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3679U -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63679U
CN218763679U CN202223167412.3U CN202223167412U CN218763679U CN 218763679 U CN218763679 U CN 218763679U CN 202223167412 U CN202223167412 U CN 202223167412U CN 218763679 U CN218763679 U CN 218763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channel
indoor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674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自超
王伟
王小婷
李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674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63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63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63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空调室内机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风道结构,风道结构设置有送风通道与室外连通的新风通道,送风通道与进风口以及出风口连通,新风通道设置有新风进口与新风出口,送风通道与新风通道之间设置有连通开口,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设置于送风通道,和/或设置于新风通道,用于调节连通开口的开启与关闭;旋转件,旋转件设置于新风通道,用于调节新风进口的开启与关闭;其中,在连通开口开启,且新风进口关闭时,经过空调室内机换热后的空气能够由连通开口经新风出口输送至室内。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新风空调中,由于室内机以及新风的出风量有限,进而导致室内机通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更多的人有能力追求更舒适的生活,故空调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但伴随这空调用户的增多,空调病的案例也日益增多,其诱因多为长期循环室内空气,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令空气中灰尘、细菌、病毒等浓度显著增加。
新风空调的兴起解决了室内环境中空气质量差的问题,但是相关技术中存在不足:新风风道与室内机的送风风道之间相互独立设置,室内机以及新风的出风量均有限,因此降低了室内机的通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新风空调中,由于室内机以及新风的出风量有限,进而导致室内机通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风道结构,风道结构设置有送风通道与室外连通的新风通道,其中,送风通道与进风口以及出风口连通,新风通道设置有新风进口与新风出口,送风通道与新风通道之间设置有连通开口,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设置于送风通道,和/或设置于新风通道,用于调节连通开口的开启与关闭;旋转件,旋转件设置于新风通道,用于调节新风进口的开启与关闭;其中,在连通开口的开启,且新风进口关闭时,经过空调室内机换热后的空气能够由连通开口经新风出口输送至室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调节组件能够对连通开口进行调节,以使送风通道与新风通道之间实现连通,当然了,在新风通道与送风通道连通时,调节组件也能够实现对连通开口开口大小的调节,以满足精准调节空调室内机出风量大小的目的;通过对旋转件进行调节,能够使新风通道处于连通,即室外空气能够直接由新风进口经新风通道以及新风出口流向室内;当空调室内机处于正常运行模式且用户有大风量需求时,此时可通过对调节组件以及旋转件进行调节;其中,在连通开口开启,且新风进口关闭时,经过空调室内机中的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一部分直接通过出风口流入室内,另一部风能够由连通开口经新风出口输送至室内;旋转件以及调节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对室内机中送风量以及新风量大小的调节,进而提高了新风空调的通用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调节组件设置于新风通道,且调节组件包括:传动件,传动件设置于新风通道,且能够在新风通道内进行转动;遮挡件,遮挡件传动连接至传动件,且位于靠近连通开口的位置;其中,传动件能够带动遮挡件进行活动,以使遮挡件遮挡连通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传动件与遮挡件的设置实现了对连通开口大小的调节,进一步的保证了对空调室内机出风量大小的调节,最终提升了新风空调的通用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与传动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传动件进行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驱动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对传动件的驱动,进一步的提高了对连通开口的调节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传动件设置为齿轮,遮挡件设置为齿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齿轮齿条的配合一方面实现了对连通开口的调节,另一方面齿轮齿条的传动效率较高,采用齿轮齿条结构后,提升了新风空调整体的调节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旋转件设置为旋转挡板,旋转挡板的第一端连接至新风通道的第一侧壁;其中,在新风进口关闭时,旋转挡板的第二端与新风通道的第二侧壁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旋转挡板的设置实现了对新风模式的控制,通过对旋转挡板进行调节,能够使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之间实现连通。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新风通道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H1,旋转挡板的长度为H2,其中,H1与H2之间满足:H1≤H2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H1≤H2时,能够实现新风进口与新风出口之间的连通,同时也保证了在新风空调仅运行正常模式时,新风通道的气密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与旋转挡板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旋转挡板进行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二驱动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对旋转挡板的驱动,进一步的提高了对新风进口的调节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新风风机,新风风机设置于新风通道,且位于新风通道靠近连通开口的位置;其中,旋转件设置在新风风机与新风进口之间;换热器,换热器设置于靠近进风口的位置;室内风机,室内风机设置于送风通道,且位于靠近换热器的位置;其中,在连通开口的开启,且新风进口关闭时,空气由进风口依次经换热器、室内风机、连通开口、新风风机以及新风出口流向室内。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如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之间通过冷媒管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空调器在设置有上述空调室内机后,具备了上述空调室内机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作一一赘述。
综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i)调节组件能够对连通开口进行调节,以使送风通道与新风通道之间实现连通,当然了,在新风通道与送风通道连通时,调节组件也能够实现对连通开口开口大小的调节,以满足精准调节空调室内机出风量大小的目的;通过对旋转件进行调节,能够使新风通道处于连通,即室外空气能够直接由新风进口经新风通道以及新风出口流向室内;当空调室内机处于正常运行模式且用户有大风量需求时,此时可通过对调节组件以及旋转件进行调节;其中,在连通开口开启,且新风进口关闭时,经过空调室内机中的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一部分直接通过出风口流入室内,另一部风能够由连通开口经新风出口输送至室内;旋转件以及调节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对室内机中送风量以及新风量大小的调节,进而提高了新风空调的通用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ii)传动件与遮挡件的设置实现了对连通开口大小的调节,进一步的保证了对空调室内机出风量大小的调节,最终提升了新风空调的通用性;
iii)旋转挡板的设置实现了对新风模式的控制,通过对旋转挡板进行调节,能够使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之间实现连通;齿轮齿条的配合一方面实现了对连通开口的调节,另一方面齿轮齿条的传动效率较高,采用齿轮齿条结构后,提升了新风空调整体的调节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方案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示意图;
图2为空调室内机100正常运行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空调室内机100新风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空调室内机100大风量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空调室内机100多模式运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空调室内机;10-壳体;20-进风口;30-出风口;40-风道结构;41-送风通道;411-连通开口;42-新风通道;421-新风风机;422-旋转件;4221-第一端;4222-第二端;423-新风出口;424-新风进口;425-第一侧壁;426-第二侧壁;50-调节组件;51-传动件;52-遮挡件;60-换热器;61-室内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内机100设置有壳体10、进风口20、出风口30以及风道结构40;进风口20设置在壳体10的上端,出风口30设置在壳体10的下端;风道结构40设置有送风通道41与室外连通的新风通道42,送风通道41与进风口20以及出风口30连通,新风通道42设置有新风进口424与新风出口423;在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室内机100具有正常运行模式以及新风模式,其中,在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正常运行模式时,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正常换热模式,同时此时新风通道42处于关闭状态;而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新风模式时,新风通道42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室外环境中的空气由新风进口424流入新风通道42中,进一步的由新风出口423流向室内。
具体的,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器60、室内风机61以及新风风机421;换热器60设置在壳体10内,且位于靠近进风口20的位置,室内风机61设置在送风通道41内,且位于靠近换热器60的位置,具体的,进风口20、换热器60以及室内风机61自上而下依次排列设置;其中,空调室内机100在正常运行时,室内空气由进风口20流入空调室内机100内部,经换热器60完成换热后,在室内风机61的作用下,从出风口30流入室内,最终完成循环。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中,送风通道41与新风通道42能够进行连通,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的正常运行模式与新风模式之间能够形成联动,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空调室内机100设置有出风口30以及新风出口423两个开口,因此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正常运行模式时,若用户有大风量需求时,此时通过对空调室内机100进行调节,经过换热器60换热后的空气可通过出风口30与新风出口423两个开口流向室内,以此实现了增大出风量、扩大出风范围的目的。
具体的,送风通道41与新风通道42之间设置有连通开口411,同时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调节组件50以及旋转件422;调节组件50设置于送风通道41,和/或,调节组件50设置于新风通道42;其中,调节组件50能够对连通开口411进行调节,以使送风通道41与新风通道42之间实现连通,当然了,在新风通道42与送风通道41连通时,调节组件50也能够实现对连通开口411开口大小的调节,以满足精准调节空调室内机100出风量大小的目的;进一步的,旋转件422以及调节组件50的设置实现了对空调室内机100中送风量以及新风量大小的调节,进而提高了新风空调的通用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旋转件422设置于新风通道42,用于调节新风进口424的开启与关闭;其中,在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新风模式时,通过对旋转件422进行调节,能够使新风通道42处于连通,即室外空气能够直接由新风进口424经新风通道42以及新风出口423流向室内;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正常运行模式且用户有大风量需求时,此时可通过对调节组件50以及旋转件422进行调节;其中,在连通开口411开启,且新风进口424关闭时,经过空调室内机100中的换热器60换热后的空气一部分直接通过出风口30流入室内,另一部风能够由连通开口411经新风出口423输送至室内(如图4所示)。
优选的,再参见图3与图5,在本实用新型中,调节组件50设置于新风通道42,且调节组件50包括:传动件51、遮挡件52以及第一驱动组件(图中未示出);传动件51设置于新风通道42,且能够在新风通道42内进行转动;遮挡件52传动连接至传动件51,且位于靠近连通开口411的位置;其中,传动件51能够带动遮挡件52进行活动,以使遮挡件52遮挡连通开口411;第一驱动组件与传动件5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传动件51进行转动;举例来说,传动件51设置为齿轮,遮挡件52设置为齿条,当然了,传动件51与遮挡件52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对连通开口411的开启与关闭的调节即可,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优选的,旋转件422设置为旋转挡板,旋转挡板的第一端4221连接至新风通道42的第一侧壁425;其中,在新风进口424关闭时,旋转挡板的第二端4222与新风通道42的第二侧壁426抵接(如图4所示);同时,新风通道42的宽度为H1,即第一侧壁425与第二侧壁426之间的距离为H1,旋转挡板的长度为H2,其中,H1与H2之间满足:H1≤H2;同时空调室内机100还设置有第二驱动组件(图中未示出),第二驱动组件与旋转挡板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旋转挡板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若空调室内机100运行正常模式,且在正常模式下,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时,此时室内风机61正常运行,在室内风机61的驱动下,空气由进风口20进入空调室内机100中,进换热器60换热后,直接从出风口30流入室内,同时新风风机421停止运行,此时两个风机中只有室内风机61运行;若空调室内机100只运行新风模式,此时室内风机61停止运行,新风风机421正常运行,在新风风机421的驱动下,空气由新风进口424进入新风通道42中,最后直接从新风出口423流入室内,此时两个风机中只有新风风机421运行。
再进一步的,空调室内机100若同时运行正常换热模式以及新风模式,可开启连通开口411,即此时新风通道42与送风通道41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实现了新风通道42和送风通道41同时出风的模式,同时在此过程中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同步改善;其中当空调室内机100同时运行制热模式以及新风模式时,能够利用送风通道41的气流来加热新风,令引入的新风温度升高,降低了新风温度和室内温度的温差,防止因新风温度较低在空调面板形成凝露,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防止新风冷风吹至用户,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室外机以及空调室内机100;其中,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100之间通过冷媒管道连接;空调器在设置有上述空调室内机100后,具备了空调室内机100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作一一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设置有进风口(20)、出风口(30)以及风道结构(40),所述风道结构(40)设置有送风通道(41)与室外连通的新风通道(42),其中,所述送风通道(41)与所述进风口(20)以及所述出风口(30)连通,所述新风通道(42)设置有新风进口(424)与新风出口(423),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通道(41)与所述新风通道(42)之间设置有连通开口(411),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
调节组件(50),所述调节组件(50)设置于所述送风通道(41),和/或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42),用于调节所述连通开口(411)的开启与关闭;
旋转件(422),所述旋转件(422)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42),用于调节所述新风进口(424)的开启与关闭;
其中,在所述连通开口(411)开启,且所述新风进口(424)关闭时,经过所述空调室内机(100)换热后的空气能够由所述连通开口(411)经所述新风出口(423)输送至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0)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42),且所述调节组件(50)包括:
传动件(51),所述传动件(51)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42),且能够在所述新风通道(42)内进行转动;
遮挡件(52),所述遮挡件(52)传动连接至所述传动件(51),且位于靠近所述连通开口(411)的位置;
其中,所述传动件(51)能够带动所述遮挡件(52)进行活动,以使所述遮挡件(52)遮挡所述连通开口(4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0)还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件(5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51)进行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51)设置为齿轮,所述遮挡件(52)设置为齿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422)设置为旋转挡板,所述旋转挡板的第一端(4221)连接至所述新风通道(42)的第一侧壁(425);
其中,在所述新风进口(424)关闭时,所述旋转挡板的第二端(4222)与所述新风通道(42)的第二侧壁(426)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42)的所述第一侧壁(425)与所述第二侧壁(426)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旋转挡板的长度为H2,其中,H1与H2之间满足:H1≤H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旋转挡板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挡板进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新风风机(421),所述新风风机(421)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42),且位于所述新风通道(42)靠近所述连通开口(411)的位置;
其中,所述旋转件(422)设置在所述新风风机(421)与所述新风进口(42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热器(60),所述换热器(60)设置于靠近所述进风口(20)的位置;
室内风机(61),所述室内风机(61)设置于所述送风通道(41),且位于靠近所述换热器(60)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连通开口(411)的开启,且所述新风进口(424)关闭时,空气由所述进风口(20)依次经所述换热器(60)、所述室内风机(61)、所述连通开口(411)、所述新风风机(421)以及所述新风出口(423)流向室内。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
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
其中,所述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100)之间通过冷媒管道连接。
CN202223167412.3U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218763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7412.3U CN218763679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7412.3U CN218763679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63679U true CN218763679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76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67412.3U Active CN218763679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63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33700A1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07246658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893628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76367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05425287U (zh) 新风机
CN208108321U (zh) 空调柜机
CN11198157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212252878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WO2022165999A1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18089130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7876139U (zh) 送风区域可调节的一机双室风空调
CN21897277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EP3779287A1 (en)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CN21771516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114326U (zh) 一种新风空调
CN215260435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165919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715125U (zh) 一种双吹风单换气的横出风浴霸
CN21580885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44665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283476U (zh) 一种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CN219283473U (zh) 一种多方向出风的三导风板空调
CN21572366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955045U (zh) 新风窗式空调
CN21778532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