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6657A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46657A CN107246657A CN201710645827.1A CN201710645827A CN107246657A CN 107246657 A CN107246657 A CN 107246657A CN 201710645827 A CN201710645827 A CN 201710645827A CN 107246657 A CN107246657 A CN 1072466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deflector
- conditioner
- air outlet
- fixed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柜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上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上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上部流出的气流;下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下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下部流出的气流,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和所述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上导风板组件和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使得出风口上部和下部的送风相互独立,以满足用户对出风方向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柜机的送风的多样性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现有的空调柜机,送风方式为一体送风,使得柜机出风口上部和下部的送风方向一致,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同时多角度方向送风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柜机,旨在增加空调柜机的送风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柜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
上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上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上部流出的气流;
下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下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下部流出的气流,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和所述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包括开设有多个通风孔的上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设置;
所述下导风板组件包括开设有多个通风孔的下导风板,所述下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导风板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上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排列;
所述下导风板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下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排列。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包括上固定座、中固定座和下固定座;
所述上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顶部,所述中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中部,所述上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底部;
所述上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下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下固定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固定座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上导风板的上驱动电机,所述上驱动电机和所述上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固定座的相对两侧;所述上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上固定座或者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下导风板的下驱动电机,所述下驱动电机和所述下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固定座的相对两侧;所述下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下固定座或者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上固定座开设有上轴孔,所述中固定座的相对两侧开设有中上轴孔和中下轴孔,所述下固定座上开设有下轴孔;
所述上导风板的两端分别上轴孔和中上轴孔,所述下导风板两端转轴分别插入所述中下轴孔和下轴孔。
优选地,所述上导风板的转轴和所述下导风板的转轴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中固定座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背对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轴槽;
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顶盖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轴槽;
所述第一轴槽和所述第二轴槽拼接形成中上轴孔和中下轴孔。
优选地,所述下导风板的长度大于所述上导风板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下导风板包括上导风条、下导风条,以及连接所述上导风条和下导风条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上导风条和下导风条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红外安装支架,所述红外安装支架对应所述连接柱设置。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所述上导风板和/或下导风板具有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出风口竖直面成夹角的状态;
在第一角度内,相邻两个所述上导风板或下导风板搭接以使风道内的空气从所述通风孔吹出;
在第二角度内,每个所述上导风板或下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竖直面成夹角,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上导风板或者下导风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风道内的至少一部分空气从所述间隙吹出所述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上导风板和/或所述下导风板上,靠近所述蜗壳侧的通风孔总面积,大于所述蜗舌侧的通风孔的总面积。
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以及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风道;
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于所述风道内。
优选地,根据预设温度同时开启上导风板组件和下导风板组件,以使空调柜机正常送风;
获取当前室内温度,比对室内温度和预设温度;
当室内温度与预设温度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导风板组件或下导风板组件。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柜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
上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上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上部流出的气流;
下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下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下部流出的气流,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和所述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
所述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预设温度同时开启上导风板组件和下导风板组件,以使空调柜机正常送风;
获取当前室内温度,比对室内温度和预设温度;
当室内温度与预设温度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导风板组件或下导风板组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上导风板组件和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使得出风口上部和下部的送风相互独立,使得空调柜机上部和下部的送风方向可以不同,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控制空调上部和下部的出风方向,以满足用户对出风方向的需求;另外,当空调柜机的上部和下部的送风方向不同时,使得整个空调柜机同时送风的区域得到大幅增加,有利于增加同时送风区域的面积,从而有利于换热气流更好的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以提高送风制冷或制热的速度;另外,当关闭上导风板组件或者下导风板组件时,可以提高未关闭的导风组件的对应位置的送风速度,具体地,关闭上导风板组件时,可以提高下出风口的送风速度和送风距离;当关闭下导风板组件时,可以提高上出风口的送风速度和送风距离,有利于用户调节送风速度和送风距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柜机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同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柜机上无风感组件关闭,下无风感组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柜机上无风感组件打开,下无风感组件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柜机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同时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空调柜机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空调柜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空调柜机的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壳体 | 110 | 出风口 |
210 | 上无风感组件 | 220 | 下无风感组件 |
310 | 上导风板组件 | 320 | 下导风板组件 |
311 | 上导风板 | 321 | 下导风板 |
330 | 上固定座 | 340 | 驱动电机 |
350 | 下固定座 | 410 | 上百叶组件 |
420 | 下百叶组件 | 150 | 底座 |
151 | 第一轴槽 | 160 | 顶盖 |
161 | 第二轴槽 | 170 | 红外检测装置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将主要描述空调柜机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空调柜机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具有出风口110,所述出风口110沿所述壳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
上导风板组件310,对应所述出风口110的上部沿所述壳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110上部流出的气流;
下导风板组件320,对应所述出风口110的下部沿所述壳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下部流出的气流,所述上导风板组件310和所述下导风板组件320相互独立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空调柜机以贯流空调柜机为例。贯流空调柜机包括壳体100,进风组件、换热组件610、送风组件620以及导风组件,其中,进风组件、换热组件610、送风组件620以及导风组件均与壳体100固定连接。下面介绍上述各组件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壳体100沿上下方向呈柱状设置,壳体100的左侧、右侧和/或后侧开设有进风口120,进风口120可以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延伸;壳体100的前侧开设有出风口110,出风口110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延伸,在进风口120和出风口110之间形成有风道。进风组件可以包括进风格栅、过滤网等,进风组件沿进风口12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壳体100上对应进风口120的位置。换热组件610可以包括换热器611、换热器611支架以及电辅热等,换热组件610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对应出风口110设置于风道内。送风组件620可以包括贯流风轮621,用于驱动贯流风轮621的风轮电机等,其中,贯流风轮621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于风道内。送风组件620包括导风板组件、百叶组件,以及门体组件等等,其中,导风板组件、百叶组件以及门体组件均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壳体100上对应出风口110的位置,以引导贯流空调柜机的出风方向。导风板组件位于百叶组件和门体组件之间,当然,在一些实施中百叶组件和导风板组件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其中,贯流风轮621可以包括上风轮和下风轮,且均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于风道内,上风轮和下风轮分别由不同的电机单独驱动,使得上风轮和下风轮的转速可以不同;上、下风轮的转动轴线可以同轴以提高气流稳定性,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不同轴。此时的风道可以为一个整体的风道,当然也可以对应上风轮和下风轮形成上风道和下风道。通过将贯流风轮621设置为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使得出风口110上部和出风口110下部的出风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参照图4至图9导风板组件可以包括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且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均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出风口110处;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分别由不同的电机单独驱动,单独控制送风;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可以位于同一工作平面(工作平面并非绝对意义的平面,仅用于说明两组导风板的空间位置)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不同的工作平面内。此时,出风口110被分为上出风口111和下出风口112,分别由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控制送风。通过将导风板组件设置为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使得出风口110的上部和下部的送风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当导风板为无风感导风板时,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可以分别实现上出风口111和下出风口112的无风感送风。以导风板为无风感导风板为例,当在某一工况下,关闭下导风板组件320时,实现下出风口112的无风感送风,上出风口111的传统送风。在此过程中,风轮对上、下出风口112的送风速度相当,由于下出风口112出风受阻,使得风道下部的风压逐渐增加,当风道下部的风压大于上部风道的风压时,风道下部的气流将有一部分流向风道上部,使得风道上部的风压增加,从而使得上出风口111的出风风速得到增加,送风距离也得到增加。同理,当在某一工况下,关闭上导风板组件310时,实现上出风口111的无风感送风,上出风口111的传统送风。在此过程中,风轮对上、下出风口112的送风速度相当,由于上出风口111出风受阻,使得风道上部的风压逐渐增加,当风道上部的风压大于下部风道的风压时,风道上部的气流将有一部分流向风道下部,使得风道下部的风压增加,从而使得下出风口112的出风风速得到增加,送风距离也得到增加。当然,当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都关闭进行无风感送风时,整个风道内的风压都会增加。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上导风板组件和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使得出风口上部和下部的送风相互独立,使得空调柜机上部和下部的送风方向可以不同,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控制空调上部和下部的出风方向,以满足用户对出风方向的需求;另外,当空调柜机的上部和下部的送风方向不同时,使得整个空调柜机同时送风的区域得到大幅增加,有利于增加同时送风区域的面积,从而有利于换热气流更好的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以提高送风制冷或制热的速度;另外,当关闭上导风板组件或者下导风板组件时,可以提高未关闭的导风组件的对应位置的送风速度,具体地,关闭上导风板组件时,可以提高下出风口的送风速度和送风距离;当关闭下导风板组件时,可以提高上出风口的送风速度和送风距离,有利于用户调节送风速度和送风距离。
下面具体介绍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的安装和连接关系。
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包括开设有多个通风孔的上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下导风板组件包括开设有多个通风孔的下导风板,所述下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上导风板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上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下导风板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下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排列。
具体地,上导风板组件310包括上导风板311、上固定座330以及用于驱动上导风板311转动的驱动电机340,上导风板311和驱动电机340分别设置于上固定座330的两侧,驱动电机340固定设置在上固定座330上,且驱动电机340的转轴与一上导风板311的转轴固定连接,以驱动一上导风板311转动。上导风板3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上导风板311沿上固定座330的长度方向排列,每一上导风板311一端的转轴与延伸至上固定座330的轴孔内。多个上导风板311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当其中一上导风板311转动时,通过连杆驱动其它上导风板311转动。上导风板311上开设若干沿其厚度方向的通风孔,通风孔贯穿上导风板311。当换热后的气流穿过上导风板311时,使通过上导风板311的气流非常柔合,或者说,有微风感或无风感,但是有可以将冷能或者热能传递至室内空气。
值得说明的是,出风口110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多个上导风板311分别竖直延伸且在水平方向上分布设置,每个上导风板311形成为片状,每个上导风板311具有与出风口110所在的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的状态。夹角的度数范围可以有很多,以具有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为例,在第一角度内,每相邻两个上导风板311接触以使风道内的空气从所述多个上导风板311上的通风孔吹出。在第一角度,每相邻两个上导风板311中的其中一个上导风板311的一部分搭在另一个所述上导风板311上。在第二角度内,每个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且每相邻的两个上导风板311之间具有间隙,风道内的至少一部分空气从每个上导风板311上的多个通风孔吹向与其对应的间隙后吹出所述出风口110。当然,也可以直接从风道经过间隙吹出。当相邻上导风板311之间的间隙较大时,无风感效果较弱;当相邻上导风板311之间的间隙较小时,无风感效果较强。因此,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为无极调节,即其范围为0~180度,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工况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口110竖直面的形状与机壳的形状相关,出风口110竖直方向上延伸方向为曲线,和出风口110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为曲线,可以相互独立存在。以出风口110竖直方向上延伸方向为曲线和出风口110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为曲线同时存在为例。当出风口110在水平方向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为曲线时,则出风口110竖直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也为曲线,此时每个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指的是每个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相应位置处的竖直切线之间具有夹角。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口110竖直面还可以形成为平面。由于多个上导风板311可以在出风口110内转动,因此出风口110具有导风状态和覆盖状态,在导风状态时,多个上导风板311打开出风口110,风道内的空气在多个上导风板311的导引下从出风口110吹出。在覆盖状态时,多个上导风板311转动至使得相邻的两个上导风板311接触或者具有间隙,在该情况下,由于多个上导风板311的阻挡情况,风道内的大部分风从每个上导风板311上的多个通风孔吹出,从而由于出风通道的减小,降低风速,同时多个通风孔将风打散,使得从出风口110吹出的风柔和,人体感受到的风感较低。
具体而言,在第一角度内,每相邻两个上导风板311接触以使风道内的空气从多个上导风板311上的通风孔吹出。也就是说,在每个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的夹角为第一角度时,每相邻两个上导风板311接触而覆盖出风口110,由于相邻的两个上导风板311之间接触而接近无间隙状态,因此风道内的风从每个上导风板311的多个通风孔吹出出风口110。其中为了进一步保证两个上导风板311之间的无间隙状态,在第一角度,每相邻两个上导风板311中的其中一个上导风板311的一部分搭在另一个上导风板311上,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上导风板311的一部分处于重叠状态。
在第二角度内,每个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且每相邻的两个上导风板311之间具有间隙,风道内的至少一部分空气从每个上导风板311上的多个通风孔吹向与其对应的间隙后吹出出风口110。也就是说,在每个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的夹角为第二角度时,每相邻的两个上导风板311之间不接触而具有间隙,风道内的风在吹向出风口110时,一部分风会直接流经该间隙,另一部分风从每个上导风板311的多个通风孔流向该间隙,从而从多个通风孔流向该间隙的风会扰乱直接流向间隙的风的方向和速度,起到扰流的作用,从而使得从出风口110吹出的风柔和。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以根据空调柜机的具体结构例如上导风板311的具体尺寸进行具体设定,这里就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第一角度为0度-5度,第二角度为10度-20度。可以理解的是,每个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度,指的是上导风板311平行于出风口110竖直面,上导风板311与出风方向呈垂直状态以阻挡风的流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通过在每个上导风板311上设有多个通风孔,且多个上导风板311可转动,从而可以将多个上导风板311转动至覆盖出风口110的状态,使得风道内的大部分空气从通风孔吹出出风口110,降低了风速且打散风的流向,使得从出风口110吹出的风柔和而提高体感舒适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出风速度的均匀性,上导风板311提供的出风面积,在出风口110靠近蜗壳的一侧(风速较高的一侧)的出风面积,大于出风口110靠近蜗舌一侧(风速较低的一侧)的出风面积。
上导风板311实现靠近蜗壳侧的出风面积,大于靠近蜗舌侧的出风面积的方式有多种,下面举两个具体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每一上导风板311的开孔密度相当,此时,上导风板31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侧的排布密度,大于上导风板31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侧的排布密度。
第二种,上导风板311的开孔密度不同,此时,将开孔密度大的上导风板31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的一侧,将开孔密度小的上导风板31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的一侧。当然,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将上导风板311的开孔密度按照线性或者非线性的规律排列,使得出风面积呈现预设的规律。配合风速的不同,以使整个出风口110下部,或者说下出风口112的出风速度相当。
为了进一步提高出风量的均匀性,上导风板311提供的出风面积,在出风口110靠近蜗壳的一侧(风速较高的一侧)的出风面积,小于出风口110靠近蜗舌一侧(风速较低的一侧)的出风面积。
上导风板311实现靠近蜗壳侧的出风面积,小于靠近蜗舌侧的出风面积的方式有多种,下面举两个具体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每一上导风板311的开孔密度相当,此时,上导风板31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侧的排布密度,小于上导风板31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侧的排布密度。
第二种,上导风板311的开孔密度不同,此时,将开孔密度小的上导风板31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的一侧,将开孔密度大的上导风板31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的一侧。当然,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将上导风板311的开孔密度按照线性或者非线性的规律排列,使得出风面积呈现预设的规律。配合风速的不同,以使整个出风口110下部,或者说下出风口112的出风量相当。
下导风板组件320包括下导风板321、下固定座350以及用于驱动下导风板321转动的驱动电机340,下导风板321和驱动电机340分别设置于下固定座350的两侧,驱动电机340固定设置在下固定座350上,且驱动电机340的转轴与一下导风板321的转轴固定连接,以驱动一下导风板321转动。下导风板3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下导风板321沿下固定座350的长度方向(安装后沿出风口110的宽度方向)排列,每一下导风板321一端的转轴与延伸至下固定座350的轴孔内。多个下导风板321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当其中一下导风板321转动时,通过连杆驱动其它下导风板321转动。下导风板321上开设若干沿其厚度方向的通风孔,通风孔贯穿下导风板321。当换热后的气流穿过下导风板321时,使通过下导风板321的气流非常柔合,或者说,有微风感或无风感,但是又可以将冷能或者热能传递至室内空气。
值得说明的是,出风口110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多个下导风板321分别竖直延伸且在水平方向上分布设置,每个下导风板321形成为片状,每个下导风板321具有与出风口110所在的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的状态。夹角的度数范围可以有很多,以具有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为例,在第三角度内,每相邻两个下导风板321接触以使风道内的空气从所述多个下导风板321上的通风孔吹出。在第三角度,每相邻两个下导风板321中的其中一个下导风板321的一部分搭在另一个所述下导风板321上。在第四角度内,每个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且每相邻的两个下导风板321之间具有间隙,风道内的至少一部分空气从每个下导风板321上的多个通风孔吹向与其对应的间隙后吹出所述出风口110。当然,也可以直接从风道经过间隙吹出。当相邻下导风板321之间的间隙较大时,无风感效果较弱;当相邻下导风板321之间的间隙较小时,无风感效果较强。因此,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为无极调节,即其范围为0~180度,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工况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口110竖直面的形状与机壳的形状相关,出风口110竖直方向上延伸方向为曲线,和出风口110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为曲线,可以相互独立存在。以出风口110竖直方向上延伸方向为曲线和出风口110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为曲线同时存在为例。当出风口110在水平方向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为曲线时,则出风口110竖直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也为曲线,此时每个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指的是每个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相应位置处的竖直切线之间具有夹角。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口110竖直面还可以形成为平面。由于多个下导风板321可以在出风口110内转动,因此出风口110具有导风状态和覆盖状态,在导风状态时,多个下导风板321打开出风口110,风道内的空气在多个下导风板321的导引下从出风口110吹出。在覆盖状态时,多个下导风板321转动至使得相邻的两个下导风板321接触或者具有间隙,在该情况下,由于多个下导风板321的阻挡情况,风道内的大部分风从每个下导风板321上的多个通风孔吹出,从而由于出风通道的减小,降低风速,同时多个通风孔将风打散,使得从出风口110吹出的风柔和,人体感受到的风感较低。
具体而言,在第三角度内,每相邻两个下导风板321接触以使风道内的空气从多个下导风板321上的通风孔吹出。也就是说,在每个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的夹角为第三角度时,每相邻两个下导风板321接触而覆盖出风口110,由于相邻的两个下导风板321之间接触而接近无间隙状态,因此风道内的风从每个下导风板321的多个通风孔吹出出风口110。其中为了进一步保证两个下导风板321之间的无间隙状态,在第三角度,每相邻两个下导风板321中的其中一个下导风板321的一部分搭在另一个下导风板321上,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下导风板321的一部分处于重叠状态。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只要保证相邻两下导风板321之间没有间隙,相邻两下导风板321可以不搭接。
在第四角度内,每个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且每相邻的两个下导风板321之间具有间隙,风道内的至少一部分空气从每个下导风板321上的多个通风孔吹向与其对应的间隙后吹出出风口110。也就是说,在每个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的夹角为第四角度时,每相邻的两个下导风板321之间不接触而具有间隙,风道内的风在吹向出风口110时,一部分风会直接流经该间隙,另一部分风从每个下导风板321的多个通风孔流向该间隙,从而从多个通风孔流向该间隙的风会扰乱直接流向间隙的风的方向和速度,起到扰流的作用,从而使得从出风口110吹出的风柔和。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可以根据空调柜机的具体结构例如下导风板321的具体尺寸进行具体设定,这里就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第三角度为0度-5度,第四角度为10度-20度。可以理解的是,每个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度,指的是下导风板321平行于出风口110竖直面,下导风板321与出风方向呈垂直状态以阻挡风的流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通过在每个下导风板321上设有多个通风孔,且多个下导风板321可转动,从而可以将多个下导风板321转动至覆盖出风口110的状态,使得风道内的大部分空气从通风孔吹出出风口110,降低了风速且打散风的流向,使得从出风口110吹出的风柔和而提高体感舒适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出风速度的均匀性,下导风板321提供的出风面积,在出风口110靠近蜗壳的一侧(风速较高的一侧)的出风面积,大于出风口110靠近蜗舌一侧(风速较低的一侧)的出风面积。
下导风板321实现靠近蜗壳侧的出风面积,大于靠近蜗舌侧的出风面积的方式有多种,下面举两个具体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每一下导风板321的开孔密度相当,此时,下导风板32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侧的排布密度,大于下导风板32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侧的排布密度。
第二种,下导风板321的开孔密度不同,此时,将开孔密度大的下导风板32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的一侧,将开孔密度小的下导风板32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的一侧。当然,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将下导风板321的开孔密度按照线性或者非线性的规律排列,使得出风面积呈现预设的规律。配合风速的不同,以使整个出风口110下部,或者说下出风口112的出风速度相当。
为了进一步提高出风量的均匀性,下导风板321提供的出风面积,在出风口110靠近蜗壳的一侧(风速较高的一侧)的出风面积,小于出风口110靠近蜗舌一侧(风速较低的一侧)的出风面积。
下导风板321实现靠近蜗壳侧的出风面积,小于靠近蜗舌侧的出风面积的方式有多种,下面举两个具体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每一下导风板321的开孔密度相当,此时,下导风板32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侧的排布密度,小于下导风板32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侧的排布密度。
第二种,下导风板321的开孔密度不同,此时,将开孔密度小的下导风板32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的一侧,将开孔密度大的下导风板32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的一侧。当然,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将下导风板321的开孔密度按照线性或者非线性的规律排列,使得出风面积呈现预设的规律。配合风速的不同,以使整个出风口110下部,或者说下出风口112的出风量相当。
关于上导风板311下端和下导风板321上端的连接。
上导风板311下端可以设置与上固定座330对应的上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与上导风板311转轴对应的轴孔。上底座和上固定座330固定的位置相同,与壳体100或出风框固定连接。在上导风板311的下端,靠近上导风板311转轴的位置,或者在上导风板311转轴与导风叶连接的位置,设置有上支撑凸缘。上支撑凸缘沿上导风板311转轴的周向设置。上支撑凸缘的直径大于上底座的轴孔的直径,上导风板311转轴的径向尺寸小于上底座的轴孔的直径。当上导风板311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时,上支撑凸缘支撑在上底座上,避免上导风板311转轴与轴孔底部产生摩擦,减小了支撑面积,减小了上导风板311转动时所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小上支撑凸缘与上底座的接触面积,在上支撑凸缘面向上底座的一侧设置上支撑筋。通过上支撑筋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支撑面积,使得上导风板311转动时所需要克服的摩擦力进一步得到减小。
下导风板321上端可以设置与下固定座350对应的下底座,下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与下导风板321转轴对应的轴孔。下底座和下固定座350固定的位置相同,与壳体100或出风框固定连接。在下导风板321的上端,靠近下导风板321转轴的位置,或者在下导风板321转轴与导风叶连接的位置,设置有下支撑凸缘。下支撑凸缘沿下导风板321转轴的周向设置。下支撑凸缘的直径大于下底座的轴孔的直径,下导风板321转轴的径向尺寸小于下底座的轴孔的直径。当下导风板321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时,下支撑凸缘支撑在下底座上,避免下导风板321转轴与轴孔底部产生摩擦,减小了支撑面积,减小了下导风板321转动时所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小下支撑凸缘与下底座的接触面积,在下支撑凸缘面向下底座的一侧设置下支撑筋。通过下支撑筋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支撑面积,使得下导风板321转动时所需要克服的摩擦力进一步得到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底座和下底座的功能集成在一起,甚至一体成型设置,一体成型后的部件为中固定座。中固定座的两侧都设置有轴孔,两侧的轴孔可以同轴连通,也可以不同轴、不连通,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当中固定座两侧的轴孔连通时,当上导风板311和下导风板321安装后,上导风板311转轴和下导风板321转轴之间具有间隙。即上导风板311转轴和下导风板321转轴之和小于轴孔的孔深。
换言之,所述空调柜机包括上固定座330、中固定座和下固定座350;
所述上固定座330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10的顶部,所述中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10的中部,所述下固定座350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10的底部;
所述上导风板311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座33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下导风板321的一端与所述下固定座35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固定座转动连接。其中,上导风板311与上固定座330和下固定座350的转动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可以为轴孔转动连接,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的转动连接。
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上导风板311的上驱动电机,所述上驱动电机和所述上导风板311,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固定座330的相对两侧;所述上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上固定座330或者所述壳体100上。上驱动电机和上固定座330的连接方式有很多,如通过螺钉、卡扣等连接,也可以通过设置卡槽等形式使得上驱动电机稳定的安装于上固定座330上。
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下导风板321的下驱动电机,所述下驱动电机和所述下导风板321,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固定座350的相对两侧;所述下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下固定座350或者所述壳体100上。下驱动电机和下固定座350的连接方式有很多,如通过螺钉、卡扣等连接,也可以通过设置卡槽等形式使得下驱动电机稳定的安装于下固定座350上。
所述上固定座330开设有上轴孔,所述中固定座的相对两侧开设有中上轴孔和中下轴孔,所述下固定座350上开设有下轴孔;
所述上导风板311的两端分别上轴孔和中上轴孔,所述下导风板321两端转轴分别插入所述中下轴孔和下轴孔。
为了提高中固定座装卸的便捷性,同时提高上导风板311和下导风板321安装的便捷性,所述中固定座包括:
底座150,所述底座150和所述壳体100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50背对所述壳体10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轴槽151;
顶盖160,所述顶盖160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顶盖160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轴槽161;
所述第一轴槽151和所述第二轴槽161拼接形成中上轴孔和中下轴孔。
具体地,底座与壳体100可拆卸连接,或者与壳体100一体成型设置,以与壳体100一体成型设置为例。底座上背对风道的一侧,开设置有第一轴槽151,第一轴槽151的形状可以有很多,以圆弧形为例。顶盖160与底座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等等,以通过卡扣定位并通过螺钉紧固为例。顶盖160上对应第一轴槽15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轴槽161,第二轴槽161与第一轴槽151围合形成孔,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等等。可以理解的是,结合上面的实施例,孔可以为供上导风板311下端转动连接的中上轴孔,和/或,为供下导风板321上端转动连接的中下轴孔。中上轴孔和中下轴孔的数量为多个,均沿底座的长度方向排列。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固定座可以与出风框固定连接。值得说明的是,中固定座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由多个部件装配而成。
所述下导风板321的长度大于所述上导风板311的长度。所述下导风板321包括上导风条、下导风条,以及连接所述上导风条和下导风条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上导风条和下导风条的宽度。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红外安装支架,所述红外安装支架对应所述连接柱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导风条和下导风条之间设置连接柱,并且使得连接柱的径向尺寸小于导风条的宽度,从而为安装检测装置,或者其他设备提供了空间,即有效的提高了出风口110位置的空间利用率。
通过将红外检测装置170对应于连接柱设置,使得红外检测装置170的安装,充分的利用了连接柱的避让空间。同时,将红外检测装置170设置于出风口110的中下部,使得红外检测装置170可以有效的上导风板311和下导风板321的运动进行配合。例如,检测到人体靠近时,可以关闭下导风板321组件,以实现下部无风感,从而使得用户不受冷风直吹等。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检测装置170可以与中固定座的顶盖160配合,使得红外检测装置170安装在中固定座上。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预设温度同时开启上导风板311组件和下导风板321组件,以使空调柜机正常送风;
获取当前室内温度,比对室内温度和预设温度;
当室内温度与预设温度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导风板311组件或下导风板321组件。
获取当前室内温度的方式有很多,如通过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等。在获取室内温度后,比较所检测的当前室内温度和预设温度,预设温度可以为用户另外设置的一个参考温度,也可以为用户开机时所设置的室内目标温度。空调柜机根据当前室内温度和预设温度的温差来控制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
当室内温度与预设温度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或下无风感组件220。室内温度与预设温度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说明此时的室内环境温度距离用户所期望的温度已经相差不是特别大,或者说,相较于开机前,室内环境温度已经有较大的调整。此时,用户不希望一些部位被直吹,例如头不希望被热风直吹,脚不希望被冷风直吹。可以通过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以实现上部的无风感送风,或者关闭下无风感组件220以实现下部的无风感送风。即可以通过控制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当室内温度与预设温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差时,说明此时的室内环境温度距离用户所期望的温度相差较大,或者说,相较于开机前,室内环境温度还没有较大的调整。此时,用户更需要的是快速升温和降温,以满足急需的温度调整,因此,此时的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均继续处于开启状态,使得空调柜机依然高速送风。
本实施例中,开机时,为了快速调节室内温度,空调柜机正常全速送风;在空调柜机工作一段时间(为虚数,并不限定具体时长,可以为几分钟,也可以为几个小时)后,获取当前室内温度,并比较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和预设温度;当室内温度与预设温度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或下无风感组件220,使得用户在合适的时机享受到无风感带来的舒适感,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既可以满足用户快速调节温度的需求,又可以在合适的时机给予用户舒适的无风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
上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上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上部流出的气流;
下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下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下部流出的气流,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和所述下导风板组件相互独立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包括开设有多个通风孔的上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设置;
所述下导风板组件包括开设有多个通风孔的下导风板,所述下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高度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板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上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排列;
所述下导风板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下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排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包括上固定座、中固定座和下固定座;
所述上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顶部,所述中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中部,所述下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底部;
所述上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下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下固定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固定座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上导风板的上驱动电机,所述上驱动电机和所述上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固定座的相对两侧;所述上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上固定座或者所述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下导风板的下驱动电机,所述下驱动电机和所述下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固定座的相对两侧;所述下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下固定座或者所述壳体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座开设有上轴孔,所述中固定座的相对两侧开设有中上轴孔和中下轴孔,所述下固定座上开设有下轴孔;
所述上导风板的两端分别上轴孔和中上轴孔,所述下导风板两端转轴分别插入所述中下轴孔和下轴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板的转轴和所述下导风板的转轴之间具有间隙。
9.如权利要求4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固定座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背对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轴槽;
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顶盖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轴槽;
所述第一轴槽和所述第二轴槽拼接形成中上轴孔和中下轴孔。
10.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风板包括上导风条、下导风条,以及连接所述上导风条和下导风条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上导风条和下导风条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红外安装支架,所述红外安装支架对应所述连接柱设置。
12.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所述上导风板和/或下导风板具有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出风口竖直面成夹角的状态;
在第一角度内,相邻两个所述上导风板或下导风板搭接以使风道内的空气从所述通风孔吹出;
在第二角度内,每个所述上导风板或下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竖直面成夹角,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上导风板或者下导风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风道内的至少一部分空气从所述间隙吹出所述出风口。
13.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板和/或所述下导风板上,靠近所述蜗壳侧的通风孔总面积,大于所述蜗舌侧的通风孔的总面积。
14.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以及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风道;
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于所述风道内。
15.一种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调柜机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所述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预设温度同时开启上导风板组件和下导风板组件,以使空调柜机正常送风;
获取当前室内温度,比对室内温度和预设温度;
当室内温度与预设温度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导风板组件或下导风板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45827.1A CN107246657A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PCT/CN2017/105082 WO2019024240A1 (zh) | 2017-07-31 | 2017-09-30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45827.1A CN107246657A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46657A true CN107246657A (zh) | 2017-10-13 |
Family
ID=6001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45827.1A Pending CN107246657A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246657A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88919A (zh) * | 2018-04-26 | 2018-09-0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CN109114765A (zh) * | 2018-10-26 | 2019-01-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09261228A (zh) * | 2018-09-10 | 2019-01-25 | 伟奥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恒温恒湿的环境仓 |
CN109425024A (zh) * | 2018-04-28 | 2019-03-0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 |
CN110131841A (zh) * | 2019-05-28 | 2019-08-1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440343A (zh) * | 2018-04-28 | 2019-11-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 |
CN110779180A (zh) * | 2019-11-11 | 2020-02-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0864445A (zh) * | 2019-11-29 | 2020-03-0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结构、导风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271850A (zh) * | 2019-07-18 | 2020-06-12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导风门及出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介质 |
CN112944581A (zh) * | 2019-12-10 | 2021-06-1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13251481A (zh) * | 2021-04-15 | 2021-08-1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 |
CN113959076A (zh) * | 2021-10-22 | 2022-01-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上下出风的控制方法、空调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030070A (ko) * | 2005-09-12 | 2007-03-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CN202792245U (zh) * | 2012-07-20 | 2013-03-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上下送风双贯流式空调器室内机 |
CN105605759A (zh) * | 2016-02-02 | 2016-05-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及系统 |
CN106287970A (zh) * | 2016-08-31 | 2017-01-04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
-
2017
- 2017-07-31 CN CN201710645827.1A patent/CN10724665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030070A (ko) * | 2005-09-12 | 2007-03-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CN202792245U (zh) * | 2012-07-20 | 2013-03-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上下送风双贯流式空调器室内机 |
CN105605759A (zh) * | 2016-02-02 | 2016-05-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及系统 |
CN106287970A (zh) * | 2016-08-31 | 2017-01-04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88919A (zh) * | 2018-04-26 | 2018-09-0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CN109425024A (zh) * | 2018-04-28 | 2019-03-0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 |
CN110440343A (zh) * | 2018-04-28 | 2019-11-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 |
CN110440343B (zh) * | 2018-04-28 | 2024-09-2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 |
CN109425024B (zh) * | 2018-04-28 | 2023-06-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 |
CN109261228A (zh) * | 2018-09-10 | 2019-01-25 | 伟奥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恒温恒湿的环境仓 |
CN109114765B (zh) * | 2018-10-26 | 2021-05-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09114765A (zh) * | 2018-10-26 | 2019-01-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10131841A (zh) * | 2019-05-28 | 2019-08-1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271850A (zh) * | 2019-07-18 | 2020-06-12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导风门及出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介质 |
CN111271850B (zh) * | 2019-07-18 | 2021-08-24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导风门及出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介质 |
CN110779180B (zh) * | 2019-11-11 | 2022-04-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0779180A (zh) * | 2019-11-11 | 2020-02-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0864445A (zh) * | 2019-11-29 | 2020-03-0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结构、导风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944581A (zh) * | 2019-12-10 | 2021-06-1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WO2021114524A1 (zh) * | 2019-12-10 | 2021-06-17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13251481A (zh) * | 2021-04-15 | 2021-08-1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 |
CN113959076A (zh) * | 2021-10-22 | 2022-01-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上下出风的控制方法、空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46657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388369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449039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246658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21051895A1 (zh) |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 |
CN107300265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287987A (zh) |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 |
CN111288558A (zh) |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7449040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477671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461810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895482A (zh) |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 | |
CN107525143A (zh) | 空调器 | |
CN210921588U (zh) |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US11982450B2 (en) |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 |
CN107525147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196291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8332293A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106287963B (zh) |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 |
CN108954619A (zh) | 桌面空调 | |
CN110657495B (zh) | 空调内机 | |
CN106594867A (zh) | 空调器 | |
CN110762634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以及控制方法 | |
CN206531173U (zh) | 空调的导风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 | |
CN207936229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