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6738B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6738B
CN111306738B CN202010120664.7A CN202010120664A CN111306738B CN 111306738 B CN111306738 B CN 111306738B CN 202010120664 A CN202010120664 A CN 202010120664A CN 111306738 B CN111306738 B CN 111306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blade
air outlet
air condition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06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06738A (zh
Inventor
姬安生
杜顺开
蔡国健
张卫东
刘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06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67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6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6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06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6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1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for guiding air around a cur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1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more than one tilting member, e.g. with several pivoting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控制空调器中的无风感结构由避让空调器的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前出风口的状态;获取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根据温度差值,调整无风感结构中的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该方法在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时,能够调整通过空调器上无风感结构的气流,从而达到在无风感模式下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的目的,使得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室内温度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了空调器的舒适性能。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由空调器吹出的气流常常会直吹室内用户,进而引起室内用户的不适感,降低了空调器的舒适性能。
相关技术中,在空调器中增加了无风感模式,但在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时,由于由空调器吹出的气流较小,这就使得室内的温度变化缓慢,难以达到用户所需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能够在无风感模式下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使得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室内温度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了空调器的舒适性能。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
本申请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壳体和无风感结构,所述壳体具有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可避让或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导风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孔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所述静叶和所述动叶沿所述出风孔的轴向排布;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
控制所述无风感结构由避让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
获取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所处的目标差值区间;
根据所述目标差值区间,在所述出风孔的径向上确定所述动叶上第一叶片的中心线与所述静叶上第二叶片的中心线之间的目标开合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相邻;
根据所述目标开合角度,确定所述第一叶片的目标位置,控制所述动叶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叶片至所述目标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包括:
识别所述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控制所述动叶旋转至与所述静叶相互重叠的位置;
识别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差,控制所述动叶旋转至与所述静叶相互交错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可转动的内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的转动轴的轴向与所述静叶和/或所述动叶的轴向垂直;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室内用户与所述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所述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所述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包括:
获取所述相对位置所处的目标区域;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内导风板的目标导风角度,控制所述内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目标导风角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所述内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包括:
识别所述相对位置处于所述空调器的底部区域,控制所述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一导风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导风角度用于减少所述空调器的底部出风,并增大所述空调器的前部出风;
识别所述相对位置处于所述空调器的前部区域,控制所述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二导风角度,其中,所述第二导风角度用于增大所述空调器的底部出风,并减少所述空调器的前部出风。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外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前出风口;
所述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空调器的开机指令;
控制所述外导风板打开所述前出风口,以及控制所述无风感结构保持避让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无风感模式的关闭指令;
控制所述无风感结构由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避让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空调器包括壳体和无风感结构,所述壳体具有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可避让或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导风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孔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所述静叶和所述动叶沿所述出风孔的轴向排布;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无风感结构由避让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所处的目标差值区间;
根据所述目标差值区间,在所述出风孔的径向上确定所述动叶上第一叶片的中心线与所述静叶上第二叶片的中心线之间的目标开合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相邻;
根据所述目标开合角度,确定所述第一叶片的目标位置,控制所述动叶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叶片至所述目标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识别所述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控制所述动叶旋转至与所述静叶相互重叠的位置;
识别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差,控制所述动叶旋转至与所述静叶相互交错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可转动的内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的转动轴的轴向与所述静叶和/或所述动叶的轴向垂直;
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获取室内用户与所述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所述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相对位置所处的目标区域;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内导风板的目标导风角度,控制所述内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目标导风角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识别所述相对位置处于所述空调器的底部区域,控制所述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一导风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导风角度用于减少所述空调器的底部出风,并增大所述空调器的前部出风;
识别所述相对位置处于所述空调器的前部区域,控制所述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二导风角度,其中,所述第二导风角度用于增大所述空调器的底部出风,并减少所述空调器的前部出风。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外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前出风口;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空调器的开机指令;
控制所述外导风板打开所述前出风口,以及控制所述无风感结构保持避让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之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无风感模式的关闭指令;
控制所述无风感结构由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避让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无风感结构和如第二方面中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可避让或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导风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孔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所述静叶和所述动叶沿所述出风孔的轴向排布。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风感结构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至少一个所述导风组件中的动叶通过第一传动部相连;
其中,相邻所述导风组件中的动叶之间通过第二传动部相连;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连接,在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导风组件中的动叶进行旋转。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板开设有可容纳所述导风组件上部分区域的第一容纳腔,以及可容纳所述第二传动部的第二容纳腔,其中,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为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驱动组件均与至少一个所述导风组件中的动叶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空调器运行时,在接收到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指令后,控制空调器中的无风感结构由避让空调器的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前出风口的状态,并根据目标温度和室内温度间的温度差值,对无风感结构上的动叶与静叶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以调整通过无风感结构的气流,从而达到在无风感模式下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的目的,使得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室内温度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了空调器的舒适性能。
2、根据不同的温度差值,对动叶与静叶间的相对位置进行不同的调整,提升了控制的精准度。
3、识别到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时,控制动叶旋转至与静叶相互重叠的位置,使得通过无风感结构的气流量达到最大,提升了调整室内温度的效率。
4、根据室内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避免了由空调器吹出的气流直吹室内用户,提升了空调器的舒适性能。
5、根据不同的相对位置,对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进行不同的调整,提升了控制的精准度。
6、在接收到空调器的开机指令时,控制外导风板打开前出风口,以及控制无风感结构保持避让前出风口的状态,使得空调器能够以正常工作模式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关机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在正常工作模式下处于开机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壳体上的无风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无风感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无风感结构中导风组件上静叶与动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无风感结构中导风组件上静叶与动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根据温度差值,调整动叶与静叶的相对位置的步骤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动叶与静叶间的开合角度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根据温度差值,调整动叶与静叶的相对位置的步骤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根据室内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进行调整的步骤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根据相对位置,调整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的步骤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根据相对位置,调整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的步骤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在空调器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之前的步骤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在调整动叶与静叶的相对位置之后的步骤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的步骤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0-壳体;101-前出风口;
11-无风感结构;111-安装板;112-导风组件;113-驱动组件;114-第一传动部;115-第二传动部;1111-出风孔;1112-齿条;1121-静叶;1122-动叶;
12-外导风板;
13-内导风板;
14-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空调器包括壳体10、无风感结构11和外导风板12;其中,在壳体10上具有前出风口,该前出风口可以位于壳体10的下端,空调器通过该前出风口进行出风,如图1所示即无风感结构11和外导风板12搭接所处的出风区域。可选地,外导风板12上布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孔。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关机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在正常工作模式下处于开机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空调器处于关机状态时,外导风板12将空调器的前出风口关闭,外导风板12的第一侧与壳体10右侧(图中方位)的下沿相接触,外导风板12的第二侧与壳体10下侧(图中方位)的右边沿相接触,同时,无风感结构11位于壳体10的内部。如图3所示,空调器开机状态处于正常工作模式(如制冷模式等)下时,外导风板12向壳体10的下部区域转动,以将空调器的前出风101打开,此时,无风感结构11仍位于壳体10内部的容纳腔(图中未示出)。
此外,在空调器中还设置有可转动的内导风板13,内导风板13的转动轴14在壳体10的左右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布置,即由壳体10的左侧向右侧延伸。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空调器从正常工作模式下转换到无风感模式后,无风感结构11从壳体10中移出,并至少部分遮挡前出风口101;同时,外导风板12和内导风板13的状态均保持不变。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5,此时内导风板13在顺时针方向上发生轻微转动,即内导风板13的导风角度发生变化;这时在内导风板13的导风作用下,空调器吹出的气流将全部或大部分被导向无风感机构11所在的区域(即前出风口101处),从而使得空调器吹出的气流大部分流向空调器的前方区域,即增大空调器的前方区域的气流,减少空调器的底部区域的气流。
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6,此时内导风板13在顺时针方向上发生大幅转动,即内导风板13的导风角度发生变化;这时在内导风板13的导风作用下,空调器吹出的气流将全部或大部分被导向外导风板12所在的区域(即壳体10的下侧区域),从而使得空调器吹出的气流大部分流向空调器的底部区域,即增大空调器的底部区域的气流,减少空调器的前方区域的气流。
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壳体上的无风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无风感结构11包括安装板111和导风组件112,安装板111上设置有出风孔1111,导风组件112设置于出风孔112中,导风组件112包括静叶1121和可转动的动叶1122,静叶1121和动叶1122沿出风孔1111的轴向排布。在安装板11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齿条1112,在空调器的壳体10上设置有与齿条1112相配合的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通过壳体10上的驱动机构驱动齿条1112移动,进而控制无风感结构11遮挡或避让壳体10上的前出风口101。
可选地,导风组件112上的静叶1121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板111上,静叶1121的另一端固定于安装轴上,动叶1122通过转动件安装于安装轴上;其中,转动件套设于安装轴上,且安装轴的轴向与出风孔1111的轴向相同。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件相对安装轴转动,能够带动动叶1122转动。
可选地,静叶1121为多个,并沿安装轴的周向间隔固定布置;动叶1122为多个,并沿转动件的周向间隔固定布置。其中,静叶1121的数量可以但不限于与动叶1122的数量相等。
可选地,内导风板13的转动轴14的轴向与静叶1121和/或动叶1122的轴向垂直。
图8为图7中无风感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无风感结构11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113(如电机等),驱动组件113与至少一个导风组件112中的动叶1122通过第一传动部114相连。相邻导风组件112中的动叶1122之间通过第二传动部115相连。通过驱动组件113带动其中一个动叶1122转动,进而使得剩余的动叶1122同步转动。可选地,第一传动部114和第二传动部115均为传动齿轮,其中,在动叶1122的外沿或动叶1122的其他位置上设置有与传动齿轮(即第一传动部114和第二传动部115)相配合的齿条。其中,驱动组件113与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连接,在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驱动导风组件112中的动叶1122进行旋转。
可选地,在安装板111开设有可容纳导风组件112上部分区域的第一容纳腔,以及可容纳第二传动部115的第二容纳腔,其中,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
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二传动部115为传动齿轮时,在第二容纳腔中设置有与该传动齿轮配合的齿轮轴。此外,在导风组件112上的动叶1122上也设置有与该传动齿轮配合的齿条。
可选地,驱动组件113为至少为两个,每个驱动组件113均与至少一个导风组件112中的动叶1122相连,从而实现对至少一个导风组件的独立控制,提升用户使用灵活性,进而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应当理解的是,不同驱动组件113连接的导风组件112之间无连接关系。
图9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无风感结构中导风组件上静叶与动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如图9所示,静叶1121与动叶1122之间相互交错布置,此时流经无风感结构11上的气流出口面积较小,因此,由无风感结构11流出的气流量较小。
图10为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无风感结构中导风组件上静叶与动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如图10所示,静叶1121与动叶1122之间相互重叠布置,此时流经无风感结构11上的气流出口面积较小,因此,由无风感结构11流出的气流量较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在接收到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时,壳体10内(或其他位置)的驱动机构将驱动无风感结构11上的齿条1112,从而带动无风感结构11从壳体10中的容纳腔中移出,并至少部分遮挡空调器的前出风口101。无风感结构10至少部分遮挡前出风口101后,将使得前出风口101的出风气流减少,从而降低了空调器的送风风感;也就是说,通过无风感结构11的作用下,使得空调器吹出的风先进行散流后再流向空调器所在环境,进而降低送风风感,提高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空调器在接收到关闭无风感模式的关闭指令时,壳体10内(或其他位置)的驱动机构将驱动无风感结构11上的齿条1112,从而带动无风感结构11移动至壳体10中的容纳腔中,从而避让空调器的前出风口101。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无风感结构11避让前出风口101,当作广义理解,即前出风口101至少大部分都不被无风感结构11遮挡即可(当然也包括完全避让,即前出风口101完全不被遮挡),但是无风感结构11位于遮挡位置的遮挡面积需要大于无风感结构11位于避让位置的遮挡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无风感模式为空调器在各运行模式下,目标区域的空气流动速度平均值和吹风感指数均能满足舒适性需求。一般情况下,无风感模式需要满足距离空调器的出风口预设距离的风速低于预设风速阈值且吹风感指数低于预设吹风感指数阈值。可选地,距离空调器的出风口预设距离的范围为2m~3m,预设风速阈值的范围为0.15m/s~0.3m/s,预设吹风感指数阈值的范围为4.5%~10.5%。其中,吹风感指数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DR=(34-T1)*(V1-0.05)0.62*(0.37*V1*t1+3.14)
DR(Draught Rate)为吹风感指数,用于表示由于气流带走人体热量所导致的不满意人群的百分数,一般情况下,当空调器处于不同层高的室内,吹风感直属对应的阈值范围不同的;T1为室内温度;V1为室内空气的平均流速;t1为室内空气的平均湍流强度。
需要说的是,在无风感模式下空调器的实际制冷量与额定制冷量的比值也需要满足设定的阈值范围。在额定制冷量≤4500W时,实际制冷量与额定制冷量的比值需要处于阈值范围为45%~55%;在额定制冷量>4500W时,实际制冷量与额定制冷量的比值需要处于阈值范围为25%~35%之间。
可选地,预设吹风感指数阈值为10%。
图1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
一般地,用户可以利用空调器的控制终端(如遥控器等)向空调器下发控制指令,例如,切换空调器的运行模式等。因此,当用户向空调器下发以无风感模式运行的指令时,空调器即可以接收到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
S102、控制无风感结构由避让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前出风口的状态。
空调器接收到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后,即进入无风感模式运行。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则控制空调器上的无风感结构由避让空调器的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空调器的前出风口的状态。
S103、获取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
具体地,可以利用室内的温度传感器对室内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到室内温度。获取到室内温度后,对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进行数学运算,就可以获取到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其中,目标温度为用户当前设定的温度,也可以为预先存储于空调器中的预存储温度。可选地,预存储温度的取值范围为[24℃,28℃]。
S104、根据温度差值,调整动叶与静叶的相对位置。
具体地,获取到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后,就可以根据温度差值,调整动叶与静叶的相对位置,以调整通过无风感结构的气流,从而达到在无风感模式下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的目的,使得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室内温度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温度差值所处的目标差值区间。
具体地,将获取到的温度差值与预先设定的差值区间进行比对,即可以确定出该温度差值所处的目标差值区间。
S202、根据目标差值区间,在出风孔的径向上确定动叶上第一叶片的中心线与静叶上第二叶片的中心线之间的目标开合角度,其中,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相邻。
具体地,确定出目标差值区间,就可以根据目标差值区间查询差值区间与开合角度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出目标开合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开合角度指的是:在出风孔的径向上,动叶上第一叶片的中心线与静叶上第二叶片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其中,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相邻。如图13所示,动叶上的第一叶片为A,第一叶片A的中心线为a1;静叶上的第二叶片为B,第二叶片B的中心线为b1,;中心线a1与中心线b1之间的夹角β即为开合角度。
举例来说,差值区间E对应的开合角度为e1,差值区间F对应的开合角度为f1,则当目标差值区间为F时,就可以确定出目标开合角度为f1。
S203、根据目标开合角度,确定第一叶片的目标位置,控制动叶旋转,以带动第一叶片至目标位置。
具体地,由于静叶是保持静止不动的,因此,只需要调整动叶上第一叶片的中心线的位置,就可以调整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的开合角度。也即,确定出目标开合角度,即可以确定出第一叶片的中心线的位置,进而确定出第一叶片的目标位置。确定出第一叶片的目标位置后,就可以控制动叶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叶片至目标位置,即完成对动叶和静叶间的相对位置的调整。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301、识别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控制动叶旋转至与静叶相互重叠的位置。
具体地,将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差对比,当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时,则表明当前的室内温度较高,即当前的室内温度未满足用户需求,此时,为了增大通过无风感结构的气流量,以在无风感模式下快速调整室内温度,则控制动叶旋转至与静叶相互重叠的位置。
S302、识别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控制动叶旋转至与静叶相互交错的位置。
具体地,将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差对比,当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时,则表明当前的室内温度已满足用户需求,此时不再需要增大通过无风感结构的气流量,则控制动叶旋转至与静叶相互交错的位置,以减少通过无风感结构的气流量,即降低空调器的送风风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无风感模式下,为了避免由空调器吹出的气流直吹室内用户,而影响空调器的舒适性,还可以根据室内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进行调整。如图1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401、获取室内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
具体地,在室内或者空调器上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可以通过该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室内的图像,并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以提取出室内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可以为红外摄像头、人体感知摄像头等。
此外,当室内用户所携带的智能设备(如手机等)中安装有定位装置时,智能设备与空调器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如蓝牙等)进行数据交互,从而使得空调器获取到室内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
S402、根据相对位置,调整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
具体地,确定出室内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就可以根据相对位置,对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进行调整,从而避免由空调器吹出的气流直吹室内用户,而影响空调器的舒适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501、获取相对位置所处的目标区域。
具体地,将获取到的相对位置与预先设定的室内区域进行比对,即可以确定出该相对位置所处的目标区域。
S502、根据目标区域,确定内导风板的目标导风角度,控制内导风板转动至目标导风角度。
具体地,确定出目标区域,就可以根据目标区域查询室内区域与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出目标导风角度。例如,室内区域M对应的导风角度为m1,室内区域N对应的导风角度为n1,则当目标区域为M时,就可以确定出目标导风角度为m1。进一步地,确定出内导风板的目标导风角度后,即可以控制内导风板转动至目标导风角度。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601、识别相对位置处于空调器的底部区域,控制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一导风角度,其中,第一导风角度用于减少空调器的底部出风,并增大空调器的前部出风。
具体地,当识别出相对位置处于空调器的底部区域时,则表明室内用户处于空调器的下方,此时则控制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一导风角度,以减少空调器的底部出风,避免由空调器底部流出的气流直吹室内用户。可选地,第一导风角度为图5中所展示的内导风板的角度。应当理解的是,当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一导风角度后,空调器的底部出风将减少,而空调器的前部出风将增大。
S602、识别相对位置处于空调器的前部区域,控制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二导风角度,其中,第二导风角度用于增大空调器的底部出风,并减少空调器的前部出风。
具体地,当识别出相对位置处于空调器的前部区域时,则表明室内用户处于空调器的前方,此时则控制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二导风角度,以减少空调器的前部出风,避免由空调器底部流出的气流直吹室内用户。可选地,第二导风角度为图6中所展示的内导风板的角度。应当理解的是,当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二导风角度后,空调器的底部出风将增大,而空调器的前部出风将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调整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的步骤可以位于调整动叶与静叶间的相对位置之前,也可以位于调整动叶与静叶的相对位置之后,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为了保证空调器能够以正常工作模式运行,在空调器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701、接收空调器的开机指令。
具体地,当室内用户通过空调器的控制终端(如遥控器等)下发开机指令后,空调器即可以接收到相应的开机指令。
S702、控制外导风板打开前出风口,以及控制无风感结构保持避让前出风口的状态。
具体地,空调器接收到开机指令后,则控制外导风板打开前出风口,以使空调器中的气流能够顺利流向室内;同时,控制无风感结构保持避让前出风口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在调整动叶与静叶的相对位置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801、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关闭指令。
具体地,当室内用户通过空调器的控制终端(如遥控器等)下发关闭无风感模式的指令后,空调器即可以接收到无风感模式的关闭指令。
S802、控制无风感结构由至少部分遮挡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避让前出风口的状态。
具体地,接收到关闭无风感模式的指令后,即控制无风感结构由至少部分遮挡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避让前出风口的状态。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进行解释说明。如图20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901、空调器开机。
S902、外导风板打开前出风口。
S903、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
S904、控制无风感结构由避让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前出风口的状态。
S905、获取室内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其中,当室内用户处于空调器的底部区域时,则执行步骤S906;当室内用户处于空调器的前部区域时,则执行步骤S907。
S906、控制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一导风角度,并执行步骤S908。
S907、控制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二导风角度,并执行步骤S908。
S908、获取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
S909、判断温度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差;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910,否则则执行步骤S911。
S910、控制动叶旋转至与静叶相互重叠的位置。
S911、控制动叶旋转至与静叶相互交错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空调器运行时,在接收到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指令后,控制空调器中的无风感结构由避让空调器的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前出风口的状态,并根据目标温度和室内温度间的温度差值,对无风感结构上的动叶与静叶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以调整通过无风感结构的气流,从而达到在无风感模式下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的目的,使得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室内温度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了空调器的舒适性能。
2、根据不同的温度差值,对动叶与静叶间的相对位置进行不同的调整,提升了控制的精准度。
3、识别到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时,控制动叶旋转至与静叶相互重叠的位置,使得通过无风感结构的气流量达到最大,提升了调整室内温度的效率。
4、根据室内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避免了由空调器吹出的气流直吹室内用户,提升了空调器的舒适性能。
5、根据不同的相对位置,对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进行不同的调整,提升了控制的精准度。
6、在接收到空调器的开机指令时,控制外导风板打开前出风口,以及控制无风感结构保持避让前出风口的状态,使得空调器能够以正常工作模式运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与上述实施例中方法对应的装置。
图21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包括壳体和无风感结构,壳体具有前出风口,无风感结构可移动地设在壳体上,且可避让或至少部分遮挡前出风口,无风感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导风组件,安装板上设置有出风孔,导风组件设置于出风孔中,导风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静叶和动叶沿出风孔的轴向排布,如图21所示,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包括:
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
控制模块22,用于控制无风感结构由避让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前出风口的状态;
获取模块23,用于获取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
调整模块24,用于根据温度差值,调整动叶与静叶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调整模块24,还用于:
获取温度差值所处的目标差值区间;
根据目标差值区间,在出风孔的径向上确定动叶上第一叶片的中心线与静叶上第二叶片的中心线之间的目标开合角度,其中,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相邻;
根据目标开合角度,确定第一叶片的目标位置,控制动叶旋转,以带动第一叶片至目标位置。
进一步地,调整模块24,还用于:
识别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控制动叶旋转至与静叶相互重叠的位置;
识别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控制动叶旋转至与静叶相互交错的位置。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可转动的内导风板,内导风板的转动轴的轴向与静叶和/或动叶的轴向垂直;
调整模块24,还用于:
获取室内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相对位置,调整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
进一步地,调整模块24,还用于:
获取相对位置所处的目标区域;
根据目标区域,确定内导风板的目标导风角度,控制内导风板转动至目标导风角度。
进一步地,调整模块24,还用于:
识别相对位置处于空调器的底部区域,控制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一导风角度,其中,第一导风角度用于减少空调器的底部出风,并增大空调器的前部出风;
识别相对位置处于空调器的前部区域,控制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二导风角度,其中,第二导风角度用于增大空调器的底部出风,并减少空调器的前部出风。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外导风板,外导风板可打开或关闭前出风口;
控制模块22,还用于:
接收空调器的开机指令;
控制外导风板打开前出风口,以及控制无风感结构保持避让前出风口的状态。
进一步地,调整动叶与静叶的相对位置之后,控制模块22,还用于:
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关闭指令;
控制无风感结构由至少部分遮挡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避让前出风口的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装置中相应的程序模块,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中的描述类似,该装置的工作过程可参考上述方法中的对应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空调器运行时,在接收到开启无风感模式的指令后,控制空调器中的无风感结构由避让空调器的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前出风口的状态,并根据目标温度和室内温度间的温度差值,对无风感结构上的动叶与静叶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以调整通过无风感结构的气流,从而达到在无风感模式下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的目的,使得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室内温度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了空调器的舒适性能。
2、根据不同的温度差值,对动叶与静叶间的相对位置进行不同的调整,提升了控制的精准度。
3、识别到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时,控制动叶旋转至与静叶相互重叠的位置,使得通过无风感结构的气流量达到最大,提升了调整室内温度的效率。
4、根据室内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避免了由空调器吹出的气流直吹室内用户,提升了空调器的舒适性能。
5、根据不同的相对位置,对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进行不同的调整,提升了控制的精准度。
6、在接收到空调器的开机指令时,控制外导风板打开前出风口,以及控制无风感结构保持避让前出风口的状态,使得空调器能够以正常工作模式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如图22所示,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如图1-10中所示的壳体10和无风感结构11,壳体10具有前出风口101,无风感结构11可移动地设在壳体10上,且可避让或至少部分遮挡前出风口101,无风感结构11包括安装板111和导风组件112,安装板111上设置有出风孔1111,导风组件112设置于出风孔1111中,导风组件112包括静叶1121和可转动的动叶1122,静叶1121和动叶1122沿出风孔1111的轴向排布。
可选地,无风感结构11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至少一个导风组件112中的动叶1122通过第一传动部114相连;
其中,相邻导风组件112中的动叶1122之间通过第二传动部115相连;驱动组件与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连接,在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的控制下驱动导风组件112中的动叶1122进行旋转。
可选地,安装板111开设有可容纳导风组件112上部分区域的第一容纳腔,以及可容纳第二传动部115的第二容纳腔,其中,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
可选地,驱动组件为至少为两个,每个驱动组件均与至少一个导风组件112中的动叶1122相连。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23所示,该电子设备300包括存储器31、处理器32;其中,处理器32通过读取存储器3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上文方法的各个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方法的各个步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7)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调器包括壳体和无风感结构,所述壳体具有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可避让或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导风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孔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所述静叶和所述动叶沿所述出风孔的轴向排布;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
控制所述无风感结构由避让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
获取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其中
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具体为:在所述出风孔的径向上确定所述动叶上第一叶片的中心线与所述静叶上第二叶片的中心线之间的目标开合角度;
根据所述目标开合角度,确定所述第一叶片的目标位置,控制所述动叶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叶片至所述目标位置,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相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所处的目标差值区间;
根据所述目标差值区间,确定所述目标开合角度。
3.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调器包括壳体和无风感结构,所述壳体具有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可避让或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导风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孔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所述静叶和所述动叶沿所述出风孔的轴向排布;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
控制所述无风感结构由避让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
获取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其中
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包括:
识别所述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控制所述动叶旋转至与所述静叶相互重叠的位置;
识别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差,控制所述动叶旋转至与所述静叶相互交错的位置。
4.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调器包括壳体和无风感结构,所述壳体具有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可避让或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导风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孔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所述静叶和所述动叶沿所述出风孔的轴向排布;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
控制所述无风感结构由避让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
获取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其中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可转动的内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的转动轴的轴向与所述静叶和/或所述动叶的轴向垂直;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室内用户与所述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所述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所述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包括:
获取所述相对位置所处的目标区域;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内导风板的目标导风角度,控制所述内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目标导风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对位置,调整内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包括:
识别所述相对位置处于所述空调器的底部区域,控制所述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一导风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导风角度用于减少所述空调器的底部出风,并增大所述空调器的前部出风;
识别所述相对位置处于所述空调器的前部区域,控制所述内导风板转动至第二导风角度,其中,所述第二导风角度用于增大所述空调器的底部出风,并减少所述空调器的前部出风。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外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前出风口;
所述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空调器的开机指令;
控制所述外导风板打开所述前出风口,以及控制所述无风感结构保持避让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无风感模式的关闭指令;
控制所述无风感结构由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避让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
9.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调器包括壳体和无风感结构,所述壳体具有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可避让或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导风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孔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所述静叶和所述动叶沿所述出风孔的轴向排布;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无风感结构由避让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其中
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具体为:在所述出风孔的径向上确定所述动叶上第一叶片的中心线与所述静叶上第二叶片的中心线之间的目标开合角度;
根据所述目标开合角度,确定所述第一叶片的目标位置,控制所述动叶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叶片至所述目标位置,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相邻。
10.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调器包括壳体和无风感结构,所述壳体具有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可避让或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导风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孔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所述静叶和所述动叶沿所述出风孔的轴向排布;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无风感结构由避让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其中
所述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包括:
识别所述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控制所述动叶旋转至与所述静叶相互重叠的位置;
识别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差,控制所述动叶旋转至与所述静叶相互交错的位置。
1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调器包括壳体和无风感结构,所述壳体具有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可避让或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导风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孔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所述静叶和所述动叶沿所述出风孔的轴向排布;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风感模式的开启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无风感结构由避让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调整至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的状态;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差值,调整所述动叶与所述静叶的相对位置;其中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可转动的内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的转动轴的轴向与所述静叶和/或所述动叶的轴向垂直;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室内用户与所述空调器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所述内导风板的导风角度。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无风感结构和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可避让或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出风口,所述无风感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导风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孔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所述静叶和所述动叶沿所述出风孔的轴向排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风感结构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至少一个所述导风组件中的动叶通过第一传动部相连;
其中,相邻所述导风组件中的动叶之间通过第二传动部相连;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连接,在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导风组件中的动叶进行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开设有可容纳所述导风组件上部分区域的第一容纳腔,以及可容纳第二传动部的第二容纳腔,其中,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为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驱动组件均与至少一个所述导风组件中的动叶相连。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2010120664.7A 2020-02-26 2020-02-26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Active CN1113067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0664.7A CN111306738B (zh) 2020-02-26 2020-02-26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0664.7A CN111306738B (zh) 2020-02-26 2020-02-26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6738A CN111306738A (zh) 2020-06-19
CN111306738B true CN111306738B (zh) 2021-08-20

Family

ID=71155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0664.7A Active CN111306738B (zh) 2020-02-26 2020-02-26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67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7799A (zh) * 2021-08-30 2021-12-07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2716A (zh) * 2018-10-15 2019-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空调导风控制方法
CN109945311A (zh) * 2019-03-29 2019-06-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JP2019113214A (ja) * 2017-12-21 2019-07-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10118388A (zh) * 2019-05-15 2019-08-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110701770A (zh) * 2019-11-13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组件、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13214A (ja) * 2017-12-21 2019-07-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9442716A (zh) * 2018-10-15 2019-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空调导风控制方法
CN109945311A (zh) * 2019-03-29 2019-06-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18388A (zh) * 2019-05-15 2019-08-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110701770A (zh) * 2019-11-13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组件、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6738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2459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1046990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6247454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11256207A (zh) 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110848804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1306738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084880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1306724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130672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电子设备
CN11130673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电子设备
CN111336665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电子设备
CN110878969A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CN113310201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26783B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140923A (zh) 空调器
CN115540305A (zh)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7830578B (zh) 天花机
CN108731219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701771A (zh) 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306735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电子设备
CN115235059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57756A (zh) 一种具有安全模式的定风量阀及使用方法
CN110319562B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5870451B2 (ja) 通風口装置
CN111780229A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