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1527A - 特种车车体及使用该车体的特种车 - Google Patents

特种车车体及使用该车体的特种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1527A
CN111301527A CN202010117559.8A CN202010117559A CN111301527A CN 111301527 A CN111301527 A CN 111301527A CN 202010117559 A CN202010117559 A CN 202010117559A CN 111301527 A CN111301527 A CN 111301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s
special vehicle
longitudinal
vehicle body
longitudinal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75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01527B (zh
Inventor
金鑫
周猛
王珏
王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Yuto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175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15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1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1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01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1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3Parts or details of the vehicle structure; vehicle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61Amphibious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of a particular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9Means for mounting load bear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特种车车体及使用该车体的特种车,特种车车体包括主框架,主框架包括纵梁、横梁和立柱,纵梁包括甲板纵梁、顶架纵梁、主纵梁和底架纵梁,甲板纵梁与顶架纵梁之间形成上层舱室空间,上层舱室空间的前部设有驾驶区,顶架纵梁与主纵梁之间形成下层舱室空间,下层舱室空间设有设备区;横梁包括甲板横梁、顶架横梁、主横梁和底架横梁;立柱包括设置在横梁两端的横梁立柱和设置在纵梁两端的纵梁立柱;处于同层的纵梁与横梁之间、上下对应的横梁与横梁立柱之间、上下对应的纵梁与纵梁立柱之间围成封闭的环;主框架的前部设有仿船头部分。使用上述特种车车体的车辆结构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能够满足在陆地上和水中行驶时对强度的要求。

Description

特种车车体及使用该车体的特种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特种车车体及使用该车体的特种车。
背景技术
与一般车辆不同,一些特种车既要求能够在陆地上行驶,又要求能够在水上行驶。为了满足上述要求,特种车除了应当具备传统陆地车辆的各种配套部件(如发动机、悬架等)外,还应当具备能够满足水上行走的船用设备(如水泵、减摇仪、喷泵或螺旋桨等)。
车上附件的增多直接带来的问题是车体将会承受更大的重量,同时由于要安装更多的附件,若采用传统的车体结构,车体的重量也将随之增加,而重量的增加将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而影响其机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由于车体在陆地上的受力情况与在水上的受力情况不同,例如车体在陆地上所受到的冲击力主要来自于陆上悬架、油气弹簧等,主要受冲击部位位于车体底部,而在水上行驶时,较高的海浪容易将车体抬起,海浪退去时或特种车在进出水时容易磕碰地面或沙石,均会对车体的底部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另外,为了保证车体有足够的稳定性,特别是水上行驶要求特种车具有更低的重心;陆地和水上工作模式切换的工作特性也要求车体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综合各种因素可知,传统直大梁等车体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上述特种车辆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满足陆上行驶强度需要,又能满足水上行驶强度需要的特种车车体;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上述特种车车体的特种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种车车体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1:特种车车体包括主框架,主框架包括:
纵梁,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甲板纵梁、顶架纵梁、主纵梁和底架纵梁,所述甲板纵梁与顶架纵梁之间形成上层舱室空间,所述上层舱室空间的前部设有驾驶区,所述顶架纵梁与主纵梁之间形成下层舱室空间,所述下层舱室空间设有设备区;
横梁,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甲板横梁、顶架横梁、主横梁和底架横梁;
立柱,包括设置在横梁两端的横梁立柱和设置在纵梁两端的纵梁立柱;
处于同层的纵梁与横梁之间围成封闭的环;
上下对应的横梁与横梁立柱之间围成封闭的环;
上下对应的纵梁与纵梁立柱之间围成封闭的环;
主框架的前部设有仿船头部分。
有益效果:特种车车体的主框架的上下对应的纵梁与纵梁立柱围成封闭的环形框架、上下对应的横梁与横梁立柱围成封闭的环形框架、处于同层的纵梁与横梁之间也围成封闭的环形框架,即在特种车车体的各个方向上均存在封闭的环形框架,使特种车车体形成全承载式结构,各封闭的环形框架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特种车车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在特种车的车身在受到冲击载荷时,整个特种车车体均参与载荷的分配,提高了特种车车体的抗变形能力,保证特种车无论在陆上还是在水上行驶时,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抗冲击性能;仿船头部分可起到破浪的作用,进一步保证特种车在水上的行驶速度。
方案2:进一步地,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主纵梁位于所述主框架上靠下的位置处。
有益效果:使特种车车体的重心偏下,从而保证特种车在陆上和水中行驶时有足够的稳定性。
方案3:进一步地,在方案1的基础上,处于同层的纵梁与横梁之间围成的封闭的环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上下对应的横梁与横梁立柱之间围成的封闭的环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上下对应的纵梁与纵梁立柱之间围成的封闭的环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
有益效果:在特种车车体的各个方向上形成多级的封闭的环形框架结构,有利于提高特种车各个位置处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使特种车能够良好适应陆地上和水中的行驶要求。
方案4:进一步地,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横梁与对应的纵梁的连接处共用一个立柱。
有益效果:能够减少立柱的使用数量,节约材料,简化主框架的结构。
方案5:进一步地,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主框架还包括加强部,加强部位于主框架的悬架安装位置处,以用于提高特种车悬架的强度。
有益效果:由于特种车在陆上行驶时,其上悬架所承受的冲击载荷较大,在主框架的悬架安装位置处设置加强部能够提高悬架的结构强度和抗冲击载荷能力,使特种车能更好适应陆地上的行驶要求。
方案6:进一步地,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甲板纵梁与对应的纵梁立柱之间围成立片,两立片之间通过相应横梁连接,两立片之间靠下的区域形成发动机安装区,发动机安装区所设的连接梁与对应侧的立片连接。
有益效果:将发动机安装区所设的连接梁与对应侧的立片连接,能够保证两侧立片的刚度。
方案7:进一步地,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处于同一层的横梁与纵梁之间的空挡部位设有若干个斜撑,各个斜撑首尾相连而形成折线形结构。
有益效果:在空挡部位设置若干个斜撑,能够避免应力集中,有助于分散特种车车体承受的冲击载荷,保证特种车行驶的可靠性。
方案8:进一步地,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主框架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包括设置在主纵梁与底部纵梁之间的支撑柱。
有益效果:设置支撑柱能够提高主纵梁处的承载能力。
方案9:进一步地,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主框架采用钛合金材质制成。
有益效果:钛合金的密度较低,但强度、耐腐蚀性的性能较高,具有质量轻、强度好的优点,在保证主框架强度的基础上,减轻了主框架的质量,提高了主框架的耐腐蚀性能,从而使特种车满足水陆行驶的各种性能要求。
方案10:进一步地,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主框架的左、右两侧和/或底部设有蒙皮支撑件。
有益效果:起到加固主框架的作用的同时,能够对蒙皮进行良好的支撑,以满足水上受力需求。
本发明的特种车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1:特种车包括车体,车体包括主框架,主框架包括:
纵梁,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甲板纵梁、顶架纵梁、主纵梁和底架纵梁,所述甲板纵梁与顶架纵梁之间形成上层舱室空间,所述上层舱室空间的前部设有驾驶区,所述顶架纵梁与主纵梁之间形成下层舱室空间,所述下层舱室空间设有设备区;
横梁,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甲板横梁、顶架横梁、主横梁和底架横梁;
立柱,包括设置在横梁两端的横梁立柱和设置在纵梁两端的纵梁立柱;
处于同层的纵梁与横梁之间围成封闭的环;
上下对应的横梁与横梁立柱之间围成封闭的环;
上下对应的纵梁与纵梁立柱之间围成封闭的环;
主框架的前部设有仿船头部分。
有益效果:特种车的车体主框架的上下对应的纵梁与纵梁立柱围成封闭的环形框架、上下对应的横梁与横梁立柱围成封闭的环形框架、处于同层的纵梁与横梁之间也围成封闭的环形框架,即在特种车的车体各个方向上均存在封闭的环形框架,使特种车车体形成全承载式结构,各封闭的环形框架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特种车车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进而在特种车的车身在受到冲击载荷时,整个特种车车体均参与载荷的分配,提高了特种车车体的抗变形能力,保证特种车无论在陆上还是在水上行驶时,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抗冲击性能,仿船头部分可起到破浪的作用,进一步保证特种车在水上的行驶速度。
方案2:进一步地,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主纵梁位于所述主框架上靠下的位置处。
有益效果:使特种车车体的中心偏下,从而保证特种车在水中行驶时有足够的稳定性。
方案3:进一步地,在方案1的基础上,处于同层的纵梁与横梁之间围成的封闭的环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上下对应的横梁与横梁立柱之间围成的封闭的环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上下对应的纵梁与纵梁立柱之间围成的封闭的环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
有益效果:在特种车车体的各个方向上形成多级的封闭的环形框架结构,有利于提高特种车各个位置处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使特种车能够良好适应陆地上和水中的行驶要求。
方案4:进一步地,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横梁与对应的纵梁的连接处共用一个立柱。
有益效果:能够减少立柱的使用数量,节约材料,简化主框架的结构。
方案5:进一步地,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主框架还包括加强部,加强部位于主框架的悬架安装位置处,以用于提高特种车悬架的强度。
有益效果:由于特种车在陆上行驶时,其上悬架所承受的冲击载荷较大,在主框架的悬架安装位置处设置加强部能够提高悬架的结构强度和抗冲击载荷能力,使特种车能更好适应陆地上的行驶要求。
方案6:进一步地,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甲板纵梁与对应的纵梁立柱之间围成立片,两立片之间通过相应横梁连接,两立片之间靠下的区域形成发动机安装区,发动机安装区所设的连接梁与对应侧的立片连接。
有益效果:将发动机安装区所设的连接梁与对应侧的立片连接,能够保证两侧立片的刚度。
方案7:进一步地,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处于同一层的横梁与纵梁之间的空挡部位设有若干个斜撑,各个斜撑首尾相连而形成折线形结构。
有益效果:在空挡部位设置若干个斜撑,能够避免应力集中,有助于分散特种车车体承受的冲击载荷,保证特种车行驶的可靠性。
方案8:进一步地,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主框架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包括设置在主纵梁与底部纵梁之间的支撑柱。
有益效果:设置支撑柱能够提高主纵梁处的承载能力。
方案9:进一步地,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主框架采用钛合金材质制成。
有益效果:钛合金的密度较低,但强度、耐腐蚀性的性能较高,具有质量轻、强度好的优点,在保证主框架强度的基础上,减轻了主框架的质量,提高了主框架的耐腐蚀性能,从而使特种车满足水陆行驶的各种性能要求。
方案10:进一步地,在方案1-3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主框架的左、右两侧和/或底部设有蒙皮支撑件。
有益效果:起到加固主框架的作用的同时,能够对蒙皮进行良好的支撑,以满足水上受力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特种车车体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特种车车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特种车车体的侧视图;
图4为显示本发明的特种车车体上悬架加固结构周边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显示X向封闭环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显示Y向封闭环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显示Z向封闭环形框架和C型连接梁加固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显示主纵梁偏下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能显示图4中悬架加固结构部分细节处的示意图;
图10为显示本发明的特种车车体的主框架上用于支撑蒙皮的蒙皮支撑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钢材与钛合金部分性能对比表。
附图标记说明:1-甲板纵梁,2-车架纵梁,3-主纵梁,4-底架纵梁,5-顶架横梁,6-底架横梁,7-立柱,8-C型连接梁,9-X向封闭环形框架,10-Y向封闭环形框架,11-Z向封闭环形框架,12-水平斜撑,13-三角形加强件,14-发动机安装区,15-左立片,16-右立片,17-水平支撑梁,18-支撑柱,19-第一级斜撑,20-第二级斜撑,21-第三级斜撑,22-第四级斜撑,23-甲板过道,24-竖向斜撑,25-蒙皮支撑件,26-U型连接梁,27-锁止油缸,28-悬架提升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特种车车体的具体实施例1:
本发明的特种车车体是根据实车轴距、甲板高度等外形尺寸设计的,既能满足特种车在陆地上的行驶需求,又能满足特种车在水中的行驶需求,既具有传统的车体结构,又具有船体结构,例如主框架的前部设置了仿船头部分,该仿船头部分形成斜面,用于更加方便的安装相应的蒙皮,从而使车体前部形成船头的结构,更好的破浪,更加有利于保证行驶速度。具体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主框架,主框架主要由横梁、纵梁和立柱7围成,横梁、纵梁和立柱均采用型材。定义特种车车体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X方向也即前后方向;特种车车体的宽度方向为Y方向,Y方向也即左右方向;特种车车体的高度方向为Z方向,Z方向也即上下方向。
本实施例中,横梁包括顶架横梁5、甲板横梁、主横梁和底架横梁6,甲板横梁分布于甲板层。纵梁包括与上述横梁一一对应的甲板纵梁1、顶架纵梁2、主纵梁3和底架纵梁4,其中,甲板纵梁1分布于甲板层。甲板纵梁1、顶架纵梁2、主纵梁3和底架纵梁4沿上下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从而使整个主框架形成一个分层式结构。结合图8可知,主纵梁3处于主框架的靠下的位置处,更靠近底架纵梁4,从而使整个特种车的重心偏下,提高特种车在水中行驶时的稳定性。
立柱7包括设置在上述对应横梁两端的横梁立柱和设置在上述对应纵梁两端的纵梁立柱,处于同一层的横梁与纵梁之间相互焊接而围成一个封闭的环,该封闭的环为图1和图5中所示的X向封闭环形框架9。X向封闭环形框架9沿Z向间隔布置有多级,从图中来看,共包括四级,处于最上层的形成甲板层,处于最下层的形成底架,其中甲板层与顶架纵梁之间形成上层舱室空间,上层舱室空间的前部形成驾驶区,顶架纵梁与主纵梁之间形成下层舱室空间,下层舱室空间设有设备区。上下对应的横梁与横梁立柱之间相互焊接而围成一个封闭的环,该封闭的环为图2和图6中所示的Y向封闭环形框架10。Y向封闭环形框架10沿X向间隔布置有多级,结合图8来看,任意相邻的两级Y向封闭环形框架10之间的垂直距离相差不大,这样一来,实车在承受撞击时,车身受力会更为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变形的情况。上下对应的纵梁与纵梁立柱之间相互焊接也围成封闭的环,该封闭的环为图3和图7中所示的Z向封闭环形框架11。Z向封闭环形框架11沿Y向间隔布置有多级,从图中来看,共包括四级。Y向封闭环形框架10和Z向封闭环形框架11均为侧围框架。
各向封闭环形框架形成一个全承载式的特种车车体,提高了特种车车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进而在特种车的车身在受到冲击载荷时,整个特种车车体均参与载荷的分配,避免应力集中,提高了特种车车体的抗变形能力,保证特种车无论在陆上还是在水上行驶时,其行驶、动力、转向等强度要求均符合要求。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主框架包括若干个斜撑,这些斜撑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水平斜撑12,一类为竖向斜撑24。水平斜撑12和竖向斜撑24中,均存在一部分焊接固定在相应的两个横梁之间、一部分焊接固定在相应的两个纵梁之间、一部分焊接固定在相应的两个立柱7之间。整体在保证主框架强度的同时,降低了主框架的受力变形量。水平斜撑12和竖向斜撑23均为平行尖头斜撑,能够提高其与对应的横梁或纵梁或立柱之间焊接接触面积,保证焊接强度。
另外,参考图2和图3,在车体左右方向上的中部两侧,上下对应的甲板纵梁2和对应的纵梁立柱之间围成立片,分别为左立片15和右立片16,左立片15与右立片16通过相应横梁连接。主框架上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位置23的区域如图2中的虚线方框区域所示,左立片15与右立片16之间的区域处于中部位置23的下方,该区域靠下的位置处于特种车车体车宽方向靠近中间的位置设为为发动机安装区14,发动机安装区14的所设的连接梁分别与左立片15和右立片16焊接连接。连接梁为整体式结构,为C型连接梁8,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U型连接梁。通过连接梁与两立片的连接,保证左立片15和右立片16的刚度。图2和图8中的方框区域所指代的封闭环形框架形成特种车的动力系统加固结构。甲板过道23两侧设有竖向斜撑24,相当于在Z向增加了斜向传力途径,有效控制Y向封闭环形框架受撞击产生的变形,提高特种车的安全性能。如图10所示,底架处(主纵梁处)及侧围骨架根据需要的蒙皮厚度、焊接变形量等参数,增加蒙皮支撑件25,蒙皮支撑件25在本实施例中采用20*20*1.5的方管,形成框架结构,以在整车安装时支撑其前后方向的蒙皮。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20*20的L型件,以在整车安装时支撑L型件前后方向上的蒙皮,保证特种车入水后不出现外观变形,焊缝开裂等失效问题,满足水上受力需求。
另外,为了简化主框架的结构,横梁与对应的纵梁焊接固定处共用一个立柱7,即该处的横梁立柱与纵梁立柱为一个立柱,节省了立柱的使用数量,减轻了主框架的结构和质量。
整车安装时所形成的甲板为平面结构,为了防止特种车在水中行驶过程中出现甲板进水的情况,加高了甲板以上货架(图中未显示)的高度,在甲板的四角设置了漏水孔,可将水排至底部舱体。
如图4和图9所示,主框架还包括加强部,加强部处于主框架的悬架安装位置处,形成悬架加固结构。由于特种车车体在陆地上所受到的冲击力主要来自于陆上悬架,因此,加强部能够增加特种车悬架的结构强度,提高悬架的抗冲击性能,保证特种车在陆地上行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加强部包括悬架提升框架28(参考图9),悬架提升框架28也为封闭的环形框架,由图2中对应位置处的Y向封闭环形框架构成,整车安装时,用于将轮胎抬起后对轮胎锁止的锁止油缸27则固定在上述两处Y向封闭环形框架上。采用封闭的环形结构保证了悬架提升框架的垂向刚度,以便于特种车轮胎的抬起。加强部还包括U型连接梁26、一些竖向斜撑24和设置在型材搭接处的三角形加强件13。其中,U型连接梁用于连接处于前后方向上的两个Y向封闭环形框架,提高了悬架提升框架前后刚度。悬架提升框架底板搭接处在左右方向上并焊有钛管,形成日字形结构,以提高悬架提升框架左右刚度。
如图2所示,在每一级的X向封闭环形框架的空挡部位均设有水平斜撑,这些水平斜撑包括第一级斜撑19、第二级斜撑20、第三级斜撑21和第四级斜撑22,相邻两级斜撑首尾相连,从而在X向形成折线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级斜撑19斜向左后方,第二级斜撑20斜向右后方,第三极斜撑21斜向左后方,第四级斜撑22斜向右后方,从而整体形成“W”形连贯结构,有助于分散特种车车体承受的冲击载荷,保证特种车行驶的可靠性。“W”形连贯结构具体对应特种车上的甲板层和特种车底部的上下桁架,对应特种车底部上下桁架处的“W”形连贯结构处于竖向平面内。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M”形连贯结构。
主框架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包括水平支撑梁17和支撑柱18,如图1和图2所示,水平支撑17梁中,有一部分设置在相邻的两级Y向封闭环形框架10中对应的两横梁之间,也有一部分设置在X向封闭环形框架9中对应的两纵梁之间。支撑柱18与立柱7平行,连接在主纵梁7与底架纵梁4之间。图1中处于最前侧的部分为特种车车体的船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以便于特种车在水中行驶。
由于受海上风浪、海水腐蚀、水上航速等因素影响,传统的钢材料很难满足质量轻、强度好、耐腐蚀等性能要求。因此,本实施例中,主框架采用钛合金材质,钛合金密度为4.5g/cm3左右,仅为钢的60%,但强度、耐腐蚀性、低温性能等均优于钢,具备质量轻、耐腐蚀(不需要专门单独防腐处理)、强度好等优点。不同牌号的钢材与不同牌号的钛合金材料之间的部分性能对比如图11所示。同时,本实施例中结合CAE分析结果,根据特种车车体各部位强度需求,合理选用规格(长*宽*壁厚),具体使用时可考虑使用薄壁日字型钢替代厚壁方管或矩形管等型材,从而进一步降低特种车车体的重量,实现整车轻量化,为提高水上航速奠定基础。
本发明的特种车车体具有以下特点:(1)特种车车体以钛合金为基材,具备质量轻、耐腐蚀、强度高等特点;(2)特种车车体采用封闭的环形框架结构,抗变形能力强、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能高;(3)特种车车体采用型材搭建呈全承载结构,可灵活调整结构,以质量最轻的结构满足众多接口的需求,提供高强度的载体;(4)有利于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能耗降低5%~8%,同时有利于制动距离缩短;(5)特种车车体各部件之间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部件间无相对运动,可有效降低整车噪音,提高舒适性;(6)结合发动机等部件安装,合理降低主纵梁的高度,有利于整车重心降低,提高水上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讲,本发明的特种车车体利用横梁与纵梁之间、横梁与立柱之间、纵梁与立柱之间对应形成的封闭环形框架实现车体全承载结构设计,与钛合金材料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特种车重量难控制、防腐性能差、结构强度不好等问题,在保证特种车车体强度的基础上,兼顾了结构轻、耐腐蚀等优势,可满足特种车复杂工况的各种性能需求。
本发明的特种车车体的实施例2:
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主纵梁设置在主框架的靠近中间的位置处,只要保证满足特种车在水中行驶的稳定性要求即可。
本发明的特种车车体的实施例3:
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根据特种车车体的实际设计大小,X向、Y向、Z向封闭环形框架均只设有两级,此时特种车车体的结构最为简单。
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不同数量级的各向封闭环形框架。
本发明的特种车车体的实施例4:
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横梁与纵梁连接处的立柱不共用,此时,对应的纵梁立柱与横梁立柱相互焊接,虽然多采用了一个立柱,但也整体保证了主框架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特种车车体的实施例5:
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在保证各个型材的结构强度满足特种车在陆地上和水中的行驶强度要求的情况下,不设置加强部,以最大程度简化特种车车体的结构。
其他实施例中,在保证各个型材的结构强度满足特种车在陆地上和水中的行驶强度要求的情况下,不设置支撑部,以最大程度简化特种车车体的结构。
本发明的特种车的具体实施例:
特种车包括车体,车体的结构可采用上述特种车车体的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特种车车体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申请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特种车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
纵梁,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甲板纵梁、顶架纵梁、主纵梁和底架纵梁,所述甲板纵梁与顶架纵梁之间形成上层舱室空间,所述上层舱室空间的前部设有驾驶区,所述顶架纵梁与主纵梁之间形成下层舱室空间,所述下层舱室空间设有设备区;
横梁,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甲板横梁、顶架横梁、主横梁和底架横梁;
立柱,包括设置在横梁两端的横梁立柱和设置在纵梁两端的纵梁立柱;
处于同层的纵梁与横梁之间围成封闭的环;
上下对应的横梁与横梁立柱之间围成封闭的环;
上下对应的纵梁与纵梁立柱之间围成封闭的环;
主框架的前部设有仿船头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纵梁位于所述主框架上靠下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车车体,其特征在于,处于同层的纵梁与横梁之间围成的封闭的环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上下对应的横梁与横梁立柱之间围成的封闭的环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上下对应的纵梁与纵梁立柱之间围成的封闭的环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特种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横梁与对应的纵梁的连接处共用一个立柱。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特种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还包括加强部,加强部位于主框架的悬架安装位置处,以用于提高特种车悬架的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特种车车体,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中部的两甲板纵梁与对应的纵梁立柱围成立片,两立片之间通过相应横梁连接,两立片之间靠下的区域形成发动机安装区,发动机安装区所设的连接梁与对应侧的立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特种车车体,其特征在于,处于同一层的横梁与纵梁之间的空挡部位设有若干个斜撑,各个斜撑首尾相连而形成折线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特种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包括设置在主纵梁与底部纵梁之间的支撑柱。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特种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采用钛合金材质制成。
10.特种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车体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特种车车体。
CN202010117559.8A 2020-02-25 2020-02-25 特种车车体及使用该车体的特种车 Active CN1113015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7559.8A CN111301527B (zh) 2020-02-25 2020-02-25 特种车车体及使用该车体的特种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7559.8A CN111301527B (zh) 2020-02-25 2020-02-25 特种车车体及使用该车体的特种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1527A true CN111301527A (zh) 2020-06-19
CN111301527B CN111301527B (zh) 2020-10-20

Family

ID=71156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7559.8A Active CN111301527B (zh) 2020-02-25 2020-02-25 特种车车体及使用该车体的特种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152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2580A (zh) * 2021-11-22 2022-01-18 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承载结构的特种车车体
CN114261244A (zh) * 2021-12-18 2022-04-01 哈尔滨北方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栖双节履带车新型车体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2663A (zh) * 2009-08-10 2011-03-30 深圳市海斯比船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高速两栖船承载结构
EP3204244A2 (en) * 2014-10-10 2017-08-16 Gibbs Technologies Limited Amphibian
CN206426775U (zh) * 2016-12-09 2017-08-22 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高速轮式两栖车车体
CN110525146A (zh) * 2019-09-04 2019-12-03 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水陆两栖车的半承载式车架
CN110525145A (zh) * 2019-09-04 2019-12-03 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一种钢架船体一体化车架总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2663A (zh) * 2009-08-10 2011-03-30 深圳市海斯比船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高速两栖船承载结构
EP3204244A2 (en) * 2014-10-10 2017-08-16 Gibbs Technologies Limited Amphibian
CN206426775U (zh) * 2016-12-09 2017-08-22 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高速轮式两栖车车体
CN110525146A (zh) * 2019-09-04 2019-12-03 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水陆两栖车的半承载式车架
CN110525145A (zh) * 2019-09-04 2019-12-03 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一种钢架船体一体化车架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2580A (zh) * 2021-11-22 2022-01-18 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承载结构的特种车车体
CN114261244A (zh) * 2021-12-18 2022-04-01 哈尔滨北方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栖双节履带车新型车体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1527B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3099B (zh) 大型矩形管底架的大客车全承载车身
CN100404347C (zh) 一种全承载车身
CN111301527B (zh) 特种车车体及使用该车体的特种车
CN100554030C (zh) 车辆车身底板的座椅安装固定结构
CN204323486U (zh) 轻型纯电动客车及其底盘车架
CN2837374Y (zh) 车载直升机平台
CN201405934Y (zh) 大型矩形管底架的大客车全承载车身
CN105946977A (zh) 汽车车身骨架
CN212099061U (zh) 一种特种车车体及使用该车体的特种车
US4132323A (en) Combination tank transporter and general cargo trailer
CN208278162U (zh) 一种钢铝混合轻量化车架
CN208789778U (zh) 一种改装车辆
CN212474709U (zh) 罐体支撑结构
CN113942580B (zh) 一种具有双承载结构的特种车车体
CN113173207B (zh) 一种轮足复合装备及其车体
CN105947108A (zh) 一种用于搁置及运输超大型船体机舱的门架
CN112796218A (zh) 一种钢箱梁滑移纠偏系统
CN220785916U (zh) 一种带加强筋的轻型载重半挂车大梁
CN215944665U (zh) 一种无人机垂平尾托架结构
CN217554093U (zh) 一种自卸式电动三轮车承重结构
CN220743162U (zh) 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
CN220615948U (zh) 一种车架结构
RU2773551C1 (ru) Рама вездехода
CN218536848U (zh) 一种无副车架的修井机车架总成
CN108860317A (zh) 一种“二纵四横”铝合金车架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