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5620A - 光阑装置和透镜镜筒 - Google Patents

光阑装置和透镜镜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5620A
CN111295620A CN201880070946.1A CN201880070946A CN111295620A CN 111295620 A CN111295620 A CN 111295620A CN 201880070946 A CN201880070946 A CN 201880070946A CN 111295620 A CN111295620 A CN 111295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blade
aperture
substrate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09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远藤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h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tto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h Inc filed Critical Nittoh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295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562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6Two or more co-operating pivoted blades, e.g. iris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光阑装置和透镜镜筒,既能够高精度地设定孔径光阑的孔径,也能够在径向上小型化;该光阑装置具备:形成有光路用的开口(M)且呈环状的基板(12a);可转动地安装于基板(12a)上的多枚光阑叶片(13);用于使光阑叶片(13)相对于基板(12a)转动的叶片转动部件;以及相对于基板(12a)朝向光阑叶片(13)的转动方向的一侧对多枚光阑叶片(13)分别施力的施力部件(16);叶片转动部件上形成有用于使光阑叶片(13)相对于基板(12a)转动而改变孔径光阑的孔径的凸轮槽(14a),光阑叶片(13)上固定有与凸轮槽(14a)卡合的凸轮突起(19),光阑叶片(13)上固定有从光阑叶片(13)的表面竖起并与施力部件(16)卡合的施力用突起(20);凸轮突起(19)在施力部件(16)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与凸轮槽(14a)的侧面接触。

Description

光阑装置和透镜镜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变孔径光阑的孔径的光阑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具备光阑装置的透镜镜筒。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改变孔径光阑的孔径的光阑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述的光阑装置具备:基板,其形成有以光轴为中心的圆形状的开口部;7枚光阑叶片,其可转动地安装于基板上;以及驱动环,其相对于基板以光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而使7枚光阑叶片转动。基板上形成有可转动地支撑光阑叶片的多个叶片安装轴。光阑叶片上形成有供叶片安装轴插入的安装孔。另外,光阑叶片上形成有用于使光阑叶片相对于基板转动的凸轮槽,驱动环上形成有插入凸轮槽的连接轴。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光阑装置中,叶片安装轴上安装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一个臂部与形成于基板上的突起部卡合,扭力弹簧的另一个臂部与光阑叶片的外周缘卡合。扭力弹簧以叶片安装轴为中心朝向使孔径光阑的孔径增大的方向对光阑叶片施力。在扭力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形成于光阑叶片上的凸轮槽的侧面(凸轮面)始终与形成于驱动环上的连接轴接触。因此,在该光阑装置中,能够防止光阑叶片相对于驱动环晃动,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设定孔径光阑的孔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22239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光阑装置中,由于利用扭力弹簧对光阑叶片施力,因此,如上所述,能够防止光阑叶片相对于驱动环晃动,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设定孔径光阑的孔径。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光阑装置中,由于安装于作为光阑叶片的转动中心的叶片安装轴上的扭力弹簧的臂部与光阑叶片的外周缘卡合,因而容易导致光阑装置在光阑装置的径向上大型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设定孔径光阑的口径,也能够在径向上小型化的光阑装置。另外,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光阑装置的透镜镜筒。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光阑装置是改变孔径光阑的孔径的光阑装置,其具备:环状的基板,其形成有光路用的开口;多枚光阑叶片,其配置于光路的光轴的周围,并可转动地安装于基板上;环状的叶片转动部件,其沿着以光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相对于基板相对转动而使光阑叶片相对于基板转动;以及施力部件,其相对于基板朝向光阑叶片的转动方向的一侧对多枚光阑叶片分别施力;在光阑叶片和叶片转动部件的任意一者上,形成有用于使光阑叶片相对于基板转动而改变孔径光阑的孔径的凸轮槽;在光阑叶片和叶片转动部件的任意另一者上,形成或固定有与凸轮槽卡合的凸轮突起;光阑叶片上形成或固定有从光阑叶片的表面竖起并与施力部件卡合的施力用突起;凸轮突起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与凸轮槽的侧面接触。
本发明的光阑装置具备相对于基板朝向光阑叶片的转动方向的一侧对多枚光阑叶片分别施力的施力部件。另外,在本发明中,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设置于光阑叶片和叶片转动部件的任意一者上的凸轮槽的侧面与设置于光阑叶片和叶片转动部件的任意另一者上的凸轮突起接触。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防止光阑叶片相对于叶片转动部件晃动,从而能够高精确地设定孔径光阑的孔径。
另外,在本发明中,与施力部件卡合的施力用突起以从光阑叶片的表面竖起的方式形成或固定于光阑叶片上。因此,与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光阑装置那样安装于光阑叶片的转动中心上的扭力弹簧的臂部与光阑叶片的外周缘卡合的情况相比较,本发明可以将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作用于光阑叶片上的位置设定在光阑装置的径向内侧。因此,与专利文献1所述的光阑装置相比较,本发明可以将施力部件配置于光阑装置的径向内侧,由此可以在径向上使光阑装置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基板具备用于保持施力部件的一部分的施力部件保持部;施力部件保持部配置于施力用突起的圆周方向的一侧。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在施力部件保持部与施力用突起之间,施力部件沿圆周方向而配置。因此,可以将施力部件配置于光阑装置的径向更靠内侧处,由此可以在径向上进一步使光阑装置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施力部件是由卷绕线圈而成的卷绕部、从卷绕部的一端延伸的第一臂部、以及从卷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二臂部构成的扭力弹簧;第一臂部与施力用突起卡合;施力部件保持部是插入卷绕部的内周侧的突起。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将作为施力部件的扭力弹簧安装在施力部件保持部上。
在本发明中,优选施力部件朝向使多枚光阑叶片将孔径光阑的孔径缩小的方向对光阑叶片施力。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缩小多枚光阑叶片转动至孔径光阑的孔径变为最小的位置时的孔径光阑的孔径。即,在施力部件朝向使多枚光阑叶片将孔径光阑的孔径增大的方向对光阑叶片施力的情况下,光阑叶片转动至孔径光阑的孔径变为最小的位置时的孔径光阑的孔径会增大与凸轮槽和凸轮突起之间的间隙对应的量,而在如上构成的情况下,光阑叶片转动至孔径光阑的孔径变为最小的位置时的孔径光阑孔径会缩小与凸轮槽和凸轮突起之间的间隙对应的量。因此,能够进一步缩小光阑叶片转动至孔径光阑的孔径变为最小的位置时的孔径光阑的孔径。
在本发明中,优选光阑叶片在光轴的方向即光轴方向上配置于基板的一侧;基板上形成有供施力用突起插通的插通孔;施力部件在光轴方向上配置于基板的另一侧,并在基板的另一侧与施力用突起卡合。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即使施力部件配置于光阑装置的径向更靠内侧处,也可以防止光阑叶片与施力部件相互干扰。因此,可以将施力部件配置于光阑装置的径向更靠内侧处,由此可以在径向上进一步使光阑装置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凸轮突起形成或固定于光阑叶片上,并从光阑叶片的一侧表面竖起;施力用突起从光阑叶片的另一侧表面竖起;凸轮突起和施力用突起配置于同一轴上。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即使通过作用于施力用突起上的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使凸轮突起与凸轮槽的侧面接触,也可以抑制形成为薄平板状的光阑叶片扭曲。
在本发明中,优选光阑装置具备开口形成部件,开口形成部件具有以光轴为轴心的圆筒部和基板,基板形成为以光轴为轴心的圆环状并从圆筒部的一端朝向圆筒部的径向外侧呈凸缘状扩展;第二臂部与圆筒部卡合。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施力部件保持部和圆筒部以稳定的状态保持施力部件。另外,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由于第二臂部与在光阑装置的径向上配置于相比基板更靠内侧处的圆筒部卡合,因而可以将施力部件配置于光阑装置的径向的更内侧。因此,可以在径向上进一步使光阑装置小型化。
本发明的光阑装置例如可以使用于具备光阑驱动筒和连接部件的透镜镜筒中,其中,光阑驱动筒与开口形成部件一起以光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连接部件的一端侧与圆筒部卡合,另一端侧与光阑驱动筒卡合。在该透镜镜筒中,例如光阑装置具备以使开口形成部件能够以光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保持开口形成部件的保持筒,并且,保持筒以限制叶片转动部件沿圆周方向移动的状态保持叶片转动部件,以防叶片转动部件相对于保持筒沿圆周方向移动。
在该透镜镜筒中,既能够高精度地设定孔径光阑的孔径,也能够在径向上使光阑装置小型化。另外,在该透镜镜筒中,由于能够在径向上使光阑装置小型化,因而能够在径向上使透镜镜筒小型化。进而,在该透镜镜筒中,由于扭力弹簧的第二臂部与用于保持连接部件的一端侧的圆筒部卡合,因而无需另外设置用于卡合第二臂部的卡合部。因此,在该透镜镜筒中,能够简化透镜镜筒的构成。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光阑装置中,既能够高精度地设定孔径光阑的孔径,也能够在径向上使光阑装置小型化。另外,在本发明的透镜镜筒中,既能够在径向上使透镜镜筒小型化,也能够简化透镜镜筒的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透镜镜筒的摄像装置的概略图。
图2中的(A)是图1所示的透镜镜筒的一部分的立体图,(B)是(A)所示的透镜镜筒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光阑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光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光阑装置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开口形成部件上安装有光阑叶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相反侧表示图6所示的开口形成部件上安装有光阑叶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5的E部分的构成的放大图。
图9是形成于图5所示的光阑叶片之间的间隙的周边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施力部件保持部的构成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透镜镜筒
6:光阑装置
7:光阑驱动筒
8:连接部件
11:保持筒
12:开口形成部件
12a:基板
12b:圆筒部
12e:插通孔
12f:弹簧保持部(施力部件保持部)
13:光阑叶片
14:叶片转动部件
14a:凸轮槽
16:扭力弹簧(施力部件)
16a:卷绕部
16b:第一臂部
16c:第二臂部
19:凸轮突起
20:施力用突起
30:垫圈(施力部件保持部)
L:光轴
M: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透镜镜筒的概略构成)
图1是使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透镜镜筒1的摄像装置3的概略图。图2中的(A)是图1所示的透镜镜筒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中的(B)是图2中的(A)所示的透镜镜筒1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本发明的透镜镜筒1具备多个透镜2,并使用于摄像装置3。透镜镜筒1例如为可换镜头,并且可拆装地安装于摄像装置3的装置主体4上。或者,透镜镜筒1固定在装置主体4上,并与装置主体4呈一体。装置主体4具备C-MOS图像传感器等的摄像元件(省略图示)。透镜镜筒1整体上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并且,形成为大致圆柱状的透镜镜筒1的轴心与透镜2的光轴(即光路的光轴)L一致。
透镜镜筒1具备:光阑装置6,其通过改变孔径光阑的孔径而调节射入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的光的量(光量);光阑驱动筒7,其与构成光阑装置6的一部分的后述开口形成部件12一起以光轴L为中心进行转动;连接部件8,其一端侧与开口形成部件12卡合且另一端侧与光阑驱动筒7卡合;以及透镜镜筒主体9,其保持光阑装置6和光阑驱动筒7。此外,图1中省略了光阑驱动筒7和连接部件8的图示。
透镜镜筒主体9固定在装置主体4上,或者可拆装地安装于装置主体4上。光阑驱动筒7形成为圆筒状。光阑驱动筒7的轴心与光轴L一致。光阑驱动筒7以使光阑驱动筒7能够以光轴L为中心相对于透镜镜筒主体9转动的方式保持于透镜镜筒主体9中。在本方式中,通过手动使光阑驱动筒7相对于透镜镜筒主体9转动。但是,透镜镜筒1也可以具备使光阑驱动筒7自动转动的转动机构。
(光阑装置的构成和透镜镜筒的具体构成)
图3是图2所示的光阑装置6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光阑装置6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光阑装置6的构成的主视图。图6是在图4所示的开口形成部件12上安装有光阑叶片13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从相反侧表示图6所示的开口形成部件12上安装有光阑叶片13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用于说明图5的E部分的构成的放大图。图9是形成于图5所示的光阑叶片13之间的间隙S的周边部分的放大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光轴L的方向(光轴方向)的一侧(图2等中的Z1方向侧)设为“前”侧,将其相反侧(光轴方向的另一侧)即图2等中的Z2方向侧设为“后”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以光轴L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设为“圆周方向”,将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
光阑装置6形成为扁平的大致圆筒状。光阑装置6的轴心与光轴L一致。光阑装置6具备固定于透镜镜筒主体9上的保持筒11。另外,光阑装置6具备:开口形成部件12,其具有形成有光路用的开口M且呈环状的基板12a;多枚光阑叶片13,其配置于光轴L的周围且可转动地安装于基板12a上;环状的叶片转动部件14,其相对于基板12a沿圆周方向进行相对转动而使光阑叶片13相对于基板12a转动。
另外,光阑装置6具备防止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光阑叶片13之间的间隙S(参照图5)漏光的多枚防漏光叶片15。具体而言,光阑装置6具备与光阑叶片13相同枚数的防漏光叶片15。防漏光叶片15可转动地安装于基板12a上。本方式的光阑装置6具备11枚光阑叶片13和11枚防漏光叶片15。此外,在图4和图8中,光阑叶片13和防漏光叶片15各自仅示出了一枚,图5中仅示出了两枚光阑叶片13和一枚防漏光叶片15。另外,图6仅中仅示出了一枚光阑叶片13。
进而,光阑装置6还具备施力部件16,该施力部件16相对于基板12a朝向光阑叶片13的转动方向的一侧对多枚光阑叶片13分别施加作用力。具体而言,光阑装置6具备与光阑叶片13相同数量的施力部件16。即,光阑装置6具备11个施力部件16。本方式的施力部件16是由卷绕线圈而成的卷绕部16a、从卷绕部16a的一端延伸的第一臂部16b、以及从卷绕部16a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二臂部16c构成的扭力弹簧(扭簧)。因此,以下将施力部件16记为“扭力弹簧16”。此外,图4、图5、图7、图8中仅示出了一个扭力弹簧16。
叶片转动部件14形成为平板状和圆环状。叶片转动部件14被配置为叶片转动部件14的厚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并且被配置为叶片转动部件14的轴心与光轴L一致。叶片转动部件14上形成有用于使光阑叶片13相对于基板12a转动而改变孔径光阑的孔径的凸轮槽14a。具体而言,叶片转动部件14上形成有与光阑叶片13相同数量的凸轮槽14a。即,叶片转动部件14上形成有11个凸轮槽14a。凸轮槽14a沿前后方向贯穿叶片转动部件14。另外,11个凸轮槽14a在圆周方向上以一定的间距形成。在叶片转动部件14的外周侧的一个位置处,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14b。
光阑叶片13由具有遮光性的遮光材料形成。另外,光阑叶片13形成为薄平板状。光阑叶片13被配置为光阑叶片13的厚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光阑叶片13配置于叶片转动部件14的后侧。在光阑叶片13的基端部上,固定有作为光阑叶片13相对于基板12a的转动中心的转动中心突出18、与凸轮槽14a卡合的凸轮突起19、以及与扭力弹簧16卡合的施力用突起20。转动中心突起18、凸轮突起19以及施力用突起20形成为圆柱状。
转动中心突起18、凸轮突起19以及施力用突起20从光阑叶片13的表面竖起。具体而言,凸轮突起19从光阑叶片13的一侧表面竖起,转动中心突起18和施力用突起20从光阑叶片13的另一侧表面竖起。在本方式中,凸轮突起19从光阑叶片13的前表面朝向前侧竖起,转动中心突起18和施力用突起20从光阑叶片13的后表面朝向后侧竖起。即,凸轮突起19的后端部、转动中心突起18的前端部以及施力用突起20的前端部固定在光阑叶片13上。
转动中心突起18、施力用突起20以及凸轮突起19从光阑叶片13的基端朝向顶端依次配置。凸轮突起19插入凸轮槽14a并嵌在凸轮槽14a中。形成为圆柱状的凸轮突起19的外径小于凸轮槽14a的宽度。施力用突起20的长度大于转动中心突起18的长度。在本方式中,转动中心突起18、凸轮突起19以及施力用突起20铆接固定于光阑叶片13上。此外,转动中心突起18、凸轮突起19以及施力用突起20也可以与光阑叶片13呈一体地形成。
防漏光叶片15由具有遮光性的遮光材料形成。另外,防漏光叶片15形成为薄平板状。防漏光叶片15被配置为防漏光叶片15的厚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防漏光叶片15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叶片转动部件14与光阑叶片13之间。在防漏光叶片15的基端部上,固定有作为防漏光叶片15相对于基板12a的转动中心的转动中心突起21。转动中心突起21形成为圆柱状。转动中心突起21从防漏光叶片15的后表面朝向后侧竖起。在本方式中,转动中心突起21铆接固定于防漏光叶片15上。此外,转动中心突起21也可以与防漏光叶片15呈一体地形成。
另外,防漏光叶片15上形成有用于使防漏光叶片15相对于基板12a转动的凸轮槽15a。凸轮槽15a形成于防漏光叶片15的相比转动中心突起21更靠近顶端侧的位置处。凸轮槽15a沿前后方向贯穿防漏光叶片15。凸轮突起19插通在凸轮槽15a中。
开口形成部件12由上述基板12a和圆筒部12b构成。圆筒部12b形成为以光轴L为轴心的圆筒状。基板12a形成为以光轴L为轴心的圆环状,开口M呈圆形状。另外,基板12a从圆筒部12b的一端(具体为圆筒部12b的前端)朝向径向(即圆筒部12b的径向)外侧呈凸缘状扩展。即,开口形成部件12形成为具有凸缘的圆筒状。基板12a形成为平板状,并且,基板12a的厚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
基板12a配置于11枚光阑叶片13的后侧。即,11枚光阑叶片13配置于基板12a的前侧。基板12a的外周侧部分形成有供转动中心突起18插入的插入孔12c和供转动中心突起21插入的插入孔12d。在本方式中,基板12a上形成有11个插入孔12c和11个插入孔12d。11个插入孔12c沿圆周方向以一定的间距形成,11个插入孔12d也沿圆周方向以一定的间距形成。插入孔12c、12d沿前后方向贯穿基板12a。光轴L与插入孔12c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等于光轴L与插入孔12d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插入孔12c、12d形成为圆孔状。转动中心突起18可转动地支撑于插入孔12c中,转动中心突起21可转动地支撑于插入孔12d中。
另外,基板12a的外周侧部分形成有供施力用突起20插通的插通孔12e。在本方式中,基板12a上形成有11个插通孔12e。11个插通孔12e沿圆周方向以一定的间距形成。插通孔12e沿前后方向贯穿基板12a。另外,插通孔12e形成为以插入孔12c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插通孔12e在圆周方向上配置于插入孔12c与插入孔12d之间。施力用突起20的顶端面配置于相比基板12a的后表面更靠后侧的位置处(参照图7)。
基板12a的后表面上形成有用于保持扭力弹簧16的一部分的弹簧保持部12f(参照图7)。弹簧保持部12f是从基板12a的后表面朝向后侧突出的扁平圆筒状的突起。在本方式中,基板12a的后表面上形成有11个弹簧保持部12f。11个弹簧保持部12f沿圆周方向以一定的间距形成。弹簧保持部12f插通于扭力弹簧16的卷绕部16a的内周侧。弹簧保持部12f的前后方向的高度大于卷绕部16a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本方式的弹簧保持部12f是施力部件保持部。此外,图5、图7以及图8中仅图示出了一个弹簧保持部12f。
如图7所示,弹簧保持部12f以在径向上与插入孔12d相邻的方式形成于相比插入孔12d更靠近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即,弹簧保持部12f配置于与转动中心突起18错开的位置处。如上所述,由于插通孔12e在圆周方向上配置于插入孔12c与插入孔12d之间,因此,在径向上与插入孔12d相邻而配置的弹簧保持部12f和插通于插通孔12e中的施力用突起20被配置为在圆周方向上相邻。即,弹簧保持部12f配置于施力用突起20的圆周方向上的一侧。
圆柱状的连接部件8的一端侧与圆筒部12b卡合。具体而言,连接部件8的一端侧被固定在圆筒部12b上。另外,圆筒部12b上固定有三个连接部件8的一端侧。三个连接部件8从圆筒部12b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另外,三个连接部件8以光轴L为中心呈等角度间距地配置。此外,如图2所示,连接部件8具备阶梯轴25、供阶梯轴25插通的圆筒状的两个圆筒部件26、以及用于将两个圆筒部件26固定在阶梯轴25上的螺钉27。
如上所述,扭力弹簧16由卷绕部16a、第一臂部16b以及第二臂部16c构成。第一臂部16b和第二臂部16c从卷绕部16a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第一臂16b的顶端部略微弯曲。第二臂部16c的顶端部卷绕成圆形状。如上所述,卷绕部16a中插通有弹簧保持部12f,扭力弹簧16配置于基板12a的后侧。
第一臂部16b与施力用突起20卡合。即,扭力弹簧16在基板12a的后侧与施力用突起20卡合。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第一臂部16b的顶端部从径向外侧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施力用突起20的顶端部的外周面接触,其中,该施力用突起20从基板12a的后表面进一步朝向后侧突出。第二臂部16c卡在开口形成部件12的圆筒部12b上。具体而言,第二臂部16c的顶端部从径向外侧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圆筒部12b的外周面接触。扭力弹簧16通过圆筒部12b和弹簧保持部12f而被保持在开口形成部件12上。
保持筒11形成为前端侧具有凸缘部的带凸缘的圆筒状。保持筒11的轴心与光轴L一致。保持筒11的内周侧配置有开口形成部件12、光阑叶片13、叶片转动部件14、防漏光叶片15以及扭力弹簧16。保持筒11的前端部的内周面上安装有卡环29。通过该卡环29来防止开口形成部件12、光阑叶片13、叶片转动部件14、防漏光叶片15以及扭力弹簧16从保持筒11的内周侧脱落。
保持筒11以使开口形成部件12能够以光轴L为中心转动的方式保持开口形成部件12。保持筒11上形成有供连接部件8插通的插通孔11a。插通孔11a沿径向贯穿保持筒11。另外,插通孔11a是以圆周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插通孔11a在圆周方向上以一定的间距形成于三个位置处。在保持筒11的内周侧,以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形成有与基板12a的后表面对置的对置面。通过该对置面,防止保持在开口形成部件12上的扭力弹簧16从开口形成部件12上脱落。
在保持筒11的前端部的内周侧(即,凸缘部的内周侧),形成有与叶片转动部件14的凸部14b卡合的凹部11b。凸部14b嵌入凹部11b中,从而使叶片转动部件14无法相对于保持筒11沿圆周方向移动。即,保持筒11以限制叶片转动部件14沿圆周方向移动的状态保持叶片转动部件14,以防叶片转动部件14相对于保持筒11沿圆周方向活动。
保持筒11的后端侧部分插入光阑驱动筒7的内周侧。光阑驱动筒7能够以光轴L为中心相对于保持筒11转动。光阑驱动筒7与连接部件8的另一端侧卡合。具体而言,光阑驱动筒7上形成有供圆柱状的连接部件8的另一端侧插入的插入孔7a(参照图2中的(B))。插入孔7a沿径向贯穿光阑驱动筒7。另外,插入孔7a是圆孔。插入孔7a沿圆周方向以一定的间距形成于三个位置处。
在透镜镜筒1中,当使光阑驱动筒7相对于透镜镜筒主体9转动时,开口形成部件12与光阑驱动筒7一起相对于保持筒11转动,从而开口形成部件12相对于叶片转动部件14转动。当开口形成部件12相对于叶片转动部件14转动时,11枚光阑叶片13相对于基板12a转动,从而使孔径光阑的孔径改变。具体而言,当11枚光阑叶片13相对于基板12a朝向径向内侧转动时,孔径光阑的孔径变小,当11枚光阑叶片13相对于基板12a朝向径向外侧转动时,孔径光阑的孔径变大。
另外,当开口形成部件12相对于叶片转动部件14转动时,11枚防漏光叶片15相对于基板12a转动。在本方式中,当孔径光阑的孔径变小时,如图5所示,在开口M中,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光阑叶片13之间产生间隙S。防漏光叶片15从前侧覆盖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光阑叶片13之间产生的间隙S以将间隙S堵住,从而防止从间隙S漏光。
此外,在本方式中,当孔径光阑的孔径变小时,如图9所示,一枚防漏光叶片15(图9中虚线所示的防漏光叶片15)无法完全堵住间隙S,即使想用一枚防漏光叶片15堵住间隙S,也会在开口M中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光阑叶片13之间产生微小间隙ΔS(图9中涂黑的部分)。在本方式中,利用与将除微小间隙ΔS之外的间隙S的大半部分堵住的防漏光叶片15(图9中虚线所示的防漏光叶片15)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防漏光叶片15(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防漏光叶片15)封堵微小间隙ΔS。即,利用两枚防漏光叶片15完全封堵间隙S。
扭力弹簧16朝向径向内侧对光阑叶片13施力。即,扭力弹簧16朝向使多枚光阑叶片13将孔径光阑的孔径缩小的方向对光阑叶片13施力。在扭力弹簧16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固定于光阑叶片13上的凸轮突起19与叶片转动部件14的凸轮槽14a的侧面(凸轮面)接触(参照图8)。具体而言,在扭力弹簧16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凸轮突起19与凸轮槽14a的径向内侧的侧面接触。更为具体而言,在扭力弹簧16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凸轮突起19在从孔径光阑的孔径为最大的状态(参照图8中的(A))至孔径光阑的孔径为最小的状态为止(参照图8中的(B))始终与凸轮槽14a的径向内侧的侧面接触。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改变孔径光阑的孔径的本方式的光阑装置6具备:环状的基板12a,其形成有光路用的开口M;多枚光阑叶片13,其配置于光路的光轴L周围且可转动地安装于基板12a上;环状的叶片转动部件14,其沿着以光轴L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相对于基板12a相对转动而使光阑叶片13相对于基板12a转动;以及扭力弹簧(施力部件)16,其相对于基板12a朝向光阑叶片13的转动方向的一侧对多枚光阑叶片13分别施力。另外,叶片转动部件14上形成有用于使光阑叶片13相对于基板12a转动而改变孔径光阑的孔径的凸轮槽14a,光阑叶片13上固定有与凸轮槽14a卡合的凸轮突起19,光阑叶片13上固定有从光阑叶片13的表面竖起且与扭力弹簧16卡合的施力用突起20。另外,凸轮突起19在扭力弹簧16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与凸轮槽14a的侧面接触。
如上所述,在本方式中,光阑装置6具备相对于基板12a朝向光阑叶片13的转动方向的一侧对多枚光阑叶片13分别施力的扭力弹簧16。另外,在本方式中,在扭力弹簧16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设置于光阑叶片13上的凸轮突起19与设置于叶片转动部件14上的凸轮槽14a的侧面接触。因此,在本方式中,能够防止光阑叶片13相对于叶片转动部件14晃动,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设定孔径光阑的孔径。
另外,在本方式中,与扭力弹簧16卡合的施力用突起20以从光阑叶片13的表面竖起的方式固定在光阑叶片13上。因此,在本方式中,与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光阑装置那样安装于光阑叶片的转动中心上的扭力弹簧的臂部与光阑叶片的外周缘卡合的情况相比,可以将扭力弹簧16的作用力作用于光阑叶片13上的位置设定于光阑装置6的径向内侧。因此,在本方式中,与专利文献1所述的光阑装置相比较,能够将扭力弹簧16配置于光阑装置6的径向内侧,由此能够在径向上使光阑装置6小型化。
优选如本方式那样,基板12a具备用于保持扭力弹簧16的一部分的弹簧保持部(施力部件保持部)12f,弹簧保持部12f配置于施力用突起20的圆周方向的一侧。这样,在弹簧保持部12f与施力用突起20之间,扭力弹簧16沿圆周方向而配置。即,第一臂部16b沿圆周方向配置。因此,能够将扭力弹簧16配置在光阑装置6的径向的更加内侧,由此能够在径向上进一步使光阑装置6小型化。
优选如本方式那样,施力部件16是由卷绕线圈而成的卷绕部16a、从卷绕部16a的一端延伸的第一臂部16b、以及从卷绕部16a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二臂部16c构成的扭力弹簧,第一臂部16b与施力用突起20卡合,弹簧保持部12f是插入卷绕部16a内周侧的突起。这样,能够容易地将作为施力部件16的扭力弹簧安装在弹簧保持部12f上。
优选如本方式那样,扭力弹簧16朝向使多枚光阑叶片13将孔径光阑的孔径缩小的方向对光阑叶片13施力。这样,能够进一步缩小使多枚光阑叶片13转动至孔径光阑的孔径变为最小的位置时的孔径光阑的孔径。即,在通过扭力弹簧16朝向使多枚光阑叶片13将孔径光阑的孔径增大的方向对光阑叶片13施力的情况下,光阑叶片13转动至孔径光阑的孔径变为最小的位置时的孔径光阑的孔径会增大与凸轮槽14a和凸轮突起19之间的间隙对应的量,而在如上构成的情况下,光阑叶片13转动至孔径光阑的孔径变为最小的位置时的孔径光阑的孔径会缩小与凸轮槽14a和凸轮突起19之间的间隙对应的量。因此,能够进一步缩小使光阑叶片13转动至孔径光阑的孔径变为最小的位置时的孔径光阑的孔径。
优选如本方式那样,光阑叶片13在光轴L的方向即光轴方向上配置于基板12a的一侧,基板12a上形成有供施力用突起20插通的插通孔12e,扭力弹簧16在光轴方向上配置于基板12a的另一侧,并在基板12a的另一侧与施力用突起20卡合。即,优选光阑叶片13配置于基板12a的前侧,扭力弹簧16配置于基板12a的后侧,并在基板12a的后侧与施力用突起20卡合。这样,即使将扭力弹簧16配置于光阑装置6的径向更靠内侧,也能够防止光阑叶片13与扭力弹簧16相互干扰。因此,能够将扭力弹簧16配置于光阑装置6的径向更靠内侧,由此能够在径向上进一步使光阑装置6小型化。
优选如本方式那样,光阑装置6具备开口形成部件12,该开口形成部件12具有以光轴L为轴心的圆筒部12b、和形成为以光轴L为轴心的圆环状且从圆筒部12b的一端朝向圆筒部12b的径向外侧呈凸缘状地扩展的基板12a,并且,第二臂部16c与圆筒部12b卡合。这样,能够通过弹簧保持部12f和圆筒部12b以稳定的状态保持扭力弹簧16。另外,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由于第二臂部16c与在光阑装置6的径向上配置于比基板12a更靠内侧的圆筒部12b卡合,因此,能够将扭力弹簧16配置于光阑装置6的径向更靠内侧。因此,能够在径向上进一步使光阑装置6小型化。
优选如本方式那样,透镜镜筒1具备光阑驱动筒7和连接部件8,其中,光阑驱动筒7与开口形成部件12一起以光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连接部件8的一端侧与圆筒部12b卡合且另一端侧与光阑驱动筒7卡合;光阑装置6具备以使开口形成部件12能够以光轴L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保持开口形成部件12的保持筒11,保持筒11以限制叶片转动部件14沿圆周方向移动的状态保持叶片转动部件14,以防叶片转动部件14相对于保持筒11沿圆周方向移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在径向上使光阑装置6小型化,因此,能够在径向上使透镜镜筒1小型化。另外,在该透镜镜筒1中,由于扭力弹簧16的第二臂16c与用于保持连接部件8的一端侧的圆筒部12b卡合,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用于卡合第二臂部16c的卡合部。因此,能够简化透镜镜筒1的构成。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将凸轮突起19和施力用突起20配置于同一轴上。即,当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凸轮突起19与施力用突起20也可以重叠。该情况下,例如将凸轮突起19和施力用突起20与光阑叶片13呈一体地形成。该情况下,即使通过作用于施力用突起20上的扭力弹簧16的作用力而使凸轮突起19与凸轮槽14a的侧面接触,也可以抑制形成为薄平板状的光阑叶片13扭曲。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如图10所示,将扭力弹簧16通过垫圈30、平板状的平板31以及螺钉32安装在基板12a的后表面上。该情况下,垫圈30配置于扭力弹簧16的卷绕部16a的内周侧。平板31配置于垫圈30的后侧,平板31的前表面与垫圈30的后表面接触。垫圈30和平板31上形成有供螺钉32的轴部插通的贯通孔,基板12a上形成有与形成于螺钉32的轴部上的螺纹部螺合的螺纹孔。垫圈30和平板31通过螺钉32被固定于基板12a上。即,垫圈30和平板31与基板12a呈一体化。此时的垫圈30是用于保持作为施力部件的扭力弹簧16的一部分的施力部件保持部。
在上述方式中,扭力弹簧16也可以朝向径向外侧对光阑叶片13施力。即,扭力弹簧16也可以朝向使多枚光阑叶片13将孔径光阑的孔径增大的方向对光阑叶片13施力。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高精度地设定孔径光阑的孔径,并且可以在径向上使光阑装置6小型化。另外,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使扭力弹簧16的第一臂部16b和第二臂部16c从卷绕部16a朝向相同方向延伸。
在上述方式中,对光阑叶片13施力的施力部件16既可以是板簧,也可以是拉伸弹簧,还可以是压缩弹簧。在施力部件16为板簧的情况下,例如在基板12a的后表面中形成有弹簧保持部12f的位置处,形成有固定板簧的一端侧的施力部件保持部,板簧的另一端侧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施力用突起20接触。该情况下,在施力部件保持部与施力用突起20之间,板簧沿圆周方向而配置。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将作为光阑叶片13的转动中心的转动中心突起形成或固定于基板12a上,并在光阑叶片13上形成供该转动中心突起插入的插入孔。另外,也可以将作为防漏光叶片15的转动中心的转动中心突起形成或固定于基板12a上,并在防漏光叶片15上形成供该转动中心突起插入的插入孔。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在光阑叶片13上形成用于使光阑叶片13相对于基板12a转动而改变孔径光阑的孔径的凸轮槽,并在叶片转动部件14上形成或固定与该凸轮槽卡合的凸轮突起。另外,在上述方式中,光阑驱动筒7也可以固定于透镜镜筒主体9上。该情况下,通过使保持筒11转动而使11枚光阑叶片13相对于基板12a转动,从而改变孔径光阑的孔径。另外,在上述方式中,透镜镜筒1也可以使用于摄像装置3以外的光学设备中。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扩大防漏光叶片15的宽度,以便能够通过一枚防漏光叶片15完全封堵间隙S。但是,在扩大防漏光叶片15的宽度以便能够通过一枚防漏光叶片15完全封堵间隙S的情况下,需要扩大基板12a的径向宽度,因而会导致光阑装置6在径向上大型化。相对于此,在上述方式中,由于能够缩小防漏光叶片15的宽度,从而缩小基板12a的径向宽度,因此,能够在径向上使光阑装置6小型化。另外,在上述方式中,通过两枚防漏光叶片15完全封堵间隙S,但也可以通过三枚以上的防漏光叶片15完全封堵间隙S。

Claims (8)

1.一种光阑装置,其改变孔径光阑的孔径,所述光阑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环状的基板,其形成有光路用的开口;
多枚光阑叶片,其配置于光路的光轴的周围,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板上;
环状的叶片转动部件,其沿着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板相对转动而使所述光阑叶片相对于所述基板转动;以及
施力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光阑叶片的转动方向的一侧对多枚所述光阑叶片分别施力;
在所述光阑叶片和所述叶片转动部件的任意一者上,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光阑叶片相对于所述基板转动而改变所述孔径光阑的孔径的凸轮槽;
在所述光阑叶片和所述叶片转动部件的任意另一者上,形成或固定有与所述凸轮槽卡合的凸轮突起;
所述光阑叶片上形成或固定有从所述光阑叶片的表面竖起并与所述施力部件卡合的施力用突起;
所述凸轮突起在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与所述凸轮槽的侧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具备用于保持所述施力部件的一部分的施力部件保持部;
所述施力部件保持部配置于所述施力用突起的所述圆周方向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是由卷绕线圈而成的卷绕部、从所述卷绕部的一端延伸的第一臂部、以及从所述卷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二臂部构成的扭力弹簧;
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施力用突起卡合;
所述施力部件保持部是插入所述卷绕部的内周侧的突起。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朝向使多枚所述光阑叶片将所述孔径光阑的孔径缩小的方向对所述光阑叶片施力。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阑叶片在所述光轴的方向即光轴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基板上形成有供所述施力用突起插通的插通孔;
所述施力部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并在所述基板的另一侧与所述施力用突起卡合。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突起形成或固定于所述光阑叶片上,并从所述光阑叶片的一侧表面竖起;
所述施力用突起从所述光阑叶片的另一侧表面竖起;
所述凸轮突起和所述施力用突起配置于同一轴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阑装置具备开口形成部件,所述开口形成部件具有以所述光轴为轴心的圆筒部和所述基板,所述基板形成为以所述光轴为轴心的圆环状并从所述圆筒部的一端朝向所述圆筒部的径向外侧呈凸缘状扩展;
所述第二臂部与所述圆筒部卡合。
8.一种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阑装置;
光阑驱动筒,其与所述开口形成部件一起以所述光轴为中心进行转动;以及
连接部件,其一端侧与所述圆筒部卡合,另一端侧与所述光阑驱动筒卡合;
所述光阑装置具备保持筒,所述保持筒以使所述开口形成部件能够以所述光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保持所述开口形成部件;
所述保持筒以限制所述叶片转动部件沿所述圆周方向移动的状态保持所述叶片转动部件,以防所述叶片转动部件相对于所述保持筒沿所述圆周方向移动。
CN201880070946.1A 2017-12-19 2018-12-03 光阑装置和透镜镜筒 Withdrawn CN1112956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2670 2017-12-19
JP2017-242670 2017-12-19
PCT/JP2018/044342 WO2019124028A1 (ja) 2017-12-19 2018-12-03 絞り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鏡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5620A true CN111295620A (zh) 2020-06-16

Family

ID=6699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0946.1A Withdrawn CN111295620A (zh) 2017-12-19 2018-12-03 光阑装置和透镜镜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00060A1 (zh)
EP (1) EP3731013A4 (zh)
JP (1) JPWO2019124028A1 (zh)
CN (1) CN111295620A (zh)
WO (1) WO201912402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6239A1 (zh) * 2022-07-20 2024-01-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光圈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68996B1 (en) * 2021-12-30 2023-06-06 Holdland LLC Lens mounted cap with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TWI833383B (zh) * 2022-09-22 2024-0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77269U (zh) * 2009-08-19 2010-05-19 茂莱(南京)仪器有限公司 线性可变光栏
CN102778802A (zh) * 2011-05-10 2012-11-14 立志凯株式会社 光量调整装置、透镜组件及设置了该透镜组件的光学设备
TW201303481A (zh) * 2011-02-10 2013-01-16 Tokyo Micro Inc 光圈裝置
JP2015079200A (ja) * 2013-10-18 2015-04-23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5222392A (ja) * 2014-05-23 2015-12-10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絞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カメ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5932A (en) * 1981-02-16 1982-08-21 Mamiya Koki Kk Aperture blade driv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77269U (zh) * 2009-08-19 2010-05-19 茂莱(南京)仪器有限公司 线性可变光栏
TW201303481A (zh) * 2011-02-10 2013-01-16 Tokyo Micro Inc 光圈裝置
CN102778802A (zh) * 2011-05-10 2012-11-14 立志凯株式会社 光量调整装置、透镜组件及设置了该透镜组件的光学设备
JP2015079200A (ja) * 2013-10-18 2015-04-23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5222392A (ja) * 2014-05-23 2015-12-10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絞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カメ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6239A1 (zh) * 2022-07-20 2024-01-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光圈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31013A1 (en) 2020-10-28
WO2019124028A1 (ja) 2019-06-27
EP3731013A4 (en) 2021-08-18
JPWO2019124028A1 (ja) 2020-12-10
US20210200060A1 (en)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5620A (zh) 光阑装置和透镜镜筒
JP5074695B2 (ja) レンズ鏡筒
JP4697587B2 (ja) レンズ鏡胴
JP4719595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装置
JP5600440B2 (ja) 監視カメラ用レンズ装置
US7835088B2 (en)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of an optical device
US20070297790A1 (en) Lens accessory mounting device
JP5707864B2 (ja) レンズ鏡胴
CN110300925A (zh) 相机用滤镜框架以及相机用滤镜单元
JP2013156533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US20220291474A1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device
US8974129B2 (en) Barrier device,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6366404B2 (ja) レンズ位置調整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4343569B2 (ja) レンズ鏡筒
US7791821B2 (en) Lens drive apparatus
JP2009169382A (ja) レンズ支持体、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JP2007171726A (ja) レンズ鏡筒
JP5940352B2 (ja) 露光量調整装置
JP2007219394A (ja)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210364726A1 (en) Lens apparatus
JP2018141829A (ja) 露光量調整装置
JP2019148696A (ja) レンズフード、及び、レンズフードとレンズ鏡筒との接続構造
US20240168253A1 (en) Lens barrel and camera equipped with same
JP2017083638A (ja) レンズ保持機構、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影装置
US20230358990A1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