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6638A - 组装型梁模具 - Google Patents
组装型梁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36638A CN111236638A CN201911192636.XA CN201911192636A CN111236638A CN 111236638 A CN111236638 A CN 111236638A CN 201911192636 A CN201911192636 A CN 201911192636A CN 111236638 A CN111236638 A CN 1112366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ide plate
- lower plate
- coupling
- be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4—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lintels, beams, or transoms to be encased separately;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02—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 E04C3/29—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built-up from par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i.e. composite structures
- E04C3/293—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built-up from par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i.e. composite structures the materials being steel and concre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组装型梁模具。更详细而言,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板,所述下部板包括第一板材、在所述第一板材的两侧端向上部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一下部板曲折部和第二下部板曲折部及在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和第二下部板曲折部的上端向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一下部板结合部和第二下部板结合部;就所述第一侧板部及第二侧板部而言,所述第一侧板结合部及第二侧板结合部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下部板结合部及第二下部板结合部,竖立于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及第二下部板曲折部的上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装型梁模具。
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构成得仅通过将下部板的第一下部板结合部及第二下部板结合部与第一侧板部的第一侧板结合部及第二侧板的第二侧板结合部进行结合便能够彼此简便地组装,提高现场的施工性的组装型梁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为了将在短期时间具有流动性的混凝土制成既定形态及尺寸,直至混凝土在某种程度上养生时为止而临时安装的结构物,这种模具一般在进行混凝土养生之后拆除。
以往模具包括与混凝土相接的挡板和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梁、腰梁、模板拉杆等构成,不仅材料需要过多,而且存在模具组装及拆解需相当多时间的问题。另外,模具由于自重相当大,因而组装及拆解材料的作业伴随着危险性,在铁制模具的情况下,由于自重,不仅需利用起重机等移动装备进行组装及拆解,而且存在初期投资费用昂贵的问题。
如上所述,模具施工所需材料及施工量的增加,成为工程费及工程时间增加的主要原因,模具的安装作业和拆解作业是占据全体混凝土工程的工程费和工程时间极大部分的繁琐工序。
而且,模具由于一次灌注的混凝土的量多,因而对模具造成极大压力。因此,迫切要求一种不发生因混凝土侧压导致的模具变形或崩溃所引起的安全事故的永久模具。
作为与此相关的技术之一,注册专利第10-0954447号公开了一种梁结构用模具。
图1是显示以往梁结构用模具的图。如果参照附图1来说明以往的梁结构用模具,其特征在于,结合于下部板的第一、第二侧板分别由制成品构成,提高了施工性。
如果具体说明所述以往梁结构用模具,包括:下部板130,所述下部板130为具有与正在施工的梁结构物长度对应的长度的长方形形状,形成有第一压边筋131;第一、第二侧板110、120,所述第一、第二侧板110、120具有与所述下部板130长度对应的长度,下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下部板130的两侧端部,分别竖立于所述下部板130的两侧,沿宽度方向曲折地形成;多个水平加强板150,所述多个水平加强板150沿所述下部板130的长度方向水平地相互隔开排列,两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第二侧板110、120的内侧面;多个第一支撑构件141,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构件141在从所述第一侧板110向内部方向邻接的位置,沿所述下部板130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竖立,一端部固定于所述下部板130,另一端部延长得比所述第一侧板110的上端向上部露出;及多个第二支撑构件142,其在从所述第二侧板120向内部方向邻接的位置,沿所述下部板130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竖立,一端部固定于所述下部板130,另一端部延长得比所述第二侧板120的上端向上部露出。
但是,所述以往技术存在由于第一、第二侧板110、120在工厂制作成制成品并配送到现场,因而存在移动性下降的问题,由于需根据各个现场重新设置、制作第一、第二侧板110、120的大小,因而存在直至投入初期施工的时间较长的问题。
另外,所述以往技术由于是第一、第二侧板110、120在工厂制作成制成品产配送到现场的工序,因而存在难以立即应对现场的施工问题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954447号(2010年04月15日)
(专利文献0002)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228634号(2013年01月25日)
(专利文献0003)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384609号(2014年04月07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课题而研发的,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型梁模具,构成得仅通过将下部板的第一下部板结合部及第二下部板结合部与第一侧板部的第一侧板结合部及第二侧板的第二侧板结合部进行结合便能够彼此简便地组装,提高现场的施工性。
旨在解决如上所述课题的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型梁模具的特征在于,包括:下部板,所述下部板包括第一板材、在所述第一板材的两侧端向上部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一下部板曲折部和第二下部板曲折部及在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和第二下部板曲折部的上端向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一下部板结合部和第二下部板结合部;一个或多个第一侧板部,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侧板部包括以与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的上端对应的长度形成的第二板材、在所述第二板材的上端向所述第一板材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一侧板延长部及在所述第二板材的下端向所述第一板材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一侧板结合部;及一个或多个第二侧板部,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侧板部包括以与所述第二下部板曲折部的上端对应的长度形成的第三板材、在所述第三板材的上端向所述第一板材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二侧板延长部及在所述第三板材的下端向所述第一板材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二侧板结合部;就所述第一侧板部及第二侧板部而言,所述第一侧板结合部及第二侧板结合部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下部板结合部及第二下部板结合部,竖立于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及第二下部板曲折部的上部。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板,包括在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与第二下部板曲折部之间向上部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第三下部板曲折部,在所述第一侧板部,包括在所述第一侧板延长部及第一侧板结合部之间向所述第一板材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第一侧板曲折部,在所述第二侧板部,包括在所述第二侧板延长部及第二侧板结合部之间向所述第一板材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第二侧板曲折部。
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第一侧板曲折部及第二侧板曲折部中某一个或多个在一面配备有以超过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第一侧板曲折部及第二侧板曲折部中某一个或多个的一端至另一端长度的长度形成的第一辊,在另一面配备有以未达到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第一侧板曲折部及第二侧板曲折部中某一个或多个的一端至另一端长度地形成的第二辊,在这种状态下,被所述第一辊及第二辊所压迫,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第一侧板曲折部及第二侧板曲折部中某一个或多个的末端形成得比除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第一侧板曲折部及第二侧板曲折部中某一个或多个的末端之外部分更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构件,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构件安装于从所述第一板材沿内侧方向隔开的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板材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安装;及多个第二支撑构件和第三支撑构件,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构件和第三支撑构件分别安装于从所述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向所述第一板材内侧方向隔开的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板材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安装。
另外,其特征在于,以中心为基准,在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第一侧板曲折部及第二侧板曲折部中某一者相接的螺丝槽,以中心为基准,在另一侧还包括:多个连结板,所述多个连结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第二支撑构件及第三支撑构件中某一者插入的插入槽;及多个连结螺丝,所述多个连结螺丝以通过所述螺丝槽贯通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第一侧板曲折部及第二侧板曲折部中某一者的方式螺合,连接所述连结板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第一侧板曲折部及第二侧板曲折部中某一者。
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槽构成沿所述连结板的长度方向并排形成有以圆形形状形成的第一结合槽及第二结合槽,且所述第一结合槽的直径至少大于所述第二结合槽直径地形成,所述第一结合槽及第二结合槽之间以所述第一结合槽与第二结合槽彼此外切的方式开口,所述连结螺丝的直径以从下部向上部方向越来越逐渐增大的圆锥形状形成,所述连结板随着所述连结螺丝逐渐连结于所述螺丝槽而从所述第一结合槽向第二结合槽方向逐渐移动。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结板,形成有从所述插入槽向所述连结板的一侧方向开口的开口部,且所述开口部向所述螺丝槽方向倾斜地形成。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的上端与第一下部板结合部之间、所述第二下部板曲折部的上端与第二下部板结合部之间、所述第二板材的上端与第一侧板延长部之间及第三板材的上端与第二侧板延长部之间,形成有向上部方向及下部方向中某一方向凸出的第一位置设置部,在所述第二板材的下端与第一侧板结合部之间及第三板材的下端与第二侧板结合部之间,形成有向上部方向或下部方向中某一方向,与所述第一位置设置部对应地凸出的第二位置设置部。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型梁模具,具有构成得仅通过将下部板的第一下部板结合部及第二下部板结合部与第一侧板部的第一侧板结合部及第二侧板的第二侧板结合部进行结合便能够彼此简便地组装,提高现场的施工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以往梁结构用模具的图。
图2a至图2d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图。
图3a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实施状态的立体图。
图3b是显示图3a的A的放大图。
图3c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实施状态的图。
图4a至图4c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第三下部板曲折部的图。
图5a至图5d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第一侧板曲折部及第二侧板曲折部的图。
图5e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第一侧板曲折部及第二侧板曲折部被第一辊及第二辊压迫的状态的图。
图6a至图6d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第一支撑构件、第二支撑构件及第三支撑构件的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空气孔的图。
图8a至图8e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连结板及连结螺丝的图。
图9a至图9c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第一位置设置部及第二位置设置部的图。
【附图标记】
10:下部板 11:第一板材
12:第一下部板曲折部 12a:第一下部板结合部
13:第二下部板曲折部 13a:第二下部板结合部
14:第三下部板曲折部 15:空气孔
20:第一侧板部 21:第二板材
22:第一侧板延长部 23:第一侧板结合部
24:第一侧板曲折部
30:第二侧板部 31:第三板材
32:第二侧板延长部 33:第二侧板结合部
34:第二侧板曲折部
40:连结板 41:螺丝槽
42:插入槽 42a:开口部
60:连结螺丝 61:连结螺丝
71:第一支撑构件 73:第二支撑构件
75:第三支撑构件 77:第四支撑构件
79:加强构件
81:第一位置设置部 83:第二位置设置部
91:第一辊 93:第二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施加多样的变更,可以拥有多种实施例,在附图中示例性地图示特定实施例并详细说明。但是,这并非要把本发明限定于特定的实施形态,应理解为包括在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内包含的所有变更、均等物以及替代物。
在提及某种构成要素“连接于”或“接入于”另一构成要素时,应理解为既可以是直接连接于或接入于该另一构成要素,也可以在中间还存在其他构成要素。
相反,当言及某种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接续”于另一构成要素时,应理解为在中间不存在其它构成要素。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用于说明特定的实施例,并非要限定本发明之意。只要在文理上未明确地表示不同,单数的表现包括复数的表现。在本申请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应理解为,是要指定存在在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工序、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不预先排除一个或其以上的其它特征或数字、工序、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只要未不同地定义,包括技术的或科学的术语在内,此处使用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意义相同的意义。与一般使用的字典定义的内容相同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的文理上具有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只要在本申请中未明确定义,不得过于地或过度地解释为形式上的意义,只要在本申请中未明确定义,不得过于地或过度地解释为形式上的意义。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在此之前,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得限定为通常的或词典的意义进行解释,应立足于“发明人为了以最佳方法说明其自身的发明而可以适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的原则,只解释为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意义和概念。另外,就使用的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而言,如果没有不同的定义,则具有该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义,在下述说明及附图中,省略对可能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要旨的公知功能及构成的说明。下面介绍的附图是为了能够充分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传递本发明的思想而作为示例提供的。因此,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提示的附图,还可以以其它形态具体化。另外,在通篇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号代表相同的构成要素。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相同的构成要素不论在何处,尽可能用相同的标号代表。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成得仅通过将下部板的第一下部板结合部及第二下部板结合部与第一侧板部的第一侧板结合部及第二侧板的第二侧板结合部进行结合便能够彼此简便地组装,提高现场的施工性的组装型梁模具。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进行详细说明。
图2a至图2d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图,图3a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实施状态的立体图,图3b是显示图3a的A的放大图,图3c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实施状态的图,图4a至图4c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第三下部板曲折部的图,图5a至图5d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第一侧板曲折部及第二侧板曲折部的图,图5e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第一侧板曲折部及第二侧板曲折部被第一辊及第二辊压迫的状态的图,图6a至图6d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第一支撑构件、第二支撑构件及第三支撑构件的图,图7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空气孔的图。
根据附图2a至附图7,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包括:下部板10,所述下部板10包括第一板材11、在所述第一板材11的两侧端向上部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一下部板曲折部12和第二下部板曲折部13及在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12和第二下部板曲折部13的上端向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和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一个或多个第一侧板部20,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侧板部20包括以与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12的上端对应的长度形成的第二板材21、在所述第二板材21的上端向所述第一板材11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在所述第二板材21的下端向所述第一板材11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一侧板结合部23;及一个或多个第二侧板部30,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侧板部30包括以与所述第二下部板曲折部13的上端对应的长度形成的第三板材31、在所述第三板材31的上端向所述第一板材11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二侧板延长部32及在所述第三板材31的下端向所述第一板材11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二侧板结合部33。
此时,就所述第一侧板部20及第二侧板部30而言,所述第一侧板结合部23及第二侧板结合部33可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及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竖立于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12及第二下部板曲折部13的上部。
这种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可以在所述下部板10的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及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结合有所述第一侧板部20的第一侧板结合部23及第二侧板部30的第二侧板结合部33,构成梁模具形状,向所述梁模具形状中灌注混凝土,使得保持形状既定期间,从而可以形成梁结构物。
所述下部板10可以以具有与施工的梁结构物的长度对应的长度的矩形形状形成。这种所述下部板10是成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基础的构成,为了保持结构物的强度,可以以在聚酯、胶合板及钢材中选择的某一种或由多种组合构成的材质构成。
另外,在所述下部板10,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12与第二下部板曲折部13之间向上部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在所述第一侧板部20,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第一侧板结合部23之间向所述第一板材11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第一侧板曲折部24,在所述第二侧板部30,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二侧板延长部32及第二侧板结合部33之间向所述第一板材11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第二侧板曲折部34。
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使得在加强所述下部板10强度的同时,与后述第一支撑构件71紧密结合,所述第一侧板曲折部24使得在加强所述第一侧板部20强度的同时,与后述第二支撑构件73紧密结合,所述第二侧板曲折部34使得在加强所述第二侧板部30强度的同时,与后述第三支撑构件75紧密结合。
这种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可以根据施工环境而以多样方法形成,例如以焊接或螺栓连结方式连接另外的加强构件等。
不过,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下部曲折部14的形状可以构成得通过将所述第一板材11向上部方向折弯,形成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的一面14a,再将所述第一板材11向下部方向折弯,形成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的另一面14b而构成,这种所述第三下部曲折部14的形状可以使得在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71结合的同时,提高所述第一板材11的刚性。
此时,所述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与所述第三下部曲折部14一样,可以分别由所述第二板材21及第三板材31折弯,构成所述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的形状,这种所述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的形状可以使得在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73及第三支撑构件75结合的同时,提高所述第一侧板部20及第二侧板部30的刚性。
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可以分别向与所述第一板材11、第二板材21及第三板材31构成直角的方向形成,为了施工环境或确保所述第一板材11、第二板材21及第三板材31的刚性,可以向发生重力的下部方向倾斜地形成。
而且,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的一面14a和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的另一面14b可以彼此平行地构成,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可以左右对称地构成。
另外,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可以在一面配备有以超过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的一端至另一端长度的长度形成的第一辊91,在另一面配备有以未达到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的一端至另一端长度地形成的第二辊93,在这种状态下,被所述第一辊91及第二辊93所压迫,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末端形成得比除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的末端之外部分更厚。
即,配备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另一端并对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进行压迫的所述第二辊93,以未达到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一端至另一端长度的长度形成,从而与所述第一辊91重叠的部分实现完全压迫,超过未达到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长度的第二辊93的部分,在偏向所述第二辊93配备的另一面方向的同时,只被第一辊91所压迫。
此时,所述第一辊91及第二辊93在压迫竖立于所述第一板材11两侧端的第一侧板部20的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部30的第二侧板曲折部34时,所述第一辊91配备于所述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的上部,所述第二辊93配备于所述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的下部,构成得使所述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的末端在偏向所述第二辊93配备的下部方向的同时被压迫,借助于重力而与混凝土更坚固地固定。
这种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形状,可以使得在提高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曲折部分强度,即在提高末端强度的同时防止漏水。
所述第一侧板部20及第二侧板部30在分别由多个构成的情况下,在另一第二板材21a的下端形成的第一侧板结合部23a插入于在所述第二板材21的上端形成的第一侧板延长部22,在另一第三板材31a的下端形成的第二侧板结合部33a插入于在所述第三板材31的上端形成的第二侧板延长部32,从而所述第一侧板部20与另一第一侧板部20a及所述第二侧板部30与另一第二侧板部30a可以紧密连结。
此时,由于构成得可以在现场调节所述第一侧板部20及第二侧板部30的个数,因而可以根据施工环境,调节可借助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而形成的梁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中,可以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构件71,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构件71安装于从所述第一板材11向内侧方向隔开的位置,且沿着所述第一板材11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安装;及多个第二支撑构件73和第三支撑构件75,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构件73和第三支撑构件75分别安装于从所述第二板材21及第三板材31向所述第一板材11的内侧方向隔开的位置,且沿着所述第一板材11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安装。
这种所述第一支撑构件71、第二支撑构件73及第三支撑构件75可以由传力杆(Dowel-Bar)构成,分别配备于从所述第一板材11、第二板材21及第三板材31隔开但比较邻接的位置,可以在使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与混凝土彼此良好连结的同时,提高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刚性。
此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73及第三支撑构件75根据施工环境,分别比所述第二板材21及第三板材31更长地形成,可以构成得露出到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上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支撑构件71、第二支撑构件73及第三支撑构件75虽然以各个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根据施工环境,一个构成也可以制作成“U”形状构成。
在本发明的第一支撑构件71、第二支撑构件73及第三支撑构件75结合并施工的情况下,也可以配备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构件71、第二支撑构件73及第三支撑构件75与所述第一板材11、第二板材21及第三板材31的另外的连结板40,在配备所述连结板40的情况下,所述下部板10的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及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与所述第一侧板部20的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第一侧板结合部23、所述第二侧板部30的第二侧板延长部32及第二侧板结合部33的形态,只能以向下部弯曲的形态形成。
所述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第二侧板延长部32可以以在彼此相同大小的槽或凸起中选择的某一种形成,所述第一侧板结合部23及第二侧板结合部33可以以彼此相同大小的槽或凸中的、与所述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第二侧板延长部32对应的某一种形成。
即,例如在所述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第二侧板延长部32以槽形状形成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侧板结合部23及第二侧板结合部33可以以能够插入于所述以槽形状形成的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第二侧板延长部32的凸起形状形成,在所述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第二侧板延长部32以凸起形状形成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侧板结合部23及第二侧板结合部33可以以可供所述以凸起形状形成的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第二侧板延长部32插入的槽形状形成。
这种所述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第二侧板延长部32与所述第一侧板结合部23及第二侧板结合部33的结合结构,可以根据施工环境而以多样方法实现。
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可以包括连结螺丝61,当在所述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第二侧板延长部32中选择的某一者与在所述第一侧板结合部23及第二侧板结合部33中选择的某一者结合时,所述连结螺丝61将他们彼此连结。
所述连结螺丝61例如在所述第一侧板结合部23及第二侧板结合部33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及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的情况下,配备一对连结螺丝61,构成得分别使所述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与第一侧板结合部23结合,使所述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与第二侧板结合部33结合。
此时,所述连结螺丝61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71、第二支撑构件73及第三支撑构件75一样构成多个,可以沿着在所述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第二侧板延长部32中选择的某一个与在所述第一侧板结合部23及第二侧板结合部33中选择的某一个的结合部位的长度方向,隔开既定间隔连结。
在所述下部板10可以形成有空气孔15,所述空气孔15沿所述第一板材11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形成多个,用于使浇注混凝土时在内部存在的空气排出。
所述空气孔15可以由多个构成,沿所述下部板10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隔开既定间隔,以多样的大小形成,从而构成得发挥通气孔(Air Vent)作用。
在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中,可以还包括第四支撑构件77,所述第四支撑构件77构成得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板材2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板材31,当浇注混凝土时,使所述第二板材21与第三板材31的宽度固定,防止发生变形,从而防止所述第二板材21与第三板材31张开。
所述第四支撑构件77可以沿所述第二板材21及第三板材31的高度方向相互隔开配备多个,可以沿所述第一板材11的长度相互隔开配备多个。
另外,所述第四支撑构件77可以以扁条(Flat Bar)形态构成,可以大致以90mm~110mm宽度构成。
特别是在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中,可以包括加强构件79,所述加强构件79对连接所述第二板材21及第三板材31的多个第四支撑构件77中位于最上部的多个第四支撑构件77进行连接,所述加强构件79可以构成得加强所述多个第四支撑构件77间的刚性。
图8a至图8e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连结板及连结螺丝的图。
根据附图8a至附图8e,在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中,以中心为基准,在一侧可以形成有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者相接的螺丝槽41,以中心为基准,在另一侧可以包括:多个连结板40,所述多个连结板40形成有供所述第一支撑构件71、第二支撑构件73及第三支撑构件75中某一者插入的插入槽42;及多个连结螺丝60,所述多个连结螺丝60以通过所述螺丝槽41贯通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者的方式螺合,连接所述连结板40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者。
更详细而言,所述多个连结板40及多个连结螺丝60可以分别连结所述第一支撑构件71和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连结所述第二支撑构件73和第一侧板曲折部24,连结所述第三支撑构件75和第二侧板曲折部34,所述多个连结板40及多个连结螺丝60可以按照与沿所述下部板10的长度方向配备的所述第一支撑构件71、第二支撑构件73及第三支撑构件75的个数对应的个数配备。
即,所述多个连结板40及多个连结螺丝60构成得分别连接从所述下部板10的第一板材11延长的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与第一支撑构件71,连接从所述第一侧板部20的第二板材21延长的第一侧板曲折部24与第二支撑构件73,连接从所述第二侧板部30的第三板材31延长的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与第三支撑构件75,从而提高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刚性。
所述螺丝槽41构成沿所述连结板40的长度方向并排形成有以圆形形状形成的第一结合槽41a及第二结合槽41b,且所述第一结合槽41a的直径至少大于所述第二结合槽41b直径地形成,所述第一结合槽41a及第二结合槽41b之间可以以所述第一结合槽41a与第二结合槽41b彼此外切的方式开口,所述连结螺丝60可以以直径从下部向上部方向越来越逐渐增大的圆锥形状形成。
即,所述连结螺丝60最初可以位于所述螺丝槽41的第二结合槽41b,当完全结合时,可以位于所述螺丝槽41的第一结合槽41a。
换言之,随着所述连结螺丝60插入于所述螺丝槽41并逐渐连结,所述连结螺丝60的直径变大,构成得使所述连结板40从所述第一结合槽41a向第二结合槽41b方向移动。
为此,所述连结螺丝60的最上部直径可以与所述连结板40的第一结合槽41a的直径相同地构成。
另外,在所述连结板40,可以形成有从所述插入槽42向所述连结板40的一侧方向开口的开口部42a,所述开口部42a可以向所述螺丝槽41方向倾斜地形成。
因此,插入于所述插入槽42的所述第一支撑构件71、第二支撑构件73及第三支撑构件75中某一者,与配备于紧密位置的所述第一板材11的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二板材21的第一侧板曲折部24、第三板材31的第二侧板曲折部34平行地连结,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构件71、第二支撑构件73及第三支撑构件75不脱离,从而可以构成得提高所述第一板材11、第二板材21及第三板材31中某一者的刚性。
图9a至图9c是显示本发明的组装型梁模具的第一位置设置部及第二位置设置部的图。
根据附图9a至附图9c,在本发明的第一下部板曲折部12的上端与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之间、所述第二下部板曲折部13的上端与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之间、所述第二板材21的上端与第一侧板延长部22之间及第三板材31的上端与第二侧板延长部32之间,可以形成有向上部方向及下部方向中某一方向凸出的第一位置设置部81,在本发明的第二板材21的下端与第一侧板结合部23之间及第三板材31的下端与第二侧板结合部33之间,可以向上部方向及下部方向中某一方向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位置设置部81对应地凸出的第二位置设置部83。
即,所述第一位置设置部81及第二位置设置部83用于在所述第一板材11与第二板材21、第一板材11与第三板材31、第二板材21与配置于所述第二板材21上部的另一第二板材21、第三板材31与配置于所述第三板材31上部的另一第三板材31结合时,使得彼此的位置准确地设置。
特别是所述第一位置设置部81及第二位置设置部83为了准确地设置所述第一板材11与第二板材21、第一板材11与第三板材31、第二板材21与配置于所述第二板材21上部的另一第二板材21、第三板材31与配置于所述第三板材31上部的另一第三板材31的位置,优选以多边形形状构成,最优选地,所述第一位置设置部81及第二位置设置部83可以以从第一下部板曲折部12的上端与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之间、所述第二下部板曲折部13的上端与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之间、所述第二板材21的上端与第一侧板延长部22之间及第三板材31的上端与第二侧板延长部32之间向下部方向凸出的四边形形状构成。
在形成有本发明的所述第一位置设置部81及第二位置设置部83,设置所述第一板材11与第二板材21、第一板材11与第三板材31、第二板材21与配置于所述第二板材21上部的另一第二板材、第三板材31与配置于所述第三板材31上部的另一第三板材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下部板10的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及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所述第一侧板部20的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第一侧板结合部23、所述第二侧板部30的第二侧板延长部32及第二侧板结合部33的形态只能以向下部折弯的形态形成。
根据以上本发明,具有的效果是,构成得仅通过将下部板的第一下部板结合部及第二下部板结合部与第一侧板部的第一侧板结合部及第二侧板的第二侧板结合部时结合,便可以彼此简便地组装,提高现场的施工性。
在以上说明中,提出本发明的多样实施例并进行了说明,但并非本发明必须限制于此,只要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便会理解,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实现多种转换、变形及变更。
Claims (3)
1.一种组装型梁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部板(10),所述下部板(10)包括第一板材(11)、在所述第一板材(11)的两侧端向上部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一下部板曲折部(12)和第二下部板曲折部(13)及在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12)和第二下部板曲折部(13)的上端向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和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
一个或多个第一侧板部(20),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侧板部(20)包括以与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12)的上端对应的长度形成的第二板材(21)、在所述第二板材(21)的上端向所述第一板材(11)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在所述第二板材(21)的下端向所述第一板材(11)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一侧板结合部(23);及
一个或多个第二侧板部(30),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侧板部(30)包括以与所述第二下部板曲折部(13)的上端对应的长度形成的第三板材(31)、在所述第三板材(31)的上端向所述第一板材(11)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二侧板延长部(32)及在所述第三板材(31)的下端向所述第一板材(11)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第二侧板结合部(33);
就所述第一侧板部(20)及第二侧板部(30)而言,
所述第一侧板结合部(23)及第二侧板结合部(33)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及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竖立于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12)及第二下部板曲折部(13)的上部,
所述下部板(10)由在胶合板及钢材中选择的某一种或由多种组合构成的材质构成,
在所述下部板(10),包括在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12)与第二下部板曲折部(13)之间向上部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
在所述第一侧板部(20),包括在所述第一侧板延长部(22)及第一侧板结合部(23)之间向所述第一板材(11)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第一侧板曲折部(24),
在所述第二侧板部(30),包括在所述第二侧板延长部(32)及第二侧板结合部(33)之间向所述第一板材(11)的内侧方向折弯延长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第二侧板曲折部(34),
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构件(71),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构件(71)安装于从所述第一板材(11)沿内侧方向隔开的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板材(11)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安装;及多个第二支撑构件(73)和第三支撑构件(75),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构件(73)和第三支撑构件(75)分别安装于从所述第二板材(21)及第三板材(31)向所述第一板材(11)内侧方向隔开的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板材(11)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安装;
以中心为基准,在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者相接的螺丝槽(41),以中心为基准,在另一侧还包括:多个连结板(40),所述多个连结板(40)形成有供所述第一支撑构件(71)、第二支撑构件(73)及第三支撑构件(75)中某一者插入的插入槽(42);及多个连结螺丝(60),所述多个连结螺丝(60)以通过所述螺丝槽(41)贯通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者的方式螺合,连接所述连结板(40)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者;
所述螺丝槽(41)构成沿所述连结板(40)的长度方向并排形成有以圆形形状形成的第一结合槽(41a)及第二结合槽(41b),且在所述第一结合槽(41a)的直径至少大于所述第二结合槽(41b)直径地形成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结合槽(41a)及第二结合槽(41b)之间以所述第一结合槽(41a)与第二结合槽(41b)彼此外切的方式开口,
所述连结螺丝(60)的直径以从下部向上部方向越来越逐渐增大的圆锥形状形成,
在所述第一下部板曲折部(12)的上端与第一下部板结合部(12a)之间、所述第二下部板曲折部(13)的上端与第二下部板结合部(13a)之间、所述第二板材(21)的上端与第一侧板延长部(22)之间及第三板材(31)的上端与第二侧板延长部(32)之间,形成有向上部方向及下部方向中某一方向凸出的第一位置设置部(81),
在所述第二板材(21)的下端与第一侧板结合部(23)之间及第三板材(31)的下端与第二侧板结合部(33)之间,沿上部方向及下部方向中某一方向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位置设置部(81)对应地凸出的第二位置设置部(8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型梁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在一面配备有以超过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的一端至另一端长度的长度形成的第一辊(91),在另一面配备有以未达到从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的一端至另一端长度地形成的第二辊(93),在这种状态下,被所述第一辊(91)及第二辊(93)所压迫,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的末端形成得比除所述第三下部板曲折部(14)、第一侧板曲折部(24)及第二侧板曲折部(34)中某一个或多个的末端之外部分更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型梁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板(40),
形成有从所述插入槽(42)向所述连结板(40)的一侧开口的开口部(42a),且所述开口部(42a)向所述螺丝槽(41)方向倾斜地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80150344A KR102007464B1 (ko) | 2018-11-29 | 2018-11-29 | 조립형 보 거푸집 |
KR10-2018-0150344 | 2018-11-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36638A true CN111236638A (zh) | 2020-06-05 |
CN111236638B CN111236638B (zh) | 2021-07-23 |
Family
ID=67612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9263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236638B (zh) | 2018-11-29 | 2019-11-28 | 组装型梁模具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0084759A (zh) |
KR (1) | KR102007464B1 (zh) |
CN (1) | CN1112366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895075B1 (en) * | 2019-07-16 | 2021-01-19 | Metal-Era, Inc. | Lightweight concrete nailer form |
KR102260114B1 (ko) * | 2019-11-06 | 2021-06-03 | 신희경 | 무해체 거푸집 및 이의 조립공정 |
KR102211478B1 (ko) * | 2020-02-20 | 2021-02-05 | 주식회사 비콘 | 무해체 보 거푸집 |
KR102270884B1 (ko) * | 2020-09-28 | 2021-06-29 | 고미순 | 3회 이상 중첩된 구조를 갖는 무해체 거푸집 |
KR102341842B1 (ko) * | 2021-01-22 | 2021-12-22 | 신희경 | 무해체 보거푸집 |
KR102341843B1 (ko) * | 2021-01-22 | 2021-12-22 | 신희경 | 무해체 보거푸집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27545A2 (fr) * | 1983-05-27 | 1984-12-05 | Etablissements Roulot S.A. | Eléments modulaires assemblables en juxtaposition notamment pour la réalisation de parois continues |
CN101970770A (zh) * | 2007-11-09 | 2011-02-09 | Cfs混凝土模板系统公司 | 用于模板系统的枢转活动连接器部件以及使用该枢转活动连接器部件的方法 |
KR20120062156A (ko) * | 2010-12-06 | 2012-06-14 | 이창남 | 공장용접 철근보에 박강판거푸집을 부착하는 공법 |
CN208105881U (zh) * | 2018-04-28 | 2018-11-16 | 浙江全能建模板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型材 |
CN208137434U (zh) * | 2018-04-03 | 2018-11-23 | 陈飞 | 一种用于铝模与木模连接的铝木连接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81886B2 (ja) * | 2000-07-18 | 2009-06-17 | ゼン技研株式会社 | 高負荷用鉄筋クリップ |
KR100926148B1 (ko) * | 2009-02-16 | 2009-11-10 | (주)금산씨앤아이 | 벽체 거푸집과 슬라브 거푸집 연결구 |
KR100954447B1 (ko) | 2010-01-12 | 2010-04-27 | (주)동하이엔지 | 보 구조용 거푸집 |
KR101009753B1 (ko) * | 2010-07-21 | 2011-01-19 | (주)동하이엔지 | 보 구조용 거푸집 |
KR101384609B1 (ko) | 2013-04-18 | 2014-04-11 | 이병희 | 측판 강성이 보강된 조립식 보 거푸집 |
KR101584008B1 (ko) * | 2014-11-10 | 2016-01-20 | (주)더나은구조엔지니어링 | 성형강판을 이용한 기둥 영구거푸집 |
KR101777979B1 (ko) * | 2016-12-16 | 2017-09-12 | 티앤에스슈퍼데크(주) | 비탈형 보 거푸집 |
-
2018
- 2018-11-29 KR KR1020180150344A patent/KR10200746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
- 2019-11-27 JP JP2019214615A patent/JP2020084759A/ja active Pending
- 2019-11-28 CN CN201911192636.XA patent/CN11123663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27545A2 (fr) * | 1983-05-27 | 1984-12-05 | Etablissements Roulot S.A. | Eléments modulaires assemblables en juxtaposition notamment pour la réalisation de parois continues |
CN101970770A (zh) * | 2007-11-09 | 2011-02-09 | Cfs混凝土模板系统公司 | 用于模板系统的枢转活动连接器部件以及使用该枢转活动连接器部件的方法 |
KR20120062156A (ko) * | 2010-12-06 | 2012-06-14 | 이창남 | 공장용접 철근보에 박강판거푸집을 부착하는 공법 |
CN208137434U (zh) * | 2018-04-03 | 2018-11-23 | 陈飞 | 一种用于铝模与木模连接的铝木连接件 |
CN208105881U (zh) * | 2018-04-28 | 2018-11-16 | 浙江全能建模板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型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007464B1 (ko) | 2019-08-06 |
CN111236638B (zh) | 2021-07-23 |
JP2020084759A (ja) | 2020-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36638B (zh) | 组装型梁模具 | |
KR102129560B1 (ko) | 콘크리트 거푸집용 거푸집 패널 | |
KR101777979B1 (ko) | 비탈형 보 거푸집 | |
KR102401463B1 (ko) | 절곡강판을 이용한 비탈형 보 거푸집 | |
KR101493767B1 (ko) | 곡률 조정이 가능한 곡선형 psc거더 제작용 강재거푸집 및 이를 이용한 곡선형 psc거더 제작방법 | |
TW457197B (en) | Car and side structure for ca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20210043217A (ko) | 무해체 보 구조용 조립식 거푸집 | |
CN110397275A (zh) | 一种剪力墙加固件 | |
CN105492708B (zh) | 楼承板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2229182B1 (ko) | 강판-콘크리트 복합 보 | |
CN206397000U (zh) | 卷边槽形型材及建筑梁结构 | |
KR200403876Y1 (ko) | 사각 맨홀 거푸집 | |
US10920433B2 (en) | Heavy duty spanning form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202452391U (zh) | 一体式箱体、背板及背光模组 | |
KR200479355Y1 (ko) | Psc 박스거더의 스트럿 설치구간에 사용되는 거푸집 | |
CN207419748U (zh) | 一种预制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 | |
KR20170050143A (ko) | 포밍관을 이용한 조립식 거푸집 | |
CN208575987U (zh) | 型材 | |
KR102211478B1 (ko) | 무해체 보 거푸집 | |
CN212802513U (zh) | 龙骨连接组件及建筑模板系统 | |
KR102297176B1 (ko) | 조립하기 편리한 트러스거더와 데크플레이트 결합용 스페이서 | |
KR100638846B1 (ko) | 기둥폼 | |
CN112601868B (zh) | 改变建筑用铝板的宽度的方法 | |
KR101492818B1 (ko) | 원형 강제 외부 거푸집 조립장치 | |
CN210164247U (zh) | U板连接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3 |