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92921U - 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92921U CN213792921U CN202022404588.0U CN202022404588U CN213792921U CN 213792921 U CN213792921 U CN 213792921U CN 202022404588 U CN202022404588 U CN 202022404588U CN 213792921 U CN213792921 U CN 2137929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e
- battery cell
- detection
- piece
- dete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4 remode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59 ear midd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36 eff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557 luminan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包括至少一组第一芯面检测机构、至少一组电芯移送机构及至少一组第二芯面检测机构,至少一组第一芯面检测机构及其中一组第二芯面检测机构位于单组电芯移送机构的移送范围内;第一芯面检测机构对电芯的其中一个或多个部位进行检测;电芯移送机构移送被第一芯面检测机构检测后的电芯至其中一组第二芯面检测机构,且带动电芯沿第一轴向和/或第二轴向转动;第二芯面检测机构对电芯的其余部位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通过电芯移送机构代替移送装置和翻面装置,使其能够同时实现电芯在两组芯面检测机构之间的移送和翻面,减少工位的数量,且简化工位之间的配合关系,提高整体设备的柔性化程度,有利产品的换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表面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参见图1,电芯包括芯体01和一对极耳02,而芯体具有六个芯面,分别为两个顶面011和四个侧面012。其中,两个顶面011即为电芯的正面和反面,四个芯面012相交的位置分别形成4个角位0121。而在电芯的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对部分电芯的表面造成一定的缺陷,例如在电性的顶面会出现凹凸、划伤等缺陷,侧面会出现漏液等缺陷,极耳会出现打皱等缺陷,角位会出现破损等缺陷。而上述这些表面缺陷不仅会影响其美观,也会对电芯的使用安全造成影响,必须要对电芯的表面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对电芯的表面检测可采用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实现自动化检测,能够避免人工检测误判,提高检测效率。
目前的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多为采用移送装置带动电芯从上一个芯面检测机构移送到下一个芯面检测机构,在进行表面检测时,还需要翻面装置的配合才能对电芯进行翻面,以完成电芯多个面的检测。换言之,一个芯面检测机构只能对电芯的一个芯面进行表面检测,且每个芯面检测机构均需要移送装置和翻面装置,工位数量较多。这样的设备在电芯产品换型时,由于各个结构复杂,整体设备的柔性化程度较低,若要适应生产,存在改造成本高的问题,继而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况且,结构复杂的设备在维护时都比较困难,周期也比较长,非常不利于生产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包括至少一组第一芯面检测机构、至少一组电芯移送机构及至少一组第二芯面检测机构,至少一组第一芯面检测机构及其中一组第二芯面检测机构位于单组电芯移送机构的移送范围内;第一芯面检测机构对电芯的其中一个或多个部位进行检测;电芯移送机构移送被第一芯面检测机构检测后的电芯至其中一组第二芯面检测机构,且带动电芯沿第一轴向和/或第二轴向转动;第二芯面检测机构对电芯的其余部位进行检测。通过电芯移送机构代替独立的移送装置和翻面装置,使其能够同时实现电芯在两组芯面检测机构之间的移送和翻面,减少了工位的数量,且简化了工位之间的配合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电芯移送机构包括移送机械臂和取料装置,取料装置设于移送机械臂,移送机械臂带动取料装置移送电芯;移送机械臂驱动取料装置沿第二轴向转动,取料装置带动电芯沿第一轴向转动。电芯移送机构还能带动电芯翻转或旋转,第二芯面检测机构能对电芯的多个待检测面检测,大大地简化了检测工序,进而提高检测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取料装置包括固定架、旋转驱动件和产品作用件,固定架连接于移送机械臂,旋转驱动件设于固定架,产品作用件连动于旋转驱动件;其中,移送机械臂通过旋转驱动件沿第二轴向翻转,旋转驱动件通过产品作用件带动电芯沿第二轴向转动;旋转驱动件通过驱动产品作用件带动电芯沿第一轴向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芯面检测机构包括第二芯面检测器和第二芯面光源件,第二芯面检测器设于第二芯面光源件,第二芯面检测器具有成像端;第二芯面检测器对电芯的多个部位进行成像检测,第二芯面光源件对在成像检测中的电芯的多个部位进行照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芯面检测器包括第一检测件、第二检测件和第三检测件,第一检测件、第二检测件和第三检测件平行设置,第一检测件、第二检测件和第三检测件三者的成像端均面向电芯,其中第一检测件对电芯的多个待检测面进行成像,第二检测件对电芯的极耳进行成像,第三检测件对电芯的角位进行成像。通过第一检测件、第二检测件和第三检测件的平行设置,成像端均面向电芯,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芯面检测器包括第一检测件、第二检测件、第三检测件和分光镜,第一检测件的成像端面向电芯,第二检测件和/或第三检测件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检测件的设置方向成锐角、直角或钝角,分光镜位于第二检测件的成像端和/或第三检测件的成像端的成像范围内,电芯的极耳及电芯的角位均在分光镜成像。第二检测件和/或第三检测件可以通过分光镜中反射面对电芯对应的部位成像,这样的设置能够避让其他部件,结构较为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极耳整形机构,极耳整形机构设于第一芯面检测机构之前,极耳整形机构对待被第一芯面检测机构检测的电芯的极耳进行整形。通过设置极耳整形机构对检测前的电芯进行极耳整形,为后序的检测工序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极耳整形机构包括极耳整形承载装置、极耳整形驱动装置和极耳整形作用装置,极耳整形承载装置承载待被第一芯面检测机构检测的电芯,整形驱动装置驱动极耳整形作用装置对极耳整形承载装置上的极耳进行滚压整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电芯输送机构,电芯输送机构包括电芯输送装置、电芯上料装置和电芯中转装置;电芯输送装置承载电芯并向电芯上料装置输送电芯;电芯上料装置将电芯输送装置上的电芯输送至电芯中转装置;第一芯面检测机构和极耳整形机构位于电芯中转装置的移送范围内,电芯中转装置接收电芯上料装置的电芯,电芯中转装置将在极耳整形机构整形后的电芯移送至第一芯面检测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包括第一出料装置、第二出料装置和出料移送装置;第一出料装置位于电芯移送机构的移送范围内,电芯移送机构将被第二芯面检测机构检测后的电芯移送至第一出料装置;且第一出料装置和第二出料装置位于出料移送装置的移送范围内,出料移送装置将第一出料装置上的不良品电芯移送至第二出料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通过电芯移送机构代替独立的移送装置和翻面装置,使其能够同时实现电芯在两组芯面检测机构之间的移送和翻面,减少了工位的数量,且简化了工位之间的配合关系,整体设备的柔性化程度得到提高,有利于产品的转型,而且由于结构的简化,改造的费用也相对较低,也便于设备的维护;同时由于工位的缩减和结构的简化,使得整机体积减小,进而减了整机的占地面积。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电芯移送机构还能带动电芯翻转或旋转不同角度,使得电芯的多个部位能够被同一组的第二芯面检测机构所检测,只需一组第一芯面检测机构以及一组第二芯面检测机构即能对电芯的所有部位进行检测,大大地简化了检测工序,进而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用新型中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极耳整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区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电芯移送机构与第二芯面检测机构的配合关系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取料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第二芯面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第二检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三中电芯移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三中移送机械臂和取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四中角度检测器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芯:01、芯体;02、极耳;011、顶面;012、侧面;0121、角位;
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1、电芯输送机构;11、电芯输送装置;111、输送架;112、输送承载件;113、输送驱动件;12、电芯上料装置;121、上料取料件;1211、上料驱动件;1212、上料作用件;122、上料定位件;1221、视觉定位器;13、电芯中转装置;131、中转承载件;132、中转驱动件;133、中转平台;2、极耳整形机构;21、极耳整形承载装置;211、极耳整形承载平台;212、极耳整形承载驱动件;22、极耳整形驱动装置;221、极耳整形水平驱动件;222、极耳整形竖直驱动件;23、极耳整形作用装置;231、极耳整形作用驱动件;232、极耳整形作用件;3、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1、第一芯面检测器;32、第一芯面光源件;33、第一芯面检测承载座;34、第一芯面检测承载件;4、电芯移送机构;41、移送机械臂;411、升降驱动器;4111、升降底座;4112、升降承载座;4113、升降驱动件;4114、升降到位件;412、翻动驱动器;4121、翻动承载座;4122、翻动连接座;4123、翻动主动件;4124、翻动传动件;41241、翻动主动轮;41242、翻动从动轮;41243、翻动传动皮带;41244、翻动传动块;412441、缺位;4125、翻动角度检测件;42、取料装置;421、固定架;422、旋转驱动件;4221、旋转主动件;4222、旋转传动件;42221、旋转主动轮;42222、旋转从动轮;42223、旋转传动皮带;42224、旋转传动杆;4223、旋转角度检测件;42231、随动件;42232、角度检测器;422321、感应位;423、产品作用件;4231、取料部;5、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1、第二芯面检测承载座;52、第二芯面检测器;521、第一检测件;522、第二检测件;523、第三检测件;53、第二芯面光源件;531、第一光源;532、第二光源;533、第三光源;534、第四光源;54、分光镜;6、出料机构;61、第一出料装置;611、第一出料架;612、第一出料承载件;62、第二出料装置;621、第二出料承载件;63、出料移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参见图2-8,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包括至少一组电芯输送机构1、至少一组极耳整形机构2、至少一组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至少一组电芯移送机构4、至少一组第二芯面检测装置5和一组出料机构6。其中,其中一组极耳整形机构2和其中一组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位于单组电芯输送机构1的输送范围内,至少一组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及其中一组第二芯面检测装置5位于单组电芯移送机构4的移送范围内,出料机构6位于所有电芯移送机构4的移送范围内。
电芯的多个部位能被电芯检测机构所检测,电芯的多个部位包括多个待检测面、一对极耳及四个角位,其中多个待检测面即为电性的六个芯面,分别为电芯的第一顶面、第二顶面以及四个侧面。电芯输送机构1将承载的电芯输送至对应的极耳整形机构2;极耳整形机构2接收电芯输送机构1输送的电芯,并对该电芯的极耳进行整形;电芯输送机构1将整形后的电芯输送至对应的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对极耳整形后的电芯的第一顶面进行表面检测;电芯移送机构4将在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检测后的电芯移送至其中一组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并带动该电芯沿第一轴向和/或第二轴向转动,使该电芯的第二顶面和四个侧面按序面向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的工作范围;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按序对电芯的多个部位进行表面检测;电芯移送机构4将在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检测后的电芯移送至出料机构6,由出料机构6对完成检测的电芯进行分拣出料。
参见图2,电芯输送机构1包括电芯输送装置11、电芯上料装置12和电芯中转装置13。电芯输送装置11承载电芯并向电芯上料装置12方向输送电芯;电芯上料装置12将电芯输送装置11上的电芯运送至电芯中转装置13;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和极耳整形机构2位于电芯中转装置13的移送范围内,电芯中转装置13接收电芯上料装置12的电芯并移送至极耳整形机构2,且电芯中转装置13将极耳整形后的电芯移送至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
电芯输送装置11包括输送架111、输送传动件(图未示)、输送承载件112和输送驱动件113。输送传动件转动设于输送架111的两端上,输送承载件112绕设在输送传动件上,输送驱动件113的输出端与输送传动件连动。输送驱动件113的输出端动作时带动输送传动件转动,输送传动件转动时带动输送承载件112运转,输送承载件112的运转将所承载的电芯往电芯上料装置12的方向输送。其中,本实施例采用输送机作为电芯输送装置11。
电芯上料装置12包括上料取料件121和上料定位件122,结合上料定位件122对输送承载件112上的电芯的定位,上料取料件121抓取输送承载件112上的电芯并将该电芯移送至电芯中转装置13。
上料取料件121包括上料驱动件1211和上料作用件1212,上料作用件1212连接于上料驱动件1211的输出端上,上料驱动件1211带动上料作用件1212移动至输送承载件112,通过上料作用件1212抓取电芯。
上料定位件122包括视觉定位器1221,视觉定位器1221的成像端与输料承载件靠近上料取料件121的端部相对,并对该电芯进行成像定位,以获取该电芯的准确位置,使上料作用件1212能精准抓取该电芯。
电芯中转装置13包括中转承载件131、中转驱动件132和中转平台133。中转承载件131滑动设于中转平台133上,并由中转驱动件132驱动中转承载件131沿中转平台133进行线性移动,以靠近上料装置、极耳整形机构2或第一芯面检测装置;中转承载件131接收并承载电芯。中转承载件131上还设有中转定位件,其对接收的电芯进行定位,使电芯放置到位。
本实施例中,中转承载件131的数量为两个,当一个中转承载件131将极耳整形后的电芯输送至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时,另一个中转承载件131则接收上料作用件1212上的电芯并将该电芯输送至极耳整形机构2。通过两个中转承载件131的配合,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参见图2和3,极耳整形机构2包括极耳整形承载装置21、极耳整形驱动装置22和极耳整形作用装置23,极耳整形承载装置21承载待被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检测的电芯,整形驱动装置驱动极耳整形作用装置23靠近极耳整形承载装置21上的极耳,极耳整形作用装置23对极耳整形承载装置21上的极耳进行滚压整形。
极耳整形承载装置21包括极耳整形承载平台211和极耳整形承载驱动件212,极耳整形承载平台211承载电芯的极耳,极耳整形承载平台211连接于极耳整形承载驱动件212的输出端上,由极耳整形承载驱动件212驱动极耳整形承载平台211进行线性移动。
极耳整形驱动装置22包括极耳整形水平驱动件221和极耳整形竖直驱动件222,极耳整形竖直驱动件222连接于极耳整形水平驱动件221的输出端,极耳整形作用装置23连接于极耳整形竖直驱动件222的输出端。极耳整形水平驱动件221驱动极耳整形竖直驱动件222在水平面上进行线性移动,极耳整形竖直驱动件222移动带动极耳整形作用装置23同步移动,极耳整形竖直驱动件222驱动极耳整形作用装置23在竖直面上进行线性移动。
极耳整形作用装置23包括极耳整形作用驱动件231和极耳整形作用件232,极耳整形作用件232由极耳整形作用驱动件231驱动转动,极耳整形作用件232对极耳整形承载平台211的极耳进行辊压整形。
中转承载件131将电芯输送至极耳整形机构2,此时中转承载件131与极耳整形承载平台211并列,中转承载件131上的电芯的极耳位于极耳整形承载平台211的上方,通过极耳整形承载驱动件212驱动极耳整形承载平台211以及极耳整形竖直驱动件222驱动极耳整形作用装置23使得极耳整形承载平台211与驱动极耳整形作用装置23相对线性移动,即使极耳整形作用件232作用于极耳整形承载平台211的极耳,极耳整形作用驱动件231驱动极耳整形作用件232的同时极耳整形水平驱动件221通过极耳整形竖直驱动件222带动极耳整形作用件232进行前后线性移动,以此实现极耳整形作用件232对极耳进行辊压整形,极耳整形后各部件回位。通过极耳整形机构2对极耳进行滚压整形,确保了后续极耳正反面外观检测的准确性,而且采用的滚压整形方式,能避免极耳的翘起,整形效果好,进而保证了后续检测工序的准确有效性。
参见图2和4,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包括第一芯面检测器31和第一芯面光源件32,第一芯面检测器31设于第一芯面检测承载座33,第一芯面检测器31设于第一芯面检测承载件34;第一芯面光源件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芯面光源件32围绕第一芯面检测器31的中心轴线设置。
中转承载件131将极耳整形后的电芯移送至第一芯面光源件32的下方,第一芯面检测器31的成像端对电芯面向第一芯面检测器31的待检测面进行成像检测,第一芯面光源件32为成像时该待检测面提供照明。其中,第一芯面光源件32的光源颜色和光源亮度均为可调整的。
参见图2、5和6,电芯移送机构4的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将在第一芯面检测器31检测后的电芯移送至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并带动该电芯沿第一轴向和/或第二轴向转动,二是将在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检测后的电芯移动至出料机构6。其中,电芯移送机构4带动电芯同时绕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转动,或者,电芯移送机构4带动电芯分次绕第一轴向或第二轴向转动;本实施例中就电芯移送机构4带动电芯分次绕第一轴向或第二轴向转动来进行说明。
电芯移送机构4包括移送机械臂41和取料装置42,取料装置42设于移送机械臂41,移送机械臂41带动取料装置42,取料装置42移送电芯;移送机械臂41驱动取料装置42沿第二轴向转动,取料装置42带动电芯沿第一轴向转动。其中,本实施例采用六轴机械手作为移送机械臂41。
取料装置42包括固定架421、旋转驱动件422和产品作用件423,固定架421连接于移送机械臂41,旋转驱动件422设于固定架421,产品作用件423连动于旋转驱动件422;其中,移送机械臂41通过旋转驱动件422沿第二轴向翻转,旋转驱动件422通过产品作用件423带动电芯沿第二轴向转动;旋转驱动件422通过驱动产品作用件423带动电芯沿第一轴向转动。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轴向即为移送机械臂41的输出端的中心轴线。
产品作用件423包括取料部4231,所述取料部4231具有负压通道,负压通道的进风端设于取料部4231与电芯芯面接触的表面上,负压通道的出风端与负压件的进风端连通。当取料部4231与电芯的芯面接触时,即负压通道的进风端作用于电芯的芯面上,负压件运行并进行抽气,使电芯能够被吸附在取料部4231上,以此实现电芯的抓取。
旋转驱动件422包括旋转主动件4221、旋转传动件4222和旋转角度检测件4223,旋转主动件4221、旋转传动件4222和旋转角度检测件4223分设于固定架421上,旋转主动件4221驱动旋转传动件4222带动取料部4231沿第一轴向转动,旋转角度检测件4223用于检测取料部4231的转动角度。
旋转传动件4222包括旋转主动轮42221、旋转从动轮42222、旋转传动皮带42223和旋转传动杆42224。旋转主动轮42221固定在旋转主动件4221的输出端上,旋转从动轮42222转动设置在固定架421,旋转传动皮带42223绕设在旋转主动轮42221和旋转从动轮42222上。旋转传动杆42224穿设于旋转从动轮42222,并由旋转从动轮42222带动转动。取料部4231固定在旋转传动杆42224的端部上,取料部4231随旋转传动杆42224沿第一轴向转动。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向即为传动杆的中心轴线。
本实施例采用旋转电机作为旋转主动件4221,旋转主动件4221驱动其输出端时带动旋转主动轮42221转动,旋转主动轮42221转动时通过旋转传动皮带42223带动旋转从动轮42222转动,而旋转从动轮42222转动时通过旋转传动杆42224带动取料部4231转动,取料部4231吸取电芯时,取料部4231则能带动电芯转动,以此实现电芯的转动。本实施例中,旋转传动杆42224还作为负压通道与负压件之间的连通通道。
旋转角度检测件4223包括随动件42231和角度检测器42232,随动件42231设于旋转从动轮42222,并随旋转从动轮42222转动,角度检测器42232具有感应位422321,且感应位422321持续发出感应信号,当随动件42231随旋转从动轮42222转动时会穿过感应位422321并切断感应信号。本实施中,角度检测器42232的数量为一个,角度检测器42232安装在固定架421的底部,其感应位422321朝向旋转从动轮42222,能够检测到随动件42231每360°的转动角度,而取料部4231和随动件42231都是随转动从动轮2232转动,即能检测取料部4231每360°的转动角度。
参见图2、5和7,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包括第二芯面检测承载座51、第二芯面检测器52和第二芯面光源件53。第二芯面光源件53设于第二芯面检测承载座51,第二芯面检测器52设于第二芯面光源件53,第二芯面检测器52具有成像端;其中电芯翻面后成像端面向电芯的第二顶面,电芯转动过程中成像端面向电芯的侧面,第二芯面检测器52对电芯的第二顶面及每一侧面进行成像检测,第二芯面光源件53向电芯的第二顶面及每一侧面提供照明。
第二芯面检测器52包括第一检测件521、第二检测件522和第三检测件523,第二检测件522和第三检测件523分设于第一检测件521的两侧,即第一检测件521、第二检测件522和第三检测件523平行设置;第一检测件521对电芯的第二顶面及每一侧面进行成像,第二检测件522对电芯的极耳进行成像,第三检测件523对电芯的角位进行成像,即第三检测件523对电芯的角位进行成像。另外,在第三检测件523的成像端设有矫正视差件,矫正视差件缩小第三检测件523的成像面积。
第二芯面光源件53包括第一光源531、第二光源532、第三光源533和第四光源534,第一光源531位于最上方,第二光源532位于第一光源531的下方,第三光源533位于第二光源532的下方,第四光源534位于第三光源533的下方。第一检测件521、第二检测件522和第三检测件523均设于第一光源531的顶部,第一检测件521的成像端、第二检测件522的成像端和第三检测件523的成像端均伸入到第一光源531内。
第一光源531呈拱形状,且第一光源531的发光面朝向电芯的芯面;第二光源532呈平面状,第二光源5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光源532围绕第二芯面检测器52的中心轴线设置,且多个第二光源532均面向电芯的芯面;第三光源533呈条形状,第三光源53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光源533围绕第二芯面检测器52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设置,第三光源533的发光面均朝向电芯的芯面,第四光源534呈环状,且第四光源534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芯面检测器52的中心轴线重合,第四光源534的发光面朝向电芯的芯面。
其中,第一光源531、第二光源532、第三光源533和第四光源534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开启,且第一光源531、第二光源532、第三光源533和第四光源534的光源颜色和光源亮度均为可调整的。
参见图1,出料机构6包括第一出料装置61、第二出料装置62和出料移送装置63;第一出料装置61位于电芯移送机构4的移送范围内,电芯移送机构4将被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检测后的电芯移送至第一出料装置61;且第一出料装置61和第二出料装置62位于出料移送装置63的移送范围内,出料移送装置63将第一出料装置61上的不良品电芯移送至第二出料装置6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出料装置61和第二出料装置62均采用输送机,且第一出料装置61和第二出料装置62并排设置。
第一出料装置61包括第一出料架611、第一出料传动件、第一出料承载件612和第一出料驱动件。第一出料传动件转动设于第一出料架611的两端上,第一出料承载件612绕设在第一出料传动件上,第一出料驱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出料传动件连动。第一出料驱动件的输出端动作时带动第一出料传动件转动,第一出料传动件转动时带动第一出料承载件612运转,第一出料承载件612的运转将所承载的电芯往良品出料方向出料。
第二出料装置62包括第二出料架、第二出料传动件、第二出料承载件621和第二出料驱动件。第二出料传动件转动设于第二出料架的两端上,第二出料承载件621绕设在第二出料传动件上,第二出料驱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二出料传动件连动。第二出料驱动件的输出端动作时带动第二出料传动件转动,第二出料传动件转动时带动第二出料承载件621运转,第二出料承载件621的运转将所承载的电芯往不良出料方向出料。
出料移送装置63包括出料取料件和出料移动驱动件,出料取料件连接出料移动驱动件的输出端,出料移动驱动件驱动出料取料件靠近第一出料装置61或第二出料装置62,出料取料件吸附第一出料装置61上的电芯。在检测
上述的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第一顶面朝上的电芯置于电芯输送装置11上并由电芯输送装置11往上料装置方向输送电芯,上料取料件121抓取电芯输送装置11上的电芯并将该电芯移送至电芯中转装置13,电芯中转装置13接收该电芯并将该电芯输送至极耳整形承载装置21处,通过极耳整形作用装置23对电芯的极耳进行滚压整形,此过程中电芯的第一顶面始终朝上;然后,由电芯中转装置13将极耳整形后的电芯移动至第一芯面检测器31的下方,并通过第一芯面检测器31对该电芯的第一顶面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移送机械臂41带动取料装置42移动至在电芯中转装置13上的且在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检测后的电芯,待取料部4231吸附该电芯后,由移送机械臂41带动该电芯移送至第二芯面检测器52的下方,并由移送机械臂41驱动整个取料装置42沿第二轴向进行180°的翻转,电芯随取料装置42沿第二轴向进行180°的翻转,使电芯的第二顶面朝向第二芯面检测器52,第一检测件521对电芯的第二顶面进行成像检测,同时第二检测件522对电芯的一对极耳进行成像检测;第二顶面完成检测后,由移送机械臂41驱动整个取料装置42沿第二轴向进行90°的翻转,使电芯的第一侧面朝向第二芯面检测器52,第一检测件521对电芯的第一侧面进行成像检测,同时第三检测件523对电芯的第一侧面上的其一角位进行成像检测,原来处于竖直面的第一轴向此时处于水平面;旋转驱动件422驱动取料部4231沿第一轴向转动,即带动电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每90°的转动,使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逐一朝上,由第一检测件521对电芯的每个侧面进行成像检测,且第一检测件521对电芯的第三侧面进行成像检测的同时,第三检测件523对电芯的第三侧面上的其一角位进行成像检测。
上述工作过程中,由于位置的限制,第三检测件523只能对电芯侧面上的其中一个角位进行检测,因此还需要进行以下工序:
旋转驱动件422驱动取料部4231带动电芯沿第一轴向以上述转动方向再进行90°转动,当旋转角度检测件4223检测到阻挡件2241完成360°的转动,即取料部4231完成360°的转动,此时该电芯的第一侧面朝上;再由移送机械臂41驱动固定架421沿第二轴向进行180°翻转,即带动整个电芯移送机构4沿第二轴向进行180°翻转,使与电芯的第一侧面相对的侧面朝上,即为使电芯的第三侧面朝上,第三检测件523对电芯的第三侧面上未被检测的角位进行检测;接着旋转驱动件422驱动取料部4231带动电芯沿第一轴向以上述转动方向再进行180°转动,使电芯的第一侧面朝上,第三检测件523对电芯的第一侧面上未被检测的角位进行检测,以此对未被检测的角位进行检测。
如此就实现了该电芯的六个芯面、一对极耳以及四个角位的检测。而且在成像检测期间,通过光源颜色的变化以及四个光源不同的组合,在第一芯面检测3及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对电芯的不同部位成像时更能表明电芯的不同缺陷,并且能够适用芯面不同颜色的电芯的检测,兼容性更优。
移送机械臂41将在第二芯面检测器52检测后的电芯移送至第一出料装置61上,若该电芯为良品,出料移送装置63不动作,若该电芯为不良品,出料移送装置63将该电芯抓取并放置在第二出料装置62上。
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极耳整形机构2、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电芯移送机构4和第二芯面检测装置5的数量均可设置多个,同时对多个电芯进行工作。
本实施例中,极耳整形机构2和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的数量为四个;极耳整形机构2分设两侧,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分设两侧,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以交转盘式设置。为了各工位之间能紧密配合,电芯上料装置12和电芯中转装置13的数量均为两个,电芯移送机构4的数量为四个;电芯上料装置12分设两侧,电芯中转装置13分设两侧,同侧的电芯上料装置12和电芯中转装置13配合工作;电芯移送机构4分设于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的周围,并与靠近的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配合工作。优选是,电芯中转装置13位于同侧的电芯上料装置12的移送范围内;同侧的极耳整形机构2及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位于同侧的电芯中转装置13的移送范围内;其中一组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及其中一组第二芯面机构5位于单组电芯移送机构4的移送范围内。
实施例二
参见图8,本实施中,第一芯面检测器31包括第一检测件521、第二检测件522、第三检测件523和分光镜54,第一检测件521的成像端面向电芯,第二检测件522和/或第三检测件523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检测件521的设置方向成锐角、直角或钝角,分光镜54位于第二检测件522的成像端和/或第三检测件523的成像端的成像范围内,电芯的极耳及电芯的角位均在分光镜54成像。
本实施例就第二检测件522和第三检测件523的设置方向均与第一检测件521的设置方向成锐角、直角或钝角来说明。分光镜54设置在第一光源531的顶部,第一检测件521设置在分光镜54的上方,第二检测件522和第三检测件523的成像端均面向分光镜54的成像面,分光镜54将电芯的芯面反射到第二检测件522和第三检测件523的成像端。优选的是,分光镜54呈45°倾斜设置,此时,第二检测件522和第三检测件523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检测件521的设置方向成直角,成像最佳。
实施例三
参见图9-10,本实施例中,移送机械臂41为简易机械臂。移送机械臂41包括移转驱动器、升降驱动器411和翻动驱动器412,升降驱动器411设于移转驱动器的输出端,翻动驱动器412设于升降驱动器411的输出端,取料装置42设于翻动驱动器412的输出端。移转驱动器驱动升降驱动器411转动和/或移动,升降驱动器411驱动翻动驱动器412升降,翻动驱动器412驱动取料装置42沿第二轴向进行翻转。
移转驱动器(图未示)包括移转承载座、移动驱动件和转动驱动件,移动驱动件和转动驱动件设于移转承载座上,移动驱动件驱动升降驱动器411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转动驱动件驱动升降驱动器411绕其中心轴线自转。翻动驱动器412设于升降驱动器411上并随升降驱动器411移动,取料装置42设于翻动驱动器412上并随翻动驱动器412移动,即整个升降驱动器411移动时能够带动整个取料装置42移动。
升降驱动器411包括升降底座4111、升降驱动件4113、升降承载座4112和升降到位件4114。升降底座4111设于移转承载座上,升降驱动件4113设于升降底座4111上,升降承载座4112设于升降驱动件4113的输出端,翻动驱动器412设于升降承载座4112。升降承载座4112由升降驱动件4113驱动升降,翻动驱动器412随升降承载座4112移动,而取料装置42设于翻动驱动器412上并随翻动驱动器412移动,即升降承载座4112升降时能够带动整个取料装置42升降,而升降到位件4114用于限制升降承载座4112的升降高度。
翻动驱动器412包括翻动承载座4121、翻动连接座4122、翻动主动件4123、翻动传动件4124和翻动角度检测件4125,翻动主动件4123设于翻动承载座4121上,翻动主动件4123驱动翻动传动件4124带动翻动连接座4122沿第二轴向翻转,取料装置42设于翻动连接座4122并随翻动连接座4122翻转,翻动角度检测件4125用于检测翻动连接座4122的翻转角度。
翻动传动件4124包括翻动主动轮41241、翻动从动轮41242、翻动传动皮带41243和翻动传动块41244。翻动主动轮41241固定在翻动主动件4123的输出端上,翻动从动轮41242转动设置在翻动承载座4121,翻动传动皮带41243绕设在翻动主动轮41241和翻动从动轮41242上。翻动传动块41244与翻动从动轮41242连接,并由翻动从动轮41242带动沿第二轴向翻转。翻动连接座4122固定在翻动传动块41244的侧部上,固定架421与翻动连接座4122连接,翻动连接座4122随翻动传动块41244翻转,固定架421随翻动连接座4122沿第二轴向翻转。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轴向即为翻动从动轮41242的中心轴线。
本实施例采用旋转电机作为翻动主动件4123,翻动主动件4123驱动其输出端时带动翻动主动轮41241转动,翻动主动轮41241转动时通过翻动传动皮带41243带动翻动从动轮41242转动,而翻动从动轮41242转动时通过翻动传动块41244带动翻动连接座4122翻转,翻动连接座4122翻转时带动固定架421翻转,即带动整个取料装置42翻转,以此实现电芯的翻转。
本实施例中的翻动传动块41244还用于翻动角度检测件4125的翻动角度检测。翻动角度检测件4125设于翻动传动块41244的下方,翻动传动块41244的外周侧设有缺位412441,当缺位412441经过翻动角度检测件4125的上方时,会使翻动角度检测件4125的内部电流发生变化,继而产生翻转角度信号。本实施例中,翻动传动块41244的缺位412441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其中两个缺位412441相对设置,即该两个缺位412441的中心轴线重合,剩下一个缺位412441的中心轴线与另外两个缺位412441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即该剩下一个缺位412441与另外两个缺位412441均成直角,能够检测翻动传动块41244为每90°的翻转角度,而翻动连接座4122是随翻动传动块41244翻转,即能检测到翻动连接座4122为每90°的翻转角度。
本实施例采用的移送机械臂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不仅提高整机的柔化程度,还有利于生产转型。
实施例四
参见图11,本实施例中,角度检测器4223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角度检测器42232围绕旋转从动轮42222的中心轴线旋转设置,即相邻的两个角度检测器42232成直角,能够检测到随动件42231为每90°的转动角度,而取料部和随动件42231都是随旋转从动轮42222转动,即能检测到取料部为每90°的转动角度。如此能更准确地监测转动角度,也便于机台调试和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至少一组电芯移送机构(4)及至少一组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至少一组所述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及其中一组所述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位于单组所述电芯移送机构(4)的移送范围内;所述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对电芯的其中一个或多个部位进行检测;所述电芯移送机构(4)移送被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检测后的电芯至其中一组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且带动所述电芯沿第一轴向或者第二轴向或者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转动;所述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对电芯的其余部位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移送机构(4)包括移送机械臂(41)和取料装置(42),所述取料装置(42)设于所述移送机械臂(41),所述移送机械臂(41)带动所述取料装置(42)移送所述电芯;所述移送机械臂(41)驱动所述取料装置(42)沿第二轴向转动,所述取料装置(42)带动电芯沿第一轴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装置(42)包括固定架(421)、旋转驱动件(422)和产品作用件(423),所述固定架(421)连接于所述移送机械臂(41),所述旋转驱动件(422)设于所述固定架(421),所述产品作用件(423)连动于所述旋转驱动件(422);其中,所述移送机械臂(41)通过旋转驱动件(422)沿第二轴向翻转,所述旋转驱动件(422)通过产品作用件(423)带动电芯沿第二轴向转动;所述旋转驱动件(422)通过驱动产品作用件(423)带动电芯沿第一轴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包括第二芯面检测器(52)和第二芯面光源件(53),所述第二芯面检测器(52)设于所述第二芯面光源件(53),所述第二芯面检测器(52)具有成像端;所述第二芯面检测器(52)对电芯的多个部位进行成像检测,所述第二芯面光源件(53)对在成像检测中的电芯的多个部位进行照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面检测器(52)包括第一检测件(521)、第二检测件(522)和第三检测件(523),所述第一检测件(521)、第二检测件(522)和第三检测件(523)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检测件(521)、第二检测件(522)和第三检测件(523)三者的成像端均面向所述电芯,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件(521)对电芯的多个待检测面进行成像,所述第二检测件(522)对电芯的极耳进行成像,所述第三检测件(523)对电芯的角位(0121)进行成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面检测器(52)包括第一检测件(521)、第二检测件(522)、第三检测件(523)和分光镜(54),所述第一检测件(521)的成像端面向所述电芯,所述第二检测件(522)和/或所述第三检测件(523)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检测件(521)的设置方向成锐角、直角或钝角,所述分光镜(54)位于所述第二检测件(522)的成像端或者第三检测件(523)的成像端或者所述第二检测件(522)的成像端和所述第三检测件(523)的成像端的成像范围内,所述电芯的极耳及所述电芯的角位均在所述分光镜(54)成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耳整形机构(2),所述极耳整形机构(2)设于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之前,所述极耳整形机构(2)对待被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检测的电芯的极耳进行整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整形机构(2)包括极耳整形承载装置(21)、极耳整形驱动装置(22)和极耳整形作用装置(23),所述极耳整形承载装置(21)承载待被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检测的电芯,所述整形驱动装置驱动极耳整形作用装置(23)对极耳整形承载装置(21)上的极耳进行滚压整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芯输送机构(1),所述电芯输送机构(1)包括电芯输送装置(11)、电芯上料装置(12)和电芯中转装置(13);所述电芯输送装置(11)承载电芯并向电芯上料装置(12)输送电芯;所述电芯上料装置(12)将电芯输送装置(11)上的电芯输送至电芯中转装置(13);所述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和极耳整形机构(2)位于电芯中转装置(13)的移送范围内,所述电芯中转装置(13)接收电芯上料装置(12)的电芯,所述电芯中转装置(13)将在极耳整形机构(2)整形后的电芯移送至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料机构(6),所述出料机构(6)包括第一出料装置(61)、第二出料装置(62)和出料移送装置(63);所述第一出料装置(61)位于电芯移送机构(4)的移送范围内,所述电芯移送机构(4)将被第二芯面检测机构(5)检测后的电芯移送至第一出料装置(61);且所述第一出料装置(61)和第二出料装置(62)位于出料移送装置(63)的移送范围内,所述出料移送装置(63)将第一出料装置(61)上的不良品电芯移送至第二出料装置(6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04588.0U CN213792921U (zh) | 2020-10-26 | 2020-10-26 | 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04588.0U CN213792921U (zh) | 2020-10-26 | 2020-10-26 | 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92921U true CN213792921U (zh) | 2021-07-27 |
Family
ID=76961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404588.0U Active CN213792921U (zh) | 2020-10-26 | 2020-10-26 | 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92921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24246A (zh) * | 2022-04-22 | 2022-06-14 |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
CN115947079A (zh) * | 2023-02-15 | 2023-04-11 |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流道分料搬运整形装置、整形分流方法和缺陷检测设备 |
WO2023231261A1 (zh) * | 2022-05-31 | 2023-12-07 | 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质检系统 |
WO2024164827A1 (zh) * | 2023-02-10 | 2024-08-15 | 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外观检测装置及产品检测设备 |
-
2020
- 2020-10-26 CN CN202022404588.0U patent/CN21379292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24246A (zh) * | 2022-04-22 | 2022-06-14 |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
CN114624246B (zh) * | 2022-04-22 | 2023-11-07 |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 |
WO2023231261A1 (zh) * | 2022-05-31 | 2023-12-07 | 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质检系统 |
WO2024164827A1 (zh) * | 2023-02-10 | 2024-08-15 | 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外观检测装置及产品检测设备 |
CN115947079A (zh) * | 2023-02-15 | 2023-04-11 |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流道分料搬运整形装置、整形分流方法和缺陷检测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792921U (zh) | 一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 | |
KR100673138B1 (ko) | 태양전지 시험장비 | |
CN109622396A (zh) | 一种透镜外径和中心厚双参数自动检测装置 | |
CN109261542B (zh) | 一种电芯检测分拣方法 | |
WO2023029801A1 (zh) | 一种检测产品正反面方法 | |
CN104227422A (zh) | 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生产线 | |
CN107450229A (zh) | 一种背光组膜生产设备及背光组膜生产工艺 | |
KR102575139B1 (ko) | 이차전지 리드탭의 검사장치 | |
CN111969169A (zh) | 电芯自动加工设备 | |
CN111982507A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齿轮通孔检测装置 | |
CN114701682A (zh) | 编带机 | |
CN215709789U (zh) | 一种小盒烟包外观检测设备 | |
CN110919359A (zh) | 一种网络终端的自动装配方法 | |
KR102345882B1 (ko) | 배터리 외관 검사용 소팅 시스템 | |
CN212289124U (zh) | 一种多工位竖直转盘丝印机 | |
KR20230012829A (ko) | 이차전지용 검사 시스템 | |
CN115639211B (zh) | 电池盖板自动化高速检测设备 | |
CN217963290U (zh) | 一种滴胶设备 | |
CN115283954B (zh) | 一种电感的全自动化组装设备 | |
CN213337371U (zh) | 一种产品表面检测装置 | |
CN105785177A (zh) | Oled面板检测装置 | |
CN216035430U (zh) | 一种连接器自动检测包装机 | |
CN211507771U (zh) | 一种全自动贴胶检测和折极耳生产设备 | |
CN210998598U (zh) | 一种用于翻转平板工件的翻转组件 | |
CN211839082U (zh) | 一种电容不良品视觉检测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