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1571B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 Google Patents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1571B
CN111981571B CN202010815370.6A CN202010815370A CN111981571B CN 111981571 B CN111981571 B CN 111981571B CN 202010815370 A CN202010815370 A CN 202010815370A CN 111981571 B CN111981571 B CN 1119815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baffle
wall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53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1571A (zh
Inventor
叶剑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153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15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1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1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1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1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6Sleep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4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g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其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及风门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风门组件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门组件包括在出风口内设置的挡板和导风板,所述挡板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可摆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其中,所述挡板具有位于出风口内以与所述导风板配合来关闭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及从所述出风口脱离以避让所述导风板运动的第二位置。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具有出风角度可调范围大,用户体验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常见的温度调节家具。通常,为避免灰尘、蚊虫等在关机时进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的尺寸,是与壳体的出风口的尺寸相适配的,从而能够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关机或休眠时,更好的封闭出风口。
但是,这就导致出风口处的壳壁结构会对导风板的摆动角度形成限制,从而导致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有限,进而空调器的舒适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旨在扩展导风板的摆动角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及风门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
所述风门组件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门组件包括在出风口内设置的挡板和导风板,所述挡板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可摆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
其中,所述挡板具有位于出风口内以与所述导风板配合来关闭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及从所述出风口脱离以避让所述导风板运动的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挡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挡板和所述导风板并排设于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导风板的上侧。
可选地,所述挡板包括转动部和遮挡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所述遮挡部设于所述转动部的前侧,所述遮挡部与所述转动部呈夹角设置,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导风板配合时可关闭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遮挡部设有避位腔,所述挡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遮挡部收容于所述避位腔。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面板和上出风壁,所述上出风壁的前侧与所述面板间形成所述避位腔的腔口,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腔口,所述挡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转动部的表面与所述上出风壁的表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挡板的后侧,并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所述挡板转动至第二位置时,与所述转动部抵接,以限位所述挡板。
可选地,所述转动部的一侧缘设有限位台阶,所述挡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处。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上出风壁的前侧形成所述限位部。
可选地,所述遮挡部的上侧缘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沿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沿延伸至所述遮挡部的上侧缘的下方,以遮挡部分所述遮挡部。
可选地,所述导风板的下侧缘与所述出风口的下侧沿间隔设置。
可选地,当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挡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以与所述导风板配合来关闭所述出风口;当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出风状态时,所述挡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以避让所述导风板运动。
可选地,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在所述导风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导风板的上侧缘与下侧缘之间。
可选地,当所述风门组件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挡板的外表面和所述导风板的外表面平齐。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及风门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
所述风门组件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门组件包括在出风口内设置的挡板和导风板,所述挡板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可摆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
其中,所述挡板具有位于出风口内以与所述导风板配合来关闭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及从所述出风口脱离以避让所述导风板运动的第二位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基于上述空调器,所述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包括步骤:
根据空调器工作模式的不同,控制挡板和导风板以预设的方式运动,以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具有不同的出风角度。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具有休眠模式,在所述休眠模式下,所述挡板和所述导风板关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其中,
当所述空调器从所述休眠模式进入所述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挡板脱离所述出风口,并控制所述导风板向上摆动,以使热风向下吹出;
当所述空调器从所述休眠模式进入所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挡板脱离所述出风口,并控制所述导风板向下摆动,以使冷风沿预设方向吹出,所述预设方向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5°。
可选地,当所述空调器从所述休眠模式进入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导风板顺时针向上转动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导风板从闭合出风口的状态下转动的角度,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不小于30°且不大于120°。
可选地,当所述空调器所述休眠模式进入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导风板逆时针向下转动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导风板从闭合出风口状态下转动的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不小于10°且不大于75°。
可选地,所述挡板和所述导风板在空调器的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同时运动或按预设的顺序先后运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挡板与导风板配合以关闭出风口,并使挡板还可从出风口内脱离,以避让导风板的运动;而当挡板从出风口内脱离时,导风板在出风口内能够获得较大的摆动角度,从而便能够根据空调器工作模式的不同,调整导风角度,进而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能够以最佳或较佳的出风角度出风,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可见,相较于常规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而言,本申请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出风角度可调范围大,用户体验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实施例中挡板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的运动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实施例中导风板的运动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挡板的运动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从休眠模式进入制热模式时,导风板的的运动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从休眠模式进入制冷模式时,导风板的的运动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631391770000041
Figure BDA000263139177000005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及风门组件20。其中,
壳体10中形成有安装腔(未标示),该安装腔用于为换热器、风机等零部件提供安装空间。本实施例中,壳体10大体呈长方体状,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也可呈其他形状设置。壳体10具有进风口(图未示)和出风口10a,空气自进风口流入,经换热器换热后从出风口10a流出。
风门组件20安装于出风口10a处,该风门组件20包括在出风口10a内设置的挡板21和导风板22,该挡板21可活动地设于出风口10a处,导风板22则可摆动地设于出风口10a处,其中,挡板21具有位于出风口10a内以与导风板22配合来关闭出风口10a的第一位置、及从出风口10a脱离以避让导风板22运动的第二位置。请结合图1至图3所示,于图1中,挡板21位于第一位置,于图3中,挡板21位于第二位置,图2则示出了挡板21的运动过程。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挡板21和导风板22通过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驱动结构驱动而运动。这其中,挡板21和导风板22可由同一个驱动结构驱动运动,也可由两个不同的驱动结构分别驱动。该驱动结构的动力件可以为电机等。值得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板或导风板也可通过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气流的驱动下运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挡板21和导风板22在出风口10a内并排设置。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板21和导风板22也可在出风口10a的出风方向上部分层叠,而设于处于出风口10a内,或是以其他排布方式设于出风口10a内。
具体而言,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进入休眠模式时,可使挡板21运动至第一位置,并使导风板22摆动至对应位置,以与挡板21配合关闭出风口10a。而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进入工作模式时,可使挡板21运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由于挡板21从出风口10a脱离,因此,挡板21不会对导风板22的运动造成干扰。同时,由于导风板22与挡板21配合关闭出风口10a,因此出风口10a的尺寸是大于导风板22的尺寸的。这就使得当挡板21处于第二位置时,出风口10a处的壳壁结构对导风板22摆动的限制小,导风板22能够获得较大的摆动角度。如此,导风板22便可能够根据空调器工作模式的不同,合理地调整导风角度,从而获得最佳或较佳的出风角度,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值得说明的是,通常,为避免灰尘、蚊虫等在关机时进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的尺寸,是与壳体的出风口的尺寸相适配的,从而能够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关机或休眠时,更好的封闭出风口。但是,相应的出风口处的壳壁结构会对导风板的摆动角度形成限制,从而导致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有限。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需要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根据空调器工作模式的不同,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这就需要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可调范围较大,而显然,常规的导风板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挡板21能够与导风板22配合以关闭出风口10a,并且挡板21还可从出风口10a内脱离,以避让导风板22的运动;而当挡板21从出风口10a内脱离时,导风板22在出风口10a内能够获得较大的摆动角度,从而便能够根据空调器工作模式的不同,调整导风角度,进而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能够以最佳或较佳的出风角度出风,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如在制热模式下,可控制导风板22向上摆动,以使热风向下吹出,由于热空气密度低于环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在密度差产生的浮升力作用下,热空气上浮,实现“地毯式”送风,同时室内温度随热空气的上升而均匀升高,从而可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又如在制冷模式时,可控制导风板22向下摆动,以使冷风的吹出方向接近水平方向或平行于水平方向,这样,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冷风密度小,冷空气缓慢沉降,室内温度降低,使得制冷时用户体验到的风感小,同时室内温度随冷空气的下降而均匀下降,从而可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见,相较于常规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而言,本申请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出风角度可调范围大,用户体验好的优点。具体地,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关闭状态时,挡板21处于第一位置以与导风板22配合来关闭所述出风口10a;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出风状态时,挡板21处于第二位置以避让所述导风板22运动。即是说,当空调器关闭或休眠时,挡板21与导风板22配合,以关闭室内机的出风口;当空调器开启时,挡板21转动以避位导风板22,以便于导风板22获取较大的摆动角度。
示例性的,参照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当空调器从休眠模式进入制热模式时,挡板21进入第二位置,而脱离所述出风口10a,以避让导风板22的运动;导风板22向上摆动,使得热风向下吹出。可以理解,在制热模式下,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10a吹出的气流为热气流,由于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的密度,因此,控制导风板22向上摆动,以使热风向下吹出,能够使室内温度随热空气的上升而均匀升高,从而可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示例性的,参照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当空调器从休眠模式进入制冷模式时,所述挡板21进入第二位置,而脱离所述出风口10a,以避让导风板22的运动;导风板22向下摆动,使得冷风沿预设方向吹出,所述预设方向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5°。可以理解,冷风的吹出方向设置为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5°,即是说,在制冷模式下,冷风的吹出方向在略高于水平方向和略低于水平方向之间,即冷风的吹出方向接近水平方向或平行于水平方向。在制冷模式下,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10a吹出的气流为冷气流,由于冷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的密度,因此将使冷风的吹出方向接近水平方向或平行于水平方向,能够使室内温度随冷空气的下降而均匀下降,从而可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而言,当风门组件20关闭出风口10a时,挡板21的外表面与导风板22的外表面平齐。这样,能够提高挡板21与导风板22配合的紧密程度,以更好地关闭出风口10a。并且,这样设置还有利于提高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休眠模式下的美观性。值得说明的是,当挡板21与导风板22均为弧形板时,挡板21与导风板22外表面平齐,是指两者在配合关闭出风口10a时,外表面不会形成台阶。当然,根据实际需求,在某些的实施例中,也可使到导风板22与挡板21的外表面形成台阶。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22的下侧缘与出风口10a的下侧沿间隔设置,这样,能够避免出风口10a的下侧沿对导风板22的摆动造成干扰,而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导风板22的摆动角度。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导风板22的下侧缘设置为与出风口10a的下侧沿贴合,但可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22的转动轴线在导风板22上的投影位于导风板22的上侧缘与下侧缘之间。相较于将导风板22的转动轴线设于导风板22的一侧缘,将导风板22的转动轴线设于导风板22的上下侧缘之间,能够减小导风板22的转动半径,从而有利于提高导风板22的摆动角度,进而有利于增大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为更大程度的提升挡板21的转动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22的转动轴线在导风板22上的投影位于导风板22的中部。
在本实施例中,挡板21可转动地设于出风口10a。可以理解,将挡板21可转动地设于出风口10a,挡板21的运动所需的空间小,与导风板22之间的配合方便,且驱动方式简单。并且,挡板21的转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出风口10a处的气流方向,即具有一定的导风能力,从而可提升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效果。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板21也可通过伸缩等方式可活动地设于出风口10a处。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挡板21设于导风板22的上侧。由于出风口10a位于壳体10的下侧,因此将挡板21设于导风板22的上侧,即挡板21更靠近壳体10的上侧,而壳体10于出风口10a上侧的空间更大,如此,便于壳体10内部为挡板21的运动留出空间,而有利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空间设计。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板21也可设于导风板22的下侧。
结合图6所示,挡板21包括转动部212和遮挡部211,其中,转动部212可转动地设于壳体10,遮挡部211设于转动部212的前侧,遮挡部211与转动部212呈夹角设置,该遮挡部211在导风板22配合时可关闭出风口10a。即是说,转动部212的转动能够带动遮挡部211转动,而遮挡部211能够与导风板22配合关闭出风口10a。将转动部212与遮挡部211呈夹角设置,则便于转动部212与导风板22配合,以关闭出风口10a,同时,也有利于遮挡部211和转动部212从出风口10a中脱离。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挡板21也可仅包括遮挡部211,该遮挡部21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壳体10上,遮挡部211绕该转轴转动,以进入或离开出风口10a。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是,转动部212的转动轴线在遮挡部211上的投影位于转动部212的前侧缘与后侧缘之间。相较于将转动部212的转动轴线设于转动部212的一侧缘,将转动部212的转动轴线设于转动部212的前后侧缘之间,能够减小转动部212的转动半径,从而有利于减小转动部212的运动范围,进而有利于节约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为更大程度的节约壳体10内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转动部212的转动轴线在转动部212上的投影位于转动部212的中部。
进一步地,壳体10内对应遮挡部211设有避位腔10b,当挡板21处于第二位置时,遮挡部211收容于避位腔10b。可以理解,通过在壳体10内设置避位腔10b以收容遮挡部211,能够隐藏遮挡部211,提升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工作模式下的观感,同时,也为遮挡部211的运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挡板21处于第二位置时,遮挡部211也可运动至壳体10的外侧。
进一步地,壳体10还包括面板11、上出风壁12和下出风壁13,其中,上出风壁12的前侧和面板11间形成避位腔10b的腔口,转动部212可转动地安装于腔口,当挡板21处于第二位置时,转动部212的表面与上出风壁12的表面平齐。具体而言,面板11位于壳体10的前侧,上出风壁12和下出风壁13均设于壳体10内,且上出风壁12和下出风壁13配合形成了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风道(未标示),该出风风道连接于风机的出风口与壳体10的出风口10a之间。上出风壁12的前侧与面板11间形成避位腔10b的腔口,即是说避位腔10b位于上出风壁12与面板11之间的位置。而转动部212可转动地安装于避位腔10b的腔口,且在挡板21处于第二位置时,转动部212的表面与上出风壁12的表面平齐,而遮挡部211可收容于避位腔10b内,那么,在挡板21在第二位置时,便可完全从出风口10a内脱离。同时,由于转动部212的表面与上出风壁12的表面平齐,这就使得转动部212能够成为出风风道的部分,而能够起到导风作用。
结合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挡板21转动第三预设角度(于图7中以α表示),以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该第三预设角度不小于30°,且不大于90°。可以理解,若挡板21转动角度小于30°,则遮挡部211的面积过小,相应的,导风板22的面积较大,这样,不利于提高导风板22的摆动角度;而若是挡板21的转动角度大于90°,则遮挡板21的面积过大,相应的,导风板22的面积较小,如此,则不利于导风板22的导风效果。因此,将挡板21的转动角度设置为不小于30°,且不大于90°,是平衡导风板22的摆动角度与导风效果综合得出的结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限位部12a,限位部12a设于挡板21的后侧,并向出风口10a的方向延伸,限位部12a用于在挡板21转动至第二位置时,与转动部212抵接,以限位挡板21。当挡板21处于第二位置时,通过限位部12a与遮挡部211抵接,以限位挡板21的位置,有利于提高挡板21的运动精度,并有利于转动部212的表面与上出风壁12的表面保持平齐,从而有利于出风风道内气流的流动。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12a也可设于壳体10内的其他位置,如挡板21的上侧、下侧等,且限位部12a还可通过与遮挡部211的抵接,以限位挡板21;甚至于,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限位部12a。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在第一位置时,挡板21能够与导风板22配合关闭出风口10a,因此,在第一位置时,挡板21与导风板22能够相互限位。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上出风壁12的前侧形成该限位部12a。可以理解,由于上出风壁12的前侧与壳体10间形成避位腔10b的腔口,而转动部212可转动地设于该腔口,那么,通过上出风壁12的前侧形成限位部12a,能够在保证对挡板21限位的前提下,简化壳体10内的结构设计,降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结构的复杂程度。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12a也可由壳体10内的其他结构形成,或独立设置。
进一步地,转动部212的一侧缘设有限位台阶212a,当挡板21处于第二位置时,限位部12a抵接于限位台阶212a处。将限位部12a抵接于限位台阶212a,一方面能够提高限位部12a与转动部212配合的精度,另一方面,通过限位台阶212a形成的高度差,有利于使转动部212的表面与上出风壁12保持平齐。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便于转动部212与限位部12a的抵接配合,也可在限位部12a上设置台阶或设置凹槽,以供转动部212抵接。
进一步地,遮挡部211的上侧缘与出风口10a的上侧沿间隔设置。这样设置,能够避免出风口10a的上侧沿限制挡板21的转动,即有利于挡板21在壳体10内转动。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出风口10a的上侧沿设置为与遮挡部211的上侧缘相抵接,但可相对运动。
在遮挡部211的上侧缘与出风口10a的上侧沿间隔设置的前提下,出风口10a的上侧沿延伸至遮挡部211的上侧缘的下方,以遮挡部211分遮挡部211。在本实施例中,面板11的下端形成出风口10a的上侧沿,即是说,在本实施例中,面板11的下端位于遮挡部211的上侧缘的下方。这样设置,当挡板21处于第一位置时,面板11能够遮挡部分挡板21,从而有利于提高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休眠模式时的美观性,并有利于提高出风口10a的密封性。当挡板21处于第二位置时,挡板21也能够被面板11遮挡,不仅有利于气流流出,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工作模式时的美观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基于上述空调器的结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送风方法,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包括步骤:
根据空调器工作模式的不同,控制挡板21和导风板22以预设的方式运动,以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具有不同的出风角度。
可以理解,根据空调器工作模式的不同,控制挡板21和导风板22以预设的方式运动,能够合理地调整导风角度,从而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具有最佳或较佳的出风角度,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所述空调器还具有休眠模式,在所述休眠模式下,所述挡板21和所述导风板22关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10a,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参照图4与8所示,图8为本申请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从休眠模式进入制热模式时,导风板的22的运动示意图。当所述空调器从所述休眠模式进入所述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挡板21脱离所述出风口10a,并控制所述导风板22向上摆动,以使热风向下吹出。
可以理解,在制热模式下,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10a吹出的气流为热气流,由于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的密度,因此,控制导风板22向上摆动,以使热风向下吹出,由于热空气密度低于环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在密度差产生的浮升力作用下,热空气上浮,实现“地毯式”送风,同时室内温度随热空气的上升而均匀升高,从而可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而言,当空调器从休眠模式进入制热模式时,所述导风板22顺时针向上转动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导风板22从闭合出风口10a的状态下转动的角度,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不小于30°,且不大于120°。可以理解,当进入制热模式时,控制导风板22顺时针向上转动第一预设角度,能够使导风板22的导流面朝下,从而能够引导热风向下吹出。该第一预设角度为导风板22从闭合出风口10a的状态(即休眠模式)下转动的角度,即是说第一预设角度是将导风板22与挡板21配合关闭出风口10a时的状态作为导风板22的初始状态,此时导风板22为0°,以此为参照,对比导风板22在制热模式下的状态与初始状态而得出的角度。将第一预设角度设置为不小于30°,且不大于120°,可使热风以与水平方向呈较大的夹角吹出,从而有利于室内温度的缓慢升高,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5和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从休眠模式进入制冷模式时,导风板的22的运动示意图。当空调器从休眠模式进入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挡板21脱离所述出风口10a,并控制所述导风板22向下摆动,以使冷风沿预设方向吹出,所述预设方向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5°。
可以理解,冷风的吹出方向设置为与水平面之间的的夹角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15°,即是说,在制冷模式下,冷风的吹出方向在略高于水平方向和略低于水平方向之间,即冷风的吹出方向接近水平方向或平行于水平方向。在制冷模式下,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10a吹出的气流为冷气流,由于冷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的密度,因此将使冷风的吹出方向接近水平方向或平行于水平方向,这样,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冷风密度小,冷空气缓慢沉降,室内温度降低,使得制冷时用户体验到的风感小,同时室内温度随冷空气的下降而均匀下降,从而可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当所述空调器从休眠模式进入制冷模式时,所述导风板22逆时针向下转动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导风板22从闭合出风口10a状态下转动的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不小于10°,且不大于75°。可以理解,当进入制冷模式时,控制导风板22顺时针向上转动第二预设角度,能够使导风板22的导流面朝上,从而能够引导冷风以接近水平方向或呈水平方向吹出。该第二预设角度为导风板22从闭合出风口10a的状态(即休眠模式)下转动的角度,即是说第二预设角度是将导风板22与挡板21配合关闭出风口10a时的状态作为导风板22的初始状态,此时导风板22为0°,以此为参照,对比导风板22在制冷模式下的状态与初始状态而得出的角度。将第二预设角度设置为不小于30°,且不大于120°,可使冷风以与水平方向呈较小的夹角吹出,从而有利于室内温度的缓慢下降,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值得说明的是,当空调器也可从制热模式直接进入制冷模式,或从制冷模式直接进入制热模式,此时,可无需调整挡板21的位置,仅调整导风板22的位置,以获得不同的出风角度。举例来说,当空调器从制冷模式直接进入制热模式或从制热模式直接进入制冷模式时,导风板22的转动角度为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挡板21与导风板22可同时运动。举例来说,当空调器从休眠模式进入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时,挡板21与导风板22的可同时运动,此时,通过使挡板21与导风板22以不同地速率进行运动,便可使挡板21与导风板22互不干涉地完成各自的运动。
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挡板21与导风板22可其中一者先运动,另一者后运动。举例来说,当空调器从休眠模式进入制热模式时,可先使挡板21运动至第二位置,后使导风板22转动第一预设角度。而当空调器从休眠模式进入制冷模式时,可先使挡板21运动至第二位置,后使导风板22转动第二预设角度;也可是先使导风板22转动第二预设角度,后使挡板21运动至第二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以及
风门组件,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门组件包括在出风口内设置的挡板和导风板,所述挡板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可摆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
所述挡板包括转动部和遮挡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所述遮挡部设于所述转动部的前侧,所述遮挡部与所述转动部呈夹角设置;
其中,所述挡板具有位于出风口内以与所述导风板配合来关闭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及从所述出风口脱离以避让所述导风板运动的第二位置;
所述壳体还包括面板、上出风壁和下出风壁,所述上出风壁和所述下出风壁配合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连接于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之间;
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遮挡部设有避位腔;
所述上出风壁的前侧与所述面板间形成所述避让腔的腔口,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避位腔的腔口;
所述挡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转动部的表面与所述上出风壁的表面平齐以成为所述出风风道的部分;
当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挡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以与所述导风板配合来关闭所述出风口;当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出风状态时,所述挡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以避让所述导风板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和所述导风板并排设于所述出风口;
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导风板的上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导风板配合时可关闭所述出风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遮挡部收容于所述避位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挡板的后侧并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所述挡板转动至第二位置时与所述转动部抵接以限位所述挡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的一侧缘设有限位台阶,所述挡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处;
所述壳体的上出风壁的前侧形成所述限位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挡部的上侧缘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沿间隔设置;
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沿延伸至所述遮挡部的上侧缘的下方,以遮挡部分所述遮挡部;
所述导风板的下侧缘与所述出风口的下侧沿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在所述导风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导风板的上侧缘与下侧缘之间;
当所述风门组件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挡板的外表面和所述导风板的外表面平齐。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11.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根据空调器工作模式的不同,控制挡板和导风板以预设的方式运动,以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具有不同的出风角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具有休眠模式,在所述休眠模式下,所述挡板和所述导风板关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其中,
当所述空调器从所述休眠模式进入所述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挡板脱离所述出风口,并控制所述导风板向上摆动,以使热风向下吹出;
当所述空调器从所述休眠模式进入所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挡板脱离所述出风口,并控制所述导风板向下摆动,以使冷风沿预设方向吹出,所述预设方向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5°。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空调器从所述休眠模式进入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导风板顺时针向上转动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导风板从闭合出风口的状态下转动的角度,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不小于30°且不大于120°;
当所述空调器所述休眠模式进入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导风板逆时针向下转动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导风板从闭合出风口状态下转动的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不小于10°且不大于75°。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和所述导风板在空调器的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同时运动或按预设的顺序先后运动。
CN202010815370.6A 2020-08-13 2020-08-13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Active CN1119815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5370.6A CN111981571B (zh) 2020-08-13 2020-08-13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5370.6A CN111981571B (zh) 2020-08-13 2020-08-13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1571A CN111981571A (zh) 2020-11-24
CN111981571B true CN111981571B (zh) 2021-11-23

Family

ID=73434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5370.6A Active CN111981571B (zh) 2020-08-13 2020-08-13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15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1291B (zh) * 2021-04-08 2022-05-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密封部件、导风机构、底壳结构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7930A (ja) * 2007-11-22 2009-06-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202032714U (zh) * 2011-05-13 2011-11-0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双导风板空调器
JP5365675B2 (ja) * 2011-09-30 2013-12-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CN105276784B (zh) * 2014-06-19 2018-02-06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8278761B (zh) * 2018-01-04 2019-1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转动控制方法
US11573030B2 (en) * 2018-08-07 2023-02-07 Air Distribution Technologies Ip, Llc System for louver assembly blade reinforcement
CN111322678B (zh) * 2020-02-27 2021-11-0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1571A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73489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1117711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246657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46658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25143A (zh) 空调器
CN102607111B (zh) 空调机
CN11198157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107726586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04570A (zh) 空调器
CN207146615U (zh) 空调器
KR20090093600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 방법
CN20856704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CN208108321U (zh) 空调柜机
CN116592425A (zh) 空调器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CN109405069B (zh) 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CN108716714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混风控制方法
CN115540056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880931U (zh) 空调柜机
CN220186953U (zh) 一种出风方向可调的空调器
CN21876367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9014457U (zh) 一种空调器
CN220506819U (zh) 一种空调式吸油烟机的出风结构
CN219283476U (zh) 一种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CN215260180U (zh) 空调器
CN220269515U (zh) 一种具有两个出风口的双导风板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