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9425U - 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 - Google Patents

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49425U
CN210149425U CN201920671180.4U CN201920671180U CN210149425U CN 210149425 U CN210149425 U CN 210149425U CN 201920671180 U CN201920671180 U CN 201920671180U CN 210149425 U CN210149425 U CN 210149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longitudinal beam
front cabin
auxiliary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711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正东
吕正华
钟进
陆明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utomag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utomag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utomag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utomag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711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49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49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49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包括前机舱、下车架和悬架安装口;悬架安装口包括前悬架安装口与后悬架安装口。下车架采用若干根横梁和若干根纵梁构成底部基础框架,给前机舱、后悬架、防滚架和座椅支架提供安装结构,并保证整体的弯曲和扭转刚度。车身骨架的承载和受力由前机舱和下车架共同负责承载,多处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同时利用斜撑梁增强结构稳定性。如此焊接而成的整体框架对于应力的传递更加高效。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各项性能要求基础上,轻量化程度高;对于承载方面性能重点加强,和钣金车身相比,不仅减少了整车的重量,还可以保持和钣金车身一样甚至更佳的承载性。

Description

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骨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货车车架,均采用钢板冲压再焊接而成,技术复杂,工艺繁琐且需要巨大的冲压模具和焊接工装等投入;且一经设计定型,涉及到冲压模具和工装,改型改款十分不易,因此传统钣金车身不适合快速迭代和中期改款,而框架式车架很好的避免了上述问题,不仅可以快速迭代改款新车型,不需要大型冲压设备的投入,并且还可以根据不同车型对整车的承载进行重点加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包括前机舱、下车架和悬架安装口;
所述下车架包括第一横梁、前斜梁、主纵梁、第二横梁、副上纵梁、副下纵梁、第三横梁、减震梁、后斜撑、第四横梁、尾纵梁、尾梁和板簧安装梁。所述两侧前斜梁、主纵梁、副上纵梁、副下纵梁、后斜撑、第四横梁和尾梁均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
所述前斜梁后端与主纵梁固定连接,前斜梁前端与第一横梁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设于主纵梁中部位置,第二横梁两端与主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副上纵梁布置于主纵梁内侧,副上纵梁前端与第二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副下纵梁布置于副上纵梁正下方,副下纵梁前部与第一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主纵梁与其相邻的副上纵梁之间和两侧副上纵梁之间均设有第三横梁,副上纵梁外侧设有后斜撑,后斜撑前端与第三横梁固定连接,后端与副上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梁一端与主纵梁后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斜撑固定连接;板簧安装梁设于副上纵梁后部,板簧安装梁两端分别与两侧副上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梁与副上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尾梁与第四横梁之间设有若干尾纵梁;所述尾纵梁前端与第四横梁固定连接,后端与尾梁固定连接;
所述前机舱包括前摆臂安装梁、前机舱第一横梁、前机舱第二横梁、前机舱斜撑、仪表横梁、仪表立柱、仪表斜梁、前机舱上纵梁、前机舱斜梁、前机舱后斜梁、前机舱下纵梁、前机舱下斜撑、前机舱前斜撑、前机舱下横梁、踏板梁、前机舱下立柱、前机舱上斜撑和前机舱上横梁。所述前摆臂安装梁、仪表立柱、仪表斜梁、前机舱上纵梁、前机舱斜梁、前机舱后斜梁、前机舱下纵梁、前机舱下斜撑、前机舱前斜撑、前机舱下立柱和前机舱上斜撑均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于车身中轴线两侧。
所述前摆臂安装梁后端与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前机舱下横梁两端分别与前摆臂安装梁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下纵梁位于前摆臂安装梁上方,后端与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前机舱下纵梁与前摆臂安装梁之间设有前机舱前斜撑,所述前机舱前斜撑上端与前机舱下纵梁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下横梁固定连接;前机舱下纵梁与第一横梁之间设有前机舱下斜撑,所述前机舱下斜撑一端与前机舱下纵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第一横梁两端与前机舱下纵梁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第二横梁两端与前机舱下纵梁中部固定连接;前机舱下横梁与前机舱第二横梁之间设有前机舱下立柱,所述前机舱下立柱上端与前机舱第二横梁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上纵梁设于前机舱下纵梁上方,前机舱斜梁上端与前机舱上纵梁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前斜梁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上斜撑上端与前机舱上纵梁前端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下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后斜梁与前机舱上纵梁后端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下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上横梁两端分别与前机舱上斜撑上端固定连接;前机舱上横梁与前机舱第二横梁之间设有踏板梁,所述踏板梁上端与前机舱上横梁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第二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仪表立柱下端与前机舱后斜梁固定连接,上端与仪表横梁固定连接;仪表斜梁上端与仪表横梁两端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上纵梁固定连接。
所述悬架安装口包括前悬架安装口与后悬架安装口;
所述前悬架安装口包括前摆臂安装口和前减震器安装口;所述前摆臂安装口与前摆臂安装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口位于前机舱上纵梁内侧,与前机舱上纵梁、前机舱上横梁和仪表立柱均形成固定连接;
所述后悬架安装口包括后摆臂安装口、后减震器安装口和板簧安装口;所述后摆臂安装口位于副下纵梁后部,与副下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纵臂安装口位于主纵梁和后斜撑之间,与第三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后减震器安装口一端与减震梁固定连接,一端与第四横梁固定连接。板簧安装口位于板簧安装梁下端面,与板簧安装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车架还包括纵梁加强条、尾梁加强块、板簧安装梁加强块、副纵梁垂向加强块、副纵梁横向加强块和主梁加强块;所述主梁加强块一端与主纵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前斜梁固定连接;所述副上纵梁与副下纵梁之间设有若干副纵梁垂向加强块,副纵梁垂向加强块上端与副上纵梁固定连接,下端与副下纵梁固定连接;两侧副下纵梁之间设有若干副纵梁横向加强块,副纵梁横向加强块两端分别与两侧副下纵梁固定连接;纵梁加强条一端与副上纵梁前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纵梁固定连接;所述板簧安装梁加强块一端与副上纵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板簧安装梁固定连接。所述尾梁加强块设于尾纵梁前部,尾梁加强块一端与尾纵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副下纵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框架式结构,可使用简单型材如铝合金管材,结构简单,不需要投入高昂的冲压模具,仅需要简易的焊接卡具,投入低,便于产业化,改型拓展方便,可以根据需要搭配不同的上车身,上车身和车身骨架螺栓固定连接,且结构的强度、刚度高;本实用新型车身骨架重量可控制在300kg之内,在满足各项性能要求基础上,轻量化程度高;对于承载方面性能重点加强,和钣金车身相比,不仅减少了整车的重量,还可以保持和钣金车身一样甚至更佳的承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正面碰撞主视图;
图2为正面碰撞俯视图;
图3为侧面碰撞俯视图;
图4为车身骨架整体图;
图5为前机舱局部放大图;
图中,第一横梁01、前斜梁02、主纵梁03、第二横梁04、纵梁加强条05、副上纵梁06、副下纵梁07、第三横梁08、减震梁09、后减震器安装口10、后斜撑11、第四横梁12、尾纵梁13、尾梁14、尾梁加强块15、板簧安装口16、板簧安装梁17、板簧安装梁加强块18、后摆臂安装口19、纵臂安装口20、副纵梁垂向加强块21、副纵梁横向加强块22、主梁加强块23、前摆臂安装梁24、前机舱第一横梁25、前机舱第二横梁26、前机舱斜撑27、仪表横梁28、仪表立柱29、仪表斜梁30、前机舱上纵梁31、前机舱斜梁32、前机舱后斜梁33、前机舱下纵梁34、前机舱下斜撑35、前摆臂安装口36、前机舱前斜撑37、前机舱下横梁38、踏板梁39、前机舱下立柱40、前机舱上斜撑41、前机舱上横梁42、前减震器安装口4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4和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可用于电动货车车身骨架,包括前机舱、下车架和悬架安装口。
所述下车架包括第一横梁01、前斜梁02、主纵梁03、第二横梁04、副上纵梁06、副下纵梁07、第三横梁08、减震梁09、后斜撑11、第四横梁12、尾纵梁13、尾梁14和板簧安装梁17;所述两侧前斜梁02、主纵梁03、副上纵梁06、副下纵梁07、后斜撑11、第四横梁12和尾梁14均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
所述前斜梁02后端与主纵梁03固定连接,前斜梁02前端与第一横梁01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04设于主纵梁03中部位置,第二横梁04两端与主纵梁03固定连接;所述副上纵梁06布置于主纵梁03内侧,副上纵梁06前端与第二横梁04固定连接;所述副下纵梁07布置于副上纵梁06正下方,副下纵梁07前部与第一横梁01固定连接;所述主纵梁03与其相邻的副上纵梁06之间和两侧副上纵梁06之间均设有第三横梁08,副上纵梁06外侧设有后斜撑11,后斜撑11前端与第三横梁08固定连接,后端与副上纵梁06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梁09一端与主纵梁03后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斜撑11固定连接。板簧安装梁17设于副上纵梁06后部,板簧安装梁17两端分别与两侧副上纵梁06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梁12与副上纵梁06固定连接;所述尾梁14与第四横梁12之间设有若干尾纵梁13;所述尾纵梁13前端与第四横梁12固定连接,后端与尾梁14固定连接;
所述前机舱包括前摆臂安装梁24、前机舱第一横梁25、前机舱第二横梁26、前机舱斜撑27、仪表横梁28、仪表立柱29、仪表斜梁30、前机舱上纵梁31、前机舱斜梁32、前机舱后斜梁33、前机舱下纵梁34、前机舱下斜撑35、前机舱前斜撑37、前机舱下横梁38、踏板梁39、前机舱下立柱40、前机舱上斜撑41和前机舱上横梁42;所述前摆臂安装梁24、仪表立柱29、仪表斜梁30、前机舱上纵梁31、前机舱斜梁32、前机舱后斜梁33、前机舱下纵梁34、前机舱下斜撑35、前机舱前斜撑37、前机舱下立柱40和前机舱上斜撑41均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于车身中轴线两侧。
所述前摆臂安装梁24后端与所述第一横梁01固定连接,前机舱下横梁38两端分别与前摆臂安装梁24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下纵梁34位于前摆臂安装梁24上方,后端与所述第一横梁01固定连接;前机舱下纵梁34与前摆臂安装梁24之间设有前机舱前斜撑37,所述前机舱前斜撑37上端与前机舱下纵梁34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下横梁38固定连接;前机舱下纵梁34与第一横梁01之间设有前机舱下斜撑35,所述前机舱下斜撑35一端与前机舱下纵梁3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01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第一横梁25两端与前机舱下纵梁34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第二横梁26两端与前机舱下纵梁34中部固定连接;前机舱下横梁38与前机舱第二横梁26之间设有前机舱下立柱40,所述前机舱下立柱40上端与前机舱第二横梁26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下横梁38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上纵梁31设于前机舱下纵梁34上方,前机舱斜梁32上端与前机舱上纵梁31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前斜梁02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上斜撑41上端与前机舱上纵梁31前端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下纵梁34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后斜梁33与前机舱上纵梁31后端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下纵梁34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上横梁42两端分别与前机舱上斜撑41上端固定连接;前机舱上横梁42与前机舱第二横梁26之间设有踏板梁39,所述踏板梁39上端与前机舱上横梁42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第二横梁26固定连接;所述仪表立柱29下端与前机舱后斜梁33固定连接,上端与仪表横梁28固定连接;仪表斜梁30上端与仪表横梁28两端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上纵梁31固定连接。
所述悬架安装口包括前悬架安装口与后悬架安装口;
所述前悬架安装口包括前摆臂安装口36和前减震器安装口43;所述前摆臂安装口36与前摆臂安装梁24固定连接;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口43位于前机舱上纵梁31内侧,与前机舱上纵梁31、前机舱上横梁42和仪表立柱29均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后悬架安装口包括后摆臂安装口19、后减震器安装口10和板簧安装口16;所述后摆臂安装口19位于副下纵梁07后部,与副下纵梁07固定连接;所述纵臂安装口20位于主纵梁03和后斜撑11之间,与第三横梁08固定连接;所述后减震器安装口10一端与减震梁09固定连接,一端与第四横梁12固定连接;板簧安装口16位于板簧安装梁17下端面,与板簧安装梁17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车架还包括纵梁加强条05、尾梁加强块15、板簧安装梁加强块18、副纵梁垂向加强块21、副纵梁横向加强块22和主梁加强块23;所述纵梁加强条05和尾梁加强块15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于车身中轴线两侧;所述主梁加强块23具有两块且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所述主梁加强块23一端与主纵梁0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前斜梁02固定连接;所述副上纵梁06与副下纵梁07之间设有若干副纵梁垂向加强块21,副纵梁垂向加强块21上端与副上纵梁06固定连接,下端与副下纵梁07固定连接;两侧副下纵梁07之间设有若干副纵梁横向加强块22,副纵梁横向加强块22两端分别与两侧副下纵梁07固定连接;纵梁加强条05一端与副上纵梁06前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纵梁03固定连接;所述板簧安装梁加强块18具有四块,且关于车身中轴线和板簧安装梁17对称布置,所述板簧安装梁加强块18一端与副上纵梁0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板簧安装梁17固定连接。所述尾梁加强块15设于尾纵梁13前部,尾梁加强块15一端与尾纵梁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副下纵梁07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前机舱采用最简单的铝型材桁架结构,并在梁上安装简易支架,能够安装承载车辆动力驱动系统以及驾驶操纵系统,并为前悬架提供安装结构,该结构紧凑,受力高效。下车架同样采用最简单的钢型材桁架结构,并在梁上安装简易支架,承载车辆后悬架。下车架采用若干根横梁和若干根纵梁构成底部基础框架,搭建简易高效底部车身框架结构,实现前端框架,后部框架的连接和搭载,给前机舱、后悬架、防滚架和座椅支架提供安装结构,并保证整体的弯曲和扭转刚度,且上平面可以保证货箱平面平整度并且使得货箱高度尽可能低,使得货箱空间最大化。整车支架为功能件提供安装结构,把各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局部结构加强,增加稳定性,对整体车架的弯曲和扭转刚度有很大贡献。座椅支架分为上下两层,均可以拆卸,为座椅提供安装结构,方便安装,同时保护座椅下方的电池。防滚架与前机舱和下车架固定连接,把前机舱和下车架更紧密的固定在一起,同时给驾乘人员提供保护,对整车骨架的扭转改善较大。
本实用新型车身骨架可整体采用铝合金材料,重量可设计为仅290kg左右,在满足各项性能要求基础上,轻量化程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和受力由前机舱和下车架共同负责,多处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同时利用斜撑梁增强结构稳定性。如此焊接而成的整体框架对于应力的传递更加高效。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受到正面碰撞时,首先接触的是前机舱,前机舱的左右纵梁可以把应力传递到下车架上,多传递路径可以有效保证乘客的安全。
如图3所示,在受到侧面碰撞时,多根横梁的结构为传递应力提供了路径,可以有效的把碰撞能量转移到另一侧。
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机舱、下车架和悬架安装口;
所述下车架包括第一横梁(01)、前斜梁(02)、主纵梁(03)、第二横梁(04)、副上纵梁(06)、副下纵梁(07)、第三横梁(08)、减震梁(09)、后斜撑(11)、第四横梁(12)、尾纵梁(13)、尾梁(14)和板簧安装梁(17);所述前斜梁(02)、主纵梁(03)、副上纵梁(06)、副下纵梁(07)、后斜撑(11)、第四横梁(12)和尾梁(14)均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
所述前斜梁(02)后端与主纵梁(03)固定连接,前斜梁(02)前端与第一横梁(01)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04)设于主纵梁(03)中部位置,第二横梁(04)两端与主纵梁(03)固定连接;所述副上纵梁(06)布置于主纵梁(03)内侧,副上纵梁(06)前端与第二横梁(04)固定连接;所述副下纵梁(07)布置于副上纵梁(06)正下方,副下纵梁(07)前部与第一横梁(01)固定连接;所述主纵梁(03)与其相邻的副上纵梁(06)之间和两侧副上纵梁(06)之间均设有第三横梁(08),副上纵梁(06)外侧设有后斜撑(11),后斜撑(11)前端与第三横梁(08)固定连接,后端与副上纵梁(06)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梁(09)一端与主纵梁(03)后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斜撑(11)固定连接;板簧安装梁(17)设于副上纵梁(06)后部,板簧安装梁(17)两端分别与两侧副上纵梁(06)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梁(12)与副上纵梁(06)固定连接;所述尾梁(14)与第四横梁(12)之间设有若干尾纵梁(13);所述尾纵梁(13)前端与第四横梁(12)固定连接,后端与尾梁(14)固定连接;
所述前机舱包括前摆臂安装梁(24)、前机舱第一横梁(25)、前机舱第二横梁(26)、前机舱斜撑(27)、仪表横梁(28)、仪表立柱(29)、仪表斜梁(30)、前机舱上纵梁(31)、前机舱斜梁(32)、前机舱后斜梁(33)、前机舱下纵梁(34)、前机舱下斜撑(35)、前机舱前斜撑(37)、前机舱下横梁(38)、踏板梁(39)、前机舱下立柱(40)、前机舱上斜撑(41)和前机舱上横梁(42);所述前摆臂安装梁(24)、前机舱斜撑(27)、仪表立柱(29)、仪表斜梁(30)、前机舱上纵梁(31)、前机舱斜梁(32)、前机舱后斜梁(33)、前机舱下纵梁(34)、前机舱下斜撑(35)、前机舱前斜撑(37)、前机舱下立柱(40)和前机舱上斜撑(41)均关于车身中轴线对称布置于车身中轴线两侧;
所述前摆臂安装梁(24)后端与所述第一横梁(01)固定连接,前机舱下横梁(38)两端分别与前摆臂安装梁(24)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下纵梁(34)位于前摆臂安装梁(24)上方,后端与所述第一横梁(01)固定连接;前机舱下纵梁(34)与前摆臂安装梁(24)之间设有前机舱前斜撑(37),所述前机舱前斜撑(37)上端与前机舱下纵梁(34)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下横梁(38)固定连接;前机舱下纵梁(34)与第一横梁(01)之间设有前机舱下斜撑(35),所述前机舱下斜撑(35)一端与前机舱下纵梁(3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01)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第一横梁(25)两端与前机舱下纵梁(34)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第二横梁(26)两端与前机舱下纵梁(34)中部固定连接;前机舱下横梁(38)与前机舱第二横梁(26)之间设有前机舱下立柱(40),所述前机舱下立柱(40)上端与前机舱第二横梁(26)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下横梁(38)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上纵梁(31)设于前机舱下纵梁(34)上方,前机舱斜梁(32)上端与前机舱上纵梁(31)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前斜梁(02)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上斜撑(41)上端与前机舱上纵梁(31)前端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下纵梁(34)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后斜梁(33)与前机舱上纵梁(31)后端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下纵梁(34)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舱上横梁(42)两端分别与前机舱上斜撑(41)上端固定连接;前机舱上横梁(42)与前机舱第二横梁(26)之间设有踏板梁(39),所述踏板梁(39)上端与前机舱上横梁(42)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第二横梁(26)固定连接;所述仪表立柱(29)下端与前机舱后斜梁(33)固定连接,上端与仪表横梁(28)固定连接;仪表斜梁(30)上端与仪表横梁(28)两端固定连接,下端与前机舱上纵梁(31)固定连接;
所述悬架安装口包括前悬架安装口与后悬架安装口;
所述前悬架安装口包括前摆臂安装口(36)和前减震器安装口(43);所述前摆臂安装口(36)与前摆臂安装梁(24)固定连接;所述前减震器安装口(43)位于前机舱上纵梁(31)内侧,与前机舱上纵梁(31)、前机舱上横梁(42)和仪表立柱(29)均形成固定连接;
所述后悬架安装口包括后摆臂安装口(19)、纵臂安装口(20)、后减震器安装口(10)和板簧安装口(16);所述后摆臂安装口(19)位于副下纵梁(07)后部,与副下纵梁(07)固定连接;所述纵臂安装口(20)位于主纵梁(03)和后斜撑(11)之间,与第三横梁(08)固定连接;所述后减震器安装口(10)一端与减震梁(09)固定连接,一端与第四横梁(12)固定连接;板簧安装口(16)位于板簧安装梁(17)下端面,与板簧安装梁(1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架还包括纵梁加强条(05)、尾梁加强块(15)、板簧安装梁加强块(18)、副纵梁垂向加强块(21)、副纵梁横向加强块(22)和主梁加强块(23);所述主梁加强块(23)一端与主纵梁(0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前斜梁(02)固定连接;所述副上纵梁(06)与副下纵梁(07)之间设有若干副纵梁垂向加强块(21),副纵梁垂向加强块(21)上端与副上纵梁(06)固定连接,下端与副下纵梁(07)固定连接;两侧副下纵梁(07)之间设有若干副纵梁横向加强块(22),副纵梁横向加强块(22)两端分别与两侧副下纵梁(07)固定连接;纵梁加强条(05)一端与副上纵梁(06)前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纵梁(03)固定连接;所述板簧安装梁加强块(18)一端与副上纵梁(0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板簧安装梁(17)固定连接;所述尾梁加强块(15)设于尾纵梁(13)前部,尾梁加强块(15)一端与尾纵梁(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副下纵梁(07)固定连接。
CN201920671180.4U 2019-05-13 2019-05-13 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 Active CN210149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1180.4U CN210149425U (zh) 2019-05-13 2019-05-13 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1180.4U CN210149425U (zh) 2019-05-13 2019-05-13 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49425U true CN210149425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58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71180.4U Active CN210149425U (zh) 2019-05-13 2019-05-13 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494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5922A (zh) * 2020-11-17 2021-01-26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重型越野车及其回转支撑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5922A (zh) * 2020-11-17 2021-01-26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重型越野车及其回转支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39021B1 (en) Wheel-beam axleless vehicle frame
CN107651021B (zh) 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车身结构
CN210391305U (zh) 一种分段式可实现快速更换动力电池的电动物流车车架结构
CN202147725U (zh) 车身骨架结构
CN102530081A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架
CN105946977A (zh) 汽车车身骨架
CN109018023A (zh) 可变车身结构
CN207191175U (zh) 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车身结构
CN210149425U (zh) 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
CN102211615B (zh) 一种轻量化客车车身结构及其型材
CN109383625A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骨架
CN110816455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前舱结构
CN205930915U (zh) 一种客车侧围骨架
CN201457469U (zh) 主副一体化工程车车架
CN210555125U (zh) 可拆卸模块化框架式车架
CN206427120U (zh) 一种用于电动方程式赛车的车架
CN207683632U (zh) 一种轻量化客车车身侧围骨架结构
CN216034655U (zh) 一种轻量化轻卡车架总成
CN208134437U (zh) 一种车身骨架结构及具有该车身骨架结构的汽车
CN209142233U (zh) 一种高强度铝合金框架式车架
CN102328691B (zh) 一种车架
CN209305654U (zh) 电动汽车的半承载式车身的车架结构
CN207790853U (zh) 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CN220785903U (zh) 一种铝焊接副车架结构
CN215436610U (zh) 一种全承载客车中段车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