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59C - 车辆用v型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v型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59C
CN1113159C CN99118579A CN99118579A CN1113159C CN 1113159 C CN1113159 C CN 1113159C CN 99118579 A CN99118579 A CN 99118579A CN 99118579 A CN99118579 A CN 99118579A CN 1113159 C CN1113159 C CN 111315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t axle
transmission device
combination
combustion engine
crank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18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7936A (zh
Inventor
野村明史
神户敬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47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7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5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02B75/22Multi-cylinder engines with cylinders in V, fan, or star 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 F02B2075/02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 F02B2075/027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fou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02B2075/1804Number of cylinders
    • F02B2075/1808Number of cylinders tw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275/00Other engines, components or 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02B2275/20SOHC [Single overhead cam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2001/244Arrangement of valve stems in cylinder heads
    • F02F2001/245Arrangement of valve stems in cylinder heads the valve stems being orientated at an angle with the cylinder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V型内燃机,用合理的配置把一次传动装置、起动传动装置、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以及发电机连接于曲轴,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的装配性和维修性良好,装在车上时可以实现车体左右的重量平衡。其中,在曲轴15的向第1主轴颈17外侧突出的一端上连接着彼此轴向邻接的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461、462,和邻接于它们的外侧的发电机30,此外在向第2主轴颈18外侧突出的另一端上连接着一次传动装置54和起动传动装置94。

Description

车辆用V型内燃机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两轮摩托车等车辆上的车辆用V型内燃机,特别是涉及这样一种车辆用V型内燃机的改进,在该V型内燃机中,把曲轴的隔着其曲柄部相对的第1和第2主轴颈分别经由轴承支撑于曲轴箱,把以此一曲轴为中心V字形张开的第1组合和第2组合连接设置于曲轴箱,在曲轴上,连接着把其动力传递到离合器的一次传动装置、把起动电机的驱动力传递到曲轴的起动传动装置、驱动第1和第2组合阀门传动凸轮轴的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以及发电机,装在车上时使曲轴朝着车体的左右方向配置。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这样的车辆用V型内燃机,在曲轴的向第1主轴颈外侧突出的一端上连接着第1正时传动装置、起动传动装置和发电机,在曲轴的向第2主轴颈外侧突出的另一端上连接着第2正时传动装置和一次传动装置者是公知的(参照例如日本专利公开昭和64-83912号公报)。
在现有技术的上述构成中,由于把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连接于曲轴的两端,所以它们的装配性很难说是良好的,此外,因为分别在一方的正时传动装置的外侧配置着起动传动装置和发电机,而在另一方的正时传动装置的外侧配置着一次传动装置,故在进行各正时传动装置维修的场合,有必要取下这些外侧的所有东西,维修性极差。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述车辆用V型内燃机,该V型内燃机可以根据合理的配置把一次传动装置、起动传动装置、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以及发电机连接于曲轴,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的装配性和维修性是良好的,而且装在车上时,可以谋求车体左右重量的平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V型内燃机,把曲轴的隔着其曲柄部相对的第1和第2主轴颈分别经由轴承支撑于曲轴箱,把以此一曲轴为中心V字形张开的第1组合和第2组合连接设置于曲轴箱,在曲轴上,连接着把其动力传递到离合器的一次传动装置、把起动电机的驱动力传递到曲轴的起动传动装置、驱动第1和第2组合阀门传动凸轮轴的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以及发电机,装在车上时使曲轴朝着车体的左右方向配置,其第1特征在于,在曲轴的向第1主轴颈外侧突出的一端上连接着相互轴向邻接的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和邻接于它们的外侧的发电机,此外,在向第2主轴颈外侧突出的另一端上连接着一次传动装置和起动传动装置。
根据此一第1特征,可以一举把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组装到曲轴的一端,它们的装配性是良好的。此外在进行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的维修之际,只要把它们的外侧的发电机从曲轴上取下,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其维修,对其他东西没有任何干扰。而且,通过发电机对两个正时传动装置的邻接配置,在运行中,从两个正时传动装置所飞溅的油沫挂在发电机上,可以有效地冷却它。
此外,由于在曲轴箱的一侧配置第1、第2正时传动装置和发电机,而在另一侧配置起动传动装置、一次传动装置和离合器,所以曲轴箱两侧的重量平衡是良好的,因而装在车上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车体左右的重量平衡。
此外本发明,除了上述特征之外,其第2特征在于,由被与曲轴的轴线垂直的面所分割(左右分割)的第1和第2半箱体来构成曲轴箱,把曲轴的第1和第2主轴颈经由球轴承分别配合在这些第1和第2半箱体上,把固定于曲轴的一端的、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的驱动正时链轮的外径设定成小于第1主轴颈所配合的球轴承的内径。
根据此一第2特征,因为把第1、第2正时传动装置的驱动正时链轮固定于曲轴的一端,所以可以把曲轴安装在左右分割的曲轴箱中。因而,在曲轴是单体时驱动链轮的安装成为可能,特别是,在通过压入来固定的场合,作业性是良好的。
进而,本发明除了第1或第2特征之外,其第3特征在于,把一次传动装置配置在比起动传动装置更靠近曲轴的轴端一侧,把与此一次传动装置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泵驱动齿轮固定在与曲轴平行地支承在曲轴箱上的泵轴的中间部,把与起动传动装置的单向离合器沿半径方向并置的润滑用油泵连接于此一泵轴的一端,此外把冷却用水泵连接于它的另一端。
根据此一第3特征,把一次传动装置的驱动齿轮用于油泵和水泵的驱动,同时与它们的驱动系共用,借此可以有助于发动机的构成简化,而且把油泵沿半径方向邻接于单向离合器配置,借此,由于油泵和水泵的同轴配置,也可以抑制发动机的横向宽度增加。
对附图简单说明如下:
图1是搭载了本发明的V型内燃机的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上述内燃机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2的3-3线截取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4是沿图3的4-4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2的5-5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上述内燃机的冷却水系统图。
图7是沿图2的7-7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图3的前部和后部正时传动装置周围的放大图。
图9是图3的变速机周围的放大图。
图10是上述内燃机的排气系周围的俯视图。
图11是上述内燃机的后部组合的气缸头俯视图。
图12是图9的12向视图。
下面根据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来说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
图1是搭载了本发明的V型内燃机的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上述内燃机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2的3-3线截取的放大纵剖视图,图4是沿图3的4-4线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的5-5线截取的剖视图,图6是上述内燃机的冷却水系统图,图7是沿图2的7-7线截取的剖视图,图8是图3的前部和后部正时传动装置周围的放大图,图9是图3的变速机周围的放大图,图10是上述内燃机的排气系周围的俯视图,图11是上述内燃机的后部组合的气缸头俯视图,图12是图9的12向视图。
再者,说明中所谓前后、左右,是指以两轮摩托车的车体为基准者。[两轮摩托车的整体构成(参照图1、图2)]
在两轮摩托车M的车架1的前端,能够转向地连接着支撑前轮的前叉(都未图示出)。此外,在车架1的后部能够上下摆动地连接着支撑后轮2的后叉3,在此一后叉3与车架1的各后端部之间夹装着后缓冲器7。
在车架1的中间部,搭载着带有前部和后部组合41、42的V型内燃机E,同时在其上方安装着燃油箱5。进而,在车架1的后部,连接于燃油箱5的后端地安装着主车座6a和副车座6b。
连接着与上述内燃机E连接设置的变速机8的输出轴97和后轮2的轮毂间的链传动装置10,配置在后轮2的左侧。起动电机11配置在曲轴15的前下方。
在内燃机E的前部和后部组合41、42间的谷部28中,配置着与对应的组合所连接的前部和后部化油器121、122。此外分别连接于前部组合41的前面和后部组合42的后部的前部排气管131和后部排气管132,汇合并连接于夹着后轮2配置在前述链传动装置10的对峙侧,即后轮的右侧的共用的排气消声器14的前端。[内燃机的总体构成(参照图2、图3、图5、图8)]
内燃机E的前部组合41和后部组合42,在沿左右方向配置的曲轴15周围90°张开而前后地配置。曲轴15,带有有曲柄销16a的单一曲柄部16,和邻接于其两端的左右一对主轴颈17、18,其主轴颈17、18分别经由球轴承19、20支承在曲轴箱21上。
前部和后部组合41、42带有把曲轴15分别接合于上述曲轴箱21的山形上部的前后斜面的气缸体221、222、和接合于它们的上端的气缸头231、232,在各气缸体221、222和气缸头231、232中形成一系列水套241、242
配合装入各气缸体221、222的气缸孔251、252的活塞261、262经由连杆271、272连接于上述曲柄销16a。此时,后部组合42的连杆272邻接于上述前部组合41的连杆271的左方而配置在上述曲柄销16a上,根据这些连杆271、272的左右方向的错开量S(图8),使后部组合42的轴线相对于前部组合41的轴线向左错开。
如图5中所示,在曲轴15的向右主轴颈18更外侧突出的右端上,从其内侧起依次安装着起动传动装置94的单向离合器53,和连接于离合器100的一次传动装置54的驱动齿轮54a,同时彼此邻接地配置。此时,单向离合器53的外构件与曲轴15花键结合,其内构件上固定设置着起动齿轮52。驱动齿轮54a与曲轴15键结合。
此外如图8中所示,在曲轴15的向左主轴颈17更外侧突出的左端上,从其内侧起依次安装着驱动前部组合41的阀门传动凸轮轴411的前部正时传动装置461的驱动正时链轮421,驱动后部组合42的阀门传动凸轮轴412的后部正时传动装置462的驱动正时链轮422,以及发电机30的转子31,同时彼此邻接地配置。此时,转子31与曲轴15键结合。有关两个驱动正时链轮421、422的安装结构将在下文述及。
围绕着转子31的、发电机30的定子32,固定于与曲轴箱21的左端面相接合的左侧盖33的内壁上。
在上述转子31外周面的位置上形成突起35,与此一突起35协调来检测曲轴15的旋转位置的曲轴位置传感器36固定于曲轴箱21的左端面。此一曲轴位置传感器36的输出信号作为点火装置的控制信号或转速计的输入信号。
在曲轴15的与发电机30对峙侧的右端上,邻接于右侧主轴颈18经由单向离合器53支承着起动齿轮52,进而邻接于该起动齿轮52键结合着一次驱动齿轮54a。
如果如上所述地构成,则可以在曲轴15的左端一侧一举装配前部和后部正时传动装置461、462,它们的装配性变得良好了。此外在进行前部和后部正时传动装置461、462的维修之际,只要把它们的外侧的发电机30从曲轴15上取下,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其维修,对其他东西没有任何干扰。而且,通过发电机30对两个正时传动装置461、462的邻接配置,在运行中,因为从两个正时传动装置461、462所飞溅的油沫挂在发电机30上,所以可以有效地冷却它。
此外,由于在曲轴箱21的左侧配置前部和后部正时传动装置461、462和发电机30,而在另一侧配置起动传动装置94、一次传动装置54和离合器100,所以曲轴箱21两侧的重量平衡是良好的,因而装在车架1上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两轮摩托车M的左右重量平衡。[阀门传动系(参照图2~图4、图8、图9)]
在各组合41、42的气缸头231、232上,设置着吸气阀371、372和排气阀381、382,使吸气阀371、372靠近两个组合41、42间的谷部28。此外,在各气缸头231、232上,分别经由球轴承50、50’与曲轴15平行地支承着凸轮轴411、412的两端,凸轮轴411、412经由气门摇臂391、392,401、402开闭驱动对应的吸、排气阀371、372,381、382。而且,在固定于曲轴15的左端的驱动正时链轮421、422,和固定于各组合41、42的凸轮轴411、412的左端的从动正时链轮431、432上,绕挂着正时链441、442。上述两个驱动正时链轮421、422,带有邻接于曲轴15的左侧主轴颈17的外端而压入的共用轴套45。
于是,前部组合41的驱动正时链轮421、正时链441和从动正时链轮431,构成把曲轴15的旋转减速到2分之1传递到对应的凸轮轴411的前部正时传动装置461,它们配置在前部组合41的、在发电机30一侧的侧壁上形成的前部正时传动室471中。此外后部组合42的驱动正时链轮422、正时链442和从动正时链轮432,构成把曲轴15的旋转减速到2分之1传递到对应的凸轮轴412的后部正时传动装置462,它们也是配置在后部组合42的、在发电机30一侧的侧壁上形成的后部正时传动室472中。
此时,后部正时传动装置462配置在前部正时传动装置461轴向更外侧,即发电机30一侧。
曲轴15如图4中箭头R所示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因而,各正时链441、442的后侧成了松弛侧。对这些松弛侧应该赋予一定的张力,在各正时链441、442的松弛侧,滑动自如地接触着摆动自如地轴支撑在曲轴箱21上的弓形的链条张紧器481、482,用一定的载荷把这些链条张紧器481、482的纵长方向中央部向对应的正时链441、442推压的公知的张紧器挺杆491、492,靠螺栓109分别安装于在各组合41、42的气缸体221、222后表面上形成的安装面上。
曲轴箱21在其左右方中央部处被分割成左半箱体21a和右半箱体21b,前述球轴承19、20的外圈通过轻压入预先安装在这些半箱体上,在两个半箱体21a、21b结合时,曲轴15的左右主轴颈17、18分别轻压入上述球轴承19、20的内圈,但是此时,驱动正时链轮421、422的外径d1被设定成稍小于上述球轴承19的内圈的内径d2,以便邻接于左侧主轴颈17的外侧而把共用的轴套45压入曲轴15的驱动正时链轮421、422可以穿过左侧球轴承19的内圈。因而,在曲轴15为单体时两个驱动正时链轮421、422的轴套45的压入成为可能,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其压入作业。此外,通过把球轴承19、20轻压入左右的半箱体21a、21b和左右的主轴颈17、18,可以在发动机运行中,抑制球轴承19、20的振动,实现降低噪声。[排气系(参照图2、图10和图11)]
前部组合41的排气口511的出口,开口于其气缸头231的前表面上,前部排气管131的上游端连接于该开口。此外,后部组合42的排气口512的出口,开口于其气缸头232后部的、与后部正时传动装置462对峙侧的右侧面上,后部排气管132的上游端连接于该开口。
前部排气管131和后部排气管132,全都是上下并排地配管于与前部和后部链传动装置461、462对峙侧的内燃机E的右侧,同时把下游端汇合起来连接于配置在后轮2的右侧的排气消声器14。
于是,由于如上所述把前部和后部正时传动装置461、462集中地配置在内燃机E的、后部组合42对前部组合41的错开方向侧的一侧,另一方面,把前部和后部排气管131、132上下并排地集中配管在内燃机E的另一侧,所以虽然很容易地避免了两个正时传动装置461、462与两个排气管131、132的干涉,但是可以把包括两个排气管131、132在内的内燃机E的总宽度极力弄窄。
此外,由于把配管在两轮摩托车M的右侧的后部排气管132连接于开口于后部组合42的气缸头232的后部右侧面上的排气512,所以可以减少后部排气管132的弯曲部,减小其管路阻力,有助于输出性能的提高。[传动系(参照图2、图3和图9)]
在曲轴箱21上,整体地形成向后部组合42的下部突出的变速箱部95,在此一变速箱部95中,在紧接曲轴15之后与其平行地前后并排收容变速机8的输入轴96和输出轴97,它们的两端分别经由一对球轴承98、98’,99、99’支承在变速箱部95的左右两侧壁上。在其输入轴96的右端,花键结合着由接合于曲轴箱21的右侧面的右侧盖34所覆盖的离合器100的内构件101,在其外构件102的内端上,安装着与前述一次驱动齿轮54a相啮合而构成一次传动装置54的一次从动齿轮54b。此外在输入轴96和输出轴97间,可选择地设置着多级(图示的例子中是5级)变速齿轮系G1~G5
支承着输入轴96和输出轴97的左端的变速箱部95的左侧壁95a(参照图9),从后部组合42的正时传动装置462向右错开一点形成。因而,在把后部组合42的正时传动装置462中的张紧器挺杆492安装在后部组合42的气缸体222后表面上的场合,可以避免与变速箱部95的干涉。
特别是,由于后部组合42的正时传动装置462配置在前部组合41的正时传动装置461的外侧,即左侧,所以把变速箱部95相对于曲轴箱21向右的错开量抑制到最小限度,可以实现内燃机E的小型化。[车速传感器(参照图2、图9和图12)]
在变速箱部95的后壁上设有安装孔103,使检测部105a穿过此一孔103伸入变速箱部95内的车速传感器105借助于螺栓110固定于变速箱部95的后壁。此一车速传感器105配置成使其检测部105a对着高档从动齿轮,即高档齿轮系G5的从动齿轮104的齿顶。
高档从动齿轮104,花键配合于输出轴97,兼作通过向左移动而建立2档齿轮系G2的换档齿轮,即使由于其移动,也不能使该齿轮的外周脱离车速传感器105的检测范围。车速传感器105向未画出的计算机输出与从其检测部的前面附近掠过的高档从动齿轮104的齿数相对应的信号,在该计算机中,根据输入信号来运算车速,显示在两轮摩托车M的未画出的仪表盘上的车速计(未图示出)上。
这样一来,车速传感器105,由于把以始终与输出轴97一起旋转的高档从动齿轮104的转速作为车速来检测的车速传感器105安装在变速箱部95的后壁上,所以其安装不用说向变速箱部95一侧后倾的后部组合42,就连其后部所安装的后部排气管132也可以不受任何打扰地进行。
在变速箱部95的后表面上,整体地形成围在车速传感器105下面的肋片106,在此一肋片的中央开有车速传感器105的引线108穿过的通孔107。
此外如图2中所示,分别整体地在变速箱部95的后面突出设置左右一对、上下一组耳环部1121、1122,此外,在曲轴箱21的前面突出设置左右一对耳环部1123,当内燃机E装在车架1上时,这些耳环部1121、1122、1123与车架1相接合。利用其后部两组耳环部1121、1122周围的、变速箱部95后方的死角,来设置前述车速传感器105,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于是,上述肋片106在两轮摩托车M的行进中发挥保护车速传感器105免遭从下边飞来的砂砾之害的功能,此外,引线108穿过的通孔107还作为侵入肋片106内的雨水、洗涤水的排出口发挥功能。[润滑及冷却系(参照图2、图3、图5和图6)]
如图2、图3和图5中所示,在键结合于曲轴15的右端的一次驱动齿轮54a上,在其圆周方向的两个不同的部位啮合着泵驱动齿轮56和一次从动齿轮54b。
泵驱动齿轮56与经由轴承86支承在接合于曲轴箱21的右端面的右侧盖34的泵轴61键结合。此一泵轴61与曲轴15平行,配置在曲轴的前上方。
在此一泵轴61的内端上,固定着润滑用摆线型油泵57的内转子58,此外在外端上,固定着冷却用水泵62的叶轮63。收容油泵57的外转子59的泵壳体60螺丝固定于曲轴箱21的支撑球轴承20的隔壁65。此外,收容叶轮63的泵壳体64靠螺栓87固定于右侧盖的外侧面。这样一来,油泵57和水泵62同轴地配置在曲轴15的前上方,此外,油泵57沿半径方向与前述单向离合器邻接地(看上去如图示例子那样在同一平面上邻接地)设在曲轴箱21上。
在油泵57的吸入口上,经由吸上管68连接于设在曲轴箱21底部的油池部66内的粗滤器67(参照图2),此外,输出口经由供油路69连通到曲轴15和各组合41、42的凸轮轴411、412以及其他润滑部。
在供油路69的中途,夹装着位于曲轴15的大体上正上方的滤油器70。此一滤油器70安装于在右侧盖34上所形成的过滤室71中,封闭该室71的敞开口的盖子72固定于右侧盖34。在过滤室71中,滤油器70的外周一侧的进口室71a经由在曲轴箱21中所形成的供油路69的上游部69a连通到油泵57的输出口,此外,滤油器70的内周一侧的出口室71b连通到在盖子72中所形成的供油路69的两个分支油路69b、69c,一边的分支油路69b连通到曲轴15系统的润滑部73,另一边的分支油路69c在曲轴箱21与右侧盖34的接合面处进一步分支成前后的分支油路69d、69e,连通到前部和后部组合41、42的包括各凸轮轴411、412在内的阀门传动系的润滑部741、742
因而,如果随着曲轴15的旋转,油泵57经由泵驱动齿轮56和泵轴61被驱动,则油池部66中的油液从粗滤器67被吸上并被压送到过滤室71,被滤油器70过滤之后,被供给到曲轴15系统的润滑部73和各组合41、42的阀门传动系的润滑部741、742,可以润滑它们。而且,通过油泵57、过滤室71、滤油器70和供油路69的上述配置、构成,极力缩短了供油路69的长度,同时可以大体上对称地构成对前部和后部组合41、42的润滑系,均等地润滑两个组合41、42成为可能。
在滤油器70中,设置了当其滤芯70a堵塞时使进口室71a与出口室71b间短路的溢流阀70b。
另一方面,在水泵62中,如图6中所示,其吸入管75经由水管771连接到散热器29(如图中所示设置在内燃机E的前边)的出口,输出管76经由水管772连接到前部组合41的水套241的下部。
如前所述,前部和后部组合41、42在各气缸体221、222和气缸头231、232中带有一系列水套241、242,此外,在后部组合42的气缸头232中,形成在其前面敞开的合流室80,水套242的上部连通于此一合流室80。
在前部和后部组合41、42的对峙面上,整体地突出设置与对应的水套241、242的下部相连通的下部接头781、782,配置在谷部28的下部连通水管773的两端连接于这些接头781、782
此外,在前部组合41的后表面上,整体地形成与其水套231的上部相连通的上部接头791,进而在后部组合42的气缸头232下表面上,螺丝固定着与合流室80相连通的上部接头792的法兰,配置在谷部28中的后部连通水管774的两端连接于这些上部接头791、792
在合流室80中设置着温度自动调节器82,同时,一边保持该温度自动调节器一边封闭合流室80的敞开部的温度调节器盖81接合于气缸头232的前表面。
在温度调节器盖81上,整体地形成连接于温度自动调节器82的出口的出口接头83,此一出口接头83经由水管775连接到散热器29的进口。
此外,在上部接头792上,整体地形成经由连通路84’连通到合流室80的旁通出口接头84,此一旁通出口接头84借助于旁通水管85依次与后部组合42的化油器122的加温室、前部组合41的化油器121的加温室以及前述吸入管75相连通。旁通出口接头84被形成比温度调节器盖81的出口接头83足够小的直径。
温度自动调节器82,在合流室80的水温低于规定温度时把合流室80与温度调节器盖81间阻断,同时打开合流室80与旁通出口接头84间的连通路84’,此外,其水温一成为超过规定温度时,就把合流室80与温度调节器盖81间连通,同时关闭上述连通路84’。
因而,在随着曲轴15的旋转、水泵62经由泵驱动齿轮56和泵轴61被驱动时,如果合流室80的水温比较低,则由于温度自动调节器82把合流室80与温度调节器盖81间阻断,同时打开连通路84’,所以冷却水借助于水泵62首先从输出管76被送到前部组合41的水套241,接着该冷却水的大约一半直接经由下部连通水管773流到后部组合42的水套242。然后,流过前部组合41的水套241的冷却水经由上部连通水管774流到后部组合42的合流室80,与流过后部组合42的水套242的冷却水合流,从合流室80经由连通路84’流出旁通出口接头84,依次经由后部的化油器122和前部的化油器121的加温室,返回到水泵62的吸入管75,以后,重复同样的循环。通过冷却水的这种不经由散热器29的循环,可以促进内燃机E的暖机,同时给化油器121、122加温,可以防止这些化油器的燃油喷嘴周围的结冰。
如果内燃机E的暖机进展,流过两个组合41、42的水套241、242而在合流室80中合流的冷却水的水温超过规定值,则由于温度自动调节器82把合流室80与温度调节器盖81间连通,同时关闭连通路84’,所以上述冷却水流向出口接头83一侧,经由散热器29返回到水泵62的吸入管75。以后,由于重复同样的循环,用靠散热器29的散热作用被冷却的冷却水,可以有效地冷却两个组合41、42
可是,由于下部和上部连通水管773、774用比较短的东西就可以了,而且它们被配置在两个组合间的谷部,所以隐藏在两个组合41、42之间而不显眼,不损及内燃机E的外观。
此外,由于温度自动调节器(サ-モスタツト)82设置在冷却前部和后部组合41、42的冷却水合流的合流室80中,所以温度自动调节器82的确检测两个组合41、42的平均水温,可以进行两个组合41、42的合适的水温控制。而且,不需要针对温度自动调节器82的配管,可以实现配管的简化。
进而,由于在后部组合42的上部前表面上接合着带有向前突出的出口接头83的温度调节器盖81,所以,减少了把该出口接头83连通到散热器29的进口的水管775的弯曲,可以把其流动阻力抑制得很小,同时实现外观的改善。
此外,由于在后部组合42的上部接头792上整体地形成以比它小的直径连通到合流室80的旁通出口接头84,所以可以一举地进行上部接头792和旁通出口接头84对后部组合42的安装,可以实现配管作业的简化。
此外,由于把油泵57和水泵62配置在同轴上,弄成借助于由一次驱动齿轮54a所驱动的共用的泵轴61来驱动它们,所以可以实现它们的驱动系的简化。
而且,把油泵57沿半径方向与单向离合器53邻接配置,借此通过油泵57和水泵62的同轴配置,还可以抑制内燃机E的横向宽度增加。
此外,因为把油泵57和水泵62配置在曲轴15的前上方,所以可以与上述油泵57和水泵62完全不干涉地形成曲柄销21的后部、和与之相连的变速箱部59,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内燃机E的离地高度的确保和乘员用车座6a、6b的高度的降低。在此一场合,由于通过油泵57和水泵62的上述配置,即使曲轴箱21的前部成为多少鼓出的形状,其鼓出部也被吸收到前部组合41下边的死角中,所以不妨碍内燃机E的小型化。
而且,因为占据曲轴15的上方位置的两个泵57、62的驱动系避免了浸泡在油池部66的油液中,所以其驱动系不引起油液的搅拌,可以有助于动力损失的减少。
进而,把变速机8的输入轴96和输出轴97与上述油泵57和水泵62完全不干涉地水平排列在紧挨曲轴15之后,一边实现变速箱部95的小型化,一边平坦地形成其上壁成为可能,借此,充分地确保变速箱部95与前述后部排气管132之间的距离,可以很容易地避免从后部排气管132对变速箱部95和其内所收容的变速机8的热影响。[起动系(参照图2和图7)]
在曲轴箱21的前部底面上形成收容凹部88,其内配置着起动电机11,使其轴线与曲轴15相平行。此一起动电机11的壳体89,把其一端的圆柱形支撑部89a液密地配合于在上述收容凹部88的端壁上所形成的通孔90,同时把其另一端的支撑腕部89b靠螺栓111固定于曲轴箱21,借此安装在曲轴箱21上。起动电机11的转子轴91使其前端伸入曲轴箱21内,在其前端上所形成的小齿轮92可以经由减速齿轮系93驱动前述起动齿轮52。于是,起动齿轮52、单向离合器53和减速齿轮系93,构成联系起动电机11与曲轴15间的起动传动装置94。
如上所述,由于把起动电机11配置在曲轴15的前下方,所以此一起动电机11也不妨碍曲轴箱21的后部和变速箱部95的小型化,而且,因为被吸收到前部组合41下边的死角中,所以不妨碍内燃机E的小型化。此外,虽然通过起动电机11的上述配置,减速齿轮系93浸泡在曲轴箱21底部的油池部66内的油液中,但是因为它是在发动机起动时动作,并不在发动机运行中动作而搅拌油液,所以并不引起动力损失。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在不脱离其精神的范围内种种的设计变更是可能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由于在曲轴的向第1主轴颈外侧突出的一端上连接着彼此轴向邻接的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和邻接于它们的外侧的发电机,此外,在向第2主轴颈外侧突出的另一端上连接着一次传动装置和起动传动装置,所以可以一举把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组装到曲轴的一端,它们的装配性是良好的。此外,在进行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的维修之际,只要把它们的外侧的发电机从曲轴上取下就可以了,它们的维修性也是良好的。而且通过发电机对两个正时传动装置的邻接配置,在运行中,从两个正时传动装置所飞溅的油沫挂在发电机上,可以有效地冷却它。进而,曲轴箱两侧的重量平衡是良好的,因而装在车上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车体左右的重量平衡。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由于由被与曲轴的轴线垂直的面所分割(左右分割)的第1和第2半箱体来构成曲轴箱,把曲轴的第1和第2主轴颈经由球轴承分别配合在这些第1和第2半箱体上,把固定于曲轴的一端的、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的驱动正时链轮的外径设定成小于第1主轴颈所配合的球轴承的内径,所以,因把第1、第2正时传动装置的驱动正时链轮固定于曲轴的一端,故可以把曲轴安装在左右分割的曲轴箱中,因而,在曲轴是单体时驱动链轮的安装成为可能,作业性是良好的。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第3特征,由于把一次传动装置配置在比起动传动装置更靠近曲轴的轴端一侧,把与此一次传动装置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泵驱动齿轮固定在与曲轴平行地支承在曲轴箱上的泵轴的中间部,把与起动传动装置的单向离合器沿半径方向并置的润滑用油泵连接于此一泵轴的一端,此外,把冷却用水泵连接于它的另一端,所以,通过把油泵和水泵的驱动系共用,可以有助于发动机的构成简化,而且,通过把油泵沿半径方向邻接于单向离合器配置,由于油泵和水泵的同轴配置,也可以抑制发动机的横向宽度增加。

Claims (1)

1.一种车辆用V型内燃机,把曲轴(15)的隔着其曲柄部(16)相对的第1和第2主轴颈(17、18)分别经由轴承(19、20)支撑于曲轴箱(21),把以此一曲轴(15)为中心V字形张开的第1组合(41)和第2组合(42)连接设置于曲轴箱(21),在曲轴(15)上,连接着把其动力传递到离合器(100)的一次传动装置(54)、把起动电机(11)的驱动力传递到曲轴(15)的起动传动装置(94)、驱动第1和第2组合(41、42)阀门传动凸轮轴(411、412)的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461、462)、以及发电机(30),装在车上时使曲轴(15)朝着车体的左右方向配置,在曲轴(15)的向第1主轴颈(17)外侧突出的一端上连接着相互沿轴向邻接的第1和第2正时传动装置(461、462)、和邻接于它们的外侧的发电机(30),其特征在于:在曲轴(15)的向第2主轴颈(18)外侧突出的另一端上从内燃机内侧依次连接着一次传动装置(54)和起动传动装置(94),把与此一次传动装置(54)的驱动齿轮(54a)相啮合的泵驱动齿轮(56)固定在与曲轴(15)平行地支承在曲轴箱(21)上的泵轴(61)的中间部,把与起动传动装置(94)的单向离合器(53)沿半径方向并置的润滑用油泵(57)连接于该泵轴(61)的一端,此外,把冷却用水泵(62)连接于它的另一端。
CN99118579A 1998-09-14 1999-09-09 车辆用v型内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1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0695/1998 1998-09-14
JP26069598A JP4021069B2 (ja) 1998-09-14 1998-09-14 車両用v型内燃機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7936A CN1247936A (zh) 2000-03-22
CN1113159C true CN1113159C (zh) 2003-07-02

Family

ID=17351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185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159C (zh) 1998-09-14 1999-09-09 车辆用v型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0987414B1 (zh)
JP (1) JP4021069B2 (zh)
CN (1) CN1113159C (zh)
DE (1) DE69910136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67603B2 (ja) * 2005-07-04 2011-09-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及び該パワーユニット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CN102062183B (zh) * 2009-11-13 2013-06-12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V型发动机链条系统正时装配方法
CN102146839A (zh) * 2011-04-01 2011-08-10 湖南华强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驱动附属发电机的方法和汽车发动机
JP6152071B2 (ja) * 2014-04-25 2017-06-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19929A (ja) * 1982-01-08 1983-07-16 Honda Motor Co Ltd V型多気筒内燃機関
US4589382A (en) * 1982-01-08 1986-05-2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type multicylind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4903483A (en) * 1988-02-17 1990-02-2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Exhaust system for V-type engine
US4960081A (en) * 1988-12-16 1990-10-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Belt driven camshaft mechanis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72794B2 (ja) 1987-09-24 1998-07-0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クランク軸と連接棒との連結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19929A (ja) * 1982-01-08 1983-07-16 Honda Motor Co Ltd V型多気筒内燃機関
US4589382A (en) * 1982-01-08 1986-05-2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type multicylind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4903483A (en) * 1988-02-17 1990-02-2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Exhaust system for V-type engine
US4960081A (en) * 1988-12-16 1990-10-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Belt driven camshaft mechanis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910136D1 (de) 2003-09-11
EP0987414B1 (en) 2003-08-06
DE69910136T2 (de) 2004-06-09
EP0987414A2 (en) 2000-03-22
JP2000087756A (ja) 2000-03-28
JP4021069B2 (ja) 2007-12-12
CN1247936A (zh) 2000-03-22
EP0987414A3 (en) 2000-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02653B2 (en) Power unit having engine an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thereof,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CN1361354A (zh) 车辆用散热装置
US8316816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vehicle having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11643C (zh) 自动两轮车用内燃机
CN100404368C (zh) 摩托车
CN1098420C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
CN1107158C (zh) 机动两轮车用v型内燃机
CN1088501C (zh) V型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N1113159C (zh) 车辆用v型内燃机
CN1111642C (zh) 机动两轮车用v型内燃机
CN101509546A (zh)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
CN1091717C (zh) 具有水冷式内燃机的小型车辆用动力机组
CN1256374B (zh) 车辆用v型内燃机
CN1242160C (zh) 车辆用散热装置
JP3750791B2 (ja)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付きエンジン
CN1113160C (zh) 机动两轮车用v型内燃机
CN1278026C (zh) 四冲程发动机的回油构造
CN1131931C (zh) 机动二轮车的向动力部件上安装的散热器安装构造
CN1129704C (zh) 顶置阀式发动机的气门传动装置
CN102001413A (zh) 跨骑式车辆的扭矩阻尼装置
JP4106962B2 (ja)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バランサシャフト周辺構造
CN114825755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组件
WO2003074852A1 (fr) Moteur en v pour vehic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