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9136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9136A
CN111279136A CN201880069361.8A CN201880069361A CN111279136A CN 111279136 A CN111279136 A CN 111279136A CN 201880069361 A CN201880069361 A CN 201880069361A CN 111279136 A CN111279136 A CN 111279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heat exchanger
indoor heat
air volu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93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9136B (zh
Inventor
芦泽智春
仲田贵裕
冈诚司
伊藤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79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9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9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9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空调机包含室内热交换器、室内风扇、室内吹出口、上下风向板、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具有在制热运转开始时限制室内风扇的风量的风量控制部和在制热运转开始时控制上下风向板的上下方向的风向的风向控制部。风量控制部在制热运转开始时以随着室内热交换器温度的上升而使室内风扇的风量增大的方式进行控制。风向控制部在制热运转开始时以使上下风向板朝向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至少上方向的方式限制上下风向板的位置。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空调机由于应用了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因此制热运转启动需要时间。因此,空调机在制热运转开始时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低,若启动室内风扇则吹送冷气,给室内人员带来不适感。因此,以往的空调机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那样采用如下方式:通过随着室内热交换器温度的上升而使吹出风量上升,从而抑制冷风的吹出的同时加快制热运转的启动速度。在此,在本说明书中,“制热运转开始时”是指从制热运转开始到稳定的通常的制热运转为止的运转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801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以往的空调装置在制热运转开始时,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低的期间减弱吹出风量,但由于来自室内吹出口的吹出空气被吹向室内人员,因此存在无法完全消除由于冷气吹出引起的不适感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在制热运转开始时,缓和向室内人员吹送冷气的同时使制热运转时的启动速度尽可能快。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观点所涉及的空调机包含室内热交换器、室内风扇、室内吹出口、上下风向板、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所述室内风扇使由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在室内循环。所述室内吹出口将由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室内吹出。所述上下风向板设置在所述室内吹出口,使风向在上下方向上变更。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测定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控制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及所述上下风向板的风向。所述控制装置具有风量控制部和风向控制部,所述风量控制部在制热运转开始时限制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所述风向控制部控制所述上下风向板的上下方向的风向。所述风量控制部以在制热运转开始时随着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上升而增大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的方式进行控制。所述风向控制部在制热运转开始时以使所述上下风向板朝向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至少上方向的方式限制上下风向板的位置。
根据该空调机,在制热运转开始时以使室内吹出口的上下风向板朝向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至少上方的方式控制上下风向板,因此能够缓和冷气对室内人员的吹送。另外,由于这样控制上下风向板的风向,因此与以往的空调机相比,能够增大伴随室内热交换器温度的上升的风量。
根据第二观点的空调机,所述风量控制部在制热运转开始时以随着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的上升而使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阶段性地增大的方式进行切换。为了阶段性地切换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针对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设定了切换温度。该切换温度被设定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下降时的切换温度比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上升时的切换温度低。
根据该空调机,为了阶段性地切换风量,相对于室内热交换器温度设定的切换温度以使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下降时的切换温度比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上升时的切换温度低的方式设定,因此,检测室内热交换器温度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的振动被抑制,室内风扇的风量的波动被抑制。
根据第三观点的空调机,所述风量控制部及所述风向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上升而使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成为最大风量之后,当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进一步上升而上升到预先设定的目标设定温度时,解除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限制和所述上下风向板的风向限制。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目标设定温度”是指在任意的室内风扇的风量及上下风向板的风向下设想为不会吹出不舒适的冷气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目标温度。
根据该空调机,由于等待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上升到从室内吹出口吹出的空气不会感到冷的程度后,解除室内风扇的风量限制和上下风向板的风向限制,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冷气吹出引起的室内人员的不适感。
根据第四观点的空调机,所述空调机是分离式空调机中的壁挂式室内机。所述室内吹出口设置在所述壁挂式室内机的下方部。所述风向控制部在制热运转开始时以使所述上下风向板朝向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的方式限制上下风向板的位置。
该空调机是室内吹出口设置在下方部的壁挂式室内机,在制热运转开始时以使上下风向板朝向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的方式限制上下风向板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缓和冷气的吹出。
根据第五观点的空调机,所述室内吹出口构成为:若对将所述上下风向板的位置设定为所述上下风向板朝向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向时的吹出风量与将所述上下风向板的位置设定为所述上下风向板朝向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比最上方向靠下的方向时的吹出风量进行比较,则后者的吹出风量大。
通常,对于壁挂式室内机的室内吹出口而言,若使上下风向板的风向在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从最上方向朝向下方向,则吹出风量增大的情况较多。在具有这样的室内吹出口的空调机中,在解除了如上所述的上下风向板的风向限制的情况下,上下风向板的风向在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从最上方向变更为下方向,由此吹出风量增大,随之引起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下降,吹出空气的温度下降。但是,在本空调机的情况下,由于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充分上升后解除风向限制,因此不会由于这样的主要原因而对室内人员吹送冷气。
因此,根据该第五观点的空调机,容易适用于普通的空调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壁挂式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2是该空调机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该空调机的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吹出空气控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该空调机的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吹出空气控制中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与室内风扇的风量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以下记载的示例进行限定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表示,旨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均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包含图1所示的壁挂式室内机1和室外机20(参照图2),是进行热泵式的制热制冷运转的空调机。
壁挂式室内机1整体呈在一个方向上细长的形状,以其长度方向成为水平的方式安装在室内的壁面上。如图1所示,壁挂式室内机1具有壳体2、收容在壳体2内的室内风扇3、室内热交换器4、左右风向板5、上下风向板6、辅助上下风向板7等。
壳体2具有将前表面开放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基板11和覆盖壳体基板11的前表面的开放部的前表面面板12。在壳体基板11的上表面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格子状的开口即室内吸入口13,在壳体基板11的下表面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开口即室内吹出口14。并且,在空调运转(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通过驱动在从室内吸入口13到室内吹出口14的空气流路上配置的室内风扇3而从室内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4中进行热交换(即,加热或冷却)后,从室内吹出口14向室内吹出。
左右风向板5用于在左右方向上调整从室内吹出口14吹出的吹出空气的风向,设置在室内吹出口14的内部侧。
上下风向板6用于在上下方向上调整从室内吹出口14吹出的吹出空气的风向。上下风向板6在室内吹出口14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转动中心C1。图1中实线所示的上下风向板6的位置是在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上下风向板6朝向最上方的位置,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上下风向板6的位置是在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上下风向板6朝向最下方的位置。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的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是与普通的壁挂式室内机同样为大致水平的位置。并且,上下风向板6构成为:在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时,能够根据来自使用者的操作指令通过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在实线位置和双点划线位置之间进行摆动动作,并且能够保持实线位置和双点划线位置之间的适当位置。
辅助上下风向板7是为了防止在制冷运转时水滴附着在上下风向板6的背面而设置的,沿着室内吹出口14的上侧构造部安装。辅助上下风向板7构成为能够以转动中心C2为中心以从图1中的实线位置到双点划线位置之间的风向调整吹出方向。辅助上下风向板7被控制成在制冷运转时与上下风向板6的吹出方向的位置联动而自动地保持最佳位置。但是,辅助上下风向板7在制热运转时将风向保持在吹出方向调整范围中的最上方的位置(图1中的实线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说明涉及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动作,因此省略关于辅助上下风向板7的制冷运转时的动作的详细说明。
另外,上下风向板6和辅助上下风向板7构成为:在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停止时,通过转动到比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的位置更靠上方的、与室内吹出口14的上侧构造部抵接的位置(即关闭位置),将室内吹出口14关闭。这样,上下风向板6兼用作室内吹出口14的盖部件。
另外,室内吹出口14的通风阻力与普通的壁挂式室内机同样,在上下风向板6位于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的位置时最大。室内吹出口14的通风阻力在比该最上方的位置靠下方的位置处变小,在最上方的位置和最下方的位置的中间位置处最小。这是由于空气流通路的弯曲状态以及两个风向板之间的气流空间的大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因此,对于来自室内吹出口14的吹出风量而言,相对于上下风向板6位于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的位置时,上下风向板6位于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中间位置时的吹出风量增大。
接着,根据图2说明本空调机的控制功能框图。
如图2所示,安装于壁挂式室内机1的控制装置30进行本空调机的运转整体的控制,由存储预先确定的控制程序的存储部、基于该控制程序进行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等构成。另外,控制装置30具有:风量控制部31,其用于在制热运转开始时限制室内风扇3的风量;风向控制部32,其在制热运转开始时控制上下风向板6的上下方向的风向。控制装置30还具有进行与室外机20的通信的收发电路部33等。
在控制装置30连接有室内风扇3、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1。室内风扇3是使在室内热交换器4中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在室内循环的室内循环用的风扇,该风扇的驱动电动机根据来自风量控制部31的指令被控制转速进而控制风量。
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1以能够检测出室内热交换器4的平均温度来作为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的方式安装在室内热交换器4的适当位置。由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1检测出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被发送到控制装置30,作为由风量控制部31进行的室内风扇3的风量控制以及由风向控制部32进行的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控制中的基础数据来利用。
另外,在控制装置30连接有上下风向板6、辅助上下风向板7以及左右风向板5的驱动部,这些风向板构成为由风向控制部32控制。此外,在控制装置30连接有控制流向室内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的电动膨胀阀42。该电动膨胀阀42根据来自控制装置30的指示进行开度控制。
另外,在壁挂式室内机1附属有遥控器43。遥控器43相对于空调机作为运转操作部发挥功能,具有对空调机的运转进行开闭的运转开关、运转模式选择部、设定室内空气的设定温度的设定部、设定通常的制热运转时的室内风扇的风量的风量设定部、显示室内温度和室内风扇的风量的显示部等。遥控器43构成为能够将选择或设定出的运转操作信息以无线的方式发送到控制装置30。
另一方面,在室外机20搭载有压缩机21、室外风扇22,并且搭载有控制这些设备的室外控制部23。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室外机20上搭载有用于将制冷剂回路切换为制冷循环或制热循环的四通切换阀。该四通切换阀由室外控制部23进行切换控制。另外,壁挂式室内机1的控制装置30和室外控制部23经由收发电路部33电连接,控制装置30接收到的来自遥控器43的运转操作信息也向室外控制部23输出。
接着,基于图3及图4,作为如上所述构成的空调机的作用,对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室内风扇3的风量控制及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控制、即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吹出空气控制进行说明。即,对于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及室内风扇3的风量而言,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达到规定的目标设定温度Tt之前,无视来自遥控器43的指令,按照以下所述的流程进行限制。
当通过遥控器43输出制热运转开始指令时(步骤S1),制冷剂回路切换为制热循环,开始压缩机21及室外风扇22的运转。由此开始空调机的制热运转。此时,配置在室内吹出口14的上下风向板6及辅助上下风向板7从将室内吹出口14封闭的封闭位置开放,使风向转动到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的位置。并且,上下风向板6被限制为维持该位置直到解除风向限制为止(步骤S2)。另外,辅助上下风向板7在制热运转中维持该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的位置,在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吹出空气控制中不进行除此之外的特别的控制。
另外,制热运转刚开始后室内热交换器4还未被加热,因此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为比图4中的第一切换温度T1低的状态。即,室内风扇3的风量限制成为图4所示的风扇运转禁止区域。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低于第一切换温度T1的状态下,在室内风扇3停止的状态下使压缩机21运转(步骤S3)。
接着,当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上升并成为第一切换温度T1(步骤S4中为“是”)时,室内风扇3的风量限制被切换到图4所示的最小风量区域,室内风扇3以最小风量运转(步骤S5)。另外,在步骤S4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返回步骤S3。
接着,当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上升并成为第二切换温度T2(步骤S6中为“是”)时,室内风扇3的风量限制被切换到图4所示的中间风量区域,室内风扇3以中间风量运转(步骤S7)。另外,在步骤S6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返回步骤S5。
接着,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进一步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上升并成为第三切换温度T3(步骤S8中为“是”)时,室内风扇3的风量限制被切换到图4所示的最大风量区域,室内风扇3以最大风量运转(步骤S9)。另外,在步骤S8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返回步骤S7。
这样,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随着时间的经过而进一步上升并成为目标设定温度Tt(步骤S10中为“是”)时,设想成吹出空气的温度已上升到不必担心给室内人员带来由冷风吹出引起的不适感的程度,解除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限制及室内风扇3的风量限制(步骤S11)。由此,结束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吹出空气控制。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达到目标设定温度Tt之后,成为稳定的通常的制热运转状态。即,通过解除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限制及室内风扇3的风量限制,室内风扇3以由遥控器43设定的风量运转,另外,上下风向板6移动到由遥控器43设定的风向进行制热运转。
另外,如上所述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成为第三切换温度T3时不进行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限制的解除,而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成为比第三切换温度T3更高温的目标设定温度Tt时进行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限制的解除的理由如下。即,这是因为在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从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的位置变更为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吹出空气量增大,伴随于此,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有可能降低。同样地,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成为第三切换温度T3时不进行室内风扇3的风量限制的解除,而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成为比第三切换温度T3更高温的目标设定温度Tt时进行室内风扇3的风量限制的解除,是为了尽可能地加快制热运转的启动速度。
在上述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吹出空气控制中,相对于图4所示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设定的切换温度T1、T2、T3以使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的温度下降时比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的温度上升时低的方式设定。这是为了避免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1的振动以及室内风扇3的风量的波动。
(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如以上那样构成,因此能够起到如下的效果。
(1)在制热运转开始时,以使室内吹出口14的上下风向板6朝向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至少上方的方式限制上下风向板6的位置,因此能够缓和冷气向室内人员的吹送。
(2)另外,由于这样控制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因此与以往的空调机相比,能够增大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吹出空气控制中的室内风扇3的风量。
(3)在伴随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的上升而使室内风扇3的风量增大的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吹出空气控制中,为了阶段性地切换风量,相对于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设定切换温度(T1、T2、T3)。具体而言,切换温度(T1、T2、T3)以使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下降时比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上升时低的方式设定。由此,能够抑制检测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1的振动及室内风扇3的风量的波动。
(4)能够等待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上升到从室内吹出口14吹出的空气不会感到冷的程度后,解除室内风扇3的风量限制和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限制,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冷气吹出引起的室内人员的不适感。
(5)室内吹出口14设置在壁挂式室内机1的下方部。由于以在制热运转开始时使上下风向板6朝向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的方式限制上下风向板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缓和冷气的吹送。
(6)在上下风向板6的位置在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从朝向最上方的位置变更为下方的中间位置的情况下,吹出风量增大。在该空调机中,由于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充分上升后解除风向限制,因此不会因这样的主要原因而对室内人员吹送冷气。本实施方式容易适用于普通的空调机。
(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是根据本公开的空调装置可采取的方式的示例,并不是限制为该方式。另外,也可以是将相互不矛盾的至少两个变形例组合的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制热运转开始时,使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为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但是,也可以将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设为比中间位置靠上的上方而不设为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这样,由于从室内吹出口14吹出的空气在室内的上方部形成循环的气流,因此能够缓和冷风向室内人员的吹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室内吹出口14设置有辅助上下风向板7,但也可以没有该辅助上下风向板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室内吹出口14的内部设置有左右风向板5,但也可以没有该左右风向板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下风向板6兼用作室内吹出口14的盖部件。上下风向板6也可以不是这样的兼用部件,而仅变更风向。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室内风扇3的风量切换设为最小风量、中间风量、最大风量这三个等级。室内风扇3的风量切换可以是两个阶段,也可以是四个阶段以上。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针对方式和详细内容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5)

1.一种空调机,其具有:
室内热交换器(4);
室内风扇(3),其用于使由该室内热交换器(4)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在室内循环;
室内吹出口(14),其将由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室内吹出;
上下风向板(6),其设置于该室内吹出口(14),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变更风向;
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1),其测定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以及
控制装置(30),其至少控制所述室内风扇(3)的风量以及所述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
所述控制装置(30)具有风量控制部(31)和风向控制部(32),所述风量控制部(31)在制热运转开始时限制所述室内风扇(3)的风量,所述风向控制部(32)在制热运转开始时控制所述上下风向板(6)的上下方向的风向,
所述风量控制部(31)在制热运转开始时以随着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的上升而使所述室内风扇(3)的风量增大的方式进行控制,
所述风向控制部(32)在制热运转开始时以使所述上下风向板(6)朝向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至少上方向的方式限制上下风向板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风量控制部(31)在制热运转开始时以随着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的上升而使所述室内风扇(3)的风量阶段性地增大的方式进行切换,
为了阶段性地切换所述室内风扇(3)的风量,针对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设定了切换温度(T1、T2、T3),
该切换温度(T1、T2、T3)被设定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下降时的所述切换温度(T1、T2、T3)比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上升时的所述切换温度(T1、T2、T3)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风量控制部(31)以及所述风向控制部(32)构成为: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上升而使所述室内风扇(3)的风量成为最大风量后,当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Tr)进一步上升而上升到预先设定的目标设定温度(Tt)时,解除所述室内风扇(3)的风量限制和所述上下风向板(6)的风向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空调机是分离式空调机中的壁挂式室内机(1),
所述室内吹出口(14)设置在所述壁挂式室内机(1)的下方部,
所述风向控制部(32)在制热运转开始时以使所述上下风向板(6)朝向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向的方式限制所述上下风向板(6)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室内吹出口(14)构成为:若对将所述上下风向板(6)的位置设定为所述上下风向板(6)朝向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最上方向时的吹出风量与将所述上下风向板(6)的位置设定为所述上下风向板(6)朝向吹出方向调整范围内的比最上方向靠下的方向时的吹出风量进行比较,则后者的吹出风量大。
CN201880069361.8A 2017-10-30 2018-09-28 空调机 Active CN111279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9492A JP6493486B1 (ja) 2017-10-30 2017-10-30 空気調和機
JP2017-209492 2017-10-30
PCT/JP2018/036229 WO2019087632A1 (ja) 2017-10-30 2018-09-28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9136A true CN111279136A (zh) 2020-06-12
CN111279136B CN111279136B (zh) 2022-03-29

Family

ID=65999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9361.8A Active CN111279136B (zh) 2017-10-30 2018-09-28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05801B1 (zh)
JP (1) JP6493486B1 (zh)
CN (1) CN111279136B (zh)
WO (1) WO20190876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92640B2 (ja) 2019-04-23 2022-12-20 株式会社Soken 超音波センサ
CN111706981A (zh) * 2020-05-27 2020-09-25 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机组防冷风控制方法以及系统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5930A (ja) * 1982-12-22 1984-07-04 Hitachi Ltd ヒ−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の電気回路
JPH0587391A (ja) * 1991-09-27 1993-04-06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装置
JPH08178395A (ja) * 1994-12-20 1996-07-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02174450A (ja) * 2000-09-29 2002-06-2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5090873A (ja) * 2003-09-18 2005-04-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906445A (zh) * 2003-11-28 2007-01-31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JP2007303731A (ja) * 2006-05-11 2007-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8292034A (ja) * 2007-05-23 2008-12-04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1968241A (zh) * 2010-09-30 2011-02-09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可燃制冷剂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120097748A1 (en) * 2010-10-26 2012-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2563806A (zh) * 2012-01-09 2012-07-11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出风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02721149A (zh) * 2012-05-08 2012-10-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88856A (zh) * 2013-07-18 2013-11-1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快速启动制热方法
CN105042771A (zh) * 2015-07-02 2015-1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制热开机防冷风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JP2016090113A (ja) * 2014-10-31 2016-05-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5987429A (zh) * 2015-02-05 2016-10-05 佛山市禾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制热待机快速启动控制方法
CN106352446A (zh) * 2015-07-15 2017-01-25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8144A (ja) * 1996-05-31 1997-12-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風速制御方法
JP3495858B2 (ja) * 1996-10-31 2004-02-09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11264599A (ja) * 1998-03-18 1999-09-2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2002340384A (ja) * 2001-05-18 2002-11-27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4830632B2 (ja) * 2006-05-24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6038135A (ja) * 2014-08-06 2016-03-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5930A (ja) * 1982-12-22 1984-07-04 Hitachi Ltd ヒ−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の電気回路
JPH0587391A (ja) * 1991-09-27 1993-04-06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装置
JPH08178395A (ja) * 1994-12-20 1996-07-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02174450A (ja) * 2000-09-29 2002-06-2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5090873A (ja) * 2003-09-18 2005-04-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906445A (zh) * 2003-11-28 2007-01-31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JP2007303731A (ja) * 2006-05-11 2007-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8292034A (ja) * 2007-05-23 2008-12-04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1968241A (zh) * 2010-09-30 2011-02-09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可燃制冷剂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120097748A1 (en) * 2010-10-26 2012-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2563806A (zh) * 2012-01-09 2012-07-11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出风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02721149A (zh) * 2012-05-08 2012-10-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88856A (zh) * 2013-07-18 2013-11-1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快速启动制热方法
JP2016090113A (ja) * 2014-10-31 2016-05-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5987429A (zh) * 2015-02-05 2016-10-05 佛山市禾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制热待机快速启动控制方法
CN105042771A (zh) * 2015-07-02 2015-1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制热开机防冷风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352446A (zh) * 2015-07-15 2017-01-25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9136B (zh) 2022-03-29
JP2019082277A (ja) 2019-05-30
JP6493486B1 (ja) 2019-04-03
EP3705801B1 (en) 2022-01-19
EP3705801A4 (en) 2020-12-30
EP3705801A1 (en) 2020-09-09
WO2019087632A1 (ja) 2019-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73805B2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5939292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00382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24230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507231B2 (ja) 空気調和機
GB2527193A (en)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279136B (zh) 空调机
KR101711837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060286923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200224889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10249187B (zh) 空调机
JP691822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619983B2 (ja) 空気調和機
EP3208550B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U2021350787B2 (en) Floor-standing air conditioner
JP6171410B2 (ja) 空気調和機
EP4012285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4835720B2 (ja) 空気調和機
KR20220170034A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