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2767A - 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2767A
CN111272767A CN202010124131.6A CN202010124131A CN111272767A CN 111272767 A CN111272767 A CN 111272767A CN 202010124131 A CN202010124131 A CN 202010124131A CN 111272767 A CN111272767 A CN 111272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assembly
side detection
battery cell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41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2767B (zh
Inventor
毛雪林
白升登
陈佳斌
林雪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413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27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2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2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2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2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1/13Moving of cuvettes or solid samples to or from the investigating st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06Specially adapted optical and illumination fe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021/0106General arrangement of respective parts
    • G01N2021/0112Apparatus in one mechanical, optical or electronic bloc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06Specially adapted optical and illumination features
    • G01N2021/8841Illumination and detection on two sides of objec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其包括换向承载机构以及侧面检测机构,侧面检测机构设于换向承载机构的一侧,换向承载机构用于电芯的承载及换向,侧面检测机构包括侧面检测组件以及侧面检测光源组件,侧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正对换向承载机构承载的电芯侧面以用于电芯侧面的成像检测,侧面检测光源组件的光源端面向电芯侧面以用于提供电芯侧面成像时的光源;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外观检测设备。本申请通过换向承载机构对承载的电芯进行换向,使得电芯的各个侧面分别面向侧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从而一次性实现电芯全部侧面的外观检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进而使得整个外观检测设备的结构简化,占用空间缩小,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Description

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池的外观进行检测,以保证电池的质量。现有技术中,在对电池外观的多个表面进行检测时,需要分别设置相应数量的多个外观检测装置分别进行检测,尤其是对电芯的四个侧边的外观检测需要分别设置四个侧面外观检测装置分别进行,从致使整个外观检测设备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进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包括:
换向承载机构,其用于电芯的承载及换向;以及
设于换向承载机构一侧的侧面检测机构;侧面检测机构包括侧面检测组件以及侧面检测光源组件;侧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正对换向承载机构承载的电芯侧面,侧面检测光源组件的光源端面向电芯侧面,侧面检测组件用于电芯侧面的成像检测,侧面检测光源组件用于提供电芯侧面成像时的光源。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换向承载机构包括旋转平台以及换向驱动组件;换向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旋转平台连接;旋转平台用于电芯的承载,换向驱动组件驱动旋转平台旋转,使得电芯的各个侧面分别面向侧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侧面检测机构还包括侧面检测调节组件;侧面检测组件以及侧面检测光源组件均与侧面检测调节组件的调节端连接;侧面检测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侧面检测组件以及侧面检测光源组件相对于换向承载机构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侧面检测光源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面检测光源组件分别位于侧面检测组件相对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侧面检测光源组件的光源端面向电芯侧面的角度可调。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侧面检测光源组件相对于侧面检测组件的位置可调。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外观检测设备包括上料装置、传输装置以及沿着传输装置的传输路径依次设置的电芯反面检测装置、极耳正面检测装置、权利要求-任一的电芯侧面检测装置、电芯正面检测装置、极耳反面检测装置以及下料装置;上料装置用于电芯的上料,传输装置接收上料的电芯并传输电芯依次经过电芯反面检测装置进行电芯的反面检测,极耳正面检测装置进行极耳的正面检测,电芯侧面检测装置进行电芯的侧面检测,电芯正面检测装置进行电芯的正面检测,极耳反面检测装置进行极耳的反面检测,下料装置用于检测完成后的电芯的下料。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折角检测装置;折角检测装置设于传输装置的传输路径上,并位于电芯正面检测装置与极耳反面检测装置之间;折角检测装置用于电芯的折角检测。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分别与上料装置以及传输装置相邻;除尘装置用于电芯检测前的多面除尘。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极耳整形装置;极耳整形装置设于传输装置的传输路径上,并位于电芯反面检测装置与极耳正面检测装置之间;极耳整形装置用于极耳检测前的滚压整形。
本申请通过换向承载机构对承载的电芯进行换向,使得电芯的各个侧面分别面向侧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从而一次性实现电芯全部侧面的外观检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进而使得整个外观检测设备的结构简化,占用空间缩小,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同时,能够提升电芯外观检测的流畅性,进而提升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一中电芯侧面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中外观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除尘装置及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极耳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图5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料装置;11、上料传送机构;12、上料转移机构;2、传输装置;21、翻转移送机构;22、传输机构;221、轮转承载组件;3、电芯反面检测装置;4、极耳正面检测装置;5、电芯侧面检测装置;51、换向承载机构;511、旋转平台;512、换向驱动组件;52、侧面检测机构;521、侧面检测组件;522、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1、侧面检测光源件;5222、光源角度调节件;52221、调节U型架;52222、调节转轴;52223、调节连接架;513、换向承载架;5131、换向承载板;523、侧面检测调节组件;524、侧面检测承载架;525、调节固定件;6、电芯正面检测装置;7、极耳反面检测装置;8、下料装置;81、括翻转下料移送机构;82、下料转移机构;83、下料传送机构;9、折角检测装置;10、除尘装置;101、收料移送机构;1011、收料移送驱动组件;10111、第一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2、第二收料移送驱动件;1012、收料组件;102、侧顶除尘机构;1021、侧面除尘组件;10211、侧面支撑架;10212、侧面除尘件;102121、侧面除尘架;102122、侧面除尘部;1022、顶面除尘组件;10221、顶面支撑架;10222、顶面除尘件;103、底面除尘机构;1031、底面支撑架;1032、底面除尘组件;104、转料移送机构;1041、转料移送驱动组件;10411、第一转料驱动件;10412、第二转料驱动件;10413、转料架;1042、转料组件;105、出料移送机构;1051、出料移送驱动组件;1052、出料组件;20、极耳整形装置;201、电芯承载机构;2011、电芯支撑架;2012、电芯承载平台;202、极耳承载机构;2021、极耳支撑架;2022、极耳承载台;20220、承载基板;20221、子承载平台;20222、放置部;2023、极耳承载驱动组件;203、滚压整形机构;2031、滚压支撑架;2032、滚压驱动组件;20321、第一滚压驱动件;20322、第二滚压驱动件;2033、滚压整形组件;20331、滚压整形承载件;20332、滚压整形件;203321、子整形部;2033211、滚压轴;2033212、滚压轴承载架;100、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1为实施例一中电芯侧面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电芯侧面检测装置5包括换向承载机构51以及侧面检测机构52。侧面检测机构52设于换向承载机构51的一侧。换向承载机构51用于电芯100的承载及换向。侧面检测机构52包括侧面检测组件521以及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侧面检测组件521的检测端正对换向承载机构51承载的电芯侧面,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的光源端面向电芯侧面,侧面检测组件521用于电芯侧面的成像检测,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用于提供电芯侧面成像时的光源。
通过换向承载机构51对承载的电芯100进行换向,使得电芯100的各个侧面分别面向侧面检测组件521的检测端,从而一次性实现电芯100全部侧面的外观检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进而使得整个外观检测设备的结构简化,占用空间缩小,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同时,能够提升电芯100外观检测的流畅性,进而提升了检测效率。
复参照图1,进一步,换向承载机构51包括旋转平台511以及换向驱动组件512。换向驱动组件512的输出端与旋转平台511连接。旋转平台511用于电芯的承载,换向驱动组件512驱动旋转平台511旋转,使得电芯的各个侧面分别面向侧面检测组件521的检测端。具体的,换向承载机构51还包括换向承载架513,换向承载架513的上端具有换向承载板5131。旋转平台511转动连接于换向承载板5131的表面。换向驱动组件512的输出端穿过换向承载板5131后与旋转平台511连接,换向驱动组件512可驱动旋转平台511转动一定角度并暂停,例如,90度、180度、270度和360度。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平台511为转台,换向驱动组件512为电机。优选的,旋转平台511内嵌设有吸盘(图中未显示),通过吸盘对旋转平台511承载的电芯100进行吸附,使得电芯100稳固于旋转平台上,避免旋转平台511旋转时产生晃动。
复参照图1,更进一步,侧面检测机构52还包括侧面检测调节组件523。侧面检测组件521以及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均与侧面检测调节组件523的调节端连接。侧面检测调节组件523用于调节侧面检测组件521以及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相对于换向承载机构51的位置。通过侧面检测调节组件523对调节侧面检测组件521的检测位置以及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照明位置的调节,以便于调配出最优检测位置,保证成像检测质量。具体的,侧面检测机构52还包括侧面检测承载架524。侧面检测调节组件523设于换向承载架513的一侧,侧面检测承载架524设于侧面检测调节组件523的输出端。本实施例中的侧面检测调节组件523为线性模组,侧面检测承载架524垂直设于侧面检测调节组件523的滑台上。侧面检测组件521以及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分别设于侧面检测调节架524上,并使得侧面检测组件521的检测端正对旋转平台511承载位承载的电芯侧面,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的光源端面向电芯侧面。侧面检测调节组件523驱动侧面检测承载架524线性移动,使得侧面检测承载架524靠近或远离电芯100,进而使得侧面检测组件521以及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靠近或远离电芯100,完成位置调节。本实施例中的侧面检测组件521为CCD相机,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为条形光源,在具体应用时,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与电芯100的侧面平行设置。
优选的,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分别位于侧面检测组件521相对的两侧。具体的,两个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沿着侧面检测调节架524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侧面检测组件521位于两个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的中间,两个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均与电芯100平行,并面向电芯100的侧面。如此可使得侧面检测组件521正对电芯侧面,两个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分别侧面检测组件521从上下两侧提供侧面检测组件521拍摄时的光源,保证了侧面检测组件521的成像质量,进而确保了电芯侧面检测的准确性。
复参照图1,更进一步,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的光源端面向电芯侧面的角度可调,以便于提升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的照射区域,提升照射质量,适配不同尺寸大小的电芯100的照明,增加装置的兼容适配性。具体的,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包括侧面检测光源件5221以及光源角度调节件5222,侧面检测光源件5221通过光源角度调节件5222连接于侧面检测调节架524。其中,侧面检测光源件5221为条形光源。光源角度调节件5222包括调节U型架52221、调节转轴52222以及调节连接架52223。侧面检测光源件5221设于调节U型架52221的闭合端,调节转轴52222转动连接于调节U型架52221的开口端,调节连接架52223的一端与调节转轴52222连接,调节连接架52223的另一端与侧面检测调节架524连接。如此,通过转动调节U型架52221即可调节侧面检测光源件5221面向电芯100的角度。
优选的,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相对于侧面检测组件521的位置可调,如此可以进一步调节侧面检测光源件5221的照射位置与区域,与侧面检测组件521形成最优检测位置的配合。具体的,侧面检测机构52还包括调节固定件525。侧面检测调节架524为近似为板状,调节连接架52223滑动连接于侧面检测调节架524的一面,调节固定件525穿过调节连接架52223后与调节连接架52223连接。调节连接架52223可沿着侧面检测调节架524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侧面检测调节架524预留有供调节固定件525移动的通孔。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固定件525为具有把手的螺钉,其与调节连接架52223形成螺接关系。调节时,松动调节固定件525,而后上下移动调节连接架52223进行侧面检测光源件5221的调节,调节完成后,再紧固调节固定件525即可。优选的,侧面检测组件521也可通过连接架与调节固定件525的配合与侧面检测调节架524形成滑动调节关系,此处不再赘述。如此,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与侧面检测组件521的位置均可进行调节,增加了两者之间位置调节的灵活性。
实施例二
参照图2,图2为实施例二中外观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外观检测设备包括上料装置1、传输装置2以及沿着传输装置2的传输路径依次设置的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极耳正面检测装置4、电芯侧面检测装置5、电芯正面检测装置6、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以及下料装置8。上料装置1用于电芯100的上料,传输装置2接收上料的电芯100并传输电芯100依次经过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进行电芯的反面检测,极耳正面检测装置4进行极耳的正面检测,电芯侧面检测装置5进行电芯的侧面检测,电芯正面检测装置6进行电芯的正面检测,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进行极耳的反面检测,下料装置8用于检测完成后的电芯的下料。
通过上料装置1、传输装置2、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极耳正面检测装置4、电芯侧面检测装置5、电芯正面检测装置6、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以及下料装置8的配合设置,实现电芯100外观检测的自动上下料,并对传输过程中的电芯正反面、极耳正反面及电芯侧面进行全面且流畅自动检测,检测效率高,而且整体设备的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能降低企业成本,适于推广使用。其中,电芯侧面检测装置5即为实施例一中的电芯侧面检测装置5,此处不再赘述。
复参照图2,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外观检测设备还包括折角检测装置9。折角检测装置9设于传输装置2的传输路径上,并位于电芯正面检测装置6与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之间。折角检测装置9用于电芯的折角检测。通过折角检测装置9对电芯100的尾部以及头部的折角进行外观检测,以确保了电芯100外观检测的全面性。
复参照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外观检测设备还包括除尘装置10。除尘装置10分别与上料装置1以及传输装置2相邻。除尘装置10用于电芯100检测前的多面除尘。通过除尘装置10一次性对电芯100待检测的表面进行全面除尘,避免灰尘对电芯100外观检测的影响,确保后续的电芯100外观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实现了一次性对电芯100的多面进行除尘,提升了除尘效率和除尘效果,进而保证了后续其他外观检测工序的快速有效进行。
复参照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外观检测设备还包括极耳整形装置20。极耳整形装置20设于传输装置2的传输路径上,并位于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与极耳正面检测装置4之间。极耳整形装置20用于极耳检测前的滚压整形。通过极耳整形装置20对极耳外观检测前的极耳进行滚压整形,确保了后续极耳正反面外观检测的准确性,而且采用的滚压整形方式,能避免极耳的翘起,整形效果好,进而保证了后续极耳外观检测工序的准确有效性。
复参照图2,更进一步,上料装置1包括上料传送机构11以及上料转移机构12。上料转移机构12设于上料传送机构11的一侧,并靠近于上料传送机构11的末端。除尘装置10设于上料转移机构12远离上料传送机构11的一侧,优选的,除尘装置10与上料转移机构12相邻。待检测的电芯100放置在上料传送机构11的始端,而后在上料传送机构11的作用下传送至自身的末端,之后,由上料转移机构12转移至除尘装置10进行检测前的多面除尘,对电芯100的全表面进行清洁。本实施例中的上料传送机构11为现有的传送带机构,上料转移机构12可为线性模组与机械手的配合,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照图3和图4,图3为实施例二中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中除尘装置及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中的除尘装置10包括收料移动机构101、侧顶除尘机构102、底面除尘机构103以及转料移送机构104。侧顶除尘机构102以及转料移送机构104沿着收料移动机构101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转料移送机构104与底面除尘机构103相邻。上料转移机构12转移上料的电芯100至收料移动机构101,收料移动机构101传送电芯100依次经过侧顶除尘机构102以及转料移送机构104,转料移送机构104接收并传送电芯100经过底面除尘机构103,侧顶除尘机构102以及底面除尘机构103分别对电芯的侧面、顶面及底面进行除尘。通过收料移动机构101、侧顶除尘机构102、底面除尘机构103以及转料移送机构104的配合设置,实现一次性对电芯100的多面除尘,提升了除尘效率和除尘效果,进而保证了后续外观检测工序的快速有效进行。
复参照图3和图4,进一步,收料移动机构101包括收料移送驱动组件1011以及收料组件1012。收料移送驱动组件1011的输出端与收料组件1012连接,其驱动收料组件1012移动,收料组件1012用于电芯100的固定承载。本实施例中的收料移送驱动组件1011可采用线性模组或单轴机械手,其具有滑台,收料组件1012设于收料移送驱动组件1011的滑台上,本实施例中收料组件1012可采用嵌设有吸盘的承载台。电芯100由上料转移机构12转移并铺设于收料组件1012表面,而后被收料组件1012吸附稳固于自身上。收料移送驱动组件1011驱动自身滑台线性移动,带动收料组件1012线性移动。
优选的,收料移送驱动组件1011包括第一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1以及第二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2。第一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1的输出端与第二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2连接,第二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2的输出端与收料组件1012连接。本实施中的第一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1可采用线性模组或单轴机械手,第二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2可采用气缸,第二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2设于第一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1的滑台上。第一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1驱动第二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2沿着平行于电芯100的方向线性移动,带动收料组件1012及电芯100同步移动,第二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2驱动收料组件1012沿着垂直于电芯100的方向线性移动。如此,通过第一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1以及第二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2的配合可实现电芯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线性移动,以便于电芯100的收料承载以及后续的除尘调整,例如,调整电芯100待除尘顶面与侧顶除尘机构102之间的相对位置。
复参照图3和图4,更进一步,侧顶除尘机构102包括侧面除尘组件1021以及顶面除尘组件1022。侧面除尘组件1021以及顶面除尘组件1022分别设于收料移动机构101的移送路径上。本实施例中的侧面除尘组件1021以及顶面除尘组件1022分别设于第一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1的移送路径上。在具体应用时,侧面除尘组件1021以及顶面除尘组件1022依次沿着第一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1移送方向依次设置,依次对移送过来的电芯100的侧面及顶面除尘;或者顶面除尘组件1022以及侧面除尘组件1021依次沿着第一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1移送方向依次设置,依次对移送过来的电芯100的顶面及侧面除尘,此处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前一设置方式。
复参照图3和图4,更进一步,侧面除尘组件1021包括侧面支撑架10211以及设于侧面支撑架10211的两个侧面除尘件10212。两个侧面除尘件10212分别位于电芯100相对的两侧,并分别对电芯100相对的两个侧面进行除尘。具体的,侧面支撑架10211为龙门架,其横跨收料移送驱动组件1011设置,移动时,收料组件1012从侧面支撑架10211横梁下方经过。侧面除尘件10212包括侧面除尘架102121以及侧面除尘部102122。侧面除尘部102122设于侧面除尘架102121,并面向电芯100的侧面。本实施例中的侧面除尘架102121分别设于侧面支撑架10211横梁相对的两端。侧面除尘部102122为电机、联轴器及滚轴毛刷的配合,具体而言,电机设于侧面除尘架102121,两个滚轴毛刷的滚轴分别垂直于电芯100设置,并分别位于电芯100相对的两个侧面外侧,每一滚轴毛刷的滚轴的端部垂直穿过侧面除尘架102121及侧面支撑架10211支撑架后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驱动滚轴毛刷的滚轴转动,带动滚轴毛刷的毛刷转动,第一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1驱动电芯100经过时,滚动两个滚轴毛刷分别对电芯100相对的两个侧面除尘。优选的,侧面除尘架102121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进而可以调整两个侧面除尘部10212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便于适配不同宽度电芯100的除尘。
复参照图3和图4,更进一步,顶面除尘组件1022包括顶面支撑架10221以及设于顶面支撑架10221的顶面除尘件10222。顶面除尘件10222的除尘端面向电芯的顶面。本实施例中的顶面支撑架10221安装在侧面支撑架10211的侧壁上,也可单独设置,此处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的顶面除尘件10222为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同步带及滚轴毛刷的配合。具体而言,滚轴毛刷的滚轴横跨第一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1设置,并位于收料组件1012的上方,滚轴毛刷的滚轴依次通过从动轮、同步带及主动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电机、主动轮及从动均设置在顶面支撑架10221上,如此,通过电机即可驱动滚轴毛刷转动,对经过的电芯100的顶面进行除尘。优选的,顶面除尘件10222的滚轴毛刷的高度可调。
复参照图3和图4,更进一步,底面除尘机构103包括底面支撑架1031以及设于底面支撑架1031的底面除尘组件1032。底面除尘组件1032的除尘端面向电芯的底面。底面除尘组件1032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顶面除尘件10222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在具体设置时,底面支撑架1031设置在第一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1的末端,底面除尘组件1032的滚轴毛刷位于电芯100的下方。如此设置,可便于节省整个除尘装置占用空间。
转料移送机构104包括转料移送驱动组件1041以及转料组件1042。转料移送驱动组件1041的输出端与转料组件1042连接,其驱动转料组件1042靠近顶面和侧面除尘后的电芯,并转移电芯至底面除尘机构103进行底面除尘。具体的,转料移送驱动组件1041包括第一转料驱动件10411、第二转料驱动件10412以及转料架10413。第一转料驱动件10411设于转料架10413,其输出端与第二转料驱动件10412连接,第二转料驱动件10412的输出端与转料组件1042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转料架10413沿着平行于第一收料移送驱动件10111的方向设置,第一转料驱动件10411铺设于转料架10413的上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料驱动件10411可采用线性模组或单轴机械手,或者采用电机、螺杆副及滑台的配合,此处不做限定。在具体应用时第一转料驱动件10411的输出端通过一L型连接板于第二转料驱动件10412连接,使得第二转料驱动件10412能延伸到电芯100的上方。第一转料驱动件10411驱动第二转料驱动件10412沿着平行于电芯100的方向线性移动,带动转料组件1042同步移动,第二转料驱动件10412驱动电芯100沿着垂直于电芯100的方向线性移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转料驱动件10412为气缸,转料组件1042为嵌设有吸盘的承载台。顶面除尘组件1022对电芯100除尘完毕后,第一转料驱动件10411以及第二转料驱动件10412配合驱动转料组件1042靠近电芯100的顶面,转料组件1042对电芯100的顶面进行吸附承载,而后,第一转料驱动件10411以及第二转料驱动件10412再配合驱动转料组件1042靠近底面除尘机构103,对电芯100的底面进行除尘。
复参照图3和图4,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除尘装置还包括出料移送机构105。出料移送机构105设于转料移送机构104的移送路径上,并与底面除尘机构103相邻。出料移送机构105接收除尘后的电芯并进行出料。本实施例中的出料移送机构105包括出料移送驱动组件1051以及出料组件1052。出料移送驱动组件1051的输出端与出料组件1052连接,其驱动出料组件1052靠近或远离底面除尘机构103,出料组件1052用于除尘后的电芯100的固定承载。本实施例中的出料移送驱动组件1051以及出料组件1052可采用与收料移送驱动组件1011以及收料组件1012相似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复参照图2,更进一步,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设于出料移送机构105的一侧,并与出料移送机构105的出料端相邻。传输装置2包括翻转移送机构21以及传输机构22。翻转移送机构21设于出料移送机构105以及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远离转料移送机构104的一侧。传输机构22设于翻转移送机构21的一侧。优选的,翻转移送机构21靠近于传输机构22的始端。优选的,传输机构22的始端靠近于上料转移机构12。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位于出料移送机构105的出料端以及传输机构22的始端之间。本实施例中的翻转移送机构21包括四轴机器人以及设置在四轴机器人末端的机械手,翻转移送机构21可于出料移送机构105的出料端、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以及传输机构22的始端之间运动。翻转移送机构21先夹持住出料移送机构105的出料端已经除尘完成的电芯100,而后翻转180度后,移送至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的检测位,由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对电芯100的反面进行检测,而后,再翻转电芯180度,电芯100回正后移送至传输机构22的始端,由传输机构22对反面检测完成后的电芯100进行传输。本实施例中的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可采用现有的电芯表面检测机构,此处不再赘述。传输机构22可采用现有的单轴机械手传输装置,或者类似收料移动机构101的传送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极耳整形装置20、极耳正面检测装置4、电芯侧面检测装置5、电芯正面检测装置6、折角检测装置9以及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由传输机构22的始端向着传输机构22的末端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优选的,极耳整形装置20、极耳正面检测装置4、电芯侧面检测装置5、电芯正面检测装置6、折角检测装置9以及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均位于传输机构22靠近于翻转移送机构21的一侧。如此,可便于外观检测设备整体的合理布局,以减少设备的占用空间。优选的,传输机构22对应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极耳整形装置20、极耳正面检测装置4、电芯侧面检测装置5、电芯正面检测装置6、折角检测装置9以及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分别设置有轮转承载组件221。该轮转承载组件221可采用线性模组与机械手的配合,以便于传输机构22与上述各个装置之间对电芯100的轮转传送。
继续参照图5和图6,图5为实施例二中极耳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极耳整形装置20包括电芯承载机构201、极耳承载机构202及滚压整形机构203。电芯承载机构201用于电芯100的承载。极耳承载机构202与电芯承载机构201相邻,极耳承载机构202用于承载电芯100的极耳。滚压整形机构203与极耳承载机构202相邻,滚压整形机构203的整形端面向极耳承载机构202的承载端,并对极耳承载机构202承载的极耳进行滚压整形。通过电芯承载机构201、极耳承载机构202及滚压整形机构203的配合设置,实现电芯极耳的滚压整形,整形效果好,避免极耳的翘起,进而保证了后续极耳外观检测工序有效流畅的进行。
复参照图5,更进一步,电芯承载机构201包括电芯支撑架2011以及设于电芯支撑架2011上端的电芯承载平台2012。电芯承载平台2012用于电芯的承载。由轮转承载组件221抓取传输机构22上已经完成电芯反面外观检测的电芯100,并转移电芯100至电芯承载平台2012上,并使得电芯100铺设于电芯承载平台2012上。电芯的极耳漏于电芯承载平台2012外。优选的,在具体应用时,电芯承载平台2012可适配电芯或电芯电芯设置承载位,例如,适配电芯形状的凹槽状的承载位,以便于电芯的稳固承载。或者电芯承载平台2012的表面可嵌设吸盘对电芯或电芯电芯进行吸附稳固。
复参照图5,更进一步,极耳承载机构202包括极耳支撑架2021及设于极耳支撑架2021上端的极耳承载台2022。具体的,极耳支撑架2021位于电芯支撑架2011的一侧,极耳承载台2022与电芯承载平台2012相邻,使得漏于电芯承载平台2012的电芯极耳能置于极耳承载台2022上。极耳承载台2022对电芯极耳进行承载,为极耳的滚压整形提供承载支撑。
复参照图5,更进一步,极耳承载机构202还包括极耳承载驱动组件2023。极耳承载驱动组件2023的输出端与极耳承载台2022连接,其驱动极耳承载台2022沿着垂直于极耳承载台2022的方向线性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极耳位于电芯上的位置不同以及极耳的厚度不同,当电芯换型时,极耳的位置和厚度可能会发生改变,固定状态下的极耳承载台2022无法适配的进行极耳的承载。通过设置极耳承载驱动组件2023作为驱动源,驱动极耳承载台2022上下移动,即沿着垂直于极耳的方向线性移动,从而实现对不同厚度和不同位置极耳的兼容承载,增加了本极耳整形装置适配性。本实施例中的极耳承载驱动组件2023为气缸。
继续参照图5和图6,图6为实施例二中图5的A部放大图。更进一步,极耳承载台2022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子承载平台20221。两个子承载平台20221分别适配对电芯的两个极耳进行分别承载。具体的,极耳承载台2022包括承载基板20220。承载基板20220与极耳承载驱动组件2023的输出端连接,两个子承载平台20221并排设置于承载基板20220的表面,两个子承载平台20221之间具有间隔。优选的,极耳承载台2022还包括放置部20222。放置部20222设于子承载平台20221。具体的,放置部202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放置部20222分别铺设于两个子承载平台20221的表面,整形时,正负极耳分别处于不同的放置部20222上。可以理解的是,电芯的极耳是具有正负极的,而正负极耳的材质是不同的,例如铜极耳及铝极耳,从而导致正负极耳的硬度有所偏差,若采用同一力度作用于不同硬度的正负极耳进行滚压整形,可能会在极耳的表面形成痕迹,因此需要不同采用不同硬度的放置部20222对正负极耳进行差异化承载,以便实现更好的整平效果。在具体应用时,放置部20222可采用PU聚氨酯材质制成不同硬度或弹性的片状或块状,从而实现对正负极耳进行差异化承载。
复参照图5和图6,更进一步,滚压整形机构203包括滚压支撑架2031、滚压驱动组件2032以及滚压整形组件2033。滚压驱动组件2032设于滚压支撑架2031,其输出端与滚压整形组件2033连接,滚压整形组件2033驱动滚压整形组件2033对极耳承载机构202承载的极耳进行整形。具体的,极耳支撑架2021设于滚压支撑架2031内,且极耳支撑架2021的高度低于滚压支撑架2031的高度。滚压驱动组件2032包括第一滚压驱动件20321以及第二滚压驱动件20322。第一滚压驱动件20321设于滚压支撑架2031的上端,第一滚压驱动件20321的输出端与第二滚压驱动件20322连接,第二滚压驱动件20322的输出端与滚压整形组件2033连接。滚压整形组件2033位于极耳承载台2022的上方,第一滚压驱动件20321驱动滚压整形组件2033沿着平行极耳承载台2022的方向线性移动,第二滚压驱动件20322驱动滚压整形组件2033沿着垂直于极耳承载台2022的方向线性移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滚压驱动件20321以及第二滚压驱动件20322可采用现有的线性驱动源,例如,线性模组,气缸,或者采用电机、丝杆副及滑块的配合等,此处不做限制。在具体应用时,极耳承载台2022是水平放置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滚压驱动件20321以及第二滚压驱动件20322分别驱动滚压整形组件2033水平和上下移动。滚压整形组件2033包括滚压整形承载件20331以及滚压整形件20332。滚压整形承载件20331与滚压驱动组件2032的输出端连接,滚压整形件20332设于滚压整形承载件20331,并面向极耳。具体的,滚压整形承载件20331为块状,其与极耳承载台2022平行,滚压整形承载件20331的一面与第二滚压驱动件20322的输出端连接,滚压整形件20332设于滚压整形承载件20331的另一面,并与极耳承载台2022正对。本实施例中的滚压整形件20332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子整形部203321。两个子整形部203321分别与两个子承载平台20221正对。子整形部203321包括滚压轴2033211及滚压轴承载架2033212。滚压轴2033211转动连接于滚压轴承载架2033212,并面向极耳。本实施例中的滚压轴承载架2033212为U型架,滚压轴203321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滚压轴承载架2033212的开口端内,滚压轴2033211与子承载平台20221平行。优选的,在滚压轴2033211的表面可包裹软体材质,以避免对极耳造成损坏。滚压整形时,第二滚压驱动件20322先驱动滚压整形组件2033的滚压轴2033211下移,使得滚压轴2033211并压于极耳上,而后第一滚压驱动件20321再驱动滚压轴2033211水平移动,使得滚压轴2033211于极耳上进行滚压整形。电芯极耳整形完成后,电芯100再由轮转承载组件221抓取极耳整形后的电芯100移动至传输机构22。
复参照图2,更进一步,极耳正面检测装置4以及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采用现有的极耳外观检测机构,电芯正面检测装置6采用现有的电芯表面检测机构,折角检测装置9可采用现有的折角检测机构,此处不再赘述。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靠近于传输机构22的末端。下料装置8包括翻转下料移送机构81、下料转移机构82以及下料传送机构83。翻转下料移送机构81设于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远离折角检测装置9的一侧,下料转移机构82设于翻转下料移送机构81的一侧,并靠近于传输机构22的末端,下料传送机构83位于下料转移机构82远离传输机构22的一侧,并与下料转移机构82相接。本实施例中的翻转下料移送机构81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翻转移送机构21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一致,此处不再赘述。翻转下料移送机构81可于折角检测装置9、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以及下料转移机构81之间运动,折角检测装置9完成电芯折角的外观检测后,由翻转下料移送机构81抓取电芯100并翻转180度后移动至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进而电芯极耳反面检测,而后再由翻转下料移送机构81抓取电芯极耳反面检测完成后的电芯100,并回正翻转180度移动至下料转移机构82,由下料转移机构82转移到下料传送机构83进行出料。本实施例中的下料转移机构82以及下料传送机构83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分别与上料转移机构12以及上料传送机构11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复参照图2,更进一步,可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外观检测效率以及进一步的节省单个外观检测设备的占地面积,本实施例中的外观检测设备采用呈对称结构的双工位排布。优选的,两个对称工位可共用上料传送机构11,两个上料转移机构12可间隔抓取上料传送机构11上料的待检测电芯100。同理,两个对称工位也可共用下料传送机构83。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外观检测设备的作动原理如下:上料传送机构11上料待检测电芯100,此时电芯100的正面向上,而后由上料转移机构12转移到除尘装置10进行电芯100的多面除尘。除尘完成后,由翻转移送机构21抓取电芯100并翻转180度后,移动至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进行电芯100的反面外观检测。电芯100的反面外观检测完成后,再由翻转移送机构21抓取电芯100并翻转180度回正后转移到处于传输机构22始端位置的轮转承载组件221,再由轮转承载组件221转移到传输机构22转移到传输机构22进行传送,使得电芯100依次经过极耳整形装置20、极耳正面检测装置4、电芯侧面检测装置5、电芯正面检测装置6以及折角检测装置9,并通过相对位置设置的轮转承载组件221转移电芯100至对应的整形或检测工位,依次由极耳整形装置20、极耳正面检测装置4、电芯侧面检测装置5、电芯正面检测装置6以及折角检测装置9分别进行极耳整形,极耳正面检测、电芯侧面检测、电芯正面检测以及电芯折角检测。在电芯100折角检测完成后,由翻转下料移送机构81抓取电芯100并翻转180度后移动至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进而电芯极耳反面检测,而后再由翻转下料移送机构81抓取电芯极耳反面检测完成后的电芯100再回正翻转180度,并移动至下料转移机构82,由下料转移机构82转移到下料传送机构83进行出料。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外观检测设备的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能降低企业成本,且整个自动化检测工序流畅,检测效率高,便于提升企业竞争力,适于推广使用。
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向承载机构(51),其用于电芯的承载及换向;以及
设于所述换向承载机构(51)一侧的侧面检测机构(52);所述侧面检测机构(52)包括侧面检测组件(521)以及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所述侧面检测组件(521)的检测端正对所述换向承载机构(51)承载的所述电芯侧面,所述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的光源端面向所述电芯侧面,所述侧面检测组件(521)用于所述电芯侧面的成像检测,所述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用于提供所述电芯侧面成像时的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承载机构(51)包括旋转平台(511)以及换向驱动组件(512);所述换向驱动组件(512)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平台(511)连接;所述旋转平台(511)用于所述电芯的承载,所述换向驱动组件(512)驱动所述旋转平台(511)旋转,使得所述电芯的各个侧面分别面向所述侧面检测组件(521)的检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检测机构(52)还包括侧面检测调节组件(523);所述侧面检测组件(521)以及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均与所述侧面检测调节组件(523)的调节端连接;所述侧面检测调节组件(523)用于调节所述侧面检测组件(521)以及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相对于所述换向承载机构(51)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分别位于所述侧面检测组件(521)相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的光源端面向所述电芯侧面的角度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检测光源组件(522)相对于所述侧面检测组件(521)的位置可调。
7.一种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1)、传输装置(2)以及沿着所述传输装置(2)的传输路径依次设置的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极耳正面检测装置(4)、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电芯侧面检测装置(5)、电芯正面检测装置(6)、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以及下料装置(8);所述上料装置(1)用于电芯的上料,所述传输装置(2)接收上料的所述电芯并传输所述电芯依次经过所述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进行所述电芯的反面检测,所述极耳正面检测装置(4)进行极耳的正面检测,所述电芯侧面检测装置(5)进行所述电芯的侧面检测,所述电芯正面检测装置(6)进行所述电芯的正面检测,所述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进行所述极耳的反面检测,所述下料装置(8)用于检测完成后的所述电芯的下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折角检测装置(9);所述折角检测装置(9)设于所述传输装置(2)的传输路径上,并位于所述电芯正面检测装置(6)与所述极耳反面检测装置(7)之间;所述折角检测装置(9)用于所述电芯的折角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除尘装置(10);所述除尘装置(10)分别与所述上料装置(1)以及传输装置(2)相邻;所述除尘装置(10)用于所述电芯检测前的多面除尘。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极耳整形装置(20);所述极耳整形装置(20)设于所述传输装置(2)的传输路径上,并位于所述电芯反面检测装置(3)与所述极耳正面检测装置(4)之间;所述极耳整形装置(20)用于所述极耳检测前的滚压整形。
CN202010124131.6A 2020-02-27 2020-02-27 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Active CN1112727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4131.6A CN111272767B (zh) 2020-02-27 2020-02-27 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4131.6A CN111272767B (zh) 2020-02-27 2020-02-27 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2767A true CN111272767A (zh) 2020-06-12
CN111272767B CN111272767B (zh) 2021-12-24

Family

ID=70997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4131.6A Active CN111272767B (zh) 2020-02-27 2020-02-27 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276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0887A (zh) * 2020-12-14 2021-01-19 惠州高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2903695A (zh) * 2021-01-18 2021-06-04 惠州市德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视觉检测装置
CN114520395A (zh) * 2020-11-19 2022-05-20 中山天贸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自动套隔圈设备及工作方法
CN114624246A (zh) * 2022-04-22 2022-06-14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CN118106242A (zh) * 2024-04-30 2024-05-31 深圳市什方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检测装置、电池检测设备及电池检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126924U (zh) * 2017-06-15 2018-03-23 东莞市铧光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除尘机
CN208752015U (zh) * 2018-06-25 2019-04-16 北京华夏视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外观检测设备
CN109813721A (zh) * 2019-01-30 2019-05-2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视觉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CN110544777A (zh) * 2019-09-27 2019-12-06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化成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126924U (zh) * 2017-06-15 2018-03-23 东莞市铧光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除尘机
CN208752015U (zh) * 2018-06-25 2019-04-16 北京华夏视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外观检测设备
CN109813721A (zh) * 2019-01-30 2019-05-2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视觉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CN110544777A (zh) * 2019-09-27 2019-12-06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化成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0395A (zh) * 2020-11-19 2022-05-20 中山天贸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自动套隔圈设备及工作方法
CN114520395B (zh) * 2020-11-19 2023-12-15 中山天贸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自动套隔圈设备及工作方法
CN112240887A (zh) * 2020-12-14 2021-01-19 惠州高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2903695A (zh) * 2021-01-18 2021-06-04 惠州市德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视觉检测装置
CN112903695B (zh) * 2021-01-18 2023-09-19 惠州市德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视觉检测装置
CN114624246A (zh) * 2022-04-22 2022-06-14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CN114624246B (zh) * 2022-04-22 2023-11-0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CN118106242A (zh) * 2024-04-30 2024-05-31 深圳市什方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检测装置、电池检测设备及电池检测方法
CN118106242B (zh) * 2024-04-30 2024-07-12 深圳市什方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检测装置、电池检测设备及电池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2767B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2767B (zh) 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CN107768725B (zh) 一种电芯保持架安装设备
CN114040584B (zh) 集成电路板插框式收放板机
CN109802087B (zh) 一种极耳焊接成型机
CN214930965U (zh) 一种多功能自动贴膜机
CN218319344U (zh) 抬升机构及检测装置
CN212623568U (zh) 一种全自动双面曝光机
CN111083272A (zh) 一种手机屏自动检测擦拭镭码设备
CN110639858A (zh) 清洁设备
CN117549158A (zh) 一种板材棱边打磨设备
CN215235997U (zh) 一种电池自动上料机构
CN215432060U (zh) 一种片体开槽装置及开槽设备
CN211515281U (zh) 清洁设备
CN108663633A (zh) 锂聚合物电池检验机
CN112517337B (zh) 一种电池卷芯涂胶设备
CN210899269U (zh) 一种手机屏自动检测擦拭镭码设备
CN111697259B (zh) 电池翻转及包边装置
CN211643874U (zh) 钩板吸板一体机
CN115157070B (zh) 方壳电池表面打磨清洁机
CN218282710U (zh) 一种具有自动上料结构的双面拍照检测装置
CN218538234U (zh) 一种电视屏保压设备
CN220532307U (zh) 一种电芯缓存机构和电芯分选生产线
CN218460384U (zh) 一种镜片工件的湿擦拭装置
CN216816867U (zh) 一种电流检测芯片的夹持装置
CN113233190B (zh) 上料装置及锂电池成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