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3162U - 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3162U
CN220743162U CN202322261527.7U CN202322261527U CN220743162U CN 220743162 U CN220743162 U CN 220743162U CN 202322261527 U CN202322261527 U CN 202322261527U CN 220743162 U CN220743162 U CN 220743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or
carriage
side wall
wall skeleton
tru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615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源
王童
于昊渊
孙柯柯
马玉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22615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3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3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31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所述牵引房车由牵引车和车厢组成,所述牵引车和所述车厢通过底架焊接连接,所述牵引车包括牵引车车身和牵引车底架,所述牵引车车身和牵引车底架连接,所述车厢包括车厢底架和车厢车身,所述车厢底架和车厢车身连接,所述牵引车车身和车厢车身均采用桁架式车身结构。本实用新型在车身结构方面,采用桁架式车身,确保支持结构合理布置,使车身有足够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车身外部蒙皮材料可采用玄武岩聚乳酸复合材料,以实现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
背景技术
车身结构是整个房车的支撑结构,承担着各种载荷和冲击而不产生变形。在房车运行中,车身不仅承载着自身的重量,还要承受与路面的摩擦力、侧风力、惯性力、弯矩、扭矩等。同时,车身结构也要保证房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与行驶体验。
因此,需要对牵引房车车身结构进行设计改造,使其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所述牵引房车由牵引车和车厢组成,所述牵引车和所述车厢通过底架焊接连接,所述牵引车包括牵引车车身和牵引车底架,所述牵引车车身和牵引车底架连接,所述车厢包括车厢底架和车厢车身,所述车厢底架和车厢车身连接,所述牵引车车身和车厢车身均采用桁架式车身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车车身包括牵引车车身骨架,所述牵引车车身骨架包括牵引车前围骨架、牵引车后围骨架、牵引车顶盖骨架以及牵引车左、右侧围骨架,所述牵引车前围骨架、牵引车左侧围骨架、牵引车右侧围骨架以及牵引车后围骨架的上侧均与牵引车顶盖骨架连接,所述牵引车前围骨架的左侧与所述牵引车左侧围骨架的前侧连接,所述牵引车前围骨架的右侧与所述牵引车右侧围骨架的前侧连接,所述牵引车左、右侧围骨架的后侧分别与所述牵引车后围骨架的左、右两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车前围骨架包括位于前风窗下的四根横梁,从上到下以此设置为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不设置斜撑,第二横梁与第三横梁之间设置有短立柱和斜撑,第三横梁与第四横梁与牵引车底架相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车底架包括燃料电池支撑架、储氢瓶框架以及悬架,所述燃料电池支撑架内设置有加强斜撑,所述储氢瓶框架内通过桁架管将氢气瓶和蓄电池分隔并固定,并将储氢瓶放置于蓄电池的上方,所述悬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所述前悬架采用独立的双叉臂悬架,并将双叉臂悬架固定在牵引车车身的桁架上,所述后悬架采用五连杆车桥式。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车身包括车厢车身骨架,所述车厢车身骨架包括车厢前围骨架、车厢后围骨架、车厢顶盖骨架以及车厢左、右侧围骨架,所述车厢前围骨架、车厢左侧围骨架、车厢右侧围骨架以及车厢后围骨架的上侧均与车厢顶盖骨架连接,所述车厢前围骨架的左侧与所述车厢左侧围骨架的前侧连接,所述车厢前围骨架的右侧与所述车厢右侧围骨架的前侧连接,所述车厢左、右侧围骨架的后侧分别与所述车厢后围骨架的左、右两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前围骨架的形状为等腰梯形状,位于最下端的横梁与所述车厢底架连接,位于前风窗框下的横梁与搁梁之间设置有斜撑。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顶盖骨架包括顶盖纵梁和顶盖横梁,所述顶盖纵梁的分布按照中间疏两边密的布局,顶盖横梁的两端为四分之一圆弧状并与位于车厢左、右侧围骨架的立柱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后围骨架包括车厢后围左、右侧立柱,所述车厢后围左、右侧立柱分别与车厢左、右侧围骨架的尾端立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底架包括悬挂部、轴部和中部,所述悬挂部分为前悬挂部和后悬挂部,所述前悬挂部的外侧采用方形桁架,中间采用方形桁架并设置有加强斜撑,所述后悬挂部的中间采用扇形桁架,并在扇形桁架内部设置闪电状的加强斜撑,在后悬挂部的外侧还设置有桁架管,所述轴部采用方形桁架,在方形桁架上预留悬架的安装位置,悬架固定在桁架上,在悬架中间设置有加强斜撑,所述中部采用方形桁架,并在方形桁架中间设置有闪电状的加强斜撑。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车车身和车厢车身外部蒙皮材料可以采用玄武岩聚乳酸复合材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桁架式车身取消了车架,减轻了车身自重,同时降低了地板高度,使车内的空间更大,能有效提升房车旅居的舒适性;
2、桁架杆件主要承受轴向拉力和压力,所以能充分利用材料,在跨度较大时,能有效减少材料的浪费,便于实现轻量化;
3、桁架可以灵活布置杆件的数量与位置,较好的实现力流传递,以此满足强度、寿命等方面的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牵引房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牵引车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厢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牵引车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厢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牵引车前围骨架;2-牵引车顶盖骨架;3-牵引车左侧围骨架;4-牵引车右侧围骨架;5-牵引车后围骨架;6-车厢前围骨架;7-车厢顶盖骨架;8-车厢左侧围骨架;9-车厢右侧围骨架;10-车厢后围骨架;11-牵引车底架;12-车厢底架;111-燃料电池支撑架;112-储氢瓶框架;113-悬架;121-悬挂部;122-轴部;123-中部;22-牵引车;33-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结合图1-5所示的,所述牵引房车由牵引车22和车厢33组成,所述牵引车22和所述车厢33通过底架焊接,即将牵引车底架11和车厢底架12焊接连接,所述牵引车22包括牵引车车身和牵引车底架,所述牵引车车身和牵引车底架连接,所述车厢33包括车厢底架和车厢车身,所述车厢底架和车厢车身连接,所述牵引车车身和车厢车身均采用桁架式车身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牵引车车身包括牵引车车身骨架,所述牵引车车身骨架包括牵引车前围骨架1、牵引车后围骨架5、牵引车顶盖骨架2以及牵引车左、右侧围骨架3、4,所述牵引车前围骨架1、牵引车左侧围骨架3、牵引车右侧围骨架4以及牵引车后围骨架5的上侧均与牵引车顶盖骨架2连接,所述牵引车前围骨架1的左侧与所述牵引车左侧围骨架3的前侧连接,所述牵引车前围骨架1的右侧与所述牵引车右侧围骨架4的前侧连接,所述牵引车左、右侧围骨架3、4的后侧分别与所述牵引车后围骨架5的左、右两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牵引车底架11包括燃料电池支撑架111、储氢瓶框架112以及悬架1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车厢车身包括车厢车身骨架,所述车厢车身骨架包括车厢前围骨架6、车厢后围骨架10、车厢顶盖骨架7以及车厢左、右侧围骨架8、9,所述车厢前围骨架6、车厢左侧围骨架8、车厢右侧围骨架9以及车厢后围骨架10的上侧均与车厢顶盖骨架7连接,所述车厢前围骨架6的左侧与所述车厢左侧围骨架8的前侧连接,所述车厢前围骨架6的右侧与所述车厢右侧围骨架9的前侧连接,所述车厢左、右侧围骨架8、9的后侧分别与所述车厢后围骨架10的左、右两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车厢底架12包括悬挂部121、轴部122和中部123。
本实用新型通过具体的技术参数对本实用新型的桁架式牵引房车车身的具体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牵引车22主要技术参数:车高:2650mm、车宽:2400mm、车长:4000mm、前悬:800mm、后悬:900mm、轴距:2300mm、离地间隙:270mm;
车厢33主要技术参数:车高:2650mm、车宽:2400mm、车长:9000mm、前悬:1650mm、后悬:1700mm、轴距:5650mm、离地间隙:270mm。
参考图2,牵引车前围骨架1的具体结构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位于牵引车前围骨架1的左、右立柱和牵引车左、右侧围骨架3、4的前侧立柱进行结合,立柱选择断面尺寸30×30×2mm的矩形钢。牵引车前围骨架1合计安排四根横梁,材料选择30×30×2mm矩形钢,位于前风窗框下的第一横梁俯视曲线要与前风窗玻璃下端俯视曲线保持一致,中心线是半径为1480mm的圆弧,高度比前风窗玻璃下端略低。其余横梁也都要与牵引车造型的俯视曲线相对应,第二横梁的中心线是半径为5141mm的圆弧,第三横梁的中心线是半径为5363mm的圆弧,第四横梁的中心线是半径为4113mm的圆弧,各横梁的高度也要与牵引车造型的侧视图相匹配。前风窗框下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不设置斜撑,以方便电机等设备的维修与更换。第二横梁与第三横梁之间必须增加短立柱与斜撑来满足桁架结构的强度与刚度要求,考虑到设计制造的统一,短立柱与斜撑的断面尺寸也选择为30×30×2mm。第三横梁与第四横梁用于固定前保险杠,并与牵引车底架11相焊接。短立柱之间的宽度要使灯具能够放进去。
参考图2,牵引车顶盖骨架2的具体结构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牵引车顶盖骨架2由两根纵梁以及三根横梁组成,横梁位置应注意应和牵引车左、右侧围骨架的立柱进行平齐。其中,和前风窗玻璃相近的横梁所受的应力较大,用来固定前风窗玻璃,横梁选择断面尺寸为40×40×2mm的矩形钢。
参考图2,牵引车左侧围骨架3和牵引车右侧围骨架4的具体结构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牵引车的左右两侧各开有两扇门,前门宽度为870mm,后门宽度为970mm。门立柱选择断面尺寸为30×30×2mm的矩形钢。将牵引车左侧围骨架3和牵引车右侧围骨架4的前侧立柱分别与牵引车前围骨架1左右两侧的杆件焊接。前后轮拱的设计采用圆弧形轮拱,轮拱处用两段圆弧,小圆弧半径500mm,大圆弧半径585mm,均选用断面尺寸为30×30×2mm的矩形钢管。位于牵引车上前风窗玻璃左、右两侧的A柱顶部与上边梁相切,上边梁的断面尺寸应与该立柱保持一致,二者选择断面尺寸为40×40×2mm的矩形钢管。位于牵引车右侧围骨架4下部设置的斜撑构成三角形以加强结构,增加牵引车右侧围骨架4的强度与刚度。
参考图2,在牵引车后围骨架5后窗框上下横梁之间设置短立柱,后窗框下横梁与后舱门上横梁之间增加短立柱和斜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牵引车后围骨架5的左、右立柱断面尺寸30×30×2mm,将其和牵引车左、右侧围骨架3、4的后侧立柱进行连接。整个牵引车后围骨架5的后视图呈等腰梯形,后窗框上横梁水平放置,高度比后风窗上沿的高度略高,断面尺寸30×30×2mm。后窗框下横梁同样水平放置,高度比后风窗下沿略低,断面尺寸选择为30×30×2mm。这两根横梁之间应该增加短立柱来保证后围骨架的强度和刚度,并用于固定后风窗玻璃。短立柱位于后风窗的左右两边,它们之间的距离比后风窗宽度略宽,沿后风窗玻璃的左右边线倾斜布置,断面尺寸选择为30×30×2mm。在后风窗下方开设后舱门。沿后舱门的上沿放置横梁,沿后舱门的左右侧沿放置立柱,横梁与立柱的断面尺寸均选择为30×30×2mm,后舱门开口的高度为940mm,宽度为1600mm。在后窗框下横梁与后舱门上横梁之间增加短立柱和斜撑,短立柱与斜撑的断面尺寸选择为30×30×2mm。
参考图3,车厢前围骨架6的具体结构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车厢前围骨架6外型为等腰梯形。位于车厢前围骨架6的左右两端立柱分别与车厢左、右侧围骨架8、9的前侧立柱进行连接,选择断面尺寸30×30×2mm矩形钢。前风窗框上横梁与下横梁选择断面尺寸为30×30×2mm的矩形钢。位于车厢前围骨架6的最下端横梁与车厢底架12相焊接,另外考虑到房车底架有向前伸出的牵引架,在车厢前围骨架6的下方要留有宽度为570mm,高度为300mm的空间。车厢前围骨架6中短立柱的断面尺寸为30×30×2mm。前风窗框下横梁和车厢前围骨架6中的搁梁之间增加斜撑以增加结构强度,斜撑的断面尺寸选择为30×30×2mm。
参考图3,车厢顶盖骨架7的具体结构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车厢顶盖骨架7应该配合车厢左、右侧围骨架8、9进行同步工作,合理配置车顶造型和侧围高度,提升车顶抗剪刚度。不仅如此,车厢顶盖骨架7的纵梁布置上和窗立柱弯矩有直接关联,纵梁应保持中间疏两边密的布局。而横梁与窗立柱对应,使车厢顶盖骨架7的横梁、车厢左、右侧围骨架8、9的门立柱、车厢底架12的纵梁三者之间形成封闭环,以利于力的传递。横梁的左、右两端为四分之一圆弧与车厢左、右侧围骨架8、9的立柱相切,为形成连续的封闭环,应保持横梁贯穿左右不断开,将纵梁断开。在车厢顶盖骨架7增加断面尺寸为30×30×2mm的斜撑,以提升车厢顶盖的强度和刚度。
参考图3,车厢左侧围骨架8的具体结构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车厢左侧围骨架8上不用开设车门,在与右侧车门的对应位置设置一根立柱。在车厢左侧围骨架8的前侧立柱优先选择30×30×2mm尺寸的矩形管完成与车厢前围骨架6的左侧立柱的连接,同时能与车厢右侧围骨架9的前侧立柱保持对称性。车厢左侧围骨架8的前后轮拱立柱、斜撑位置应该直接对应车厢右侧围骨架9前后轮拱立柱和斜撑位置,在断面尺寸中选择30×30×2mm。车厢左侧围骨架8尾立柱和车厢右侧围骨架9尾立柱保持对称性,并选择30×30×2mm尺寸矩形钢管。其他的短立柱、斜撑也直接和右侧保持匹配性,在断面尺寸上按照30×30×2mm进行设计,侧风窗上边梁、腰梁的断面尺寸为30×30×2mm。
参考图3,车厢右侧围骨架9的具体结构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结合车厢底架外伸梁位置对车厢右侧围下部分裙部立柱定位,位于车厢右侧的两个轮拱之间的立柱为裙部立柱,选择窗立柱对齐,以此建立受力封闭环,裙部立柱则采取30×30×2mm矩形管。车厢右侧围骨架9的前侧立柱,选择30×30×2mm尺寸的矩形管,直接和车厢前围骨架6的右立柱进行连接,前侧立柱与z轴方向呈一定夹角以满足车厢造型的要求。在车厢右侧围骨架9上开设车门,车门宽度为800mm,车门高度为1920mm。两根门立柱到前侧立柱的距离分别为700mm和1500mm,选用断面尺寸为30×30×2mm的矩形钢。窗立柱的断面尺寸同样选择为30×30×2mm。其他立柱均匀分布。尾立柱有较大的弧度,其顶部与侧风窗上边梁相切。侧风窗上边梁要与车厢顶盖相焊接,腰梁的断面尺寸为30×30×2mm。前后轮拱立柱距离相对偏大,斜撑断面尺寸为30×30×2mm。在侧风窗下梁到地板梁间增设斜撑,对应的斜撑断面尺寸设计标准为30×30×2mm。腰梁与轮拱内短立柱的断面尺寸为30×30×2mm。
参考图3,车厢后围骨架10的具体结构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车厢后围骨架10的左、右立柱和车厢左、右侧围骨架8、9的尾立柱进行连接,其断面尺寸为30×30×2mm。在后窗框横梁高度中,与后窗上沿相比略高,俯视曲线与后窗上沿俯视曲线一致,断面尺寸为30×30×2mm。后窗框下横梁的高度比后窗下沿相对略低,水平放置,断面尺寸选取30×30×2mm。后窗两端设置立柱,在端面尺寸上选取30×30×2mm。后围横梁断面尺寸选取30×30×2mm,在俯视曲线和房车尾部造型俯视曲线上保持相同。
参考图4,牵引车底架11的燃料电池支撑架111的具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采用整体桁架结构,充分考虑空气供应系统、氢气供应系统、冷却系统,确保各系统之间的连接和协同工作。将燃料电池系统和其控制监测系统用夹具和螺栓完全固定在燃料电池支撑架111内,设有加强斜撑,确保桁架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参考图4,牵引车底架11的储氢瓶框架112的具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根据储氢瓶的尺寸和重量,确定支撑桁架结构,将氢气瓶与蓄电池用桁架管上下隔开,采用夹具固定的方式,将储氢瓶固定在蓄电池的上方,防止牵引车在不平路段行驶时发生运动干涉,相互碰撞,氢气泄漏引起安全隐患,危害牵引车行驶安全性。确保支撑桁架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出清瓶框架112内设置诸多斜撑,以承受储氢瓶的重量并保证其稳定性。
参考图4,牵引车底架11的悬架113的具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本文中牵引车的悬架113设计中,前悬架采用独立的双叉臂悬架,将双叉臂悬架固定在桁架上,后悬架采用五连杆车桥式。桁架式底架结构的汽车悬架系统可以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提供充足的空间,使整车布局更加紧凑和合理。
参考图5,车厢底架12的悬挂部121的具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车厢底架12的前悬挂部的外围采用方形桁架,方便与车厢底架12并焊。中间采用方形桁架,并加有斜撑,提高整车结构强度和刚度,增加车辆行驶时平顺性。车厢底架12的后悬挂部的底架结构中间采用扇形桁架,在内部采用闪电状的加强斜撑,在外围采用桁架管,提高后悬挂部的强度与刚度。
参考图5,车厢底架12的轴部122的具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轴部122分为前、后轴部,均采用方形桁架,在轴部左右两侧边缘为悬架安装位置,采用钢板弹簧悬架,固定在桁架上,从而减少车身的震动和摆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加入加强斜撑,对悬架系统的固定进行局部加强,防止悬架、桁架、车轮发生运动干涉。
参考图5,车厢底架12的中部123的具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车厢底架12的中部123的内部桁架采用方形桁架,与车厢车身相焊接部分采用方形桁架,方便与车厢车架12焊接,提高焊接的准确性。中间部分布置诸多闪电型斜撑,提高桁架强度与刚度。设置加强斜撑,提高抗击侧围的冲击载荷,并且增加中部123的抗弯曲及抗扭曲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所述牵引房车由牵引车和车厢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和所述车厢通过底架焊接连接,所述牵引车包括牵引车车身和牵引车底架,所述牵引车车身和牵引车底架连接,所述车厢包括车厢底架和车厢车身,所述车厢底架和车厢车身连接,所述牵引车车身和车厢车身均采用桁架式车身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车身包括牵引车车身骨架,所述牵引车车身骨架包括牵引车前围骨架、牵引车后围骨架、牵引车顶盖骨架以及牵引车左、右侧围骨架,所述牵引车前围骨架、牵引车左侧围骨架、牵引车右侧围骨架以及牵引车后围骨架的上侧均与牵引车顶盖骨架连接,所述牵引车前围骨架的左侧与所述牵引车左侧围骨架的前侧连接,所述牵引车前围骨架的右侧与所述牵引车右侧围骨架的前侧连接,所述牵引车左、右侧围骨架的后侧分别与所述牵引车后围骨架的左、右两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前围骨架包括位于前风窗下的四根横梁,从上到下以此设置为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不设置斜撑,第二横梁与第三横梁之间设置有短立柱和斜撑,第三横梁与第四横梁与牵引车底架相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底架包括燃料电池支撑架、储氢瓶框架以及悬架,
所述燃料电池支撑架内设置有加强斜撑,
所述储氢瓶框架内通过桁架管将氢气瓶和蓄电池分隔并固定,并将储氢瓶放置于蓄电池的上方,
所述悬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所述前悬架采用独立的双叉臂悬架,并将双叉臂悬架固定在牵引车车身的桁架上,所述后悬架采用五连杆车桥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车身包括车厢车身骨架,所述车厢车身骨架包括车厢前围骨架、车厢后围骨架、车厢顶盖骨架以及车厢左、右侧围骨架,所述车厢前围骨架、车厢左侧围骨架、车厢右侧围骨架以及车厢后围骨架的上侧均与车厢顶盖骨架连接,所述车厢前围骨架的左侧与所述车厢左侧围骨架的前侧连接,所述车厢前围骨架的右侧与所述车厢右侧围骨架的前侧连接,所述车厢左、右侧围骨架的后侧分别与所述车厢后围骨架的左、右两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前围骨架的形状为等腰梯形状,位于最下端的横梁与所述车厢底架连接,位于前风窗框下的横梁与搁梁之间设置有斜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顶盖骨架包括顶盖纵梁和顶盖横梁,所述顶盖纵梁的分布按照中间疏两边密的布局,顶盖横梁的两端为四分之一圆弧状并与位于车厢左、右侧围骨架的立柱相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后围骨架包括车厢后围左、右侧立柱,所述车厢后围左、右侧立柱分别与车厢左、右侧围骨架的尾端立柱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底架包括悬挂部、轴部和中部,
所述悬挂部分为前悬挂部和后悬挂部,所述前悬挂部的外侧采用方形桁架,中间采用方形桁架并设置有加强斜撑,所述后悬挂部的中间采用扇形桁架,并在扇形桁架内部设置闪电状的加强斜撑,在后悬挂部的外侧还设置有桁架管,
所述轴部采用方形桁架,在方形桁架上预留悬架的安装位置,悬架固定在桁架上,在悬架中间设置有加强斜撑,
所述中部采用方形桁架,并在方形桁架中间设置有闪电状的加强斜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车身和车厢车身外部蒙皮材料采用玄武岩聚乳酸复合材料。
CN202322261527.7U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 Active CN220743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1527.7U CN220743162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1527.7U CN220743162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3162U true CN220743162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2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61527.7U Active CN220743162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31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3099B (zh) 大型矩形管底架的大客车全承载车身
CN204323486U (zh) 轻型纯电动客车及其底盘车架
CN105946977A (zh) 汽车车身骨架
CN111891156B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车内走廊车体结构
CN102923152A (zh) 轻量化转向架焊接构架及其焊接加工方法
CN203544138U (zh) 一种轻量化客车车身顶盖骨架结构
CN201405934Y (zh) 大型矩形管底架的大客车全承载车身
CN201432723Y (zh) 复合式全承载客车车身
CN106428211A (zh) 一种纯电动两级踏步公交客车车架
CN110406596B (zh) 一种客车用后桥段车架
CN213008133U (zh) 一种三轴转向架及其构架
CN207535985U (zh) 一种通用性强的卡车车架及一种电动卡车
CN220743162U (zh) 一种桁架式牵引房车结构
CN206598882U (zh) 一种汽车地板骨架
CN206125167U (zh) 一种纯电动两级踏步公交客车车架
CN105711649A (zh) 一种一体化板桁组合全承载式电动客车车身结构
CN204368293U (zh) 车辆底架及使用该车辆底架的纯电动客车
CN207535990U (zh)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CN210149425U (zh) 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
CN212332647U (zh) 新型内燃机车内走廊车体结构
CN215436610U (zh) 一种全承载客车中段车架系统
CN210760783U (zh) 一种机车四轴转向架
CN207579947U (zh) 客车底盘骨架
CN102328691B (zh) 一种车架
CN201694246U (zh) 一种自卸车用无副车架举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