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4246B -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4246B
CN114624246B CN202210430930.5A CN202210430930A CN114624246B CN 114624246 B CN114624246 B CN 114624246B CN 202210430930 A CN202210430930 A CN 202210430930A CN 114624246 B CN114624246 B CN 114624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unit
workpiece
detecting
dete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09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24246A (zh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093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242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24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424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9641 priority patent/WO202320211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24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4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02Measures preceding sorting, e.g. arranging articles in a stream orient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4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 B07C5/342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optical properties, e.g. colour
    • B07C5/3422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optical properties, e.g. colour using video scanning devices, e.g. TV-camer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6Sort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 B07C5/361Processing or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e.g. escort memory
    • B07C5/362Separating or distributor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Landscapes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外观检测设备,涉及电池领域。外观检测设备包括输送机构、辊压装置、检测装置及筛选装置。辊压装置用于将工件依次输送至辊压工位、检测工位和筛选工位。辊压装置位于辊压工位,辊压装置用于辊压工件。检测装置位于检测工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机构,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拾取组件及第一检测组件,第一拾取组件用于将工件保持水平地拾取至检测位置。第一检测组件用于对工件的外观进行检测。筛选装置位于筛选工位,筛选装置用于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筛选工件。该设备的辊压装置能够对工件进行辊压,避免工件出现卷曲而影响检测效果,第一拾取组件保持水平地拾取工件,避免转动工件,第一检测组件实现了工件外观的自动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工件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对工件的表面造成一定的缺陷,例如:坑点、划伤等。目前,对于工件外观的检测主要是通过人工用眼睛观察,这样检测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检测设备,其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人工检测工件外观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观检测设备,所述外观检测设备包括输送机构、辊压装置、检测装置及筛选装置,所述输送机构用于将工件依次输送至辊压工位、检测工位和筛选工位;所述辊压装置位于所述辊压工位,所述辊压装置用于辊压所述工件;所述检测装置位于所述检测工位,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拾取组件及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拾取组件用于将所述工件保持水平地拾取至检测位置;所述第一检测组件用于对位于所述检测位置的所述工件的外观进行检测;所述筛选装置位于所述筛选工位,所述筛选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筛选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筛选所述工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输送机构能够实现对工件的输送,使得工件依次经过辊压装置、检测装置及筛选装置。辊压装置能够对工件进行辊压整形,以避免工件出现卷曲而影响检测效果,保证检测装置能够对工件的外观进行全面检测,进而提升检测装置的检测效果。检测装置的第一检测机构能够对输送机构输送的工件进行拾取,使得工件水平地移动至检测位置。当工件到达检测位置时,第一检测组件可以对工件的外观进行检测,并通过后续的筛选装置筛选出具有缺陷的工件,保证经过筛选装置筛选后的工件的产品质量。该外观检测设备实现了工件外观的自动检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顶面检测单元、底面检测单元及多个角部检测单元;所述底面检测单元与所述顶面检测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布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拾取组件位于所述底面检测单元及所述顶面检测单元之间;在第二方向上,一部分所述角部检测单元排布于所述顶面检测单元的两侧,另一部分所述角部检测单元排布于所述底面检测单元的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顶面检测单元能够实现对工件的顶面的外观的检测,底面检测单元能够实现对工件的底面的外观的检测。角部检测单元用于对工件的角部的外观进行检测。其中,部分角部检测单元的排布于顶面检测单元的两侧,另一部分排布于底面检测单元的两侧,以适应工件角部的分布位置。第一拾取组件将工件拾取至检测位置时,工件的顶面与顶面检测单元相对,工件的底面与底面检测单元相对,工件的多个角部分别与多个角部检测单元相对,以完成对顶面、底面和多个角部的检测。采用该第一检测组件,能够实现对顶面、底面和多个角部的高精度检测,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顶面检测单元、所述底面检测单元及所述多个角部检测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调节所述顶面检测单元、所述底面检测单元及所述多个角部检测单元的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不同的工件的尺寸不同,对于不同的工件,顶面检测单元、底面检测单元及多个角部检测单元均需要与其顶面、底面及角部对准,以保证检测效果。通过设置第一驱动单元,使得第一驱动单元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顶面检测单元、底面检测单元及多个角部检测单元活动,进而改变顶面检测单元、底面检测单元及多个角部检测单元的位置,使得第一检测组件对于不同的工件均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光源及第一检测单元,所述光源用于发出光线照射所述工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与所述光源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工件从所述光源及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之间通过时对所述工件的外观进行检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三方向上设置与第一检测单元相对的光源,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照射工件。这样,第一检测单元在对工件进行检测时,工件更为清晰准确,有利于提升第一检测单元的检测效果。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光源被配置为发出蓝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光源发出蓝光对工件进行照射,相比于其他色光而言,蓝光更能够凸显工件的轮廓,使得工件的外观更为清晰准确,有利于提升第一检测单元的检测效果。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四检测机构,所述第四检测机构包括第二检测组件及第二拾取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二检测单元和第三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拾取组件用于拾取所述工件并驱动所述工件以第三方向为轴线转动预设角度,使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工件的一个待检测面相对且所述第三检测单元与所述工件的另一个待检测面相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拾取组件,第二拾取组件能够对工件进行拾取,并带动工件转动,使得工件的一个待检测面能够与第二检测单元相对,另一个待检测面能够与第三检测单元相对,以便于第二检测单元准确地对上述的一个待检测面进行外观检测,第三检测单元准确地对上述的另一个待检测面进行检测。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辊压装置包括辊轴、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辊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辊轴沿着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沿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第一驱动机构动作时,可驱动辊轴沿着第三方向移动,使得辊轴靠近工件。第二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驱动机构和辊轴整体沿着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移动,以对工件进行辊压整形,避免工件上的结构弯曲翘起,保证检测装置能够对工件的外观进行全面检测,进而提升检测装置的检测效果。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进料组件、中转组件及出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用于将工件输送至所述辊压装置;所述中转组件位于所述辊压工位及所述检测工位之间,所述中转组件用于将所述辊压装置辊压后的工件输送至所述检测装置;所述出料组件位于所述检测工位与所述筛选工位之间,所述出料组件用于将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后的工件输送至所述筛选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料组件可将工件输送给辊压装置,中转组件则能够将辊压装置辊压后的工件输送给检测装置,出料组件能够将检测装置检测后的工件输送给筛选装置,通过设置进料组件、中转组件及出料组件,实现了工件在辊压工位、检测工位及筛选工位的移送。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中转组件包括两个中转单元,所述两个中转单元被配置为:当一个所述中转单元将所述辊压装置辊压后的工件输送至所述检测装置时,另一个所述中转单元从所述检测装置回到所述辊压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个中转单元将辊压装置辊压后的工件输送至检测装置,相当于送料。另一个中转单元从检测装置回到辊压装置,相当于备料。一个中转单元送料时,另一个中转单元即开始备料,两个中转单元交替地输送工件,以提升工件输送的效率,提升外观检测设备的检测效率。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进料单元、到位检测件及拾取单元,所述进料单元具有输出位置,所述进料单元用于将工件输送至所述输出位置;所述到位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工件是否到达所述输出位置;所述拾取单元与所述到位检测件通信连接,所述拾取单元响应于所述到位检测件将位于所述输出位置的工件转移至所述辊压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进料单元的输出位置设置到位检测件,当到位检测件检测到工件到达输出位置时,拾取单元根据到位检测件的检测信号将位于输出位置的工件转移至辊压装置,保证工件送料的精准、持续运行,避免拾取单元出现抓空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观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辊压装置、第三检测机构及中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D位置的放大图;
图5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辊压装置、第三检测机构及中转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检测机构与第一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外观检测设备;100-输送机构;110-进料组件;111-进料单元;112-到位检测件;113-拾取单元;1131-第一转动机构;1132-第一升降机构;1133-第一拾取件;120-中转组件;121-中转单元;1211-第三驱动机构;1212-第四驱动机构;1213-第二拾取件;130-出料组件;200-辊压装置;210-辊轴;220-第一驱动机构;230-第二驱动机构;240-支撑座机构;241-极耳支撑座;250-电芯支撑座;251-吸附孔;300-检测装置;310-第一检测机构;311-第一拾取组件;312-第一检测组件;3121-顶面检测单元;31211-顶面摄像头;31212-顶面光圈;3122-底面检测单元;3123-角部检测单元;3124-第一驱动单元;31241-底座;31242-活动座;31243-第五驱动机构;31244-电机;31245-带轮机构;31246-第二转动机构;313-放置台;320-第二检测机构;321-第二调节机构;322-安装座;323-安装架;324-第三调节机构;325-第四调节机构;326-第三摄像单元;327-第四摄像单元;328-发光板;330-第三检测机构;331-第一摄像单元;332-第二摄像单元;333-第一调节机构;340-第四检测机构;341-第二拾取组件;3411-第六驱动机构;3412-第三转动机构;3413-第三拾取件;342-第二检测组件;3421-第二检测单元;34211-第五摄像单元;34212-发光圈;34213-第七驱动机构;34214-第五调节机构;3422-第三检测单元;400-筛选装置;900-电芯;910-顶面;920-底面;930-第一侧面;940-第二侧面;950-第三侧面;960-第四侧面;970-角部;980-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以工件为电芯900为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外观检测设备10进行介绍。请参照图1,电芯900包括多个角部970、安装有极耳980的顶面910、与顶面910相对的底面920、连接顶面910与底面920的第一侧面930、与第一侧面930相对的第二侧面940、与第一侧面930相邻的第三侧面950及与第三侧面950相对的第四侧面960,其中,第一侧面930、第三侧面950、第二侧面940及第四侧面960依次连接。角部970是指顶面910、底面920、第一侧面930、第二侧面940、第三侧面950及第四侧面960中的三者相交的位置。
请参照图2,配合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观检测设备10,该外观检测设备10包括输送机构100、辊压装置200、检测装置300及筛选装置400。输送机构100用于将电芯900依次输送至辊压工位、检测工位和筛选工位。电芯900具有多个角部970、安装有极耳980的顶面910和与顶面910相对的底面920。辊压装置200位于辊压工位,辊压装置200用于辊压电芯900的极耳980。检测装置300位于检测工位,检测装置300包括第一检测机构310,第一检测机构310包括第一拾取组件311及第一检测组件312,第一拾取组件311用于将电芯900保持水平地拾取至检测位置。第一检测组件312用于对位于检测位置的电芯900的多个角部970、顶面910及底面920的外观进行检测。筛选装置400位于筛选工位,筛选装置400与检测装置300通信连接,筛选装置400用于根据检测装置300的检测结果筛选电芯900。
输送机构100是具有转运、移送功能的运输机构。输送机构100用于对电芯900进行输送,使得电芯900依次经过辊压工位、检测工位和筛选工位。
辊压装置200是设置于辊压工位的用于对电芯900的极耳980进行辊压的装置,在辊压装置200的作用下,极耳980被整形,可避免极耳980弯曲翘起。
检测装置300是设置于检测工位的,主要对电芯900的外观进行检测的装置。第一检测组件312可对第一拾取组件311拾取的电芯900的角部970、顶面910及底面920的外观进行检测。
筛选装置400是位于筛选工位的且用于根据检测装置300的检测结果对电芯900进行筛选,使得外观不符合规定的电芯900与外观符合规定的电芯900分离的装置。
输送机构100能够实现对电芯900的输送,使得电芯900依次经过辊压装置200、检测装置300及筛选装置400。辊压装置200能够对电芯900的极耳980进行辊压整形,以保证检测装置300在对电芯900的外观进行检测时不会被弯曲的极耳980遮挡,保证检测装置300能够对电芯900的外观进行全面检测,进而提升检测装置300的检测效果。检测装置300的第一检测机构310能够对输送机构100输送的电芯900进行拾取,使得电芯900水平地移动至检测位置。当电芯900到达检测位置时,第一检测组件312可以对电芯900的多个角部970、顶面910及底面920的外观进行检测,对电芯900的性能和安全影响较大的这几个位置进行外观检测,并通过后续的筛选装置400筛选出具有缺陷的电芯900,保证经过筛选装置400筛选后的电芯900的产品质量。该外观检测设备10实现了电芯900外观的自动检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外,该外观检测设备10在一个检测位置能够实现对电芯900的多个角部970、顶面910及底面920的外观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外观检测设备10的集成度,缩小外观检测设备10的体积,减少检测的工序和降低检测的难度,降低外观检测设备10的成本。
请参照图2,配合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机构100包括进料组件110、中转组件120及出料组件130。进料组件110用于将电芯900输送至辊压装置200。中转组件120位于辊压工位及检测工位之间,中转组件120用于将辊压装置200辊压后的电芯900输送至检测装置300。出料组件130位于检测工位与筛选工位之间,出料组件130用于将检测装置300检测后的电芯900输送至筛选装置400。
进料组件110可将电芯900输送给辊压装置200,中转组件120则能够将辊压装置200辊压后的电芯900输送给检测装置300,出料组件130能够将检测装置300检测后的电芯900输送给筛选装置400,通过设置进料组件110、中转组件120及出料组件130,实现了电芯900在辊压工位、检测工位及筛选工位的移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料组件110包括进料单元111、到位检测件112及拾取单元113。进料单元111具有输出位置,进料单元111用于将电芯900输送至输出位置。到位检测件112用于检测电芯900是否到达输出位置。拾取单元113与到位检测件112通信连接,拾取单元113响应于到位检测件112将位于输出位置的电芯900转移至辊压装置200。
通过在进料单元111的输出位置设置到位检测件112,当到位检测件112检测到电芯900到达输出位置时,拾取单元113根据到位检测件112的检测信号将位于输出位置的电芯900转移至辊压装置200,保证电芯900送料的精准、持续运行,避免拾取单元113出现抓空的现象。
可选地,进料单元111包括进料位置和输出位置,进料单元111用于将电芯900从进料位置输送至输出位置。其中,进料位置远离辊压装置200,输出位置靠近辊压装置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料单元111为传动带机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进料单元111为AGV小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到位检测件112为到位摄像头,到位摄像头设置于输出位置的上端,到位摄像头能够对输出位置进行拍照,进而确定电芯900是否到达输出位置。例如,当电芯900到达输出位置时,到位摄像头拍摄到输出位置具有电芯900,生成到位信号。拾取单元113响应于到位信号,将位于输出位置的电芯900转移至辊压装置20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到位检测件112为到位传感器或到位开关,当电芯900到达输出位置时,触发到位传感器或到位开关,拾取单元113响应于到位传感器或到位开关而将位于输出位置的电芯900转移至辊压装置200。
“拾取单元113与到位检测件112通信连接”包括拾取单元113与到位检测件112通过导线、网线等有线连接方式连接,还包括拾取单元113与到位检测件112通过蓝牙、无线网等无线连接方式。另外,“拾取单元113与到位检测件112通信连接”可以是拾取单元113与到位检测件112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某中间部件间接连接。例如,外观检测设备10包括控制器,到位检测件112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拾取单元113电连接。到位检测件112检测到电芯900到达输出位置时,向控制器发出到位信号,控制器接收到到位信号后,控制拾取单元113将位于输出位置的电芯900转移至辊压装置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配合参照图3和图4,拾取单元113包括第一转动机构1131、第一升降机构1132及第一拾取件1133。第一升降机构1132连接第一转动机构1131及第一拾取件1133。第一转动机构1131用于驱动第一升降机构1132转动,第一升降机构1132用于驱动第一拾取件1133升降。当到位检测件112检测到电芯900到达输出位置时,第一转动机构1131转动至靠近进料单元111所在的一侧,第一升降机构1132降下第一拾取件1133,使得第一拾取件1133拾取电芯900,之后第一升降机构1132升起第一拾取件1133,第一转动机构1131转动至靠近辊压装置200所在的一侧,第一升降机构1132降下第一拾取件1133,使得第一拾取件1133将电芯900放置到辊压装置200上。
第一转动机构1131可以为带轮机构、齿轮机构等。第一升降机构1132可以为各种直线驱动机构。第一拾取件1133可以为真空吸附件、夹爪等。
请参照图3,配合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辊压装置200包括辊轴210、第一驱动机构220及第二驱动机构230。第一驱动机构220与辊轴210连接,第一驱动机构220用于驱动辊轴210沿着第三方向(如图2所示的C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方向为上下方向,当然,第三方向也可以是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或者其他方向。第二驱动机构230与第一驱动机构220连接,第二驱动机构230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机构220沿着第一方向(如图2中所示的A方向)或第二方向(如图2所示的B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前后方向,当然,第一方向也可以是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或者其他方向。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当然,第二方向也可以是前后方向、上下方向或者其他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当第一驱动机构220动作时,可驱动辊轴210沿着第三方向移动,使得辊轴210靠近极耳980。第二驱动机构230能够驱动第一驱动机构220和辊轴210整体沿着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移动,以对极片进行辊压整形,避免极耳980弯曲翘起,保证检测装置300在对电芯900的外观进行检测时不会被弯曲的极耳980遮挡,保证检测装置300能够对电芯900的外观进行全面检测,进而提升检测装置300的检测效果。
第一驱动机构220和第二驱动机构230可以为丝杆螺母机构、直线电缸、直线气缸及直线油缸等。第一驱动机构220沿着第三方向布置,以驱动辊轴210沿着第三方向运动。第二驱动机构230沿着第二方向或第一方向布置,以驱动第一驱动机构220及辊轴210整体沿着第二方向或第一方向移动,以对电芯900的极耳980进行辊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辊压装置200包括电芯支撑座250,电芯支撑座250用于对电芯900进行支撑。拾取单元113用于将位于输出位置的电芯900转移至电芯支撑座250。可选地,电芯支撑座250上开设有吸附孔251,吸附孔251用于提供真空吸附,以将电芯900定位于电芯支撑座250,避免在对极耳980进行辊压时电芯900错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辊压装置200还包括支撑座机构240,支撑座机构240包括能够升降的极耳支撑座241。当需要对电芯900的极耳980进行辊压时,电芯900放置于电芯支撑座250,电芯900的极耳980伸出电芯支撑座250,极耳支撑座241向上升起,以支撑极耳980。之后,第一驱动机构220和第二驱动机构230驱动辊轴210对极耳980进行辊压整形。
请参照图3,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300包括第三检测机构330,第三检测机构330用于对第二侧面940的外观进行检测。通过设置第三检测机构330实现对电芯900的第二侧面940的外观检测,提升对电芯900外观检测的全面性。
可选地,第三检测机构330位于辊压装置200的下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检测机构330包括第一摄像单元331、第二摄像单元332及第一调节机构333。其中,第一摄像单元331和第二摄像单元332均连接于第一调节机构333。第一调节机构333用于调节第一摄像单元331和第二摄像单元332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的位置。第一调节机构333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第一调节螺母螺纹连接于第一基座,第二基座连接于第一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螺母螺纹连接于第二基座,第一摄像单元331和第二摄像单元332连接于第二调节螺母。其中,第一调节螺母沿着第三方向延伸,第二调节螺母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当转动第一调节螺母时,可带动第一调节螺母相对于第一基座沿着第三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基座沿着第三方向移动,也就带动了第一摄像单元331和第二摄像单元332沿着第三方向移动。当转动第二调节螺母时,带动第二调节螺母相对于第二基座沿着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摄像单元331和第二摄像单元332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单元331远离于电芯900,第二摄像单元332靠近于电芯900。可选地,第一摄像单元331的摄像头短于第二摄像单元332的摄像头,以使得第一摄像单元331远离于电芯900,第二摄像单元332靠近于电芯900。
请参照图4,配合参照图5,中转组件120包括两个中转单元121,两个中转单元121被配置为:当一个中转单元121将辊压装置200辊压后的电芯900输送至检测装置300时,另一个中转单元121从检测装置300回到辊压装置200。一个中转单元121将辊压装置200辊压后的电芯900输送至检测装置300,相当于送料。另一个中转单元121从检测装置300回到辊压装置200,相当于备料。一个中转单元121送料时,另一个中转单元121即开始备料,两个中转单元121交替地输送电芯900,以提升电芯900输送的效率,提升外观检测设备10的检测效率。
可选地,两个中转单元121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三检测机构330的两侧。并且,两个中转单元121在第三方向上位于第三检测机构330的上方。
中转单元121用于将辊压装置200辊压后的电芯900输送至第三检测机构330的上方,当电芯900到达第三检测机构330上方时,第三检测机构330对电芯900的第二侧面940的外观进行检测。
请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中转单元121包括第三驱动机构1211、第四驱动机构1212及第二拾取件1213。其中,第四驱动机构1212连接第三驱动机构1211及第二拾取件1213。第四驱动机构1212用于驱动第二拾取件1213沿着第三方向移动,第三驱动机构1211用于驱动第四驱动机构1212及第二拾取件1213整体沿着第二方向移动。
第三驱动机构1211和第四驱动机构1212可以为丝杆螺母机构、直线电缸、直线气缸及直线油缸等。第三驱动机构1211沿着第二方向布置,以驱动第四驱动机构1212及第二拾取件1213整体沿着第二方向运动。第四驱动机构1212沿着第三方向布置,以驱动第二拾取件1213沿着第三方向移动。第二拾取件1213可以为真空吸附件、夹爪等。
请参照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机构310包括放置台313。中转单元121还用于将第三检测机构330上方的电芯900输送至放置台313。一个中转单元121将辊压装置200辊压后的电芯900输送至第三检测机构330、放置台313,相当于送料。另一个中转单元121从放置台313回到第三检测机构330、辊压装置200,相当于备料。一个中转单元121送料时,另一个中转单元121即开始备料,两个中转单元121交替地输送电芯900,以提升电芯900输送的效率,提升外观检测设备10的检测效率。
请参照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机构310包括第一拾取组件311及第一检测组件312,第一拾取组件311用于将电芯900保持水平地从放置台313拾取至检测位置。第一检测组件312用于对位于检测位置的电芯900的多个角部970、顶面910及底面920的外观进行检测。其中,“保持水平地从放置台313拾取至检测位置”是指第一拾取组件311在将电芯900从放置台313拾取至检测位置时,电芯900不发生转动始终保持水平。
请参照图8,第一检测组件312包括顶面检测单元3121、底面检测单元3122及多个角部检测单元3123。顶面检测单元3121用于对位于检测位置的电芯900的顶面910的外观进行检测。底面检测单元3122与顶面检测单元3121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布置。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拾取组件311位于底面检测单元3122及顶面检测单元3121之间。底面检测单元3122用于对位于检测位置的电芯900的底面920的外观进行检测。在第二方向上,一部分角部检测单元3123排布于顶面检测单元3121的两侧,另一部分角部检测单元3123排布于底面检测单元3122的两侧,角部检测单元3123用于对位于检测位置的电芯900的角部970的外观进行检测。
顶面检测单元3121能够实现对电芯900的顶面910的外观的检测,底面检测单元3122能够实现对电芯900的底面920的外观的检测。角部检测单元3123用于对电芯900的角部970的外观进行检测。其中,部分角部检测单元3123的排布于顶面检测单元3121的两侧,另一部分排布于底面检测单元3122的两侧,以适应电芯900的角部970的分布位置。第一拾取组件311将电芯900拾取至检测位置时,电芯900的顶面910与顶面检测单元3121相对,电芯900的底面920与底面检测单元3122相对,电芯900的多个角部970分别与多个角部检测单元3123相对,以完成对顶面910、底面920和多个角部970的检测。采用该第一检测组件312,能够实现对顶面910、底面920和多个角部970的高精度检测,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面检测单元3121包括顶面光圈31212和顶面摄像头31211,顶面光圈31212用于发出光线照射电芯900,以便于顶面摄像头31211对电芯900的顶面910进行摄像。顶面光圈31212为环形结构,顶面摄像头31211布置于顶面光圈31212的远离电芯900的一侧。顶面摄像头31211在顶面光圈31212所在的平面的投影落在顶面光圈31212的内圈内。
可选地,顶面检测单元3121包括能够调节顶面摄像头31211在第三方向上位置的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第一调节机构333。当然,第一调节组件还可以为直线电缸、直线气缸或直线油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面检测单元3122包括底面光圈和底面摄像头,底面光圈用于发出光线照射电芯900,以便于底面摄像头对电芯900的底面920进行摄像。底面光圈为环形结构,底面摄像头布置于底面光圈的远离电芯900的一侧。底面摄像头在底面光圈所在的平面的投影落在底面光圈的内圈内。
可选地,底面检测单元3122包括能够调节底面摄像头在第三方向上位置的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第一调节机构333。当然,第二调节组件还可以为直线电缸、直线气缸或直线油缸等。
请参照图8,第一检测组件312包括第一驱动单元3124及控制器,第一驱动单元3124与顶面检测单元3121、底面检测单元3122及多个角部检测单元3123连接。控制器与第一驱动单元3124通信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驱动单元3124调节顶面检测单元3121、底面检测单元3122及多个角部检测单元3123的位置,以使顶面检测单元3121与顶面910对准、底面检测单元3122与底面920对准、角部检测单元3123与角部970对准。
由于不同型号的电芯900的尺寸不同,对于不同型号的电芯900,顶面检测单元3121、底面检测单元3122及多个角部检测单元3123均需要与其顶面910、底面920及角部970对准,以保证检测效果。通过设置第一驱动单元3124,使得第一驱动单元3124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顶面检测单元3121、底面检测单元3122及多个角部检测单元3123活动,进而改变顶面检测单元3121、底面检测单元3122及多个角部检测单元3123的位置,使得第一检测组件312对于不同型号的电芯900均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由于第一驱动单元3124在顶面检测单元3121所在的一侧的结构和底面检测单元3122所在的一侧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以顶面检测单元3121所在的一侧的结构来介绍第一驱动单元31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3124包括底座31241、活动座31242、第五驱动机构31243、电机31244、带轮机构31245及第二转动机构31246。其中,活动座31242沿着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底座31241。第五驱动机构31243连接于底座31241和活动座31242,第五驱动机构31243用于驱动活动座31242相对于底座31241沿第一方向移动。顶面检测单元3121连接于活动座31242。当第五驱动机构31243驱动活动座31242相对于底座3124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能够调节顶面检测单元3121与顶面910之间的距离,使得顶面检测单元3121在最佳距离完成对顶面910的外观检测。电机31244和带轮机构31245设置于活动座31242,电机31244的输出端与带轮机构31245连接,电机31244用于驱动带轮机构31245动作。第二转动机构31246沿着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活动座31242,第二转动机构31246与带轮机构31245的传动带连接。角部检测单元3123连接于第二转动机构31246的输出端。当电机31244转动时,带动带轮机构31245动作,带轮机构31245的传动带拉动第二转动机构31246沿着第二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与第二转动机构31246连接的角部检测单元3123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另外,当第二转动机构31246动作时,可以带动角部检测单元3123以第三方向为轴线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部检测单元3123包括角部摄像头和用于调节角部摄像头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三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连接于第二转动机构31246。第三调节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第一调节机构333。当然,第三调节组件还可以为直线电缸、直线气缸或直线油缸等。
这样,第一驱动单元3124实现了对角部检测单元3123在第二方向的位置、第三方向上的位置以及转动角度的调节,使得角部检测单元3123能够与角部970对准,从而提升对电芯900的角部970的检测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同时示出了每个角部检测单元3123转动前后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不同型号的电芯900预设了角部检测单元3123、顶面检测单元3121及底面检测单元3122的位置,用户只需要输入所检测的电池的型号,控制器即可根据预设的位置调整角部检测单元3123、顶面检测单元3121及底面检测单元3122的位置,使得顶面检测单元3121与顶面910对准、底面检测单元3122与底面920对准、角部检测单元3123与角部970对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机构310还包括电芯检测组件,电芯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电芯900所处的位置,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电芯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驱动单元3124动作,使得顶面检测单元3121与顶面910对准、底面检测单元3122与底面920对准、角部检测单元3123与角部970对准。
请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300包括第二检测机构320,第二检测机构320包括光源及第一检测单元,光源用于发出光线照射电芯900。第一检测单元与光源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在电芯900从光源及第一检测单元之间通过时对第一侧面930及极耳980的外观进行检测。
请参照图9,配合参照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机构320位于第一检测机构310的下游。第二检测机构320包括第二调节机构321、安装座322、安装架323、第三调节机构324、第四调节机构325、第三摄像单元326、第四摄像单元327及多个发光板328。第二调节机构321与安装座322连接,安装座322与安装架323连接,第三调节机构324安装于安装架323,第四调节机构325安装于第三调节机构324,第三摄像单元326及第四摄像单元327安装于第四调节机构325,多个发光板328环绕设置于第三摄像单元326及第四摄像单元327周围,以为第三摄像单元326及第四摄像单元327补充光照。其中,第二调节机构321用于调节安装座322在第三方向的位置,以实现对第三摄像单元326及第四摄像单元327在第三方向上位置的粗调节。第三调节机构324用于调节第四调节机构325在第三方向的位置,以实现对第三摄像单元326及第四摄像单元327在第三方向上位置的精调节。第四调节机构325用于调节第三摄像单元326及第四摄像单元327在第二方向上位置。
第二调节机构321、第三调节机构324及第四调节机构325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上述的第一调节机构333,在此就不再赘述。
通过在第三方向上设置与第一检测单元相对的光源,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照射电芯900。这样,第一检测单元在对电芯900进行检测时,电芯900的第一侧面930及极耳980更为清晰准确,有利于提升第一检测单元的检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被配置为发出蓝光。光源发出蓝光对电芯900进行照射,相比于其他色光而言,蓝光更能够凸显电芯900的轮廓,使得电芯900的第一侧面930及极耳980更为清晰准确,有利于提升第一检测单元的检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料组件130为传动带机构。传动带机构的传动带具有透光性,光源设置于传动带机构的传动带下侧。当传动带机构输送电芯900时,电芯900经过光源上方被光源发出的蓝光照亮,使得电芯900的第一侧面930及极耳980更为清晰准确,有利于提升第一检测单元的检测效果。
请参照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300包括第四检测机构340,第四检测机构340用于对第三侧面950及第四侧面960的外观进行检测。第一检测机构310实现了对电芯900的多个角部970、顶面910和底面920的检测,第二检测机构320实现了对电芯900的第一侧面930和极耳980的检测、第三检测机构330实现了对电芯900的第二侧面940的检测,第四检测机构340实现了对电芯900的第三侧面950及第四侧面960的检测,至此,电芯900的外表面均被检测完成,实现了对电芯900的外观的全面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检测机构340包括第二检测组件342及第二拾取组件341,第二检测组件342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二检测单元3421和第三检测单元3422。第二拾取组件341用于拾取电芯900并驱动电芯900以第三方向为轴线转动预设角度,使第二检测单元3421与第三侧面950相对且第三检测单元3422与第四侧面960相对。第二检测单元3421用于对第三侧面950的外观进行检测,第三检测单元3422用于对第四侧面960的外观进行检测。
通过设置第二拾取组件341,第二拾取组件341能够对电芯900进行拾取,并带动电芯900转动,使得电芯900的第三侧面950能够与第二检测单元3421相对,第四侧面960能够与第三检测单元3422相对,以便于第二检测单元3421准确地对第三侧面950进行外观检测,第三检测单元3422准确地对第四侧面960进行检测。
请参照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拾取组件341包括第六驱动机构3411、第三转动机构3412及第三拾取件3413。其中,第三转动机构3412连接第六驱动机构3411及第三拾取件3413。第六驱动机构3411用于驱动第三转动机构3412及第三拾取件3413整体沿第三方向移动,第三转动机构3412用于驱动第三拾取件3413以第三方向为轴线转动,第三拾取件3413用于拾取电芯900。第六驱动机构3411可以为丝杆螺母机构、直线电缸、直线气缸及直线油缸等。第三转动机构3412包括电机31244,电机31244与第三拾取件3413连接,当电机31244动作时,带动第三拾取件3413转动。第三拾取件3413可以为真空吸附件、夹爪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单元3421与第三检测单元3422的结构相同,因此,以第二检测单元3421为例进行说明。第二检测单元3421包括第五摄像单元34211、发光圈34212、第七驱动机构34213及第五调节机构34214。其中,第七驱动机构34213与发光圈34212连接,第五调节机构34214连接第五摄像单元34211及第七驱动机构34213。第七驱动机构34213用于驱动发光圈34212、第五调节机构34214及第五摄像单元34211整体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第五调节机构34214用于调节第五摄像单元34211在第三方向的位置。发光圈34212用于发出光线照射电芯900,以为第五摄像单元34211提供充足照明。
第七驱动机构34213可以为丝杆螺母机构、直线电缸、直线气缸及直线油缸等。第五调节机构34214的结构可以参照第一调节机构333的结构,在此就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筛选装置400包括第八驱动机构、第九驱动机构及第四拾取件,第九驱动机构连接第八驱动机构及第四拾取件。第八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九驱动机构及第四拾取件整体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第八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四拾取件沿着第三方向移动。第四拾取件用于拾取电芯900。第八驱动机构和第九驱动机构可以为丝杆螺母机构、直线电缸、直线气缸及直线油缸等。第四拾取件可以为真空吸附件、夹爪等。
第八驱动机构、第九驱动机构及第四拾取件分别与检测装置300通信连接,以响应于检测装置300的检测结果将不合格的电芯900筛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观检测设备10是这样工作的:
首先,由进料单元111将电芯900从进料位置向输出位置输送,直到触发到位检测件112,表明电芯900到达输出位置。此时,拾取单元113响应于到位检测件112而将电芯900从输出位置转移至辊压装置200。辊压装置200对电芯900的极耳980进行辊压整形。之后由中转单元121将电芯900拾取至第三检测机构330的上方,第三检测机构330对电芯900的第二侧面940的外观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由中转单元121将电芯900从第三检测机构330的上方拾取至放置台313放置。第一拾取组件311将放置台313上的电芯900保持水平地拾取至检测位置,由第一检测组件312对电芯900的顶面910、底面920及多个角部970的外观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第一拾取组件311将电芯900放置到出料组件130上。在出料组件130的作用下,电芯900从光源和第一检测单元之间通过,光源发出蓝光照射电芯900,第一检测单元对电芯900的第一侧面930及极耳980进行检测。之后,电芯900在出料组件130的作用下到达第四检测机构340,第二拾取组件341从出料组件130上拾取电芯900并驱动电芯900以第三方向为轴线转动预设角度,使得第二检测单元3421与第三侧面950相对且第三检测单元3422与第四侧面960相对,以便于第二检测单元3421对第三侧面950的外观进行检测,第三检测单元3422对第四侧面960的外观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第二拾取组件341将电芯900放回出料组件130,电芯900在出料组件130的带动下到达筛选工位,由筛选装置400将外观不符合规定的电芯900筛选出来,而外观符合规定的电芯900则由出料组件130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工件为电芯900举例介绍外观检测设备10,工件还可以是其他任意需要进行外观检测的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机构,用于将工件依次输送至辊压工位、检测工位和筛选工位,所述工件具有多个角部、安装有极耳的顶面和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
辊压装置,位于所述辊压工位,所述辊压装置用于辊压所述工件;
检测装置,位于所述检测工位,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
第一拾取组件,用于将所述工件拾取至检测位置,拾取时,所述工件不发生转动始终保持水平;
第一检测组件,用于对位于所述检测位置的所述工件的所述多个角部、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的外观进行检测;
筛选装置,位于所述筛选工位,所述筛选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筛选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筛选所述工件;
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
顶面检测单元;
底面检测单元,与所述顶面检测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布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拾取组件位于所述底面检测单元及所述顶面检测单元之间;
多个角部检测单元,在第二方向上,一部分所述角部检测单元排布于所述顶面检测单元的两侧,另一部分所述角部检测单元排布于所述底面检测单元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顶面检测单元、所述底面检测单元及所述多个角部检测单元连接;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调节所述顶面检测单元、所述底面检测单元及所述多个角部检测单元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
光源,用于发出光线照射所述工件;
第一检测单元,与所述光源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工件从所述光源及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之间通过时对所述工件的外观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被配置为发出蓝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四检测机构,所述第四检测机构包括:
第二检测组件,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二检测单元和第三检测单元;
第二拾取组件,用于拾取所述工件并驱动所述工件以第三方向为轴线转动预设角度,使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工件的一个待检测面相对且所述第三检测单元与所述工件的另一个待检测面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装置包括:
辊轴;
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辊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辊轴沿着第三方向移动;
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沿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
进料组件,用于将工件输送至所述辊压装置;
中转组件,位于所述辊压工位及所述检测工位之间,所述中转组件用于将所述辊压装置辊压后的工件输送至所述检测装置;
出料组件,位于所述检测工位与所述筛选工位之间,所述出料组件用于将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后的工件输送至所述筛选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组件包括:
两个中转单元,所述两个中转单元被配置为:当一个所述中转单元将所述辊压装置辊压后的工件输送至所述检测装置时,另一个所述中转单元从所述检测装置回到所述辊压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件包括:
进料单元,具有输出位置,所述进料单元用于将工件输送至所述输出位置;
到位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工件是否到达所述输出位置;
拾取单元,与所述到位检测件通信连接,所述拾取单元响应于所述到位检测件将位于所述输出位置的工件转移至所述辊压装置。
CN202210430930.5A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Active CN1146242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0930.5A CN114624246B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PCT/CN2022/139641 WO2023202112A1 (zh) 2022-04-22 2022-12-16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0930.5A CN114624246B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4246A CN114624246A (zh) 2022-06-14
CN114624246B true CN114624246B (zh) 2023-11-07

Family

ID=81905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0930.5A Active CN114624246B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24246B (zh)
WO (1) WO20232021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4246B (zh) * 2022-04-22 2023-11-0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CN117825401A (zh) * 2024-01-12 2024-04-05 北京盛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印刷纸品印刷质量的检测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4801A (ja) * 2005-08-31 2007-03-15 Daiichi Jitsugyo Viswill Co Ltd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外観検査装置
CN109279333A (zh) * 2018-09-30 2019-01-29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拍照输送设备
CN109813721A (zh) * 2019-01-30 2019-05-2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视觉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JP2019086509A (ja) * 2017-11-02 2019-06-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検査装置
CN111272767A (zh) * 2020-02-27 2020-06-12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CN210935992U (zh) * 2019-10-29 2020-07-07 深圳市誉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电池外观检测机
CN213792921U (zh) * 2020-10-26 2021-07-2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
CN113390890A (zh) * 2021-06-18 2021-09-14 杭州思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角度光路照明的电子元件外观检测装置
CN113682780A (zh) * 2021-08-19 2021-11-23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上料翻转的检测设备
CN215340222U (zh) * 2021-02-08 2021-12-2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自动化检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2219A (zh) * 2017-08-21 2017-11-28 苏州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电芯外观视觉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JP7363100B2 (ja) * 2019-05-28 2023-10-18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ワークの搬送方法
CN114034712A (zh) * 2022-01-07 2022-02-11 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装置
CN114624246B (zh) * 2022-04-22 2023-11-0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4801A (ja) * 2005-08-31 2007-03-15 Daiichi Jitsugyo Viswill Co Ltd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外観検査装置
JP2019086509A (ja) * 2017-11-02 2019-06-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検査装置
CN109279333A (zh) * 2018-09-30 2019-01-29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拍照输送设备
CN109813721A (zh) * 2019-01-30 2019-05-2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视觉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CN210935992U (zh) * 2019-10-29 2020-07-07 深圳市誉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电池外观检测机
CN111272767A (zh) * 2020-02-27 2020-06-12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CN213792921U (zh) * 2020-10-26 2021-07-2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
CN215340222U (zh) * 2021-02-08 2021-12-2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自动化检测系统
CN113390890A (zh) * 2021-06-18 2021-09-14 杭州思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角度光路照明的电子元件外观检测装置
CN113682780A (zh) * 2021-08-19 2021-11-23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上料翻转的检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4246A (zh) 2022-06-14
WO2023202112A1 (zh) 2023-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24246B (zh)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CN109279333B (zh) 一种电芯拍照输送设备
CN110911311B (zh) 一种针对切割后晶圆的视觉检测机
CN110497198B (zh) 显示屏生产线
CN110137558B (zh) 一种电池压膜机
CN113173420A (zh) 一种amoled屏光学检测补偿一体机
CN210309464U (zh) 用于液晶屏的自动化贴合设备
CN216283269U (zh) 一种单多晶硅棒自动检测装置
CN210548994U (zh) 一种全自动高效焊接机
CN114705693A (zh) 用于壳体结构缺陷检测的ai视觉检测设备和系统
CN210590943U (zh) 适用于触摸屏的软对硬贴合上下料结构
CN108637502A (zh) 一种锂电池极耳装配机
CN116511066A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外观检测系统
CN214878462U (zh) 一种amoled屏光学检测补偿一体机
CN217121339U (zh) 一种背光源壳体自动整平及检测设备
CN214150485U (zh) 一体化检测设备
CN108695540A (zh) 锂电池极耳自动装配机
CN210309465U (zh) 一种用于液晶屏与触摸屏的贴合结构
CN219391854U (zh) 一种pcb外观自动检测装置
CN112083013A (zh) 一体化视觉检测设备
CN208873746U (zh) 全自动太阳能电池片划裂机
KR102123099B1 (ko) 콘택트렌즈 자동화 비젼 검사장치
CN115889335A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CN110687046A (zh) 一种视觉芯片面板工业机器人摆放成套装置
CN110479642B (zh) 全自动直线轴承缺钢球检测机及其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