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1219B -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31219B
CN108731219B CN201810618930.1A CN201810618930A CN108731219B CN 108731219 B CN108731219 B CN 108731219B CN 201810618930 A CN201810618930 A CN 201810618930A CN 108731219 B CN108731219 B CN 1087312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air
wind
fan assembly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189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31219A (zh
Inventor
杨涛
陈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Midea Carrier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189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31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31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1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31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1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无风感指令;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入所述壳体,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流出所述壳体,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空调器的无风感送风,从而改善空调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空调器中,冷空气或热空气主要通过设于空调器室内机正面的出风口送出,以分别实现制冷或制热的功能。然而,为了加快制冷或制热效果,从出风口送出的冷空气或热空气与用户设置的空调器的预设温度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别。例如,在制冷模式下,出风口处的冷空气温度约为11℃~14℃。然而,当室内空气的温度接近于预设温度时,若继续以上述方式送风,很容易出现冷风直吹用户而导致用户不适的情况。也就是说,现有的空调器送风风感较强,舒适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旨在解决上述空调器送风风感较强的技术问题,改善空调器的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控制方法中,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风机组件和风罩,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面和/或端面,所述第二通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正面,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风罩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风罩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
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无风感指令;
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入所述壳体,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流出所述壳体,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
优选地,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入所述壳体,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流出所述壳体,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检测所述风机组件的当前转动状态;
当所述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与第一预设方向相反的第二预设方向转动,或所述风机组件的当前转速为零时,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入所述壳体,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流出所述壳体,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
优选地,在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检测所述风机组件的当前转动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时,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生成第一提示信号,降低所述风机组件的转速,和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优选地,所述风罩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导风位置;
在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检测所述风机组件的当前转动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时,改变所述风罩的导风位置,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和/或,
所述风罩包括活动设置的导风叶片;
在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检测所述风机组件的当前转动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时,改变所述导风叶片的导风方向,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
优选地,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压缩机降低运行频率至第一预设频率;
控制所述风机组件降低转速至零;
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并逐渐增大转速至第一预设转速;
控制所述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二预设频率;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频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所述第一预设频率大于或等于零。
优选地,在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并逐渐增大转速至第一预设转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
优选地,控制所述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二预设频率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控制所述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三预设频率;
控制所述压缩机以第三预设频率运行第二预设时长;
在第三预设时长内控制所述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二运行频率;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频率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频率。
优选地,获取无风感指令的步骤包括:
检测当前时段和空气的当前温度;
当所述当前时段处于预设时段时,比对所述当前温度和预设温度;
当所述当前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时,生成无风感指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风机组件、风罩、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室内机控制程序,其中: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面和/或端面,所述第二通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正面;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风罩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风罩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所述室内机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步骤,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无风感指令;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入所述壳体,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流出所述壳体,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
优选地,所述风罩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呈百叶状,所述导风叶片的导风平面相对所述风罩的平面呈预设夹角设置;和/或,所述风罩包括活动设置的导风叶片。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风口的通风面积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通风面积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通风面积差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风机组件、风罩、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室内机控制程序,其中: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面和/或端面,所述第二通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正面;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风罩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风罩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所述室内机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步骤,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无风感指令;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入所述壳体,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流出所述壳体,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壳体、风机组件和风罩,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位于壳体的顶面和/或端面,第二通风口位于壳体的正面,风机组件设于壳体内部,风罩活动连接于壳体上,且风罩对应第一通风口设置;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无风感指令;当获取到无风感指令时,控制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第二通风口流入壳体,从第一通风口流出壳体,以减小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其中,设于室内机壳体内部的风机组件用以驱动空气的流动,以使空气流过空调器的换热器实现换热,进而对室内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调节。当获取到无风感指令时,通过控制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以使空气从壳体正面的第二通风口流入,从壳体顶面和/或端面的第一通风口流出,即改变空调器的送风方向,使其按照与通常状况下相反的送风方向送风,从而减小正向送风风速,以实现无风感送风。同时,通过预设导风位置的风罩导引从第一通风口流出的气流,以根据用户需求调节正向送风风速和制冷或制热效率,实现无风感与环境参数调节效率之间的平衡,改善空调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室内机的风罩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室内机的风罩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步骤S20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中步骤S20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中步骤S20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中步骤S20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六实施例中步骤S20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十一实施例中步骤S10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室内机一实施例中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壳体 110 第一通风口
120 第二通风口 200 风罩
210 导风叶片 300 驱动组件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室内机的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位于壳体正面的第二通风口流入,从位于壳体顶面和/或端面的第一通风口流出,以改变送风气流的流动方向,减小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实现无风感送风,提高空调器的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壳体100、风机组件(图中未示出)和风罩200,壳体100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110和第二通风口120,第一通风口110位于壳体100的顶面和/或端面,第二通风口120位于壳体100的正面,风机组件设于壳体100内部,风罩200活动连接于壳体上,且风罩200对应第一通风口110设置。
具体的,室内机可以为壁挂式室内机,通常安装在室内较高处以保障制冷或制热效果,后文中将以壁挂式室内机为例,详细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室内机包括壳体100,可以通过壳体100背面的安装组件固定安装在室内墙壁上。在壳体100的其它表面上可以开设通风口以连通壳体100内外,使室内空气流入壳体100经换热后,再流出壳体100实现对室内温度等环境参数的调节。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110和第二通风口120,其中,第一通风口110位于壳体100的顶面和/或端面。在图1至图3所示的一具体示例中,第一通风口110开设于壳体的顶面,开设在壳体顶面的第一通风口110相比开设在侧面的第一通风口110往往具有更好的无风感送风效果。当然,在其它具体示例中,考虑到无风感送风和制冷或制热效率之间的平衡,也可以将第一通风口开设在壳体两侧的端面,或者在壳体顶面和端面均开设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120位于壳体100的正面,也就是与安装墙壁相对的表面。通常情况下,第一通风口110为进风口,第二通风口120为出风口,空气从壳体顶面和/或端面的第一通风口110进入壳体内部,经换热后从壳体正面的第二通风口120送出,以实现对室内温度等环境参数的高效调节,同时,这种送风方式对应的风感也较强。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空调器以无风感方式送风时,以第二通风口120为进风口,第一通风口110为出风口,在风机组件的驱动下,使空气从壳体正面的第二通风口120进入壳体内部,经换热后从壳体顶面和/或端面的第一通风口110送出,以避免送风直接吹向室内的用户活动区域,从而减小送风风感。室内机还包括风罩200,风罩200活动连接于壳体100上,且对应第一通风口110设置。在一具体示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风罩200相对第一通风口110转动设置,通过驱动组件300连接风罩200与壳体100。驱动组件300具体可以包括异步驱动电机和齿轮等组成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将异步驱动电机的转轴的转动转换为风罩200的转动,并使风罩200保持处于一定的导风位置。风罩200可以与壳体100的背面或正面相连,并以靠近连接处的一侧为转轴转动。风罩200包括导风格栅或导风叶片等,在通常情况下,当第一通风口110作为进风口时,风罩200盖设在第一通风口110上,以避免或缓解室内灰尘等跟随进风落入室内机内部而导致空调器故障。在本实施例中,当以第一通风口110作为出风口时,风罩200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预设导风位置可以是风罩200平面与第一通风口110平面之间形成0°~90°夹角的一个或几个位置,以调节第一通风口110送出的气流的方向和流速等,使送风气流以较低的正向送风风速进入室内的用户活动区域,在实现无风感送风的同时,改善室内温度等环境参数的调节效率。
如图4所示,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无风感指令;
无风感指令可以通过接收用户的手动指令获得,具体的,室内机可以与线控器、遥控器或用户的移动终端等建立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以接收用户的无风感指令。当然,无风感指令也可以在环境参数等满足预设条件时自动生成,以实现空调器送风方式的智能调节,改善用户体验,后文中还将详细阐述。
步骤S200、当获取到无风感指令时,控制风罩活动至导风位置,并控制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第二通风口流入壳体,从第一通风口流出壳体,以减小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
当获取到无风感指令时,控制空调器按照无风感方式送风。具体包括控制风罩200活动至导风位置,并控制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第二通风口120流入壳体100,从第一通风口110流出壳体100,以减小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其中,正向是指壳体100的背面指向与室内机的安装墙壁相对的表面的方向,对应于室内的用户活动区域。通过风机组件控制壳体内空气的流向,从壳体顶面和/或端面的第一通风口110送风,背离正向,以减小送风风感。同时,控制风罩200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以调节从第一通风口110送出的气流的流向和流速,使换热后的空气相对平缓地在室内分布,以保障室内温度等环境参数的调节效率,避免或缓解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用户活动区域温度调节过慢等情况的发生。在一具体示例中,风罩200可转动连接于壳体100上,其导风效果与其相对第一通风口110的转动角度相关。在风罩200与壳体100的背面通过驱动组件300相连的情况下,当风罩200平面与第一通风口110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时,往往具有较高效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可实现无风感送风。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壳体100、风机组件和风罩200,壳体100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110和第二通风口120,第一通风口110位于壳体100的顶面和/或端面,第二通风口120位于壳体100的正面,风机组件设于壳体内部,风罩200活动连接于壳体100上,且风罩200对应第一通风口110设置;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无风感指令;当获取到无风感指令时,控制风罩200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第二通风口120流入壳体100,从第一通风口110流出壳体100,以减小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其中,设于室内机壳体100内部的风机组件用以驱动空气的流动,以使空气流过空调器的换热器实现换热,进而对室内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调节。当获取到无风感指令时,通过控制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以使空气从壳体正面的第二通风口120流入,从壳体顶面和/或端面的第一通风口110流出,即改变空调器的送风方向,使其按照与通常状况下相反的送风方向送风,从而减小正向送风风速,以实现无风感送风。同时,通过预设导风位置的风罩200导引从第一通风口流出的气流,以根据用户需求调节正向送风风速和制冷或制热效率,实现无风感与环境参数调节效率之间的平衡,改善空调器的舒适性。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200包括:
步骤S210、当获取到无风感指令时,检测风机组件的当前转动状态;
步骤S220、当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与第一预设方向相反的第二预设方向转动,或风机组件的当前转速为零时,控制风罩200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第二通风口120流入壳体100,从第一通风口110流出壳体100,以减小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
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到无风感指令时,对风机组件当前的转动状态进行检测,以确定风机组件的转动方向是否与调节目标方向一致。当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与第一预设方向相反的第二预设方向转动,或风机组件的当前转速为零时,即风机组件当前的转动方向与调节目标方向相反,或风机组件并未运行时,则控制风罩200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第二通风口120流入壳体100,从第一通风口110流出壳体100,以减小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从而满足无风感需求。
基于上述第二实施例,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在步骤S210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30、当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时,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生成第一提示信号,降低风机组件的转速,和降低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若获取到无风感指令时,风机组件已经处于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的状态,则无需再改变风机组件的转动方向以降低风感。由于在调节风机组件的转动方向时,通常需要先降低风机组件的转速,再按照预设的方向升高转速,因此,本实施例通过预先检测风机组件的转动方向,避免了不必要的转速降低再升高过程,有利于降低能耗。当风机组件已经处于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的状态时,可以通过生成第一提示信号提醒用户当前空调器已经处于无风感送风状态下,不能再改变其风机组件的转动方向。或者,考虑到获取到无风感指令往往意味着此时正向送风风速依然偏大,则可以通过降低风机组件的转速,或降低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同时降低风机组件转速与压缩机运行频率,进一步减小风感,以满足用户的舒适度要求。当然,在进一步减小正向送风风速的同时,也可以生成第一提示信号,给予用户提示。
基于上述第二实施例,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风罩200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导风位置;
在步骤S210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40a、当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时,改变风罩的导风位置,以减小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
当风罩200处于不同的导风位置时,其导风效果也不一样。考虑到壁挂式室内机通常安装在室内较高的地方,如图1至图3所示,当风罩200与第一通风口11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越接近0°,则风罩200对送风的遮挡效应越强;当风罩200与第一通风口11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越接近90°,则送风被风罩200的反射越弱;当风罩200与第一通风口11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时,能够较为有效地将送风送入室内的用户活动区域。综上所述,通过改变风罩200相对第一通风口110平面的角度,即改变风罩200的导风位置,能够调节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以满足用户需求。当需要减小正向送风风速时,应调节风罩200尽量平行第一通风口110所在平面或者与第一通风口110所在平面基本垂直设置,当需要增大正向送风风速或提高制冷、制热效率时,则调节风罩200平面相对第一通风口110平面呈30°~60°夹角。
基于上述第二实施例,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风罩包括活动设置的导风叶片;
在步骤S210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40b、当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时,改变导风叶片的导风方向,以减小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
风罩200的导风叶片可以改变导风方向,通过设置可活动的导风叶片,对导风方向进行调节,进而改变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当导风叶片的导风面与第一通风口11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越接近0°,则风罩200对送风的遮挡效应越强;当导风面与第一通风口11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越接近90°,则送风被风罩200的反射越弱;当导风面与第一通风口11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时,能够较为有效地将送风送入室内的用户活动区域。综上,在通过改变导风叶片的导风方向,同样能够调节正向送风风速,以满足用户需求。当需要减小正向送风风速时,应调节导风叶片的导风面尽量平行第一通风口110所在平面或者与第一通风口110所在平面基本垂直,当需要增大正向送风风速或提高制冷、制热效率时,则调节导风面相对第一通风口110平面呈30°~60°夹角。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也可以相结合,即同时改变风罩200的导风位置和导风叶片的导风方向,以实现无风感送风和制冷、制热效率之间的平衡,改善空调器的舒适性。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如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控制风罩活动至导风位置,并控制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的步骤包括:
步骤S251、控制压缩机降低运行频率至第一预设频率;
步骤S252、控制风机组件降低转速至零;
步骤S253、控制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增大转速至第一预设转速;
步骤S254、控制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二预设频率;
其中,第二预设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第一预设频率大于或等于零。为了避免在改变风机组件转动方向的过程中,由于流过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或室外换热器的空气流量减少而导致换热器结霜,在改变风机组件转动方向时,通过降低压缩机运行频率的方式以减少制冷量或制热量,在完成转向切换后再升高压缩机频率至正常运行状态,以保障正常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其中,步骤S251和步骤S252可以同步进行,即同时降低压缩机频率和风机组件的转速,以提高风机组件的转动方向的切换效率。当然,为了保障换热器上不会结霜,也可以先降低压缩机频率以减少制冷量或制热量,再降低风机转速至零。步骤S253和步骤S254也可以同步进行,以提高风机组件的转动方向的切换效率。当然,为了保障换热器上不会结霜,也可以先升高风机组件转速至第一预设转速,再升高压缩机运行频率至第二预设频率以实现正常制冷或制热。
基于上述第七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中,在步骤S253之前,还包括:
步骤S255、控制风罩200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
为了避免风罩200上沉积的灰尘在气流方向发生改变时被吸入室内机内部,或者在风罩200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的过程中被气流吸入室内机内部,在控制风罩200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之后,再控制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以改变风机组件的转动方向,从而改变室内机中的气流方向。
基于上述第七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中,步骤S254包括:
步骤S254a、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控制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三预设频率;
步骤S254b、控制压缩机以第三预设频率运行第二预设时长;
步骤S254c、在第三预设时长内控制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二运行频率;
其中,第三预设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频繁调节压缩机运行频率导致压缩机寿命的下降,同时为了保持空调器制冷或制热的稳定性,在升高压缩机运行频率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程序逐步升高,具体的,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控制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第三预设频率,保持压缩机在第三预设频率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再在第三预设时长内控制压缩机进一步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二运行频率。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步骤S100包括:
步骤S110、检测当前时段和空气的当前温度;
步骤S120、当当前时段处于预设时段时,比对当前温度和预设温度;
步骤S130、当当前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时,生成无风感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无风感指令在满足预设条件时自动生成,以实现空调器的正常送风和无风感送风之间的自动切换,提高空调器的智能化程度。通常,在用户处于休息状态时,对无风感要求较高。因此,可以根据当前时段和室内空气的当前温度,设置预设条件。当当前时段处于预设时段,且当前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时,生成无风感指令,控制空调器以无风感方式送风。预设时段可以由用户设置或者预设在空调器中,具体可以是午休时段或晚间睡眠时段。预设温度可以是用户设置的空调器的制冷温度或制热温度,也可以是预设在空调器中的适合于人体休息的温度,此时按照无风感方式送风,有利于避免用户因冷风或热风直吹而产生不适,从而改善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室内机,如图1至图3所示,室内机包括壳体100、风机组件、风罩200、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室内机控制程序,其中:壳体100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110和第二通风口120,第一通风口110位于壳体100的顶面和/或端面,第二通风口120位于壳体100的正面;风机组件设于壳体内部;风罩200活动连接于壳体上,且风罩200对应第一通风口110设置。该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风罩200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导风叶片210,导风叶片210呈百叶状,导风叶片210的导风平面相对风罩200的平面呈预设夹角设置。百叶状的导风叶片可以在风罩200罩设在第一通风口110上、即图2中所示的关闭状态时,避免对空气的流动造成干扰,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避免进入室内机内部而导致空调器故障。而当风罩200相对第一通风口110转动至预设导风位置(通常为图3中所示的打开状态,当然也可以是图2中所示的关闭状态,只是在关闭状态下导风效率较低)时,又可以增大导风平面与送风之间的接触,更好地引导送风至室内的用户活动区域。特别地,当导风平面与风罩200的平面之间的预设夹角α和风罩相对第一通风口所在平面的夹角β互补或接近互补时,各百叶状导风叶片形成连续或接近连续的导风面,具有很好的导风效果,能够尽可能充分利用换热后的送风气流,避免送风气流漏到墙壁和风罩200之间,从而在降低风感的同时保障室内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减小了能耗。
进一步的,风罩200包括活动设置的导风叶片,也可以通过调节导风叶片的角度,改变送风方向,以满足用户的舒适度需求。
由于本实施例中空调器风机组件可以反转,为了保障在风机组件反转的情况下依然有足够的进风量,第二通风口120的通风面积与第一通风口110的通风面积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通风面积差值,即第一通风口110和第二通风口120的大小相适配,以保障正向送风和反向送风时都具有较高的制冷或制热效率,以减少能耗。
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上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无风感指令;
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入所述壳体,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流出所述壳体,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
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上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入所述壳体,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流出所述壳体,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的操作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检测所述风机组件的当前转动状态;
当所述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与第一预设方向相反的第二预设方向转动,或所述风机组件的当前转速为零时,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入所述壳体,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流出所述壳体,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
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上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在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检测所述风机组件的当前转动状态的操作之后,还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时,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生成第一提示信号,降低所述风机组件的转速,和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上的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风罩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导风位置;
在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检测所述风机组件的当前转动状态的操作之后,还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时,改变所述风罩的导风位置,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和/或,
所述风罩包括活动设置的导风叶片;
在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检测所述风机组件的当前转动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时,改变所述导风叶片的导风方向,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
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上的空调器控制程序,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的操作包括:
控制所述压缩机降低运行频率至第一预设频率;
控制所述风机组件降低转速至零;
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并逐渐增大转速至第一预设转速;
控制所述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二预设频率;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频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所述第一预设频率大于或等于零。
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上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在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并逐渐增大转速至第一预设转速的操作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
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上的空调器控制程序,控制所述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二预设频率的操作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控制所述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三预设频率;
控制所述压缩机以第三预设频率运行第二预设时长;
在第三预设时长内控制所述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二运行频率;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频率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频率。
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上的空调器控制程序,获取无风感指令的操作包括:
检测当前时段和空气的当前温度;
当所述当前时段处于预设时段时,比对所述当前温度和预设温度;
当所述当前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时,生成无风感指令。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室内机,该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风机组件和风罩,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面和/或端面,所述第二通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正面,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风罩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风罩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所述风罩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导风位置;
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无风感指令;
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检测所述风机组件的当前转动状态;
当所述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与第一预设方向相反的第二预设方向转动,或所述风机组件的当前转速为零时,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使空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入所述壳体,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流出所述壳体,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
在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检测所述风机组件的当前转动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时,改变所述风罩的导风位置,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和/或,
所述风罩包括活动设置的导风叶片;
在当获取到所述无风感指令时,检测所述风机组件的当前转动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风机组件以大于零的转速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时,改变所述导风叶片的导风方向,以减小所述室内机的正向送风风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并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降低运行频率至第一预设频率;
控制所述风机组件降低转速至零;
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并逐渐增大转速至第一预设转速;
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二预设频率;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频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所述第一预设频率大于或等于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风机组件按照第一预设方向转动,并逐渐增大转速至第一预设转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风罩活动至预设导风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二预设频率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控制所述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三预设频率;
控制所述压缩机以第三预设频率运行第二预设时长;
在第三预设时长内控制所述压缩机升高运行频率至第二运行频率;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频率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频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无风感指令的步骤包括:
检测当前时段和空气的当前温度;
当所述当前时段处于预设时段时,比对所述当前温度和预设温度;
当所述当前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时,生成无风感指令。
6.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风机组件、风罩、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室内机控制程序,其中: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面和/或端面,所述第二通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正面;
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
所述风罩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风罩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
所述室内机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呈百叶状,所述导风叶片的导风平面相对所述风罩的平面呈预设夹角设置;和/或,
所述风罩包括活动设置的导风叶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口的通风面积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通风面积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通风面积差值。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CN201810618930.1A 2018-06-14 2018-06-14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108731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8930.1A CN108731219B (zh) 2018-06-14 2018-06-14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8930.1A CN108731219B (zh) 2018-06-14 2018-06-14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1219A CN108731219A (zh) 2018-11-02
CN108731219B true CN108731219B (zh) 2020-05-22

Family

ID=63929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8930.1A Active CN108731219B (zh) 2018-06-14 2018-06-14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312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7806B (zh) * 2019-09-30 2023-04-07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623585A (zh) * 2020-12-09 2022-06-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8659A (zh) * 2005-06-28 2007-01-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分体式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JP2009041817A (ja) * 2007-08-08 2009-02-2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2229842A (ja) * 2011-04-26 2012-11-22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3940041A (zh) * 2014-04-14 2014-07-2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舒适睡眠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5783630U (zh) * 2016-06-27 2016-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风口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设备
CN106705238B (zh) * 2017-01-18 2022-03-08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
CN107702294B (zh) * 2017-11-03 2020-03-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外风机的逆风启动控制方法、电路、及其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1219A (zh) 2018-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2366B (zh) 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104913443A (zh) 空调器及其的风速控制方法
JP4884097B2 (ja) 環境評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CN111780247B (zh) 一种双出风口的柜式空调器
CN111780230B (zh) 一种空调器
CN101932885B (zh) 空调机
CN110736140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8731219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623413A (zh) 一种空调器
CN115325670B (zh) 空调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113310179A (zh) 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方法、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5235059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80248B (zh) 一种双出风口的空调器
CN11198157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114754415A (zh) 一种能实现上下出风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31160B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CN106440238B (zh) 一种顶出风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06667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11780231A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CN110285497A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11140934A (zh) 一种厨房用冷空调设备
CN21614382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0414198C (zh) 吸顶式空调机控制风量的装置及方法
CN21652201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115235069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3

Address after: 528311 Factory Building No. 22-13, Lingang Road, Shunjiang Community,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SHAN MIDEA KAIL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Lingang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