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6207A - 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56207A
CN111256207A CN202010061519.6A CN202010061519A CN111256207A CN 111256207 A CN111256207 A CN 111256207A CN 202010061519 A CN202010061519 A CN 202010061519A CN 111256207 A CN111256207 A CN 1112562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rotary vane
rotate
outle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15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6151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562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56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62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1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for guiding air around a cur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第一出风结构;第二出风结构;风道,第一出风结构及第二出风结构与风道连通,并供风道排风;调节结构,配置为对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中的至少一者调节出风量。本方案提供的空调器,能够从前侧、底侧、两侧等多方向出风,并能对单个方向的出风量进行调节或者调节各方向的出风量比例,从而可以弱化前侧、底侧的出风量,降低风感,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和一种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风感空调,在无风感状态下,由于导风板与面框之间的缝隙,冷量直接下降,在空调下方感觉到很冷,这样就限制了空调的安装位置,空调不能安装床头正上方,即使安装在对床位置,无风感吹在床头一侧的墙上后落下来仍然感觉很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出风结构;第二出风结构;风道,第一出风结构及第二出风结构与风道连通,并供风道排风;调节结构,配置为对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中的至少一者调节出风量。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调节结构调节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中的至少一者的出风量,即空调器在不同方向上的出风量可以调节,这样有利于避免直接向用户吹风,或减少朝向用户的出风结构的出风量,从而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性。
具体的,通过设置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且风道和第一出风结构、第二出风结构连通,使得空调器既可以从第一出风结构出风,也可以从第二出风结构出风,或者同时从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出风,这样用户能够有更多的选择;通过调节结构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选择仅从一个出风结构出风,也可以通过对出风量的调节,而调整每个出风结构的风量大小,从而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中的一者配置为朝空调器的前侧出风,另一者配置为朝空调器的底侧出风。
在本方案中,将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中的一者配置为朝空调器的前侧出风,另一者朝底侧出风,这样便于为空调器的安装提供更多位置的选择,均可以实现避免或减少冷风直吹用户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散风结构,或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中的至少一者与调节结构共同限定出散风结构;其中,散风结构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散风结构,便于将散空调器吹出的单股气流打散为多股微小的气流,从而提升无风感,进而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结构具有多个形态,且调节结构在多个形态之间切换以调节出风量,其中,空调器还包括:通讯接口,配置为接收出风指令;控制器,与调节结构和通讯接口分别电连接,控制器配置为根据出风指令,切换调节结构的形态。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控制器,并根据出风指令切换调节结构的形态,有利于提升空调器使用的便利性,即用户能够通过控制器控制调节结构,使得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量改变,有利于使空调器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量更为适应用户的位置,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感和便利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出风口,调节结构设于出风口处并适于调节出风口的出风面积。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调节结构设于出风口处并调节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即通过对出风面积的调节而地调节出风量,调节方式简单直接有效并可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载体,第一载体上形成有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口;第一旋叶和第二旋叶,分别设于出风口处,第一旋叶可相对于第二旋叶转动,其中,第二旋叶与出风口构造出散风结构,第一旋叶构造出调节结构。
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二旋叶和出风口构造出散风结构,且第一旋叶相对于第二旋叶转动,这样便于通过第一旋叶的转动,与第二旋叶、出风口形成不同出风面积,从而实现对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的调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形态包括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第一旋叶的叶片和第二旋叶的叶片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合,构造出第一形态;第一旋叶的叶片和第二旋叶的叶片在轴向上错开,构造出第二形态。
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一旋叶的叶片和第二旋叶的叶片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合,即第一旋叶的叶片对第二旋叶的叶片至少部分遮挡,从而减少对出风口的遮挡,提升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面积;通过第一旋叶的叶片和第二旋叶的叶片在轴向上错开,使第一旋叶的叶片对第二旋叶的叶片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进一步地,至少遮挡了部分出风口,从而降低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面积,减少了出风量,简而言之,在第一形态下,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得到提升,在第二形态下,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降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器配置为根据出风指令,切换调节结构的形态,具体包括:控制第一旋叶相对于第二旋叶转动,使调节结构由第一形态转向第二形态;或使调节结构由第二形态转向第一形态。
在本方案中,通过控制器控制调节结构由第一形态转向第二形态,可以降低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从而使朝向第一出风结构的用户能够降低风感,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度;调节结构由第二形态转向第一形态,增大了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相应地,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量减少,朝向第二出风结构的用户能够降低风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电动驱动装置,与第一旋叶传动连接,电动驱动装置还与控制器电连接,电动驱动装置配置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第一旋叶转动。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电动驱动装置,便于使控制器通过电动驱动装置控制第一旋叶的动作,提升空调器使用和操作的便利性。
电动驱动装置为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载体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旋叶上设有第二限位部;当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配合,限制第一旋叶相对于第一载体转动,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构造出第一旋叶的限位位置;控制器还配置为根据开机指令,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转动至限位位置。
在本方案中,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设置,便于通过这两者的配合,实现对第一旋叶的限位,从而确定第一限位的初始位置或极限位置,以便于第一旋叶复位和确定第一旋叶在转动过程中的位置,从而便于精确地调节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器还配置为根据限位位置,确定限位位置为第一旋叶的初始位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限位位置确定为第一旋叶的初始位置,便于根据初始位置确定第一旋叶在转动过程中的位置,从而便于精确地调节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确定限位位置为第一旋叶的初始位置,具体包括:
根据限位位置,确定电动驱动装置与限位位置相对应的角度;在电动驱动装置与限位位置相对应的角度,对电动驱动装置的转动角度归零。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电动驱动装置与限位位置相对应的角度,对电动驱动装置的转动角度归零,这样可以通过对电机转动角度的控制,实现对第一旋叶的转动角度控制,简化了控制方式和控制逻辑,操控简单。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第一旋叶相对于第二旋叶转动,具体包括:根据初始位置,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初始位置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后,控制第一旋叶停留第一时长。
在本方案中,第一旋叶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后,停留第一时长,有利于保持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稳定,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性;可以理解,第一角度位置,可以是在第一形态,也可以是在第二形态,或者是其他形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转动至限位位置,具体包括: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至限位位置;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初始位置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具体包括: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初始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
在本方案中,控制第一旋叶自初始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即与第一旋叶向限位位置转动的方向相反,这样有利于避免第一旋叶在转动至限位位置后,继续顺向转动而导致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发生严重的干涉而导致产品故障或者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旋叶停留第一时长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出风指令;根据出风指令,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第一角度位置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后,控制第一旋叶停留第二时长。
在本方案中,在第一旋叶停留第一时长后,还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便于根据出风指令,进一步调整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从而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使用空调器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可以理解,第一旋叶转动第二角度后,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可能是增大,也可能是减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第一角度位置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具体包括: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第一角度位置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
在本方案中,第一旋叶自第一角度位置转动,由于该位置已经离开限位位置,因此此时第一旋叶既可以向第一方向转动,也可以向第二方向转动,从而提升了出风量调节的便利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旋叶包括:第一叶片及第一传动结构,第一传动结构分别与第一叶片和电动驱动装置连接,第一传动结构配置为在电动驱动装置驱动下,带动第一叶片转动。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叶片和第一传动结构,便于通过第一传动结构和电动驱动装置连接,从而可驱动第一叶片扩散气流,提升无风感,且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结构包括导风板,导风板转动设置,并配置为在风道与第一出风结构及第二出风结构之间导风;其中,导风板转动,使自风道向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及自风道向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量改变。
在本方案中,通过导风板的转动调节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和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量,结构简单,调节方式稳定可靠,只要导风板向第一出风结构方向转动,即可引导更多气流向第二出风结构流动,从而增大第二出风结构的风量;而导风板向第二出风结构方向转动,可引导更多气流流向第一出风结构,从而增大第一出风结构的风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形态包括第三形态和第四形态;导风板位于第三角度,构造出调节结构的第三形态,在第三形态下,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大于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量;导风板位于第四角度,构造出调节结构的第四形态,在第四形态下,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量。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导风板的不同形态,即导风板可通过转动而位于不同的角度,从而调节第一出风结构出风量和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量,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器配置为根据出风指令,切换调节结构的形态,具体包括:控制导风板转动,使导风板由第三形态转向第四形态;或使导风板由第四形态转向第三形态。
在本方案中,通过控制器控制导风板由第三形态转向第四形态,可以降低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从而使朝向第一出风结构的用户能够降低风感,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度;导风板由第四形态转向第三形态,增大了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相应地,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量减少,朝向第二出风结构的用户能够降低风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第二载体,第二载体上形成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构造出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口。
在本方案中,通过多个通孔构造出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口,便于通过多个通孔打散穿过第二出风结构的气流,形成散风,从而降低朝向第二出风结构的用户的风感,提升舒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腔体,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搭靠配合以拼合限定出腔体;腔体与风道连通,且腔体形成有用于排风的侧开口。
在本方案中,通过腔体形成有用于排风的侧开口,使得空调器上至少可以从三个方向上出风,有利于进一步弱化各个方向上的气流,提升无风感,同时由于总风量并未改变,因此空调器的温度调节作用并未降低,有利于保证温度调节效果,从而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出风口,与腔体连通;第一载体设于空调出风口的前侧,第二载体设于空调出风口的底侧;第一载体适于在遮挡空调出风口的位置或打开空调出风口的位置之间运动;控制器还配置为根据出风指令,控制第一载体的运动。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载体设置在空调出风口的前侧,且能在遮挡空调出风口的位置或打开空调出风口的位置之间运动,这样便于通过对空调出风口的遮挡,并通过第一载体上的散风结构进行散风,有利于提升空调器前侧的无风感;通过第一载体打开空调出风口,可以增大空调出风口前侧的出风量,从而降低空调出风口的底侧出风量,提升底侧位置用户的舒适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任一项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出风指令;根据出风指令,切换调节结构的形态,以调节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中的至少一者的出风量。
在本方案中,根据出风指令切换调节结构的形态,以调节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中的至少一者的出风量,这样便于通过对出风量的调节而调节至少一个出风结构所吹出的气流的风感,即通过降低出风量而降低风感,避免冷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而导致不适,同时由于有两个出风结构,一个出风结构的风量降低时,另一个出风结构的风量可以相应地增加,从而确保空调器的整体换热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切换调节结构的形态,具体包括:控制第一旋叶相对于第二旋叶转动,使第一旋叶由第一形态转向第二形态;或使第一旋叶由第二形态转向第一形态。
在本方案中,通过控制第一旋叶相对于第二旋叶转动,使第一旋叶由第一形态转向第二形态,即第一旋叶与第二旋叶错开,使第一旋叶遮挡第二旋叶的叶片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隙,降低了出风面积,从而可以降低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使朝向第一出风结构的用户能够降低风感,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度;相应地,第一旋叶由第二形态转向第一形态,即第一旋叶和第二旋叶至少部分地重合,减少了对第二旋叶的叶片之间的间隙的遮挡,从而增大了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相应地,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量减少,朝向第二出风结构的用户能够降低风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获取出风指令之前,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开机指令;根据开机指令,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转动至限位位置。
在本方案中,获取开机指令后,控制第一旋叶转动至限位位置,便于在每次开机时进行归零,通过限位位置来作为参照,使每次开机后,第一旋叶的转动都能根据限位位置来确定转动的角度便于精确地调节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限位位置,确定限位位置为第一旋叶的初始位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限位位置确定为第一旋叶的初始位置,便于根据初始位置确定第一旋叶在转动过程中的位置,从而便于精确地调节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确定限位位置为第一旋叶的初始位置,具体包括:根据限位位置,确定电动驱动装置与限位位置相对应的角度;在电动驱动装置与限位位置相对应的角度,对电动驱动装置的转动角度归零。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电动驱动装置与限位位置相对应的角度,对电动驱动装置的转动角度归零,这样可以通过对电机转动角度的控制,实现对第一旋叶的转动角度控制,简化了控制方式和控制逻辑,操控简单。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第一旋叶相对于第二旋叶转动,具体包括:根据初始位置,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初始位置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后,控制第一旋叶停留第一时长。
在本方案中,第一旋叶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后,停留第一时长,有利于保持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稳定,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性;可以理解,第一角度位置,可以是在第一形态,也可以是在第二形态,或者是其他形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转动至限位位置,具体包括:
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至限位位置;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初始位置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具体包括: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初始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
在本方案中,控制第一旋叶自初始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即与第一旋叶向限位位置转动的方向相反,这样有利于避免第一旋叶在转动至限位位置后,继续顺向转动而导致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发生严重的干涉而导致产品故障或者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旋叶停留第一时长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出风指令;根据出风指令,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第一角度位置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后,控制第一旋叶停留第二时长。
在本方案中,在第一旋叶停留第一时长后,还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便于根据出风指令,进一步调整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从而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使用空调器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第一角度位置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具体包括: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第一角度位置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
在本方案中,第一旋叶自第一角度位置转动,由于该位置已经离开限位位置,因此此时第一旋叶既可以向第一方向转动,也可以向第二方向转动,从而提升了出风量调节的便利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切换调节结构的形态,具体包括:控制导风板转动,使导风板由第三形态转向第四形态;或使导风板由第四形态转向第三形态。
在本方案中,通过控制器控制导风板由第三形态转向第四形态,可以降低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从而使朝向第一出风结构的用户能够降低风感,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度;导风板由第四形态转向第三形态,增大了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相应地,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量减少,朝向第二出风结构的用户能够降低风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出风指令;根据出风指令,控制第一载体在遮挡空调出风口的位置或打开空调出风口的位置之间运动。
在本方案中,通过对空调出风口的遮挡,并通过第一载体上的散风结构进行散风,有利于提升空调器前侧的无风感;通过第一载体打开空调出风口,可以增大空调出风口前侧的出风量,从而降低空调出风口的底侧出风量,提升底侧位置用户的舒适度。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控制方法的步骤,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空调器,10第一出风结构,100第二旋叶,102出风口,12第二出风结构,120第二载体,122通孔,14风道,16第一载体,160第一限位部,162第一定位部,18第一旋叶,180第二限位部,182第一叶片,184第一旋叶齿轮,186第二定位部,20导风板,24侧开口,26空调出风口,28从动齿轮,30面板,32进风格栅,34面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6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包括:第一出风结构10、第二出风结构12、风道14和调节结构。
第一出风结构10及第二出风结构12与风道14连通,并供风道14排风;调节结构配置为对第一出风结构10和第二出风结构12中的至少一者调节出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调节结构调节第一出风结构10和第二出风结构12中的至少一者的出风量,即空调器1在不同方向上的出风量可以调节,这样有利于避免直接向用户吹风,或减少朝向用户的出风结构的出风量,从而提升空调器1使用的舒适性。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出风结构10和第二出风结构12中的一者配置为朝空调器1的前侧出风,另一者配置为朝空调器1的底侧出风,这样便于为空调器1的安装提供更多位置的选择,均可以实现避免或减少冷风直吹用户的目的。
如图1所示,举例而言,例如第一出风结构10朝前侧出风,第二出风结构12朝底侧出风,将空调器1安装在床头的位置,可以通过调节结构,降低第二出风结构12的出风量,从而避免了第二出风结构12吹出冷风,导致床上的用户不舒适;同时,第一出风结构10风量增大,使得空调器1整体的风量没有减少,不影响换热效果,从而保证了空调器1使用的舒适性。
或者也可以将空调器1安装在与床相对的墙上,这样可以降低前侧的第一出风结构10吹出的风量,避免第一出风结构10吹出的风到达床头位置的墙上后,顺墙落到床上而造成用户的不舒适,同时可增大底侧的第二出风结构12吹出的风,确保空调器1的换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第一出风结构10和第二出风结构12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散风结构,或第一出风结构10和第二出风结构12中的至少一者与调节结构共同限定出散风结构;其中,散风结构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以便于将散空调器1吹出的单股气流打散为多股微小的气流,从而提升无风感,进而提升空调器1使用的舒适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节结构具有多个形态,且调节结构在多个形态之间切换以调节出风量,其中,空调器1还包括:通讯接口,配置为接收出风指令;控制器,与调节结构和通讯接口分别电连接,控制器配置为根据出风指令,切换调节结构的形态,这样有利于提升空调器1使用的便利性,即用户能够通过控制器控制调节结构,使得第一出风结构10和第二出风结构12的出风量改变,有利于使空调器1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量更为适应用户的位置,提升空调器1使用的舒适感和便利性。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结构10和第二出风结构12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出风口,调节结构设于出风口处并适于调节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即通过对出风面积的调节而地调节出风量,调节方式简单直接有效并可靠。
如图3、图4和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空调器1还包括:第一载体16,第一载体16上形成有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口102;第一旋叶18和第二旋叶100,分别设于出风口102处,第一旋叶18可相对于第二旋叶100转动,其中,第二旋叶100与出风口102构造出散风结构,第一旋叶18构造出调节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旋叶100和出风口102构造出散风结构,且第一旋叶18相对于第二旋叶100转动,这样便于通过第一旋叶18的转动,与第二旋叶100、出风口102形成不同出风面积,从而实现对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的调节。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叶18的数量为多个;第一载体16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162,每个第一旋叶18上设有第二定位部186,这样能够确保每个第一旋叶18安装位置准确,提升安装效率,并且多个第一旋叶18的散风效果相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空调器1使用的舒适度;多个第一旋叶之间可以通过从动齿轮28驱动。
进一步地,形态包括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第一旋叶18的叶片和第二旋叶100的叶片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合,构造出第一形态;第一旋叶18的叶片和第二旋叶100的叶片在轴向上错开,构造出第二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旋叶18的叶片和第二旋叶100的叶片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合,即第一旋叶18的叶片对第二旋叶100的叶片至少部分遮挡,从而减少对出风口102的遮挡,提升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面积;通过第一旋叶18的叶片和第二旋叶100的叶片在轴向上错开,使第一旋叶18的叶片对第二旋叶100的叶片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进一步地,至少遮挡了部分出风口102,从而降低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面积,减少了出风量,简而言之,在第一形态下,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得到提升,在第二形态下,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降低。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器配置为根据出风指令,切换调节结构的形态,具体包括:控制第一旋叶18相对于第二旋叶100转动,使调节结构由第一形态转向第二形态;或使调节结构由第二形态转向第一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控制调节结构由第一形态转向第二形态,可以降低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从而使朝向第一出风结构10的用户能够降低风感,提升空调器1使用的舒适度;调节结构由第二形态转向第一形态,增大了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相应地,第二出风结构12的出风量减少,朝向第二出风结构12的用户能够降低风感。
在上述实施例中,空调器1还包括:电动驱动装置,与第一旋叶18传动连接,电动驱动装置还与控制器电连接,电动驱动装置配置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第一旋叶18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动驱动装置,便于使控制器通过电动驱动装置控制第一旋叶18的动作,提升空调器1使用和操作的便利性。
如图5至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载体16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60;第一旋叶18上设有第二限位部180;当第二限位部180与第一限位部160配合,限制第一旋叶18相对于第一载体16转动,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部160和第二限位部180构造出第一旋叶18的限位位置;控制器还配置为根据开机指令,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18转动至限位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60和第二限位部180的设置,便于通过这两者的配合,实现对第一旋叶18的限位,从而确定第一限位的初始位置或极限位置,以便于第一旋叶18复位和确定第一旋叶18在转动过程中的位置,从而便于精确地调节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面积。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器还配置为根据限位位置,确定限位位置为第一旋叶18的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限位位置确定为第一旋叶18的初始位置,便于根据初始位置确定第一旋叶18在转动过程中的位置,从而便于精确地调节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面积。
在上述实施例中,确定限位位置为第一旋叶18的初始位置,具体包括:
根据限位位置,确定电动驱动装置与限位位置相对应的角度;在电动驱动装置与限位位置相对应的角度,对电动驱动装置的转动角度归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动驱动装置与限位位置相对应的角度,对电动驱动装置的转动角度归零,这样可以通过对电机转动角度的控制,实现对第一旋叶18的转动角度控制,简化了控制方式和控制逻辑,操控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第一旋叶18相对于第二旋叶100转动,具体包括:根据初始位置,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18自初始位置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后,控制第一旋叶18停留第一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叶18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后,停留第一时长,有利于保持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稳定,提升空调器1使用的舒适性;可以理解,第一角度位置,可以是在第一形态,也可以是在第二形态,或者是其他形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18转动至限位位置,具体包括: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18自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至限位位置;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18自初始位置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具体包括: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18自初始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第一旋叶18自初始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即与第一旋叶18向限位位置转动的方向相反,这样有利于避免第一旋叶18在转动至限位位置后,继续顺向转动而导致第一限位部160和第二限位部180之间发生严重的干涉而导致产品故障或者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旋叶18停留第一时长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出风指令;根据出风指令,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18自第一角度位置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后,控制第一旋叶18停留第二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旋叶18停留第一时长后,还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便于根据出风指令,进一步调整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从而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使用空调器1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可以理解,第一旋叶18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后,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可能是增大,也可能是减小。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18自第一角度位置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具体包括: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18自第一角度位置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叶18自第一角度位置转动,由于该位置已经离开限位位置,因此此时第一旋叶18既可以向第一方向转动,也可以向第二方向转动,从而提升了出风量调节的便利性。
如图6和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旋叶18包括:第一叶片182及第一传动结构,第一传动结构分别与第一叶片182和电动驱动装置连接,第一传动结构配置为在电动驱动装置驱动下,带动第一叶片18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叶片182和第一传动结构,便于通过第一传动结构和电动驱动装置连接,从而可驱动第一叶片182扩散气流,提升无风感,且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结构为第一旋叶齿轮18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结构为链轮、皮带轮中的任意一种。
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节结构包括导风板20,导风板20转动设置,并配置为在风道14与第一出风结构10及第二出风结构12之间导风;其中,导风板20转动,使自风道14向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及自风道14向第二出风结构12的出风量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风板20的转动调节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和第二出风结构12的出风量,结构简单,调节方式稳定可靠,只要导风板20向第一出风结构10方向转动,即可引导更多气流向第二出风结构12流动,从而增大第二出风结构12的风量;而导风板20向第二出风结构12方向转动,可引导更多气流流向第一出风结构10,从而增大第一出风结构10的风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形态包括第三形态和第四形态;导风板20位于第三角度,构造出调节结构的第三形态,在第三形态下,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大于第二出风结构12的出风量;导风板20位于第四角度,构造出调节结构的第四形态,在第四形态下,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出风结构12的出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风板20的不同形态,即导风板20可通过转动而位于不同的角度,从而调节第一出风结构10出风量和第二出风结构12的出风量,提升空调器1使用的舒适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器配置为根据出风指令,切换调节结构的形态,具体包括:控制导风板20转动,使导风板20由第三形态转向第四形态;或使导风板20由第四形态转向第三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控制导风板20由第三形态转向第四形态,可以降低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从而使朝向第一出风结构10的用户能够降低风感,提升空调器1使用的舒适度;导风板20由第四形态转向第三形态,增大了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相应地,第二出风结构12的出风量减少,朝向第二出风结构12的用户能够降低风感。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空调器1还包括:第二载体120,第二载体120上形成有多个通孔122,多个通孔122构造出第二出风结构12的出风口。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通孔122构造出第二出风结构12的出风口,便于通过多个通孔122打散穿过第二出风结构12的气流,形成散风,从而降低朝向第二出风结构12的用户的风感,提升舒适度。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空调器1还包括:腔体,第一载体16和第二载体120搭靠配合以拼合限定出腔体;腔体与风道14连通,且腔体形成有用于排风的侧开口2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腔体形成有用于排风的侧开口24,使得空调器1上至少可以从三个方向上出风,有利于进一步弱化各个方向上的气流,提升无风感,同时由于总风量并未改变,因此空调器1的温度调节作用并未降低,有利于保证温度调节效果,从而提升空调器1使用的舒适性。
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空调器1还包括:空调出风口26,与腔体连通;第一载体16设于空调出风口26的前侧,第二载体120设于空调出风口26的底侧;第一载体16适于在遮挡空调出风口26的位置或打开空调出风口26的位置之间运动;控制器还配置为根据出风指令,控制第一载体16的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载体16设置在空调出风口26的前侧,且能在遮挡空调出风口26的位置或打开空调出风口26的位置之间运动,这样便于通过对空调出风口26的遮挡,并通过第一载体16上的散风结构进行散风,有利于提升空调器1前侧的无风感;通过第一载体16打开空调出风口26,可以增大空调出风口26前侧的出风量,从而降低空调出风口26的底侧出风量,提升底侧位置用户的舒适度。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任一项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取出风指令;
步骤S102:根据出风指令,切换调节结构的形态,以调节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中的至少一者的出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出风指令切换调节结构的形态,以调节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中的至少一者的出风量,这样便于通过对出风量的调节而调节至少一个出风结构所吹出的气流的风感,即通过降低出风量而降低风感,避免冷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而导致不适,同时由于有两个出风结构,一个出风结构的风量降低时,另一个出风结构的风量可以相应地增加,从而确保空调器的整体换热效果。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200:获取开机指令;
步骤S202:根据开机指令,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沿第一方向转动至限位位置;
步骤S204:根据限位位置,确定限位位置为第一旋叶的初始位置,并确定电动驱动装置与限位位置相对应的角度;
步骤S206:在电动驱动装置与限位位置相对应的角度,对电动驱动装置的转动角度归零;
步骤S208:在归零之后,获取出风指令;
步骤S210:根据出风指令和初始位置,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后,控制第一旋叶停留第一时长;
步骤S212:在第一旋叶停留第一时长之后,获取出风指令;
步骤S214:根据出风指令,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叶自第一角度位置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第二角度后,控制第一旋叶停留第二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位置确定第一旋叶的初始位置,并根据初始位置确定第一旋叶的转动角度,从而使第一旋叶能够作为调节结构,精确地在第一形态、第二形态或其它形态中切换,进而精确地调整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实现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之间出风比例的调整。例如在第一旋叶和第二旋叶完全重合时,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最大,这样和第二出风结构之间的出风量能够大致地达到1:1,或者说是相同的出风比例;也可以通过第一旋叶和第二旋叶的部分重合,从而第一旋叶遮挡部分出风口,使得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降低。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300:获取出风指令;
步骤S302:根据出风指令,控制导风板转动,使导风板由第三形态转向第四形态;或使导风板由第四形态转向第三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控制导风板由第三形态转向第四形态,可以降低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从而使朝向第一出风结构的用户能够降低风感,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度;导风板由第四形态转向第三形态,增大了第一出风结构的出风量,相应地,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量减少,朝向第二出风结构的用户能够降低风感。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400:获取出风指令;
步骤S402:根据出风指令,控制导风板转动,使导风板由第一出风结构方向向第二出风结构方向转动,并控制第一旋叶转动至与第二旋叶重合的第一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导风板向第二出风结构的方向转动,还控制第一旋叶转动至第一形态,有利于更大幅度地增大第一出风结构的风量,降低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量。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500:获取出风指令;
步骤S502:根据出风指令,控制第一载体在遮挡空调出风口的位置或打开空调出风口的位置之间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空调出风口的遮挡,并通过第一载体上的散风结构进行散风,有利于提升空调器前侧的无风感;通过第一载体打开空调出风口,可以增大空调出风口前侧的出风量,从而降低空调出风口的底侧出风量,提升底侧位置用户的舒适度。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600:获取出风指令;
步骤S602:根据出风指令,控制第一载体运动至打开空调出风口的位置,还控制导风板向第二出风结构的方向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导风板向第二出风结构的方向转动,还控制第一载体运动至打开空调出风口的位置,有利于更大幅度地增大第一出风结构的风量,降低第二出风结构的出风量。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步骤,从而具有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1,具有面板30,壳体,底盘,风轮风道组件,进风格栅32,壳体的背部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有进风格栅32,进风部分为了留有足够的进风面积,面框34的前部形成有空调出风口26且空调出风口26贯穿面框34的底部,面框34的左右两侧部的端盖上均形成有侧开口,从而可以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出风。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700:接收第一旋叶上电复位的第一控制信号;步骤S702: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电机转动带动主动齿轮沿第一方向旋转至限位位置;步骤S704:确定限位位置为初始位置;步骤S706:获取控制第一旋叶间歇转动的第二控制信号;步骤S708: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和初始位置,控制第一旋叶转动至与第二旋叶错开;步骤S710:控制第一旋叶在当前位置停留第一预设时间;步骤S712:控制第一旋叶绕轴同向至与第二旋叶重合;步骤S714:控制第一旋叶在与第二旋叶重合的位置停留第二预设时间。
具体地,接收第一旋叶上电复位的第一控制信号后,上电时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带动主动齿轮反向旋转;主动齿轮与散风组件上最右侧的第一旋叶齿轮为外啮合,其它从动齿轮、第一旋叶齿轮之间为两两外啮合;控制器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反向旋转第一预设角度,从而带动第一旋叶驱动齿轮转动360°后到极限位置;由于安装板与各齿轮都有限制转动的筋部和筋位,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旋叶驱动齿轮转动360°到极限位置后,安装板上的筋部和齿轮上的筋位相互干涉形成限位位置;这种情况下,即使电机转动继续带动第一旋叶驱动齿轮还没有转动到360°,第一旋叶驱动齿轮转动到该限位位置后,第一旋叶齿轮也不再往前转动,保证此处为初始位置不变;控制器把限位位置对应的电机当前角度记忆为零角度,后续转动角度都以该角度为起始角度,相对于该零点角度计算转动角度,确定第一旋叶的位置。
在确定零点角度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接收到驱动旋流模块第一旋叶间歇转动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器按相对上电复位后绝对零点角度的角度驱动电机旋转带动从动齿轮按下面abcdabcd...逻辑步控制第一旋叶旋转;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旋叶绕轴旋转第二预设角度后与第二旋叶错开(a);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旋叶当前位置停留第一预设时间(b);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旋叶绕轴同向继续旋转第三预设角度后与第二旋叶重合(c);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旋叶当前位置停留第二预设时间(d)。
本具体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双面无风感:空调器的前面和下面都是无风感,且在无风感模式下,正面和下面冷量可调节,当侧重于正面或底面输送冷量时,对应的风量不小于总风量的50%。
(2)双向调冷量:内部通过导风板角度,调节冷量朝前或朝下的分配比例;还可以通过第一旋叶的转动,调节第二旋叶的出风面积来实现冷量朝前或朝下的分配比例,例如4/6分配,5/5分配,面积控制着冷量分配。
(3)双向调冷量:通过调节正前方旋流的开闭合,调节冷量朝前或朝下的分配比例,即通过第一旋叶的转动,关闭第二旋叶的出风间隙,使第一出风结构不能通风,从而关闭旋流,气流全部从空调器的下面吹出;或打开第二旋叶出风间隙,使气流能够同时从空调器的前面和下面流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从空调器的前侧、底侧、两侧等多方向出风,并能对单个方向的出风量进行调节或者调节各方向的出风量比例,从而可以弱化前侧、底侧的出风量,降低风感,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度。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出风结构(10);
第二出风结构(12);
风道(14),所述第一出风结构(10)及所述第二出风结构(12)与所述风道(14)连通,并供所述风道(14)排风;
调节结构,配置为对所述第一出风结构(10)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12)中的至少一者调节出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结构(10)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12)中的一者配置为朝所述空调器(1)的前侧出风,另一者配置为朝所述空调器(1)的底侧出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结构具有多个形态,且所述调节结构在多个所述形态之间切换以调节所述出风量,其中,所述空调器(1)还包括:
通讯接口,配置为接收出风指令;
控制器,与所述调节结构和所述通讯接口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所述出风指令,切换所述调节结构的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载体(16),所述第一载体(16)上形成有所述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口(102);
第一旋叶(18)和第二旋叶(100),分别设于所述出风口(102)处,所述第一旋叶(18)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旋叶(100)转动,所述第一旋叶(18)构造出所述调节结构;
所述多个形态包括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所述第一旋叶(18)的叶片和所述第二旋叶(100)的叶片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合,构造出所述第一形态;
所述第一旋叶(18)的叶片和所述第二旋叶(100)的叶片在轴向上错开,构造出所述第二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导风板(20),所述导风板(20)转动设置,并配置为在所述风道(14)与所述第一出风结构(10)及所述第二出风结构(12)之间导风;
所述形态包括第三形态和第四形态;
所述导风板(20)位于第三角度,构造出所述调节结构的第三形态,在所述第三形态下,所述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大于所述第二出风结构(12)的出风量;
所述导风板(20)位于第四角度,构造出所述调节结构的第四形态,在所述第四形态下,所述第一出风结构(10)的出风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出风结构(12)的出风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载体(120),所述第二载体(120)上形成有多个通孔(122),多个所述通孔(122)构造出所述第二出风结构(12)的出风口。
7.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出风指令;
根据所述出风指令,切换调节结构的形态,以调节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中的至少一者的出风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所述调节结构的形态,具体包括:
控制第一旋叶相对于第二旋叶转动,使第一旋叶由第一形态转向第二形态;或使第一旋叶由第二形态转向所述第一形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获取出风指令之前,还包括:
获取开机指令;
根据所述开机指令,控制电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旋叶转动至限位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限位位置,确定所述限位位置为所述第一旋叶的初始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旋叶相对于所述第二旋叶转动,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控制所述电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旋叶自所述初始位置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后,控制所述第一旋叶停留第一时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所述电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旋叶转动至限位位置,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电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旋叶自所述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限位位置;
所述控制所述电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旋叶自所述初始位置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电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旋叶自所述初始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旋叶停留第一时长之后,还包括:
获取出风指令;
根据所述出风指令,控制所述电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旋叶自所述第一角度位置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后,控制第一旋叶停留第二时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所述电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旋叶自所述第一角度位置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后,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电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旋叶自所述第一角度位置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所述调节结构的形态,具体包括:
控制导风板转动,使所述导风板由第三形态转向第四形态;或使所述导风板由所述第四形态转向所述第三形态。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010061519.6A 2020-01-19 2020-01-19 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2562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1519.6A CN111256207A (zh) 2020-01-19 2020-01-19 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1519.6A CN111256207A (zh) 2020-01-19 2020-01-19 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6207A true CN111256207A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54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1519.6A Pending CN111256207A (zh) 2020-01-19 2020-01-19 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5620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3585A (zh) * 2020-12-09 2022-06-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88629A (zh) * 2020-12-28 2022-07-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88628A (zh) * 2020-12-28 2022-07-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91128A (zh) * 2021-01-26 2022-07-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29474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75682A (ko) * 2006-01-16 2007-07-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7655168A (zh) * 2017-09-28 2018-02-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7335116U (zh) * 2017-10-02 2018-05-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端盖、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758800A (zh) * 2018-04-24 2018-11-0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出风调整方法
CN108826596A (zh) * 2017-04-26 2018-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导风板旋转至预设位置的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US20190219277A1 (en) * 2018-01-17 2019-07-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110319565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319569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440432A (zh) * 2019-08-09 2019-11-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701772A (zh) * 2019-11-13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345818U (zh) * 2019-08-09 2020-04-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10345820U (zh) * 2019-08-09 2020-04-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10345819U (zh) * 2019-08-09 2020-04-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75682A (ko) * 2006-01-16 2007-07-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8826596A (zh) * 2017-04-26 2018-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导风板旋转至预设位置的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7655168A (zh) * 2017-09-28 2018-02-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7335116U (zh) * 2017-10-02 2018-05-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端盖、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US20190219277A1 (en) * 2018-01-17 2019-07-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108758800A (zh) * 2018-04-24 2018-11-0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出风调整方法
CN110319565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319569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440432A (zh) * 2019-08-09 2019-11-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10345818U (zh) * 2019-08-09 2020-04-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10345820U (zh) * 2019-08-09 2020-04-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10345819U (zh) * 2019-08-09 2020-04-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701772A (zh) * 2019-11-13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3585A (zh) * 2020-12-09 2022-06-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88629A (zh) * 2020-12-28 2022-07-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88628A (zh) * 2020-12-28 2022-07-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88629B (zh) * 2020-12-28 2024-04-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91128A (zh) * 2021-01-26 2022-07-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29474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56207A (zh) 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111189114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10201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10198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H01234725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1726080A (zh) 空调
CN11130672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电子设备
CN21182278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1306724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8731219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763291U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111380106A (zh)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924548U (zh) 风管机
CN114383198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540305A (zh)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1306738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210463452U (zh) 空调器
WO2021103387A1 (zh) 出风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11876179U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CN21182278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177348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CN210399435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CN20976329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06191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654106A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