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3893B - 光固化性粘接剂、偏振板和层叠光学构件 - Google Patents

光固化性粘接剂、偏振板和层叠光学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53893B
CN111253893B CN201911181980.9A CN201911181980A CN111253893B CN 111253893 B CN111253893 B CN 111253893B CN 201911181980 A CN201911181980 A CN 201911181980A CN 111253893 B CN111253893 B CN 111253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 atoms
formula
polarizing plate
photocurable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819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53893A (zh
Inventor
久米悦夫
岩田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53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3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53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3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63/00Adhesives based on epoxy resin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20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poxy compounds used
    • C08G59/22Di-epoxy compounds
    • C08G59/223Di-epoxy compounds together with monoep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20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poxy compounds used
    • C08G59/22Di-epoxy compounds
    • C08G59/226Mixtures of di-ep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20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poxy compounds used
    • C08G59/22Di-epoxy compounds
    • C08G59/24Di-epoxy compounds carbocyclic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给出一种偏振板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所述偏振板即使在裁切成规定尺寸的状态对其端部进行研磨,保护膜也不会在端部从偏振片剥离,具有良好密合性。所述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包含以下的(A)和(B)。(A)包含下述式(I)所示的环氧化合物的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B)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式中,R1表示任选具有至少1个羟基的碳数1~8的烷基、式(Ia)所示的基团或式(Ib)所示的基团。X1、X2、X11和X12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数1~3的烷烃二基。Y1和Y11各自独立地表示碳数3~8的环状饱和烃基,该碳数3~8的环状饱和烃基任选具有羟基、碳数2~8的烷基羰基氧基、碳数1~6的烷基。]

Description

光固化性粘接剂、偏振板和层叠光学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固化性粘接剂、和使用该光固化性粘接剂将保护膜贴合于偏振片而成的偏振板。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以不含芳香环的环氧化合物作为主成分的粘接剂组合物,并记载了通过基于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具体为紫外线照射)的阳离子聚合而使该粘接剂组合物发生固化,从而使偏振片与保护膜粘接而得的偏振板。此外,专利文献2记载了一种光固化性粘接剂,其包含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不具有脂环式环氧基的环氧化合物和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并记载了将偏振片与保护膜用上述光固化性粘接剂进行粘接而得的偏振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59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571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偏振板在为了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而裁切成规定尺寸的状态下对其端部进行研磨时,有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在其端部从偏振片剥离的情况。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给出一种偏振板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所述偏振板在偏振片与保护膜(透明树脂膜)之间具有良好的粘接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包含以下的发明。
[1]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其包含以下的(A)和(B)。
(A)包含下述式(I)所示的环氧化合物的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
(B)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化1]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021
[式(I)中,R1表示任选具有至少1个羟基的碳数1~8的烷基(该烷基所包含的-CH2-任选被置换成酯键)、任选被至少1个以上酯键中断的总碳数2~8的烷基酯、羟基、羧基、式(Ia)所示的基团或式(Ib)所示的基团。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022
X1、X2、X11和X12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数1~3的烷烃二基。
Y1和Y11各自独立地表示环己酮基或碳数3~8的环状饱和烃基,该环己酮基或碳数3~8的环状饱和烃基任选具有羟基、碳数2~8的烷基羰基氧基、碳数1~6的烷基(该烷基所包含的-CH2-任选被置换成-CO-)。]
[2]根据[1]所述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A)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100质量份,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含有(B)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1~10质量份,
上述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以其整体量作为基准,含有(A1)式(I)所示的环氧化合物0.1~20质量%、(A2)下述式(II)所示的脂环式二环氧化合物50~90质量%。
[化2]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023
(式中,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6的烷基,在烷基的碳数为3以上的情况下,任选具有脂环结构;
Z1表示氧原子、碳数1~6的烷烃二基或下式(IIa)~(IId)中任一者所示的二价基团,
[化3]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031
此处,Y2~Y5分别表示碳数1~20的烷烃二基,在碳数为3以上的情况下,任选具有脂环结构;
a和b分别表示0~20的整数。)
[3]根据[1]或[2]所述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其还含有(A3)下述式(III)所示的脂肪族二缩水甘油基化合物1~70质量%。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032
(式中,Z2表示碳数3~8的支链亚烷基或式-CmH2m-Z3-CnH2n-所示的二价基团,此处,-Z3-表示-O-、-CO-O-或-O-CO-,m和n中的一者表示1以上的整数、另一者表示2以上的整数,两者的合计为8以下,且CmH2m和CnH2n中的一者表示支链的二价饱和烃基。)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其还含有选自下述式(IVa)所示的蒽系化合物或式(IVb)所示的萘系化合物中的一种以上0.1~5质量份。
[化4]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041
(式中,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2~12的烷氧基烷基,R6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6的烷基。)
[化5]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042
(式中,R7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碳数1~6的烷基。)
[5]一种光固化粘接剂层,其由[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形成。
[6]一种层叠体,其是按照偏振片、粘接剂层、透明树脂膜的顺序层叠而得的层叠体,
上述粘接剂层为[5]所述的光固化粘接剂层。
[7]一种层叠光学构件,其包括[6]所述的层叠体与其它光学层的层叠体。
[8]根据[7]所述的层叠光学构件,其中,上述其它光学层包含相位差膜。
发明效果
使用本发明的光固化性粘接剂使偏振片与透明树脂膜贴合而得的偏振板具有良好的粘接力。
具体实施方式
<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
本发明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含有以下的(A)和(B)。
(A)包含式(I)所示的环氧化合物的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
(B)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
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至少包含式(I)所示的环氧化合物。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051
[式中,R1表示任选具有至少1个羟基的碳数1~8的烷基(该烷基所包含的-CH2-任选被置换成酯键)、任选被至少1个以上酯键中断的总碳数2~8的烷基酯、羟基、羧基、下式(Ia)所示的基团或式(Ib)所示的基团。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052
X1、X2、X11和X12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数1~3的烷烃二基。
Y1和Y11各自独立地表示环己酮基或碳数3~8的环状饱和烃基,该环己酮基或碳数3~8的环状饱和烃基任选具有羟基、碳数2~8的烷基羰基氧基、碳数1~6的烷基(该烷基所包含的-CH2-任选被置换成-CO-)。]
本发明中的酯键是指-OCO-和-COO-这两者。
作为R1所示的碳数1~8的烷基,可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等。
在R1所示的碳数1~8的烷基具有羟基的情况下,可列举出羟基甲基、羟基乙基、羟基丙基等。
作为R1所示的任选被至少1个以上酯键中断的总碳数2~8的烷基酯,可列举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基氧基羰基等碳数2~8的烷氧基羰基;甲基羰基氧基、乙基羰基氧基、丙基羰基氧基等碳数2~8的烷基羰基氧基等。
作为X1、X2、X11和X12所示的碳数1~3的烷烃二基,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丙烷-1,3-二基等。
作为Y1和Y11所示的环状饱和烃基,可列举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环状饱和烃基等环烷基。
作为式(I)所示的环氧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出式(1)~式(24)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071
式(I)所示的化合物可以包含2种以上。
从偏振片与透明树脂膜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式(I)所示的化合物优选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羟基,
R1更优选为具有至少1个羟基的碳数1~8的烷基,R1进一步优选为具有至少1个羟基的碳数1~4的烷基。
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从调整粘度的观点出发,R1优选为任选被至少1个以上酯键中断的总碳数2~8的烷基酯,R1更优选为碳数2~8的烷基羰基氧基,进一步优选为碳数3~8的烷基羰基氧基。
本发明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优选含有:
R1为具有至少1个羟基的碳数1~8的烷基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I-1));以及
R1为任选被至少1个以上酯键中断的总碳数2~8的烷基酯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I-2))。
式(I)所示的环氧化合物的含量以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的整体量作为基准通常为0.1~20质量%。通过使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中含有式(I)所示的环氧化合物0.1质量%以上,能够使贴合偏振片和透明树脂膜而得的偏振板的密合性保持牢固。另一方面,若其量超过20质量%,则下述脂环式二环氧化合物(A2)的量相对变少,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固化膜的材料强度变低,在冷热耐久试验等耐久性试验中,偏振片破裂的可能性变高。式(I)所示的环氧化合物的含量以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的整体量作为基准优选为0.5~10质量%、更优选为0.5~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含有2种以上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情况下,只要其合计为上述范围即可。
在含有化合物(I-1)和化合物(I-2)的情况下,化合物(I-1)的含量优选多于化合物(I-2)的含量。将化合物(I-1)的含量记作W1、将化合物(I-2)的含量记作W2时,其比率(W1/W2)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以上,且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
此外,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优选还包含式(II)所示的脂环式二环氧化合物和下述式(III)所示的脂肪族二缩水甘油基化合物。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091
(式中,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6的烷基,在烷基的碳数为3以上的情况下,任选具有脂环结构;
Z1表示氧原子、碳数1~6的烷烃二基或下式(IIa)~(IId)中任一者所示的二价基团,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092
此处,Y2~Y5分别表示碳数1~20的烷烃二基,在碳数为3以上的情况下,任选具有脂环结构;
a和b分别表示0~20的整数。)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093
(式中,Z2表示碳数3~8的支链亚烷基或式-CmH2m-Z3-CnH2n-所示的二价基团,此处,-Z3-表示-O-、-CO-O-或-O-CO-,m和n中的一者表示1以上的整数、另一者表示2以上的整数,两者的合计为8以下,且CmH2m和CnH2n中的一者表示支链的二价饱和烃基。)
在式(II)中,R2和R3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碳数1~6的烷基,在烷基的碳数为3以上的情况下,可以为直链,也可以为支链,还可以具有脂环结构。将式(II)中与Z1键合的环己烷环的位置设为1-位(因此,两个环己烷环中的环氧基的位置均成为3,4-位),该烷基也可以键合于1-位~6-位中的任意位置。作为具有脂环结构的烷基,可列举出环戊基、环己基等环烷基。
Z1为氧原子、碳数1~6的烷烃二基或上述式(IIa)~(IId)中任一者所示的二价基团。此处,烷烃二基是包括烷撑基、烷叉基在内的概念,烷撑基可以为直链,也可以为支链,还可以具有脂环结构。
在Z1为上述式(IIa)~(IId)中任一者所示的二价基团的情况下,各式中的连结基Y1、Y2、Y3和Y4分别为碳数1~20的烷烃二基,在该烷烃二基的碳数为3以上的情况下,可以为直链,也可以为支链,还可以具有脂环结构。作为具有脂环结构的烷烃二基,可列举出亚环戊基、亚环己基等。
作为式(II)中的Z1为式(IIa)所示的二价基团的化合物,可列举出:3,4-环氧环己烷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基酯〔式(II)(其中,Z1为a=0的式(IIa)所示的二价基团)中,R2=R3=H的化合物〕、3,4-环氧-6-甲基环己烷甲酸3,4-环氧-6-甲基环己基甲基酯〔在具有与上述相同的Z1的式(II)中,R2=6-甲基、R3=6-甲基的化合物〕、3,4-环氧-1-甲基环己烷甲酸3,4-环氧-1-甲基环己基甲基酯〔在具有与上述相同的Z1的式(II)中,R2=1-甲基、R3=1-甲基的化合物〕、3,4-环氧-3-甲基环己烷甲酸3,4-环氧-3-甲基环己基甲基酯〔在具有与上述相同的Z1的式(II)中,R2=3-甲基、R3=3-甲基的化合物〕等。
关于式(II)中的Z1为式(IIb)所示的二价基团的化合物,是烷撑二醇类与3,4-环氧环己烷甲酸(其环己烷环上任选键合碳数1~6的烷基)的酯化物。关于式(II)中的Z1为式(IIc)所示的二价基团的化合物,是脂肪族二羧酸类与3,4-环氧环己基甲醇(其环己烷环上任选键合碳数1~6的烷基)的酯化物。此外,关于式(II)中的Z1为式(IId)所示的二价基团的化合物,是3,4-环氧环己基甲醇(其环己烷环上任选键合碳数1~6的烷基)的醚体(b=0的情况)、或者烷撑二醇类或聚烷撑二醇类与3,4-环氧环己基甲醇(其环己烷环上任选键合碳数1~6的烷基)的醚化物(b>0的情况)。
式(III)中的Z2为支链亚烷基的化合物为支链烷撑二醇的二缩水甘油基醚。作为其具体例,可列举出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1,3-丁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1,2-丁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3-甲基-1,5-戊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2-甲基-1,8-辛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1,4-环己烷二甲醇等。
此外,式(III)中的Z2为上述式-CmH2m-Z3-CnH2n-所示的二价基团的化合物,相当于Z2为支链亚烷基、且该亚烷基的C-C键被-O-、-CO-O-或-O-CO-中断的情况。
式(II)所示的脂环式二环氧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总量通常为50~90质量%。通过在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中含有式(II)所示的脂环式二环氧化合物50质量%以上,能够将使光固化性粘接剂固化后的储能模量保持为高的值,同时能够提高偏振片与透明树脂膜之间的密合力。另一方面,若含量超过90质量%,则偏振片与透明树脂膜之间的密合力变得不充分。从使偏振片与透明树脂膜之间的密合力、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固化后的储能模量成为更优选的值的方面出发,式(II)所示的脂环式二环氧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总量优选为50~90质量%、更优选为50~80质量%。
式(III)所示的二缩水甘油基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总量通常为1~69质量%、优选为5~5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40质量%。若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中的式(III)所示的二缩水甘油基化合物的含量多于70质量%,则固化变得不充分,偏振片与透明树脂膜之间的密合力降低。
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可以还包含其它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出单官能脂肪族环氧化合物、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乙烯基醚化合物等。
作为单官能脂肪族环氧化合物,可列举出脂肪族醇的缩水甘油基醚化物、烷基羧酸的缩水甘油基酯等,其具体例包含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丁基缩水甘油基醚、仲丁基苯基缩水甘油基醚、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基醚、碳数12和13混合烷基缩水甘油基醚、醇的缩水甘油基醚、脂肪族高级醇的单缩水甘油基醚、高级脂肪酸的缩水甘油基酯等。
作为氧杂环丁烷化合物,是具有氧杂环丁基的化合物,其具体例可列举出3,7-双(3-氧杂环丁基)-5-氧杂-壬烷、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甲基]苯、1,2-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甲基]乙烷、1,3-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甲基]丙烷、乙二醇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基)醚、三乙二醇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基)醚、四乙二醇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基)醚、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丁烷、1,6-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己烷、3-乙基-3-[(苯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己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2-乙基己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羟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氯甲基)氧杂环丁烷等。
作为乙烯基醚化合物,可列举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乙烯基醚化合物,其具体例可列举出正戊基乙烯基醚、异戊基乙烯基醚、正己基乙烯基醚、正辛基乙烯基醚、2-乙基己基乙烯基醚、正十二烷基乙烯基醚、硬脂基乙烯基醚、油基乙烯基醚等碳数5~20烷基或烯基醇的乙烯基醚类;2-羟基乙基乙烯基醚、3-羟基丙基乙烯基醚、4-羟基丁基乙烯基醚等含有羟基的乙烯基醚类;环己基乙烯基醚、2-甲基环己基乙烯基醚、环己基甲基乙烯基醚、苄基乙烯基醚等具有脂肪族环或芳香族环的一元醇的乙烯基醚类;甘油单乙烯基醚、1,4-丁二醇二乙烯基醚、1,6-己二醇二乙烯基醚、新戊二醇二乙烯基醚、季戊四醇二乙烯基醚、季戊四醇四乙烯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二乙烯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三乙烯基醚、1,4-二羟基环己烷单乙烯基醚、1,4-二羟基环己烷二乙烯基醚、1,4-二羟基甲基环己烷单乙烯基醚、1,4-二羟基甲基环己烷二乙烯基醚等多元醇的单或多乙烯基醚类;二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三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二乙二醇单丁基单乙烯基醚等聚烷撑二醇单或二乙烯基醚类;缩水甘油基乙烯基醚、乙二醇乙烯基醚甲基丙烯酸酯等其它的乙烯基醚类等。
(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通过可见光线、紫外线、X射线或电子射线之类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从而引发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的聚合反应。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利用光而发挥催化作用,因此,即使与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混合,其保存稳定性、作业性也优异。作为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的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碘鎓盐、芳香族锍盐之类的鎓盐;铁-芳烃络合物等。
作为芳香族重氮盐,可列举出例如如下那样的化合物。
苯重氮六氟锑酸盐、
苯重氮六氟磷酸盐、
苯重氮六氟硼酸盐等。
作为芳香族碘鎓盐,可列举出例如如下那样的化合物。
二苯基碘鎓四(五氟苯基)硼酸盐、
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
二苯基碘鎓六氟锑酸盐、
二(4-壬基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等。
作为芳香族锍盐,可列举出例如如下那样的化合物。
三苯基锍六氟磷酸盐、
三苯基锍六氟锑酸盐、
三苯基锍四(五氟苯基)硼酸盐、
4,4’-双〔二苯基锍〕二苯基硫醚双六氟磷酸盐、
4,4’-双〔二(β-羟基乙氧基)苯基锍〕二苯基硫醚双六氟锑酸盐、
4,4’-双〔二(β-羟基乙氧基)苯基锍〕二苯基硫醚双六氟磷酸盐、
7-〔二(对甲苯甲酰基)锍〕-2-异丙基噻吨酮六氟锑酸盐、
7-〔二(对甲苯甲酰基)锍〕-2-异丙基噻吨酮四(五氟苯基)硼酸盐、
4-苯基羰基-4’-二苯基锍-二苯基硫醚六氟磷酸盐、
4-(对叔丁基苯基羰基)-4’-二苯基锍-二苯基硫醚六氟锑酸盐、
4-(对叔丁基苯基羰基)-4’-二(对甲苯甲酰基)锍-二苯基硫醚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等。
作为铁-芳烃络合物,可列举出例如如下那样的化合物。
二甲苯-环戊二烯基铁(II)六氟锑酸盐、
枯烯-环戊二烯基铁(II)六氟磷酸盐、
二甲苯-环戊二烯基铁(II)三(三氟甲基磺酰基)甲烷化物等。
这些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这些之中,尤其是芳香族锍盐即使在300nm附近的波长区域也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因此固化性优异,能够提供具有良好机械强度、粘接强度的固化物,因此优选使用。
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配合量相对于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整体100质量份通常为1~10质量份。通过相对于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100质量份配合1质量份以上的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能够使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充分固化,对所得偏振板赋予高的机械强度和粘接强度。另一方面,若其量变多,则固化物中的离子性物质增加,因而固化物的吸湿性变高,存在使偏振板的耐久性能降低的可能性,因此,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量相对于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配合量相对于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100质量份优选设为2质量份以上,此外,优选设为6质量份以下。
(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反应促进剂)
本发明的光固化性粘接剂可以在含有包含式(I)所示的环氧化合物的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和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基础上,还包含光敏剂和光敏助剂。光敏剂是在比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所显示的极大吸收波长更长的波长处显示出极大吸收,且促进基于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聚合引发反应的化合物。此外,光敏助剂是进一步促进光敏剂作用的化合物。有时优选根据透明树脂膜的种类来配合光敏剂、以及光敏助剂。
光敏剂优选为在比380nm更长的波长的光下显示出极大吸收的化合物。上述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在300nm附近或短于300nm的波长处显示出极大吸收,感应所述范围附近的波长的光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从而引发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的阳离子聚合,如果配合上述那样的光敏剂,则对于长于所述范围的波长、尤其是长于380nm的波长的光也发生感应。作为该光敏剂,可有利地使用蒽系化合物。
作为蒽系化合物,优选为下述式(IVa)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151
(式中,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2~12的烷氧基烷基,R6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6的烷基。)
作为蒽系光敏剂,可列举出以下那样的化合物。
9,10-二甲氧基蒽、
9,10-二乙氧基蒽、
9,10-二丙氧基蒽、
9,10-二异丙氧基蒽、
9,10-二丁氧基蒽、
9,10-二戊基氧基蒽、
9,10-二己基氧基蒽、
9,10-双(2-甲氧基乙氧基)蒽、
9,10-双(2-乙氧基乙氧基)蒽、
9,10-双(2-丁氧基乙氧基)蒽、
9,10-双(3-丁氧基丙氧基)蒽、
2-甲基-或2-乙基-9,10-二甲氧基蒽、
2-甲基-或2-乙基-9,10-二乙氧基蒽、
2-甲基-或2-乙基-9,10-二丙氧基蒽、
2-甲基-或2-乙基-9,10-二异丙氧基蒽、
2-甲基-或2-乙基-9,10-二丁氧基蒽、
2-甲基-或2-乙基-9,10-二戊基氧基蒽、
2-甲基-或2-乙基-9,10-二己基氧基蒽等。
通过向光固化性粘接剂中配合上述那样的光敏剂,从而粘接剂的固化性提高。通过相对于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的100质量份而配合0.1质量份以上的光敏剂,从而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固化性提高。另一方面,若光敏剂的配合量变多,则在低温保管时产生析出等问题,因此,其量相对于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100重量份优选设为2质量份以下。从维持偏振板的中性灰的观点出发,在适度保持偏振片与透明树脂膜的粘接力的范围内,减少光敏剂的配合量是有利的,例如,相对于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100质量份,光敏剂的量进一步优选设为0.1~0.5质量份、更进一步优选设为0.1~0.3质量份的范围。
作为光敏助剂,优选为萘系化合物,更优选为式(IVb)所示的萘化合物。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161
(式中,R7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碳数1~6的烷基。)
作为萘系光敏助剂,可列举出4-甲氧基-1-萘酚、4-乙氧基-1-萘酚、4-丙氧基-1-萘酚、4-丁氧基-1-萘酚、4-己基氧基-1-萘酚、1,4-二甲氧基萘、1-乙氧基-4-甲氧基萘、1,4-二乙氧基萘、1,4-二丙氧基萘、1,4-二丁氧基萘等。
通过向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中配合萘系光敏助剂,与不配合其的情况相比,粘接剂的固化性提高。通过相对于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100质量份而配合0.1质量份以上的萘系光敏助剂,从而表现出这种效果。另一方面,若萘系光敏助剂的配合量变多,则在低温保管时产生析出等问题,因此,其量相对于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100质量份优选设为5质量份以下、进而,更优选设为3质量份以下。
(5-5)其它成分
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可以包含上述之外的其它成分。作为其它成分,可列举出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多元醇类、离子捕获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链转移剂、增粘剂、热塑性树脂、填充剂、流动调节剂、增塑剂、消泡剂、流平剂、色素、有机溶剂等。
(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的物性)
本发明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用于偏振片与透明树脂膜的贴合。在偏振片和透明树脂膜之中的至少一者的贴合面涂布该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后,隔着该粘接剂层而使两者重合,并使粘接剂固化。并且,为了提高在偏振片和/或透明树脂膜上的涂布适应性,优选该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的粘度低。具体而言,该光固化性粘接剂在25℃条件下的粘度优选为100mPa·sec以下。
此外,在使偏振片与保护膜之间的密合性提高方面,通过使该粘接剂固化而得到的粘接剂层的储能模量越高越优选。具体而言,该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固化物优选在80℃条件下具有1,000MPa以上的储能模量。
[偏振板]
本发明中,在偏振片的至少一个面上借助本发明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而贴合包含透明树脂的透明树脂膜,使该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固化而制成偏振板。
(偏振片)
偏振片由吸附取向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构成。构成偏振片的聚乙烯醇系树脂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得到。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可以为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之外,也可以为乙酸乙烯酯与能够与其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作为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它单体,可列举出例如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100摩尔%、优选为98~100摩尔%的范围。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进一步被改性,例如也可以使用被醛类改性的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优选为1,500~5,000的范围。
偏振片是经过对这样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使之吸附该二色性色素的工序、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硼酸水溶液处理的工序来制造的。
单轴拉伸可以在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前进行,也可以与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同时地进行,还可以在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后进行。在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后进行单轴拉伸的情况下,该单轴拉伸可以在硼酸处理前进行,也可以在硼酸处理中进行。此外,当然也可以在这些的多个阶段中进行单轴拉伸。为了进行单轴拉伸,可以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以单轴方式进行拉伸,也可以使用热辊以单轴方式进行拉伸。另外,可以是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是在利用溶剂溶胀了的状态下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4~8倍左右。
为了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进行染色,例如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即可。作为二色性色素,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碘或二色性有机染料。
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碘及碘化钾的水溶液中而染色的方法。该水溶液中的碘的含量通常是每100质量份水中为0.01~0.5质量份左右,碘化钾的含量通常是每100质量份水中为0.5~10质量份左右。该水溶液的温度通常是20~40℃左右,另外,在该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是30~300秒左右。
另一方面,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二色性有机染料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在含有水溶性的二色性有机染料的水溶液中而染色的方法。该水溶液中的二色性有机染料的含量通常是每100质量份水中为1×10-3~1×10-2质量份左右。该水溶液也可以含有硫酸钠等无机盐。该水溶液的温度通常是20~80℃左右,另外,在该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是30~300秒左右。
利用二色性色素进行染色后的硼酸处理是通过将经过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硼酸水溶液中而进行的。硼酸水溶液中的硼酸的含量通常是每100质量份水中为2~15质量份左右,优选为5~12质量份左右。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的情况下,该硼酸水溶液优选含有碘化钾。硼酸水溶液中的碘化钾的含量通常是每100质量份水中为2~20质量份左右,优选为5~15质量份。在硼酸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通常是100~1,200秒左右,优选为150~600秒左右,更优选为200~400秒左右。硼酸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50℃以上,优选为50~85℃。
硼酸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通常被水洗处理。水洗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将经过硼酸处理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水中而进行。水洗后被实施干燥处理,得到偏振片。水洗处理中的水的温度通常是5~40℃左右,浸渍时间通常是2~120秒左右。其后进行的干燥处理通常可以使用热风干燥机、远红外线加热器来进行。干燥温度通常是40~100℃。另外,干燥处理的时间通常是120~600秒左右。
偏振片的厚度可以设为3~30μm左右。
(透明树脂膜)
透明树脂膜只要是一直以来作为偏振板的保护膜而使用的树脂膜,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由以三乙酰基纤维素为代表的乙酰基纤维素系树脂膜、透湿度比三乙酰基纤维素低的树脂膜构成。三乙酰基纤维素的透湿度约为400g/m2/24hr左右。
一个优选方式中,在偏振片的至少一个面贴合的透明树脂膜由乙酰基纤维素系树脂构成。尤其是,在偏振片的一个面贴合的透明树脂膜也可以由配合有紫外线吸收剂的乙酰基纤维素系树脂构成。另一个优选方式中,在偏振片的至少一个面贴合的透明树脂膜由透湿度比三乙酰基纤维素低的树脂膜、例如透湿度为300g/m2/24hr以下的树脂膜构成。作为构成这种透湿度低的树脂膜的树脂,可列举出非晶性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链状聚烯烃系树脂等。这些之中,优选使用非晶性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和链状聚烯烃系树脂。再另一个优选方式中,在偏振片的一个面上,借助上述粘接剂层而贴合包含乙酰基纤维素系树脂的保护膜,在偏振片的另一个面同样地借助上述粘接剂层而贴合上述那样的包含透湿度低的透明树脂的保护膜。
乙酰基纤维素系树脂是纤维素中的羟基的至少一部分被乙酸酯化了的树脂,也可以是一部分被乙酸酯化、一部分被其他的酸酯化了的混合酯。作为乙酰基纤维素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三乙酰基纤维素、二乙酰基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
非晶性聚烯烃系树脂是具有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碳烯(别名二甲桥八氢萘)、或者在它们上键合有取代基的化合物之类的环状烯烃的聚合单元的聚合物,也可以是在环状烯烃上共聚链状烯烃和/或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而得的共聚物。在环状烯烃的均聚物、或者两种以上的环状烯烃的共聚物的情况下,因开环聚合而残留双键,因此对其加氢而得的物质一般被作为非晶性聚烯烃系树脂使用。其中,热塑性降冰片烯系树脂为代表物。
聚酯系树脂是通过二元酸与二元醇的缩聚而得到的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代表物。丙烯酸系树脂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要单体的聚合物,除了可以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均聚物之外,也可以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甲酯之类的丙烯酸酯、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等的共聚物。聚碳酸酯系树脂是在主链具有碳酸酯键(-O-CO-O-)的聚合物,通过双酚A与碳酰氯的缩聚而得到的产物为代表物。链状聚烯烃系树脂是以乙烯、丙烯那样的链状烯烃作为主要单体的聚合物,可以为均聚物、共聚物。其中,丙烯的均聚物、在丙烯中共聚有少量乙烯的共聚物为代表物。
这种透明树脂膜可以在与贴合于偏振片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具有硬涂层、防反射层、防眩层或抗静电层之类的各种表面处理层。包括形成有这种表面处理层的情况在内,保护膜的厚度可以设为5~150μm左右。其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此外优选为1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在制造偏振板时,在偏振片与透明树脂膜的贴合面中的一者或两者形成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的涂布层,借助该涂布层将偏振片与透明树脂膜贴合,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这样形成的未固化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的涂布层固化,将透明树脂膜固定在偏振片上。光固化性粘接剂的涂布层可以形成于偏振片的贴合面,也可以形成于透明树脂膜的贴合面。涂布层的形成可以利用例如刮板、线棒、模涂机、逗点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等各种涂布方式。此外,也可以采用一边将偏振片和透明树脂膜以两者的贴合面成为内侧的方式连续供给一边向它们之间流延粘接剂的方式。各涂布方式各自存在最佳的粘度范围,因此,使用溶剂来进行粘度调整也是有用的技术。为此的溶剂使用良好地溶解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而不降低偏振片的光学性能的溶剂,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以甲苯为代表的烃类、以乙酸乙酯为代表的酯类等有机溶剂。粘接剂层的厚度通常为20μm以下、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若粘接剂层变厚,则存在粘接剂的反应率降低、偏振板的耐湿热性恶化的倾向。
在将偏振片与透明树脂膜粘接时,对于两者的贴合面中的一者或两者,在形成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的涂布层之前,可以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处理、底漆处理或锚涂处理(アンカーコーティング処理)之类的易粘接处理。
为了对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的涂布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用的光源只要产生紫外线、电子射线、X射线等即可。尤其是,适合使用在波长400nm以下具有发光分布的例如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对于光固化性粘接剂的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强度根据每个目标组合物分别决定,没有特别限定,对于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活性化有效的波长区域的照射强度优选为5~3000mW/cm2。若对于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光照射强度过小,则反应时间变得过长,另一方面,若其光照射强度变得过大,则由灯所辐射的热和光固化性粘接剂的聚合时的发热而有可能发生光固化性粘接剂的黄变、偏振片的劣化。对于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光照射时间,根据每个要固化的组合物来分别控制,也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以使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的乘积所示的累积光量达到10~5,000mJ/cm2的方式进行设定。若对于光固化性粘接剂的累积光量过小,则存在来自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活性种的发生不充分、所得粘接剂层的固化变得不充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若想要增大该累积光量,则照射时间变得非常长,不利于提高生产率。
在偏振片的两面贴合透明树脂膜时,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从任意透明树脂膜侧进行均可,例如,在一个透明树脂膜含有紫外线吸收剂且另一个透明树脂膜不含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从不含紫外线吸收剂的透明树脂膜侧照射活性能量射线时,可有效地利用所照射的活性能量射线,提高固化速度,从这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层叠光学构件]
本发明的偏振板可以层叠偏振板以外的具有光学功能的光学层来制成层叠光学构件。典型而言,通过在偏振板的透明树脂膜借助粘接剂、粘合剂来层叠贴合光学层而制成层叠光学构件,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在偏振片的一个面按照本发明借助光固化性粘接剂而贴合透明树脂膜,并在偏振片的另一个面借助粘接剂、粘合剂而层叠贴合光学层。在后者的情况下,作为用于将偏振片和光学层贴合的粘接剂,若使用本发明中规定的光固化性粘接剂,则该光学层也可以同时成为本发明中规定的透明树脂膜。
若列举出向偏振板层叠的光学层的例子,则对于配置在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的偏振板而言,包括在该偏振板的与面向液晶单元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层叠的反射层、半透射反射层、光扩散层、聚光板、增亮膜等。此外,对于配置于液晶单元的前面侧的偏振板和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的偏振板中的任一者而言,也包括在该偏振板的面向液晶单元的一侧层叠的相位差膜等。
为了制成反射型的偏振板(光学构件)、半透射反射型的偏振板(光学构件)或扩散型的偏振板(光学构件)而分别设置反射层、半透射反射层或光扩散层。反射型的偏振板被用于使来自可视侧的入射光反射来进行显示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省略背光源等光源,因此容易将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此外,半透射型的偏振板被用于在亮处作为反射型、且在暗处用来自背光源的光进行显示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反射型偏振板的光学构件,例如可以在偏振片上的透明树脂膜附设包含铝等金属的箔、蒸镀膜而形成反射层。作为半透射型的偏振板的光学构件,可以通过将上述反射层制成半反射镜、或者将含有珠光颜料等而显示光透射性的反射板粘接于偏振板来形成。另一方面,作为扩散型偏振板的光学构件使用例如对偏振板上的透明树脂膜实施消光处理的方法、涂布含有微粒的树脂的方法、将含有微粒的膜进行粘接的方法等各种方法而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结构。
进而,也可以形成作为反射扩散两用偏振板而发挥作用的光学构件,在该情况下,可以采用例如在扩散型偏振板的微细凹凸结构面设有反映了该凹凸结构的反射层等的方法。微细凹凸结构的反射层通过漫反射而使入射光扩散,具有防止指向性、眩光、可以抑制明暗不均等优点。此外,含有微粒的树脂层、膜还具有使入射光及其反射光在透过含有微粒的层时被扩散,可抑制明暗不均等优点。反映了表面微细凹凸结构的反射层可通过利用例如真空蒸镀、离子镀或溅射之类的蒸镀、镀敷等方法而将金属直接附设至微细凹凸结构的表面来形成。为了形成表面微细凹凸结构而配合的微粒可以是例如平均粒径为0.1~30μm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镉、氧化锑之类的无机系微粒;交联或非交联的聚合物之类的有机系微粒等。
聚光板是以光路控制等为目的而使用的构件,可以以棱镜阵列片、透镜阵列片或附设网点的片的形式形成等。
增亮膜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为目的而使用的膜,作为其例子,可列举按照将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互不相同的薄膜层叠多片而使反射率产生各向异性的方式设计的反射型偏振分离片、将胆甾醇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膜或其取向液晶层支撑于膜基材上而得的圆偏振分离片等。
另一方面,作为光学层而发挥作用的上述相位差膜以基于液晶单元的相位差补偿等为目的来使用。作为其例子,可列举出包含各种塑料的拉伸膜等的双折射性膜、取向固定有盘状液晶或向列液晶的膜、在膜基材上形成有上述液晶层的膜等。当在膜基材上形成液晶层的情况下,作为膜基材,优选使用三乙酰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膜。
作为形成双折射性膜的塑料,可列举出例如非晶性聚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丙烯之类的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芳酯、聚酰胺等。拉伸膜可以为用单轴、双轴等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后的膜。需要说明的是,相位差膜可以以宽光带化等光学特性的控制为目的而组合使用2片以上。
在层叠光学构件中,包含相位差膜作为偏振板以外的光学层的层叠光学构件在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可有效地进行光学保障,因此优选使用。相位差膜的相位差值(面内和厚度方向)只要根据所应用的液晶单元选择最佳的相位差值即可。
层叠光学构件可以通过将偏振板和根据使用目的从上述的各种光学层选择的1层或2层以上组合而制成2层或3层以上的层叠体。在该情况下,形成层叠光学构件的各种光学层使用粘接剂、粘合剂而与偏振板进行一体化,为此所使用的粘接剂、粘合剂只要良好地形成粘接剂层、粘合剂层,则并无特别限定。从粘接作业的简便性、防止光学应变的发生等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粘合剂(也称作压敏粘接剂)。粘合剂可以使用以丙烯酸系聚合物、硅酮系聚合物、聚酯、聚氨基甲酸酯、聚醚等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其中,优选选择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那样的光学透明性优异、保持适度的湿润性和聚集力、与基材的粘接性也优异、进而具有耐候性和耐热性等、在加热、加湿的条件下不发生浮起、剥落等剥离问题的粘合剂。在丙烯酸系粘合剂中,将具有甲基、乙基、丁基等碳数为20以下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和包含(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等的含有官能团的丙烯酸系单体按照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以下的方式配合而得到的重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上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基础聚合物有用。
粘合剂层在偏振板上的形成可以通过例如如下方式来进行:在甲苯、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中溶解或分散粘合剂组合物而制备10~40质量%的溶液,将其直接涂布在偏振板上的方式;预先在防护膜上形成粘合剂层,将其转印至偏振板上的方式等。粘合剂层的厚度根据其粘接力等来决定,适合为1~50μm左右的范围。
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向粘合剂层中配合包含玻璃纤维、玻璃珠、树脂珠、金属粉、其它无机粉末等的填充剂,颜料,着色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紫外线吸收剂包括水杨酸酯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镍络合盐系化合物等。
层叠光学构件可以配置于液晶单元的单侧或两侧。所使用的液晶单元是任意的,可以使用例如以薄膜晶体管型为代表的有源矩阵驱动型的液晶单元、以超扭曲向列型为代表的简单矩阵驱动型的液晶单元等各种液晶单元而形成液晶显示装置。层叠光学构件与液晶单元的粘接通常使用与上述相同的粘合剂。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例中,表示含量或使用量的%和份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为质量基准。此外,在以下的例子中使用的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和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下所示,以下以各自的符号来表示。
(合成例1)
式(a1-3)所示的化合物的合成
通过WO2014/157498所述的方法来合成下述式(a1-3)所示的化合物,利用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提纯。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251
需要说明的是,液相色谱法的条件如下所示。
环氧化物(a1)的分离利用液相色谱法来实施。
(分析条件)
测定装置:LC-20+FRC-10A[(株)岛津制作所制]
柱:ZORBAX SB-C18(5μm、9.4×150mm)
柱温度:40℃
流动相:A:水、B:乙腈
梯度:0分钟A=90%、B=10%
30分钟A=0%、B=100%
35分钟A=0%、B=100%
35.1分钟A=90%、B=10%
50分钟停止(总分析时间为50分钟)
流量:5.0mL/分钟
检测:紫外吸收检测器(波长:254nm)
(A)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
(a1-1)Synnovator Product List公司制的7-氧杂双环[4.1.0]庚烷-3-甲醇〔上述式(I)中,R1=CH2OH的化合物〕
(a1-2)Synasia公司制的Syna-Epoxy30〔上述式(I)中,R1=CH2OCOC2H5的化合物〕
(a1-3)利用上述合成例而合成的式(a1-3)所示的化合物
(a2)3,4-环氧环己烷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基酯〔上述式(II)中,R2=R3=H、Z1=-COOCH2-的化合物〕、
(a3)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上述式(III)中,Z2=-CH2C(CH3)2CH2-的化合物〕、
(a4)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基醚(Nagase ChemteX公司制的EX121)
(B)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表中简写为“引发剂”)
(b1)式(B1)所示的化合物与式(B2)所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碳酸亚丙酯的50%溶液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261
[实施例1~3和比较例1]
(1)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的制备
将上述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和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以表1所示的配合比例(单位为份)进行混合后,进行脱泡而制备光固化性粘接剂液。需要说明的是,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为固体成分量的值。
【表1】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271
(2)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在25℃条件下的粘度的测定
针对上述(1)中制备的各种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粘接剂液),使用东机产业(株)制的E型粘度计“TVE-25L”,测定温度25℃条件下的粘度(mPa·s)。将结果示于表2。
(3-1)偏振片的制造
将厚度60μm的长条的聚乙烯醇(PVA)原材膜〔(株)Kuraray制的商品名“KurarayVinylon VF-PE#6000”、平均聚合度为2400、皂化度为99.9摩尔%以上〕一边从卷筒卷出一边连续搬运,在包含30℃纯水的溶胀浴中以79秒的停留时间进行浸渍(溶胀工序)。其后,将从溶胀浴拉出的膜在碘化钾/硼酸/水为1/0.3/100(重量比)的包含碘的30℃染色浴中以123秒的停留时间进行浸渍(染色工序)。接着,将从染色浴拉出的膜在碘化钾/硼酸/水为11/3.8/100(重量比)的53℃的第一交联浴中以44秒的停留时间进行浸渍,接着,在碘化钾/硼酸/水为11/3.8/100(重量比)的40℃的第二交联浴中以6秒的停留时间进行浸渍(交联工序)。在染色工序和交联工序中,通过浴中的辊间拉伸进行纵向单轴拉伸。以原材膜为基准的总拉伸倍率设为5.65倍。
(3-2)偏振板的制作
准备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厚度60μm的三乙酰基纤维素树脂(TAC)膜和包含降冰片烯系树脂(COP:环烯烃聚合物)的厚度50μm的相位差膜〔商品名“ZEONOR”、日本ZEON公司制〕。对厚度60μm的三乙酰基纤维素树脂膜和厚度50μm的相位差膜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在其电晕放电处理面上,使用粘接剂涂布装置将(1)中制备的各粘接剂液分别涂布于各个膜的单面。将各膜的涂布面分别贴合于上述(3-1)中制造的偏振片,照射总累积光量为约350mJ/cm2(基于测定器:Fusion UV公司制UV Power Puck II的测定值)的紫外线(UVA)。
(4)密合性
将上述(3)中制作的偏振板裁切成长度200mm×宽度25mm的大小。然后,在厚度60μm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膜侧设置丙烯酸系的粘合剂层,制成用于测定厚度60μm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膜与偏振片之间的剥离强度的试验片。将试验片的粘合剂层贴合于玻璃板,在偏振片与粘合剂侧的保护膜(厚度60μm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膜)之间放入刀具的刀刃,沿着长度方向从端部剥离30mm,将该剥离的部分用试验机的夹持部夹住。将该状态的试验片在温度23℃和相对湿度55%的气氛中按照JIS K 6854-2:1999“粘接剂-剥离粘接强度试验方法-第2部分:180度剥离”,以夹具移动速度300mm/分钟进行180度剥离试验,求出不包括夹持部30mm在内的170mm长度范围的平均剥离力。将结果示于表2。
【表2】
Figure BDA0002291509100000281
如表2所述,使用了本发明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的偏振板具有良好的密合性。

Claims (8)

1.一种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其包含以下的(A)和(B):
(A)包含下述式(I)所示的环氧化合物的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
(B)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Figure FDA0004034429860000011
式(I)中,R1表示具有至少1个羟基的碳数1~8的烷基、任选被至少1个以上酯键中断的总碳数2~8的烷基酯、羟基、羧基、下式(Ia)所示的基团或式(Ib)所示的基团,其中,上述具有至少1个羟基的碳数1~8的烷基所包含的-CH2-任选被置换成酯键,
Figure FDA0004034429860000012
X1、X2、X11和X12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数1~3的烷烃二基,
Y1和Y11各自独立地表示环己酮基或碳数3~8的环状饱和烃基,该环己酮基或碳数3~8的环状饱和烃基任选具有羟基、碳数2~8的烷基羰基氧基、碳数1~6的烷基,该烷基所包含的-CH2-任选被置换成-C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其中,
相对于(A)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100质量份,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含有(B)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1质量份~10质量份,
所述光阳离子固化性成分以其整体量作为基准,含有(A1)式(I)所示的环氧化合物0.1质量%~20质量%、(A2)下述式(II)所示的脂环式二环氧化合物50质量%~90质量%,
Figure FDA0004034429860000013
式(II)中,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6的烷基,在烷基的碳数为3以上的情况下,任选具有脂环结构;
Z1表示氧原子、碳数1~6的烷烃二基或下式(IIa)~(IId)中任一者所示的二价基团,
Figure FDA0004034429860000021
/>
此处,Y2~Y5分别表示碳数1~20的烷烃二基,在碳数为3以上的情况下,任选具有脂环结构;
a和b分别表示0~20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其还含有(A3)下述式(III)所示的脂肪族二缩水甘油基化合物1质量%~70质量%,
Figure FDA0004034429860000022
式(III)中,Z2表示碳数3~8的支链亚烷基或式-CmH2m-Z3-CnH2n-所示的二价基团,此处,-Z3-表示-O-、-CO-O-或-O-CO-,m和n中的一者表示1以上的整数、另一者表示2以上的整数,两者的合计为8以下,且CmH2m和CnH2n中的一者表示支链的二价饱和烃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其还含有0.1质量份~5质量份的选自下述式(IVa)所示的蒽系化合物或式(IVb)所示的萘系化合物中的一种以上化合物,
Figure FDA0004034429860000023
式(IVa)中,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2~12的烷氧基烷基,R6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6的烷基,
Figure FDA0004034429860000031
式(IVb)中,R7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碳数1~6的烷基。
5.一种光固化粘接剂层,其由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形成。
6.一种层叠体,其是按照偏振片、粘接剂层、透明树脂膜的顺序层叠的,
所述粘接剂层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固化粘接剂层。
7.一种层叠光学构件,其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体与其它光学层的层叠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叠光学构件,其中,所述其它光学层包含相位差膜。
CN201911181980.9A 2018-11-30 2019-11-27 光固化性粘接剂、偏振板和层叠光学构件 Active CN1112538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4755 2018-11-30
JP2018224755 2018-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3893A CN111253893A (zh) 2020-06-09
CN111253893B true CN111253893B (zh) 2023-03-28

Family

ID=70948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81980.9A Active CN111253893B (zh) 2018-11-30 2019-11-27 光固化性粘接剂、偏振板和层叠光学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00066222A (zh)
CN (1) CN111253893B (zh)
TW (1) TWI8191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8173B (zh) * 2019-08-26 2020-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CN113717350B (zh) * 2021-08-19 2024-02-23 浙江福斯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光固化组合物、封装结构和半导体器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3183A (zh) * 2009-06-15 2010-12-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37112A (zh) * 2009-06-26 2011-01-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及使用了该偏振板的层叠光学构件
JP2015140374A (ja) * 2014-01-28 2015-08-03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放射線硬化性組成物、接着剤、及び偏光板
JP2016118779A (ja) * 2015-12-09 2016-06-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接着剤、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積層光学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6270B2 (ja) 2003-02-12 2009-07-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その製造法、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448024B2 (ja) 2007-03-15 2014-03-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接着剤、該光硬化性接着剤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7110951A1 (ja) * 2015-12-25 2017-06-29 株式会社Adeka 硬化性組成物、その硬化方法、これにより得られる硬化物
JP6408046B2 (ja) * 2016-02-17 2018-10-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接着剤、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積層光学部材
CN109416430A (zh) * 2016-07-21 2019-03-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3183A (zh) * 2009-06-15 2010-12-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37112A (zh) * 2009-06-26 2011-01-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及使用了该偏振板的层叠光学构件
JP2015140374A (ja) * 2014-01-28 2015-08-03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放射線硬化性組成物、接着剤、及び偏光板
JP2016118779A (ja) * 2015-12-09 2016-06-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接着剤、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積層光学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9142B (zh) 2023-10-21
KR20200066222A (ko) 2020-06-09
CN111253893A (zh) 2020-06-09
TW202031847A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79467B1 (ko) 광 경화성 접착제, 편광판 및 적층 광학 부재
KR102155921B1 (ko) 광경화성 접착제,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편광판, 적층 광학 부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7076907B (zh) 光固化性胶粘剂以及使用该光固化性胶粘剂的偏振板、层叠光学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707935B (zh) 偏光板及積層光學構件
KR101752034B1 (ko) 광 경화성 접착제를 사용한 편광판 및 적층 광학 부재
CN111253893B (zh) 光固化性粘接剂、偏振板和层叠光学构件
JP7375506B2 (ja) 光硬化性接着剤、偏光板および積層光学部材
TWI605286B (zh) 偏光板之套組及液晶面板
JP2022104558A (ja) 偏光板
CN107090259B (zh) 光固化性胶粘剂、以及使用其的偏振板及层叠光学构件
JP5966310B2 (ja) 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光学部材
TW202035123A (zh) 偏光板
WO2022145369A1 (ja) 偏光板
CN108474896B (zh) 光固化性粘接剂、以及使用了该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偏振板及层叠光学构件
CN111221067A (zh) 偏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