘连处理、防眩处理等表面处理。 此时的保护膜5的厚度为5mm以下,优选为1mm以下,更优选为 1μm~500μm,进一步优选为5μm~150μm。
内侧的保护膜6优选在光学上为各向同性。即,该“在光学上为各向 同性”是指,面内相位差值Re(550)为0nm~10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 值Rth(550)为-10nm~+10nm。此时的保护膜6的厚度优选为 20μm~200μm,更优选为30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35μm~95μm。
对于粘接剂层8来说,作为粘接剂,可使用例如含有通过紫外线、可 见光、电子束、X射线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进行固化的固化性化 合物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优选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使聚乙 烯醇系树脂这样的粘接剂成分溶解或分散在水中而得的水系粘接剂。对于 圆偏振板1来说,通过介由粘接剂层8将第一相位差膜3与第二相位差膜 4层叠,从而能够防止在弯曲时产生褶皱。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从示出良好的粘接性的方面出发, 可优选使用包含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和/或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 性化合物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 剂还可包含用于引发上述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反应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和/或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作为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环氧系化合物(在 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环氧基的化合物)、氧杂环丁烷系化合物(在 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 作为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系化合 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自 由基聚合性的具有双键的其他乙烯基系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可以将阳 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与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组合使用。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可根据需要含有阳离子聚合促进剂、离子 捕获剂、抗氧化剂、链转移剂、赋粘剂、热塑性树脂、填充剂、流动调节 剂、增塑剂、消泡剂、抗静电剂、流平剂、溶剂等添加剂。
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来贴合相位差膜3、4的情况下, 介由用于形成粘接剂层8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将第一相位差膜3 与第二相位差膜4层叠后,照射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这样的 活性能量射线而使粘接剂层固化。其中,适合为紫外线,作为这种情况下 的光源,可使用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在使用水系粘接剂的情况下, 介由水系粘接剂将相位差膜3与相位差膜4层叠后进行加热干燥即可。
粘接剂层8的厚度优选为0.5~5μm,更优选为0.5~3μm。
粘接剂层8在温度3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优选为600MPa~4000MPa, 更优选为700MPa~3500MPa,进一步优选为1000MPa~3000MPa,最优选 为1500MPa~3000MPa。通过利用示出如上所述的储能弹性模量的硬的粘 接剂层8将相位差膜3、4彼此贴合,从而能够易于进一步防止在弯曲时 相位差层产生褶皱。
对于粘接剂层8在温度3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来说,在圆偏振板1 中的粘接剂层8在温度3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能够利用下述方法直接测 定的情况下,设为其测定值。另一方面,在无法直接测定的情况下,可视 为与利用下述方法对在与粘接剂层8的形成同样的条件(粘接剂的种类、 固化条件)下在剥离纸上形成粘接层试验片并从剥离纸上将所述粘接层试 验片剥离而得的物体进行测定而得的储能弹性模量相同的值。
粘接剂层8或粘接层试验片的储能弹性模量可通过市售的动态粘弹 性装置来测定,例如可通过IT计测控制株式会社制的制品名DVA-220 来测定。
本实施方式的圆偏振板1可用于如图2所示的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 10。作为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10的具体例,可列举出有机EL显示装置、 利用了圆偏振光的液晶显示装置(代表性地为VA(Vertical Alignment) 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显示 器等。其中,本实施方式的圆偏振板1特别适合用于能够弯曲的有机EL 显示装置。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具备能够弯曲的 显示面板20、和配置在显示面板20的可视侧的上述圆偏振板1。圆偏振 板1以偏振片2成为可视侧的方式介由PSA层9而贴附于显示面板20的 可视侧的面。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来说,外光从显示面板20的可视侧入 射,由此,通过偏振片2的光成为直线偏振光。该直线偏振光的光通过作 为λ/4板的第一相位差膜3及第二相位差膜4而成为圆偏振光。该圆偏振 光的光被显示面板20反射,由此成为与入射时反转的圆偏振光。被显示 面板20反射的圆偏振光的光在再次通过作为λ/4板的第一相位差膜3及 第二相位差膜4时,成为与入射时正交的直线偏振光。因此,该直线偏振 光的光被偏振片2遮断。作为其结果,能够抑制因外光反射所致的影响。
作为显示面板20的一例,包括例如如图3所示的有机EL元件200。 需要说明的是,图3是示出有机EL元件200的构成的截面图。
具体来说,该有机EL元件200具有基板210、第一电极220、有机 EL层230、第二电极240、和将它们覆盖的密封层250。另外,有机EL 元件200根据需要例如可以在基板210上设置平坦化层(未图示。),也可 以在第一电极220与第二电极240之间设置用于防止短路的绝缘层(未图 示。)。
基板210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如果使用具有挠性的基板210,则 能够使显示装置10以上述的曲率半径进行弯曲。另外,能够利用所谓的 卷对卷工艺来制造有机EL元件200,因此能够实现低成本和大量生产。 另外,基板210优选由具有阻隔性的材料构成。这样的基板210能够保护 有机EL层230不受氧和水分的影响。
作为具有阻隔性及挠性的基板210的具体材料,可列举出例如赋予了 挠性的薄玻璃、赋予了阻隔性的热塑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膜、合金、金 属等。
作为热塑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可列举出例如聚酯系树脂、聚酰亚 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 聚酰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硅酮系树脂、氟系树脂、丙烯腈-丁二 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作为合金,可列举出例如不锈钢、36合金、42 合金。作为金属,可列举出例如铜、镍、铁、铝、钛。
基板210的厚度优选为5μm~500μm,更优选为5μm~300μm,进一步 优选为10μm~200μm。若为这样的厚度,则能够使显示装置10以上述的 曲率半径进行弯曲。另外,可适合将有机EL元件200用于卷对卷工艺。
第一电极220能够作为阳极来发挥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构成第 一电极的材料,从容易发挥出空穴注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功函数大的 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的具体例,可列举出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 化物(IZO)、添加有氧化硅的铟锡氧化物(ITSO)、包含氧化钨的铟氧化 物(IWO)、包含氧化钨的铟锌氧化物(IWZO)、包含氧化钛的铟氧化物(ITiO)、包含氧化钛的铟锡氧化物(ITTiO)、包含钼的氧化铟锡(ITMO) 等透明导电性材料、以及金、银、铂等金属及它们的合金。
有机EL层230是包含各种有机薄膜的层叠体。具体来说,该有机 EL层230具有:包含空穴注入性有机材料(例如三苯基胺衍生物)且为 了提高来自阳极的空穴注入效率而设置的空穴注入层230a、包含例如铜 酞菁的空穴传输层230b、包含发光性有机物质(例如蒽、双〔N-(1- 萘基)-N-苯基〕联苯胺、N,N’-二苯基-N-N-双(1-萘基)-1, 1’-(联苯)-4,4’-二胺(NPB))的发光层230c、包含例如8-羟基 喹啉铝络合物的电子传输层230d、和包含电子注入性材料(例如苝衍生 物、氟化锂)且为了提高来自阴极的电子注入效率而设置的电子注入层 230e。
除此以外,有机EL层230还可采用在发光层230c中电子与空穴再 结合而能够产生发光的任意适当的组合。对于有机EL层230的厚度来说, 为了尽可能使发出的光透过,优选尽可能地薄,具体而言,为5nm~200nm, 更优选为10nm左右。
第二电极240能够作为阴极来发挥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构成第 二电极240的材料,从容易进行电子注入而提高发光效率的观点出发,优 选为功函数小的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的具体例,可列举出铝、镁、及它 们的合金。
密封层250由阻隔性及透明性优异的材料构成。作为构成密封层250 的材料,可列举出例如环氧树脂、聚脲等。另外,密封层250可以通过涂 敷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粘接剂)并在其上贴附阻隔性片来形成。
有机EL元件200能够利用卷对卷工艺来连续地制造。有机EL元件 200能够以依照例如日本特开2012-169236号公报所记载步骤的步骤来 制造。上述公报的记载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参考而被援引。进而,有机EL 元件200与长条状的圆偏振板1利用卷对卷工艺连续地进行了层叠,能够 连续地制造有机EL显示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弯曲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详细情况例如在日本 特许第4601463号公报或日本特许第4707996号公报中进行了记载。这些 记载作为参考而被援引于本说明书中。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显示面板20来说,虽然对于使用了有机EL 元件200的方式进行了例示,但是并非必须限定为这样的方式,应用本发 明的显示装置10例如可以是具备包含液晶表示元件的显示面板20、和配 置在显示面板20的可视侧的圆偏振板1的方式。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如图4A~图4D所示,还包括弯曲了 的状态(弯曲被固定了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4A~图4D是用于说 明显示装置10的弯曲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来说,例如,如图4A及图4B所示的折叠式那样,该显示装置 10可以在中央部进行了弯曲。另外,从最大限度地确保设计性和显示画 面的观点出发,如图4C及图4D所示那样,可以在端部进行了弯曲。
进而,如图4A~图4D所示那样,显示装置10可以沿着其长度方向 进行了弯曲,也可以沿着其宽度方向进行了弯曲。即,显示装置10根据 其用途而使特定的部分(例如四个角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倾斜方向上)进行 了弯曲即可。
优选显示装置10的至少一部分以曲率半径(弯曲半径)为10mm以 下进行弯曲,更优选为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mm以下。本实施方 式的显示装置10减少在以如上所述的非常小的曲率半径进行弯曲的状态 下的反射光的色相(色调)的变化,并且圆偏振板1不易产生褶皱。另外, 弯曲半径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0mm,也可以超过0mm。
参照图5(a)、(b)对显示装置10的弯曲方向(与弯曲开始线L正 交的方向)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及第一相位差膜3的慢轴方向的关系 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5(a)、(b)是用于对显示装置10的弯曲 方向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及第一相位差膜3的慢轴方向的关系进行说 明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a)、(b)中,以“实线”表示偏振 片2的吸收轴方向,以“虚线”表示第一相位差膜3的慢轴方向。
如图5(a)、(b)所示,显示装置10至少具有平坦部10a、和沿着从 位于平坦部10a的端部的直线状的弯曲开始线L(图5(a)、(b)中所示 的二点划线)开始与弯曲开始线L正交的方向(弯曲方向)弯曲的弯曲 部10b。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显示装置10的弯曲方向来说,从平坦部10a 的法线方向(图5(a)、(b)中的Z轴方向)观看该显示装置10,则相 当于与直线状的弯曲开始线L正交的方向(图5(a)、(b)中的Y轴方 向)。
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相对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0°), 将逆时针旋转设为正,显示装置10的弯曲方向被设定为-5°~5°或 85°~95°的范围,更优选被设定为0°(参照图5(a)。)或90°(参照图5 (b)。)。
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相对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0°), 将逆时针旋转设为正,第一相位差膜3的慢轴方向被没定为40°~50°或- 50°~-40°的范围,更优选被设定为45°或-45°(参照图5(a)、(b)。)。
对于该显示装置10的弯曲方向来说,如图4A~图4D所示,偏振片2 的吸收轴方向以相对于显示装置10的弯曲方向成为角度α的方式被设定。 即,以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相对于显示装置10的弯曲方向成为角度α 的方式在显示面板20的面上配置圆偏振板1。
具体来说,将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0°)逆时针旋转设为正,该 角度α以达到-5°~5°或85°~95°的范围的方式被设定,更优选以达到0° 或90°的方式被设定。通过以达到如上所述的范围的方式来调整偏振片2 的吸收轴方向(角度α),从而能够抑制因弯曲所致的颜色变化。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圆偏振板1来说,优选在弯曲前后所得的反 射光的色相夹着CIE1976L*a*b*色空间的a*b*色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而符号不发生变化。即,优选在弯曲前后所得的利用SCE方式所 测定的反射光的色相被设定为不跨越a*b*色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且不跨越 b*坐标轴的值。由此,即使在弯曲前后所得的反射光的色相发生变化,也 能够使该色相的变化并不明显。例如,通过调整偏振板的色相或者调整相 位差层的相位差值,从而能够以不跨越各坐标轴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调整第一及第二相位差膜的波长分散性对于色相的控制也是有 效的。例如,在提高了圆偏振板1的相位差值的情况下,a*值及b*值变低, 在降低了圆偏振板1的相位差值的情况下,a*值及b*值变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弯曲开始前后,即使a*值及b*值中的至少一方为0, 但是在另一方的符号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在弯曲前后符号也不发生变化。 即,在这种情况下,并不跨越a*坐标轴及b*坐标轴。另外,进行该评价时 的弯曲方法可依照后述的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法。
反射色相的测定可利用CM-2600d(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的分 光测色计)来进行。依照“JIS Z 8722:2009”,设定条件可设为如下所 示。
-光源:D65光源
-测定径:
Figure GDA0003640059920000191
-视野:2°
-几何条件:几何条件c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非必须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 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本发明中,作为上述显示装置10的输入方式,可以为具备 触控传感器的构成。具体而言,如图6示出的显示装置30那样,还可以 设为在上述显示装置10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具备触控传感器40和窗膜50 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图6是示出具备圆偏振板1的能够弯曲的显示装 置30的其他构成例的截面图。
在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30中,触控传感器40优选配置在与圆偏振板 1的显示面板20相对的一侧,窗膜50优选配置在与圆偏振板1的显示面 板20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若圆偏振板1存在于触控传感器40的可视侧, 则触控传感器40的图案变得不易被视觉辨认,显示面板20所显示的图像 的可视性变得良好,因此优选。
因此,在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30中,具有依照显示面板20、触控传 感器40、圆偏振板1、窗膜50的顺序使用粘接剂或粘合剂等层叠而得的 构成。另外,还可以在窗膜50、圆偏振板1、触控传感器40中的任意层 的至少一面设置后述的遮光图案。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触控传感器40及窗膜50的进行层叠的顺序,并 非必须限定于上述的构成,例如,还可制成依照显示面板20、圆偏振板1、 触控传感器40、窗膜50的顺序层叠而得的构成。
另外,对于窗膜50,可以是构成上述的圆偏振板1的保护膜5,也可 以是该窗膜50兼作圆偏振板1的保护膜5的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中,虽然省略图示,但是还可以制成在上述显示装置 10的构成的基础上在圆偏振板1的与显示面板20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具 备触控传感器40的构成。
(窗膜)
窗膜50配置于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30的可视侧,负担着保护其他的 构成要素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或温湿度等环境变化的影响的保护层的作 用。以往,作为如上所述的保护层,已使用了玻璃,但是能够弯曲的显示 装置30中的窗膜50并非如玻璃那样地刚性且坚硬,具有能够弯曲的特性。
窗膜50具有能够弯曲的透明基材51、和在透明基材51的至少一面 设置的硬涂层52。在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30中,构成窗膜50的硬涂层 52设置于透明基材51的与圆偏振板1相反一侧的面。该硬涂层52成为 显示装置30的最外层,与外部气体(空气)接触。另外,硬涂层52还可 以设置于透明基材51的圆偏振板1侧的面。进而,硬涂层52可以仅设置 于透明基材51的单面,也可以设置于透明基材51的两面。
(透明基材)
透明基材51的可见光线的透射率为70%以上,优选为80%以上。另 外,透明基材51的厚度为5~200μm,优选为20~100μm。
透明基材51如果是具有透明性的高分子膜,则可以使用任何基材。 具体而言,可列举出由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降冰片烯、或具有 包含环烯烃的单体单元的环烯烃系衍生物等聚烯烃类、二乙酰纤维素、三 乙酰纤维素、丙烯酰纤维素等(改性)纤维素类、甲基丙烯酸甲酯(共) 聚合物等丙烯酸类、苯乙烯(共)聚合物等聚苯乙烯类、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类、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类、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类、聚氯乙烯类、聚偏二氯乙烯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 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等聚酯类、尼 龙等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聚酰胺酰亚胺类、聚醚酰亚胺类、聚醚砜类、 聚砜类、聚乙烯醇类、聚乙烯醇缩醛类、聚氨酯类、环氧树脂类等高分子形成的膜。另外,可以使用它们的未拉伸膜、单轴拉伸膜或双轴拉伸膜。
在透明基材51中可以将这些高分子分别单独使用或者混合2种以上 来使用。优选在上述的透明基材51中使用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的聚酰胺 膜、聚酰胺酰亚胺膜或聚酰亚胺膜、聚酯系膜、烯烃系膜、丙烯酸类膜、 纤维素系膜。
还优选在高分子膜中分散二氧化硅等无机粒子、有机微粒、橡胶粒子 等。进而,可以含有颜料、染料之类的着色剂、荧光增白剂、分散剂、增 塑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红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 抗氧化剂、润滑剂、溶剂等配合剂。
(硬涂层)
硬涂层52的厚度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例如优选为2~100μm。若 硬涂层52的厚度低于2μm,则变得难以确保充分的耐擦伤性。另一方面, 若硬涂层52的厚度超过100μm,则有时发生耐弯曲性下降、因固化收缩 而发生卷曲的问题。即,若硬涂层52的厚度为2μm以上,则变得容易确 保充分的耐擦伤性。另外,若硬涂层52的厚度为100μm以下,则变得不 易产生耐弯曲性下降、因固化收缩而产生卷曲的问题。
硬涂层52可通过硬涂组合物的固化来形成,所述硬涂组合物包含通 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或热能量来形成交联结构的反应性材料,优选通过活 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进行固化的硬涂组合物。
活性能量射线被定义为能够将产生活性种的化合物分解来产生活性 种的能量射线。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可列举出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 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电子束等。其中,特别优选为紫外线。
硬涂组合物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及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中的至 少1种聚合物。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是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 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所具有的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只要为能够发生自 由基聚合反应的官能团即可,可列举出包含碳-碳不饱和双键的基团等。 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乙烯基、(甲基)丙烯酰基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具有2个以上的自由基聚 合性基团的情况下,这些自由基聚合性基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 提高硬涂层52的硬度的方面出发,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在1分子中所具 有的自由基聚合性基的个数优选为2个以上。
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从高反应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具有(甲 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优选使用在1分子中具有2~6个(甲基)丙烯 酰基的被称作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的化合物、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 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被称作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在分子内具 有数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分子量从数百至数千的低聚物。优选包含从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聚酯(甲基)丙烯 酸酯中选择的1种以上。
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是具有环氧基、氧杂环丁基、乙烯基醚基等阳离 子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从提高硬涂层52的硬度的方面出发,阳离子聚 合性化合物在1分子中所具有的阳离子聚合性基团的数量优选为2个以 上,进一步优选为3个以上。另外,作为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优选为作 为阳离子聚合性基团而具有环氧基及氧杂环丁基中的至少1种的化合物。
从伴随聚合反应的收缩小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等 环状醚基。另外,对于在环状醚基之中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来说,存在下 述优点:易于获得多种多样结构的化合物,不会对所得的硬涂层52的耐 久性带来不良影响,易于控制与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相容性。
另外,在环状醚基之中,与环氧基相比来说,氧杂环丁基存在下述优 点等:聚合度易于变高且为低毒性,加快所得的硬涂层52的由阳离子聚 合性化合物得到的网络形成的速度,即使在与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混合存 在的区域在膜中也不残留未反应的单体而形成独立的网络。
作为具有环氧基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例如为具有脂环族环的多元 醇的聚缩水甘油醚、或者利用过氧化氢、过酸等适当的氧化剂对含有环己 烯环、环戊烯环的化合物进行环氧化而得的脂环族环氧树脂;脂肪族多元 醇、或者其环氧烷加成物的聚缩水甘油醚、脂肪族长链多元酸的聚缩水甘 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均聚物、共聚物等脂肪族环氧树脂; 由双酚A、双酚F、氢化双酚A等双酚类、或者它们的环氧烷加成物、己 内酯加成物等衍生物与表氯醇的反应而制造的缩水甘油醚、以及酚醛环氧 树脂等,可列举出由双酚类衍生出的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等。
硬涂组合物中还可以包含聚合引发剂。作为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出自 由基聚合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自由基及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等,可 从其中适当选择来使用。这些聚合引发剂是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及加热 中的至少一种被分解而产生自由基或阳离子,从而进行自由基聚合和阳离 子聚合的物质。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只要能够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及加热中的至少 何一者来释放引发自由基聚合的物质即可。例如,作为热自由基聚合引发 剂,可列举出过氧化氢、过苯甲酸等有机过氧化物、偶氮二丁腈等偶氮化 合物等。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有利用分子的分解而生成自由 基的Type1型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以及与叔胺共存并利用脱氢型反应来生 成自由基的Type2型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 使用。
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只要是能够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及加热中的至 少任一者而释放出引发阳离子聚合的物质即可。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可使用芳香族碘鎓盐、芳香族锍盐、环戊二烯基铁(II)络合物等。它们 可以根据结构的差异而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照射或加热中的任一种或者两 种来引发阳离子聚合。
相对于硬涂组合物的整体(100重量%),可包含聚合引发剂0.1~10 重量%。若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低于0.1重量%,则无法充分地促进固化, 难以实现最终所得的涂膜的机械物性、密合力。另一方面,若聚合引发剂 的含量超过10重量%,则有时发生因固化收缩所致的粘接力不良、开裂 现象和卷曲现象。即,若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为0.1重量%以上,则能够充 分地进行固化,变得易于实现最终所得的涂膜的机械物性、密合力。另一 方面,若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为10重量以下,则变得不易发生因固化收缩 所致的粘接力不良、开裂现象和卷曲现象。
硬涂组合物还可包含从溶剂、添加剂中选择的一种以上。溶剂是能够 使聚合性化合物及聚合引发剂溶解或分散的物质,如果是作为本技术领域 的硬涂组合物的溶剂而已知的溶剂,则可无限制地加以使用。添加剂还可 以包含无机粒子、流平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润滑剂、防 污剂等。
(触控传感器)
作为触控传感器40,提出了电阻膜方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红外线 方式、电磁感应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等多种样式的触控传感器,可以为任 意的方式。其中,优选为静电电容方式。
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控传感器40被区分为活性区域及位于该活性区域 的外轮廓部的非活性区域。活性区域是与在显示面板20中显示画面的区 域(显示部)相对应的区域,是感知使用者的触摸的区域。另一方面,非 活性区域是与在显示面板20中未显示画面的区域(非显示部)相对应的 区域。
触控传感器40可以包括具有柔性特性的基板、形成于基板的活性区 域的感知图案、和形成于基板的非活性区域且用于介由垫部将感知图案与 外部的驱动电路连接的各感测线。作为构成触控传感器40的基板,通常 使用包含高分子材料的基板。
作为具有柔性特性的基板,可使用与窗膜50的透明基材51同样的材 料。对于触控传感器40的基板来说,从抑制裂纹的方面出发,优选韧性 为2000MPa%以上的基板。更优选韧性为2000~30000MPa%的基板。
需要说明的是,基板的韧性(toughness)被定义为:在相对于构成基 板的高分子材料的通过拉伸实验所得的应变(%)〔横轴〕来绘制应力 (MPa)〔纵轴〕而得的应力-应变曲线(Stress-strain curve)中至强度 极限为止的曲线的下部面积。对于构成触控传感器40的基板来说,从抑 制该触控传感器40的龟裂的观点出发,希望具有上述范围的韧性。
感知图案可以具备在第一方向上形成的第一图案及在第二方向上形 成的第二图案。第一图案与第二图案在相互不同的方向上被配置。第一图 案及第二图案形成于同一层,为了感知被触摸的地点而必须将各个图案进 行电连接。
第一图案是介由接头将各单元图案相互连接而得的形态。另一方面, 第二图案成为各单元图案相互分离成岛形态而得的结构。因此,为了将第 二图案电连接,而需要另外的桥电极。
感知图案可应用周知的透明电极原料。可列举出例如铟锡氧化物 (ITO)、铟锌氧化物(IZO)、锌氧化物(ZnO)、铟锌锡氧化物(IZTO)、 镉锡氧化物(CTO)、PEDOT(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碳纳米管(CNT)、石墨烯、金属线等。另外,可以单独使用它们,或者 混合2种以上来使用。其中,优选使用ITO。
用于金属线的金属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可列举出例如银、金、铝、 铜、铁、镍、钛、铽、铬等。另外,可以单独使用它们,或者混合2种以 上来使用。
桥电极可介由绝缘层而形成在感知图案的上部。另外,可在基板上形 成桥电极并在其上形成绝缘层及感知图案。
桥电极还可利用与感知图案相同的原料来形成,还可利用例如钼、银、 铝、铜、钯、金、铂、锌、锡、钛或它们中的2种以上的合金等金属来形 成。
第一图案与第二图案必须电绝缘,因此,在感知图案与桥电极之间形 成有绝缘层。绝缘层可以仅形成于第一图案的接头与桥电极之间,也可以 形成于覆盖感知图案的层。在后者的情况下,桥电极可介由形成在绝缘层 上的接触孔而与第二图案连接。
对于触控传感器40来说,作为用于适当地补偿由形成有图案的图案 区域与未形成图案的非图案区域之间的透射率之差、具体而言为这些区域 的折射率之差所诱发的光透射率之差的方法,可在基板与电极之间进一步 包含光学调节层。
光学调节层可包含无机绝缘物质或有机绝缘物质。光学调节层可通过 将包含光固化性有机粘结剂及溶剂的光固化组合物涂在基板上来形成。光 固化组合物还可包含无机粒子。通过无机粒子可使光学调节层的折射率提 高。
光固化性有机粘结剂可包含例如丙烯酸酯系单体、苯乙烯系单体、羧 酸系单体等各单体的共聚物。光固化性有机粘结剂可以是包含例如含环氧 基的重复单元、丙烯酸酯重复单元、羧酸重复单元等相互不同的各重复单 元的共聚物。
无机粒子可包含例如氧化锆粒子、氧化钛粒子、氧化铝粒子等。光固 化组合物还可进一步包含光聚合引发剂、聚合性单体、固化辅助剂等各添 加剂。
(粘接剂)
作为粘接剂,可使用水系粘接剂、有机溶剂系粘接剂、无溶剂系粘接 剂、固体粘接剂、溶剂挥散型粘接剂、湿气固化型粘接剂、加热固化型粘 接剂、厌气固化型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剂混合型粘 接剂、热熔融型粘接剂、压敏型粘接剂(粘合剂)、再湿型粘接剂等。其 中,可很好地使用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等。另外,作 为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可使用上述的粘接剂。
(粘合剂)
作为粘合剂,还可根据主剂聚合物而被分类为丙烯酸系粘合剂、氨基 甲酸酯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等,可使用任意种。在粘 合剂中,在主剂聚合物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配合交联剂、硅烷系化合物、 离子性化合物、交联催化剂、抗氧化剂、赋粘剂、增塑剂、染料、颜料、 无机填料等。
使构成粘合剂的各成分溶解/分散于溶剂而得到粘合剂组合物,将该 粘合剂组合物涂布在基材上后使其干燥,由此形成粘合层。粘合层可直接 形成,还可以将在基材上形成的粘合层另行转印。
为了盖上粘接之前的粘合面,还优选使用脱模膜。使用活性能量射线 固化型粘接剂时的粘合层的厚度为0.1~500μm,优选为1~300μm。在使用 多层粘合剂的情况下,各个层的厚度、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遮光图案)
遮光图案可应用作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30的边框或壳体中的至少一 部分。配置于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30的边缘部的布线被遮光图案隐藏, 变得不易被视觉辨认,由此提高图像的可视性。
遮光图案可以为单层或多层形态。遮光图案的色彩并没有特别限制, 具有黑色、白色、金属色等多种多样的色彩。遮光图案可利用用于实现色 彩的颜料和丙烯酸系树脂、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氨酯、硅酮等高分 子来形成。另外,可以单独使用它们,或者以2种类以上的混合物的形式 来使用。
遮光图案可利用印刷、光刻法、喷墨等各种方法来形成。遮光图案的 厚度为1μm~100μm,优选为2μm~50μm。另外,还优选在光图案的厚度 方向赋予倾斜等的形状。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 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可以在不改变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 改变来实施。
[实施例1]
(偏振片的制作)
将长条状聚乙烯醇膜在包含碘的水溶液中进行染色后,在包含硼酸的 水溶液中在速比不同的辊之间单轴拉伸至6倍,得到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 轴的长条状偏振片。该长条状偏振片在拉伸后卷绕成卷绕体。偏振片的可 见度校正偏振度为99.995%左右,可见度校正单体透射率为42.7%。
(保护膜)
作为保护膜,使用长条状三乙酰纤维素膜(厚度40μm、柯尼卡美能 达公司制、商品名:KC4UYW)。该保护膜以卷绕体的形式来准备。需要 说明的是,该保护膜的面内相位差值Re(550)为5nm,厚度方向的相位 差值Rth(550)为45nm。
(第一相位差膜)
作为第一相位差膜,使用包含向列型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及取向 膜的膜。该第一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值Re(550)为140nm,Re(450) /Re(550)低于1.0,Re(650)/Re(550)超过1.0。
(第二相位差膜)
作为第二相位差膜,使用包含棒状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及取向膜 的膜。该第二相位差膜在其面内满足Nz>Nx=Ny的关系,其面内相位差 值Re(550)为0.6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550)为-69.6nm。
(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
混合以下的成分并进行脱泡,制备出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
3,4-环氧环己基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商品名:CEL2021P、 大赛璐株式会社制):70质量份
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商品名:EX-211、Nagase ChemteX Corporation制):20质量份
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商品名:EX-121、Nagase ChemteX Corporation制):10质量份
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商品名:CPI-100、San-Apro Ltd.制):固体成 分量2.25质量份(配合成50%碳酸丙二醇酯溶液。)
1,4-二乙氧基萘:2质量份
(圆偏振板的制作)
分别将偏振片、保护膜、第一相位差膜及第二相位差膜切成 200mm×300mm,然后介由聚乙烯醇系粘接剂在偏振片的两面贴合保护 膜。介由上述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粘接剂层)来使第一相位差膜与第二 相位差膜贴合。进而,介由丙烯酸系粘合剂层(PSA层)使第一相位差 膜与保护膜贴合。在第二相位差膜上贴附带有剥离膜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层 (PSA层)。
对于第一相位差膜来说,在使其贴合时,以其慢轴相对于偏振片的吸 收轴成为-45°的角度的方式来配置。另外,偏振片的吸收轴以平行于长 度方向的方式来配置。
如上所述地操作,制作出依次层叠有保护膜、偏振片、保护膜、PSA 层、第一相位差膜、UV粘接剂层、第二相位差膜、PSA层的圆偏振板。 然后,将所制作的圆偏振板修整为20mm×80mm的尺寸。
(评价用样品的制作)
从实施例1的圆偏振板中将剥离膜除去后,将粘合剂面贴附于铝箔 (株式会社UACJ制、商品名“MyFoil(注册商标)”)的消光面,得到 评价用样品。
其结果,第一相位差膜的慢轴相对于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成为-45° 的角度。如上所述地操作,得到评价用样品。
(粘接层试验片在温度3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的测定)
首先,使用涂敷机(棒涂器、第一理化株式会社制)在厚度50μm的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的单面上涂敷用于贴合第一相位差膜和第二相位差 膜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在其涂敷面上进一步层叠厚度50μm的环状聚 烯烃系树脂膜。
接下来,利用Fusion UV Systems Inc.制的“H阀”,以累积光量达到 1500mJ/cm2(UVB)的方式来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层固化。粘接剂层 的厚度为30μm。将其裁切为5mm×30mm的大小,将两面的环状聚烯烃 系树脂膜剥离而得到粘接剂的固化膜。
使用IT计测控制株式会社制的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DVA一220”, 以该固化膜的长边成为拉伸方向的方式并以夹具的间隔为2cm的方式来 把持该固化膜,将拉伸与收缩的频率设为10Hz,将测定温度设为30℃, 求出温度3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粘接层试验片在温度30℃下的储能弹 性模量为2060MPa。
(评价试验)
一边使评价用样品接触直径5mm的心轴,一边以显示装置10的弯 曲方向相对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0°)成为0°的角度的方式,沿着 心轴的外周面将该评价用样品以圆偏振板相对于铝箔成为外侧(OUT) 的方式来折弯。然后,在折弯后,在解除了弯曲状态的状态(平坦的状态) 下通过目视观察圆偏振板,将颜色变化少的样品评价为“A”,将颜色变 化大的样品评价为“B”。进而,将褶皱少的样品评价为“A”,将褶皱 多的样品评价为“B”。将其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另外,在弯曲前后 所得的反射光的色相夹着a*b*色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而符号未 发生变化。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制作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用样品。然后,以显示装 置10的弯曲方向相对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0°)成为90°的角度的 方式,沿着心轴的外周面将该评价用样品以圆偏振板相对于铝箔成为外侧 (OUT)的方式来折弯。然后,在折弯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 试验。将其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另外,在弯曲前后所得的反射光的色 相夹着a*b*色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而符号未发生变化。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制作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用样品。然后,以显示装 置10的弯曲方向相对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0°)成为0°的角度的方 式,沿着心轴的外周面将该评价用样品以圆偏振板相对于铝箔成为内侧 (IN)的方式来折弯。然后,在折弯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试 验。将其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另外,在弯曲前后所得的反射光的色相 夹着a*b*色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而符号未发生变化。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制作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用样品。然后,以显示装 置10的弯曲方向相对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0°)成为90°的角度的 方式,沿着心轴的外周面将该评价用样品以圆偏振板相对于铝箔成为内侧 (IN)的方式来折弯。然后,在折弯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试 验。将其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另外,在弯曲前后所得的反射光的色相夹着a*b*色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而符号未发生变化。
[实施例5](参考)
在实施例5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偏振片的两面介由粘接剂来贴合 保护膜。另外,与实施例1不同地,依照下述第一相位差膜和下述第二相 位差膜的顺序将它们分别介由丙烯酸系粘合剂层(PSA层)来贴合。进 而,在第二相位差膜的与偏振片侧相反的一侧的面设置PSA层。第一相 位差膜以其慢轴相对于偏振片的吸收轴成为-45°的角度的方式进行配 置。
如上所述地操作,制作出依次层叠有保护膜、偏振片、保护膜、PSA 层、第一相位差膜、PSA层、第二相位差膜、PSA层的圆偏振板。然后, 将所制作的圆偏振板修整为20mm×80mm的尺寸。
(第一相位差膜)
作为第一相位差膜,使用将由包含聚碳酸酯的树脂形成的膜单轴地进 行拉伸而得的膜。该第三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值Re(550)为143.5nm, Re(450)/Re(550)低于1.0,Re(650)/Re(550)超过1.0。
(第二相位差膜)
作为第二相位差膜,使用包含棒状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及取向膜 的膜。该第二相位差膜在其面内满足Nz>Nx=Ny的关系,其面内相位差 值Re(550)为0.5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550)为-99.5nm。
利用实施例5的圆偏振板来制作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用样品。然后, 以显示装置10的弯曲方向相对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0°)成为0°的 角度的方式,沿着心轴的外周面将该评价用样品以圆偏振板相对于铝箔成 为外侧(OUT)的方式来折弯。然后,在折弯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 的评价试验。将其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另外,在弯曲前后所得的反射光的色相夹着a*b*色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而符号未发生变化。
[实施例6](参考)
在实施例6中,制作与实施例5同样的评价用样品。然后,以显示装 置10的弯曲方向相对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0°)成为0°的角度的方 式,沿着心轴的外周面将该评价用样品以圆偏振板相对于铝箔成为内侧 (1N)的方式来折弯。然后,在折弯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试 验。将其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另外,在弯曲前后所得的反射光的色相 夹着a*b*色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而符号未发生变化。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介由粘合层使第一相位差膜与第二相位差膜贴合,使 第一相位差膜的慢轴相对于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成为45°的角度,除此以 外,制作出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用样品。然后,以显示装置10的弯曲 方向相对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0°)成为0°的角度的方式,沿着心 轴的外周面将该评价用样品以圆偏振板相对于铝箔成为外侧(OUT)的方式来折弯。然后,在折弯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试验。将其评 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另外,在弯曲前后所得的反射光的色相夹着a*b*色 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而符号未发生变化。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介由粘合层使第一相位差膜与第二相位差膜贴合,使 第一相位差膜的慢轴相对于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成为45°的角度,除此以 外,制作出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用样品。然后,以显示装置10的弯曲 方向相对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0°)成为90°的角度的方式,沿着心 轴的外周面将该评价用样品以圆偏振板相对于铝箔成为外侧(OUT)的方式来折弯。然后,在折弯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试验。将其评 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另外,在弯曲前后所得的反射光的色相夹着a*b*色 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而符号未发生变化。
[比较例3]
在比较例3中,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用样品。然后,以显示装 置10的弯曲方向相对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0°)成为45°的角度的 方式,沿着心轴的外周面将该评价用样品以圆偏振板相对于铝箔成为外侧 (OUT)的方式来折弯。然后,在折弯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 试验。将其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另外,在弯曲前后所得的反射光的色 相夹着a*b*色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而符号未发生变化。
[比较例4]
在比较例3中,制作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用样品。然后,以显示装 置10的弯曲方向相对于偏振片2的吸收轴方向(0°)成为-45°的角度的 方式,沿着心轴的外周面将该评价用样品以圆偏振板相对于铝箔成为外侧 (OUT)的方式来折弯。然后,在折弯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 试验。将其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另外,在弯曲前后所得的反射光的色 相夹着a*b*色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而符号未发生变化。
[表1]
Figure GDA0003640059920000331
[评价]
由表1可知:对于弯曲部分处的反射光的色相(色调)的变化以及有 无褶皱的发生来说,与比较例1~4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4,均获 得了良好的结果。
附图标记说明
1…圆偏振板 2…偏振片 3…第一相位差膜(第一相位差层) 4… 第二相位差膜(第二相位差层) 5、6…保护膜(保护层) 7…PSA层 (粘合层) 8…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9…PSA层(粘合层) 10…显 示装置 20…显示面板 30…显示装置 40…触控传感器 50…窗膜 200…有机EL元件 210…基板 220…第一电极 230…有机EL层 240…第二电极250…密封层。

Claims (7)

1.一种圆偏振板,其特征在于,其是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所使用的圆偏振板,
所述圆偏振板具备偏振片和配置于所述偏振片的一侧的至少第一相位差层及第二相位差层,
所述第一相位差层与所述第二相位差层介由粘接剂层进行了粘接,
对于所述第一相位差层而言,其在波长λnm处的面内的相位差值Re(λ)满足Re(450)<Re(550)<Re(650)、100nm≤Re(550)≤200nm的关系,
对于所述第二相位差层而言,将其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将其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将其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时,满足Nz>Nx≥Ny的关系,并且,其在波长λnm处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λ)满足-300nm≤Rth(550)≤-20nm,
将从所述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逆时针旋转设为正,所述第一相位差层的慢轴方向处于40°~50°或-50°~-40°的范围,
相对于所述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被设定为一5°~5°或85°~95°的范围,
所述第一相位差层及所述第二相位差层分别包含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偏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以8mm以下的曲率半径进行了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偏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偏振板,其特征在于,在弯曲前后所得的反射光的色相夹着a*b*色度坐标中的a*坐标轴及b*坐标轴而符号不发生变化。
5.一种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偏振板和能够弯曲的显示面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在所述圆偏振板的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的一侧配置的触控传感器;以及
在所述圆偏振板的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配置的窗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在所述圆偏振板的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配置的触控传感器。
CN201880071784.3A 2017-11-10 2018-11-09 圆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3161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7105 2017-11-10
JP2017-217105 2017-11-10
JP2018201204A JP6605682B2 (ja) 2017-11-10 2018-10-25 円偏光板
JP2018-201204 2018-10-25
PCT/JP2018/041656 WO2019093476A1 (ja) 2017-11-10 2018-11-09 円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6145A CN111316145A (zh) 2020-06-19
CN111316145B true CN111316145B (zh) 2022-10-14

Family

ID=66837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1784.3A Active CN111316145B (zh) 2017-11-10 2018-11-09 圆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6605682B2 (zh)
KR (1) KR102418732B1 (zh)
CN (1) CN111316145B (zh)
TW (2) TW20211737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05996A1 (ja) * 2019-07-10 2021-01-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181260B2 (ja) * 2019-09-17 2022-11-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CN114902096A (zh) 2019-12-26 2022-08-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
JP6903804B1 (ja) * 2019-12-27 2021-07-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光学積層体
KR102401803B1 (ko) * 2019-12-27 2022-05-26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플렉서블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에 이용하는 광학 적층체
KR20210095553A (ko) * 2020-01-23 2021-08-02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적층체, 접합층 부착 광학 적층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WO2021187098A1 (ja) 2020-03-19 2021-09-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及び光学積層体
WO2021187099A1 (ja) 2020-03-19 2021-09-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及び光学積層体
KR102276136B1 (ko) * 2020-08-04 2021-07-12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디바이스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9101A (zh) * 2013-02-07 2015-10-0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圆偏振板及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
WO2015190428A1 (ja) * 2014-06-10 2015-12-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5793743A (zh) * 2013-12-06 2016-07-20 长康化工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及包含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
CN106371164A (zh) * 2015-07-24 2017-02-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层叠体、包含层叠体的圆偏振板及具备层叠体的显示装置
JP2017102443A (ja) * 2015-11-20 2017-06-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59018B2 (en) * 2002-08-26 2008-04-15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Retardation optical element,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4226838A (ja) * 2003-01-24 2004-08-12 Nitto Denko Corp 光学フィルム、楕円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4258394A (ja) * 2003-02-26 2004-09-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機能性膜、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US7573637B2 (en) * 2004-08-03 2009-08-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trinsic polariz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trinsic polarizer
WO2009025170A1 (ja) * 2007-08-23 2009-02-2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長尺の位相差フィルム、長尺の楕円偏光フィルム、楕円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120003400A1 (en) * 2009-02-13 2012-01-0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Laminate optical body, optical film,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aid optical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 optical body
KR102111628B1 (ko) * 2013-07-25 2020-06-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KR102457408B1 (ko) * 2013-08-09 2022-10-24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필름
CN106537613B (zh) * 2014-05-09 2019-01-22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紫外光用固体受光器件
WO2016158300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および、屈曲可能な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9101A (zh) * 2013-02-07 2015-10-0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圆偏振板及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
CN105793743A (zh) * 2013-12-06 2016-07-20 长康化工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及包含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
WO2015190428A1 (ja) * 2014-06-10 2015-12-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6371164A (zh) * 2015-07-24 2017-02-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层叠体、包含层叠体的圆偏振板及具备层叠体的显示装置
JP2017102443A (ja) * 2015-11-20 2017-06-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05682B2 (ja) 2019-11-13
CN111316145A (zh) 2020-06-19
KR102418732B1 (ko) 2022-07-11
TW202117370A (zh) 2021-05-01
KR20200061401A (ko) 2020-06-02
TW201923397A (zh) 2019-06-16
JP2019091021A (ja) 2019-06-13
JP2019197235A (ja) 2019-11-14
TWI708969B (zh) 2020-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6145B (zh) 圆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16144B (zh) 圆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JP6589033B2 (ja) 表示装置
JP6136526B2 (ja) インセルタッチパネル液晶素子の前面用の光学積層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セルタッチパネル型液晶表示装置
WO2017138611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前面板、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WO2019093474A1 (ja) 円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WO2020121965A1 (ja) 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196575A (ja) 円偏光板、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画像表示パネル、画像表示装置
CN114641814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CN111542770B (zh) 相位差膜、带光学补偿层的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
WO2019093501A1 (ja) 円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10579830A (zh) 光学层叠体
JP2017142498A (ja) 光学積層体、これを有する前面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9093476A1 (ja) 円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KR102668003B1 (ko) 원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JP7205202B2 (ja) 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196576A (ja) 円偏光板、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画像表示パネル、画像表示装置
WO2020121964A1 (ja) 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CN114144823A (zh)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