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9810B - 元件供应装置及带式供料器 - Google Patents

元件供应装置及带式供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9810B
CN111279810B CN201780096098.7A CN201780096098A CN111279810B CN 111279810 B CN111279810 B CN 111279810B CN 201780096098 A CN201780096098 A CN 201780096098A CN 111279810 B CN111279810 B CN 1112798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component
component storage
sensor
storage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60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9810A (zh
Inventor
安间克行
松下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79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9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9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9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1Integration of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in assembly lines; Processes using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r machines in assembly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5/00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 B65H35/0006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 B65H35/006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with means for delivering a predetermined length of tap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15Interconnecting of containers, e.g. splicing of ta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74Means to fasten electrical component to wiring board, base, or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元件供应装置,其包括:多种带式供料器(2),能够安装先行地进行元件供应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和后续的第二元件收纳带(3B);元件传感器(SN1),检测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元件供断;控制部(201),控制安装于带式供料器(2)的第一及第二元件收纳带(3A、3B)的料带进给动作。按带式供料器的每一种类预先设定有用于在发生所述元件供断时排出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指定排出长度(A)。在元件传感器(SN1)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时,控制部(201)执行将第一元件收纳带(3A)送出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动作。

Description

元件供应装置及带式供料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式供料器和具备该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应装置,所述带式供料器将元件收纳带中的收纳状态下的元件供应给元件装配装置等,该元件装配装置等将元件搭载于基板。
背景技术
将芯片元件或IC等电子元件(以下简称为“元件”)装配到印刷电路板上的元件装配装置中安装有具备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应装置,该带式供料器将收纳有元件的元件收纳带送出到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作为带式供料器,已知有自动装载式的带式供料器(例如专利文献1),该自动装载式的带式供料器不需要通过手动操作来使先行地供应元件的第一元件收纳带与在该先行的元件收纳带成为元件供断时接着进行元件供应的第二元件收纳带接合的作业(拼接作业)。
自动装载式的带式供料器中,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以能够往元件取出位置的方式被装载到带式供料器上,并且所述第二元件收纳带的远端被预先设置在该带式供料器的料带入口上。随着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送出以及元件取出的进行而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成为元件供断时,所述第二元件收纳带便自动地被装载。在该装载之前,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时,进行送出该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料带排出动作,直至该料带的后端从带式供料器被排出为止。
以往,主要根据配置在带式供料器的料带传送路上的料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执行上述的料带排出动作。即,在带式供料器的料带出口附近配置有用于检测第一元件收纳带存在与否的料带传感器。在检测到元件供断而上述的料带排出动作开始后,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料带进给动作被执行至所述料带传感器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后端为止。
然而,在采用上述的方式的情况下,当因为某些故障而导致所述料带传感器不能检测到所述后端时,上述的料带排出动作会一直地继续进行。例如,在料带传感器或其的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或者在进给元件收纳带的链轮发生空转等时,会产生使该带式供料器的控制装置不能进行所述料带排出动作的结束判定这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71257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自动装载式的带式供料器及具备该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应装置中,使检测到先行的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后的该元件收纳带的料带排出动作确切地执行而不会发生无谓的动作。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元件供应装置包括:多种带式供料器,是将元件收纳带所收纳的元件供应到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的带式供料器,并且能够安装且能够送出第一元件收纳带和第二元件收纳,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是先行地进行元件供应的带,所述第二元件收纳是继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之后进行元件供应的带;元件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多种带式供料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元件收纳带的料带进给动作;其中,按所述带式供料器的每一种类预先设定有指定排出长度,该指定排出长度用于在发生所述元件供断时从该带式供料器排出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在所述元件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带式供料器执行将该第一元件收纳带送出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带式供料器能够安装且能够送出第一元件收纳带和第二元件收纳带,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是先行地进行元件供应的带,所述第二元件收纳带是继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之后进行元件供应的带,该带式供料器将所述第一及第二元件收纳带所收纳的元件供应到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并且包括:元件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多种带式供料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元件收纳带的料带进给动作;其中,在所述元件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时,所述控制部执行送出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所述指定排出长度是为了从该带式供料器排出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而被预先设定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简略地表示应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元件供应装置的元件装配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安装于所述元件供应装置的带式供料器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元件收纳带的立体图。
图4是简略地表示所述元件供应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所述元件装配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方块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料带排出动作的流程图。
图7的(A)至(D)是表示包含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料带排出动作的自动装载动作的进行状况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被执行的已用料带的切割动作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料带排出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料带排出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料带排出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元件供应装置的实施方式。
[元件装配装置的结构]
图1是简略地表示应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元件供应装置(元件供应部20A至20D)的元件装配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元件装配装置1是将元件搭载于印刷电路板等基板P上来生产元件搭载基板的装置。元件装配装置1包括基部11、一对传送器12、移动梁13、头部单元14、Y轴驱动机构15、X轴驱动机构16、以及元件供应部20A、20B、20C、20D。
基部11是让构成元件装配装置1的各个部载置的呈矩形的基台。一对传送器12是搬送基板P的传送器,其以沿X方向延伸的方式而被设置在基部11上。传送器12从-X侧将基板P搬入到元件装配装置1的装置内,并且往+X侧搬送至指定的作业位置(图1所示的基板P的位置)且使之暂且停止。元件在该作业位置上被装配于基板P。在装配作业后,传送器12将基板P进一步往+X侧搬送,并且搬出到元件装配装置1的装置外。
移动梁13是沿X方向延伸的梁架,其在Y方向上可移动地被基部11支撑。头部单元14在X方向上可移动地被搭载在移动梁13上。即,头部单元14随着移动梁13的移动而能够在Y方向上移动,而且,能够沿着移动梁13而在X方向上移动。头部单元14具备将搭载到基板P的元件进行吸附保持的多个头部14H。头部14H在后述的元件取出位置HT(图2)处吸附保持元件(取出元件),使元件移动到基板P上方且将该元件装配到该基板的指定的搭载位置上。
Y轴驱动机构15是成对地设置在基部11的+X侧及-X侧的端部上且使移动梁13沿Y方向移动的机构。Y轴驱动机构15包含例如沿Y方向延伸的滚珠丝杠轴、驱动该滚珠丝杠轴转动的驱动马达、以及设置在移动梁13上且与所述滚珠丝杠轴螺合的滚珠螺母而成。X轴驱动机构16是设置在移动梁13上且使头部单元14沿着移动梁13而在X方向上移动的机构。与Y轴驱动机构15同样地,X轴驱动机构16包含例如沿X方向延伸的滚珠丝杠轴、驱动马达、以及滚珠螺母而成。
元件供应部20A至20D(元件供应装置)供应被装配到基板P的元件。两个元件供应部20A、20B和两个元件供应部20C、20D隔着传送器12而分别被配置在基部11的-Y侧的区域和+Y侧的区域。各元件供应部20A至20D中被安装多个沿X方向排列的带式供料器2。
各带式供料器2将收纳在元件收纳带3(图3)中的元件E供应到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HT。如在后面所详述,带式供料器2是能够安装先行的元件收纳带和后续的元件收纳带且无需进行该两料带的拼接作业便能够连续地进行送出的自动装载式的带式供料器。尺寸或料带传送路径或类别彼此不同的多种带式供料器2能够安装于各元件供应部20A至20D。
[带式供料器的详细]
图2是带式供料器2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由带式供料器2送出的元件收纳带3的立体图。带式供料器2具有在侧视下在Y方向上呈长形的壳体21,该壳体具有能够收容元件收纳带3的X方向宽度。在壳体21的料带进给方向H的下游端(+Y侧端部)附近设置有成为元件取出位置HT的开口。带式供料器2朝着该元件取出位置HT供应被收纳于元件收纳带3的元件E。头部单元14的头部14H在元件取出位置HT处吸附元件E(参照图4)。
如图3所示,元件收纳带3包括载带31和盖带32。载带31是多个收纳元件E的凹部亦即元件收纳部33按指定的间隔排列而成的带。在载带31上,且在其宽度方向一端部上,按指定的间隔排列设置有卡合孔34,该卡合孔与后述的第一、第二、第三链轮23A、23B、23C的齿部嵌合,以传递来自这些链轮的用于送出元件收纳带3的传送力。盖带32是以覆盖元件收纳部33的方式而被贴附于载带31的带。元件E例如是晶体管、电阻、电容器等小片状的芯片元件、集成电路元件(IC)等。
壳体21在-Y侧的端面具备让元件收纳带3(后述的第一、第二元件收纳带3A、3B)插入的料带入口211,并且在+Y侧的端面具备料带出口212,该料带出口让在元件取出位置HT处进行了元件E的取出处理后的元件收纳带3作为已用料带排出。此外,壳体21的上侧面(+Z侧的端面)上安装有搬运带式供料器2时用户所使用的抓持部213。
壳体21包含配置在-Y侧的第一壳体21A、配置在+Y侧的第二壳体21B、以及配置在第二壳体21B的-Z侧的第三壳体21C。第一、第二壳体21A、21B在Y方向上连续设置,料带入口211和料带出口212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21A和第二壳体21B。
第一、第二壳体21A、21B的内部设置有料带传送路22及料带送出部23。料带传送路22是用于在料带入口211和料带出口212之间沿料带进给方向H(从-Y往+Y的方向)搬送元件收纳带3的传送路。料带送出部23施加使元件收纳带3沿料带传送路22行进的驱动力给该元件收纳带3。
料带传送路22包括沿着料带进给方向H依次连续地设置的第一传送路22A、第二传送路22B及第三传送路22C。第一传送路22A在第一壳体21A内从料带入口211往+Y方向水平地延伸。第二传送路22B跨越第一、第二壳体21A、21B,并且从第一传送路22A的+Y侧端部向上方倾斜地往+Y方向延伸。第三传送路22C在第二壳体21B内从第二传送路22B的+Y侧端部向+Y方向水平地延伸至料带出口212。第三传送路22C是沿第二壳体21B的上侧面214的传送路,元件取出位置HT被设定在该传送路的下游端附近。此外,第三传送路22C上安装有引导元件收纳带3行进的料带导件24。
料带送出部23包含第一链轮23A、第二链轮23B、第三链轮23C和施加转动驱动力给这些链轮的图2中省略了图示的马达(图5所示的第一马达M1、第二马达M2)。第一至第三链轮23A至23C包括呈圆板状的转动轮和在该转动轮的外周缘上按指定间距(与元件收纳带3的卡合孔34的排列间距相同的间距)排列的多个齿部。该齿部嵌入卡合孔34中,基于所述转动轮的转动而将元件收纳带3送出。
第一链轮23A在料带入口211的近傍被第一壳体21A转动自如地支撑。第一链轮23A的齿部面临第一传送路22A,基于第一链轮23A的转动而将元件收纳带3送往料带传送路22的下游侧。
第二链轮23B和第三链轮23C以在Y方向上隔开指定间隔地水平排列的状态被第二壳体21B转动自如地支撑。第三链轮23C配置在料带出口212近傍,第二链轮23B相对于第三链轮23C而被配置在料带进给方向H的上游侧。第二、第三链轮23B、23C同步转动,而且各者的齿部面临第三传送路22C。基于第二、第三链轮23B、23C的转动,元件收纳带3从卷盘侧被拉出,并且从料带出口212被送出到壳体21的外部。
在壳体21的料带入口211附近安装有可以在Y方向上滑动地移动的料带安装夹具25。料带安装夹具25是在使元件收纳带3的远端部与第一链轮23A的齿部啮合以便将该元件收纳带3装载到元件取出位置HT时所使用的夹具。此外,料带安装夹具25还起到了如下作用:在所被装载的元件收纳带3的远端部与第二、第三链轮23B、23C的齿部啮合后,解除第一链轮23A与元件收纳带3的啮合。
在壳体21内配置有第一传感器SN1(元件传感器/料带传感器)、第二传感器SN2及第三传感器SN3。第一至第三传感器SN1至SN3是检测有无元件收纳带3或元件收纳带3中有无元件的传感器。例如,作为第一至第三传感器SN1至SN3可以采用接受从隔着料带传送路22配置的光源发出的检查光的光量传感器。根据该光量传感器所接受的光量或光量分布的差异,能够识别如下各种情形:在料带传送路22上,(1)存在着收纳有元件的元件收纳带3;(2)存在着未收纳有元件的元件收纳带3;(3)不存在元件收纳带3。
第一传感器SN1在壳体21(第二壳体21B)中与料带传送路22相向地被配置在相对于元件取出位置HT稍位于料带进给方向H的上游侧(元件取出位置HT的近傍)的位置。第一传感器SN1是检测元件收纳带3是否在收纳有元件E的状态下被供往元件取出位置HT的传感器,也就是检测元件收纳带3的元件供断的传感器(元件传感器)。作为元件供断的检测形态,例如可以在元件取出位置HT处的元件取出错误(元件的吸附失误)连续地发生了指定的次数的情况下,且第二传感器SN2未检测到元件收纳带3时判定为元件供断。或者也可以在所供应的元件的数量相比于作为卷盘上所卷绕的元件收纳带3中所收纳的元件个数而预先存储的个数少预先设定的个数的时刻,不论第二传感器SN2进行的有无元件收纳带3的检测结果如何,均判定为元件供断。此外,第一传感器SN1也是检测是否存在元件收纳带3的传感器(料带传感器)。
第二传感器SN2是相对于第一传感器SN1而被配置在料带进给方向H的上游侧的传感器,其在第一壳体21A内与料带传送路22相向地被配置在相对于第一链轮23A而稍位于下游侧的位置。第二传感器SN2是检测元件收纳带3的料带进给方向H后端的传感器。第三传感器SN3被配置在第一壳体21A内的料带安装夹具25的配置位置附近,亦即被配置在料带入口211的近傍。第三传感器SN3是检测料带入口211的指定位置上是否安装有后续的元件收纳带3的传感器。
第三壳体21C中收容有用于控制带式供料器2的动作的控制基板(图5所示的控制电路201)等。此外,在第三壳体21C的+Y侧的侧面上安装有连接器215。该连接器215经由省略了图示的电缆而从元件装配装置1接受电力供应及输入各种控制信号。在第三壳体21C的+X侧的侧面上安装有供料器记录部26。供料器记录部26中记录有用于确定带式供料器2的供料器信息。
[自动装载机构]
图4是简略地表示包含带式供料器2的元件供应部20A至20D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带式供料器2能够安装两个元件收纳带3。亦即,带式供料器2上能够安装先行地进行元件E的供应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和此后接着进行元件E的供应的第二元件收纳带3B。
概略而言,带式供料器2将先行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间歇地拉出,将元件E供应到元件取出位置HT,在第一元件收纳带3A成为元件供断后,自动地装载后续的第二元件收纳带3B,并且将该第二元件收纳带3B间歇地拉出,将元件E供应到元件取出位置HT。此后,该第二元件收纳带3B成为“先行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其次被自动装载的新的第二元件收纳带3B被安装于料带安装夹具25。
元件供应部20A至20D的各带式供料器2被台车4支撑。台车4包含卷盘支撑部41和支撑该卷盘支撑部的下侧面的带脚轮的台车基部42。卷盘支撑部41具备上部侧的第一卷盘保持器43和下部侧的第二卷盘保持器44。卷绕有先行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第一卷盘45可转动地被第一卷盘保持器43支持。此外,卷绕有后续的第二元件收纳带3B的第二卷盘46可转动地被第二卷盘保持器44支持。
在第一卷盘45及第二卷盘46的侧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记录部451及第二记录部461。第一、第二记录部451,461中记录有:识别分别卷绕在第一、第二卷盘45、46上的元件收纳带3A、3B中所收纳的元件E的元件识别信息;与元件种类相关的元件种类信息;与每一卷盘的元件数量相关的元件数量信息;卷盘的识别信息;用于识别卷盘的批次的批次识别信息等。第一、第二记录部451、461例如通过将读取元件信息进行编码记录而成的条形码构成。
图4中表示了从第一卷盘45被拉出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被带式供料器2送出的状态。第一元件收纳带3A在由设置在卷盘支撑部41上端的导轮47的引导下进入到带式供料器2内,并且与第二、第三链轮23B、23C啮合。基于第二、第三链轮23B、23C的转动,第一元件收纳带3A经由元件取出位置HT而间歇地被送出。在元件取出位置HT处,元件E被头部单元14的头部14H取出。第二元件收纳带3B以其远端能够与第一链轮23A啮合的状态等待。
在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送出从图4的状态进一步发展而该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元件供断被第一传感器SN1测出后,执行自动装载动作。通常,在元件收纳带3的最后端存在着未收容有元件E的宽余部分。在第一传感器SN1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元件供断时,意味着所述宽余部分的最上游部分已到达元件取出位置HT。此时,执行将第一元件收纳带3A至料带最后端为止完全送出的料带排出动作。由此,所述宽余部分便被废弃。
在上述料带排出动作之前,作业者利用料带安装夹具25来使第二元件收纳带3B的远端部与第一链轮23A嵌合。而且,在上述料带排出动作后,第一链轮23A转动,第二元件收纳带3B被送出。不久,第二元件收纳带3B的远端部便与第二链轮23B啮合。此后,基于第二链轮23B的转动驱动力,第二元件收纳带3B被送出(第一链轮23A空转)。
此后,作业者进行解除第二元件收纳带3B与第一链轮23A的啮合的作业。在此阶段,该第二元件收纳带3B成为“先行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作业者将卷绕有新的第二元件收纳带3B的卷盘安装于卷盘支撑部41,将该新的第二元件收纳带3B的远端部安装于料带安装夹具25,以准备接着的自动装载。
已用料带回收部5被设置在台车4上,其具备:上游管51和下游管52;回收箱53;刀具装置54。上游管51及下游管52是与带式供料器2的料带出口212连续地设置的管,它们将从料带出口212排出的进行了元件E的取出处理后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已用料带)向指定方向也就是向配置在料带出口212下方的回收箱53引导。回收箱53是存积已用料带的箱。刀具装置54具有刀刃541,并且被配置在上游管51和下游管52之间。刀刃541通过突出到管内通路中而能够执行切断所述已用料带的切割动作。基于所述切割动作,能够防止因已用料带的单位长度太长而发生的所述已用料带在上游管51或下游管52内的料带堵塞。
[控制结构]
图5是表示元件装配装置1的控制结构的方块图。带式供料器2除了上述的结构之外还具备:第一马达M1和第二马达M2;控制电路201(控制部的一部分);存储部202。此外,元件装配装置1具备统一地控制该元件装配装置1的动作的主控制部6(控制部的一部分)。主控制部6功能性地包含装配控制部61、供料器控制部62、错误检测部63及刀具控制部64。
第一马达M1是产生使第一链轮23A转动的驱动力的马达。第二马达M2是产生使第二、第三链轮23B、23C同步地转动的驱动力的马达。
控制电路201控制沿料带进给方向H间歇地送出第一、第二元件收纳带3A、3B的料带进给动作。具体而言,控制电路201根据第一至第三传感器SN1至SN3的元件检测结果或料带检测结果,或者根据来自主控制部6的供料器控制部62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马达M1及第二马达M2的动作。而且,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201在由第一传感器SN1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元件供断后所进行的所述料带排出动作中,执行将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宽余部分送出指定排出长度A(图2)的料带进给动作,该指定排出长度A被存储于下述的存储部202。
存储部202存储与带式供料器2相关的各种信息例如能够安装的元件收纳带3的类别、每一料带的进给速度或进给间距等信息。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存储部202存储着按元件供应部20A至20D能够安装的带式供料器2的每一种类而被预先设定的上述的指定排出长度A。此外,该存储部202的功能也可以不在带式供料器2侧而在元件装配装置1的主控制部6侧予以具备。此情况下,存储部存储带式供料器2的识别ID与指定排出长度A相互关联而得的表。
指定排出长度A是在从带式供料器2排出成为元件供断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亦即排出料带后端接近元件取出位置HT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所述料带排出动作中,基于第二、第三链轮23B、23C的驱动而将该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剩余部分送出的长度。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指定排出长度A是与从第二传感器SN2的配置位置至元件取出位置HT的料带传送路22的长度相当的长度。壳体21的Y方向长度、第二传感器SN2的配置位置、料带传送路22的路径等有时会因带式供料器2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指定排出长度A有时也会因带式供料器2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存储部202中存储有针对各带式供料器2而被预先设定的指定排出长度A。
控制电路201在第一传感器SN1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元件供断时控制第二马达M2,以执行使该第一元件收纳带3A送出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动作。即,基本上控制电路201不依靠第一、第二传感器SN1、SN2等的料带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收纳带的元件供断时,将第一元件收纳带3A送出预先设定的规定长度(指定排出长度A)。由此,能够暂且结束料带排出动作,能够防止因传感器类的故障而使料带排出动作一直地被继续进行的情况。此外,元件收纳带3的最后端中未收容有元件E的宽余部分的长度存在着参差,较为理想的是将指定排出长度A设定为比大多数的元件收纳带3的宽余部分长的长度。
主控制部6的装配控制部61通过控制传送器12、头部单元14、Y轴驱动机构15及X轴驱动机构16等来统一地控制基板P相对于元件装配装置1的搬入和搬出、以及对基板P的元件装配动作。供料器控制部62与各带式供料器2的控制电路201可通信地连接,统一地控制元件供应部20A至20D中的元件供应动作。错误检测部63检测料带排出动作的错误例如尽管已执行了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动作但第一元件收纳带3A未从带式供料器2完全排出等的错误,并且向省略图示的显示部发出错误信息。刀具控制部64控制已用料带回收部5上所配置的刀具装置54的动作亦即已用料带的切割动作。
以下,说明由控制电路201或主控制部6执行的带式供料器2的料带排出动作的具体例子。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由基于第二马达M2的第二、第三链轮23B、23C的转动量来控制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料带进给的例子。有关指定排出长度A,在存储部202中还存储有为了达成该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而必要的第二、第三链轮23B、23C的转动量。
[第一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料带排出动作的流程图,图7的(A)至(D)是表示包含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料带排出动作的自动装载动作的进行状况的示意图。如图7的(A)所示,在处理的开始时刻,假设为如下状态:带式供料器2从第一卷盘45送出先行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卷绕在第二卷盘46上的后续的第二元件收纳带3B的远端被设置在料带安装夹具25上。
控制电路201确认第一传感器SN1是否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元件供断(步骤S1)。第一传感器SN1未检测到元件供断(步骤S1中为“否”)时,控制电路201使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料带进给动作继续进行。
另一方面,第一传感器SN1检测到元件供断(步骤S1中为“是”)时,控制电路201从存储部202读出指定排出长度A亦即读出对于第一元件收纳带3A为了达成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而必要的第二、第三链轮23B、23C的转动量W,将其设定为第二马达M2的控制数据(步骤S2)。而且,控制电路201使排出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宽余部分的料带排出动作开始(步骤S3)。
图7的(B)示意性地表示了所述元件供断的检测时的带式供料器2的状态。此处,例示了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后端e离开了第二传感器SN2的配置位置的状态。即,此时为未收容有元件E的宽余部分短于指定排出长度A的情形。此情况下,只要料带进给的驱动系统没发生故障,则通过进行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便能够切实地将第一元件收纳带3A从带式供料器2排出。另外,即使第一传感器SN1检测到元件供断,但第二传感器SN2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3A存在时,也可以不立刻执行料带排出动作,而执行使第一元件收纳带3A进给一个或多个间距的重试动作。
此后,控制电路201确认第二、第三链轮23B、23C是否转动了步骤S2中所设定的转动量W(步骤S4)。若未转动完转动量W(步骤S4中为“否”),则继续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料带进给。对此,若已转动了转动量W(步骤S4中为“是”),则控制电路201使料带排出动作结束(步骤S5)。即,不论实际上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排出是否完成,以指定排出长度A分量的料带进给来结束料带排出动作。
图7的(C)表示了通过进行与指定排出长度A相当的长度量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料带进给,后端e即将离开壳体21的料带出口212时的状态。第一元件收纳带3A(已用料带)与最下游的第三链轮23C的啮合脱离后,便在上游管51和下游管52中落下,并被回收到回收箱53(参照图4)。
图7的(D)表示了从第二卷盘46被拉出的后续的第二元件收纳带3B进行自动装载后的状态。在先行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排出后,控制电路201驱动第一马达M1而使第一链轮23A转动,从而送出第二元件收纳带3B直至该第二元件收纳带3B的远端f通过元件取出位置HT为止。此后,从第二元件收纳带3B进行元件取出处理。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按带式供料器2的每一种类来预先规定指定排出长度A,在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元件供断时,执行送出第一元件收纳带3A指定排出长度A这样的料带排出动作。即,控制电路201不论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料带后端e的位置等如何,只要执行了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动作,便暂且结束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料带排出动作。
以往,在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元件供断后,使料带排出动作进行至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后端e被料带出口212附近所配置的料带传感器检测到为止。然而,在采用该方式的情况下,当因某些故障而导致所述料带传感器不能检测到所述后端e时,所述料带排出动作会一直地继续进行。例如,在所述料带传感器或其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或者第二、第三链轮23B、23C发生空转等时,会产生该带式供料器2的控制电路201不能进行所述料带排出动作的结束判定这样的问题。对此,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201在执行了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后使料带排出动作暂且结束,因此,能够防止在发生故障时所述料带排出动作一直地被继续进行这样的无谓动作的发生。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进行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排出动作的中途使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料带进给暂且停止,且在第一、第二管51、52内切断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已用料带的例子。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被执行的已用料带的切割动作的示意图。图8中表示了在上述料带排出动作中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后端附近的宽余部分30A从带式供料器2被排出且该宽余部分30A被第一、第二管51、52引导往回收箱53(图4)的情况。
由于第一元件收纳带3A在卷绕于第一卷盘45的状态下被拉出,因此,其之上会残留有卷痕。因此,若将第一元件收纳带3A一下子排出相当于指定排出长度A的分量,因所述卷痕而卷起的宽余部分30A的远端有时会碰到管内的接缝或台阶部等而被阻挡,从而会导致第一元件收纳带3A堵塞。即使没有卷痕,若宽余部分30A为长条形也会成为堵塞的原因。
为了消解上述的堵塞问题,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执行了相当于比指定排出长度A短的切割长度B的分量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料带进给动作之后,使该料带进给动作暂且停止,让刀具装置54切断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宽余部分30A(已用料带)。此后,使所述料带进给动作重新开始,以完成合计与指定排出长度A相当的分量的所述料带进给动作。
切割长度B被选择为在第一、第二管51、52内不会让宽余部分30A堵塞的长度。举一个例子,若指定排出长度A为200mm,则切割长度B可以被设定为80至120mm左右。此情况下,所述料带进给动作的暂且停止及刀具装置54进行的宽余部分30A的料带切割动作便仅被执行一次。当然,也可以将切割长度B设定为指定排出长度A的1/2以下,此情况下,所述料带进给动作的暂且停止及所述料带切割动作便被执行多次。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料带排出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元件收纳带3A,为了达成指定排出长度A及切割长度B的料带进给而必要的第二、第三链轮23B、23C的第一转动量W1及第二转动量W2预先存储于存储部202。
带式供料器2的控制电路201确认第一传感器SN1是否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元件供断(步骤S11)。在第一传感器SN1未检测到元件供断(步骤S11中为“否”)时,控制电路201就直接使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料带进给动作继续进行。
另一方面,在第一传感器SN1检测到元件供断(步骤S11中为“是”)时,控制电路201从存储部202读出指定排出长度A亦即读出对于第一元件收纳带3A为了达成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而必要的第二、第三链轮23B、23C的第一转动量W1,将其设定为第二马达M2的总转动量的控制数据(步骤S12)。而且,控制电路201从存储部202读出为了达成切割长度B的料带进给而必要的第二、第三链轮23B、23C的第二转动量W2,将其设定为第二马达M2的单位转动量的控制数据(步骤S13)。而且,控制电路201使排出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宽余部分30A的料带排出动作开始(步骤S14)。
此后,控制电路201确认第二、第三链轮23B、23C是否已转动了步骤S12中所设定的第一转动量W1(步骤S15)。若未转动完第一转动量W1(步骤S15中为“否”),接着,控制电路201确认第二、第三链轮23B、23C是否已转动了步骤S13中所设定的第二转动量W2(步骤S16)。若也未转动完第二转动量W2(步骤S16中为“否”),便返回到步骤S15,直接继续宽余部分30A的料带进给。
对此,在步骤S16中,若已转动了第二转动量W2(步骤S16中为“是”),便执行宽余部分30A(已用料带)的切割动作(步骤S17)。具体而言,控制电路201使第二马达M2的驱动停止,使宽余部分30A的料带进给动作暂且停止。而且,控制电路201发送要求主控制部6执行已用料带的切割动作的要求信号。受此要求,主控制部6的刀具控制部64使刀具装置54执行切割动作。由此,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宽余部分30A便被剪裁为切割长度B的尺寸。
此后,控制电路201使第二转动量W2的计数值复位为零,并且使第二马达M2的驱动开始,重新开始宽余部分30A的料带进给动作(步骤S18)。于是,处理返回到步骤S15,一边监视第一转动量W1及第二转动量W2的进度,一边继续宽余部分30A的料带进给。
在步骤S15中,若已转动了第一转动量W1(步骤S15中为“是”),控制电路201使料带排出动作结束(步骤S19)。即,以按切割长度B的单位来间歇性地进行宽余部分30A的料带进给作为基本,在总排出长度达到指定排出长度A的时刻,结束料带排出动作。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动作的中途,在第一、第二管51、52内,由刀具装置54执行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宽余部分30A的切割动作。因此,与宽余部分30A相当的料带被短条化,在第一、第二管51、52内不会发生料带堵塞。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以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为基础,将第一传感器SN1活用为检测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存在的料带传感器,且使料带排出动作早期结束或发出错误信息的例子。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料带排出动作的流程图。图10的流程图中,步骤S21至步骤S24与先前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步骤S11至步骤S14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
宽余部分30A的料带排出动作开始(步骤S24)后,控制电路201确认第一传感器SN1是否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3A(步骤S25)。例如如图7的(B)或图8所示,在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后端e还未通过第一传感器SN1的传感检测区域的状态下,第一传感器SN1检测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存在(有料带;步骤S25中为“是”)。
此情况下,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电路201确认第二、第三链轮23B、23C是否已转动了步骤S22中所设定的第一转动量W1(步骤S26)。若未转动完第一转动量W1(步骤S26中为“否”),接着,控制电路201确认第二、第三链轮23B、23C是否已转动了步骤S23中所设定的第二转动量W2(步骤S27)。若未转动完第二转动量W2(步骤S27中为“否”),便返回到步骤S25,只要第一传感器SN1检测到“有料带”(步骤S25为“是”),就直接继续宽余部分30A的料带进给。
对此,在步骤S27中,若已转动了第二转动量W2(步骤S27中为“是”),便使宽余部分30A的料带进给动作暂且停止,并且执行宽余部分30A的料带的切割动作(步骤S28)。由此,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宽余部分30A便被剪裁为切割长度B的尺寸。此后,控制电路201使第二转动量W2的计数值复位为零,并且使宽余部分30A的料带进给动作重新开始(步骤S29)。于是,处理返回到步骤S25。
另一方面,在步骤S25中,第一传感器SN1未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存在(无料带;步骤S25中为“是”)时,如图7的(C)所例示,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后端e处于已通过了接近最下游的第三链轮23C的第一传感器SN1的传感检测区域的状态。此时的状态为:即使不完全进行与指定排出长度A相当的料带进给动作,也能够从带式供料器2排出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宽余部分30A。因此,在此情况下,控制电路201即使在料带排出动作的执行中也能够停止第二马达M2的驱动,使料带排出动作早期结束(步骤S30)。此外,料带排出动作实际上的结束时期为第一传感器SN1检测到“无料带”之后而能够从带式供料器2排出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时期,亦即在后端e通过第一传感器SN1之后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卡合孔34脱离第三链轮23C的齿部的时期。
另一方面,在步骤S26中,若已转动了第一转动量W1(步骤S26中为“是”),主控制部6发出错误信息(步骤S31)。此状况是尽管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排出动作已完成但是第一传感器SN1检测到“有料带”的状况,亦即宽余部分30A从带式供料器2的排出实际上还未完成的状况。该状况有可能因如下的情况等而产生:第二、第三链轮23B、23C的空转等而使宽余部分30A的料带进给动作发生故障时,宽余部分30A长于指定排出长度A时,或者第一传感器SN1的故障等时。
此情况下,控制电路201使第二马达M2的驱动停止,使宽余部分30A的料带进给动作停止。此外,主控制部6的错误检测部63以发生了上述的状况来判定为发生了错误,向省略图示的显示部发出表示第一元件收纳带3A从带式供料器2的排出还未完成的错误信息。受此信息,用户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确认如下情况:在完成了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动作的状态下,配置在壳体21内的料带传送路22的下游端附近的第一传感器SN1是否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存在,亦即壳体21内是否残留有第一元件收纳带3A。由此,能够把握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料带排出动作后的状况,此后能够采取各种对策。
亦即,在已转动了第一转动量W1的时刻,第一传感器SN1检测到“有料带”的情况下,错误检测部63发出错误信息,因此,能够通知用户先行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料带排出动作存在不顺利这一情况。因此,能够敦促用户将该不顺利状态恢复为正常状态。另一方面,在料带排出动作的中途,第一传感器SN1检测到“无料带”时,并非硬性地执行指定排出长度A的全送出的料带进给动作,而是在此时刻结束所述料带排出动作。亦即,能够在实质上第一元件收纳带3A从带式供料器2的排出结束后,无需执行无谓的料带排出动作。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以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为基础,通过活用第二传感器SN2来确认带式供料器2内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宽余部分30A的存在状况,在以少许的追加性料带排出动作便能够排出宽余部分30A的情况下,在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排出动作的基础上,执行继续排出动作的例子。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料带排出动作的流程图。图11的流程图中,步骤S41至步骤S50与先前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步骤S21至步骤S30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步骤S26(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46相当)中,若已转动了第一转动量W1(步骤S26中为“是”),则主控制部6发出错误信息的例子(步骤S31)。该第四实施方式中,并非立刻发出错误信息,而是在步骤S46之后,由控制电路201确认第二传感器SN2是否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3A(步骤S51)。
在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后端e还未通过第二传感器SN2的传感检测区域的状态下,第二传感器SN2检测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存在(有料带;步骤S51中为“是”)。此情况下,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发出错误信息(步骤S52)。即,控制电路201使第二马达M2的驱动停止,使宽余部分30A的料带进给动作停止。此外,主控制部6的错误检测部63发出表示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排出还未完成的错误信息。
另一方面,在步骤S51中,第二传感器SN2未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存在(无料带;步骤S51中为“否”)时,控制电路201在之前所执行的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动作的基础上,执行继续追加性的料带进给动作的继续排出动作(步骤S53)。
步骤S51中第二传感器SN2检测到“无料带”的状况是尽管执行了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动作,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后端e还没有通过第一传感器SN1的位置,但该后端e通过了第二传感器SN2的位置的状况。也就是如下的状况:若再稍微使料带进给动作继续进行,就能够从带式供料器2排出第一元件收纳带3A。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控制电路201根据第二传感器SN2的检测结果,判定为通过进行继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动作分量之后的短期的料带进给动作(继续排出动作)便能够从带式供料器2排出第一元件收纳带3A,从而不发出错误信息而执行所述继续排出动作,使元件装配装置1的自动运转继续。在执行指定期间的所述继续排出动作之后,控制电路201使料带排出动作结束(步骤S50)。
此外,有时会发生如下情况:即使进行了所述继续排出动作,第一元件收纳带3A也未被完全排出。因此,在执行了预先规定的料带长度分量的步骤S53的继续排出动作之后,第一传感器SN1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存在时,较为理想的是由错误检测部63发出表示第一元件收纳带3A从带式供料器2的排出还未完成的错误信息。由此,能够通知用户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所述继续排出动作存在不顺利这一情况。因此,能够敦促用户将该不顺利状态恢复为正常状况。
在以上所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二传感器SN2的检测结果,来判定通过进行继指定排出长度A的分量后的短期的料带进给动作(继续排出动作)是否能够将第一元件收纳带3A从带式供料器2排出。而且,在能够排出的情况下,通过继指定排出长度A的料带进给动作之后执行所述继续排出动作,无需使自动运转停止便能够达成先行的第一元件收纳带3A的排出。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主要包含具有以下技术方案的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元件供应装置包括:多种带式供料器,是将元件收纳带所收纳的元件供应到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的带式供料器,并且能够安装且能够送出第一元件收纳带和第二元件收纳,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是先行地进行元件供应的带,所述第二元件收纳是继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之后进行元件供应的带;元件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多种带式供料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元件收纳带的料带进给动作;其中,按所述带式供料器的每一种类预先设定有指定排出长度,该指定排出长度用于在发生所述元件供断时从该带式供料器排出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在所述元件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带式供料器执行将该第一元件收纳带送出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
根据该元件供应装置,按带式供料器的每一种类而预先设定有指定排出长度,在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时执行送出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第一元件收纳带这样的料带排出动作。即,不管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料带最后端的位置等如何,只要执行了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料带排出动作便暂且结束。因此,能够防止因为依靠料带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来执行所述料带排出动作时而有可能引起的所述料带排出动作一直地被继续进行这样的无谓动作的发生。
上述的元件供应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带式供料器包含料带出口,该料带出口使在所述元件取出位置进行了元件取出处理后的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作为已用料带排出,所述元件供应装置还包括:导管,与所述料带出口连续地设置,并且向指定方向引导从所述料带出口排出的所述已用料带;以及刀具装置,配置在所述导管的指定部位上,执行切割所述已用料带的切割动作;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刀具装置的动作,并且在使所述带式供料器执行了短于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料带进给动作后,使该料带进给动作暂且停止,且使所述刀具装置执行所述切割动作,此后,该控制部进行使所述料带进给动作重新开始的控制。
根据该元件供应装置,在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的中途,并且在所述导管内执行已用料带的切割动作。因此,已用料带被短条化,能够使已用料带在所述导管内不会发生堵塞。
上述的元件供应装置中,所述带式供料器包含壳体和料带传感器,所述壳体具有料带入口和料带出口以及料带传送路,所述料带入口让所述第一及第二元件收纳带插入,所述料带出口使在所述元件取出位置进行了元件取出处理后的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作为已用料带排出,所述料带传送路用于在所述料带入口和所述料带出口之间传送所述第一及第二元件收纳带,所述料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料带传送路的指定位置上,检测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带式供料器完成了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料带传感器是否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
根据该元件供应装置,在使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完成的状态下,确认配置在壳体内的料带传送路上的料带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亦即确认上述壳体内是否残留有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由此,能够把握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料带排出动作后的状况,此后能够采取各种对策。
上述的元件供应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料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时,所述控制部发出表示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从所述带式供料器的排出还未完成的错误信息。
根据该元件供应装置,通过发出所述错误信息,能够通知用户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料带排出动作存在不顺利这一情况。因此,能够敦促用户将该不顺利状态恢复为正常状态。
上述的元件供应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存储部,存储所述指定排出长度。
根据该元件供应装置,能够适宜地设定所述指定排出长度并预先存储于存储部,所述控制部通过参照所述存储部的数据能够控制各带式供料器中的所述料带排出动作。例如,通过与多种带式供料器的管理ID相互关联,能够将分别设定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表预先存储于所述存储部。
上述的元件供应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带式供料器包含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配置在所述元件取出位置的近傍,检测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所述控制部在针对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的执行中,且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的情况下,在能够从所述带式供料器排出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时期结束所述料带进给动作。
根据该元件供应装置,并非硬性地完全进行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而是通过参照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结束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料带排出动作。即,能够无需执行实质上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从带式供料器的排出结束后的无谓的料带排出动作。
上述的元件供应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带式供料器包含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配置在所述元件取出位置的近傍,检测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所述第二传感器相对于所述第一传感器而配置在料带进给方向的上游侧,检测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执行针对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后,且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但所述第二传感器未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的情况下,执行使针对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所述料带进给动作继续的继续排出。
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而所述第二传感器则未检测到其的存在的状态可以说是通过继续短期的所述料带进给动作便能够将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从带式供料器排出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继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之后执行所述继续排出,能够达成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排出。
此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指定的所述继续排出后,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的情况下,发出表示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从所述带式供料器的排出还未完成的错误信息。
根据该元件供应装置,通过发出所述错误信息,能够通知用户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所述继续排出动作存在不顺利这一情况。因此,能够敦促用户将该不顺利状态恢复为正常状况。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带式供料器,能够安装且能够送出第一元件收纳带和第二元件收纳带,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是先行地进行元件供应的带,所述第二元件收纳带是继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之后进行元件供应的带,该带式供料器将所述第一及第二元件收纳带所收纳的元件供应到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并且包括:元件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多种带式供料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元件收纳带的料带进给动作;其中,在所述元件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时,所述控制部执行送出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所述指定排出长度是为了从该带式供料器排出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而被预先设定的长度。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在具备自动装载式的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应装置中,能够使检测到先行的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后的该元件收纳带的料带排出动作确切地被执行而不会发生无谓的动作。

Claims (8)

1.一种元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种带式供料器,是将元件收纳带所收纳的元件供应到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的带式供料器,并且能够安装且能够送出第一元件收纳带和第二元件收纳,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是先行地进行元件供应的带,所述第二元件收纳是继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之后进行元件供应的带;
元件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
控制部,控制所述多种带式供料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元件收纳带的料带进给动作;以及
存储部,存储按所述带式供料器的每一种类预先设定的指定排出长度,该指定排出长度用于在发生所述元件供断时从该带式供料器排出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其中,
在所述元件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时,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存储部读出所述指定排出长度,使所述带式供料器执行将该第一元件收纳带送出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并且在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分量的所述料带进给动作完成后使针对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料带排出动作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式供料器包含料带出口,该料带出口使在所述元件取出位置进行了元件取出处理后的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作为已用料带排出,
所述元件供应装置还包括:
导管,与所述料带出口连续地设置,并且向指定方向引导从所述料带出口排出的所述已用料带;以及
刀具装置,配置在所述导管的指定部位上,执行切割所述已用料带的切割动作;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刀具装置的动作,并且在使所述带式供料器执行了短于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料带进给动作后,使该料带进给动作暂且停止,且使所述刀具装置执行所述切割动作,此后,该控制部进行使所述料带进给动作重新开始的控制,并且在合计相当于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分量的所述料带进给动作完成后使针对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料带排出动作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式供料器包含壳体和料带传感器,
所述壳体具有料带入口和料带出口以及料带传送路,所述料带入口让所述第一及第二元件收纳带插入,所述料带出口使在所述元件取出位置进行了元件取出处理后的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作为已用料带排出,所述料带传送路用于在所述料带入口和所述料带出口之间传送所述第一及第二元件收纳带,
所述料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料带传送路的指定位置上,检测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带式供料器完成了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料带传感器是否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料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时,所述控制部发出表示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从所述带式供料器的排出还未完成的错误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式供料器包含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配置在所述元件取出位置的近傍,检测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
所述控制部在针对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的执行中,且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的情况下,在能够从所述带式供料器排出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时期结束所述料带进给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式供料器包含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配置在所述元件取出位置的近傍,检测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
所述第二传感器相对于所述第一传感器而配置在料带进给方向的上游侧,检测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执行针对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后,且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但所述第二传感器未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的情况下,执行使针对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所述料带进给动作继续的继续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元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指定的所述继续排出后,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存在的情况下,发出表示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从所述带式供料器的排出还未完成的错误信息。
8.一种带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能够安装且能够送出第一元件收纳带和第二元件收纳带,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是先行地进行元件供应的带,所述第二元件收纳带是继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之后进行元件供应的带,该带式供料器将所述第一及第二元件收纳带所收纳的元件供应到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并且包括:
元件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
控制部,控制所述带式供料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元件收纳带的料带进给动作;以及
存储部,存储指定排出长度,该指定排出长度是在发生所述元件供断时为了从该带式供料器排出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而被预先设定的长度;其中,
在所述元件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元件供断时,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存储部读出所述指定排出长度,执行将该第一元件收纳带送出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料带进给动作,并且在所述指定排出长度的分量的所述料带进给动作完成后使针对所述第一元件收纳带的料带排出动作结束。
CN201780096098.7A 2017-10-31 2017-10-31 元件供应装置及带式供料器 Active CN1112798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9305 WO2019087291A1 (ja) 2017-10-31 2017-10-31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テープフィーダ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9810A CN111279810A (zh) 2020-06-12
CN111279810B true CN111279810B (zh) 2021-04-27

Family

ID=66332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6098.7A Active CN111279810B (zh) 2017-10-31 2017-10-31 元件供应装置及带式供料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7153B2 (zh)
JP (1) JP6850357B2 (zh)
CN (1) CN111279810B (zh)
DE (1) DE112017008026T5 (zh)
WO (1) WO20190872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3204B (zh) 2018-04-18 2022-01-1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装配系统以及带切屑回收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999A (zh) * 2009-03-11 2010-09-22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给带安装状态确认装置
EP2827692A1 (en) * 2012-03-13 2015-01-21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feeder management system
WO2015029122A1 (ja) * 2013-08-26 2015-03-0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フィーダ
CN104429175A (zh) * 2012-06-28 2015-03-1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JP2015225968A (ja) * 2014-05-28 2015-12-14 ハンファテクウィン株式会社Hanwha Techwin Co.,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そのセンサ機能の自己診断方法
WO2016002029A1 (ja) * 2014-07-02 2016-01-0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機
CN105764318A (zh) * 2015-01-06 2016-07-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CN105764319A (zh) * 2015-01-06 2016-07-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以及其中的部件供给带的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0083A (en) * 1985-08-26 1986-09-09 Zenith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matching
US7220095B2 (en) * 2001-05-24 2007-05-22 Lyndaker David W Self-threading component tape feeder
JP4724768B2 (ja) 2009-09-25 2011-07-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と空テープガイドの配置構造、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台車
JP6413086B2 (ja) * 2015-01-08 2018-10-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ならびに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における部品供給テープの処理方法
US10000352B2 (en) 2015-01-06 2018-06-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suppl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supply method
JP6413084B2 (ja) 2015-01-06 2018-10-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6618052B2 (ja) * 2016-02-26 2019-12-11 株式会社Fuji 電子部品実装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999A (zh) * 2009-03-11 2010-09-22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给带安装状态确认装置
EP2827692A1 (en) * 2012-03-13 2015-01-21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feeder management system
CN104429175A (zh) * 2012-06-28 2015-03-1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WO2015029122A1 (ja) * 2013-08-26 2015-03-0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フィーダ
JP2015225968A (ja) * 2014-05-28 2015-12-14 ハンファテクウィン株式会社Hanwha Techwin Co.,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そのセンサ機能の自己診断方法
WO2016002029A1 (ja) * 2014-07-02 2016-01-0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機
CN105764318A (zh) * 2015-01-06 2016-07-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CN105764319A (zh) * 2015-01-06 2016-07-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以及其中的部件供给带的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9810A (zh) 2020-06-12
JPWO2019087291A1 (ja) 2020-11-12
US20210204457A1 (en) 2021-07-01
JP6850357B2 (ja) 2021-03-31
WO2019087291A1 (ja) 2019-05-09
US11497153B2 (en) 2022-11-08
DE112017008026T5 (de) 2020-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4495B (zh) 供料器及供料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元件安装装置
CN111919522B (zh) 作业管理系统及元件安装系统
KR102061155B1 (ko) 셋업 지원 장치, 부품 실장기, 셋업 지원 방법
KR101571073B1 (ko) 전자 부품의 장착 방법 및 그 장착 장치
JP6916390B2 (ja) フィーダおよび部品実装機
JP2007214476A (ja) 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6710776B2 (ja) テープ誤装着検知システム
JP6714720B2 (ja) 部品照合システム
CN111279810B (zh) 元件供应装置及带式供料器
JP6877834B2 (ja) テープ切断装置、テープ切断方法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JP6714721B2 (ja) 部品供給装置、表面実装機、及び部品供給方法
JP2010050380A (ja)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JP6966869B2 (ja) 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
JP2008060450A (ja) 部品実装装置
WO2019087289A1 (ja) 部品切れ検知装置
CN111434200B (zh) 元件安装机
JP2024112147A (ja) 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部品供給方法
JP2024143798A (ja) 部品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