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3669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3669U
CN215723669U CN202121778236.XU CN202121778236U CN215723669U CN 215723669 U CN215723669 U CN 215723669U CN 202121778236 U CN202121778236 U CN 202121778236U CN 215723669 U CN215723669 U CN 215723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assembly
outlet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82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祥
姜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82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3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3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3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壳,机壳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位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送风风机组件,送风风机组件位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送风风机组件设置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引风风机组件,引风风机组件与第二进风口连通;上出风组件和下出风组件,上出风组件和下出风组件均与引风风机组件连通,上出风组件和下出风组件均设置有第三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分别位于第二出风口上方和下方且可与第一出风口连通,以与换热风混风。未换热的室内风可以中和换热风的温度,从而可以改善空调器室内机吹出的风到用户身体上的温度,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用户对于空调器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空调器室内机在制冷或制热时,出风口的温度较低或较高,从而使冷风或热风直吹至用户的身体上,使用户的身体感到不适,从而降低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可以改善空调器室内机吹出的风到用户身体上的温度,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送风风机组件,所述送风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送风风机组件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引风风机组件,所述引风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连通;上出风组件和下出风组件,所述上出风组件和所述下出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均与所述引风风机组件相连通,所述上出风组件和所述下出风组件均设置有第三出风口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方和下方,且所述上出风组件和所述下出风组件的所述第三出风口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以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换热风混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将未换热的室内的风在第一出风口的前侧与第二出风口的换热风进行混风,未换热的室内的风可以中和换热后的风的温度,从而可以改善空调器室内机吹出的风到用户身体上的温度,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引风风机组件相连通,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第四出风口和第五出风口,所述第四出风口与所述上出风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五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组件相连通,所述控制装置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第四出风口和所述第五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外壳、驱动件和控制阀,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且与所述控制阀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出风口和所述第五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且相对设置,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第四出风口和所述第五出风口之间,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第四出风口和所述第五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出风组件和所述下出风组件均包括:第一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与所述引风风机组件相连通且设置有所述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且呈条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出风组件和所述下出风组件均还包括:出风调节件,所述出风调节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口,以调节所述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风调节件呈柱状,所述出风调节件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风道件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出风组件和所述下出风组件均还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出风调节件的一端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送风风机组件包括:送风风机和第二风道件,所述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件且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风道件包括:风道主体和隔板,所述风道主体设置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风道主体且朝向前侧延伸,所述风道主体、所述隔板和所述机壳限定出所述第一风道件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风道件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引风风机组件包括:引风风机和第三风道件,所述引风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三风道件,所述第三风道件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端部,所述第三风道件分别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上出风组件或所述下出风组件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顶部,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一侧且与所述引风风机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引风风机组件与控制装置第一角度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引风风机组件与控制装置第二角度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引风风机组件与控制装置的爆炸图;
图8是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上出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上出风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室内机1;
机壳10;第一进风口11;第二进风口12;第一出风口13;室内换热器20;
送风风机组件30;第二出风口31;送风风机32;第二风道件33;风道主体34;隔板35;安装空间36;
引风风机组件40;引风风机41;第三风道件42;
上出风组件50;第三出风口51;第一风道件52;出风调节件53;通风孔54;驱动件55;传动件56;导风板60;下出风组件70;
控制装置80;第四出风口81;第五出风口82;外壳83;驱动件84;控制阀85;连通孔8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机壳10、室内换热器20、送风风机组件30、引风风机组件40、上出风组件50和下出风组件70。机壳10可以起到遮挡和保护的作用,既可以使空调器室内机1的外观结构更加整洁,也可以避免机壳10内的器件与外物触碰而受到损坏。室内换热器20可以起到换热的作用,从而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的制冷和制热的效果。送风风机组件30可以将室内的风吸入到空调器室内机1内,也可以起到送风的效果,可以更加快速地将风排出空调器室内机1。引风风机组件40主要是将室内的风引入到空调器室内机1内。而上出风组件50和下出风组件70则可以对室内的风进行调节,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室内的风的出风量,以及室内的风的出风速度和出风角度。
如图1所示,机壳10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1、第二进风口12和第一出风口13,第一进风口11主要引入室内的风,然后将室内的风进行换热,从而可以排出冷风和热风,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的制冷和制热的效果。第二进风口12也是引入室内的风,而该引入的室内的风则不需要进行换热,可以通过上出风组件50或下出风组件70调节后重新排到室内。而第一出风口13则是换热后的风和未换热的风共同排出的地方,从而可以在第一出风口13处将换热后的风和未换热的室内风进行混合。
如图2所示,室内换热器20设置于机壳10内,而且室内换热器20位于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3之间,如此,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到空调器室内机1的室内的风则必须要经过室内换热器20,从而可以制成冷气或热气,然后再可以从第一出风口13之排到室内,形成制冷和制热的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送风风机组件30设置于机壳10内,而且送风风机组件30位于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3之间,这样经过换热后的室内的风会被吸入到送风风机组件30,而且送风风机组件30也可以更加快速地将换热后的室内的风排出,并且送风风机组件30设置有第二出风口31,第二出风口31与第一出风口13相连通,这样换热后的室内的风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31和第一出风口13排入到室内。
如图2和图3所示,引风风机组件40设置于机壳10内,而且引风风机组件40与第二进风口12相连通,这样引风风机组件40可以通过第二进风口12将室内的风吸入到空调器室内机1内。上出风组件50和下出风组件70设置于机壳10内,而且上出风组件50和下出风组件70与引风风机组件40相连通,如此,经引风风机组件40吸入到空调器室内机1内的室内的风会被直接排到上出风组件50或下出风组件70,不需要经过换热,然后经过上出风组件50或下出风组件70调节后排入到室内。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上出风组件50和下出风组件70均设置有第三出风口51,未换热的室内的风可以通过第三出风口51从上出风组件50或下出风组件70内排出。而且上出风组件50和下出风组件70的第三出风口51分别位于第二出风口31的上方和下方,而且上出风组件50和下出风组件70的第三出风口51可与第一出风口13相连通,从而可以使未换热的室内的风经过第一出风口13,又换热后的风也会经过第一出风口13,进而未换热的室内的风可以在第一出风口13的前侧与第二出风口31的换热风混风。
由此,通过将未换热的室内的风在第一出风口13的前侧与第二出风口31的换热风进行混风,未换热的室内的风可以中和换热后的风的温度,从而可以改善空调器室内机1吹出的风到用户身体上的温度,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5-图7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还包括:控制装置80,控制装置80与引风风机组件40相连通,控制装置80设置有第四出风口81和第五出风口82,第四出风口81与上出风组件50相连通,第五出风口82与下出风组件70相连通,控制装置80选择性地开闭第四出风口81和第五出风口82。
首先,控制装置80与引风风机组件40相连通,这样引风风机组件40内未换热的室内的风可以通入到控制装置80内,控制装置80设置有第四出风口81和第五出风口82,而且第四出风口81和第五出风口82分别与上出风组件50和下出风组件70连通,控制装置80可以选择性地开闭第四出风口81和第五出风口82,也就是说,当控制装置80选择打开第四出风口81时,第五出风口82则为关闭状态,未换热的室内的风再通过第四出风口81进入到上出风组件50,上出风组件50单独出风,同理,当控制装置80选择打开第五出风口82时,第四出风口81则为关闭状态,未换热的室内的风再通过第五出风口82进入到下出风组件70,下出风组件70单独出风。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器室内机1为制冷模式时,应当关闭上出风组件50,这样通过下出风组件70可以实现导流功能,下出风组件70导出的未换热的室内的风可以与位于上端的第二出风口31导出的冷风进行混风,从而可以避免冷风吹人,提升用户体验,在空调器室内机1为制热模式时,应当关闭下出风组件70,这样通过上出风组件50实现引流作用,下出风组件70导出的未换热的室内的风可以引导位于下端的第二出风口31导出的热风,使热风可以更好、更快地吹向用户。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控制装置80包括:外壳83、驱动件84和控制阀85,驱动件84设置于外壳83,而且驱动件84与控制阀85传动连接,第四出风口81和第五出风口82设置于外壳83,而且第四出风口81和第五出风口82相对设置,控制阀85设置于外壳83内,而且控制阀85位于第四出风口81和第五出风口82之间,以选择性地开闭第四出风口81和第五出风口82。驱动件84可以为驱动电机,控制阀85可以为双向阀。
也就是说,将控制阀85设置于第四出风口81和第五出风口82之间,通过驱动件84驱动控制阀85运动,这样控制阀85可以选择性地开闭第四出风口81和第五出风口82。具体地,控制阀85设置有两个连通孔86,其中一个连通孔86与引风风机组件40连通,另外一个连通孔86与第四出风口81和第五出风口82中一个连通,例如:如图7所示,控制阀85的一个连通孔86与引风风机组件40连通,而另外一个连通孔86与第五出风口82连通,这样未换热的室内的风会通过控制阀85和第五出风口82进入到下出风组件70,下出风组件70单独出风,当需要上出风组件50进行出风时,由于第四出风口81和第五出风口82之间为相对设置,驱动件84驱动控制阀85转动,控制阀85的转动角度可以为90°,如此,与第五出风口82连通的连通孔86会转动至引风风机组件40处,与引风风机组件40连通,而原本与引风风机组件40连通的连通孔86则会转动至第四出风口81处,这时未换热的室内的风会通过控制阀85和第四出风口81进入到上出风组件50,上出风组件50单独出风。由此,可以实现控制阀85在第四出风口81和第五出风口82之间的转换,上出风组件50或下出风组件70可以单独出风,从而可以实现不同的混风效果。另外,设置有外壳83,外壳83可以起到一定的密封效果,防止室内的风从第四出风口81与第五出风口82之外泄漏,从而影响控制装置80的控制效果。
其中,如图3、图4、图9和图10所示,上出风组件50和下出风组件70均包括:第一风道件52,第一风道件52与引风风机组件40相连通,而且第一风道件52设置有第三出风口51,第三出风口51朝向第一出风口13,而且第三出风口51呈条状。第一风道件52与引风风机组件40相连通,这样,引风风机组件40内未换热的室内的风会被排入到第一风道件52,第一风道件52可以起到导风的作用,可以将未换热的室内的风导向第一出风口13,具体地,第一风道件52设置有第三出风口51,第三出风口51朝向第一出风口13,如此,未换热的室内的风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3导入到第一出风口13处,从而可以与换热风进行混风。另外,第三出风口51呈条状,条状结构可以与第一出风口13的结构相适配,而且条状结构的布置范围更加广阔,可以使未换热的室内的风的出风量尽可能的大。
另外,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上出风组件50和下出风组件70均还包括:出风调节件53,出风调节件53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三出风口51,以调节第三出风口51处的出风方向。将出风调节件53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三出风口51,这样第三出风口51处的出风方向可以随着出风调节件53转动的方向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出风调节件53,而且这样可以调节未换热的室内的风与换热后的风的混合比例,从而可以调节混合风的温度,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出风调节件53呈柱状,出风调节件53设置有通风孔54,通风孔54与第一风道件52相连通。出风调节件53呈柱状,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将出风调节件53设置在第三出风口51处,而且柱状结构可以更加方便地相对第一风道件52转动,并且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一风道件52之间不会产生间隙,从而可以保证上出风组件50和下出风组件70的出风效果。出风调节件53可以包含有多个套管,多个套管之间套设连接,并且多个套管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多个套管可以分别设置有不同面积的通风孔54,通过多个套管之间的转动,可以使不同面积的通风孔54与第一风道件52相连通,从而可以使未换热的室内的风的出风量不同,进而影响未换热的室内的风与换热后的风的混合比例,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从而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
除此之外,如图9和图10所示,上出风组件50和下出风组件70均还包括:驱动件55和传动件56,驱动件55与传动件56传动连接,传动件56与出风调节件53的一端传动连接。驱动件55与传动件56传动连接,驱动件55可以驱动传动件56转动,又传动件56与出风调节件53的一端传动连接,这样传动件56又可以带动出风调节件53转动,从而可以使出风调节件53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三出风口51,调节第三出风口51处的出风方向。其中,驱动件55可以为电机,传动件56可以为两个齿轮构成的齿轮组,这样通过两个齿轮构成的齿轮组配合,可以减缓出风调节件53的转动,使出风调节件53更合理地转动配合。
当然,如图3、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风道件52的一端与控制装置80相连通,第一风道件52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件55。在第一风道件52的一端与控制装置80相连通,控制装置80可以将未换热的室内的风通入到第一风道件52,而第一风道件52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件55,驱动件55可以与出风调节件53传动配合,驱动出风调节件53转动。而且这样设置可以使控制装置80和驱动件55布置得更加合理,避免控制装置80和驱动件55之间产生干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送风风机组件30包括:送风风机32和第二风道件33,送风风机32设置于第二风道件33,第一风道件52设置于第二风道件33,而且第一风道件52位于第二出风口31的上方。送风风机32可以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将室内的风通过第一进风口11吸入到空调器室内机1内,第二风道件33则为送风风机组件30的整个风道部分,将送风风机32设置于第二风道件33,这样通过送风风机32的换热风可以通过第二风道件33排出。而第一风道件52设置于第二风道件33,而且第一风道件52位于第二出风口31的上方,这样便于第一风道件52和第二风道件33的布置,使第一风道件52和第二风道件33都可以正常出风,而且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风道件52和第二风道件33的出风汇合于第一出风口13处,从而可以使未换热的室内的风与第二出风口31的换热风混风。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二风道件33包括:风道主体34和隔板35,风道主体34设置有第二出风口31,隔板35设置于风道主体34,而且隔板35朝向前侧延伸,风道主体34、隔板35和机壳10限定出第一风道件52的安装空间36,第一风道件52安装在安装空间36内。风道主体34设置有第二出风口31,换热风会先经过风道主体34,然后通过第二出风口31排出,而在风道主体34设置有隔板35,并且隔板35朝向前侧延伸,隔板35可以与风道主体34和机壳10共同限定出第一风道件52的安装空间36,从而可以使第一风道件52更稳定地设置于安装空间36内。
可选地,如图2、图3、图5-图7所示,引风风机组件40包括:引风风机41和第三风道件42,引风风机41设置于第三风道件42,第三风道件42位于室内换热器20的端部,第三风道件42分别与第二进风口12和上出风组件50或下出风组件70相连通。引风风机41可以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将室内的风通过与第三风道件42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2吸入到空调器室内机1,然后吸入的室内的风进入到第三风道件42,又第三风道件42与上出风组件50或下出风组件70相连通,这样室内的风会被排到上出风组件50或下出风组件70,从而可以与换热风进行混合。将第三风道件42设置于室内换热器20的端部,这样可以合理分配空调器室内机1内的空间,而且可以使第三风道件42更好地与上出风组件50或下出风组件70连通。
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进风口11设置于机壳10的顶部,第二进风口12设置于机壳10的一侧,而且第二进风口12与引风风机41相对设置。将第一进风口11设置于机壳10的顶部,这样室内的风通过第一进风口11进入空调器室内机1,然后可以直接通过室内换热器20换热,形成换热风,而第二进风口12设置于机壳10的一侧,并且第二进风口12与引风风机41相对设置,这样引风风机41运转后,可以更加方便地将室内的风通过第二进风口12吸入到空调器室内机1内,然后进入到第三风道件42内,通过上出风组件50或下出风组件70与换热风进行换热。
其中,如图5-图7所示,引风风机41为离心风机,第三风道件42为蜗壳。引风风机41为离心风机,这样引风风机41在运转后可以产生离心力,从而可以将室内的风吸入到空调器室内机1内。而第三风道件42为蜗壳,在引风风机41运转后,被吸入的室内的风可以更方便地进入到第三风道件42内,而且蜗壳更便于布置,可以更好地利用空调器室内机1内的空间。
除此之外,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还包括:导风板60,导风板60可开闭地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3。也就是说,当打开空调器室内机1时,导风板60打开第一出风口13,未换热的室内的风可以与换热风混风,提升用户的舒适性,当关闭空调器室内机1时,导风板60抵接在上出风组件50和下出风组件70上,从而可以关闭第一出风口13和第三出风口51,使空调器室内机1的整体外观保持整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
送风风机组件,所述送风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送风风机组件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
引风风机组件,所述引风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连通;
上出风组件和下出风组件,所述上出风组件和所述下出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均与所述引风风机组件相连通,所述上出风组件和所述下出风组件均设置有第三出风口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方和下方,且所述上出风组件和所述下出风组件的所述第三出风口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以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换热风混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引风风机组件相连通,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第四出风口和第五出风口,所述第四出风口与所述上出风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五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组件相连通,所述控制装置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第四出风口和所述第五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外壳、驱动件和控制阀,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且与所述控制阀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出风口和所述第五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且相对设置,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第四出风口和所述第五出风口之间,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第四出风口和所述第五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组件和所述下出风组件均包括:第一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与所述引风风机组件相连通且设置有所述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且呈条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组件和所述下出风组件均还包括:出风调节件,所述出风调节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口,以调节所述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调节件呈柱状,所述出风调节件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风道件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组件和所述下出风组件均还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出风调节件的一端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机组件包括:送风风机和第二风道件,所述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件且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件包括:风道主体和隔板,所述风道主体设置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风道主体且朝向前侧延伸,所述风道主体、所述隔板和所述机壳限定出所述第一风道件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风道件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风机组件包括:引风风机和第三风道件,所述引风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三风道件,所述第三风道件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端部,所述第三风道件分别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上出风组件或所述下出风组件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顶部,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一侧且与所述引风风机相对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
CN202121778236.XU 2021-07-30 2021-07-30 空调器室内机 Active CN215723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8236.XU CN215723669U (zh) 2021-07-30 2021-07-30 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8236.XU CN215723669U (zh) 2021-07-30 2021-07-30 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3669U true CN215723669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91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8236.XU Active CN215723669U (zh) 2021-07-30 2021-07-30 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3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40909B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1572366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0864371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67547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577767U (zh) 用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580885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49003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511918U (zh) 空调柜机
CN20976329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49003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49003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44665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71516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51102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71516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71516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15449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2303731A (zh) 空调柜机
CN2165919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51102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44181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44253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71516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15448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71517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