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77671A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77671A
CN107477671A CN201710646333.5A CN201710646333A CN107477671A CN 107477671 A CN107477671 A CN 107477671A CN 201710646333 A CN201710646333 A CN 201710646333A CN 107477671 A CN107477671 A CN 107477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lm sense
conditioner
current operation
sens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463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77671B (zh
Inventor
叶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463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776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77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7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77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7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柜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对应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压缩机的预设运行频率同时开启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以使空调柜机正常送风;获取当前运行频率,比对当前运行频率和第一预设运行频率;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本发明技术方案,将快速调节室内温度和舒适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Description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室内温度逐渐发生变化,当环境温度接近或者达到预设温度时,冷流或者暖流仍然直吹用户。由于气流长期直吹,使得户感到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旨在提高用户使用空调器的舒适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柜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对应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压缩机的预设运行频率同时开启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以使空调柜机正常送风;
获取当前运行频率,比对当前运行频率和第一预设运行频率;
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
优选地,在所述获取当前运行频率,比对当前运行频率和预设运行频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运行频率时,同时关闭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运行频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运行频率。
优选地,所述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关闭上无风感组件;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关闭下无风感组件。
优选地,在所述根据压缩机的预设运行频率同时开启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预设区域内是否有孩童;其中,预设区域为空调柜机的送风区域靠近出风口位置的区域;
若是,则关闭下无风感组件。
优选地,空调柜机包括上红外检测器和中红外检测器,上红外检测器设置在出风口的上部,中红外检测器设置在出风口的中部;
所述检测预设区域内是否有孩童的步骤具体包括:
上红外检测器检测其检测区域内是否有热源靠近;
中红外检测器检测其检测区域内是否有热源靠近;
当上红外检测器未检测到有热源靠近,且中红外检测器检测到有热源靠近时,判断预设区域内有孩童靠近。
优选地,所述上无风感组件包括左右导风的上导风板,所述下无风感组件包括左右导风的下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上均开设若干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孔;
所述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前运行频率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的差值为当前运行频率差;
根据当前运行频率差,调整所述上导风板或下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平面之间的偏转角度,以调节无风感的程度。
优选地,所述上无风感组件包括上下导风的上百叶,所述下无风感组件包括上下导风的下百叶,所述上百叶和所述下百叶上均开设若干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孔;
所述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前运行频率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的差值为当前运行频率差;
根据当前运行频率差,调整所述上百叶或下百叶与所述出风口平面之间的偏转角度,以调节无风感的程度。
优选地,所述上无风感组件包括上无风感门体,所述下无风感组件包括下无风感门体,所述上无风感门体和所述下无风感门体上均开设若干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孔;
所述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前运行频率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的差值为当前运行频率差;
根据当前运行频率差,调整所述上无风感门体或下无风感门体相对于所述出风口的位置,以调节无风感的程度。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空调柜机的,所述空调柜机的包括:机壳、上无风感组件、下无风感组件、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柜机的控制程序,其中:
所述机壳表面开设有出风口;
所述上无风感组件和所述下无风感组件沿所述出风口依次设置,上无风感组件的关闭和打开控制出风口上部有无无风感,下无风感组件的关闭和打开控制出风口下部有无无风感;
所述空调柜机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该步骤包括:
根据压缩机的预设运行频率同时开启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以使空调柜机正常送风;
获取当前运行频率,比对当前运行频率和第一预设运行频率;
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
优选地,所述上无风感组件包括开设有通风孔的上导风板、开设有通风孔的上百叶以及开设有通风孔的上无风感门体中一个或多个;
所述下无风感组件包括开设有通风孔的下导风板、开设有通风孔的下百叶以及开设有通风孔的下无风感门体中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为贯流空调柜机,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开设。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柜机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柜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压缩机的预设运行频率同时开启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以使空调柜机正常送风;
获取当前运行频率,比对当前运行频率和第一预设运行频率;
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为了快速调节室内温度,空调柜机正常全速送风;在空调柜机工作一段时间后,获取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比对当前运行频率和第一预设运行频率;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使得用户在合适的时机享受到无风感带来的舒适感,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既可以满足用户快速调节温度的需求,又可以在合适的时机给予用户舒适的无风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柜机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同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柜机上无风感组件关闭,下无风感组件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柜机上无风感组件打开,下无风感组件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柜机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同时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空调柜机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发明空调柜机上百叶和下百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空调柜机上无风感门体和下无风感门体同时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壳体 110 出风口
210 上无风感组件 220 下无风感组件
310 上导风板组件 320 下导风板组件
311 上导风板 321 下导风板
330 上固定座 340 驱动电机
350 下固定座 410 上百叶组件
420 下百叶组件 510 上门体组件
511 上无风感门体 520 下门体组件
521 下无风感门体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主要涉及贯流空调柜机的结构、控制方法和功能改进,下面主要从结构和控制方法的改进来体现功能的改进,以及本发明中贯流空调柜机的工作原理。
贯流空调柜机包括壳体100,进风组件、换热组件、送风组件以及导风组件,其中,进风组件、换热组件、送风组件以及导风组件均与壳体100固定连接。下面介绍上述各组件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壳体100沿上下方向呈柱状设置,壳体100的左侧、右侧和/或后侧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可以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延伸;壳体100的前侧开设有出风口110,出风口110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延伸,在进风口和出风口110之间形成有风道。进风组件可以包括进风格栅、过滤网等,进风组件沿进风口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壳体100上对应进风口的位置。换热组件可以包括换热器、换热器支架以及电辅热等,换热组件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对应出风口110设置于风道内。送风组件可以包括贯流风轮,用于驱动贯流风轮的风轮电机等,其中,贯流风轮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于风道内。送风组件包括导风板组件、百叶组件,以及门体组件等等,其中,导风板组件、百叶组件以及门体组件均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壳体100上对应出风口110的位置,以引导贯流空调柜机的出风方向。导风板组件位于百叶组件和门体组件之间,当然,在一些实施中百叶组件和导风板组件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其中,贯流风轮可以包括上风轮和下风轮,且均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于风道内,上风轮和下风轮分别由不同的电机单独驱动,使得上风轮和下风轮的转速可以不同;上、下风轮的转动轴线可以同轴以提高气流稳定性,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不同轴。此时的风道可以为一个整体的风道,当然也可以对应上风轮和下风轮形成上风道和下风道。通过将贯流风轮设置为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使得出风口110上部和出风口110下部的出风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参照图4至图9导风板组件可以包括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且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均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出风口110处;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分别由不同的电机单独驱动,单独控制送风;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可以位于同一工作平面(工作平面并非绝对意义的平面,仅用于说明两组导风板的空间位置)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不同的工作平面内。此时,出风口110被分为上出风口111和下出风口112,分别由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控制送风。通过将导风板组件设置为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使得出风口110的上部和下部的送风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当导风板为无风感导风板时,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可以分别实现上出风口111和下出风口112的无风感送风。以导风板为无风感导风板为例,当在某一工况下,关闭下导风板组件320时,实现下出风口112的无风感送风,上出风口111的传统送风。在此过程中,风轮对上、下出风口112的送风速度相当,由于下出风口112出风受阻,使得风道下部的风压逐渐增加,当风道下部的风压大于上部风道的风压时,风道下部的气流将有一部分流向风道上部,使得风道上部的风压增加,从而使得上出风口111的出风风速得到增加,送风距离也得到增加。同理,当在某一工况下,关闭上导风板组件310时,实现上出风口111的无风感送风,上出风口111的传统送风。在此过程中,风轮对上、下出风口112的送风速度相当,由于上出风口111出风受阻,使得风道上部的风压逐渐增加,当风道上部的风压大于下部风道的风压时,风道上部的气流将有一部分流向风道下部,使得风道下部的风压增加,从而使得下出风口112的出风风速得到增加,送风距离也得到增加。当然,当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都关闭进行无风感送风时,整个风道内的风压都会增加。
百叶组件可以包括上百叶组件410和下百叶组件420,且上百叶组件410和下百叶组件420均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出风口110处;上百叶组件410和下百叶组件420分别由不同的电机单独驱动,单独控制送风;上百叶组件410和下百叶组件420可以位于同一工作平面(工作平面并非绝对意义的平面,仅用于说明两组百叶的空间位置)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不同的工作平面内。此时,出风口110被分为上出风口111和下出风口112,分别由上百叶组件410和下百叶组件420控制送风。通过将百叶组件设置为上百叶组件410和下百叶组件420,使得出风口110的上部和下部的送风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当百叶为无风感百叶时,上百叶组件410和下百叶组件420可以分别实现上出风口111和下出风口112的无风感送风。以百叶为无风感百叶为例,当在某一工况下,关闭下百叶组件420时,实现下出风口112的无风感送风,上出风口111的传统送风。在此过程中,风轮对上、下出风口112的送风速度相当,由于下出风口112出风受阻,使得风道下部的风压逐渐增加,当风道下部的风压大于上部风道的风压时,风道下部的气流将有一部分流向风道上部,使得风道上部的风压增加,从而使得上出风口111的出风风速得到增加,送风距离也得到增加。同理,当在某一工况下,关闭上百叶组件410时,实现上出风口111的无风感送风,下出风口112的传统送风。在此过程中,风轮对上、下出风口的送风速度相当,由于上出风口111出风受阻,使得风道上部的风压逐渐增加,当风道上部的风压大于下部风道的风压时,风道上部的气流将有一部分流向风道下部,使得风道下部的风压增加,从而使得下出风口112的出风风速得到增加,送风距离也得到增加。当然,当上百叶组件410和下百叶组件420都关闭进行无风感送风时,整个风道内的风压都会增加。
门体组件可以包括上门体组件510和下门体组件520,且上门体组件510和下门体组件520均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出风口110处;上门体组件510和下门体组件520分别由不同的电机单独驱动,单独控制送风;上门体组件510和下门体组件520可以位于同一工作平面(工作平面并非绝对意义的平面,仅用于说明两组门体的空间位置)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不同的工作平面内。此时,出风口110被分为上出风口111和下出风口112,分别由上门体组件510和下门体组件520控制送风。通过将门体组件设置为上门体组件510和下门体组件520,使得出风口110的上部和下部的送风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当门体为无风感门体时,上门体组件510和下门体组件520可以分别实现上出风口111和下出风口112的无风感送风。以门体为无风感门体为例,当在某一工况下,关闭下门体组件520时,实现下出风口112的无风感送风,上出风口111的传统送风。在此过程中,风轮对上、下出风口112的送风速度相当,由于下出风口112出风受阻,使得风道下部的风压逐渐增加,当风道下部的风压大于上部风道的风压时,风道下部的气流将有一部分流向风道上部,使得风道上部的风压增加,从而使得上出风口111的出风风速得到增加,送风距离也得到增加。同理,当在某一工况下,关闭上门体组件510时,实现上出风口111的无风感送风,下出风口112的传统送风。在此过程中,风轮对上、下出风口的送风速度相当,由于上出风口111出风受阻,使得风道上部的风压逐渐增加,当风道上部的风压大于下部风道的风压时,风道上部的气流将有一部分流向风道下部,使得风道下部的风压增加,从而使得下出风口112的出风风速得到增加,送风距离也得到增加。当然,当上门体组件510和下门体组件520都关闭进行无风感送风时,整个风道内的风压都会增加。
下面以导风板组件分为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为例进行具体介绍。
刚开机时,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均打开,此时根据当前的工作状态,全力送风,以快速的达到降温或升温目的。具体地,在制冷模式下,全力输送冷风,以使当前环境快速降温,以提高空调器降低温度的速度;在制热模式下,全力输送热风,以使当前环境快速升温,以提高空调器升高温度的速度。
开机一段时间后,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和所检测的触发条件来控制控制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的工作情况。在制冷模式下,为了防止高速冷风直吹腿、足等,将下导风板组件320关闭,以实现空调柜机下部无风感,上部高速送风。在制热模式下,为了避免热风直吹头和脸,同时暖风暖足,将上部导风板组件关闭,下部导风板组件打开。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当空调器检测到有孩童靠近空调器的出风口110时,关闭下导风板组件320,以避免冷风或热水直吹孩童。
开机较长时间,环境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不论是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同时关闭,以实现空调器的全面无风感,使得用户在不被直吹的情况下,可以享受到舒适的温度。
值得说明的是,实现上部无风感和下部无风感的方式,除了上述的导风板组件可以实现之外,门体组件和百叶组件均可以实现,其实现方式为分别控制上百叶组件410和下百叶组件420,分别控制上门体组件510和下门体组件520等。
另外,以上将时间作为触发打开和关闭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的触发条件,可以理解的是,该触发条件还可以为压缩机的工作频率,风机的转速,当前的环境温度等等。
下面以压缩机工作频率作为触发条件,来调节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即通过检测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来控制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的工作情况。
根据预设运行频率同时开启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以使空调柜机正常送风;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无风感组件210包括开设有通风孔的上导风板311、开设有通风孔的上百叶以及开设有通风孔的上无风感门体510中一个或多个。即上无风感组件210所包括的零部件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满足用于的无风感要求为准。下无风感组件220包括开设有通风孔的下导风板321、开设有通风孔的下百叶以及开设有通风孔的下无风感门体521中一个或多个。即下无风感组件220所包括的零部件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满足用于的无风感要求为准。刚开启空调器时,为了快速的升温或者降温,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全部开启。即此时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不实现无风感送风,使空调柜机全速送风以达到快速升温和降温的目的。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无风感组件开启,指的是无风感组件打开出风口110,不干预送风形式。
获取当前运行频率,比对当前运行频率和第一预设运行频率;
获取当前运行频率的方式有很多,如通过频率检测装置进行检测,也可以直接从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中获取。在获取当前运行频率后,比较所检测的当前运行频率和第一预设运行频率,第一预设运行频率可以为用户另外设置的一个参考运行频率,也可以为用户开机时所设置的室内目标运行频率。空调柜机根据当前运行频率和第一预设运行频率的差值来控制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
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或下无风感组件220。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说明压缩机已经不需要很高的频率就可以满足室内用户的温度需求。压缩机的工作频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可以由变频空调器的调节获取,也可以根据用户调节的温度参数来获取压缩机频率。变频空调器为可以根据当前环境温度来自动调节压缩机频率的空调器。说明此时的室内环境温度距离用户所期望的温度已经相差不是特别大,或者说,相较于开机前,室内环境温度已经有较大的调整。此时,用户不希望一些部位被直吹,例如头不希望被热风直吹,脚不希望被冷风直吹。可以通过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以实现上部的无风感送风,或者关闭下无风感组件220以实现下部的无风感送风。即可以通过控制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当运行频率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的差值较大时,说明此时的室内环境温度距离用户所期望的温度相差较大,或者说,相较于开机前,室内环境温度还没有较大的调整。此时,用户更需要的是快速升温和降温,以满足急需的温度调整,因此,此时的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均继续处于开启状态,使得空调柜机依然高速送风。
本实施例中,开机时,为了快速调节室内温度,空调柜机正常全速送风;在空调柜机工作一段时间(为虚数,并不限定具体时长,可以为几分钟,也可以为几个小时)后,获取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比对当前运行频率和第一预设运行频率;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使得用户在合适的时机享受到无风感带来的舒适感,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既可以满足用户快速调节温度的需求,又可以在合适的时机给予用户舒适的无风感。
为了进一步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以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舒适感,在所述获取当前运行频率,比对运行频率和第一预设运行频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运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运行频率时,同时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运行频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运行频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运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运行频率时,同时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运行频率小于或第二预设运行频率时,说明此时的室内环境温度距离用户所期望的温度已经非常接近,或者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已经达到期望温度,或者说,相较于开机前,室内环境温度已经有非常大的调整。此时,环境温度已经基本满足用户的需求,不再需要高速送风,此时,用户不希望被气流直吹。可以通过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以实现上部的无风感送风,和关闭下无风感组件220以实现下部的无风感送风。即可以通过控制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其中,第二预设运行频率较小,即当前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非常接近或者相当。
通过第二预设运行频率的设置,使得用户在合适的时机可以享受到全无风感送风,使得用户既得到舒适的享受,又可以避免用户长期被直吹,避免出现空调病,有利于用户健康的使用空调柜机。
为了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或者上无风感组件210。
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或下无风感组件220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本实施例中,用户不希望高温的空气直吹人体的上部、头部等,希望暖气吹至人体的下部或者脚部,以达到暖退、暖脚的目的。此时,通过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以使空气从上出风口111经过通风孔流出,以使空调柜机上部实现无风感送风。而出风口下部则不做限定,使得暖流主要从出风口下部流出,使得用户健康、舒适的使用空调柜机。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关闭下无风感组件220。本实施例中,用户不希望低温的空气直吹人体的下部、脚部等,希望冷却吹至人体的上部或者脸部,以使用户可以直接的体验到凉爽。此时,通过关闭下无风感组件220,以使空气从出风口110下部经过通风孔流出,以使空调柜机下部实现无风感送风。而出风口上部则不做限定,使得冷流主要从出风口上部流出,使得用户健康、舒适的使用空调柜机。
为了保护好孩童,避免孩童由于被冷风吹太久而着凉,在所述根据预设运行频率同时开启上无风感组件210和下无风感组件220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预设区域内是否有孩童;其中,预设区域为空调柜机的送风区域靠近出风口110位置的区域;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预设区域为靠近空调柜机出风口110周边的区域,至于距离出风口110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可以为1米、2米、3米或4米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检测预设区域内是否有孩童的工具有很多,例如,通过安装摄像头,摄像头采集图像后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当比对的结果为所采集的图像为孩童图像时,判断靠近出风口110的人为孩童。其中,数据库可以为空调柜机自带的数据库,也可以为云端数据库。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多个红外检测装置来判断。
若是,则关闭下无风感组件220。如果当检测到预设区域内有孩童时,关闭下无风感组件220,使出风口110下部实现无风感送风,以避免气流直吹附近的孩童,从而有效保护孩童;当下无风感组件220关闭时,也将下出风口112下部封堵,以防止孩童将手升入空调器内,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下面详细介绍通过红外检测器来判断是否为孩童的方法,空调柜机包括上红外检测器和中红外检测器,上红外检测器设置在出风口110的上部,中红外检测器设置在出风口110的中部;
所述检测预设区域内是否有孩童的步骤具体包括:
上红外检测器检测其检测区域内是否有热源靠近;上红外检测器设在出风口110的顶部,可以检测预设区域较高位置的热源,当上红外检测器,在预设区域较高位置没有检测到热源时,说明当前没有人在预设区域内,或者,在预设区域的较高位置没有人。
中红外检测器检测其检测区域内是否有热源靠近;中红外检测器设在出风口110的中部,可以检测预设区域中、下位置的热源,当中红外检测器,在预设区域中、下位置检测到热源时,说明在预设区域的中、下位置有人。
当上红外检测器未检测到有热源靠近,且中红外检测器检测到有热源靠近时,判断预设区域内有孩童靠近。
上红外检测器的检测和下红外检测器的检测,可以同时进行,没有先后顺序;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出于不同的出发点,也可以上红外检测器先检测,或者中红外检测器先检测。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风感送风的准确度,所述上无风感组件210包括左右导风的上导风板311,所述下无风感组件220包括左右导风的下导风板321,所述上导风板311和所述下导风板321上均开设若干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孔;
所述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或下无风感组件220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的差值为当前运行频率差;
根据当前运行频率差,调整所述上导风板311或下导风板321与所述出风口110平面之间的偏转角度,以调节无风感的程度。
具体地,本实施中,当前运行频率差为正值,即为当前运行频率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之间的差额。或者为二者做差,取绝对值。上导风板311和下导风板3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上导风板311沿出风口110的宽度方向排布,每一上导风板3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上导风板311左右摆动实现出风口110上部的左右导风。同理,多个下导风板321沿出风口110的宽度方向排布,每一下导风板32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下导风板321左右摆动实现出风口110下部的左右导风。每一上导风板311或下导风板321偏转的角度不同,通过通风孔的风量不同,无风感的效果也不同,即上导风板311和下导风板321的偏转角度,影响着空调柜机的无风感程度。偏转角度越小,覆盖出风口110的面积越大,经过通风孔的气流越多,无风感效果越好,当上导风板311和下导风板321将出风口110全部覆盖时,所有的气流都经通风孔流出,此时,上导风板311和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平面之间的夹角非常小,无风感程度最高,效果最好;反之,偏转角度越大,覆盖出风口110的面积越小,经过通风孔的气流越少,无风感效果越差,当导风板和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平面之间的夹角较大时,以上导风板311和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平面垂直为例,此时,很少的气流经通风孔流出,甚至所有的气流都不经通风孔,此时,无风感程度低,效果差。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上导风板311和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平面之间的夹角,来调节无风感的程度,从而适应不同的运行频率差,使得快速调节温度和提高舒适感高度的统一在一起,有利于用户更加舒适的使用空调柜机。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风感送风的准确度,所述上无风感组件210包括上下导风的上百叶,所述下无风感组件220包括上下导风的下百叶,所述上百叶和所述下百叶上均开设若干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孔;
所述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或下无风感组件220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的差值为当前运行频率差;
根据当前运行频率差,调整所述上百叶或下百叶与所述出风口110平面之间的偏转角度,以调节无风感的程度。
具体地,本实施中,当前运行频率差为正值,即为当前运行频率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之间的差额。或者为二者做差,取绝对值。上百叶和下百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上百叶沿出风口110的高度方向排布,每一上百叶沿出风口1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上百叶上下摆动实现出风口110上部的上下导风。同理,多个下百叶沿出风口110的高度方向排布,每一下百叶沿出风口1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下百叶上下摆动实现出风口110下部的上下导风。每一上百叶或下百叶偏转的角度不同,通过通风孔的风量不同,无风感的效果也不同,即上百叶和下百叶的偏转角度,影响着空调柜机的无风感程度。偏转角度越小,覆盖出风口110的面积越大,经过通风孔的气流越多,无风感效果越好,当上百叶和下百叶将出风口110全部覆盖时,所有的气流都经通风孔流出,此时,上百叶和下百叶与出风口110平面之间的夹角非常小,无风感程度最高,效果最好;反之,偏转角度越大,覆盖出风口110的面积越小,经过通风孔的气流越少,无风感效果越差,当上百叶和下百叶与出风口110平面之间的夹角较大时,以上百叶和下百叶与出风口110平面垂直为例,此时,很少的气流经通风孔流出,甚至所有的气流都不经通风孔,此时,无风感程度低,效果差。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上百叶和下百叶与出风口110平面之间的夹角,来调节无风感的程度,从而适应不同的当前运行频率差,使得快速调节温度和提高舒适感高度的统一在一起,有利于用户更加舒适的使用空调柜机。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风感送风的准确度,所述上无风感组件210包括上无风感门体510,所述下无风感组件220包括下无风感门体521,所述上无风感门体510和所述下无风感门体521上均开设若干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孔;
所述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210或下无风感组件220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的差值为当前运行频率差;
根据当前运行频率差,调整所述上无风感门体510或下无风感门体521相对于所述出风口110的位置,以调节无风感的程度。
具体地,本实施中,当前运行频率差为正值,即为当前运行频率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之间的差额。或者为二者做差,取绝对值。上无风感门体510沿出风口110的宽度方向设置,上无风感门体510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上无风感门体510左右移动,实现出风口110上部无风感出风。同理,下无风感门体521沿出风口110的宽度方向设置,下无风感门体52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下无风感门体521左右移动实现出风口110下部的无风感送风。上无风感门体510或下无风感门体521的位置不同(覆盖出口的面积不同),通过通风孔的风量不同,无风感的效果也不同,即上无风感门体510和下无风感门体521在出风口110中的位置,影响着空调柜机的无风感程度。位于出风口110中间覆盖出风口110的面积越大,经过通风孔的气流越多,无风感效果越好,当上无风感门体510和下无风感门体521将出风口110全部覆盖时,所有的气流都经通风孔流出,此时,无风感程度最高,效果最好;反之,位置在出风口110一侧时,覆盖出风口110的面积越小,经过通风孔的气流越少,无风感效果越差,当上无风感门体510和下无风感门体521与出风口110平面的重合度较小时,很少的气流经通风孔流出,甚至所有的气流都不经通风孔,此时,无风感程度低,效果差。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上无风感门体510和下无风感门体521与出风口110平面之间的重合度(上无风感门体510覆盖出风口110的面积和下无风感门体521覆盖出风口110的面积),来调节无风感的程度,从而适应不同的当前运行频率差,使得快速调节温度和提高舒适感高度的统一在一起,有利于用户更加舒适的使用空调柜机。
下面具体介绍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的安装和连接关系。
上导风板组件310包括上导风板311、上固定座330以及用于驱动上导风板311转动的驱动电机340,上导风板311和驱动电机340分别设置于上固定座330的两侧,驱动电机340固定设置在上固定座330上,且驱动电机340的转轴与一上导风板311的转轴固定连接,以驱动一上导风板311转动。上导风板3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上导风板311沿上固定座330的长度方向排列,每一上导风板311一端的转轴与延伸至上固定座330的轴孔内。多个上导风板311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当其中一上导风板311转动时,通过连杆驱动其它上导风板311转动。上导风板311上开设若干沿其厚度方向的通风孔,通风孔贯穿上导风板311。当换热后的气流穿过上导风板311时,使通过上导风板311的气流非常柔合,或者说,有微风感或无风感,但是有可以将冷能或者热能传递至室内空气。
值得说明的是,出风口110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多个上导风板311分别竖直延伸且在水平方向上分布设置,每个上导风板311形成为片状,每个上导风板311具有与出风口110所在的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的状态。夹角的度数范围可以有很多,以具有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为例,在第一角度内,每相邻两个上导风板311接触以使风道内的空气从所述多个上导风板311上的通风孔吹出。在第一角度,每相邻两个上导风板311中的其中一个上导风板311的一部分搭在另一个所述上导风板311上。在第二角度内,每个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且每相邻的两个上导风板311之间具有间隙,风道内的至少一部分空气从每个上导风板311上的多个通风孔吹向与其对应的间隙后吹出所述出风口110。当然,也可以直接从风道经过间隙吹出。当相邻上导风板311之间的间隙较大时,无风感效果较弱;当相邻上导风板311之间的间隙较小时,无风感效果较强。因此,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为无极调节,即其范围为0~180度,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工况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口110竖直面的形状与机壳的形状相关,出风口110竖直方向上延伸方向为曲线,和出风口110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为曲线,可以相互独立存在。以出风口110竖直方向上延伸方向为曲线和出风口110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为曲线同时存在为例。当出风口110在水平方向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为曲线时,则出风口110竖直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也为曲线,此时每个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指的是每个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相应位置处的竖直切线之间具有夹角。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口110竖直面还可以形成为平面。由于多个上导风板311可以在出风口110内转动,因此出风口110具有导风状态和覆盖状态,在导风状态时,多个上导风板311打开出风口110,风道内的空气在多个上导风板311的导引下从出风口110吹出。在覆盖状态时,多个上导风板311转动至使得相邻的两个上导风板311接触或者具有间隙,在该情况下,由于多个上导风板311的阻挡情况,风道内的大部分风从每个上导风板311上的多个通风孔吹出,从而由于出风通道的减小,降低风速,同时多个通风孔将风打散,使得从出风口110吹出的风柔和,人体感受到的风感较低。
具体而言,在第一角度内,每相邻两个上导风板311接触以使风道内的空气从多个上导风板311上的通风孔吹出。也就是说,在每个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的夹角为第一角度时,每相邻两个上导风板311接触而覆盖出风口110,由于相邻的两个上导风板311之间接触而接近无间隙状态,因此风道内的风从每个上导风板311的多个通风孔吹出出风口110。其中为了进一步保证两个上导风板311之间的无间隙状态,在第一角度,每相邻两个上导风板311中的其中一个上导风板311的一部分搭在另一个上导风板311上,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上导风板311的一部分处于重叠状态。
在第二角度内,每个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且每相邻的两个上导风板311之间具有间隙,风道内的至少一部分空气从每个上导风板311上的多个通风孔吹向与其对应的间隙后吹出出风口110。也就是说,在每个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的夹角为第二角度时,每相邻的两个上导风板311之间不接触而具有间隙,风道内的风在吹向出风口110时,一部分风会直接流经该间隙,另一部分风从每个上导风板311的多个通风孔流向该间隙,从而从多个通风孔流向该间隙的风会扰乱直接流向间隙的风的方向和速度,起到扰流的作用,从而使得从出风口110吹出的风柔和。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以根据空调柜机的具体结构例如上导风板311的具体尺寸进行具体设定,这里就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第一角度为0度-5度,第二角度为10度-20度。可以理解的是,每个上导风板31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度,指的是上导风板311平行于出风口110竖直面,上导风板311与出风方向呈垂直状态以阻挡风的流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通过在每个上导风板311上设有多个通风孔,且多个上导风板311可转动,从而可以将多个上导风板311转动至覆盖出风口110的状态,使得风道内的大部分空气从通风孔吹出出风口110,降低了风速且打散风的流向,使得从出风口110吹出的风柔和而提高体感舒适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出风速度的均匀性,上导风板311提供的出风面积,在出风口110靠近蜗壳的一侧(风速较高的一侧)的出风面积,大于出风口110靠近蜗舌一侧(风速较低的一侧)的出风面积。
上导风板311实现靠近蜗壳侧的出风面积,大于靠近蜗舌侧的出风面积的方式有多种,下面举两个具体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每一上导风板311的开孔密度相当,此时,上导风板31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侧的排布密度,大于上导风板31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侧的排布密度。
第二种,上导风板311的开孔密度不同,此时,将开孔密度大的上导风板31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的一侧,将开孔密度小的上导风板31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的一侧。当然,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将上导风板311的开孔密度按照线性或者非线性的规律排列,使得出风面积呈现预设的规律。配合风速的不同,以使整个出风口110下部,或者说下出风口112的出风速度相当。
为了进一步提高出风量的均匀性,上导风板311提供的出风面积,在出风口110靠近蜗壳的一侧(风速较高的一侧)的出风面积,小于出风口110靠近蜗舌一侧(风速较低的一侧)的出风面积。
上导风板311实现靠近蜗壳侧的出风面积,小于靠近蜗舌侧的出风面积的方式有多种,下面举两个具体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每一上导风板311的开孔密度相当,此时,上导风板31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侧的排布密度,小于上导风板31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侧的排布密度。
第二种,上导风板311的开孔密度不同,此时,将开孔密度小的上导风板31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的一侧,将开孔密度大的上导风板31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的一侧。当然,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将上导风板311的开孔密度按照线性或者非线性的规律排列,使得出风面积呈现预设的规律。配合风速的不同,以使整个出风口110下部,或者说下出风口112的出风量相当。
下导风板组件320包括下导风板321、下固定座350以及用于驱动下导风板321转动的驱动电机340,下导风板321和驱动电机340分别设置于下固定座350的两侧,驱动电机340固定设置在下固定座350上,且驱动电机340的转轴与一下导风板321的转轴固定连接,以驱动一下导风板321转动。下导风板3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下导风板321沿下固定座350的长度方向(安装后沿出风口110的宽度方向)排列,每一下导风板321一端的转轴与延伸至下固定座350的轴孔内。多个下导风板321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当其中一下导风板321转动时,通过连杆驱动其它下导风板321转动。下导风板321上开设若干沿其厚度方向的通风孔,通风孔贯穿下导风板321。当换热后的气流穿过下导风板321时,使通过下导风板321的气流非常柔合,或者说,有微风感或无风感,但是又可以将冷能或者热能传递至室内空气。
值得说明的是,出风口110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多个下导风板321分别竖直延伸且在水平方向上分布设置,每个下导风板321形成为片状,每个下导风板321具有与出风口110所在的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的状态。夹角的度数范围可以有很多,以具有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为例,在第三角度内,每相邻两个下导风板321接触以使风道内的空气从所述多个下导风板321上的通风孔吹出。在第三角度,每相邻两个下导风板321中的其中一个下导风板321的一部分搭在另一个所述下导风板321上。在第四角度内,每个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且每相邻的两个下导风板321之间具有间隙,风道内的至少一部分空气从每个下导风板321上的多个通风孔吹向与其对应的间隙后吹出所述出风口110。当然,也可以直接从风道经过间隙吹出。当相邻下导风板321之间的间隙较大时,无风感效果较弱;当相邻下导风板321之间的间隙较小时,无风感效果较强。因此,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为无极调节,即其范围为0~180度,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工况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口110竖直面的形状与机壳的形状相关,出风口110竖直方向上延伸方向为曲线,和出风口110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为曲线,可以相互独立存在。以出风口110竖直方向上延伸方向为曲线和出风口110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为曲线同时存在为例。当出风口110在水平方向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为曲线时,则出风口110竖直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也为曲线,此时每个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指的是每个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相应位置处的竖直切线之间具有夹角。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口110竖直面还可以形成为平面。由于多个下导风板321可以在出风口110内转动,因此出风口110具有导风状态和覆盖状态,在导风状态时,多个下导风板321打开出风口110,风道内的空气在多个下导风板321的导引下从出风口110吹出。在覆盖状态时,多个下导风板321转动至使得相邻的两个下导风板321接触或者具有间隙,在该情况下,由于多个下导风板321的阻挡情况,风道内的大部分风从每个下导风板321上的多个通风孔吹出,从而由于出风通道的减小,降低风速,同时多个通风孔将风打散,使得从出风口110吹出的风柔和,人体感受到的风感较低。
具体而言,在第三角度内,每相邻两个下导风板321接触以使风道内的空气从多个下导风板321上的通风孔吹出。也就是说,在每个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的夹角为第三角度时,每相邻两个下导风板321接触而覆盖出风口110,由于相邻的两个下导风板321之间接触而接近无间隙状态,因此风道内的风从每个下导风板321的多个通风孔吹出出风口110。其中为了进一步保证两个下导风板321之间的无间隙状态,在第三角度,每相邻两个下导风板321中的其中一个下导风板321的一部分搭在另一个下导风板321上,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下导风板321的一部分处于重叠状态。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只要保证相邻两下导风板321之间没有间隙,相邻两下导风板321可以不搭接。
在第四角度内,每个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成夹角,且每相邻的两个下导风板321之间具有间隙,风道内的至少一部分空气从每个下导风板321上的多个通风孔吹向与其对应的间隙后吹出出风口110。也就是说,在每个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的夹角为第四角度时,每相邻的两个下导风板321之间不接触而具有间隙,风道内的风在吹向出风口110时,一部分风会直接流经该间隙,另一部分风从每个下导风板321的多个通风孔流向该间隙,从而从多个通风孔流向该间隙的风会扰乱直接流向间隙的风的方向和速度,起到扰流的作用,从而使得从出风口110吹出的风柔和。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可以根据空调柜机的具体结构例如下导风板321的具体尺寸进行具体设定,这里就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第三角度为0度-5度,第四角度为10度-20度。可以理解的是,每个下导风板321与出风口110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度,指的是下导风板321平行于出风口110竖直面,下导风板321与出风方向呈垂直状态以阻挡风的流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通过在每个下导风板321上设有多个通风孔,且多个下导风板321可转动,从而可以将多个下导风板321转动至覆盖出风口110的状态,使得风道内的大部分空气从通风孔吹出出风口110,降低了风速且打散风的流向,使得从出风口110吹出的风柔和而提高体感舒适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出风速度的均匀性,下导风板321提供的出风面积,在出风口110靠近蜗壳的一侧(风速较高的一侧)的出风面积,大于出风口110靠近蜗舌一侧(风速较低的一侧)的出风面积。
下导风板321实现靠近蜗壳侧的出风面积,大于靠近蜗舌侧的出风面积的方式有多种,下面举两个具体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每一下导风板321的开孔密度相当,此时,下导风板32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侧的排布密度,大于下导风板32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侧的排布密度。
第二种,下导风板321的开孔密度不同,此时,将开孔密度大的下导风板32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的一侧,将开孔密度小的下导风板32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的一侧。当然,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将下导风板321的开孔密度按照线性或者非线性的规律排列,使得出风面积呈现预设的规律。配合风速的不同,以使整个出风口110下部,或者说下出风口112的出风速度相当。
为了进一步提高出风量的均匀性,下导风板321提供的出风面积,在出风口110靠近蜗壳的一侧(风速较高的一侧)的出风面积,小于出风口110靠近蜗舌一侧(风速较低的一侧)的出风面积。
下导风板321实现靠近蜗壳侧的出风面积,小于靠近蜗舌侧的出风面积的方式有多种,下面举两个具体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每一下导风板321的开孔密度相当,此时,下导风板32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侧的排布密度,小于下导风板321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侧的排布密度。
第二种,下导风板321的开孔密度不同,此时,将开孔密度小的下导风板32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壳的一侧,将开孔密度大的下导风板321设置在出风口110内靠近蜗舌的一侧。当然,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将下导风板321的开孔密度按照线性或者非线性的规律排列,使得出风面积呈现预设的规律。配合风速的不同,以使整个出风口110下部,或者说下出风口112的出风量相当。
关于上导风板311下端和下导风板321上端的连接。
上导风板311下端可以设置与上固定座330对应的上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与上导风板311转轴对应的轴孔。上底座和上固定座330固定的位置相同,与壳体100或出风框固定连接。在上导风板311的下端,靠近上导风板311转轴的位置,或者在上导风板311转轴与导风叶连接的位置,设置有上支撑凸缘。上支撑凸缘沿上导风板311转轴的周向设置。上支撑凸缘的直径大于上底座的轴孔的直径,上导风板311转轴的径向尺寸小于上底座的轴孔的直径。当上导风板311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时,上支撑凸缘支撑在上底座上,避免上导风板311转轴与轴孔底部产生摩擦,减小了支撑面积,减小了上导风板311转动时所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小上支撑凸缘与上底座的接触面积,在上支撑凸缘面向上底座的一侧设置上支撑筋。通过上支撑筋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支撑面积,使得上导风板311转动时所需要克服的摩擦力进一步得到减小。
下导风板321上端可以设置与下固定座350对应的下底座,下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与下导风板321转轴对应的轴孔。下底座和下固定座350固定的位置相同,与壳体100或出风框固定连接。在下导风板321的上端,靠近下导风板321转轴的位置,或者在下导风板321转轴与导风叶连接的位置,设置有下支撑凸缘。下支撑凸缘沿下导风板321转轴的周向设置。下支撑凸缘的直径大于下底座的轴孔的直径,下导风板321转轴的径向尺寸小于下底座的轴孔的直径。当下导风板321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时,下支撑凸缘支撑在下底座上,避免下导风板321转轴与轴孔底部产生摩擦,减小了支撑面积,减小了下导风板321转动时所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小下支撑凸缘与下底座的接触面积,在下支撑凸缘面向下底座的一侧设置下支撑筋。通过下支撑筋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支撑面积,使得下导风板321转动时所需要克服的摩擦力进一步得到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固定座330和下固定座350的功能集成在一起,甚至一体成型设置,一体成型后的部件为中固定座。中固定座的两侧都设置有轴孔,两侧的轴孔可以同轴连通,也可以不同轴、不连通,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当中固定座两侧的轴孔连通时,当上导风板311和下导风板321安装后,上导风板311转轴和下导风板321转轴之间具有间隙。即上导风板311转轴和下导风板321转轴之和小于轴孔的孔深。
中固定座与壳体100或者出风框固定连接。上导风板311下端与中固定座的连接,与上导风板311与上底座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下导风板321上端与中固定座的连接,与下导风板321与下底座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中固定座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由多个部件装配而成。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空调柜机,该空调柜机包括存储器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该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柜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空调柜机的包括:机壳、上无风感组件210、下无风感组件220、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柜机的控制程序,其中:所述机壳表面开设有出风口110;所述上无风感组件210和所述下无风感组件220沿所述出风口110依次设置,上无风感组件210的关闭和打开控制出风口110上部有无无风感,下无风感组件220的关闭和打开控制出风口110下部有无无风感;所述空调柜机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该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柜机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柜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对应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压缩机的预设运行频率同时开启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以使空调柜机正常送风;
获取当前运行频率,比对当前运行频率和第一预设运行频率;
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当前运行频率,比对当前运行频率和预设运行频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运行频率时,同时关闭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运行频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运行频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关闭上无风感组件;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关闭下无风感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压缩机的预设运行频率同时开启上无风感组件和下无风感组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预设区域内是否有孩童;其中,预设区域为空调柜机的送风区域靠近出风口位置的区域;
若是,则关闭下无风感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调柜机包括上红外检测器和中红外检测器,上红外检测器设置在出风口的上部,中红外检测器设置在出风口的中部;
所述检测预设区域内是否有孩童的步骤具体包括:
上红外检测器检测其检测区域内是否有热源靠近;
中红外检测器检测其检测区域内是否有热源靠近;
当上红外检测器未检测到有热源靠近,且中红外检测器检测到有热源靠近时,判断预设区域内有孩童靠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无风感组件包括左右导风的上导风板,所述下无风感组件包括左右导风的下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上均开设若干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孔;
所述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前运行频率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的差值为当前运行频率差;
根据当前运行频率差,调整所述上导风板或下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平面之间的偏转角度,以调节无风感的程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无风感组件包括上下导风的上百叶,所述下无风感组件包括上下导风的下百叶,所述上百叶和所述下百叶上均开设若干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孔;
所述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前运行频率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的差值为当前运行频率差;
根据当前运行频率差,调整所述上百叶或下百叶与所述出风口平面之间的偏转角度,以调节无风感的程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无风感组件包括上无风感门体,所述下无风感组件包括下无风感门体,所述上无风感门体和所述下无风感门体上均开设若干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孔;
所述当当前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时,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关闭上无风感组件或下无风感组件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前运行频率与第一预设运行频率的差值为当前运行频率差;
根据当前运行频率差,调整所述上无风感门体或下无风感门体相对于所述出风口的位置,以调节无风感的程度。
9.一种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的包括:机壳、上无风感组件、下无风感组件、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柜机的控制程序,其中:
所述机壳表面开设有出风口;
所述上无风感组件和所述下无风感组件沿所述出风口依次设置,上无风感组件的关闭和打开控制出风口上部有无无风感,下无风感组件的关闭和打开控制出风口下部有无无风感;
所述空调柜机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无风感组件包括开设有通风孔的上导风板、开设有通风孔的上百叶以及开设有通风孔的上无风感门体中一个或多个;
所述下无风感组件包括开设有通风孔的下导风板、开设有通风孔的下百叶以及开设有通风孔的下无风感门体中一个或多个。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为贯流空调柜机,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开设。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柜机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柜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710646333.5A 2017-07-31 2017-07-31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477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6333.5A CN107477671B (zh) 2017-07-31 2017-07-31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6333.5A CN107477671B (zh) 2017-07-31 2017-07-31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7671A true CN107477671A (zh) 2017-12-15
CN107477671B CN107477671B (zh) 2020-09-11

Family

ID=60598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6333.5A Active CN107477671B (zh) 2017-07-31 2017-07-31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7767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2747A (zh) * 2017-12-20 2018-07-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导流结构、出风面板、大出风框架及空调器
CN108302749A (zh) * 2017-12-20 2018-07-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WO2019120097A1 (zh) * 2017-12-20 2019-06-2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与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974247A (zh) * 2019-03-11 2019-07-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36140A (zh) * 2019-10-10 2020-01-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21164649A1 (zh) * 2020-02-18 2021-08-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42436U (zh) * 2013-12-06 2014-06-11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立式空调器
CN104697059A (zh) * 2015-02-13 2015-06-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76575A (zh) * 2015-03-31 2015-07-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95010A (zh) * 2017-01-24 2017-04-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CN106839318A (zh) * 2017-02-16 2017-06-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空调器防冷风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立式空调器
CN107255307A (zh) * 2017-05-24 2017-10-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42436U (zh) * 2013-12-06 2014-06-11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立式空调器
CN104697059A (zh) * 2015-02-13 2015-06-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76575A (zh) * 2015-03-31 2015-07-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95010A (zh) * 2017-01-24 2017-04-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CN106839318A (zh) * 2017-02-16 2017-06-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空调器防冷风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立式空调器
CN107255307A (zh) * 2017-05-24 2017-10-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2747A (zh) * 2017-12-20 2018-07-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导流结构、出风面板、大出风框架及空调器
CN108302749A (zh) * 2017-12-20 2018-07-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WO2019120097A1 (zh) * 2017-12-20 2019-06-2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与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974247A (zh) * 2019-03-11 2019-07-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36140A (zh) * 2019-10-10 2020-01-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21068719A1 (zh) * 2019-10-10 2021-04-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0736140B (zh) * 2019-10-10 2022-01-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21164649A1 (zh) * 2020-02-18 2021-08-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7671B (zh) 2020-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8369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49039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77671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00265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35519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258307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11473489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5180270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7246657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05862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35524B (zh) 立式空调器
CN105180268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7449040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03655A (zh) 空调设备及控制回路
CN109812869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7246658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CN107525143A (zh) 空调器
CN108954619A (zh) 桌面空调
CN106247584A (zh) 出风面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13035218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504570A (zh) 空调器
CN207146615U (zh) 空调器
CN20793622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594881A (zh) 空调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